融合式教学案例范例6篇

融合式教学案例

融合式教学案例范文1

关键词:融合式教学;化学教学;农村;案例研究

农村教学环境决定其在化学课程改革过程中并不占有优势,其要提升教学效果,必须在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之间探索的同时,

将现有教学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融合,扭转传统化学教学中因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而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强的状况,为学生创设灵活多样、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进行融合式教学,所以对融合式教学在农村九年级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案例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融合式教学分析

建立在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系统论学科理论、掌握学习理论和主导―主体教学思想基础上的融合式教学,强调学习理论、学习资源、学习环境、学习方法、教师与学生关系等方面的融合,九年级化学作为以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变化规律等为研究对象的化学启蒙阶段,强调对学生化学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将融合式教学应用于九年级化学教学中,一方面可以实现计算机信息技术等教学资源与化学具体问题情境的融合,为学生提供直观科学的化学实验过程和条件,使学生的学习环境得到有效优化,以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具体的实验技能;另一方面,将教学内容与实际解决问题技能的融合,可以使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在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逐步融合中学生的化学思维和化学素养也更容易形成;将教学过程中不断向学生提供的学习支持服务与九年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相融合,可以使学生对学习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强,对学习机会的利用效果提升,而教学评价与学习分析技术的融合可以使九年级学生对化学学科自身的严谨和科学产生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由此可见,在教学资源方面相对不占优势的农村初中院校,利用融合式教学同样可以实现化学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某农村九年级化学融合式教学案例描述

选取珠海市某农村中学的九年级班级作为研究对象,以“碳和碳的氧化物”为教学内容,分四个课时对九年级学生在融合式教学中知识内化的程度展开研究,首先对碳和碳的基本性质展开实时性和概念性知识教学,其次对二氧化碳的相关计算进行系统教学,然后利用后两课时在实验室进行二氧化碳的制取实验。第一课时,选取研究对象中的三名未接触过在线学习的九年级学生同时进行在线学习,而教师进行一对一线下辅导,要求学生在独立完成教师事先设计好的情景相同但具体操作存在差异的部分任务并由教师辅导后,独立完成其他任务,由浅入深以完成教师引导下学生的自主探究,例如“向盛水的烧杯中加入NH4NO3固体时,与其相连接的试管中气压会发生什么变化?”“这种变化表明活性炭吸附气体的能力与温度之间存在什么关系?”两个实验探究类问题,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不仅要结合所学知识对物质进行准确判断,还要结合该物质溶于水时水体热量的变化对试管气压作出分析,进而结合资料得出其在温度逐渐降低的情况下,吸附能力上升、速度下降、时间越长的结论。

三名学生虽都得出了正确结论,但根据其自主探究过程可以发现其中一名学生需要教师的个性化辅导,另一名学生的处理思维仍比较混乱,所以教师针对这两名学生进行了个性化的辅导,在此基础上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分别布置了难度存在一定差异的作业,并对之前处于思维混乱的学生进行了视频观察,由此三名九年级学生的学习进度发生了差异,而其中学习效果相对较差的两名学生在线下组成了学习搭档,学习效果最不理想的学生在另一名学生的帮助下成绩得到了明显提升。在此案例中,教师通过农村现阶段有限的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了对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辅导和引导,而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进行知识探究。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不断调整任务,促使学生逐渐进步,而学生间的相互讲述和帮助,在教学过程中效果显著。

三、融合式教学在农村九年级化学教学中应用案例分析

1.对案例中融合式教学应用的过程分析

在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技术进行案例内部分析和利用模式匹配技术进行跨行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可以发现融合式教学过程强调师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中的互动,将教学过程中所涉及的教师、九年级学生、教学媒介、教学内容进行了择优和重组,使其之间形成新的关系,通过对教学事件和教学要素构成的二维矩阵的分析,可以对涉及要素的融合产生较全面了解。例如,在案例中可以将信息技术条件下每次教师与九年级学生间的控制和反馈关系作为融合式教学中的教学事件,那么以上案例中可分为教师辅导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对两名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一名学生继续探究、三名学生结合辅导分别进行后续自主探究、一名学生对另一名学生进行帮助、三名学生学习心得交流。5个教学事件,在教学事件发生前教师对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虽有准备,但并未产生全面认识,需要以网络教学平台为教学媒介在既为教师提供监控、评价辅助手段,又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学习平台的过程中将教师、三名九年级学生和教学内容进行融合,在事件1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下一步教学策略产生新的认知,并对同样在自主探究中存在问题的两名学生进行区别化的详细分析,结合其具体问题进行差异化的学习思路引导,事件2实现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同时,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实际意义,而事件3是教师在三名学生进度逐渐出现差异后对其知识内化程度的检测,事件4中两名学生的互相帮助,既使学习效果相对较差的学生产生了信心,又使另一名学生的知识得到了强化,在教学手段和信息技术的融合中,教师将学习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在教师有目的地引导下逐步提升。

2.对案例中融合式教学应用的效果分析

融合式教学案例范文2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项目投资与融资》;实践

随着经济发展全球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在寻求加快经济发展速度途径的过程中也面临一系列的资金短缺问题。项目投资与融资作为国际金融的一个重要分支,近30年来发展成为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和自然资源开发等大中型项目建设开发的重要筹资手段,在我国得到广泛应用[1]。我国陆续出现由项目投资与融资模式进行建设的项目,如奥运场馆、京通高速公路、重庆地铁等,该模式在大型投资项目中的成功应用越发凸显其优势,国家也迫切需要培养大量适应社会发展与实践需求的投融资高级人才。《项目投资与融资》课程作为工程管理专业的必修课,肩负重要的人才培养任务。但由于该课程实践性较强,教材内容冗杂,授课方式以传授理论为主,学生参与度较少,难以激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基于以上背景,笔者结合案例教学法改进传统的《项目投资与融资》课程教学形式,在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实际应用能力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深受学生欢迎。

1《项目投资与融资》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项目投资与融资》课程涉及内容广泛,知识体系庞大,需要相关如财务管理、工程经济学、工程项目管理等学科的基础知识结构作为支撑,综合性较强[2]。传统教材表现形式多为文字叙述,内容冗杂,形式单一,教学模式也以老师传授理论知识为主,缺少比较前沿的实际案例分析,学生掌握较为困难。因此该课程长期以来都是学生较难理解、掌握的专业课程。笔者总结实际教学中存在的最关键的两点问题,进行如下分析。1.1教学方法单一《项目投资与融资》课程特点是要求学生通过分析具体建设项目的投融资过程,掌握融资概念、投资结构、资金结构、风险管理、项目融资模式等基本知识并进行实际应用。由于目前项目投融资在国内外大中型项目的广泛应用相应引起融资模式的改革,众多新型融资方式快速兴起,而教材更新速度较慢,内容难以涵盖目前投融资方面的热点与研究现状。虽然教材拥有完备的理论知识体系,但由于缺乏较为前沿的项目案例及分析,学生对投融资方式在实际应用方面理解不够深入,难以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无法达到《项目投资与融资》课程的培养要求。1.2课堂讨论不足《项目投资与融资》课程教材内容以理论知识为主,教材中案例缺乏更新,较为陈旧。由于案例的背景资料不充分,学生对案例所处的时代背景不熟悉,因此在课堂上形成师生间“我讲你听”的教学模式。该模式容易造成学生对知识进行死记硬背,助长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同时,由于本科学生缺乏实际工程经验,难以进行气氛活跃的课堂讨论,因此学生通常扮演被动接受的角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仍然处于中心地位,学生对教学情况反馈较少,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不足。

2《项目投资与融资》课程教学改革的举措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笔者在2013级学生《项目投资与融资》课程的讲授过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创新和实践,以达到创造多元化教学模式,增加师生间互动,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思考以增强实际工作能力的目的,同时总结案例教学法在《项目投资与融资》中的运用经验,从而进一步对革新的教学模式进行推广。采取的具体举措如下。2.1结合实际案例教学考虑到课堂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与前沿的建设项目存在脱节的问题,选择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近年来的实际案例,分析其投融资过程的方法。实际案例的引用能让枯燥的理论知识更加生动,调动学生兴趣,拉近理论知识与工程的距离。在案例的选取上要有所取舍,尽量选取我国近年来的投融资开发案例,教师可以从项目融资概念、投资结构设计、项目融资模式设计和项目风险管理设计这4点着手来分析案例[3]。在讲授过程中,要注重讲授教材中的基本理论在案例中的实际应用,注重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结合分析的思维能力,避免“我讲你听”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分析、解决问题。这不仅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有参与项目投资与融资的实际经验。2.2加强课堂讨论及学生反馈意见当前学生存在最大的问题是习惯教师“填鸭式”的教育,缺乏学习积极性。案例教学法要求学生独立地对案例进行深入分析,主动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在讨论中解决疑难问题。例如,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组,基于实际案例完成综合大作业,内容包括投资结构设计、项目融资模式设计和项目风险管理设计,模拟给项目参与方(由老师、同学扮演)汇报成果,根据论证结果进行研讨与模拟谈判[4]。通过完成基于实际案例的项目投融资方案设计,巩固、串联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对加强学生知识应用的能力起到很大的推进作用。通过对学生进行教学实践指导,收集学生教学反馈信息,帮助其分析自身知识、技能的不足之处,有助于其知识、能力的提高。

3案例教学法实施效果与思考

案例教学法是通过让学生对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发表见解,从而达到高层次认知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在案例的实践获取经验,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5]。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2013级学生在《项目投资与融资》课程的成绩有了明显提高,学生对采用案例教学法后的学习反馈情况也很好。这些结果表明案例教学法在《项目投资融资》课程的应用已经体现出良好的效果,但其中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思考与实践。3.1学生整体成绩明显提高2012级学生与2013级学生的《项目投资与融资》课程考核方式相同,均采用名词解释+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目+简答题+案例分析题的考核方式。在相同考试难度的情况下,两年的成绩出现较大的不同。2012级投资造价班学生共有91人参加考试,合格率为87.91%,综合测评优秀率为9.89%;2013级投资造价班学生共有98人参加考试,合格率为90.82%,综合测评优秀率为11.22%。由以上数据可以明显看出实行案例教学法后,学生考试的卷面合格率与优秀率均有所提升。从最终的阅卷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对于课程内的基本知识要点有比较到位的掌握,在案例分析题目中大部分同学对于实际情况的分析掌握得都比较好,得分率比较高。3.2学生认可度较高此次调查问卷针对2013级工程管理投资与造价方向的学生,总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问卷86份,其中有效问卷86份,有效回收率为86%。基于回收的有效问卷,笔者对《项目投资与融资》课程应用案例教学法后学生的学习情况调研。通过该次调查发现,学生普遍认为应用案例教学法后对自身学习兴趣、学习效率、知识的掌握应用情况有较大提升作用,但对教学质量的改善并未达到最优效果,尤其在投资决策分析过程及步骤、对基本知识点的认识这两方面,较少的人达到完全清楚理解的状态。这些情况的出现,说明课程教学改革仍有需要改进之处。3.3耗时太多毋庸置疑,将案例教学法运用在《项目投资与融资》课程教学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对推进教学改革、加强学生素质教育有着积极意义。但案例教学法的实施仍然存在需要注意的问题,其中耗时太多成为改革的最大障碍。教师需要根据每次教学内容特点,采用相应的教学案例。从案例的选取、分析到最终得出结论,都要求教师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做准备[6]。在大部分高校,该课程并未单独安排案例教学时间,规定课时内很难满足案例教学的要求。这种案例耗时太多与课时不足的矛盾,使得教学改革不能达到最优效果。

4结语

高校教学课程改革与创新是一项复杂的教育实践活动,其成效与高校教学设备、产学研融合程度、师资力量等情况具有密切联系。由于以上情况所限,无法在短时间内达到最优化教学改革目标,但我们可以在教学中不断改革实践,为早日完成教学创新做准备。案例教学法是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目标,选取典型案例教学的创新方法。该种教学模式下师生能共同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从而提升学生沟通能力,培养创新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项目投资与融资》课程实践性较强,涉及问题错综复杂,仅靠教师讲解书本理论,学生很难吸收理解。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模拟投融资过程,让学生切身感受真实的项目投融资过程,使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对教学知识吸收、理解并应用于今后的实践中,对学生开拓思路、创新实践、提高综合素质有极大的帮助。在今后的课程教学中,应大力推广案例教学法,同时改进教学学时不足、案例耗时太多的问题,通过在《项目投资与融资》课程中应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改革,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满足社会发展对投资、融资高级人才培养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姚璐,夏恩君,任宇航.项目融资在国内外的发展与现状[J].工业技术经济,2006(12):138-140.

[2]罗振华,钟蒙繁,潘海泽.基于PDCA循环的项目投资与融资课程改革[J].科技资讯,2016(32):80-81.

[3].工程管理专业《项目融资》课程教学实践与探讨[J].经济师,2009(2):163.

[4]王守清,亓霞.“项目融资”课程的教学设计[J].项目管理技术,2009(S1):17-20.

[5]张润莲,张向利,叶进.案例教学法及其运用[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4(4):102-105.

[6]邓月仙,张宝,刘文宝.案例教学法应用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2011(4):762-764.

融合式教学案例范文3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上升与推进,社会市场经济对于金融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金融专业教学中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而由于传统的金融专业教学比较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对于没有实践经历的学生来说未免有些难懂枯燥,教学效果难免有些不尽人意,因此,在日常的金融专业教学中,急切地需要一种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的思维,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案例教学方法应运而生。

关键词:

金融专业教学;案例教学;应用

案例教学早在19世纪就已经由哈佛大学法学院前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朗代尔首次创造,并在随后的教育教学中得到了发展。案例教学是指将传统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使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实际运用到教学案例中,进行分析与讨论,从而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金融专业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金融专业教学的传统教学方式是将理论知识以填鸭式的方式教授给学生,这样的方式只能使学生增长理论知识,但是当他们碰到实际的理论问题时,他们并不能将这种理论知识成熟地运用到实践当中,对待一些金融实际问题无从下手,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日常的金融专业教育中,有必要将案例教学应用到课堂之中,将案例教学与金融专业教学相结合,不仅有助于学生课堂知识的吸收,更有助于学生从案例中寻找解决方法,更快、更好地融入金融生活,解决金融中所遇到的问题。

一、案例教学在金融专业教学中的方法及运用

(一)教师为主导———讲解案例式教学。

在传统金融专业教学中,由于金融专业知识理论的专业术语较多,它的基本理论是金融学学家们基于市场经济的运行的规律与原理将其从中提炼出来的,如果不通过实际案例去学习实践,金融教学并不能很好地理解并加以运用,在这样的环境下,金融专业教学就需要教师将案例教学引入到课堂当中去,将金融专业理论知识融入到生动鲜明的案例中去,有助于学生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与印象。

(二)学生为主导———讨论案例式教学。

在金融专业教学中的案例教学应用中,讨论案例式教学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方法是将讨论小组的模式引入到金融教学中,由教师提供一个讨论案例,将其交予学生,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模式进行学习和研究,并将讨论结果交予教师,共同分享讨论的心得。

(三)小组为主导———辩论案例式教学。

在案例教学方法中,有一种教学方法的运用也较为广泛,这就是辩论案例式教学模式。辩论式案例教学中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案例教学模式对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教师的控场能力要求较高,教师在选择教学案例时,应当注意案例的综合性和可辩论性,在选出案例之后,将学生分为正方反方两组,并注重两组辩题的平衡性,引导学生进行辩论。这种辩论案例式教学趣味性较强,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但是在前期准备过程中,需要教师与学生作出大量充分的准备,教师需要找出合适的具备金融教学目标的辩题,并且能够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有学习兴趣去了解它,比如在讲解金融知识时,就可以将发展较快的电商式购物与传统的商场购物作对比,给出其优劣式的比较等话题。而学生也需要较长的前期准备时间,一堂好的辩论式案例金融教学需要学生有丰富的金融理论知识与广阔的知识视野。

二、金融专业教学中案例教学应用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传统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教师与学生不能“一刀切”,认定一种教学方法就是有效的,一节有效的课堂,应当注重知识与实践的相结合。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注重理论知识的逻辑性与系统性,案例教学注重对实际问题的探讨,如果只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而不注重实践的应用,就会使知识只停留在理论阶段而无法在实际问题中加以运用。如果只一昧地注重案例教学而忽视了理论知识的教授,就会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的逻辑性与系统性把握不够,不利于知识的梳理与总结,知识就会过于零乱与分散,无法将知识系统地学习下来。因此,在学习金融学中,要将传统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的系统分析能力与实践能力全面发展。

(二)案例教学的实效性与适时性。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案例教学选择的实效性与适时性,好的教学案例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贴近他们的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从真实的生活案例中真正明白和理解金融知识,从而从专业的角度去分析和解决案例中所遇到的问题。在选择教学案例时,教师应当注意与我国的国情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际相结合,不能一昧地去运用教科书中提到的案例。由于金融学大多数的案例来自于西方国家,因此在选择案例时应当注意与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否则会产生脱离实际情况的现象。

(三)注重仪器设备辅助案例教学的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讲师口述与板书,就可以传达给学生,但是这样的授课方式较为枯燥无趣,不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案例教学正好弥补了这一点,但是案例教学由于其信息量较大,涉及到的方式较为复杂,传统的板书与口述已经不能满足案例教学的需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等一些仪器设备已经与课堂教学连接的越来越密切。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等一些科学器材,用形象化的方式向学生们更直观地展示教学案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学习能力。

三、金融专业教学中案例教学应用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树立学习信心。

传统的理论知识教学,只注重教师的讲课能力与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水平,一些理论知识由于需要极大的理解能力与知识储备积累,一些基础知识较为薄弱的学生对于理论知识并不能完全吸收与运用,长此以往,这部分学生极易丧失对金融知识学习的信心,更不易建立起自己的学习思维逻辑模式,通过案例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提升金融知识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更有助于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起到了激励的效果。

(二)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知识认知。

在金融教学中,传统单一的课堂教授理论知识并不能满足学生在日常实践生活中对于金融知识的运用,应当转变教学思维模式,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理论知识,提升对知识的学习认知能力。

(三)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

案例教学注重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在传统的理论教学课堂中,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只是单方向的教师向学生授课的模式,这就导致了在测验时老师与学生之间知识认定水平不尽相同,从而使学生学习进程信息反馈不及时,进程较慢的情况出现。而通过案例教学,学生担任了课堂上主体角色,老师指导和辅助学生进行金融知识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能够对学生的总体水平有所了解,从而能够因材施教,加深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

总结:

在金融学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理论知识,帮助学生提升学习兴趣,锻炼学习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更有助于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之中确定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同时有助于教师与学生加强沟通,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增强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提高了教学效果。

作者:刘念 刘一沙 单位: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融合式教学案例范文4

1《国际金融》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国际金融》课程教学是夯实学生专业基础,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基础性课程,但由于《国际金融》课程呈现动态性、综合性特征,不可避免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加以优化和改进。

1.1教学内容有待整合国外的《国际金融》课程教学内容主要侧重于国际财务和基于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两个方向,而我国的《国际金融》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偏向于宏观经济层面。例如,姜波克编写的《国际金融》教材,理论性较强,以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为主线;陈雨露编写的《国际金融》借鉴了国外《国际金融》课程教学内容,案例多、系统性强。虽然二者都可以满足高校国贸专业使用,但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考虑,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不利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

1.2教学方式有待丰富《国际金融》课程不仅内容更新快、涉及范围广,而且理论与实际联系紧密。但目前该课程的教学方法以理论讲授为主,这不仅会导致学生失去这门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而且还会阻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甚至是排斥理论性知识的学习,最终制约该课程整体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提高。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拓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并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结合起来,必须改变传统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融入案例教学、研讨教学、实践教学等其它教学形式,促进教学方法的多元化。

1.3教学评价有待改进教学评价是检验学生对知识及技能掌握程度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检验教师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目前,《国际金融》课程教学评价以终结性考核为主,通过试卷的方式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点的学习情况;通过论文、报告等方式检验学生对某些问题的见解。虽然评价方式比较简单明了,能在一定程度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但只注重结果而忽略过程,容易出现死记硬背的情况,而无法对所学知识做到融会贯通和学以致用,已无法适应重视应用能力的素质教育大趋势。

2《国际金融》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为了满足社会人才需求,针对以上所述《国际金融》课程教学存在的相关问题,可以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这几个方面对《国际金融》课程教学进行改革。

2.1教学内容的改革对《国际金融》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和调整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前提条件,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1原内容精简。以针对性和实用性为原则,对原教学内容进行精简。首先,以就业为导向,根据企业或者机构对金融岗位素质能力的实际要求,摒弃一些常识性

、理论性内容,如国际货币体系、国际金融组织等,学生自主学习即可。其次,以务实为原则,对国际收支理论和国际资本流动理论等模块进行精简,以“点睛”的方式作重要阐述即可。精简后的教学内容基本上围绕国际金融主体业务来构建知识及能力体系。

2.1.2新内容补充。近年来,国际金融理论知识及实践经验体系更新较快,为了跟上时代步伐,体现教学内容的国际性、实务性和动态性,需补充一些新的教学内容。首先是搜集金融领域的热点、真实、典型案例。这些案例能让学生深刻感受业务的真实操作流程,若走向岗位遇到类似的金融事件可顺利上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实是利用网络资源及时更新金融数据及信息。例如在国际收支政策调节内容学习时,可根据我国国际收支目前现状,及时补充最新数据,从而引导学生分析我国是否存在内外均衡矛盾,并思考应采取的政策搭配。最后是编写国际金融英语阅读材料。英语是金融人才所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因此,要加强英语能力的提高,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2.2教学方法的改革除了教学内容的精简与更新外,还需改变以往单纯的灌输式教学方式,通过案例教学、专题研讨、实践教学等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方法的应用,促进教学方法的多元化。

2.2.1案例教学。案例教学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分析及解决问题,是《国际金融》课程中的重要教学方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改革案例教学法。首先是把握案例的选择原则。案例的选择犹为关键,一般选择真实、热点、最新和典型的案例,同时与教学知识点相联系,一方面案例的真实性和熟知度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案例的时效性和典型性便于学生研究讨论和验证自己学习的结果。其次是拓宽案例的来源渠道。案例除了教师精心选择外,还可由学生提供,不仅能够丰富案例教学素材,还可通过案例的采集过程,提高学生的信息整合能力及专业知识应用能力。最后是丰富案例的讨论方式。除了传统的分组讨论外,还可尝试访谈式的讨论法,即一个小组负责数据的整理和问题的解决;另一小组以访谈的形式提出相关问题。通过积极的思考发问和问题解决,促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

2.2.2专题研讨。为了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在《国际金融》课程教学中,还可组织学生对国际金融的重要理论、热难点问题进行研究讨论。专题研讨教学法给传统沉闷的封闭课堂教学注入了更多的活力,通过师生的交流研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得到了激发,教师还可从中得到反馈信息,从而针对性的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2.3实践教学。国际金融是应用性较强学科,因此,实践教学环节是不可或缺的,需通过校内实验教学与校外实践教学的结合来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首先是,校内实验教学。《国际金融》校内实验教学可通过建立外汇交易、国际结算等模拟教学系统来实现。通过模拟教学系统,使学生了解外汇交易、国际贸易结算等国际金融核心业务流程,在加深对理论知识理解的基础上,提高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其次是校外实践教学。校外实践教学的形式较多,除了组织学生参加相关业务大赛和校企联合建立实训基地外,还可聘请金融领域高层管理人员来校讲座,让学生国际金融岗位实践经验。

融合式教学案例范文5

关键词 行为金融学 教学设计 实验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行为金融学是一门金融学和心理学等学科交叉、试图揭示金融市场投资者的非理和决策规律的边缘学科。行为金融学以行为范式取代传统金融学的理性范式,承认人的行为的非理性,以展望理论、行为组合理论和行为资产定价模型为基础,推动了金融实证研究的发展。目前已有部分高校将行为金融学纳入学科体系的课程设置中,行为金融学在教学设计方面和传统金融学差异较大。

1 教学目标

通过课程教学,让学生掌握行为金融学的基本理论结构,培养直觉思维,发现内在动机。经典金融理论建立在理性经济人假设基础上,但现实中人们的决策行为与理性经济人假设有一定的差异,行为金融学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拓宽理性经济人假设,其理论框架和经典金融学差异较大,因此首先要通过课程教学让学生把握行为金融学理论的基本脉络。

2 教学内容

2.1 课程计划

课程设置上,可以暂定为专业选修课,安排在金融学、金融市场学、证券投资、公司金融等基于经典金融理论的传统必修课程之后;课时分配方面既包括理论讲授部分,也要包括课堂实验部分。虽然目前部分国内高校已经把行为金融学定为核心课程,但对一般高校而言还是暂定为专业选修课更为合适。金融涵盖的范围很广,应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和未来就业方向,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可在选修模块设立几个不同的方向,每个方向下设关联的课程组合,行为金融学可以和金融计量分析、实验经济学等构成一个课程组合,甚至可以把心理学等课程纳入这个课程组合。

2.2 教材选择

目前,国内已出现较多的行为金融学教材,但质量参差不齐。选择教材,首先要选择行为金融学理论体系完备的教材,其次要注意选择接近理论前沿的新颖教材,最后,教材能结合我国市场实际进行分析则更佳。在选定基本教材基础上,还应向学生推荐补充读物,特别是国外一些权威性的杂志。

2.3 内容标准

行为金融学的主要理论基础应包括期望理论和行为金融模型:期望理论用价值函数代替传统现代金融学的效用函数,价值函数是一条中间有一个拐点的S形曲线,自变量是投资者损益,盈利部分是凹函数,亏损部分是凸函数,行为人在看到损失时的失望程度,会比同等获利情况下的高兴程度高得多,并由此推论,大多数投资者在获得利润时是风险厌恶者,在遭受亏损时是风险偏好者;行为组合理论BPT是对现代资产组合理论(MPT)的改良,行为资产定价模型(BAPM)是对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的扩展,将投资者分为信息交易者和噪声交易者,其中信息交易者是不会出现系统偏差的理易者,噪声交易者时会产生认知偏差的非理性投资者,这两类交易者共同决定资产价格。

3 教学方法

3.1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由哈佛商学院首创的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案例教学中有教师和学生两种主要的角色。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而非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负责提供教学案例等材料,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案例材料进行思考与讨论,并对案例中提出的问题作出正确的结论。教师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要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3.1.1 教学准备

这阶段主要工作包括:选择适当的案例、确定讨论题和案例教学的组织形式。

首先要选择适当的案例。案例要围绕教学目标的要求,案例内容与所学知识有关,难易程度与学习知识的深浅度相关,篇幅大小与教学时间相适应,并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提供相应的提示和背景材料。我国金融市场不完善,人们的投资心理更复杂,利用行为金融理论来分析我国的金融市场会更有效,教师应尽量选择基于我国金融市场的案例。其次,确定讨论题。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和案例的内容确定讨论题,讨论题要有一定的诱导性和争论意义,使学生通过积极讨论和争辩,深入掌握运用所学的行为金融学理论。第三,确定案例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案例背景、学生人数、教学环境等确定相应的组织形式,如小组讨论法、智囊团法等,设计和布置案例教学环境。

3.1.2 主持案例讨论

案例教学要组织学生讨论。案例教学课开始,教师首先简要介绍案情,布置讨论题,然后给学生一定时间思考和推敲案情,等学生基本熟悉案情、得出基本结论后再组织讨论。

教师要积极创造和维护良好的讨论环境和气氛,使学生能充分讨论和争辩。既要善于倾听学生发言,又要适时诱导学生,使发言始终围绕题目中心深入开展,促进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和对行为金融学知识理解的深化。

3.1.3 总结

每次讨论结束要做简短的总结,可以教师总结,也可以让学生总结。具体包括两方面:一是对学生讨论情况的总结,主要总结学生讨论发言是否积极,有无同学未积极参与,分析讨论中存在的长处和不足等;二是对案例本身的讨论总结,讲明案例中的关键点,揭示案例中包含的行为金融学理论,从案例讨论中引申出相应结论,为后续的教学提供准备。

3.2 课堂实验法

行为金融学的研究大量利用实验经济学方法,经济学的实验与自然科学的实验一样包含实验设计、选择实验设备和实验步骤、分析数据以及报告结果等环节,通过模拟环境和采用随机化、保密意图等仿真技巧,对社会中的人进行实验,验证投资人的行为。例如弗农·史密斯在张伯伦的课堂实验基础上,设置著名的“双向口头竞价”实验,参与者被分成买者或卖者两个群体,随机分配买者和卖者的角色;每个卖者有一单位的待售品,其保留价格为v,卖者不允许以低于v的价格出售商品,如以p>v的价格出售,卖者可以获得p—v的收益;每个买者也被分配了一个保留价w,即允许购买的最高价格;通过反复实验,史密斯验证了竞争性价格理论的合理性。行为金融学教学可引入课堂实验法,目标是让学生把握探究性思维的方法。其教学程序: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景—提出假设—进行模拟验证—比较评估并得出结论。教师通过设计课堂实验,启发学生思维和独立探索解决问题,形成自主学习的倾向。在课堂上模拟实验环境,然后对随机选取学生和分配角色,诱导被实验者发挥被指定角色的特性,进行实验;借助行为和心理分析的方法验证命题,通过比较和评估,判断实验本身的好坏,验证理论的真实性。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全面发展和个体发展,现代金融业的迅速发展需要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广泛适应性并具有发展潜力的金融人才。行为金融学课程的设置富于挑战性、创新型和趣味性,必须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探索和总结更好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融合式教学案例范文6

在金融专业教学中,学科内容的理论性较强,要让学生掌握大量的金融专业知识,教师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和改革,结合案例分析来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掌握金融理论知识,学会运用这些知识,不断提高专业综合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结合多样化的金融案例进行教学,使案例分析过程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引导他们进行主动分析和探究,使课堂教学高效进行。

一、案例分析法在金融教学中的优势

案例分析法在金融专业知识教学中,起到了创设情境的作用。在引入案例的过程中,搭建了具体案例和金融专业知识之间的桥梁,让学生在分析过程中完成对金融知识的思考和运用,提高他们的专业综合能力。在选择案例时,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进行,以发展和提高学生运用金融知识、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为教学目标,让案例完整、全面地展示到学生面前,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运用案例分析法在金融教学中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案例分析法能使抽象的金融知识直观化。在金融专业教学中,教师通过结合案例分析法来进行教学,能把理论化的知识转化成简单、直观的案例,并通过思考和分析让学生有效利用掌握的金融知识,加深他们对教材中新内容的理解,有利于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提高他们的专业综合素质。在案例分析法中,教师把案例作为教材内容的载体,能充分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学生进行案例分析时,由于他们缺乏实际经验,教师要在他们遇到问题时及时引导和启发,让学生在深入思考的过程中掌握抽象的金融专业知识,使专业知识和案例之间形成联系,加深学生对金融专业知识的理解。

(2)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探究,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在进行金融专业的教学时,教师运用案例分析法能在课堂上给学生创设一个多维度的学习环境。通过深入分析案例,学生有效运用已有的金融专业知识,加强了知识之间的联系,使他们的思维更加深入,能有效掌握案例分析法中运用到的理论知识。同时,通过案例分析进行教学,让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使他们在探究中发挥了学习主体的作用,提高了他们运用知识和分析案例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能拓宽学生的思维面,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在进行案例分析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进行,使学生的思维面不断拓宽,摆脱定式思维的影响,用创新思维来进行探究,有效完成对案例的分析,促进他们创新思维的发展。

二、案例分析法在金融专业教学中的运用过程

在使用案例分析法进行金融教学时,基本过程包括案例的选择、案例的策划、案例的具体运用。案例的选择对教学的成败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在选择案例时,教师要深入探究教材中的内容,使选择的案例能从多个方面运用到教材中的内容,同时能激发学生参与分析案例的积极性。通过精心选择案例,为有效进行案例分析打下了基础,使学生通过分析案例能掌握教材中的内容,提高他们运用金融知识的能力。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纯理论知识的灌输,在被动的学习中,学生对金融专业知识不感兴趣,在课堂上会呈现消极的学习态度。而在案例分析法的运用过程中,则能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体的作用,通过他们的探究积极性,使他们运用知识的能力也获得有效提高。

在进行案例分析时,教师要给学生提出明确的分析要求,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深入探究案例,有效运用学到的金融专业知识,通过分析有效掌握教材中的新内容,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在让学生进行案例分析时,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和探究,同时要对他们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了解,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学生的分析思路进行启发,使课堂教学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互动中高效进行。在学生分析案例的过程中,教师不能过多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干预,要敢于放手,使学生真正发挥学习主人的作用,按照教师提出的分析要求不断深入探究,使案例的分析始终沿着主题,避免出现偏题的现象。在金融案例分析法运用过程中,教师的引导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使案例分析方法在金融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