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教育范例6篇

融合教育

融合教育范文1

“产教融合,校园合作”的培养模式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又能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提前培养学生适应幼儿园教育教学的能力,为日后学生的专业发展和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学校和幼儿园的需求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切实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技能型、特色型人才的培养质量。职业教育不同于基础教育,也不同于普通教育,更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需要调动大量的企业资源。学生在真实工作场景中在指导教师(师傅)指导下零距离的观察幼儿,完成对儿童的感性-理性的认知(观察学习法,提升理解水平,强化应用意识);在真实工作场景中在指导教师(师傅)指导下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场景教学法,树立实践意识);在真实工作场景中在指导教师(师傅)指导下,在教学实践中为完成一个个具体工作任务运用已学的知识,不断获取新的知识、不断提高技能技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能够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产教融合,校园合作”培养模式,让学生首次参与、体验、挑战职业,会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该培养模式能促进学生对幼教职业的理性认识,使她们懂得了幼儿园教师的职业要求与职业规范,提升其科学育儿的教育观,使其掌握幼儿园教学的基本规范与流程,增强她们热爱幼儿教育的事业心和责任感。2)能够促进学校专业建设。“产教融合,校园合作”培养模式有利于加强我校学前教育专业与幼儿园合作,广泛听取幼儿园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专业课程设置,与幼儿园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从而使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更趋合理、特色更加鲜明,最大限度地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行业标准对接”。3)能够促进教师队伍建设。“产教融合,校园合作”培养模式有利于我校学前教育专业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合作幼儿园进行实践锻炼,既能丰富教师的专业基础理论,又能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实践能力。此外,还可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从幼儿园及其他早教机构等聘请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师,建立一支实践经验丰富、具有较高管理与教学水平、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这对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也能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4)能够促进实习基地建设。“产教融合,校园合作”培养模式有利于学校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积极探索幼儿园参与共建校内、校外实践和实习基地,采用合资建设、共同使用等方式,从而满足人才培养对实践和实习基地的需求,为学生进行实习、提高实践技能提供可靠保证。5)有助于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产教融合,校园合作”培养模式使学生对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管理等有亲身的体验和明确的认知,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积极性,有效促进学生专业素养和技能的成长;同时“零距离”与幼儿园师生接触,拉近了与用人单位的感情,从而有助于促进毕业生就业稳定率和工资待遇的大大提高。

2产教融合,把握教育教学主动

2.1教学改革

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式上,实现学生培养过程融入幼儿园保教工作全过程;深化以产教融合、校园合作为主线的教学改革,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有机融合。以此,探索解决职教的跨界教育中学校、企业两个界面的平衡,试图建立一个融合的对人才培养有效而可控的体系架构。1)校企共建“双课堂模式”。专业教学与学生实践融入一体,开辟职业教育学校理论课堂与幼儿园实践课堂互动的双课堂教学模式,真正体现“做中教、做中学,做中促发展”的新课程理念。尝试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三年的培养过程融入幼儿园保教工作全过程,深化以产教融合、校园合作为主线的教学改革。2)建立“一对一”跟踪指导。试点项目班级的新生入学就5~10人/组,安排进入幼儿园一个班级,其幼儿园的班主任就是她们的具体指导教师(尝试建立现代师徒制)。试点班的班主任负责教学指导。学生与幼儿园小朋建立“一对一”结伴成长的关系。学生三年不间断地到幼儿园实践好“一对一”,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真正从头到尾观察一个小朋友幼儿园阶段的各种成长。一年级时每周去1-2次,并参与相应幼儿园班级活动;二年级时“三学六法”课理论联系实践,先在学校学习教育学、教学法等理论基础,再结合教学见习、实习,在幼儿园实践学习;三年级时顶岗实习。整整三年都让她们真正参与到幼儿园的幼教工作中,从观察者到保育员到配班老师再到主班老师,每个岗位都有机会分别见习和实习。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这才是真正的校、园一体,是真实的职业环境的体现。

2.2师资融合

1)引师傅入校,带老师入园。实现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交叉任职,使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既能担任本专业的教学任务,又在幼儿园任职,完成幼儿园的相关工作,有利于教师的成长,使教学活动更有针对性。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幼儿园资深教师交叉任职,有利于教师的共同成长,使教学活动更有针对性。聘请幼儿园园长、骨干教师来校担任相关实践课程教师,专业课教师也100%到实验幼儿园任职,以获得最新的学前教育信息及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动向,并进一步实现校园师资融合。2)教育沙龙,竞技舞台。定期开展各种教育教研活动。可通过聘请国内外学前教育专家开展讲座,也可为学前教育教师们开办主题沙龙活动,还可举办各种各样的比赛,为老师们的相互交流、教学教研提供平台。

2.3德育管理

1)项目实验班推行双班主任制(校内、幼儿园),为学生的在校学习和幼儿园实践提供充分的保障和教育教学指导。2)为学生建立“成长档案册”。“校园融合一体”模式下的学生参与的教学活动、课外活动、实践活动会十分丰富,每次参加都要求学生要有活动过程资料,包括活动计划、活动过程照片、活动总结等。学生会见证自己的成长,从取得的成绩中体会到成就感。3)实现学生自我完善。在新模式下,学生的管理难度增加,学校的安全责任重大。加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学生在此种模式下学习,也扮演了学生与老师的双重身份,他们也能从中成长得更快。因此,在教育中要充分信任学生,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发挥学生自我管理和教育作用。4)推行学校、企业、家长三方管理模式。为提高在“产教融合新模式下”的人才培养质量,要定期召开学校、企业、家长三方座谈会。通报学生学习情况,随时调整学生学习方案和计划,处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促进学生较好发展。

3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施模式

3.1建全机构,专家引领

聘请学前教育领域专家、学前教育机构园长、学前教育机构一线骨干教师参与校园合作,并组建产教融合校园合作指导委员会。通过研讨、定期检查和总结,对项目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建设进度及整个建设过程进行全程跟踪指导、监督和管理,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3.2完善制度,保障实施

深化内部管理体制,以专业建设为改革突破点和工作重点,制定或完善促进“校园融合一体”与园校互动相适应的相关制度,包括完善、修订教改试点所涉及的教学管理、学生管理、人事等相关制度,以及课程设置、教学计划等教学文件的调整,形成一套有章可循的制度,为园校互动提供体制上的保障。

3.3初探品牌,产教融合

第一阶段,在我校园合作单位中,遴选一家幼儿园进行试点,深入开展校园合作,产教融合新模式。我校和幼儿园共同打造学前教育品牌,形成独立的办学理念和思想,创建独树一帜的幼儿园品牌。同时,该园也作为我校校外实训场地,为学生的教育教学见习服务、为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研讨提供试点,为理论与实践搭建平台,成为学前教育研究的先行者,促进学前教育发展。同时,为第二阶段奠定坚实基础。校园双方共同拥有幼儿园的经营权、股权,真正意义实现产教融合,校园深度合作,开启教育改革试点新模式。第二阶段,结合我校新校区建设,项目将与优秀幼教机构或幼儿园深度合作,创办教学幼儿园1所,以此为基础打造自有品牌幼儿园,在3~4年内预期发展3~4所分园,以满足本专业教学活动所需,最终形成拥有自己独立品牌的学前教育集团。

3.4扩大规模,形成产教结合链

当前,学前教育集团已成为一种驱势。该项目拟计划形成拥有自己独立品牌的学前教育集团,集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学前教育机构品牌策划、早期教育机构、幼儿园、儿童艺术培训、家庭育婴服务等为一体的产教结合链,真正成为“产教融合、校园合作”改革的先行兵。

3.5效能评价

融合教育范文2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体育教育多元融合的意义

随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断革新,很多教师已经将教学方向进行转变,并与体育教育进行多元融合方向发展,二者的多元融合对学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据实践研究数据表明,二者的多元融合可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更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同时也可以使学生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对自身的重要性和影响[1]。同时,二者的多元融合还可以提高学生心理承受能力,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这也是满足当代学生实际学习需求和社会发展需求的重要方式。其次,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与体育教育多元融合还可以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历练,由于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且人格历练的机会相对较少,这也是目前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和现状,而二者的多元融合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改善学生的这种问题,使其人格得到显著历练和提升,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面对社会竞争的实力,使其未来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能够从容面对,这也正是思想政治教育与体育教育多元融合的意义所在。

二、基于开放视角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体育教育多元融合的有效途径

(一)利用体育课堂教学渗透思想政治教育随着思想政治教育与体育教育的多元融合,很多教师已经转变自身的教学方式,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仍然没有使学生充分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很多学生往往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极强的抵触心理[2]。因此,笔者认为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利用体育课堂教学渗透思想政治教育。首先,体育课堂本身就是一项开放性的较强的学科,通过促使学生参与到体育运动项目中,可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它往往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体育教学活动往往是学生进行自由选择的,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性,使其不再受到教师或者其他方面因素的束缚,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时也是学生开展一切学习活动的关键因素,因为只有使学生感受到课堂活动的乐趣才能促使其积极参与到其中,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改变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想法,从而使体育课堂教学更好发挥作用,实现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其次,利用体育课堂教学还可以推动与思想政治教育多元融合顺利进行,使学生的参与性被提起从而实现高效教学的目的。

(二)利用课外体育活动渗透思想政治教育体育活动不仅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首先,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对体育活动较为热衷,此时正是加深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时期,通过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眼球,使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体育活动对自身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同时教师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还应正确引导学生,进一步使其明白和了解体育活动的参与过程,在很大程度上能够确保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拼搏意识以及勇于积极面对教学中的各类困难。其次,要想使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渗透,教师在利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还应将教学内容时刻围绕体育活动的性质而展开,切不可将教学内容偏离实际教学方向,并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性格特点以及体育活动特点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使学生的意识得到有效培养,也可以改变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想法,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实现体育课堂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多元融合,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三)利用体育竞技赛事渗透思想政治教育体育竞技赛事也是体育教学活动中的一种,它不仅备受学生喜爱同时也是实现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首先,学生时代所热爱的事物往往比较多,很多院校已经相应的设立体育竞技赛事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且获得的教学效果也十分显著,其中学生对体育竞技赛事的参与程度也是体现赛事的价值所在,对学生的生活也具有积极促织作用,通过利用体育竞技赛事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使两门课程关系更加紧密,同时任何学科之间的多元融合都是需要进行相应过度的,只有做好二者之间的衔接工作才能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和价值。其次,教师在利用体育竞技赛事渗透思想政治教育时还应结合院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并结合体育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共同点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利用体育赛事大平台不仅可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与体育之间的关系,还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让学生在未来工作中能够适应各类工作环境,使其成为一名高素质高技能且抗压能力较强的人,从而使体育竞技赛事更好的渗透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二者更好的进行多元融合。

三、思想政治教育与体育教育多元融合体系的构建

(一)集中教育与随机教学有效融合集中教育与随机教学相互融合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体育教育多元融合有效方式之一。首先,这两种教育模式在特点上是具有相对性的,集中教育的优势就在于它所涉及的教学范围比较广泛,往往会涉及到诸多领域上的范围,但是此教育模式也有弊端,就是对接受者的心理不会造成十分显著的影响,这也是它的缺点之一,而随机教育则所涉及的教学范围往往比较狭窄,但是它对接受者的心理会造成十分显著的影响,为此将两种模式的教育有效融合可以实现互补的目的。其次,在将集中教育与随机教学融合过程中教师还应扩大自身的教育范围。这样做也可以使自身的教育深度得到有效延伸,在整个教育体系构建上也可以起到十分显著的效果,尤其是在开放性视角思想政治教育与体育教育多元融过程中,所起到的效果也十分显著,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国家的发展路线也在变化,也正是加深思想政治教育和体育教育多元融合的最佳时期。

(二)健全机制与引导典型有效融合为了更好的在开放性的视角下使思想政治教育与体育教育实现多元融合,我们还应将建立健全机制并与引导典型有效融合。首先,教师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人,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以往传统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忽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使得整体教学质量效果不理想。因此,笔者认为要想为后期教学效果打下夯实基础,必须要健全机制与引导典型有效融合,教学中还应时刻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对学生进行教育指导,只有明确自身的位置和学生的位置才能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其次,在健全机制与引导典型有效融合过程中教师还应充分重视引导典型的过程,也要将教学机制摆在首要位置,因为引导典型是将那些具有代表性的思想政治进行不断指导,进一步使其对学生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和鼓励作用,健全教育机制则可以对体育教学和思想政治教学多元融合的过程合理掌控,从而使其形成一个固定且教学效果较好的模式,使二者多元融合的过程中发挥他们最大的作用和价值,最终实现为后期教学效果打下夯实基础的良好目的。

融合教育范文3

《学前融合教育的比较与实证研究》这举例到:古拉尼惕克的研究表明:学前特教班幼儿的家长,对融合班里有较多的幼儿但教育工作者比较少的情况感到非常不放心;台湾地区大部分特殊幼儿家长愿意送孩子到融合幼儿园就读,而普通幼儿家长中赞成孩子在此类幼儿园接受教育的却不到一半;另外,对上海市崇明县随班丽幼读施个别化教育策略情况调查后研究者也得出了结论,认为普通幼儿家长对学前融合教育的认可度不高。

由上面这些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普通幼儿的家长对于学前融合教育的认可度不高。书中提到学前融合教育顺利实施,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父母参与及课程与教学为关键因素,教师和家长在推进同伴对学前特殊儿童的接纳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认为:相比于融合教育本身发展程度如何、如何实行融合教育,我认为就目前的情况来说,如何向社会各界普及融合教育的概念与意义,提高融合教育在各界的认同感更为重要与急迫。所以本读书笔记决定对学前融合教育的概念与意义以及相关内容做总结梳理。

一、学前融合教育的概念

“学前融合教育”,指有特殊需要的0―6岁学前儿童能真正地和其他正常发展的同伴一起接受学前教育机构的保育和教育。

学前融合教育作为一种价值观,有力地支持了所有儿童的权利:不管这些儿童的能力多么不同,他们都有权利积极参与到学前教育的各项活动之中。

从表面上看学前融合教育是把学前特殊儿童作为主要对象,因而容易形成一种误解――只有他们才会获益,而普通的学前儿童只会受到干扰。不少学前教育工作者可能出于这种忧虑而迟迟不愿实施学前融合教育,因为一旦普通学前儿童的家长有意见而将自己的孩子转去其他幼儿园的话,对许多以在园人数为生存基础的托幼机构是个不小的损失。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前融合教育对学前特殊儿童的智力发展行为矫正、缺陷补偿、正常人格的养成等均具有重要作用。而让学前特殊儿童与普通幼儿一起生活学习的学前融合教育模式,不仅对学前特殊儿童,而且对普通幼儿的身心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学前融合教育对于普通幼儿心理发展的意义

1.学前融合教育可以促进普通幼儿的自我发展

自我发展,是贯穿人一生的重要发展内容。学前期是极为重要的发展关键期,普通学前儿童能在融合教育中,通过与有特殊教育需要同伴的交往而获取独特的自我发展的机会,其中主动学习和自我效能感的获得最为令人瞩目。

(1)普通幼儿自我效能感得到提升

所谓“自我效能感”,是一种感到自己是有能力实现目标的感知心理学。在幼年期,体验到的成功越多,或感到自己有能力为别人做些什么时,这种自我效能感就会发展得越好。研究发现,一个能够在学习或工作中取得卓越成绩的人往往都有着很高的自我效能感,这种感知大多源自幼年经验。

当普通幼儿与学前特殊儿童在一起时,他们充当同伴的小老师或去帮助学前特殊儿童时,这些儿童的自我效能感就会被激发出来,并得到发展。

(2)普通幼儿学习主动性得到加强

学习主动性的培养有助于儿童发现事物、学习新事物,也有助于他们学习社会往的规则,对他们的社会交往与新技能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在实施学前融合教育的幼儿园中,学前特殊儿童一般学习能力差,习得速度较缓。因此,当他们在教室的时候,普通幼儿都希望以自己最好的表现,为这些特殊的同伴树立榜样,所以会 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更高的主动性。尤其当特殊同伴能够回答问题,较好地参与学习时,普通幼儿更强烈地表现出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

2.学前融合教育可以促进普通幼儿理解他人的能力

理解他人的能力,是属于社会智能的一部分,也是一个人得以在社会上获取成功的重要条件。在此所言的“理解他人的能力”主要是指移情能力、换位思考能力和心理理论。

(1)普通幼儿的移情能力得到增

所谓移情能力,是指在情感上能与他人引起共鸣的能力。在情感智商中,将移情能力列为第一要素,足见其重见其重要性。4―5岁的儿童已进入到自我中心的阶段,所以移情能力的培养是学前教育中的重要课题之一。

(2)普通幼儿的换位思考能力有所增强

学前儿童在认知上常有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在与特殊同伴相处过程中,普通幼儿能站在他人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这样的思考有助于增加他们对特殊幼儿的了解,接受同伴与自己的差异性,学会理解别人,约束自己,改变自己不合理的行为和想法,从而在社会交往中,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3)普通幼儿的心理理论得到提升

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4岁左右的幼儿初步具有推测他人的期待,愿望、好恶等内心活动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发展在人际交往中有着重要的影响,这是一个人社会化发展良好与否的重要标志。在学前融合教育中普通幼儿会给予班上的特殊同伴更多关注,探索特殊同伴的内心世界。同时也会触发他们得到更好的发展。

3.学前融合教育可以激发普通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亲社会行为是指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如助人、谦让、分享、合作等。在学前融合教育模式中,学前特殊儿童的心理年龄普遍较低,常出现一些困难,因此,普通幼儿有了更多帮助他人的机会,从而激发他们更多的亲社会行为。

(1)普通幼儿关怀同伴的行为有所增强

在学前融合教育中,学前特殊儿童个体差异性大,心理年龄普遍较低,因此常出现怪异的行为及认知方面的滞后表现。在与特殊幼儿互动的过程中,孩子们能够洞察特殊幼儿的情绪状态并表现出猜测其观点的能力,正确地应对其情绪表现,激发了自身的移情能力,增进了情感交流的技能。通过学前融合教育,普通幼儿能够学会容忍和帮助他人并且还学会了关怀他人。

(2)普通幼儿谦让和助人行为有所增加

与特殊幼儿一起学习生活使普通幼儿有了更多谦让和帮助他人的机会。套在与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同伴在D起接受保教,可以使普通幼儿获得更多的“助人”快乐,使他们觉得自己能够为他人解决困难,使他人感受到快乐,从而强化了“助人”行为的发生,也渐渐培养了他们的亲社会行为。而亲社会行为可以使个体被他人接受和肯定,为成功的社会往打下基础。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学前融合教育不仅对学前特殊儿童大有裨益,对普通幼儿的心理发展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普通幼儿帮助特殊同伴取得进步的同时,他们也从特殊同伴身上学到了许多东西。因此,学前融合教育可以使普通幼儿的健康成长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三、社会各界应该给予学前融合教育的帮助

1.政府机构的支持:加大对于融合教育的投资力度,为教师的培训提供更多支持,为幼儿园殊教育所需的设施提供支持,并向大众宣传融合教育的意义与重要性;

2.专家学者的支持:需要做更多的实证研究,及时与一线教师进行成果分析和交流,为融合教育的实施提供更加可靠的理论基础;

融合教育范文4

关键词 融合教育 特殊教育 职能转变

0引言

特殊儿童教育一直受教育部门和社会的高度关注,特殊教育学校的出现很好地解决特殊儿童接受教育的问题,保障了每一个儿童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但是,随着特殊教育不断深入,特殊教育的问题开始暴露出来,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在不同环境下接受教育,使得特殊儿童在适应社会时遇到诸多困难。所以,促进特殊教育学校职能改变成为现阶段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1融合教育与随班就读

融合教育指的是让特殊儿童就读普通班,让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在同一个环境下进行学习。由于学生特质不一样,开展学活动必然是行不通的。融合教育模式下,将特殊学生与普通学生置于同一个环境,对学生进行分班,以互动和教育工具辅助的方式实施教学活动,根据不同学生的特质开展因材施教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真正实现融合教育的重要目标。

随班就读是专门针对特殊学生学习需求实施教育活动的一种形式。与融合教育不同,随班就读的服务对象主要是盲、聋、哑三类残疾儿童,而融合教育则强调面向全体学生实施教学活动。目前,对于随班就读的研究和践行还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完善的教育方法和体系。从随班就读到同班就读再到融合教育的转型是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模式,特殊教育学校职能转变,积极推行融合教育是必然途径。

2特殊教育学校是融合教育的支持者

特殊教育的随班就读已顺利完成其历史任务,到了谢幕时间。如果不改革的话,融合教育始终停留在初始状态。推动融合教育的发展,已经成为特殊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主要是因为融合教育提倡将特殊学生和普通学生集中教学,既能够有效解决特殊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又可以拓展特殊学校的教育职能,提高特殊学校的竞争力。在受教育学生中,特殊学生占据一小部分,专门建立特殊学校,大大提高了特殊学生受教育成本,与普通学生不同的学习环境,也会使特殊学生在融入社会中出现问题。新形势下实现特殊学校职能的转变,积极推动融合教育改革,就可以为特殊教育职能的转变提供充分的保障。所以,特殊教育学校是融合教育最大的支持者。

3特殊教育学校职能转变

融合教育下的特殊教育W校职能会发生转变。以往特殊教育学校是以特殊学生未来就业为导向展开教育教学活动,过于重视特殊学生的未来发展,忽视了对特殊学生心态建设,使得特殊学生在适应社会过程中极容易出现问题。融合教育背景下,特殊教育学校不仅为特殊学生提供学习机会,也让普通学生进班就读,将普通学生与特殊学生置于同一学习环境下,让特殊学生与普通学生进行正常的交流,不仅可以使特殊学生从与普通学生的交流中了解不一样的世界,调整特殊学生的心态,也能够让特殊学生提前适应普通学生的生活环境,这对于特殊学生未来适应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除此之外,特殊学校接纳普通学生就读,必然需要根据普通学生的特质和学习特点,积极转变学校职能。普通学生与特殊学生特质有非常大的区别,特殊学生由于自身的原因,对教师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要求更高,教学过程中要根据特殊学生的特质实施相应的教学活动。而普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青睐于融入学习环境,充分发挥自身主体作用,通过自主探究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水平。为此,特殊教育学校必须实现职能的转变,综合考虑特殊学生和普通学生的学习特点,尽量满足不同学生的各种学习需求,从而真正实现特殊教育学校推动融合教育的重要目标。

4特殊教育学校定位转变

融合教育背景下的特殊学校职能转变,其中最大的转变体现在定位的转变。主要是因为融合教育模式下,特殊教育学校不再是专门针对残疾儿童设立的教学机构,而是以满足全部学生的基本学习需求而形成的教育教学体系。首先,特殊教育学校必须深层次发掘融合教育的内涵,突破传统特殊教育认知上的桎梏,将教育教学的对象定义为全部学生,积极推动融合教育改革;其次,特殊教育接纳普通学生就读,在实现学校定位转变的同时,还需要根据普通学生的学习特点,提供能够满足普通学生基本学习需求的教学内容,实现特殊教育推动融合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最后,以往特殊教育中强调特殊学生与普通学生的差异性,以期通过特殊的环境和教育方式,将特殊儿童“隔离”起来,对这类学生进行专门教育。实际上,这种教育模式下使得特殊学生心态出现了很多问题。为此,在转变特殊教育学校定位的时候,必须认识到特殊学生与普通学生之间的共性,将普通学生与特殊学生放在同一个学习环境下,充分体现出人文精神。

5结论

综上所述,特殊教育学校推动融合教育改革是必然趋势,充分发挥出融合教育的优势,利用融合教育解决特殊教育模式下特殊学生存在的问题,对实现特殊教育教学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邓猛,赵梅菊.融合教育背景下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J].教育学报,2013,9(6):75-81.

[2] 张洁华,朱剑平,吴筱雅等.融合教育背景下上海市宝山区特殊教育医教结合管理机制的策略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6(1):16-21.

融合教育范文5

关键词:学生教育管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

1学生教育管理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必要性

1.1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需要依靠于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以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为载体,促进思想理念的传递,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将学生教育管理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进而更好的教育学生。

1.2完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消减高校刚性教育管理模式,从思想上引领学生,增强学生对学生教育管理的认可度。处于高校教育时期的学生,自尊心较强,如果采取强硬的管理模式管理学生,会使学生形成逆反心理。而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学生教育管理中,采取刚柔并济的教育方法引领学生,较为符合学生教育形式。

1.3符合创新性人才培养要求

为培养出更多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创新型人才,需要加强学校教育管理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两者融合,符合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相关要求,可以最大程度地增强学生理论知识方面的创新能力和素养,让学生了解到提升自身能力的过程中,还要坚持以德育理念为引领,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同时,在学校教育管理工作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过程中,学校可以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要求,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素养,进而有效丰富学校教育管理工作内容,实现对学生良好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领工作。而且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管理工作相结合期间,对于学校教育管理工作来说,可以有效实现对教学秩序的维护,推动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发展,最大程度地为学生全面发展和进步提供良好服务,从而推动学校教育管理工作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让学生更好肩负起自身的社会责任,提升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1.4满足思政教育改革需求

在学习和贯彻党的报告背景下,为进一步推动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工作的创新,则需要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涵和要求,坚持从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需求方面出发,加强学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这样一来,从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角度来看,可以最大化的发挥出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作用和优势,不断结合思想政治课程内容,对学生教务与管理工作中的教学目标、教学规划和教育内容进行有效制定,不断打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内容和评价方式,弥补传统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和弊端,从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率的提高,推动对学生正确价值观和就业观念的引导。而且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也可实现对学生良好的德育教育,这样符合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特点,坚持以学生为本,不断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围,充分将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知识和内容渗透到教学工作的全方面,提升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育人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另外,学校教育管理工作中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可以通过成立思想政治工作协调组的方式,及时了解学校教育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进而推动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加强学生管理人员工作之间的有效政治思想沟通和交流,推动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性发展,让学校教育管理工作人员提升自己的政治能力和政治素养。

2学生教育管理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策略

2.1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引领效度

从文学视角分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相辅相成的,两者是不可分割的,需要促进两者的衔接,发挥其根本性效度。因此,推进学生教育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应立足于课堂教学模式,结合学生实际管理案例,加强思想的引领,增强学生自我管理、教育意识,进而提升高校教育质量。推进学生教育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以正能量思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健全学生人格素养,规范学生言行举止,进而促进学生教育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提升。

2.2促进教育管理方法的创新

在学生教育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中,重视教育管理方法的创新,避免采取硬性管理制度,引发学生逆反心理。因此,在学生教育管理中,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导向,增强学生对教育管理的认可度。在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传递中,应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改变灌输式教学形式,重视探究性、实践性教学活动的开展,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引领学生自主探究、思考知识。例如:教师借助实际案例或者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件,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展示,增强学生学习参与度,引领学生剖析事件本质,为学生提供发言平台,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根据学生思想动态,给予学生针对性的引领,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2.3开展网络教育管理活动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推进学生教育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需要促进网络教育管理活动的开展,依托于互联网平台,开展教育管理工作,加强学生思想引领,提升高校教育的有效性。首先,在互联网教育平台中,构建学生教育管理板块,完善相关的管理机制。例如:在学生教育管理板块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实现学生教育管理内容与学生教育管理内容相融合,协同引领、教育学生。其次,借助先进技术,获取学生实际学习动态,根据学生实际学习动态,开展线上线下交流、探究活动。与此同时,借助QQ、微信等平台,传递正能量信息资源,提升学生知识广度。

2.4构建优秀师资团队

在高校教育工作中,所采取的管理理念对学生管理具有一定的效度,教师身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引领者,是管理理念实施的主体。因此,需要高校构建优秀教师团队,促进完善育人管理机制,推进学生教育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首先,践行素质教育理念,改变以往硬性管理体制,尊重学生,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学生,提升学生思想认知度,进而培育学生自我管理与约束能力。其次,高校加强培训力度,通过培训提升教师综合素养,转变教师教育管理模式,为学生开展有效的教育管理工作。最后,聘请专业化、职业化教师,构建优秀师资队伍,使优秀教师更好的为高校教育事业服务。

融合教育范文6

管理学在不断发展,已经广泛融入到社会、市场、竞争等要素的研究中,各类企业和组织的管理理论不断扩展,在管理学理论中,将社会伦理和道德、团队合作、长远规划等思想融入其中。所以,通过管理学教学使上述管理理论在指导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事方面具备较强的影响。管理学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实践性,通过实践可以增强应用的效果。可以通过课堂上的案例教学、模拟情景以及深入企业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对所学的管理知识加以综合运用并达到融会贯通。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深刻体会到企业诚信经营、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和崇高性,以及这些与企业成功的内在必要联系。这些实践环节为学生的道德培养提供了很强的示范和启发作用。在管理学教学中融合德育教育活动实施如下。

(一)根据专业课程目标,制定德育教育教学计划

笔者从事市场营销专业管理学基础的教学,本课程的教学素质目标是使学生具备从事基层管理岗位的综合管理素质,即优秀的职业道德、崇高的敬业精神,勇于开拓的精神和创新意识,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及培养作为领导者应具备的宽容胸怀、人格魅力等。在德育教育实施前,首先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德育教育教学计划,在管理理论篇重点让学生把握作为一位优秀的管理者所具备的所有精神,比如为政以德、勇于承担责任、运筹帷幄等。在管理思想篇重点让学生通过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学习感悟古人诚信、仁义等思想精华及根据学习型组织对学生进行境界教育。在管理实施篇通过管理游戏让学生在管理中感悟团队力量、合作精神等。

(二)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进行德育教育

管理学的课堂教学要实现和德育有效融合,让学生从被动上课、考试死记硬背转变为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勇于创新,还要综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模式,真正形成教学互动的课堂情景,加深师生情感,使学生乐意投入到学习中来,提升德育教育效果。

1.视频教学法。在管理学教学中,注重通过多媒体技术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采用视频教学法。在教学中,结合课程内容,精选相关视频,比如描写晋商的电视剧《乔家大院》,介绍海尔成长历程的《首席执行官》,描述创业项目比赛的《赢在中国》等,看完视频的讨论中,学生都会踊跃发言,各抒己见,气氛异常活跃,其中所包含的创业者的艰苦历程、积极进取的精神、诚信品德对学生触动很大。

2.管理游戏法。管理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可以引入很多管理游戏,通过学生的参与以及参与后的讨论引导使学生既掌握了相关管理知识,又在德育意识方面有所提高。我们根据教学需要依次安排了团队猜数字、沙漠求生、红黑博弈等管理游戏,在游戏中学生的管理技能得到了响应提高,另外也感悟到了团队合作共赢的重要性及团队间合作时应具备的诚信品质等。

3.互动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很多环节可以设计互动教学,通过互动,让学生表达自己的心声,老师了解了学生的所思所想,并适时给予引导,不断创设教学过程的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比如在讲授管理者的人际技能时,就通过设置问题“你喜欢与什么样的朋友交往?”让学生参与讨论,最后得出很多同学喜欢和热心、诚实、乐观、积极、具有正能量等的朋友交往,引导学生也要成为受同学喜欢的这种类型的朋友。

4.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是管理学教学环节中的重要部分,精选企业经营过程具体时间,在对企业具体案例成败的分析中,真实再现了企业作为一个组织或法人在社会中的所做作为。通过成功的企业比如海尔通过砸冰箱事件所体现的诚信经营理念及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等积极行为,从而赢得消费者认可,同时海尔的良性发展也为社会、国家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失败的企业比如三鹿的三聚氰胺事件,映射了三鹿无视顾客的利益,急功近利的经营观念,最终遭到消费者的遗弃和市场的淘汰。通过这些将德育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使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无形中渗透到学生的心中,逐渐成为学生的自觉需求,最终成为学生未来走入社会、参与活动、规划人生的必然选择,从根本上达到大学生德育教育的目的。另一方面,可以在案例教学过程中突出领导者、管理者的个性品质对企业的影响,让学生深入了解组织的成功与否与领导者、管理者自身的素质、道德观念等紧密联系,这样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的道德感、社会责任感、正义感等,进一步提提升他们的道德素养。

(三)加强课下交流,增强德育教育效果

一般来说,在大学,专业课教师上完课后与学生的联系相对较少,我们提出如果鼓励专业课教师加强与学生的课下交流,会增强德育教育的效果。其实很多学生比较信任专业课教师,课下的非正式沟通更拉近了他们的距离,为德育教育创设了有利的环境。比如通过偶尔的课下交流我们了解到学生非常喜欢上课的一些视频材料,我们在此基础上就推荐更多更好的资料,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我们还了解到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种种问题,比如去年有个班班长带领班级有关同学在学校门口××路公交车站牌组织学生有序乘车,第一次效果不佳后就失去信心,怀疑自己的能力,怀疑大学生的素质等,通过鼓励让他们重新树立信心,坚持把他们的活动计划进行实施。

二、结语

上一篇供电段

下一篇循环经济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