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管理的重要性范例6篇

信用管理的重要性

信用管理的重要性范文1

[关键词]企业档案信息管理;开发与利用;重要性

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化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国家企业间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对档案信息管理的要求越来越来高,积极加大企业档案信息管理,探索市场经济规律,对促进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节下快速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的形势下,作为企业重要管理环节的企业档案信息管理工作要从传统管理走向现代化管理,根据市场化经济体制的发展动态,探索现代化企业档案信息管理开发与利用的管理策略,从而提高企业综合服务能力,实现企业高效快速的发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1.企业档案信息管理开发与利用对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意义

企业档案是企业重要的信息资源,在知识经济发展时代,企业应加强开发与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服务于社会各个层面,应该积极加大开发与利用企业档案信息,探索市场经济规律,将企业档案信息管理作为企业发展的指导和重要任务,促使企业快速稳定的发展。

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能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有效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在现当代的知识经济发展的形势下,企业要想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仅依赖企业现有的生产条件组织生产和营销管理是行不通的,需要结合企业档案信息进行指导和决策,根据市场经济变化情况,积极的开发与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才能对企业发展提出更有效的决策,促进企业经济发展,并提升企业综合服务实力[2]。

开发与利用企业档案信息资源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企业档案信息资源是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形象生动的资料,对企业文化及思想政治教育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企业通过加强档案信息资源管理,丰富企业档案信息资源,能满足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需求,构建新时期企业文化,使企业在现代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下稳定生存和发展。

2.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对企业档案信息管理开发与利用的重要性

2.1创建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网络共享平台

经济化与信息技术化现当代社会,企业档案信息化对企业档案信息的管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创建企业档案信息网络管理平台是适应现代知识经济形势下市场化经济体制的发展需要,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管理要根据经济发展动态,与时俱进,创建档案信息管理模式,才能在新时期经济体制中生存和发展,不被时代所淘汰,才能使企业在现代经济市场化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生存与发展。

2.2加强开发与利用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网络共享信息

通过利用计算机及互联网,创建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网络共享平台,实现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的现代化管理。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网络共享平台能大范围将档案信息集成化,使档案信息收集数量大幅度增长,并且利用计算机及互联网技术,还能实现档案信息图文并茂,提高企业档案信息质量,提升企业档案信息管理水平,同时能大量的储存档案信息,降低企业档案信息保管成本,延长档案信息保管时间,相比传统保管方式更具优越性[3]。因此,加强开发与利用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网络共享信息,能有效的加大企业档案信息管理的开发与利用,扩大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的收集,从而保障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的生存和发展。

2.3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企业档案管理部门保管着大量的信息,要将大量的企业信息资源投入到现代化的管理方式中,才能提升企业档案信息管理水平。档案信息管理部门要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的特点,对于企业的基建、技术措施以及科研等工作要主动询问服务,做好企业各个部门信息的跟踪调查工作,并有效的管理好档案收集工作,从而保障企业档案信息完整性,以便企业各个部门能及时洞悉企业发展方向,并获取有用的资料。创建企业档案信息网络管理平台能加强企业档案信息的开发与利用,并对收集的信息及时的分类编著,从而使企业其它部门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及时获取信息,及时补充并解决企业存在的问题,使企业其它部门的工作能有效的展开,提高企业综合服务能力,促进其它部门的工作效率,从而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3.重点提高企业档案管理部门信息开发与利用的能力

3.1加强企业档案管理知识的学习

企业档案信息管理的开发与利用,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性,并且要结合现代化管理的知识、科学技术知识以及企业档案管理的相关法律知识进行综合运用管理[4]。企业档案管理人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修养水平,从而提供企业档案信息更科学化和系统化的管理,使企业档案信息管理能与时展相结合,从而为企业发展提供创新服务,促进企业的发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2加强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的丰富

企业档案管理人员要熟悉的掌握企业生产经营的管理流程,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的规律以及企业产品的发展动向,随使管理企业更新的信息,丰富企业档案信息资源[5]。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在丰富企业信息资源的同时,还要整合优化企业档案信息,通过优化收集的档案材料、优化收集档案的程序以及优化分类档案,从而使企业信息档案精细化,并能有效的服务于综合部门,优化企业的内部结构,提高企业整体的工作效益以及经济效益。

3.3加强企业档案信息管理人员的业务知识

加强企业档案信息管理人员的业务知识,吸收先进的管理经验以及管理要求,使企业档案管理人员熟悉档案信息的各种业务知识,并将档案信息的各种业务知识及时补充运用于企业档案信息管理中,从而增强企业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管理能力,提高企业档案信息的管理水平,进而有效的加强企业档案信息管理的开发与利用。

参考文献

[1]赵林霞.浅谈企业档案信息管理开发与利用的重要性[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7(18):280-281.

[2]柳宏伟.浅析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才智,2013,13(16):299-300.

[3]刘晓丹.浅谈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科技视界,2012,22:256-257.

信用管理的重要性范文2

【关键词】医院;图书馆管理;信息化;措施

提升医院图书馆管理水平对于促进医院工作人员更加系统的获得医学知识并对在医院内部营造更加良好的学习氛围有着重要影响同时对于全面打造学习型医院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医院图书馆工作人员在进行图书馆管理工作时应当对医院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特点有着深刻了解,从而促进医院图书馆信息化管理措施的合理应用。

1 医院图书管理信息化管理特点

医院图书馆的信息化管理是促进医院图书馆不断进步的重要前提。因此医院图书馆工作人员在图书馆管理过程中应当对医院图书馆的信息化特点有着清晰的了解。以下从整体信息化水平高、信息系统安全性能良好、数据库功能完善等三方面出发,对医院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1.1 整体信息化水平高

医院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整体水平是指医院图书馆管理过程中的基础信息维护水平、读者管理水平、图书管理水平等。医院图书馆基础信息维护水平的提升主要体现在医院关于借阅信息、会员信息、馆藏数量等信息数据的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从而防止数据错误、统计误差等现象的出现对于医院图书馆的运行带来影响。而医院图书馆读者管理水平的提升主要体现在医院图书馆能对读者需要什么样的图书及文献有着更加深入的了解,从而能更好地为医院图书馆的读者提供需要的服务。而图书管理水平主要体现在对图书的保管信息化上,通过信息化技术的有效应用医院图书馆可以合理提升图书保管水平,从而能使相关图书与文献的价值得到更好地体现。

1.2 信息系统安全性能良好

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安全性对于图书馆的正常运作起着重要影响,在医院图书馆中管理系统的安全性能则受到更大的重视。因为医院图书馆储存着较多具有重要价值的医学文献与医学数据,因此当管理系统的安全性能无法得到保证时则会对这些文献的有效保管与合理应用产生极大影响。因此医院图书馆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可以在方便图书管理人员的工作的同时促进系统安全性与保密性的合理提升。与此同时,医院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安全性能提升主要还体现在系统的防病毒、防黑客能力的加强上。与此同时图书馆管理人员通过提升系统安全性有效地对系统进行实时监控,从而保证医院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平稳运行。

1.3 数据库功能完善

数据库功能的完善是医院图书馆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与前提。因此,在医院图书馆数据库的功能完善时医院图书馆管理人员应当注重信息化手段的合理应用,这对于满足数据库存储需求、提升数据库检索准确性、提升数据库操作性、减少数据库内容冗余性、提升数据库综合性能都有着重要作用。除此之外,由于信息化数据库具有更新较为便利、更新后对性能提升大等特性,因此在医院图书馆数据库功能完善过程中信息化手段的合理应用还能为之后数据库的持续更新奠定良好基础,从而促进医院图书管理水平的持续提升。

2 医院图书馆管理的信息化管理措施

在医院图书馆的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管理措施的合理应用对于医院图书馆整体水平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这主要体现在进行图书馆信息网络的合理建设、提出新的医院图书馆信息化管理课题、注重引进新型图书馆信息化管理技术、注重管理人才的聘用与培养等措施的应用上。以下从几个方面出发,对医院图书馆管理的信息化管理措施进行了分析。

2.1 进行图书馆信息网络的合理建设

医院图书馆信息化管理首先体现在对信息网络的合理建设上,医院图书馆信息网络的有效建设对于促进医院具有临床实用价值科研项目的研究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医院图书馆信息网络的合理建设应当以医院图书馆原本的数据网络为基础并通过信息化手段的合理应用促进管理网络信息化的不断提升。在这一过程中医院图书管理人员应当注重通过对信息网络进行大量的数据监测与指标分析从而确保管理网络的信息化水平达到医院要求,从而能够充分发挥医院图书馆对于医院顺利运行的辅助作用。

2.2 提出新的医院图书馆信息化管理课题

医院图书馆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升还体现在新的信息化管理课题的持续提出。因此医院图书馆管理人员应当每年进行信息化管理课题的有效评选并把比较成熟的信息化课题进行有效应用同时对不够成熟的课题经过反复的调整与修改从而使其符合信息化管理要求。除此之外,在医院图书馆信息化管理课题的选择与提出过程中图书馆管理人员应当注重保持课题的实用性、便利性与可操作性,从而确保这些课题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医院图书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2.3 注重引进新型图书馆信息化管理技术

在医院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新型图书馆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合理引进是提升医院图书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医院图书管理人员在工作时应当注重新型图书馆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合理引进。在技术引进的过程中医院图书馆管理人员应当确保这些新型信息化管理技术是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的并且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填补医院图书馆信息管理中的空白部分,从而能够促进医院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持续提升。

2.4 注重管理人才的聘用与培养

人才短缺是制约许多医院图书馆管理水平提升重要因素因此,医院图书馆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离不开对高素质管理人才的聘用与培养。在医院图书馆管理人员的招聘过程中医院图书馆应当重视管理人员信息化水平并将具有较高信息化管理水平的工作人员进行合理聘用。除此之外,在医院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工作过程中医院应当注重对其信息化管理能力进行持续的培训,从而使工作人员能够及时掌握新型的信息化管理技术并能较好的进行引用,从而促进医院图书馆综合管理的不断提升。

3 结语

随着我国医院图书馆整体水平的不断提升,在医院图书馆运营时其管理工作水平的高低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在医院图书馆的管理过程中信息化措施的合理应用可以有效提升医院图书馆的综合管理能力。因此医院图书馆管理人员在进行图书馆管理工作时应当对图书馆管理信息化的特点有着清晰了解,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与研究促进信息化管理措施的合理提出与应用,从而为医院图书馆管理水平的不断进步作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叶顺晴.信息时代医院国书馆管理创新[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8,3(5):72-74.

[2]张颖.浅谈医院信息化数字图书馆建设[J].图书馆论坛,2012,3(6):34-36.

信用管理的重要性范文3

一、电子信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特点

档案管理工作中,电子信息的特点可简单概括为快、广、杂、变。“快”指的是电子信息产生与传播的速度极快,信息资料收集迅速快捷。“广”是指,电子信息受网络开放性与普及性的影响,息的来源面广,各种类型的信息彼此共存。“杂”是指由于各类信息资料都可通过相同传输渠道进行传输,电子信息内容较为繁杂,这在无形中增加了信息检索的工作量。“变”指的是电子信息灵活多变,基于这一特点,内容发生变化的电子信息可以随时进行调整更新,工作效率明显提高。除以上特点,档案管理中的电子信息同时具有可靠性验证困难,真实性不易辨别的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一些虚假信息的传播。为确保档案管理的有效性与合理性,在管理过程中要按照电子信息特点,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内容与方式进行实时调整,以保证档案信息资料的及时性、准确性与完整性。

二、档案管理工作中电子信息开发和利用的必要性

档案工作中电子信息开发和利用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是推动档案管理工作中电子信息开发利用的根本原因,互联网作为当前信息传输最重要一个的接入渠道,信息资料的变化已远远超出了人类的想象,只有将档案信息作为信息资源组成部分进行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才能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网络化与信息化。其次,社会需求是促进档案管理工作中信息资源利用和开发的直接原因。档案信息管理工作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只有实现档案信息的规范化管理,才能提高档案管理水平,更好地实现信息管理的价值。档案信息管理在人们日常的生活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表现在电子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够使档案信息便捷、多用户使用,这是以往手工管理手段无法达到的。

三、加强档案电子信息管理的措施

(一)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性、真实性与完整性

1.保证档案信息资料的安全性

档案信息在局部范围与一定的期限里存在着保密的问题。当前,电子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如何强化电子档案信息的保密性,成为影响档案信息资料安全的关键因素。由此,反侵入与防破译技术的研究成为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档案信息管理工作中可通过设置访问权限、随机密码,进行防侵入管理等措施,保障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对于一些共享性的电子档案信息,可采取防火墙、多重加密及独立备份等保障措施。同时,还应加强对防攻击技术的研究,切实保障电子信息档案的安全性。

2.保证档案信息的完整性

档案信息经筛选后可能会将部分有用信息资料遗漏掉,包括许多不成熟的推论与设想以及不成功的结论等内容。但是,这些被排除的信息资料将来可能促成新的突破或创造。所以,在处理这类信息资料时,就存在着一个管理的难题。当然,对所有的档案信息资料进行无目的或无限制的保存,同样是不可取的,这必然会无谓消耗大量的工作精力,这就要在进行这类信息资料的筛选与归整时,采取排除法,对档案信息进行多层次、多专业和多学科的筛选与归整。对于一些存在争议的档案信息,按照宁留勿舍的规整原则,确保电子档案信息的完整性。

3.保证档案信息资料真实有效

在保证档案信息完整性的基础上,要确保电子信息档案的真实有效性,这同样是档案管理工作的一个难点问题。因为电子档案信息的来源不同,且可能存在许多相互矛盾与重复的内容,经过筛选归整后,可能会有出现一些有用的真实资料被排除在外的问题。要确保档案信息的真实性,档案信息管理人员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与专业素质,在进行档案的归整工作时,必须慎重,以尽可能的减少因档案筛选引起的问题。此外,还应将已确认的评估建议与相关的档案信息一并进行保存,保证档案信息后期使用的真实有效性。

(二)提高档案信息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伴随档案信息管理过程中现代技术与专业软件的推广使用,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是当前加强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的重要举措。

1.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提高职业道德修养档案管理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与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有关。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服务面广、专业性较强的工作,这就要求档案管理工作者端正工作态度,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坚持原则,终于职守,乐于奉献,以良好的服务态度服务用户。

2.档案管理人员要提高文化知识与专业技能一名优秀的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丰富的文化知识与过硬的专业技能,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档案分类、保护、编目及保管等日常工作的有效开展。这要求档案管理人员不断加强学习,接受继续教育,以拓展自身知识的涵盖面;同时通过自学及交流学习的方式,更新知识结构;此外,应熟悉和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应用于维护技能,确保信息网络的安全运行,能够对电脑的贮存资料及时进行整理,建立完善高效清晰的信息检索系统,为档案信息用户提供优质服务。

(三)对档案信息进行科学的开发利用档案信息科学的开发利用,不仅是档案管理工作的最终目的,也是用来衡量档案管理水平的重要内容。因此,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科学合理。

1.全面收集档案信息资源

丰富的档案信息资源是开发利用档案信息的先决条件,作为档案管理人员,应不断拓展档案信息资源的收集渠道,对反映或与本单位业务相关的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合理全面的收集,才能对档案信息进行有效的开发利用。

2.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系统化整理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系统化的整理,是档案信息开发利用的重要环节。由于电子信息内容非常广泛,因此必须保持电子信息间的有机联系,对信息资源进行系统科学地整理,为档案电子信息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3.运用现代化的检索技术手段提高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必须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同时加强档案管理配套硬件设施的建设,建立科学合理的档案信息检索体系。

信用管理的重要性范文4

关键词:林业生态工程;信息管理技术;

林业生态工程的发展关系到我国环境政策的实施,而信息管理技术在林业生态工程中的应用是实现林业工程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目前,社会各个方面都在不断的取得进步,信息化技术更是被运用于社会的各个方面,加快生态工程信息化管理,不仅可以促进林业生态工程的快速发展,对于整个环境政策的实施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 林业生态工程及其系统的现状

(一) 天然林保护工程及其信息系统现状

天然林是我国林业体系的重要内容,做好天然林的保护工作,对于实现我国林业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具有非常重的作用。目前,在天然林保护工程中,已经广泛使用了信息系统对其进行监管,主要是对天然林的林木多样性、生产采伐量以及其他的一些数据进行收集,其根本目的是要做好天然林的防范保护工作,确保天然林在我国林木体系中的比重和重要作用。对于天然林保护工程而言,信息化管理非常有效,但是由于林区的面积广大,林区内情况较为复杂,信息化管理还存在着地区缺陷和多样性缺陷。

(二) 湿地与自然保护区工程及其信息系统现状

湿地和自然保护区工程也是我国林业生态工程的重要内容。湿地系统是涵养水源,调整水循环的重要资源,而自然保护区是林业资源里的重要内容,对于湿地和自然保护区工程而言,信息系统的运用主要目的是实现对区域内的水文、地质以及生物多样性的资料和数据的收集,为制定科学的保护策略和方法提供依据。但是就目前湿地和自然保护区工程信息系统的运用而言,主要问题是对数据的监测存在不合理性,数据和信息的收集方法也有欠缺。

二、 做好林业生态工程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

林业生态工程是生态环境工程中的重要项目,做好信息化管理工作非常重要。首先是林业生态工程是生态环境工程中不可分割的环节,而生态环境工程具有完整性,做好林业生态工程的信息化管理,可以促进环境生态工程的良性发展。其次,林业生态直接关系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基础,做好信息化管理,可以第一时间掌握林业工程的发展态势,及时调节管理措施,进行科学化管理。最后是林业生态工程关乎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林木采伐、林木种植都与社会经济息息相关,做好信息化管理工作可以实现林木的可持续利用,这对于林业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三、 信息化管理的重要内容

(一) 信息收集

信息化管理的重要内容就是进行信息的收集。信息收集对于林业生态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因为林业生态工程的进行,都要依靠收集的信息为基础,信息量越大,信息越准确,那么林业生态工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也就越高。所以说实现信息化管理下的信息收集非常重要。而要科学的收集信息,一方面是利用监测仪器进行全方位的监管,从而获得信息,另一方面就是通过人员来进行信息收集。

(二) 数据管理

数据管理也是信息化管理的重要内容。数据管理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数据的分类。对于林业生态工程来说,数据分类很重要,因为从数据分类中可以大概了解整个工程的整体态势,对于工程各个方面有一个系统的把握。信息化管理的另一个方面就是对数据的分析。数据分析可以科学的判断出林业生态工程的发展趋势,暴露出工程发展过程中的不足,这对于提高和改进管理措施和方法具有重要的作用。总之,数据管理以信息收集为基础,而信息收集的主要方向还要以数据管理为准。信息收集和数据管理作为信息化管理的两个方面互相联系,不可分割。

结束语:

林业生态工程是我国生态环境工程的重要项目,也是我国实现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要进行的重点建设项目。加强林业生态工程的信息化管理,一方面可以促进林业工程管理方式的现代化,实现其高效管理,另一方面,信息化管理可以有效的加强管理水平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这对于提高林业工程的科学预见和发展趋势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张金来.林业生态工程及其信息管理技术[J].陕西林业科技,2009,06:87-92.

[2]郝怀晓,杨金福.林业生态工程空间数据及其管理技术[J].陕西林业科技,2007,02:58-61+76.

信用管理的重要性范文5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五中全会精神,推动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健康发展,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提出以下意见,请结合实际组织实施。

一、充分认识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意义

(一)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覆盖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实现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战略举措。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大力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是加快国民经济信息化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管理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决"策随意、制度不严、财务账目不实、采购和销售"暗箱操作"等问题仍很突出,严重制约企业经济效益改善和市场竞争能力提高。管理信息化能够大大提高企业收集、传递、处理、利用信息的能力,为决策提供充分、可靠的依据,增强制度的约束性,提高管理的透明度,是解决企业管理突出问题的有效措施。

(三)推进管理信息化需要转变经营观念,再造业务流程,优化组织机构,减少管理层次,严格规章制度,分流富余人员。因此,推进管理信息化的过程,是对传统的、落后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的改造过程,是深化企业改革的过程,是一场革命。

(四)管理信息化的核心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引入到管理流程中,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促进管理创新。企业资源计划(ERP)、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等综合性管理信息化系统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对管理基础工作的规范性和各项管理业务的协同性要求很高,这些综合系统的实施将全面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因此,推进管理信息化是促进企业管理创新和各项管理工作升级的重要突破口。

(五)推进管理信息化是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客观需要,是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条件。目前,我国涌现出联想集团有限公司、海尔集团公司、黑龙江斯达造纸有限公司等一批先行企业,通过管理信息化,提高了管理水平,改善了经济效益,增强了市场竞争力。但总的看,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有的企业只能用计算机代替手工劳动;有的企业在局部应用了信息技术,但信息不能集成、共享;有的企业虽然实施了ERP等系统,但由于种种原因效果并不理想。广大企业尤其是国家重点企业要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挑战,充分认识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增强紧迫感,大力推进管理信息化建设。

二、明确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六)紧紧围绕党中央关于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部署,大力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通过加快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应对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挑战。

(七)推进管理信息化要以实现管理科学、向管理要效益为宗旨,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改进质量,改善营销服务,增强透明度,加强内部制衡,完善决策程序,增强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全面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促进管理创新。管理信息化要与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技术进步相结合,通过管理信息化促进机制创新、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

(八)推进管理信息化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政府积极发挥引导和服务作用。既要加快步伐又要从企业的实际出发,讲究实效,防止走形式。要科学规划,分步实施,扎扎实实地做好管理信息化的各项基础性工作,确保质量,及时改进,不断提高管理信息化水平。

(九)国家重点企业管理信息化的起点要高,步伐要快。到"十五"末期,大多数国家重点企业要基本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其中制造类企业可以应用ERP为主,同时结合自身情况选用SCM、CRM、PDM等管理信息化系统,并取得显著成效。

(十)其他国有大中型企业要努力实现比较完善的财务、营销管理信息化,建立企业网站及主页,不断拓宽和提高电子商务的范围和水平。

三、切实做好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基础性工作

(十一)把管理信息化作为企业的"一把手工程"。企业主要负责人要切实增强信息化意识和紧迫感、责任感,坚定推进管理信息化的信心,重大事项要亲自决策,重点工作要亲自推动,人力、财力上要予以保障。要建立企业主要负责人亲自抓,企业信息主管负责实施的组织领导保证体系。

(十二)深化内部改革、转换经营机制是实现管理信息化的重要保证。要按照国家经贸委、人事部和劳动部《关于深化国有企业内部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意见》(国经贸企改〔*〕230号)的各项要求,建立管理人员竞聘上岗、能上能下,职工择优录用、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有效激励的人事、劳动、分配制度。要狠抓经营思想的转变和更新,改变不适应市场竞争要求的管理方式和流程,为实现管理信息化创造条件。

(十三)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实现定额、计量、标准、统计、物料及产品编码的规范化管理。对照先进企业找差距,提高定额、计量、标准的水平。数据的采集、统计和录入必须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度,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一致性和适时性,重要数据要尽量实现自动采集和生成。建立应用信息技术的企业内标准和有关规章制度。

(十四)把人才培养作为管理信息化的重要基础工作来抓。大力引进和培养既懂企业经营管理、又懂信息化的复合型管理人才,努力培育和建立自己的软件开发、应用和维护队伍。对在管理信息化建设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人才,要加大收入分配方面的激励。加强全员培训,提高全员信息化意识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十五)建立企业内部单一的、可拓展的公共基础网络,增强网络的智能服务功能,确保各软件之间的兼容以及管理系统的相互对接和有效集成。采用先进、高效的方式,将企业内联网与外联网包括互联网连接。运用先进的数据库技术等,实现数据全面整合和信息共享。运用先进的防火墙、过滤网等系统安全技术,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四、实施企业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基本要求

(十六)推进管理信息化要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制定整体规划,避免孤立地设计或实施某项管理,防止形成信息孤岛和重复投资。整体规划要以应用综合性系统为重点,实现主要业务流程电子化以及人力、物力、财力的优化配置和信息资源的高效利用。

(十七)在整体规划和健全信息技术标准的基础上,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实施要循序渐进。充分考虑管理流程变化和工作量大小,根据企业承受能力分系统实施;对于有多个功能模块的综合性系统,可按功能模块分步实施,确保实施一个,成功一个。

(十八)积极引入国内外管理思想先进、水平较高、便于应用且价格合理的管理软件。引入管理软件要注意区分离散集成生产与连续流程生产企业的不同特点,比较不同软件的实际应用效果。有条件的企业可自主开发管理软件,但要注意融入先进的经营思想和理念。对引进或自主开发的管理软件,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创新。

(十九)充分认识管理软件应用于管理业务的艰巨性,企业的业务部门要同信息技术部门密切合作并发挥主导作用。狠抓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实施,确保管理信息化系统上线成功运行。认真梳理和改造现有业务流程,调整组织机构,减少管理层次,实施"扁平化"管理。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需求为目标,对设计、采购、加工、库存、销售、配送、财务等业务运作进行系统整合,提高业务运作的效率,确保在交货期内为用户提供满意的产品。

(二十)实施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企业内部各单位应使用统一的财务管理软件,财务会计部门要能同步得到采购、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的每一次业务活动的信息,并实时进行核算,提高会计核算的速度。严格控制录入数据的更改,对更改的数据要作特别标识以备核查,做到会计核算包括生成会计报告的软件程序不可随意更改,杜绝人为调账,确保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实行目标成本管理,通过信息化手段实时反映和分析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的差异,及时采取降低成本的措施。实施预算管理,把采购、销售等环节的各项资金的收支纳入信息化系统,进行集中、实时的监控和调度,使不进入系统或不符合规定的开支无法实现,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加快资金周转。

(二十一)实施采购管理信息化系统。采购管理要实现内部各相关程序和权力的公开、透明和有效制衡,采购物资的价格、质量等信息要在企业内部网上公开,做到采购人员掌握的信息,监督和管理人员也能掌握,防止"暗箱操作",堵塞采购漏洞,降低采购成本,确保采购物资质量,防止过高的库存。有条件的企业要通过互联网及其他专业网络广泛收集采购物资的市场价格和质量信息,努力实现网上招标采购;其他企业要实现比质比价采购。

(二十二)实施营销管理信息化系统。营销管理要建立覆盖各销售网点的计算机网络,将产品销售、售后服务、客户需求、市场变化等信息纳入计算机网络,即时进行监控、调度、响应和分析。防止个人垄断客户资源,杜绝挪用、占用货款,避免人为压价,提高售后服务质量和水平,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需求,不断开拓新的市场。有条件的企业要积极开展网上营销、企业对企业(BtoB)、企业对消费者(BtoC)等电子商务。

(二十三)实施质量管理信息化系统。质量管理的业务流程要符合质量体系认证的要求,采购、加工、检测、出厂、售后服务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或重要工序的质量数据,以及大型、复杂机电产品的逐个产品的质量档案,要纳入管理信息化系统,实行动态分析和监控。

(二十四)管理信息化要与技术改造相结合,促进产品设计、开发和制造信息化。要重点推广管控一体化、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工艺计划(CAPP)、计算机辅助工程(CAE)、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以及CAD、CAPP、CAM、CAE一体化技术,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

五、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政策措施

(二十五)组织开展企业管理信息化示范工程,及时总结管理信息化先进企业的经验,通过新闻宣传、经验上网、现场培训、交流会等各种形式,大力传播和推广先进企业的经验。

(二十六)从履行出资人职能出发,各级政府可对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内容、质量、进度等提出要求,提高财务管理的透明度,便于外部实施监督,增强内部制衡,确保财务会计信息真实可靠,不做假账。

(二十七)企业可以将管理信息化资金列入技改项目总投资。今后新建项目要安排一部分管理信息化配套资金。对于经营管理比较好、选用软件水平高、整体规划比较完善、组织得力的国家重点企业,其管理信息化技术改造项目,将给予重点支持。

(二十八)对于水平较高、适应性强、具有示范或推广价值的管理信息化系统或软件的开发,各地可通过多种途径筹集必要资金进行导向性资助。

信用管理的重要性范文6

论文摘要:从信息资源管理和知识管理的概念、特征出发,分析了二者在概念、核心理念、理论侧重点等方面的差别,指出从信息资源管理到知识管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信息资源管理与知识管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随着社会的进步,信息环境的变化,知识经济的到来, 智力资本或知识资本成为核心竞争力, 是个人、组织及社会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的关键。而知识是存储在人的大脑中的无形的资产, 需要有不同以往的管理思维和方法。知识的快速老化,技术的不断更新以及非连续变化的环境对组织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正因为如此,知识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重点,人们对知识管理开展了不同角度的分析研究,形成了一定的研究成果[1]。但在研究过程中仍有很有问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 知识管理在发展的过程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这些都是需要关注的。本文主要是对知识管理的定义作一个概略的区分, 并对知识管理与信息资源管理的关系进行分析, 指出知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1 知识管理与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内涵

1.1 知识管理的相关定义

对于知识管理,像其他大部分概念一样,没有一个明确的统一的定义。“知识管理” 一词最早是由美国麻省克莱星顿著名的思图维星国际咨询公司提出的。尽管对知识管理的定义还没有达成统一,但我们不妨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角度来考虑问题。狭义的知识管理主要是指对知识本身的管理, 包括对知识的创造、获取、加工、存储、传播和应用的管理,即主要是指对企业的知识管理。而广义的知识管理范围要宽泛许多,不仅包括对知识本身的管理,还包括对与知识有关的各种资源和无形资产的管理, 涉及知识组织、知识设施、知识资产、知识活动、知识人员等的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这个层面的知识管理一般是在全社会展开,而不仅仅是局限于一个企业。但不管是哪一种角度,它们的目标是相同的,即通过对知识的创造、获取、加工、传播、提供使用等程序,完成知识的价值,提高知识主体的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最终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知识的管理的重点也正是体现在知识的识别、获取、开发、分解、存储和共享,并为其构筑有效的途径和机制,以运用集体的智慧来促进组织的发展。

从本质上说,知识管理是要保证知识的共享,而且是一种对人的管理, 是要保证使人大脑中的无形资产即隐性知识转化为可供分享和利用的显性知识,从而创造出新的知识,提高组织和个人的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

提到知识管理就很有必要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做一对比区分。显性知识是指可以以文字、图象、声音、符号等形式以及这些形式的组合表达,通过印刷或电子出版的形式可供人们交流和使用的信息。而隐性知识是比较主观的知识,存在于人的大脑中,只有通过特定的方式才能表达出来, 而隐性知识是知识创新的关键,也是知识管理鼓励挖掘的重点。知识管理就是要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方法对隐性知识进行引导,使其转化为显性知识。在这种由隐性到显性的转化过程中,知识得到不断增长,形成良性循环。当然,在对知识管理的诸多研究中,有学者主张对知识管理进行阶段划分, 认为知识管理可分为第一代知识管理和第二代知识管理, 认为第一代知识管理只注重“管理”知识,而很少考虑知识的生产和创新,强调对现有知识的编码化和共享,而第二代知识管理则强调新知识的生产, 认为应该强化自然产生的创新和创造力的环境, 帮助组织创造新知识以提高组织的竞争力。第一代知识组织主要注重组织内部的知识共享, 但不强调与组织外部进行知识共享。而第二代组织则不同,它认为组织并不能静态保持竞争优势,而应该积极向外界学习,积极组建知识联盟,以更好地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当然,不管两者有多少不同之处,他们的目的是相同的,即通过引导知识创新,实现知识共享,并通过对共享知识的有效利用,最终提高组织的竞争力,实现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1.2 知识管理的特征

许多知识管理的计划都集中在两个重要方面,一是更好地共享现有的知识, 二是新知识的创造和转移。知识管理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几点:

首先,观念更新,即人们开始认同“共享信息”比“拥有信息”更有价值。这是知识管理开展的基础。知识管理是基于“知识真有价值, 知识真能够创造价值”的认识产生的,其目的就是要通过知识的更有效的利用来提高个人或组织创造价值的能力。

其次,知识管理强调创新。创新是知识管理的核心, 有效管理知识资本就是为了运用集体智慧提高组织的应变能力。有了应变能力、有了创新,才能通过不断推陈出新从而快速的发展。知识管理还强调知识的流动, 认为知识只有在相互地交流中才能体现自身的价值并得到发展。

第三,人是知识管理的核心。人本身是一个丰富的知识集合体,人能够通过对新知识的认识和应用,使其转化为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产品或服务。人善于将分散存在的知识融会贯通,组合集成,创造出新的知识并应用到新的领域。人不仅自身拥有丰富的知识,而且还拥有驾御知识的出众的能力,即对知识进行管理。可以说,知识只能通过人的能动创造性发挥而产生,并依附于人而存在,人是知识管理中的关键一环。

第四,重视对企业文化的培养。实施知识管理实际上就是在培养一种企业文化,鼓励人们共享知识。而这种共享知识的素质是需要引导和培养的, 知识管理对企业文化的形成起了推动作用。企业内通过开放式的交流、学习,共享组织内外的知识。知识在相互联系的使用中价值得到提升和深化。

1.3 信息资源管理的相关概念

历来人们对信息管理与信息资源管理的关系各持不同意见,总体来说,人们都倾向于将信息资源管理归类于信息管理之下, 作为信息管理发展的一个子阶段。所谓信息资源管理是一种新的信息管理模式和信息管理思想, 它是在信息管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但在管理理念上有所突破和超越,是集信息的技术管理、信息的经济管理和信息的人文管理于一身的一种集约化管理方式。

信息资源管理的研究内容从整体上看可划分为两大块,一是信息资源管理的理论研究,信息资源管理研究所涉及到的各方面内容如信息、技术、人、环境、机构等都可以从理论层面进行研究,只是各自的侧重点有一些差别。

一是信息资源管理的应用性研究, 信息资源管理的发展离不开理论上的探索, 而任何信息资源管理的模式最终都是要付诸实践, 满足人们的信息需求。

可以说,信息资源管理同时兼顾了技术因素、经济因素、人文因素,尤其突出强调了人文管理的重要性,将“人”置于最核心的地位,一切从人的需要出发来设计实施,使人的信息需求达到最大化满足,这是信息管理一直忽略的方面。另外信息资源管理在强调以“人”为本的同时也重视了对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由此分析可以看出,信息资源管理的研究内容就是一种“抽象信息”,或者就为一种符号研究,是通过对信息符号的研究来触及问题的本质。

2 信息资源管理与知识管理的区别

2.1 信息与知识的关系

从信息到知识是一个递进的过程, 信息与知识是两个不同的实体。由计算机系统产生的信息无法解释人类潜在的行为。信息是特定应用环境下的数据,而知识则是具体环境下的信息,知识一方面可以是信息中最具价值的那一部分信息,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知识并不是简单地存在于信息集合中,而是存在于人类的头脑中。知识更是指是人们所真正需要的那一部分信息。从信息到知识是一个由低层到高层的过程,在较低的层次上,大部分的工作都是用机器来完成,以实现信息的价值。而在较高层次,则迫切需要人的判断力的参与,以实现知识的价值。

2.2 信息资源管理与知识管理的联系与区别

一般认为, 知识管理是信息资源管理发展的新阶段,是其发展和延伸。如果说信息资源管理使数据变成信息,并使信息为组织的目标服务,那么知识管理就使信息变成知识, 并使知识成为组织提高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随着管理方法手段的变化和人们对信息作用的认识不断深化,对管理性、战略性的要求更高,信息管理进入信息资源管理,然后又进入知识管理。知识管理是信息资源管理发展的必然结果。尽管信息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信息需求,但知识有着更高的价值和水准,尤其是隐性知识得到人们的重视。从属性上看,信息资源管理与知识管理在很多方面都是重合的。从联系上看,他们也可以彼此转化。管理上越来越强调文化管理、人本管理等。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在深度与广度上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知识管理将信息转化为知识, 并用知识来提高特定组织的应变能力和竞争力,也有助于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之间的转换。

从信息资源管理上升到知识管理, 需要经过一个学习的过程,包括隐性知识的社会化,显性知识外在化,实现显性知识的链接,隐性知识的内在化等。当然, 知识管理与信息资源管理有许多不同之处,这是因为知识管理相对信息资源管理而言,自身有许多优势。具体分析如下:

首先,信息资源管理忽视了对隐性知识的管理,知识管理重视对隐性知识的管理, 强调对隐性知识的挖掘,使隐性知识充分发挥其效用,为社会的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知识管理同时也重视对显性知识的管理,实现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转化,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创新。

其次, 信息资源管理只重视对信息活动成果的管理,而忽视了成果的创造过程,即没有实现知识的创新, 在对信息进行管理的同时忽略了对信息的生产和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