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专题培训范例6篇

法治专题培训

法治专题培训范文1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vickievv”为你整理了这篇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2020年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工作总结

一、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

依据安徽省教育厅等四部门关于印发《安徽省切实减轻中小学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淮北市教育局等六部门关于印发《淮北市切实减轻中小学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并下发了烈山区《关于加强校外培训机构综合治理工作方案》,成立了由教育、公安、消防、民政、人社、市场监督管理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烈山区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对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实行常态化管理。进一步规范各级各类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遏制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保障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二)总结专项治理经验

结合专项治理文件要求,8月29日,区教育局组织人员对已审批的四家校外培训机构实地督查,发现淮北市烈山区宋疃艺术培训中心(原SSK艺术教育宋疃校区)存在安全出口仍是卷闸门、未按要求安装疏散指示标志以及应急照明灯等问题,督察组第一时间下达问题整改清单,限期整改,于一周时间全部整改到位;对淮北市烈山区古饶艺术培训中心等四家单位教学用房无鉴定报告的现状,责令相关机构立即申请房屋安全性鉴定报告。通过本次督查,我区校外培训机构的培训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消除存在的安全隐患,进一步规范了培训行为,能够按照区教育局审核的培训计划开展培训,杜绝了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做法。

(三)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

区教育局借助全国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平台等多种手段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向各集团校、直属校、中心学校转发相关文件,提高百姓对校外培训机构政策的知晓率;通过宣传,进一步明确了下一步管理、治理的工作目标、治理重点和排查内容、整改要求、实施步骤及各部门职责,从而净化我区校外培训机构的外部环境。借助政府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手段大力宣传古饶艺术培训中心、宋疃艺术培训中心、艺智林辅导艺术培训中心、烈山区新风花园SSK艺术培训中心四家白名单机构的先进做法,从而提高社会认可度。

(四)加大督导追责力度。9月初,区教育局会同各中心校、集团校、区直学校分管领导及已审批的四家培训机构负责人开展了专项治理工作动员会,全面部署治理“回头看”工作要求。会后,对我区主城区内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了综合检查,查处违规校外培训机构4家(睿思教育东方之子外国语学校烈山分校、王老师学生之家、天之步步高学生之家),责令立即停办,并对违规培训机构的负责人约谈。

三、存在的问题

首先,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设施条件参差不齐,大部分较为简陋,办学条件不达标,培训机构聘用的教师队伍不够稳定,学历、专业不能完全匹配。其次,安全防范措施不够完善,部分校外培训机构仍存在消防、食品卫生等安全隐患。再次,部分未经审批的培训机构场所较为隐秘,没有宣传标牌,排查难度极大,存在较大隐患。最后,已审批的培训机构不能严格按照核定的教学计划开展培训活动,存在超范围、超大纲现象,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四、下一阶段打算

(一)进一步落实《烈山区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方案》《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安徽省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回头看”活动工作方案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加大专项治理工作力度,进一步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遏制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保障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二)厘清权责、健全机制,加强统筹管理力度。依法依规修订非学历文化教育培训机构管理办法,畅通审批“入口”,进一步引导符合条件的校外培训机构办理证照。继续加大对民办教育及专项治理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各级党委、政府和全社会对民办教育的正确认识,正确看待当前民办学校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继续支持民办教育发展,形成民办教育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和舆论环境。

(三)有序推进、形成合力。按照“谁发证谁主管,谁主管谁负责”的要求明确职责,积极配合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工作,健全部门工作联动、形势研判和应急处置机制,确保专项治理工作稳妥推进。

(四)加大有偿家教行为的查处力度。加大对在职教师有偿补课、校外兼职、校外办班的治理力度,对于违反规定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时刻保持对有偿家教等违规违纪行为的高压态势。

法治专题培训范文2

[关键词]检察教育培训;思考建议

新时代、新形势、新环境下,随着司法体制改革和监察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检察队伍建设愈加趋于专业化职业化。如何创新检察教育培训工作,提高检察教育培训的实操性,让检察职业教育更好应对发展趋势的要求,对于检察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意义重大。《关于新形势下加强政法队伍建设的意见》及《“十三五”时期检察工作发展规划纲要》对检察教育培训工作作出了宏观性的指导规定,根据以上文件精神,高检院制定了《“十三五”时期全国检察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其中强调:“以检察机关岗位素能基本标准为依据……坚持以司法能力建设为核心……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坚持分层分类培训和高层次检察人才培养,推进检察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司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检察队伍……”短短的一段指导思想精准地涵盖了检察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包括培训理念、培训目的、培训模式、培训方法,等等。对比以上文件精神,总结当前检察教育培训工作,在开展和创新今后的检察教育培训,有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一、检察教育培训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以来,基层检察教育培训快速发展,教育培训专项经费投入有所增加、培训条件明显改善、培训水平明显提高、培训对象基本实现全覆盖。特别是在贯彻落实关于干部教育培训重要论述精神,培养造就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检察干部队伍,提出新的发展方向。新时期检察培训教育工作虽然取得新的进展和成绩,但综合分析调研反馈和实际培训效果,检察教育培训中依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归纳为以下四方面。

(一)培训方式单一当前培训大多仍是灌输式授课,教师讲,学员听,教学手段简单机械,教师和学员的互动性不够,无法很好地实现教学相长,有的课堂教学缺乏吸引力。虽然近些年一直强调创新教学方式,但真正能够落实并熟练运用的并不多。在培训调研中,不少学员指出培训的理论性知识太多、实践性知识太少,学习转化为应用效率不高。除个别业务培训外,许多培训教学内容和专题类似,针对性不强,与学员自身思想工作、实际工作结合不够紧密,培训内容不能完全适应当前干部的实际需求,培训教学方式需要进一步创新完善。

(二)培训需求调研设计不完善培训需求调研作为培训前提和基础,其地位和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因为缺乏完善的科学体制,加上繁琐庞大的调研数据,个别培训调研存在着“走过场”现象。调研内容脱离实际、调研分析不规范、调研手段单一化的现象,导致调研需求设计与实际应用衔接不够紧密,训用存在着不同程度脱节。培训需求调研设计针对性不够,还不能完全考量三级检察院内不同层级、不同业务部门、不同年龄段的分类检察官的差异性进行设计,因此,亟需健全和完善培训需求调研设计相关机制,使调研工作有序规范地运行。

(三)政治教育培训与业务培训融合性不高新时期检察教育培训,虽然贯彻落实了将政治建设融入业务培训的要求,逐步加大政治教育培训比重,但仍存在政治课是政治课业务课是业务课,两者相互独立现象。有的政治教育培训只是简单地组织观看录像或者安排一堂政治理论授课,在培训考核中也没有将政治教育培训考核纳入其中,缺少约束力。政治教育培训手段比较单一化,在培训中没有全面深刻思考如何将政治教育培训有效融合到业务培训,使政治教育培训效果并不理想。

(四)信息化建设在培训中不成熟在现代检察教育培训中,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培训水平,实现检察教育培训现代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检察教育培训信息化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各地区的基础和硬件条件并不均衡,无法充分运用新兴媒体高效整合培训资源、方便快捷进行培训效果分析。如何发挥信息化建设在调研需求分析、教学管理、学员反馈、教师评价等巨大作用,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

(五)新发展下检察教育培训提出新要求检察内设机构改革后,检察教育培训工作面临新问题新情况,在落实高检院“以空前力度将政治和业务培训力推到位”的指示要求,紧紧围绕服务检察队伍建设和业务建设、服务“四大检察”发展,对检察教育培训工作提出新要求。一是政治理论教育放在首位,作为检察人员的必修课,通过政治轮训,加强检察人员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教育。二是注重专项人才培养,专项人才培养将务实培训、精准培训、分类培训与素能培训相结合,强化政治培训,突出能力培训,强调实战培训。三是强调检察业务培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使专项业务培训更趋于专业化、精准化,注重分层分类培训。①

二、检察教育培训建议

针对当前检察教育培训现状,聚焦问题,破除检察教育培训工作当前困境,适应检察教育培训新要求。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积极探索新培训模式要使教育培训发挥实效,就必须把握成人培训的规律,探索符合成人培训特点的培训形式。传统授课作为常规培训的主流选择,在新形势下已经不能满足学员对培训教育需求。结合“以学员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现代培训理念,要进一步突出问题导向,精准施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培训内容设置上,紧贴业务工作实际,加大指导性案例等实务性教学进入课堂。要积极推行检察官教检察官、实战训练、双向互动式案例教学等模式,增加研讨式、模拟式、体验式培训比重。②推动检察机关领导干部、大检察官上讲台常态化规范化,加大网络培训力度,充分发挥检答网、中检网院的作用,提升培训覆盖面、便捷性。积极探索推进法律职业共同体联合培训,搭建良好交流合作平台,形成培训合力。在不断总结已经获得好评的培训方式上,通过多元的培训方式,来调动参训学员参与课堂并积极思考,保障培训取得预期效果。

(二)科学规范设计培训需求调研培训需求调研是为了通过科学的方法弄清楚谁最需要培训、为什么培训以及培训什么等问题,科学规范的需求调研设计能更准确快速有效收集以上信息。实践中的需求调研往往由于调研方式和内容设计、调研对象工作压力、实施者开展工作的途径等问题影响实际调研结果的实用性,会使最初培训需求调研的目的实现大打折扣。因此应该从需求调研的内容和方法上,科学规范设计培训需求调研。一是要使调研整体设计科学规范,要从当前检察工作总体部署与格局出发,紧密结合检察改革后分类管理实际,切实从岗位需求、人员结构等方面进行合理设计;二是调研要考虑调研对象的可接受性、便捷性与实效性并存,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调研,调研工作的开展应考虑周期性和实践性,并形成长效机制;三是有效利用调研结果生成年度培训计划,以需求调研结果为基础,对培训的目标、对象、方式方法及课程设置进行针对性、实践性的设计,做到专业引领与实践相结合;四是多层面、多角度、多渠道地调研分析,找到培训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切实提高培训需求的针对性。

(三)突出政治教育考核,加快政治教育培训与业务培训融合政治教育培训作为检察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已经成为教育培训的主要抓手。但有些地方仍然存在政治教育学习与业务培训“两张皮”的问题,解决“两张皮”,实现政治建设和业务建设深入融合,把政治教育做实做好,就要在培训考评中加重政治考评比重,建立健全学习教育长效机制,完善理论学习考核激励机制,强化述学、评学、考学措施,把学习情况纳入考评机制,推动政治教育培训由“软指标”变成“硬约束”,使检察干警把政治学习作为一种自觉习惯和精神追求。同时要创新政治教育培训手段,采取多样化培训方式,潜移默化地将政治理论融入业务培训课程,引导教会学员善于在业务工作中讲政治。

(四)加大信息化建设,提高检察教育培训效果在现有的基础和硬件设施上,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培训教育工作信息化建设。应充分利用当今大数据时代的优势资源,积极探索建立手机APP、微信公众号、微博、网站等新媒体方式实现培训工作信息化,从前期培训调研到中间教学管理再到后期培训考核,无论从纵向还是横向,充分运用大数据进行资源整合与有效利用。充分发挥信息化建设优势,实现培训资源的汇集共享,将培训资源分为信息资源与实体资源,分别建立师资、课程、人才的信息资源库与师资、课程、文章等实体资源库,实现共建共享。同时建立信息化的学员培训档案。包括学员个人基本信息及参培情况、考核成绩等,这既能为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培训提供科学依据,也能为干警的评优、任用和晋升提供考核依据,可以有效提高教学管理水平,规范教育培训工作的实施。以上信息化建设有些已经付诸实践,有些还需要摸索,但毋庸置疑的是,这都将是未来教育培训发展的方向,相信在不断开发信息化功能建设的过程中还将探索出更多的实现有效管理的方式方法,进一步节约资源与成本,使培训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结语

法治专题培训范文3

为打击违法违规的办学行为,规范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办学秩序,促进其健康发展,根据《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物价局、市民政局、市工商局关于开展民办文化教育培训学校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市教职发[20__]1号)精神,我局决定集中开展民办文化教育培训学校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采取有效措施,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上下联动,注重实效,依法全面整顿和规范全区民办文化教育培训学校,切实规范办学行为,促进其健康有序发展,努力办让政府放心、人民满意的民办教育,为构建和谐__做出贡献。

二、工作机构:

为切实做好本次整顿活动,特成立__区民办文化教育培训学校专项整治工作小组:

组长:徐超

副组长:王文

成员:孙学尚、周智林、窦友和、李增毅、曹宏顺、张颖、陈卫星及各街道教育办成人教育专干。

三、整治内容:

1.各民办培训学校是否面向义务教育段学生举办了“奥语”“奥数”班和同步文化课补习班;是否超出批准办学范围开展办学活动;是否举办或变相举办义务教育段学生入学选拔性考试;是否开展了营利性活动;发放的广告和招生简章是否经过备案,是否与备案内容相一致。

2.各义务段中小学是否通过民办培训学校举行入学选拔性考试。

3.各民办培训学校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办学条件是否达标。

4.辖区内是否存在未办理审批手续的“黑班”。

四、整治方式:

1、召开民办文化教育培训学校负责人会议,明确本次专项整工作的内容和要求,要求其自查自纠。

2、由专项整治工作小组组织人力对区教育局审批、管理的民办文化教育培训学校进行抽查。

3、由街道成人教育专干对本辖区内无证办学的“黑班”进行摸底,并配合专项整治工作小组进行查处、取缔。必要时,可请公安、工商、物价、民政等部门配合,联合执法。

五、时间安排:

集中整治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__年1月17日至1月21日):整治活动安排部署阶段。对辖区内民办文化教育培训学校的办学行为状况进行全面调查,掌握情况,成立专项整治活动工作小组,制定整治方案。

法治专题培训范文4

关键词: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课;实践教学;联系

科学搭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专业课实践教学相互支撑的平台,必须正确处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专业课实践、实训的关系,从而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贴近专业培养目标、贴近社会、贴近实践、贴近生活,促进学生深入社会、深入实践、深入生活,在达到理论紧密联系实际目的的同时,为解决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专业课实践教学“两张皮”的问题探寻科学的结合点。

一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专业课实践教学的区别

1 专业课实践教学特征分析。高职高专教育中的专业课教学,必须坚持专业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技术推广、社会服务紧密结合的根本原则。工学结合,校企结合成为基本的培养模式。高职高专院校专业课的实践教学和实训,具有特殊性:其一,实践、实训指向的目的确定性。专业课的实践、实训具有非常明确的目的指向,即:通过特定的专业实践、实训,培养出符合各专业培养目标要求的,能独立胜任其专业实际工作的应用型、高技能专门人才。其二,实践、实训载体的物质现实性。专业课的实践、实训,都有着自己特定的、与各自专业相吻合的现实的物质载体,而且是摸得着看得见的、实实在在的物质实体,由此构筑起专业课实践、实训的物质承载物。专业课实践、实训的每一个操作环节,也都是现实的物质的,是构成实践、实训物质载体不可能少的组成部分。其三,实践、实训掌握技能的直接性。专业课的实践、实训都必然让学生直接掌握符合课程要求的特定的技能。即是一个通过实践主体和实践客体相结合、使实践主体掌握认识客体和改造客体的实际能力的过程。没有也不需要任何中间环节。其四,实践、实训预期结果的收效性。专业课的实践、实训必然会产生一个预期的结果,这个结果就会带来一定的收效。这是对整个实践、实训从计划进入到借助物质载体实际操作、完成技能训练、得出物质结果、实现预期目标的全过程的总结,它会带来两个方面的收效,一方面是能力性收效,即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技能,锻炼了动手能力,初步具备专业执业的基本条件;另一方面是物质性收效,即学生在实践、实训中取得的直接以实物展现的成绩,这是一种以创造物的形式来反映预期的结果。

2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特征分析。高职高专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所有高等学校一样是必须开设的公共必修课,它既有同一般大学课程相同的共性即知识性,也有自己的特殊性即它的思想性和社会实践性。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具有自己的特点。其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对思想政治理论的思想性、意识形态性具有支撑性和证实性。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是以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核心内容的;以它为理论指导而制定的党和国家的各种方针、政策和法规构成了高校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内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均给予了科学性、理论性、知识性上的阐释、宣传和讲授,但是使这些理论赖以产生的、在这些理论背后的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等社会实际,在课堂上是无法客观准确地认识和把握的,因而也就无法让学生真正地相信课堂讲授的理论的真理性,理论讲授就会因为失去了现实的支撑和证明而被视为“说教”,就不能发挥其育人功能。唯一正确的解决办法,就是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让学生将所学理论与产生理论的社会实际相结合、与现实相结合,在证明理论的真理性过程中,运用理论指导新的认识和把握新的社会现实,并作出科学的评价,从而使理论获得客观实际的支撑,被客观实际所证实。理论只有在坚实的客观实际的支撑下,被客观实际所印证时,才能以其不可动摇的真理性,让学生所接受、所信服。其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对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具有启迪性和动力性。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能够从理论上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大学生提供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只有通过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组织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可以具体到某个地区、某个领域、某类群体、社会发展的某个阶段等,运用所学政治理论的一般原理指导认识、分析社会的各种矛盾、各种现象,尝试找到解决和改变这些问题的方法,从而在增进大学生对国情、省情、社情等社会现实问题的认识基础上,启发他们对自己应承担什么样的社会责任、应肩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进行理性思考,找到自己人生的正确坐标,从而形成他们为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完成肩负的历史使命、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不懈奋斗的强大动力。其三,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对大学生正确认识、评价社会和找到解决社会问题的正确方法,具有直接根源性和现实依据性。通过社会实践,运用课堂上所学到的一般理论作为指导,去认识社会、分析社会、对社会作出正确的评价,找到正确解决社会问题的良方。大学生在亲身的实践中,直接接触社会,获得对社会认识的第一手材料,然后将这些材料进行加工处理,找到产生各种社会矛盾、各种社会现象的深刻原因,一方面在验证了理论的同时,找到产生理论的直接根源和现实依据;另一方面,也为深刻理解理论,正确认识社会,对社会作出正确的价值评价,寻求到真实可靠的直接根源和现实依据。其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和综合素质具有社会催生性和社会调整性。思想政治理论的课堂教学,从理论上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和综合素质构建了理想化的体系,但不能最终真正地解决大学生能否成为这种理想化人才的问题。理想与现实总是存在着差距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具有能够将学校理想化培养目标转变为现实的功能。通过社会实践,让学生在深入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过程中去体验和感悟人生,从而会碰撞出未曾有过的道德火花,弥补自己道德上原有的缺陷;校正自己原有的不良道德观,自觉地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完善自我。

二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专业课实践教学的联系

专业课实践、实训具有的特点,只能说明对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培养是着重从技能型、应用型上来进行的,解决的是专业知识与动手能力相合一的问题,也即解决了“能做”的问题,实现的是“育才”的教育目标。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的特点,充分说明对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培养是着重从思想道德素质方面来进行的,从根本上解决学生“为什么做”、“为谁而做”的问题,实现的是“育人”的教育目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培养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高素质和高技能专门

人才的主要方法和途径,发挥着专业课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不具备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思想政治课理论实践教学与专业课实践教学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

第一,高职高专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与专业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是根本一致的,是“育人”和“育才”的有机统一。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和专业课的实践教学,是培育社会主义的高素质和高技能专门人才的不可分割的实践教学统一体的两个方面。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侧重于“为谁掌握”、“为掌握技能必须具有的吃苦精神”等的培养,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专业课实践教学侧重于应有“技能”的培养,教会学生具体的“技能”,把学生培养“成才”。“做人”和“成才”是培养人才不可分割的教育过程。由此可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和专业课的实践教学在培养目标上是完全一致的。

第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和专业课实践教学是相互贯通、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的。二者是相互贯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重在培养和塑造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但是它的实现是要落到实处的,只有与专业课实践教学培养学生技能的过程相结合才能体现出来,否则就只能是一种空想。而专业课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应具有什么技能,要通过为谁服务的过程才能展现其价值,否则就不可能成为社会主义需要的合格人才。前者是为人才培养进行思想导航、指明正确的培养目标和方向,后者则是培养人才的具体技能;前者贯穿于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后者则以特定的专业人才培养作为前者的具体展示和物质基础。

法治专题培训范文5

为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和江西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措施》的有关精神,结合全南县的中小学思政教学实际。现决定举办2021年全南县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培训班,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培训目的

深入贯彻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提高广大教师对中小学思政课课程的正确认识,提高小学思政课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师德修养、理论功底和专业素养,进一步增强思政课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荣誉感、责任感,进一步提高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能力,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名师辈出的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

二、培训对象

中学思政专任教师或兼任教师及班主任教师200人

小学思政专任教师或兼任教师及班主任教师200人

三、培训时间

2021年9月16日—17日(小学、中学分班同时进行)

四、培训地点

中学培训地点:全南二中大会议室

小学培训地点:全南四小报告厅

五、培训日程表

小学思政教师培训日程安排表(暂定)

日期

时间

培训内容

第1天

上午

08:00

报到

08:30

开班仪式:奏国歌、领导致欢迎辞、带班领导开班讲话、授班旗。

09:00

专题讲座:《落实讲话精神,办好立德树人关键课程》 授课:

下午

14:30

专题讲座:《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策略》 授课:

第2天

上午

09:00

专题讲座:《学思践悟合力育人》授课:

下午

14:30

专题讲座:《小学思政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 授课:

16:30

结班仪式:汇报交流培训体会,畅谈收获感想,总结培训工作情况。

17:00

结束

中学思政教师培训日程安排表(暂定)

日期

时间

培训内容

第1天

上午

08:00

报到

08:30

开班仪式:奏国歌、领导致欢迎辞、带班领导开班讲话、授班旗。

09:00

专题讲座:《初中思政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 授课:

下午

14:30

专题讲座:《思政课变革:提升育人品质的力量》授课:

第2天

上午

08:30

专题讲座:《让思政课鲜活起来》授课:

下午

14:30

专题讲座:《思维可见过程显现——指向深度思维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例谈》授课:

16:30

结班仪式:汇报交流培训体会,畅谈收获感想,总结培训工作情况。

17:00

结束

六、参训要求

1、各校学分管理员须在9月20日之前在学分系统里上报参训学员信息。

2、因县城学校参训人数较,为节省时间,请县城各学校自行组织签到,签到按上午和下午分开签到并于讲座开始前交给跟班人员,签到表格式见附件2。

3、乡镇学校参训教师由跟班人员组织签到。

七、经费开支

法治专题培训范文6

[关键词]行政职业能力;实训;改革路径

[中图分类号]C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4)03 — 0038 — 02

一、行政职业能力的内涵

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前身是政治学理论专业,在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为突出政治学专业的实践性及应用性,故改称“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不难理解本专业设立的目表就是要培养理论与实践共同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同时新的形势与新的改革趋势也给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本专业学生必须要做到理论学习、创新思维与社会实践协调发展,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就业方向基本定位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其人才培养目标是掌握政治学与行政学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能够熟练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并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正从传统的理论型人才培养模式向应用型模式转变。因此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必须结合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此外更需立足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不断增强本专业学生基于就业导向的专业性和技术性,使学生不仅具备现代管理理念,而且富有跨学科性和多元化的专业知识。因此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职业能力培养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是专业基本能力,即适应职业需要的能力。具体包括系统掌握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较强政治思维能力,尤其是公文写作能力。第二,职业综合能力,即从事任何职业活动都必须具备的综合能力。包括基本的逻辑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等。第三,职业核心能力,具体包括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应变能力等。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能力培养必须与就业紧密相连,将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岗位适应能力和发展水平等全面纳入考虑范畴,不断寻找新的角度,探索更新的实训方法和模式,深入完善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体系。

二、当下我国高校实训教学中行政职业能力培养的现状

当下我国高校正面临教学模式的改革,毋庸置疑素质教育便是教学改革的终极目标,然而对于如何培养社会所需要的行政人才,最大限度地提高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学生的行政职业能力这一重要内容,却并没有引起高校教学部门的足够重视,以行政职业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所要求的培养模式也没有得到构建起相对完善的体系。

一是以“行政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培养目标不明确。行政职业能力是一种专业性极强的特殊能力,目前虽然各大高校都认识到了能力的培养这一教育目标的重要性,但极少从专业角度为行政职业能力设置统一的能力培养目标,统一的培养目标缺失意味着使学生接受系统的行政职业能力实训缺乏理论基础。培养目标的确立关系到行政职业能力培养体系的全局建设,同时与其他专业培养目标相辅相成,在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发展中行政职业能力这一培养目标,应当融于其他培养目标,将行政职业能力培养实训教学与本专业的其它教学活动紧密结合,不断增强专业技能的培养,从而拓宽本专业学生的就业领域。

二是以行政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相关课程体系比较单一

培养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科学的课程体系的设置。目前,虽然我国部分高校在教学实践中设置了行政职业能力课程,但课程体系较落后,仅仅参照公务员考试的考试科目来设置如《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此类课程,教学实际效果有限,难以适应行政职业及相关专业领域对于行政职业能力的要求。因此为全面体现行政职业能力的具体要求,在课程设置方面,也应体现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

三是培养行政职业能力的教学方法单一

行政职业能力涉及面广,相对的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因而常规的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培养行政职业能力教学需要。目前高校当中行政职业能力相关课程的教学方法单一,课堂讲授依然局限于教材,学生学习兴趣低下,思维活跃度受到局限。因此教师在寻求学生行政职业能力培养和提高的过程中,必须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并集思广益,逐步探索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当中不断改进和更新教学方法,从而使行政职业能力实训达到良好效果。

三、基于就业导向的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学生行政职业能力实训改革路径

首先,明确人才培养定位。当前我国各大高校基本上都将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人才定位为从事管理工作的人才,而没有忽视了从职业分类的角度来明确定位,因而大多数课程与社会要求相脱节,相关课程设置在体系上缺乏科学性和实践性,课程实用性不强,因而影响了能力培养的效果,最终影响就业率和学生就业质量。

其次,实现知识灌输与能力培养的共进,突出模块化培养。传授知识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将知识成为进一步促进能力培养的动力,唯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但从目前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课程设置上看:当下我国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在学科基本范畴上的模糊不清,造成了政治学类课程和行政学类基本理论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比重偏大。相比之下,行政能力和技术方法方面的课程,如公共关系实务、管理沟通实训、行政公文写作、办公自动化等比例明显偏小。因此适应当前形式所需,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应适应不断创新课程设置模式,突破单一的课程体系模式,体现出灵活性和特色性,使学生既能掌握专业基本知识和技能,又具备公共部门行政和企业行政的双重技能特性,以适应多重需要。

再次,突出职业能力实训,创新具体课程体系。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拥有非常强的实践性,因而培养学生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迫切需要加强实践教学。但是当下大部分高校的实践教学体系不甚完善,存在课堂教学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因而导致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及有针对性的实训效果不佳,影响了本专业毕业生的行政职业能力的培养。

行政职业能力实训的目的在于塑造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真正实现知行合一。 首先,必须重视校内实训。 以实践课程为平台对学生进行行政职业能力实训,提升学生组织协调能力、沟通应变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等。在我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还探索了设置校外调研,全程由学生自行组织,确定不同主题,深入行政机关及事业单位,综合利用多种调查研究方式进行调查研究,最终形成调研报告,使学生在调研活动中逐步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增强校外实训的实效性。基于改善实践教学的方法与内容的目标,应充分挖掘本地资源,积极联系各级政府及企业等相关部门,与以上各部门形成定期交流与沟通方式,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为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对口实习提供新模式。使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在政府工作的机会,熟悉行政部门工作流程,提高学生协调和人际交往能力,并能更早认识社会,促进学生毕业后顺利地实现角色转变;同时也可尝试将实践教学课堂带入企业这一平台,使学生逐渐熟悉企业的工作环境和特点,并对学生进行实际的岗位培训,通过行政职业能力实训突出专业的应用性和实践性。

在准确理解行政职业能力的含义及科学的行政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可以将具体课程设置为以下几部分:

培养听说能力——演讲训练课程、政务礼仪及管理沟通心理等相关课程的设置。

首先,在行政能力实训环节设置演讲与辩论环节,此环节可以在与专业基础理论结合的基础之上,培养学生流畅形成从容的外在言语表达能力,在演讲与辩论赛等具体形式的配合之下进一步促进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形成,为从事行政职业打下坚实基础。其次,目前学生中普遍存在不良情绪,并且对不良心理的调控能力低下,尤其是在特定场合中面对突发状况、需要解决疑难问题时心态调整能力脆弱。心理学研究已显示不良心理会影响逻辑推理的速度和准确性,会对推理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培养学生行政职业能力培养过程中不应忽视通过心理学知识推动学生学会有效控制情绪,尤其是在面对突发和疑难状况下调整自己的心态,最终使学生营造保持自信、从容、平和的心境,全面提高逻辑判断力。最后,加强学生对于政务礼仪的学习和了解。因为政务礼仪中,如仪容、仪态、着装、正式与非正式的会议、会见、宴会、会务座次、人际交往和涉外活动等礼仪内容不仅适用于公务人员也适用于企业事业单位的政务工作人员,因此具有较强的迁移性和实用性,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更能通过这一实训环节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更好地适应角色的转变。

塑造阅读分析能力——设置速读训练和统计分析相关课程。

一方面,公务员考试的《行政职业能力测试》中的简单阅读部分与《申论》中阅读材料进行归纳分析这类题型设置,都是考查读者是否具备对文字材料所呈现的文字信息进行快速而准确地分析和归纳的能力。在行政职业能力实训中,可以探索通过设置速度阅读训练课程,探讨如何提高文字分析并归纳的速度与准确性和概括性等方面技巧,尝试结合公务员考试历年真题讲解,最终实现专业能力与行政职业能力的全面提升。另一方面,尝试开设《社会调查统计与方法》这类课程,在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行政工作中,都要求工作人员具备调查研究,根据文字、统计数据和图表信息等提炼数据背后的复杂联系,并准确判断或预测事物变化趋势的能力。因此为适应日后行政工作的需要,就要求学生具备统计学基本知识并掌握和运用基本调查研究的方法的能力。

提高写作能力,设置公文写作课程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公文作为一种沟通的工具和一种信息载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广泛性、规范性、应用性较强。近几年公务员考试中《申论》部分也逐渐侧重于对于公文常用规范模式的掌握的考察,将公文文体和格式与对文字材料分析和归纳概括结合起来命题,近年来《申论》考试中公文类题目分值一般占总分的15%-30%,对公文类题目的评分标准一般是内容部分占四分之三分值以上,形式部分占四分之一以下。公文类写作题目作答中如果格式正确、形式美观可以为考生争取到更高的分数,因此如果能够准确地掌握公文格式,对以后的工作也将大有裨益。行政职业能力实训应更加注重对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促进学生在就业竞争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参 考 文 献〕

〔1〕古桂琴.《行政职业能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0,(06).

〔2〕于秀琴.行政职业能力开发研究〔J〕.东岳论丛,20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