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设计课程总结范例6篇

书籍设计课程总结

书籍设计课程总结范文1

【关键词】整体设计;实践;创意

中图分类号:TS8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2-0241-01

一、书籍装帧课程的学科重要性

《书籍装帧设计》课程是视觉传达设计方向的一门核心课程,是一门集实践与应用结合紧密的学科专业课。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全面掌握书籍装帧设计的方法与技能,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和技能,系统地设计书籍并不断改进设计创新和设计水准,同时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初步掌握此课程的鉴赏能力和基础理论研究能力,并对书籍装帧的工艺制作与生产流程有全面了解。实践教学在设计教学中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其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高会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人才培养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二、书籍装帧课程的实践教学重点:

我们在教学中,要有的放矢,把实践作为重点,但不能忽略基础知识,在讲授中主要让学生掌握书籍装帧的起源与发展、书籍设计的基本方法、书籍的形态设计、书籍装帧设计的材料应用、书籍装帧设计印刷工艺、概念书设计等。通过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把握书籍装帧设计的前沿性和未来发展趋势。

我们在该课程的教学中不难发现,设计工艺制作方面的难点是书籍装帧设计的核心问题所在,通过案例教学与项目教学相结合的做法,将理论教学与实践结合起来。例如,在讲“书籍整体设计”、“概念书籍设计”、“书籍材料”时,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把国内外优秀的书籍设计作品进行赏析,激发学生的设计潜能,浓厚的兴趣是“创意”、“创新”的基础。开拓学生的视野和设计意识、理念,启迪学生的形象思S,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印刷厂和纸张材料市场,结合案例和市场进行讲解,用直观形象的感受,汲取不同的设计营养,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为了不断提升教学能力,我们可以设置“课程设计”实训教学环节,使学生通过设计实践来学习设计原理,艺术修养的提高、视野的开阔,创作设计实践经验的积累很重要。为了扩大学生视野,还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外自主学习,如指导学生上网查询资料,到院图书馆和本课程图书资料室阅览,平时注意观察、收集相关资料,组织参观展览等。工艺和制作方面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学习难点,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可以采取现场“一对一”教学方法。具体来说,就是把课堂教学搬到校内相关实训中心或印刷厂进行,在现场请印刷厂的师傅结合具体的书籍印刷、制作和材料应用进行讲解,学生就能理解书籍设计要通过印刷和制作的环节来完成,明白书籍设计过程中如何设置印刷模式。通过一系列现场学习,使学生掌握书籍装帧设计工艺和制作流程。

三、实践教学的设计效果

书籍装帧设计的实践意义在于在设计实际中的应用,其应用面涉及印刷、电子媒体等,所以实践领域广泛。同时其效果也会直接涉及到文化、政治、经济信息的传播。安排适当的时间进行市场调研,进行参观学习,让学生了解材料、印刷工艺、制作流程等,同时让学生与著作者沟通。通过市场调查、交流等实践环节,学生具备了应用设计原理与方法解决一系列设计课题的能力,同时对出版、印刷有基本了解,增强了设计的适用性,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同时,辅以课外科研训练,加强学生的设计意识和参与意识。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省级及全国大学生设计竞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

总之,理论讲授与设计实践相结合,按需求使学生提高应用能力;采用案例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教学,分析国内外著名设计师的优秀作品,以提高学生的认识;课堂讨论法,针对理论讲授和课题展开讨论,探讨设计方案,推行师生讨论互动式的教学方式;“一对一”的单独辅导,了解学生创作思路,解决学生个性的问题,发挥个体特点形成创作差异。

四、书籍装帧的创新设计

在教学中,学生通过设计题目,模拟设计系列书籍一套、概念书籍一本、书籍招贴一份。可以结合部分真实的书籍设计课题,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涉及到具体制作书籍的过程,明确书籍设计的整体概念及构成原理,学会从原稿处理到书籍出版的编辑设计的方法。通过实践创新教学,我们从整体上让学生理解书籍设计教学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了解历史和现状,仔细研究实践个案,并在教学实践中得到验证。

参考文献:

[1]杉浦康平.亚洲的书籍、文字与设计[M].北京:三联书店,2006.

[2](德)维尔堡.发展中的书籍艺术[M]..余秉楠译.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

[3]毛德宝.装帧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

[4]丘陵.书籍装帧艺术史[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

书籍设计课程总结范文2

关键词:书籍装帧设计;教学改革;革新创新

中图分类号:TS8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05-0229-01

书籍装帧设计教育在我国已经有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历史,从最初的专业设计院校独立专业发展到综合性大学的设计学院视觉传达类专业必修课程,是装潢设计、平面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的核心课程之一。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从最初的结构设计和创意逐步发展到涵盖品牌战略教学模式。书籍装帧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实用型课程。这类课程通过理论讲授、应用设计指导,培养本专业学生对书籍装帧设计的专业认识、加强书籍装帧创新、提高欣赏能力及应用设计能力。

一、明确教学目的,优化课程结构

(一)优化知识结构

高校平面设计或称之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专业设置顺序必须遵照市场规律和学习和思维的循序渐进的规律。应由基础审美美术理论绘画设计动手能力创意与构思能力训练图形类创意训练三大构成原理设计软件市场调查印刷和制作各平面设计各枝干课程。其中,特别强调市场调研的重要性。该门课程往往设置在毕业前夕,其实市场调查对于本专业学生迅速把握市场最新的设计动态,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和设计时尚,教学上引导学生关注市场发展,及时调整自己的设计方案,以促进设计的创新性、实用性和引导性,通过切实有效的市场调查获得的知识是即时、动态的,有了这些铺垫工作的进行能让学生迅速掌握知识运用和市场形势,才能设计出优秀的作品。其次,需要在课堂课外提高学生对书籍装帧材料、印刷制作工艺的认知度。各种商品使用的材料有明确的规定及分类,其材料对商品的品质不仅有直接的影响,各类商品书籍装帧也受不同材料的限制,通过实地考察能直观感受并通过知识的吸收设计出适合市场的书籍装帧设计。

(二)加强软件学习

书籍装帧设计应建立在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设计软件后才能顺利进行教学,特别是平面设计应用最为广泛的Photoshop、CorelDraw、Illustrator这三款软件,而目前很多学校该类课程学习的时间段较之书籍装帧设计时间段平行或者滞后,导致书籍装帧设计在实训作业时很难准确表达学生设计思路完成高质量作业。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生如能熟练掌握这三款软件能大大增强设计作品的质量与输出的水平。

二、搭建教学平台,理论实际结合

(一)建立专业工作室

工作室制的学习方式已逐步发展成为高校应用型专业的主要课堂实训模式,专业的工作室能提供教学所需展示和运用的工具、机器、材料、配件、展品等,让学生不仅直观接受理论知识,同时也能通过实际操作达到理论水平的融会贯通。教师在课堂内能够充分展示本类学科的创意阶段、研究阶段、实操阶段、成型阶段,学生通过步骤完整的实际演练能够在将来与社会接轨的实际设计项目中不出现“纸上谈兵”的现象。

(二)引入项目训练模式

学校可以通过与设计竞赛、设计招标、商业书籍装帧设计等信息的实时掌握,遴选出适合本专业本阶段的实际项目引入课堂实训,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接受社会的评判,对于社会或校外各界设计机构对于书籍装帧设计案例的反馈形成更完善的设计方案,如此,能改变传统教学的“空对空”的教学模式,搭建教育与市场的有效沟通桥梁,激发学生的设计热情,促进人才应用性培养。

(三)寻求校企合作模式

近年来外界苛责高校教育人家就业率不高是因为传统的教学内容与方法无法跟上社会形式,导致企业在人才需求方面与学校人才培养方向有一定差距。新时代,更多的学校开始探讨消息合作的方式,适时带领学生参观印刷厂,广告公司书籍装帧设计部门,让学生与企业实际设计人员进行交流,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提前认识企业和未来工作环境,让学生在课外自学中更有方向性和针对性,让企业导向教学给学生的学习指明正确的学习方向。让企业有市场经验的设计师能走进高校开设讲座,让高校学生能够在校期间接触设计公司的实际案例设计,让即将毕业的学生有实地训练的场所。通过寻求校企合作的方式能为社会提供更有实践经验的书籍装帧设计人才。

三、革新教学方法,与发展相接轨

(一)因材施教

新时代书籍装帧设计人才的需求已经不同以往的流水线机械式的人才定格模式,在总理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口号后,大批新型企业的组成模式也出现了合伙人制,人才在企业中因各自性格能力及专业水平的不同也将扮演不同的角色,高校教育也应改变以往一视同仁的设计教学模式,实行因材施教,让学生发挥各自的特点,在走出学校大门后能够大展拳脚。

(二)新时代技术的教学

新时代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书籍装帧设计不论是材料、技术、时代感以及相关法律法规上都有了非常大的改变,但目前市场上能够找到的高校书籍装帧设计教材依然没有太多改变,导致学生在校期间接收到的信息滞后,影响书籍装帧设计的最终表现和市场运用。因此,不断组织本专业教师专业讨论学习或访学进修的方式能提高教师队伍水平,从教学输出上解决此类问题。

(三)网络资源教学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新时代社会的商业已很难摆脱互联网的影响,互联网+教学的模式也已成为一种常见的新的教学模式,互联网+设计的方式也使得现在的设计师甚至足不出户就能跨省甚至跨国做设计。网络的海量信息较之高校教材而言可以说是大海比湖泊,通过课堂教学并综合利用网络资源能让书籍装帧设计专业学生的水平得到质的飞跃。

(四)互动教学模式

充分利用学生在实践中完成的作品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作品,及时掌握问题改正问题。比如在实践课程结束时,让学生提交作品,让学生对各自的作品进行相互评价,让学生清楚的了解彼此之间的差异,起到互相激励扬长避短的作用。在学生互评之后,教师应及时对学生作品进行总结和更正性,让学生的互评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四、教学模式创新,加强师资建设

(一)模块化教学

模块化教学。根据未来工作岗位对于职员分工和能力的要求,在理论教学过程中适度安排在实际设计情况下各阶段模块教学为主的实践教学内容,安排学生在实训课时内完成草图设计阶段、综合运用设计阶段、制作阶段的制作任务,均要求达到相应考核标准,由此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二)以任务驱动实现由静态教学向动态教学的转变

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模块的能力目标设定专项任务,由本课程老师进行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的讲授,聘请企业实践指导教师进行现场背景分析,并对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有针对性的指导。实现从学校教学到项目现场的空间转移,由静态教学向动态教学转变,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

(三)以“双师型”教师和企业专家为主的教学团队实施工学结合的课程教学

在教学队伍中,应多聘请企业专家做客座教授,指导教学方案的制定、调整,进行行业和企业动态的分析,为课程建设提供有效的信息;通过企业兼职锻炼、考取执业资格证书等方式培养中青年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

五、结语

书籍装帧设计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它甚至能够表现出我们的生活品质。书籍装帧设计教育应与时俱进,就必须综合书籍装帧设计课程的特点、整合学校和社会资源、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探索适合市场需求的教学模式,才能使得大学生所学习的书籍装帧设计能够学以致用适应社会需求,让我们的学生在校学习阶段就了解到市场所需要的书籍装帧设计,使课程与市场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

课程教改归根到底是一个教与学的过程,教师只有从教学中吸取经验,不断地摸索和实践,才能做到教学相长,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培养更加适应市场需求的书籍装帧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新昌.书籍装帧结构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2(01).

[2]王振林.书籍装帧设计》课程的“激励竞赛”教学法的探索[J].书籍装帧工程,2002(05).

[3]尚震.以实践教学提高书籍装帧设计课程质量[J].美术大观,2011(02).

[4]李佳龙.书籍装帧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浅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2(10).

[5]李林.高校书籍装帧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美术界,2012(09).

书籍设计课程总结范文3

本文讨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实施了先学后教、创新思维方法训练、培养学生个性化发展、教学与社会互动、教师与学生互动、学生之间互动、工厂实践等多种开放式、多样性教学模式的必要性。目前,在书籍设计课程教学当中,相信大多数教师都会有这样的感触:书籍设计涵盖了多门课程的综合内容,版式设计、字体设计、印刷设计、插图设计等,在教授当中既要考虑到书籍的实用功能性,又要考虑到学生的创意创造的表现和鼓励。学生在老师的这些要求和限制下,很难放开手脚和思维,并且在通常72或64课时下要完成一本书的构思、设计和制作,学生往往各种细节不能仔细推敲,最后应付了事。最后的作业中加入各种花里胡哨的装饰、单纯的追求怪异而没有和书籍内容想协调,创意流于表面上的标新立异。老师们看到这么一摞书籍设计的作业,既感到可笑也同时感到无奈。这单纯是学生的问题还是教师的水平问题?或者是教学过程和教学模式上不适合?我认为书籍设计的教学过程应该重新进行安排、教学模式应该进行针对性的改革。

一、先学后教

书籍其实对于学生来说是最熟悉不过的东西,但是我在最初介绍书籍结构、材料等表面日常可见的知识时,学生仍然一脸茫然,像新鲜事物一样。其实是大家在看书时只注意文字内容,不曾注意到书籍设计的相关问题,如果一上课先进行市场调研与考察并不合适,学生并不知道需要注意看些什么,而如果先大量的讲授专业知识不结合市场调查,往往学生又没有直观的感受。并且大学生有一定的自学研究的能力,在枯燥的课堂讲授中学生会出现烦躁、听不进去的现象。所以需要采用先学后教的方法。首先讲一下书籍的结构、装订方法、材料等,然后通过对书籍调研,了解市场情况、消费者对书籍的认识和选择情况、精装书籍的构造、纸张等,从课程内容的几个方面对各类书籍的装帧设计进行思考。其次,考察不同书籍的形态带来的书籍翻阅的感受,然后分析书籍装帧设计的创意产品在创意产业的发展,感受现代书籍设计的新理念。这个环节是自学的过程,我认为也是必须的环节。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学生是能动的主体,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这是他们发展的内在动力。但这需要教师去唤醒、引导和调动。在先学后教的过程中,需要教师针对学生的水平不同的问题,积极主动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学习方法等。启发学生创意思维的潜在能力,培养他们独立完成书籍的装帧、插图、制作、成型的设计表现能力。

二、创新思维方法训练

在书籍装帧设计教学中,引导学生具有更加开阔的的思维,培养学生突破常规、训练学生思维创新的方法,是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非常关键和重要的环节。学生普遍习惯于用常态逻辑思维方式看待要设计的内容和思考问题,总是拿出脑海中已看见过的千百遍的影像去设计书籍,缺乏有效的开拓新思维的方法。为了快速解决学生思维创新训练问题,让学生用草图、文字快速记录下来最初的灵感,再经过肯定否定再肯定的过程,不断地提问自己可不可以把现有的单个元素增加?删减?重复?倒置?局部替换?材料替换?等等问题,来改变自己固有的思维方式,在草图上不断用联想、推理、添加新的想法内容,并把单一的图形进行延展和变化,将自己想法在反复变化中进一步完善。并用“图文”的方式快速记录自己构想过程的训练,以此可以快速展现思维发展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学生突破习惯性的束缚,在思维方向上进行指导。在训练中,组织学生互相观摩作品,并相互提出问题,用别人的思维方式再进一步打开学生固有的模式。

三、个性化发展

受传统书籍阅读观念和对设计的认识以及经济成本的影响,书籍装帧的课程以前较重视书籍的版面设计,而忽视了书籍的整体艺术形态设计。在目录、书脊、书口、页码等的细节中也缺乏设计感,随着人们情感的需求日益增长,人们已经不能满足旧有的书籍形式和传统的书籍审美习惯,人们渴望见到更加具有创新理念、造型奇特的书籍设计形式。通过设计者个人独特的设计语言,展现独特的性格、爱好、审美等,来表现书籍的内容,并通过材料、工艺等进行耳目一新的设计和不断的尝试,让人们接受一种新的书籍形态。诚然,鼓励学生发挥个人想象力,天马行空地设计造型夸张、奇特的概念书的确可以开拓其创造性思维,但过于追求“怪异”的形态便失去了书籍的本质。设计的宗旨还是以人为本,书籍设计的根本宗旨是传递信息。不能因为一味追求新奇而造成阅读困难,在书籍装帧设计中还是要追求功能与形式的统一,而不仅仅是形式上的标新立异。在学生作品中,教师经常看到这种极易走向形式主义,而忽视了设计最初本质的情况。所以教师引导学生在张扬个性化的同时,要有内容、有本质、避免浮夸和做作,达到真正具有全新视觉冲击力的概念书籍作品。

四、举办学生作品展和读书会

进行师生间和与受众群的互动。目前,高等院校的书籍装帧设计课程,大多还是停留在校内课堂讲解和练习,相对忽略了与社会消费群体之间的互动关系、展览中的交流作用等等。因此,建立教学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的开放式、立体化教学模式非常有必要,例如在儿童书籍设计教学中,我们把做好的书籍放到附近的幼儿园里,让孩子自由的选择阅读,学生可以在旁边观看小朋友的阅读反映,并和小朋友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心里感受和喜好。这种直接感受自己的作品在受众群体阅读中的反映和喜好程度的互动环节,非常有利于学生设计创作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设计思维能力。适应大众读者的心理精神需求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在课程结束后,在校园中举办课程作品展览,一方面使作者与其他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在互相观摩的同时也进行了自我的学习,另一方面学校教师可以给予评价和指导,避免了任课老师指导的固定思维模式的限制。对学生也会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和提高的机会。

五、印刷工厂实践

对于印刷工艺和材料的知识只是在课堂上传授是纸上谈兵,远远不够,学生没有实际操作的深刻体会,在教学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设计与工艺的脱节。只有想法,却不考虑制作的可行性和成本的预算,设计就只能停留在电脑里而没有真正的实施意义。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到工厂实践学习,了解书籍装帧设计与印刷工艺的关系,了解现代印刷工艺的发展现状,了解新材料、新技术的发展状况。这些都会启发学生在书籍设计中的创新思维,使学生深切感知印刷工艺也是书籍设计表现的重要载体。这类工厂实践课程作为书籍装帧设计课程有效的补充是非常重要的。可见,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引导学生与社会接轨的教学模式新思路。

六、结语

书籍设计课程总结范文4

摘要:学籍管理是教学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分析了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的现状,针汁目前电大开放教育学籍管理的特点以及面临的问题,从多个角度提出了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看法。论述了开放教育学籍管理在电大实施战略中的重要意义。

“学籍”专指符合招生规定条件被正式录取,并按规定办理注册手续后所取得的学生资格。而学籍管理则是对学生从招考人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中的学籍注册、课程选择、学习成绩的评定与迁移为中心的考核与管理。成人教育同普通教育一样,学籍管理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但是又和普通教育不同,成人教育的学生相对分布松散,学生层次差异较大,使得成人教育的学籍管理较普通教育管理难度更大。正如一些专家所指出的:“重视学籍管理,明确成人教育学籍管理的基本原则和内容,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加强学籍管理工作,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保证教育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现代远程教育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它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的手段使得传统教育向教育的开放性、广泛性和终身性发展。目前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开放教育就是现代远程教育的一种模式,其本质是人人享有终身接受教育的权利。意味着:教育对象的开放;教育观念开放;教育资源开放;教育过程开放。正是由于这些特点电大的开放教育实行完全学分制管理,具有允许学生自主选课,选择学习时间及个性化考试等特点,体现了对学生个性化服务的教学管理制度。但正是这种教学管理模式给传统的学籍管理方式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开放教育学籍管理主要内容

1.新生人学注册管理:学生人学参加电大统一的人学测试,经过资格审核后报教育部学生司备案,同时将新人学的学生基本信息导入教务管理系统统一生成学号,建立开放教育学生基本电子学籍档案。

2.学籍异动工作管理:所谓学籍异动是指学生因工作调动,搬迁等原因申请的转学、转专业。学籍异动经学员自己提出申请,经过教学点和省电大批准上报中央电大备案同时建立电子异动记录档案。

3.课程注册管理:学生人学后每个学期在专业规则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本学期需要学习的课程进行注册学习。各教学点根据学生的课程注册信息开设课程并将数据汇总上报省电大,省电大汇总各地市数据上报中央电大。课程注册是每个学期教务管理工作的核心,是教材征订,教学、考试安排及收费的基础和依据。

4.毕业、学位审核:指学生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学分后,达到毕业年限由教学点上报到省电大进行毕业资格审核,省电大审核后将结果上报中央电大进行终审,最后由中央电大为学生颁发毕业证书,达到学位条件的学生授予学位。

二、开放教育学籍管理的主要特点

1.个性化管理: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特点是教育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教学上利用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资源,教学形式上由原来以教为主变成以学为主,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学习方式和学习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个别化学习等。根据上述特点电大目前的学籍管理制度实行的是完全学分制的管理模式,允许学生自由选课,淡化了传统的班级管理,逐步实现了从传统的班级管理到学生的个别化管理。

2.管理的信息化和现代化:为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电大学籍管理工作中充分地利用了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等先进手段开发了多个教务管理和学籍管理的系统软件,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转变了管理观念、改革了传统的管理方式实现学籍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和信息化。

三、目前电大学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开放教育的学籍管理使用了先进的管理手段,但是由于实行学生自主选课,个别化管理,也给学籍管理工作带来了一些问题:

1.入学注册数据带来的问题:人学的电子注册数据是学籍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教育部实行学籍学历电子注册后,人学的电子注册数据是学生人学资格、毕业审核、学历上网的主要数据来源和依据,但是由于招生人学时间紧,教学点分散,操作人员疏忽等原因带来了人学电子注册数据的不准确性。数据的不完整、不准确直接影响学生毕业证书的颁发和学历证书的网上认证,给后续的一系列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2.自主选课和课程注册带来的问题:完全学分制允许学生自主选课打破了传统的班级管理的方式,但是部分学生自主选课时不根据专业规则要求存在多选、漏选、误选的情况。另外由于开放教育办学层次、专业和课程的多样性,同一门课程在不同专业规则中的学分和收费标准的不同给学籍管理的选课和注册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学籍管理人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统计、核实和修正学生的选课注册数据。由于课程的设置和专业规则制定的不科学、不严谨性,使得课程注册工作流程过于繁琐,制约了完全学分制的实行。

3.成绩和毕业审核的问题:开放教育的教务管理实现了考试过程和成绩管理工作的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大大减轻了考试工作人员的工作任务,但是由于办学层次和专业的多样性,出现部分相近名称课程的ID(课程代码,ID不同则代表不同课程)不同但是试卷相同的情况,而计算机系统只认ID不认中文名称,造成部分学生考试完后成绩得不到认证。这给学籍管理中的毕业审核工作带来了麻烦也影响到了毕业证书发放的进度。

四、通过对开放教育学籍管理工作分析,我们从实践出发本着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利益的思想对学籍管理工作,提出以下改革意见和想法。

1、学籍管理规定的详细化、公开化和透明化

学籍管理工作是一个涉及部门比较多的岗位,涉及的因素也很多,各部门的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对学籍管理制度了解不深,在处理问题的时候不按管理规定的要求,使得管理效率低下。因此必须制定一套符合电大成人开放教育特点的详细学籍管理规定和相关文件汇编,另外建立专门学籍管理制度和文件查询网站供学生和教师查询,组织相关人员以各种形式学习文件精神,特别是提高学生对学籍管理和专业规则中的相关内容的了解是减少错误的必要手段。达到规章制度人人熟悉,文件精神深人人心的效果,做到制度的详细化、公开化和透明化。

2、规范课程的设置和专业规则的制定

对开放教育的课程开设进行严格的审核,包括必修和选修课,尽量做到能合并的课程进行合并,同一课程在不同专业应使用同样的教材和试卷等,避免引起混淆。规范课程在不同专业中的学分设置等。对专业规则的制定严格把关,做到相对稳定。逐步使课程注册工作由过去的按年级专业制定收费标准过渡到以课程为收费标准。

3、加强学生选课工作的辅导和检查制度

完全学分制后允许学生自主选课,但是学生对专业课程不甚了解存在先选和误选情况。应该建立完善的选课制度,不是把这个工作简单地交给学生,而应在每个专业设立多位专业教师作为辅导员,公开联系方式,在公开网站上对所有专业的课程内容进行详细说明,对课程学习的先后顺序进行说明,使得每个学生在详细了解本专业课程设置以后再安排专业辅导员指导他们进行选课。另外每个教学点的管理人员要详细核对学生的选课结果,如有错误及时进行修正。

4、加强学籍档案资料的管理

学籍档案包括个人档案和整体档案。个人档案是为每个学生设立的档案信息如学生基本信息表、学籍卡等,整体档案是针对某个年级专业的学生设立的档案如录取花名册和毕业生花名册、成绩册等。学籍档案管理是学校教务管理的基础性和关键性工作,因此保存好原始资料并建立学生电子档案库是学籍管理的重要工作。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每个学期派专人收集学生的纸质档案材料并归类编号按顺序存放,同时根据纸质档案通过开发的系统管理软件建立和完善电子档案以方便信息的查询和。

5、改革毕业审核工作流程

毕业审核环节处于教务管理工作的“出口”位置,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和教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由于中央电大系统学生数量庞大,每个学期毕业证书办理日期都较长,为使毕业生在最快的时间拿到毕业证书,改革毕业审核工作流程,加快毕业审核进度是学籍管理的重要工作。

因此每个学期考试结束后,应立刻对当期需要毕业的学生进行毕业初审,将名单尽快发放到教学点核对,同时梳理相关问题,与考务和专业规则管理部门制定专门的毕业审核工作流程制度进行联动,发挥系统和技术的优势,对反映的问题作出及时有效的处理。开设专门的绿色通道加快毕业审核信息的上传和下达。

6、不断开发管理软件,加强学籍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加强信息化的建设,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人。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组织相关管理部门进行情况的汇总和系统分析,联合开发部门及时地制作处理相关任务的软件项目,提高管理的工作效率。例如我们专门制作了“教务信息系统”、“教务数据上传和下载系统”、“毕业生信息核对系统”、“在籍学生基本信息核对和修改系统”等。提高工作效率,加强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知识和相关软件使用的培训,使每个部门的管理人员熟悉业务流程和软件的操作流程是提高学籍管理水平的重要环节。

书籍设计课程总结范文5

一、开放教育学籍管理概述

学籍专指符合招生规定条件被正式录取,并按规定办理注册手续后所取得的学生资格。而学籍管理则是对学生从招考人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中的学籍注册、课程选择、学习成绩的评定与迁移为中心的考核与管理。开放教育学籍管理是开放教育教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以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为政策依据,并与广播电视大学教学、教务管理特点紧密结合。成人教育同普通教育一样,学籍管理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但是又和普通教育不同,成人教育的学生相对分布松散,学生层次差异较大,使得成人教育的学籍管理较普通教育管理难度更大。

学籍管理工作在教务管理工作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首先,学生由招生部门招入学校,此时就意味着学籍管理工作即将启动。新生入学需要注册,只有进行注册取得了学籍才能说是在校学习的学生;其次,学生在校期间根据远程教育的特点,需要进行课程注册(选课);然后按所选的课程进行报考和考试;最后办理毕业证书。经过审核毕业合格的学生,学籍管理部门将为学生办理毕业证书。由此可见,学籍管理工作与其他部门的关系是环环相扣、缺一不可的,学籍管理工作既有其完整性、独立性,又不可回避的需要其他部门的配合,只有各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才能为学生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条件和学习氛围。

二、开放教育学籍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1、入学注册:电大开放教育本、专科专业招生,实行入学资格审核和入学水平测试制度。符合入学资格并通过入学水平测试的学生,可持入学通知书到省电大指定的市州电大及教学点办理入学注册手续,取得开放教育相应类别、层次和专业的学籍。

2、学籍异动:学生因工作调动、不适应本专业的学习等原因,电大开放教育在籍生进行转学、转专业和自愿退学等学籍变更的过程。电大的开放教育学生学籍8年有效,8年后未达到毕业要求的学生,学籍自行终止。

3、课程注册:学生在专业教学计划(或专业规划,以下通称教学计划)确定的课程范围内进行课程注册。课程注册按学期进行。学生每学期所学课程均须办理课程注册手续。

4、学员基本信息管理:学生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身份证号、民族、入学文化程度等,这些信息是向教育部进行学籍注册、向学生颁发毕业证书及进行毕业证书电子注册的信息依据。由于学生在入学注册时的环节较多,难免存在差错,因此只有学生提供相应的更正材料,才允许更正其学籍信息。如改名的需提供公安部门出具的更名证明等等。

5、毕业、学位审核及证书颁发:指学生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学分后,达到毕业年限由教学点上报到省电大进行毕业资格审核,省电大审核后将结果上报中央电大进行终审,最后由中央电大为学生颁发毕业证书。开放教育毕业审核及毕业证书颁发工作是指进行毕业审核、证书颁发,到上报教育部毕业证书电子注册信息的管理过程,内容包括毕业生资格审核、毕业证书颁发、毕业证书电子注册、毕业生档案建立等。

学位审核及学位证书颁发。开放教育学位审核及学位证书颁发工作,是达到学位条件的学生获得学位的管理过程,内容包括学位审核、学位证书颁发、学位档案管理等。

三、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学籍管理的特点

管理的信息化

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开展现代远程教育,促进了教育的信息化。开放教育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新型教育模式,突破了时间、地点和空间的限制,相应的学籍管理运行模式也充分显现出信息化的特点。通过网络教育为学生提供时空分离、宽进严出、立体化教育多样化具有远程教育特色的教育方式。

管理的现代化

为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电大学籍管理工作中充分地利用了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等先进手段开发了多个教务管理和学籍管理的系统软件,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转变了管理观念、改革了传统的管理方式实现学籍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管理的系统化

系统办学是电大有别于其它高等院校独有的特点,中央、省、地市教学点实行统筹规划、分级办学、分级管理、分工协作的体制。没有系统化运作,开放教育学籍管理机制不能运行。系统化首先体现在广播电视大学是个分级办学实体,各种学籍管理信息在中央电大、省、地市教学点之间传递进行,需要三级联动才能最终把各项学籍管理工作布置、反馈、落实;其次学籍管理是教务管理系统中的一个分支系统,与系统中的招生、专业规则计划、考试管理分支系统的联系密切,各分支系统功能模块操作上先后交织、前后呼应,各分支系统中的数据互相融合、互为条件;最后学籍管理工作是教学教务管理系统的组成部分,和招生、教学管理、考试三个部门形成了一个相互协作的运作体系。

管理的弹性化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特点是教育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教学上利用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资源,教学形式上由原来以教为主变成以学为主,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学习方式和学习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个别化学习。学籍8年有效,与普通高校不同,电大开放教育实行弹性的学籍管理,不论学生身在何处,只要当地有电大,学生就可以申请转学,不会因地域的限制对学生的学习产生障碍。

管理的数据规模化

开放教育学员入学在填写基本信息时,要求做到准确和规范,因为它和学生毕业时电子注册数据的准确性密切相关。基本信息都储存在教务管理系统软件中,每名开放教育学生的基本信息包含40个信息点,诸如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籍贯、学历层次等。如果说参加开放教育学习的学员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开放教育学籍管理中的学生数据更呈现出了规模化的特点。

管理的复杂化

毕业管理集中体现了开放教育学籍管理的复杂化。在教务管理系统中,因为学籍管理毕业审核工作环节处于系统出口的位置,所以在毕业审核时,学员几年中在招生、专业规则计划、考务、学籍管理中产生的隐性问题都会浮出水面。隐性问题的解决横向上需要教学管理、招生、考试部分的参与,纵向上需要中央、省、地市、教学点四级学籍管理部门的联动。隐形问题的来回反馈、上传下达不仅要占用时间,同时随着毕业生数字的逐年增加,学生数量上的积累也和颁证时间延长存在着相关。加上学籍时间长达8年,给学籍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多不便。

四、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学籍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学籍注册时产生的问题

新生的学籍注册是学籍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教育部实行学籍学历电子注册后,人学的电子注册数据是学生人学资格、毕业审核、学历上网的主要数据来源和依据,但是由于招生人学时间紧,教学点分散,操作人员疏忽等原因带来了人学电子注册数据的不准确性。数据的不完整、不准确直接影响学生毕业证书的颁发和学历证书的网上认证,给后续的一系列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2、本科在籍学生及毕业学生的专科毕业资格

随着逐年推行和完善电子注册制度,对规范远程教育学籍管理也起到了推动作用。根据教育部加强高等学历教育学生学籍管理有关精神,没有专科毕业资格的学生必须提供相应的学历认证或网查报告,对学籍管理的日常工作无形中增大了工作量,特别是分校和教学点的一线学籍管理人员,由于需要认证或网查的学生很多,需要认证或网查的时间又很长,加之近年来高校间的合并重组,认证和网查这项工作给学籍管理带来诸多困难。

3、成绩和毕业审核的问题

开放教育的教务管理实现了考试过程和成绩管理工作的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大大减轻了考试工作人员的工作任务,但是由于办学层次和专业的多样性,出现部分相近名称课程的ID号不同但是试卷相同的情况,而计算机系统只认ID号不认中文名称,造成部分学生考试完后成绩得不到认证。这给学籍管理中的毕业审核工作带来了麻烦也影响到了毕业证书发放的进度。

4、学籍管理人员的更新

由于单位人事不断的调整,很多学籍管理人员不断的轮换岗位,加之开放教育学籍管理工作不断更新,很多新到位的学籍管理人员对整个学籍系统不是很熟悉。加之新老学籍人员在工作上的交接不够,给学籍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困难。

五、提高远程开放教育学籍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1、学籍管理规定的详细化、公开化和透明化

学籍管理工作是一个涉及部门比较多的岗位,涉及的因素也很多,各部门的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对学籍管理制度了解不深,在处理问题的时候不按管理规定的要求,使得管理效率低下。因此必须制定一套符合电大成人开放教育特点的详细学籍管理规定和相关文件汇编,另外建立专门学籍管理制度和文件查询网站供学生和教师查询,组织相关人员以各种形式学习文件精神,特别是提高学生对学籍管理和专业规则中的相关内容的了解是减少错误的必要手段。达到规章制度人人熟悉,文件精神深人人心的效果,做到制度的详细化、公开化和透明化。

2、规范专业规则的制定和加强学生选课工作

对开放教育的课程开设进行严格的审核,包括必修和选修课,尽量做到能合并的课程进行合并,同一课程在不同专业应使用同样的教材和试卷等,避免引起混淆。在给学生选课的时候严格按照计划要求进行选课,选课完成后必须经过核对方可确认选课,以免出现学生课程漏选多选的情况。

3、加强学籍档案资料的管理

学籍档案包括个人档案和整体档案。个人档案是为每个学生设立的档案信息如学生基本信息表、学籍卡等,整体档案是针对某个年级专业的学生设立的档案如录取花名册和毕业生花名册、成绩册等。学籍档案管理是学校教务管理的基础性和关键性工作,因此保存好原始资料并建立学生电子档案库是学籍管理的重要工作。

4、改革毕业审核工作流程

毕业审核环节处于教务管理工作的出口位置,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和教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由于中央电大系统学生数量庞大,每个学期毕业证书办理日期都较长,为使毕业生在最快的时间拿到毕业证书,改革毕业审核工作流程,加快毕业审核进度是学籍管理的重要工作。因此第四个学期考试结束后,应立刻对当期需要毕业的学生进行毕业初审,将名单尽快发放到教学点核对,同时梳理相关问题,对出现的问题作出及时有效的处理。

5、不断开发管理软件,加强学籍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加强信息化的建设,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人。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组织相关管理部门进行情况的汇总和系统分析,联合开发部门及时地制作处理相关任务的软件项目,提高管理的工作效率。例如我们学校专门制作了教务信息系统、教务数据上传和下载系统、毕业生信息核对系统、在籍学生基本信息核对和修改系统等。提高工作效率,加强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知识和相关软件使用的培训,使每个部门的管理人员熟悉业务流程和软件的操作流程是提高学籍管理水平的重要环节。

6、提高学籍管理人员的网络信息化技术水平

工作需要学籍管理人员总是与数据打交道,因此学籍管理人员需要对现有的网络和信息技术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定期的培训是必不可少的。定期组织学籍管理人员进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相关课程的学习,使之更能适应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和教务管理工作。

7、学籍管理要树立服务意识。

学籍管理工作不仅面向在籍学生,同时也面向毕业的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大量已毕业的学生返回学校查验各类档案。因此,随着远程教育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籍管理工作要不断树立服务意识、提高工作质量,为教育的终身化、大众化服务好。学籍管理工作不仅要做好对学生的管理和服务,同时要努力探索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在不断总结、不断积累工作经验的同时,促进现代远程教育学籍管理的制度化、科学化和规范化,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8、现代远程教育学籍管理工作,创新是提高管理工作质量和水平的必然要求

书籍设计课程总结范文6

以能力为导向组织教学过程

“版式设计”课程的特色在于注重应用研究性学习方法,教师要依据广告设计专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教学内容,以能力为导向对版式设计的理解来编写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设计教学情境,向学生展示如何运用版式编排理论进行实际设计的教学模式,将版式设计原理融入对优秀设计作品的分析中,让学生能从版式案例分析中掌握所呈现的设计技能。“版式设计”课程具有很强的创新性,比如在教授“字体”这个模块中,我们可以结合中国文化的元素,从平面构成的角度详细分析版式设计形式语言中整体概念的建构,强调汉字自身的设计语境,让学生思考怎样使字体反映出版式设计的美,创造性地形成自己风格、潮流和审美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式对“版式设计”课程进行开发,把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进行有机结合,构建完整合理的课程教学新体系。运用模块的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熟练掌握每一个模块知识点的相关内容。教师可以根据未来的岗位职业能力设计一些仿真课题,以作业的方式要求学生去完成。同时,教师要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岗位需求、课程特点,以素质为基础,突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使学生掌握应知应会的相关应用知识和操作技能。在“版式设计”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专题讨论,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引导、指导和监督,把学生中的好认识好见解集中起来,增强教学效果。对于教学内容,教师要按照实际的工作过程、工作任务以及工作环境组织,以完整的工作过程贯穿于项目式教学中,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使专业训练更接近社会需求,最终能实现学生的零距离上岗[3]。

加强实战性的仿真性训练

课程的实践性和仿真性训练显得十分重要。在“版式设计”课程模块教学中,教师可以用项目教学法,软件使用和设计理论同步进行,在讲完每个理论课模块之后,安排一些仿真模拟的内容,根据内容安排合适的版面来进行编排,所在课程的教学中安排一些项目习题,如某公司或企事业单位的某一项活动,需要做一本画册,或者老师平时接到一些项目,把这些资料拿过来,让学生把它当成作业来完成,在完成这个作业的过程中,如果能创造一些机会使学生跟客户直接沟通和交流,让学生明白客户的要求和想法,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将商业信息和艺术设计结合起来,发挥自己的艺术才能。此外,教师可以安排一些虚拟的项目,让学生参与项目整个研究过程,使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操作践能结合起来。

以实际能力为出发点,建构课程考核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