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管理范例

书籍管理

书籍管理范文1

图书馆为了实现管理的现代化,在信息交流检索及远程服务中已普遍使用了计算机信息技术,大大提高了图书馆的自动化管理水平,使我们获取信息更加方便快捷。

关键词:

计算机技术;图书管理;应用

计算机技术能够快速高效地进行信息的收集与管理,能够很好地满足图书管理的日常工作需要。一般来说,在图书馆的管理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可以分为对外的管理与对内的管理。对内的管理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来完成图书馆内部的业务管理,对外的管理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来帮助读者完成信息的检索与电子图书的阅览等。

一、计算机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

(一)取代了图书馆的传统管理模式

对于图书馆来说,主要是对一些文献与图书进行必要的整序、集存以及传递,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对社会进行教育和智力的开发等。这些工作在传统图书馆中主要是依靠人力来完成,通过人工来对一些文献与书籍进行相应的收集、统计、登记以及整理等,这些工作比较繁杂,依靠人工效率较低,且容易出错,很难实现高效管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在各个行业中都在不断地追求程序化的管理、自动化的管理以及信息化的管理,利用计算机技术取代人工,必然会大大提高管理的效率。所以为了实现对图书馆进行高效管理,我们便在图书馆的管理中引入了计算机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引入不仅方便了我们对文献的收集与登记,同时还构成了一个信息化的管理系统,从而对图书馆的管理实现了信息化与自动化的管理。目前,在图书馆各项工作的开展中均应用了计算机技术。我们不仅大量地使用了现代化、信息化的硬件,同时还专门根据图书馆的管理需要,开发了一系列的软件。通过这些软件与硬件,实现了对书籍与文献的采编及图书借阅的自动化管理。同时还建立了数据库,并能够及时对数据库进行更新。使用计算机技术对图书馆的各项业务进行自动化的管理、处理以及数据统计等。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地避免由于人工进行编录所产生的漏编、漏录以及错录等现象的发生。这不仅大大减轻了图书管理员的工作量,同时还有效地提高了图书编录的准确率,并能够及时对一些错误操作进行纠正,对图书管理员的工作流程进行有效优化。图书管理员的职责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引入而发生变化,要求图书管理员必须使用专业化的技术来实现对图书的管理,对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完善。例如,我们可以根据数据库来分析图书馆藏书的种类与数量等,合理进行图书的采购。

(二)改变了传统图书馆的工作方式

对于传统图书馆来说,在进行图书馆的借阅与归还时,均是采用人工登记,不仅效率低,同时还不利于对借还进行管理。而使用计算机技术对图书馆进行管理,让借还变得更加简便,手续也更加便捷,而且不易出现借还错误,从而大大提高了图书的管理效率。使用计算机技术的图书馆,我们可以在借阅图书之前,使用计算机登录图书馆服务器来对图书进行检索。通过该系统清楚地了解到自己的借阅时间、借阅期限等情况,同时还能够查询到图书馆内现有的书籍、藏书位置、藏书数量、所需书籍是否在架等。这样一来,我们不需要在各个阅览室盲目地寻找,借阅图书更加方便,有效地摆脱了传统文献的处理限制。对于现代化图书馆来说,已逐渐趋向于社会化,也越来越开放,同时使用互联网技术让我们实现资源共享,信息资源不再受时间及区域等的限制,能够有效地促进信息的跨区域传播。

(三)计算机技术在图书馆服务中的发展趋势

图书馆的未来发展是数字化图书馆,它不仅改变了传统图书馆的信息存储形式,同时还改变了信息的处理与传递形式,并使图书馆的服务更加方便快捷和人性化。数字化图书馆主要是利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以及网络技术来对各种信息进行必要的整合,并加以利用,让读者能够快速查询到自己所需的信息。同时获取信息的方式也更加便捷,获取信息也更加全面,获取信息的速度更快速。此外,数字化图书馆所拥有的信息是在不断更新的,是一个动态的信息资源,而不像传统图书馆仅局限于书本。

二、加强信息资源的数字化管理

在数字化图书馆的构建中,我们必须加强信息资源的数字化管理,同时注重数字化服务与管理。在其构建的过程中,我们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图书馆进行网络化与信息化管理,实现对图书馆藏信息进行实时更新的数字化的管理。

(一)广泛应用信息资源勘探技术

信息资源勘探技术是通过对信息资源进行统计,并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在线分析与处理。这一过程广泛使用了计算机技术进行情报检索,并根据以往经验组建专家系统,最后通过机器学习及模式识别等来实现对信息资源的勘探。该技术的使用大大方便了现代化图书馆对各种信息资源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目前在高校图书馆中广泛地使用了该项技术,能够有效对信息资源进行分类、评估以及预测等,同时还能对这些信息进行相关性分析与分组和关联规则等。这样,便可以根据读者提供的信息,并通过相应的处理技术来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收集与处理等。使用信息资源勘探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完成对馆藏资源进行统计,并能够对流通数据进行必要的分析,在经过数据分析之后,还能够对相关的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而便可以科学系统地对图书馆中每一项的工作进行管理,同时还能够为课程编排、学科的设置、课程统筹以及教学活动等提供一些参考信息,并方便了读者从大量的信息中获取所需的信息。

(二)加强图书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及业务提升

现代化的图书馆大量使用了计算机技术、信息收集技术、数据库技术、数据分析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以及信息管理技术等,而传统的图书管理员不具备这些技术技能。为了适应数字化图书馆的发展需求,我们必须引入一些具有计算机专业知识且具有图书馆管理专业知识的技术性人才,同时加强图书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及业务提升。计算机技术应用到图书馆管理中,必然会改变传统图书馆的管理模式,为了适应数字化图书馆的发展,对图书管理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熟悉图书馆业务,还要有图书情报相关的专业知识;不仅要掌握计算机专业的相关技术,同时还要能够对图书馆信息系统进行熟练操作;不仅要能够进行联机检索与网上查询,同时还要掌握数据库的有关知识。由此可见,随着图书馆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将会不断地深入到图书馆的管理当中,同时对图书管理员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三)数字化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的关联互补

虽然数字化图书馆使用计算机技术取代了传统图书馆的繁杂的工作,但是以纸质形式存在的书籍与文献是不可能被其取代的。由此可见,数字化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有着一定的关联性与互补性,要做好相关整合与衔接性工作。

(四)创新管理观念与理念

现代化图书馆不仅具有特色环境与活动,同时还具有特色服务与馆藏,其拥有的藏书种类与规模更多更大,符合现代社会信息资源的开放性与共享性的发展需求,受馆藏数量与开放时间的限制越来越小。我们必须注重信息资源的共享,对多种信息资源进行优化整合,构建具有开放性的信息库资源,为快速获得所需信息资源提供支撑。同时,还要加强图书馆管理系统的软件与硬件建设,使用先进的专业管理技术,对图书馆进行科学管理。为了适应图书馆的发展需求,我们还要对图书馆工作人员加强数据库、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等方面的培训,有效提高图书馆数据库管理的质量。为适应现代化图书馆的发展,我们必须改变管理的手段与模式,要努力为读者提供快捷高效服务,让所提供的信息资源更加准确,并不断对现有的数据库进行完善。此外,在对图书馆的信息资源进行采编与扩展过程中,要充分结合读者需求,更加主动、专业地为读者提供服务。

作者:侯永青 单位:青海省工业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林绮琴.论计算机管理在高校图书馆中的应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9):50-52.

书籍管理范文2

关键词:电子书;图书馆;应用;管理重点

电子书被定义为由文字、多媒体信息等集成的电子文件,可以由电脑、手机、其他数字手持设备进行展现。狭义上的电子书仅指通过手持的阅读设备阅读的资料,由以下三要素共同构成,第一是内容,电子书是借助特殊格式支撑的,既可以在有线网上传播,也可以在无线网上传播。第二是阅读器,主要有个人计算机、手机、平板电脑以及其他数字设备等。第三是阅读软件,即各软件商开发的可用于阅读电子书的各种软件或手机app。自2005年以来,我国100余家出版社同步发行电子书,出版量增加到148000种,电子书出版量稳居世界第一。电子书的高度发展丰富了广大读者的阅读库,为其进行广泛、深入的阅读提供了多种可能,为其获得各种知识提供了全新的途径,时空已然无法阻碍信息、知识的获取。在图书馆模式下,电子书与纸质书籍的管理模式完全不同,开展图书馆管理创新,改革纸质书籍的管理模式以适应电子书的管理势在必行。

一、电子书在图书馆的应用分析

总体而言,在电子书刚刚出现之时,其应用模式还比较单一化,原因在于社会大众对于电子书还缺乏充分了解,因而当时的电子书主要是通过网络书店来销售。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互联网技术越来越成熟,各式各样的阅读软件也不断被开发和加以运用,电子书的应用范围也随之拓宽。具体而言,电子书在图书馆的应用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通过网络直接销售给读者的模式。这种模式较为普遍和常见,大多数电子书提供商在获取资源后选择直接销售给读者,此种模式受到了社会大众的广泛认可和运用。详细地讲,就是电子书的提供商合理地通过网络将电子书卖给读者,读者只需付一定的费用即可将电子书下载到自己的电脑、手机或者其他设备中加以存储。此后,读者便可以随意阅读,不用再次购买。此种模式多用于电子书刚出现的时候,存在许多的问题和不可控因素,如版权保护的问题、图书馆角色定位等问题。

2.计算机阅读模式。当前,我国各大图书馆都拥有大量、丰富的电子文献资源,如知网、万方、维普等学术期刊、学位论文、会议论文。这些电子资源的格式大多为CAJ或者PDF。然而,电子书却只能在计算机阅读器中进行阅读,网络IP登录的限制也使得计算机阅读模式无法成为主流模式,人们的阅读体验感较差。从实践看,我国图书馆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模式为读者提供更好更优的服务。第一,在线阅读服务。是指读者可以借助图书馆的网络随时随地用账号登录购买图书馆的电子图书,或者借助预设的浏览权限订购电子图书,这样可以达到随时随地地在线阅读的效果,节省了跑去图书馆寻找图书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在线阅读模式也有其弊端,即受到购买电子图书系统的限制,读者在线阅读的时间会大大缩短。第二,在线借阅服务。此种服务是指读者直接将图书馆的电子书下载到个人的计算机或其他电子设备中进行离线阅读。当然,如果读者借阅的电子书即将到期,图书馆会及时地提示信息提醒读者归还图书,读者可以再次续借。因为一旦不进行续借,借阅图书期限届满,电子书就无法再次显示在读者个人计算机上。甚至有些图书馆还设立了自动还书系统,彻底删除到期的图书,避免产生各种不必要的系统垃圾。第三,馆内阅读服务。当下,我国的大多数图书馆都开设了电子阅读室,便于读者更为畅快地阅读,让读者更为轻松地寻找馆藏的电子书。此种服务的主要对象是那些习惯于长期在图书馆进行学习、研究的读者以及没有上网条件或者个人电脑的读者。电子阅读室省去了读者寻找电子书籍的各种麻烦和琐事,读者可以更为迅速地找到自己所需的图书和资料,大大地提高了寻找图书的效率。

3.电子阅读器模式。在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以及其他电子技术发展的支持下,电子阅读器应运而生,逐步成为了一种全新的阅读模式。主要有电脑、手机、电子阅读设备、平板、电视等,这些设备有的专为图书阅读而设计,有的仅是设备的一项功能,但都可以阅读各种格式的电子书籍。通常情况下,这些设备内部都安置有网络芯片、较大的液晶显示屏以及大容量的内存,以便于直接从网络上购买下载、储存、阅读电子书。

4.在线翻阅模式。迄今为止,大多数电子书的提供商都提供了购买图书馆前的免费翻阅图书服务,这更深层次地满足了读者的阅读需求。读者可以根据免费翻阅的内容决定是否需要购买整套的电子书,这给予了读者更多的自由选择权,能够让读者更为深入地了解即将购买的图书的具体情况,有助于防止购买失误。毋庸置疑,此种模式还有力地促进了纸质图书的销售。

二、目前图书馆中的电子书存在的问题

整体而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了电子书的繁荣与普及,在当前的图书馆馆藏资源中,电子书籍和资料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角色,但是目前图书馆中的电子书籍和资料等资源仍然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数量较少且质量偏低。由于主流资料还是以纸质为主,因而许多图书馆的电子书规模和数量都十分有限,并且更新的速度也非常慢。以超星电子书为例,其网络提供的电子书籍和资料都是已经正式出版的纸质书籍,在时间上就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很难提供出最前沿的知识。同样,方正电子书以拥有完整的版权著称,但是它目前也只有220余万册电子书可供阅读,可以下载全文的仅有68.9万册。此种规模仅相当于国内中小型的大学图书馆的藏书数量。可见,当前图书馆的电子书相对而言还比较少。此外,由于图书出版社掌握了众多的图书资源,而图书馆又强烈需要高质量的电子书籍,供需矛盾非常紧张。出版社、管配商以及图书馆三者之间的供求关系并没有厘清,这也导致了许多质量较高的电子书籍无法进入到图书馆之中。

2.版权问题仍然显著。从电子书产生伊始,版权问题就一直困扰着电子书的发展。2007年,几百名学者联名起诉超星公司侵犯其著作权。随后不久,相似事件别频频爆出。作为我国最大的电子书供应商,超星公司采用的是纸质书籍电子化的方式将许多的纸质资源在网络中。这虽然是一件推动文化传播和学术研究的好事,但是由于许多图书的电子化并没有得到作者的充分授权,仍然还面临着诸多的问题。现阶段,部分图书馆在采购电子图书时多运用打包购买电子书数据库的形式。如此一来,由于电子书目众多,图书馆一一核实每一本电子书的版权是否存疑就非常困难。从法律角度看,图书馆并没有审查电子图书版权的法律义务,但假如图书馆在购买电子书时没有与电子书提供商签订明确的免责条款或者相关协议,一旦出现版权法律纠纷,图书馆也要承担部分的法律连带责任。不仅如此,由于各个法律规定的不同,假如图书馆购买到国外版权存疑的电子书数据库,一旦发生纠纷则需要借助国际条约、双边协定进行解决,图书馆此时便会面临高额的诉讼成本,因此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的风险大大增加。图书馆的版权风险也可能来自其他方面。比如,部分图书馆为了进一步地充实电子书数量,经常将版权不明的免费资源的链接随意地到网站上供读者阅读,或者将纸质馆藏交给中间商牟利,间接地侵犯作者的著作权。

3.服务不到位。虽然图书馆中电子书籍的阅读人数大幅增长,但其潜力并没有被充分地挖掘出来,许多读者还没有养成阅读电子书籍的习惯。此外,还有部分读者偏向于阅读休闲类的电子书籍,不习惯、不喜欢阅读学术类的电子书籍。据调查显示,接近四分之一的读者是全然不知如何获取图书馆的电子书籍;接近四分之一的读者不知道图书馆是否会提供电子书;接近二分之一的读者不知道图书馆是否提供电子书借阅。许多读者认为,电子书数据库的利用率低主要是因为图书馆的宣传、引导、培训力度不足,读者对电子书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和充分,这极大地影响到了电子书的使用和普及。当然,社会大众的整体素养也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当前许多读者的信息素养还不高,对于图书馆的数据资源的使用不了解,无法运用图书馆的数字馆藏资源,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导致了图书馆的服务缺位问题。

三、电子书在图书馆的管理重点

在科学技术进一步发展和应用的同时,在社会矛盾变化的当下,为了切实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精神需要,为了迎合读者的阅读需求,未来的电子书形式必将得以创新,会以更加丰富多样的形态出现。第一,移动电子书的诞生。在电子书刚刚出现的时候,大部分的读者主要还是依赖电脑查阅、阅读电子书,随着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出现和发展,当前以及未来的电子书阅读必然会通过移动的电子设备或者其他手持的阅读设备加以实现,人们会更加广泛地通过这种模式阅读电子书籍。第二,多媒体电子书的出现。在技术进一步发展和科技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多媒体电子书的生产成本大大降低,其市场占有率也势必会大大提升,在未来的电子市场中,多媒体电子书必然会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和异常广阔的市场空间。第三,按需印刷和按页打印电子书的使用。该种模式在学术著作出版方面有着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总而言之,在科技发展的推动下,不久的将来电子书的呈现方式势必会发生巨大的变革和创新。在服务读者、扩大市场份额、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方面,电子书有着更强的竞争力。因而,为了适应这一发展趋势,就必须强化图书馆电子书的管理,从优化电子书资源、设立专门管理部门、完善电子书借阅服务平台等方面入手。

1.优化图书馆的电子书资源。从电子书出现到现在,电子书其实与纸质图书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既不可能不要电子书,也不可能完全摒除纸质图书。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新一代的读者更容易接受阅读电子书籍。在图书馆购买电子书数据库并将电子书籍纳入到馆藏资源后,电子书必然会成为图书馆服务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入、使用电子书对图书馆的影响是非常深远、重大的,涉及到了图书馆运行管理的方方面面。比如,电子书促使图书馆购买书籍时省去了传统的采购、编码、上架、外节等环节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建立对应的电子书资源后,还要优化内容和结构,确保电子书能够一直满足读者的各项需求。对于不同的电子书必须采取不同的管理策略,根据图书馆实际和当地读者情况有针对性地引入电子资源,让电子资源与纸质资源协同发力,为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奠定坚实的基础。

2.设立专门的电子书资源管理部门。专门的部门有助于保障电子书资源的高效管理。对于图书馆而言,电子书的使用情况是值得重点关注的,特别是那些图书馆都无法获取的数据,必须要从电子书资源的提供商手里获得。一般而言,电子书资源提供商都是定期(半年或一年)将数据传送给图书馆,这一过程有着严重的滞后性。如果图书馆不及时地自己搜集、获取相关数据,电子书的使用效率必然会大大降低。因此,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图书馆就必须设立专门的电子书资源管理部门,合理地规划电子书资源,切实地提高电子书的利用率。

3.完善电子书借阅服务平台。从电子书在图书馆的应用模式可以看出,电子书借阅服务是图书馆的主要服务类型。图书馆的电子书资源便利了读者,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由于其特殊性,经常出现不兼容的问题,如格式不同、使用方法不同等。因而,为了实现资源共享,提高电子书资源的利用效率,就必须建立、完善电子书借阅服务平台,在平台上进行电子书资源登记、借阅等一系列操作,为读者查找、阅读自己所需的书籍提供便捷的服务。

四、结语

书籍管理范文3

关键词:数字经济时代;图书馆;管理;服务;创新要点

数字经济时代的本质在于运用数字化与信息化的方式来推动经济进步,不断改进与优化经济发展模式。从图书馆实现自身发展的视角来看,图书馆如果要实现创新服务与管理的目标,那么不能缺少数字经济手段作为重要保障。图书馆应当充分着眼于信息化手段在图书馆服务与管理领域的合理运用,搭建数字化的图书馆服务平台,全面展开图书馆与读者群体之间的互动沟通。

一、图书馆创新管理与服务的重要意义

数字经济的本质在于运用数字化与网络化的手段来推动经济进步,充分结合了数字科技手段与经济发展趋势。在数字化手段用于提供经济运行支撑的前提下,金融经济领域以及其他的经济发展领域已经充分结合物联网、云计算与大数据的数字化手段,对于经济发展的路径与模式实现了全面创新。在现状下,数字经济理念已经被融入了各个经济领域中,并且在根源上转变了人际沟通以及经济发展的传统思路与方式。从图书馆实施日常管理以及读者服务的角度来讲,图书馆管理与数字经济的融合意味着图书馆目前有必要全面转变服务思路,合理运用数字化的手段来沟通读者并且服务读者。作为图书馆的具体管理实施人员而言,管理人员应当善于将数字经济手段贯穿在图书馆的书籍资料管理中,发挥数字经济在图书馆内部管理中的价值与作用。因此可以判断出,图书馆创新管理模式与服务模式的举措必须依靠数字经济作为支撑。

二、图书馆创新管理服务的基本思路

(一)明确创新服务与管理的总体思路

创新图书馆现有的管理服务模式,主要意味着图书馆提供各项读者服务与图书馆实施内部管理的环节实现信息化的改进,体现了数字经济给现代图书馆带来的明显影响。具体来讲,图书馆对于现有的图书资源的管理方式与资源服务方式都要做到全面进行创新,图书管理人员应当为读者提供相应的书籍搜索指引,帮助读者顺利查找电子书籍资料。图书馆如果要达到全面创新自身服务与管理的水准,则必须充分借助数字化的措施,明确图书馆现有的数字化服务缺陷,并且致力于不断加以弥补。图书资源管理与网络科技手段的融合意味着图书馆应当保证图书资源的完整性,并且运用电子化手段来保存与整理电子书籍资料。图书馆在共享资源的同时,对于自身的服务质量也能得以有效的提升。

(二)增强资源互动的力度

图书馆为了避免浪费珍贵的图书资源,那么必须做到与其他图书馆沟通并且分享现有的图书资料,做到全方位的馆际沟通互动。图书馆之间应当秉持互通有无的宗旨来实施互动,全面交流图书馆现有的信息与资源,避免图书馆的宝贵信息资源受到浪费。图书馆如果要达到交流与互动馆内资源的目标,那么必须依靠网络平台来提供支撑。例如,图书馆可以运用云平台来互通馆内的资料,运用开放式的视角来设计馆际沟通平台,交流各个不同科目的书籍资料。

(三)全面满足读者日益提升的图书服务需求

图书馆针对各种需求的读者群体应当提供相应的图书服务,运用智能化手段来分辨读者的需求差异性,推送个性化的图书资料与资源。读者群体与图书管理人员之间已经能够充分借助移动科技手段来进行实时性的互动,避免读者需求受到忽视,从而实现了便捷服务的图书馆宗旨。从创新服务的角度来讲,图书馆必须做到紧密结合各个领域的读者群体需求,充分搭建读者互动的渠道与桥梁,拉近读者与管理人员的沟通距离。读者服务水准在根本上决定了图书馆目前能够达到的整体服务质量,图书馆应当运用全新的视角来看待读者服务,体现便民化的读者服务宗旨。

三、数字经济时代下的图书馆服务以及管理创新实施要点

图书馆进入数字经济时代,应当充分认识到创新管理模式与创新服务模式的重要价值,不断运用优质的数字化服务来吸引更多读者,并且增强图书馆利用各类图书资源的实效性。具体在图书馆目前的创新实践中,图书馆主要应当关注如下的管理创新实施要点。

(一)图书馆的管理创新要点

图书馆实现管理创新的侧重点在于搭建数字化的管理平台,并且将新媒体手段融入图书馆的日常管理领域。数字经济在客观上转变了图书馆的传统服务思路以及传统管理理念,因此图书馆及其相关负责人员必须做到运用数字化的视角来看待图书馆的服务与管理,不断转变图书馆目前实施读者服务的思路,增强图书馆运用数字化方式来服务不同读者群体的能力。并且,图书馆应当运用无缝对接的方式来分享馆内的资源,搭建读者自助借阅文献与归还文献资源的云平台。例如,近些年来,很多图书馆都安装了智能门禁的自动识别系统,通过实施自动化的图书识别方式来增强图书馆的安全管理力度。在射频识别手段(RFID)的支持下,图书馆可以实现自动化的图书条码识别与处理,有效简化了图书借阅的流程。数据共享平台对于图书馆实现内部资料互通以及馆际互动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很多公益性的图书馆以及其他类型图书馆都在逐步建成共享图书资料的云平台,运用云技术手段来促进图书馆之间实现资料互通以及信息共享。数据共享中心目前已经成为各个图书馆实现互通资源的重要渠道与途径,在数据共享中心的协调下,不同地域的图书馆之间可以做到分享书籍资料,提升了图书馆利用各种资源与资料的实效性。作为图书馆的负责人员应当做到全面重视搭建馆际交流的信息化平台,确保网络技术能够融入图书馆共享数字电子资源的全过程中。图书馆如果要实现共享图书信息资源的目标,则必须将网络技术平台作为重要的信息共享平台。图书馆之间可以充分利用云平台来分享馆藏的电子书籍资料,增强了信息资源在不同图书馆之间流动的实效性,简化信息资源共享的操作环节并且节省了信息资源互动的时间成本。图书馆在合理利用数字化手段的基础上,应当能够保证图书馆内部形成安全与高效的日常管理氛围,避免图书馆丢失珍贵的图书资源与资料。同时,图书馆应当增强风险防控的意识,防止网络系统漏洞造成信息资源的丢失。

(二)图书馆的服务创新要点

图书馆转变现有服务模式的基本思路在于充分利用现有图书资源,增强图书馆为各类不同读者群体提供相应图书借阅服务的能力。在虚拟化的云平台手段作为保障基础上,图书馆可以为读者发送查找相关资料与书籍的参考意见,便于读者在任何时间段咨询相关信息。图书馆应当建成微信公众号,运用微信平台来沟通读者群体以及其他的图书馆,确保不同图书馆系统之间可以充分共享现有的图书资源与材料,创新现有的图书服务形式以及资源共享形式。读者与图书馆员可以通过运用微信方式或者其他的信息化方式来进行相互沟通,保证了读者可以选择在任何地点进行沟通联系,并且方便图书馆员解答读者的疑惑。在网络科技手段得以有效推广之后,图书馆就可以依靠信息互通平台来互通图书资源,进而保证了图书馆有效利用闲置的书籍资料,建成统一的书籍资源目录。公众读者可以通过登录图书馆账号来查阅现有的馆藏资源,运用快捷的途径来沟通图书馆的相关管理人员,为读者群体营造良好的电子书籍阅读体验。此外,图书馆之间如果能够做到联合实施图书资源的采购,则有助于图书馆分享采购书籍,避免了重复性的书籍资料采购现象。图书馆可以运用联合采购各种资料与书籍的方式来增强馆际互动,对于统一的书籍资源数据库进行全面的构建。图书馆目前应当引进馆际书籍互借的新举措,正确运用网络科技手段来搭建馆际互借平台。图书馆应当自觉实施馆内资源开放的措施,从而保证其他图书馆能够顺利获得自身的闲置图书资源,推广优质的图书资源信息。馆际书籍的互借制度本质在于不同的图书馆之间互通资料信息,充分弥补图书馆现有的资料空缺,进而体现了馆际互动对于图书馆服务水准提升的重要促进作用。图书馆对于闲置的电子书籍资源可以推荐给其他图书馆,避免浪费宝贵的图书信息资源。

四、结束语

经过分析可见,数字经济时代客观上改变了图书馆的传统服务模式与管理方式,进而体现了图书馆受到现代数字经济的强烈影响。面临数字经济的转型背景,图书馆及其相关负责人员必须认识到数字经济带来的图书馆服务以及管理工作挑战,不断转变图书馆的传统服务认识。图书馆在提供读者服务、共享馆内资源以及完善馆内管理的各个实施环节中,都要做到正确利用数字经济手段,全面改进图书馆现有的管理服务举措。

参考文献:

[1]贾娟.数字时代图书馆服务创新危机管理[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9(07):97-99.

[2]郑聪.数字经济时代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创新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03):279-280.

[3]张桂芬.知识经济时代高校图书馆管理和服务模式的创新[J].科技创新导报,2019,11(34):167.

[4]姜国屏.知识经济时代高校图书馆管理和服务模式的创新[J].科技视界,2018(25):173+182.

[5]吴国蓉.知识经济时代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创新[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8,33(05):197-198.

书籍管理范文4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应用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当前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图书馆中有大量的文献资料,这些资料对整个人类社会和国家的发展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在社会飞速发展的背景之下,产生了大量的文献信息资源,受到文献信息资源数量大、复杂性和多样性的影响,在对这些资源进行分类管理的过程中面临着比较大的困难,同时也为读者检索带来很大的麻烦,因此图书馆管理需要通过计算机技术作为重要辅助,来提升在图书管理工作中处理各种业务的效率和质量。对此,本文主要研究当前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局限性与计算机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的重要性,并由此提出计算机技术在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对策。

1图书馆管理的局限性

在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中,高职院校的图书馆管理局限性首先体现在文献管理的效率较低。在时代不断进步和发展的背景之下,人们对于信息的获取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高职院校中,大量的文献资料需要及时的归纳与整理。特别是高职院校的学生,每年需要完成毕业论文的时候,他们的文献需求量十分庞大。在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中,由于对计算机的运用并不是特别充分,从而加大了管理方面的难度,降低了管理的效率,使大量的资料难以系统的整合。其实,图书馆本身就是一个文献资料管理和传播的专门机构,因此对文献资料进行信息化的管理,可以进一步加强对文献资料的运用。但是在本地高职院校的图书馆管理模式中,信息载体单一是比较常见的现象,自身的时效性也不是特别理想,导致服务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图书馆的传统资料一般都是通过纸质的方式来进行收入管理,保存的信息量比较有限,同时保存的期限无法长久。因此受到纸质资料局限性的影响,容易在外界各种因素的作用之下出现文献受损的现象,这在无形中增加了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压力,也限制了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2计算机技术运用于图书馆管理的重要性

2.1运用计算机技术可以提高图书馆工作效率

将计算机技术运用于图书馆管理工作中,可以有效提高管理者的工作效率。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主要是根据图书文献的不同类型进行准确分类,以利于保存和方便读者阅览。随着社会的发展,文献资料越来越多,种类也越来越丰富,仅仅依靠传统的人工分类已不能适应当时的形势,文献书籍的增多加大了管理员的工作量,同时也容易导致管理员在整理归档各种文献书籍时出现失误。因此,计算机技术运用于图书馆管理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图书馆依靠计算机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对文献资料进行分类与整理,不仅大大提高了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还降低了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和工作失误,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系统性、信息化图书馆管理体系。此外,运用计算机技术将原有的文献书籍借阅情况整合到计算机图书管理软件中,实现计算机自动编辑管理,替代了图书管理员传统手工登记借阅工作,提升管理员对数据统计工作,实现图书馆借阅系统信息化、电子化。另外,计算机技术的运用还能有效规范图书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行为,使图书馆管理的整理更具专业化。

2.2运用计算机技术可以推进图书馆数字化建设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高职院校的图书馆已不满足现阶段师生对新知识、新技术等方面的文献需求,图书馆必须要借助计算机技术对各种文献资源的整合。基于数字化技术建立起的数字图书馆是一个面向数字化的多媒体信息库,拥有较为先进的信息传播与功能,是集于互联网技术、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安全保密技术等多种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产物,与计算机技术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例如:师生通过计算机既定程序检索想要的文献资料,并根据计算机给定的信息提示获取资料,到图书馆管理人员处利用扫码器办理完成借阅手续。

2.3运用计算机技术实现校园所有图书馆资源共享

传统的图书馆图书只针对该校区的师生借阅,对于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图书馆的高校师生来说,来回奔波借阅成为一件十分棘手的事情。而通过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可以实现高校不同图书馆资源共享,师生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校区内其他图书馆文献资料的信息,并顺利完成借阅手续,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师生需求。另外,图书馆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向本高校师生发送最新文献资源信息,给予师生读者全方位的综合性服务。

2.4运用计算机技术保存易于损坏的文献资料

计算机技术的运用,为图书馆文献收藏管理带来了技术性的革命,它改变了原有文献纸质和音像的载体形态,为图书馆文献的永久保藏提供了保证。计算机具有强大的储存和处理能力,也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使文献管理的质量得到质的提升。例如:图书馆中的一些美术作品、音像资料、古代书籍等等随着时间迁移易于损坏的文献资料,在管理上具有很大的难度,为了保证该文献的完整性,利用计算机技术将这些易于损坏的文献资料扫描到计算机互联网上,供广大师生读者借阅。这既保证了文献资料的完整性,又满足了师生读者对文献资料的需求。

3计算机技术在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

3.1及时对技术进行更新,完善图书的信息管理

在高职院校的图书馆管理工作中,现代化的管理技术也在计算机的推动之下,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与发展。计算机技术的运用,在图书馆的数据处理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能够进一步提高图书馆的管理水平和效果。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高职院校在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中,要及时对技术进行有效的更新,使得图书的信息管理得到全面的完善。在实际的操作环节中,高职院校要注重更新自身的技术能力,确保图书馆能够使用最为先进的系统对图书的信息进行管理,充分发挥计算机技术中的预测统计和相关性分析的功能,借助聚类分析的作用对藏书的资料进行统计和加工。各种类型的技术在高职院校图书馆中的应用,都会以计算机技术作为基础,因此图书馆对相关技术的更新是非常关键的,这也是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管理完善中的重要环节。

3.2积极建立图书馆资源共享平台

图书馆管理人员要树立资源共享观念,利用各种计算机技术建立一个开放式的图书馆模式,通过整合学校的图书馆资源和信息,搭建起一个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紧跟时展,更新最新数据资源,积极为所有师生读者提供全方位的借阅服务。对于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图书馆,利用一些高科技术,更能方便读者检索和借阅,从而为校区内的超市、物业管理等人员提供便利的借阅服务。利用计算机技术最终实现学校各图书馆之间的数据库资源共享。

3.3及时进行计算机管理的维护

计算机在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依赖于计算机本身的硬件和软件实施状况,因此这在一定程度上需要计算机管理维护工作得到及时的开展,能够具备专业化的技术,及时对问题进行解决,特别是在出现问题的时候能够及时开展针对性的维护工作,进一步提升整体的应用效果。此外在界面的优化中要着重考虑以人为本的理念,并且开展界面的优化提升、人机互动的效率。在使用的过程中,注重收集读者层面反馈的问题,并对相关的管理维护工作进行优化和推动。

3.4加强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培训

计算机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需要依赖于管理人员自身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图书馆的业务本身就具备着一定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的存在要求图书馆的管理人员需要具备图书管理方面的能力,随着时代的进一步发展,图书馆也慢慢向着计算机网络化的模式进行进一步的转变。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管理人员也需要具备专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不仅要熟悉图书管理的业务,更要掌握计算机网络方面的技术,能够及时排除计算机所存在的故障问题。此外计算机在应用的过程中会产生庞大的数据库,因此图书馆的管理人员也需要具备数据库的知识,能够对整个图书馆的文献资料开展及时的查询和检索,要做到与时俱进,提升自身的业务和专业素质水平。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高职院校要注重加强图书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并且开展计算机能力的培训,在整个队伍中需要配备专业的计算机技术人员,更好的应对日常业务以及相关工作的开展。

4结语

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之下,对于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来说,并不能够适应当前的时展要求,为了进一步提升图书馆的管理质量,需要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加强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开展,不断强化管理人员的计算机服务意识和能力,能够运用科学合理的手段,推动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全面发展,真正促进图书馆向着数字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英莉.知识管理下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探索[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8(22).

[2]王晓梅.基于文化管理理念的图书馆管理模式构建[J].科技创新导报,2018(16).

[3]赵淑平.信息时代数字化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2).

[4]王思萌.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发展趋势[J].赤子(上中旬),2017(5).

书籍管理范文5

1)书籍流通处理的效率得以提高。因为RFID标签采用的是非接触的方式采集信息,简化了资源的处理手续,使流通变得更加快速便捷,可以有效的缓解读者排长队借还书的问题;另外只要是在它探测范围内,RFID阅读器就可以同时读取多个RFID标签,可以同时对读者手中的多本图书进行借入或借出手续的处理,大大加速了书籍的流通速度。2)提高典藏效率,加速盘点速度。由于现在绝大多数的高校图书馆采用的是条形码系统,而条码阅读器必须在近距离的情况下才可以辨读条码,因此盘点的速度和准确性受到极大的限制,采用RFID技术可以实现自动盘点,即利用层标自动在书架或书库中进行图书盘点、顺架、上架、倒架等日常工作,并且可以远距离同时读取多个RFID标签,以防止错架和丢失书籍等现象的发生,从而提高了盘点的速度和准确度,减轻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图书馆盘点工作效率。3)实现读者自助服务功能。通过配备RFID自助借还书的设备,读者不再受图书馆开发时间的制约,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自助办理书刊借还手续,有效的避免了借还书刊的高峰期,这样做不仅方便了读者还减轻了图书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另外读者可以根据自身的阅读兴趣、需求和研究的方向自行实现图书书目查询、馆藏图书借阅、检索资料、文献复印等任务,从而实现读者自助服务功能。4)有利于图书馆使用数据的统计,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利用RFID技术可以实现对馆藏书籍的取阅率统计、个性化需求服务、个性化学科等服务。取阅率统计是指对书架上书籍的利用率情况进行统计调查,通过在书架上放置若干个阅读器,定期的扫描存放在书架上书籍里的RFID标签并进行读取,如果某个时间段不能够感应到某一本书,便认为该书被读者借出阅读,当再次感应到时便认为该书被放回书架,这样可以统计该书的取阅率。5)能形成有效的图书馆防盗体系。RFID标签即便在被覆盖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通讯,它可以穿透塑料、木材等多种材料的物质,通过电磁波来追踪和定位每本书刊的运动信息,防止书刊易毁被盗的现象,提高图书馆管理效率。

2、将RFID技术应用在高校图书管理系统的实施步骤

2.1团队的构建。高校图书馆要组织成立专门的RFID技术应用实施团队,由流通、采编、信息技术等多部门协同运作,在图书馆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与供应商积极合作,调动全体图书馆员积极参与到RFID技术的应用实施中来。

2.2功能的规划。RFID技术应用于高校图书馆通常包含自助借还书子系统、图书自动分拣子系统、图书盘点子系统、管理员工作子系统、电子标签转换子系统、图书查询子系统、中心监控子系统、门禁安全子系统等八大部分,各高校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要实现的功能和规模。

2.3系统的实施。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确定RFID标签样式和标准体系、标签与原有条形码标签的转换、数据的采集、标签内信息的写入、阅读器的安装、安全门的安装调试、文件导航的设计与实现等具体工作。

2.4系统的维护与完善。系统建成后,应该及时对软硬件系统进行维护、更新标签中的数据,发现运行中出现的问题,与供应商一起对系统加以完善和优化。

3、RFID技术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标准不统一。目前,全球有三大RFID技术标准体系。一是世界上最大、最有权威性的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RFID标准体系;二是在欧美国家采用的EPCGlobal标准体系;三是日本UbiquitousIDCenter(UID)标准化组织制定的标准体系,这三个标准体系在通讯方式、防冲突协议和数据格式三个方面相互不兼容。由于各生产商所生产的商品标准不统一,导致各RFID制造企业生产的产品不通用,阻碍了RFID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限制了馆藏资源的互借。

3.2资金问题。RFID标签目前的成本为一张1-2元人民币,假设图书馆将所有图书都换位RFID标签,由于高校图书馆的馆藏量较大,那么就是几百万的费用,在加上与之配套的RFID标签阅读器及信息录入设备、自助式借还系统设备、门禁系统等设备的成本,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讲,是一笔金额较高的支出,因此资金问题成为制约高校图书馆引进RFID技术的瓶颈。

3.3图书馆业务流程重组与岗位变更。在传统的高校图书馆业务流程中,流通部往往是图书馆最核心、最主要的岗位。在图书馆采用了RFID技术后,虽然流通部的重要性不变,但是流通部的工作模式将发生重大的变化。

3.4RFID技术与现有高校图书馆系统的整合问题。目前大部分高校图书馆自动化系统都采用条形码技术与磁条技术,而RFID系统则是建立在RFID标签技术基础之上的,它们二者在通讯协议和接口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整合。

3.5信息的安全性与隐私权问题。RFID识别的信息媒介是电磁波,因此携带着嵌有电子标签图书的读者有被追踪的潜在威胁;由于在非接触的条件下,RFID设备可以对标签中的数据进行读取,所以信息的安全性与个人隐私权的保护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

书籍管理范文6

[关键词]数据挖掘技术;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内容

0前言

随着社会文化建设事业的不断推进,我国图书馆的建设数目不断增加,且图书馆藏书量日益扩大。其在满足人们阅读需求,提升文化层次的同时,也带来了较大的图书资源获取难度。基于此,进行图书馆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已成为的当前图书馆发展的重要趋势。数据挖掘技术是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支持,当前环境下,提升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质量对于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的规范化建设具有重大影响。本文由此展开分析。

1数据挖掘技术与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

1.1数据挖掘技术的基本内涵

数据挖掘技术是一种现代化的信息搜寻技术,其基于大量的数据资料而产生,在分析并研究相关资源的基础上,实现了资料隐性知识及规律的探究发现。其不仅保证了人们数据信息获取的效率,更有效地提升了数据获取的质量。工作实践中,人们长期两种方式进行数据挖掘技术的具体区分:其一,预测性数据分析法。从应用过程来看,该分析方式需要进行大量资料的初步分析,并以此获得指导性结论,从而确保未来预测的准确实现。一般情况下,分类型数据预测和统计回归型预测是其常见的两种应用形态。其二,描述性数据分析。该数据挖掘方法是对收集资料的系统描述,其为后续的资料搜寻和查找做好了准备。实践过程中,描述性数据分析可具体分为关联分析、序列分析以及聚类分析。

1.2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

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是基于图书馆的兴起而产生的一种现代化管理模式;其具有专业要求高、行业特质明显、工作内容繁杂的突出特征[1]。实践过程中,实现图书馆书籍和读者之间的高效链接是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的根本目的。就应用过程来看,其包含了以下三个层面的具体内容:其一,进行图书馆书籍信息的系统管理,一般情况下,图书流通查询、图书撤退、图书注销是其管理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其二,进行图书馆读者信息的系统管理,其主要包含了读者增加或消减的信息查询。其三,实现书籍流通信息查询,通常而言,书籍的借出、归还、赔偿等都是其查询管理的重要内容。只有确保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的高效化建设,才能为读者提供稳定的阅读空间,进而实现其阅读需求的满足。

2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优势

当前环境下,实现数据挖掘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中的高效应用已成为其管理实践的重要发展趋势。从应用过程来看,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具有以下优势。

2.1实现信息获取速度的提升

确保读者信息获取速度的提升是图书馆现代化管理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数据挖掘技术的主要优势[2]。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中,通过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读者的浏览模式、阅读倾向被进一步记录,然后,系统会在阅读数据分析并总结的基础上,进行数据事务库的组建。而在该事务库中,用户进行图书资源搜集的相关规则被系统化编制,通过关联规则应用,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会为读者提供充分的图书选择资源,进而确保读者信息获取的效率性。

2.2保证读者个性化服务过程

以用户为中心是当前图书馆发展的基本特征。其虽然保证了用户阅读需求的满足;然而从管理过程来看,这种服务模式对于图书馆的管理与发展形成负面影响。具体而言,图书馆在运营服务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其与客户的实际需求具有一定的差距,故而滞后性较为明显。而在数据挖掘技术的支撑下,图书馆仅提供平台支撑的作用,其实际的操作有读者自己完成,这种现代化的图书管理模式实现了图书馆经营模式的改变,其不仅保证了图书馆主动地位的掌控,更确保了其服务过程的个性化发展。

3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中的数据挖掘技术应用

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是一个专业技术较高的系统实践过程,其包含了数据清理、数据变换、数据挖掘、模式评估和知识表示等诸多内容。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应用,大数据的应用模式被进一步规范。从目前发展态势来看,数据挖掘技术适应了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需求,其具体应用表现在以下层面。

3.1优化图书馆信息资源

优化图书馆信息资源是数据挖掘技术最基本的职能体现[3]。实践发展过程中,图书馆的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日益丰富的藏书量给读者的信息搜集和阅读带来较大困扰。要实现信息资源的高效把控,首先就应对信息的基本属性进行分类,并确保集成转化的科学合理。在数据挖掘技术下,图书馆藏书信息的来源、格式、特点等特征在物理或科目逻辑属性上进行有效集中,从而确保了数据共享的系统全面;另一方面,清晰化的图书管理分类使得读者能够进行检索、借阅、流通情况的具体把控,其为读者信息数据的获取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3.2实现信息自动处理

与传统图书馆管理方式相比,实现信息自动化处理是数据挖掘技术应用的主要优势,同时也是其在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中应用的基本内容。其具体的应用包含了数据规约、数据清理和数据转化挖掘等内容层面。数据规约过程中,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使得其挖掘算法得以系统优化,并且确保了标准化挖掘规约的编制和应用。这使得规约执行后的数据挖掘具有高度精确的应用特征。相比于传统图书馆数据查找,数据清理是其管理信息系统的创新所在。具体而言,传统的图书馆数据获取受到其挖掘不及时的影响,相关数据不完整,并且数据错误、数据不一致的现象广泛存在。现代化管理信息系统中,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使得读者所需的数据进一步完整,并且准确、一致的存入数据仓库中,读者只需按照规范化搜寻程序,即可实现目标文件信息的有效获得。相对而言,这种信息挖掘过程具有平滑聚集、数据概化、规范化、自动化的显著特征。

3.3确保数字图书馆构建

新经济形态下,数字图书馆是图书馆发展的重要趋势。从应用形态上看,数字图书馆基于当前的管理信息系统产生,其在系统整合图书馆图书资源的基础上,实现了在线化的图书图像、文本以及语音收集,在一定程度上,其对现有图的图书资源进行了加工保存,有助于其最终价值的增长。从数据挖掘技术应用过程来看,其为数字图书馆的高校建立提供了技术保证。具体而言,在数据挖掘过程中,现代化、高效化的分析工具,应用统计方法得以系统应用,同时,事例推理、决策树、规则推理、神经网络等技术的应用,有效地保证了知识获取的高效与准确。另外,在数据管理模式上,其实现了管理模式的商业评估,并最终以知识表示的方式将数据挖掘结果展示给读者,实现了数据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发展。

4结论

数据挖掘技术的规范应用对于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高效应用具有重大影响。实践过程中,图书管理人员只有充分认识到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优势所在,并在具体的实践中做好其应用内容的充分保证,才能保证数据挖掘技术应用水平的提升,进而推动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的进一步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栾锦骥.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开发[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6(9):158-159.

[2]陈慧敏.数据挖掘技术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研究[J].技术与市场,2017,24(7):168-169.

书籍管理范文7

【关键词】自动识别技术;图书馆管理;图书馆服务;图书馆安全

自动识别技术简言之是一种数据输入的方法,通过计算机或者其他的处理器进行数据的输入而无需人工进行,自动识别技术有许多发展的分支,但是它们都有存储容量巨大的特点,可以存储大量有关事物的信息。此项技术应用于图书馆大大减轻了图书管理员的负担,同时此项技术存储信息的容量巨大,对于图书的的资料信息能够做出详细的解释,可以为读者提供极大的便利,有助于学术的交流,促进了学术的进步。[1]

一、自动识别技术综述

自动识别技术是一类技术的总称,应用于不同领域会有不同的技术成果,在图书馆管理领域中,有代表性的技术有二维码技术,RFID技术,Colorbitcode技术等。

(一)二维码技术简介

二维码技术是在图书馆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它属于条码技术,对含有信息的图形进行有规律的排布信息的表达蕴藏在它的两个维度上面,由于它具有许多有点因而得到了广泛应用。首先二维码同众多自动识别技术一样存储容量巨大,据估计它可以存储上千个汉字和将近四千个字节,并且对于声音,视频图像等也可以进行容纳。其次二维码的制作也很简便,对于机器设备的要求不高,适用性好,各个型号的打印机均可以打印。同时它还具有高度保真的特性,二维码即使在损耗很大的程度下,依然可以准确的识别出条码所代表的信息。如今二维码的使用愈发广泛,并且自动识别技术的研究进程还在继续,因此,随着此项技术的不断完善,二维码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也会更加完善。[2]

(二)RFID技术简介

RFID技术中文称为射频识别技术,也是自动识别技术的一种。RFID技术可以不需要进行接触对目标进行精确的识别,有极高的自动化水平,整个RFID技术系统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射频标签,天线,扫描器。它通过向所要识别的对象发射一种射频信号进行自动识别,对应目标的各项信息将会全部显现出来。由于在识别过程中不需要与目标对象接触,因此使同时扫描多个物品成为了可能,同时对处于运动状态下的对象也能够进行精准的识别,因此可以大大提高识别效率,使用非常快捷。

(三)Colorbitcode技术简介

Colorbitcode技术是近几年才研发的一项新型的自动识别技术,它可以根据人们的需要设计成任何形状,具有多样化的特点,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它的成本很低,一般的标签成本只有几分,而且通过手机等人们经常用的设备进行读取,因此较为方便。Colorbitcode技术中,在一个画面可以对多个Colorbitcode进行读取,因此应用于图书馆里的借书还书工作可以大大提高效率。同时Colorbitcode由于在技术设计中运用了图像识别,因此对于需要的Colorbitcode可以通过读取位置信息进行精确的定位。最后,由于可以设计成各种形状,对于模糊的图像可以进行读取,因此受标签的磨损的影响因素较小。

二、自动识别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

(一)二维码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

首先,人们可以在手机上查阅自己需要的资料,阅读书籍以及电子期刊,人们可以通过二维码扫描随时随地进行阅读,学习,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其次,由于纸的造纸原料为木材等资源,而如今全球的资源都很紧缺,这极大的缓解了资源紧张的问题,为打造资源节约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纸质书籍的数量减少,图书馆将节省一大笔用于购买纸质书籍的经费,这些经费可以用来购买类型更丰富的书籍,充实图书馆库的内容,满足人们更高的需求,为人民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

(二)RFID技术在图书馆管理的应用

首先可以保证图书馆图书的安全,有效防止图书的丢失,电子标签中在储存图书的相关信息时也能储存安全方面的信息,如果通过非正常途径获取图书,在通过出口时,RFID系统就会发出警报,因此在图书馆流通管理领域应用RFID技术可以有效防止图书丢失。其次可以同时对多本图书进行扫描,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因此在遇到借阅高峰的时候,可以缩短读者的等待时间,图书馆的服务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减轻图书管理员的工作量的同时也提升了工作效率。同时可以对图书的流动情况及时了解,对图书的流通方向进行精确的掌握,从而帮助图书管理员对各图书的借阅,流通情况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三)Colorbitcode技术在图书管理中的应用

首先,Colorbitcode技术应用于图书的清点工作,由于可以对多个标签进行读取,因此可以大量减少图书管理员对图书的的清点工作。比如对于1000本图书进行清点,一个人需要花费一天的时间,但是应用这项技术以后,可能只需一个小时就可以了。其次,Colorbitcode技术同样可以简化读者的借书和还书的程序,简便化的借还书服务,全面提升的服务质量大大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对于学术的交流也有促进作用,最后,应用Colorbitcode技术可以使图书的检索更加便捷,图书所在的位置,图书的内容都可以在应用Colorbitcode技术的情况下得到清晰的了解,从而以最快的速度找到想要的位置。以上三种自动识别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中有着共同之处,都可以提升管理员的工作效率,提供详细的位置信息与图书资料,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三项技术都存在不同的局限性,限制着自动识别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因此需要大力进行创新,使自动识别技术更好的为图书管理工作服务。

参考文献:

[1]颜昌茂.二维码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与思考[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4(2).

书籍管理范文8

要了解Web数据挖掘技术,首先就必须要了解数据挖掘技术。数据挖掘是指从大量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它的表现形式为概念(Concepts)、规则(Rules)、模式(Patterns)等形式。数据挖掘技术是人们长期对数据库技术进行研究和开发的结果。起初各种商业数据是存储在计算机的数据库中的,然后发展到可对数据库进行查询和访问,进而发展到对数据库的即时遍历。数据挖掘技术是人们长期对数据库技术进行研究和开发的结果。起初各种商业数据是存储在计算机的数据库中的,然后发展到可对数据库进行查询和访问,进而发展到对数据库的即时遍历。Web数据挖掘是一种综合的技术,它主要是使用数据挖掘技术在互联网挖掘各种有用的、有趣的、隐藏起来的信息或者是有用的模式。与传统的数据挖掘相比,Web数据挖掘所挖掘的信息更加的海量,这些信息具有异构和分布广的特点。对于服务器上的日志与用户信息的挖掘仍然属于传统的数据挖掘。Web数据挖掘由于Web的逻辑结构其所挖掘到的模式有可能是关于Web内容的,也有可能是关于Web结构的。同时有些数据挖掘技术也不能直接运用到Web数据挖掘中。Web数据挖掘的研究范围十分广泛,它的研究主要包括了数据库技术、信息获取技术、统计学、神经网络等。Web数据挖掘根据所处理的对象可以分为三类:Web文档的内容挖掘、Web文档的结构挖掘、Web使用的挖掘。Web文档的内容挖掘指的是从Web文档及对其的描述内容中获取到有用的信息,即是对Web上大量的各种文档集合的内容进行处理,例如摘要、分类、聚类、关联分析等。同时内容挖掘还可以对各种多媒体信息进行挖掘。Web上的内容摘要是用简洁的语言和方式对文档的内容进行描述和解释,让用户在不用浏览全文的情况下就可以对全文的内容和文章写作的目的有一个总体的了解。文章写作的目的有一个总体的了解。而Web内容挖掘的这种方式非常有用,例如应用到检索结果的显示中。Web分类则指的是根据已经确定好的类别,为每一个获得的Web文档确定一个大类。聚类则是指的在没有确定类别之前,将相似度高的文档归为一类。关联分析指的是从文档集合中找出不同语词之间的具有的关系。Web文档的结构挖掘指的是从互联网的整体结构和网页之间的相互链接以及网页本身的结构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目前为止针对结构的挖掘主要还是链式结构模式。对于Web结构的挖掘主要源于对引文的分析,引文分析的主要内容就是通过对网页的链接数和被连接数以及对象的分析来建立一个链接结构模式,这种模式可以用来对网页进行归类,同时还可以获取网页之间的相似度和关联度等信息。Web使用的挖掘一般情况下指的是对Web日志的挖掘。其挖掘的对象是用户与互联网交互过程中所抽取出来的各种信息,例如访问记录、用户名、用户注册信息以及用户所进行的操作等。在这一方面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同时也有很多较为成熟的产品例如NETPERCERPION公司的Netpercerptions,Accrue公司的AccrueInsight和AccrueHitList等都是技术较为成熟的产品。

二、Web数据挖掘技术的工作流程

Web数据挖掘技术的主要工作流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确立目标样本,这一步是用户选取目标文本,以此来作为提取用户的特征信息;第二步,提取特征信息,这一步就是根据第一步得到的目标样本的词频分布,从现有的统计词典中获取所要挖掘的目标的特征向量,并计算出其相应的权值;第三步,从网络上获取信息,这一步是利用通过搜索引擎站点选择采集站点,然后通过Robot程序采集静态的Web页面,最后再获取这些被访问站点的网络数据库中的动态信息,然后生成WWW资源库索引;第四步,进行信息特征匹配,通过提取源信息的特征向量,去和目标样本的特征向量进行匹配,最后将符合阈值条件的信息返回个用户。

三、Web数据挖掘技术在高校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

高校数字图书馆为师生主要提供以下功能:查找图书、期刊论文、会议文献等数字资源;图书借阅、归还等服务;图书信息、管理制度;导航到图书光盘、视频资源等数据库系统。师生时常登录到网站中查找其需要的信息,根据师生所学专业、研究方向不同,关注目标也不同。通常这类师生会到常用的图书馆网站上,查找自己所需要的特定领域的资源;浏览一下有哪些内容发生变化,是否有新知识增加,而且所有改变常常是用户所关注的内容;另外,当目标网页所在的位置有所改变或这个网站的组织结构、层次关系有所变动时,所有这些问题只要稍加改动,容易使用户难以找到所需内容。本课题采用Web挖掘技术与搜索技术相结合。首先允许用户对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定制,构造数据挖掘的先验知识,然后通过构造浏览器插件,捕获用户在浏览器上的行为数据,采用Web数据挖掘的方法,深入分析用户的浏览行为数据,获得用户的信息资料集,最终为用户提供不同的个性化服务页面,并提供用户对站内信息进行搜索功能,同时可以满足师生对于图书馆资源进行查找访问的需求,实现高校图书馆网站资源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服务。

1、为开发网络信息资源提供了工具

数字图书馆需要的是一种可以有效的将信息进行组织管理,同时还能够对信息进行深层的加工管理,提供多层次的、智能化的信息服务和全方位的知识服务,提供经过加工、分析综合等处理的高附加值的信息产品和知识产品的工具。目前许多高校数字图书馆的查询手段还只局限于一些基本的数据操作,对数据只能进行初步的加工,不具有从这些数据中归纳出所隐含的有用信息的功能,也使得这些信息不为人知,从而得不到更好的使用,这些都是对网络信息资源的一种浪费。而通过Web数据挖掘技术科研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这种技术可以用于挖掘文档的隐含的有用的内容,或者可以在其他工具搜索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处理,得到更为有用和精确的信息。通过Web数据挖掘技术科研对数字图书关注中的信息进行更加有效地整合。

2、为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提供帮助

通过浏览器访问数字图书馆后,可被记载下来的数据有两类,一类是用户信息,另一类是用户访问记录。其中用户信息包括了用户名,用户访问IP地址,用户的职业、年龄、爱好等。用户名师用户登录图书馆时输入,用户访问IP地址通过程序获得,其他的信息都是用户在注册时所填写的,访问记录则是在用户登录时所记录的,也是由程序获得。对这些用户信息进行分析可以更加有效的了解用户的需求通过分析服务器中用户请求失败的数据,结合聚集算法,可以发现信息资源的缺漏,从而指导对信息资源采集的改进,让高校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体系建设的更加合理。对数字图书馆系统的在线调查、留言簿、荐书条等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并使之转化为标准的结构化数据库,然后在通过数据挖掘,皆可以发现用户所感兴趣的模式,同时还可以预先发现用户群体兴趣的变迁,调整馆藏方向,提前做好信息资源的采集计划。通过Web数据挖掘,可以对用户的信息需求和行为规律进行总结,从而为优化网络站点的结构提供参考,还可以适当各种资源的配置更加的合理,让用户可以用更少的时间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源。例如可以通过路径分析模式采掘捕捉确定用户频繁浏览访问的路径,调整站点结构,并在适当处加上广告或荐书条。

3、Web数据挖掘技术在图书馆采访工作中的应用

在图书馆的工作中有一步十分的重要,这就是采访工作,采访工作的做的好坏程度会直接的对图书馆的服务质量产生影响。通常情况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会根据图书馆的性质、服务对象及其任务来决定采访的内容。但是这种采访局限性很大,很多时候会受采访人员的主观意识的影响,同时这种方式也会显得死板不灵活。很多时候会出现应该购进的文献没有买,不应该买的文献却买了很多等与读者的需求不符的现象。这些现象的产生都是因为缺乏对读者需求的了解和分析。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对读者的需求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而Web数据挖掘则为解决该问题提供了一种较好的方法。通过对各种日志文件和采访时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很清楚的得到读者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书籍、不需要的又是什么样的书籍,从而为采购提供各种科学合理的分析报告和预测报告。根据对分析还能帮组图书馆管理人员确定各种所需书籍的比例,从而确定哪些文献应该及时的进行补充,哪些文献应该进行剔除,对馆藏机构进行优化,真正的为高校里的师生提供所需要的文献和资料。

4、使用Web数据挖掘技术提供个性化服务

传统的信息检索工具在友好型、可理解性、交互性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缺陷。通常情况下都只是将各种查询结果毫无逻辑的简单的进行罗列,用户很难从其中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通过数据挖掘,可以对图书馆网站上的在线调查、留言簿、读者调查表等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对不需要的冗余信息进行剔除。通过分析可以获知用户所喜好的浏览模式是哪种,他们常访问的网站的路径是什么,他们对图书馆中的那些资源比较有兴趣。然后再根据用户的普遍需求与每个人的个性需求,建立起相应的规则,从而帮助网站设计人员对网站进行设计和优化,使得这些信息检索变得更加的个性化、智能化,并根据每个用户的偏好等特征将检索到的信息排列处理,使得读者可以用最快的速度获得想要检索的文献信息。通过Web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对用户的特征信息进行总结,将那些从没有发出过信息的潜在用户进行归类,同时还可以免费的为他们提供各种他们所感兴趣的信息和资料,把这些潜在的用户转变为正式的用户使用Web数据挖掘可以对用户的检索日志进行分析,从而得知用户所感兴趣的内容、他们的研究方向,并根据这些内容为用户指定个性化服务的内容,为用户提供各种他们所感兴趣的各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