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形体礼仪范例6篇

少儿形体礼仪

少儿形体礼仪范文1

Abstract: As the etiquette plays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our livi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able manner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etiquette, does not get the deserved attention. Now, most of kindergartens have developed table manners education, bu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education. The meaning of table manners education of children is to let children participate in it and experience the happiness and respect arising from observing table manners education to improve children's moral level and etiquette awareness.

关键词: 幼儿;就餐礼仪教育;调查与分析

Key words: children;table manners education;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5-0176-03

0引言

我国“学前教育之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自出生到七岁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什么习惯、言语、技能、思想、态度、情绪在此时侯打下基础。基础打得不稳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建造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幼儿教育是重要的教育。因为人生最重要的习惯、态度、倾向,是在六岁前培养的,所以,从幼儿来到幼儿园之日起就应尊重培养幼儿的文明礼仪,幼儿期正是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

1相关概念及意义

1.1 礼仪礼仪,作为人们的一种行为准则,通过人的外在表现,体现在诸多的细节与场合当中,形成整体的社会规范,进而反映出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和精神内涵。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史,中华民族也是一个非常注重礼仪的民族,灿烂的礼仪文化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孔子就有了“不学礼,无以立”的思想学说。其后的荀子,更有“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的明训,这说明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便已明确:礼仪是一个人立足社会、成就事业、获得美好人生的基础,学习和践行礼仪可以与他人更好地和谐相处,宣传和推广礼仪可以使社会更加祥和、安定。

幼儿礼仪指幼儿在幼儿园、家庭、社会活动中所必须遵守的一些简单的行为规范,幼儿礼仪教育应是人之初的“必修课”;礼仪等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对幼儿进行礼仪启蒙教育,有助于促进幼儿社会化的进程,对幼儿今后的学习和整个人生的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尤其对幼儿的个性、社会性及道德品一个人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幼儿礼仪是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与人交往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幼儿也是个体,更是国家新一代的希望。幼儿礼仪是人类礼仪的基础,正如人们所说的“三岁看长,五岁看老”,所以应该把幼儿礼仪教育放在礼仪教育的重中之重。

1.2 就餐礼仪就餐礼仪,顾名思义,就是大家在就餐时应该做好的各项准备以及应注意的礼仪。然而就餐礼仪又包含了很多内容,如:按时间前后分:就餐前的准备和就餐中的礼仪;按不同的用餐种类分:中餐礼仪和西餐礼仪,而西餐又分为3种类型(包括东方型,印度、阿拉伯类型和西方型);按不同场合分:学校餐厅就餐礼仪、家庭就餐礼仪、宴请礼仪、自助餐就餐礼仪等。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的分类方法。用餐礼仪:学会正确的用餐姿势,注意保持桌面、地面、碗内的干净与整洁,初步学会与人共餐时的礼节。

幼儿礼仪分为生活礼仪、学习礼仪、公共场所礼仪三大部分,而就餐礼仪正是生活礼仪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3 就餐礼仪的重要性礼仪乃为风度。它直接关系到人的前途和命运,完全能够充电人生,引导人生。我们应该知道社交礼仪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形象塑造和人格展示,视而不见、置之不理都是最为轻率的人际交往态度;反之,善于发现和运用社交礼仪的每一个细节,才能顺应人与人交往的基本要求,才能给自己提供难能可贵的良机。

就个人而言,礼仪是一个人心灵程度的反映。学习礼仪、运用礼仪,简而言之,通常具有以下三大作用:第一个作用,内强素质;第二个作用,外塑形象;第三个作用,增进交往。一个人事业的成功,15%靠自身都努力,而85%取决于良好的人际关系。总之学习并运用礼仪,能使你少出问题,或不出问题,更会帮助你取得良好的人际关系。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拥有礼仪意识和掌握更多的礼仪知识,已经成为一种潜在都资本,成为参与激烈竞争的精神营养,是取得事业成功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在人际交往中,礼仪规范,就能使大家相处得和谐、愉快。从表面上看,人际交往中的礼仪是技巧,是艺术;从本质上说,人际交往更有赖于人的内在修养。在人际交往中注重言语礼仪,能有一个和睦、友好的人际环境;注重行为的礼仪,能有一个宁静、洁净的生活环境,能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也能美化人生,美化社会,因此礼仪习惯的培养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就社会而言,礼仪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种标志,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种阶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都在寻求一种充满友爱、真诚、理解、互助的温馨和谐的生活环境,寻求充满文明与友善、真诚与安定的空间。前进的社会呼唤文明,科学的未来呼唤文明。因此,幼儿园开展礼仪教育这是时代的需要,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需要,更是孩子成长的需要!

幼儿期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启蒙时期,礼仪教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部分。幼儿期幼儿的可塑性大,容易养成各种习惯,成人如注意从小培养幼儿文明礼仪,幼儿将终身受益,如果在这个时期忽视了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长大要改就困难了。现在不少家庭忽视对孩子应有的礼仪教育,导致的不良影响在用餐时表现为孩子只顾自己、旁若无人的不良行为习惯。我们知道,习惯对人的影响极大,好的习惯使人终生受益,不良的习惯则贻害无穷。因此,在幼儿期进行礼仪教育是必不可少的。目前,由于独生子女在家里娇生惯养,成了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他们从小独自玩耍,与玩具交“朋友”,容易形成孤僻、任性的,害怕困难,缺乏自制力和坚持性,对人没礼貌等性格。

礼仪教育既是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不断进步的要求。幼儿就餐礼仪教育成为幼儿礼仪教育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这也使得幼儿就餐礼仪教育成为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对幼儿进行就餐礼仪教育的途径

在个体的发展中,某些行为的习得有一个关键期,期间,个体处在一种积极的准备和接受状态,如果给予必要的刺激和帮助。某种行为能力就会迅速发展起来,并产生长久的影响学前期幼儿,可塑性强,易接受外界的各种信息,因而也是了解社会、学习各种行为要求的理想时期,更是礼仪等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对幼儿进行礼仪启蒙教育,有助于促进幼儿社会化的进程,对幼儿今后的学习和整个人生的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尤其对幼儿的个性、社会性及道德品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全国各幼儿园开始重视品德教育,但幼儿园礼仪教育多半以教育活动为主,教育生活化显得较欠缺。幼儿园课程是通过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教育活动来实施的。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幼儿良好的礼仪不是一朝一夕、一事一物、一节课、一个活动就能见效的,它既要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的“显性课程”,又要有多渠道、多方位有机渗透的“隐性课程”。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把幼儿礼仪养成教育自然地渗透到一日活动中的各个方面,随机进行。

针对幼儿就餐礼仪教育现状问题,我认为幼儿园在就餐礼仪教育这个问题上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 优化教育环境,形成幼儿讲礼仪的良好氛围观察、模仿、示范可以看作是儿童最初和最基本的学习行为方式,儿童主要是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学会新的行为反应的因此,幼儿园可通过如下两条措施来优化幼儿礼仪教育环境:

2.1.1 美化幼儿园的环境让孩子生活在整洁、优美的环境中,感受到幼儿园环境的美,用美的环境引导幼儿注意环境的整洁卫生,爱护幼儿园的一花、一草、一木根据礼仪教育的要求,在墙面上布置一些与主题相一致的儿童画面,用视觉语言暗示、提示幼儿。

2.1.2 创设讲礼仪的氛围让孩子在讲礼仪的氛围中,学会礼仪规范,如每天早上来园,我们轮流让两个小朋友站在门口,担任小小司仪员,向老师、小朋友问好。在班级里放置一块整容镜,让幼儿随时整理自己的仪容仪表。教师的为人处世、言谈举止、仪容仪表对幼儿要有表率作用。良好的礼仪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利于幼儿礼仪行为的养成。利用好社会环境,在大教育观念的指导下,不仅要创设良好的幼儿园环境,同时必须选择、发掘和利用好的家庭、社会环境中的教育资源。

对于幼儿来讲,幼儿园、家庭和社会环境都会有很的深的影响,环境是一门“隐性课程”,我们应该从各方面把握,将“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完美结合,为幼儿的发展提供最合理的成长环境。

2.2 以爱心教育为核心,与审美教育相结合,培养幼儿的礼仪行为礼仪的核心是爱心,幼儿爱心的形成也是实践的过程。最初只是出于纯粹的行为模仿,当他的这种行为得到他人的肯定时,幼儿会感到高兴,得到强化;经过多次反复和强化,渐渐形成了爱心心理结构。因此,在教育中,为幼儿提供一些好的范型,明确提出是非的评价标准,通过讲故事、表演、帮助有困难的小朋友、献爱心捐款等,让幼儿在活动中,与他人的交往中,通过亲身的情感体验,逐步学会关心人、同情人、尊重人,使他们的礼仪行为,成为内在美好情感的自然流露,真正做到内心美与外在行为美的统一。

2.3 丰富幼儿的礼仪认知,提高幼儿的道德认知水平幼儿的思维是直观的、具体形象的,通过看录像、讲故事、念儿歌等多种形式,丰富幼儿的礼仪认知,不仅能为幼儿提供仿效的榜样,我们还可以采用讨论纠错的方法,根据社会认知冲突理论,设计问题和提供问题情景,利用一日活动中的就餐礼仪教育,让幼儿讨论“哪个对”、“哪个错”、“应该怎样做”、“为什么要这样做”。通过讨论,争辩,建立新认知,提高其就餐礼仪判断能力。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游戏活动和情景表演的方式丰富幼儿的就餐礼仪认知。

2.4 积极评价,促进内化积极的评价可以提高幼儿礼仪行为发生的频率,教师的鼓励、表扬,使幼儿获得愉悦的体验遵循强化的原则,采取积极的评价,促进幼儿道德价值的内化,使礼仪行为真正成为幼儿内部的需要、一开始,采用老师评,渐渐地让小朋友们学着评,既评个人,又评小组。小朋友之间互相观察、发现问题、互相帮助、达到要求,逐渐提高了幼儿的评价与自我评价的能力。

2.5 家园共步,强化良好习惯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只有家园联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强化幼儿的就餐礼仪。我们都知道道德教育、礼仪教育的重要作用,但现实的状况是,“社会教育”得不到应有重视,仅停留在口头或文件中,学校往往孤军奋战,缺乏家庭和社区的积极参与。父母在家庭生活中的表现一般是最坦率而无掩饰的。幼儿模仿性强,辨别力差,家长的一些不良的、错误的言行对幼儿的发展有很大的消极影响。我们通过家长会、家园小报、家园联系窗等,宣传幼儿礼仪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从思想上重视礼仪教育,使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协调同步。老师、家长统一要求、育,幼儿礼仪行为增多了,固定下来形成习惯。因此我们应该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教育内容,把礼仪教育融人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幼儿的礼仪行为才会有明显的进步。

此外,礼仪教育还可以提高家庭文明程度,使原来的家庭配合幼儿园教育变为家园共育,这不但对幼儿礼仪行为习惯的培养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对改变家长的行为也会积极的影响,孩子与家长在共同生活中互相提醒、互相监督。

3创造条件,提供幼儿实践机会加强就餐礼仪知识教育

幼儿良好礼仪行为的培养,重要的环节就是由“知”到“行”的转化,为此,我们应该组织各种实践活动:

3.1 游戏活动在游戏中,幼儿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学会了在不同场合、不同角色的礼仪行为,如在小朋友们最喜欢的“过家家”这个游戏中体验“宴请礼仪”和“西餐礼仪”。让一个或几个幼儿去另一幼儿家“做客”,在幼儿游戏中,老师注意观察,随时提醒、引导幼儿遵守礼仪。

3.2 情景表演情景活动是一种事先设置好的情节和场面,由教师和小朋友扮演角色,进行表演活动。教师提前设置好情景,向幼儿讲解情景并让幼儿选择角色参与表演。如教师提前将教师布置成西餐厅,让幼儿选择顾客、服务员等的角色,然后开始表演,包括点餐、用餐在内的就餐礼仪都亲身体会到。在表演过程中,教师注意观察幼儿,引导幼儿遵守正确的西餐礼仪。表演结束后,让幼儿讨论、然后教师总结幼儿的表演,对使用正确就餐礼仪的幼儿给与表扬,没有正确使用或者使用不当就餐礼仪的幼儿给予纠正和鼓励。

3.3 任务活动为了使幼儿的礼仪认知在真实的情景中得到体现,使知行统一,我们应利用各种机会,给幼儿分配“任务”,让幼儿的礼仪行为在实际情景中得到练习。如在设置好的自助餐厅的情景下,教师让幼儿完成取餐、就餐、离开餐厅等一系列行为。教师注意观察幼儿在“任务”过程中的表现,随时提醒幼儿遵守自助餐就餐礼仪,并且针对不同幼儿的礼仪问题给与评价。对遵守自助餐就餐礼仪的幼儿给与表扬,使其成为其他幼儿学习的榜样,并且增强了幼儿自信心,增加幼儿遵守就餐礼仪的次数,并使其固定下来成为习惯。

3.4 社会活动让幼儿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在社会活动中,增加经验,丰富其情感体验。如组织全班幼儿到餐馆内,使幼儿通过自己的行为,既实践已学餐馆就餐礼仪,又体验到愉快的情感,促进礼仪习惯的养成。

我们应该清晰的认识到在幼儿期进行礼仪启蒙教育是切实可行的,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幼儿素质的全面提高都有积极的意义。值得注意的是,幼儿礼仪启蒙教育应考虑到幼儿的身心特点和可接受性,起点要低,训练要实,方法要灵活多样;应充分发掘潜在的教育因素,重视家庭教育对幼儿礼仪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影响。

总之,幼儿就餐礼仪教育仍存在很多不足,还有待幼儿园、幼儿教师、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以加强幼儿就餐礼仪教育,并提高幼儿的道德和礼仪认知水平。

参考文献:

[1]晨辉.好礼仪好人缘[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6.

[2]谭洛明,徐红.礼仪与形象塑造[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12):140-142.

[3]耿向阳.幼儿礼仪启蒙教育的探索[J].上海教育科研,2003,(1):72-74.

[4]蓝晟.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渗透幼儿礼仪养成教育[J].生活教育,2006.

[5]碧冷.一生要学会的100种礼仪[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6.

[6]金正昆.礼仪金说[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4.

少儿形体礼仪范文2

关键词:幼儿;礼仪教育。

中华民族素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美誉,现代社会更离不开礼仪,(如:求职、商务谈判)礼仪所体现的不仅是个人礼貌的简单层次,更是反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所以无论是从弘扬传统还是从适应现代的角度看,幼儿礼仪教育都是非常必要的。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幼儿礼仪教育的常用途径。

一、开设专门的礼仪课。

所谓礼仪课就是教师围绕某一礼仪知识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组织幼儿以上课的形式学习礼仪。比如:坐的时候要端正,公共场所走路说话要轻、咳嗽打喷嚏打哈欠要用手遮挡等这些基本礼仪可以通过上礼仪课的形式让幼儿掌握。在上礼仪课时教师可以采用下列方法:(1)故事启迪法,就是让幼儿在故事中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学习相应礼仪。如:通过三只熊的故事让幼儿明白小姑娘未经熊爸爸、熊妈妈、熊宝宝的许可动它们的东西是不礼貌的行为。(2)行为辨析法。该方法指教师根据社会认知冲突理论,设计问题和问题情境,让幼儿在对事件的评议中分辨美丑、善恶,知道好与不好,从而迁移正确的经验。比如:教师可以将幼儿生活中出现的不良习惯和好的习惯用dv或图片形式记录下来让幼儿讨论。(3)示范演示法,是指教师根据礼仪训练的内容要求,用直观、形象、标准的示范,帮助和指导幼儿掌握正确的行为,为其树立行为榜样。如:教师通过示范演示法指导幼儿如何打哈欠(需用手遮挡)。(4)情境表演法,是指教师为幼儿创设主题情境,让幼儿通过情境演练,获得并强化第一情感体验,这是对礼仪教育内容的复习、运用和巩固,是对幼儿的综合考察,促进内化,最终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如:

在娃娃家中模拟待人接客的场景,让幼儿在情境表演中学习待人接客的礼仪,效果就非常好。。

二、潜移默化地渗透教育。

古人云“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礼仪教育是长期养成的过程,如果仅仅靠礼仪课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将礼仪教育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并善于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这样才能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可以尝试以下途径:1)在一日活动中渗透。比如:入园时要求幼儿仪表整洁、进园主动与老师、同伴打招呼、与父母说再见;游戏时要谦让、互助;进餐时做到文明用餐、讲究卫生、爱惜粮食等。2)随机教育。如:派幼儿去其他老师那里拿教玩具、去传达室向爷爷拿活动室钥匙等。通过在这些活动中的反复练习,使幼儿的礼仪行为在真实的情境中获得知、情、行的统一。3)通过环境渗透。环境对幼儿的文明语言的形成、礼貌行为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示范、熏陶、感染作用。教师可以将礼仪教育内容渗透在优美的物质环境中。例如:在孩子经常出入的门口、楼梯走道等醒目处设计具体化、情境化、具有暗示性的文明礼仪宣传语;在楼梯上下靠右走的地方贴小脚图案等;在卫生间贴温馨提示语,如“小心滑倒”“节约用水”

“轻轻打开水龙头”“轻轻甩三下”等。需要强调的一点是:除了物质环境外,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重视精神环境的创设。教师要重视自身的榜样作用,努力提高自身的文明修养,以自身文明的语言、行为和高雅的风度、气质给幼儿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家长参与礼仪教育。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发挥着各自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幼儿园和家庭应该携起手来,内外结合,共同参与到孩子的文明礼仪教育中来。父母是孩子在生活中模仿的主要对象,如果父母平时敬老爱幼,关心帮助有困难的人,这种善良的情感行为会深深地影响孩子。为此,在幼儿礼仪教育中我们引导家长也积极参与,鼓励家长在家庭生活中加强幼儿礼仪教育,并做到以身示范。例如:我们通过家长会、家园栏等形式具体明确提出家庭礼仪教育的内容,如:家长应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外出做客时,让孩子观察成人的交往;家里来了客人,让孩子参与接待、让座、倒茶、谈话等,带幼儿逛超市和美发店等服务场所时进行公共场所礼仪教育。

少儿形体礼仪范文3

很巧的是,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一份国学典籍的丰厚遗产,其中包含相当数量的礼仪典籍。中国是礼仪之邦,上下五千年,西周视礼为“国之大柄”,春秋时期荀子的“国无礼而不宁”,孔子的“克己复礼”,直到后来提倡的“仁义礼智信”等。礼仪一直是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是规范社会人的重要依据,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重要部分。这份遗产我们本来应该继承。很遗憾,因为中国近代以来,一直遭遇战乱兵祸,革命潮流冲刷,社会不停震荡,加之1949年建国以来,历次政治运动把古代礼仪典籍当作扫除对象,致使这份遗产渐渐零落,渐渐被民众遗忘。而日本与韩国则把来自中国古代的这份遗产很好保存于民众行为举止里,所以他们的国民举止显得彬彬有礼,素养良好。

今日,开展伟大民族复兴的重任使得我们的教育包括学前教育也担负重大责任。伟大的民族复兴首先是现代文明人的培养,包括使人的行为习惯与举止礼仪进入高度文明的层次,逐渐形成一个和谐社会。而借鉴古代培养幼儿行为与礼仪的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显然是可行的。今日之学前教育,学习台湾地区和日本、韩国,把国学礼仪典籍纳入课程内容结构里,也有着不一般的意义。它能够使幼儿们在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的同时,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礼仪典籍教育的课程定位和目标

国学礼仪典籍教育是学前课程礼仪教育的重要课程内容。它和现代礼仪教育内容共同组成学前课程礼仪教育的完整内容结构。这是我们对国学礼仪典籍教育的基本定位。

国学礼仪典籍包含了很多人的基本礼仪,如站、立、行、走、卧、对待长辈、进餐、外出、归家等。这些礼仪直到现在还是具有生命力的,这些礼仪的实践还能体现人的文明素养。但是,国学礼仪典籍的内容,不可能体现现代礼仪知识,如关于国旗国歌的礼仪、吃西餐的礼仪、乘公交车的礼仪、唱“卡拉ok”的礼仪等。

因此,国学礼仪典籍教育被放弃是错误的,它成为学前课程礼仪教育内容唯一内容也是不对的。把它和现代礼仪教育结合起来,统一起来,才是正确的选择。

国学礼仪典籍教育比之现代礼仪教育更丰富的内涵还在于它以吟诵或诵读的方法,使幼儿在记忆力最佳的生理敏感期记住古代语言精华,促进古代典籍语感的形成。这对幼儿今后继承古代文化精华、提升自己的文化内涵,也是很重要的。

我国最重要的幼儿园教育行政性文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并无关于经典礼仪教育的相关要求。因此,我园自主定位国学经典礼仪教育的课程目标为:(一)幼儿能逐步熟悉适合幼儿学习的国学经典礼仪的内容,并喜欢诵读。(二)幼儿能理解适合幼儿学习的国学经典礼仪的内容,并乐于进行实践。(三)幼儿能在学习经典礼仪内容和现代礼仪内容后,形成较好的文明礼仪素养。

建设礼仪典籍教育的潜课程

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内容为课程内容。

当幼儿每日不断接触幼儿园环境时,他们也在不断和环境互动,所以,环境具备教育的功能。较好地具备教育功能的教育环境被称为是潜课程。基于此点,我们在开展国学礼仪典籍教育时,特别注重潜课程的建设,力求发挥其内隐的教育功能。

走进幼儿园大门最醒目的位置,就是体现我园办园思想的标语:“育苗以爱树人以德培才以道”,“用放大镜看幼儿的优点,用显微镜看幼儿的潜力,用望远镜看幼儿的未来”。这用于经常性地提醒教师。在新建的教工会议室里,最醒目的是八块由厦门书法家书写的礼仪典籍内容牌匾,有《孝经》、《弟子规》等。每一次会议前,都有一位教师来主持讲解其中内容.让教师了解这些作品所隐含的礼仪精髓,内化古典礼仪知识,言传身教,更好地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教师对幼儿来说,是人际环境最重要的因素,幼儿天天接触教师,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的对象。

我园设置了书架,添置大量图书,其中包括古代礼仪典籍或对礼仪典籍进行解说的书籍,为家长和幼儿提供了亲子阅读、学习的机会,让幼儿们在充满书香与温暖亲情的环境中充分感受阅读的乐趣。

我园建有培才育德的“润德廊”。在这条文化长廊上,充分体现了“学国学、知礼仪、智商好、情商高”的理念。在长廊的右边,展示的有将礼仪典籍“弟子规”与我园集邮园本课程相结合,设计制作的《弟子规》邮票系列:“弟子规,圣人训。守孝悌,次谨信。”以此开篇,《弟子规》三字一句,合辙押韵,博大精深而又深入浅出,将历史悠久而内容广博的中华传统美德悄无声息地融入短短的句子中。每次每句,都告知人们为人处世的道德规范。每天放学,总能看见家长拉着幼儿的手,耐心解释图文中的内容。如能学习、理解、内化,将让每一个人都受用一生,让每个幼儿那纯洁的心灵都有一颗感恩之心。在另外一版《常理举要》宣传栏中,同样图文并茂,将在校、居家、餐桌、做客……各种各样的礼仪内容形象展示,让幼儿们能潜移默化地接受礼仪典籍中行为规范对人成长的深远影响。

在班级的工作坊里,都能看到巧妙渗透其中的礼仪典籍内容,“公共汽车”中的“长者立,幼勿坐”,“宝宝餐厅”里的“对饮食、勿挑拣”,宝宝客厅中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等等。让幼儿们在学习、游戏中与环境互动,理解上述礼仪典籍内容,逐渐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

和环境一体的潜课程,你说不清它的作用有多大。但是,毫无疑问,它还真是必不可少的,它对幼儿园礼仪典籍教育起支撑的作用。它是熏陶的同义词,对幼儿的礼仪学习心理起着一定的导向作用。这种作用的积累,意义重大、不可忽视的。

礼仪典籍教育融入学前教育课程的途径

当我们把礼仪典籍作为学前教育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时,必须重视课程实施问题。不落实课程的实施,它就是虚的,只是纸上、嘴上的课程,是一堆口号罢了。那么,它的实施途径又是什么?根据礼仪典籍适合于诵读的特点和幼儿在幼儿园里的学习特点主要是游戏与生活实践,我园实施礼仪典籍教育的课程途径主要是:

(一)以礼仪典籍诵读为主的专项活动平台

礼仪典籍教育融合于学前教育课程,它主要是实践性课程内容,无须过多强调识字,因为对于幼儿园的幼儿来说,看懂文字是不现实的过高要求。诵读活动的安排是可取的。我园安排了诵读礼仪典籍活动,内容有《弟子规》《常礼举要》等,主要内容涉及与人相处的礼仪、公共场所的礼仪、用餐的礼仪、学习的礼仪等基本礼仪规范。对礼仪典籍的诵读,伴随对其内容意义的解释,其作用是对其内容进行感知与理解,同时促进古代典籍语感的形成,加强对其内容的记忆。

在缺少对礼仪典籍语言感知的情况下,礼仪典籍教育是无法进行的,只是感知与记忆,而不理解礼仪典籍内容意义,这种教育也是无效的死读书。在不影响幼儿园课程整体结构的情况下,每周安排1—2次专项活动。

礼仪典籍诵读平台承载多样的方法与形式:

诵读,可以是教师范读,领读,小朋友跟读,也可以是录音带带读,也可以是小朋友带读、齐读……

读只是感知,还必须辅以言语解释,辅以礼仪故事讲述,从教师讲礼仪故事,发展到幼儿讲礼仪故事。

读之前、之中、之后,都可以以相关幻灯或图片来帮助幼儿进行理解。诵读时,要以背景音乐来优化氛围,激发学习情感,加强记忆,提升学习效果。

除此之外,以礼仪典籍诵读为主的专项活动平台还包括具体操作的礼仪训练、静定训练等形式,以帮助幼儿内化其意义,外显其行为,提高处事能力;此中特色训练形式是利用户外活动练习“弟子规少儿经武”,在口诵经文的同时、身演拳法,将古圣先贤为人处世、待人接物、行为规范的道理和方法,融入到肢体运动中,直接明了《弟子规》的含义,并身体力行,增强记忆,锻炼意志力,协调身心平衡能力。读经练武的同时培养幼儿能动能静、能文能武的综合素质。

总之,以礼仪典籍诵读为主的专项活动除了学习礼仪知识,还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语感能力、阅读能力、演示能力、心理调控能力等,提高幼儿们的整体综合素质。

(二)在一日生活环节中实施经典礼仪教育

礼仪典籍教育内容本身就是一些行为要求和道德要求,需要教师在专门的诵读之外,首先在动态的生活环节里通过随机的解说或带读,帮助幼儿理解其意义,并且立即应用于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中。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来学习感受经典礼仪,以达到内容和情感,语言和行为,感受和实践的统一,并通过行为的反复,积淀为幼儿的素养和内涵。

幼儿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幼儿园度过,一日生活各环节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在一日生活中渗透礼仪典籍教育就是很必要的。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正反事例,教育幼儿从小养成礼仪行为的良好品质,从小朋友交往、尊敬师长乃至幼儿的用餐、举止等礼仪,我们都与经典礼仪教育密切结合。

幼儿每天来园见到教师同伴问早问好已经成为习惯,园长教师等都能站好鞠躬问好。每星期一的升旗仪式,主持教师为全园幼儿解读《弟子规》内容,并带领幼儿诵读礼仪典籍片段;每天餐前进行诵读《弟子规》,由班级教师给幼儿解释其中含义,并强调小朋友切实的身体力行。

幼儿在列队、练操、游戏、等户外活动实践礼仪知识,寓教于乐;利用餐前手指运动,放学前的生活整理等环节,播放和诵读《弟子规》。

总之,这一途径实施礼仪典籍教育的主要特点是:随机、全面渗透、与实践紧密结合。

(三)在游戏学习中渗透经典礼仪教育

利用经典礼仪教育促进幼儿美好礼仪素养和优良品质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一事一物,一节课或几个活动就能见效的。它既要有计划、有目的、有系列的“显性教育”,又要多渠道、多方位、有机渗透的“隐性教育”。幼儿以游戏为主要学习形式,游戏学习必然是我园开展经典礼仪教育时要利用的途径。

但是,这种经典礼仪教育的渗透不能削弱幼儿的游戏乐趣,不能影响其游戏过程,而是要把相关礼仪的要求和实践融进游戏内容及社会生活情节,使幼儿在游戏中,快乐学习或实践经典礼仪知识。

我园充分利用了特有的“工作坊”这一实验场,根据幼儿年龄特点,以班级开展为主创设了一个一个的小社会,提供多维度的实践与发展的空间,巧妙的将经典礼仪渗透其中,多渠道、多方位的促进幼儿深切感受、习得运用。

中二班开展了“小天使乐团”的主题活动,教师有意识地创设了“叮当音乐教室”的工作坊,目的就是要让有特长的幼儿有发挥的舞台。从平时的交流中教师发现这部分幼儿确实有这样的需要,想把自己学到的与同伴们分享。这正好与我园的经典礼仪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弟子规》中有一句:“己有能,勿自私,人有能,勿轻訾。”就是告诉我们“自己有能力做的事情,不要自私保守;看到别人有才华,应该多加赞美肯定,不要因为嫉妒而贬低别人。”教师在指导中综合了幼儿的需求、经典礼仪教育的需求及主题工作坊特点与幼儿共同讨论、设置音乐教室的游戏规则,分配了小老师和学生的角色,给音乐教室增加了学校角色游戏的趣味性,幼儿们真是开心极了!每天的工作坊活动,总能看到几个小朋友挂着“老师”的吊牌,认真、仔细地指导小朋友学习五线谱、钢琴等等。不需要教师手把手的教学,充分利用了部分幼儿的资源,幼儿的音乐知识很快得到了提高。让幼儿从同伴中学到知识,也正切合了经典礼仪教育的精神意义:“己有能,勿自私,人有能,勿轻訾。”幼儿们也从这样的活动中认识到“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重。”他们都特崇拜有特长的小朋友,这活动不仅让个别幼儿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还再次增强了他们学习兴趣,真是一举两得。

在小三班的《汽车叭叭叭》“公共汽车”工作坊,幼儿们能活学活用教师讲解的《弟子规》“长者立,幼勿坐。”平常乘车过程时,让座已经成为幼儿们的自觉行为。在小一班《宝宝餐厅》,幼儿们能根据营养配餐进行点菜。对个别爱挑食的“顾客”,“小服务员”还会告诉他们“对饮食,勿挑拣”的道理。其他工作坊也是如此,在《植物园》工作坊中渗透公共场所的文明礼仪,在《宝宝客厅》工作坊中渗透居家的礼仪等等。幼儿在工作坊中边玩边学,得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三条国学经典礼仪教育的途径共同配合,互相促进,缺一不可,经典礼仪教育就这样全面融入幼儿园课程。

少儿形体礼仪范文4

【关键词】幼儿;文明礼仪;教育策略

我国古人说得好:“不学礼,无以立”, 亚里士多德也说过“幼年时形成的习惯可以改变一生”,文明礼仪是道德的底线,是从善的起点,是社会和谐相处的粘合剂,抓好幼儿文明礼仪教育,这是时代的需要,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需要。

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受到过多的呵护甚至溺爱,不少孩子在社会交往中,往往习惯于以自我为主,不懂感激,不懂得尊重人,没有礼貌的习惯,缺乏一种与人谦让、合作的思想,缺乏一种特定场合之中的规范行为及必要的文明礼仪修养。这就给我们的教育增加了难度,何况学校给予的文明礼仪教育在财欲横流的社会、家庭榜样缺失中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好在我们持之以恒,好在我县领导高瞻远瞩,下大决心开展文明礼仪创建活动,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文明礼仪春天的到来。

文明礼仪教育的过程是渐进的,同时也是漫长的,因此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教育,不能单纯地以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幼儿,否则,所谓的文明礼仪将成为童心的枷锁。我根据我们园开展了五年的文明礼仪行为养成教育的实践与探索,粗浅总结一下幼儿文明礼仪教育的一些策略,权作抛砖引玉,以供同仁参考。

1 创建环境,营造氛围。

一是创设文明礼仪宣传栏。幼儿园的宣传栏具有传递教育理念、促进家园沟通的作用,在我园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理念指引下,我们对宣传栏的创设和利用进行了新的探索,创造性地将幼儿活动的最新动向展示在宣传栏中,鼓励家长参与交流和互动,引起家长情感上的共鸣,触动家长进一步规范自身的行为,成为他们产生文明礼仪行为的强大的动力。

二是定期更换文明礼仪墙饰。从文明礼仪教育的本身来看,它更是一种情感教育,它与其他教育内容不同之处在于使教育过程本身具有美感,使得施教者与被施教者有情感上的交融,从而减少了教育弊端(强制性与灌输性),从而激起幼儿对文明礼仪行为的向往,为此,我们定期更换有关的墙饰,将一日活动及一些日常礼仪内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在墙面上展示出来,让幼儿和家长更易于理解。这些生动的语言,形象的图画在孩子们的身边起到暗示的作用,提醒孩子们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如:“请往右走”,“喝水”,“进餐”“敲门”……同时我们还用贴近孩子的语言设计了许多文明礼仪标语,如:“阳光宝贝,健康成长”,“帮助你,鼓励我,夸奖他”……

三是利用区角积极开展文明礼仪活动。在幼儿文明教育中,皮亚杰所说的“泛灵论”倾向“把事物称为有生命的东西和有意向的东西,把死板的物体生命化,而把心灵世界物质化”得到了很多的应征。在幼儿心目中,凡是能活动的东西都是有生命的,这就使区角活动在幼儿文明礼仪教育中显得非常重要。在区角活动中,材料的投放既重要又复杂,它的重要性体现在缺少材料,就会影响区域活动的正常开展;复杂性体现在既要满足幼儿的兴趣探究,还要保证幼儿取得与教育目标一致的探究结果。如何投放区角活动中的相关材料,以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发展需求,是值得我们当前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内容丰富的区角游戏,最能培养孩子的创造性。如:我们可以利用废旧物品自制了许多小玩意,在区域活动中设立了“给植物喝水”“送图书宝宝回家”等活动角,供幼儿进行扮演各种角色的游戏,并要求幼儿在玩中能礼貌地和同伴打招呼,请求别人帮忙时要有礼貌,给别人造成麻烦时要真诚地赔礼道歉……力求使幼儿在扮演各种角色游戏中进一步练习良好的礼貌言行。我们还在活动室中有意布置一些有关礼貌言行的画面,尽量使乏味的礼貌用语具体化、情境化。设计的环境,使其具有暗示性。在美工区里放一个纸篓,可以起到暗示幼儿不随地扔垃圾。同时,我们还设立了礼貌言行评比栏,随时对幼儿的每一点进步都以鼓励和赞扬,进一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日常渗透,习惯养成。

一是做好文明礼仪的指导。为了使幼儿文明礼仪行为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来,对照“班级文明礼仪行为教育规范”进行逐条落实,每周都将本班幼儿的文明礼仪表现记载到“班级文明礼仪记录表”,根据班级幼儿礼仪行为所表现出的不良礼仪行为,进行科学地指导。例如,有的幼儿在做完游戏后,没有把玩具放回玩具柜的习惯,我们就有意识组织幼儿进行收拾玩具的练习,并多次重复训练,使幼儿养成不用提醒游戏后就能自觉、及时地将玩具放回原处的好习惯。

二是随时检查,及时改进。在指导、记录、检查的基础上,我们还随时随地检查幼儿在文明礼仪中的表现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例如,在检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幼儿随手丢弃废纸屑的现象比较常见,马上采取相应的措施,让“礼仪小标兵”做好表率,同时开展“哪朵花最艳”的活动,利用早操后的五分钟,人人参与此活动,经过两个星期的强化训练,操场上的垃圾不见了,展示在人们面前的是整洁宽敞的校园,幼儿由衷地说:“大操场好干净!”“幼儿园好美丽了!”

三是注重个案分析,总结教育经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过个案分析进行个别幼儿文明礼仪行为养成的教育,允许幼儿在礼仪行为养成中表现出的反复性以及不稳定性,当幼儿违反了规则,教师给予每个幼儿的引导、帮助是有所不同的,有的仅给予语言提示性帮助;有的则让大家讨论谁对谁错;有的需要给孩子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目的是让每个幼儿都能摒弃原有的不良礼仪行为,让每个幼儿都能体验到良好礼仪行为养成给自己所带来的快乐。我们根据幼儿所表现出来的情况,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对待,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从措施实施过程中,再次观察其效果,然后从此个案中,归纳出相应的教育经验和方法,实施个别化教育正是为了更好地落实面向全体。

3 活动引领,熏陶感染。

一是开展“文明礼仪小标兵”的活动。每天都有10名中大班的小朋友身胸前斜披礼仪绶带,在园门口迎侯家长和小朋友,一声声“叔叔好!”“阿姨好!”“小朋友好!”,深深地感染着孩子,也净化着家长,使得小朋友成为课题实践研究的“小小宣传员”、“小小监督员”,一批批“讲文明、懂道理、守信誉、善交往”的新苗在实践中涌现。

二是开展“小手牵大手”活动。我们把文明礼仪的教育活动推向社会,与创建文明礼仪县的目标相结合,3月份组织“小手牵大手”的活动,我们走向两江广场、滨江公园、社区。通过一次次活动向不文明行为告别,幼儿代表用稚嫩的声音向家长和老师宣誓,从领导到群众,从幼儿到家长,都用各自不同的形式向不文明行为告别。整个活动内容丰富,组织有序,气氛活跃,给每个人都留下了难以忘怀的一天。

三是开展“我为社区献力量”活动。我们组织家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家长们来到社区,来到街道,把一些不协和的废纸、包装袋等杂物清扫干净。还有组织幼儿在有红绿灯的人行道作小劝导员,引导市民文明过马路。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赢得了社会各界人士啧啧称赞,过路的人都翘起大拇指说:“这样的活动组织得很有意义,不仅培养了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而且也鞭策着我们大人更要身先士卒作好表率。”

四是开展“文明礼仪主题”活动。我们将文明礼仪行为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幼儿一日活动之中,寓文明礼仪教育于健康、社会、语言、科学、艺术五大领域的游戏活动之中,变理性的说教活动为感性的趣味活动。根据各年龄阶段幼儿生理、心理特点,我们设计了很多的主题,有“高高兴兴上幼儿园”、“学着自己做”、“有礼貌的好宝宝”、“我爱玩具”,有“我爱幼儿园”、“亲亲热热一家人”、“我会玩玩具”、“我们讲卫生”、“洁净的家园”,有“我爱你们”、“同伴同玩”、“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会这样做”、“我们来环保”,有“学会合作”、“学会交往”、“学会谦让”、“学会做人”等主题,每个主题都有若干个详实的具体活动案例。

4 榜样示范,共同提高。

一是开展各类评比活动。如幼儿“星级宝宝和星级班”活动。每学期末由班级老师把符合条件的“星级宝宝和班级”评选出来,当一张张奖状发到孩子手中时,那种自豪感写在孩子们稚嫩的脸上,荡漾在孩子们的心田,深深地激励着自己,并感染着其他幼儿奋发向上。对良好礼仪行为习惯的赞许,可以使成功的幼儿肯定自己,使其他的幼儿看有形象、学有榜样。

二是家庭孩子文明礼仪教育的主阵地。教育专家王宝祥说:“家长最能起作用的不是知识,而是人格、能力和健康。”有专家研究发现:孩子在十岁以前是对父母的崇拜,10至20岁是对父母的轻视期。家庭是幼儿主要的生活环境,父母是幼儿接触最多的人,所以家长的礼仪行为在幼儿礼仪行为养成教育中起着最直接和最重要的作用。首先我们发问卷调查表:如:您经常对孩子使用“请”、“谢谢”、“对不起”吗?其次我们召开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幼儿文明礼仪的要求,以便家长督促幼儿的文明礼仪养成。再次家长参与“礼仪家长”评选中来。通过这些活动,家长定会自觉地以自己文明的形象去影响孩子。我们还要求家长做好三件事:第一件事是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不当“法官”,当“律师”;不当“裁判”,当“教练”;不当“警察”,当朋友。第二件事是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幼儿阶段是孩子习惯培养、良好性格形成的关键期。第三件事是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会让孩子受用一辈子。我给家长讲:每个孩子各有不同,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

三是教师给幼儿树立榜样。孔子就很强调教师以身作则的必要性,他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幼儿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老师是幼儿直接模仿的对象,也是文明礼仪教育的主要实施者。作为一名教师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幼儿切实做好表率,起到榜样示范作用。上岗时做到衣着整洁、大方,精神饱满,笑脸相迎每一个幼儿和家长,主动与幼儿打招呼,和每一位小朋友交流时都注重亲和、有礼貌,就像朋友一样,同时教师之间交谈时言语恳切、热情、有礼貌。在教师的启发带动下,孩子们都能够主动与教师、小朋友问好,打招呼,与家长说再见。班上形成了和谐融洽的氛围,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5 游戏结合,陶冶礼仪。

幼儿的思维是形象直观的,利用游戏、情景练习等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让幼儿在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达到习惯养成的目标。

例如幼儿在玩“娃娃家”时他们会主动划分出不同的角色,有的扮演爸爸,有的扮演妈妈,有的扮演宝宝。游戏前提示幼儿,在娃娃家里做爸爸妈妈的要爱护孩子,孩子要对爸爸妈妈有礼貌。孩子们在玩积木时要求他们小组合作,大家一起动手搭建出自己喜爱的东西来。孩子们几个人一起搭积木,边搭边商量,各种想法糅合在一起,经常会创造出让成人都意想不到的造型来。

尽管幼儿幼小的心灵、优良的品质,不是一朝一夕,一事一物,一个活动就有效形成的,但只要我抱着滴水穿石的态度,从一点一滴、一招一式的地方抓起,运用多种办法、多种形式、生动活泼地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的教育和行为训练,我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一定会在成功的喜悦中享受文明礼仪的甘甜。

参考文献:

[1] 《幼儿礼仪学堂》――2010年第25期,主编――黄芹

[2] 《文明礼仪》15期,作者――孙百灵

少儿形体礼仪范文5

1.儿童礼仪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是泱泱五千年的礼仪之邦,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起到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其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几乎渗透于社会的各个方面。社会秩序的建立,不仅来自于人们对国家法律的畏惧,还来自于对社会基本道德的遵守。而对于社会基本道德的遵守,基本礼仪的教育尤为必要。人在社会中生活,必须要以礼待人,才能真正自立于社会,才能做到自尊自爱,才能营造出和谐融洽的人文环境和文明社会。因此,儿童作为国家最年轻的一代,儿童礼仪教育应当成为引领他们人生的第一课。

2.儿童礼仪教育是健全儿童人格和保障儿童进行初步人际交往的需要

儿童处在人生起步阶段,可塑性非常强,学坏学好都很快。我们经常会听到“这个小孩怎么满口脏话呀“”那家孩子言行举止好得体哟”之类的话语,可见儿童礼仪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礼”是中华文明的重要一环,有“礼”走遍天下,而无“礼”寸步难行。中国礼仪鼻祖孔子说过“:不学礼,无以立。”在现代生活中,礼仪依旧是每个人不可或缺的基本素养。英国著名教育家约翰•洛克说“:礼貌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养成习惯的一种大事。”儿童礼仪得体,可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在人与人的交往中赢得自信,为儿童自身心理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以后的人生中必然健康成长。对儿童进行礼仪教育不但有必要,而且意义重大,因为幼儿时期养成的不良行为有可能会影响他的一生。儿童在3~6岁的可塑性比较强,所以,在这个时候对其进行教育,更能使幼儿形成健全的人格。

二、儿童礼仪教育应当注意的几个原则

1.基础性

儿童具有年龄小、心智发展水平低的特点,平生第一次接触礼仪,对礼仪不熟悉,不适合成人式的礼仪教育。选择的礼仪项目应该与儿童的年龄和心智发展相适应,从最基础的礼仪知识和规范入手,同时也要和当地乡土文化相适应。

2.可操作性

在具体运用礼仪时“,有所为”与“有所不为”都有各自具体的、明确的、可操作的方式与方法。对不应该做的或说的内容要明确无误,对应该做的或说的又要循循诱导。

3.趣味性

儿童拥有的知识少之又少,学习的能力也有所欠缺。因此,在对儿童进行礼仪教育时,强制灌输式的效果显得不适时宜,我们最好设计一些有趣味性的游戏活动,让儿童在游戏活动中学习成长,这样的教育更容易接近儿童的认知区域。

三、结合自身在儿童礼仪教育中的得失谈谈如何开展儿童礼仪教育

1.营造幼儿学习礼仪的氛围

静态的:在幼儿园门口建立文明礼仪岗,在幼儿园大厅建立礼仪图片专栏,在幼儿园教室内建立礼仪内容片段图片化并上墙,如,洗手礼仪、午睡礼仪、进餐礼仪、盥洗礼仪等;动态的:教师之间、师幼之间、幼儿之间见面送上问候礼。

2.开发园本礼仪教育的特色课程

组建由教研员、特级教师、骨干教师为主的开发礼仪课程团队,结合我国固有的礼仪文化和本地区的传统文化(如,上虞区是中国孝德文化之乡),构建出独有的园本与地域文化的特色课程体系。

3.对幼儿园教师进行礼仪教育教学方面的培训

对儿童礼仪教育不能操之过急,前期要对从业儿童礼仪教育的教师要进行必要的培训,使她们在思想上要重视儿童礼仪教育。

4.加强家园之间的交流反馈

少儿形体礼仪范文6

目前,我国的教育事业普遍存在着的一个现象就是高度重视知识技能的培养,却往往忽视更重要的礼仪教育。幼儿时期儿童由于缺乏一定的礼仪教育,往往会导致礼仪行为的严重失范。具体可以表现在对长辈缺乏礼貌、对同辈不懂谦让,任性、霸道、以自我为中心,无理取闹、不关心他人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经常看见幼儿在饭店等公共场所大声喧闹、随手乱扔垃圾,在幼儿园内抢夺玩具、霸占游戏器材或在就餐时挑挑拣拣、哄抢自己喜欢的食物却把自己不喜欢的菜夹到别人碗里,在别人家做客时上蹿下跳、把自己喜欢的玩具私自带走等现象。

针对这种普遍现象,各地区各幼儿园纷纷举行各种形式的礼仪教育活动或是提出实施计划等对幼儿园儿童进行礼仪教育的普及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由于这个问题由来已久且根深蒂固,还需要幼儿园教师和家长等更多的努力才能进一步解决。

1. 幼儿园礼仪教育的内容

1.1 交往礼仪。 中华民族是传统的文明古国,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古代中国注定人文伦理的培养,并规定了严格的道德规范要求所有人遵守。虽然现在我们不需要像古代那样苛刻地要求幼儿,但是进行一定的道德规范教育还是必须的。幼儿时期的儿童一定要培养起重视文明礼仪的观念,摆脱“小少爷”“小公主”脾气,学习一定的礼貌规范,掌握日常礼貌用语,在家中孝敬父母,在学校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学会谦让,与伙伴们和谐相处。

1.2 生活礼仪。 生活礼仪主要包括用餐礼仪、仪容礼仪、公共场所礼仪三方面。用餐礼仪要求幼儿培养节约粮食的习惯,保持桌面、地面等的整洁,不挑食、不抢食、不在喝汤时发出怪声响等;仪容礼仪主要包括保持服装整洁、干净,讲卫生,学会规范的走、站、坐等姿势;公共场所礼仪主要包括了解并遵守公共秩序和交通规则,行走时注意让路,公交车上为老人、孕妇让座等。

1.3 学习礼仪。 学习礼仪主要包括遵守课堂秩序,举手发言,尊重他人意见,观看演出时保持安静、不乱扔垃圾等。

2. 开展幼儿园礼仪教育的措施

2.1 从细节入手,开展一日活动,将礼仪教育落实到日常生活中。 幼儿从早上进入幼儿园开始,要进行学习、进餐、睡觉、游戏等一系列活动。幼儿园教师应该针对日常生活的每个环节,从细节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到规范的做法,并针对幼儿容易出现的不规范行为提出更加具体、细致的要求,引导幼儿进行改正。例如可以要求幼儿在校园内主动与教师、同伴打招呼,进餐时按照一定的步骤、注意桌面的整洁,自觉收拾餐具,养成擦嘴、漱口的习惯,便后洗手,不小心踩到别人要说对不起,麻烦别人要说谢谢,睡觉时间不影响他人等。

2.2 在幼儿的游戏活动中融入礼仪教育。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曾指出:儿童生来都是好玩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儿童在游戏时,往往会将积极性、参与性、主动性发挥到极致。因此,对于一些包括社会道德观念在内的礼仪规范,都可以通过设计游戏让儿童参与进来,在游戏中受到教育和启发,这种形式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体育游戏《跟不倒翁做朋友》,通过让幼儿把不倒翁当做伙伴,邀请不倒翁做游戏、请不倒翁到家里做客、与不倒翁一起吃饭等,要求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一定做到礼貌、谦让,使幼儿初步理解“你对朋友好,朋友就会对你好:你对朋友不好,朋友就会对你不好”的道理,提升他们的礼仪交往能力,同时还可以培养幼儿机智、活泼、外向的性格。再比如幼儿园教师在培养儿童谦让精神的时候,可以让幼儿对《孔融让梨》的故事进行角色演绎。教师首先提出孔融遇到的问题,倾听幼儿园儿童的回答,然后引出游戏。随后让儿童各自扮演角色上演孔融让梨的故事,最后启发儿童进行讨论,得出同伴之间应该礼让的结论。通过游戏这样的教育方式,既可以使幼儿玩得有积极性、玩得有水平,又能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可谓一举两得。

2.3 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主题活动,让幼儿在集体活动中掌握文明礼仪。在群体生活中,儿童往往容易受到周围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不自觉地掌握文明礼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幼儿诵读《弟子规》,教育幼儿如何孝顺父母、诚实守信、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如何读书、学习、做事等;通过开展“学礼貌用语,做文明少年”活动,培养幼儿的说话习惯,教授幼儿文明用语,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随时使用;通过开展“孝敬父母”活动,要求幼儿回家为父母做捶背、收拾碗筷等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幼儿从小养成关心父母的习惯;通过开展“快乐学礼仪”活动,从培养幼儿“站、坐、蹲、走、递、接”等基本动作开始,进行规范的指导、训练,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教育,使幼儿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在开展主题活动的同时,适当进行一定的评比、奖励,对表现好的幼儿进行部分物质、精神奖励,激励获奖的幼儿再接再厉,没有获得表扬的儿童继续不断努力,提高礼仪教育的成效。

2.4 引导家庭参与,紧密配合共同进行礼仪教育。 幼儿的主要时间都是在幼儿园内,另一部分时间则基本上都是与家长在一起的。为了让幼儿礼仪教育更好地进行并保持其持续性,必须让家长配合幼儿园教师的礼仪教育工作。幼儿教师应通过举办幼儿礼仪讲座、电话、当面交流等形式,向幼儿家长宣传幼儿礼仪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重视礼仪教育并积极配合幼儿园的工作。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应该像幼儿教师一样随时教育幼儿,对幼儿的不规范行为及时作出提醒,并促使其改正。同时,家长一定要做好模范榜样作用,一言一行要符合文明礼仪规范,这样可以让幼儿在模仿的家长行为时习得文明礼仪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