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控制的内容范例6篇

成本控制的内容

成本控制的内容范文1

关键词:企业成本 控制 内容 方法

一、企业成本控制的主要内容

企业成本的组成部分既包括营业成本、期间费用等当期费用,也包括经营过程中发生的最终将计入各期费用的经营费用等等。

经营费用是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费用支出。企业当期发生的支出包括费用性支出、非费用性支出。发生于经营过程各方面、各环节的各项费用性支出就是经营费用,这是企业当期发生支出的主要部分。经营费用本质上是经营过程中发生的最终应当计入费用要素的各种支出。经营费用通过成本费用等账户的汇集、分配、计算、结转等加工处理而计入各期费用要素。

成本费用即成本性质的费用,也即将要计入某个成本计算对象账户的费用。成本费用有多种,以工业企业为例,有材料采购中的成本费用、经营过程中的成本费用、设备安装中发生的成本费用等,通过对它们分别进行成本费用的核算,确定应该计入材料采购成本、设备购置成本的数额,从而确定库存材料、产成品、固定资产等资产的成本。这说明企业经营费用发生后,经过成本费用归集,形成各种资产的成本,将或早或晚被确认为费用要素。经营费用主要通过成本费用核算后而或早或晚被确认为费用要素。

费用要素中的各项费用是企业为了实现本期目标而发生的价值牺牲。会计上的费用要素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计入当期费用要素的主要包括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其他业务支出等账户汇集的数据。作为与收入相配比的费用要素各个项目,其核算的真实、公允对确定财务成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控制效果对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企业控制整个成本的角度看,营业外支出是不用计划其发生但是要控制其发生的企业成本的组成部分。

二、企业成本控制的方法

经营过程中的费用是企业成本中发生频繁、项目复杂、金额巨大的部分。经营费用也是工业企业费用要素构成中的重要部分,而且库存材料、固定资产等各种资产的耗用也将归集到经营费用,再通过“产成品、营业成本”而转入费用要素。

(一)实施作业成本法,加强经营费用核算与控制

作业成本法是指以经营中各现场的各项业务、作业链为对象,对成本产生的原因及费用分类计量,进而以作业量为基础分配间接费用的费用归集、分配、考核方法。

加强经营费用核算与控制可以使用作业成本法。生产经营的现场发生的费用主要包括各项直接费用与制造费用。制造费用是经营过程中组织管理经营而发生的间接费用。经营现场发生的间接费用种类多、地点分散、金额较大,笼统分配主观性太大,核算与控制相对困难。将作业成本法运用到生产经营成本中各车间制造费用的核算与控制方面,能够加强对车间制造费用的控制。

在各生产现场实施作业成本法按部门进行责任核算时,还应进一步按生产部门内的生产线、准备工作环节、维修工作环节、技术与质检工作环节、计划管理工作环节等组织责任核算。各生产现场实施作业成本法可对生产现场的制造费用核算进行改革或重新设计,主要做法是:第一,在组织机构上,应更进一步划小责任中心,即在设置车间责任中心的同时,按作业环节设置责任中心。第二,在会计科目上,应在制造费用总分类账户之下,按车间设置一级明细账,并进而按作业中心设置二级明细账,将会计科目设置与作业成本法使用有机地结合起来。第三,在核算程序上,所有间接生产费用支出除计入制造费用总分类科目外,必须同时在其一级明细账和二级明细账中平行登记。一级明细账归集数据作为车间责任核算备查资料,二级明细账归集的数据作为各作业中心责任核算资料,用于各作业中心的责任考核,并为按作业量分配间接费用做好准备;所有间接生产费用在作业中心归集到制造费用的二级明细账上后,再按各种作业量分配到产品生产成本明细账上。第四,原始记录可以打破以前按车间设置电表、气表等的原始记录模式,针对作业中心设置各种原始记录,配备计量衡器具,以便配合根据作业环节进行的责任核算。第五,在计划管理上,应当按企业下达给车间的生产计划制定车间生产预算,并分解落实为作业中心的责任预算。

建立生产过程中成本费用的核算与控制系统,还可对生产现场的各项直接费用实行以业务核算为基础的责任核算,并对各生产车间实施车间责任核算。这样,生产成本中的间接费用使用作业成本法进行责任考核,各项直接费用使用业务核算进行责任考核,整个车间的各种生产费用进行统一的车间责任核算,可以形成一个全车间的分层考核、针对性核算与控制的体系。为了做好这一工作,还应设置生产成本、车间生产成本、产品生产成本组成的三级成本账户体系,并拟定生产成本总分类账户与各车间生产成本明细账户、产品生产成本明细账户在平行登记、定期稽核方面的配套措施。

(二)实行全面的责任核算,加强对经营费用的控制

在对物资供应环节实行责任核算时,针对材料采购费用与储存保管费之间相互制约的情况,按事权统一加强控制的原则,可以统一材料采购、库房保管等供应工作和责任考核,并在此基础上按材料采购、库房保管等安排更加细化的责任核算。1、物资供应部门设置为一级责任中心,并进一步设置下一级的采购责任中心和保管责任中心。2、专门设置“采购保管费”总分类账户,该账户之下再按采购责任中心和保管责任中心设置明细账,将采购责任中心和保管责任中心明账汇集的数据作为责任考核的依据。3、增加核算程序。除采购买价直接计入材料采购账户外,所有采购间接费用均通过采购保管理费汇集、考核后分配到材料采购账户;所有库房存货中的材料保管费用支出均通过采购保管费汇集、考核后分配到管理费用账户核算。4、根据企业生产经营计划落实物资供应预算,再分解为采购预算、储备预算。特别要注意材料物资与产成品物资等的分库、分点管理,落实相应的责任预算,并与管理费用的责任核算结合起来。

在对其他方面建立控制措施体系时,还应当按照上述使用作业成本法的原理,对技术管理部门、质量管理部门、计划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经营管理部门等,也从组织机构、会计科目、核算程序、原始记录、计划管理等方面,对原有财务会计核算体系,按管理与核算相结台的原则,进行责任核算的配套改革,使作业成本核算应用于所有经营费用发生的地点和方面。将以作业为基础的责任核算信息系统嵌入到成本与费用处理系统中,形成以作业为中心的更为具体的责任中心,从而对经营费用、成本费用等企业成本按作业成本法原理进行全方位的责任核算。

(三)建立和完善企业财务制度,强化企业成本控制体系

1、完善本单位会计核算办法。各单位应当在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指导下,完善本单位会计核算办法,以此为契机,更加有效地控制包括经营费用、成本费用在内的企业成本,提高会计核算与控制水平。

成本控制的内容范文2

[关键词]企业会计;会计控制;内部会计控制

内部会计控制是指单位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构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会计法》《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等法规对企业提出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企业适应新的竞争形势、防范经营风险的迫切需要。本文试图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有关问题进行初步分析,以期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构建提供相应的指导。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目标是会计控制所要达到的目的。会计控制目标不仅仅是企业管理经济活动、实施会计控制所要达到的标准,也是外部审计人员或社会中介机构评价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系统的重要依据。人们以往对会计控制的理解局限于财产物资安全与财务会计信息的维护方面,会计控制的目的主要在于防止盗窃、欺诈及舞弊行为。事实上,这仅是现代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目标的一部分内容,确切地说,它属于会计控制中的会计牵制。我国财政部颁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提出的内部会计控制应当达到的基本目标为:一是规范单位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二是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保护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三是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可见,我国内部会计控制目标的定位主要局限于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防错纠弊,确保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与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从长远来看,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企业组织结构的不断改善,会计控制的目标定位也应有相应的提高。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定位,不仅需要借鉴国际有关做法,也需要考虑我国国情,立足于我国企业的现实,从改善我国企业现状和完善公司治理的角度出发, 既遵循适当的前瞻性与发展性,又有立足于现实的稳定性与可操作性。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内部控制理论在西方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成熟于COSO报告的五大成分即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督。这是西方成熟市场经济以及发达资本市场条件下企业内部控制需要考虑的要件。我国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范围与COSO报告相比,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提到的内部会计控制内容构成并未以要素的形式存在,而是直接列出了会计控制的内容,这些内容包括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对外投资、工程项目、采购与付款、筹资、销售与收款、成本费用、担保等经济业务的会计控制,并且每项内容都将制定相应的具体规范。我国内部会计控制内容主要集中于会计领域,《会计法》《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等法律规范主要是从会计控制的角度来规范内部控制。《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突出强调了建立风险控制系统,强化风险管理,确保单位各项业务活动的健康运行,对风险控制系统的建立作为独立的内部控制条款加以强调。《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第24条规定,风险控制要求单位树立风险意识,针对各个风险控制点,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通过风险预警、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分析、风险报告等措施对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进行全面的防范和控制。强调风险控制,强化风险管理,与我国当前企业在运转过程中忽视风险控制进而造成巨大隐患甚至损失的现状有关,适合当前的现实需要,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和企业治理结构的完善。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相关的内容在范围上也会越来越宽泛。企业的文化理念、经营哲学等因素都应纳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范围。从我国现有的相关内部会计控制法规的内容来看,作为企业外部条件的控制环境与风险评估部分相对较弱,应将其纳入内部会计控制的范围内。

成本控制的内容范文3

关键词: 货币资金; 内部控制; 建立原则

一、合法并符合实际原则

每一个企业都必须依法建立货币资金内部控制。首先,应当根据《公司法》或《企业法》规定的公司或企业的组织架构及其职权分工,制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因为内部控制是建立在职责分工的基础之上的。分工、授权、审批、制衡等内部控制的基本方法都与企业的组织架构及其职责分工密切相关。任何企业在建立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设计控制方法、措施、途径和手段等方面,都必须在《公司法》或《企业法》规定的公司或企业的组织架构及其职权分工的框架内进行,不得违反这些法律的规定。其次,应当根据《会计法》所确定的内部会计监督原则,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设置与职责配置要求,特别是对出纳员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费用、债券、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的规定,设计企业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是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主要形式和内容。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配备与及时建立内部控制的基础,也是贯彻执行内部控制原则与措施的重要保证。《会计法》对出纳员职责的特别规定更是货币资金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应予特别遵循的要求。再次,应根据财政部的《货币资金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建立和运行企业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2001年财政部颁布的《货币资金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详细规定了单位建立货币资金内部会计控制的原则、应采取的基本措施和应具有的基本方法,是企业建立自身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直接法律依据。任何企业建立自己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都应当遵循这一规定,并应在此规定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将该规范的要求予以具体化和完善化。最后,应根据《现金管理暂行条例》、银行各项结算纪律与规定,国家《审计法》、《内部审计条例》、《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规定》等国家其它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建立企业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保证这些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同时优化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运行环境。

每一个企业的具体情况都是不相同的,国家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不可能为每一个企业制定一套切实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因此,要使企业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可行并有效地发挥作用,每一个企业还必须根据本企业的经营规模、组织形式、机构设置、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建立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并根据这些情况的发展变化对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不断地加以完善和发展。比如,规模较小的企业,就不可能有较细致的分工,就不能设置较大规模的内部控制;业务复杂、包括较多不确定性因素的企业,内部控制的规模就应尽可能大些。

二、成本效益原则

成本效益原则是人类活动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它要求人类的每一项活动都应当是效益大于成本的,企业建立内部控制也应当遵循此项原则。企业设立的每一项控制措施,都应当是控制效益大于控制成本的,否则,即使该项控制措施有一定的作用,也不值得设置。所以,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并非越完整越好;规模过大的内部控制,会使企业得不偿失,是要不得的。值得注意的是,内部控制成本和控制效益往往是很难衡量的,企业设置内部控制措施时,应当非常谨慎地进行判断。不但要从某项控制措施本身出发权衡成本与效益,而且要从该控制措施对企业整个控制系统的影响的全局出发权衡成本与效益;不但要从过去的经验出发权衡成本与效益,而且要从未来发展的需要出发,权衡成本与效益。

一般说来,内部控制效益包括直接控制收益和间接控制收益。直接控制收益是指该项控制措施本身能够防止、发现和纠正的错误与舞弊金额;间接控制收益是指该项控制措施设置并运行后,使整个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控制力得到加强,从而使企业整个内部控制系统的其它控制措施所能增加防止、发现和纠正的错误与舞弊金额。

内部控制成本也包括直接控制成本和间接控制成本。直接控制成本是指为实施该项控制措施所发生的有关人员工资、福利费、办公费,以及办公场所、用具和物品等的购置费、折旧费和修理费等。间接控制成本是指实施该项控制措施后,可能会使整个企业的办事效率下降,甚至贻误商机,给企业增加的成本和带来的损失。

三、不兼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

所谓不兼容职务,是指如果集中于一个人或岗位办理,会增加错误与舞弊发生的机会,或增加掩盖错误与舞弊的可能性的两项或两项以上的职务。因此,为了有效地防止、发现和纠正错误与舞弊,企业的所有不兼容职务原则上都应当分别由不同的人员或工作岗位来执行,这是能够形成相互制衡的控制机制的重要基础。可以说,离开了不兼容职务相分离这一基础,现代内部控制就难以建立和有效运行。

一般说来,企业进行各项经济业务的职务可以大体上分为:授权批准、业务经办、会计记录和稽核检查等四种。在这四类职务中,除了授权批准和稽核检查具有兼容性,一般来说可以兼任外,其余各种职务之间都是不兼容的,一般应当予以分工执行。具体到更容易出现错误与舞弊的货币资金业务而言,支出的授权审批、资金的出纳和保管、会计记录和稽核检查一般都应当予以分工负责。

四、制衡原则

所谓制衡原则,是指企业的任何一个工作岗位或任何人,都应当既是控制者,又是被控制者,其拥有的控制权力与承受的被控制的压力应当是对等的、平衡的;各项工作岗位之间应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不允许出现只是控制者、只有控制权力而不受别人控制、没有相当控制责任的工作岗位或人员,哪怕是企业的最高领导。

能否实现全面的相互制衡,是衡量企业内部控制是否健全和有效的重要标准。为此,企业在建立内部控制,划分工作岗位、配备工作岗位职权与责任时,要严格遵循制衡原则;在检查内部控制运行是否有效时,要把各个控制岗位,特别是领导岗位是否存在权力失衡,甚至失控作为重要内容。一旦发现有失控的岗位或情况,必须及时报告企业的权力机构,由其通过重新配备职权或岗位轮换等措施予以解决。

【主要参考文献】

[1] 财政部.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2001.

成本控制的内容范文4

关键词:医院 内部成本控制 整体效益

一、前言

医院作为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在运营过程中,为了维持正常运转提高整体运营质量,就应该从内部成本管理入手,采取积极的内部成本控制措施,保证医院的成本得到合理控制,解决制约医院发展的问题,使医院的总体成本维持在合理水平,充分满足医院的发展需要。从医院的内部成本控制实际来看,要想加强医院内部成本控制质量,就要明确内部成本控制内容和内部成本控制原则,同时制定具体的成本控制措施,使医院的内部成本控制取得积极效果。由此可见,我们要对医院内部成本控制工作进行深入探讨。

二、医院内部成本控制的主要内容

(一)合理设置内部成本控制目标

医院在具体经营管理过程中,为了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果,促进经营管理取得积极效果的目的,通常会根据实际管理情况,合理设置内部成本控制目标,满足实际经营管理需求,并按照成本控制目标做好经营管理工作。成本目标的设定,决定了医院内部成本控制需要采取何种具体措施,决定了医院内部成本控制的方向。所以,应根据多种成本核算方法合理设定成本目标。

(二)内部成本控制是医院的基础工作之一

医院在实际经营管理过程中,每一项管理活动都会产生相应的成本,对于整体成本的控制和分析是经营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同时,对于医院的实际经营管理而言,内部成本控制是衡量经营管理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内部成本控制的有效性关系到医院的整体经营管理质量。所以,对于医院而言,内部成本控制已经成为了医院的基础工作之一,只有在医院的整个管理过程中贯彻成本管理理念,才能保证成本控制措施取得积极效果。

三、医院内部成本控制原则

医院的内部成本控制和其他管理工作一样,要想取得积极效果,不但要明确工作内容,还要对医院内部成本控制原则有足够的了解。从目前医院的内部成本控制来看,其工作原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全员参与,集中统一相结合的原则

医院运营过程中,其成本核算与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必须以专业人员为主成立专门机构,在医院内部,应将成本控制工作划归到财务管理部门,使成本控制工作能够有专门的部门负责,以此来保证医院内部成本控制工作取得积极效果。从目前医院内部成本控制工作的实际开展来看,除了要采取专门的部门负责,还要采取全员参与的方式,使医院内部成本管理工作遵守集中统一相结合的原则。

(二)完善基础工作的原则

成本核算的基础必须是各成本责任中心资产占用清晰、费用开支明确,这样才能对各成本责任中心的成本进行有效归集。医院内部成本控制工作要想取得积极效果,就要明确成本控制工作的基础原则,应将成本控制工作作为一项基础工作来看待,应注重成本控制工作的细节,使成本控制工作能够成为医院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保证医院的成本控制工作得到有效开展。为此,应明确成本控制工作基础性原则。

四、医院内部成本控制的具体措施分析

为了保证医院内部成本控制取得积极效果,我们应在明确内部成本控制内容和内部成本控制原则的基础上,制定具体的内部成本控制措施,满足医院内部成本控制需要。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控制药品采购价格

在医院的总体成本构成中,药品成本占据了总体成本的50%以上,只有有效控制药品的采购价格,才能使成本控制工作取得实效。具体我们可以从优化药品采购环节,制定具体的药品采购流程,完善药品采购体系,以此来达到促进药品成本控制,提高成本控制效果的目的。

(二)控制物资采购

在医院的具体经营过程中,除了药品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物资需要采购,主要包括医疗器械、医疗

备、医护用品及其他办公用品。这部分的支出在总体成本中也占有不小的比重,要想实现医院内部成本的有效控制,就要有效控制物资采购,把好物资采购源头的成本控制,提高成本控制的整体水平。

(三)控制后勤水、电、油等的消耗

在医院的正常运营过程中,后勤水、电、油的消耗使必然发生的,为了保证总体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应对后勤水、电、油等的消耗进行全面控制,在保证正常使用的同时,制定具体的节约措施,使医院内部的水、电、油消耗有效降低,达到提升成本控制水平的目的,满足成本控制的是需要。

五、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医院的经营管理过程中,要想保证医院的整体运营取得积极效果,就要努力加强内部成本控制工作,提高内部成本控制质量,满足医院的整体运营需求,达到提升医院经营管理水平的目的。因此,我们应明确医院内部成本控制工作内容和原则,采取具体控制措施,提高医院内部成本控制工作的整体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洪玉显.浅析医院的全成本核算[j].商场现代化;2011年18期

[2]熊昌娥.医院软实力的内涵及其构成要素探讨[j].医学与社会;2011年09期

[3]高虹.强化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j].北方经贸;2011年06期

[4]于春梅,马祎,刘国祥.医院无形资产管理现状与核算中存在的问题[j].中国卫生经济;2011年07期

成本控制的内容范文5

【关键词】控制类课程 课程群建设 措施

【基金项目】2013年3月,黑龙江科技大学教学研究项目“自动化专业本科生课程群结构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JY13-22)。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235-02

一、自动化专业控制类课程群建设必要性

经济的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我国高等教育提供了巨大的机遇与挑战。教育改革逐步成为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教学质量是教育发展迫切需要关注的核心问题,积极开展教学改革,狠抓教学质量,尤其针对学科特点进行课程建设是提升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有效途径。因为课程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核心,是高校建设的核心环节。近年来,诸多高等院校针对课程建设中涉及的教育教学模式、课程设置方式、课程内容调整等方面从理论到实践开展了深入研究。高等教育过程中,课程作为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要素,不仅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主要途径,还体现了教育者的教育理念、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

作者结合长期从事自动化专业控制类课程的教学工作,自动化专业控制类课程具有涉及知识面广,课程之间联系紧密,对本专业学生知识与能力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必须对控制类课程统筹布置,优化课程和学时安排,合理布局开课时间以及课程内容,才能保证控制类本科生通过本科学习,具备扎实的基本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因此,自动化专业控制类课程的建设必须以课程群建设为出发点。

课程群指同一学科内服务于同一专业或不同专业的系列课程,是课程建设的举措和有效措施。当前,诸多高等院校针对自动化专业控制类的课程群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控制类课程群建设的概念、内容、方法及体系构建没有统一标准和有效措施,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自动化专业控制类课程群建设的质量。作者根据自身在自动化专业控制类课程的教学和课程建设中的实际经验发现:目前自动化专业控制类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以及实验教学尚存在些问题,如课程之间衔接不充分、部分课程内容重复、有些课程内容缺失、课程实践环节偏少。更为重要的是有些控制类课程远离实际应用,造成学生就业后无法有效运用所学知识,无法体现出控制专业毕业学生的能力优势。因此,优化控制类课程群课程结构、强化现代化教学手段、注重教学和实践的有机结合成为自动化专业控制类课程建设和改革的方向。

二、控制类本科生课程群建设原则

从本质上说,控制类本科生课程群建设是自动化课程的改革和优化,是为了实现现代教育目标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而对课程内容优化、教学方式革新。结合自动化专业控制类本科生人才培养特点及专业特性,要充分考虑社会对控制类人才的需求,结合社会经济发展调整专业方向、设定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比如要不断调整课程模式,更新课程内容,利用信息化手段改造课程结构,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倡导优质教材撰写和选用,以增强控制类本科生学生面对社会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凝练控制类课程群内容、优化课程群体系

控制类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落脚点。此课程群目前存在门数多、学时多、相互之间重复交叉、实践教学薄弱等缺点。因此,可以考虑在重新修订自动化专业本科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时,对目前控制类主要课程(《自动控制原理》、《现代控制理论》、《运动控制技术》、《过程控制技术》、《智能控制》等)课程进行了整合与优化,注重课程间协调发展,合理安排授课顺序(经典控制现代控制智能控制),将课程中的重复内容进行合并融合,重新组织教学内容,修订和编写新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同时注重控制系统仿真工具和软件如MATLAB的应用和学习。

(二)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提升教学方法与手段

控制类课程群教学内容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图多、公式多、需要展现的动态过程和变化特性较多,在课堂采用多媒体技术和现代信息处理技术不仅为教师节省了大量作图和书写时间,能有更多的时间讲解分析原先基本原理和晦涩问题,使学生学习控制理论不再枯燥乏味。另外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及网络技术,通过开发教学网站实现网络化远程教学,突破教学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极大便利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及师生互动,这样教师可以把教学计划、教案、多媒体课件等在网站上,学生可通过网站答疑、下载课件、提交作业等交互式方式随时进行学习和实践。

(三)注重理论和实践结合

讲授控制类课程的专任教师大多担了多项科研课题及工程项目,取得了多项重要的研究成果,可以考虑将授课教师的科研成果引入课堂,理论联系实际,并针对实际课题进行简化后搬进课堂,激发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创造力和兴趣,同时也扩大了学生知识视野,丰富了学生实践经验。并且注重学生实际工程调查,广泛收集科技资料,使教学、科研、工程有机结合,适应控制类专业发展需要,适应现代化科技发展和社会需求。另一方面,加大控制类课程实验教学内容,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内容,开放综合性专业实验室,筹建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有效培养自动化专业控制类本科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三、控制类本科生课程群建设具体措施

自动化专业控制类本科生课程群建设的主要目标就是结合自动化专业控制类技术领域课程特点,优化课程结构,同时充分吸纳新技术、新知识,形成实践性强、课程知识内容丰富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打造特色鲜明,针对性强的自动化专业控制类课程群,在建设过程中,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建设工作:

(一)理论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建设

动化专业控制类本科生课程群建设的理论课程体系建设应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课程体系应涵盖基本素质与能力课程,专业基础课程,扩展知识和综合能力课程等几个方面。同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对课程群中的专业知识、提升能力和素质的技术内容进行凝练,并针对性的开展基础实验、工程训练、综合实训,以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同时融入国家职业标准,确立课程内容方向;构建以实际应用为导向的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体系。

(二)课程群师资团队建设

针对自动化专业控制类本科生课程群特点,成立自动化专业课程群建设团队,团队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组成,适时负责对课程内容调整,教学知识更新,教学成果校验等主题工作,力争躲到每年调整一次教学内容,及时吸纳新知识、新技术,使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紧密结合。另外积极开展就业和社会调研,充分了解学生就业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建设基于项目引领的专业核心课程。并积极鼓励团队成员开展课程开发和精品课程建设等教学提质创优活动,形成良好的课程群建设氛围。

(三)课程群教材建设

自动化专业控制类本科生课程群建材要求课程内容能够和实践应用紧密结合,做到学以致用,学有所用,同时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网络技术手段,建成集纸质、电子、网络教材为一体化的特色课程群教材系列,同时避免课程群内课程之间知识内容的重复,剔除陈旧过时技术内容,为师生提供知识内容更新、能够自主学习、拓宽知识领域、提高学习效率的学习教材。另外,积极引进和借鉴国外高质量优秀教材,丰富教材体系和内容。

(四)课程群理论和教学研究建设

自动化专业控制类本科生课程群应提升教学教改理论水平为基本要求,充分发挥专业教学团队的教研教改和科研作用,紧密结合自动化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实践,积极开展教育教学规律、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和研究;开展与本专业休戚相关的工程类应用技术项目研究和实践。

四、结论

控制类本科生课程群建设是对现有自动化课程的改革和优化,优化控制类课程群课程结构、强化现代化教学手段、注重教学和实践的有机结合成为自动化专业控制类课程建设和改革的方向。本文结合作者长期从事自动化专业控制类课程的教学工作和实践经验,提出从凝练控制类课程群体系优化、信息化技术利用、理论和实践结合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控制类本科生课程群建设原则,并从理论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建设、师资团队建设和课程理论和教学研究建设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了控制类本科生课程群建设措施,对自动化控制类本科生知识面、实践能力和综合业务素质等方面的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永梅,陈立潮,吴志华.计算机软件类课程改革探索[J].理工高教研究,2004,(2).

[2]张富忠,罗成汉.“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改革[J].现代电子技术,2003(15).

[3]王桂林,宋秀红.高校课程建设与课程评估的理论探析[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3).

[4]宋烈侠,杨承运.精品课程建设与评估漫谈[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05(Z1).

[5]黄祝明,胡亚联.加强精品课程建设 促进教学质量提高[J].理工高教研究,2004(6).

[6]王嘉才,杨式毅,霍雅玲,于倩.课群及其质量检查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9(S1).

[7]吴开亮.关于高师院校课程群建设的探讨[J].江苏高教,1999(6).

[8]张瑞民.系统科学理论与课程群整体改革的几点思考[J].衡水师专学报,2002(4).

成本控制的内容范文6

关键词:工程管理;成本控制;地位;策略

改革开放以来,在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双重影响下,我国各类工程建设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到处出现,其中建筑工程最为密集,也最为普遍。工程管理是工程建设中的重要内容,有效的工程管理不仅是保障工程按部就班施工的前提条件,也是全面提升工程质量的必然要求。工程管理涉及多个层面的内容,如安全管理、质量管理等,成本控制是工程管理中的一环,有着极为特殊的地位与作用,深入推进成本控制是全面提升工程管理效能的有效手段。文章基于此,对成本控制在工程管理中的地位与策略做了探讨与研究。

一、成本控制在工程管理中的地位探讨

成本控制是工程管理中的重要内容,这一点毋庸置疑。在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都会涉及到成本支出的内容,成本控制在工程管理中的地位可见一斑。当然,除此以外,成本控制还有着更为重要的地位。首先,它在工程管理中起到了居中联络的作用,工程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进度管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风险管理等都是工程管理的重要内容,其中唯有成本控制处于关键地位,与其他管理紧密相关,任何一个管理出了问题,必然会反映到成本控制中,比如质量管理中出现了问题,会增加成本控制中的经费支出。其次,它是衡量工程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在工程管理中,任何一项管理都具有特殊性、复杂性,但最为复杂、特殊的无疑是成本控制,成本控制涉及海量数据与纷繁的内容,具有高度的专业性,需要管理人员精通熟练的控制方法与高超的业务技能,因而,成本控制的实际效果反映的便是工程管理的水平。这也是其他管理内容在地位上难以和成本控制同日而语的重要因素。

二、成本控制在工程管理中的策略研究

工程管理是工程项目施工中的重点内容,涵盖质量管理、工期管理、成本管理等多个层面的内容,成本控制就是成本管理中的主要内容,有效的成本控制是尽可能降低成本支出,提升施工效益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从整体上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1.以完善控制计划为前提。“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当前工程成本控制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归根到底,都可以用规划不完善来总结,正是在计划层面的不到位,使得在成本控制中出现了许多漏洞与错误,增加了成本控制的难度,也不可避免地提高了工程成本的总体支出。成本控制计划的制定本身就是成本支出的一个环节,但此项环节属于必要支出,是为从整体层面控制成本的必然要求,部分施工单位为了降低成本支出,随意减少成本支出项目,在控制计划的制定中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与简陋性,最终导致总支出的增高。对此,在成本控制中需要以完善控制计划为前提。首先,在成本控制计划的制定中,要做到巨细靡遗,任何一个涉及到成本支出的环节,都需要纳入到成本控制计划之中,使成本控制计划具有全面性,避免在成本控制中出现漏洞与欠缺。其次,在成本控制计划的制定中,要突出重点控制环节,成本控制环节众多,不同环节的重要性有差,突出重点环节是优化资源配置的有效手段,也是提升成本控制效果的客观需要。2.以强化材料管理为基础。成本控制贯穿在工程管理中的各个阶段,当然,由于每个阶段的成本支出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各阶段成本控制的重要性也有着较大的不同。对于一般性的工程而言,规划设计阶段、竣工阶段的成本支出仅占30%左右,施工阶段的成本支出能够达到70%,也就是说,做好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是从整体上控制工程成本支出的必然要求。施工成本支出包括材料支出、设备折旧支出、劳务支出等。不同的支出形式弹性空间有着较大的不同,其中以材料支出的弹性空间最大,强化材料管理是尽可能压缩成本的重要手段。因而,在材料的购入中,采购部门要根据工程量的实际需要予以采购,避免出现采购过多的现象,不仅会导致材料浪费,也会增加仓储成本,且在材料采购中要坚持“货比三家”的原则,“相同质量看价格,相同价格看质量”,有效降低材料支出占工程总支出的比重。最后,在材料的使用中,要坚持“量入为出”的原则,各施工小组根据工程量从材料处领取施工材料,避免在施工环节中出现浪费、虚耗的现象。3.以落实审计工作为要点。成本控制作为工程管理中的重点内容,涵盖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从工程立项与施工规划设计,再到工程建设乃至工程竣工接收等,都涉及到成本控制的内容,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工程成本支出增加,影响成本控制的效果。此时,加强成本控制中的审计工作就显得尤为必要。成本控制中难免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尤其是在材料采购、设备使用、劳务支出等环节更是如此,数据的全面性、准确性、真实性直接影响到成本控制的实际效果与质量。因而,在加强工程管理中成本控制工作时,需要以落实审计工作为要点,最为关键的内容便是强化对与成本支出数据信息相关的审计工作,彻底摒弃成本控制中错误信息、虚假信息对成本控制实际效果的影响,提升成本控制的水平。审计工作需要与预算管理同步开展,在当前的工程建设中,必然会拟定相应的预算方案作为成本支出的参照,对此,需要以预算方案作为成本审计的重点,查看实际成本支出与预算方案的契合度,重点审计与预算方案差异性较大的数据信息。4.以深化质量管理为辅助。在工程管理实践中,质量管理是与成本管理等量齐观的内容,对施工企业的重要性在某种意义上甚至要超过成本管理,不仅如此,质量管理与成本管理是相辅相成的两种管理模式,在成本控制中采用配套的质量管理,对于深化成本控制的效果,综合性地降低工程成本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目前,一些企业在成本管理中,存在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弊端,将成本管理的目标简单地界定为“以最小的成本完成工程建设”,甚至不惜为此损害工程质量,由此导致的必然结果便是工程质量不达标,影响工程接收,最终反而会极大地提升工程的成本。对此,施工方要切实认识到质量管理对于成本控制的战略地位与重要意义,不断在成本控制中深入推进与落实质量管理的相关内容,确保不采用以损害工程质量为前提的成本控制措施。事实上,质量管理还能够在其他层面实现成本控制的目标,比如为了更好地提升工程的工艺水平与施工质量,强化技术投入,反而能够有效地提升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

三、结语

无论对何种工程而言,成本控制都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做好成本控制,不仅有优化工程管理的必然要求,也是降低工程成本支出的客观需要。对此,在工程管理中,施工方需要从控制计划的制定到质量管理的配套等多个环节出发,采取好必要的手段,提升成本控制的实际效果。

作者:陈正茂 单位:西华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陈文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成本控制的现状及对策[J].城市建筑,2013(6):158

[2]白俊城.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在施工项目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基本工作[J].南北桥,2008(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