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生产管理办法范例6篇

精益生产管理办法

精益生产管理办法范文1

一、确立全新理念,形成精细化管理共识。

精细化管理是在这次世界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的新形势下,企业界提出的应对经济危机,走出经营困境的最有效的办法和措施。

在危机中,一些管理粗放,经济实力薄弱的企业,无法抵抗市场风浪,纷纷破产倒闭;而管理严谨,具有一定实力的企业,则通过结构调整和精细化管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继续占据一定市场份额,度过了困难,迎来了新的生机。在这次危机浪潮中,企业界人士得出一个结论:即市场是变化的,企业管理是永恒的;实施精细化管理是应对经济危机最有效的良方,在市场看好的形势下,精细化管理可给企业带来优厚的经济效益,在经济萧条的情况下,可增强企业抗衡市场危机的能力。

要实施精细化管理,必须确立全新的思想理念。首先,在高中层管理人员中要切实转变观念。要从思想认识上转变企业管理上的传统思维模式,要改变以往随意化、经验型、粗放式管理模式和观念,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适应新形势需要的现代化管理理念。要以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认真负责的工作责任心去做好我们的每一项工作。作为管理者,重在精细化管理办法和措施的决策与推行,建立精细化管理机制。其次全体员工观念的转变是推进精细化管理的内在动力。每一位员工既是精细化管理的对象,载体和参与者,同时也是精细化管理的主体和实施者。精细化管理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只有每一个人都参与到精细化管理之中,精细化管理才能落到实处,才能发挥出成效。

二、把握科学内涵,推广运用精细化管理原理。

精细化管理有着丰富的企业管理内涵,所谓“精”,就是最有价值、最有效的东西,即解决矛盾的科学方法;所谓“细”,就是细致入微,入木三分,找到事物矛盾存在的内在因素。概括讲,就是用最有效的办法解决最根本的矛盾和问题。这就是精细化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学内涵。把这一原理应用于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形成科学的企业管理运行机制,必然能够促进企业的科学发展。今年以来,宝徽集团积极推行精细化管理,收到较好效果,特别是宝徽锌冶公司在生产工作中严格实施精细化管理,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和办法强化生产过程成本控制,使劳动效率和产品质量得到明显提高,生产成本得到大幅度下降。至10月底,每吨锌锭累计生产加工单位成本平均与上年同期下降了536.84元,与上年同期相比降低了15.29%。锌冶公司还通过推行精细化管理,在安全环保、生产现场管理等方面都做出了显著成绩,避免了事故的发生,营造了良好的生产秩序和生产环境。新晨

精益生产管理办法范文2

关键词:异常;响应;系统构建;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F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18-0000-02

外部市场的变化对企业内部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是一个由输入到输出的转换系统,企业管理的目的是使得人、机、料、法、环、信息等生产要素处于可控状态,能够按时、低成本、高效率地进行生产,而异常情况的发生会使得有序生产发生紊乱,因此,对异常进行及时响应和规范化管理是每个企业关注的焦点。

一、相关理论

丰田生产方式,又称为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是利用杜绝浪费和无间断的作业流程─而非分批和排队等候─的一种生产方式。是以准时化(Just In Time,JIT)和自化(JIDOKA)为两大支柱,其核心理念是识别并消除生产过程中的一切浪费。

中国北车股份公司(北车集团)结合铁路装备制造业的特点,在对下属公司生产现状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北车股份公司精益生产“三步走”的战略方针:精益生产、精益管理和精益企业。基于精益生产的理念和技术体系,综合考虑持续改善、精益现场、业务流程优化、精益人才培养、精益文化建设、企业经营绩效QCD等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构建了更符合中国制造业实情的精益企业模型,见图1。该模型的两大支柱是精益管理和精益人才的育成,突出了企业管理精益化和精益人才的重要性。同时体现了精益企业的实现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以现场问题拉动流程优化、以流程优化拉动整个运营系统提升的“拉动式”过程。因此,精益生产的成功实施是企业运营绩效得以改善的根基。

图1 精益企业模型

异常响应就是当影响连续生产的异常情况发生时,企业能够及时的给出响应的办法和措施,以最快的速度恢复正常、连续生产,异常响应是实现连续生产(精益核心所在)的重要因素。异常响应的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一个企业的精益化水平。因此,精益之路,异常响应事在必行。

二、大连所实施异常管理的战略目标

(一)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提升公司经营绩效

激烈的市场竞争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产品质量、价格、交货期等成为了企业满足客户需求的必要因素,同时,产品成本、质量水平、库存周转率等也成为了衡量企业经营绩效的重要指标。而异常管理的实施和完善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企业更好地满足客户,提升公司经营绩效,最大限度底降低了异常给企业带来的损失。

(二)提升企业异常管理水平

大连所公司实施异常响应的另一战略目标是提升公司对异常的管理水平,通过异常的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构建,以及异常问题的统计、分析及反馈,从而优化企业的日常管理体系,即通过企业异常问题的有效管控来提升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三、异常响应管理框架的构建

在企业日常运营管理中,异常情况随处可见、也会随时发生,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了减轻异常情况给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大连所公司构建了异常响应的管理框架,见图2。

图2 异常响应管理框架

(一)异常响应管理目标

企业任何一项管理活动都是围绕某个或某些目标开展的,异常响应也不例外。大连所公司异常响应的管理目标包括:(1)停线时间,即由于设备故障、人员缺勤、物料短缺、质量问题等造成的产品生产线停止生产的时间;(2)及时响应率,即当某类别的异常发生后,各职能部门异常解决人在规定的时间内及时到达现场解决异常的次数占该异常总次数的比例;(3)异常造成的成本损失的降低,即由于异常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如质量异常造成的返工、返修、报废等质量成本,以及设备故障之后的维修费用等。(4)问题的复发率,即同样的异常问题解决之后,(5)现场在制品降低等,设备故障、物料短缺、质量问题等都会造成部分工序暂停或生产计划变更,这样就会造成现场在制品增多,造成在制库存积压。

(二)异常响应总则及职责分工

企业管理部作为大连所公司管理制度、管理体系的总负责部门,同时也是精益生产工作的总策划部门,因此,企业管理部统一制定全公司的异常响应总则,并根据异常的类别,如技术问题异常、设备异常、工装异常、质量异常、物料短缺等,把不同类别的异常响应职责划分到不同的职能部门中,纳入职能部门的管理范畴。

(三)异常响应管理办法框架

在IRIS(国际铁路行业标准)标准体系的框架下,各职能部门对本部门所负责的异常响应内容制定异常响应管理办法。大连所公司质量部制定了《质量异常响应管理办法》、制造工程部制定了《设备异常响应管理办法》和《工装异常响应管理办法》、采购部制定了《物料短缺异常响应管理办法》等。

(四)异常响应流程

各部门制定的《xx异常响应管理办法》中,已经包含了不同类型异常问题的处理流程,企业管理部统筹各个分流程,采用5W2H的方法制定了全公司的异常响应处理流程,并揭示在所有的车间现场,为了及时把异常问题传达给响应人员,在车间现场还揭示了异常处理联络单,包括部门、姓名、联系方式等。

(五)异常响应看板

在车间设立统一的异常响应看板,看板横向是工序、纵向是异常类别,正常时用绿色表示,异常时用红色表示,车间现场人员发现了异常后,要及时把异常情况揭示在车间统一的异常响应看板上,便于各级管理人员对车间现存的异常情况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和把握,便于采取响应措施、统筹协调资料,加速异常的处理。

(六)异常响应统计分析

数据的准确统计和有效分析,是提升异常响应管理水平的基础。大连所公司关于异常响应的数据统计和分析工作内容如下:

1.异常数据的统计。当异常发生时,按照异常类别及时记录异常发生的位置、停线的时间、响应时间、异常问题解决时间、工序在制品数量、异常流程执行跟踪状态等数据,实时反映由异常带来的损失数据。并把记录的数据揭示在车间现场,提高全员的异常管理意识。

2.及时响应率。及时响应率是衡量能否在流程规定的时间内到达现场解决问题的指标。根据现场异常响应跟踪记录表,统计各部门月度异常响应及时率。

3.问题的描述及根因分析。每种异常问题,都有规范的异常处理报告单,如《设备故障处理报告单》,当异常发生后,不是仅仅采取措施使异常恢复到正常状态,而是要采用5WHY法逐层对导致异常情况发生的根本原因进行分析,从根本上减少或杜绝同样问题的再次发生。

4.异常造成的经济损失。每月统计由于异常问题带来的损失,包括设备故障维修费、质量不良费等直接成本损失,以及在制品库存、停线时间、物料短缺造成的加班费、客户索赔等。

5.异常分析。根据异常统计的数据,分析挖掘企业日常管理中存在的漏洞、瓶颈问题,然后进行管理制度、管理流程、管理职责等的优化和改善,从根源上减少异常问题的再发生。

四、异常相应与信息化结合的方案设计

异常响应与企业设计、生产、采购、营销等业务流程不同,因此,企业在尝试运用ERP/SAP的过程中,一般没有成熟的异常响应流程模块,需要企业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二次开发。大连所公司结合异常响应管理现状,充分考虑全员监督、领导关注、异常升级、及时反馈等因素,异常响应与信息化结合的方案设计如下:

(一)方案设计思路

按照异常类别,将大连所公司不同类别的异常响应的流程节点、流程响应时间要求、责任部门及责任人、相关记录数据、异常升级规定、异常反馈流程、异常分析通报及考核等一系列管理固化到企业信息化系统中,即实现信息化系统对企业异常响应管理的二次开发。

(二)方案架构设计

图3 异常响应信息化方案架构

1.状态的实时公布。按照不同的异常类别处理流程的节点,按照一个节点一个状态灯,当某种异常发生后,流程的第一个节点灯变为亮起,变为绿色,且等待响应的第二个节点灯的颜色变为黄色,表示等待响应,其他没有执行到的节点,状态灯为灰色,如果超过了规定的响应时间,则等的颜色就会变成浅红色,随着异常响应时间的延迟,异常会升级,状态灯也会依次变成红色,深红色。公司全员只要一看状态灯颜色,就是该状态当前的处理状态。

2.异常升级及反馈。随着异常响应时间的延迟,不仅状态灯会变色,而且在状态灯变色的同时,系统会将该异常延迟处理信息通过短信形式通知给该异常对应的职能部门的部长,若再升级,会依次通知给副总经理,总经理。起到系统自动的逐层汇报、反馈和监督的作用。并且定期对异常响应的执行结果进行职能部门考核,加强企业对异常的关注程度。

3.及时统计。随着异常信息的及时录入,系统会自动计算异常响应及时率、停线时间、成本损失等基础数据。并会根据数据统计的频度自动出响应报告,如月度异常发生次数、及时解决次数等信息。

4.分析并反馈。定期对异常情况进行根因分析,挖掘日常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和瓶颈之处,然后制定提升或完善日常管理的措施和方案,并反馈至响应的职能部门,实现管理水平的循环上升。

五、结语

异常响应的规范化管理体制、明确的响应流程和职责分工、以及异常情况的统计分析及反馈,对于企业减少异常情况带来的损失和完善企业日常管理的不足是不可或缺的。企业异常响应需要全员参与,最终目的是消除异常的发生,通过日常管理的完善,防患于未然,使企业更多的运营要素处于可控的情况下。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齐二石.现代工业工程与管理[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5,1.

[2](日)门田安弘,著.王瑞珠,译.新丰田生产方式[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12,3,1.

精益生产管理办法范文3

关键词:精益思想;6S管理;现场改善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4-0078-01

XG有限公司是一家中外合资企业,是国家和航天科工集团定点生产汽车发动机的专业厂,其注册资金为人民币6000万元,公司的主导产品为系列电喷发动机。为了增强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企业在2014年开始开展精益生产推进工程。

1 调研过程实施

调研项目由XXXX学院的工业工程专业学生负责,进行了基本的任务分工。从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这五个方面,对四个车间、九个处室进行了调研。调研通过进入企业生产现场实地观察、观测,得到生产环节的相关数据,通过设置科学的问题内容,对生产相关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完成了项目研究的基础数据搜集工作。通过对基础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评估,客观得出企业在生产管理现场中存在的问题。

具体调查流程包括三方面,第一方面是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基层工作人员进行调查;第二方面是深层次的与企业相关负责人进行访谈;第三方面是小组成员到生产现场亲身观察与实地观测。

2 调研结果

通过小组成员实地调研得到的数据,并结合回收、整理和统计的有效问卷50份,得出表1所示的数据。

3 调研分析

针对以上问题,调研小组进行了具体分析,并制定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对于“整理”方面问题的主要做法是分析物品的必需性,没有必要的物品不能留存在生产现场。对于“整顿”方面问题的主要做法是分析物品的相应位置,要按照设计好的标识来摆放物品。对于“清扫”方面问题的主要做法是清理生产现场,严禁污染物的存留。对于“素养”方面问题的主要做法是规定行事准则,依规进行工作。对于“办公室”方面问题的主要做法是设定办公用品的标识,按要求整齐摆放和管理。对于“安全”方面问题的主要做法是提前做好预警和防范,具备一定的防患于未然的能力。

4 对公司的建议

本次调研活动如期完成,在调研过程中向公司提的许多建议得到认可并用于实践。为了使精益生产改善工作落实到底,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1)在思想上加强企业员工对精益生产过程的重视程度。可对员工进行精益思想的培训,不定期举办精益生产的讲座,学习关于最新精益思想的知识,在思想上强化对精益生产理念的重视程度。

(2)在制度上完善管理制度,对精益思想改善工作要建立长效机制,成立检查小组(小组成员可由各部门优秀员工组成),不定期对现场进行抽查。

(3)鼓励员工在平时运用精益生产的思想多提出关于改善企业生产管理的方案,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可以设立精益生产改造专项基金,每月评选“精益生产改造之星”,同时企业也要对员工提出的问题做到及时解决。

参考文献

[1]潘林岭.新现场管理实战[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8.

精益生产管理办法范文4

一、以精益生产为核心,推动企业管理方法创新

精益生产的核心在于通过消除企业生产、销售等环节上的不增值活动,来达到降低成本、缩短生产周期和改善质量的目的。近两年,市经信委在全市启动了以精益生产管理为主题的管理创新活动,先后组织开展了“百企强身”、“精益强身”、“精益拓展”等系列活动,不断推动企业管理方法创新。

1 专家驻企,帮扶提高。活动分两条主线进行,一是集中授课,就精益生产管理的理念、流程、方法和工具进行全面讲解;二是现场改善,依靠专家团队的力量,为每家企业学员派驻2位以上专家,深入生产一线,出具企业“诊断报告”,包括优势分析、问题剖析、手把手帮助企业制定管理改善方案和目标,并实施整改(每家企业成本降低不少于50万),实现企业创新增效的目标。

2 参观考察、“干”“学”结合。组织学员企业参观考察标杆示范企业,通过对生产现场的看板管理、设备管理、流程组织等考察学习,进一步拓宽了企业家思维,坚定了企业管理改善的决心和信心。同时,创新培训模式,要求企业在“学”中“干”,在“干”中“学”,边学边干,“干”“学”结合,更有效的提高了企业运用精益生产知识进行管理改善的能力。

3 及时总结,示范引路。一是通过简报、报纸媒介进行宣传推广。不定期编印《精益实践》简报15期,分发至1000余家中小企业。以“精益讲堂”、“实践交流”、“阶段总结”等内容形式,及时提炼总结学员企业中做得好的成功案例,进行推广,对精益生产管理提升活动改善成果进行阶段性总结。不断巩固扩大企业推进精益生产管理活动取得的成效。绍兴日报、晚报等媒体先后对市经信委组织开展的精益生产活动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报道。二是通过“精益大会”进行示范推广。召开了“精益化管理活动推进大会”。对浙江启明药业有限公司等10家精益化管理示范企业进行了表彰,并把这10家企业的成功经验汇编成册——《绍兴市精益化管理活动案例集锦》。三是开展“双百示范”工程。在全市开展“百家企业转型”、“百家企业升级”活动,从中选择150家企业转型升级典型案例编印成册,进行宣传推广。2012年,“双百示范工程”企业实现工业产值、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7.2%、8.3%,高于规上企业平均增速6.8和8.5个百分点。

4 成效明显,效益超亿。近两年来,全市已有195家企业参加了该项活动,实现经济效益1.63亿元。如绍兴飞泰光电技术有限公司,通过改进光模块的组装工业和装配设备,实际生产效率提高了2个百分点,原材料成本降低2.7%,人工成本降低3.1%,半年即实现经济效益122万元。浙江东星纺织机械有限公司通过加强质量控制和库存管理,产品合格率从89%提升到96%,企业库存也得到盘活,合计为企业节约成本138万元。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精益理念渐八人心。通过精益化管理活动的不断宣传、实践、推广,更使不少企业家深切感受到;实施精益化管理已经成为企业提升和创新管理水平,增强竞争能力,实现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二、以信息化建设为载体。推进企业管理手段创新

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化融合”是实现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提高企业经营管理创新的重要手段。市经信委一直以来十分重视信息化建设,积极鼓励企业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

1 科学制定评价标准。今年,制定出台了《绍兴市两化融合评估体系》,评估体系从基础建设、单项应用、综合集成、竞争力和社会经济效益四个方面对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基础条件、单项信息化应用、信息化综合集成、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进行评估,推进信息化规范发展。

2 全程服务试点项目。全力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试点项目建设,全程把控信息化建设进程:一是项目立项与专家辅导相结合。在立项环节即对企业提供咨询和辅导。在组织企业进行项目申报过程中,对项目进行一对一的专家辅导面谈,对基本符合条件的企业进行一对一的针对性辅导和培训,帮助企业正确理解管理信息化,根据自身现状理清信息化的需求和目标,认识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如何进行风险控制。由此,帮助企业落实项目内容和目标并确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二是抓好项目中期指导。对于已立项的企业,项目实施中期组织专家进行走访调研,跟踪督察,及时掌握企业信息化实施进度,了解企业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给予针对性的咨询和指导。帮助企业理清思路和方法,克服困难,控制风险,保障项目质量,避免常见的弯路并控制建设成本。三是把验收与项目提升相结合。年底组织专家进行项目验收。验收同时,帮助企业发现问题,查找不足,指导企业注重信息化工具的深入应用,以进一步提升信息化项目的管理效益,明确后续改善和建设的重点和方向。

3 加强企业信息化人才建设。绍兴市信息化人才相对匮乏,极大影Ⅱ向信息化建设整体水平。市经信委坚持两手抓,一手抓企业家的信息化认识,一手抓企业信息化人才的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在增强企业老总信息化意识方面,通过举办论坛、沙龙等形式,让企业家意识到信息化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努力提高企业家对管理信息化的重视程度,真正把它当作一把手工程来抓。在培育企业信息化人才方面,通过开办信息化业务培训班,“两化融合”政策解读会,帮助企业建立一支自己的IT专业队伍。

三、以企业人才素质提升为重点,推动企业管理理念创新

企业管理创新最后要依托人的力量,市经信委以提高企业经营者素质和能力为重点实现企业管理创新。

1 开办各类培训班,提高企业家素质。一是开办《品牌建设与创新发展总裁高级研修班》。以“品牌认知”、“营销战略创新一实施”、“企业盈利模式创新”、“营销实务操练”四大模块内容为主,邀请国内有实战经验且在营销及品牌建设领域有重要影口向力的专家学者主讲。截止目前“清华品牌班”已连续开办三期,有122家优质中小企业、百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企业学员参加了培训,企业的创品牌意识与能力有了较大提高。二是开办《清华大学工业设计高级研修班》。紧紧抓住“工业强市”目标,通过工业设计理念导入,帮助企业创新管理理念,实现转型升级。培训内容以“工业设计内涵与发展趋势”、“工业设计与品牌的建立”、“工业设计与产品创新体验”等模块为主。邀请国内在工业设计领域有重要影响力的专家学者主讲,对企业学员及部分分管工业设计的政府领导开展培训。三是开办《绍兴市企业管理信息化项目经理培训班》。和用友、金碟软件公司合作连续两年开办四期“信息化项目经理培训班”,全市共132家企业学员参加培训,有效提高我市企业信息化人才素质。

2 开展短期考察培训,拓宽企业家视野。为了帮助企业家开拓视野,创新企业家思维,市经信委积极组织企业进行短期考察培训。一是基于行业细分的短期考察培训。2011年和2012年我委分别组织了全市22家服装机电企业和21家机械电子行业企业赴北京际华国际服饰有限公司、北汽福田汽车有限和上海大众、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工业工程实验室进行短期考察培训。培训以“参观+讲座”相结合的方式,意在通过参观标杆企业的现场作业管理和先进管理工具实验平台,加业界资深专家的讲座点评以达到提升企业管理创新的意识与能力。这种基于行业细分的考察培训,针对性强、实效性好,讲座内容与参观考察内容紧紧相扣,获得了企业经营者的好评。二是组织境外短期考察培训。由市经信委组织22家企业赴德国进行“精准运营和产业升级”的考察培训。通过学习、参观、考察、交流等多种形式,对德国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方法和管理工具有了直接深入的了解,企业受益颇丰。

3 组织高层次论坛,创新企业家思维。结合国内外形势与企业实际需求,每年组织三次企业高层次论坛。邀请国内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来绍做论坛,帮助企业家开拓思路。一是基于宏观经济政策层面。邀请复旦大学孔爱国教授做《中国宏观经济展望及企业应对》演讲;邀请省工业经济研究所兰建平做《关于绍兴工业经济“十二五”规划与绍兴转型升级》讲座;二是基于企业战略与管理层面。邀请全球特劳特定位咨询公司中国区合伙人谢伟山先生做《企业品牌定位与创新》讲座;邀请上海信息化管理专家苏平教授做《助推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讲座:邀请复旦大学王开疆教授做《物联网架构下智慧供应链整体解决方案》讲座。三是基于企业领导力与素养提升层面。邀请了北京大学博士高贤峰教授做《人本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演讲;邀请三花控股集团总裁张道才做《企业家队伍建设与企业转型升级》演讲。

四、以创业辅导为抓手,推动企业管理团队创新

1、突出基层团队创新能力建设。发挥创业辅导机构的力量,为中小企业开展点对点的创业辅导培训,推动企业内部管理团队创新。2012年共开办创业辅导培训381场,培训人数13856人次。浙江理德创业辅导中心的“班组长内训”模式围绕“班组长管理技能特训”展开,分别对现代精益生产概述、班组长管理角色的定位、班组长的类型和常犯的错误、班组长如何组织生产管理、班组长的工作情绪管理等多方位多角度展开分析和讲授,并给出相关的解决案例。嵊州蓝海投资咨询有限公司,通过整合投融资平台、政府、银行等资源,搭建平台,整合专业的服务团队,确立了“以培训与咨询为业务支撑,以投融资服务为核心发展”的公司工作方向,创新推出中小微企业BOT微信工程,帮助企业突破管理困局。

精益生产管理办法范文5

上半年公司紧扣*省高质量发展主基调,以新焦煤“三个三年三步走”战略规划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新焦煤“管理提升年”“改革突破年”“方案落地年”“奋斗实干年”和*煤电“十个大力提升”“十个奋斗目标”的部署要求,立足工作定位,围绕年度任务目标,坚持周统计、旬分析、月总结,以日保周、周保月、月保年,任务指标圆满实现“双过半”,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收获新成效。

*、“双过半”目标实现好

上半年各项任务指标均超额完成。其中:原煤产量完成*万吨,完成计划的*%;精煤产量完成*万吨,完成计划的*%;总进尺完成*米,完成计划的*%;总销量完成*万吨,完成计划的*%;销售收入完成*亿元,比计划多实现*亿元;原煤完全成本*元/吨,比计划降低*元/吨;利润完成*亿元,比计划多盈利*亿元。原煤、精煤产量、利润三大核心指标均超计划完成,为公司经营高质量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大安全格局构筑好

上半年公司安全生产、生态环保、信访稳定均保持良好的态势。一是以杜邦安全体系建设、精益化安全管理为基础,“安全生产月”活动、“三检三整”、“岗位描述、手指口述”人人达标、岗位人员“四辨识”活动、雨季“三防”、“零隐患”车间(硐室)创建等工作有序开展,有效推进安全管理由“零事故”向“零隐患”转变。

二是坚持做好矛盾纠纷、诉讼案件排查,加强治安防控、流动人员和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充分保证了改革变革期间公司平稳运行的良好秩序。

三是以抓好“三站一山”为重点,深刻汲取兄弟单位教训,从日常管理、资料完善、项目补缺等方面着手,对环保工作进行全面排查、查缺补漏,做到了在环保高压态势下,未发生环保问题。

*、“三献礼”项目完成好

上半年项目竣工验收、经济指标、办公楼竣工高质量完成为建党百年献上厚礼。一是证照手续办理取得突破性进展。水保、环保、职业病防护设施分别于*月*日、*月*日、*月*日通过验收;单项工程质量认证于*月*日通过*省煤炭工程质量监督中心站组织的认证,并取得认证证书;*人励志多年的庞庞塔*万吨/年及配套选煤厂项目竣工验收于*月*日通过*焦煤组织的现场验收,于*月*日取得*焦煤批复,推动千万吨矿井在实现依规合法运行的道路向前迈了一大步。

二是经济指标完成较好。

利润超计划*万元,同比去年多盈利*亿元,公司经营绩效再上新台阶。

*、精益化、智能化成效好

上半年精益化管理、智能化建设、经营管理均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公司*项精益化项目共计创效约*万元。其中:矿井综放工作面采煤工艺流程精益化管理创效*万元;矿井快掘工作面“六化”精益管理创效*万元。选煤厂基于配洗混煤的原煤精准配洗的精益化研究,增加效益*万元;基于提升精煤产率的精益化生产组织管理的研究,增加效益*万元。选煤厂单产提升、降低介耗精益化管理项目,分别节约电耗*余万元、节约介耗费用*万元。选煤厂电耗精益化管理,节省电费*万元。财务费用精益管理,截至目前利息支出节支*万元。

二是智能化建设有序推进。

目前,智能化回采工作面集成供液系统、采煤机准备工作及部分配套设备改造完成;信息化建设*个子系统,*个已安装完成,*个正在调试;*个井下变电所及地面控制中心机房、南北区两个空压机房、五采区、中央水泵房完成无人值守改造,具备撤人条件,为实现无人值守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是前期制定的“*条经营管控措施”、“*条全面紧缩开支措施”、“*项挖金行动”,为全面完成经营指标提供了保障。

特别选煤厂成立了精益洗煤工作室,千方百计提升精煤产率,由年初的*%提升到现在的*%,产生效益*万元。

*、“放、管、服”管理水平提升好

站在全公司的角度,结合公司实际,通盘研究分析,明确公司是利润中心、矿井是生产和成本管控中心、选煤厂是效益提升中心三个经营主体单位的定位,划清责任边界,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井然有序、有机融合的管理秩序,公司上下团结协作的工作氛围和干事创业的精神面貌得到充分体现、工作效率得到明显提升。

今年以来,庞庞塔煤矿在工业信息化部*年采矿行业“*G+工业互联网”现场推进会上,作为首个项目应用场景展示单位进行了远程展示;选煤厂被集团公司初步确定为安全生产标准化标杆选煤厂;公司在*焦煤改革三年行动推进会上作为契约化管理典型单位做了经验介绍。

*、民生改善项目推进好

上半年广大员工的民生福祉有了新的提高,新的收获。一是职工薪酬结构进一步优化。井下一线、辅助、地面人员的人均工资同比分别提高*%、*%、*%。二是职工工作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安装空气能环保加热设备,解决拆除原有锅炉造成的热水不能正常供应问题;对联建楼澡堂进行改造,增加女职工澡堂,彻底解决北区女职工洗澡问题;安培楼竣工投用,基层队组办公学习条件显著提升;矿井工装超市准备猴车垫*套、护膝*套、护腰*套,更换工装*套、住宿床品*套,从细节小事做起,提升职工的获得感。

下半年,公司要认真落实两级集团近期各项安排部署,转变工作重心,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以安全达零、指标领先、精益提效、智能升级、管理求精、民生造福为工作重点,以昂扬的奋斗姿态和饱满的工作热情,全力打造安全、高效、现代、智能、循环、幸福示范型公司,为*焦煤、*煤电全方位高质量贡献最大力量。

一、牢守安全底线,聚焦安全达零

安全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最大的政治、最大的发展、最大的效益,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要下大力气、大功夫,不断提高安全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牢牢把握安全工作的主动权。

一是要深刻理解杜邦理论的实质内涵,紧紧围绕“十大体系”建设,对制度再细化、工艺再优化、员工行为再规范,做好具体工作的总结梳理、前后对照,不断提升杜邦体系运行质量,切实将杜邦理论落地见效。

二是要强化职工规范操作,持续推行“岗位辨识、手指口述”活动,加大“反三违”力度,防止零打碎敲事故发生;

深刻汲取各类事故教训,举一反三,拿别人事故给自己浇凉水、拍耳光、拧一把;建立潜在、隐蔽性危险源登记台账,动态管控好各种特殊、变化,细查严管、持续跟踪、闭环管理、一查即止。

三是要强化业务保安能力,在全公司开展“练内功、强管理、抓落实”活动,狠抓“四熟悉”和技术业务“亮晒溜马”活动,全面提升人员专业素养,真正使专业技术人员成为业务精湛的行家里手、业务尖子。

同时,紧盯一通三防、复杂顶板管理、斜坡运输等业务难点重点,以“三个责任清单”为抓手,抓好各级业务保安责任在基层现场的落实,以本领过硬、责任落地,保障本专业系统稳定可靠。

四是强化以质量标准化为基础的现场管理,以打造示范精品工作面(厂区)和精品硐室(车间)为牵引,强化现场作业风险预控和质量达标,加强对作业规程、安全措施在现场执行落实的监督检查,促进现场管理动态达标,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

矿井矿*月份通过国家二级安全生产标准化验收,选煤厂*月份达到行业安全质量标准化一级。

五是要充分发挥好“双预控”体系功能作用,切实将矿井的薄弱短板分析出来,以靶向治疗的方式提高风险预知、预控能力,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超前预控,防患于未然,建立完备的安全防控体系。

二、树立争头雁夺头魁意识,聚焦核心指标领先

要充分认识我们所处的难得的发展舞台和地位,树立“不干则以,干就一流”的争先精神,在原煤产量、精煤产量、利润、成本、单产单进、全员劳动生产率、精煤产率等各项指标上对标对表,狠抓“*项管控措施”、“*项紧缩开支”、“*项挖金行动”的落实,向全国先进单位、先进指标看齐,努力追赶、奋力赶超,成为*焦煤乃至行业范围内先进指标的领跑者。

一是在原煤产量、精煤产量等绝对值指标上提高质量,就是要多出煤出好煤,洗好煤洗净煤。

具体要做到:庞庞塔矿要科学策划工作面设计,精心组织原煤生产,强化技术攻坚,有效提升单进水平;在放煤管理上要顾全大局,合理把握放煤尺度,该回收的一定要想方设法回收;力争单头面年产突破*万吨,打造大倾角条件下采煤的全国标杆矿井。选煤厂要大力优化洗煤工艺,加强工艺管理、生产过程产品质量管理,提高设备开机率,进一步提高精煤产率,增加产量,增加收益。

二是在增收创效方面,要大力开展外采统销、代洗代销代运工作。

继续加大外出考察调研力度,及时关注市场价格走向,加强煤质指标化验,强化可行性分析,寻求合作伙伴,切实将该项工作开展起来,真正创造效益。

三是在成本、利润等相对值指标上向先进、一流看齐。

抓住修理费、配件费、设备租赁费等重点项目,严格执行“一支笔”把控,守住全年原煤完全成本*元/吨的底线,真正把成本降下来、效益提上来,打造*焦煤成本管控的示范矿厂。

三、全面开展精益管理,聚焦精益管理提效

一是要再进一步强化精益理念认识。

统一全公司思想认识,全面推行精益+管理,通过精益项目管理、精益五小创新,推动精益化管理融入制度建设、组织管理、流程操作,营造“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的精益管理氛围,逐步实现“人人都是精益人”,真正将精益化打造成为企业精神、企业文化。

二是抓好“双项目”(精益项目管理和精益五小创新项目)管理,实行项目负责制,加强项目立项和项目收益评估,以结果论英雄,以效益论成败,实行刚性考核,正向激励,推进项目真正落地见效,形成浓厚的精益管理氛围。

三是要持续改进精益管理的方式方法。

要真正领悟精益管理的内涵实质,充分认识精益的过程就是追求价值的过程,就是力争以最小的投入实现最大的产出。把精益化融入生产经营全过程、全流程,在产、洗、运、销上形成端到端的精益化管控。具体做好:强化精益生产,在采区设计、采掘衔接、装备检修、人力组织、工艺研究、成本管控上精益求精,做到设计合理、衔接有序、工艺先进、设备完好、检修规范(杜绝过度检修和欠量检修两种倾向)。

做到用人最少、成本最低、产出最大、效益最好(指标进班组进循环);强化精益洗煤,做为*煤电精益洗煤试点单位,要对标全国最先进的选煤厂,推广洗煤新技术、新改革、新工艺,大力开展“*S”管理、“看板管理”、准时化生产,强化叠筛、浮选远程自动加药技术应运,最大限度提高洗煤效率和精煤产率;强化精益运销,广泛进行调研市场、对接用户,精准把握市场脉搏和用户需求,改变营销模式,实行定制化洗煤,增加产品品种,开展外采统销,打造“吕临品牌”。优化销售结构,逐步加大地销占比,努力实现利润最大化。

四是认真推进精益管理“七步法”(成立机构、规范组织,聚焦重点、先行先试,目标管理、建立机制,要因分析、对标对表,制定措施,持续改进,以点带面,全面推广,管理突破,文化创新)。

公司、矿、厂要制定推进“七步法”的具体实施方案,做到与现有精益管理有机融合。

四、围绕总体建设思路,聚焦智能建设升级

一是目前*个硐室已具备无人值守条件,下一步要尽快确定减员方案,在年底实现无人值守,达到减人少人的目标。

二是以智能化综放工作面*月底安装完成为目标,超前做好智能化人才培养,储备技术人才,确保智能化综放工作面顺利投产,真正实现人机协同、记忆控制、自主操作、故障自检、数据上传等功能。

三是*G网络已建成已有一年,目前仅实现井下视频通话,下一步要加快其他子系统项目建设,加大与知名企业、高等院校的合作,实现产、学、研、用。

四是加快开掘智能化建设,积极与上级相关部门沟通,尽快完成招标合同手续,力争*月份建成智能化掘进作业线。

五、推进管理现代化,聚焦管理精干高效

一是严格落实*煤电《关于强力推进*煤电改革三年行动》文件要求和两级集团改革三年推进会会议精神,对照八个方面*项改革任务和*项具体举措,全力做好各项改革任务的落实。

具体由公司综合办公室牵头,相关部门全力配合,打造公司改革变革的亮点特色,提炼好的经验做法。

二是优化管理模式。

进一步深化“放、管、服”工作,优化机构人员配置,最大限度提高工作效率,做到公司管理运行效率精干高效;以契约化、精益化为抓手,突出“人人肩上有责任、人人头上有指标”,在人与事、权与责相匹配上进一步探索,实现岗位明确、工作量化、责任清晰。

三是完善现代企业治理。

提高“三重一大”决策效率和质量,坚持党w会前置程序,细化议事规则,规范决策制度,严格内容、形式、程序、方法等,确保流程规范、决策高效;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从人、财、物、产、洗、销等方面着手,形成完善的标准化内控管理制度,并要真抓实干,真正使内控管理起到作用,做到用制度和流程约束人的行为;尽快完善公司股权变更及董监事改选工作,*月份召开公司“三会”,完成在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备案,全面推进公司法人治理进程;建立董事会专业委员会并充分发挥其作用,发挥监事会的监督作用,调动经理层的运营管理作用,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

六、坚持以奋斗者为本,聚力民生改善提好

一是要在*焦煤《薪酬指导意见》的框架下,坚持工资向“苦、脏、累、险”岗位和“突出贡献者”倾斜,真正让奋斗者不吃亏、有回报、有尊严,让最广大员工得到实惠。

二是大力开展智慧园区建设,推行“一卡通”、流动智能服务等模式,推动园区就餐、快递、门襟等服务与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有机融合,提升园区服务水平。

三是要大力开展园区环境整治,以主办公楼、安培楼投用为契机,开展园区绿化、亮化工程,创建花园式园区,丰富职工休闲活动场所,有效改善办公生活条件。

四是加快园区供暖系统改造和锅炉房文体中心改造工程建设,以攻关的精神和姿态啃下这块硬骨头,千方百计为公司解决好最基础的民生项目。

五是成立职工诉求接待中心和便民服务中心,倾听职工心事,畅通事关职工切身利益的医疗、保险、住宿、就餐、纠纷矛盾等方面的诉求渠道。

建立接访制度和问题清单,形成定期集中研究制度,切实解决好职工关切的“急难愁盼”问题。

六是按照园区整体规划,理顺办公、住宿秩序,合理划区,全面完善各公寓楼设施,让职工安心上班,全身心休息。

七是推进环保工作提档升级。

充分认识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在“三站一山”上下功夫,补上环保工程项目短板,提升素质,强化基础,加强日常监督考核,推行精益环保管理。

精益生产管理办法范文6

【关键词】 高校财务; 精细化管理; 措施

自1999年高校大规模扩招以来,高等教育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高等学校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办学效益进一步提高。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高等教育工作重心从外延发展向内涵建设、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移。与此相适应,要为内涵式发展提供良好的、高效的财务运行环境,高校的财务管理也有必要实行精细化管理。

一、高校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内涵和基本要求

根据财政部《关于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指导意见》中“财政精细化管理”的表述,高校精细化财务管理,应涵盖树立精益思想和治理理念,运用信息化、专业化和系统化管理技术,建立健全工作规范、责任制度和评价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完善岗责体系,加强协调配合,按照精确、细致、深入的要求实施管理,避免粗放式的管理,抓住管理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增强执行力,不断提高财务管理的效能等内容。

高校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基本要求:一是坚持依法理财、健全配套制度。坚持依法治校、依法理财的工作原则,严格执行财经法纪,不断加强财务制度建设,健全各项工作规范,防范财务风险和漏洞。二是注重流程设计、完善岗责体系。根据精简程序、理清环节、分清责任、明确标准的要求,健全和优化财务管理工作流程,从机制上保证权责一致,促进责任落实,做到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协调配合。三是加强绩效考核、提高资金效益。遵循“奖优、治庸、罚劣”的原则,合理确定考核标准,坚持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强化考核结果的运用,不断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四是运用科技手段、提高财务工作质量。运用先进技术手段,大力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推动精细化,提高财务工作质量和效率。五是坚持以人为本、加快财会队伍建设。树立为师生提供优质服务的工作理念,注重服务细节;加强财务管理人员队伍建设,为推动财务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供组织保障和智力支持。

二、高校实施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意义

(一)是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持续增长的教育经费投入为我国高等学校的内涵发展、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办学条件的改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国家对高等教育的经费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9年8月31日,财政部了《关于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指导意见》(财办[2009]37号),对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作了全面部署;2010年6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并通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五十八条规定:“建立科学化、精细化预算管理机制,科学编制预算,提高预算执行效率”;2011年6月29日,国务院的《关于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意见》第四条第二款指出,全面推进教育经费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因此,加强精细化财务管理是深化高等学校财务管理体制的必然要求。

(二)是高校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客观要求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近年来先后实行了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等一系列改革措施。这些措施的出台,对高校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高校财务工作将不断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如何积极应对,转变工作职能,不断加强自身的管理,使高校财务工作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是新时期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任务。财务管理是高等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高校经济秩序的良性运转和投入资源的使用效益,从而影响到高校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和教学科研事业的有序开展。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更有效地管好用好资金,高校的财务管理有必要实行精细化管理,从而为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和优质的服务。

三、高校财务管理现状

(一)财务精细化管理意识淡薄

长期以来,高校的精细化财务管理意识淡薄,一方面,学校治理理念不足,重视不够、部门参与度不高、教职工不关心,普遍认为财务管理是财务部门和财务人员的事,跟自身和部门无关,没有意识到每个人的经济活动都与财务管理息息相关;另一方面,财务人员对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前景和日益繁杂的业务活动了解有限,财务管理仍停留在“报账式”的管理水平上,尚未完全实现从记账核算型向管理理财型的顺利转变,缺乏财务精细化管理意识,无法适应新时期的财务管理要求,影响了学校发展目标的实现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预算管理不重视

预算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校经济工作的“指挥棒”。但许多高校对预算管理不够重视,整个编制工作往往只由财务处一个部门完成,基本没有设置专门的预算管理组织机构,学校预算既没有科学测算和专题研讨,也没有纪委、审计部门的监督以及职工代表大会的讨论,仅在校级会议走过场就通过了。预算编制内容是否完整、方法是否科学、基本支出是否进行定员定额管理、项目支出是否实现项目库管理等等,没有做到全面细致、科学、合理;预算的执行也很不得力,有些部门预算执行率较差,年度终了预算执行率不到80%,还有一些部门预算执行存在随意性,经费使用不合理;对于预算项目的追加缺乏科学严谨的论证,随意突破预算控制指标,致使预算严肃性大大降低。

(三)财务制度不健全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扩大和会计核算业务增多,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及内部工作规范未能同步建立。从近年来江苏省高校审计情况来看,高校在预算外资金管理、票据管理、国有资产管理、专项资金管理等方面缺乏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部分高校票据管理相对薄弱,没有设定专人负责收费票据管理,尚未使用票据管理软件对票据的入库、领用、退库、缴验实行统一管理,没有将每一笔开票与财务入账凭证进行关联,无法确保开票收入入账的完整性,票据管理存在很大漏洞,同时也是形成“小金库”的重要原因。目前由于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不够重视,在制度制定和执行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诸如采购论证制度、资产使用过程中的监督检查制度、实物盘点制度、报废核销制度、资产管理部门与财务处的资产对账制度、统计报告制度、财产赔偿制度和资产交接制度等,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致使高校存在很多资产管理漏洞。

(四)财务绩效评价体系不完善

目前,我国对高校财务绩效的评价普遍以规模作为基本目标,对于效益和效果并不重视。长期以来高校存在“重投入、轻产出”,“重教研、轻管理”,“重使用、轻跟踪”,“重分配、轻监督”等现象。高校的财务绩效缺乏完整、科学、规范、合理的评估体系,财务绩效评估主体、评估指标、评估标准、评估方法尚未健全,经费使用的经济性、效益性和效率性未能完全量化。对相关责任人员缺乏必要的财务绩效考核,在执行中没有将经费支出与工作目标捆绑,没有与工作绩效挂钩,事权和财权未能做到真正的统一。绩效管理和评价的缺失,导致了政府投入不足与高校教育资源浪费共存、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与有效利用率低共存、教育支出结构不甚合理等问题。

四、实施高校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高校的财务管理亟需实施精细化,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进一步提升高校的财务管理水平。

(一)树立精细化财务管理理念

实施高校精细化财务管理,首先要培养教职工的精细化管理理念,要把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单位文化来建设,作为一种常态工作来落实。精细化管理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只有每一位教职员工都积极地参与其中,精细化管理才能落到实处,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其次,高素质的财会队伍是高校精细化财务管理的组织保障和智力支持。知识经济时代,对财会人员的要求由报账型向管理型、决策型转变,由事后型向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转变。它不再单纯是记账、算账与报账的过程,更是一种经营管理手段。高校要建立起一支高效精良的财会队伍,同时建立长效学习机制,通过不断地学习,坚持参加继续教育,更新观念、与时俱进,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逐步摸索新的财务管理方法,以适应精细化财务管理的需要。

(二)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财务规章制度和财务管理办法是规范校内经济行为、保证高等学校财务会计工作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也是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有效措施。财务管理制度精细化是高校精细化财务管理的重要基础。因此,高校必须根据新形势、新要求不断加强财会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制定完善人员岗位职责和业务操作流程,使财务管理工作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高校可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建立与本单位财务活动相关的规章制度,例如预决算管理办法、收费管理办法、票据管理办法、资产管理办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内部控制规范、业务操作流程等。财务管理制度的精细化,使学校的财务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查、责任到人,为学校规范管理、依法治校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三)加强预算精细化管理

预算精细化管理是高校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预算编制精细化管理是高校预算精细化管理的首要工作。高校应提高预算编制的严肃性和科学性,严格根据上级财政部门和教育部门的定额和费用开支标准作为编制预算和执行预算的依据,建立财务基础数据信息库,包括人员信息、专业信息、课时信息、学科信息、实验室信息、资产信息等,形成人员经费定额标准、日常公用经费定额标准、教学经费定额标准、设备及维修经费定额标准、图书采购定额标准等,不断完善定员定额标准体系。提高高校预算编制管理的合法性和完整性。高校应将未纳入高校预算管理的银行贷款、科研经费、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益、校办产业资金等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做到应收尽收。加强高校预算编制管理必须提高支出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和准确性,推行基本支出标准化、项目支出精细化。基本支出预算要如实、准确地反映预算单位机构编制、人员、经费类型等基础数据及变化情况。项目支出预算至少提前一年进行充分的研究论证,要有明确的项目实施计划和时间进度,保证项目可执行,重大项目支出还需要建立预算事前评审机制,且一经确定原则上不得调整。预算追加需要严格的论证和审批流程,做到科学合理、符合实际,进一步提升预算精细化管理水平。

(四)完善财务绩效评价体系

绩效评价工作是高校精细化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是指运用特定的评价指标、合理的评价标准、科学的评价方法,对高校财务行为过程以及结果进行科学、客观、公正的衡量比较和综合评价。高校应该建立科学的财务绩效评价体系,明确评价的内容和指标、考核的标准和方法。指标体系设置应具有完整性、关联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将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横向指标与纵向指标、静态指标与动态指标相结合,多角度地进行评价。应选择合理的绩效评价方法,将高校的各类经济活动行为纳入监督管理范围,对高校资金投入产生的效果、效率和效益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各部门绩效评价结果,制定相应配套的奖惩措施,对积极增收节支、资金使用效益高的部门要表扬,并采取适当措施给予奖励。对资金浪费、资金使用效益低下的部门要批评,并适当扣减其部门经费,情节严重的,还要追究相关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将绩效评价的结果运用到工作中去,这样可以规范校内各类财经行为,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使财务管理工作步入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五)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财务管理信息化是高校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技术保证。高校应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财务管理手段创新,不断提高财务工作质量。例如,可大力推行校园一卡通建设,实现校内无现金结算,杜绝乱收费行为,不仅规范了校内经济秩序,完善了内部控制,同时有效地防范“小金库”现象的发生。可推行无现金报账系统和网上预约报账系统,既方便了教职工,又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资金周转风险,确保了资金安全。为了加强科研经费的使用管理,可积极引进科研预算管理系统,通过科研项目信息维护、预算申报、到款认定分配以及财务审核等系列过程,加强经费日常核算的管理,严格控制经费支出,为日后科研项目顺利结题、通过项目审计打下扎实的基础,更好地实现财务管理的监督职能。高校可通过多种形式,积极推进财务公开,通过财务网上查询系统实现个人工资查询、项目经费查询、学生欠费查询等,不断扩大公开范围,实现财务管理民主化、财务报告制度化,逐步增强财务的透明度,自觉接受师生员工及社会的监督,进一步提高学校的财务管理水平。

五、结语

高校精细化财务管理是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高校应顺应国家财政改革的要求,不断加强自身的管理,通过树立精细化财务管理理念,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细化预算管理,完善财务绩效评价体系,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等措施,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提升精细化财务管理水平,促进高校各项事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闫国生,陈俊,徐磊.浅谈推进高校财务科学化、精细化管理[J].高教研究与实践,2011(4):16.

[2] 唐小惠.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探析[J].经营管理者,2011(10):299.

[3] 向伟.高校精细化财务管理浅议[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1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