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信息化建设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信息化建设分析范文1
关键词:知识共享;信息化;企业
一、企业信息化的特点和作用
(一)企业信息化的概念及特点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运用与推广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生产和经营活动并合理开发、利用企业资源的过程,从而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的定义是:企业为了提升经济利益,提高发展水平,适应多变的市场环境,企业运用信息技术改革相关流程。这是将信息技术作为企业未来核心业务发展,结合企业对现代管理模式需求的流程,即企业信息化逐步走向基础设施建设、资源拓展、技术提升、组织结构调整、制度管理等环节。同时,企业应用信息技术的广度与深度必须达到一定的水平标准,才能称之为真正的信息化。如果仅仅靠几台分散的计算机进行日常文字处理和报表设计、打印工作,这都不能称之为企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要求计算机处理达到一定程度且具有相对应的信息共享,并在企业整体计算机与网络的各环节运用较为全方位。
(二)企业信息化的作用
企业信息化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使得企业绩效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企业信息技术能得以广泛深入应用,能使企业的现金流、人力资源、信息流等向更科学的方向发展,给企业传统经营思想和管理方式以强力冲击。当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融合在一起,必然产生新的竞争方式。第一,企业信息化能促使企业的创新能力提升;第二,企业信息化优化组织内部结构,使管理方式更加科学;第三,企业信息化帮助企业业务流程重组、再造;第四,企业信息化强化企业应变能力。
二、知识共享与企业信息化的关系
(一)企业信息化管理为知识共享提供技术保障
信息化技术的有效实施有助于提升企业绩效,但企业绩效的提升某种程度上并不是完全因信息化过程而直接产生,企业部分效益可通过知识共享的中介作用实现。企业绩效的实现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与知识本质的共享性,信息系统的运用从某种程度上为知识共享的实现提供了技术平台,使得知识共享成为企业信息化能对企业绩效产生影响的必要中介。各种计算机软件、硬件和网络平台作为知识共享的捷径,好比知识管理系统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一种,作为知识储存、获取的载体。信息化的实现离不开载体的技术落实。
(二)知识共享为信息化提供理论指导
企业信息化的根本目的在于合理调配企业内部资源,充分发挥现代科技力量,从而带动企业信息流的高效配置,这当然也少不了充当中介的知识共享。知识共享通过充分挖掘企业内部资源有效地影响企业绩效的提升。企业基于资源有效利用的基础,不断寻求更具价值、难以被替代或模仿的资源给企业带来更具竞争优势的发展资源。知识恰好是资源合理利用时期的关键动力,它不仅在传递的过程中可以获得增值空间,且因企业具体情况不同而存在难以模仿和替代性。知识共享不仅使员工个人宝贵的知识上升为企业珍贵的战略资源,对企业获取竞争优势具备重要意义。其次,知识共享能为企业节省部分成本提高企业绩效。假如企业员工都能将自己宝贵的知识与工作经验及时存储于企业知识管理系统中,这样就可以避免因员工离职带来的信息损失,也能供他人有需要时直接获取和借鉴。
(三)信息化发展有助于发挥知识共享优势,提高人才素质
企业竞争力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环境、资源、能力和知识。企业信息化的核心是实现对管理的提升,但在企业变革中最难解决的是人思维方式的转变。企业信息化在信息发展的时代,知识共享的中介作用越来越明显。通过知识管理系统的培训,企业员工的知识结构得以优化、完善,从而促进员工之间相互学习和知识的创新,为知识管理提供高素质的人才。另一方面,当企业信息系统进行改造时,便要求员工必须跟上信息变革,实现人的思维、意识的信息化。当信息系统建成后,企业技术人员需要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维护和管理,企业也必须加强对信息从业人员技能的培训和储备。因此企业的决策层要充分认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加强对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提高员工素质和高级管理人员的能力,建立稳定的人力资源储备。
三、基于知识共享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应用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结合知识管理原则、有规划地逐步实施企业信息化
目前,企业建立信息化的重点关键在于如何实施企业信息化。首要方面便是企业必须充分评估企业所处的每一个具体阶段,才能进行有序化发展,而且企业也不允许消极等待或盲目跟风。其次,只有部分企业有条件优先发展信息化,切实推进信息化建设还要坚持以点带面、逐步推广的原则。最后,信息化建设面对不同发展基础的企业要有层次,有针对性并区别不同层次进行分类发展。同一个企业在不同发展时期信息化程度也不尽相同。因此,企业真正发展信息化建设还要以效益为根本,结合知识管理的原则,通过分析、规划、有层次地逐步实施企业信息化战略。
(二)重视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为知识共享服务
许多企业一提到信息化就联想到计算机、网络,但这并不是最主要的,没有形成信息管理系统,形成支持企业决策的信息,也不代表是真正的信息化。虽然信息系统主要是加工数据,经过搜集、传递并处理数据。但企业信息化的实施还要克服一些根深蒂固的错误观念,如重技术轻管理,重开发轻维护,重系统轻数据等。企业信息化系统是一个长期建设的工程,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完成并不是信息化建设成功的标志,而仅仅是起点。数据要经过深加工形成准确的、全面的信息才能为企业的知识共享、决策服务发挥作用。
(三)注重人才的培养,强调知识共享的增值
企业的决策层只要充分认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重视知识共享过程带来的财富增值才会加强对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提高员工素质和高级管理人员的能力,建立稳定的人力资源储备。在企业变革中,最难解决的是人思维方式的转变,而信息化就是最好的手段。当企业进行信息化改造时,信息化要求每个人必须跟上这种变革,无论人的思维、意识方式还是人的知识储备,这种变革也促使了内部的知识流动及知识共享。在信息系统建成之后,企业进行维护和管理的过程需要相关的从业人员具备一定的技能培训和储备,甚至于为企业培养出相关的技术人才,所以注重知识共享的也是注重人才的培养。
(四)信息化建设促进企业重组
企业业务流程是根据信息化特点进行梳理和设计的过程。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过程,应当促进企业业务流程重组与优化,增强企业产、供、销协作能力,优化与上下游关联企业的协作关系,实现业务流程和信息系统的融合与集成,提高企业的市场反应能力、科学决策水平、经济效益和综合竞争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四、结论与启示
知识共享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企业竞争力构建中发挥着重要的中介作用,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实施的过程可以促进组织内知识共享,因而企业信息化还可以通过知识共享中介作用的存在提升企业绩效,信息化本身可以提高企业内部经营有效性,优化企业外部价值链,有助于企业绩效的提升。组织内知识共享水平提高,可以促使企业实施信息化而提高知识共享水平有利的方向发展。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社会”的大背景下,企业信息化建设融入到知识管理中,使新时期的知识管理呈现出崭新的面貌。从跨国企业突出了国际化、知识化等现代思想意识,认识到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首先,企业应重视信息化建设和实施,在企业资金实力充足的情况下,重视信息系统硬件平台、软件平台和网络平台的建设,评估好企业当前和未来发展的需求,尽量避免因高额转换成本引起的得不偿失。其次,企业应促进组织内知识共享活动,知识共享是知识管理的核心环节。在组织成员上,管理层通过知识共享培养员工有意识地提高自己表达和吸收知识的能力。在组织文化上,在企业内营造信任、合作、宽容、平等的文化气氛,让每个员工都意识到自己是知识共享日常活动的一员,自觉分享和寻找有价值的知识。在保障机制上,企业应该建立起一些有利于知识共享的保障机制,如采取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构建专门的知识管理系统平台,提供良好的培训,宽松的轮岗机制等措施,对知识共享都能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杜荣.论知识共享与企业绩效的关系[J].情报科学,2005(9).
[2]饶艳超,陈烨.企业信息化、知识共享与企业绩效[J].财贸经济,2012(7).
[3]王雪晶,王萃.论企业信息化与企业知识管理的关系[J].技术经济,2005(2).
企业信息化建设分析范文2
关键词:中小企业 信息化 环境建设
随着信息时代的形成,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但是,我国各大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水平不均衡,并且在建设过程中因为自身与外界原因的影响,使其存在很多的问题。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对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因环境影响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了造成此现象的原因,为研究优化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环境的有效对策提供基础。
一、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受环境影响而存在的问题
1.信息化使用范围小
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技术主要体现在会计电算化以及办公自动化这两个方面。根据相关的调查,在我国各大中小企业中,虽然基本所有的企业均纷纷达到了办公自动化的水平,但是使用范围却非常小,仅仅使用在文件编辑和打印等基础工作上,但是企业的内部信息管理,比如说内部邮件、电子文件传递等业务管理系统还没有被使用。大约有超过一半以上的企业已经达到部分会计电算化的水平,而全面达到电算化的企业仅仅只有8%,由此证明我国中小企业还需要不断提高信息化建设。
2.信息化成效低
根据有关的调查发现,我国大约超过一半中小企业信息化成效普通,三分之一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非常成功,换一种说法也就是大多数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没有将其效用完全发挥出来。造成该情况的原因包含多个方面,分别有:(1)政府宏观调控作用难以发挥。(2)企业缺乏资金投入,没有专业的信息技术人才。(3)大多数企业不重视开展信息化建设。
二、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低下的环境原因分析
1.缺乏资金投入
我国政府给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投入的资金非常低,加上中小企业风险抵抗能力极其低,发展规模不大,由此造成信息化建设资金非常缺乏。另外,我国现阶段信息化软件市场上,大部分成熟的软件以高端产品为主,投入在中小企业信息管理中需要花费大量的成本并且后期维修费用也不低,因此致使中小企业对其望而却步。
2.企业管理效果不佳
我国当前中小企业依旧处于传统的管理状态中,时常会出现以下问题:职员工作效率不理想、财务管理规范性低以及管理标准化不高等,非常容易造成外国优秀管理理念以及技术被引入到企业管理过程中。另外,中小企业现存内部管理体制比较陈旧,非常容易拉低信息化建设水平。据统计,我国当前大部分中小企业还没有构建起完整的现代管理体制,并且建设时极其容易忽略业务流程的再次建设。由此造成信息管理方法不可以充分发挥其作用,致使投资浪费现象的产生。
3.缺乏资金和政策扶持
我国当前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还处在起步状态中,大部分信息化资金主要使用在硬件投资方面,但是相关的配套软件资金却非常有限,从而造成硬件设备效益不高。现阶段,市场上中小企业信息化出来方案成本很高,融资问题时常会出现,可是中小企业融资难度很大,尽管政府制定并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但是效果并不乐观。
4.软件供应存在问题
一般来说,中小企业管理变化快,由此对管理软件在企业中的应用范围产生限制作用。现阶段我国不少软件供应商给中小企业提供的软件在功能方面存在很多缺陷,软件使用在管理过程中,并不能够满足企业的要求。另外,外国管理软件不符合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需要,使用时难度不低且费用很高。另外,服务人员有限且流动性低,导致售后服务难以开展,因此致使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成本不低。
5.存在第三方咨询商现象
我国当前擅长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咨询机构很少,而主要对企业信息化工程进行监理的机构也非常少,由此造成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评估认证由于没有形成标准以及监理制度而难以开展,项目质量难以评估[4]。现阶段我国大多数管理咨询公司只能够部分软件产品,至于软件在企业中的实施了解并不多,由此造成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发生的纠纷非常多,从而难以给信息服务质量提供确切的保障。
三、优化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环境的对策
1.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
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还处于起步状态中,因此政府应该为其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并且积极构建一个宽松的环境,建立健全多元化配套对策。政府应该从以下3个方面充分发展其作用:(1)给中小企业提供一个完善的服务体系,同时实施试点示范政策,引进和应用成功的案例,同时在有关方面扶持中小企业进行创新,从而增强企业信息化使用效果。(2)政府应该拟定配套法律法规,确保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环境的优化举动可以得到法律上的支持,另外,政府需要对信息化建设项目以及工程做出合理的资金安排,并且大力扶持可以起到示范与带动作用的项目。(3)构建一个完善的服务机制,给满足产业政策、市场前景广阔、富含技术以及优势较大的中小企业应用软件开发项目提供各方面的扶持,同时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构建一个完善的撤出机制以及风险管理模式。
2.构建完善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
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地域不集中、技术低下以及缺乏资金这些问题长期存在,所以,政府应该尽可能调动一切相关社会资源,充分发挥高校和科研院的作用,把软件提供商、管理咨询公司以及工程监理机构等各方面的力量集合为一体,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构建一个完善的集合支持、服务以及保障的体系,从而可以保证中小企业获取大量先进的应用优秀软件和人才,为其信息化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3.对数据环境进行构建
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内容中,数据环境的建设属于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是其基本内容所在。虽然企业信息化基础设备可以使用资金来获取,但是信息资源开发以及使用更多的金钱也不可以获取,现阶段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均能够合理地设计基础信息,做好交易数据采集以及储存工作,可是企业的管理效益并不高。对此,应该对数据环境进行构建,对交易数据进行加工、分析以及使用,同时按照数据分析信息对管理流程开展合理的调整,并且制定合理的策略,从而保证中小企业信息化可以充分发挥其作用。
4.合理建设业务流程重组
业务流程重组在内容上主要指:对某组作业进行整合,对输入资源进行增值处理,然后提供给客户需要的资源,旨在构建科学且清晰的业务流程体系。业务流程重组属于一个缓慢优化的流程,其可以直接影响到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功与否。因此,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对业务流程重组进行合理的构建,从而确保信息化管理系统提供的数据不仅正确且有效,为有效监控业务过程提供确切的保障。
综上所述,信息化建设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是推动中小企业实现管理现代化、提高生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企业以及政府应该详细分析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环境存在的问题,不断优化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环境,构建与之匹配的信息化建设体系与机制,制定中小企业信息化策略模型,建立中长期发展实施战略,从而刺激我国中小企业健康良好发展,积极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加快国民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文娜.中小企业融资环境问题分析及对策[J].中国商界(上半月),2010,10(07):112-113.
[2]吴思莹.黑龙江省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环境分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13(03):256-257.
[3]孙蕾.中小企业如何腾“云”驾“务”——中小企业云电子商务战略思索[J].中国商贸,2012,14(14):178-179.
[4]陆岷峰,李正刚.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多尺度视角分析——基于创业板融资方式的探讨[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8(02):259-260.
企业信息化建设分析范文3
一、企业管理创新中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一)信息化建设能顺应当今时代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社会发展也越发迅速,随之而来的是愈发白热化的内外竞争。在这个速度取胜的时代中,速度对竞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信息化建设无疑使企业速度大幅提升的建设。同时,信息化建设还可使企业的发展和需求得以满足,发展需要创新,否则无异于止步不前。因此,企业若想在残酷的竞争中得以一席之地,必须对管理方法或管理模式进行创新,从而为企业创造价值。
(二)信息化建设能提升工作效率
企业管理和信息化建设一样,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时代趋势不断进步发展的。科学管理是当前时代的要求,而将信息化建设相关内容运用到企业的管理便能符合科学管理的要求。信息化建设因其信息电子化的强大技术优势,使员工的工作效率均大幅提升,也使企业渐渐摸索出适合自身的发展方式,从而带动了企业的发展。
(三)信息化建设能促进企业管理
对企业进行管理是为了促进企业的进步发展,并与高效率、高质量共同保证企业的发展能在相对安全的环境中进行。企业管理的过程十分复杂,且为一衣带水的关系,因而此过程绝非易事,而信息化建设可以说是企业管理的捷径,能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管理。
二、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信息化成本较高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具备先进的科学技术,同时需要较高的经济投入。然而部分企业本身的经济实力较弱,不仅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而且不具备良好的信誉。因此,可谓是在夹缝中求生存,有很多的融资压力。除此之外,部分企业即使融资成功也只能解一时之忧患,而难以将资金使用维持到最后,因而使之前的投入付之东流。
(二)企业信息化观念有误
企业信息化建设固然有诸多优势,然而它并非是万能的,其中还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对于企业的管理而言,需要技术、管理、战略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配合,而部分企业管理者忽略了企业的实际状况,一味地希望以信息化建设解决企业管理乃至企业中的各种问题,而这无疑是不现实的,也往往事与愿违。
(三)业务模式也需要改进
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工具的使用可大幅避免工作中的数据错误,从而为员工的工作提供便捷,然而便捷并非是企业管理的全部目的。想要实现企业管理的全部目的,不仅需要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工具的使用,同时需要企业对传统业务模式流程进行改进创新,只有将以上二项内容相结合企业管理的作用才能被发挥。
(四)企业信息化建设人才短缺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需要技术,而技术就需要懂技术的人。然而实际上,我国企业中此方面的人才是十分紧缺的,甚至即使是从事该方面工作的人也只是简单的懂些技术,而其管理等方面的其他知识是明显不足的。
三、企业信息化建设管理创新路径探索
(一)企业管理需落实到每个细节
企业好比一台机器,企业中的员工就好像是机器中的零件,机器的良好运行离不开各个零件的正常运行,企业的良好管理也离不开企业中员工及各部门的紧密配合。这里的员工是广义的概念,包括由领导者在内的企业人员,领导是员工中的一部分,发挥着统领全局的作用,需结合企业实际做合理决策,并把关企业发展中的各个细节。同时,企业也需要内部调整,以抛出陈旧落后的组织结构,使原有的冗杂且职责不明的任务分工变得清晰明朗,以全新的适合发展的结构展现出企业新的生机与活力。
(二)企业管理应立足于企业实际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企业的必经之路,然而信息化建设需要是有计划的,且符合企业实际状况而进行的,而非为了建设、为了适应时局而建设。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原则应为以大局为重,以企业自身实际出发、合理统筹、分阶段进行、量力而行。建设中首先要把握住重点,如成本、质量、资金等均为管理中的重点,同时要分出框架,可分为技术、人力、产品等内容,把握好重点与框架之间的关系,使每部分都得到发展,从而使企业能够得以全面发展。
(三)企业管理创新应借助信息化建设
在当前环境和大的社会背景下来看,我国企业的管理基础不强、理念陈旧、管理落后、创新不足,管理水平整体偏低,而如此偏低的管理水平又是难以适应当今形势多变、竞争激烈的社会的。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企业管理创新是摆在我国企业面前的难题,但也并非无解,其中的一个答案便是企业信息化建设。所以,企业有必要对信息化建设合理利用,并不断发展自身的综合实力,以不断适应发展的社会,使其在竞争中生存并获胜。
(四)企业信息化建设需长期坚持
企业信息化建设对企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和长远影响,信息化建设是复杂的,同时其过程是长远的。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复杂体现在其所涉及范围的广度之上,如企业内部分工、技术设备、软件硬件等均包括其中。因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复杂,所以其过程的实施会遇到困难,且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便可取得成效,而需要企业统领个中细节,并做到持之以恒的坚持,方能获取最终的胜利。
企业信息化建设分析范文4
关键词: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信息化
在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信息产业及其应用技术已经渗透到全球社会的各个领域,其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现代化程度、竞争能力以及经济成长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然而企业信息化是实现企业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提高该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措施。面对信息产业化浪潮的巨大冲击,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已经认识到沿袭传统的管理手段已不能适应当前市场的竞争形势和自身的发展要求,相反利用信息化技术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从而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采用先进的信息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能够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已经成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
1.建筑企业信息化的主要内容
建筑企业信息化是利用计算机的软硬件技术、网络技术以及通讯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对其信息资源进行深入开发,以及大规模应用,最后对建筑企业的核心业务进行重建的过程。信息化技术对建筑企业来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企业管理方面的信息化,不仅包括文档传递、信息采集等办公自动化的基本工作流程,另外还包括经营、计划、预算、财务、市场材料采购信息、人力资源、项目信息、设备租赁信息等;二是工程项目管理方面的信息化,主要包括网络计划编制、进度计划、施工平面图、工料分析、项目成本控制、安全管理和合同管理等等。
2.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目前,信息技术的全球化导致建筑市场的竞争加剧,一个建筑企业要想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势在必行的,然而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降低生产成本。建筑材料的造价一般占整个工程项目成本的70%左右,信息化技术使得材料的价格透明化,让建筑企业能够及时掌握更多、更全面的价位信息,增加了选择供应商的机会。
(2)决策更加科学化。过去建筑企业的综合性数据的统计往往在月底、季末、年底计算后才能获得。企业信息化后,管理人员可以随时利用计算机系统获得公司任何时间、任何阶段的经营信息,能够准确并及时地完成工程管理所需要信息处理,从而使决策者做出的决策更具科学性。
(3)提高企业竞争的核心力量。信息全球化的今天,工作人员能够充分利用信资源,通过网络随时进行交易,实现市场资源共享,从而使得建筑企业之间的竞争从国内市场扩展到国际市场,与此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3.建筑企业实施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由于建筑企业受其生产经营特点的影响,例如工序多、资料档案繁多、动态性强以及人员的流动性大等,从而导致信息管理难度加大,另外其建筑企业的管理水平不高。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技术力量不足,难以推广信息化建设
建筑企业普遍存在信息管理人才短缺,技术水平不高的现象,很多建筑企业在信息管理工作方面只配备少数的专职人员,如果要对企业的实际业务定制相应的信息系统,在技术和服务方面都很难得到可靠的保障,另外企业内部的职工对信息化的理解以及掌握的专业知识都有差异,导致信息化建设难以展开。
(2)资金不足,难以推动信息化建设的持续发展
建筑企业实施信息化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需要庞大资金作支撑,而且资金投入后效果并不能立竿见影,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效率都不能有及时明显的提升,另外建筑企业的利润相对比较低,从而造成许多企业在信息化管理的投入方面慎之又慎。
(3)企业内部资源不足,难以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充分利用
建筑企业是传统企业,如果企业仅依靠其内部力量很难从企业的多角度和多层面的利益来进行信息化的综合分析,另外受思维定势和某些内部因素的影响,企业往往忽略了内部存在的问题,而不能对其进行清晰的定义和描述,加上很多企业对信息化管理的思路还不够清晰,从而使得信息化管理很难在实际的工作中得到充分的应用。
4.加快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实现企业信息化是建筑企业增强竞争力,从而求得生存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此,建筑企业在实施信息化时,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企业信息化对策,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制定合适的信息化建设目标。根据企业发展前途和企业自身的内外部条件,制定企业信息化的战略目标和内容,正确确定企业实施信息化后要实现的目标。从企业整体出发,统一规划,统一思想,统一治理,避免造成各部门或各项目部成为“信息孤岛”,导致信息资源不能互通和共享,另外还要防止软件(或硬件)上的重复建设和重复投资,使有限的人力、财力和物力都能够充分的发挥作用。因此,需要从企业的实际出发,在确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内容和方案后,必须制定严格的实施计划。
(2)有效降低投资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信息技术的应用特别是电子商务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交易成本,从而形成成本优势。建筑企业通过实施信息化建设,不仅能迅速抓住市场,根据需求提供差异性的产品和服务,且能快速响应复杂多变的市场,发挥其综合效应,另外还能降低生产成本,促进企业资源的最佳配置达到企业快速发展的目的,大大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3)以工程项目的管理信息化为突破口,是提高企业的经营水平和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从而提升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捷径。建立项目工程管理信息系统要遵守系统设计、总体规划、以及分步实施的原则。项目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可分为几个阶段和模块来实施,项目前期是企业业务流程的起步阶段,主要负责项目工程信息的搜集、筛选、整理,从而对项目工程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研究;投标阶段是建筑企业真正参与市场竞争和争取市场份额的阶段,它能够体现企业的综合实力,其每一步的运作需要企业各层面的配合和协调;施工阶段是建筑企业对产品进行加工的阶段,信息化管理的实施可以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采用电子商务技术,能够大大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后期的管理需要对项目工程进行清理结算同时还要负责保养期的维护,从而形成施工单位的效益和业绩。
(4)培养专业人士,增强技术力量,推动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要推动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没有雄厚的技术保障是无法实现的。对企业信息化的需求分析是信息系统的设计过程中一个十分专业的环节,只有具备专业的技术人员才能保证企业信息化的更新、运行和完善,因此需要建立企业复合型的人才队伍,对企业信息系统进行需求分析和管理,从而防范信息化需求风险。
5.结束语
总之,建筑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之路任重而道远,要在实际工作中真正发挥信息化的作用。企业特别是企业的管理人员必须认识到信息技术管理的意义,从而通过信息化来提高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保证企业的竞争优势,然而信息化并不是目的,而是企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刘家静.略论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J].安徽建筑,2003(5).
[2]武朝晖.建筑业企业的信息化进程[J].建筑经济与管理,2007(6).
[3]李立新.建筑企业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对策[J].工程建筑与设计,2004(1).
企业信息化建设分析范文5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会计信息化;电力企业;现代企业制度
电企管理的信息化首先要基于电企会计系统的信息化。其根本宗旨在于转换会计工作职能,由“账簿记录”为主转向“计划管理”为主,为此,电企会计系统必须充分利用IT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及时共享的信息网络平台,积极利用各种比较成熟的会计功能模块,构建多种会计信息化管理体系,从而实现会计工作的功能性转换,提升会计核算效率,实现会计工作绩效的飞跃。
1电企会计信息化的现状
1.1较低的利用率
电企信息化管理系统模式是一个较早开发的工作模块,其设计者站在了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前沿,理念比较前卫、功能也比较全面,并且由国家电力公司由上而下统一布局推广。其中会计信息化模块比较成熟,对于提升会计工作效率,形成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有重大推重作用。但是在实际推广使用过程中,受地方领导重视程度的不够、加之基层会计人员的信息化素质高低影响,会计的信息化软件功能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其绩效考核功能、信息决策功能、计划与管理功能未被最大限度发挥,只是一个简单的录入功能得到普及。
1.2“账簿记录”模式未根本改变
电力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全面的综合工程,它本身涉及到企业财务分析与评价系统、企业绩效考核系统、企业信息化决策系统、企业核算与监督功能等等。但是,我国目前基层电企在会计信息化模块的使用上仅仅局限于“账簿记录”模式的会计信息录入,会计报表的整合等日常会计事务,信息化建设的整体管理功能并没有完全利用起来,信息化功能只是一个信息的录入与报表的编制,致使信息化分片落段,无法形成全面的系统的信息化整体。
1.3信息化的系统建设问题
基于目前基层电企的财务实际,在会计信息化功能的利用与开发上非常片面,简单的录入与报表整合对于会计信息化管理功能的实现还相去甚远。加之不同基层之间信息化共享平台相对滞后,导致基层的核算工作单一而分散,所形成的实际数据对于宏观决策没有实际意义,不足以支撑电企高层的科学决策,为此,还必须进行大量的重复整合与人工核算,这使管理者对于会计信息化工作的管理与决策功能大打折扣,在推动信息化建设上消极懈怠,没有信心。
2电企会计信息化建设策略思考
2.1提升会计执业人员信息化素质
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企业人才的竞争,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归根结底也是企业人才信息化的建设,人才的信息化可极大促进管理的信息化。我国电企必须高度重视会计人才的信息化,通过引进、在岗培训或者脱岗培训等多种方式,强化会计人才的信息化素质。我国电企会计信息化模块建设是比较前沿的,加之其功能性模块较之其他性质的企业更加复杂,对会计人才的信息化素质要求就更高。要加强对会计人员信息化能力的考核与测评,督促会计人员提升自我素质的能力。
2.2会计信息化要侧重于管理信息化
会计信息化建设要避开简单的录入与报表信息化,要实现最基本的核算信息化,提升核算效率。会计信息化建设其实是一个信息化管理建设,它不再是一个简单的计算功能,更是一个管理与分析功能,为此,要强化各种综合模块的开发与利用,强化电企的数据化市场分析功能、电企预算决策模块以及绩效考核等模块等,使得信息化的整体效应得以实现,“核算会计”得以向“管理会计”真正转换,会计由算账转向数据分析与管理。
2.3改进电企的组织构成
传统的会计角色就是“记账与报账”,其职能仅仅局限于一般业务性事务,表现在为数据而数据,在数据面前缺乏能动性,会计人员不属于管理层。为此,要改变电企的组织构架,将会计组织纳入数据化市场分析、电企预算决策以及绩效考核等管理层面,这种组织结构的变化将更加促进会计职能的转换,推动会计信息的管理功能实现。科学的组织结构有助于会计信息化管理职能的实现,而会计信息化管理职能的实现将更加促进电企管理的信息化。
3结语
企业信息化建设分析范文6
一、前言
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 财务信息技术就开始应用到我国电力行业,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和时代的不断进步,我国电力行业对完善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需求越来越急切。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化,电力企业一直在寻求着改革和转变,但其重心长期放在内部改革和产能的提升上面,并未抓住关键。目前我国发电行业正在逐步向精细化、集约化和集团化转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财务信息化成为关键手段。当前完善电力企业内部管理、提升企业竞争力是电力行业改革的关键所在,这一切转变必须依靠电力企业的财务信息化建设才能得以实现。
二、电力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电力企业财务信息化建在过去的两年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目前财务信息化建设仍然存在标准没有完全统一、流程没有梳理彻底、功能没有开发全面、系统建设科学统筹需要进一步完善、项目实施保障机制需进一步提升等问题,需要在今后的财务信息化建设工作中不断优化完善和提升。
1.进一步加强项目组之间的沟通,提升顾问团队整体水平
财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产生了多个项目组,如ERP项目组、财务管控项目组、集团报销项目组、营销项目组等等,各项目组之间缺乏沟通,往往是按照自己项目组的计划去实施,作为系统工程,项目组之间应定期进行通报和联系。按照ERP系统实施计划,其顾问团队将全部撤出,由电力企业的科技单位组成的顾问团队配合信息化建设,但目前内部顾问团队数量以及人员对SAP的整体掌握不是很全面,对ERP系统的理解深度还远远不能满足功能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开发、项目实施咨询、项目运行维护等财务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另外,财务电力企业应加大内部顾问单位的培训力度,尽快打造一支强有力的内部顾问团队,以支撑财务信息化的持续建设与深化应用。
2.软件界面“三化”――人性化、汉化、简单化
由于ERP软件是舶来品,很多界面和表述方式不符合国人思维。财务信息化不仅要进一步提升其功能的先进性,更要提升其适应性。所以软件界面人性化、汉化、简单化是下一步迫切需要进行的工作。软件是为人服务的,而不是要使用人员去适应它。电力企业中的很多员工,特别是老员工,与其费时费力去让他们理解晦涩的界面和语句,不如在软件的界面和工作流程上多做一点工作。系统登录后,就显现工作模块,把日常工作的流程用简洁的模块固化,用汉字表述出来,而不是用英文和数字代码组成的事物码。
3.进一步融合各业务系统、梳理业务流程
由于电力企业各部门业务系统往往是自上而下独立建设, 系统平台多、数据接口多、数据重复多,导致数据流转效率低下,这些正在运行的系统与ERP融合度低,给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集成与控制带来很多麻烦,需要对各个系统进行持续优化和整合。统一高效的业务管理流程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财务业务的管理流程已经初步建立和规范,但是电力企业尚未建立起相对稳定的固化的横向跨专业,纵向统一高效的全面业务管理流程。一是部分业务部门本位主义严重,沟通和协调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存在一定难度,跨部门的部分业务流程尚未建立,比如在营销部门、物流中心、计划发展部等部门;二是部分业务部门统一制订的业务流程,在电力系统各单位由于种种原因未执行,导致无法按照统一的财务与业务集成接口进行部署。
4.进一步规范提升安全保障机制
电力企业的财务信息化建设涉及的跨部门、跨系统的相关工作,主要靠财务部门全力推动,协调困难,科技信息部门作为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牵头部门,在跨业务、跨系统沟通协调方面的作用明显不足,影响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整体协同推进。新投入运行的软件系统运行还不稳定,内部光纤数据网络没有实现全覆盖,企业门户不稳定,数据中心通道时有拥堵,外网安全接入内网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制约了财务信息化建设与推广应用。运维保障体系急需加强,目前财务信息化运维工作非常薄弱,运维人员的素质问题、流动性问题、数量问题等影响了财务信息系统的正常使用。
三、电力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电力企业在财务集约化体系建设过程中,形成了很多行之有效并具有广泛适应性的实施经验。在深化应用过程中,要认真总结提炼已有的实施经验,推广应用。电力企业要全面总结分析2009年以来财务信息化工作中存在的经验以及薄弱环节和难点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提升系统的稳定性、易用性和实用性,确保工作效率和效果的全面提高。要以财务集约化管理深化应用为核心,以构建一个安全、可靠、稳定运行的信息系统为重点,充实完善业务需求,统一规范财务标准,优化提升系统功能,高效推进项目实施,全面深化系统应用。
第一,电力企业财务信息化深化应用过程中,要统筹把握好系统建设和深化应用的关系,把系统建设作为深化应用的基础。并且结合本单位人员、岗位变动情况,保证跨专业、部门的工作正常有序开展,并保证协同应用的成效。
第二,按照财务集约化深化应用的要求,设计和开发相关的系统功能,构建统一的财务业务流程管理平台,实现财务业务流程全过程管理。深入梳理会计核算、资金预算、资产管理、工程管理、电力营销等各项业务需求,进一步健全财务信息化建设的业务需求。研究制订财务业务流程相关管理办法,建立标准流程保障体系,确保财务业务流程的顺畅实施和运行。
第三,高度重视并积极开展培训和宣传工作。要进一步加大培训和宣传工作力度,将培训宣传工作贯彻整个实施过程,与财务信息化建设整个过程相伴。一是要以参加流程设计和测试的关键用户为主体,形成一支得力的讲师队伍。培训要持续贯穿财务信息化建设整个后续阶段,分阶段、分内容、分人员类别、分管理层次进行加深。二是在深化培训过程中继续建立一支精干的既熟悉ERP功能又全面了解企业业务的关键用户队伍,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高、跨业务的终端用户队伍,保证财务信息化建设持续的生命力。电力企业通过财务信息化建设,财会队伍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显著提高,打破了信息壁垒,促进了业务流程的优化和调整,推动了财务业务系统互联互通。真正实现了“会计核算一本账、资金管理一个池、预算管理一张网、精细管理、精确反映、精益求精”的目标。电力企业对财务集约化、信息化的认识得到质的提升,财务工作实现了四个转变:财务管理由注重静态结果向注重动态过程转变、由注重财务专业管理向注重前端及综合管理转变、由分散式管理模式向集约化管理模式转变,由财务核算型向决策支持型转变。通过思想的统一及观念的转变,有效地促进了信息化建设及管理水平的提升,有力地支撑了财务集约化管理,但财务系统实用化、易用化等功能还需进一步挖掘。
结语
总之,要不断摸索财务管理系统的组织规律及时发现运行中的问题,适时完善和配套建设、组织系统升级、不断完善系统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财务管理系统的效能。
参考文献
[1]于勇.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困境及对策[J].现代商业,2012,(36):7-8.
[2]于光梅.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问题及策略[J].会计之友,2010,(21):7-8.
[3]李晶.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推进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任重道远[J].上海国资,2012,(1):10-11.
[4]吴晶晶.浅析我国电力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18(09):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