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媒体实习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媒体实习报告范文1
【关键词】新媒体 高校校报 校报研究
一、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校报的生存环境。
高校校报是高校党委和行政的机关报,是占主导地位的媒体,办好高校校报对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开展新闻宣传工作有着重要作用。据统计,2010年12月,中国高校传媒联盟抽取全国27个省市地区的230多所高校的学生媒体进行调查,数据显示,91.5%的高校有报纸;90.2%的高校有广播;75%的高校有新闻网;72.8%的高校有通讯社;58%的高校有电视台;46.4%的高校有新闻类杂志。在这百花齐放的高校宣传阵地上,例如校报、杂志等传统纸媒由于传播速度慢和辐射面积小等劣势,其生存空间正在不断萎缩,面临着极大的生存压力。
(一)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校报的发展困境
1、新闻宣传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低,办报品质差。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便捷式的生活方式成为人们的追求,在社会信息传播领域,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的大量普及与应用,使人们在足不出户,所接触的信息容也达到无限,不断挑战着纸质媒体的主流地位,纸媒在新闻宣传中的作用不断被蚕食,新闻工作质量和水平低。本人曾在高校校报工作三年,也多次曾与省内外各高校纸媒进行交流学习,发现大多数中国高校校报多数都是隶属学校的党委宣传部,新闻的采写编的主力多是由大学生记者组成的新闻社团。大学生记者在新闻采访中,不能把握新世纪新闻传播的规律和特点,分不清新闻媒体的共性和高校校报的个性,专业性较差,对于新闻的及时性、时效性把握不够,新闻深度不够、角度不对,导致办报水平一直得不到提高,新闻采写不专业,新闻传播不迅速,高校校报办报普遍半专业化,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高校校报的办报质量。
2、新闻采写主动性低,宣传报道内容固化。现如今中国高校校报采编形式化、机械化,采写多是以“电话新闻”为主,新闻采写人员坐在办公室,接到宣传任务才出门采访,新闻采写主动性较差。通过观察,本人发现在中国各地高校校报在新闻采写上,所呈现的状态也不相同。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等高等学府的校报凭借学校自身优势,在新闻采写上积极主动,专业性较强,依然存在较强的竞争力,而地方的校报作受资源因素制约,在校园宣传空间及环境的竞争中劣势不断加大,甚至少数高校校报已经面临取缔危机。
3、受众阅读习惯的改变。高校校报主要的受众是高校大学生。高校大学生作为社会的年青一代,习惯着通过3G手机、移动网络平台去获取新闻和讯息,逐渐摒弃了传统的纸质阅读模式,这一转变导致校报的发展空间严重压缩,生存压力增大。在新媒体不断普及的大潮流下,高校校报更应该博采众长,立足高校教育育人的实际,适应不断变化的受众需求,将平面式传播和立体式传播优势结合在一起,有效的整合校园资源,大胆创新,加快转型发展步伐。
二、新媒体时代下,高校纸媒的发展策略。
(一)整合校园资源,打造校报品牌。高校新闻宣传资源有限,功能性设施配比单一,人员、设备、技术等资源的不平衡决定了高校校园宣传工作的半专业化。新媒体的出现丰富了原本单一化的校园宣传渠道,新媒体宣传渠道成本低、信息储存量大,传播速度快,校报的转型发展,需要立足自身优势,充分发挥高校校报覆盖面广、信息资源丰富的优势,整合校园宣传资源,打造出校报特有的品牌。利用建成校报品牌优势,在校园内发展全媒体记者和公民记者,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全媒体记者应该是全面发展的,力争集全媒体记者、编辑、网络管理员等功能于一身,这样才能让单形态、单终端的纸媒很好的升级为多终端、多形态的全媒体。
(二)借助新媒体浪潮,全面转型发展。校报多年不变的纸质阅读模式,在新时代已经被大多数人所淘汰,但是通过观察,不难发现高校中依然有少部分大学生喜好纸质阅读模式;同样,新事物的出现也需要漫长的适应过程,广播电视媒体、手机移动新媒体、互联网等新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载体,在校园的新闻传播中占的比重较大,辐射人群广,然而其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新媒体更新快,信息不易保存,缺少校报完善的新闻把关和舆论控制体系。高校校报在新媒体浪潮下,看清形势,将校报的新闻优势和新媒体渠道优势结合在一起,保持优势,全面转型发展,大胆创新出新的校园新闻媒体,利用主流官媒的优势,打造一个集纸媒和新媒体于一体的全媒体,将校报变为集网站、电视、纸媒,甚至电视台一体的综合宣传机构。
(三)媒介融合,建立全媒体机构。高校校报在转型发展中,应充分发挥高校校报作为校园主导媒体的作用,促进校内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多种资源的整合,积极推进中国高校校报的网络化、信息化建设,成立兼顾各项的全媒体新闻中心,做到资源共享;积极走出去,与国内高等院校的同类型校报交流合作,如参加中国高校传媒联盟等类似的组织,打造为一个全国性的校报新闻网络和稳定长久的交流平台,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为广大师生员工提供更好的服务。在融合过程中,高校校报要努力建设好本校校报的电子版、网络版,提高校报的新闻时效性,及时更新校报网站新闻内容,推进全国高校校报的门户网站DD中国高校校报网站的建设,提高高校信息的传播速度,实现高校间信息的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朱永斌.浅议信息时代高校校报的发展出路.[J].2008年,09期.
[2]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报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社政[2005]13号
[3]王延.对新时期高校校报创新发展的思考[J].理论界2005年,05期.
媒体实习报告范文2
论文摘要:依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江苏教育学院对2005级新生首次实行了分层次教学,即按文理科及高考英语成绩分班教学,并对其中的六个教学班级分别进行了多媒体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经过两年的跟踪调查研究发现:不同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英语学业成绩影响显著,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教学效果明显好于传统教学。
对多媒体应用于教学,存在着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所谓“哗众取宠”“劳命伤财”的时尚玩意儿,对教学并没有实质性的帮助。另一种观点认为,多媒体技术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于一体,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利于更好地掌握所呈现的知识,它是教学现代化的体现。
随着高校的扩招,班级人数越来越多,如何面对这100人左右的大课,保证教学质量并努力提高教学效率,是摆在每一位外语公共课教师面前的难题。笔者于2005年试着在自己的教学班中率先应用多媒体教授外语,摸索外语教学中多媒体应用的价值与方法。
一、多媒体教学模式有效性实验研究
1.实验阶段一。
研究假设:从短期授课效果(一个学期)来看,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教学模式更能促进公共外语的大班授课。
研究对象:2005年9月,江苏教育学院决定对2005级普本新生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行了分层次教学,即将学生按文理科及高考英语成绩进行分班教学。共分出6个教学班,A1,B1,B2是文科班,A2,B4,B5是理科班,其中A1(65人),A2(60人)班学生的人学成绩(即高考英语成绩)在120分以上,B1(78人),B4(70人)班学生的人学成绩为110一119分,B2(77人),B5(70人)班学生的人学成绩在110分以下。B2,B4班的大学英语教学使用了多媒体教学模式,为实验班,其他4个班为实验的对照班(按高考英语成绩与实验班同水平的B1,B5为对照班1;而高考英语成绩好于实验班的A1,A2为对照班2),使用的是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即:B2,B4(高考英语成绩120分以下)。多媒体教学模式。实验班(147人);B1,B5(高考英语成绩在120分以下)*传统教学模式一对照班1(148人);A1,A2(高考英语成绩在120分以上)。传统教学模式。对照班2(125人)。
实验材料:实验班及对照班均使用的是大学英语新教材《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一册(外研社)。实验班的每节英语课均使用多媒体进行授课(多媒体教案附后),而非实验班则没有采用。
实验时间:这是个为期一个学期的教学实验,时间为2005一2006学年第一学期。
数据收集与统计:收集了2005级实验班,对照班共6个教学班2005 - 2006学年第一学期的学生学业成绩,包括期中、期末和总评成绩,并将所有数据录入电脑并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数据统计及结果:由于实验班与对照班1学生的高考英语成绩没有显著性差异,且实验班高考英语成绩还略低于对照班1(M实验=107. 46
注:*P
由于实验班与对照班2学生的高考英语成绩有显著性差异(M实验二107. 46 < M对照班2=123. 38 ,**P=0.000
注:*P < 0. 05;**P
从表1我们可以看到实验班和对照班1在期中考试成绩均分分别为77. 95 , 76. 74,虽然实验班均分高出对照班1,但没有达到显著性差异。但期末考试和学期总评两组均分分别为72. 2和68. O1 ,74. 5和71.32,P=0.000实验班
表2的结果则告诉我们在剔除了人学成绩(即高考成绩)对学生英语学业成绩的影响之后,代表两种教学手段教学效果的学生期中英语成绩的调整平均数分别为79.784和81. 774,多媒体教学模式没有显现出它的优势。但到了期末考试和学期总评,我们可以看到两组在调整了人学成绩影响后的平均分分别为75. 266和72. 752 , 77. 073和76. 361,虽然两者没有显著性差异(p > 0. 01),但实验班的班级平均分高于没有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对照班2。
为期一学期的教学实验验证了我们的研究假设,即从短期授课(一学期)效果来看,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教学模式更能促进公共外语的大班授课。
2.实验阶段二。
研究假设:(1)从长期授课效果(3个学期)来看,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教学模式更能促进公共外语的大班授课;(2)多媒体教学更能帮助学生在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获得好成绩。
研究对象:由于从2005 - 2006学年第二学期开始有些班陆续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模式,所以我们选了B2班(77人)作为实验班(该班一直采用的是多媒体教学模式),BS班(70人)作为对照班(该班一直采用的是传统教学模式)。两个班学生的人学成绩(即高考英语成绩)均在110分以下,经过统计分析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高考英语成绩没有显著性差异(M实验=103. 96 , M对照班=102.1 >,可以看作是同质的两组。
实验材料:实验班及对照班均使用的是大学英语新教材《新视野大学英语》一至三册(外研社)。实验班的每节英语课均使用多媒体进行授课(多媒体教案附后),而对照班则没有采用。
实验时间:这是个长期跟踪教学效果的教学实验,为期3个学期,时间跨度为2005一2006学年第一、二学期及2006一2007学年第一学期。
数据收集与统计:收集了实验班、对照班3个学期的学生学业成绩,包括期中、期末和总评成绩,及两个班学生2006年12月参加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成绩。并将所有数据录入电脑并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数据统计及结果:由于实验班有1人,对照班有2人没有参加2006年12月的四级考试,所以在进行教学效果的长期跟踪数据处理时是按实验班人数=77一1 = 76人,对照班人数=70一2 = 68人来录人的。为了检验实验班、对照班真实教学效果,我们所使用的均分是利用协方差分析剔除各班高考英语成绩、性别比例差异影响后的估计均分,即以各学期总评成绩,四级考试分数为因变量、以高考成绩、性别为协变量、以班级为自变量,利用SPSS1l. 0统计软件计算出来的。统计结果如下:
注:(1>实验班、对照班真实教学效果均分是利用协方差分析剔除各班高考英语成绩、性别比例差异影响后的估计均分。
(2)F值和显著性概率P值是以各学期总评成绩为因变量、以高考成绩、性别为协变量、以班级为自变量,利用SPSS1 l . 0统计软件计算出来的。
注:T分数是根据实验班学生的历次成绩参照全年级的478名学生历次成绩的平均分和标准差计算出的Z分数,按照lOZ+ 50转换而来的。
从表3和趋势图1中我们可以看到实验班历次英语考试成绩在年级中的相对位置呈上升趋势且上升幅度快于对照班。表4报告的是对两种教学模式真实教学效果进行协方差分析后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到,从3个学期的学期总评成绩来看,实验班的教学成效均明显好于对照班,P第一翔=0. 012 < 0. OS ,P第二翔=0. 005
为期3个学期的教学实验部分验证了我们的研究假设,即从长期教学效果看,多媒体教学模式更能促进公共外语的大班授课,但对学生的四级英语考试的促进效果不够明显。
二、分析与讨论
两次教学实验的结果都表明,采用多媒体教学的实验班英语成绩比没有采用多媒体教学的对照班上升较快,前者的教学效果要明显好于后者。根据笔者自己亲身的体验,分析出相关原因。
1.多媒体教学能促进教师深度备课。
运用多媒体教学对教师的备课是一种促进。多媒体要求用最精炼的语言突出重点并在每张幻灯片上得以体现,必然要求教师吃透教材,抓住要害。
2.多媒体教学能促进学生掌握材料。
大学英语与中学英语相比,词汇量很大,课文长,练习多,运用多媒体教学可节省大量板书时间,加大授课容量,甚至可以补充许多好的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材料,促进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对知识点的掌握。
3.多媒体教学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媒体实习报告范文3
x月x日一早,我们到达学校整理一些住宿的事情。第二天下午与学校领导见面。下午的见面会校长主要介绍了该学校的一些基本情况,如学校的建校历史、学校的地理位置、学校的学生总体情况、学生学习的时间安排等等,同时对我们以后实习的主要内容作了简要的说明。再后来,各指导老师到达会议室,我们分别由各自的指导老师带到所在年级办公室进行我们与指导老师的第一次交流,并在很短时间内将我们分配到了各个指导老师及其所在班级,我们很快就进入了实习教师的角色。
下面我主要从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两个方面对这段实习期间进行总结。
一、教学方面
听课:学校给我们安排的实践活动是丰富多彩的,考虑到高一年级学生的特点,一开始的一两周时间也即是国庆前我主要以听课为主。在这期间,我听了不同老师的课,我感受到了每个老师都或多或少有自己的一套,即有属于自己的教学特色:,杨老师上课的时候重难点分明,教学逻辑性很强,尤其板书这方面写得很好,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很积极地去听课做笔记思考等。而跟杨老师略有不同,胡老师上课富有幽默感,他是更偏向于让学生思考的那一类老师。她提出一个问题一般并不急于说出答案,而是慢慢引导学生一步步寻找出正确的答案。他能把探究式教学无形地呈现在课堂上。再到陈老师,他的教学经验丰富,虽没有过多的运用多媒体等教学软件,仍能把一节课讲得清晰明了。我们这些毫无教学经验的实习生,真的是惭愧啊。
老师们教学的睿智展示了他们的风采,让听课的我感叹,听课真是一种享受,在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听不同老师的课,及时进行分析总结,我也可以从中探寻出一套能够为自己将来教学所用的教学方法。
上课:听课是一个铺垫,一个向他人学习、模仿的过程。关键还是如何把从别人身上学到的东西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国庆回来后开始上课,且上课量逐渐增加,首先当然是要自己构思教学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
我的第一次上课是讲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当自己站在讲台上的时候,还是会有局促不安的感觉,但得到学生与老师的鼓励,逐渐熟悉并顺其自然去讲课。有时一位老师上课,同伴进行听课,课后,我们组内的其他学员各抒己见,毫无保留地指出了我这堂课的不足之处,切中要害地点评。从讲课声音与语速、讲课方法、教学思路、课堂纪律的管理各个方面进行教诲。在教态方面的小毛病,也被一一指出,这让我们这些学员感到教师工作的确是一件非常细致的工作,教经验丰富的老师的悉心指导成为了我们进行教学实习工作信心的来源。
记得有一次与胡老师交谈时,老师这样说,“我们老师往往担心学生会不懂,所以在课堂上不断地说。可是,我们说的学生又会记住多少呢?所以我们还是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多说,多做。”胡老师的这些话既委婉地指出了实习老师存在普遍的不足,又是那样地精辟而又实用,使我们深受启发。接下来我认真进行课后反思,完成自我诊断分析报告,并根据这些意见修改诊断课的教学设计,为下次课做好准备。通过诊断——提高这样的过程,我的教学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通过备课,上课,评课,改作业和试卷,再上课,我学到了好多。在教学心态上,能否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其关键在于认真与爱心。有了认真的教学态度,才能严谨仔细地准备教学内容,多方寻求资料和理论依据予以佐证。有了对课题的兴趣和对学生的爱心,才能根据自己的特长寻求最为合适的教学切入点,收集资料,钻研教材,力图使课堂异彩纷呈。
一般每次课上完后,我都会仔细分析了取得较好教学效果和反响的部分,总结出了以下教学方法: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情景再现、传媒环境的图片资料,让大家直观形象地感受。
2、突出悬念,加强互动。悬念感对于学习兴趣的调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引起了学生很高的兴趣。
3、对比之中见真知。对比的教学方法往往会使比较双方的特征更为突出,进而得出更为令人信服的结论。
4、多媒体辅助教学。图文并茂,声画交融,为教学提供大量多媒体实景资料,直观生动。
二、班主任工作
我的班主任工作主要是监督早读、晚自修和值日情况,并进行一些主题班会的教育。
媒体实习报告范文4
一、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课堂上向学生讲授知识,学生记笔记、做练习、参加考试。并由教师以实验、模型、挂图、教具等手段,创设各种辅助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明确观察目标和类型的前提下,采用不同策略,由宏观到微观,由整体到局部,由表及里地进行观察、讨论、学会学习。笔者在教学中,在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基础上,有意识运用多媒体电脑软件制作电脑片、幻灯投影、图片、电子教案等教学手段,让学生观察实际情景。如,在电动机课程教学中,运用视频光盘的教学,显示电动机内部结构和电机的转动情况。
二、兴趣与掌握知识相结合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果教师不想法使学生处于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播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为此,在教学中,营造良好的探索研究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融会贯通的掌握所学知识。在“电感线圈与电容器并联谐振电路”的“并联谐振电路”的教学中,笔者向学生提出问题,如:准备实验电感线圈与电容器并联电路与一个小灯泡串联,接在频率可调的正弦交流电源上,并保持电源电压不变,当电源频率逐渐由小调大,小灯泡慢慢由亮变暗,当达到某一频率时小灯泡最暗。当频率继续增加时,小灯泡又慢慢由暗变亮,怎么解释这一现象?学生对这个现象产生兴趣,结合串联谐振电路进行类比,这样,学生立即进入一个很有吸引力的研究氛围中。兴趣提高了,思维一下调动起来,再讲解基本原理和公式推导,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兴趣,就可达到教学所要求的学习目的。
三、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
电工类课与基础课不同,如果一味采用课堂教学形式,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仅仅停留在书本知识上,难以激发其热情。如果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亲自动手的学习机会,学习情况能够大大改观。如带学生去实习工厂实地参观,让学生手摸,眼看。在电感课程教学中,让学生亲自联接日光灯电路,了解整流器的作用。通过现场教学,创造亲自动手的机会,学习起来,既轻松,又有
收获。
四、课堂教学与实习相结合
要使生产实习教学取得预期效果,必须把实习和课堂教学的内容紧密结合起来。因此指导老师应根据教学计划要求,结合各个环节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指导。
第一步:入门指导,在学生上岗前,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讲解仪器、仪表的操作使用方法,岗位的工作特点、工作内容和安全注意事项等。
第二步:巡回指导,指个别指导和集中指导,集中指导是指教师对学生在实习中遇到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统一解答。个别指导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指导。
第三步:检查实习效果。一个电路安装完成,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检验。对存在问题的同学,通过检查,调整,直至电路完全正确,试验成功。
第四步:指导学生写好实习报告,在学生下场实习前,由教师先在课堂上介绍有关实习课题名称、地点、任务、目的、所用设备和实习步骤等内容。使学生对实习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并带着问题下厂。在实习结束后,完成一份实习报告,内容包括:实习时间、地点、实习目的。所有设备型号、数量、操作过程、实习小结。学生通过写实习报告,完成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第五步:批改实习报告。在实习结束后,由教师对实现报告进行批改,并把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这样一来,学生在下厂实行时比较投入,并努力掌握原理及安装技巧,善于在实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课堂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媒体实习报告范文5
一、实习目的
顶岗实习是学校教育的最后一个极为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走向社会,接触本专业工作,拓宽知识面,增强感性认识,培养、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去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不怕苦、不怕累的工作作风;培养、锻炼学生交流、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实现学生由学校向社会的转变。同时可以检验教学效果,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积累经验。
二、实习时间和班级
时间:年月1日–年月10日
班级:高职7(1)
三、实习指导教师
四、实习单位的确定
实习单位由实训就业处会同本系部选择和确定。学生一般应在学校确定的实习单位范围内进行实习。有条件的学生可以自行联系实习单位,但必须报实训就业处和本系部批准,并接受学校、系部、实习指导教师的定期检查。
实习单位原则上要求到IT行业、企事业单位与计算机相关的工作岗位进行岗位实习。已提前就业的学生,结合就业单位从事的工作岗位进行专业学习。
五、实习内容
1、调查了解计算机的种类、型号、功能以及计算机的发展过程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2、了解计算机局部网络有关情况(局域网布线、局域网软件安装、局域网的维护)
3、了解分析各种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事业单位中的应用现状,并展望其前景。
4、各种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维护工作。
5、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
6、学习、掌握平面设计的岗位实际技能。
7、学习、掌握室内装潢设计的岗位实际技能。
8、了解影视动画实际岗位的技能需求。
9、掌握实用网站的设计与开发技巧。
实习生应根据实习单位提供的实习岗位,应对上述内容中的4、6、7、9项进行重点实习;可以从1、2、3、5、8中选择部分项目(至少2项),验证理论的科学性与实用性,并提高自身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实习作业
学生实习期满后,应于年月11日-月13日将下列实习作业寄给所在班级。
1、实习单位鉴定;
2、实习综合报告或专题调查。
实习综合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实习单位概况、实习内容及实习收获和成果。实习综合报告的内容应真实充实,实习报告字数应在3000字以上。
专题:可就与专业相关的专题性问题进行调查分析,专题字数应在4000以上。
学生实习成绩由指导老师根据实习作业评定,实习作业齐全为合格,优良等第根据综合实习报告或专题调查报告内容质量评定,实习分数最后由教务处核定。
未能按实习计划完成实习、未交实习作业的,不认定实习学分,不进行毕业综合评价和考核,实习成绩及格者方可取得规定的毕业实习学分。
提前就业的学生应根据实习计划结合就业单位的基本情况和岗位职责,写出就业及工作体会,心字数在2000-3000字以上,于年月14日-月16日之间交给。
媒体实习报告范文6
关键词:水文学;教学改革;教学方法;实践教学
《水文学》是建设部高校土木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推荐课程,有些高校把它设为专业必修课,也有的把它设为选修课。该课程针对土木工程专业的特点和需要,阐述水文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重点从土木工程对水文知识的需要角度出发,将水文学知识、理论和方法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应用于土木工程中。但从实际教学实践来看,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似乎并不十分重视该课程。通过实际调查发现,大部分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只对土木工程专业主干课程感兴趣,而对《水文学》课程则学习积极性低,学习效果差。进一步分析,造成这种教学被动局面的根本原因,一方面固然有学生认识上的问题,但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是更重要的方面,还在于该课程的教学问题。
鉴于此,本文试从《水文学》教学内容编排、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探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本课程的教学更好地服务于专业培养目标。
一、改革教学内容编排,将理论知识与课程实际应用紧密结合
《水文学》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水文和桥涵孔径及冲刷计算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计算方法,并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该课程以理论研究为主,如降水、蒸发、下渗、产汇流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又十分强调应用方法的掌握,如相关分析方法、桥涵孔径设计等。
《水文学》教学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的综合化趋势,是现代科学技术交叉综合整体化发展趋势的必然体现。一方面讲授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掌握更多的、特别是综合性实验技能,从而锻炼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既不能面面俱到,导致课程重点内容不突出,学生抓不住课程的主线和重点,也不能出现基本知识点的断链情况,从而导致课程内容不连贯,人为增加学生学习课程的难度。据此,笔者试提出教学内容的编排建议如下:
1 绪论,含《水文学》的教学内容与任务及其与土木工程的关系。2 河流水文,含水文学与水文测站,降水的观测与流域平均降雨量计算,蒸发与下渗,径流的形成及表示方法,水文循环和水量平衡,江河水位、流量、泥沙观测及资料整理,水文资料的收集来源。3 水文资料统计分析方法,含统计分析的任务和方法,现行水文频率计算方法一适线法,相关分析方法。4 设计洪水推求,含由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小流域设计洪水推求。5 桥涵孔径设计。6 实验与实习,含水文测流实验、水文站实习与上机实习等。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1 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
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水文学》课程内容的理论性强,因此应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使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2 采用启发式教学和反馈式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教师在授课时要提纲挈领,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鼓励学生通过互助讨论的方式解决问题,教师在其中只起引导作用。
进行启发式教学就要把全面、系统地讲授教材内容改为首先向学生介绍本章节知识结构框架,然后讲授重点和难点。根据教学需要适时设置提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例如在第八章产流机制学习过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有时候降雨能使河流水位上涨,有时候却不能使河流水位上涨。要回答这个问题,引入学习本章第一节降雨的损失、截留和填洼,部分水分到达地表后,就是包气带对水分的分配了,于是接着学习第二节包气带及其结构和第三节包气带水分动态及对降雨的再分配作用。分配过程中就有可能产生径流。哪些情况产生径流呢?于是进入第四节的学习,产流的基本物理条件。启发式教学,剖析章节知识结构框架,学生学习自主性明显增加。
为了解决课程内容多、课时紧的矛盾,对某些章节的内容可采用反馈式教学,课堂上只讲基本内容、基本思路,让学生自学并定期反馈自学情况。如植物散发是流域蒸发的一部分,但植物散发原理规律学生在之前的课程中已了解,可以提示性讲解。
3 采用以多媒体教学为主、传统板书为辅的教学手段
《水文学》课程涉及很多抽象概念、空间概念和动态过程。教师用传统的板书教学很难将这些概念及过程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而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抽象的解释直观化。比如在“降雨径流形成过程”一节的教学中,用三维动画演示蒸发
水汽输送一降雨一下渗一径流形成的整个过程,就会让学生对比较抽象的内容有一个比较直观的理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再经过教师的进一步讲解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常常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大大地改进了课堂的授课效果,提高了教学效率。
但是对于需要演算、推导过程的基本理论内容,比如讲解新安江模型时,虽然用多媒体教学速度较快,但学生难以跟上推导过程,这部分内容用传统的板书教学,条理性好,速度慢,使学生学得更扎实。
4 适时运用案例教学法
“设计洪水推求”这一章应用性极强,要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就要根据情况适时运用案例教学法。在对这一章进行教学时,由于是叙述性的内容,表面文字没有什么难度,照本宣读不仅枯燥乏味,最重要的是学生不能领会它的重要性,所以笔者通过一些具体的工程实例来讲解,在这章内容结束后,就让学生分小组直接参与到“××小型水库设计洪水推求”工程项目中来,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对教学内容的学习掌握也就更有效。近年来,笔者已经陆续籽“频率分析”、“暴雨强度公式推求”、“小流域的暴雨洪峰流量计算”等方法、技术结合实际应用传授给学生,并收到了实效。
5 课外查阅资料和课堂讨论相结合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针对目前水文学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开展不同专题的讨论,分成4~5组,组织查阅相关文献,通过阅读论文、科研报告,使学生对水文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所了解,同时,也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各抒己
见,学生真正感受到本课程在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性。
三、加强和改进实践教学环节
《水文学》课程的实践环节分为课间实验(2学时)、上机实习(4学时)与课程实习(1天)。为了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笔者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编写了切实可行的《水文学实验大纲、实验指导书》和《水文学实纲、实习指导书》,提前将实验、实习计划和指导书发给学生,让学生提前熟悉实验、实习内容。同时严格考核标准,实验、实习均按百分制评定,课间实验根据考勤、态度、外业及上机操作熟练程度、实验报告内容等进行考核;实习按平常考核(占20%)、仪器操作考核(占30%)、实习小结考核(占30%)、成果质量考核(占20%),分别予以打分。
1 课间实验
课间实验通常采用“现场实物教学”,通过“先讲后练”、“边讲边练”、“先练后讲”的方法,先由教师演示操作过程,再由学生自己操作,教师指导,直到学生能够独立操作为止。课间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对水文测验和仪器操作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以熟悉各种水文测试仪器的基本操作和数据处理;通过实验,及时巩固课堂教学的内容,加深对基础理论的认识,同时可以为以后的集中实习打好基础。
2 上机实习
一般情况下,分配《水文学》课程上机实习4个学时,主要目的有:①熟悉气象资料/水文测验的收集与整理;②掌握流域产汇流计算方法;③及时把新思想、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反映到课程教学之中,指导学生运用计算机相应计算分析软件完成。如:EXCEL、MATLAB、SPSS等等,既适应现代学科的发展,又锻炼学生计算机应用技能。由于上机实习内容丰富,计算量大,需要边讲边上机,课时安排不够可以适当延长。这样最终能使学生对这些方法步骤和过程有一个了解,巩固了课堂教学内容,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3 课程实习
在总结过去实习经验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点线结合、全面与重点、方便与实效”的实习点确定原则。这一原则针对课间实习具有时间短、次数少的特点,重点强调实习的内容和效果。“点线结合”是指实习点是由预先选定的若干观测点连接构成的;“全面与重点”是指在选择观测点和路线时,一定要使实习内容既全面又重点突出,所选地点要典型、有代表性;“方便与实效”是指实习地点在交通和费用方面既便利又合理,同时又能保证实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