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的感想范例6篇

环境污染的感想

环境污染的感想范文1

先污染后治理;德育环境;潜移默化;德育;防污染;学道德

一 、对德育“边污染,边治理”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诠释

1. “边污染,边治理”和“先污染,后治理”的实质。污染,原意是环境污染的简称,指由于某种物质或能量的介入,使环境质量恶化的现象。在法律上,环境污染则是指由于某种物质或能量的介入,使某一特定区域的环境质量劣于适用该区域的环境质量标准的现象。治理,是指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科学技术和行政、经济、法律、教育等一系列手段减弱污染,并消除污染带来的影响。

2. 德育环境的内涵。对于德育环境,教育界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多数人认为,德育环境指的是影响道德教育活动开展的各种外在条件和因素的总和,主要包括德育活动实施所处的社会大环境和教育对象所处的内部小环境。而笔者认为,凡是能对个体的道德形成产生影响的环境都属于德育环境范畴,除了出于道德教育活动所需而创建的环境外,还有自然非人为的环境。按其影响范围,划分为宏观环境、中观环境与微观环境。按其状态,划分为开放的环境和封闭的环境。按其内容,划分为社会物质环境和社会精神环境。按其性质,划分为良性的环境和恶性的环境。恶性的环境也就是被污染了的环境,这种被污染的环境也会污染儿童。

3. 对德育“边污染,边治理”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诠释。人们给孩子提供的环境,尤其是学校环境之外,开放环境里的一些不良风气,不良行为(物质或能量的介入)等对孩子造成的不良影响,如养成不良习惯、品行不端等,也就是恶性环境对儿童的一种污染,这种污染具有隐蔽性、文化性和时代性,其对孩子的影响方式是隐性的、渗透性的,但往往就是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化作用才更可怕。

学校开设各种德育课程与开展各式德育活动(法律,教育等手段),以把儿童培养成为一个思想品德高尚、有良好的言行举止、不作恶的人(消除被污染后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就是对儿童被污染后的一种“治理”。我们都知道,当环境被严重破坏之后就很难予以恢复,儿童的思想品德与言行举止也如此,一旦不良行为习得后要想纠正,就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需要付出的努力要比模仿习得多100倍。

心理学理论已证实儿童具有先天性道德禀赋。移情实验也充分证明儿童具有先天的社会移情能力。虽然这并不足以表明人之初性本善,但至少可以说明没有所谓的性本恶。康德在其《论教育》中写道:“恶的根源是在人类禀赋中找不到的,恶只是本性未曾受到相当管控的结果,人只有善的胚芽”,洛克的“白板说”则告诉我们,孩子刚呱呱坠地的时候就像一块纯净无暇的白板,其知识、思想、行为皆为后天所习得,试想如果儿童没有在后天环境习得不良的思想行为,即恶,那他们朝着善的方向发展的可能性是不是更大呢?因此,德育最大的误区就是我们不知不觉走了“边污染,边治理”和“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这种德育路径片面强调了对儿童输入积极的有利于社会的道德价值观,却忽视了环境中其他不良思想行为对儿童的一种潜移默化的巨大侵蚀。我们都知道,当恶的作用力大于善的作用力的时候,儿童往往表现更多的是恶的行为,而善更加难以形成,因此笔者认为,德育的最有效途径是预防儿童被不良思想行为污染。

二、防止儿童被污染,比由外而内塑造良好品行更有效的理论依据

(一)心理学理论依据

1. 生态系统理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朗芬布伦纳创建的生态系统理论认为,儿童的发展受到与其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生态环境的制约。这种生态坏境是一种具有嵌套式结构的系统,具有层次性、动态性、整体性。他认为,个体发展的生态环境从内到外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宏观系统。布朗芬布伦纳进一步指出,这里每一个系统对儿童的发展都有着复杂的生态学意义;各个系统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其中任何一个系统的变化都会波及到另外一个系统。根据这个理论,儿童生活在一个大系统中,大系统里又有环环相扣的小系统,我们都知道无论是大系统还是小系统,都是由一个个的环境组成,如果儿童所在的所有生态环境系统都被污染了,那身处其中的儿童怎能独善其身而不会被污染,从而习得良好的思想品德呢?

教育家欧文的新拉纳克试验表明:幼儿是可以由人任意塑造的结构奇妙的复合体,其性格并非由本人来控制和支配,而是由他周围的人或环境来决定的。幼儿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地与周围的环境接触,就会形成与周围人群相类似的情感和习惯。一个人在其品质形成时期是处于被动地位的,造成罪恶性格的过错不在个人,而在于培育个人的制度和环境,如果代之以好的环境,良好的品质就会形成。所以,当政者要不断改善当前的社会教育制度,消除生活中的懒惰、贫困和罪恶,代之以合乎理性的教育来陶冶全体国民的性格。

2. 观察学习理论。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早期曾和他的合作伙伴让儿童观察成人对一个拳打脚踢,然后将儿童带到一个放有的实验室,让其自由活动,并观察他们的行为表现。结果发现,儿童在实验室里对也会像大人一样拳打脚踢。这说明:儿童具有极强的模仿能力,加上儿童由于身心发展的局限性没办法明辨是非,所以几乎所有的行为他们都会不加选择地模仿,而在朗芬布伦纳所说的生态环境系统里面就会有形形的行为,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有积极的,但更有消极的,所以对不良行为的防微杜渐也就是防污染显得尤为重要了。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普罗塔戈拉曾说过,学习道德类似于学习母语,儿童并非天生就能掌握母语知识与技能,他们必须通过后天学习才能使用自己的母语。儿童是通过向父母、同伴以及遇到的所有人模仿学习母语的,尽管这期间儿童的父母、同伴以及所有的人都没有意识到在教授儿童母语。同样的道理,父母、同伴以及儿童遇到的所有人的言行举止、道德品质都对儿童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只不过与母语稍有不同的是道德的影响有好有坏,这就更加要求我们给儿童营造一个和谐无污染的环境了。

(二)教育学理论依据

道德的特殊构成。道德与一般的知识不一样,道德由道德知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构成。道德知识和其他所有的知识一样可以传授,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受外界的影响却极其有限。受教育者只有通过自己的不断感悟、反思和内化,才能真正习得道德。纵观我国的学校德育,其实施途径和方式主要是以知识性或理论性德育课程为主;其次是活动性或实践性的德育课程,这些显性德育课程因为一味地灌输道德知识与理论,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都相对滞后,所以大大地削弱了德育的实效。没有人能左右一个人的情感与意志,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需要受教育者长期的社会活动和社会交往逐渐领悟和内化而养成。

亚里士多德认为,现实中确实有很多人能够做到知善而行善,但知恶而作恶的人更不在少数。由此可见,能够对善的知识倒背如流、信手拈来的人,未必是道德高尚者,在现实生活中,满口仁义道德的伪君子随处可见。道德和技术一样,必须通过现实的活动才能获得,例行做公正的事,才能成为公正的人;表现勇敢,才能成为勇敢的人;任何一种道德都是通过实践获得的,并且最终体现在行为上。正因为道德的特殊构成,所以才使得学校德育实效相对有限,培养有道德的人,不是通过单纯的教学就可以实现的,还需要通过实践,通过交往,通过生活等措施来进行道德教育,但由于环境的复杂性、开放性、普遍性、隐蔽性等特点使得道德教育的进行更加困难。

(三)哲学理论依据

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我们都知道,影响儿童道德的因素有很多,而我们现阶段的德育过多地强调由外而内地给儿童灌输道德知识与理论,忽略了儿童所处的环境对其所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有好有坏,而无论好坏都是巨大的!所以,我们在以直接的、外显的、明确的方式,将德育理论传递给学生的同时,是不是更应该着重于给孩子营造一个和谐无污染的生长环境,以防止其被不良思想行为腐蚀呢?鉴于学校德育实效的有限性和根据布朗芬布伦纳创建的生态系统理论以及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防止儿童被不良思想行为侵袭比通过灌输培养好品德要更有效,更务实。

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告诉我们,在构成同一矛盾的两个方面中,唯有抓准处于支配地(下转61页)(上接87页)位、发挥主导作用的主要方面,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通过分析可明确知道德育矛盾的主要方面是防止儿童被污染,而由外而内地让儿童习得好思想好行为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三、德育最有效对策,是防污染与学道德相结合

(一)防污染

檀传宝先生在其《论社会环境的德育价值》中认为,社会环境对某一具体德育对象的影响可能是正面的,积极的,也可以是反面的,消极的。而他所说的这种反面的,消极的影响不正是对儿童的一种污染吗?我认为,社会环境的德育负向功能与社会环境的反向德育功能已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所以应该引起教育界以及国家的高度重视。当然,现阶段要求国家的行政干预使社会环境完全净化,达到纤尘不染只能是乌托邦般的梦想,但国家确实可以制定更加有力、有效的政策,有目的、有针对性地为孩子们营造一个相对干净、无污染、健康和谐的环境。本人认为,这是德育矛盾的主要方面,解决这个主要方面是德育的首要之任务。

(二)学道德

对于身心尚未健全的孩子来说,一个和谐无污染的环境非常有利于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德,但完全依靠外部环境来塑造一个人的道德是行不通的,因为道德不仅仅是一个习惯和实践的问题。让儿童掌握道德理论知识并非单纯地向他们灌输一些社会公认的标准和价值,而是教会儿童做出正确道德判断的方法。所以,学校这种直接的、外显的、明确的、系统的德育方式还得常抓不懈。

防污染和学道德两者都要抓,两者都要硬,这才是完整的德育。但就现阶段的中国德育来说,似乎忽视了前者,而本文的写作目的便是希望引起人们的关注,从而为国家制定政策以及为学校的德育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更高效、高质地进行德育。

参考文献:

[1]单中惠,杨汉麟.西方教育学名著提要[M].第四版.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2012.2.

[2]张文鸳.隐性德育课程[EB/OL].2006.11.15.

[3]王囡.论道德教育之可能及其限度[EB/OL].2006.04.19.

[4]陈迪英.道德可“教”与不可“教”:多学科的视野[EB/OL].2006.6.9.

[5]王伟卓,李成尧.“先污染,后治理”发展模式的研究和反思[EB/OL].2011.11.

环境污染的感想范文2

关键词:环境化学污染;应急监测;技术与设备

人们的生活与化学物质有着密切的联系,环境化学污染也备受人们的关注,由于环境化学污染传播速度快、危害大、范围广,严重的威胁了自然生态系统的土壤、水、空气和生物等。而空气污染、大气污染、生物污染、土壤污染是环境化学污染的主要方面。由于环境化学污染事故具有一定的突发性,要想将环境化学污染进行预防和制止其难度非常的大。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利用先进的事故应急监测技术与设备可以有效的处理环境化学污染。因此,深入的研究环境化学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技术与设备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1环境化学污染事故的作用和特点

在环境化学污染事故中,第一步就是事故的应急监测。无论用任何一种处理污染事故的方法,首要步骤就是进行环境化学污染的应急监测。这一主要环节就是要对污染进行细致的查明和分析,如化学污染物的浓度、危害性、种类、污染范围等。应急监测技术是科学、准确的检测环境化学污染造成事故的基础和前提,确保环境化学污染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减少事故危害、制动恢复的依据,在处理环境化学污染事故中起到尤为重要的作用。同时污染事故也有不同的特点,其一,突发性。一旦发生化学污染事故,它的传播速度非常快,在短时间内是很难被控制的。一旦应急监测技术存在缺陷,那么将很难控制污染造成的危害;其二,严重性。在发生污染事故时,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后果和影响,有的甚至会相当严重。如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周围的居民和工作者都会受到损害,甚至在核电站附近的几千里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三,长期性。化学污染物只要进入到机体内,它的器脏都会受到严重的损伤,恢复起来比较困难,甚至会失去正常的机能。

2环境化学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技术内容

2.1事故应急监测项目的选择。应急监测项目的选择,主要是对环境化学污染事故进行确定和分析,并做好相应的应急监测措施。首先,需要以污染事故的特定为判断依据,确定引发事故的原因,如泄漏、火灾、爆炸等。也可以以监测人员对化学污染的气味或颜色做出初步的判断;其次,利用检测试纸、检测仪器等对化学污染进行检测和分析,并采集现场的化学污染物质,在实验室中进一步的检测,通过细致的分析和监测,制作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降低事故发生的伤害。

2.2应急监测方案的确定。环境化学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方案的确定,需要根据污染物质的特点进行分析,对有关污染源的单位进行调查,收集发生污染事故单位的生产材料、产品、生产记录、生产所用的设备进行检测和调查,通过一系列的分析后,最终确定事故应急监测措施和方案。

2.3应急监测的要求及方法的选择。环境化学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技术和方法都有着不同的选择,如果人、动物、植物发生中毒状况,需要判断其中毒后所反馈的症状来判断,选择动物、植物检测法进行监测处理;如果是流动物质导致化学污染事故,就需要对有关人员进行咨询和调查,并对危险品的来源、单位、数量等调查后,选择仪器检测法进行检测;如果在化学污染事故无法确定的情况下,观察它的颜色、气味、挥发性等,利用化学分析法对有毒物质进行监测。

3应急监测技术与设备

3.1感官检测法。感官检测法是应急监测技术最容易、最简单的监测方法,但它对检测人员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素质的要求很高。人体感官器官,如皮肤、鼻子、耳朵、嘴巴等,在感官检测法中又可以称作人体生物传感器。化学物质通常具有一定的味道和颜色,根据人体生物传感器可以较快的判断出需要检测的化学物质。如有杏仁味道的就可以判断是氰化物;有恶臭味道的可以判断为是含巯基有机磷农药;味道刺鼻的就是二氧化硫;HCI会使人流眼泪等等。同时感官检测法也具有一定程度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具有无色无味的化学有害物质就无法用这种方法进行检测,这种检测方法也会对检测人员造成一定的身体伤害。

3.2化学分析法。侦检片、侦检粉、检测管、侦检粉笔法等都是较为传统的化学分析的方法,这种化学分析的方法具有操作方便、成本低、方便携带等优势。在滤纸上的化学试剂存在较差的稳定性、试剂使用量大、极大的选择性时差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到监测的结果。风光光度法、目视比色法等都是目前比较先进的化学检测方法,完全可以取代传统的化学分析方法,在进行监测时,通常会运用多种分析方法来解决化学分析法存在的问题。

3.3动物、植物检测法。在人类感官检测法的相比之下,动物、植物对化学物质的感官更加可靠、准确。如嗅觉非常灵敏的动物狗来说,通过狗的嗅觉可以监测出多种不同的有毒化学试剂,在专业人员的严格训练下,狗可以发出不用的声音对信息进行反馈。雏鸟或金丝鸟大多会被饲养在农药厂的生产车间中,一旦发生有毒气体泄露,这些鸟类会及时做出反馈。而植物检测方法就是根据植物表皮的损害状况来判断大气污染的程度及种类,当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浓度在0.3~0.5pm的时候,敏感植物的表面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伤斑。而经受光化学污染的叶片会变成银白色与古铜色,有的叶片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坏死。因此,动物、植物检测法可以根据它们的不同特性,为环境化学污染提供可靠的依据,并根据不同的判断和反馈及时的进行处理。

3.4便携式仪器检测法。便携式仪器包括色谱仪器、光学式仪器、电学式仪器等。这些仪器有着共同的优势,主要为使用试剂量少、灵敏度高、监测范围广、操作简单、较高的性价比、干扰少,广泛的样品种类、也可以多个仪器连续或同时检测。但是部分仪器也有自身的缺点,如色谱仪器要求较高的专业知识、有的单项仪器只能分单组进行检测、有的仪器在检测时现场需要具备电源和采样设备才能工作。环境化学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技的主要设备和技术不是一直不变的,它会顺应时代的发展,根据环境化学污染事故的不同而进行改变。这需要长时间的研究和探索,从而减小环境化学污染对大自然和人们的危害。

参考文献

[1]陈伟.浅谈环境化学污染事故应急监测[J].化工管理,2015(6):204.

环境污染的感想范文3

面对这样的“杀手”,我们需要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噪声污染的现状与特点

噪声污染主要是指工业噪声、施工噪声、交通运输噪声等等。除此以外,还有社会生活噪声。据近年来的统计,在影响城市环境的各种噪声来源中,工业噪声来源比例约占8%~10%,建筑施工噪声影响范围在5%左右,交通噪声影响比例将近30%。社会生活噪声影响面最广,已经达到城市范围的47%,是干扰生活环境的主要噪声污染源。

一般情况下,人在小于50分贝的环境中,会感到非常安静;超过60分贝时,就会感到喧闹;在90分贝时,就会使人烦恼;到了120分贝时,人耳有痛的感觉,听觉受到损伤。当然,并不是所有分贝很高的声音都是噪声,有时还与声音的音调和人的愿望有关。同样播放音乐,在课后或工余的时候听起来是一种享受,而在睡觉的时候却是一种干扰。这种不需要的干扰声就是噪声。

噪声污染的危害

噪声对人体主要产生两类不良的影响,一是对听觉器官的伤害,二是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损害。长期在噪声环境里工作,就会产生听觉疲劳、听觉敏锐性下降、听觉器官发生永恒性病变――噪声性耳聋。噪声通过人的听觉器官长期作用于中枢神经,可使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平衡失调,形成“噪声病”。噪声可导致心动过速、心律不齐、心肌受损、血压升高,导致动脉硬化、冠心病等;噪声还可造成肠胃道消化道系统紊乱,使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发病率提高。噪声环境下的儿童智力发育比较缓慢,而且噪声还影响胎儿的体重发育,并造成胎儿畸形。噪声还容易影响人的工作效率,干扰人们的正常谈话。在噪声环境中工作往往使人烦躁、注意力不集中、差错率明显上升。

噪声污染的防治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区域噪声标准》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方法》,要求国家有关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对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同时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声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造成环境噪声污染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受到环境噪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个人,有权要求加害人排除危害;造成损失的,依法赔偿损失。

环境污染的感想范文4

1.1基因工程技术基因工程技术是根据重组优势基因或基因工程菌处理污染物。该技术的优点在于能够将目的基因构建出来,高效表达代谢通路中的目的和意义,具有效率高、环保、清洁的优点,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1.2电泳分离纯化技术在电泳分离纯化技术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是比较常见的电泳。该技术的优点在于能够有效分析自然环境或废水处理系统中的生物动态性和多样性。

1.3DNA探针技术和PCR技术将这两种技术的联合使用,能够快速、灵敏地检测水环境中的大肠杆菌。

1.4酶蛋白标志物酶蛋白标志物被广泛应用于水体污染的监测中,它具有广泛性、警示性和特异性,能够真实地反映污染物的累积作用。

1.5免疫检测技术该技术主要是通过抗体和抗原之间的特异反应,在反应物上标志相应的示踪物,用定量测定或定性测定的方式快速检测抗体或抗原。

1.6生物传感器技术生物传感器技术主要是使用生物传感器转化生物反应,使其成为电信号。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核是生物传感器技术的基础,当前常用的生物传感器有免疫传感器、组织传感器、微生生物传感器、细胞传感器、酶传感器和细胞膜电位传感器等。

1.7生物毒性实验由于大量使用各种外来化学制剂,这些外来化学制剂具有致突变、致癌、致畸性的特性,会在生物体内富集,而常规的化学检测方法并不能直接反应其毒害性。在生物毒性试验法中,使用最多的检测手法就是利用细菌,它具有反应快、费用低、保存方便和生长繁殖快的特点。

2存在的问题

2.1生物监测指标体系尚未形成由于我国生物监测技术起步比较晚,虽然在一些重要环节设置了相应的指标,例如许可证发放、排污收费和环境质量定量考核等,但是,尚未形成法定化的生物监测指标体系。这就意味着,不能合法地应用一些生物监测指标监测水环境污染。

2.2缺少统一的生物监测方法标准目前,我国尚未出台部级的生物监测环境标准,制约了我国生物监测适用的解释和使用,严重影响了生物监测技术的推广。

2.3生物监测过于复杂在不同地域,同类生态系统中的同种生物具有不同的污染物耐受性,即使同一生物,在其不同的生长阶段也有不同的污染物耐受性。因此,要想做好水环境污染的监测工作,不仅要充分考虑水体特征,还要制订合理的生物监测方案。这就涉及到了样本数量、测试样本和测试频率的选择。

3前景展望

尽管在应用生物监测技术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瓶颈和问题,但是,这项技术在水环境污染监测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具体表现为以下2点:①随着监测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监测技术的精确性、快速性和灵敏性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单一的理化检测并不能客观评价水环境污染,而污染物对水环境的影响并非全部都是快速的,有一些污染物还需要多种物质的结合和长期累积。这时,就需要发挥生物监测的作用,客观评价水环境污染的情况。②制订环境标准。生物监测技术通过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不断累积,产生遗传效应和生物机能变化,进而制订水质标准制。在此过程中,监测技术可以选择合适的检测条件和受试生物,制订更符合人类健康标准的污染无排放标准和水质标准,从而进一步推动水环境污染监测工作的发展。

4结束语

环境污染的感想范文5

冬季是北方的供暖季节,也是假日比较集中的购物高峰时段,同时也是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时期,在大型购物,在超市、商场的有限空间内,要承载购物人群数量猛增的压力,同时这些超市、商场是依靠中央空调系统等机械通风装置调节室内的空气质量,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成为一些呼吸道传染病传播流行的场所,会对购物者的健康产生影响。进大商场,很多人都会感到头晕,多逛一会儿,就会出现头痛、胸闷、心慌、恶心等不适感,这实际上已患了由室内空气污染引起的“商场室内环境污染综合征”。据统计, 2002年冬季,北京至少有7家大商场发生过顾客心脏病突发的事件,发病者多为老年人和妇女。

据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室内环境监测工作委员会宋广生主任分析,商场超市室内环境污染主要有五大来源:

一是来自于商场超市装修装饰材料的污染。商场进行的商品展柜的装饰、装修,一些有污染的大芯板、油漆涂料中的甲醛造成了对室内环境的化学污染。

二是来自于商场的通风系统的污染。由于商场超市是通过中央空调调节室内环境的温度,在密闭的环境里,空调系统里面的可吸入颗粒物和霉菌、螨虫会造成室内环境的生物污染。

三是来自于商场超市在经营中的噪声污染。为了招揽顾客推销产品,目前一些商场超市里面的导购人员高声叫卖,有的甚至利用电声喇叭进行叫卖,使得本来声音嘈杂的环境更加喧嚣,成为室内环境噪声严重超标的主要原因。

四是由于各种商品散发的气味污染。一些综合性商场超市里面的食品和日用商品区分不合理,特别是一些生鲜食品缺少局部的通风,造成了各种气味混杂,令消费者难以接受。

五是由于购物人员增加和环境封闭造成的二氧化碳污染。室内环境监测中心的检测结果显示,在购物的高峰时间里,商场超市里面的二氧化碳含量比室外高3倍以上。

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室内环境监测工作委员会室内环境污染警示的同时,提出了要求和注意防止商场室内环境综合征的建议:

1、 尽可能改善通风条件,合理进行室内环境通风,在客流高峰时加大室内环境的新风量,减轻空气的污染程度;

2、 为了防止噪声污染,禁止在商场里面的高声或用喇叭的叫卖行为,尽量降低一些音响的声音;

3、 进行装修和装饰的时候要选择没有污染物的集成板和水性漆,并且尽量选择在工厂进行加工的成品和半成品;

4、 一些有气味的商品和生鲜食品要严格区分,并且尽量采用局部通风的办法减少污染;

5、 加强室内环境污染的监测,有条件的可以建立室内环境污染监控系统。

为了防止商场室内环境综合征,广大消费者还应注意:

1、 消费者购物应选择人群密度较小、空气卫生质量良好的购物场所;

2、 尽量缩短在商场内的停留时间,逛商场的时间不要太长,一般不要超过一个小时;

3、 合理选择购物时间,尽量避免在人群十分拥挤的购物时候进行购物;

环境污染的感想范文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得到极大的发展,但随之也出现了许多破坏农村环境的环境污染事件。一方面原因是我国农村环境保护法律存在的缺失与不足,另一方面原因在于我国逐步推进农村城镇化以及在城市环境规划的过程中,大批污染严重、落后的工业项目和工业生产设施转移到农村,垃圾和废弃物也以农村为堆放地,让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目前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主要集中表现在水污染、土壤污染以及大气污染三个方面上。首先表现在水污染环境问题严重。据相关统计数据表示,目前全国有超过80%的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我国农村有近亿人的饮用水中大肠杆菌超标,农村居民的饮用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有机污染。同时许多地方的地下水也受到了农药等物质的污染,给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其次,农村土壤污染问题严重。在灌溉农田的过程中,直接引用未经处理的污水灌溉农田,会使土壤受到重金属等多种物质的污染。而农药、化肥的过量施用同样会使土壤收到严重污染:此外,农村农用薄膜的使用也给土地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废地膜不易分解,导致农田土地污染,逐渐成为了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再次是农村大气污染问题突出。我国每年产生的各院学报了利用对象,污水灌溉被大面积采用。其中含有大的有毒有害物质对农地造成污染,长期以往必定会阻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存在的主要法律问题

造成当前农村环境污染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但是,在诸多原因之中,农村环境污染防治法制建设不完善,现有法律法规明显滞后,操作性不强,新的法律规定缺位严重等,均不能很好地适应我国当前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

一是立法观念落后。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立法观念的落后主要表现在环境立法指导思想的陈旧。我国的环境保护立法很大部分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制定的,而我国从1992年开始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前那些带有浓厚计划经济色彩的法律规定己明显地与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不相适应,现行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的立法观念已不能充分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未能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旨。因此,我国要尽快修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使之符合现代和谐社会法治观念要求。

二是法律体系不健全。虽然我国现有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数量众多,但对农村环境保护却少有涉及,只是散见于《水污染防治法》、《水土保持法》等法律的相关条款中,内容分散且不协调,尚未形成一部专门的、独立的、综合性的农村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同时从我国目前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的约束主体和对象来看,该体系绝大部分内容都是针对我国的大中城市、广大企业及各经济体而进行的立法,其中专门针对农村环境污染防治问题的相关法律法规几乎没有。

三是农村环境执法存在缺陷。在实践中我国很多农村地区都存在着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有的地方对环境违法行为熟视无睹,甚至帮助污染企业逃避环境监管、对抗上级查处,可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另外,行政权力过分干预农村环境执法也是执法不力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律条文缺乏配套的实施细则,可操作性不强,因此人治重于法治的现象比较突出,使许多实施环境违法行为的单位或个人难以受到应有的法律惩罚。环境执法不规范、执法不到位仍是目前环保工作中的突出问题。

三、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的法律对策

一是加大环保法律宣传教育力度。要借助普法宣传的平台,努力加大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力度。我国目前农村环境问题严峻,关键还是环境意识没有深入到公众的心中,只有加强环保法规的宣传教育、环保违法典型案例的宣传教育,才能增强广大农民的环保意识和法制观念,树立自觉保护环境的责任感、紧迫感,进而强化公众参与的程度。

二是强化农村环境污染防治执法力度。近年来,我国农村环境污染违法犯罪事件屡屡发生,强化农村环境污染防治执法力度已成为刻不容缓的大事。要想真正地实现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的法制化,就必须加大对污染环境行为的处罚力度,通过对污染环境行为者的严厉惩处,预防其再次施行污染环境行为,同时教育社会上的其他公众引以为戒,以实现环境污染防治法律的机能。此外,由于我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具有综合性、复杂性与长期性的特点,最好能够建立起一个上下统一、分工明确、职责清晰的农村环境保护领导体制与管理体制,切实克服“多头管理”的重大缺陷,进一步改善对农村环保事业的决策迟缓、执行不力、监管不到位的情况。

三是完善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首先要尽快制订专门针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全面系统的规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原则、方针、基本制度等内容;其次在单行法方面,我国《水污染防治法》仅在第四章第四节直接规定了农业和农村水污染防治的内容,我们需要进一步补充和扩展相关内容,更加完善农村水污染防治方面的立法体系;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只有几条内容提到了农村大气污染的防治工作,建议借鉴《水污染防治法》,单独列出一节或一章来专门强调对于农村大气污染的预防治理。

四是加强对环保领域执法活动的检察监督。近年来,我国行政机关在依法行政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但也以罚代刑等现象时有发生,由此也滋生出一些行政执法领域的职务犯罪,环保部门也不例外。去年,本市环保部门就有一名公职人员在负责本站环境检测设备采购、对相关企业污染状况检测等过程中,因多次收受他人贿赂被我院立案查处。因此,对环保领域行政执法进行检察监督势在必行。笔者建议,检察机关应专门设立行政执法检察监督中心,抽调业务骨干组成监督队伍,并在环保部门设立派驻检察员进行实时监督。对于环保部门怠于履行职务,可能损害国家、人民群众利益的,检察机关可以提出检察建议,督促环保部门履行职务,促进依法行政和社会管理创新;另一方面,对因环境污染受到损害的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向环保部门发出督促意见书,督促并支持环保部门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讼,切实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对于环保部门及其执法人员具有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犯罪嫌疑的,依法立案侦查,从而实现国家、社会管理的法制化和有序化。

参考文献:

[1]谭柏平:《促进我国农村地区能源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法律对策》,载《法学杂志》,2009第4期。

[2]陶思明:《农村与生态环境保护》,载《环境保护》,2005第9期。

[3]孙佑海:《运用环境法治推动农村环境保护》,载《环境保护》,2008第15期。

[4]邹海明《当前农村的环境问题及对策探讨》,载《农业与技术》,2006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