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负债的关系范例6篇

资产负债的关系

资产负债的关系范文1

【关键词】 产品市场竞争; 投资支出; 负债水平

一、引言

企业的资本运动效率,即企业投资、融资效率表现了企业配置资金的能力,其决定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生存状态和发展前景。然而长期以来,无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在实际经济活动中,两者却一直处于某种程度的割裂和非均衡发展状态。Modigliani and Miller(1958)提出的“MM定理”认为,在没有摩擦成本、资本市场完美且有效的情况下,企业投资行为与融资方式不相关。由于完美市场的假定在现实中并不存在,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西方学者们开始放宽各种前提假设来探讨企业投融资关系。①从价值创造的角度来看,投资决策是公司三大财务决策当中最重要的决策②,它对公司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意义。而在实务界和学术界,对于哪一种因素最能影响公司投资决策仍未取得一致意见。在20世纪60、70年代,西方学者开始站在产品市场的角度研究企业的投资行为,随后该领域内有大量学者从不同角度继续进行相关研究(Lucas and Prescott,1971;Spence,1979;Lippman and Rumelt,1985;Caballero,1991;Kiyohiko G Nishimurg,1991;Donald A. Hay and Guy S. Liu,1998;Laarni T Bulan,2005等)。关于两者的具体关系和影响机理,由于所选样本、研究方法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尽管国外学者们的研究结论并不一致,但是,他们的研究结论均揭示了产品市场状况会影响企业的微观决策(包括投资决策)。

立足于本文的述评重点,笔者不准备对涉及投融资关系的所有文献予以回顾,而只是通过对企业投资支出与负债水平关系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和归纳,结合学者们关于产品市场竞争与企业微观决策关系的主要研究成果,从产品市场竞争的视角来探讨企业投融资关系的进一步研究方向。

二、文献回顾

(一)负债融资和投资行为关系研究

西方学者对于企业投资与负债关系的研究结论大致可以归为三大类(童盼、陆正飞,2005):第一,探讨股东―债权人冲突与企业投资行为的关系;第二,研究负债的相机治理作用;第三,研究债务期限结构对投资行为的影响③。

关于股东―债权人冲突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Jensen and Meckling(1976)认为在进行投资决策时,股东/经理可能会进行资产替代。根据其观点,如果企业的融资结构当中负债的比率较大,这将会诱导股东/经理去冒险尝试那些成功机会微乎其微但若成功则回报极高的投资项目,倘若冒险投资成功,股东 /经理则可以赚取超过负债账面价值的大部分收益;如果投资项目失败,股东只受有限责任的约束,而债权人则承担大部分失败的损失,理性的债权人在贷款时会正确预期到股东未来的投资行为,从而要求更高的回报率,由此导致了负债的第一种成本即资产替代问题。Myers(1977)则分析了股东―债权人冲突对企业投资行为影响的另一个方面:投资不足。他剖析了负债对成长型企业的影响,具体而言,当公司的负债比例增加时,公司的破产概率也随之增加,此时,股东/经理对NPV为正的项目存在着投资不足的动机。也就是说,虽然某些投资项目符合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但是由于其大部分的期望回报属于债权人,这种情况下,尽管这些投资项目的NPV为正值,股东/经理也不会对其进行投资。当理性的债权人在贷款前预期到这种情况时,公司就得支付较高的负债融资成本,由此导致了负债的另一种成本即投资不足问题。在Jensen and Meckling(1976)、Myers(1977)的开创性研究之后,Smith and Warner(l979)研究指出,在发行风险债券的企业,股东/经理有动机去作出有利于股东而侵害债权人权益的经营和财务决策。随后,众多学者从负债水平(Gavish and Kalay,1983)、财务契约(Berkovitch and Kim,1990)、成长性(Ahn,Seoungpil,et al.,2006)等角度对股东―债权人冲突引起的企业投资行为扭曲问题继续展开研究。

再看国内学者的研究情况。国内学者现有的研究已开始把企业投资和融资结合起来考虑,但关于股东―债权人冲突对投资行为影响的研究还比较少,尤其是缺乏该领域系统的实证性研究。童盼、支晓强(2005)运用蒙特卡罗模拟法实证研究我国上市公司股东―债权人利益冲突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及其影响因素。江伟、沈艺峰(2005)从负债成本的角度揭示了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进行资产替代的行为与其持股比例之间呈倒“N”型的非线性关系,且公司投资机会的增加会对大股东的资产替代行为产生影响。刘星、杨亦民(2006)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融资结构与企业投资在总体上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但如果对研究样本按照成长性划分,则低成长企业的融资结构与投资支出并没有表现出显著负相关。他们的研究结论符合负债成本理论,有力地支持了负债融资对高成长性企业会产生投资不足影响的说法。

在负债的相机治理作用对企业投资行为影响方面,Jensen(1986)指出,由于有动机去扩大企业的规模,经理会以牺牲股东利益为代价,利用闲置资金对那些可以扩大企业规模的非盈利项目进行投资,这就导致了经理的过度投资行为。根据Jensen的观点,负债能够抑制经理的这种过度投资行为,降低股东与经理之间的成本,从而发挥负债的相机治理作用。具体而言,负债相机治理作用的发挥基于两方面的原因,其一,负债定期还本付息的特征有利于减少企业的闲散资金,防止经理利用过多的闲置资金去从事使自身获益但是侵害股东利益的过度投资行为;其二,负债会加大经理所面临的监控和破产风险,由于害怕因为企业破产造成的控制权转移而失去来自于企业的各种利益,与低负债企业相比,高负债企业的经理较难作出上述的利己但却侵害股东权益的投资决策。随后,多个学者(John and Senbet,1988;Heinkel and Zechner,1990;Hart and Moore,1995;Lang et al.,1996;Childs,P.D.,et al.,2005等)从不同角度的研究都证实了负债融资发挥了相机治理作用。

对于负债的相机治理作用,国内学者们的研究发现企业成长性(江伟、沈艺峰,2004)、投资项目的风险(童盼、陆正飞,2005)、终极控制人性质(李胜楠、牛建波,2005;辛清泉、林斌,2006;李乔立,2007等)、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姚明安、孔莹,2008)等因素会影响我国企业负债相机治理作用的发挥,但总体而言,国内学者得到的检验结果与前述西方理论的预期存在较大差异。

(二)产品市场竞争与企业投资行为关系研究

西方学者早在20世纪60、70年代就对产品市场竞争与企业投资行为的关系展开研究,如Frederic and Scherer(1969)在“Market structure and stability of investment”一文中探讨了市场结构与投资稳定性之间的关系,其研究发现,当行业的集中度相对比较高时,企业的投资会更大幅度地偏离其目标价值;当行业集中度较低而且行业规模很大时,这种偏离将有很大可能是随机性的。

随后,该领域内有大量学者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研究。在行业状况与企业投资行为关系方面,不少国外学者(Lucas and Prescott ,1971;Spence,1979;Gilbert and Harris ,1984;Kiyohiko G Nishimurg ,1991;Donald A. Hay and Guy S. Liu ,1998;William T. Charlton and Carol Lancaster,2002等)进行了探索。此外,部分学者的研究还揭示了行业竞争程度会影响企业的投资时机选择(Han T.J.Smit and LA.Ankum,1993;Martin J. Nielsen ,2002等)。在不确定性与企业投资行为的关系方面,学者们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学者们的研究发现价格不确定性(Hartman,1972;Vivek and Prakash,1996等)、产品市场的不确定性(Caballero,1991;Laarni T Bulan,2005)等因素会对企业的投资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

投资行为是企业资金积累的重要基础和企业成长的主要动因。当前在我国,上市公司中行业投资过度、盲目多元化投资等非效率投资行为还普遍存在,对于企业投资行为的研究逐渐引起了国内学者较为浓厚的兴趣:韩立岩等(2003)、姚俊等(2004)、李涛(2005)等研究了投资行为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冯巍(1999)、魏锋和刘星(2004)、张翼和李辰(2005)、汪强(2008)、郭建强和张建波(2009)等实证检验了投资与现金流的敏感性问题;朱武祥(2002)、张为国和瞿春燕(2003)等剖析了企业投资的资本投向选择;施东辉(2000)、何金耿(2001)、杜丽虹和朱武祥(2003)、郝颖和刘星(2005)等则研究了我国企业的融资偏好与投资行为特征。可见,国内学者从多个角度对企业投资行为进行剖析,但是,目前相当少学者从产品市场竞争角度入手研究企业投资行为。刘星、曾维维、郝颖(2008)对产品市场竞争与企业投资行为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不同行业的企业投资规模存在显著差异;他们的研究还发现,企业投资支出与产品市场竞争强度表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龚凯颂、陈莹(2010)尝试引入产品市场竞争概念实证检验了企业的投资支出与负债水平的相关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在产品市场竞争程度激烈的行业,上市公司投资支出与负债水平的负相关关系比处于非竞争行业的上市公司更为显著。

三、文献述评与未来研究展望

本文首先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关于负债融资与企业投资行为关系的文献。国外学者对于股东―债权人冲突和负债发挥相机治理作用的研究从两个不同视角分析了负债融资与企业投资行为的关系。从国内研究现状来看,学者们目前的研究主要还是将我国资本市场数据简单地套用西方理论来实证检验股东―债权人冲突以及负债发挥相机治理功能的相关问题。不可忽视的是,国外的理论是源于比较发达且完善的产品市场、资本市场发展起来的,而我国当前处于经济转轨时期的事实表明了我国的经济体制及环境、资本和产业市场都显著有别于国外情况,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国外理论套用于我国资本市场研究。通过文献回顾可以看到,国内学者大部分实证结论支持负债水平从整体上与投资支出呈负相关关系,但是如果对研究样本作进一步的细分,由于研究切入点、样本细分方法、研究方法不尽相同,学者们得出的研究结论也存在差异。之后,本文回顾了国外学者关于产品市场竞争与企业微观行为(这里主要指投资行为)的研究成果,国外学者主要从市场结构、市场的不确定性、完全竞争、垄断竞争等角度对企业投资行为进行较为全面的剖析,论证了产品市场竞争对企业微观行为(包括投资行为)的重要影响。

近年来,基于投资决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加上我国不断涌现的非效率投资行为,这都引起了国内学者的研究兴趣,学者们从多个角度研究我国企业的投资行为,如融资偏好、资本投向、投资―现金流敏感度等。但是,我国绝大部分学者是以上市公司所有行业作为研究样本来探讨企业投融资关系,这可能会给研究结果带来偏差,因为理论和实证均表明在不同行业、不同的产品市场竞争程度,企业的投资、负债水平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当前我国从产品市场竞争程度的视角研究负债与投资行为关系的学者还很少。据本文所涉猎的文献,刘星等(2008)实证研究了产品市场竞争与投资规模的关系,但并没有深入探讨引入产品市场竞争因素后的投融资关系。龚凯颂、陈莹(2010)结合产品市场竞争程度对企业投资支出与负债水平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处于产品市场竞争程度激烈行业的上市公司其投资支出与负债水平的负相关关系更强,初步证实了产品市场竞争程度会影响企业投融资关系。但是,该文也存在较多局限,包括关于产品市场竞争程度的计量方法、样本选取范围、企业终极产权因素等方面。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回顾和述评,结合我国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笔者认为,今后该领域的研究,可以尝试在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产品市场竞争的角度出发,深入研究基于不同产品市场竞争状况的企业投资行为与负债水平的关系。在产品市场竞争的量化方面,笔者认为还有很大的探索空间,不应仅限于财务绩效指标的运用,要综合考虑品牌效应、人力资源等结构指标和行为指标对产品市场竞争状况的影响,而且,部分产品之间是具有替代作用的,这样,不同的行业之间可能存在着竞争关系,因此在研究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交叉行业可能存在的竞争对研究结论的影响;在选取研究样本时,尝试拓展样本量,不应仅限于上市公司,因为有些行业性质决定了其上市公司较少的现象,这样上市公司样本就不能很好地代表该行业状况;另外,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是由原国有企业经过股份制改造而成,在投资行为上并没有完全摆脱原国有企业利用国有银行资金进行投资扩张的“投资饥渴症”行为的影响,在投资资金来源由国有银行资金转变为股权融资资金后,大多数公司仍沿袭原国有企业的投资行为模式,进行大规模的投资扩张行为,因此在进行相关研究时,要结合企业的终极控制权性质来探讨企业的微观决策,而不应对所有样本一概而论。总而言之,结合产品市场竞争因素研究企业投融资关系,未来的路还很长,就我国的现状而言,这不仅可以丰富我国关于微观企业投融资关系的研究,而且可以为我国上市公司进行科学的投资决策提供经验证据;此外,也有利于进一步认识企业投融资的关系,为不同企业的债务融资安排提供合理建议。

【参考文献】

[1] 郭建强,张建波.不确定性、融资约束与企业投资新特点――基于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当代财经,2009(2).

[2] 龚凯颂,陈莹.企业投资行为与负债水平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产品市场竞争的视角[J].财会通讯,2010(12).

[3] 韩立岩,熊菲,蔡红艳.基于股市行业市盈率的资本配置评价研究[J].管理世界,2003(1).

[4] 姜伟,沈艺峰.大股东控制、资产替代与债权人保护[J].财经研究,2005(12).

[5] 李延喜,刘巍.经理人私人利益与过度投资[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4(10).

[6] 陆正飞,韩霞,常琦.公司长期负债与投资行为关系研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6(1).

[7] 刘星,彭程.负债融资与企业投资决策:破产风险视角的互动关系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09(1).

[8] 齐寅峰,覃家琦.投资的融资效应、自由现金流与企业价值[J].管理评论,2003,Vol.15.

[9] 童盼,陆正飞.负债融资、负债来源与企业投资行为[J].经济研究,2005(5).

[10] 童盼,陆正飞.负债融资对企业投资行为影响研究:述评与展望[J].会计研究,2005(12).

[11] 谭云清,韩忠雪,朱荣林.产品市场竞争的公司治理效应研究综述[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7(1).

[12] 唐雪松,周晓苏,马如静.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及其制约机制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07(7).

[13] 魏锋,刘星.融资约束、不确定性对公司投资行为的影响[J].经济科学,2004(2).

[14] 辛清泉,林斌.债务杠杆与企业投资:双重预算软约束视角[J].财经研究,2006(7).

[15] 姚俊,吕源,蓝海林.我国上市公司多元化与经济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4(11).

[16] 姚明安,孔莹.财务杠杆对企业投资的影响――股权集中背景下的经验研究[J].会计研究,2008(4).

[17] 朱武祥,陈寒梅,吴迅.产品市场竞争与财务保守行为:模型及燕京啤酒公司实例[J].经济研究,2002(9).

[18] 赵蒲,孙爱英.产业竞争、非理、公司治理与最优资本结构[J].经济研究,2003(6).

[19] 朱武祥,杜丽虹.股东价值取向差异与股东利益最大化实践问题[J].管理世界,2004(6).

[20] Ahn, Seoungpil, Denis, David J. Denis, Diane K. Leverage and investment in diversified firms[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06(79):317-337.

[21] Caballero, Ricardo J. On the sign of the investment-uncertainty relationship[J]. American Economics Review. 1991,81.

[22] Childs, P.D., Mauer, D.C., Ott, S.H. Interactions of corporate financing and investment decisions: The effects of agency conflicts[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05, 76: 667-690.

[23] Donald A. Hay and Guy S. Liu. The investment behavior of firms in an oligopolistic setting[J]. The 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nomics, 1998, Vol. 46.

[24] Frederic M. Scherer. Market structure and stability of investment[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69, Vol. 59.

[25] Gavish Bezalel and Avner Kalay. On the Asset Substitution Problem [J]. 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1983(18).

[26] Han T.J. Smit and L. A.Ankum. A Real Options and Game-Theoretic Approach to corporate Investment Strategy under Competition[J]. Financial Management, 1993, Autumn.

[27] Kiyohiko G Nishimurg. Differential information,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and investment [J].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 1991, Vol. 32.

[28] Jensen and Meckling, Theory of the Firm: Managerial Behavior, Agency Cost and Ownership Structure,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76(10).

[29] Laarni T. Bulan. Real options, irreversible investment and firm uncertainty:New evidence from U.S. firms[J].Review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05(9).

[30] Martin J. Nielsen. Competition and irreversible investments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2002(20).

资产负债的关系范文2

关键词:债务来源结构 经营负债率 金融负债率 经营绩效

前,有关企业债务结构的研究重点集中在企业债务融资的期限结构、布置结构和优先结构等,包括Barcla和Smith(1995)、Scherr和Hulburt(2001)、Cantillo和Wright(2000)、Denis和Mihov(2003)等,以及杨兴全(2008年)、刘宁(2012年)、袁卫秋(2009年)、段伟宇(2012年)等。而研究企业债务来源结构的文献极其少见。本文按照债务来源不同,把企业负债划分为经营负债和金融负债,将债务来源结构定义为经营负债和金融负债的比例关系,研究中小企业债务来源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本文参考相关研究按照债务来源不同,把企业债务划分为经营负债和金融负债。经营负债是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与供应商、客户、员工、政府等交易而产生的负债,如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收账款、应付工资、 应交税费等;金融负债是企业为了日常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而举借的资金,如短期借款、 长期债券、长期借款等。将债务来源结构定义为经营负债和金融负债的比例关系,研究中小机械企业债务来源结构对盈利能力的影响。

一、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所采集的样本来源于中小板和创业板2010年上市的70家制造行业的中小企业。其数据来源于这些公司IPO时披露的财务报表,一共210个观察值。

(二)变量界定

本报告选择经营负债率和金融负债率作为度量企业债务来源结构的指标,选择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和销售净利率作为度量公司经营绩效的指标,具体见表1。

(三)研究假设

本报告建立三个研究假设。假设1:企业总资产收益率与经营负债率和金融负债率呈正相关关系。中小企业经营负债和金融负债越多,企业经营业绩越好,总资产收益率越高。假设2:企业净资产收益率与经营负债率和金融负债率呈正相关关系。中小企业经营负债和金融负债越多,企业经营业绩越好,净资产收益率越高。假设3:企业销售净利率与经营负债率和金融负债率呈正相关关系。中小企业经营负债和金融负债越多,企业经营业绩越好,销售净利率越高。

(四)回归模型

本报告分别将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和销售净利率作为因变量,将经营负债率和金融负债率作为自变量建立三个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

模型1:总资产收益率=经营负债率β1+金融负债率β2+α (1)

模型2:净资产收益率=经营负债率β1+金融负债率β2+α (2)

模型3:销售净利率=经营负债率β1+金融负债率β2+α

(3)

二、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结果分析

样本描述性统计结果见下页表2。中小机械企业的经营绩效较差,总资产收益率均值为0.1115,净资产收益率均值为0.2563,销售净利率均值0.1409。中小机械企业的经营负债率均值为0.5942,金融负债率均值为0.3443,经营负债率大大高于金融负债率。

(二)中小机械企业经营绩效与债务来源结构回归分析结果

采用回归分析法检验经营负债率和金融负债率对总资产收益率的影响及其显著性,回归结果见表3。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显著性统计概率值为0.096,拟合程度指标值为0.8498为0.1497,回归模型比较有效。中小机械企业总资产收益率与金融负债率呈负相关关系,但不显著;与经营负债率呈正相关关系,但不显著。这说明中小机械企业的金融负债对总资产收益率有负面影响,经营负债对总资产收益率有正面影响。

采用回归分析法检验经营负债率和金融负债率对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及其显著性,回归结果见表4。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显著性统计概率值为0.013,拟合程度指标值为0.0393,回归模型比较有效。中小机械企业净资产收益率与金融负债率呈现负相关关系,但不显著;与经营负债率呈现正相关关系,但不显著。这说明中小机械企业的金融负债对净资产收益率有负面影响,经营负债对净资产收益率有正面影响。

采用回归分析法检验经营负债率和金融负债率对销售净利率的影响及其显著性,回归结果见表5。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显著性统计概率值为0.0310,拟合程度指标值为0.0355,回归模型比较有效。中小机械企业销售净利率与金融负债率呈现负相关关系,但不显著;与经营负债率呈现正相关关系,但不显著。这说明中小机械企业的金融负债对销售净利率有负面影响,经营负债对销售净利率有正面影响。

三、横向比较分析

我们收集同期中小板和创业板服务行业70家公司,一共210个观察值。样本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6。中小服务企业的经营绩效较好,总资产收益率均值为0.1789,净资产收益率均值为0.3191,销售净利率均值0.1966。中小服务企业的经营负债率均值为0.7733,金融负债率均值为0.1896,经营负债率大大高于金融负债率。

经过对比分析,我们发现:中小机械企业的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和销售净利率明显低于中小服务企业,说明中小机械企业经营绩效明显较差。我们认为其主要原因可能在于:中小机械企业的经营负债率明显低于中小服务企业,而金融负债率明显高于中小服务企业。

四、研究结论与启示

根据对70家中小机械企业债务来源结构与经营绩效的实证分析,我们形成以下结论与启示:第一,中小机械企业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和销售净利率均与金融负债率负相关,与经营负债率正相关。这表明中小机械企业金融负债对盈利能力有负面影响,而经营负债对盈利能力有正面影响。第二,中小机械企业的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和销售净利率都明显低于中小服务业企业,表明中小机械企业经营绩效明显较差。其主要原因可能在于中小机械企业的经营负债率较低,而金融负债率较高。第三,建议中小机械企业在进行债务融资时,应该适当进行金融负债融资,重点加强经营负债融资,这样有利于提高中小企业的盈利能力。Z

参考文献:

1.童盼.负债融资、负债来源与企业投资行为[J].经济研究,2005,(5)

2.黄莲琴,屈耀辉.经营负债杠杠与金融负债杠杠效应的差异性检验[J].会计研究,2010,(9).

3.沈坤荣,张成.中国企业的外源融资与企业成长[J].管理世界,2003,(7).

4.段伟宇,师萍,陶建宏.创新型企业债务结构与成长性的关系研究[J].预测,2012,(5).

5.刘宁.债务融资比例、债务期限结构与企业价值关系的实证研究[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

资产负债的关系范文3

一、资产负债表因产权制度改革的需要而改变

目前,资产负债表所表现的会计平衡等式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对这一等式有两个视角的解释:一是资产是企业资金的占用,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资金来源,所以,资金来源应该等于资金占用,等式成立;二是,等式右边反映了“谁”为企业提供了资金,资金提供者应在企业中拥有要求权,有多少要求权就应该有多少资产,所以,等式也成立。首先,这样的解释过度关注数量相等的关系,会使人们忽视对产权的理解;其次,这一等式虽然也关注到了产权关系,但并没有说明资产负债表是如何反映企业的产权关系的,不符合会计平衡等式由“资金占用=资金来源”变革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根本目的,即不能很好地解释由“资金平衡表”向“资产负债表”的转化。

(一)资金平衡表是适应计划经济中单一产权资金运动的数量关系等式 1992年以前,我国的企业会计报表体系以“资金平衡表”和“损益表”为主要构成部分。资金平衡表以“资金来源=资金占用”为设计基础,以三段平衡为特征,从资金来源和资金占用的角度要求流动资产等于流动资金、固定资产等于固定资金、专项资产等于专项资金,且在流动资金、固定资金和专项资金下分别设置了流动基金、固定基金和专项基金科目。这种会计信息表达了资金来源与资金占用的关系,清晰地报告了企业资金的来龙去脉。这种反映和监督各单位资金运动数量关系的资金平衡表适应了企业单一的产权制度——企业全民所有制的产权制度,符合在全民所有制基础上,采用国家统收统支体制下的资金管理模式。自建国到1992年,我国的经济体制以计划经济为主,在这种经济体制下,一方面,企业的运行以国家资金管理为主,强调专款专用、专户专存。另一方面,企业产权结构单一,国家是企业的唯一投资者和收益者,有权利随时调拨资金和决定资金的使用。无论从法律上还是企业制度方面来看企业产权都完全归属国家所有,企业的产权是不言自明的,无需界定。在这种产权结构模式下,作为投资者与企业资金运作者的国家成为主要会计信息的需求者,也几乎是唯一的需求者,并不关心产权的归属与变更,而更关心资金的来源、使用与安全。所以,当时的会计制度无需强调产权关系和保护产权,其主要职能是反映和监督企业资金的来源、使用及资产的安全,以“资金来源=资金占用”为基础设计的“资金平衡表”,通过货币计量将同类资产换算成相应资金数额的资金投入基金,就可以达到对资金运动监控的效果,以简单的资金流动所体现的数量关系也能够满足国家对会计信息的需求,达到了会计对企业财务监督和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作用。这种传统的会计制度根植于单一产权结构的计划经济体制,并在这种经济体制和产权制度中达到了均衡,资金平衡表也就成了与当时经济体制相均衡的会计模式。

(二)资产负债表是适应市场经济中多元产权关系的产权数量等式 1992年以后,在我国的企业会计报表体系中以“资产负债表”取代了之前的“资金平衡表”。资产负债表是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为基础设计的,反映了企业、债权人和投资者(股东)三个主要利益相关者在企业中的产权关系及其结构:企业拥有法人财产权,债权人和投资者(股东)分别享有债权人权益和所有者权益。无论是债权人还是投资者(股东)都是以企业的法人财产为权益要求对象,并没有类似于“资金平衡表”中“资金来源”与“资金占用”的对应关系。这样的设计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而市场经济的核心制度是产权制度。

1992 年至2002 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框架,明确提出了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企业改革走上了一条全新的、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道路。这一时期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目标,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明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国有企业为改革目标。2003年以后,国有企业的改革仍然以产权制度的完善为主线,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大力发展股份制,资本市场得到快速发展,企业融资多样化,产权主体多元,产权关系复杂化。因此,要实现明晰的产权关系,满足企业产权主体的利益诉求,维护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必须建立能够确立、计量和维护产权关系的信息基础,会计作为企业信息系统的中心枢纽在这一方面具有其天然优势。正如伍中信(1998)所言,会计对产权的贡献是与生俱来的,其产生、发展和变革的根本使命是体现产权结构、反映产权关系、维护产权意志。会计又是产权结构变化的产物,是为监督企业契约签订和执行而产生的( Watts and Zimmerman,1983) 。

基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需要,1992年我国会计制度的改革采用了国际通行的会计平衡等式,由“资金来源=资金占用”转化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不仅是资金来源与资金使用数量关系形式的改变,而是会计适应经济体制和产权制度改革,反映经济活动本质的内在要求,是一个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产权关系数量等式,其最根本的意义在于实行了一系列维护投资者权益的资本保全制,从而满足了改革后企业制度对产权关系的核算需要。2003年以后,企业会计改革围绕着完善和深化企业现代制度建设的需要,进一步细化会计平衡公式内涵,在2006 年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重新明确了财务报告的目标,在资产负债表中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等。这些改革进一步体现了会计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以投资者为产权主体的服务基础,形成了真正意义上服务于投资者的会计理论与实务框架,对于推动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发挥了制度性作用。

所以,产权制度的变革是会计平衡等式发生变化的根本动力,会计平衡等式由“资金来源=资金占用”转化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是会计适应市场经济的建立,明确产权关系,发挥会计在产权契约确认、计量、维护等方面功能的必然选择。会计平衡等式由注重资金运动的数量关系,变为关注产权关系是经济体制和产权制度改革的必然结果。

二、资产负债表整体框架反映的产权关系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它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所拥有或控制的经济资源、承担的现时义务和所有者对净资产的要求权。对这个概念,如果只理解为企业拥有经济资源和应该向债权人和所有者履行责任的数量,就等于强调了对企业资产、权益总额及其结构以货币金额的反映,只关注了会计语言中货币计量形成的一种资金流,而忽视了形成这种资金流动背后真正的经济动力——产权流。因而也不能很好地理解围绕资产负债表的经济后果展开的各利益相关者的经济行为,因为,资产负债表是企业产权关系的体现,以会计独有的语言,通过货币计量企业产权交易行为,包括各种产权的投入、流转和产出,最终以报表的方式反映企业内部各种产权交易结果的集合。资产负债表的整体框架非常好地反映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后的双重产权结构形式,其右半部分所表明的是企业债权人和投资者的原始产权,其左半部分所表明的是企业法人财产权,以及两边产权的互动关系。

(一)资产反映了企业的法人财产权 资产负债表左边的资产体现企业作为独立法人所拥有的法人财产,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法人产权,法人财产表现为企业资产,不仅包括股本形式的本金,而且还包括企业的积累以及借入使用的资金即企业债务等一切营运资本。企业拥有法人财产的意义在于,法律赋予企业财产主体的性质,借助于企业法及其他经济法规,使企业成为上述整体财产的独立的支配者,享有占有和使用的权利以及部分收益权和受一定限制的处分权,这样由企业法人财产派生出了法人产权。从资产的来源来看,法人产权还可以看作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以各种契约形式将其所拥有资源的部分或全部产权让渡给企业,形成企业对这些资源控制权的集合体。当这些资源被赋予法人产权后,企业也就拥有了这些资源的财产经营权,通过运营,将这些资源转化成资产负债表中资产所表示的具体财产内容,所以,资产即是企业经营资产不同的占用形式,也是产权经营的结果。

(二)负债与所有者权益反映了资本提供者的原始产权 把资产负债表右边的所有者权益和负债理解为资产负债表左边资产的两种来源,无异于对“资金来源=资金占用”的理解。静态的看,对资产负债表右边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划分方式大致遵循了不同契约类型所产生的两种不同产权关系的原则。资产负债报表中的负债是债权人以出让其拥有的资产产权中的使用权为代价,以契约约定的形式获取固定收益的权利。这种权利与所有者投入资本应享有的权利存在着差异,所以,在资产负债表上表现为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分别反映。所有者权益是投资者通过让渡所拥有资产产权中的使用权和处分权,最终保留占有权和收益权,以投入资本形成企业法人财产,并据此形成所有者的权益。由于法律规定债权人行使权利优于所有者,所以,负债在资产负债表上列示于所有者权益的前面,由“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可演化出“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而没有“负债=资产-所有者权益”的演化。动态的看,资产负债表所体现的连续性财务信息反映了产权关系的实现和变更。从总体来讲,企业作为混合式产权集合体,通过运营不断发展,并极力寻求一种合理产权的排列方式(产权结构),成立一种高效的运作模式。而这种成长式的运营必然会带来利益的流入,即资本增值,并据此体现为各利益相关者权益(主要为收益权)的实现以及新的产权关系的产生。会计信息作为企业契约中的一个基础变量,表现在债权人和投资者身上实质是产权关系的确立、解除,这种确立代表着原始财产的投入,解除所体现的是权益的实现和变更。从投入分配角度来看,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不同的方式将财产投入企业构成企业经营的基础,而这种资源产权部分或全部出让,往往伴随收益分配权力的获取。债权人根据其事先确立的契约,从企业收益中获取固定收益;而投资者根据其投入资本比例享有部分管理、获取剩余收益、并处分企业的权利。其收益分配主要体现在资本市场高度流通下的资本利得和红利分配。在企业不断增长的过程中,各种债权人和投资者不断和企业建立产权关系,实现权益,并最终伴随着产权关系的解除。

(三)资产与权益的关系:原始产权对企业法人产权的派生 与资金平衡表所表现的资金来源与资金占用的对应关系相比,在资产负债表中并没有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与企业法人财产的对应关系,即不能清楚的计算每一种资产形态中有多少是属于债权人的,有多少属于所有者的,只能看到资产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整体数量关系。因为,资产负债表从整体上更关注企业产权关系的形成,而不是数量的相等关系。

从产权的角度,“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还可以演化为“资产=权益(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 。产权是包括所有权在内的一系列权利的集合,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构成了现代企业制度的根本特征。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源于资产所有者对其拥有的资产部分产权的让渡,当企业的债权人和所有者将其拥有的资产部分产权让渡给企业后,这些资产应形成企业的法人财产,企业拥有了这些资产的法人产权,对其进行控制并经营,经营的过程和效果与这些财产提供时的原始产权归属无关,而债权人和股东让渡产权的收益是对企业经营资产及其增值和契约约定的其他权利的分享,他们对这些资产经营权的运行受到契约约束,根据其拥有的最终所有权按照契约条款在企业中主张权利,不能或者只能有条件地干预企业的经营活动。所以,资产负债表的左边是以企业为主体的法人财产,代表了企业经营规模及履行产权契约的范畴,而右边是以企业资产最终产权所有者为主体的权利要求,即权益。站在企业的角度,企业一定要界定清楚应该向“谁”履行责任,数量是多少。站在债权人和所有者的角度,他们只需要清楚保证他们权利实现的资产范畴即可,至于向“谁”主张权利是不言自明的。所以,当站在资产负债表的左边向右边看时,是站在企业的视角看其因受让资产部分产权而应该履行的责任——应向债权人和所有者履行的责任,其数额分别是负债合计与所者权益合计,且对债权人的责任优于对所有者的责任(所以,负债排列在所有者前面);当站在资产负债表的右边向左边看时,是站在债权人和所有者的视角看其权利主张实现的范畴——企业的全部资产,而无须看到企业财产与资产提供者——债权人和所有者的对应关系。

三、资产负债表项目的产权解读

资产负债表项目是企业产权变动的“统计”类目。会计人员对所发生的同类产权关系的经济业务汇总合并,每一类合并后的项目都在产权关系上有一定的相似性。资产类、负债类和所有者权益类项目根据流动性、偿债期和资本永久性的排列实质上体现了企业和利益相关者之间产权关系界定、解除以及保护的难易程度。

(一)从产权界定的角度 资产类项目的流动性实际上表现了企业法人财产形成中与利益相关者提供资本所达成的契约产权的复杂程度。例如,货币资金作为流动性最强的项目,其中的库存现金直接存放于企业,以隐含契约明确的将这部分财产权利归属企业;然而无形资产项目作为流动性最差的项目,在最初形成时就其本身的价值和形成所发生的费用进行界定的内涵与外延远比货币资金复杂,因此,在确立与之相关的产权契约时也复杂得多。负债类之所以排在所有者权益类项目之前,主要在于债权人仅仅对其拥有资本的经营权(使用权)进行明确限制性让渡,从而使其产权关系较为明确;投资者将资本所有权委托给企业,形成法人财产权,在达成产权关系时保留部分产权,所达成的永久性产权投入和产权增值的分享关系比债权关系的界定复杂得多。对债权优于所有者权益的法律规定也是考虑到这一点。

(二)从产权解除的难易程度 资产类的排序体现了各类资产解除占用关系和行使处置权的难易程度。例如,货币资金转化成其他资源的能力比固定资产强得多。而债权类项目根据到期日的排序,实质上体现的是债权人和企业解除资金上经营权转让关系的难度,债权关系往往是基于债务契约的签署,其中明确规定了到期日,这种到期日是产权关系解除的重要条款,显然到期日越近的债权关系解除更为简单。若将所有者权益转换成债权来看,其相当于和企业订立了无期债务关系,理应排在债权类项目之下。所有者权益类科目的永久性递减式排列,体现了法律所规定的投资者投资的财产所有权以及派生财产所有的关系。实收资本体现的是法定资本,不允许撤回,并在企业内长期周转使用。同时,实收资本还反映了投资者在企业中享有权益的份额,即权利的大小。资本公积包括资本溢价和在其他资本公积中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部分的项目,作为派生财产权利,在法律规范的限度内有较大的资源转化的自由,两者只有股东的集体产权主体,而没有明确的个体产权主体,所以,其产权的清晰度远低于实收资本。

(三)从产权保护的角度 资产类项目的排列顺序体现了对债权人和所有者权益实现的保证。无论是偿还债权人的本金与利息,还是向所有者支付现金股利,最终以货币资金支付,资产转化为货币资金的速度和风险决定了债权人和所有者产权实现的程度,而按流动性的排列恰恰反映了不同资产转化为货币资金的速度与风险。对于负债项目与其说按照负债到期日的长短排列,不如说按照债务契约对企业的约束力来排列。负债项目自上而下对企业履行债权人权益的约束“刚性”不同,这种“刚性”体现了企业对不同债务的违约风险,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企业对债权人权益实现的保证。所有者权益项目的排列也体现了企业对不同项目权益实现的保证程度不同。实收资本是所有者在企业中实现所有权利的根本保障,是所有者在企业中享有权利的“母体”,由此可以派生出所有者在企业中的许多权利,对所有者来说是第一重要的事项。资本公积是所有者除实收资本之外的第二资本保证,而留存收益则只是企业在其资本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增值额,并不会派生出其他任何权利。

四、结论

对资产负债表的一般解读停留在会计语言下所体现的财务状况及其金额和结构,过度关注数量上的平衡关系。这不利于理解会计的经济后果以及围绕着会计信息展开的产权活动,也与我国会计改革的初衷不符。我国经济体制和产权制度改革与资产负债表变革具有互动关系,产权制度的改革是资产负债表变革的经济动力,资产负债表为产权的确认、计量和产权关系的变化提供基础信息。资产负债表所体现的会计平衡等式,由注重资金运动的数量关系变为关注产权关系的等式,是经济体制和产权制度改革的必然结果。资产负债表整体上是货币计量的企业产权交易行为结果,最终以报表的方式反映企业各种产权契约的集合。资产负债表的整体框架非常好地反映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后的双重产权结构形式。资产负债表各项目的排列反映了产权界定和产权解除的难易程度,以及各产权主体实现其权益所提供的保证程度。

[本文系河北省科学技术厅委托研究项目“宏观货币政策对我省民营企业融资约束影响的研究——基于区域金融发展的视角”(编号:134576209)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郭道扬:《论中国会计改革三十年》,《会计研究》2008年第11期。

[2]张金若、宋颖:《关于企业财务报表分类列报的探讨》,《会计研究》2009年第9期。

[3]伍中信、张荣武、曹越:《产权范式的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会计研究》2006年第7期。

[4]杨丹、陈旭东、叶建明:《中国会计改革30年经济和会计互动的中国路径》,《会计研究》2009年第1期。

[5]付磊:《企业制度演变与会计发展》,《会计研究》2012年第7期。

[6]赵士信:《会计对象之探讨》,《会计研究》1995年第7期。

[7]施先旺:《财务会计基础概念:基于产权价值运动视角的分析》,《会计研究》2010年第1期。

[8]刘玉廷:《中国会计改革开放三十年回顾与展望(上)》,《财务与会计》2009年第1期。

资产负债的关系范文4

【关键词】会计信息 相关性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递延所得税

一、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相关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相关性的理论分析

(一)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一种要求企业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将两者之间的差异分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确认利润表上“所得税费用”的所得税核算方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以所有者理论和资产负债观为理论基础,认为所得税是企业为获得最终净利润而发生的支出,是一项费用。该方法以“资产负债表”为中心,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是资产(负债)引起的纳税后果,与资产和负债有一一对应关系,更符合资产和负债的定义。同时强调全面收益,认为资产价值增加或负债价值减少时就产生收益。使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首先应计算递延所得税,然后计算当期应交所得税,最后倒挤出利润上的列报的“所得税费用”。

(二)会计信息相关性

衡量会计信息相关性标准:一是该信息与信息使用者的决策相关,二是该信息能够提高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水平。具体到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相关性,就是指使用该方法核算出的所得税信息以及披露在相关报表附注中所得税信息,资本市场是否会对其产生反应,继而影响投资者的决策。

(三)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对会计信息相关性影响的理论分析总结

(1)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符合资产(负债)的定义,与企业价值之间存在相关关系。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通常是在企业资产负债表日或企业合并等特殊交易或事项发生时确认,反映企业已发生的交易或事项的所得税影响。其表示企业未来税款的缴纳情况,将影响企业未来现金流情况,从而导致企业价值的变化。

(2)递延所得税可以提供关于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信息。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的递延所得税,不仅表示某一时点的累计差异影响额,而且采用暂时性差异转回时的预计税率计算,从而帮助会计信息使用者直接从资产负债表中获得企业未来现金流的信息。这些现金流的信息不仅是有关所得税部分的现金流,同时包括导致递延所得税产生的资产或负债相关的现金流。在一定程度上,这些现金流信息可以帮助投资者了解企业的资产、负债的状况,有助于投资者对企业的未来价值做出预测,具有会计信息相关性。

(3)递延所得税可以全面反映暂时性差异,满足复杂经济环境下投资者的信息需求。在当前我国的市场经济环境下,非时间性的暂时性差异的数额非常大,由此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调控利润的机会。而使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能够将这些非时间性差异的暂时性差异反映在递延所得税中,全面正确核算递延税费,减少企业调控利润的空间。

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对会计信息相关性影响的实证研究

(一)模型选取与假设提出

本文选择Feltham和Ohlso的剩余收益模型进行分析。该模型可简化表示为,Pit+1=β0+β1*NAPSit+β2*EPSit+ε。注:β系数的大小表示自变量对股价的解释程度;β系数的正负表示自变量对股价的影响方向;ε系数表示测量误差和其他未明确表示的自变量对股价的影响;该模型计算出的拟合优度R Square表示模型中的所有自变量对股价的联合解释程度。根据上文的理论分析,本文提出两个假设:

假设一:递延所得税净负债和当期递延所得税与股票价格之间有负相关关系。

Pit+1=β0+β1*adj_NAPSit+β3*adj_EPSit+ε

Pit+1=β0+β1*adj_NAPSit+β2*NDT_Pit+β3*adj_EPSit+

β4*DT_EPSit+ε

假设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期末余额与股票价格有正相关关系,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期末余额与股票价格有负相关关系;当期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增加与股票价格有正相关关系,当期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增加与股票价格有负相关关系。

Pit+1=β0+β1*adj_NAPSit+β2*DTA_Pit+β3*DTI_Pit+ε

Pit+1=β0+β1*adj_EPSit+β2*DTA_EPSit+β3*DTL_EPSit+ε

本文选取全部A股公司为样本,并剔除以下数据:金融类的上市公司;因暂停上市或者退市等原因缺少股票价格以及缺少财务数据的上市公司;剔除连续两年或两年以上亏损以及财务异常的公司。最终选定样本2108家,利用其2013年数据进行分析,数据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所用的统计软件为IBM SPSS Statistics19。

(二)回归分析总结

第一,以上多个分析结果,都与假设一致,即递延所得税净负债、递延所得税与股票价格负相关,递延所得税资产与股票价格正相关,递延所得税负债与股票价格负相关。第二,业绩好的上市公司较业绩差的上市公司,递延所得税相关的会计信息与股票价格之间的相关性关系更显著。第三,所有基于全部A股的分析结果都显示企业净利润对股价的影响要远高于净资产。这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强调“资产负债表”的作用有较大偏差。即我国上市公司在实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后,虽然提高了其会计信息与投资者决策的相关性,但投资者还未改变其以“利润表”为核心的决策习惯。

参考文献:

[1]欧阳君媛,聂永红.数据挖掘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企业成本及财务指标分析系统的设计[J].广西工学院学报,2005.

资产负债的关系范文5

关键词:海南省 债务融资 治理效益

本研究系海南省哲学社会科2009年规划课题(项目编号HNSK09-08)

权衡理论认为:债务融资与企业业绩的关系大致上类似于“倒U型”,存在一个最优的债务比例区间。国外资本结构理论研究己经达到一定高度,对债务融资治理效益的实证研究成果相当丰硕,但这些结论不一定符合中国的实际,更不一定符合海南省大中型企业的实际。因为政府干预、税负、市场中介组织的发育和法律环境等在不同区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本文认为海南省大中型企业债务融资情况与债务治理效益有自身的特点。本文通过债务融资与企业业绩关系的实证研究,分析海南大中型企业债务融资治理效益。原始数据来自样本企业的企业报表。其中,海南省上市公司的报表来自中国上市公司咨讯网(省略)、非上市大中型企业名单来自海口市统计局、报表来自于几家注册会计师事务所。

一、样本企业债务融资结构的描述性统计

样本企业2007年-2009年六类债务融资指标三年平均值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描述性统计呈现出海南省大中型企业的负债水平和债务融资结构概况。

表1 海南省大中型企业债务融资结构的描述性统计

Descriptive Statistics

N Minimum Maximum Mean Std. Deviation

资产负债率 40 .14 1.15 .5332 .26985

长期负债率 40 .00 .94 .1718 .21618

短期负债率 40 .06 1.00 .8282 .22567

商业信用比率 40 .00 .98 .3187 .26233

银行借款比率 40 .00 .94 .2718 .24322

其他类型债务比率 40 .00 .14 .0334 .03923

Valid N (listwise) 40

从上表可以看出,反映负债总体水平的资产负债率平均值为53.32%,负债最少的企业该值只有14%,而债务最多的企业资产负债率高达115%(严重亏损企业,出现资不抵债),说明不同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存在较大的差异。去除样本企业中资产负债率高于100%的2家资不抵债的企业后,资产负债率的平均值约为50%,说明海南省大中型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采取的财务策略还是较为保守的。

债务期限结构方面,短期债务过高,短期负债率均值达到82.82%,而长期负债率的平均值仅为17.18%。样本企业三年中平均有14家企业的长期负债为0,占样本企业数的35%,也就是说,35%的样本企业债务全部为短期债务。说明海南省大中型企业中的短期负债率过高,过高的短期债务会对企业治理产生不利的影响。

债务的类型结构方面,商业信用比率平均值达到31.87%,银行借款比率均值为27.18%,其他类型债务比率均值仅为3.34%,说明债务主要来源于商业信用、银行借款、其他应付款等(注:在对样本企业报表进行分析时发现许多企业存在大量的其他应付款)。这与大多数学者们研究的企业债务主要来自于银行借款的结论不同,说明海南省大中型企业存在独特的债务类型结构。

二、样本的回归分析

本部分借鉴前人研究的成果,选取了应变量、自变量以及控制变量,建立了模型以期研究企业债务融资与企业经营业绩的关系,并提出了待检验的假设。

1.变量的界定

①应变量的选取。本文最终选取了总资产利润率、主营业务利润率作为衡量企业经营业绩的指标。计算公式如下:

总资产利润率(ZZS)=当期净利润/期末资产总额;主营业务利润率(ZYS)=当期主营业务利润/当期主营业务收入

②自变量的选取。本文采用资产负债率来反映公司总债务水平。其计算公式如下:

资产负债率(ZF)=期末债务总额账面价值/期末资产总额账面价值

③控制变量的选取。本文将资产对数、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指标设置为控制变量。 计算公式如下:

资产对数(ZD)=LN(期末资产总额);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CZ)=(主营业务收入本年数一主营业务收入上年数)/主营业务收入上年数。

2.模型的建立及假设的提出

①模型的建立

本文研究的是债务融资结构与企业经营业绩的关系,构建了以下模型。验证债务融资总体水平与企业经营业绩的关系。

模型一ZZS =α+β1. ZF +β2. ZD +β3. CZ +ε;模型二ZYS =α+β1. ZF+β2. ZD +β3. CZ +ε

②假设的提出

基于建立的模型及有关债务融资治理效应的理论观点,本文作出如下假设:

债务总体水平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呈“倒U型”,存在一个最优的债务比例区间。

3.实证检验的结果

本文旨在探讨自变量与应变量间的关系,而无需根据自变量的取值预测应变量的容许区间、可信区间等,所以进行线性模型拟合时重点对自变量与应变量的关系通过散点图加以判断,以确定其是否可以用线性回归来分析;同时对应变量的取值的相互独立性即模型中残差间相互独立性进行分析。将同时满足以上所述的线性趋势和独立性两个条件的自变量和应变量,按照线性回归分析模型进行拟合分析。

通过对各个自变量分别与应变量的简单散点图分析,均类似线性趋势(鉴于图太多,不在此列出);残差间的相互独立性将通过下列各自模型中的Durbin-Watson进行分析。

利用SPSS11.5统计软件通过线性回归分析得到结果如表2所示:

模型一,在以总资产利润率为被解释变量时,Durbin-WatsonR的取值2.393接近2,说明总资产利润率的取值是相互独立的,即模型的残差间不存在自相关。回归模型的F值为4.656,P值为0.008,说明这个回归模型是有统计学意义的。模型中自变量资产负债率与总资产利润率的偏相关系数为负,t 值为-3.564,P值为0.001,说明这种负相关性在1%范围内是显著的。模型二,在以主营业务利润率为被解释变量时,Durbin-WatsonR的取值1.844,非常接近2,说明主营业务利润率的取值是相互独立的,即模型的残差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模型的F值为26.772,P值为为0.000,说明回归模型是有统计学意义的。资产负债率与总资产利润率的偏相关系数同样为负,并且在5%范围内显著异于0。与假设不符。

三、原因分析

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资产负债率与两个反映企业经营业绩的指标均呈明显的线性负相关关系,说明债务融资在海南省大中型企业中,并没有提升企业价值,而是表现出债务治理的无效性。不存在一个最优的负债区间,这与权衡理论的观点不符。债务总体水平与企业经营业绩关系的统计检验结果与假设不相符。

结合海南省大中型企业的实际情况,原因归纳如下:

1.企业未能合理地利用债务融资的杠杆作用。绩优企业息税前利润率远高于利息率,增加债务可以提升企业的经营业绩,充分利用财务杠杆正效应,提高债务融资治理效益。相反,对于经营业绩差的企业,增加债务会成倍地降低企业的经营业绩,利用了财务杠杆的负作用,恶化了债务融资治理效益。但从图1可以看出,经营业绩好的企业资产负债率较低,盈利能力较差的企业,资产负债率却居高不下。说明海南省大中型企业中没有合理地利用债务融资的正杠杆作用,却强化了其负作用。表现为债务治理的无效性。

因此,对于绩优企业应提高资产负债率,根据自己的财务状况,盈利能力以及风险应对能力等选择适当的债务比例,充分发挥债务融资的财务杠杆正作用。对于绩差的企业应适当降低资产负债率,避免产生财务杠杆负作用。

2.绩优企业较易获得各种方式的再融资机会,加上其自身较好的经营现金流,因此,绩优企业的债务融资比率比较低。在我国的股权融资成本低于债务融资成本,也是绩优企业债务融资率低的原因。绩差企业无其他融资方式可选择的情况下,只能通过债务方式被动进行融资,随着债务数额的增加,绩差企业债务融资的财务压力和破产成本逐渐显现出来,抵消了债务融资的税盾作用,从而对企业的经营绩效产生了负面影响。

3.没有发挥好债券的治理作用。在我国由于债券发行门槛高,加上股权融资成本低于债务融资成本、导致债券市场不发达,海南省利用债券方式筹资的企业更是屈指可数。使得这种对企业有极好约束力的债务,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

4.债务治理失效的根本原因是,绝大多数债务对债务人的行为没有产生真正的约束力。

四、建议

针对海南省大中型企业债务融资的实际情况,本文提出以下提高企业债务融资治理效益的粗浅建议。

1.做好海南省产业结构规划,提高省内企业的获利水平

在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背景下,做好产业结构规划,加快海南省产业结构的调整,使省内企业充分利用区域、政策等有利条件,提高其获利水平,为负债经营打下良好的基础。

2.优化海南省金融、保险环境,为企业融资、控险搭好平台

积极发展金融保险业,健全金融组织和保险市场体系,创新金融和保险产品,为企业融资和控制风险搭好平台,进而促进金融保险业和省内其他行业融合、良性发展。

3. 完善信用市场环境、健全企业信用管理体系

为缓解企业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冲突,提高债务融资的治理效益,应下大力完善信用市场环境、强化建立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议成立专门的公司来负责企业信用资料的收集、管理和更新、形成企业信用报告并对外提供。以此,规范企业的经济活动,保证债务债务关系的有序,确保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

4. 要求企业强化内部控制,提高企业治理水平

海南省应该借中国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构建完成的东风,提前要求省内大中型企业全部执行内控规范,政府监管部门对企业执行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情况加强监督。全面提高海南大中型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和应对债务风险的能力。树立国际旅游岛企业的新形象。

5.优化企业资本结构,提升债务治理效益

负债经营是现代企业的基本特征。就海南省企业的实际而言,应关注资本结构的调整。绩优企业应提高负债比例、绩差的企业应降低总负债比率;应提高长期负债比例,降低短期负债比率;创造条件鼓励企业发债融资。企业要充分认识的债务治理作用,在努力提高经营业绩、保证财务稳定的前提下,应积极拓展融资渠道和方式,择优选择负债融资的方式,确定企业最佳债务融资结构。充分利用负债经营的好处,提升企业价值。真正达到“借鸡生蛋”的负债目的。

参考文献:

资产负债的关系范文6

1985年MM理论的提出奠定了现代资本理论的基础,之后国内外学者又陆续提出了不少相关理论,来优化资本结构、提高公司价值。但是关于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的研究,国内外学者没有达成统一意见。以往的研究通常以主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但是中小企业作为国内社会就业的最大载体和国民经济发展中最有活力的一支力量,更能代表我国企业发展国情,所以,本文将长三角地区的中小板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分析研究国内经济实力最强地区的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关系。

二、文献综述

在MM理论推出后,国内外相关学者开始对企业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关系进行深入研究。Simely和Li(2000)在研究两者关系时,把环境动态性因素考虑在内,结果证明企业环境稳定时,负债与绩效成正相关性关系。Frank和Goyal(2003)把研究样本设定为非金融企业,对其50年的数据进行了分析,提出财务杠杆与绩效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国内学者对两者关系的研究较晚,胡援成(2002)将总资产报酬率作为公司业绩的衡量指标,实证结果证明负债率与总资产报酬率呈负相关关系。张兆国(2006)建立了二者的联立方程,证明其存在互动关系,并利用三阶最小二乘法方程证明公司绩效与财务杠杆的负相关关系。肖作平(2008)对国有控股和民营上市公司5年内的数据进行研究,提出后者的绩效要好于前者,资本结构是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

三、指标选取与数据说明

(一)研究指标

1、自变量

资本结构包括股权资本和债务资本。选择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作为股权资本的自变量。中小企业的负债多为短期负债,有的企业的短期发债比例甚至高达100%,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很大,所以用中小板上市公司的短期负债来衡量债务资本。

2、因变量

常用的衡量上市公司绩效的评价指标是EVA、净资产收益率和托宾Q等。净资产收益率是衡量上市公司效益的重要指标,而且数据易得、概念界定清晰,所以选为本文的因变量指标。

3、控制变量

收入增长率、资本结构、企业风险、资产规模等因素都是与公司绩效紧密相连的影响因素,所以本文选择将公司总资产作为控制变量来控制其他因素的影响。

(二)选取样本和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2011年、2012年和2013年三年的长三角地区的中小上市公司作为样本。遵循大多数学者筛选数据的原则:剔除PT、ST类上市公司,消除企业亏损资产重组或某些财务指标异常等影响因素;剔除资产负债率大于100%的上市公司;剔除同时发行A、B、H股的上市公司。本文使用SPSS19.0对114家上市公司进行描述性统计和线性回归分析。

(三)实证模型的构建

1、研究假设

假设一:中小板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与绩效负相关

假设二:中小板上市公司短期负债率与绩效负相关

假设三:虽然资产负债率和股权结构共同影响着公司绩效,但是根据我国国情,其资产负债率的影响程度更强

2、回归模型的构建

模型一:ROE=a+bDAR+dlnSIZE+e

模型二:ROE=a+bSDAR+dlnSIZE+e

模型三:ROE=a+bDAR+cTopl+dlnSIZE+e

其中,ROE代表净资产收益率,a、b、c、d、e分别代表变量系数,DAR代表资产负债率,SIZE表示公司总资产的对数, Topl代表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

四、实证分析

(一)变量的相关性检验

对相关指标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如图。

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2011年长三角地区的中小板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水平没有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因此二者的负相关关系不是很明显。另外,短期负债率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也不明显,没有通过回归方程的显著性要求。2012年长三角中小板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与公司绩效的相关系数为-0.219,其相关性水平通过了显著性水平检测,因此二者是线性相关的。2013年自变量与因变量与2011年的显著性水平相似,二者关系呈现负相关,但是其显著性水平没有通过显著性水平检查,因此相关性不明显,本年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和短期负债率与绩效相关性也都不明显,没有通过回归方程的显著性要求。因此,显著性最明显的是2012年的数据,下面将对2012年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二)模型一的回归分析结果

ROE作为因变量,DAR作为自变量,lnSIZE作为控制变量。利用进入法对模型一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下:表中R方的值为0.11,拟合程度相对理想,说明资产负债率对净资产收益率的解释量为0.11。总资产对数回归系数为0.037,显著性水平小于0.01,这说明其与公司绩效显著正相关。该模型的F显著性检验值是6.894,其水平小于0.01,回归整体上显著。T检验值大于0.05,说明e在检验模型中的显著性较弱。

(三)模型二的回归结果分析

ROE作为因变量,lnSIZE作为控制变量,SDAR作为自变量,根据模型二做回归分析,结果如下:R值说明短期负债率对净资产收益率的解释量到达0.096,相关系数水平较低。e的显著性水平大于0.05,这说明常数项在回归模型中不显著。短期负债率的归回系数为-0.11,T检验值也小于0.05,这说明短期负债率与公司绩效显著负相关。总资产对数的回归系数为0.027,且T检验值小于0.05,这说明总资产与公司绩效显著正相关。

(四)模型三的回归结果分析

lnSIZE作为控制变量,ROE作为因变量,DAR和Topl作为自变量,对模型三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下:模型三回归方程中的R值说明资产负债率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对净资产收益率的解释量达到0.098,相关系数水平较低。对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的T检验值大于0.05,没有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总资产对数的回归系数为0.027,且显著性水平小于0.01,这说明总资产对数与公司绩效是显著正相关的。资产负债率显著性水平小于0.05,且回归系数是-0.093,这说明资产负债率与公司绩效是显著负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