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学习范例6篇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范文1

【关键词】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创新

中医基础理论作为整个中医学体系的基础性学科至关重要,根置于中国传统文化中,概念抽象、模糊难懂,枯燥难记,只有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在今后学习与临床实践中,做到融会贯通。

1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特点

中医基础理论不同于现代医学,其特点以下:

1.1具抽象性中医基础理论不象现代医学建立在解剖和实验等科学的基础之上,具体阐述人体脏腑的解剖结构,所讲病因易被理解和认识。而是建立在人们生产生活实践的基础之上,通过总结实践规律,来解释人体各种生理病理现象,所讲主要内容阴阳五行、人体脏腑、生理病理以及病因病机,比如说:元气论、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等,都带有哲学思辨,偏向于抽象性,理解十分困难。

1.2具有整体性和联系性中医基础理论重视人与自然、社会的协调,认为人体与生存环境、心身的和谐是统一整体。在探诊病因时,常常与宇宙自然结合整体性处理。而且所讲述的是人们从长期生产生活实践和临床工作中总结出来的,必须依赖于临床。不同现代医学有具体的组织结构和实验等作为基础,即使脱离临床也能理解。因此,在基础理论学习中,必须联系临床实践,才能够熟练掌握对人体生理病理的认识以及发病原因和致病机理,系统性的对患者出现症状做出分析。

2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学生产生畏难情绪,适应度慢由于中医基础理论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叙述性,都是些基本概念,专业术语,对刚进入中医大学的学生来讲,单靠认真死记书上讲的内容,脑海中没能及时跟进哲学思辨,去接受抽象的基础理论肯定消化不了,许多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产生畏难情绪。即使靠机械记住的,也不能在临床实践中做到举一反三,甚至好多的学生是差不多学完了整个中医学科的知识之后,才对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有所了解。

2.2教学理论与实践分割独立,前后不一致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临床实习只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检验前期教学的效果,被割裂为两个相互独立的阶段,因此,在内容、目标上与理论教学难以保持前后一致,导致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严重脱节,学生将所学的基础理论用于临床实际问题运用效果不佳,科研能力明显不足。

2.3 教学模式枯燥,成效不明显中医基础理论文字古奥,内容博大精深,学生真正透彻领会抽象的术语、概念、学说并不容易。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教学模式过程中容易出现枯燥、单调和生硬,学生主动学习性差,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易丧失学习兴趣,从而影响对中医学知识的理解。

3提高中医基础理论教学的创新方式

仅靠“老师教,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是远远不够,必须要在实际教学任务中,针对现象找到良好的教学办法,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1结合临床病例,基础理论知识倒置教学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不能够理解的概念术语如何连贯运用,可结合临床病例倒置教学。如讲授“肺主行水”名词术语,可先拿出临床病例:某女,咳嗽咽痛发热4天,热退后出现一身悉肿。并提出问题,咳嗽为什么会产生水肿。学生主动思考分析后,得出结论:咳嗽乃肺气失宣所致,而肺气的宣发肃降与水液的输布和排泄密切相关。继之紧扣名词术语的定义,强调正是由于肺气宣发失常影响到水液代谢,水液停留于肌肤,发为水肿。如此这般的,学生便能深刻理解到抽象知识的理解,易于掌握。

3.2循循善诱学生开动脑筋,活学活用基础理论知识教学课堂中,留下少许时间,给出接合本次课堂内容的一些病案,让学生亲自参与其中进行现场模拟诊断治疗,分析病因、病位、病性、病势等内容,给出药方,然后再进行课堂讨论,总结复习巩固。这样活跃了课堂气氛,锻炼临床辩证分析能力,为今后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3培养学生学习人文知识,充分利用知识迁移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与中医有关的哲学、人文等书籍,充分利用知识迁移,将所学的多种学科知识运用到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的思考理解中,来掌握中医的认知规律和学科特性,认识并接受抽象思维的中医学习方式,确保学生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3.4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形式积极灵活运用启发教学、讨论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开拓学生思维,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有效结合多媒体,通过课件、光盘、动画等多重视听效果学习中医基础理论。如脏腑经络,可通过动画片播放各经络循经走向,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加深印象。

3.5借助现代医学学习中医基础理论利用中、西医学的统一性,通过比来学习,来研究对于相同的生理及病理现象,中、西医学则会发现共同点及不同点, 有助于中医基础理论的学习,认识中医理论的特殊性。

4结束语

总之,“学无定法,教无定规”,中医基础理论是构筑中医药学的基石,认真研究每种教学创新方法特点及内容,并融于教学过程中,才能保证中医基础理论知识能较好的传授给学生,为后期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l] 王蕾,李春英,张炎,等.中医基础理论教学调查情况分析[J].中医教育,2000,19(6):23.

[2]赵智辉.互动式教学探讨[J].南京军医学院学报,2002(24):l

[3] 刘道清,周一谋.中医名言大辞典[M].北京:中原农民出版社,1991:630-637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范文2

1组织学的学习特点

1.1组织原理的掌握是组织学学习的核心

组织学作为一门科学技术,其学习的核心就是对组织原理的掌握,从而指导有关人员具体的操作步骤,帮助有关人员对实验结果进行有根据的验证,并能够及时处理操作时出现的问题,从而减少结果出现意外时候的手足无措现象。

1.2独立操作是组织学技术掌握的途径

实践是医学组织学学习的关键,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让学生获取组织学知识的精髓,而实践就要求学生进行独立操作。学生在组织学的学习中,往往在老师的带领下能够验证理论结果,但是自己操作就会出现实验结果和理论不符合的情况,这是因为他们不注重实验操作的细节。

2基础医学概论课程开设的意义

基础医学概论是一门帮助医学生和非医学生在完成了计算机、管理、英语等专业学习的基础上了解医学概况,掌握必要的医学基础知识的重要课程。主要包括人体解剖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组织胚胎学、药理学等有关医学的十几门课程。基础医学概论是对医学基础知识、技术的简要性概括,能够帮助专业和非专业的医学人员对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结构、疾病发生等问题进行基础性的了解,为医学人员开展不同的医学活动打下基础。基础医学概论对于非专业的医学人员培养方面,更加注重对其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培养,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其日后的医学相关工作奠定基础。比如日后从事法学专业的医疗有关人员要着重培养其医事法律能力,在其掌握法学知识的基础上向其灌输一定的医学知识;从事信息管理的医疗人员,要加强对其从事医院管理以及医院信息系统开发方面的医学知识。基础医学概论作为研究人体、形态、功能结构以及疾病发展的学科,其内容涵盖了初学医学人员必备的医学知识,能够为其深入的医学学习奠定基础。由此可见,基础医学概论课程的开设对于培养医学方面的复合型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

3基础医学概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1各个学科之前缺少交流

基础医学概论教学的模式主要分为两种,第一是按照教材编订的顺序,由不同教师承担不同教学内容进行分学科讲解;另一种是将各个医学系统的内容在衔接后分系统讲解。很多学校采取的是分学科讲解,使得教师的备课内容较多,在繁重的教学任务下不能对学科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和关联,从而造成了学科之间缺少交流现象的发生,甚至造成知识脱节的问题。

3.2面对繁多的教学内容课时安排不够

基础医学概论的学习涵盖的知识面很广,但学校由于各种原因对其课时的安排不够,导致学生对基础医学概论学习中的很多知识要点理解不够。比如教师在对组织学绪论进行讲解时,一些学生对细胞的认识没有概念,让他们进一步认识嗜酸性等概念就显得很困难。

3.3学生学习意识不够

基础医学概论的教学内容较为枯燥、冗杂,且具有很强的理论性,需要学生在具备化学、生物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但是一些文科类的学生基本从未接触过化学和生物,学习基础薄弱;同时,一些学生认为基础医学概论的学习对其日后发展无用,导致对该科目的厌弃。

4将组织学纳入基础医学概论教学研究的意义

非医学专业的组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被学生普遍反映为内容较难,主要原因是:①很多学生是非医学专业的文科生,对于从来没有接触过的基础医学理解存在困难。另外,还有一些学生对基础医学概论中组织学的内容重视不足,认为基础医学概论中的组织学内容不重要;②教师在教学中对教学内容的深浅把握不当,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负担;③组织学中涉及的一些内容需要学生深入了解显微、超微结构,并进行实验课学习,才能理解组织学,但是学校往往不具备实验的设施。基于以上几点组织学教学中的问题,将其纳入基础医学概论教学研究显得更加必要,通过基础医学概论的学习能够更好地辅助组织学的学习。

5组织学在基础医学概论教学中的整合策略探索

5.1实现对教学方案的重组,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删减

教学大纲对医学专业和非医学专业学生学习内容的层次要求不同,组织学在基础医学概论课程内容的选择应该以培养具有一定医学知识为目标,同时还要利于促进非医学专业学生所学专业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学生的接受能力,实现重点突出、由浅入深的讲解。另外,组织学在基础医学概论教学中的课时安排较少,因此就需要教师在丰富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总体把握教学内容,要对和教学重点关联不大的课程进行适当的删减。要在课前实现组织学和其他学科的交流,实现对教学内容的合理、统一规划,在课时和课时安排的衔接上恰当准确,从而保证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基础医学概论教学中,组织学的四大基本组织内容是教学的重点,因为课时安排得较少,教师不用再对器官进行统一讲解,而是适当地对内容进行删减,从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器官进行授课,引导学生在明确组织和器官关系的基础上,加强对人体结构的整体性认识。

5.2实现多种教学手段的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应用多媒体电子投影教学能够简化观察的对象,根据教学需求,对图片进行具有代表性的科学选取,能够实现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人体各个器官部位组织结构的展示。通过图文并茂、声音和动画具备的多媒体信息的集成,制作成具有动态效果的多媒体课件,实现声、光、电等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加强学生对组织结构的认识。其次,在组织教学中要从功能入手,逐渐引入结构,改变传统的结构为先的讲授顺序。比如在空腔器官的教学,教师可以先以大家熟知的人体消化和吸收器官的常识入手,引导学生从功能继而联系到结构,逐渐实现对小肠消化以及小肠吸收面积等方面知识的分析,像绒毛、微绒毛等,再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镜下小肠管壁的组织结构,加强学生对组织学的感性认识;并通过板书设计将管壁的四层分解结构进行展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最后以小肠吸收消化制作的动画效果收尾。通过由静态到动态的教学展示,将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生动形象,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3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向学生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吸收组织学知识,教师要在课前让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预习,在课程进行时要及时归纳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前后联系能力,在课程讲解之后要利用表格、大括号、图片等形式对内容进行总结,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梳理。比如在神经元结构特点教学时,教师要及时用简短的字数总结出神经元结构特点;在讲解肺导气部时,教师要将肺导气部里涉及的名词进行简化处理,并用简练的语言总结出肺导气部结构变化的特点,比如“三减二增”即指环状细胞、腺体和软骨块的减少以及平滑肌和粘膜皱壁的增多。通过简化口诀的提出,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组织学知识,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5.4选取灵活的考核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基础医学概论是针对非医学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帮助其了解基础医学的课程,课程开设的目标是让他们了解医学,而不是让他们都从事医疗工作。因此,基础医学中的组织学考核形式要尽可能实现多样化,也可适当地选择开卷的考核形式,并在考核中以综合体可应用题的考核为主,减少一些生硬理论的考核。可以让学生通过查阅有关资料解答问题,从而逐渐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而不是将学生变成缺乏理论实践,只会死记硬背书本的书呆子。比如可以让学生根据基础医学概论,并结合组织学和胚胎学的知识来分析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结合组织学和生理学知识分析神经冲动在神经肌接头上的传递等。

5.5通过形象的举例,培养学生的动态空间思维能力

组织学是形态学科的一种,其中,对机体微细结构的灵活运用是组织学教学的最终目标。而现阶段的组织学教学无论是在图片选择还是观察实验,都是采用平面的二维图像,没有实现对组织结构的真实再现,无法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动态空间思维能力。这就要求在组织学教学中要通过形象的举例,实现其从二维图形向三维图形构像的发展,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帮助学生掌握机体的微细结构。

5.6与时俱进,不断丰富组织学教学内容

组织学作为一门动态学科,其发展和研究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因此,组织学的教学要实现与时俱进,在不断丰富组织学的教学内容。教师要在查阅大量组织学教学资料的基础上,通过网络获取最新的和组织学有关的临床应用知识,并采取适合的方式将获取的信息传送给学生,实现对原本枯燥教学的灵活化处理,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对胰腺组织结构和功能结构进行教学时,教师要对最新的I型糖尿病根治办法向学生讲授,从而激发学生对胰腺组织结构的好奇,鼓励其对组织学的学习。

6总结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范文3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和依据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最早由美国的教育学家在21世纪初提出,具体表现形式是指教师先将原本课堂上要讲授的内容以课件、讲义和视频等形式传到网上,学生通过网络提前学习这些课堂上要讲授的知识点,上课时教师与学生之间更多的进行答疑解惑这样的教学活动,注重相互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讨论,交换自己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看法。[3]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最早应用于美国中小学课堂,后来经过国际教育技术协会的大力推荐引起了整个教育学界的重视,得到了大力推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国际上被誉为颠覆性的伟大教育技术革命。基于这种教学模式,当前,很多美国著名高校推出了大量优质的在线公开课程。目前,我国教育学界也开始了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主要应用于中小学阶段,高等职业院校开展较少,因此,研究翻转课堂教学模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应用意义重大。以下从掌控学习理论、构建学习理论、自主学习理论和最近成长进步区理论四个方面,介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一)掌控学习理论

翻转课堂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教师“一言堂”形式,强调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让学生由被动式的学习转变为主动式的学习。学生通过观看教学视频自主学习教学内容,根据自身情况来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在观看教学视频时,学生可以对不懂的地方反复观看,对懂的知识点快速带过,学生自主“掌控”自己的学习节奏和进度,查漏补缺自己的不足之处。这体现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理论依据中的掌控学习理论。掌控学习理论就是指在“所有学生都是好学生”[4]的思想宗旨下,通过对学生提供其所需要的差异化帮助和额外的学习时间,大多数学生都可以达到教学目标,完成学习任务。掌控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并不能决定该学生是否能学会相关知识点,只是,学生在学习时间上根据自身情况花费不同时长就能“掌控”所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掌控学习理论不但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理论依据,也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它提示教育者应创造条件,使学生找到自己的学习节奏,从而掌控自己的学习。

(二)构建学习理论

掌控学习理论着重介绍了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时是如何掌控自己的学习节奏的,属于知识被动接受的初级阶段。掌控学习理论并不足以成为支持翻转课堂教学的全过程理论依据,这时,需要第二个理论依据,即构建学习理论。

构建学习理论就是指每个人所被要求学的知识内容是一致的,但每个人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不同,主要是指每个人对这些知识点的“构建”不同。[5]我们每个人的头脑、经验以及认知能力不同,对这个世界的理解也就有差异。因此,学习并不只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的过程,而是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与认知体系的过程。

从构建学习理论来看翻转课堂教学,会发现其解决了学生个体差异的问题,规避了传统教学模式中部分学生跟不上进度,部分学生认为学习进度过于浪费时间的现象。学生通过看教学视频,以自己的节奏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通过翻转课堂上和老师同学的互动,使这种“构建”更加主动和全面。

(三)自主学习理论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另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和依据就是学生可以不依靠教师的讲授,而是,通过网络教学视频的支持,自学知识。这个理论就是自主学习理论。自主学习理论表明,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自主行为,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支持,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教会自己和同伴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自主学习理论进一步验证了构建学习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从网络上可以越来越方便地获取各方面的学习资源。人们的学习方式也必然向自主学习方向发展。[6]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本质上就是一种借助互联网学习资源的自主学习。学生还可以在翻转课堂上结成学习小组,协作交流和讨论,发展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四)最近成长进步区理论

最近成长进步区理论是指教育要确定学生成长进步的两种區间,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区间;另一种是学生最可能达到的成长进步区间。把握好这两种区间之间的距离,能加快学生的成长。最近成长进步区理论也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之一,它阐明了个体发展的起源,强调了教学的作用,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同时,也表明了同伴影响与协作学习对学生成长进步的重要意义。最近成长进步区理论体现着教育应当走在成长进步前面这一重要教育理念。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应落脚于学生通过视频自我学习后所达到的“最近成长进步区”,翻转课堂上的教学必须在课前自学视频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和拓展。通过课堂教学和讨论,让学生达到最近成长进步区。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促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的发现学习,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主观能动性。学生根据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构建适合自己的知识体系,更具针对性和时效性,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发现问题并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自主学习,对知识要点的机械性记忆转化为有意记忆,学习效果将会大大增强,经过后期课堂讨论和教师点拨,达到学生发展的最近成长进步区,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发展潜能。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高职基础医学教学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高等职业医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突出技能、突出实用性和应用性的人才,高职基础医学的理论知识教育要求“够用”即可。[7]在人才培养就业目标上,高职院校医学专业学生定位于广大农村和社区的基础医疗岗位上。既然如此,高职基础医学教学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要选取最为实用的知识,要着重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另外,考虑到高职学生相对较弱的基础知识和抽象思维能力,以及当前高职医学专业学生就业容易,后劲不够,技能优势不够突出的现状,传统的侧重于教师理论讲授的教学方式很难取得良好效果,应考虑采取一些直观形象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其自身的特点符合高职基础医学教学的需求。高职基础医学教学内容中的生物化学、病理学、生理学、药理学和人体解剖学之间知识点逻辑清晰完整,术语表述规范,但教师如果只是一味地依靠在课堂传授知识,高职学生很容易感到枯燥难懂。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基础医学的教学中,有利于提高知识转化率,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进而为高职医学专业学生将来走向医疗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高职基础医学教学需要考虑的因素

翻转课堂教学可以使教师从传统教学方式中不断的讲解和重复中解放出来,将课堂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而更多扮演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但与此同时,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又从另一个方面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例如,在此模式下如何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的组织和设计。将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后,课堂上学生特殊状况增多,这对教师如何更好地加强对课堂的把控和对学生的引导提出了新的要求,对高职院校教师的创新素养提出了挑战。针对有些高职医学专业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较差的现象,如何有效督促他们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课下自我学习,这些难点也是相关教育学者必须着重考虑的方面。

相比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并非一无是处。传统教学模式可以更好控制高职基础医学教学的计划性,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因此,在高职基础医学的教学上,如何针对高职院校本身的状况,有效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也值得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思考。

高职基础医学的教学要区别于一般本科院校的基础医学教学,在教学中要更多考虑高职院校教育理念和目的,结合高职医学专业学生现状。翻转课堂教学充分利用了当今时代丰富的互联网资源,使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自主地完成基础医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在课堂上与教师和同学之间更多的互动,提高他们理解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要重点依据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结合高职基礎医学教师的实际情况,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从而更好地完成高职基础医学教学任务,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潘庆红.基于主题设计的反转教学模式时间探索[J].现代教育技术,2013,23(11):41-46.

[2]刘玲华.医学基础课程模块式教学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13-14.

[3]张勇.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7(4):70-72.

[4]张跃国,张渝江.透视“翻转课堂”[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3):9-10.

[5]金陵.“翻转课堂”,翻转了什么[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9):18.

[6]黄晓鹂,李树民.基于翻转课堂的医学信息检索教学模式构建[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3,22(11):33-36.

[7]陆昉.推进课程共享与教学改革全面提升大学教学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2014(1):8-11.

[责任编辑蒋云柯]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范文4

关键词:基础教学 实验教学 临床实践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9(c)-0144-02

Talk about the Combination Mode About the Theoretical Study、Experiment Teaching and Clinical Practice

Chen Jie Wang Xing Zhang Shaojie Qi Lianzhi En Hejirigala Li Kun Gao Shang*

(Department of Human Anatomy, Inner Mongolia Medical University,Hohhot Inner Mongolia,010059,China)

Abstract: Basic medical course is the required courses and foundation for every medico.Experiment teaching is the transition phase between basic medical and clinical medicine,and the clinical work is closely related to basic medical study.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the combination mode of the theoretical study、experiment teaching and clinical practice to seek the best combination mode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cultivate high qulity medical talents and improving educational level.

Key words:Basic teaching;Experiment teaching;Clinical practice

早在2005年,教育部就l布了《教育部关于开展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和评审工作的通知》,同时,教育部批准了大量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1]。作为医学院校,为社会输出高质量医学人才是基本责任和义务,提升教学质量是永恒不变的目标。基础医学是医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是在掌握好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2-3],而临床实践是提高医学生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培养严谨科学思维的过程,三种教育模式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1 理论学习、实验教学与临床实践三者结合的优势

基础医学是医学院校教学的根基,其教育水平直接影响着学校教学的整体水平[4]。实验教学是指在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实验技术手段,观察某一现象变化、转化及其动态演变过程,并最终得出实验结果与结论的教学方法[5-6]。而临床实践,是医学生在掌握了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并通过实验手段获得基于理论而来的是实验结论的基础之上,通过进入临床,深入病房的所见、所闻、所感而总结得来的具体经验。

由此可见,基础理论学习、实验教学与临床实践三种教学手段是每一位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连续贯通的三个阶段,如果基础理论没有掌握好,实验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现象就无法得知其真实原理,进入临床实践的过程中所观察到的病患病情发生发展过程便无法有理有据的判断,如此,将严重影响病情诊断从而延误病情。如果实验教学出现了疏忽,学生也无法透彻的理解一些现象演变的原因,更加影响对临床病情演变过程的预期心里准备。临床实践不仅是医学生需要经历的学习过程更是最终将理论知识最大化运用的过程,没有理论知识和实验教学的支撑,将无法把在校期间所掌握的专业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工作。

2 理论学习、实验教学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所具备的条件

2.1 教师队伍建设

内蒙古医科大学近年为打造高质量教师队伍做了大量工作,除了有效建立督导体系外,鼓励每一位教师外出进修,并通过英才培育、青年创新基金项目及实验室开放课题等激励教师加入实验研究及临床实践教学过程,力求培养一支能够同时承担基础、实验及临床教学要求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在基础理论教学时灵活介入临床案例,在学生临床实践时及时补充理论知识,在实验教学时应用理论与实践解释相应的实验现象,是每一位教师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2.2 学校现有硬件设施

目前学校已完善一体化教学硬件设施,从人体标本、塑化标本、模型挂图到全自动触摸式多媒体设备、动物CT等大型仪器设备以及形态学实验中心、分子生物学实验中心、临床基地诸多平台供学生实践操作,可充分保证理论学习、实验教学与临床实践三者顺利结合。

3 理论学习、实验教学与临床实践结合的具体教学方法

3.1 明确结合方式

理论、实验及临床三种教学方式的组织与实施需要进行具体的分类与分组。首先根据专业特点以及课程特点确定结合方式,主要按照形态学、功能学等统筹设计。另外还需按照资源数量和班级人数分组进行教学,以确保每一位同学都能参与到具体实验操作与临床实践中。

3.2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授课过程中,整合理论、实验及临床教学资源,同时优化三种教学方法的结合方式[7]。先在理论教学时灵活介入案例分析,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再结合多媒体图文并茂的形式,帮助学生充分理解知识点。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采用互动模式,重点让学生自己动手,亲自操作,力求深刻领会理论原理。最后进入临床实践,让同学们熟悉临床工作实际,感受临床氛围,同时结合理论学习与实验教学过程中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将教学效果最大化。

3.3 对授课教师的要求

为保证教学进度,稳步提升教学质量,应做到教研室集体备课,学进度,明确教学具体内容。教师应精心备课,用心制作多媒体,完善教案,周密计划教学过程,充分准备教学环节。在上课过程中合理运用教学资源,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同学们多思考、多提问、多观察,激发探索精神。

3.4 对学生的要求

指导学生课前一定要充分预习,可以分小组讨论,提出问题,带着问题进入理论、实验以及临床的学习,同时鼓励同学们在课堂上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自学能力,提高分析能力。课后一定要及时总结,及时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切难题。

4 理论学习、实验教学与临床实践结合的教学效果

通过对《系统解剖学》《解剖生理学》以及《药理学》等几门学科的理论、实验及临床实践结合教学模式的探索,证实三种教学相结合可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活跃课堂氛围,提升教学质量,同时,明显提升教师业务水平,督促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应具备扎实的实践操作能力。

总之,理论、实验及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不仅对学生提出更高要求,还对教师提出极大挑战,经过这样的学习过程,无论是学生、教师还是整个学校的教学质量都可能产生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 张宏颖,孙艺平,曹婧,等.基础医学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12(32):150-154.

[2] 秦啸峰,郑群.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继续医学教研,2015,11(29):73-74.

[3] 廖林楠,林杰.医学基础课中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研究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2):25-26.

[4] 孙伟伟,肖明.提高基础医学学科青年教师教学质量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4,16(9):772-774.

[5] 唐雅玲,危当恒,尹蔚兰,等.创建医学院校基础医学实验中心的探索[J].基础医学教育,2014,16(10):839-842.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范文5

【关键词】 PBL教学模式;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与实践;教学改革

《中医基础理论》传统教学模式通常以教师讲解为主,以传授知识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学习和接受,这种教学法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维和团队协作等能力的培养。PBL教学法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基于问题学习的教学理念,通过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独立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凭据,并交流合作,最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知识和能力的构建,从而弥补了《中医基础理论》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和分组

浙江中医药大学滨江学院2009级中医学专业本科学生,随机分为研究组(PBL教学法组)和对照组(系统讲授法组),最终符合研究要求(包括收回有效问卷)的学生数分别为研究组23人,对照组21人。

1.2 教学内容和时数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病机、治则章节内容,教学时数为14学时,其中病机教学8学时(2学时为课堂启发,4学时为集中讨论,2学时为归纳总结),治则教学6学时(1学时为课堂启发,3学时为集中讨论,2学时为归纳总结)。

1.3 实施方法

研究组采用PBL教学法,具体实施过程如下:(1)提出问题:在学习病机、治则章节前一周,教师以教学大纲为核心,根据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选择相应的病案,要求学生分析其病机、治则,以建立问题情境。(2)分组思考:学生每8~10人为一组,复习或预习教材相应内容,查阅相关资料,独立思考并交流讨论,每组形成初步的认识,也可提出新的问题。(3)课堂启发:教师在课堂上简要介绍有关问题的背景资料、思维方法、知识要点和研究进展等内容,便于学生更好地分析、讨论,但不做结论性发言。(4)集中讨论:各组推选代表阐述各自的观点和看法,展开交流辩论,畅所欲言;教师从中启发和引导,控制讨论的节奏,协调各组的关系。(5)归纳总结:教师对各组的观点从知识和能力等多方面进行点评,详细分析有普遍意义或争议较大的问题,总结归纳病机、治则章节重点、难点知识。

1.4 考评指标

通过教学质量考评(态度、过程、效果)、学生问卷调查(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协作能力)和智能考核(论述中医基础理论相关问题)等对PBL教学法进行综合评估。

2 研究结果

2.1 教学质量考评

学习态度考评听课状态、课堂纪律和学习兴趣诸方面,其中学习兴趣方面PBL教学法组(86.96%学生具有学习兴趣)较系统讲授法组(80.95%学生具有学习兴趣)有所提高;学习过程考评自觉学习、理解接受、课堂气氛诸方面,其中课堂气氛方面PBL教学法组(91.3%学生感觉课堂气氛活跃)较系统讲授法组(66.67%学生感觉课堂气氛活跃)明显改善;学习效果考评完成作业、掌握知识和学以致用诸方面,其中学以致用方面PBL教学法组(82.61%学生能较好地分析案例)较系统讲授法组(71.43%学生能较好地分析案例)有所增强。

2.2 学生问卷调查

通过对学生问卷调查,PBL教学法组认为有助于提高自主学习、独立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学生分别为82.61%、86.96%和78.26%,系统讲授法组分别为61.91%、71.43%和52.38%,PBL教学法组好于系统讲授法组。

2.3 智能考核

结果显示,PBL教学法组学生论述中医基础理论相关问题的优良率为78.26%,系统讲授法组为66.67%,PBL教学法组好于系统讲授法组。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范文6

现在社会中,学习中医成为了一种热潮,中医作为一门传统的学科,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接受中医的人在增多,热爱中医学习的人不断递增,但中医学术并没有因为人数的增多而提高。中医治病靠的是临证思维取胜,药物、针推手法、熏蒸浸泡、刮痧拔罐等手段则是抽象思维和理论演绎的载体。中医教学不仅仅是基本理论和知识及其技能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训练人的思维模式。自觉地按照中医传统文化处事为人,练就中医人的思维,才能把抽象的理念变为临床的疗效和发展中医的硬道理。中医的学习,讲究悟性,悟性的来源则是中国的传统思想。学好中医就应从传统入手,不断思考,才能真正掌握中医的精髓所在。

1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医学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尤其与其中的精气、阴阳、五行更为密切。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强调天人相应,阴阳平衡,这些学术思想直接影响着中医的思维。从《黄帝内经》开始便强调整体观念,也正是由此而来。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医学本身就是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不仅渗透和表现于中医学,还直接参与其有关概念、范畴乃至整个理论体系的构建。中医理论的许多概念和原理,如“天人相应”、“气化万物”、“阴阳五行”、“辨证施治”、“以外以揣内”、“防患未然”、“防微杜渐”“、稳态调节”等都是古代哲学的直接应用。一百多年以来,随着西方医学逐渐昌明于世界,埃及、印度、阿拉伯等国的传统医学都相继衰落,唯独中国医药学在理论和实践上还在继续向前发展。成废之中顽强立于世界自然科学之林的中国医药学,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顽强的生命力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铸就。

2注重中医基础的学习

现在社会无疑是一个快节奏的社会,大家更希望能找到的学习捷径,因此,一系列关于中医书籍便应运而生。大家从这些书里面接触到中医,认识到中医的实用性,同时也使得大家对学习中医变得急功近利。受到这些思想的影响,学生变得浮躁,不能深入地学习和思考中医的哲学思想,学生的基本功不扎实,成为了以后中医学习的很大障碍。学好中医,思维方法是关键。中医的思维源于我国的传统哲学思想,阴阳五行、周易八卦形成了中医独特的整体思想和辨证论治的特点。思考整体,理解人体的整体性,理解人与环境的统一,才能用各种不同的手段去调整人体的平衡。学习中医应该从这些基础开始,学习精气、阴阳、五行。理解阴阳的内容,五行的制化,精气的内涵。运用阴阳五行的理论去认识人体的生理功能,解释疾病的原理。运用精气来理解人与自然的统一,人身与自然一气相通。这些基础就如营养丰富的土壤,为后期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在中西医比较中领悟中医思维的优势,促进中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