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微课程设计探索

中医基础理论微课程设计探索

摘要: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呼唤传统教学模式的变革,微课程作为在线开放课程的一种新的探索,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关注。一方面,它是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内容相结合的产物,内容丰富、形象生动,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在线学习的形式,自由度高,更有利于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团队学习、深度学习。以面向医学专业及医学相关专业学生的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中中医学导论部分为例,介绍了中医基础理论微课程的优势,微课程的制作,教学实践与反思,以期为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和经验。

关键词:中医基础理论;微课程;中医思维方法;自主学习

1中医基础理论呼唤教学改革

1.1大数据时代学生的学习发生了变化

传统课堂中,教师发挥了主导地位,从策划到演绎,教师是整节课绝对的主角。虽有利于对课堂教学秩序的管理和教学质量的把控,但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学生认知主体的作用[3]。网络时代的到来,具体知识的习得变得便捷、容易,唾手可得。因此,学生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在网络时代、大数据背景下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也呼唤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的变革。学生希望能在网络平台和资源的帮助下,达成深度学习而不仅仅是听懂而已,同时也能帮助更多的中医初学者去了解中医,而这都要从中医第一课中医基础理论作为起始。诚然从网络课程兴起至今,有不少学者提出网络课程选课流失率、如何兼顾线上和线下学习结合等问题,但从已有文献来看也不乏学习成效卓然的实践,如:上海交通大学的核心通识课程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介绍了中国传统医药特色理论、思想及其产生、发展的自然和社会文化背景,2013年12月2日在Coursera,成为上海高校首批亮相于全球共享的慕课之一[4]。胡莉芳基于Coursera平台课程数据统计与分析,认为目前虽然在教学技术、互动方式等方面慕课开拓了线下课程、传统课堂所没有的领域,但它在课程的基本要素———教师、教学内容等方面的创新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5]。已取得成效的研究提示我们还需要在网络课程的系统设计和资源建设上花时间、下功夫。

1.2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特点宜引入微课程

中医基础理论为中医专业学生入学的第一门中医类基础课程,是构建中医理论大厦的基石,是中医临床学习与实践的根本前提。中医基础理论和其他中医类基础课不同,讲授时常牵涉到大量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基本概念。而“大一新生”大多数逻辑思维能力较强,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功底偏薄弱。面对“阴阳五行”“气”这些相对抽象、深奥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如何真正帮助他们理解,进而搭建中医理论的框架?王琦认为:“中医学的思维模式与中国传统哲学有着密切联系,是一种原创性的思维模式[6]。”因此,帮助学生构建中医思维模式尤为重要。中医的特殊性源自其特殊的形成发展脉络、源自在中医理论构筑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古代哲学以及思维方法。而目前的教材限于篇幅,课堂教学限于学时,这部分内容阐述不够深入、系统。只有厘清这些问题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医,进而构建中医思维模式。因此,我们的微课程突破了现有中医基础理论教材的框架,重新思考中医理论的发生与发展,不囿于原有教材的章节,转而以知识点为模块,对中医学科特点、性质及其历史演变做出概括性介绍的同时,重在介绍中医学独特的思维方法与文化理念,进而引导他们构建基于传统文化的中医思维模式,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其次,基础课不同于临床课。中医基础理论基本概念多,又往往关涉传统哲学与文化,缺乏故事性与生动性,理解难度高。没有临床教学那么鲜活,内容相对枯燥,没那么有趣。同时,受限于教师个人PPT等多媒体制作技术,纯粹课堂的讲授很难将中医基础理论中的某些抽象概念形象化地展现与表达,只能依赖教师语言、肢体动作等加以描述,学生们或有似懂非懂,一到运用环节,往往并不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怎么让我们的课程生动起来?微课程为我们提供了现代技术的支撑。我们的微课程采用授课教师多机位录课,结合文字、动图、PPT等可视画面,辅以手绘动漫微课,从而能够立体、动态、形象化地阐释中医基本概念和内涵,必将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深度学习,激发学生学习中医的兴趣。

2教学设计方案

2.1课程的目标定位与设计

DeeFink在《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经历———综合性大学课程设计原则》一书中谈到,综合性课程设计应包括以下7个方面:情境因素、学习目标、反馈与评估、教学活动、课程结构、教学策略、总体的学习活动计划[7]。本课程主要对象为医学专业大学生、医学相关专业大学生。因此,我们根据历届选课学生的反馈意见,选择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中中医学导论所涵盖的主要内容,构建了微课程揭开中医思维之秘。该课程从中医学思维特点入手,以知识点为抓手,设计了相应视频内容,同时规定了学习每个章节的时间节点,并结合弹题、练习、测试、见面课、论坛等形式评估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以期实现学习者有意义的自主学习。希望通过本课程的自主学习,帮助初学者在传统文化的视域中了解中医特色,夯实理论基础,启迪中医智慧,构筑实践桥梁,增强其学习中医的兴趣。

2.2课件及视频的制作

2.2.1知识点的选取

揭开中医思维之秘共设计7大模块:中医学发展脉络、中医学基本特点、气一元论与中医、阴阳学说与中医、五行学说与中医、意象思维与中医、中和思想与中医。每个模块再具体细分为3~7个视频单元。如:把阴阳学说与中医细分为:①走入阴阳———阴阳学说的意义与起源;②认识阴阳———阴阳的概念、特性与关系;③实践阴阳———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而将意象思维与中医再细分为:①意象思维的起源和概念;②意象思维的特点;③意向思维对藏象经络体系构建的影响;④意象思维在中医认识病因病理中的应用;⑤意象思维在中医诊断疾病中的应用;⑥意象思维在中医选方用药中的应用;⑦意象思维在中医治法方面的应用。

2.2.2以知识点为核心的脚本设计

撰写制作视频的脚本,设计相关动画画面,撰写视频讲稿。

2.2.3微课的制作

(1)主体部分。本课程共计600min时长,主体部分采用传统录课模式,仍以知识点为模块,授课教师现场多机位视频录制,再通过后期处理(包括视频剪辑、配套文字图片以及动图、解说词、背景音乐及PPT的添加)等,完成微课的制作。(2)动画部分。对于课程中涉及的比较抽象的概念,难以完全用语言、文字及图片等生动表达的部分,我们采用了手绘动漫的形式,以期达到立体、动态、形象化地阐释中医基本概念和内涵的目标。手绘动漫微课制作流程包括:①使用AdobeIllustrator画图。用软件记录下笔画顺序,此时,图片都是静态的。②使用VideoScribeDesktop给静态的图片添加手绘效果。此时,图片变成了视频,看上去有一只手把图片一笔一笔以手绘形式画出来。③使用AdobePremierePro将每一个单独的手绘视频剪切、拼接成完整的视频。根据需要,调整画面出现的先后顺序,时间长短,播放速度,视频特效等。④使用CoolEditPro录音。然后去除背景噪音、破音及其他杂音,使用简易混响修饰声音。⑤再次使用AdobePremierePro将视频和音频合成,并且制作字幕。⑥根据手绘图像时间,插入对应的配音,根据配音,插入字幕,最后输出成品视频。每个模块分别制作独立主题视频,每个视频时长控制在10min以内,共制作了5个以纯手绘动漫为表现形式的可视化视频。

2.2.4测评与互动

(1)阶段性自测。每节在不同位置随机设置一道弹题,防止刷屏;每章安排1套测试题,进行自测。(2)网上教学互动。针对每个微视频的思考题讨论,课后作业提交、讨论分析、点评。(3)网络直播。安排3次网络直播见面课,围绕1个任务(专题讨论、文献调研结果)进行,现场师生互动。错过网络直播的学习者,可观看录播。(4)学习效果评价。阶段性自测成绩,结合学生自评。(5)相关学习资料。提供本教材的相关电子图书、参考文献目录、参考书籍目录、授课PPT。(6)教学效果评价。满意度分析、调查问卷、质性分析。其中,选课学生的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平时成绩由学习进度、章测试、见面课、期末测试4部分成绩累加计入。

3微课程在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中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截止2018年12月,我们在智慧树网络平台,运行揭开中医思维之秘微课程4个月,累计上海中医药大学校内选课人数达507人,外校选课人数40人,通过“知到”APP浏览学习社会人士达到600余人次,每位学生累计用于该网络平台的学习时间总长超过900min。通过对2018级预防营养专业选修该课程的69位学生的问卷及网站数据统计分析发现,98.5%学生能够高于教师预设学习进度完成自主学习。100%学生累计学习时间超过我们预先设定的总学习时长,说明学生们存在针对某一知识点模块反复观看、学习的现象,其中5%学生累计学习时间为我们设定时间1倍以上,结合最终学生闭卷考核成绩,发现这几位同学期末考试成绩优秀,可见反复观看学习并非因为不能理解,正如学生问卷所反馈的原因是“喜欢”“复习”“与同学讨论”等。最终网络综合评分87%学生达到90分以上。超过95%学生对于其中以手绘动漫形式表现的微课的质量和内容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并期待在更多的章节进行此类微课程的学习。所有学生均反映对中国传统文化、古人的思维方式有了初步的了解,并愿意作为资源分享给更多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的朋友。总体而言,我们制作的微课程,包含了视-听-练-论-验的功能,具有如下特点:

3.1微课内容选取系统化

我们的微课程名为揭开中医思维之秘,选取的内容为中医学发展史、中医学基本特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3个模块,并把他们置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域中展开。其中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是我们的重点,其内容包括“气一元论”“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象思维”以及“中和思想”,涉及起源、内涵及应用。中医基础理论教材中,并没有专篇讲授“气一元论”“象思维”以及“中和思想”的内容,之所以加入这部分内容,因为同属中国古代哲学思想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医思维的建立具有重要的引导功能,但课堂的讲授限于学时数,相关内容往往一带而过,缺乏系统的归纳与总结,故而我们结合多年来教学与科研方面的积累,系统梳理了这些哲学思想发展脉络并对其内涵加以解读,力图展现历史-文化-哲学-医学之间交叉渗透的关系,帮助学习者构建基于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的中医思维模式。该内容受众广泛,不仅中医类院校在校学生可作为通识课程选修,非中医类院校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的学生亦可以选修。同时,面向社会开放,通过手机APP,凡是有意了解中医、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关系的爱好者均可免费观看。

3.2视频方案设计模块化

时至今日,微课程的制作技术已经十分成熟。微课程的核心是制作的理念与方案。我们在优化知识模块的基础上,从制作方案、脚本、配套PPT、讲稿都进行了精心准备和设计。每节微课围绕一个明确的主题展开讲授,抽丝剥茧、层层深入,力求逻辑严谨、内容精炼、博古通今。因此,其传递的信息量远大于同样时长的课堂讲授,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专业性;同时,系列化、专题式的微课组合,又给我们展现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体系和框架,更有利于学习者在宏观上把握我们要表达、传递的主题思想。这种宏观与微观、框架与细节的结合,正是微课程的优势所在。

3.3微课制作模式多样化

目前,国内大多数微课程中的微视频制作仍然采用教师上课录像的方式进行,或为现场录像,或为植入背景(俗称“抠图”),或为教学现场录像辅以PPT,教师大多在镜头前比较拘谨,教学效果一般。我们的微课程主要采用了两种制作方式,一种是传统模式,大部分课程是教师录课,加上后期的剪辑制作完成;另一种还属探索阶段,我们在阴阳五行章节制作了纯手绘动漫形式的微课。目前已完成阴阳之美、阴阳之质、发现五行、走进五行4段微课的制作。对于微课中的医案部分,我们选择了钱乙医案一则,绘制了纯动漫形式的视频来讲述这个故事。其中阴阳之美、钱乙医案与教师授课录像衔接,直接纳入微课程中,另3段在课堂讲授时直接播放,作为补充课程资料。同学们普遍反映这种尝试,形式新颖、画面精致、音色清晰,避免了镜头前长时间定格为教师形象而引起的视觉疲劳,解说更为生动、形象,是他们更易接受和喜欢的方式。综上所述,我们的微课程以思维的引导,知识的阐释、拓展、深化与整合,理论与临床桥梁的构筑为目标,以期实现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深度学习。

4结语

微课程作为一种灵活的在线课程形式,是对线下课堂讲授的有益补充。正如杨雪等所述,微课程具有“短”“小”“精”“活”的特点,对于教师而言,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突破传统听评课模式;促进教师换位思考;鼓励教师提高教学水平。而对于学生,可以为学生自主学习搭建平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加强并拓展学生思维;有利于学生在不同学科的教学平台中获得系列化、专题化的知识。其对教育自身发展的意义在于,促进了“时代信息化”交流;动态生成丰富的教学资源;实现“学习-协作式”的理念创新[8]。任何教学改革都是以课程内容为根基、核心,教师对于学科的认识与把握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学内容的优劣。教学要与时俱进,网络背景下教学内容与学习方式都与以往有很大不同,教师对于课程的再思考与重新定位都需要一个好的表现形式来依托、呈现。一定程度上,课程内容决定了表现形式,而表现形式承载、深化了课程内容与教师的教学理念。本课程的微课程学习,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切入点,紧扣中医思维方法与模式,采用了多种制作方法。内容与形式相辅相成,力争微小精妙,文质并重,引导学生走进中医、了解中医,进而爱上中医,树立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认同感。

作者:朱凌凌 袁开惠 陈慧娟 项乐源 张挺 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