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知识梳理范例6篇

中考化学知识梳理

中考化学知识梳理范文1

一、高中化学课堂知识框架梳理的主要内容

(一)基础知识的选择

基础知识是进行框架梳理的基础与前提,是学生用以认知化学问题、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根本与突破点。很多学生在进行化学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忽略对于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加深,认为其不重要,但事实上其在整个知识框架的梳理和建构的过程中拥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举例来说,针对历年来出现在高考试卷当中的化学题目,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化学知识框架的梳理和打造时,可以将整个框架视作由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离子共存、氧化还原判断、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强弱比较、电子微粒、分子作用以及反应能量构成基石的立体式化学知识结构,而梳理框架的过程就是对基础知识不断丰富与巩固、提升的过程。

(二)新知识的渗透

随着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随着人类社会各类新事物的层出不穷,不同学科的固有知识体系也在不断随之变革、随之更新,化学学科也是如此,倘若教师引导学生在高中三年的学习过程中,始终围绕书本上的知识抱残守缺,不注意观察外界环境的变化,不注重知识的更新,那么极有可能导致旧有的知识体系无法满足快速发展社会的需要,更难以适应新时期化学学科教学目的达成的需要。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当今社会人类普遍性面临着诸如能源、资源以及环境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多数与化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所以在进行化学知识框架梳理的过程中,要不断对这些知识进行渗透,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化学的存在,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中感受生活的印记,如此更有助于学生以化学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增生社会责任感,从而更为有效地展开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

(三)学生手动能力的培养

化学不同于文史类学科,纵然其中也有大量的基础性知识,也不应该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对这一部分知识进行强行记忆。相反,由于其学科本身大量的结论、现象都是通过实验生成的,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框架的梳理时,要尽可能地为其创造手动操作的契机与平台,诸如参加试验等。这样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促进其在手动过程中展开疑问、分析和探究,进而增生自己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应试教育的结果,促使很多学生在日常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更为关注结果、关注既定的理论,却很少将时间和精力投放到这些结论生成的过程当中,但对知识进行梳理的过程离不开手动的操作与应用实践,这样更有助于让学生手、脑、心步调一致、共同前行。

二、高中化学课堂知识框架梳理的理想成效

(一)?W生能够在知识框架梳理过程中提高建构能力

在传统教学模式和过程当中,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接受大多处于一种被动状态,即教师讲什么、学生就学什么,不能完全掌握教师所教授的内容,即被视作没有完成学习任务,教师没有涉及到的教学内容自然也不会去探究和理会――如此导致学生所接收到的化学知识是零散的、与教材步调一致的章节化的;但是开启知识框架梳理以后,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状况、固有的知识水平,选择适于自己的方式来进行知识体系的建造,其对于化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都将被逐渐建立起来,原本课堂枯燥、压抑的氛围也会渐渐变得活跃。

(二)学生能够在知识框架梳理过程中提高质疑能力

中考化学知识梳理范文2

【关键词】知识框架;温习线索;点拨引导;自主训练;梳理习惯

思想品德作为初中生的必修科目,越来越得到大家的重视。不管是单元检测、期末考试,还是毕业生必须参加“中考”,卷子的考核内容比较全面,假如学生复习是缺乏知识的系统性复习,那往往在答题时脑海里出现一片盲区。作为一线教师,必须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新理念,鼓励、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构建知识框架,达到纲举目张的宗旨。那么,如何让学生在复习过程中自主构建知识框架呢?

一、践行建构理念,理清温习线索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积极、主动的建构知识的过程。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只有大胆践行建构理念,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循循善诱的让学生把握知识框架,才能使学生理解、记忆学科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使用的苏教版教材虽然内容简洁、明了,但还是教师命题的主要依据,“理在书中,题在书外”的命题原则依然存在。因此,我们一定要鼓励在复习时,自觉地梳理好教材知识点,以利学生夯实基础,在考试时有备而战。譬如,我在引导学生复习苏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时,启发学生总体勾勒教材的框架结构,弄清各课题、目题之间的辩证关系,逐步形成知识网络,使更多的学生做到线索清晰、目标明确地复习。许多学生通过归纳、演绎和总结,轻松的理清了教材所呈现的“心理、道德、法律、国情教育”四个领域和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国家和社会”三个层面的有机结。当大部分学生明白了“四个领域”和“三个层面”是纵横交错关系,那就成功构成了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的知识框架。

二、教师点拨引导,启迪学生梳理

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时往往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格言强调积累知识的重要性;而学生在梳理思想品德知识框架时,同样需要积累基础知识。其实,学生积累的目的是在实践中的运用,不管什么知识,最终都会落实到运用上;而学生梳理知识框架的的过程就是运用,即:学生积极、主动地的去辨析、探究和历练,从而获得比较系统的知识体系和娴熟的解题能力。

作为引导者的教师一定要言传身教,巧妙点拨,避免学生盲目梳理知识点。譬如,我在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时,鉴于学生首次尝试梳理知识框架,就重点强调知识梳理中的常规操作步骤:

首先,让学生晓得梳理知识并不是把上课时的教师的板书全盘抄录下来,而是针对每一课题的内容或者一个单元的内容进行分类归纳、梳理,使相关的知识点罗列得更加简洁、更有科学化体系。譬如,在学生复习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自尊自信》时,我针对新生刚跨入中学之门的陌生感,就启迪学生在与自我发展、与同学教师、与学校生活的关系中,从道德、法律和心理角度,树立健康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尽快适应中学生活。

其次,引导学生正确点击知识要点,不断感悟每课、每单元的主干知识。具体把握三大环节:其一,合理把握重难点。由于重难点是教师命题的重要范围,因此,要求学生在梳理知识框架的过程中,务必做到难点突破、重点突出。假如对教材内容均衡用力,那往往造成实践的浪费,复习效果事倍功半。其二,理清关节点和考点。所谓关节点,就是各知识点之间内在联系的节点;考点就是考试可能检测到的基本观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等知识点。为此,教师必须鼓励学生理清关节点和考点,把相关知识点联结成为网络,从而有效避免学生死记硬背的现象,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其三,正确区分各知识点的异同。初中思想品德的知识点分散,内容概念也繁多,其中,不少知识点和概念比较相似,学生容易混淆,他们在解题时往往张冠李戴。因此,学生梳理知识时,要进行比较其异同,准确掌握相似的知识。譬如,我在引导学生八年级18课《民族情 民族魂》中指导学生严格区分以下有三个意义类题目: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作用?②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性?③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假如不进行归类区分,一旦考到此类题目就会混肴不清。

三、强化自主训练,养成梳理习惯

三国演义中马谡是一个理论上纸上谈兵的“高手”,但在实战中是一个地道的“侏儒”,结果发生了弄得身首异处的惨剧。我们在引导学生在进行主动构建知识框架时,一定注重学生的自主训练,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梳理知识框架的习惯。

中国科学院院士谷超豪曾经指出:人的知识与能力是靠点滴积累起来的,既要拥有扎实的基础,又要加强复习和巩固,千万不能急于求成。因此,教师在复习阶段不但要布置适度课外自编练习作业,而且要布置完成一课的知识梳理内容。由于学生的课业负担比较重,所以,要求学生在完成一课的知识梳理是打开创新思维的闸门,使自己梳理完成知识框架完整、简洁、科学。当然,教师必须对学生的梳理知识框架的作业要予以及时批改,甚至对比较优秀的作业张贴于教室里的学习园地上予以表扬,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构建知识框架兴趣,有利于养成主动构建知识框架的良好习惯。

中考化学知识梳理范文3

关键词: 初三英语 英语复习 整合 梳理 效率

抓好初三英语考前的复习工作,是提高学生中考成绩的根本保证。由于初中英语三年所学的内容繁多、知识点分散,复习时间短暂,要在短短的两三个月的时间里把学生三年来所学的语言基础知识进行全面复习并非轻而易举的事。但只要我们能够优化复习策略,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做到:“有机整合”复习内容,“科学梳理”各类基础知识,就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复习效率,使复习达到最佳的效果。

所谓“有机整合、科学梳理”,就是指将初中阶段三年所学的知识按照新课标的精神,根据学科内容特点,结合中考要求,进行全面的“整合、梳理”,将要点、难点、考点等知识点科学梳理、一一呈现,使学生能够对所学的内容一目了然,了解重点,熟悉考点,使复习做到有的放矢,从而提高复习效率。

一、“整合、梳理”的作用

1.通过“整合、梳理”,使分散的知识点集中,便于学生复习掌握,使所学的内容系统化、条理化,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2.通过“整合、梳理”,可以避免内容的重复和时间的浪费,帮助学生有效地利用宝贵的复习时间,提高复习效率。

3.通过“整合、梳理”,还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英语语言表达的规律,找到英语学习的方法,提高英语学习的能力,培养英语学习的兴趣。

二、“整合、梳理”的做法

根据英语学科的特点,整合梳理应从基础知识着手,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体系、框架结构和学习内容。主要包括:语音基础知识、单词、词语、句型、语法、情景对话和情景应答,等等。

1.语音基础知识的“整合、梳理”。语音基础知识是学好英语的基础,基础不实,难建大厦。因此,语音基础知识对于英语的学习极为重要。语音基础知识主要包括音标、读音规则、音节、单词重音等,通过“整合、梳理”复习,使学生系统了解有关语音的基础知识,熟练掌握音标和基本的读音规则,获得通过读音规则记忆单词的能力,为进一步复习英语单词打好基础。

2.单词的“整合、梳理”。将初中所学的单词按照词类分别归类梳理。通过集中分类梳理,可以发现初中所学的单词词汇量最多的是名词,其次是动词,第三是形容词,第四是副词,代词、数词、介词、连词是词汇中最基本的词汇,数词、介词、连词的数量都不多,冠词只有两个,感叹词数量也很少。单词集中“整合、梳理”后,复习时可以从词汇量少、切容易复习掌握的词类冠词、连词、介词、数词、代词入手,进而复习形容词、副词,再复习动词,将量大词多的名词放在最后,做到由少到多,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稳步推进。单词复习时,将单词拼读拼写同词类词法结合起来,进而将课本内容整合起来进行复习,通过这种复习,在使学生掌握了单词的拼读拼写的同时,又将词类的用法和课本的复习结合起来,实现三步推进,使学生达到能写、会用。这样有利于学生形成知识系统,进一步促进基础知识的掌握,从而形成能力,实现提高复习效率的目的。

同一类的词也需要进行一定的“整合、梳理”,如形容词。形容词按其表示意义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如表示颜色的,表示情感的,表示人物相貌的,表示思想品质的,表示能力的,表示性质特征的,还有褒义、贬义的,等等。再如动词,动词可以细分为表示动作和表示状态的,延续和短暂的,表示各种运动的,表示心理活动情感的,等等。通过这样的“整合、梳理”,学生极易掌握,能帮助学生有效提高复习效率。

3.词语的“整合、梳理”。词语也是英语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初中英语中出现一定量的词语,其种类主要有介词短语、短语动词、动词短语、习惯用语和其它一些词语,按照词语的类型和构成进行整合、分类进行梳理。通过“整合、梳理”、集中分类,可以使学生了解英语词语构成的规律、常见词语的类型,如短语动词的构成有五种类型:动词+介词(look for)、动词+副词(put on)、动词+副词+介词(look forward to)、动词+名词+介词(take care of)、be+形容词+介词(be famous for)。这样能更好地帮助学生逐步认识英语词语构成的规律和特点,逐步掌握和使用词语。

4.句型的“整合、梳理”。句型是语法的核心,学好了句型就掌握了语法,这充分说明学好句型的重要性,掌握好句型有助于学生认识英语句子表达规律,提高英语表达能力。初中英语出现了一定量的句型,如“spend time doing something――花时间做某事”、“stop doing something――停止做某事”、“would like to do something――很想做某事”、“remember to do something――记住做某事”等。这些句型形式固定,重点突出,造句功能强,可以举一反三。通过对各种不同结构的句型进行“整合、梳理”复习,就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句子结构的规律,了解英语表达的方法,有效提高复习效率,同时还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的词汇。

5.语法的“整合、梳理”。语法教学对于学好英语有着很大的作用,通过语法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英语语言的特点和规律,逐步学会正确的表达,同时在考查中,语法内容也占有一定的比例。

语法包括词法和句法,词法复习和单词同步进行,通过“整合、梳理”复习,可以使学生对单词做到能写、会用,实现一步两得。句法主要包括句子结构和用法。根据初中教学要求,将所涉及的句法进行“整合、梳理”,重点有句子成分和基本结构,简单句的五种基本类型,并列句和复合句的基本结构,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的意义、构成和用法,还有常用时态、基本语态等,通过“整合、梳理”,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认识英语句子结构的规律,各种不同的表达方法和特点,从而掌握英语学习的规律和方法,增强学习英语的兴趣,促进英语的提高。

6.情景对话和情景应答的“整合、梳理”。能够实现用英语进行对话和交流,是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教材安排了日常生活中各种对话的教学内容,如就餐、问路、谈论天气、购物、打电话、看病就医等,通常一个话题安排在不同的部分进行教学,知识点分散,不便于全面地复习和掌握。如将同一话题的相关单词、词语、句型、句子进行集中,通过“整合、梳理”,加上一定的训练,就可以避免语言点的分散,减少学生复习的难度,提高复习的效率。情景应答通过“整合、梳理”,便于学生掌握各种情景应答的方法,提高会话应答的能力,减少答题中的失误,提高成绩。

三、整合、梳理的要求

1.“整合、梳理”一定要坚持以标为纲、以本为本,领会课标,研透考纲,内容不能偏离课标、超出课本,脱离考纲。

2.教师要熟悉教材,研究教材,对教材进行大量的分析、梳理、归类、整合,要求教师要用大量的精力,投入大量的时间,花费大量的心血,付出大量的劳动。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机整合、科学梳理”。只有老师的付出,才能为学生提供高质、高效的复习材料,才能有效利用学生宝贵的复习时间,才能提高学生复习的效率。

中考化学知识梳理范文4

历史知识具有广延性、多样性、复杂性的特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零散的知识点纳入知识体系,梳理出历史知识结构,进行系统的掌握,是学习历史学科知识的最佳方法之一。新一轮课改的核心理念是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学生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新知识进行理解、加工和建构,才能将其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中,成为一个有效的知识。如何教会学生梳理历史知识结构,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课题研究的范围

课题研究主要针对现行(旧)人教版高一历史课本下册,探索出教会学生自己梳理历史知识结构的有效方法。研究的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资料源自于学生梳理历史知识结构的作业及梳理历史知识结构方面的各类文章。

(三)课题研究时间:2008年2月~10月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和内容

第一阶段:课题研究形成阶段2008年1月3日~2008年2月18日

确立课题,做好课题实施方案,修改完善课题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课题研究实施阶段

第一步骤:(2008年2月18日~2008年4月20日)

通过学生梳理一节历史知识结构的作业发现学生梳理历史知识结构中存在的问题,研究一些教会学生梳理历史知识结构的方法。

新学期开始,高一讲《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我给学生布置梳理本节知识结构的作业,通过学生作业发现学生梳理历史知识结构中存在的问题。

以高一(6)班,梳理〈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一课为例:

发现问题:

1.学生普遍缺乏把零碎的知识整合为一件历史事件,并把不同历史事件分辨开来的能力,及对历史事件之间逻辑关系的把握。

2.学生缺乏对时间顺序的把握。

3.梳理的太过详细。

4.梳理成大事年表了。

5.认识不到梳理历史知识结构有什么意义,缺乏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

解决问题:

学生的问题可以归结为三方面:一是知识方面的,二是能力方面的,三是思想方面的,针对学生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方法。

一、知识方面的

上课时老师讲解的透彻些,给学生一些历史书编排体例的认识,培养学会读历史课本,教学生做好笔记。总之,在这个环节要让学生学会读透课本。

二、能力方面的

能力是在知识基础上的,是在知识认知基础上,归纳、概括、分析的结果。

首先,教学生把零碎的知识整合为一件历史事件,例如:《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第一章第四节第二目〈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用了六个自然段讲解长征,学生很容易把它分成很多的事,特别是把长征和遵义会议当成两件历史事件。要教会学生把一个个小事归成一件大的历史事件。

第二,教学生把不同历史事件分辨开来的能力,例如:《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第三章第三节第二目〈的战略反攻〉,讲解了解放战争第二年,外线作战、内线作战、外线作战的作用、内线作战的作用,以及外线作战、内线作战的整体作用。

第三,对历史事件之间逻辑关系的把握能力,历史事件之间主要有这样几类逻辑关系:因果、包括、并列等。如:因果关系:《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第二章第三节第《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第一目〈政策转向反动〉是第二目〈皖南事变〉和第三目〈正面战场形势的恶化〉的原因。包括关系:《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第一章第五节第四个子目〈西安事变〉的背景包括前三个子目。并列关系:《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第五章第一节中新中国巩固政权的斗争的四项措施〈大陆领土的基本解放〉〈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镇压反革命运动〉之间就属于并列关系。

这些问题教师看起可能已很简单,但学生不是很容易就能归纳出来,要经常引导学生归纳,训练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

三、思想方面的

在梳理历史知识结构训练的过程中,学生的思想有这么一个过程,开始时大家是情愿不情愿、自觉不自觉都跟着做了,过一阵,学生的思想就分化了:有些学生就自觉地把它当自己学习的必须做的事做了,有些学生还是情愿不情愿、自觉不自觉都跟着做了,有些学生的思想就出现了惰性,不想做了,敷衍了。针对学生思想的波动,不论哪种情况的学生,老师都得时常做思想教育工作,给他们鼓劲,得给他们讲清这样训练的好处。还得给学生点压力,告诉学生这是我本学期的一项课题任务,是我的教学目标之一,把我的任务压在学生身上,学生就不觉得是梳理仅是自己的事,也是分担老师的事,他们倒是愿意做了许多。

解决问题时教与学的方法:

教的方法主要有:讲解法、示例法、个别辅导法、说服教育法

学的方法主要有: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相互评价法

第二步骤:(2008年4月20日~2008年5月20日)

通过学生梳理一章的历史知识结构的作业发现学生梳理历史知识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并研究一些教会学生梳理一章历史知识结构的方法。

在梳理一节历史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学生梳理一章的历史知识结构出现这样的问题:

1.梳理的太细,小的一件件事梳理的好,对一段历史时期的宏观把握不够。

2.把一节一节的知识梳理合在一起就当作一章的知识梳理。

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对一节知识的梳理大致相同,只是在这个环节要教学生宏观的分析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

学会梳理历史知识结构不是短时间就可以完成,一劳永逸的,而是一个长时期的不断训练的过程。六月份各类考试纷至沓来,我这学期的小课题的研究进入总结阶段。

(五)小课题研究总结:

1.通过对历史知识的梳理,学生对课本知识进行了一次深入的独立学习,对历史的语言、名词等都有了一个熟悉与巩固的过程,对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提高起了一定的作用。

2.通过大半个学期的教与学,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梳理有了一定的感悟,会梳理的同学多了,班级的梳理水平整体有所提高了。

以高一(六)班,《政策转向反动》一课的梳理为例:

从表中的数字可以看出,较好与好合起来有27人,占作业总数比例48%,反映出全班有近一半的人基本学会梳理历史知识结构,一般与差的人在减少。

3.对教师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促进了教师的进步。教师怎样才能因材施教,才能使更多学生学会梳理历史知识结构。这对教师的教学无疑是一个挑战。同时,学生梳理时会有一些独特的视角,对老师从新的角度思考有一定的帮助。

中考化学知识梳理范文5

关键词:初中化学;结构化知识体系;教学优化

建构结构化知识体系,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方法和必要途径,有利于完善教师的授课实践,提升教师的化学专业素养,有利于学生对化学知识体系有清晰明了的认识和掌握,促进初中化学整体教育水平的提升。因此,建构结构化知识体系优化初中化学课教学,是当前化学教育教学中重点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一、善于思考,发现问题,梳理基础理论知识

建构结构化知识体系,优化初中化学课教学,首先需要学生善于思考,发现问题,对化学基本知识进行梳理和掌握。一方面,在初中化学授课实践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并积极思考。对于生活中发现的化学问题要进行思考,勇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历史上的化学重大发现和进展多是在实践中遇到问题,提出问题,继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化学这门学科的发展和进步的。积极思考,发现问题,在提出质疑的同时也可以充分调动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另一方面,要在授课实践中积极引导学生进行预习和化学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对基本知识进行梳理以便熟练地掌握,这是构建化学知识体系的基础。进行预习是学生在没有老师的指导下自己预先进行课本上化学知识的熟悉过程,有利于学生自己在学习时发现问题,做好上课的准备。教师讲解后要提醒学生做好复习工作,梳理知识脉络,更好地掌握基础理论知识。例如,在进行“质量守恒定律”授课之前,我先让学生进行预习,对基础知识和老师将要上课的内容有所了解和准备,让学生整理好自己不懂的问题,通过上课解决问题。比如,学生预习后的疑问主要有:为什么蜡烛燃烧后质量会变小?为什么铜加热后质量会增加?化学反应后质量是否会发生变化?如果变化,条件和原因是什么等。然后通过上课解决自己的问题,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知识并进行梳理和掌握。

二、勇于探究,积极实验,实践验证基本原理

建构结构化知识体系,优化初中化学课教学,需要引导学生勇于探究,积极进行实验,用实践来验证化学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构建结构化的知识体系,促进化学学科的学习。一方面,进行实验前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做好实验设计,规划好实验步骤,准备好实验工具,为实验的进行做好充足的准备。在整个化学实验过程中,采取的实验设计步骤一般是: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用科学的方法探索化学的理论与实践。实验时要注意安全,严格按照教师的引导和书本上的步骤进行,做好实验安全工作。另一方面,实验要灵活变通,采用多种实验方法。例如,在进行“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时,在进行实验前,我和学生共同制定了实验设计和实验方案,让学生参与制定有利于加深学生印象。实验前提醒学生注意实验安全和遵守实验时的规章制度。实验时让学生整理好天平、烧杯、酒精灯、白磷和硫酸铜溶液等实验器材与物品,让同学们进行两组实验,即白磷燃烧和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质量变化实验,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与课本结论进行对比看是否吻合,验证结论。

三、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归纳总结完善体系

建构结构化知识体系,优化初中化学课教学,还需要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归纳总结完善化学知识体系。学生可以通过已经学习的知识和进行过的实验,联系实际,进行类推,充分拓展理论视野,联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其他类似问题。另外,学生要学会举一反三,学习要灵活多变,充分发挥想象力,这样化学学习会更加轻松、有趣和实用。例如,在做完“质量守恒定律”的白磷燃烧、铁钉与硫酸铜反应的实验后,可以举一反三,做一下拓展探究实验,比如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前后的质量变化实验,进一步验证结论。另外,得出来的结论还可以延伸到其他问题中去,比如水和酒精混合,质量是否不变?高锰酸钾加热后质量变化如何……

综上所述,本文以“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为例,从善于思考,发现问题,梳理基础理论知识;勇于探究,积极实验,实践验证基本原理;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归纳总结完善体系等几个层面,分析了如何建构结构化知识体系,优化初中化学课教学。

参考文献:

[1]李红梅.初中化学知识体系的构建[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31):155-156.

中考化学知识梳理范文6

一、系统梳理

构建知识体系复习课中,首先要有一个对知识梳理的过程,疏理就是将已学过的知识点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将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的思维过程。我想,无论怎样复习,都必须要经历这个过程,关键是梳理的形式怎样?如何梳理?

1.梳理的形式新授课的重点是理解知识产生的过程,复习课的重点是梳理知识间的逻辑关系。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针对知识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学生的弱点,采用合适的形式,低年级和高年级采用的形式应该有区别。低年级可以由老师带领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积累梳理的方法;也可以根据问题,通过回答就把知识进行了整理,比如说,二年级的《方向与位置的复习》,教师可以把认识方向的方法编成一首儿歌,要求学生根据已经学习的内容,把儿歌内容补充完整。因为只有教师逐渐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梳理的方法,学生才会梳理知识。高年级要逐步放手让学生进行梳理,可以让学生根据单元知识,或者是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画一些树形图,把知识进行梳理,并内化到已有认知当中。

2.梳理的方法。

(1)先回顾后整理。复习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温故知新,使知识结构化、系统化。而达到这一目的的前提是回顾知识,把知识从记忆库中提取出来,然后根据需要,组内再进行分工合作,对知识进一步整理。如《单位的复习》,我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写一写有关单位的知识,再追问:“你写的时候会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师生一起讨论,面对这样的问题可以先想类,再想每一类中的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组织:请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每个同学的想法,并注意归纳你们组已经知道的有关单位的知识。如果有必要,可以再分工整理,由一个同学负责整理一类或几类单位的知识。

(2)边回顾边整理。如《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复习》,我是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包装盒作为体裁,通过提出解决包装盒中的各种问题来帮助学生进行复习。教学的主要环节如下:①讨论包装盒的特点,复习长方体的基本特征;②制作一个包装盒需要多少纸板与包装4盒需要的纸板,复习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③计算包装盒的空间,复习体积(容积)的计算;④叙述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综合复习各种相关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知识。

二、拓展提升

提炼数学思想《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复习课中可以延伸、拓宽,应“下要保底,上不封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例如一位老师在学生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后的一节总复习课,先让学生理清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的体积公式及其相互关系,再把长方体变成等底等高的四棱锥,问:这个形体的体积该怎么求?学生小组交流后形成初步意见:受圆柱和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的启发,想办法把四棱锥转化成长方体,然后就可求出它的体积。接着引导猜想:四棱锥与它等底等高的长方体体积之间的关系。最后各学习小组验证猜想,通过动手实验,最后得出了“四棱锥的体积=与它等底等高的长方体体积×1/3”。以上设计,教师紧紧抓住体积公式的推导,在学生理清本单元知识网络的基础上,教师顺藤摸瓜,先用课件演示长方体变成等底等高的四棱锥,而后大胆抛出一块实验田:“四棱锥这个形体的体积该怎么求?”学生自然地进行知识的上位迁移,并体现数学转化思想。

三、科学练习

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复习课中的练习与练习课中的练习是不同的,练习课是新授课的补充和延续,练习的主要任务是巩固数学基础知识和形成技能技巧;而复习课中的练习重点是综合运用,整理提升,重在通过综合性问题的解决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我认为设计练习的关键是要体现数学思想,贯穿数学方法,构建数学知识。

1.科学设计习题复习课的习题应该是基础巩固和拓展训练相结合的练习。这样的练习才能使学生在基础知识得到巩固的同时,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技巧也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和提升。(1)精心选题。复习忌题海战术,精选题非常重要。精选题可以是:有代表性的新授例题、学生作业易错题、本册单元测试经典题、历届期末试题中的习题、其他学习资料好题剪切。(2)分层练习。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不同层次的习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对号入座”,各取所需,让每一位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以此来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