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道路规划法范例6篇

城乡道路规划法

城乡道路规划法范文1

当前,市域内有国道107(—段)、国道311(—段、—段)、省道237(—段)等4条城际疾速通道。国道107(—段)曾经编制规划,施行了提拔革新,发生了优越的经济社会效益。其他3条城际路途沿线乡镇、村庄建立缺乏一致治理和指点,修建层次较低,近况路途及绿化带节制宽度纷歧致,严峻影响沿线景象结果和通行结果。加速城际疾速通道建立契合当时国度扩展内需、增强根底设备建立的政策摆设,契合市当局以项目建立推进经济开展的任务要求,契合全市“带状城市、组团开展、连片开拓、城乡统筹”的城镇化开展思绪。经过城际疾速通道提拔革新,可以强化主城区与各组团城市之间的联络,提拔路途景象层次,优化市域交通情况。因而,各级各有关部分要充沛看法市域城际疾速通道提拔革新的主要意义,科学编制规划,展开路途集中整治,加速城际疾速通道提拔革新措施,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开展。

二、目的义务

国道311(—段)、国道311(—段)、省道237(—段)路途红线按60米、两侧各15米景象绿化带、45米生态防护林进行节制(包罗路途路过乡镇及村庄局限),路途横断面方式为:3—7—4—32—4—7—3(即3米人行道、7米非灵活车道、4米绿化分隔带、32米灵活车道)。

(一)近期目的(2008年至2010年):一是对景象路途沿线节制局限内的暂时修建、违法修建及各类堆场依法予以撤除。二是对景象路途沿线乡镇及村庄修建外立面进行整修,标准商铺告白匾牌。三是逐渐对城市收支口和景象路途沿线两侧无乡镇、村庄路段进行提拔革新。

(二)远期目的(2011年至2015年):一是连系乡镇、村庄规划及村镇建立,将沿路门店、修建搬家出节制局限,完成路途拓宽、管网建立和绿化提拔革新。二是完成公交停靠站、公交站牌、德律风亭、公厕、路灯等路途配套设备的建立。

三、任务职责

城际疾速通道提拔革新任务依照“一致规划、属地担任、部分联动、分段施行”的准则,积极推进施行。市城乡规划局担任牵头组织编制景象规划。市疆土资本局担任调整节制局限内地盘应用规划。市交通局担任组织相关县(市)编制项目方案,向上级争夺项目投资。市财务局担任统筹处理规划编制费用。市景象路途办担任催促各相关县(市)落实规划要求,分步施行革新。市、县、县、县当局担任依照规划要求,对所辖路段进行提拔革新。2012年,重点做好至段城际疾速通道提拔革新任务,力争2012岁尾开工建立。

四、保证办法

(一)严厉落实规划。城际路途沿线乡镇及村庄,要连系规划设计和新乡村建立的要求,及早编制乡镇及村庄规划。乡镇与村庄要尽量经过首要路途与城际路途相衔接,削减与城际路途启齿数目。各地要依据提拔革新规划和景象路途建立要求,连系当地特征,做好路途景象设计、路途沿线两侧地块的规划结构。城市收支口要本着主题内容和区域功用相连系的准则,掌握好功用定位,深条理发掘前史、文明资本,表现城市精力。路途、绿化及公交停靠站、公交站牌、路灯等配套设备要一致规划,分步施行。

城乡道路规划法范文2

(一)禁止建设区:指城乡规划区外从公路用地(国、省道公路水沟外2米;县乡公路水沟外1米的范围内为公路用地)和重要河流(__河)两岸用地(行洪断面)外边缘起向外的距离,其标准为:国道不少于20米;省道不少于15米;高速公路用地(含匝道)不少于30米;高速公路连接线不少于20米;浏东公路不少于15米;__河不少于50米;蒙华铁路(含站场用地界)60米以上。

(二)控制建设区: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两厢及__河两岸500米范围内、禁止建设区外的用地;

(三)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及__河流经行政村等城乡规划区的区段,按照城乡规划要求控制。

(一)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禁止建设区内批准建设各类建筑物及设施。

(二)控制建设区内的建设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

(三)全境范围内土地上禁止新建猪舍。

(四)控制建设区内的各项建设须采取“设施先行,统一管理”的建设方式,避免零星建设。

(五)未依法办理项目审批手续,不得擅自在控制建设区内进行建设。确需在未纳入城乡规划的控制建设区内选址建设重大项目的,应由乡经济发展办牵头,经国土、规划、城建、林业、交通、环保、水务等部门联审后,按程序报乡人民政府审批,依法办理报建手续。

(六)各村民委员会应依据城乡规划,积极引导控制建设区内的村民建设集中居民点。未纳入城乡规划又确需在控制建设区内建房的,须经国土所、规划建设环保站严格审批,严格控制,确保建设效果。

(七)严格保护控制建设区内的自然生态,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挖山取土、采伐、采挖林木,破坏自然山体。经有关部门批准改变地形地貌的,应及时进行绿化美化,确保人工建设与自然环境的有机协调。

(一)巡查制度。成立联合执法巡查工作小组,定期组织开展巡查,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减少土地违法案件及违章建筑的发生。

(二)联审制度。对需在控制建设区内建设的用户实行《新增电力用户申请审批单》制度,从源头上遏制违法建设。

(三)举报制度。对在禁止建设区和控制建设区范围内擅自修建各类违法建筑的,设立有奖举报制度。(举报奖励办法详见《溪江乡人民政府关于对在禁止建设区和控制建设区范围内擅自修建各类违法建筑实行举报奖励的通告》。)

(一)各村民委员会为本辖区规划建设管理范围的责任主体,应严格按照“属地管理”,结合城乡环境整治,将规划建设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加大对辖区内规划建设管理范围的巡查力度,会同执法主体及时制止、查处违法建设。

(二)未经批准,在城乡规划区内擅自修建各类违法建筑的,由乡人民政府依法查处;不在城乡规划区内由国土部门牵头依法查处。

(三)在高速公路及其互通连接线、国省干线公路两厢禁建区建设的,由公路部门牵头依法查处。

(四)对规划建设管理范围内已建成的违法建筑,由相关执法主体会同责任主体依法予以查处。

城乡道路规划法范文3

【关键词】城镇化;农村公路网;布局规划

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经济获得了快速的发展,现在我国已经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在世界经济的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也以惊人的速度在快速的进行,现阶段我国的城镇人口已经超越了乡村人口,这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累累硕果。在我国农村的城镇化过程之中,农村公路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积极发展农村公路网,是促进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公路网布局规划也因此受到国家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通过农村公路网的布局规划,制定出具体的目标年的路网方案,继而确定规划期所需要进行建设的工程项目,以此作为农村公路建设的指导。

一、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公路网规划的基本思路

根据我国交通部颁发的《农村公路发展规划说明及编制方法指南》的相关规定中指出农村公路具体是指实际生活中的县道与乡道。这是我国道路规划中级别最低的一级,但是乡村道路在我国道路组成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据部颁的编制大纲,农村公路发展规划包括概述、社会经济及交通运输发展概况、农村公路发展规模及发展目标、农村公路网布局规划、农村公路发展规划实施安排、农村公路发展规划实施效果评价、问题与建议等七大部分。

前文已经指出,农村公路主要分为县道公路和乡道公路两个部分,因此在具体的布局和规划中也应该按照县道系统布局和乡道系统布局这两个基本的层次进行规划。这里的县道系统主要是指对于整个县城的经济发展、政治沟通有重要意义的交通要道,连接县城与各个乡镇的公路以及不属于国省(市)道的县际间的公路系统;乡道体系主要是指乡镇中主要的经济、行政服务公路,以及县道之外的乡镇间与乡镇内部的公路系统。在具体的规划与设计之中要充分考虑到乡道与县道的相互协调,最终使整个农村公路网布局合理科学。

二、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公路网规划布局

2.1公路网布局方式

农村公路网的布局方式和传统的公路布局方式基本相似,主要分为网式、放射式、条形、树杈形、扇形等类型。在实际的设计规划之中大多采用方格式和放射式相结合的设计方式。因为方格式的公路设计更加有利于建筑和市区的规划,使整个公路体系与城市体系浑然一体,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各方面的交流。但是单一的方格式公路又存在一些不足,很多地方无法实现有效沟通,因此可以让方格式和放射式进行有效的结合,从而让整个农村公路网布局科学规范。

2.2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公路网层次结构确定

公路的主要作用就是进行运输,这就要求我们设计和规划的公路可以起到有效沟通的作用,因此在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公路网的规划之中一定要注重层次结构的确定,只有充分的注重公路的层次问题,才能是农村公路更加有效的为我们服务。针对乡村公路网可以进行以下3个层次的规划:

第一层次,农村公路主干线,这是农村公路中最为重要的基础干线,对于整个农村公路系统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的设计之中这些干线在行政等级上由国、省道和部分县道共同组成;在技术等级方面由高速公路以及一级、二级公路所构成成。

第二层次,次干线,这类公路主要是由乡镇之间和比较重要的村落之间连通的公路组成,其行政等级方面一般是由县道和部分乡道共同构成;在技术等级方面一般由二级公路、三级公路构成。

第三层次,一般公路,这是农村公路中最为普通的公路,是保障农村各个区域间有效连通的基本公路,它的存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农村公路网的覆盖面,其政等级是乡道;技术等级是三级和四级。

2.3确定农村公路网规模

在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公路网布局规划中首要的任务就是确定农村公路网的规模,这里的规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路网总里程的确定,另一方面就是农村公路网中各等级公路里程在总里程中所占的比重。在实际的规划与设计中我们应该充分的考虑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在此基础之上再进行其他方面的规划与设计。在具体的操作之中,既要有效的控制公路网的总里程,让整体的公路网可以满足人们的需要,同时也要科学的设置各等级公路里程在总里程中所占的比重,要做到各种等级的公路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既满足人们需要,又节省国家资金。

结论

要想实现我国的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就必须重视农村公路网布局规划,应用科学正确的规划方法,对我国农村公路网布局进行规划,以此来推进我国的城镇化进程,这是一个十分有效的方式。本文针对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公路网布局规划方法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希望对于我国农村公路网的规划工作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城乡道路规划法范文4

关键词:城市规划;生态城市;设计理念;道路交通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market economy,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continues to improve, city construction pace also more and more quickly. In such economic background, city planning will be more important. This paper analyzes city planning of the overall layou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design, greening system construction, road traffic, the paper briefly.

Key words: city planning; ecological city; design concept; road traffic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化建设的步伐也越来越快。在这样经济大背景下,城市规划工作将显得更加重要。城市的规划设计是与所处的时代息息相关的,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知识体系、科技体系、生产生活形态,这使得城市规划设计带有不同时代的烙印,受着不同时代的人类生产生活水平的制约,不可能超越社会发展的不断变化状态而呈现为某种理想上的完美状态。当今时代,要判断一个城市的规划建设是否科学合理,是否合乎时代要求,在宏观上,当分析其自然生态平衡理念、可持续发展思想上的应用和实施的结果;而在微观上,当看其是否为居民提供了适合人类居住的家园。

一、创建绿色城市,维护城市生态平衡

(一)自然生态平衡设计在城市规划中的地位及作用

当今的时代,科技引领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步伐加快。城市规划人员在规划城市的生态平衡设计上,要充分运用高新科技、现代技术、先进手法,使城市工程技术、建筑技术服务于城市的自然生态平衡。任何对自然资源的不科学的低水平过度开采、对环境的严重污染破坏、人口的大量增长,对自然的过度侵占,都会使得人类居住生活的生态环境处于非常危险的状态,这也对城市规划的生态平衡设计提出了异常紧迫的要求。只有顺应自然发展规律,整个城市才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这就要首先树立起保护地球自然生态平衡的基本观念,以之为指导来进行城市规划建设的实施。

倡导分散布局、多中心多层次发展,建立网络化城市群

中国的城市化正在加速进行,各级城市的规模都在扩大。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发展集中体现了城市发展扩张与保持自然生态平衡间的矛盾。对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发展问题,现状存在两种思想和方法。第一种是传统做法,以摊大饼的形式或呈带状无限延伸;第二种是日益得到重视和应用的以分散、多中心的方式形成的网络化城市群。第一种做法,实践结果是,城市自然生态平衡被打破,人口密集,交通拥挤,热岛效应强烈,环境污染,在社会经济文化方面也存在诸多弊病。而第二种做法则较好地克服了第一种方法导致的问题,因而逐步得到人们的认可和实施。这种分散式的城市发展,优化了城市的自然生态环境,缓解了旧城的矛盾。

在城市规划中注入生态城市设计观念

工业社会,是大生产的时代,自然资源被大量开采、人口大量增长、城镇的建立和发展侵占了大量的自然空间。随着后工业化时代的来临,人类生产生活日益向信息化知识化的时展。城镇的规划建设要求保护、管理自然资源,与自然空间和谐共生。以人与自然共生为本这样的思想为指导,在城区,将自然绿地空间系统融入城市,提高城市生态环境的质量。建设具复合生态系统的生态城市,可采用的对策有:

以合理的生态手段,使城市人口有安全的人居环境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

(2)以强有力的经济鼓励手段促进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旧城的生态改造。

(3)大力倡导节能,使用可更新能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废弃物的资源化率。

(4)加强生态教育,提高生态意识。

对生态城市的判定,要从生态意识、生态经济、生态景观、生态安全、生态卫生等五个方面建立生态城市评估指标体系,设计相应的评估方法,并以之来对具体城市的生态化程度分析评价。生态城市的评估体系和方法要随科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改进。

3、控制城市中的空气污染

城市空气污染对人类、气候和植物均造成了严重危害。大气污染与人群的许多疾病,特别是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免疫系统疾病、肿瘤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密切相关。空气污染对经济损失的评估是制定环境管理政策的重要依据。空气污染全球化且日趋严重,使地球变暖、城市热岛效应加剧、酸雨蔓延,给人类带来了空前的危机。另外,空气污染还使植物产生产量下降、品质变坏等严重后果。因此,治理空气污染物、减少空气污染已刻不容缓。

在城市中,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因素有:汽车尾气、工业废物排放、家庭生活废气等。对于汽车尾气,国外已有经验是,控制城市中心区小汽车的数量;在城市中心区设立停车场,汽车不能进入中心区,人进入中心区要步行或乘坐公交。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完全可以这样做。中国的汽车产业应当得到鼓励,但是不能因此牺牲环境,在全民环境意识加强的今天,在坚持环保原则同时将汽车使用限制在必要的规则下,是必须的。但小汽车对于大量人群的服务效率低而环境成本高,不容忽视,这要求在交通管理上限制小汽车使用区域,加强公交的建设。

(二)城市规划和建筑要以绿色容积率来进行生态评估和控制

植物和建筑相结合,地面植物为建筑提供浓荫可减少建筑的降温负担,减少建筑对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植物承接降雨,植物生长的土壤有助于减少地面径流;植物蓄积雨水,可对城市的地下水形成补充,避免大量人工硬质地面导致的雨水流失而致使城市地下水得不到有效补给形成城市一些地区的地面沉降,这在北京上海西安等大量抽取地下水使用的城市已非常明显。而建筑内部的植物对于污染控制同样是有效的。

提高对绿化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战略地位的认识,加强城市绿化建设。以往,城市绿化最主要指标是绿化覆盖率,而绿色容积率这一概念是结合叶面积指数和建筑容积率而形成的,定义为,总的可居或可租的面积与地块面积的比率。如今,这一指标已为大多数人接纳,并实施于各种规划设计方案中。可将其应用于城市总体规划和单体建筑中。适合的绿色容积率值的确定可以从如下三种方式中选择:

(1)设计师和使用者所期望的绿化程度。

(2)由地块预设的功能来确定。

绿色容积率的价值可由生态学来决定,或者以地块未开发前的叶面积指数值为依据,通过对地块绿化的恢复来控制该地块的绿色容积率。

城市交通设施是城市的大动脉

城市道路系统,特别是主要道路网的规划布局合理与否,不仅直接关系到城镇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交通联系是否便捷、安全、经济,同时也关系到城镇各项建设发展用地的经济合理安排与建筑群体的布置。因为城镇干道走向一旦确定,道路网一经形成,所有地上地下管线均将沿着道路用地敷设;沿街建筑也均将依据道路红线兴建,事后很难调整改变;因此,城市道路系统规划是城镇总体规划中考虑城市总平面布局的关键性工作,对规划、建设、管理好城市具有重要经济等意义。

目前大部分城市都将道路分为三级,即1、主干道。2、次干道。3、居住区道路。但就城镇,我个人认为按1、过境路。2、交通干道。3、生活干道。4、一般街道。5、巷道。

1、公路:交通输入量大,车辆来往频繁,车速要求快,因而不易穿过城区,应绕城而过,这样即减轻了城镇内道路的流量压力,也避开了大量人流,对交通安全也有了一定的保证。

2、交通干道:它是城镇道路系统的骨架,路线多贯通城镇各主要地区,它的主要任务是把城镇的大部分车流,包括货运交通及必须进城的外来交通,尽最大可能的组织和吸引到交通干道上来,减少生活性道路交通流量,它的两侧不易设人流多的商店、公共设施等,应以车行道为主,人行道为辅,它的选线应在城镇或生活区的边缘,对于规模较小的城镇,也可以公路兼作交通干道,不再另设规划交通干道。

3、生活干道:它是城镇中心地区商业文化生活设施集中的路段,两侧可以设较繁华的商业服务、文化福利和机关单位等。主要为居民生活及周围农村、集镇进城的人们服务,交通特点是:供大量步行、自行车及必要公共汽车行驶。要规划建设出好的市容、绿化要配置好、要有必要的机动车和自行车停车场地和供人们临时休息的敞地。

4、一般街道:是干道之间的辅道路,宽度和设施要求不高,可根据道路的长短和两旁建筑情况而定。

5、巷道:在居住区里,街坊内的小路,以方便居民生产生活和能通行消防车等必行的车辆即可。

由于影响道路系统畅通的因素很多,城镇交通情况又很复杂,所以道路系统还是要结合本城城镇的功能分区、交通运输、自然地形、特点和各种类型的建筑分布等情况进行规划,使不同功能的道路组成一个合理的交通运输网络,结合各地城镇的各自地方特点,以方便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三、城乡结合部规划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城乡一体化是我国城镇的主要发展方向,是对城乡结合部具有一定内在关联的城乡交融地域上进行统筹规划。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内涵是一种在现代条件下,城乡互补、协同发展和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的选择,是一种城乡关系进入以互补、融合、协同发展为基本标志的理想状态的目标模式,是一种强调城乡互动、协同发展的过程,是城乡社会经济高度发达、高度协调的结果。城乡一体化强调城乡互动、协同发展,是各种要素在城乡间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促进城乡之间各要素合理流动,并使各要素流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协同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实质。生产要素在城乡产业之间的流动依赖于城乡之间各种基础设施网络的畅通,基础设施的这种沟通作用可以说是城乡一体化的实现动力。

基础设施是支撑和保障社会经济活动运行的基础结构要素,它包括交通运输、水电供应、邮电通信等生产性设施,还包括商业、金融保险、卫生文化、科技教育等社会和经济服务设施。城乡基础设施是城乡经济一体化的空间载体,是城乡产业相互作用与合作的先决条件。通过便捷的交通和通讯,可以大大缩短城乡之间的时间和空间距离,实现城乡之间经济社会发展上的整合,特别是交通便利性的提高,可以增加城乡经济运行的机动性,扩大社会和经济交流的开放程度,并保证城乡生产生活联系的密切性和快速性。

城乡道路规划法范文5

关键词:安徽;城市交通;管理体制

一、安徽城市交通管理体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城市交通管理机构构成。可以从省政府管理层面和市政府管理层面上分析安徽城市交通管理机构构成,见表1所示。

表1 安徽城市交通管理机构构成及其相应职责

层面 隶属部门 职责

面 省交通厅 负责综合运输体系的规划协调工作,编制综合运输体系规划;负责交通运输枢纽规划和管理;负责拟订公路、水路行业战略、方针和投资规划;承担道路、水路运输市场和安全的监管和出租汽车行业管理工作,引导交通运输行业优化结构、协调发展。

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属于决策部门,负责重点工程的决策和管理,负责社会发展综合平衡。

省公安厅 负责省城乡道路交通安全管理

省环境保护厅 对全省机动车排放污染监督管理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拟订城市建设规划,指导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

面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研究提出投资和建设领域重大政策和投资计划,负责重点项目的计划和管理。

市公安局 管理城乡道路安全,维护交通秩序。

市交通局 负责市公路、水路交通运输的行业管理。管理交通运输市场,引导交通运输行业优化结构、协调发展。负责市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维护、管理和规费的稽征及通行费的收支管理。组织重点交通工程建设的实施,对市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市场实行行业管理。负责市出租汽车行业和城市公交的管理,负责城乡客运的管理。

市规划局 组织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

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负责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等公用事业市场的培育和监督,负责城市市政设施的规划、建设、维护和管理。

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负责铁路、公路、水路、集装箱、管道运输的衔接和协调工作

市城市管理局 负责容环卫公用设施的规划、建设与管理

市环保局 机动车污染防治和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备注 从市政府管理层面看,安徽17个市所有市政府交通管理机构设置都是大致相同的,但是职能的划分却有较大的差别。机构职能划归主要的差别在于:合肥、铜陵、马鞍山、蚌埠、淮南已经将城市公共交通划归城市交通局管理,宿州市将城市公共交通管理划归城市管理局,其他的十一个市都将公共交通纳入城乡建设委员会管理。

2.现行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安徽各市的城市交通管理体制是多部门交叉模式到城乡一体化管理交通模式的过渡阶段:首先,从传统的多部门交叉模式方面看,交通部门负责公路运输、水路运输、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维护、管理和规费稽征及通行费的收支管理等,大部分城市的公共交通管理由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市经委负责铁路、公路、水路、集装箱、管道运输的衔接和协调工作,公安局负责市城乡道路安全;其次,从城乡一体化管理模式方面看,所有城市的出租汽车行业管理职能都归属于交通局,有一部分城市已经将原理由城建部门负责的城市交通管理职能整合到交通部门,这更加有利于交通部门对交通的综合管理,是向“大交通”管理模式迈出了一步。

二、安徽城市交通管理体制与交通政策决策建议

(1)改革的基本思路

1)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实行政企分开,加强运输市场的宏观调控,建立公开、公平、竞争和有序的运输市场秩序。政事分开从事交通行政执法、监督检查等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应逐步转为行政机构,由财政保障其行政经费。政府与社会中介组织分开,充分发挥交通相关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在行业服务、行业自律、维护市场秩序等方面的作用。

2)精简机构,责权一致。交通管理管理体制改革中,机构设置应该尽量精简,坚持一件事情原则上由一个部门负责,减少管理层次和管理宽度,实现交通管理从分散走向集中,提高管理效率。确保有权必有责、依法监督、违法必究,做到责权一致。

3)强化综合协调的职能。强化交通部门对铁路、公路、邮政、通信航空等综合运输协调的职能。实现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和决策的统一,消除条块分割、部门分割的不利影响,整合交通资源。

(2)改革的建议

1)实现城乡道路交通运输管理一体化。现在安徽大多数城市仍然沿用城乡“二元”管理体制,即城市市区和郊区的公共客运由城建部门管理,城市市区和郊区以外的道路客运由交通部门管理,城市出租汽车由交通部门管理。这种城乡“二元”管理体制,阻碍了城乡交通的有效衔接和城乡交通一体化。因此安徽省城市交通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应该是各市逐步实现城乡道路交通运输管理一体化,将城市公共交通、城市客运和出租汽车统一划归交通局管理,这也是当前国内较普遍的城市交通管理体制改革模式。目前安徽省已经有合肥、铜陵、马鞍山、蚌埠、淮南5个市实现了城乡一体化交通管理职能的调整。

实行城乡交通运输管理一体化,不仅要改革管理机构,明确管理职责。另外还需要完善城乡交通一体化的法律、法规,规范城乡交通管理。在城乡交通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中也要充分考虑到,城乡交通的有机衔接,实现城乡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在城市交通综合规划中要将城镇交通规划纳为整体统一规划。

2)实行“大交通”的管理模式。“大交通”管理模式,是较先进的政府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可以提高管理效率,降低行政管理成本,并且大大提高了各部门之间的协调能力,有利于不同运输方式的相互衔接,提高整体交通运行效率。“大交通”管理体制,是未来交通管理体制改革的大方向,也是安徽城市交通管理体制改革的总方向和目标,由于现在安徽城市交通改革主要是向实现城市交通一体化的方向推进,所以要实现“大交通”这一目标是需要在现有的基础上逐步推进的。

[参考文献]

[1]丁纯.重庆大交通管理体制及深化改革的思路[J].重庆行政, 2009(1)

城乡道路规划法范文6

一、严格执行城市规划提高城市规划管理水平

(一)严格控制在城市旧城区(东起湟中路,西至海湖路,南起规划湟源路,北起天津路)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住宅和其他零星插建项目,涉及危旧房、棚户区、城市景观改造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建设项目,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确定改造范围报是政府批准后方可实施。

(二)已批准的建设项目,要严格执行规划用地性质、容积率、建筑密度指标,严禁突破。对已批准的规划确需进行修订和调整的,必须报原审批机关批准。

(三)按规定配件的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建筑亮化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验收,同时交付使用。未按规定建设的,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不予验收。

(四)严格执行城市规划,加强对建设工程审批前、审批后的规划监督管理,实行放验制度。建设工程在规划红线放线定位、基槽开挖后基础施工前、基础+0完毕第一层施工前,各类管线等市政工程在现场放线后和工程覆土前均应向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复验、复核,确保规划实施与审批相一致,管线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后,应当向城建档案管理机构移交工程竣工档案。

(五)旧城区内建筑密度较大,确需改造的特殊地段,如无法满足规划条件确定的控制指标时,应结合地块区位、周边现状情况。环境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经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准进行异地环境建设补偿后,可适当提高容积率。

二、完善公共设施配建提升城市服务功能

(六)新建建设工程应进行环境承载力影响评价(包括交通、自然环境、基础设施)。同时,大型公共设施应单独进行交通影响评价。影响环境承载力的建设,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不予受理的规划申请。

(七)在城市规划区的居住用地开发改造中,按《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的分级,规划用地内的居住人口达到居住区级的,应配建居住区、小区、组团三级的公共服务设施。居住人口为小区级的,应配建小区、组团级的公共服务设施。居住人口为小区级以下的,应配建组团级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建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千人指标为2000㎡(人均2㎡)并符合下列规定:新建住宅每100户,不得低于100㎡社区服务用房(包含文化活动、物业管理、医疗卫生),10㎡垃圾收集点。每500户不得低于100㎡/千人农贸市场,50㎡独立式公厕,20㎡警务办公。

(八)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建应满足其服务半径,不满足服务半径的按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控制性规划图则补充、完善。旧城区改造用地周边已有公共服务设施的,按服务半径统筹规划。

三、加强城市建设管理提升城市品味

(九)建筑物立面的设计应符合国家、省、市有关规范和城市规划的要求。建筑物屋面上的设施、设备,应有永久性遮蔽设施同时兼顾太阳能利用,并与建筑物立面相协调。建筑物的附属设施(包括给

排水、电力线、弱电线、煤气管道等)必须设在建筑物内的管井中。

(十)城市主干道两侧不宜建设住宅,确需建设的,建筑立面应按照公共建筑立面进行设计。

(十一)临城市道路建筑物必须按规定后退道路红线进行建设,按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的规划要求,在建设项目竣工之前,完成后退部分的铺装、绿化。

(十二)《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重要节点及景观设计地段,应预留城市视线通廊,显现山水城市风貌特色。

(十三)中心城区主要河流两岸、城市公园、广场、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及协调区等重点地区的建筑,建筑高度应满足控制性详细规划要求,并不得影响其视觉的观瞻。

(十四)建筑布局力求形成组团式空间形态,体现三维立面的起伏变化以及城市景观和空间定位标志的视觉感染力和可识别性。

四、规范城市亮化管理丰富城市夜间景观

(十五)下列类型的建(构)筑物,应当在修建性详细规划方案或建筑设计方案中,同时编制夜间照明景观方案并经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备案。实施亮化的工程:机场、车站、文化娱乐场所(文体馆、影剧院、博物馆、艺术馆等)、体育场、城市标志性建筑、大型立交、桥梁(含人行天桥)、城市雕塑、宾馆、银行、商场、办公楼等。

(十六)位于湟水河、南川河、北川河两岸城市景观段,城市快速路、主要交通道路两侧,城市主轴线两侧,城市公园、广场、街头绿地、城市重点景观区域,商业街区的建设工程须实施亮化工程。

(十七)建筑的亮化应当符合下列规定:公共建筑整体进行亮化,住宅建筑屋顶进行亮化(底层为商业的含商业),户外广告,户外招牌进行橱窗式亮化。

(十八)亮化照明设施应设置于建筑物本体,不得破坏建筑立面,不得影响居民生活,不得占用城市人行空间。实施亮化工程应避免光污染,采用节能、环保光源,营造宜人、典雅、优美的城市夜景景观。

五、加强管线工程建设的规划管理保障公共服务

(十九)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工程(给水、排水、电力、电讯、燃气、供热),应当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有关规定,向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依法进行查处。

(二十)市政基础设施行业主管部门(给水、排水、电力、电讯、燃气、供热),须组织编制专项管网规划、近期建设规划和年度管线建设计划,并经相关程序审批后,于每年年底前想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报送。未编制专项规划、近期建设规划和年度管线建设计划的,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原则上将不予受理管线工程建设项目审批。

(二十一)新建、改建、扩建城市道路应同步实施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工程(给水、排水、电力、电讯、燃气、供热)建设。根据不同类型管线的技术规范,宜建设地下城市城市管道综合走廊(共同沟)。不具备条件建设地下城市管道综合走廊的,应做到同管同沟建设。

(二十二)各项市政基础实施项目工程(给水、排水、电力、电讯、燃气、供热),管线建设单位在申请领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前,应查明该项工程地段内现有市政设施情况,设计图纸应明确反映设计与现状市政管线的关系,标明管线路径位置和管线深度。

(二十三)新建、改建和扩建城市道路工程,各管线建设单位应按规划预埋过路管线,留设阀井,避免道路重复开挖建设。通讯管线建设单位在管线建设时须配建政府公开信息管孔(不得少于两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