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加减法范例6篇

小数加减法

小数加减法范文1

1.知识与能力

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并掌握计算法则.运用法则和运算定律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减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迁移类推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新旧知识的比较使学生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从而掌握新知。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渗透“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思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笔算:少先队员采集中草药,第一小队采集了3735克,第二小队来集了4075克.两个小队一共采集了多少克?(投影片1)

读题,用竖式解答.(一人板演,其他人在本上做)

2.整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结合上题的订正进行提问)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演示课件“小数的加、减法”)

(1)出示例1(变复习题第2题为例1).

教师明确:复习题2题是以克为单位的数(板书:克数),现在把每小队来集中草药的克数改为千克数,求两个小队一共采集了多少千克,就变成了今天所要学习的例1.

(2)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3)教师提问:怎样列式?

(4)小组讨论:求什么?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例1与复习题中的2题比较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5)引导学生比较后说出:要把两个小队采集的千克数合并起来,所以要用加法计算.列式为3.735+4.075(板书)

(6)教师提示:小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也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板书:小数加法的意义)

(7)列竖式:

小数加法又该怎样计算呢?(板书:计算)

教师板书:3.735+4.075

(8)引导学生两式比较:

左式是以千克为单位的数相加,它是一道小数加法题,

右式是把千克数改写成克数,(板书:千克数改写成克数)把小数加法题转化成一道整数的加法题,通过观察比较知道:整数加法计算时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从个位加起;小数加法也是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列坚式时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能使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9)学生试算3.735+4.075(一人板演,其他人在本上做)

(10)教师提问:得数7.810末尾的“0”怎样处理?为什么能去掉?

引导学生说一说,用坚式计算3.735+4.075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11)反馈练习:列出0.604+0.8257.58+26.08的竖式和教材第111页“一做”中的题目.(订正时注意是不是小数点对齐)

(12)引导学生总结:小数加法与整数加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怎样计算小数加法?

(由整数加法类推学习小数加法,由直观到抽象,学生易理解、易掌握.)

2.教学例2:

(1)出示例2(继续演示课件“小数的加、减法”)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教师提问:这道题是求什么的?应该怎样列式?

(3)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要用减法计算?

(4)引导学生观察:例2的条件和问题与例1比较有什么变化?

思考:例2的数量关系是怎样的?启发学先说出例2是已知两个小队来集中草药的总数和第一小队采集的千克数,求第二小队采集的千克数.启发学生说明小数减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算(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它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是不是相同?

教师总结:小数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相同,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板书:减)

列出竖式:

引导学生说一说小数减法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对齐?

(5)教师提问:这个竖式怎样计算?咱们先把千克数改写成克数.

板书:

教师提问:整数减法式题个位是几减几?小数减法式题被减数的千分位上没有数,计算时怎么办?

学生尝试:(一人板演,其他人在本上做),教师巡视指导.

(6)引导学生说说用竖式计算7.81-3.735时先做什么,再怎么做?最后做什么?

教师最后说明:被减数千分位上没有数可以添“0”再减,也可以不写“0”,把这一位看做“0”来计算,以后计算时,遇到这种情况也可以这样处理.

(7)反馈练习:7.81-4.0750.4-0.375(一人板演,其他人在本上做.)

(8)教师总结: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怎样计算小数减法?

3.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继续演示课件“小数的加、减法”)

4.练习:教材第113页上面的“做一做”的题目

计算下面两题,并且验算.

12.16+5.3470.4-0.125

5.教学例3

(1)出示例36.08+12.3+9.72=

(2)小组讨论:应该怎样计算?

(3)同桌互相检验.

(4)集体订正

(三)巩固发展

1.练十六第1题.(在书上做,订正时说出做题的依据)

2.填空:

计算小数加、诚教,先把各放的()对齐(也就是把()对齐)再按照()数的加减法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根线上的()点上小数点.

3.计算:(投影片3)

4.改错:(投影片4)

5.练十六第2题的下边一栏3个小题.

75.8+26.286.07-4.8962.983+0.52

6.用简便方法算下面各题(116页“做一做”第二小题)

0.384+0.36+2.641.29+3.7+0.71+6.3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板书:和)你知道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1.用小数计算下面各题

5元6角2分+3元零9分1吨30千克+980千克

4米35厘米+5米70厘米4千米800米—3千米50米

10千克—4千克800克6千米—2千米860米

2.用简便方法算下面各题.

1.88+2.3+0.75.26+3.43+0.74

小数加减法范文2

(一)使学生掌握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口算得数。

(二)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并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三)培养学生计算认真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讲清口算方法,把整百、整千都看成是几个百或几个千。难点:把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转化为20以内的加减法,后面的单位是百、千。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口答

(1)80和130里面各有几个十?

(2)700和1000里面各有几个百?

(3)13个十是多少?25个百呢?

2.口算

20+30=50+50=30+4=54-50=54-4=

70-30=8+7=13-5=7+6=14-7=

说说前6道口算的计算过程。

(二)学习新课

1.今天我们学习整百、整千数加减法。板书课题。

2.学习例3

(1)出示:400+300=

师问:谁知道这道题等于多少?你是怎么算出来的?(400+300=700我是这样想的:4个百加3个百是7个百。所以400+300=700)教师将得数写在题的后面。

(2)出示:700-300=

问:这道题等于多少?你是怎么想的?(700-300=400。我是这么想的:7个百减3个百剩下4个百,所以700-300=400)

(3)出示:2000+6000=

师问:谁知道这道题等于多少?你是怎么算出来的?(2000+6000=8000。我是这样算的:2个千加6个千是8个千,所以2000+6000=8000)出示:()个千加()个千是()个千请同学上黑板填。

(4)出示:9000-4000=

师问:说出得数,再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9000-4000=5000。想:9个千减去4个千还剩5个千,所以9000-4000=5000)

计算过程可根据学生掌握情况,反复叙述学生很快都能掌握。

(5)让学生观察这四道题,口算时有什么共同的地方?(都把整百、整千看成几个百或几个千,这样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实际上就转化成20以内的加减法,只是后面的单位是百、千。如果单位是百,后面加两个零,如果单位是千,后面加三个零)

(6)练一练

200+400=3000+6000=4000+5000=

600-400=9000-7000=600-200=

3.学习例4

(1)出示:200+30=230-30=230-200=

出示计数器,帮助学生理出计算方法。

出示计数器:先拨出2个百,再拨出3个十,问:2个百加3个十是多少?230里面有几个百几个十?200+30=多少,你是怎么想的?(200+30=230想:2个百加3个十是230)

师问:百位上有几个珠子?表示多少?十位上有几个珠子?表示多少?这个数是多少?如果去掉3个十(或者说去掉十位上的3个珠子)还剩多少?230-30等于多少,你是怎么算出来的?(想:230里面有2个百3个十,去掉3个十还剩2个百,所以230-30=200)

师问:如果从230里去掉2个百,还剩多少?(学生如答不出,可出示计数器,如答得出,就不必出示计数器了)

230-200=30。想:230里面有2个百3个十,去掉2个百,还剩3个十,所以230-200=30

(2)观察这一组题,有什么规律

(3)练一练

4000+500=3800-800=4500-500=

4200-4000=4500-4000=4020-4000=

4.学习例5

(1)出示:8+5=80+50=13-5=130-50=

师问:这两组题谁会做?第2组题是怎样计算出来的?(8个十加5个十是13个十,就是130。13个十减5个十是8个十)

(2)观察这两组题有什么相同点、不同点。(都是算8+5=1313-5=8,不同点是第2组题后面的单位是十,所以在得数后面还要加1个零)

(3)出示:900+600=1500-600=

师问:你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4)做一做

70+50=400+600=800+900=120-50=

1000-600=1400-600=120-70=1700-800=

5.小结

师说:今天我们学的是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其实这些题都可以转化成20以内的加减法,只不过后面的单位是十、百、千。如果单位是十,得数后面加一个零,是百加两个零,是千后面加三个零就可以了,虽然这些题不难计算,但由于数目较大,很容易出错,看谁在下面的练习中最认真,不出错。

(三)巩固反馈

1.口算

900-300=500+400=2000+5000=8000-3000=

300+50=4000+300=640-400=5200-5000=

口算卡片出慢些,留出学生思考时间,可让学生说出计算过程。

2.填

3.作业P44:第1~3题,P45:第6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小数加减法范文3

【关键词】 小学数学;加减法;教学策略;探析

数学是一门具有较强抽象思维性的学科. 数学计算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质量,而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也成为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加减法作为数学计算知识的一个基础,教师必须重视学生加减法学习与运算兴趣的激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掌握数学加减法的运算.

一、增强数学加减法教学的趣味性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对数学知识产生兴趣和好奇心,才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师的教学过程,并产生继续学习的欲望. 因此,教师就需要灵活应用教学方法,致力于其学习兴趣与热情的激发,进而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

例如:现在的小学生都比较喜欢《喜羊羊与灰太狼》这部动画片,那么教师就可以此为契机,融合加减法教学. 如:羊村开会讨论食物的分配,懒羊羊有5块糖,美羊羊有3块糖,谁的比较多?如果懒羊羊给美羊羊1块糖,那么它们分别还有几块糖?学生对卡通形象比较感兴趣,因此也会较快产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进而深入进行思考与探究,最终知道:懒羊羊的5块糖减去给美羊羊的1块,还剩4块;而美羊羊的3块糖加上懒羊羊给的1块后也是4块糖,这时两者所拥有的糖是一样多的.

兴趣是促使人们主动进行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也是推动人们认识世界、改变世界的真正动力源泉. 因此,教师必须立足于教学内容,针对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与特点,致力于其学习兴趣的激发,从而促使其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产生数学学习的欲望,最终提升其数学意识与能力等.

二、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计算热情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就可以进行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置身于具体的情境之中,在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中进行学习. 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促使其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进而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升数学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将课堂创设为一个学习用品商店的情境,自己作为商家,而学生作为顾客来买自己需要的物品. 每名学生有10块钱,而商店也明码标价一支圆珠笔1块钱,一支钢笔3块钱……然后让大家自己买东西,算一算所买东西多少钱?应该找回多少钱?引导学生计算并进行口答,潜移默化地提升其数学加减法的运算能力.

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将教学内容融合于具体的场景之中,在这个轻松、和谐、自由的情境之中,学生会更容易放松并产生参与的兴趣,有利于帮助其更加深入地理解加减法的运算原理,并在一个日常的场景中进行加减法的使用与练习. 三、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提升加减法的计算能力

正所谓:眼过百遍,不如手做一遍. 小学生一般都活泼好动,且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所以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直观、形象的手段,引导学生在实际动手操作中去发现、探索,主动获取知识.

例如:事先为学生准备一些道具,让学生在加减法练习的时候,听从教师的指令,摸一摸,摆一摆. 如铅笔、橡皮、糖果、水果等,每名学生持有不同的几个,然后在教师的指令下,拿出自己拥有的给别人,这时再算一算自己剩下几个,别人又拥有几个……

这样,可以将小学生好动的特点迁移到加减法的学习之中,激发其学习兴趣,帮助其深入理解加减法的运算知识,提升其自主思考与探究的能力,从而构建一定的数学模型,实现对数学运算知识的获取与掌握.

四、小学数学加减法教学应密切联系生活

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也将为生活服务. 数学是一门具有较高抽象性、严密逻辑性,同时又具有实际运用性质的学科. 因此,教师应注重生活中存在的数学问题,将其巧妙引入课堂,增强加减法教学的生活化,拉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的距离,让学生能够更加亲切地进行数学学习,从而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真正价值.

例如:生活中的一些水电费、网费问题,整钱换零钱问题,公交卡使用问题等,都是加减法教学的良好素材.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的存在,只要善于发现,那么这些素材都能良好地被应用于课堂教学中,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 而这种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方式,对学生来说比较熟悉,而且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所以学生会更愿意接受与学习. 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不断提升问题发现、分析与解决的意识与能力,最终促进其数学综合能力与素养的不断提升.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交流与探究,让差生变优,优生更优,促使其形成良好的竞争品质. 同时,教师也应不断进行教学反思,促使不同学生从不同程度获得进步,强化学习意识,有效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结 论

总而言之,计算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占有较大比重,尤其是加减法运算,而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学生的数学能力和学习质量. 因此,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引导作用,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不断拓展新的教学策略,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加减法运算效率,提高其数学计算能力,为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小数加减法范文4

一、设计说明

1、指导思想及设计意图:

本次拓展性作业,意在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改善学生只面对教科书做习题的局面。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去超市、市场调查,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有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购物”这一学生熟悉的事物,能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通过感受生活,让学生明确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内涵。此外,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重视和提倡根据具体问题选择需要的算法,减少机械的计算,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计算。

2、学生操作方法:

学生在学习了小数的加减后,去超市、市场亲自调查、挑选,并能应用所学的知识和能力完成本次作业。

3、评价标准:

(1)关注学生调查数据的能力。

(2)关注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关注学生的估算能力。

(4)关注学生简单小数加减法掌握的情况。

(5)关注学生对现实生活问题的考虑情况。

二、学生作业样本呈现

三、作业样本评析

1、学生作业质量的评价:

大部分学生能够根据作业的要求,到超市、市场了解购买所需物品的价钱,利用所学知识完成本次作业。部分优秀的学生不仅考虑到了知识的应用,还考虑到了现实生活问题,如饭菜营养的搭配、提前计划物品的多少以及价钱、家中人员的多少等;部分学生由于没有亲身实践的经验,不知怎么选择应用,没有正确合理的计算,完成得不好;还有部分学生所填写的数据没有亲身去体验而是随意填写,不符合要求,在计算一共需要多少钱的结果中还出现了错误。

2、学生实际作业中表现出来的特征。

开放的作业空间,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让具有不同水平、不同方法、不同个性的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数学思想。从本次作业中能够看出,“出色完成本次作业”的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都比较强,综合素质比较高;“基本完成本次作业”的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掌握得还可以,但综合应用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还须进一步提高;“完成本次作业较困难”的学生仅仅为了完成作业,数学计算能力、估算能力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

3、肯定优缺点,提出改进意见。

本次作业学生自主选择内容,充分发挥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展示自己、发展个性。当他们向我汇报作业成果时,调查方式的多样、各种不同的搭配、同一价钱的不同付钱方式等,实在让我欣喜。学生普遍反映,这样的数学作业太新奇了,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可真大。

要让通过精心设计的数学课作业起到应有的作用,除了形式要多样外,教师在设计时还得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作业设计的目标要有针对性和合理性,能使学生有的放矢地学习,让他们通过探究、操作、交流、分析,获得成功的喜悦。

(2)数学课作业要能促进学生自主、生动活泼地发展,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作业设计要难易合理,具有趣味性、可操作性,以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3)作业的评价要有激励作用,对学生的作业应采取定性评价、定量评价、弹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4、教师评价的效果:

小数加减法范文5

进位、退位的小数加减法

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58页至59页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事例,让学生自主尝试一位小数加减计算。

2.

经历一位小数加减的笔算,能正确进行计算。

3.

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教学重点:启发学生把整数加减法计算中的经验迁移到小数计算中来,理解小数进位和退位的道理。

教学难点:计算整数减一位小数。

教学过程:

课堂小研究

1.

买鸡蛋和豆腐一共花了多少元钱?

6.5+2.8=

(元)

我的方法是:

2.

买鸡蛋比买豆腐多花了多少元钱?

6.5-2.8=

(元)

我的方法是:

3.

妈妈付给售货员20元钱,应找回多少元钱?

20-9.3=

(元)

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4.

总结:

笔算小数加减法,要(

)对齐,也就是(

)对齐。

小数加法,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满10,要向前一位进(

);小数减法,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哪一位不够减,就向前一位借(

)当10,然后再减。小数加减法计算和整数加减法计算的道理是一样的。

教学活动

教学预设

应对策略

一.

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1.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

1.2+1.7=

3.5-2.1=

100-25=

180+50=

2.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板书)

二.引导探究,自主建构

1.

出示小研究1

(1)学生自主计算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要说出自己的解决方法和过程。其他同学要注意倾听,看看他解决问题的方法和你的一样吗?你有什么补充或质疑吗?)

(4)班级展示

研究1中,重点说清:8角加5角等于1元3角,明白进位的道理。

2.

出示小研究2

(1)学生自主计算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研究2中,重点说清小数点右边的5减8不够减,要向小数点左边的数借1元,借到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是10角,理解退位的道理。

3.

出示小研究3

(1)学生自主计算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研究3中,说说自己的算法。

让学生知道:小数退位减法和整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一样。

三.强化训练,应用拓展

1.

课后习题。

2.

补充习题。

四.自主反思,深化体验

谈谈你的收获和心情。

预设

(1)6元加2元等于8元,8角加5角等于1元3角,8元加1元3角等于9元3角,就是9.3元。

(2)

竖式计算

预设

(1)6.5元等于65角,2.8元等于28角,65角减28角等于37角,37角就是3元7角,也就是3.7元。

(3)

竖式计算

预设

(1)20元减9元3角还剩10元7角。

(2)竖式计算

教师巡视,了解情况,进行个别指导。

全班交流过程中,学生表达不清楚的,教师引导点拨。

小数加减法范文6

[摘 要]复习课上得好与坏,直接关系教学的质量,所以越来越多的数学教学研究指向了复习课。通过对“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复习课的探究,教师既要选好复习的素材,又要注重学法指导,让学生对数学复习课的整理与回顾变得趣味盎然。

[关键词]数学教学 复习课 温故知新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8-033

直视现状:复习就是整理与练习吗?

复习课作为数学教学的一种基本课型,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由于复习课上得好坏与否,直接关系教学的质量,所以越来越多的数学教学研究指向了复习课。《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数学复习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系统地整理复习所学过的知识,使某些遗忘的内容得以重现,薄弱环节得以巩固,将知识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以形成知识网络。”很多教师在解读《数学课程标准》时,很准确地抓住了其中的关键词,如整理、再现、巩固等,因此我们经常看到所谓的复习课就是知识点的堆砌,或是无止境的练习,“整理加练习”几乎成了复习课的基本模式。

以“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这一单元的复习课为例,大部分教师都会采取先整理后练习的复习方式,像这样的复习课是我们熟悉的。其实,教师都知道复习课该怎么上,如“放手让学生先忆一忆,再理一理,最后练一练”等,这样教学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整堂课下来,教师会觉得累,尤其当某个知识点是教师想要学生说出来而学生却怎么都说不出来时,尴尬的局面就出现了。另外,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整理知识点的环节,表面上看充分尊重学生,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复习,实际上大部分学生手足无措,不知道该干什么。我思量许久,最后认为是我们教师对学生缺乏整理记录的方法指导。

课前慎思:如何让复习课富有新意?

如何让复习课富有新意?首先,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复习课不仅仅是旧知的再现,孔子在几千年前就提出了“温故而知新”的说法,所以我们的数学复习课既要做到“温故”,更要让学生“知新”。学生在复习课上有新的收获,这样的复习课才是有新意的。现在许多教师认为复习课无非是整理与练习,是不需要备课的,这是一种错误的思想,是导致复习课低效乏味的根源所在。其实,复习课更要精心备课,备好一堂复习课远远比备好一堂新授课要难得多。“导入、对话、总结、练习等,新授课该有的环节,复习课上一个都不能少,这样才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但是,新授课是有本堂课该掌握的明确的知识点的,每个环节只要围绕此知识点展开即可,而复习课没有这样的一个知识点,教师又该如何开展教学呢?我认为,良好的素材也能让我们的复习课上得一气呵成、熠熠生辉。具体地说,教师在备课时要找到一个涵盖所要复习的大部分知识的综合性较强的学习素材,复习课上让学生借助这个素材,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联想到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达到对知识进行整理与回顾的目的。

下面,以“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这一单元的复习课为例,看看是否可以引导学生在素材中进行联想。

课堂剪影:提供素材,在操作中联想旧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这个单元,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来上一堂复习课。

师:先请大家来完成一个写数游戏。

课件出示素材:你能用下面卡片上的数字写出不同的小数吗?看谁写得快,写得多。

(师给学生30秒左右的时间独立写小数,然后让学生汇报交流写了哪些小数,师有意识地选择部分小数,请学生用笔写在卡片上并贴在黑板上)

师:看来,四个数字就能让我们写出许许多多的小数,今天就用黑板上这些我们自己写的小数来进行有关小数知识的复习。首先,你能给这些小数分分类吗?

(学生陷入思考,不一会有学生举手)

师:请两位同学上来分一分,其他同学在自己本子上写一写。

(学生将黑板上的小数分成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三类)

师:为什么这么分?一位小数表示什么?两位小数呢?三位小数呢?(生答略)这就是小数的意义,我们要掌握。除了小数的意义,本单元我们还学了什么?

生1:小数的大小,小数的加减法。

师:你能把这些小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吗?在本子上试一试。(生尝试探究)

师(追问):你是怎么比较它们大小的?

(学生介绍方法,师做简单的总结)

师:现在我们一眼就能看出这些小数中谁最大、谁最小,那你能求出它们的和与差吗?

(师请两位学生上台板演,其他学生在本子上算)

师:计算时,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

生2:计算小数加减时,小数点要对齐。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被减数的小数位数比减数少时,小数末尾可以添上零,小数大小不变。

(师用填空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小数数位和计数单位的复习)

师:四张卡片,带着我们回顾了本单元所学的知识,我们可以将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并用一些方法把它们记录下来。

(课件出示其他内容的知识整理图供学生欣赏,使学生明白表格、树形图、集合图等都是整理记录知识的好方法)

师:用你喜欢的符号和方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整理。

(课的最后让学生根据知识点出试题)

……

课后反思:“素材·联想”让学生对知识的整理与回顾趣味盎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全身心都会处于最活跃的状态,从而为参与学习提供了最佳的心理因素。

复习课受知识点多、面广、线散等特性的制约,教师受怕烦畏难的情绪因素影响,会出现组织乏力、设计欠新、调控失策等不利局面。良好的学习素材,加上精心的教学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出现上述的不利局面。本节课上,教师用四张简单的数字卡片进行写数游戏,这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不会感到束手无策,并能一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后面的教学环节紧紧围绕学生自己创作的小数来展开:给自己写出的小数分分类——联想到小数的意义;你能把这些小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吗——回顾小数比大小的知识;最大的小数与最小的小数的和与差分别是多少——练习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并回顾计算方法……一环扣一环,在不知不觉中回顾了本单元所学的知识点,学生当然乐此不疲。整堂课听下来轻松愉快,学生没有觉得无所事事、枯燥乏味,连听课教师也觉得获益匪浅。在这堂复习课上,教师不仅引导学生回顾了所学的知识,还注重复习整理方法的指导,为学生呈现了整理记录知识的方法图;不仅有效指导了学生复习的方法,还让学生概括整理知识的能力得到了有效的训练;不仅“温了故”,还“知了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