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范例6篇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范文1

年级上册《分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分数乘整数》是人教版六

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例题1、例题

2的教学内容。从学生现实起点

来说,学生不仅熟练地掌握了 “求一个数的几倍”的计算方

法,同时也已经较为熟练地掌

握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

方法,以及分数与小数的转化

等等,为学习分数乘整数提供

了多种可能。

一、学生起点分析

为了能够准确把握学生的

学习起点,并为教学提供更有

针对性的建议和参考,笔者对

46名六年级学生进行了前期的

问卷调查。

1.

算法应用呈现多元化。

调查问题:对于算式“3/10x

3”你打算怎么计算?有哪些方法?

调查目的:了解学生对“分

数乘整数”的算法认识。

数据分析:从数据统计结果

来看,学生对于“3/10X

3”计算不存在问题,正确率为95.7%。从选择方法来看,主要以“乘法意义”(即ax

b表示a个b相加)和“分数化小数”计算为主。同时,“求一个数的几倍”、“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和“分数乘分数”,也成为了支持学生计算 “3/10x

3”的方法选择。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对于“分数乘整

数”计算方法相对较为多元和灵活。

2.

意义理解相对偏面化。

调查问题:算式“3/10X

3”

表示什么意思?

调查目的:通过前测调查,

了解学生对于“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理解。

数据分析:从数据统计结果来看,学生对于算式意义的理解,相对侧重于从“乘法的意

义”和“求一个数的几倍”理解 为主,相对缺乏对分数乘法的认识。对于“分数”算式意义的

理解不够全面和多元。

基于学生的现状,笔者在设计《分数乘整数》时,以落实算式意义理解,以促进学生对

于知识内容的整体建构,作为

教学设计和突破的主要方向。

教学设计

二、教学过程设计

1

.直奔主题,分享预学方 法。

师:课前,我们同学已经完

成了“

3/10x

3”这个算式的计

算,我们都是用到哪些方法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我们一

起来看一下同学们的思考方 法。

【设计意图:运用前测收集到的调查结果,将学生对于“分数乘整数”的思考与认知,较为生态地进行呈现。一方面,有助于准确把握学生的现实起点;另一方面,也为课堂学习生成丰富的生本资源。同时,“以

定教”的引入方式,也是对于一

般教学的一次突破和改进尝

试。】

师:这么多种方法中,大家看懂了哪一种?哪些方法之间又是相互有联系的?请你先和同桌之间进行交流,结束之后

我们再来讨论。

生1:我看了方法②,因为3/10=0.3,所以“0.3x

3”等于

0.9。

生2:我看懂了方法①,因

为“3/10x

3”,表示“3个1/10”,1/10+1/10+1/10=9

/10。

生3:我认为,“3➗10X

3”

等于“0.3x

3”,因此,这种方法

和第②种实际上是一样的。

生4:第④种方法,是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的方法来计算的。

师:你知道得可真多!对 “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都有所了解。

生5:第⑤种方法,实际和

第①种方法是一样的,都表示

“3个1/10”相加,所以只要分子相乘、分母不变。

教师小结:真了不起!同学

们不仅能够读懂其他同学的方法,而且还能找到方法与方法

之间的共同点。实际上,无论是分数的知识,还是乘法的知识,

都为我们今天研究《分数乘整

数》提供了很多的经验和帮助。

【设计意图:通过对于多种

算法的解读和沟通,使得学生

进一步明确算理,丰富对于算

式意义的本质理解,促进学生

对知识的整体建构。】

2,加强应用,深化意义理

设置情境,丰富内涵。

师:那“3/10x

3”可能解决的是生活中的一个什么问题

呢?

学生思考回答完之后出示

下列题目:

师:这些问题能解决吗?师:结合题目说一说,每一

个题目中的“3/10x

3”各表示什

么含义?

师:大家有什么发现或体

会?

【设计意图:通过“3/10x3

不同的情境内容设置,既体现

了对乘法意义、数量关系、面积计算的关注,也渗透了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知识铺垫。通过对算式意义的解读,进一步拓宽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整体

认知背景。】

(2借助“一半”,理顺思维。

师:如果喝掉3L的“—

半”,那是多少呢? “一半”还可以说成什么呢?

生:“一半”就是1/2。

师:3L的1/2是多少?会用算式表示吗?

生:3x

1/2=3/2

师:根据“3L的1/2”的经验,那“3L的9/10”有多少?算式又该怎样表达呢?

生:3x9/10=27/10

师:3L的2倍呢?

生:3x

2=6。

师:整体观察,大家有哪些发现?

【设计意图:通过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题组的观察和比较,不仅使其模型结构进—步得以凸显,同时与倍知识的沟通中,深化、完善了对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整体建构。】

3,

拓展练习,加强知识应用。

师: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 “分数乘整数”,那大家能不能自己也试着编一编这样的题目呢?

(学生自主开放编题)

师:这些题目,我们都能解决了吗?

(学生尝试着完成解答,教师强调约分)

三、教学设计解读

1.

找准学习起点,挖掘生本资源。

本节课,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成为了支撑“分数乘整

数”学习的重要基础。从前测数据来看,对于“3/10x

3”来讲,

生普遍在计算上不存在实质性困难,多元的计算方法选择,为课堂教与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支持。尤其通过对前测结果的充分运用,不仅改变了一般 “教”的学习方式,同时也使得主体已有认知得到外化,亦使后续的“学”更具真实性和针对

性。同样,在练习巩固阶段中教

师让学生自主模仿编题,进一

步强化了题目特征,开放的教学任务设置,使得课堂生成更

具丰富性和随机性。《数学课程

标准》所提倡的学生分析问题

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也在这里得到关注和落实。

2.

拓宽知识背景,构建整体网络。

虽然分数乘法和整数和小数的乘法有很大的区别,但是它的学习却与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注重知识与知识之间的沟通和衔接,将“分数”置于整个知识结构的框架中,不仅有利于知识的整体建构,而且更利于难点的突破。从学生的生成来看,有将“分数”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结合,即“a✖️b”表示“a个b想加”;有将“分数”与“求一个数的几倍”、“同分母分数加减”知识相结合,还有将分数与小数相结合,

进行等量互化等等。借助以往的认知经验,不仅拓宽了“分数”的 知识背景广度,同时也使“分数”

的意义内涵愈加丰富多元。

3.

把握问题症结,渗透数学

思想。

从课堂教学效果来看,虽然主体对于“分数乘整数”的计 算方法呈现多元态势,但对于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有思维难度的,这点也可以从前测对“ *3/10✖️3”意义表征的调查中得到印证,学生还普遍只是停留在已有的认知基础上,对“求—个数的几分之几“相对缺乏认识。因此,这也是“分数乘整

数”开展教学意义所在。

基于此,教师以“3L装的

—桶水,喝掉了它的3/10”为抓 手,进而发展到“3L的1/2(半

桶)”、“3L的9/10”……不断丰富模型结构。通过整体比较、归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范文2

口算乘法是“两位数乘两位数”这一单元的第一部分,也是最基础、最关键的部分。教材从邮递员送信的情境图入手,引出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乘法。目的是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乘法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

《新课程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培养学生多样、灵活的解决问题能力。因此本课中应提倡学生采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计算。

二、教材分析

1、“课程标准”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

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体验探究的乐趣;注重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

2、口算乘法的组成部分:

口算乘法内容:教材第58页的邮递员送信的情境图,从实际生活情境引出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乘法。然后由两个同学向学生提问:“邮递员工作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和多少封信?”使学生体会到他们要学习的内容来自现实生活。

3、口算乘法是在学生掌握了整十数、整百数、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的,为估算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学情分析

计算本身是枯燥乏味的,机械地教学更使学生厌烦,这是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教师要注重适当的创设一些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一种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是他们感到学习数学是有趣的。本课学习是在学生熟练掌握整十数、整百数、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师除了要帮助学生巩固以前的知识,还要注意沟通本课新知与旧知识的联系,引导学生把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乘法转化成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来计算。教学时,让学生在300乘1的基础上计算300乘10,这样学生就能够发现和得出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计算规律,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四、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58页例1、做一做及练习十四1——5题

五、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能正确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和学习经验主动有效的探索新的口算。在具体情境中应用数学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能比较熟练进行口算。

情感与态度方面:培养学生对计算以及相关实际问题的兴趣和乐于与同学相互合作并积极进行交流得意识。

六、重点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难点都是掌握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算

七、教学策略与手段

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教学资源,学生根据画的内容提出教学问题,让学生亲自参与,主动探索,以合作的方式总结出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乘法的方法,让学生经历知识主生和形成的过程。

八、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材第58页的主题图、口算题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听算:

20×5 30×6 4×70 100×5 3×200

3×200 500×3 1000×6 23×2 12×3

7×11 5×60 50×4 22×3 15×3

2、指名任选一道题说说口算方法。

3、抢答:

(1) 3个十是( )? 30是( )个十?

(2) 300是( )个百? 60是( )个十?

(3) 9个十是( )? 3个30是( )?

小结:以上的练习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新知识大家有没有信心学好?(生:有)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复习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为学习新知识做铺垫。

目标达成预测:98%的学生能迅速通过口算得出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计算方法,还有2%的学生指挥口算不能说出计算方法。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创设情境:我们每天在家里,足不出户就可以和远方的亲人、朋友进行交流,也可以了解到世界各地的信息,你们知道是谁在为我们默默辛苦的工作吗?(生:邮递员)

师:对,是我们的邮递员叔叔,今天我们把邮递员叔叔请来了,请看主题图。

2出示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邮递员叔叔每天工作的情况。同学们从图中发现什么信息?你能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

3、分小组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情景让学生了解邮递员叔叔工作的辛苦,对学生进行尊重劳动者的情感教育,用分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数学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目标达成预测:60%的学生能找到多个数学信息,35%学生能找到1——2个数学信息,还有5%的学生找不出数学信息。

三、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教学例1

1、 指名说说你从图中获得什么信息?可以提什么问题?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整理板书如下:

问题1:邮递员叔叔工作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要送多少封信?

(1) 你会解决这些问题吗?

(2) 怎么解决?

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第一个问题算式

300×10 60×10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整十数、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

板书:口算乘法

(3) 说说算式表示的意义。

(4) 口算上面算式的结果。(同桌交流口算方法)

(5) 指名汇报口算方法:(可能会有以下几种)

a.300×10 因为10个100是1000,所以10个300是3000,则300×10=3000(份)

b.300×10 先算3×1=3,接着在3的末尾添上300和10后面一共有的3个0。

所以300×10=3000(份)

同理:60×10=600(封)(10个10是100,10个60是600)

2、用你喜欢的方法解决第2个问题

问题2:邮递员叔叔工作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要送多少封信?

(1) 学生独立解答。

a.300×30, 60×30分别表示什么?

(2) 汇报口算方法:

b.你怎么口算?

【设计意图】:让学生说出思考的过程其实就是给学生提供思考探索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自主交流获取新知识,理解新知识。

(3) 小组讨论:刚才的计算有什么特点?你认为哪种方法简便?你喜欢哪种方法?。

3、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并把课题写完整

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乘法,口算时只要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由总结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目标达成预测:40%的学生能正确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并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和学习经验主动有效的探索新的口算方法。40%的学生能找到数学信息,并能列算式计算,单不能很完整的归纳计算方法,10%学生能找到信息并提出问题,但不会列算式解决问题,还有5%的学生既不会找数学信息,也不会列算式,只会口算结果。

四、巩固新知。

1、第58页做一做。

(1)看谁算的对又快。

(2)指名汇报口算结果。

(3)任选一题说说你的口算过程。

2、第60第3题。

(1)独立完成。

(2)同桌交流。

3、开火车口算比赛。第60页 第1、2两题

(得数答错的学生自己编一题再答,若学习有困难的可请其他同学帮助)

【设计意图】:用游戏的方式巩固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

目标达成预测:这三题以口算为主,90%的学生应该都可以准确、迅速、独立完成任务,还有10%的学生也能完成任务,但他们的准确率相对来说应该差一点,计算速度也慢一点。

五、全课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1、学生自由汇报收获。

2、全体师生把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口算方法复述一遍。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总结,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整十数、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算理。

目标达成预测:80%同学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说出计算方法。

六、作业:第61页 第3、4、5、6题

板书设计

整十数、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

300 × 10

⑴300×10 10个100是1000,所以10个300是3000,

300×10=3000(份)

⑵.300×10 先算3×1=3,接着在3的末尾添上300和10后面一共有的3个0。

300×10=3000(份)

⑶300×1=300 300×10就是10个300就是3000。

300×10=3000(份)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范文3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教材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内容编排上与以往教材有着很大的不同,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比较合理地编排了各册的教学内容,一些教学内容由原来的整体整块呈现变为分年级、分册呈现,体现了知识学习螺旋上升的要求,更加适合学生在不同认知水平上的学习。一些习惯于以往教材教学的老师随意提前教学后续内容,轻易拔高教学目标和要求,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负面的影响。怎样在整体上把握这些教学内容的前后联系?怎样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认知水平进行相应内容的教学?这些问题的解决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教、学生更好地学。为此,我们从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教材中选择了5个较为典型的“知识块”――整数乘除、分数、可能性、式与方程和平面图形的面积,通过教材各册相应内容分析和教学建议,整体把握教材,弄清知识的前后联系;通过单册教材典型案例的设计与分析,探讨如何具体把握教材内容与学生认知水平之间的关系并据此教学;通过对该内容典型习题的分析,探讨如何准确地了解和刻画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最后,我们还邀请了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教材主编王林老师,对如何深入把握和理解教材,如何准确把握教材中上述内容的特点和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给老师们提出了指导意见和建议。希望这组内容对老师们理解和实践教材有启发和帮助。

一、内容分析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关整数乘除的内容主要安排在二至四年级,纵向看,整数乘法按照如下顺序编排:[二年级上册]乘法的意义和表内乘法[二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一位数[三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一位数[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四年级上册]100以内的口算乘法[四年级下册]三位数乘两位数。

整数除法按照下面的顺序编排:[二年级上册]除法的意义和表内除法[二年级下册]有余数除法[三年级上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三年级下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四年级上册]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横向看,在每一册的教材安排中基本都涉及了口算、笔算、估算和解决问题这几方面,并且整数乘除的内容在教材中遵循了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

1、整数乘除法教学中的情境设计。

小学生对算术运算概念的理解常常建立在情境的基础上,为了在情境与运算概念中建立联系,就要利用情境,也就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表征。这些表征包括:以经验为基础的活动;可操作的活动;图画和图表:口头语言;书面语言。教材中对情境的设计与处理较好地体现了多样化的原则。

以乘除法的意义教学为例。乘法意义的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幅生动活泼的图画(见下图1),再提出问题:兔一共有多少只?鸡呢?这种类型的图画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到的,看这样的图学生很有经验,这就是以经验为基础的活动。

除法意义的教学创设了一个开放的活动情境――分6个桃(见图2),在教学之前学生都有分东西的经历,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思考并动手操作分这6个桃,这就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具有操作性的活动情境。

再看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教学,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表征。如2~4乘法口诀的教学(见图3),在学生通过情境图掌握2、3的乘法口诀后,列表编写4的乘法口诀;又如表内除法的教学中(见图4),让学生利用10个小朋友打球,每2人一组的情境图,理解除法算式10÷2。这些都是以图画或图表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表征。

教材中关于乘除法意义的教学都是创设了不同的情境,联系学生的生活,激活学生的经验,把抽象的概念教学建立在实景、实物表象的基础上。学生有了多样化的经验后,有助于他们对抽象数学知识的理解并建构数学知识的意义。

2、整数乘除法教学中的数学思想。

小学生学会了整数乘除法,并用它来解决问题,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也形成了他们思考问题的策略,并从中感受各种数学思想。教材在数学思想方面也作了许多孕伏和渗透。

(1)渗透函数的思想。

函数的思想,就是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分析和研究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小学生对函数的理解不是符号化的理解,而是在现实生活中的体验。小学生对于函数的体验是在日常的数学生活实践的基础上获得的,它和问题情境紧密相关。例如三年级上册教材中教学三位数乘一位数(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练习部分设计了一道关于乘法填表练习(见图5),让学生先填表,然后通过观察体会匾的个数和蚕茧的个数之间的依存关系和变化规律。

这就是通过表格的问题情境,结合不同乘除教学内容进行的一种函数思想渗透。

(2)渗透比例的关系。

比例是一个总体中各个部分的数量占总体数量的比重,用于反映总体的构成或者结构,比例也是一种函数思想。小学生对比例关系的体验也是需要在现实问题情境中进行的。虽然教材在六年级有单独教学比和比例的单元,但其实在之前就进行了逐步渗透。例如四年级上册的除法练习中设计了一道填表的题(见图6),让学生先填表再说说发现。学生不仅会发现被除数和除数之间的倍数关系,也可以通过观察被除数自身的变化或除数自身的变化,发现其中的倍数关系。这就是结合倍的知识在渗透比例的关系。

(3)渗透“不变量”。

三年级上册乘法单元中涉及“单价、数量、总价三量的关系”问题,当总价和数量这两个变量发生变化时,单价保持不变,单价反映了总价与数量之间的关系,像这样的量就是“不变量”。例如四年级上册除法单元中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练习部分的一题(见图7),不变量是长方形土地面积,学生也能从面积不变中体会长和宽这两个变量的变化规律。

3、整数乘除法教学中的数学能力。

(1)估算能力。

估算是重要的数学技能,估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生的数学能力,对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苏教版教材中,估算教学与口算、笔算的教学相结合,逐步渗透进行。整数乘除的估算第一次出现在二年级下册连续进位乘的前一个练习中(见图8),第一次在例题教学中出现是在连续进位乘的笔算教学中(见图9)。这两次估算教学都体现了估算的同一种策略――简约,把两位数看成一个整十数计算比较简单。

(2)口算能力。

口算能力是指不用纸笔,直接在脑中进行计算的能力,在计算能力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笔算与估算的基础。口算常常会用到估算的策略,但是口算是为了得到一个准确的答案,笔算能力是在口算能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教材中口算部分的编排与估算类似,都采用了逐步渗透的方式。小学生口算内容的核心是基本口算,在整数乘除内容中主要是指乘法口诀。

除了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的教学,教材中其他整数乘除的口算教学基本上是渗透了一种策略,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一种“分解因数”的策略。以各册教材中的一道乘法口算练习为例(见图10),这些练习都是把其中的一个乘数分解成一个数乘10或乘100,使计算简便。

二、教学建议

1、乘除法概念的正确建构。

乘除法是继加减法后再学习的一种运算,学习乘除法时,学生在理解乘除法的过程中,数学思维会发生重要的变化。

(1)乘法概念的建构。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就是乘法,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加法在某种程度上是乘法的基础,解决乘法运算的方法之一就是重复做加法。但如果将乘法仅仅看成是复杂的加法,显然是不对的,乘法需要小学生更多的数学理解。例如,教材中教学2的乘法口诀时所呈现的是一个生活情境(见图11):1个跷跷板可以坐2人,2个跷跷板可以坐4人。其实这是一个“一对多”的情境,1个跷跷板对应2个人(1与2对应),2个跷跷板就是2乘2得4。它并不是简单的几个相同数相加的问题,而是两个集合之间的一与多相对应的恒定关系。这种方法与加法思维方式具有本质区别。

(2)除法概念的建构。

除法概念的建构是基于平均分的活动的,平均分的活动虽然也和加减法一样,涉及总体与部分的关系,但是也有很大的不同。在加减法中,整体是部分之和,但每一部分无需相等。如二上认识除法的例题教学中(见图12),第一种分法就是基于加减法的理解,第二种和第三种分法就要考虑3个因素:总个数、平均分和每份同样多。所以,平均分是一种不同于加减法的新情境。

2、整数乘除法教学需要一定的记忆。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能熟练口算,特别是基本口算,对笔算具有重要作用。这里的基本口算主要指乘法口诀,这也是口算表内除法的基础。张奠宙说:“没有记忆就无法理解,理解是记忆的综合,数学双基强调必要的记忆。”乘法口诀的教学需要记忆,课程标准也要求在第一学段结束时,口算要达到每分钟8-10题。因此,在教学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利用乘加、乘减教学,帮助记忆乘法口诀。

教材中乘加、乘减教学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教学运算顺序,而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记忆乘法口诀。例如乘加乘减课例中的一道练习题(见图13),就是用意明显的特别设计。其中3×2+2可以理解为3个2加1个2是4个2得8,渗透的是相邻乘法口诀之间的联系,这有助于学生有意义地记忆乘法口诀。

(2)利用多样化的活动练习,帮助记忆乘法口诀。

小学生解决基本乘除口算题的策略中有一种称为“直接提取”,使用这种策略时,这些计算已经在学生头脑中有一定的答案,他们所要做的是从长期记忆中提取出来。有研究表明。口算熟练的学生和不熟练的学生相比,前者更偏好使用“直接提取”,而后者难以做到。所以,在教学时要更加关注口算不熟练的学生。教材中采用了多种练习方式帮助学生记忆口诀,如编口诀,整理口诀,积累口诀,题组练习等。教师在教学中也可以组织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练习口算,比如独立口算,两人互相出题口算,三人或四人口算比赛,集体抢答等。

3、加强估算教学。

估算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估算的次数要远远大于精确计算。在整数乘除教学中,估算的教学与笔算的教学总是紧密结合的,教师要注重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策略。小学生估算常用的策略主要有简约、转换和补偿,但是不同的学生对同一题使用的策略常常不尽相同。例如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见图14),学生在估算29×42时就会出现不同的方法,有的把29和42分别看作20和40;也有的把29和42分别看作30和50;还有的把29和42分别看作30和40。这三种方法采用的策略都是简约,把两位数看成整十数再算,但是使用第三种方法的学生还涉及了其他数学思维过程,可以解释为“29接近30,42接近40,这样估计的结果趋于精确”。前两种方法虽然没有第三种精确,但也是正确的。教师可以在笔算教学完成后让学生比较一下估算与笔算的结果,逐步帮助学生优化估算策略。

4、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与计算教学相结合是苏教版教材的特色之一。在计算教学时穿插解决问题,又在解决问题中巩固计算,同时渗透解决问题的策略,将为第二学段专门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打下坚实基础。比如教材在第一学段解决问题时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问题情境,设置“情境”就是一种策略。用人或物模拟问题情境,不仅使学生更清楚问题,还便于用语言具体叙述,易于理解。又如四年级上册除法单元的练习题(见图7),如果将这题的发现应用到下面一题(见图15),这种“延伸”策略,会有利于学生对具体问题的理解和解答。

食堂买来40筐西红柿,用去800元。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范文4

关键词:小数乘法教学;算理;算法;必要练习

“小数乘法”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它是学生在三、四年级学习了整数乘法、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内容。原本以为教学时会很轻松,学生很容易掌握这一知识,孰料实际的情形并非如此,出现了不少问题,诸如列竖式不会对位、把积的小数点的位置点错、计算过程出错、计算失误等。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归结起来不外乎三点原因:一是对算理不理解;二是对计算法则掌握不牢固;三是缺乏必要的练习。下面就这三点谈谈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一、小数乘法算理的教学

学生计算中之所以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从根本上讲都是因为没有真正理解计算道理,因此,老师要想方设法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这样做了以后,学生可能还不理解,我们还可以先算72×5=360,然后把小数点点上去,还原为0.72×5=3.6。

通过正向反向推导,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深刻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从而真正理解和掌握计算的方法,知道小数点应该点到什么位置。

二、小数乘法算法的教学

小数乘法的教学内容,教材是按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编排的。先学小数乘整数,再学小数乘小数。而小数乘整数又是先学带计量单位的,再学不带单位的,这样编排有利于学生由已知、熟知的知识去探求未知的知识。通过老师的启发引导和学生的积极探究,得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1)先按照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点小数点;(2)点小数点时,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3)小数末尾有零的,注意化简。这三点简单说就是先按整数乘法算,再确定积的小数点。为了便于学生记忆,我们把它总结成口诀,就是“一算”“二点”“三化简”。除了要化简的这种情况,还有积的小数位数不够,就在它的前面用零补足位数再点这种情况,也要提醒学生注意。

三、小数乘法练习的教学

针对学生计算过程出错、计算失误的问题,我们提出几点建议:

1.在教学前要复习相关知识

比如整数乘法、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的规律、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等知识,为新课的进行做好铺垫,因为学生计算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就是因为对旧知识掌握不牢固。

2.突出口算和对比练习

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又是计算能力的一种体现。我们在小数乘法的教学中要突出口算练习,由于口算题中的数目比较小,计算结果可以快速反馈,易于检验学生计算的正确与否,同时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计算方法的思路。

在小数乘法的教学中,还要加强整数乘法与小数乘法、小数加法与小数乘法的对比练习。通过对比,可以加深学生对小数乘法算理算法的理解,避免一些不该出现的问题,巩固计算法则。

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计算时要求学生看清数字,细心计算,反复检查。学会用观察的方法估算结果,根据第二个因数是否大于1,判断积是否大于第一个因数;看看积的小数位数是否与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的和相吻合(能化简的除外)。当然要想知道积的准确结果还得用竖式细心计算。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范文5

一、总分式板书

总分式板书是总体设计与局部设计相结合的一种板书,也就是揭露出知识与知识之间的一种总分关系,或是一种层级关系。

例如,梯形的分类

二、表格式板书

表格式板书主要是对知识内容进行系统归纳。这种板书对比性强,便于比较概念的异同点,条理清楚,简约明了,容易让学生把握概念的本质,深刻领会所学知识。

例如,1.年、月、日

2.角的认识

三、对比式板书

对比式板书是把容易混淆的概念、法则、公式进行对比,可以采用上下对比或左右对比,在对比中分清正误,在对比中进行辨析,在比较中及时勾出重点,揭示知识结构及各部分的逻辑关系,让学生更加容易记住。

例如,1.分数大小的比较

分数大小的比较: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2.分数的加减法则对比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3.正方形与长方形的周长、面积,以及正方体和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比较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公式:C=4a。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公式:S=a×a。

正方体的体积=边长×边长×边长,公式:V=a×a×a。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公式:C=(a+b)×2。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公式:S=a×b。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a×b×h。

周长常用的计量单位是:米、分米和厘米;面积常用的计量单位是:平方米、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体积常用的计量单位是:立方米、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

四、提纲式板书

提纲式板书是指教师对教学教材中的一些内容进行解析与概括,然后归纳出一些重点或者核心。它的优点就是层次分明,突出重点,反映内在联系。

例如,1.分数乘以整数

意义:与整数乘法意义相同

法则:■×c=■

应用:与整数乘法应用相同

2.乘法结合律和简便算法

定义: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公式:a×b×c=a×(b×c)

计算:10×25×4=10×(25×4)=10×100=1000。

3.加法结合律和简便算法

定义: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公式:a+b+c=a+(b+c)=(a+c)+b

计算:178+128+172=178+(172+128)=(178+172)+128=478。

4.乘法分配律和简便算法

定义: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公式:(a+b)×c=a×c+b×c

计算:(8+6)×5=8×5+6×5=40+30=70。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范文6

1.结合现实情境经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法则。

2.能正确、熟练进行分数乘整数的计算,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推理、计算、迁移等能力。

4.通过师生多边活动使学生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数学的应用性;渗透情感教育。

【教学重难点】

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动物跳跃的趣闻)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师:除了课前那些有趣的信息,老师这里还有一条很有趣的信息,请看大屏幕:

多媒体出示:人跑、袋鼠跳跃图片及文字“人跑一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

师:看到这条信息你想到了哪些数学知识或数学问题?

生1:把袋鼠跳一下的距离看作单位“1”,把它平均分成11份,人跑一步的距离占其中的2份。

生2:可以用一条线段表示袋鼠跳一下的距离,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11份,人跑一步的距离是2份。

师:同学们可以用线段表示出人跑一步的距离和袋鼠跳一下距离之间的关系吗?

生3:可以。

学生试画,并请生3在黑板上画出线段图。

二、故设陷阱,感受意义

师:如何列式?

师:比较两种方法,你有什么想法?

生7:一种是分数加法,一种是分数乘法。

生8:分数加法学过,分数乘法没有学过。

师:这种分数乘法算式,在我们五年的数学课堂上没有出现过,但分数加法已经学过,这样列式对吗?

生:对。

师:如何列式?分数乘法没学过,咱们就先列分数加法算式吧!

师:人跑4步的距离是袋鼠跳一下的几分之几?也就是求什么?如何列式?

师:5步呢?

师:8步呢?

(算式挺长,多数学生面露笑意)

师:咱们班67名同学,每人跑一步,67步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几分之几?

(学生面露难色)

师:怎么了?这是求什么?

师:如何列式呢?不会列吗?

生15:会列,但列出来,算式太长,太麻烦了。

师:那该如何?(故作为难状)

师:可以吗?

生18:乘法还真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师:是的,求一些相同加数和的时候,可以用乘法。这节课我们研究的就是《分数乘整数》(板书)。你还能举出一些分数乘整数的算式吗?

师:你能把它还原成加法算式吗?是多少?

师:完了?真快。这么一对比,你有什么感觉?

生:乘法真简便。

生(笑):120下。

三、自主探索,明确算理

生都用书上的方法。

生22:为什么只把分子2和整数3相乘,分母11不和3相乘?

师:多好的问题!大家有什么想法,可以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师巡视约几分钟后,许多学生举手)

师:谁明白他的意思。

师:是的。那就闹笑话了。你从反面给我们讲明了分母不能与整数相乘的道理,谢谢你!

师:大家现在总结一下,分数乘整数到底该怎么算?

生: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就是把分数的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不变。

四、巩固应用,形成技能

1.师:请把黑板上大家编的题计算一下。

2.判断下面的算式能不能先约后乘。(一个一个出示)

3.口算下面各题。

生计算略。

师:正是那句话:再大的灾难除以13亿,都微不足道;再小的力量乘13亿,都可以战胜巨大的困难。爱国、爱家、爱人民,让我们从小事做起。请看第5题。

5.从小事做起。

(1)这个水龙头一天会浪费多少桶水?

(2)5个水龙头一天漏水多少桶?

(3)5个水龙头放暑假两个月漏水多少桶?

渗透节约用水等思想。

五、回顾整理,反思提高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乘整数,谁能说说你们学到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生2:我知道了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就是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不变。

生3:我还知道了团结的力量,中国人只有团结起来,才能战胜困难。

……

【教后反思】

1.分数乘整数意义教学到位。

2.教学分数乘整数计算方法尊重学生的“数学现实”,实现教学学习的个性化。

在教学《分数乘整数》之前,其实班里已经有许多学生知道了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如果再按照一般的教学程序(呈现问题——探讨研究——得出结论)进行教学,学生就会觉得“这些知识我早就知道了,没什么可学的了”,从而失去探究的兴趣,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设计合理的符合学生学习实际的教学方法、形式,充分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因此在教学时,我故意将分数乘整数的结论“灌输”给学生,省去了获取结论的研究过程,意在让学生问“为什么”。这时学生抓住这一质疑点,提出:“为什么只把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11不和3相乘?”接下来的教学就引导学生带着“为什么”去探索。由质疑开始的探索是学生为满足自身需要而进行的主动探索,因此学生在课堂上迫不及待、积极主动地进行讨论,不同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解决疑问,极大地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创新的火花在学生的激情发言中迸发。

3.练习设计巧妙,学生在做每道练习题后都有不同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