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院长会交流发言材料范例6篇

法院院长会交流发言材料

法院院长会交流发言材料范文1

北京科技大学被誉为新中国培养“钢铁人才”的摇篮,这与学校拥有一批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分不开的,我国著名金属材料科学家、冶金教育家章守华教授就是其中一位杰出的代表。章守华是北京钢铁工业学院的建校筹备委员会委员和金相及热处理系(现为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的第一任系主任,在培养中国材料科学领域学术带头人和开拓学科新领域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一方面,章先生着力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学科建设、促进中外交流、培养学术梯队,培养了10余位以两院院士为代表的一批金属材料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另一方面,章先生在适合我国资源条件的合金钢新钢种的开发、发展快速凝固技术、新型粉末高温合金、相变和强韧化理论研究以及大型轧辊的研制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

求学之路,锲而不舍

章守华出生于江苏苏州的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早年就读于苏州中学实验班,四年级就修习英文,高中时尤其喜好采用美国英文教材的数理学科。其父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法律科,历任法官、律师、大学教授、民国官员,曾以苏州律师会会长身份为著名抗日爱国人士“七君子”进行法律辩护。其对章先生家教甚严,以言传身教使章先生幼时就早早明白了为人处世之道。

1935年,章先生考入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的矿冶科,因日本侵华,其大学生活饱受战乱之苦。先是因卢沟桥事变致其在北平西山勘测实习时无法回校而暂避交通大学北平工学院,后又至交通大学上海工学院土木科借读一个学期。继日本攻占上海,交通大学迁至湖南湘潭办学,学校矿冶科教授空缺,章先生又到湖南大学矿冶科借读一个学期,并于湘潭煤矿实习。后日军再攻至湖南,他再随交通大学迁至贵州平越县(现福泉市)。1939年,他以优异成绩毕业于福泉,获矿冶工程学士学位。大学四年的颠沛流离,使他深切地感受到:国家当自强,否则就要挨打受辱。

章先生大学毕业后应聘到重庆大渡口钢铁厂任助理工程师,参与由汉阳拆迁来厂的矿冶设备的再设计与安装,初显其在绘图、计算方面之强项,并因此奉调新建的四川綦江电化冶炼厂辅助设计平炉等主要矿冶设备。基于工业救国的强烈愿望,他于1942年在綦江厂期间考取赴美留学生资格。因经济困顿,经众好友集资相助,方于1944年10月取道印度加尔各答和孟买,远渡重洋赴美,于1945年年初抵达美国卡内基理工学院,师从莱茵斯(F.N.Rhines)开展铝合金研究,1946年获冶金工程硕士学位。毕业后他到美国西屋电器制造公司实习,次年又受聘于卡内基理工学院金属研究室,从事金属同位素研究。虽然在美国的工作稳定、前途光明,但是章先生一直心系祖国。1948年,他毅然放弃在美国的优厚待遇和生活条件,选择回国到(国立)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任教,先后被聘为副教授、教授。

1952年,经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报呈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核准,北京钢铁工业学院(今北京科技大学)建校,同时章守华先生被任命为建校筹备委员会委员。章先生历任北京钢铁工业学院金相热处理系、工艺系、金属学系(后来的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的教授与系主任,1981年被聘为全国首批博士生导师,1995年光荣退休。

科研之道,求实鼎新

章先生学识渊博、德高望重,是国内外材料与热处理领域的著名学者,多次应邀赴美国、加拿大等国的大学和研究机构讲学,为中国相关领域的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章先生密切结合中国冶金工业实际需求和金属材料科学发展的前沿问题开展科学研究,涉及面广、开拓性强,其主要研究方向集中在钢铁材料和高温合金等材料领域。在适合中国资源条件的合金钢新钢种的开发、快速凝固技术、粉末高温合金、相变和强韧化、大型轧辊研制等方面均取得开拓性成果。其中,章先生领导下获得的钢中元素作用规律及成分设计等研究成果,为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火箭壳体用低合金超高度钢的成功研制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在科研领域的突出贡献,章先生先后荣获国防科工委、国家计委、国家经委、国家科委的“先进个人”四委联合表彰、国家科委和冶金工业部“国家科技攻关中作出重要贡献”的联合表彰、国防科工委“献身国防科技事业”荣誉勋章,获得多项部级和省部级各类科技奖。其事迹先后被《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20世纪我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等收录。

1956年,章先生结合中国资源条件,开展低合金超高强度钢的基础研究,首次提出淬火及低温回火的回火马氏体钢的强度极限与α相中碳含量的定量关系,再次证实硅对回火马氏体钢强韧化的有利作用,揭示了Si-Mn-Mo-V系中碳钢回火马氏体具有最佳强度―韧性综合性能,为中国“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火箭用超高强度壳体材料的成功研制奠定了必要的学术基础。

1962年―1966年,章先生领导其研究组参加了研究GH37合金在热处理过程中组织转变及对合金高温持久断裂性能影响和GH37合金的点状偏析提高冶金质量的攻关课题,于1981年―1994年重点研究了高温合金与金属间化合物急冷凝固、Ni3Al的韧化以及机理、GH169合金的组织稳定性、ODS型高温防护涂层,取得一批重要成果。他指导的“疲劳蠕变交互作用断裂特征图研究”于1988年获国家教委理论成果奖一等奖。

1977年,为求轧辊生产立足于国内,打破依赖进口的现状,冶金工业部成立了“武汉一米七轧机冷轧工作辊攻关组”,章先生任攻关组技术总负责人之一,带领北京钢铁学院研究团队负责实验室研究工作,为工业性生产的中间试验提供了可行的技术方案和可靠的工艺参数,并为保证产品质量提供了有效的检验方法。1980年,第一对国产冷轧工作辊在武钢试轧成功,1986年和1990年此种轧辊国产化率分别达到60%和100%,质量达到了同类进口轧辊的水平。该攻关课题获冶金工业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章先生在完成此项攻关任务中,起到了总体技术决策人的关键作用。通过这项攻关任务,培养了一批大型轧辊用钢及其热处理、冷热疲劳、接触疲劳、磨损、断裂等方面的学术带头人。

1981年,冶金工业部副部长陆达召集章守华(时任北京钢铁学院材料系主任)与钢铁研究总院三室及四室的负责人等就中国开展粉冶高温合金应用基础研究课题进行专题讨论,确定成立钢铁研究总院和北京钢铁学院粉冶高温合金联合研制组。会后,章先生立即从本系粉末冶金教研组、高温合金教研组和金相教研组抽掉了一批年富力强的优秀教师组成联合课题组,迅速形成了中国粉末高温合金“六五”“八五”和“九五”国家计划中航空发动机粉末高温合金涡件研制与研究的一支中坚力量,至此揭开了钢铁研究总院和北京钢铁学院几十年通力合作开展国产粉冶高温合金研制研究的序幕。根据章先生的研究思路,课题组从应用理论基础方面,围绕粉末质量(陶瓷夹杂物)、热压缺陷控制(PPB、残留枝晶)和晶粒尺寸组织不均匀性(γ'强化相及再结晶)等一系列关键问题,开展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工作。从参加“六五”至“九五”国家项目开始,从应用基础理论出发,课题组通过大量科学实验,在急冷粉末颗粒组织和性能方面70余篇,获得突破性研究成果。

育人之心,春风化雨

1952年,章守华主持创建了我国第一个金相热处理专业。他勇于开拓又不计名利,积极吸引、团结和培养教师人才,为北京科技大学乃至我国材料领域的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作出了无与伦比的突出贡献。1987年,北京科技大学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学科以同类学科总分排名第一被评为全国首批国家重点学科。这为北京科技大学金属材料学科乃至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一直位于全国前列并在国际上产生重要影响,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20世纪50年代,章守华积极倡导工艺和科学并重、教学和科研密切结合,将科学研究成果和国际上的先进思想纳入专业教学与人才培养,建立了合金钢总论及分论的专业教材体系,在我国几代材料学人中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主编了我国第一本《合金钢》教材,其后更名修订出版的《钢铁材料学》教材更获得部级高等学校教材一等奖、“部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及奖章。作为金属学分支学科的主编,章先生会同副主编师昌绪、柯俊、郭可信、徐祖耀等先生,高质量主持完成了1984年《中国大百科全书・矿冶卷》第一版中相关百科条目的撰写。另外,先生多次主编高强度低合金钢系列国际会议和材料力学行为国际会议等英文文集,并出版《快速凝固技术与新型合金》等学术专著。

章先生长期坚持在教学科研第一线,辛勤工作,为整顿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学科建设、培养学术梯队、开展科学研究、促进中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1981年,他被聘为全国首批博士生导师,先后培养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研究生37名,包括博士生10名。中国科学院院士葛昌纯高度评价章先生淡泊宁静、提携后辈的一生:“他虽不是院士,但培养出了一批院士,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邹世昌、葛昌纯、陈国良,中国工程院院士殷瑞钰、周邦新、柯伟、涂铭旌等。1995年退休后,章先生仍躬耕不止,继续指导钢铁材料与粉末高温合金领域的科学研究,关心年p教师与学子的成长,是青年一代德高望重的良师益友。”

在章先生百岁华诞座谈会上,原冶金工业部副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殷瑞钰表示:“章先生用他的一生,谱写一位教育家甘为人梯、无私奉献的瑰丽诗篇,用他严谨的治学态度、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谦和的人格魅力将‘学风严谨、崇尚实践’的优良传统言传身教,为我国材料学科的诞生与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也为国家培养了数以万计的精英人才。”

“执着于理想,纯粹于当下”,对于自己的工作,章先生在座谈会上表示,“我没什么自豪的事情”“钢铁学院就像我的家一样”“工作中也是我个人的成长过程”“能够培养国家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很高兴”。章先生的工作时间长达43年,在这43年工作中,他始终坚守在教学和科研第一线,大多数时间都是和青年教师、学生一起上课、下厂、编写教材、从事科学研究。章先生以几十载的无私奉献,践行了一位教育家立德树人的朴实之言。

法院院长会交流发言材料范文2

中国与韩国建交已经长达近20年了。自中韩两国于1992年缔交以来,中国和韩国的友好关系有了显著的发展。近年来,前往中国旅游的韩国游客达到近500万人次,而来韩国观光的中国游客也达到了100万人次。据悉,在中国的韩籍人数达100万名,在韩国的中国人也近60万名,这样的数据足以看出两国的交流有多么的深远。

根据上述状况,对两国国情深度了解的人才是当前双方迫切需要的。所以如何在学术领域做好前期工作,加强、加深对彼此的认识则是两国高等学术界需要迫切完善的课题。实际上,2009年在中国国内的韩国关联学科也近180多项,而在韩国国内的中国关联学科达到134项。可以说已经有了一种良好的发展态势。

此外,由于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留学的储备资金增多,很多有留学梦想的人数也在大幅提高。现在在韩国留学的中国学生数近5万6千名,在整个韩国的各大高校经常可以遇到中国留学生。不仅是在韩留学的中国留学生的人数激增,在中国的韩国留学生人数也有了大幅的增加。受韩流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对韩语人才的需要也日渐增加。

现在,在韩国,针对中国留学生开设的优质语言课程也是日益激增。在韩国首都首尔专门负责韩国语课程的机关透露,平均有1000多名的中国留学生在此学习韩国语。

从无到有勤学奋进

2010年3月16日,首尔东大门区里门洞韩国外国语大学人文馆2层大礼堂,国内外学生齐聚一堂。那天是韩国语文化教育院教育课程的结业式以及整个学期间辛勤准备论文的6级学生们的毕业典礼。这次毕业典礼上20多名中国毕业生吸引了大家的目光。毕业仪式开始前,教授们给毕业生授予了结业证。接着毕业生代表发表了感言。从韩国语文化教育院的韩字字母班开始到经过6级的正规教育,并且顺利毕业,王超感慨地说:“我刚来韩国的时候连一个字都不认识,但是托所有一起学习的朋友们和热情相待的老师们的福,现在韩国语已经说的相当流畅了。留学期间真的觉得很孤单,有时甚至想要放弃,特别是学习6级的那一学期,毕业论文很让人头疼,但是现在能够顺利毕业,我真的感到非常地高兴。而一想到要和大学期间朝夕相处的老师、学生们各奔东西,便会产生一丝不舍和遗憾。”

听完王超同学的韩语感言,大家的眼睛都湿润了。本学期完成2级,准备进入中级班学习的董卯卯同学说:“学长的韩语讲的那么好,真让人羡慕,我将以达到6级为目标努力学习。同时王超学长的成功经历带给了我充分的信心。”

王超同学最后说:“韩国语文化教育院的课程,不管是室内,还是户外多样的郊外学习和活动都让我永生难忘。”

丰富生活趣味韩国

2010年冬天为期3周的正规课程结束,韩国语文化教育院的学生们按级别分组各自去了韩国的名胜地。初中高级的学生各自去了首尔最大的室内游乐场乐天世界,游览了能将首尔尽收眼底的63大楼,并且参观了有名的韩国电影拍摄地―――南阳州。

韩国语文化教育院的全任教授郑会兰说:“留学生每学期都享有学习韩艺剪纸工艺品、陶器以及韩国传统(料理)的机会,同时还会了解韩国传统(武术)―――跆拳道的魅力。此外,学习传统音乐四物戏,参观博物馆,访问DMZ等活动可以让学生们对韩国以及韩语文化的理解能有进一步的提高。”特别是在开学初,这样的校外学习机会不但可以促使同学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同时对以后课堂上活跃的学习氛围会有很大的帮助。

郑会兰教授强调在课上最重要的便是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任感。

“学习语言的学生必然会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但是自己不管说什么都想得到同学和老师的认可,这样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以信任为基础进而形成沟通自由的殿堂是韩国语文化教育院的讲师们拥有的共同的理念。

在韩国,阴历的春节是和家人一起度过,3-4天的假期时间就能够回老家和家人团聚了。这期间汉城和平日相比就会显得格外的冷清。越是这样的日子,留学生想念家人的感觉就越发加深了。一整天,电视播放的都是穿着韩服笑逐颜开的明星们在玩着春节有趣的游戏,但是对于外国人来说这样的场面经常让他们觉得比较陌生。韩国语文化教育院的外国学生们内心都希望有意义地度过韩国的节日,学校为中国学生们特别准备了“春节周”。在课后通过制作风筝,试穿韩服的方法,直接穿上韩服,学习韩国民谣,玩翻板子游戏等进行多彩多样的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为学生们提供了直接感受韩国春节氛围的机会,而且把春节的气氛瞬间推向了高潮。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老师们也会为此准备奚琴演奏和四物游戏公演等等节目,师生之间的气氛很是融洽。

这次活动中以出众的说唱能力使观众感动的日本女孩金阳顺说:“在大家面前演出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就像韩国语文化教育院这样的春节活动那样,体育大会、世界文化博览会、演讲大会以及唱歌大赛等每学期都会依次举办一次。学生们通过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不仅可以增强信心,学习到韩国的文化,而且可以通过介绍本国的文化得到民族自豪感的升华。

严谨创新美好未来

法国的留学生说:“外大的校区虽然有点小,但教育却是最棒的!老师们亲切地传授我们丰富的知识,让我在韩国外大学韩语的过程中逐渐对学校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从这一实际的些例子可以看出,韩国语文化教育院的学生和老师关系逐渐拉近的同时互相产生了深厚的感情,这也正是韩国语文化教育院最大的优点。教育院的老师们在每学期会定期性的进行一次面谈。通过谈话了解在课上学生难以接受的知识,并且针对学生各自的特点告诉他们必要可行的学习方法,并且激励他们克服留学生活中的困难。这样的谈话使师生间关系更加亲密的同时,也进一步加深了大家对学校的感情。老师的不断努力对学生语言学习的成功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夜深人静,我们也能看到在韩国外国语大学韩国语文化教育院本部7楼灯火辉煌……办公室的老师们正在研究上课所需的教材。院长金在旭和教授们正一起对教育院的运营问题进行商讨……金在旭院长说:“现在正在为来本院的学生们提供舒适和快乐的学习环境而努力。”并且他也提到不能忽略对外国学生的各方面的需求;同时也“希望学生们不但能了解韩语而且要了解韩国文化,热爱韩国”;最后也对外国学生啧啧称赞到“在韩国语文化教育院学习韩语的学生就是我们的好兄弟”。

韩国语文化教育院预计2010在龙仁校区为外国留学生开设分院。外大龙仁校区宿舍预计在2012年完工,宿舍完工的话,预计能为外国留学生提供充分而又完善的宿舍设施。而且在仁川市松道国际化基地扩大了韩语中心,不仅为留学生的韩语教育,而且也准备了对来韩一般人和外企人员的韩语教育系统。以外大的外国语教育研究为基础,为了外国人的韩国语FLEX(外大开发的完成度很高的部级7种外国语能力考试)考试开发也在有序进行中。

韩国外国语大学被名副其实地称为“与世界同呼吸的大学”,“引导世界化的第一所全球性的大学”,“培养国际人才特色化的最优秀的大学”,独创性的专业人才培养特色综合大学―――韩国外国语学院的美好未来值得期待。

资料链接:

韩国语文化教育院是什么机构?

韩国语文化教育院是具备特殊性和效率性的韩国语言和文化教育的专门机构。

教育院的历史?

它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为了提高韩语在世界的地位以及提供更高水准的韩语教育,2006年以前的外国语研修评价院的韩语专业升级成为了现在的韩语文化教育学院。

教育院在地理位置?

位于首尔中心,东大门区里门洞。韩国外国语大学主楼7层。

教育院在韩语教育行业中的地位?

韩国语文化教育院运营着以交流为中心的应用韩国语和高水准的韩国文化教育项目。具有高水准的讲师团队、场景逼真的教育资料和多层次、多领域的研究活动。

教师队伍?

有硕士以上学历的教师60余名,其中9名是博士教授,30余名教师正读博士课程。所有教师不仅具备韩语教育专业的知识,而且也具备多种语言背景和经历,有着熟练掌握中文、英文、日文、俄语、蒙古语等16种外国语的教师,可以适应各种学生的要求。

教学方法?

韩国语文化教育院的创新举措就是实际性地会话学习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课上教师们帮助学生能够流畅地说出韩语,并且总是以开放的姿态倾听学生们的意见。教育过程和课程的构成是以学生的要求为基础。韩国语文化教育院的韩语课是以会话、听力、阅读、写作的能力为中心,有机地综合沟通的课程、多样的实物资料和视听说教材,让大家活用视频,学会现实生活中有用的实用韩语。

使用的书籍和材料?

韩国语文化教育院的正规课程分为一到六级,一级到四级用学院开发的会话教材授课。开发的教材以增强韩语交流能力为目的,不仅包含语法要素,而且还具备日常生活用语,教材里出现的人物具备和韩语学习者类似的背景,学生会感到亲切并且很容易接受。

韩国语文化教育院具有各种高科学的教育环境,各个教室都完善了多媒体设施,可以轻松地找到各种视听说资料。本院同时开发了辅助教师的多媒体授课工具K-TAS(Korean Teaching Assistant System)。通过K-TAS可以在教室里统合地使用多种资料,提供优秀的资料。而且K-TAS资料使学习者的背景知识更加灵活化,有效地集中了他们的注意力并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正确率。

教育项目有哪些?

韩国语文化教育院的教育项目包括正式运行的正规课程(10周项目)、非正式的短期课程,企业委托课程以及与学习者各种要求相对的特别课程。

详细介绍正规过程!

韩语正规课程由一年四个学期构成,以在韩国居住的外国人和海外同胞为对象,每班7-13名学生。一个学期共十周,每周从星期一到星期五,每天四个小时。正规课程每年的学员总共约有2000名。

正式上课以前进行分班考试,除了在教室学习韩语以外,第三周星期五进行韩国文化体验学习(野外学习),第八周星期五进行作为特别活动的韩语和韩国文化直接感受活动。

有为中国学生而开的特别项目吗?

中国学生大部分都是以升入大学为目的。为了这些学生,我们运营着以入学考试内容为主的正规课程项目。韩国外国语大学作为外语教育的综合大学,特别研究了中国文化和学术等多方面领域的成果为培养从事中韩两国友好关系的人才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为了培养探求中国文化以及具有中文自由沟通能力的人才,2009年3月,设立了中国语大学。同年十月,首尔大学开设了最早的孔子学院。孔子学院预计将开通中文教教育、相关书籍的出版、中国文化讲座、设立中国文化中心、导入中韩语电子教学系统等事业。

中国学生还可以和中文大学的韩国学生进行交流,也可以和其他在韩的外国留学生一起自由地进行语言和文化交流。

法院院长会交流发言材料范文3

论文摘要长期以来,高职院校英语停留在传统教学模式上,学生缺乏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活动的能力,特别是口语交际能力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要。因此,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英语口语教学的对策。

口语是一种技巧,是人们日常交际的手段之一,较好的口语能力已经成为学生就业的一个优势。为此,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口语水平就成为英语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成为高职院校英语教学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然而,受不同因素的影响,在英语口语教学中仍存如下问题:

第一,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下,学生的口语教学活动主要是以教师讲解为主题,以传授语言知识为目的来完成教学任务。在课堂上,学生只是被动的听课,或只是简单、机械的背诵句型,师生互动的机会不足,学生主动参与口语练习的机会很少。

第二,学生的心理因素。相当数量的学生英语口语学习主动性不强,缺乏对口语重要性的全面认识,也没有积极培养这方面的兴趣。在学生中普遍存在着过分看重四级六级和学校的A级B级考试,相对轻视口语教学。

第三,学习环境的影响。学生在课堂上听的汉语多于英语。由于思想上对英语口语学习不重视,课余时间又很少参加英语角,很少学生有录音机、收音机、磁带等口语听说工具。即使有也很少用于英语口语练习,而主要用来听流行歌曲、娱乐节目等。学生口语能力低下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受传统学习文化的影响。长期以来,很多学生认为学习英语就是通过课堂上听老师讲课,听录音磁带,课后做书面练习的途径来进行。他们不愿把时间花在与同伴和老师对话、交流。

第四,教师的外语素质。由于教学对象为英语听说水平相对薄弱的学生,课堂教学的英语口语使用量就受到较大限制。即便是在高职院校,教师的口语水平也参差不齐。而且在课堂上用英语讲解程度不一,有些教师能坚持全部用英语授课,鼓励学生用英语回答问题。有些教师只有少部分内容用英语讲解,对学生口语要求不够连续和严格,学生的紧张感不强,使用英语口头交际的意识淡漠。

第五,教材选择的制约。目前,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主要开设综合课。由于时间有限,课程的内容从课型上相当于英语专业的精读课,一般为语法和阅读。多数学校没有为学生选购口语课教材,也没有为学生选编口语训练材料。有部分院校为学生配发了一些口语教材或资料,但是在课堂上基本不用。这样,大部分学生的口语教学和训练处于一种缺失状态。

针对这些在高职院校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应该采取以下这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实践能力。

第一,培养正确的语音和语调。良好的语音和语调是发展英语口语能力的基础和前提。因此,英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语音语调知识和技巧的指导。高考不考口语,很多学生对英语口语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再加上客观条件的限制,语音语调存在严重的缺陷,甚至有学生连音标都读不准,在高职院校这种现象尤其突出。因此,有必要对这些学生进行系统的语音语调训练。建议是在新生入学后的头两周对其进行英语语音语调强化训练,为以后他们言语表达能力的提高扫除障碍。在以后的英语教学中,对学生比较集中的语音语调问题进行随时纠正,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值得一提的是,英语口语输出的质量体现在内容、语言、语篇结果、流利度和交际效果等五个方面,语音语调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因此,口语训练既要注意语法规则和语言在具体语境中的运用,还要注重语篇能力的培养,尽量做到在正确性的基础上强调流利性、在流利表达的同时强调正确性和得体性。

法院院长会交流发言材料范文4

听说作为高职院校俄语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其对于培养学生俄语语感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就目前俄语教学现状而言,听说仍然是学生俄语学习的重大障碍。本文就当前俄语听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具体的俄语听说教学环境,提出提高学生俄语听说能力的策略,旨在帮助学生提高俄语听说水平。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俄语作为一种交流性质的语言在国际交流中扮演着重要作用。在俄语学习中,听说在俄语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学生俄语听说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生的综合俄语能力,因此通过对自觉实践法视角下的大学俄语听说教学研究,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俄语听说技巧,对职业院校学生的俄语水平的提高有一定意义。

一、自觉实践法的教学原则

(一)交际性原则

交际性原则是自觉实践法的教学原则的基本原则之一,它要求高职院校教师将俄语作为交际工具来教,学生将俄语作为交际工具来学,从而使学生具有初步的俄语交际能力。这种交际性原则的发展需要是师生之间共同努力的结果。因为作为交际性原则来说,主要是通过俄语口语来进行交流,并且把俄语技能充分地体现在交流之中,使得理论更好地与实践接轨,促进高职俄语教学中的交际性原则的进一步发展。对于高职院校的俄语教学来说,主要的时间都集中在课堂上,所以说对于俄语交际性原则来说,最主要的实现方式就是在俄语课堂上增加学生之间口语交际的实践和锻炼,促进学生俄语交际能力的提高,使得高职学生的俄语听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培养学生在真实生活中使用俄语的能力和学习俄语的兴趣是高职俄语教学的最终目的。交际能力是在语言的实践中培养起来的,这就决定了教学的实践性。在课堂上,教师应精讲,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练。因为交际技能不同于一般知识,它要求的“会”不是懂了,而是“会说”“会交流”。因此,课堂上应多留给学生练习、交流的时间,让学生在练中理解、练中记忆、练中掌握。

(二)功能――情景题材原则

以人为本在高职院校教育中也是尤为重要的,教师要始终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进行换位思考。以学生为中心,将学生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去迎合学生的需求,要考虑全面,了解学生想要如何去学习,如何对课程产生兴趣。站在学生的立场,去精心地选择听说教学材料,去用心构思教学方式。换种说法就是在俄语教学中要“以生为本”,有意识地调动和鼓励学生有利于学习俄语的积极向上的情感因素,并培养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俄语的信心,提高俄语听说课程的教学效果。

(三)口语领先原则

口语领先原则就是要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作为学习主体来说,只有参与其中,才能激起对学习的兴趣,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从而克服一些学生对俄语听说学习的恐惧,增强对俄语学习的自信心,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这样才能使任务型的教学变成以学生为主的自觉学习的行为。

二、自觉实践法视角下的大学俄语听说教学的影响因素

(一)语言知识因素

汉语的语法、思维方式都与俄语有着很大的区别,因此学生在俄语听说学习方面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法上严重受到汉语的影响。很多学生在俄语学习中经常出现中国式俄语,尤其是在语法、遣词方面,学生由于缺乏俄语素养,因此很难发现自己存在的这些问题,就导致错误一直延续下去。同时,俄语听说对高职学生综合俄语素养有着较高的要求,很多学生没有掌握好俄语语法,词汇量也不足,很难在规定的时间内理解听到的内容。

(二)学生因素

高职院校中,由于缺乏俄语环境,很多学生学习的都是“哑巴俄语”,不能够流利、熟练地用俄语交流,更谈不上有好的俄语听力能力,因为听力对于学生的综合俄语素质要求也较高。很多学生的俄语接受能力差异较大,有的学生从小接受过正规系统的俄语教育,因此其能够较好较快地掌握俄语听说学习的技巧;而对于那些俄语基础薄弱的学生不能及时消化或接受教师授课内容,认为老师的授课进度过快,导致其跟不上教学要求。在大学俄语听说课上,由于语言的差异,再加上老师的不重视,他们更加难以理解老师的教学,厌倦俄语听说教学,甚至在教学课堂上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三)教师因素

在高职院校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按照教材上的听说内容开展大学俄语听说教学,缺乏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话题作为听说素材,也不能够多方面培养学生的俄语听说能力,长此以往,学生由于缺乏俄语听说素材,没有好的讲授俄语听说课程的方法,最终就会失去对俄俄语听说的信心,缺乏了信心,学生就会丧失对于俄语听说学习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

(四)教材因素

在高职院校的大学俄语听说教学中,教师使用的教材多已大学本科的教材为主,所学习的内容相较于学生的基础来说较难,且新词量较大,个别的词汇较晦涩难懂,学生不宜在较短的时间内记忆。大学俄语听说的话题虽然与精读课文的内容相结合,但是其难易程度上属偏难水平,高职院校的俄语学生不能根据所给出的话题进行会话和交流,大多数俄语学生都对此报放弃的态度,使大学俄语的听说教学效果大受影响。

三、促进自觉实践法视角下的大学俄语听说教学的策略

(一)选择合理的听说材料

教师在要多收集以俄罗斯风土人情、民俗习惯为题材的听说教学材料,以俄罗斯文化为教学载体,使得学生能够理解听说教材中人物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使得学生能够充分掌握俄语听说学习的方法和技巧。教师对于这些收集来的俄语听说教学材料进行整合处理,使之能够适应实际教学活动。将收集到的俄语听说的资料进行删减,使俄语听说材料具有代表性、实用性和技巧性。在俄语听说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不仅仅是传统教学中的教与学主体,而且是整个案例教学活动的参与者。要求学生要认真听教师提供的俄语听说材料,充分利用自己的俄语知识去思考、去总结。

(二)注重语言知识与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

在自觉实践法的视角下,高职院校俄语听说教学还要注重语言知识与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对于很多死记硬背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在平时生活中多看原文报纸、杂志、新闻等,经常记录添加词汇,养成边阅读边记住词汇的好习惯,扩大语言知识。也可以随身携带一本字典,用它来查找生词并记牢。还要适当阅读一些俄语小故事、生活常识和关于社会科学等方面的文章来扩大文化背景知识。

(三)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为督促学生在自觉实践法的指导下提高俄语听说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明确每节课的教学任务,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引导他们了解该节课的主要任务,让学生自己筛选学习过程涉及的内容,找出其不会不懂的内容。教师综合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并进行分解,再让学生讨论解决简单的问题,在讨论中注意学生的参与程度,以此来掌握学生的学习能力,适当调整当节课的教学进度,提高学生对此项任务的兴趣。最后学生总结学习任务,教师对学生加强引导,总结时要肯定学生的研究归纳结果,对所出现的错误及时纠正,总结中及时补充学生忽略的语言点,对难点和重点深入地讲解,直到学生真正学会弄懂。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俄语听说能力

俄语听说学习是一个寻求结果、预测、证实的过程,其具有较强的未知性、随机性和时限性,对于学生来说,只有在俄语听说中充分发挥出自己的分析能力,充分运用自己的俄语听说能力才能够从听说材料中听到、推断出自己需要的信息。为了保证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够读取足够的信息,在俄语听说训练中就要加强“精听”和“泛听”,在自习课或者兴趣课上的听力训练以“泛听”为主,要求学生掌握文章的大意,熟悉不同的语气语调。在听说课中以“精听”为主,要求学生掌握听说材料中每一句话的意思,并从中提取到足够的信息。

(五)合理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法院院长会交流发言材料范文5

独立院校非通用语拓展型教学模式国际化教学团队

一、引言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理论指导下开展教学活动的结构形式和教学活动程序,以实现特定教学目标,具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美国学者乔伊斯和韦尔把教学模式归纳为四种类型,即信息加工型、个性教学型、合作教学型和行为控制型;在中国最普遍的划分则是注入式、启发式、问题式和范例式。调研发现,多数独立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定位在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国际化人才,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定位是当前多所独立院校须积极主动思考的问题。因此,笔者尝试通过探索非通用语视听说教学模式创新研究来进一步深化独立院校教育国际化进程。

2013年3月,中国国家主席在对坦桑尼亚进行国事访问期间的演讲中提及中国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斯瓦西里语版本在坦桑尼亚热播,使得少人熟知的微小语种斯瓦西里语成为热议的话题,与此同时,这也似乎带来了文化交流领域的一个信号,让非通用语种重新活跃在了人们的社会生活当中。“非通用语”这一概念由来已久,它的定义有多个版本。2000年2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建立国家外语非通用语本科人才基地的通知》中,对于非通用语的定义为:在国际交往中使用范围不很广泛的外国语言,即英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日语和阿拉伯语之外的其他所有语种;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对“非通用语职位”中“非通用语”的描述则是:日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德语、朝鲜语等非英语语言,即把非通用语的范围扩大到了除英语外的很多热门语种。本文将针对独立院校中非通用语视听说教学的创新模式展开探索,研究中的“非通用语”概念偏向于上述第二种,即除英语外的其它语种。

二、独立院校非通用语视听说教学改革的紧迫性

(一)非通用语视听说教学现状

各高校语种专业的设立分布有很强的地域性。如西北地区急需阿拉伯语人才以满足民间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东北地区对俄语、日语等需求量更大;在广东、广西等南方省区,由于边境贸易发达,对越南语、泰国语等需求量很大;沿海大城市如上海等,更偏向于法语、德语等热门语种。因此,独立院校在语种专业设置上更充分尊重社会实际需求,在非通用语视听说教学设置上也加重了实践比例,体现了独立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此外,如何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优势,使之与外语教学理论有机结合?如何创新教学模式以达到社会实践人才需求?笔者从教学模式中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入手分析其不足,并借鉴国内外优秀教学经验,尝试探索教学改革创新方法,以最终实现培养应用国际化非通用语人才的目标。

(二)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客观因素影响

适合教材不足。国内出版教材话题陈旧或表达不够地道,与国内课程的匹配度较低,适应独立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应用型教材几乎没有;国外引进教材有针对性的视听说教材少之胜少。资料种类不足。视听说材料种类少,难易度参差不齐。随书附赠的MP3光盘,无视频内容,而教师下载的相关视频,时间长度是否合适?与教材所学内容的关联度均有待商榷。教学课时不足。多数独立院校的视听说课程课时较少,学生更须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听说练习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但在零基础学习阶段,且学生在无教师指导情况下,有高准确率的练习难度增大。实践平台不足。独立院校多只配有外籍教师,可操练的对象少,各类实践机会少,准确认识自身外语水平较难。

2.主观因素影响

在学生方面,据调查,因精读和视听说课程比例因素,导致学生对视听说课程的重视度不够。独立院校学生多数存在学习习惯不好的问题,学习效率不高,也就无从谈对知识的灵活运用了。在教师方面,部分教师过分强调视、听、说中的某一点或泛泛教学,对于学习基础不佳的独立院校学生来说,要提高其兴趣和学习效果,应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教学观念与时俱进,教学内容多元化,教学侧重点也应有所区分。

(三)国外视听说教学带来的启示

国外外语教学领域的普遍趋向,即对各教学法流派采取融合态度。我国独立院校非通用语视听说教学实践也可学习此法,互补共存。在吸收国内外教学理论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独立院校非通用语视听说课程目标需求,在实际教学中,重视语言基础,加强社会应用型能力培养,坚持因材施教,重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及语言应用能力,重视教材修订应符合独立院校培养方案的实际需要,制定符合教学规律的评价体系,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以学生为主导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确立非通用语视听说教学的实践性、应用性,建立适合独立院校非通用语视听说的拓展型教学模式。

三、非通用语视听说创新型模式探索

传统视听说授课方式延续的教学模式,即“教师+教材+录音”为主的教学模式。其教学内容单调授课手段滞后等,既不能贴近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也不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基于此,要找到适合独立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非通用语视听说教学方法,须拓宽外延,融入多元化教学理念、探索多种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相结合,以探索非通用语视听说课程教学改革。

(一)立体化和多元化教学理念

外语教学理论较多,各有所长,相互补充,相互融合使用才能指导出最佳的教学效果。合作式与讨论式教学模式相结合。合作式教学法是指以团队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形式。讨论式教学法是指师生共同对教学过程中的重点进行自主钻研,后通过集体讨论使感知内化或认识升华的教学形式。合作是为了讨论,讨论是为了共同解决问题,这两种教学法缺一不可。任务教学法与交际教学法相结合。任务教学法是美国教育学家杜威以实用主义作为教育理论基础而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从做中学”的教学模式。交际教学法是以师生或学生之间的外语交际活动为手段,旨在发展学生的交际能力,其特点是将语言的结构与功能结合起来进行交际教学。两者在课堂教学中的融合,可模拟语境让学生进行主题对话练习、角色扮演及配音练习,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亦可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增强教学活动的实践性。教材配套光碟和自建影音语料库相结合。依照实际教学需要建立影音语料库十分必要。资料经老师甄选主题再编辑,可基本确保影音资料的难易度和质量。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所学生所使用语音或影像资料与学生水平的匹配度与实用性,循序渐进地进行可理解性输入,使学生在寓教于乐的同时提高外语学习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可单独使用上述三种教学法组合的任意一种,也可以同时使用其中两种或三种组合。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对不同年级视、听、说三部分的教学、操练比例进行适当分配。

(二)独立院校非通用语视听说课程设置模式

经调查,独立院校非通用语视听说课程设置中,过多强调语言知识技能的学习,脱离了文化背景补充,导致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欠缺。加之以多媒体为教学手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单一播放音像资料,这种“满堂灌”式地授课使学生感到枯燥、紧张与乏味。针对上述现象,笔者认为应适当改变教学策略,将语言学习与社会文化结合起来,建构新型教学模式,即拓展型教学模式。

在非通用语视听说教学中,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可采用如下教学步骤:

(1)新课导入。在讲授新课前铺垫相关文化背景,后整理生词并围绕音视频文件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寻找答案、记录生词或句型。这样做可避免学生只注意影像画面而忽略关键语句、过分纠结于个别生词或语句的现象。

(2)讲授新课。引导学生了解语境、交际活动内容及发展。分段重播并讲解难点,穿插介绍一些视听技法。

(3)强化及操练。教学过程须交际化,让学生在真实或接近于真实的交际场合进行训练,从语言应用中学习语言。此外,还可就视听材料主题或涉及到的某一热点现象进行讨论,让学生进行语境模仿练习,可不拘泥于视听材料本身自由发挥,教师适当指导,拓宽学生的视野。

(4)巩固作业。布置学生自编同类主题的对话等巩固所学内容。

(三)师资素质的培养

在确定培养目标和优化培养方案后的一大重点工程就是优化师资结构,尤其是以市场为导向的独立院校。传统的个体教学已不能满足当今高校教学的市场化需求,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也是为建构梯队教学团队奠定基础。教学梯队是指有老、中、青三代师资,在职称结构上有教授、副教授、讲师和助教层次师资的教学梯队。因非通用语视听说教学极强的专业性特点和知识系统连贯性特色,给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际化团队教学,中外教师资结合,学习国外先进教学方法结合本国经典教学模式,力争培养出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另外,还应加强师资队伍培训,坚持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与统一,在夯实外语知识的同时还应扩充专业知识面,将所学专业知识或在业界工作实践经历融入课堂讲授中,使学生更灵活、更扎实地掌握和运用所学对象国语言。

四、结语

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成为必然趋势,现代社会竞争的激烈性、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提升外语听说水平和综合素质,为了改进并完善现阶段视听说教学中的不足,提高课学效果,视听说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在反思多媒体的运用在非通用语视听说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后,提出了相应的教改模式及方法。无论是何种教学模式与方法,学生是教学对象的主体,教师是启发、引导的角色。只有在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任务在非通用语视听说的学习过程中巩固学习动机、不断提高学习效率,才能更好地增强语言应用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李丹桂.任务型教学小组活动在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的应用.新课程研究,2009,(1).

法院院长会交流发言材料范文6

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三个至上”指导思想,落实“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工作主题,围绕“从严治院、公信立院、科技强院”工作方针,按照“意识争先、工作争先、业绩争先”和“学风优、作风优、素质优”的要求,把“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主题活动与转变工作作风、提升为民意识相结合,与强化责任意识、严格部门规范管理相结合,与提高自身素质、推动工作创新发展相结合,不断提高中层干部带动、引领、示范作用,实现中层自身建设和法院科学发展全面上水平。

二、主要内容

(一)自身定位问题。针对部分中层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上存在的差距,重点解决中层精神状态不佳、争先意识不强、存在消极懈怠思想等问题。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明确认识自身发展与本地区、法院发展存在差距,进一步强化积极进取、争先进位的意识。

(二)责任意识问题。针对部分中层管理招法不多、标准不明、措施不力、要求松懈等实际问题,着力解决好中层不敢管、不愿管、怕麻烦、怕得罪人的“老好人”思想,把加强规范化建设放在工作首位,高标准制定部门内部管理办法,强化中层的大局意识、“一岗双责”意识,不断打造规范、和谐的团队。

(三)示范作用问题。结合法院高起点、高站位新形势,重点解决中层拈轻怕重、业务不精、调研不多、创新不够、表率不强问题,加强中层对本职业务的研究,增强处理复杂疑难问题的能力,做到雷厉风行,甘于奉献,敢为人先,成为引领本部门业务和管理水平争一流的排头兵。

(四)落实能力问题。针对中层对党组决策思路不能深入有效地思考消化吸收、具体工作落实不到位、执行力存在欠缺等问题,主要解决工作节奏、工作标准和工作成效问题,进一步增强中层干部服从意识、服务意识、协作意识、配合意识,以高强度、快节奏的工作方法,落实好工作。

三、具体安排

此次活动从2009年5月起到7月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5月8日召开全院中层干部大会,对开展中层“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活动进行部署,下发实施方案。

(一)学习调研阶段(5月9日-31日)

一是坚持学习不放松,夯实理论基础。中层干部要以主管院长分管为单位,采取集中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辅导教育与座谈交流相结合方式,重点学习以下文件:最高院王胜俊院长在全国人民法院队伍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东营中院经验材料、最高法院廉政建设会议精神和“五个严禁”规定、区委书记张继和同志在大港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专题辅导报告会上的讲话、张健院长在中层干部情况分析会上的讲话、白清副院长对中层队伍建设讲评材料、《超越自我——个人与组织共赢的策略》、《法院干警思想政治建设读本》、《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和《法官行为规范》。

二是坚持调研不放松,提高思想认识。围绕审判中心,把握“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工作大局对法院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把握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高效的新期待,把握法院自身建设遇到的新问题,结合各部门工作职能、工作责任分解,采取座谈询问、调查问卷等方式,重点就人民法院如何服务辖区又好又快科学发展、法院整体如何高起点再创成绩、中层队伍如何更好发挥骨干作用、如何进一步提升部门规范化管理水平开展调研。

(二)分析检查阶段(6月1日-30日)

一是组织专题研讨,开展五查五看。院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按照活动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组织各中层结合部门工作实际、学习调研情况,开展以“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业绩观、利益观”为题研讨。重点是分析查找各中层干部自身定位、责任意识、示范作用、落实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深刻地剖析原因。按部门分工,对照“五查五看”,逐条逐句地分析查找差距和不足,切实认清自身差距和产生原因。

二是开展民主座谈,共谋解决策略。在学习、调研、查摆基础上,重点对照“东营经验”和王胜俊院长在全国人民法院队伍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各中层要在主管院长指导下,结合自身和部门队伍实际,将学习、调研和分析情况,就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发挥模范作用,树立一流形象、创造一流工作业绩,提升部门队伍建设规范化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等方面,撰写不少于2000字的书面汇报材料。领导小组办公室将适时召开支部党员组织生活会、中层干部交流会、全院干警座谈会,并通过“队伍动态”和局域网两个载体,及时通报中层汇报材料,广泛征求意见。每名干警要积极建言献策,协助中层制定科学有效的措施,切实解决存在问题。

(三)总结提高阶段(7月1日—31日)

一是围绕开拓创新,做到四个落实。积极开展“争做推动法院发展排头兵”主题活动,指导中层按照在提升素质同时,紧紧围绕“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主题,做到“四项落实”,确保活动效果。一是落实到审执工作更加公正高效上;二是落实到中层队伍素质实现显著提高上;三是落实到司法便民利民得到全面推进上;四要落实到法院管理更加规范有序上。

二是完善工作标准,建立长效机制。领导小组办公室将中层汇报材料和干警建言献策及时整理归纳,结合各中层实际,制定整改措施,并将材料上报院领导小组。主管院长针对各部门特点,对中层开展专门“面对面”指导,对照措施认真整改,进一步规范高效做好工作,实现自身素质、工作绩效科学有效提升。通过活动努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水平突出、能够担当重担、经得起考验的高素质中层队伍,有力推动部门全面建设上台阶。

四、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成立大港法院中层干部“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活动领导小组,党组书记、院长张健任组长,党组副书记、副院长白清任副组长,马越、李岩、高生林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政治处,具体负责活动的组织推动、材料整理和宣传报道等。

(二)统筹安排,注重实效。各中层要科学安排好学习活动的时间和步骤,统筹安排,有机统一,在确保日常工作顺利有序完成的基础上,完成好学习、调研、分析和整改工作。切实使思想政治素质建设实现有效强化,司法业务能力实现有效提高,法院规范管理实现有效落实。

上一篇一家三口

下一篇开心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