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计划范例6篇

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计划

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计划范文1

【关键词】煤矿社区计生;信息化管理;现状与对策

一、煤矿社区基本情况

安徽淮北矿业集团袁庄煤矿社区位于安徽北部城乡结合部,这里人流、物流、信息流十分发达,在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同时,带来了流动人口、下岗无业人员的大量增加,无疑给煤矿社区计生管理服务带来了新的课题和挑战。针对新形势、新问题,社区不等不靠,主动出主意想办法,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使矿区计生工作在探索中发展,在改革中创新,在创新中稳步推进,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社区工作中的一些问题与实践进行简要分析。

二、信息化管理对计生工作的重要意义

积极推动矿区计生工作管理的信息化能够及时、准确地掌握当前人口因素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等方面的协调性,是党和国家制定人口政策,实施计划生育工作计划,提高计划生育工作的实效性有重要作用。加强对人口计生工作的信息化管理可以充分发挥信息化管理的优势,整合人口信息资源,把握人口资源现状,为从宏观层面研究我国人口的素质、结构、分布、迁移规律、老龄化特征、就业状况、健康状况以及收入状况等重大问题搽建了高效而开放的平台,有利于加强对矿区人口问题的研究,为党和国家的决策提供支持与参考。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市、县以上的人口计生部门都配备计算机,初步建立业务系统,为计生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非常有力的条件,计生工作的信息化日益成为了我国政府信息化的重要部分。

三、目前煤矿计生工作信息化管理建设的现状

我国计生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起步,截止到目前,全国已经有95.6%的乡镇、街道人口计生部门都配备了计算机,并且在不同程度上建立了网络互联。75%的县级及其以上的人口计生部门开始应用信息系统对计生工作进行管理,初步形成了综合管理、服务提供、科学决策的应用体系。在基层,计生工作的信息搜集,传递与处理渠道也已经逐步完善,计生工作的信息化管理建设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然而,和国外以及国内其他信息化管理水平较高的部门而言,我国计生工作的信息化管理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这主要表现在:(1)信息化管理建设没有统一的规划。计生工作也是一个系统,因此,煤矿信息化管理的建设也遵循系统的规律,逐级逐层的展开,而不能只是在一条线上开展或者是仅仅局限于某一个方面。(2)信息资源的开发不足。由于在信息化管理建设中难以统一,煤矿社区计生工作中网络数据库的建设存在着大量重复建设的现象,各子系统都有各自的网络,但各系统之间就像一座座孤岛,这是对公共资源的浪费。而且,我国目前在计生工作中所使用的软件均已单机产品为主,主要投放在基层人口与计划生育部门以及上层人口与计划生育部门,这不仅使得软件的维护与更新变得非常困难,而且,势必会导致基层与上层之间缺乏数据连接,信息化的功能难以有效发挥。同时,计生工作的相关部门在信息的收集与整理方面花费大量精力,在信息资源利用的创新方面却投入很少,这直接导致计生工作的信息化管理难以有效开展的原因。(3)信息化管理与服务明显滞后。目前,主管计生工作的相关部门的信息化管理与服务存在着滞后的现象。相当多的工作人员虽然掌握了信息化的相关工具,却不会或者不能运用信息化设备为公众服务,这也是当前需要积极推进计生工作的信息化管理的重要原因。造成选一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第一,广大计生工作者的信息化管理意识不强,使得信息化的成果并未见到成效。第二,目前的人口与计划生育系统本就不完善,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信息化管理与服务的提高。

四、加大计生信息化建设力度

人口变量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个很基本的,且具有全局意义的变量,人口发展战略乃目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最基础性、最根本性的战略,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是制订人口发展规划和社会发展规划最重要的依据。要抓紧制定“十二五”等中长期人口发展规划,并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始终要把人口放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观念中去思考,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去把握,从另一方面来说,要实现由“就数量谈人口”到“就发展谈人口”的观念转变,着重探讨人口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涉及的种种复杂的关系,建立科学发展现的指标体系和决策支持系统。加强人口规模、趋势、素质、结构等人口和计划生育重大战略问题的研究,提出解决煤矿社区当前面临突出问题的重要办法,才能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的健康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计划范文2

关键词:企业 会计信息化 有效性

目前,我国有实力的企业已不同程度地实现了会计信息化,但通过几年的运行,有些企业对会计信息化的建设还只是停留在会计电算化阶段,虽然会计电算化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会计核算的水平和质量,减轻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但主要还是以模仿、替代手工核算为主,只是实现了传统手工环境下的计算机实现,在管理控制和决策支持方面的功能相对较弱,资源共享程度低,对管理理念的提升没有带来重大变革。而会计信息化不只是会计工作与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的结合,更重要的是与管理的结合,因此,在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实效性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影响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实效性的因素

(一)战略规划的弱化

战略规划,是企业生产经营导向,但对会计信息化建设,一些企业往往不重视战略规划的指导意义,忽略人、机、物的有效配置,不结合企业内部的实际情况和需要,盲目投资建设,导致项目难以为继;会计信息化的建设不是单一从电算化处理会计流程转向会计信息的发展,而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项目的实施,要有可行性报告作为规划的依据,在此基础上制定详尽项目实施方案,包括系统规划、实施阶段、资源的配置、资金的投入等方面,是一个循序渐进、分步、分阶段的实施过程,缺乏战略规划的指导,就像一只无头的苍蝇,到处乱窜,最终实施效果不理想。

(二)管理流程的不匹配

会计信息系统是企业信息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大量的数据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从企业的生产系统、销售系统、工资系统等自动取得,最终提供真实可靠的完整报表,这也充分体现了各个信息系统的协同效应。但就会计信息化本身的发展,要有与之相适应配套系统衔接,才能更好地面向企业的管理;企业内部基础管理的薄弱性,陈旧的管理理念,以及落后的管理流程,仅靠财务管理延伸的拉动是难于实现的。在ERP环境下,大部分企业实施的阻力,更大的来自于企业管理流程的不匹配,每个系统建设,都是只考虑自身需求,没有在各子系统中形成互动,加之协调机制不健全,管理层不重视,易形成会计信息化建设被动局面。

(三)复合型人才的缺失

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人才是关键,既懂会计又懂计算机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却非常缺乏;在电算化条件下的业务处理,与手工账的操作区别不大,国家多年的普及培训,已形成一批专业人才;但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的业务处理,不仅需要专业人才的配合,同时更需要熟悉企业管理流程、熟练系统综合管理、熟知运行管理机制、掌握网络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这样的人才培养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专门接受过系统教育培训,因此,这样人才的缺失,成为企业信息建设的瓶颈,也易导致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搁浅。

二、加强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实效性的建议

(一)战略规划是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支撑

会计信息化建设基于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上,将会计与信息技术结合,通过网络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在网络环境中使得财务业务的协同成为可能;这项工程的实施,不仅人、财、物的投资成本大,技术要求程度高,专业性强,涉及面广,而且企业内部要有良好的管理基础做支撑,必须将会计信息化纳入企业的发展战略规划,形成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制定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规划和发展进程,明确目标、任务、内容、步骤、工作的方式和要求,配置发展进程的人力、物力、资金、技术资源,建立工作推进组,落实责任,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分阶段地贯彻实施,使财务、供应链、管理管理流程更加协调、规范。

(二)人才培养是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保障

财政部在《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的目标:就是力争通过5-10年左右的努力,全力打造会计信息化人才队伍;会计信息化人员人才的培养必须高度重视,是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关键因素,信息化运用程度越高,对人员要求更高,不仅强调会计人员具备熟练的会计专业知识,还要掌握信息技术、企业管理等相关知识;

在实施前期,企业主要通过人才培养中、长期规划、晋升机制,建立人才库,因地制宜进行岗位轮换和交流,系统性接触企业经营,熟悉企业管理流程;过程中,则针对会计信息化涉及企业业务流程与管理流程、管理制度、组织机构、网络技术、软硬件的问题,强调沟通、交流、整合、融合能力培养;同时企业鼓励优秀的骨干会计员参与全国或地方对会计领军人才培养项目,接受系统、精心培养的打造,对人员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都会有较大的提高,这为企业贯彻执行会计信息化建设提供了人才的保障。

(三)内部控制建设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条件

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计划范文3

关键词:计划生育,信息化管理,优势

 

一、计划生育系统信息化建设现状

我国的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起步于上世纪 80 年代后期。目前,全国 94.4 %的乡(镇、街道)和绝大多数县及县以上人口计生部门配备了计算机,以不同形的式、在不同程度上建立了网络连接。全国 70 %县级、 80 %的乡级人口计生部门建立了业务应用系统,初步形成了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管理、优质服务、宏观调控和科学决策的信息化应用体系。科技论文。依托扎根基层社区、深入千家万户的健全的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工作队伍,建立了信息收集、传递处理、质量控制等制度,具备了独特的源头信息采集和变更优势,有效解决了信息化建设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宏观层面上,人口与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还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现代化的需要;在微观层面上,同样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对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需求。科技论文。这主要表现为:

1.偏重于硬件建设,软件开发和信息服务明显滞后。目前,大部分地区的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系统都是在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发的,主要以对育龄妇女的怀孕、避孕、生育信息管理为核心。随着我国人口形势的改变,人口和计划生育系统亟需进行角色的转变,而现有的系统大多难以完成新的形势下对信息需求。科技论文。

2.信息资源开发严重不足,而网络和数据库建设又存在大量低水平的重复,且难以实现互联共享,形成信息“孤岛”,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当前大部分地区所采用的软件大都是简单的单机产品,主要应用于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上层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对数据的处理不能与基层的数据无缝的集成,没有充分发挥信息化的强大功能;同时,人口与计划生育的相关信息的搜集与整理和维护耗费了基层工作人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以这种方式对数据进行管理不利于信息的共享,形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同时,由于单机系统软件主要设置在乡镇甚至村一级,因此,系统更新和维护成为一项艰巨的任务。

3.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的规划。目前,人口和计划生育系统的信息领域主要包括育龄妇女信息系统、流动人口交换平台、奖励扶助信息系统等业务系统。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因此各个系统之间没有能够进行有效的整合,从而加重了管理和维护的工作负担。

4.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造成了目前各地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系统的实现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进一步增加了数据共享的难度。

二、计划生育系统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人口计生信息化是关注人口安全,促进协调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的迫切要求。从关注人口安全的高度出发,推进人口计生信息化进程,能够及时、准确地把握人口因素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发展要求的协调程度,与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的适应程度,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及人的全面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人口计生信息化是履行人口计生委新的职能,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制定科学的人口发展规划的迫切要求。依靠信息化手段,整合人口信息资源,建立定量模型,为从宏观战略全局的高度深入研究我国人口数量、人口素质、人口结构、人口迁移、人口分布、人口老龄化、人口就业、人口健康和贫困人口等重大战略问题,搭建一个宏观、集成、科学、经济、高效的支撑平台,为加强对人口问题的前瞻性和战略性研究,制定科学的中长期人口发展规划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

人口计生信息化是健全公共管理和服务体系,建立公共安全应急机制的迫切要求。推进人口计生信息化,建立以人为本的政府公共管理体系,可以大大提高政府行政决策的科学性、及时性和有效性,提高政府公共管理水平,改善政府公共服务,提高服务质量,进而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公众满意度。新形势下,人口计生信息化建设加强了政府与公众、政府与社会的有效沟通,对建立健全公共管理应急反应机制具有重大意义。

人口计生信息化建设是有效整合现有人口信息资源,提高人口信息使用效率的迫切要求。人是社会活动的主体,人口是国家重要的基础性和战略性资源,人口信息是经济、社会生活最基本的信息资源,人口资源的信息化已经成为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他部门信息化建设和人口计生信息化建设可以充分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集成应用,符合国家电子政务建设新阶段的发展重点与改革方向,符合国家关于规划体制改革及防止重复建设的要求。

人口计生信息化是新时期稳定低生育水平,开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局面的迫切要求。人口计生信息化可以改变长期以来主要依靠行政手段治理人口的体制、机制和制度,建立健全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人口宏观调控体系和综合治理机制。人口计生信息化有利于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保护其实行计划生育的合法权益。

人口计生信息化可以为最大限度地满足育龄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殖健康需求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撑,不断提高服务的及时性、针对性、有效性。此外,人口计生信息化还有利于提高干部队伍素质,降低行政管理与服务成本,减轻基层工作负担,减少统计误差,促进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水平、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刘震. 智能交通信息采集技术研究与软件实现[D]西北工业大学, 2006 .

[2] 董泽光. 基于J2EE的政府债务管理信息系统[D]吉林大学, 2006 .

[3] 曹美溪. 基于Spring、Hibernate的中小企业CRM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 2006 .

[4] 杨甜娜. 高校学生个信用评价管理系统体系结构与实现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 2006 .

[5] 祝文军. 基于Struts框架和Hibernate技术的Web应用的设计与实现[D]大连理工大学, 2006 .

[6] 罗华永. 基于三层架构的配电网线损管理系统[D]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2006 .

[7] 陈景燕. 基于Spring的分销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6 .

[8] 靳海彬. 基于MVC模式的远程教育支撑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 2007 .

[9] 梁勇林. 基于多分类器融合的数据挖掘分类算法研究与应用[D]重庆大学, 2007 .

[10] 萧毅鸿. 供应链管理中信息共享问题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7 .

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计划范文4

一、做法与成效

省市是一个以煤电为主的新兴能源城市,辖区内坐落有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皖北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两大煤电生产集团公司,现有矿区总人口349633人,职工136844人,育龄妇女71473人,两大集团共有下属矿、厂、处、分公司等二级单位65家。按照“属地管理、单位负责”的计划生育管理原则,市政府每年都与两大集团公司签订人口目标管理责任书,对集团公司实行计划生育宏观管理。随着企业战略发展规划和人力资源规划的快速推进,新建单位不断增多,矿区内部劳动力转移频繁,计划生育专职管理人员不断减少,旧的传统的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如果不加快信息化步伐,将难以适应企业不断发展的形势需要。2008年,矿业集团率先对传统的计划生育管理方式和手段提出了改革,在矿业系统开发研制出了“矿业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管理系统”,打造了集团公司“人口信息全员化、信息变动及时化、矿区内部一体化、信息应用综合化”四化格局的局面.

1、实行三级权限管理。即矿业集团、基层矿厂、科区(车间),与之相应设立系统超级管理员(集团公司计生办)、矿厂级管理员(各单位计生办)、科区级管理员(计生网员)。超级管理员可查看统计全公司所有数据;矿厂级管理员只能查询本矿厂数据;科区级管理员只能查看本科区的相关数据。上一级管理员可对下一级管理用户进行增、删、改等操作。

2、实行全员信息管理。该系统设置了一户一卡管理模块、人员调动变更模块、生殖服务证管理模块、光荣证管理模块、生殖健康检查模块、信息反馈人员管理模块、新婚登记模块和计划生育报表自动生成模块。

一户一卡的管理:主要体现在一户一卡查询、一户一卡录入两部分。人员的录入主要包括职工个人信息、照片、家庭成员信息、计生处罚信息等。

人员调动管理:主要包括单位内部调动、矿与矿之间调动、辞退、开除或人员死亡的管理。

生殖服务证管理:主要体现在生殖服务证的查询和生殖服务证的录入等。对政策内一孩办理生殖保健服务证、政策内二孩生育指标报批、一孩、二孩孕情上报、一孩、二孩出生、新生婴儿性别、引流产时间、二女户和政策外生育情况进行登记。

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管理:对领证的独生子女父母基本情况、子女情况、光荣证号、一次性奖励、放弃二胎奖励、退休奖励、保健费发放、保险投保情况进行详细登记。

生殖健康检查管理:对已婚育龄妇女的基本情况、节育情况、生殖健康检查情况进行详细记录,方便跟踪记录本人生殖健康状况,满足上级主管部门检查考核。

反馈人员管理:对夫妻异地人员的信息反馈情况进行登记,满足历年来反馈信息的查询,方便上一级主管部门考核、检查。

新婚登记管理:对新婚人员情况进行详细登记,便于及时掌握新婚情况。

3、实行报表自动生成。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信息平台,自动导出“矿业集团月度信息报表”。统计报表的自动生成,使基层单位不再需要每个月在规定的时间内驱车上百里报送报表,为集团公司节省了管理成本,报表统计准确率显著提高。

二、问题与不足

“矿业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管理系统”经过多年的试用运行,已初步形成矿区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管理、优质服务、宏观调控的信息化应用体系,建立了信息采集、传递处理、质量控制等制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推动了工作开展,但在日常使用和管理工作中也暴露出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笔者认为在宏观层面上矿区人口信息化建设还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现代化的需要,在微观层面上,还不能满足矿区职工对人口与计生工作的需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认识不够到位。建立先进、可靠、快捷、易用的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网络管理系统,构筑适应大型煤炭企业人口计生工作需要的现代信息管理平台,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办事效率,是矿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迫切要求,是矿区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环节。由于部分矿区领导对人口计生信息化建设重要性认识不够,矿区各级对加快推进人口计生信息化的紧迫感不强,没有把信息化建设摆上应有的重要位置,缺乏深入研究和长远规划,特别是对人口计生信息化应用规律的认识比较模糊,片面强调硬件配置和设备更新,忽视了设备和信息的利用程度和使用效益,片面认为信息化只是对手工劳动的简单替代,忽视了信息化对计生管理从形式、内容到制度上的革新作用。

二是网络不够健全。淮矿集团计生信息化建设局限在集团内部,与当地的计生信息系统的数据不能无缝集成,计划生育实行“属地管理、单位负责、居民自治,社区服务”的工作机制,这就造成地方计生部门和矿区之间信息系统存在重复建设、重复信息采集,信息系统不能共享的问题,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从矿业集团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管理系统发展来看,不论是硬件建设方面还是软件建设方面,都还比较初级,网站的功能设计还比较简单。

三是信息不能共享。淮矿集团计生信息虽然已经实现网络化管理和应用,但与相关部门的“接轨”程度不高,横向联合滞后。与相关部门的横向信息共享仍然是通过手工获得,如结婚、离婚登记信息、婴儿出生信息、育龄妇女手术等,因为不能资源共享导致信息更新不同步。目前信息系统不能很好地利用共享数据,接口没有采用标准化方式,系统扩展功能不强。

三、对策与建议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计划相适应”,《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十二条规定“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依法做好计划生育工作。机关、部队、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应当做好本单位的计划生育工作”。为保证人口与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贯彻落实,履行好法律赋予矿区企业的职责,在新形势下,必须扎实工作、与时俱进、转变观念。针对矿区人口计生信息化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一、提高认识,加大投入。总结矿业集团多年以来的计生信息化工作,笔者认为,从领导、规划、投入、培训、实施、考核等方面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信息化建设运行机制十分重要。在领导机制上,把信息化作为一把手工程,继续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对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始终定期研究、重点倾斜、优先保障。在投入机制上,加大经费投入。始终把增加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经费的投入作为重点予以保证,确保各级资金投入到位。在实施机制上,可针对内网建设、外网建设、人才培训、综合应用等方面设置相关项目,实行项目化管理。在监督考核机制上将计划生育信息化达标任务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就硬件建设、互连互通、数据库更新、微机培训等制订严格的奖罚措施。

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计划范文5

“十五”期间,是我国全面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时期,也是人口与计划生育系统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时期。随着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相继出台,标志着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特别是国家把信息化作为优先发展项目,为计划生育系统信息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空间和资源平台。

一、计划生育系统信息化建设回顾与瞻望

*省计划生育系统信息化建设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思路基本形成。1993年,*省计生委根据本省计划生育工作特征和发展现状,提出了将传统计划生育管理工作模式向现代化管理模式转变,即向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社会转变的新思路,这种工作机制的转变,必然要求人口与计划生育规划统计工作将实行改革,即统计指标向管理与服务相结合的方向转变,统计过程向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方向转变,统计质量向自动监测的方向转变,研制开发了《育龄妇女信息管理系统》。到1998年底全省所有乡镇均建立了《育龄妇女信息管理系统》。系统的建立彻底改变基层原来手工操作的流程,在全县范围内形成一个对个案信息分级负责、互相制约的体系。县级计生部门不仅可直接管理全县所有育龄妇女有关计划生育内容的个案信息,而且在管理个案信息中逐步改变了以往单纯就计划生育抓计划生育的做法,采取婚姻、生育、节育和子女的管理信息与服务信息相结合的全程管理方式,管理与服务同做,规范了计生干部的行为,联系了干群关系。系统把每个育龄妇女的个案信息汇合成一个群体,把阶段性信息集合成一个连续的过程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市、县、乡、村在该系统中即有分工,又保持相互依存、相互衔接、相互督促和相互制约,使计划生育工作初步走向信息化管理的轨道。

第二阶段:省域范围内的计划生育信息管理广域网形成。单机运行的系统,使得县乡两级“接受”和“处理”信息的时间明显滞后于管理与服务的要求,乡与县之间数据不一致现象也比较严重;省、市级由于缺乏有效的网络手段对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地给予解决,直接影响着基层日常工作的开展;县乡两级育妇的个案信息库以单机方式运行,省市级无法方便地利用基层已建立的数据库为辅助决策服务。因此迫切需要建立网络系统的需求产生。1999年省、市、县三级计生系统内部分别建立局域网,垂直之间通过X.25相联,乡计生办通过Modem拨号上网,登陆县计生委网络服务器,全面启用《育龄妇女信息管理系统》(网络版)进行日常的管理与服务工作。同时部分地级市的城区,建立了《育龄妇女信息管理系统》(城区网络版),计生通过与卫生、民政、公安、街道的协作不同程度上实现了不同数据源信息的共享。数据传输方式的改变,大大提高了信息交互的速度和共享范围,乡级通过网络定期将采集到的信息向县级系统上报,县级及时地将处理后的数据反馈到乡级,县乡数据一致性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乡级数据因得到了及时更新也解决了服务滞后的问题。网络的形成,使得上级部门对基层在线提供指导和帮助成为可能,加快了排除故障的速度,改善了基层系统维护难的处境,同时各级充分利用网络系统这一数据交换的途径,在线对基层数据库进行抽样。其效果是既科学定义了调查对象,调查范围,减少了人工抽样的繁琐过程,使调查或考核更趋向规范、合理,又减轻了现场的工作量,保证了调查或考核的质量和进度。

第三阶段:计划生育电子政务构架基本形成。“十五”时期全省人口与计划生育发展规划中要求,到“十五”期末,在本省内建成融宣传教育、政策法规、技术服务信息管理为一体,具有计划生育综合性业务管理的《人口与计划生育信息系统》。育龄妇女信息管理是整个系统中最具有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特色的部分,它将紧密结合“*省避孕节育服务和生殖保健促进系列工程”内容,以育龄妇女常规避孕期为主体逐步向两头延伸的框架(涵含系列工程中群众所需也应当得到的所有服务),随着育龄群众需求和科技服务内容的发展,经过整合后的信息将得到进一步拓展,最终形成群体信息处理与育龄妇女个体生殖健康情况相结合的动态更新体系和综合信息数据库。通过系统提供的信息引导,跟踪以技术服务为重点的计划生育避孕节育和生殖保健服务,逐步完成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监测、预警、评估过程。该系统的建成,为实现人口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当前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信息化是指,在现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和广泛普及的基础上,使得人们各类活动的功能和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人们的工作方式、管理体制、思想观念的得到全面变革。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前十年我们的信息化建设仅仅是完成了业务流程计算机化的过程,距满足新时期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需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或数据资源的科学管理与开发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突出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模式的不适应:计划生育工作以管理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已逐步走向寓管理于服务之中,进而向以服务为中心转变,以需求为线索重新组合业务流程的趋势已十分明显。然而,现业务流程中计划生育管理的分量还比较重,数据统计、数据分析的关注点、考核与评估的标准及活动均存在不适应发展的部分。因此只有对不断拓展的业务活动进行梳理、规范、优化重组,使之与先进管理思想及服务模式合拍,才能使信息化达到提升管理和服务的效益。

2、运行机制的不适应:信息时代带来的人的流动性、需求的多样化和维权意识的加强等等因素使得计划生育由社会制约的管理办法不再有效。然而,现行系统中并没有较好地体现建立以利益导向与社会制约相结合,宣传教育、依法行政、技术服务、信息管理相统一的机制,在技术手段上也忽略了提供一系列人性化的服务窗口,缺乏引导和帮助群众了解和遵守计划生育法律、法规,自觉地实行计划生育的功能。因此信息化管理必须与运行机制建设同步,才能步入有管理、有服务、有反馈,有成效的管理轨道。

3、不同来源的信息处理问题:系统信息需要享用同构数据源和异构数据源两个部分的数据。因为信息内容在拓展,信息的采集需要不同数据源的支持,而不同来源的数据可能产生在不同结构的数据库中,因此激活异构数据资源是最理想的从根本上解决系统信息收集和共享的办法。现系统无法解决。

4、信息的管理存在规范化和标准化问题:由于系统数据代码设计较早(建系统时国家和部级还没有颁发统一的代码标准),代码的编制不可避免的带有随意性的色彩,影响着数据的共享和可用程度。在基层一些单位对有些敏感指标统计口径上有自定义标准的现象,使原始数据可信度降低。因此把握好数据的规范化管理是信息化取得最终成效的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方面。

5、数据库的管理和运用不足:目前使用的数据库只能对原始数据进行一般性加工和汇总,数据的挖掘尚未开始。其重要原因,数据分析需要一定的数据积累和一定的数据规模,而全省很多地方数据存储不完整或数据积累不够,(有些存储在磁介质上的历史数在基层已有丢失),且数据规模太小(数据集中在县乡两级),那些潜在的、有价值的未知的关系、模型和趋势,能够给全省计划生育工作提供决策影响的数据不易被挖掘出来。

6、重网络建设,轻网络管理。虽然各级在硬件设备、网络建设方面有不少投入,但由于网络管理的规章制度不健全,网络的日常管理、优化和安全监控未被重视,网络的隐患已显现。如,有些数据服务器与INTRNT物理上没有断开,故数据库毫无安全可言;基层常常忽略日常数据备份,一旦网络出故障就可能造成数据的丢失;有些县网络中心在没有采取任何安全策略的情况下接入当地政务网,由于网上用户比较多,数据被病毒感染、被攻击的机率较高。

三、计划生育领域引进CIO机制、实施CIO战略的重要性

1、CIO概念与职能

CIO是英文chiefinformationofficer的缩写,通常被译为首席信息执行官或信息总监。CIO是一个职位,也可以把CIO视为一种管理机制、管理策略,这个职位代表的全部内涵是它所承担的职责。政府CIO主要职责是实现信息技术战略与管理过程的整合。即帮助完成决策的支持、引导信息需求、规划信息资源、追踪先进技术、整合业务流程、确定信息化远景规划和战略,以最大的力度推动信息化的进程。

2、计划生育领域引进CIO机制、实施CIO战略的重要

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来,人口过快增长得到有效的控制,缓解了人口过多对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带来的压力,为提前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一步和第二步战略目标以及稳定世界人口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十五”期间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战略目标的重要时期,如何保证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历史转变,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省计划生育事业发展也将面临机遇与挑战。为此;继续努力将生育水平稳定在更替水平以下,降低可以预防的、高发的婴儿出生缺陷的发生,开展以技术服务为重点的计划生育避孕节育和生殖保健促进,全面实施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的生育健康计划,实现计划生育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的“两个转变”(由以往就计划生育抓计划生育向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采取综合措施解决人口问题转变;有社会制约为主逐步向建立利益导向与社会制约相结合,宣传教育、综合服务、科学管理相统一的机制转变)是寻求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的奋斗方向。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计划生育事业奋斗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手段和思路,而事实上管理创新更为重要,我们引用CIO机制,就是引用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因为现代信息化要解决的不仅是技术问题,即,支持不支持不同数据源的数据抓取、转换、传输和加载,能否能提供一种可靠的信息交换机制,是否解决了数据的积累、沉淀、挖掘,能否最大化地把知识管理提升到可操作的阶段,更重要地是要解决信息战略问题。要运用CIO战略管理思想,如:业务调配与信息技术战略、信息技术重组战略、信息技术外包战略、信息技术风险管理战略、信息资源杠杆战略、信息系统再造战略等,从战略规划的角度,将战略信息管理视之为信息战略的展开过程(追求管理不断细化的过程),对计划生育系统的信息化重新规划和改革。

1)全面完成业务流程的梳理和数据的整合:首先完成现有流程的清理和规范(找出缺少的流程和不规范的流程规范化),再对优化流程系统化、集成化,对各种分布、异构的数据整合,最后将优化统一的流程及整合了的数据通过信息技术实现,使之达到支持管理和提升管理的目的。

2)技术协同应用彻底打破单纯以计算机技术为中心的思路,确定以人为中心,以业务需求为目标,对各种计算模式进行整合。协同利用各种资源,构建信息化应用平台。

3)知识与知识库的管理体现对相关知识资源进行明晰化、系统化的管理。即,能从众多的信息中迅速地查找到所需要的信息或知识;能高效地共享利用数据库、文档、业务流程,创造性地融合别人的知识;能提供一种“会话”环境,通过关联性知识,产生新的知识。

4)灵活的应用模式问题提供不同的应用模式(满足全省信息化建设中要求的规定动作),供实施单位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允许挂接其他应用,充分调动基层参与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以推动信息化发展的进程。

5)数据的备份;建立数据备份制度,提供备份技术,对数据实施保护和控制。要求备份文件的当前记录、历史纪录,备份重要的系统信息,可实现异地的灾难性恢复。

6)建立数据仓库;数据库不具备多维特征,只能对原始数据进行一般性的加工和汇总,因为一般决策所需的数据总是与一些维数的统计和计算有关,以多维数据为核心的多维分析是决策的主要内容。数据仓库的多维性特征克服了数据库存在的问题,能满足数据分析所需的技术支持。因此对目前决策所需要的一些复杂问题的分析、预测,最终是通过以决策主题构建的数据仓库技术来解决。

7)提倡一种激励机制解决高素质的复合性人才缺乏问题。让所有的管理者能够不断地突破自己能力的上限,自觉地从外部吸取知识的养分,培养前瞻性的思考方式,全力实现共同的抱负。

四、结束语

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计划范文6

【关键词】信息化;施工工程;项目进度;应用

从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了解到:“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大力推动信息化战略,是覆盖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要举措,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选择。”作为施工类企业,随着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各项事务的不断增多,特别是核心能力事务(包括内部外部的协调、资源配置的优化、成本和进度控制、分包工程的控制等)错综复杂,必须采用科学先进的管理办法和高效、快速的管理工具,优化公司和项目的管理流程,提升公司和项目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的水平,建设互相协同办公、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概念

建筑工程项目信息化是指从项目的规划、招投标,概预算、施工计划、合同管理、进度控制、竣工结算等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和信息资源,逐步提高工程集约化经营管理程度,使信息化技术对工程项目的贡献达到高水平的过程。工程项目信息化属于基建企业或施工企业信息化范畴,是国家信息化的基础,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项目管理信息化意义

由于现在的施工企业有很多的建设项目存在地域跨度越来越大,参与项目施工的单位分布越来越广,工程项目的信息也随之在成倍的增长,信息的交流和共享问题成为影响工程建设实施的主要问题。目前,工程项目的信息交流方式还是较为落后,使用纸质文档、电话、传真、邮政快递、项目协调会等方式作为信息交换的主要手段,不仅造成信息沟通交流的延迟,而且大大增加了信息沟通的费用。

3.信息化管理控制施工进度

对于大型工程项目,工期紧迫,工程进度比较紧,若盲目赶工,则会导致工程施工混乱,甚至会造成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的隐患,导致后期工程成本增加,为了避免施工混乱无计划,工程项目必须制定出合理的、可行的施工进度计划,并在施工过程中,根据现场实际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对其进行相应的调整。项目进度控制信息化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OA系统,是企业和项目办公自动化,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使人员的办公由传统的手工纸质办公到由各种设备和人机系统来协助完成,这样既节省办公时间,又提高了办公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也提高了生产效率。OA系统所涉及的项目和部门及人员比较广泛,通过吧OA系统的使用制度化,制定了系统实施的一整套规定细则,使各部门之间充分协同配合。利用OA系统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高信息分享速度,实现信息资源的快速流通。OA系统中的其他功能性模块,极大的提高了公司与所属各项目的信息交流和管理层之间的协同办公效率。(2)利用project软件编制详细的工程项目施工进度计划。项目人员要根据本项目自身的特点,确定工程项目完成日期、工程项目关键节点完成时间、项目施工所有费用及其他可利用资源,进行项目施工计划的前期准备,随后利用project软件分解所有计划目标,列出全部工作明细表及每道工序完成所需要的人员数量和材料,并对每一项关键工序进行详细的分解,确定各工序的工艺关系和组织关系的逻辑关系,根据分包队伍每天施工大概定额量计算出各工序施工完成的时间点,然后根据图表,计算计划时间参数,绘制进度计划图,并确定进度计划中的关键工作或工序。进度计划图绘制完成后,根据进度计划进行综合平衡项目施工人员、材料等所有资源,以保证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施工工序,并保证生产的连续性、协调性和均衡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可以充分利用一期项目施工的信息资源,制定符合现在施工项目的实际的、可行的施工进度计划,进度计划编制软件project可以实现对工程项目进度计划的编制和调整,以确定工程施工计划进度的时间节点数据。(3)施工进度计划的调整。控制施工进度是一个动态调整计划的过程。在执行计划的过程当中,由于施工组织、生产管理、技术措施变更等因素的影响,会造成项目在实际生产进度与计划施工进度产生偏差,如果不能够及时纠正偏差,势必会影响工程项目整体进度目标的实现。在预定计划实施过程中,应当建立相应的检查管理措施,现场施工管理人员要定期对计划的实际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记录,收集并向项目管理人员及时反映工程项目的实际进度情况,根据进度计划图,对照检查每个工序在施工过程中材料消耗情况和工程进展等情况,对比实际施工进度与计划进度,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形成可比性的数据,及时发现进度偏差原因并对进度计划进行调整。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可以通过计算机系统对庞大的原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对照进度计划绘制实际进度前锋线,分析计划实施完成情况及其发展趋势,对未来的进度做出预判,找出偏离计划目标的原因,以便在后续的计划实施过程加以规避,保证项目进度的完成。

4.结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科学技术发展的带动下,信息化技术在越来越多的行业和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对于房建工程项目而言,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不仅体现在了相关技术的变革,更体现在项目管理层面上。要想确保管理信息化的快速实现,企业和项目管理人员应该及时更新观念,打破传统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的束缚,创新管理办法,立足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引入现代信息化技术,实现信息化管理,推动企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参考文献

[1]王红兵,车春鹂.《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J],建筑经济,2006,(10).

[2]朱宏亮.《项目进度管理》[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3.

[3]郎荣炎木等主编.《施工企业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上一篇南方姑娘

下一篇办公文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