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心理测试题范例6篇

趣味心理测试题

趣味心理测试题范文1

【关键词】 生理学

趣味教学法

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学科,其内容比较抽象,对于医学专科学校的学生,授课课时又相对较少,所以学好该门课程具有一定的难度,这也给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教学经验证实授课教师需要去启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去思考,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6个平行班级运用不同教学方法的实验教学,调查分析得出: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趣味教学法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可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护理大专2008级01班57名学生,02班58名学生,03班55名学生,04班53名学生,05班53名学生,06班54名学生,均为女生,年龄17~20岁,入学成绩无显著性差异。6个班所用的教材、教学计划、授课教师均相同。在实验教学中1班为传统小班教学,2班为趣味教学法小班教学,3、4班为趣味教学法大班教学,5、6班为传统大班教学。

1.2方法

1.2.1教学方法 选择《生理学》教材中“动脉血压”章节为教学内容,组织小班为教学单位,因材施教。教学中注意联系实际,适时提出问题如“通常大家提到的血压究竟指的是什么?”、“青霉素过敏的患者为何出现低血压休克”、“临床上主动脉硬化的老年患者为何收缩压、舒张压明显都高”等引起学生的思考与讨论,针对问题引出概念、解释机制;正文可使用多媒体教学法,教师运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教学让学生能够体会到具体、生动、有趣的知识,加上传统的板书、讲授,学生也能有效的抓住重难点。并安排1~2次实验课,让学生亲自动手,学会用袖带法测量受试者的血压,通过实验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能对课本知识中关于影响动脉血压的各种因素加深理解并记忆。

1.2.2 评价方法 (1)课后问卷调查。自制调查问卷表,由学生不记名填写,共发放330份,收回有效问卷327份,回收率99% (2)理论测试。同一试卷6班同时测试,内容依据教学大纲,涵盖各知识点,测试题全部采用客观题形式。

1.2.3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

2 结果

2.1 对六个班的教学效果进行配对T检验,t值为20.021,P值小于0.01,有显著性差异。

2.2 对六个班成绩的进行配对T检验,其t值为2.464,P值为0.014<0.05,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生理学教学中应用趣味教学法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增强理解记忆力、增加学生轻松愉悦等方面都优于传统教学法(P

3.1 趣味教学的必要性

当前学生生源质量偏低,部分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不重视学习、缺乏学习动力。为使学生学好医学基础知识,为医学临床课、临床实践、医疗卫生服务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在生理学教学中,应尽量使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注重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以趣味教学引导学生学习,启发学生思考,以提高教学质量。

3.2 激发学习兴趣的途径

首先,从第一堂课入手,突出生理学用途,吸引住学生眼球,让其喜欢老师,喜欢这门课程。根据学生层次和特点上好绪论,理论联系实际,介绍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让学生了解学习生理学的必要性。

其次,鼓励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如:人工呼吸的原理?护士 “两快一慢”为何注射疼痛能减轻?慢慢培养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再次,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让枯燥的文字简单化,平面的图像动态化,使生理过程的展示极为生动、具体、形象,让学生对于抽象事物的理解加强,如:神经-肌肉接头兴奋的传递、动作电位和静息电位的产生机制、心脏的泵血等过程采用动画来演示,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学习。

最后,教学形式需要多样化。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歌诀、顺口溜等形式帮助记忆相关内容;采用漫画、动画演示等形式帮助理解;采用趣味问答、动手实验等方式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3 趣味教学的注意事项

第一,教师要努力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PPT的制作,Flash动画的运用等技术手段为趣味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教师只有充分掌握这些技术手段,才能在生理学趣味教学中游刃有余。

第二,对教学内容应精心选择。运用趣味教学法中一定要紧扣教材,突出重点,阐明道理,否则片面地追求趣味,为趣味而趣味就会落入俗套,从而失去了激发学生兴趣的真正目的。

第三,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必须把教学内容通过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传递给学生,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达到教学的良性互动,这样才能获得让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参 考 文 献

[1]陈光清.互动教学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8(1):56-57.

趣味心理测试题范文2

【关键词】微课;趣味性;数学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人们越来越倾向于接受简单、快捷、高速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由此引来了“微时代”.“微课”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正以其潜在的优势开始走进学生们的生活.“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途径改变了学生的传统学习方式和学习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成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点.大学数学课程中有很多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定律定理,如果不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们就会感到枯燥无味.另外,微课是要求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性,所以微课的制作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要有足够的趣味性让学生爱上“微课”.为了让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学习,并取得好的效果,那么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提高微课的趣味性就变得至关重要,下面给出增加趣味性的几点建议。

一、教学内容选取的趣味性

大学数学微课程问题的引人及相关理论的背景和应用等教学内容需要选取一些素材和案例,选取的原则一方面要贴近生活实际,从人们身边常见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或生活实际中找案例,另一方面,所选择的案例应具有一定的专业指向性,例如面向理科、工科、农林和财经类各专业的大学数学,应适当选取有相关专业背景的案例加以分析和解决,让学生充分了解大学数学的抽象理论和方法在本专业学科中的重要作用,让学生觉得如果学不好这些数学的理论与方法,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很难提升,从而重视大学数学的学习,如此微课就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教学手段和方法的趣味性

(1)实物教具演示(展示)的趣味性.实物演示是大学数学微课教学的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是教师施展教学艺术的一个独特手段.在微课的引入阶段,适当的用实物进行演示在大学数学课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通过用实物演示,使抽象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可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出发,重视在大学数学微课的教学中增强实物演示的趣味性。

(2)多媒体引入的趣味性.微课是一种播放形式,学生是主体,知识的传授是被动的.所以有必要对声音的制作形式进行挖掘,大家都知道歌曲是大家都乐于接受的形式,在学习的过程中,将音乐的旋律与课程的内容相结合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提高记忆与增强学习兴趣的方法.比如让微课录人的声音变成学生感兴趣的歌曲旋律;PPT页面的转换可以借用动听的音符;思考题页面也可以设置一些简单的能让学生感兴趣的动画,让学生根据动画情节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等。

(3)讨论式教学的趣味性.在微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开展讨论式教学,可以是全班式讨论,也可以是小组式讨论.实践证明,讨论式教学的效果相对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效果会好很多.同学们通过讨论能使一些复杂的内容变得更清晰.讨论式教学既可以增强课堂趣味性又可以提高同学参与积极性。

(4)适当的引入测试游戏的重要性.闯关题和小游戏的设置可以增强微课的趣味性.在微课内容的最后可以设置闯关练习题或者游戏测试,让学习和测试更像是闯关游戏.这对学生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们在游戏的情境下完成学习的任务,让学习知识的过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另外,进行这种小测试,老师还可以通过学生自批和互批快速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并得到及时的反馈。

三、渗透数学思想和数学文化的趣味性

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将相关的数学史适时引入课堂,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微课的制作过程中引人数学文化可以润泽心灵;可以使数学课堂充满生机;可以使学生内心得到净化.为此,在大学数学微课的制作中要针对数学文化的特点,积极渗透、有效实施并逐步形成系列经典教学案例。

趣味心理测试题范文3

一、作业表扬法

数学中的作业,每个老师上课都有布置,批改的方式各有千秋。但是,不知各位老师感觉到没有:有时布置的作业需要教师强调才有学生交,甚至部分学生教师强调了还是不交,交作业的寥寥无几。我个人认为,学生不交数学作业,怕做数学作业,是对数学缺乏兴趣的严重表现,长期下去,后果不堪设想。如果教师针对学生不同的数学基础情况给予考虑及适当的调整,可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作业交流法

多数教师是这样,每次学生做的数学作业批改以后,把错误的地方纠正一下,就算完成了任务。实质上,这样处理根本没有真正达到学生做数学作业的目的。如何达到呢?把数学作业按作业表扬法处理后,应该利用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数学作业交流。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论一论、评一评,让乱做数学作业或者不认真完成数学作业的同学受到一定的启发,又使数学作业做得优秀的同学得到各位同学的赞赏。这样,既利于怕做数学作业的同学提高做数学作业的信心,又利于对成绩好的同学的发展。

三、目标定位法

各位老师都觉察到,数学基础扎实的同学会觉得学起数学来轻松、有趣;而数学基础知识差的同学,是一种怕、恐惧、失败的表象。那如何解决这一矛盾,让数学种子在各位学生中都能生根发芽,学习数学的兴趣稳步前进呢?这样处理效果较好:对数学基础好的,要提高数学科的要求,平时的常规数学作业及测试中提高要求,如80分以上才合格等;对基础差的,可降低要求,如平时的数学作业和测试中可放低到40分或更少的档次等。这样无论对优生还是对差生,都知道自己的目标,目标定位,不断努力,每个学生才有获取数学学习成绩的乐园。

四、差生引导法

对于一些数学基础薄弱、能力反应慢的学生来说,靠数学课上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

作为数学教师,应该根据班上学生的实际情况,成立数学兴趣组和数学难题组,让数学兴趣组和难题组利用课余时间对差生进行一帮一的辅导;同时,数学教师随时参与,或者给予指导。这样既利于数学兴趣组与数学难题组的发展,更利于差生数学基础的加强和提高。

五、考试漏题法 转贴于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会对学生进行单元测验、章节测试等。有的老师担心漏题,对试题严格保密。我个人认为,数学试题的保密性应具有一定的限度。数学考试及测验的目的不是考垮学生,而是了解学生对某部分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知识的迁移情况,然后对症下药。如果一味地严密数学试题,对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极为不利。平时的数学测试,除了了解学生对数学知识理解、掌据的情况与应用之外,重要的一点就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何利用呢?对数学试卷上的题目,在数学测验考试之前可适当地漏出一部分,对学生基础差和数学试题难度大的多漏些。这样,学生在数学考试时就会得心应手,自然在数学课上对老师探究的内容就会十分认真地参与。

六、成绩借分法

在平时的数学测试中,特别是差生,怕数学考试、数学测验等。因为考差了,无论是谁的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考分低、成绩差,心里都不好受。在这种情况下,家长看到子女考差了,大部分都会对自己的子女大发雷霆,甚至是棍子上身。差生是一种害怕、恐惧的心理状态,根本不利于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学习成绩的提高。作为一位数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借一定的分数给学生,让他(她)们达到合格或理想的分数,这样家长看到数学分数就高兴,为学生排除了害怕分数、恐惧的心理影响。这样,学生从老师哪里借了20分或30分,会争取下次的数学考试中达到要考的或者超出的预考分数等,有利于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

七、成绩表扬法

作为一名新世纪的素质教育的数学教师,如果只看到班上数学成绩的第一名,而看不到学生取得的数学进步,那就不是二十一世纪需要的数学教师。要提高中学生的数学成绩以及数学基础,就必须对每一位学生取得的数学进步给予表扬和分析数学成功的经验,既要对该生取得的数学成绩进行肯定和赞赏,又要给出新的数学发展方向和新的数学学习目标。学生有了获得成功的信心,会对提高数学学习兴趣起到极大的推进作用。

趣味心理测试题范文4

一、习题设计要注重趣味性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动、好玩,他们对纯计算题和纯文字应用题兴趣不大。要想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数学题目必须新鲜、好玩、有趣。运用做游戏、猜谜语、讲故事、摘取智慧星、直观演示、模拟表演、各类小竞赛等形式,设计融游戏性、趣味性、竞赛性于一体的数学练习,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又能取得满意的练习效果。

如,教学《量的计量》的复习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一段文字:今天早上,迷迷糊糊从2吨长的床上爬起的我,睁开眼一看钟,快8米了,我赶紧将长20克的笔盒,还有一盒250平方厘米容量的牛奶放入书包。啊哟,书包一下子重了许多,有4公顷重啊!我拿不动了。妈妈,快救救我吧!

此案例,让学生在修改“小马虎”的日记中,领略了数学的妙趣横生。实践证明,幽默的数学题型能使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泉,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课堂中教师一味地让学生做练习,不进行题型的转换,情境的创设,我想这样的课堂,学生学得累,教师教得也很累,更谈何减负提质呢?

二、习题设计要注重现实性

生活是学习数学的场所,也是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场所。教学三角形面积公式后,我设计了这样的一道习题:你们佩戴的红领巾的形状就是一个三角形,用20厘米的尺子,你能想办法测量、计算红领巾的面积吗?

学生即刻跃跃欲试,纷纷主动尝试,结果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令人赞赏。方法(1):直接用尺子测量法。通过连加的方法获取底和高的相关数据,然后用公式底×高求值。方法(2):沿高左右对折法。只需测量完全重合的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长度,然后计算出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乘2就可以。方法(3):往中心对折成两层长方形法。先测量出小长方形的长和宽的长度,再计算出小长方形的面积乘2。方法(4):沿高左右对折成两层直角三角形,再对折重叠成四层小长方形法。先测量小长方形的长、宽数据,再计算小长方形的面积乘法。

这道富有挑战性的习题妙处多多:一是迎合了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激发了学生潜在的探究欲;二是让学生多角度参与了红领巾面积的“再创造”,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三是感受了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四是为进一步学习组合图形的面积奠定了基础。真可谓“一石四鸟”,学习之高效,令人叹服。

三、习题设计要注重差异性

由于每个学生的知识水平不同,对同一问题的理解和把握也不相同,教师编制作业时,要兼顾学生间存在的差异,允许学生自主选择题目,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以“平均数的教学”为例子。

刘庄小学一年级男生每个月要花4元钱,女生每个月花6元钱。那么刘庄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平均每个人每个月花多少钱呢?

1.学生试答。

2.出示选项:A.(4+6)÷2 B.缺少条件,无法解答 C.4~6元之间

3.小组合作探究。

4.成果展示。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A选项为什么不正确,它在什么情况下又正确呢?B选项为什么正确,需补充什么条件?对C选项你是如何想的?

这样设计达到了问题的开放性,能够使每个学生都有得说,有得讲,满足了学生的需要。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尽情地发言,这样的设计比教师一问一答的听讲方式更有效,因为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既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又增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对平均数的理解更加透彻。

四、习题设计要注重探究性

以灵活的方式编制题型,让学生独立探索,多向思考。这种题型的设计,为学生提供了充分施展才华的机会,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探究规律(用计算器算一算,发现规律后再写一写)

(1)1+121×9= 2+232×9=

3+343×9= 4+454×9=

我发现了_____。

(2)再写出一个类似的算式试一试:_____。

(3)37×3=111 37×6=222 37×9=333 37×( )=444

37×( )=555 37×( )=666 37×( )=( )

趣味心理测试题范文5

一、巧用趣味性实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学习化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实验现象、原理、化学规律等,才能主动积极地去认识和研究。巧妙运用趣味性实验,把学生从看有趣的实验现象,变成油然而生地去研究,由质疑问题本质,自然而然地想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把学生情绪高涨地引入化学的自由天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案例1.在进行“原电池”工作原理的教学时,我设计了一个“水果电池”的小实验,将同样长度、宽度的锌片和铜片插入西红柿中,与生日音乐卡连接,构成原电池。这样引出概念,不仅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富有趣味性,更为学生理解原电池两极的化学变化奠定基础。

二、利用日常生活经验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解决身边化学问题能力

日常生活经验实验,学生都比较熟悉,也很好奇,但一般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了解问题的表面现象,不能够深入理解问题本质。教师可以将那些与学生经验有关,能吸引学生、并引起学生思考的现象,借助适当的实验呈现于课堂之中,并由此而创设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学习化学。

案例2.在学习“盐类水解”时,我先请一名学生手持灭火器扑灭火焰。问题:CO2气体及白色浑浊物质说明Al2(SO4)3溶液和NaHCO3溶液混合后发生反应,那么这两种盐溶液混合后是怎样反应的?然后,师生共同讨论并得出结论:盐溶液中的Al3+和HCO3-分别于水中的OH-、H+的结合,破坏并促进了水的电离平衡,从而生成CO2气体和白色沉淀物Al(OH)3,使反应得以充分进行。这样不仅解释了泡沫灭火器的工作原理,而且能够自然而然引出“盐类水解”,做到水到渠成,一气呵成,使整节课结构完美流畅。

三、开展探究性演示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演示性实验,一般都是验证性实验,学生积极性不高,不能揭示问题的本质,因此,我将一些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通过边实验边探究。通过创设层次性问题情境,由易到难,有简单到复杂,步步为营,层层推进,“打破砂锅问到底”,使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有一个逐步理解过程,便于他们理解问题以及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3.SO42-的检验。问题1:请学生根据SO42-的溶解性,设计一种简便方法来检验待测溶液中是否一定含有SO42-。学生甲:向待测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则证明待测溶液中含有SO42-。学生乙:甲不够严密,若待测溶液中含有CO32-,也有白色沉淀,还应向沉淀物滴加稀盐酸溶液,若沉淀溶解则无SO42-,不溶解则含有SO42-。

实验方案一:待测溶液■白色沉淀■沉淀不溶解

实验一.试管中取少量AgNO3溶液,然后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滴加HCl溶液,沉淀不溶解。问题2:实验一表明实验方案一还不够严密。因为Ag+与Cl-反应生成AgCl白色沉淀物,且不溶于稀盐酸。如何排除待测溶液中Ag+干扰?学生丙:将BaCl2溶液改为Ba(NO3)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再滴加稀盐酸沉淀不溶解,则证明待测液中含SO42-。

实验方案二:待测溶液■白色沉淀■沉淀不溶解

实验二.试管中取少量Na2SO3溶液,然后滴加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滴加HCl溶液,沉淀不溶解。问题3:实验二表明实验方案二也不够严谨。因为白色沉淀物BaSO3在酸性条件下被NO3-氧化成BaSO4沉淀,也不会溶解。如何排除待测溶液中SO32-干扰?学生丁:向待测溶液中,先加稀盐酸,然后滴加BaCl2溶液或Ba(NO3)2溶液。

实验方案三.待测溶液■无明显现象■沉淀不溶解

实验三.试管中取少量待测溶液,然后滴加稀盐酸,震荡试管,无明显显现,再滴加BaCl2溶液或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问题4:此方案是否可行,说明理由?讨论得出结论:实验方案三可行。因为先加稀盐酸进行酸化,可以排除溶液中Ag+、CO32-、SO32-、PO43-等离子干扰,再加Ba2+若此时产生白色沉淀,一定是BaSO4,根据物质守恒定律,从而推测待测溶液中也一定含有SO42-。

四、开放自主性实验,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自主性实验就是通过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提出实验方案,自己选择实验器材或者材料,亲自完成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处理实验结果的过程。

案例4.提出问题:学生做Na2O2与H2O反应实验时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了氧气的生成,并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酚酞,发现溶液先变成红色后马上又褪色,是什么原因呢?分组讨论:有的学生认为具有Na2O2漂白性,使溶液褪色;有的学生认为是Na2O2离子化合物溶于水电离出Na+和O2-,O2-与H2O电离出的H+结合生成H2O2所致。事实真是如此?提出实验方案:方案一:试管中加入一定量Na2O2粉末,再加入少量水,直到Na2O2固体完全反应为止,然后滴加酚酞试剂。实验现象:先变红色后马上有褪色。方案二:取少量NaOH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试剂,然后加入少量30% H2O2水溶液。实验现象:先变红色后马上有褪色。方案三:取少量Na2O2加入到试管中,加水到Na2O2反应完全,并且无气泡产生为止,再加热该试管,冷却,然后向试管中滴加酚酞试剂。实验现象:变红色且不褪色。分析讨论,得出结论:Na2O2与H2O反应后,加入酚酞变红色后褪色的根本原因是溶液中未分解的H2O2所致。

自主性实验探究的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亲身体验到类似于科学家发明、发现的过程,不仅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且有利于创新个体的形成和发展。

趣味心理测试题范文6

推荐语:周硕同志热爱纤检事业,工作积极努力,认真负责,在工作中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学以致用,在标准研制及科研工作中起到了骨干作用,学术上具有一定造诣,发表过多篇著作论文,在组织实施纤纺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以及纤纺领域检验技术培训工作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是纤检事业的中坚力量。

在中国纤维检验局纤维检验管理处主任韩世平的眼里,他是纤检系统里年轻能干的技术骨干;在生产企业的眼里,他是关键时候能“救火”的专家;在全国纤检系统检验人员的眼中,他是年轻且经验丰富的培训老师。这就是中国纤维检验局纤维检验管理处的质量负责人周硕。

2003年到中国纤维检验局检验中心工作,一晃10年过去了,他从刚入行的纤检新兵成长为知名的技术专家。10年来,他发表过多篇学术论文,其中两篇分别获得国家质检总局科技论文二等奖和三等奖;参与编写了3本纺织检验方面的书籍;主持制修订20余个标准,参与和主持制作10多个实物标准。这些成绩足以让同龄人羡慕。

“化学专业毕业生本来可以有很多的选择,我以前从没想到过要从事跟纺织品检验有关的工作,同学中没有做这行的。自从2003年进入这个领域,从最基础的试验员干起,在钻研工作的过程中感受到纺织检验工作的乐趣,干起来感觉很有干头,发挥专业特长,将专业应用于工作中。这期间,经历了化学检验项目的从无到有,感觉很有成就感。纺织品化学检测领域,可以挖掘发展的空间很大。”总结10年来从事纺织品检验工作,周硕有些自豪。

入行:结缘纺织品检验

2003年7月,22岁的周硕从北京工业大学化学系毕业。那一年,中国纤维检验局检验中心因为要筹建化学实验室需要化学专业人才,正是这个机会让周硕来到中纤局检验中心实验室,成为一名检验员。

“那时候局里还没有专门的化学检验实验室,能做的化学项目只有纺织品的甲醛和pH值测试,国内的纺织品化学检验标准也基本是空白。”周硕对当时实验室的情况记忆犹新,他从试验员做起,实验室的每个项目他都做过。

纤维纺织品检验有自己的特点,比如检验的前处理,跟化学实验是不同的概念。周硕在师傅的指导下,一边做试验,一边补习纺织基础知识,自学纺织材料学、纺织染整学等纺织专业的基础知识,这样对纺织加工工艺有了大致了解,在研究检测标准的时候更容易吃透。

2004年初,实验室上了测试纺织品中偶氮染料的检验项目,领导安排周硕来负责这个项目。那时偶氮染料在全国纺织检测机构中都是新鲜事物,大多数检验机构没有这个项目,到南方一家检测机构进行简单的培训后,周硕开始自己研究这个检验项目。凭着自己化学专业的特长和执着的钻研精神,很快他就熟练掌握了这个检验项目。

正赶上GB 18401—2003出台,标准对偶氮染料有强制的检测要求,这个项目检测的需求很大,而很多省市级纤检机构不具备这个项目检测能力。2005年,中纤局检验中心决定在全国举办偶氮染料检测方法培训班,周硕当上了培训班的讲师。这距离他进入这个行业不足3年。

勤思考:追求纺织检验的最优化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句老话用在周硕这名纤检新兵身上最恰当。虽然专业跨度很大,但是周硕做得非常用心。

检验工作本身是一项非常枯燥的工作,但是周硕在其中找到了乐趣,那就是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办法。“做试验要求动手能力强,但更要多动脑和勤思考。任何试验都很枯燥,但是我们要在枯燥中寻找乐趣。在实际检验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如果遇到问题不去解决,一味地闷头做试验,那就是简单重复,自然就觉得枯燥。反之,遇到问题若能积极寻找解决办法,追根究底,解决了难题就是乐趣所在,个人收获也很大。”这是周硕工作中总结的经验。

偶氮染料检测是近几年中纤局检验中心做得最多的项目,检测方法标准对一些试验细节的描述不很细致,同样一个试验步骤每个实验室都有各自的操作办法。对于检验方法的各步骤,周硕是熟记于心。为了减少试验误差,得到更精确的结果,一有空他就琢磨各步骤可能出现问题的环节并想办法改进:小到装样品的玻璃器皿,前处理的提取柱等都做了改进,专门向厂家定制。比如,他把常用的圆底烧瓶改用尖底的带有刻度的瓶子,这样少了一步转移液体的过程,减少液体损失,提高试验的精确度。这几年,算上仪器参数和辅助设备,周硕已将偶氮染料试验做了几十项的改进和调整。对于容易出错试验程序或容易产生误差的辅助设备进行修改、调整、完善,最大程度减少试验过程中的误差,使得整个试验朝着最优化的方向发展。在偶氮染料检验实验室,周硕向记者演示了部分改造的试验细节:在前处理用的提取柱上加上指示条,判断试剂是否过期,防止试剂过期导致试验结果的不准确。

周硕反复强调,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最重要。在试验报告上看不出问题,一定要在容易出现的环节控制好,加强实验室的质量控制,人员和制度上都要加强管理,做到防患于未然。

创新:科研工作不停步

2006年,做了3年的试验员之后,周硕开始负责科研、组织纺织品国家抽查及实验室能力验证工作。

国家标准GB 18401《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絮用纤维制品通用技术要求》和《生态纺织品技术要求》等标准均要求检验异味,种类包括霉味、高沸程石油味(汽油味、煤油味、柴油味等)、鱼腥味、芳香烃味、未洗净动物纤维膻味、臊味等。对于异味这项反映纤维及纤维制品质量的重要技术指标,是以人工感官检验的方法进行检验的。在这类主观性检验中,检验人员对异味种类的正确理解、熟悉程度,对检验方法的掌握以及个体的因素,对检验结果均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尽管标准中对检验人员提出了须经培训的要求,但由于异味检验在国内开展时间不长,检验人员的实践经验相对不足,异味检验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鱼腥味,生活在东南沿海的试验员认为不重的味道,而内地的试验员可能认为鱼腥味比较重,导致检验结果偏差过大。

于是周硕就想,能不能做出异味的实物样品,也就是用几种化学药品配出一种化学试剂能代替一种异味的味道,试验员跟这个实物对比来确定是否合格。

这个想法提出以后,得到领导及各相关机构的支持,按照程序向国家标准委申请立项,当真的动手做起来后,他发现这项工作不是一般的困难。为了配出一种异味的标准样品,先是购买了几百种的化学试剂,然后通过反复试验混合进行筛选,选出几十只可备用样品,每种气味配出10种浓度,发给全国40多家实验室,每家实验室要求不少于20个人员参与。将各实验室的结果回收之后,再缩小范围。以此类推,通过多次反复试验,获得临界值的标准样品。

历时一年多,做了上千次的试验,终于配出3种异味的标准样品。这也是迄今为止全国各行各业中唯一一个关于异味的标准样品。随后,联合其他实验室完成了《絮用纤维制品异味的测定》国家标准,填补了检测领域的空白。

这项标准结合《纤维及纤维制品异味标准样品》,可提高检验人员对絮用纤维制品包括纺织品中规定的异味种类的辨别,统一把握异味的强度,提高异味检验的准确度。

2009年之后周硕开始任质量负责人,主要职责是检验报告的审核及签字,监督实验室人员的试验环节并考核。肩膀上的担子重了,让他更加重视科研工作。

不畏艰险:抽查工作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