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数学故事范例

趣味数学故事

趣味数学故事范文1

关键词:趣味数学;高职经济数学教学;应用研究

一、高职数学发展现状

近年来,高职教学进一步被人们所重视,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改变,职业教学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就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对高职教学方法进行思考。经济数学作为高职教学中教学较为重要的一个科目,更需要在教学中加强对其的重视程度,因此本文结合趣味数学教学方法展开了探究,其中趣味数学教学方法主要包含以下内容:逻辑推理、动手游戏、数学故事、常见案例等方面。

二、新时期对高职经济数学的新要求

国务院针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决定,将培养技能人才作为当前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职业教育中经济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课在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高职学生的基础较为薄弱,并且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参差不齐,因此就需要将经济数学与生活紧密结合,并且在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需要从以下两方面着手,第一,要帮助学生加强思想上的改变,减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偏见,正确的认识数学这一学科,并且让学生了解到这一学科在生活中的应用。第二,需要从教师的角度进行改革,改变传统的枯燥教学方法,传统中都是教师一味的讲,学生一味的接收,学生感受不到兴趣所在,应该将学生作为主体,让学生积极主动的融入到课堂之中,教师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提升。

三、趣味数学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实践

(一)趣味数学概念

趣味数学是通过心理学而发展出来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有趣的形式,高质量的讲解有趣的内容展开教学,趣味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等方法来让学生感受到趣味。但大家对趣味数学往往存在一个误区,即认为只有年龄小的人群才适合该种教学方法,但其实不然,该方法放入到大学中同样适用。

(二)趣味数学的实施

1.将生活中的案例在数学教学中进行融入

数学教学涉及的内容较多,教师不能在讲解的过程中将知识串联起来对学生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通过运用故事来将其关联起来,例如在讲解分段函数的时候,由于其概念较为难以理解,可以将铁路对儿童身高的要求进行结合,1.2米以下儿童免票,1.2-1.5米儿童半票,而1.5米以上儿童全票就是一个分段函数,学生听起来便于理解。讲解导数的时候,导数图像的曲线就像是跳水运动员从跳板上跳出去的弧线一样,该方法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将知识联系到生活,还能够加强对导数图像特征的记忆。

2.结合游戏,帮助学生思考

讲到极限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在A4纸上自己动手操作来画五个大圆,让学生思考如何才能更加有效的对空间进行利用,之后可以让同学上来对自己的想法进行讲解并且演示,该做法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增强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还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进行思考。例如讲到定积分的时候,可以让学生用剪刀、尺子、A4纸等来对直角梯形进行裁剪,并且让学生对其进行10等分,20等分以及50等分,由于定积分与梯形的面积相关,因此在学习定积分的过程中可以对梯形进行引入,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更加能够帮助学生对内容进行理解,还通过一些PPT动画的制作,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定积分的定义,并对推导过程进行讲解。以上做法能帮助提升课堂的张力与活力,并且让知识更加地具有说服力,学生理解起来也更加清晰。

3.结合有趣的故事帮助学生认识数学

老师可以在课堂中抽出5分钟让学生做游戏,例如可以让学生双手合十,然后分开一小段距离,闭上眼睛默念左手手指长,再让学生睁眼进行观察,学生会发现左手的手指确实是比闭眼默念之前长一点,这时候老师就可以对其原理进行解释,告诉学生心理暗示的作用,并且帮助学生树立起能够爱上数学、学好数学的信心。

4.让游戏贯穿数学学习

学生在课堂中的注意力是有限的,老师应该充分对学生的注意力进行集中,例如采取一些小游戏,在老师感觉学生出现疲惫情况的时候,可以提出一些数学谜语,让学生对其进行思考,以调动课堂气氛,帮助学生缓解疲惫,并且还可以出一些本节课所学内容的习题,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竞赛,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并且感受到其中的乐趣。

5.教学中结合就业知识进行讲解

高职学生的职业方向是较为明确的,大多企业在招聘时会进行笔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会涉及的笔试内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了解以及掌握。

6.加强对多媒体设施的应用

多媒体能够传达信息的方式较为的多样,教师通过加强对多媒体的应用可以更好的将知识通过视频、音频等方式进行传达,并且将知识制作到PPT中会使得其更加直观,在此过程中加入部分的动画,还能够很好地对学生的注意力进行吸引。

四、结语

通过对趣味数学这一教学方法的应用能够较好地帮助学生提升课堂的积极性以及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并且还能够很好的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数学是较为灵活的一个科目,教师应该在今后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结合这一学科的实际情况来进行不断的创新以及思考,更好的帮助学生在今后对高职经济数学进行学习。并且更好的在此过程中将趣味数学教学方法进行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李美霞,杨凡,张沛宇.趣味数学在高职经济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6,18(5):99-102.

[2]秦国明.提高高职《经济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6,13(26):132.

[3]孙静懿,王元.财经类高职院校经济数学融入实验课的实践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3).

[4]梁显丽,王瑞星,陈红红.高职高专《经济数学》课程整合初探——以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科技展望,2016,26(9).

[5]李海霞.基于建模思想与项目教学法的高职经济数学教学改革探索[J].高教学刊,2017(2):128-129.

趣味数学故事范文2

关键词:数学;教学;人文教育

人文是指在科学知识、精神领域、和谐氛围熏陶下而形成的思想观点、价值观取向、人格形式、审美情操、思考方法、知识才能等精神收获的总和,是把人们积累下来的优秀文化遗产,通过知识传授、环境滋养等教育,内化为人的学识、气质、修养比较稳定的内在品质。人文素质就是指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主要内容包括生活的意义、追求的目标、理想观念、道德水准等。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具有科学合理的世界观,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乐于奉献的价值观,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使学生在健康的心理状态下学习数学知识,把学到的知识最大限度地转化为能力和素养。因此,数学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教育理所当然。把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到数学教学中,这表示把人文知识或人文精神与数学知识糅合在一起,浸泡在数学知识中。这样一来数学课堂就变得更丰富,更具有生气和人性,突出了数学教学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养成健全人格的过程。

一、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养成人文素质

数学不仅是科学,而且是培养人的主要载体。它是连接科学与人文教育的最佳途径。在学习数学的探究过程中,人们注重事实、科学严谨的求实精神,敢于质疑、敢于否定的批判精神,大胆创新、探索真理的奉献精神,都是极其广泛的人文教育素材。就当前课堂的要求看,数学课堂教学要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要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是学生自主发展的重要场所,教师引领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刻苦钻研,大胆怀疑,勇于创新的精神,使学生逐渐养成健全的人格品质。

二、在数学教学中培养人文素质对学生成长的作用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现代科学,没有先进技术,一打就垮;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优秀历史传统,没有民族人文精神,就不打自垮。”人文素质直接或间接提升人的思想道德,改变人的思想观点,启迪思维方式,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和精神世界,从而增强学生的身心素质,争取成长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都是人类文化的精髓,它们都是和谐发展的人所必需的养料。人文科学是自然科学的灵魂,是知识的源泉。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好比一枚硬币的两个面。一个科学知识丰富但缺乏人文素养底蕴的人,绝不会是一个创造能力很强的人。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人文素养,才能促使自身的全面和谐发展,才能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

三、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策略

1.抓住数学知识的特点,利用数学课堂阵地培养学生人文素养

数学教学就是要把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生活经验结合起来,结合教学实际给学生人文素质的渗透,促进个性发展。比如:在学习分类统计时,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统计污染环境的垃圾种类。如废气、废水、废渣、废电池、废塑料袋、各种噪音、夜晚灯光、装潢材料等。调查分析暂时污染和永久污染的垃圾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的严重影响,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环境被污染的严重性,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让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道德意识,深深扎根在学生心灵深处。

2.利用数学美学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

数学是美的,它具有简洁与灵巧、对称与和谐、深刻与丰富的美。数学知识中的这种美,不像美术那样以色彩、线条、画面等直观形象的语言表现出来,而是把自然规律逻辑归纳成一些概念、法则或公式,并通过演变而形成现实生活与理想空间的完美表象。如在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中,由于负数的引入,加法可以转化为减法、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加和减这一互逆运算达到了辩证和统一,体现了数学的内在美。数学中的内在美在于它的本身,更重要的是它表现了人在数学创造活动中所显示的智慧、意志和才能。当我们看到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矢志不移地追求,这不正是数学美的真实写照吗?

3.结合数学家成名的事例,激发学生勤奋刻苦的人文品质

众所周知的数学家陈景润,他的重大贡献就是攻克了哥德巴赫猜想,开创并建立了闻名遐迩的“陈氏定理”,因此有很多人亲切地将他称为“数学王子”。但是没有人会想得到,他的这一成功源自于一个数学事例:“200年前有个法国人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6=3+3,8=5+3,10=5+5,12=5+7,28=5+23,100=11+89。每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质数之和。因为这个结论没有得到证明,所以还是一个猜想。大数学家欧拉说过:虽然我不能证明它,但是我确信这个结论是正确的。它像一个美丽的光环,在我们不远的前方闪耀着炫目的光辉……”陈景润听得津津有味,并对这一奇妙问题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他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翻阅大量的数学方面的书籍,增长数学知识,了解数学概念、法则、公式、逻辑,钻研数学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是这个数学事例,引发了他的数学兴趣,引发了他的勤奋刻苦,继而诞生了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因此,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随时渗透一些数学家的故事,激励学生养成勤奋刻苦,勇于探索的人文精神。

4.组织趣味数学社团活动,营造生动活泼的数学学习氛围,进行人文感染

趣味数学活动是一种较高层次的、开发智力的、生动活泼的课外教育。她展示着数学的神奇智慧和艺术般的魅力,学生在探究解法的过程中,领悟到了博大精深的数学思想和神奇奥妙的数学方法,因此,激发了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向往,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引入奇妙的数学世界。通过数学竞赛、数学故事、数学生活实践、数学名家采访、建筑规划设计、环境保护、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等活动,使学生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意识和能力,数学思考能力、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积极参与数学实践活动、敢于质疑、独立思考、不怕困难等良好的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严伟赵.数学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J].数学大世界,2011.

趣味数学故事范文3

一、精选书目,以读激趣

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和思维水平决定了他们比较喜欢故事类的读物,据此教师应该结合小学生当前的数学知识,为他们精选合适的数学课外阅读书目,引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促进他们深刻理解课本内容。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鸡兔同笼”的例题:大约一千五百年前,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记载了一道数学趣题———“鸡兔同笼”问题。“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有几何?”这个问题对四年级学生是比较难的。课前,教师推荐学生阅读《数学小子马小跳·数学乐翻天》,里面讲了鹅兔同笼故事,以故事、提问、对话的方式分析、解答鹅和兔子各有几只的问题。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初步理解了“鸡兔同笼”问题。课上教师再讲解时,学生学习起来就容易多了,这样的课外阅读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让学生在有趣的故事中学习了知识,加深了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二、制定计划,稳步推进

小学生缺乏明确的课外阅读规划,绝大部分学生处于“毫无规划、随便阅读”状态,对过难或者过于简单的读物都没有兴趣。因此,教师要制定计划,根据不同学段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目,稳步推进小学生数学课外阅读。对于小学一年级学生来说,他们识字量较少,因此宜推荐一些拼音类的数学课外读物或者绘本类的读物。如一年级上学期可以阅读《马小跳玩数学》《神奇的数王国》《李毓佩数学童话故事》《爱数王国大战猫人部落》等书目,一年级下学期可以阅读《没压力的数学:城市寻宝游戏》《没压力的数学:数学怪兽》《没压力的数学:派对惊喜》《我超喜欢的趣味数学书》等书目。随着年级的升高,开始从绘本向故事类书目推进。三年级上学期可以阅读《李毓佩数学童话故事》《奇妙的数学》《数学花园漫游记》《数学真美妙》《马小跳玩数学》《数学在哪里》(上册)等书目,三年级下学期可以阅读《数学在哪里》(下册)、《李毓佩数学童话总动员》数学王国系列等书目。六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量,在有趣的数学阅读中可以先接触一些中学数学知识,他们也乐于阅读这些图书,如《亚力山大城数学历险记》《奇妙的古希腊数学历险记》《可怕的科学系列》《数学在哪里》(下册)等。通过以上的分年级分学期稳步推进数学课外阅读,在减少学生书面作业的同时拓展学生的阅读量,学生眼界拓宽了、兴趣增加了、思维能力提高了。

三、注重实践,提升能力

趣味数学故事范文4

一、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价值

(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因

基于“双主导向”理论,驱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因素包括教师的指导、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因。在以往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知识为课堂的主体,教师习惯按照自己的教学节奏展开教学,学生主体性地位缺失,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明显不足。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没有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需求。为此教师要采取科学的方式渗透数学文化,为数学课堂增添生机和活力,引导学生追溯数学历史,体会在数学知识符号形式演变下其本质的固定化等,能够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通过感悟数学文化形成良好、积极的学习心理,继而主动投身数学学习中。同时,小学生思维方式以具象及表象思维为主,在面对抽象、复杂的数学概念与公式时会产生畏难心理,由于自信心不足,学生很容易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将数学文化中数学家持之以恒钻研数学理论的小故事融入课堂教学中能够形成榜样效应,使学生认识到只有勇于克服困难才不会被困难击倒,学生重新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并受到数学家故事的鼓励会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态度。

(二)帮助学生认识、理解知识本质

数学文化形成于数学知识的创造、发展、演进、应用过程中,每一阶段数学知识的符号形式都有较大的差别,但数学知识的本质并未发生改变。要想使学生形成严谨的数学逻辑思维、良好的数学观念,就需要对数学知识“追根溯源”,了解数学知识如何产生、有何应用。但从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来看,部分教师在讲授数学知识时仅将数学知识的定义与应用方式机械性地传输给学生,小学生还不具备良好的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其在面对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时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甚至会形成学习倦怠等不良心理。通过数学文化的渗透能够让学生改变对数学课堂的刻板印象,以多彩的数学文化为载体,使学生通过一类数学文化现象追溯该文化的起源,了解到数学知识的产生是为了推动社会的发展,满足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需求,便会对数学知识的价值形成新的认知。同时,学生对数学知识“追根溯源”的过程便是运用逆向及分类思维构建数学知识结构体系的过程,不仅有助于训练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还可以强化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理解和认知。

(三)培养学生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新课程改革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明确指出在数学教学中要强化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包括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等。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走出固有的思维观念,突破自己的教学框架,在学习中提升自我能力,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方法,真正将数学文化以学生能够理解的形式融入数学教学中,以此来提高学生创新、适应等综合能力,让学生具备自主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数学文化是数学知识发展史、数学知识思维过程与方式,通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感受数学的魅力,一方面可以文化内涵为指导帮助教师选择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精准实施教学策略,继而避免走入重理论知识、轻应用实践的教学误区;另一方面可依托数学文化为学生创设科学探索与审美空间,促成学生心灵美、思想美、行为美,对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一)追溯数学历史,体会知识本质

数学文化发展、演进与应用历史中蕴含着数学知识的本质,是学生深入领会数学知识本质、主动探索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性、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重要因素。为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从数学文化历史中挖掘出与数学教学内容、学生生活经验、社会发展实际联系紧密的教学资源,并精准设计切入时机,以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本质。例如,在讲解“分数”相关知识前,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呈现分数表现的演变历史视频:公元前5年,我国先辈用同样长短与粗细的木棍表示分数,在上方的木棍为现代分数的分子,在下方的木棍代表分母;至我国分数表现形式诞生的500年以后,印度人探索出运用数字表示分数的方法,其与我国分数表现形式类似,仅将木棍替换为数字;自此1000年以后,阿拉伯人以一根横线———分数线对分子与分母进行区分,形成当前我们使用的分数表现形式。学生观看视频后,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总结三种分数表现形式的共同点以及当前所使用分数表现形式的优劣。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展示了数学的趣味和魅力,并在分数表现形式演进历史中总结出分数的本质:将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取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同时,学生在对比后会了解分数线的重要性,在今后书写分数时可以有效避免落下分数线的现象。

(二)品味数学故事,树立良好态度

数学家的思想、对待数学的态度以及精神品质是数学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当前学生学习数学的实际情况来看,部分学生没有端正数学学习态度,认为数学知识难度较大并且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较低,继而产生数学知识“无用”思想。基于此,教师可在数学教学中引入数学家的经典故事,在让学生品味故事的同时感受到数学的价值。例如,当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出现注意力分散或学习懈怠状态时,教师可以引入相应的数学家故事,如苏步青,利用数学家身上的品质和精神让学生感受数学具有助推经济发展、改善人们生活的作用。苏步青了解到数学的价值,并积极投身于数学学习中,励志以数学保卫、回报国家。故事讲解完毕后,教师可请学生谈一谈对数学学习的感悟、遇到的数学问题、生活中可运用的数学知识等。通过故事启迪、联系生活,学生了解到数学的重要价值,也明确了自身的责任,让学生能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进而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三)参与文化活动,感受数学魅力

数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数学文化形成于数学家严谨务实的钻研过程中。因此,开展实践性文化活动是数学文化渗透到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途径。例如,教师在“分数的认识”的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去生活中观察和寻找与分数相关的生活实际,并且将问题整理好,在课堂上提出,如可以提出“中秋佳节到来,如果你和爸爸、妈妈想要分一块月饼,要怎样分配呢?”通过这种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让学生去思考、理解和掌握“分数”这一知识点,并且能够通过“分月饼”这一道数学题目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学会尊敬、礼让父母的美好品德,将数学文化渗透于小学数学课堂中。除此之外,还要注重校园和班级环境的创造,用环境和氛围来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将数学文化潜移默化地融入数学教学的各个细节中,贯穿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中。

(四)联系实际生活,探索数学应用

学生学习数学最终的目的在于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强化数学和生活之间的联系,这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数学思维,也是一种数学能力,为此在数学文化与数学教学的融合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生活化元素融入其中,给学生带来熟悉的感受,降低学生的畏难心理,让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去感受数学。例如,在讲解“百分数”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华罗庚最优算法提出过程为例,为学生讲解数学概念总结、理论推导的一般过程,主要包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其次,教师可以“生活中的百分数”为主题组织小课题研究活动,学生自主确定研究小组成员、研究内容与地点、制订研究方案,并利用课余时间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形成研究报告。再次,设置研究汇报课程,研究小组代表上台展示研究成果,如所拍摄的商场打折促销照片,并举例如果购买某产品何种促销方式最省钱。最后,教师与学生共同评选出“最佳调研过程”“最佳调研报告”等奖项,将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成果可视化。

趣味数学故事范文5

【关键词】数学文化;数学教育;基本原则;实践路径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制造、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对高等职业教育培育技术技能型人才提出了大国工匠的时代需求。高职院校如何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增强工匠技能,致使提升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问题备受教师的关注。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淀了大量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形成了独特的数学文化,在提升人的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应提高其在文化教育中的融合度。

一、数学文化的内涵

数学文化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一般认为具有以下两种含义。狭义的数学文化是指数学的思想、方法、精神、观点、语言以及它们的形成和发展。广义的数学文化除上述内涵以外,还包含数学家、数学史、数学美、数学教育、数学发展中的人文成分、数学与社会的联系、数学与各种文化的关系等[1]。数学文化是一种世界的、历史的、思维的、高度抽象的应用文化。数学知识主要是指数学中的概念、公式、公理、法则等,它们以能够看得见的物质形式表现数学,而数学文化则以隐性的方式反映数学。一个人将来对于学过的数学知识也许会遗忘,但其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所经历的严格的思维训练,所领悟到的数学的思想精神都会随时随地影响着人的思想,潜意识地指导着人的行为活动。

二、数学文化融入高职数学教育的基本原则

(一)育人性原则。数学文化是大多数高职学生发展的主观需求,也是学生文明养成的有效途径,更是新时代国家和社会对职业院校学生所需要的职业核心素养的客观要求。教师应根据学校实际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精心分析现行高职数学教材中数学文化所涉及的内容,制定出数学文化教学目标,在课程培养方案、教案、课堂教学等环节深入研究[2]。不仅要传授数学基本知识和技能,更应深入挖掘数学课程的文化教育资源,帮助学生形成正确而积极的人文气质、求真而务实的科学态度和大胆而创新的开拓精神,不断内化到学生的灵魂深处,从而提高数学课程人才培养目标的文化层次、思想境界和精神品位,培育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未来从事职业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充分发挥数学文化的育人功能。

(二)融入性原则。融入性是指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将数学文化有机地融入教学内容,实现在教学中体现数学文化的原则。在数学教学中要根据课程内容和高职学生的学情特点,选定数学文化教学的“契合点”,准确选择现阶段学生认知程度可接受、可理解、可吸引学生,最具代表性、典型性、趣味性的“数学文化元素”。例如可以通过大量选取高职学生乐于接受的数学家趣闻轶事或通俗易懂的数学史,利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把“数学文化元素”融入到数学知识的传授中,润物无声实现数学文化的教育。融入数学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价值观念等,让学生更加彻底地了解数学,更加深入地学习数学,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传承性原则。我国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也是人类文化的发祥地,中国古代数学的伟大成就不仅是中国人民的财富,也是世界科学的瑰宝。数学作为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古代。根据古籍记载、考古发现以及传说推测,至少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在中华民族古老的土地上就有了数学的萌芽,例如这一时期“结绳记事”的数学方法,是中国古代人民在实践劳动中的智慧结晶,蕴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学习和研究中国数学文化,不仅能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数学文化,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使中国数学文化生生不息得以代代传承和发展,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提高中华名族传统文化在世界的竞争力。

三、数学文化融入高职数学教育的实践路径

(一)通过日常数学教学融入数学文化。日常数学教学是使学生系统接受数学知识的一个完整教育体系,在课程介绍、概念引入、原理使用、案例分析、思维训练等环节都可融入数学文化,全方位发挥数学文化教育的最大效用。针对这些内容首先寻找合适的契合点,例如选定课程介绍为契合点,可以引入该门课程的创始人故事或发展史。再比如选定高等数学极限概念为契合点,可以引入我国历史悠久的极限思想,战国时期庄周论著《庄子天下篇》:一尺之棰,日截其半,万世不竭。意思是一尺的木杖,每天取其一半,永远取不完。同时这也蕴含着辩证的哲学思想,有限的物体却可以无限地分割下去,有限之中有无限,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观点。高等数学课程中有反函数的典型概念,有逆定理的反向命题,有微积分的互逆运算,有反证法的证明方法等,这些都给出了逆向思维的方式,逆向思维的学习与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通过开设选修课程培育数学文化。数学文化是对数学知识、技能、能力和素养等概念的高度概括,人类对教育的认识已由知识层面上升到精神层面,教育认识的改变加快了数学文化进入课堂的步伐。2001年由顾沛教授在南开大学首次开设数学文化选修课,从而把数学文化带入了大学课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开设数学文化选修课在课程设计上主要传达数学的背景文化和思想,考核形式可以灵活多样。例如,数学文化的课堂考核可以采取读书报告的形式或演讲的形式,课下让学生自行查寻有关书籍或上网搜寻相关资料对所关注的兴趣内容进行研究,自行整理出读书报告或读后感,做成课件在课堂上通过演讲的形式传达给教师和同学们,在演讲时要陈述自己的个人观点或创新性想法,再由教师和同学们点评打分。通过这种课堂考核模式提升高职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查找文献能力、评价鉴赏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等,更好地辅助学生提高学科素养。

(三)通过教师学术讲座介绍数学文化。数学文化的内涵不仅包括数学的思想、方法、精神、观点、数学语言、数学思维、数学发展、数学家的足迹、数学美、数学教育、数学与其他各种学科的关系,还包括数学中的人文成分,数学与各种文化的关系、数学与社会的联系等。通过举办学术讲座形式给学生传播广泛的数学文化,这些数学文化在学生的头脑中长期积累,形成每个人的数学素养,促使他们能从数学角度看问题,有条理地进行理性思维、严密求证,在解决问题时具有逻辑推理的意识和能力,对所从事的工作能够合理地量化和简化,对他们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使学生终身受益,充分发挥数学文化的作用。

(四)通过学生社团活动走进数学文化。社团活动本身就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有利渠道。通过组织开展全校性丰富多样的数学文化活动,比如数学竞赛、数学建模、数学经验分享、趣味数学活动等,引领学生走进浩瀚的数学海洋,让学生亲自参与实践活动过程,更透彻地了解数学的来龙去脉,进一步帮助大学生培养数学兴趣,适应大学数学学习方法,为大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通过组织这些活动,让学生主动地去开发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大脑中吸收掌握的知识,最大程度地调动起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增加实践的机会,使学生的学习不再仅限于课堂,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迸发求知欲和创造力。

(五)通过校园文化节宣传数学文化。学校通过举办数学文化节、数学文化活动月、数学文化欣赏等的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知识性、趣味性、普及性、群众性特点的数学常识抢答、数学漫画展、数学手抄报、数学生活应用等各种相关活动,使大学生走进数学、更加亲近数学、欣赏数学、感悟数学、热爱数学,培养追求真理的品质,不断推动数学文化建设。此外,由于高职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较差,他们经常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看手机和电脑上,教师可以通过QQ或微信,利用电子课件、在线课程、视频、动画、影视作品等,乘势对学生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发展史、数学原理、数学应用小常识等方面的相关资料,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

四、结语

随着社会对职业院校培养人才需求的提高,高职数学教师也要紧跟时代步伐,既要传授抽象的数学理论,也要传承与发展浓厚的数学文化。采取课上课下、线上线下多种有力措施,实现对高职学生培养职业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为国家和社会输送高素质的职业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孔兆蓉.论数学文化的概念和建设[J].高教学刊,2018,24:182~184

[2]李小华.浅析数学文化具有的教育价值[J].数学教学通讯,2019,18:34~35

[3]李翠荣.数学文化教育在培养高职学生数学素养的策略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73:115~116

趣味数学故事范文6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价值;教育改革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数学教学不仅仅要把知识整合起来,发扬人文精神,还要把科学精神作为基点.数学教育不仅给学生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而且是一种文化.在教育改革之后,数学教学能发挥应有的价值.下面谈谈高中数学教学的价值与教育改革的关系.

一、改革教育观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改变教育观念,不要觉得把课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就完成了教学任务,而是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积极寻找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解答.有时候,为了让学生考出好成绩,教师还会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学,导致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新课程强调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进行互动,使学生可以对一些不懂的知识提出疑问,让老师解答.这样一来,课堂的主体就变成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主地去思考、去寻找、去总结,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高中数学教学的价值.数学教育改革是从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开始的,体现了高中数学教学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的价值.

二、改变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要明白,教学过程不仅仅是要让学生接受知识、掌握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师生积极互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要教给学生数学知识,还要教会学生用自己的思维去学习数学和思考问题;学生不仅要学习数学知识,还要思考老师教给的学习方法,从而探索出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在课堂上回答或者提出问题,并不代表学生的思维能力已经非常高,也不代表教师的教学过程是正确的.所以说,教师要合理设计教学过程,最好根据班里大部分学生的基础来设计,然后带领学生一起思考.教师要创设一些数学问题情境,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学生只有自主思考问题,才能主动学习数学知识.有些教师觉得自己教得非常好,学生学得也不错,但是在学生的作业或者考试中发现学生掌握得并不好.这是因为教师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和理解能力来讲课,并没有考虑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设计教学情境时,教师要从实际生活出发,选择和日常生活最贴近的情境,以生活为基础,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此外,课堂秩序也需要教师维持,同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改变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体现了高中数学教学的价值.

三、开展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和开展各种各样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比如,组织数学发展史、趣味数学、生活中的数学等竞赛或者讲座,或者组织学生做一些数学手抄报、制作数学模型等活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增长见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讲一些数学故事、数学相声等,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例如,在讲“棱锥和棱柱”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立体的棱柱和棱锥是怎样的结构,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个出来,把课本上抽象的知识,用现实生活中的实物表现出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四、运用数学发展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数学发展的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数学的每一次发展,都是人们思想的一种升华和创新.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数学发展史,让学生看到数学创新的乐趣,让学生对数学创新产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在概念教学中,教师可以讲一些概念的发展和演变,使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念.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给学生讲解课本上的知识,还要找一些符合史实的数学资料和课本知识相结合,体现数学的创新价值.总之,数学因其复杂的运算、要求较高的逻辑思维,使学生学习数学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把数学教学的价值和教育改革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数学教学改革的成功.同时,通过高中数学教学的改革,展现出高中数学教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觉得学习高中数学不是一件难事.

参考文献

1.贾明敏.浅谈高中数学课程教学改革[J].学周刊,2011(36).

2.刘小丹.浅谈高中数学教学的创新教育[J].教学研究,2010(01).

3.尤克众.推广数学建模教学促进高中基础教育改革[J].中国职工教育,2014(20).

趣味数学故事范文7

关键词:数学文化;小学数学;文化资源

新一轮数学课改的实施重点在于挖掘数学文化的价值,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教师作为数学知识与学生之间的桥梁,需要从小学数学教学特点和学生特点出发,对数学文化有效利用,达到充实课堂教学的目的,让学生明白学习数学知识的目的,了解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改善教学效果。

一、数学文化充实小学数学课堂的意义

利用数学文化充实小学数学课堂,其价值表现在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本质等方面。首先,学习数学文化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学习数学文化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了解到我国的数学发展史及数学家的一些故事,如陈景润、华罗庚及杨辉等人在数学发展中做出的贡献。教师还可以利用数学历史介绍教学内容的发展历程,讲述我国数学发展先于欧洲等,让学生感受到我国数学文化的源远流长,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其次,数学文化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的本质,拓展数学视野。数学文化主要包括知识点的发现、形成及发展历程等,学好数学文化,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促使学生追根溯源,开拓其视野,深层理解知识的本质[1]。再次,学习数学文化,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创新和实践等综合能力。利用数学文化充实课堂,需要教师设计具有探索性质的教学活动,由此引导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发展,实现数学文化的再创造,而探索的过程也就是发展学生创新、实践等综合能力的过程。最后,学习数学文化对提升学生数学素养也有积极作用。数学素养包括学生独立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敢于创新的能力及质疑能力等,在渗透数学文化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这些方面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培养,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数学文化充实小学数学课堂的具体措施

(一)树立正确的数学文化观念

数学是小学教育阶段重要的基础课程,数学文化的渗透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直接关系到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高。数学文化不仅表现在具体的知识与方法上,还表现在数学历史上。因此,教师利用数学文化来充实课堂教学,既是向学生渗透数学文化的过程,也是传承数学文化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有新的理解,适当调整自身的数学文化观念、数学观念及数学价值观念等,正确理解数学文化。在我国的历史上,出现过祖冲之、刘徽等数学家,经典数学传世之作有《九章算术》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向学生渗透与之相关的数学文化,使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了解古人在数学上表现出的智慧,增加学生对数学文化的了解与认知,并且强化学生的民族自豪感[2]。此外,教师在完成教学之后,还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合适的书籍,或者是从书籍中节选出一部分,读给学生听,利用数学文化进一步充实课堂教学,实现自身数学修养和学生数学素养的同步提高。总之,利用数学文化充实课堂教学,需要教师树立正确的数学文化观念,这样才能够有效向学生渗透数学文化,提高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课堂教学重视文化的创造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索、发现、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强调学生要亲身体验学习数学知识的全过程。数学知识本身不是简单的各类结论的组合,而是来源于生活经验,经过提炼后才渐渐形成数学模型。数学知识的发展过程也就是数学学者们对知识解释和重构再创造的过程,而再创造也是学生学好数学知识最为主要的方法。因此,利用数学文化充实小学数学课堂时,需要教师灵活使用教材,突出文化的传承和再创造,开展创造性的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知识,使其经历数学知识的再创造过程,使课堂教学成为传承数学文化的主要场所,为学生再创造文化提供自由的学习环境[3]。例如,讲解“位置”一课时,本课教学内容是使用数对来表示位置。在此之前,学生都是习惯使用东西南北或左右来表示位置关系,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还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表示位置关系。这样学生就会进入自主思考状态,想一想教师平时如何形容自己在班级中的座位、排队放学时教师要求学生如何做等,逐渐发现可以通过第几排、第几列来表示位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充分了解利用数对表示位置关系的方法,这时,教师再说明这样的位置表示方法为数对表示方法,学生就更容易接受,且能够理解知识的内涵,了解数对的概念。

(三)教学中合理使用文化资源

从某种意义上讲,数学上的每一个发明或发现都是在一定文化背景下的一种思考,数学教育应努力将前人所发明和发现的数学文化还原,合理使用文化资源,让学生了解数学家发现、创造数学知识的过程。数学文化资源包括数学史、数学文化、趣味数学等方面的资源。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运用文化资源,如数学家生平、经历等,增加数学课堂的智慧性、趣味性和审美性,使学生在充满文化气息的教学中爱上数学[4]。例如,“圆”的教学中涉及圆的周长和面积等教学内容,而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又需要用到圆周率,在计算教学中,教师可以直接告诉学生圆周率约为3.14,但是这样的教学没有趣味性可言,学生不仅不了解圆周率的来源,也不会对其产生深刻的印象,使得数学失去韵味,也不利于数学文化的传承。因此,在讲解圆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圆周率讲解数学文化,使学生了解圆周率的发现和发展历经,突出圆周率在生活中的应用,深化学生对圆周率认识和记忆的同时,也促使学生对圆周率的进一步发展展开想象。

(四)挖掘数学知识的文化之美

从美的角度上分析,黄金分割、蝴蝶定理、勾股定理、曲线的柔和、公式的流畅、推理的严密等都可称之为数学的文化之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深度挖掘数学文化之美,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美,进而爱上数学,体会到数学方学习的美妙和其思想的精深之处。如此,静态的数学知识也会以生动形象的面貌呈现出来,从而彰显出数学文化的价值[5]。例如,利用几何画板描绘优美的曲线及分形几何图形的演示等,教师组织合作交流活动,让学生去欣赏美、创造美。通过交流、讨论,促使学生从数学理性的角度去分析和理解数学知识,挖掘数学知识的文化之美。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数学知识蕴含的文化之美,体会到数学的另一番韵味。这将在学生和谐且全面的素质发展中发挥出重要作用。

三、结语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体现出数学文化特点,并且通过对数学文化的合理使用,充实课堂教学、丰富教学内容、改善学生对数学的印象,为提升数学教学效率和质量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莉,陈婷.浅谈数学文化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小学教学参考,2019(12):29-30.

[2]窦艳.数学文化课程开设初探:评《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9(4):134.

[3]田洪权.试论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J].课程教育研究,2019(3):146.

[4]付天贵,宋乃庆.数学文化及其在小学素质教育中的价值[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8(6):58-63.

趣味数学故事范文8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形结合;有效渗透

初中数学教学除了向学生传授数学基础知识外,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完善和发展。数形结合思想对于学生解题能力的发展和数学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初中数学教学中要优化教学方法,强化数形结合思想的有效渗透,借助数形结合将抽象的代数知识具体化和简单化。本文总结多年的教学实践,探讨数形结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渗透策略。

一、巧妙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所谓数形结合就是把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组合形式结合起来进行思考的思想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对启发学生解题思路,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分析思考和判断反馈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数形结合渗透在中学数学的每个部分,依据数形结合思想,可以把数量关系的问题转化为图形的性质问题去思考,或者把图形的性质问题转化为数量关系的问题思考。数形结合不仅能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还能优化数学教学。课堂教学中数形结合能够让学生摆脱传统的数学学习方式,不再被动接受数学知识,而是能够主动去思考和探索,打破当前师生课堂互动的尴尬境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在数学解题中有效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除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数形结合进行讲解之外,教师也要鼓励学生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让学生在解题时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使数学解题更加简单,也能让答案更加明确,帮助学生得分。比如在学习完《统计调查》以后,教师给学生布置相应的题目,让学生对班级中学生在周末每天上网的时长进行调查,初步划分为1-3小时,4-7小时,8-11小时,在学生进行完调查之后,根据数字的大小进行相应的区间调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肯定会直接写下每个学生上网的时长,就只写了2h,3h等一堆数字,这样不仅答案十分乱,而且很难得出最后的结论,班级中的学生平均上网时长是多少?大致集中在哪个区间?哪个时长的学生人数最少?等等,如果学生不画图,还需要进行大量的运算,把这些数字加起来取平均值,进行统计,一个个数哪个区间的人数最少,增加了工作量,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画出扇形图,或者是柱形图、折线图,这样答案就十分清楚,学生和教师都能够快速的看到结果,最重要的是学生有了这一概念,能够让学生在所有需要图形的学习中把图形的作用最大化。数学解题中数形结合可以让学生在脱离教师之后独立地开始应用图形,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多了很多乐趣,教师在进行例题分析和课后辅导时,要尽量做到数形结合,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影响下真正把图形变为自己学习数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三、充分利用教学案例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方法

数形结合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思想方法,教学中要把数形结合作为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目标。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训练和强化,应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去解题。教师要重视典型案例的选择,并着重对教学案例进行分析讲解,根据教学重点、学生的学习需求、数学教学目标等综合设计教学方案,优化教学设计,鼓励学生在解题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还可以根据教学主题和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实际需要收集趣味数学游戏、故事等,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动机。例如,在讲解《三角函数》这个章节时,函数变化规律是其中的概念学习难点,对此可以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画出函数图像,轻松准确的判断函数正负,提高学生对三角函数特殊性的认识。数形结合能够让学生摆脱传统的数学学习方式,不再被动接受数学知识,而是能够主动去思考和探索,打破当前师生课堂互动的尴尬境地,可以让数学课堂朝着更加积极的方向发展。

四、结束语

数形结合思想是提高初中学生解题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只有灵活有效地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才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发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使抽象的数学变得更加简单,让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揭开数学神秘的面纱,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做到胸有成竹,简单易懂。

参考文献:

[1]邱春丽.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新课程(中),2016(3):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