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公园景色的作文范例6篇

描写公园景色的作文

描写公园景色的作文范文1

一、积累词汇,厚积薄发

杜甫有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想写出优秀的作文,学生首先要学会阅读大量优秀的文章,积累丰富的词汇。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其灿烂的成果有经典的诗文、凝练的成语、富有哲理的名言警句等。语文教材中汇集了名家的作品,给学生提供了许多经典佳作。课堂上,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大量阅读为写作积累素材,丰富词汇积累,写起作文时才能胸有成竹。

如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一课中用精美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山明水秀、风光旖旎的画卷,堪称写景文章的典范。笔者在教学课文时,借助文中描绘事物特点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写景作文的词汇积累。如学生通过品读课文,感受到桂林的山水美之后,笔者再次引导学生阅读文中描写景物的优美词句,并设置问题加深学生对词语的理解:“桂林的山水有什么特点?”生答:“桂林的山奇、秀、险”“漓江的水清、静、绿”。笔者抓住学生发现抓住文中景物的特点,引导学生运用文中词汇去观察、描绘其他景物,通过出示我县大明山的三幅图片,让学生找出图上最具特色的景物,并将景物的特点说清楚。学生通过看图及对大明山景物的了解,很快总结出:“大明山的水清、凉、绿;山间绿树成荫、有白色的房子点缀;山下农田交错、河流弯曲。”学生还能运用课文中积累的优美词句进行口语训练:“大明山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河里的小鱼小虾;大明山的水真凉啊,站在水中,让你瞬间消除夏日的炎热;山间绿树成荫,走在林间小道,似乎走进了天然的空调房里;座落在半山腰上的白色楼房,好似一座布达拉宫,远处星星点点的小洋楼,更像是镶嵌在绿色翡翠上的一颗颗珍珠……”

二、借鉴教材,适时练笔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常常重视对阅读教学的理解和感悟,但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作文的训练。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文章写法、概括主要内容、谈谈阅读感受等进行口语表达的训练,再把交流所得写下来。如:“写一写你对文章学习的感受”“写一写你想对文中的主人公说些什么”“对文中的故事进行续写”等。如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颐和园》一课,通过优美的语言文字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湖光山色、亭台楼阁、长廊石桥等美丽景观,文章层次分明,首尾呼应,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笔者引导学生熟悉课文内容后,运用课件出示以下几个句子:

1.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2.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3.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4.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描写公园景色的作文范文2

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我们便接触到了“写景作文”这一特殊而又常见的类型。说它特殊,是因为这类作文在大多数情况下,只作为习作训练而出现;说它常见,是因为我们平时写作文经常需要写景。景色的描写,不仅可以为我们的叙事增添色彩,还可以起到衬托情绪的作用。因此,咱们“演武厅”的第一场训练,就从写景开始!

第一式——井然有序

在写景过程中,我们常常需要写到很多景物,那么,怎样安排它们的先后顺序呢?在动笔之前,我们不妨在心里为它们排个序。有了顺序,写起来才不会显得凌乱。如果事先不想好,写起来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读者读起来也会晕头转向哟!

第二式——主次分明

在动笔之前,我们还要想一想,在你写到的景物中,有哪些是最美的,哪些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或者有哪些是最契合主题的,那么对于这类景物,我们就要着重去写,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能做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第三式——人景呼应

在写景的时候,如果能写到人的活动,做到景中有人、人在景中,人景呼应,一定能为我们的作文增色不少。但是有同学会说:“我描写的景色里面真的没有人呀,怎么办呢?”哈哈,别忘了,作为景色的观察者,你就身处景色之中啊!写景之余,再写一写你的感受,你的作文就不再呆板,而是充满了灵性。

说了这么多,就让我们先来看看下面这篇佳作吧!

演武厅小练兵

秋 天

兴化市第二实验小学四(6)班 仲羽洁

炎热的夏天走了,带来了美丽的秋姑娘。不信?我带你去公园瞧瞧!

你看!小草换上了金灿灿的礼服,迎接着秋姑娘的到来。顽皮的风娃娃,把树叶吹得沙沙作响。偶尔有几片干枯的黄叶,像蝴蝶似的旋转着落下来。路边,一朵朵不知名的野花,也开得这么鲜艳,它们竞相开放,争奇斗艳,把小路染得香气扑鼻。草丛中夹杂着迷人的,五颜六色,走近一闻,有股淡淡的清香。池塘里的荷花姑娘走了,只剩下荷叶笔直地站在那儿,整个池塘像铺满了绿色的伞。几棵常绿的树木,像战士一样保卫着公园。小草、、树木,把秋天衬托得更加美丽。

你瞧!小朋友们三五成群地到公园里做游戏,老年人到公园里跳舞、打太极拳。他们都脱下了T恤衫,换上了长袖外套,漫步在公园的各个地方,公园里荡漾着笑声。人们,让秋天增加了勃勃生机。

不一会儿,下起了秋雨。秋雨绵绵,滴在身上,凉凉的。雨中还夹杂着风,一阵风吹来,吹在脸上,很凉爽。秋雨、秋风,让秋天变得更加丰富。

描写公园景色的作文范文3

点评人:泉州晓婷

星期六,天气很好,晴空万里,温和的春风在人间欢快地跳跃着。爸爸和我去中山公园玩。 (“晴空万里”也就说明了“天气很好”,所以呀该删去“天气很好”。)

“嘟嘟”,随着汽车喇叭的声音,目的地到达了。我下车一看,只见两只石狮子摆在大门两旁,威风凛凛,气势逼人,仿佛在摇头摆尾地说;“欢迎!欢迎!”  (按游玩顺序展开描写,使得全文层次清楚。神态描写把“石狮子”写活了。)

走进公园,我便感觉到仿佛置身在一个美丽富饶的大森林里。公园(这里)散发着缕缕花香,苍翠挺拔的树木遮掩着大地。公园的左边有一个大水池,水池的中间有一座异常逼真的假山,假山上有许多葱绿的小树苗,水“哗啦、哗啦”地从假山里倾泻下来,真像一个(小) “小瀑布” ! (,阳光映照在那“瀑布”上,波光粼粼,)我恨不得跑到“瀑布”下,痛痛快快地洗一个清凉浴。阳光照在那壮观的“瀑布”上,波光粼粼,让人琳琅满目。

继续向前走着。“呀!快看!有荷花!”(在前面的路上,) 一个小女孩指着不远处喊着,我顺着她指的地方一看,真的有荷花。我连忙拉着爸爸的手向那里跑去。只见河面上飘着许多荷叶,一些青蛙蹲在上面,坐起了“免费长途旅行”。粉翠欲滴的荷花随风摆动,宛如一个漂亮的姑娘正在翩翩起舞,婀娜多姿!荷花中有一个小小的莲蓬,它就像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一样舒服地坐在“荷花床”上。

我们沿着河边来到河中间的桥上,往下一看:一群金鱼在河里欢快地嬉戏、追逐,有的鱼围在一起,像在议论着什么,真逗人喜爱!突然,一个男孩扔了一把鱼食给活泼可爱的金鱼们吃。(,)只见一条金鱼一看到有东西吃,便飞快地游到鱼食旁,没想到右边又有一条金鱼快速插了过来,一口把鱼食吞了。另一条金鱼只得张着圆圆的嘴巴看着那条金鱼津津有味地吃了。 (前三小节细致地描写了中山公园的美丽景色,绿树、假山、荷花、金鱼……表现出了公园的多姿多彩,其间穿插的个人感受较好地表现出了公园景色的迷人。)

描写公园景色的作文范文4

关键词:田园诗人;孟浩然;华兹华斯;诗歌;相似

中图分类号:I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7-0017-01

孟浩然(689――740),和威廉・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 1770――1850)分别是中国和英国著名的田园诗人。他们的许多诗作成为历代传诵的名篇佳句,他们的田园诗都得到后代文学家、评论家很高的赞誉,受到高度的关注。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就两位诗人的田园诗的相似处进行分析比较。

一、创作背景相似

两位诗人年轻时都曾有着远大的政治抱负和愿望,却在现实中受挫,于是归隐田园,享受自然,抒情于景。

孟浩然,本名浩,字浩然。生当盛唐,是一位不甘隐居,却以隐居终老的诗人。孟浩然与其他文人一样,受到极兴盛的儒家入世思想的深刻浸染,由于开明的政治局面与富庶的社会环境,士人不免有追求功名勋业的理想。孟浩然早年的诗作亦多以浩大的气势、雄强的骨力直接表现建功立业的愿望。孟浩然壮年时曾往吴越漫游,后又赴长安谋求官职,但以“当路无人”,只好还归故园。孟浩然隐居故乡,自己反复表白“予意在山水“、“归赏故园间”,终身不仕,诗歌创作多为山水田园的优美风光与恬淡情趣。

华兹华斯自幼父母双亡,长期居住在英格兰北部,由亲戚抚养长大。故乡的湖光山色对他的思想和艺术风格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787年他进入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学习意大利文、法文和西班牙文。1790年假期他徒步到法国、瑞士和意大利旅行,初步感受到法国大革命胜利后人们的喜悦之情。当时,年轻的华兹华斯满怀激情,对革命深表同情和向往,认为这场革命表现了人性的完美,可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民众。随后,雅各宾派的恐怖政治把他推入失望、苦闷的深渊:理性的幻想被新的暴力所取代,自由被新的专制蒙上阴影。那些失去理智的人们、流血的动乱、败坏的道德等等,都让他感到理想破灭的痛苦,对法国革命逐渐失望。1795年10月,出于对政治斗争的厌恶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华兹华斯迁居英格兰西北部的昆布兰湖区。他回归田园的动机在其代表作之一《丁登寺》(Lines Composed a Few Miles Above Tintern Abbey)中有所体现。

二、描写对象相似

两位诗人诗歌创作的共同特点是都以田园风光和日常生活为主要描写对象。

孟浩然的创作题材主要是写家乡的隐居生活或漫游所见的山水。他将田园诗同山水诗合流,形成盛唐山水田园诗的一代诗风。孟浩然的山水诗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表现出朴素自然的生活情调,其代表作如《夜归鹿门山歌》、《过故人庄》、《夏日南亭怀辛大》、《秋登兰山寄张五》、《山中逢道士云公》等,无论是高士形象的塑造、山中登览的意趣,还是乡村风光的勾勒、偕隐过从的情谊,都既见淡远清旷、超然脱俗的诗境,又不失朴素真诚、生动活泼的生机。

华兹华斯在他的代表作《抒情歌谣集》(LyricalBallads)第二版序言中表明自己写诗的原则是:选用普通的田园生活为题材,是因为在这里内心的激情找到了能更好地生长成熟的土壤。他的诗大多以农村下层人们的生活和田园风光为题材,如江河湖泊、田野树林、天空白云等等。在他笔下,有栩栩如生的劳动者,有天真的农村小孩,如《孤独的割麦女》 (Solitary Reaper)、《我们是七个》(We are Seven)。这些都是作者描写自然与人的关系的代表作。诗人认为大自然是人生欢乐和智慧的来源他的诗作中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抒情方式相似

孟浩然和华兹华斯都擅长寄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使其诗歌浑然一体。

《秋登万山寄张五》是孟浩然秋天登览万山寄给他的朋友张五的一首五言古诗,描绘了登高远眺的景色,并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诗人先写因怀人而登高眺望,然后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写,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人用写意法构成了一幅水墨画,在这幅画面上,点缀着暮归村人、平沙渡头、天边树影、江畔小舟,同时将自己的情思融入被描写的景物之中,从而创造出一个幽远、淡雅的境界,使人感到淡而有味。

华兹华斯的《咏水仙》(The Daffodils,1804)堪称他田园诗的代表之作。这首诗结构完整、韵律严谨、情景交融,充分展示出华兹华斯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描写自然风景的娴熟技巧。诗中描写的水仙生动、形象、活泼、优美;其中又融入了诗人浓郁的情感,因而景中有情,景因情而有了活力。

相似的生活背景,共同的写作兴趣和一致的抒情方式,使这两位时空都相距甚远的诗人创作出来了有共同特点的诗作,并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学习源泉。

描写公园景色的作文范文5

2、《滨海小城》先写海滨,再写小城,把小城放在海滨这个大的背景下,更加突显小城的美丽。

3、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加强学生自主阅读实践活动,加强对写景状物这一类文章特点的感悟,进一步学习抓住事物特点、按空间变换顺序记叙的表达方法。

4、文章第一部分写海滨的景象。由远及近,先写浩瀚大海的景色,再写海滩的景观。这部分突出景物色彩的描写,文中描绘的景物色彩斑斓:有棕色、银白色、蓝色、灰色、金黄色、青色……这些丰富多彩的颜色,展示了海滨的美丽。

描写公园景色的作文范文6

建筑是园林中重要的景观构成要素,其建造材料多种多样,竹材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种。竹文化在园林建筑中的表现形式主要有竹制建筑、竹装饰建筑、仿竹建筑。

1.1竹制建筑竹制建筑指全部或大部分采用天然的竹子材料,运用竹材加工的工艺手段,构筑而成的各种园林建筑。在园林中,竹建筑的应用十分广泛,其表现形式多样化。如傣族的傣家竹楼,园林景观中的竹亭、竹榭、竹轩、竹廊等。建筑材料保持天然竹材的特点,色彩多为竹材干燥后天然的淡黄色,或略施清漆加以保护,造型上保留竹材最具特点的“节”。建筑风格以简约朴素为主,没有过分的装修、装饰,极少施以彩绘;建筑造型偏于纤细、通透、灵动,与竹子本身的景观特点相互呼应,这些构成了竹制建筑重要的美学特征。竹制建筑着重突出竹材本身的特点和美感,形成了特有的天然质朴、清爽素雅、轻灵秀丽的审美感受和景观效果。紫竹院公园的筠石苑景区内以天然竹材制作的竹亭、竹轩等园林建筑,体现出浓郁的竹文化景观特色。

1.2竹装饰建筑在园林建筑表面用天然竹材做一层外装饰,从外观来看,依然具备一定的竹建筑所特有的景观效果。最常用的方法是利用竹片、竹竿拼接在一起,固定在建筑外表面,遮挡原有的建筑表面,从而达到“竹建筑”的景观效果。(图2)

1.3仿竹建筑运用水泥或钢材或玻璃纤维等材料,通过模仿竹子的造型和色彩来构筑的建筑,多为亭、廊、藤架等建筑。如紫竹院公园的仿竹节的藤架和仿竹节的花窗,表现出竹子的质朴美感。竹制建筑、竹装饰建筑和仿竹建筑均表现出竹子特有的气质和自然之美,也是文化创意的表现形式体现。

2以园林楹联、匾额、景名的形式体现竹文化景观

中国园林追求诗情画意,被称为“写在地上的绝妙好辞”[2]。园林与古典诗文的关系密不可分,可谓是“盘根错节,难分难离”[3]。诗文在园林中的体现比比皆是,如:楹联、匾额等。通过楹联、匾额等形式在园林中展示出竹文化景观。

2.1楹联在楹联中以描写竹在风中、雨中的声音之美体现竹文化,如:“风过有声留竹韵,月夜无处不花香”(广东顺德清晖园“竹苑”);“风前竹韵金轻戛;石罅泉声玉细潺”(北京中南海听鸿楼东室);“清泉浇砌琴三叠,翠筱含风管六鸣”(北京大觉寺);“石含太古水云气;竹带半天风雨声”(上海豫园)。这些楹联将描写竹子在风雨中的声音之美比喻为金属相击、笛管演奏,或将竹子的声音比喻为风雨声。描写与竹为友的楹联:“未知明年在何处,不可一日无此君”。描写竹子气节楹联的:“胜赏寄云岩,万象总输奇秀;青阴留竹柏,四时不改茏葱”。体现竹的吉祥寓意的楹联:“翠竹苍松金寿相,清泉白石养天和”。描写竹在月光下影子的楹联:“月映竹成千个字,霜高梅孕一身花”;北京紫竹院公园菡萏亭“月移竹影疑仙苑,风送荷香度画廊”。其它还有“林荫清和、兰言曲畅;流水今日、修竹古时”(苏州拙政园玲珑馆),借竹子抒发思古之幽情。北京紫竹院公园八宜轩的对联:“雨雪风霜竹益翠,诗书画印景宜人”(图3)。北京颐和园谐趣园“竹外泉声招鹤至,日边桥影架虹来”。通过楹联描写竹景,是对竹文化景观的美好体现。由楹联中竹文化解释景观,用于不同的景物环境之中,产生不同的意境,通过园林造园艺术将竹文化和景观融为一体。

2.2匾额网师园女厅前门楼砖雕有“竹松承茂”的匾额,松柏枝繁叶茂,新枝茁壮,旧枝不凋,新枝被称为“子孙枝”,苏轼有“庭松应长子孙枝”的诗句,因此有子孙兴旺、绳其祖武的寓意。《诗经斯干》篇,作为新屋造好以后颂祷之歌,其中有“如竹苞矣,如松茂矣”之句[4]。因此匾额含有“多子多孙”、“人丁兴旺”的美好寓意。北京植物园集秀园,是竹类植物竹种园。其中有轩名为“师竹轩”,取白居易“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即我师”之意,轩周边翠竹环绕,与轩名相得益彰。紫竹院公园竹榭轩名为“绿云轩”,轩周围植有成片的绿竹,与竹轩融为一体。

2.3景名网师园的“竹外一枝轩”立意取自苏轼的《和秦太虚梅花》“江头千树春欲暗,竹外一枝斜更好”;沧浪亭曲尺型的小屋“翠玲珑”,前后皆竹,绿意萦绕,取园主苏舜钦“日光穿竹翠玲珑”诗句意[2]。狮子林有“修竹阁”;拙政园有“梧竹幽居”;王维设计的“辋川别业”中有“斤竹岭”、“竹里馆”。清代紫禁城宁寿宫的西路花园,俗称“乾隆花园”,其中有“三友轩”、“竹香馆”等建筑名称。在静明园十六景中,有“风篁清听”的景名,景区的植物配置以竹为主题,“竹近水则韵益清,凉暂至,萧然有渭滨淇澳之想”[5]。紫竹院公园的“筠石苑”、“江南竹筠”、“斑竹麓”等景名的运用,均体现出浓厚的竹文化景观。总之,以楹联、匾额和景名形式体现的竹文化,是对景区景点的解释说明,是一种传播文化的重要方式,很显然也是文化创意的具体表现。

3以园林造景的形式体现竹文化景观

3.1园林景石

竹文化在园林景石上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在景石上篆刻与竹有关的诗词、名言、题词、绘画等,表现出竹文化景观的艺术性和文化内涵。景石是中国园林中重要的景观元素,不仅具有“色、质、皱、文”等形式美,还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象征着正直、坚强、耿介、长寿等人格理想和美好愿望。赏石的同时,石上还经常篆刻诗词书画、名言题词等,进一步增加了景石的观赏性和文化品味。竹作为文学、绘画的重要题材,竹诗词、竹绘画也自然成为景石篆刻的重要内容之一。北京紫竹院公园绿云轩景区,周边翠竹万秆,其中4块景石上用篆体篆刻了“刚、柔、忠、义”4个字,语出唐代刘岩夫的《植竹记》:“君子比德于竹焉。原夫劲本坚节,不受雪霜,刚也;绿叶萋萋,翠筠浮浮,柔也;虚心而直,无所隐蔽,忠也;不孤根以挺耸,必相依以林秀,义也”高度赞美了竹子所代表的高尚气节和刚强耿直的性格。八宜轩景区以“八宜轩”为景观核心,翠竹环绕周围,为突出主题,在轩前布置了一系列景石,其上篆刻了不同姿态的竹画即风竹、雨竹、霜竹、雪竹和诗文,以此展示出一年四季竹景之美。寓“画景”于“生境”之中,竹林、竹画相映成趣。与竹关联的景石石刻不仅体现了竹文化,还集文学、书法、篆刻、绘画等艺术于一身,由此提升了竹文化景观的氛围。通过竹文化渗透渲染的景石所表现出的竹文化景观,进一步拓展和升华了园林的文化内涵,使观者感受文化的熏陶,获得精神的愉悦和享受。

3.2园林植物造景

3.2.1竹石造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竹、石2者在文化内涵上高度契合。石有“介”的品性,如《周易》:“介于石,不终日,贞吉”,介,硬也,进而衍生为“耿介、正直、坚刚、节操、独特”等人格品质[4],与竹子具有的勇敢正直、坚贞有节的文化内涵高度一致。竹、石相同的文化内涵彼此呼应、相互激荡,产生叠加和放大效应,具有强烈的“君子”、“仁义”、“正直”、“坚贞”、“节操”等文化象征意义,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比比皆是。石还有“固、寿”的吉祥寓意,汉代《古诗十九首》中,多次咏及石之坚固永久,如:“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清代篆刻家赵之谦篆印曰“寿如金石,佳且好兮”[4],都将石作为坚固长久、健康长寿的象征。竹音同“祝”。因此,竹、石又构成了“祝寿纹”,寓意多福多寿、健康长寿。

3.2.2竹林造景以某种独特的竹种造景,形成竹文化景观。如:紫竹院公园东门区大草坪西侧片植的斑竹竹林植物景观,由此感受“斑竹一枝千滴泪”的历史典故文化内涵。用不同的竹种或品种造景,如:竹秆色泽的不同、竹秆形状的不同、竹子高矮的不同、竹叶条纹的不同等等,形成不同的竹文化景观和艺术效果。

3.2.3“岁寒三友”造景园林中常以松、竹、梅为主要造景要素,形成“岁寒三友”竹文化景观。竹、松四季常青、不畏严寒,庄子言:“天寒既至,霜雪既降,我知松柏之茂”。梅花则在冬末“凌寒独自开”。3者都有傲雪凌霜的特性,由此“岁寒三友”逐渐成为了固定的文化符号,象征着不畏严寒、坚贞有节、高尚情操的文化内涵。紫竹院公园在以竹为特色的景观营造中,以“岁寒三友”为题创建出竹文化的景观,2011年在公园青莲岛的调整改造中,以岛屿北坡的油松为背景,在南坡竹林的映衬下,点缀梅花、景石,体现出“岁寒三友”竹文化韵味。

4以园林雕塑和景观小品等形式展示出竹文化景观

园林雕塑和景观小品在园林中主要起到环境点缀、增添情趣、提高文化品味的景观作用。

4.1竹制景观小品采用天然竹子制作的园林景观小品、竹制的日常生活物品,竹工艺小品等。如:北京花博会江西园,在水面上放置的竹筏、竹子制作的立体花墙;西安世博园“山水迷径”园中夸张的鸟笼小品等。紫竹院公园在竹文化节期间制作的竹制景观小品,如竹制水车、竹简、竹门等等,与其他景观要素有机结合,均展示出丰富的竹文化景观。

4.2竹主题雕塑以竹文化为主题的艺术作品,着重表现竹象征的人格精神。如:文楼的作品——凯风,是一组劲风中的竹叶形象;红领巾公园的竹艺术雕塑是一棵竹笋挺起千钧巨石(图8),2个雕塑都表现了逆境中的竹子形象,象征着面对困难时不畏强权、坚强勇敢、百折不挠的精神。大屯奥运文化广场,用竹筒拼出汉字“高”的造型,并配以题词石刻——“有节品自高”,象征着高风亮节、勇往直前的品性。

4.3仿竹景观小品采用非竹材料,仿竹子的造型制作的园林小品。如:紫竹院公园筠石苑竹筒形状的挡土墙;北京花博会山东园竹简造型的景观小品。通过仿竹笋、竹节等造型,达到展示艺术、美化环境的作用。

4.4园林铺装园林铺装为园林景观中的重要要素之一,竹在园林铺装中的表现形式主要以竹叶或竹秆等纹样作为铺装的装饰纹样。园林造景中常使用花式铺装,在地面上运用卵石、瓦片等镶嵌出几何或动植物纹样,烘托景区景点的园林意境。如紫竹院公园江南竹筠景区以竹叶纹样应用于在园林铺装之中,与江南竹筠的整体景观协调一致;苏州严家花园中盆栽竹纹样的铺装。紫竹院公园2011年在竹种园的创建中采用竹制地板作为该景区的园路路面铺装,其质地和色彩与竹子形成非常和谐的竹文化景观,让人们领悟回归自然的情景。

5通过园林设施体现出竹文化景观

园林设施是园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担负着重要的实用功能,自身也是园林景观中的景观要素,与园林环境融为一体。园林设施的外观和质量对园林景观效果起着重要作用。

5.1园林路(座)椅紫竹院公园的路椅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为突出竹特色,路椅的靠背上,镶嵌有铸铁的“瑞鸟穿竹林”背板;运用仿竹节制作的铁质路椅,既增加了美观性,也提高了路椅的牢固性。扬州个园清美堂中的座椅,扶手采用竹节纹样,椅背等处则采用透雕竹子纹样,景观效果别致。

5.2垃圾箱紫竹院公园的垃圾箱外观采用绿色仿竹节形状,与公园以竹为特色的环境相呼应。苏州拙政园的垃圾箱就采用仿竹节型的立体造型,上面镌刻有竹叶纹样,显得小巧精致,棕色的色彩和陶制的质感与园林风格协调一致。

5.3栏杆竹制栏杆。竹制栏杆充分利用竹材自身的纹理、色彩和质感,搭配麻绳等天然材料,体现自然朴素、清新雅致的美感(图9)。紫竹院公园运用竹栏杆历史悠久,20世纪80年代年代公园绿地栏杆几乎全部采用竹制栏杆,与公园整体环境较和谐。仿竹栏杆。利用水泥、钢材、木材等非竹材料,通过模仿竹节的造型和色彩来构筑的仿竹栏杆,紫竹院公园在20世纪90年代年代大量应用铁质的仿竹栏杆。竹符号的装饰纹样。在栏杆的各个部位,使用竹子纹样或竹节纹样作为栏杆的装饰。如栏板、望柱、抱鼓石等处皆有竹符号的装饰纹样,起到装饰、美化的作用。紫竹院公园运用竹子纹样装饰石桥的栏板、柱头、抱鼓石,公园园墙围栏镶嵌有仿竹节的纹样,这些均与公园的竹景观环境更为协调,体现出竹文化的内涵,是文化创意的具体体现。

5.4竹制科普画廊紫竹院公园用天然竹材制作的科普画廊,采用的是竹材本色制作科普宣传廊,展现出典雅质朴的韵律,与公园的周围环境和谐一致,形成一种独特的竹文化景观氛围。同时运用展板宣传竹文化知识。

6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