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白范例6篇

刘大白范文1

童年的意外,记忆中定格的栀子花香

今年32岁的刘洋是四川绵阳农业科技实验区的栀子花大王。刘洋很小的时候,父亲刘兴东就在镇西边种植栀子花。小刘洋常常跟在父亲后面,识别栀子花的品种,分辨栀子花的花香和花色。

初夏时节,满园的栀子飘香,苏小白的父亲苏丹就开着卡车来把这些刚摘下来的栀子花送到北川的凉茶厂。苏丹是北川县人,凉茶厂的卡车司机。每次来的时候,他都带着女儿。

两个因此而结识的小伙伴就这样成天徜徉在栀子园里玩耍,两人一钻进栀子园的花丛下面就不肯出来。

1986年春天,苏丹在栀子园旁边开了一家凉茶厂,采购刘兴东种植的栀子做凉茶。很快,他就因此富裕起来,同时也带动了刘兴东的栀子花产业,两家人亲如一家。

1987年5月的一天,刘洋和苏小白在栀子园玩时,一只小鸟从树上掉了下来。苏小白和刘洋商量后决定,由刘洋爬上树去把小鸟放回窝里。没想到刘洋在爬树时发生意外,摔了下来,栀子树的树枝刺进了他的眼睛,导致他双目失明。

出事后的刘洋变得情绪低落,成天把自己关在家里不肯出门,连学也不肯去上。一天,苏小白来到他家找他。在苏小白的哀求下,他们又一起来到了栀子园,刘洋不停地低下头嗅着栀子花的花香,用手触摸着花叶:“这应该是雀舌栀子,这是小叶栀子,这是水栀子,这是黄栀子……我一摸它们的花蕾和花萼就能知道,更重要的是,雀舌栀子的香是香气扑鼻,小叶栀子的香是淡雅平和,而黄栀子是清香缕缕,沁人心脾。”10岁的刘洋像个专家一样,得意地讲解着。

晚上,苏小白和刘洋一起回了家。看着偷跑出去的儿子,刘兴东却没有生气,相反刘洋脸上的笑容反而让他看到了儿子的希望。是的,儿子不应该因为一次意外就沉沦下去,于是刘兴东请求苏小白,让她每天放学后都抽时间带刘洋出去玩一下,让他多接触一下外面的世界。苏小白反问:“我可以带他去上学吗?”这次,刘兴东和刘洋都没有表示反对。

黄栀子散发着爱人的味道

苏小白和刘洋都在松垭镇中心小学读书。

那时候,学校还没有接送学生的校车,也没有通往学校的公交车。可从刘洋家到学校差不多有一公里的路程。路上的岔路很多,还要过一座小桥。因此,每次去学校,刘洋都必须得到苏小白的帮助,让她带着自己慢慢地往前走。而让刘洋最高兴的时刻就是每天放学后,他可以和苏小白手拉着手,奔跑在原野里捉迷藏、采野花,这个时候,苏小白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极为丰富,她能贴切地描绘出这个多彩世界里各种事物的形象和颜色。在苏小白的描绘中,刘洋的嗅觉和触觉也变得越来越敏锐,只要经过苏小白描绘过的事物,即使是路边的一朵野花,无论过了多长时间再拿给刘洋,他用手一摸,用鼻子一嗅,就能准确地说出它的名称。

回家以后,苏小白又用这种方法,给刘洋重温课本里的知识,刘洋也靠着“听”、“摸”、“嗅”三招,巩固了课堂上的知识。那一学期的期末测试,刘洋的各门功课都在九十分以上。就这样,在苏小白的帮助下,刘洋渐渐从自卑的阴影中走了出来。

因为考虑到自己的儿子日常生活中已经离不开苏小白,1990年,刘兴东花钱把刘洋和苏小白双双转入城里的实验中学上初中。刘兴东请求苏小白,平时在学校里要多照顾刘洋。因此,刘洋和苏小白两个人总是一起坐公交车,一起去食堂吃饭,甚至和同学们在一起玩时,两人也是形影不离。这样的日子一天天下来,刘洋对苏小白渐渐产生了一种特别的感情,他觉得苏小白已经是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可就在这时,苏小白却告诉他,过完春节,自己就要离开了。

原来,苏小白的父亲对女儿和刘洋的这种关系产生了担忧。在苏丹看来,虽然刘洋的失明和自己的女儿有很大的关系,但是苏小白也应该尽自己所能帮助刘洋,可随着两个孩子的年龄渐渐增长,刘洋对自己的女儿越来越依赖,作为父亲,苏丹不能不为自己的女儿考虑,长此下去,刘洋势必会成为苏小白的负担和累赘。苏丹不能眼看着这样的事发生,于是1992年春节后,还没等女儿参加完考试,他就决定带女儿离开这里。同时,苏丹将自己的茶厂也低价转让给了刘兴东。

这场意外的分离让两个孩子都很难受,可他们无法改变大人的决定,只能无奈地接受。刘洋问苏小白:“你知道苏叔叔为什么带你走吗?”苏小白点了点头。“那我以后只能自己照顾自己了。”刘洋哭着说。“我走以后,你一定要好好照顾自己。”苏小白也红了眼圈:“你要坚强起来,我有机会会回来看望你的。”

苏小白临走前,刘洋躲在学校的墙角里,默默地听苏小白领着爸爸来学校办理转学手续。苏小白离开栀子园那一刻,刘洋永远也忘不了。这一年,苏小白14岁,刘洋15岁。

苏小白走后,刘洋经常一个人去栀子园散步,回忆着他和苏小白曾经共有的美好记忆。偌大的栀子园里,他嗅遍了大大小小各个品种的栀子花,在这日复一日的嗅闻中,有一天,刘洋突然发现,那种带着露珠的粉黄色的黄栀子散发出来的芳香,竟然和苏小白身上的味道如出一辙。于是刘洋将这种黄栀子采集起来,带在身上。每当刘洋闻到这熟悉的味道时,就仿佛感觉苏小白还像从前那样站在他的身后,默默地守护着他。

1994年暑假,苏小白给刘洋写了第一封信,并给他寄来了一大箱栀子花罐头。苏小白在信里告诉刘洋:“直到现在,爸爸的事业才走上正轨,所以才给你写信。在广州番禺的大夫山下,有一个规模很大的栀子园,今年5月,爸爸在那里与人合伙办的罐头厂开始投产了。栀子花性寒,以它为原料做成的罐头,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的功效,在炎热的广东很受欢迎……”

刘洋惊奇地在铁盒罐头的表面触摸到,盒上印的凸起的栀子花图案,正是那种粉黄色的黄栀子!而罐头吃起来,不仅清甜爽口,还有一种带露珠的黄栀子所散发出的潮湿的幽香。恍惚间,刘洋仿佛能想象出,心灵手巧的苏小白在散发着幽香的栀子园里,挥舞着玉臂忙碌地采摘脆嫩的花朵的美丽图画……

就这样,刘洋和苏小白一直书信来往了一年的时间。1995年5月,苏小白在信里对刘洋说,现在已经到了高考前最后冲刺的阶段,她希望自己能考上成都的大学,这样就能摆脱父亲的监管,常常回到绵阳来看望刘洋了。

苏小白的话让刘洋很感动,但他也很理解苏父的良苦用心,谁会愿意让自己这么优秀的女儿跟一个毫无前途可言的盲人在一起呢?刘洋只能在信里安慰着苏小白,只要心在一起,距离再远他们也是亲近的,他会用坚强和奋斗来诠释生命的意义,不让苏叔叔失望。

可是不知什么原因,从那封信后,苏小白就和刘洋断了联系。

爱人,你才是主题香水的真正主人

和苏小白失去联系的日子里,刘洋对她充满了思念,他无时无刻不在怀念着那个如含苞欲放的栀子花一样的女孩。每次,只要一抚到栀子花的花瓣,只要一闻到栀子花散发出来的幽香,他就仿佛感觉到苏小白就在他的眼前。每天,刘洋都要站在栀子花前,汇报他的学习和工作,让栀子花看到自己的成长。

刘洋知道,即使自己考上了大学,也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于是他决定,干脆回到栀子园,把父亲的事业做大做强。下定决心的刘洋没有参加1995年的高考,而是来到了栀子园,他首先要做的,就是发展大棚种植栀子花。不当季的栀子花,就是在本地销售,也能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特别是那种粉黄色的黄栀子,成了刘洋的最爱,种植的规模很大。

为了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1998年7月,刘洋让父亲带着他去全国各地的栀子花加工厂考察,向他们供货,他发现,江西有几家生产栀子花香水的企业,特别喜欢由黄栀子提炼出来的香精。“对,就让黄栀子成为我们的主打产品,向香水厂供货。”刘洋默默地想。

可不久刘洋却发现,用黄栀子制成的香水,虽然芳香四溢,却不像苏小白身上散发出来的那种味道。母亲告诉他,香水厂制造出来的香水毕竟添加了其他的工业原料,对黄栀子的原味难免会有所改变。而苏小白成天往栀子园里钻,加上独爱黄栀子,她身上散发出的黄栀子的味道,肯定比厂里制造出来的香水更自然、更纯净。刘洋想起,每次他收到苏小白寄来的信上,就能闻到那种味道,恰如黄栀子在夏夜里静静开放。

“我何不来开发这种纯净的栀子花味的香水呢?”刘洋突发奇想:“当有一天苏小白闻到这种香味,就会知道我正在找她了!”

在母亲的帮助下,刘洋开始动手做试验:他取来酒精100ml,装入150ml的玻璃容器中,再选取了3朵新鲜的黄栀子花,去掉花托和花萼,放入酒精,将瓶子置于沸水中,加热15分钟,然后自然冷却至常温,用纱布滤去花瓣,再用滤纸滤掉少量沉淀。就这样,刘洋自创的香水做成功了。刘洋用鼻子一嗅,淡淡的香味的确像极了苏小白身上的味道。

随后,刘洋制作了一百多公斤香水,供栀子园的员工和附近的居民使用。刘洋当然明白,这种自制的香水,保质期短,根本无法走向市场。要想让苏小白闻到这种香味,就必须制作真正的栀子花香水。但想要办一家香水厂并非易事,它所需要的资金、技术和设备,是刘洋远远不能承受的。刘洋只能想办法和其他香水厂合作。

2000年9月,刘洋与重庆的一家香水厂取得联系,希望他们能生产这种纯净的栀子花香水,厂方苦笑:“生产这样的香水,香味太淡,谁闻得到?谁喜欢?我们卖给谁呀?”刘洋说:“这是最自然的香味,一点也不矫揉造作,要是你不放心,这样,你帮我加工,我给你们加工费。”

此时,刘洋的栀子花产业已发展得很顺利,颇具经营头脑的他在栀子园附近开起了栀子花食疗馆,他自创的凉拌栀子花、栀子蛋花、栀子花炒小竹笋等新鲜菜肴吸引了大量的食客,店里生意十分火爆;除此以外,他还把栀子果提供给制药厂生产成栀子金花丸。

而刘洋把赚到的钱几乎都投在了生产香水的项目上。

2001年6月,第一批香水出厂后,刘洋就派人把这些产品送到广州的各大化妆品商场、美容中心、理疗中心,以推广产品的名义免费给顾客使用,香水的包装上印着的都是刘洋公司的地址和联系方式,产品的名称就叫“苏小白”。

很快,一万多瓶香水就送光了,可苏小白却并没有出现。刘洋仍不死心,他要父亲带着他,亲自去广州寻找苏小白。刘洋来到广州,找了很久,才沮丧地发现,番禺大夫山下的栀子园附近根本无人知道苏小白一家的下落,而苏小白家里的罐头厂也早已倒闭了。

随后,刘洋投放到北京、上海、大连等城市的香水,都没有收到一点成效,刘洋并没有等来苏小白的消息。

在刘洋的心中,苏小白是这种香水唯一的客户和市场,也可以说,她才是这款香水真正的主人。为了寻找它的主人,三年来,刘洋已经耗资一百多万。理智告诉他,一切都应该结束了。

栀子花开,带着看不见的爱情穿越17年时光

光阴荏苒,一转眼,刘洋已经到了30岁,父母为他的终身大事操碎了心,他们不希望自己的儿子成天守着他的栀子花孤独地生活。

随着栀子园产业的蓬勃发展,刘洋成了远近闻名的栀子花大王,许多优秀的姑娘都为他的奋斗精神所感动,希望能和他一起经营这项芳香美丽的事业,但任何一个女孩都无法打动刘洋的心。渐渐地,刘洋成了人们饭后闲谈的怪人,谁也不知道,刘洋冷酷的外表下面,藏着一段怎样芳香扑鼻的爱情往事。

2008年5月12日,一场大地震突如其来,刘洋想,苏小白的老家在北川,他们一家总该回来看看吧,说不定利用这个机会可以找到她。可几个月来,刘洋用尽各种方法也没有找到苏小白。这样一来,刘洋不得不开始担心,苏小白是不是遇到了什么不测,早已不在人间。

刘洋变得越来越沉默,身体越来越差。黄昏来临的时候,他总爱拄着拐杖,来到他和苏小白曾经去过的地方,回忆着过去的点点滴滴。

2009年4月3日下午,刘洋又来到苏小白曾经住过的老屋。那是一处低矮的平房,房前的空地里已经长满了野草。当年苏丹走后,这里由刘兴东代管,后来随着栀子园的发展壮大,工人们都住进了新房,这里也成了一片荒地。

刘洋慢慢地走过去,他摩挲着房前的石桌和石凳,十几年前,他和苏小白就是坐在这里,一起温习功课。突然,刘洋感觉到,这里与自己三天前来的时候不一样了,石桌石凳上竟然没有一点灰尘,显然是有人打扫过了。难道,有人来过?刘洋用鼻子嗅了嗅,一缕缕甜蜜、温柔的幽香从背后飘来,是黄栀子花盛开的味道。那一刻,刘洋的心一下子跳了起来,他转过身,仿佛喃喃自语:“小白,小白,真的是你吗?”

不一会儿,刘洋明显地感觉到,就在他的前面,不出三米远的地方,站着一个人。他快步走过去,一朵鲜花举到了他的面前,一个温柔的声音说:“你在大棚里种了那么多黄栀子,这是为什么?”声音十分熟悉,十分悦耳,是苏小白!

“因为,有一个人特别喜欢黄栀子,我和她都会牢记栀子花的花语:永恒的爱与约定。”刘洋说着,把拐杖一丢,张开双臂向对方抱过去,抱住了那个娇小玲珑的女孩,苏小白说:“我爱黄栀子,是因为它还有一个花语:我只钟情你一个。”

尽管命运将他们分开了17年,但他们心底的那份爱却并没有改变。

苏小白告诉刘洋,1995年6月,父亲开的罐头厂因合伙人卷款潜逃而倒闭了,苏小白只好跟着父亲去新疆伊宁重操旧业跑运输。这一变故让苏小白中断了学业,未能上大学。这件事对苏小白打击很大,她也就此过上了另外一种闭塞的生活,和以前的亲友们都断了联系。

地震发生时,苏小白还在新疆,因为担心刘洋,她通过114查询到刘洋办公室的电话,电话虽然无人接听,但她却放心了,这说明刘洋没事。但这次地震却打乱了苏小白的心:这么多年过去了,刘洋到底怎么样了?她不敢冒昧,心中的思念却在疯长。

2008年11月,苏父不幸遭遇车祸去世,她在忧伤中度过了半年,2009年3月,苏小白的母亲改嫁了,在伊宁组建了新家,这才让苏小白有了回四川的念头。

刘大白范文2

刘知白,原名庭坦,以字行。号涓涓厂(庵)主、白云,别署如莲老人、老藤、野竹翁、镏(刘)大等。1915年出生于安徽凤阳一个富商家庭。他的祖父,外祖父都中过秀才,家中文化气息浓厚。知白是长子,因此他的祖父希望他随父经商,以便继承家业。但知白白幼痴迷于绘画,对做生意毫无兴趣。祖父见他一心习画,便也不再勉强。1933年,18岁的刘知白考入名师汇聚的苏州美术专科学校。他扎实的笔墨功底赢得了时任美专国画科主任的著名画家顾彦平的赏识,被收为入室弟子,并随师入住“怡园”,研习传统画法。1937年,刘知白别师返乡,此后时局动荡,国运飘摇。刘知白一家也过着居无定所的日子,辗转流徙于湖广川黔诸省。直至建国后,才举家定居贵阳,以鬻画刻字为生。1956年后,刘知白先后在贵阳市刊刻社、贵阳市工艺美术厂、贵阳市工艺美术研究所工作。1983年,在贵州省展览馆举办个展,《贡嘎山色》等五件作品被贵州省博物馆收藏。1987年刘知白被评为高级工艺美术师,同年受聘为贵州省文史馆馆员。1988年赴北京中央美术学院举力个展,作品《万壑松风万树梅》被中国美术馆收藏。此后,贵州电视台、《中国画》,

《文艺报》、《荣宝斋》、《贵州美术》等相继对刘知白的艺术作了专题报道。2000年,贵阳市文联在贵州省博物馆举办了“刘知白中国画展暨作品研讨会”,著名学者冯其庸、陈绶祥、陈履生等人出席研讨会并高度评价了刘知白的作品:2003年,刘知白以米寿高龄病逝于贵阳。他的作品主要收录在《刘知白画集》,《刘知白泼墨集》和《刘知白山水画稿》中。

今天,当我们站在历史的高度,重新审视、品味、解读刘知白先生的画作时,我们不难发现他的成功绝非偶然,他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高的艺术成就,不仅得益于深厚的传统功底,而且得力于不为传统所束缚的创新精神。面对传统,刘知白不仅“进得去”,而且“出得来”。

刘知白先生幼年时代就酷爱绘画,他以《芥子园画传》为范本,每日临习不辍。并先后拜乡贤田少卿、王仲超习诗作文,打下了坚实的传统文化根基。此外,他还在外祖父黄彦邦的指导下临写汉隶、北碑及颜、柳、欧、赵、苏、米、黄等诸家法帖。我们看他作品中的题款,不难发现,无论是楷书、行书还是草书,都具有较浓的汉隶味。这一点也是甄别刘知白先生作品真伪的关键,20岁时,刘知白拜顾彦平为师,得以饱览并临摹顾氏“怡园”收藏的大量历代名家书画真迹,夯实了自己的传统功底。刘知白早年的画作大多毁于战乱之中,现在能看到的最早画迹是作于1948年的六开册页。从这几张册页看,他早年习画对石涛,倪瓒、高克恭用了不少力气。他自己也说“那时我特别喜欢石涛”,他的这些册页上也题有“学高克恭仿米家法”、“法云林(倪瓒)”。刘知白不仅师古人之迹,更师古人之心。在学习古人画法的时候,他总是把自己和古人换位,达到“忘我”的境界,想古人所想,思古人所思,力求传达出古人的精神。按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学时有他无我”。这一点正是刘知白和许多同时代大家不同的地方,也是他的过人之处!傅雷在看了张大干临摹的敦煌壁画之后曾写信给黄宾虹说“鄙见于大干,素不钦佩,观其所临敦煌古迹,多以外形为重,至唐人精神全未梦见”。由此可见,在学习古人这一点上,刘知白更值得后来的史论家去研究。刘知白学习古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边学边“化”,早年他从吴门画派入手,旁及“四僧”,上追宋元诸家,转益多师。中年之后对程邃和黄宾虹用力尤深。但当我们细细研读他晚年的作品时,却发现很难找到前代大家的痕迹,古人的笔墨程式早已“化”成他自己的创作语汇。按他自己的话说是“化(画)时有我无他”。他晚年的破笔泼墨作品使人感觉他仿佛跨越了千年的时光隧道,与并无画迹存世的唐代泼墨大家王洽心神相通。

明代大画家董其昌曾一再强调:一个画家不仅要读万卷书,学习古人,更要行万里路,师法造化。刘知白生逢乱世,半生颠沛,辗转湖广川黔,行程何止万里!但自从1949年定居贵阳之后,忙于养家糊口,很少有机会外出。1971年,由于政治运动,刘知白被下放到贵州省龙里县洗马河区。“祸兮福之所依”,这反倒给了他一个朝夕亲近大自然的机会。在洗马河的短短两年,刘知白出入谷壑,深入烟云,画了5000多幅写生稿!据他的儿子刘维时《忆父点滴》回忆:“面对秀美的洗马山色,我常常听到他自言自语。像是在对我说,又像是在对山林说……”,李白诗:“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辛弃疾词:“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此时的刘知白无疑把自己融入了秀美的山色中,达到了与山川“神化而迹遇”的胜境。退休后,刘知白又先后游历了黄山、峨嵋、青城、庐山等名山大川,饱游饫看,着迷于造化的鬼斧神工,陶醉于自然的钟灵神秀。

“从古人入,从造化出”,刘知白一辈子都走着这样一条国画正途。他一心作画,心无杂念,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所以他对古人、对自然理解的比别人更深。这也许就是他的作品具有撼人心魄的艺术感染力的原因,

刘大白范文3

一、艺术品市场史上的大师故事

无论从艺术品市场史来看,还是就艺术家的个案而言,每一位著名艺术家都经历过由无名到出名的道路。因此,如果我们把视野放长远些就会发现,真正的大师,其实都有这样一段从无闻到闻名的经历,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艺术大师齐白石。1917年,当齐白石初到北京时,由于他的画以冷逸一路的风格为主,知名度也无法同北京本地画坛名流并论,因此,据《白石老人自述》载,他的“一个扇面,定价银币两元,比同时一般画家的价码便宜一半,尚且很少来人问津,生涯落寞得很。”

1922年,陈师曾应邀赴东京参加中日联合绘画展览会,并带了吴昌硕、陈半丁、齐白石等人的作品参展。虽然吴昌硕和陈师曾在日本已是赫赫有名,但齐白石在国内外都籍籍无名。为了助齐白石一臂之力,陈师曾将齐白石作品的价格定得比吴昌硕的作品还高,让日本人十分惊诧!他带去的齐白石作品几乎销售一空,而且价格很高:齐白石的花鸟画卖到了100银元,山水画更是高达250银元。不仅如此,日本人还把陈师曾与齐白石的书画作品和艺术生活拍为电影并在东京艺术院放映,法国人则选中他们的作品参加巴黎艺术展览会。

齐白石因此一夜成名,并树立起了国际影响。此后,日本、欧美乃至国内的藏家和画商都开始关注和购藏齐白石的作品。他的作品价位也是水涨船高。在艺术品市场上,人们都明白“物以稀为贵”的常识,却未必懂得“物以贵为稀”的道理——艺术品因市场价格高而让人倍感珍视并且因供不应求而显得相对稀缺。齐白石在一夜成名前后,花卉山水还是那副模样,艺术价值没有丝毫变化,却因为声名远播而大卖。由此可见,对于艺术品的收藏投资而言,先人一步的眼力和魄力是何等重要!

二、刘知白的作品为何值得关注

按照上述思路,原籍安徽的贵州画家刘知白(1915-2003)就是这样一位值得关注的隐逸大师。刘知白,号知白,安徽省凤阳人。刘知白五岁入私塾习幼学临法帖,十岁开始以《芥子园》入门学画。1933年考入苏州美专国画科,并拜顾彦平为师。抗战爆发后流徙辗转于西南诸省,1949年定居于贵阳。

如果说黄宾虹的积墨山水可以用浑厚华滋四字来总结,那么,刘知白的泼墨山水则可以用空灵华滋四字概括。在我看来,刘知白所创泼墨法的价值绝不亚于黄宾虹所创的积墨法。正如郎绍君所言:“黄宾虹追求笔墨的刚柔得中、浑厚华滋,刘知白追求笔墨的化刚于柔、空清荒寒。黄宾虹古今汇通、儒道兼融,刘知白守素安贫、简逸淡远,更多道家气息……这是创造性的传承,是体现了画家独特价值和意义的传承。”翟墨也指出:“黄宾虹的艺术是两有,刘知白的艺术是两无,甚至超越了两有和两无。”

概而言之,刘知白的泼墨山水有两大特点:从艺术水准来看,刘知白的泼墨山水可谓立足传统,上承古法;就学术价值而言,刘知白的泼墨山水可谓别创一格,下启新法。1935年,刘知白拜“收藏之富,甲于吴中”的过云楼主人顾文彬的曾孙、苏州美专国画科主任顾彦平为师,成为顾彦平唯一正式收入师门的弟子,并住进享有“江南第一家”之誉的顾家“怡园”专工山水画法。刘知白在怡园里学画三年,既得观过顾家的丰富收藏,又临摹了过云楼历代名作,还参加了每隔十日的雅集。刘知白与顾彦平朝夕相处,他日侍师侧并且耳濡目染,这种可遇而不可求的际遇,自然使刘知白的眼界大开,并打下了扎实的绘画基础。

抗战开始后,刘知白携家人避难西南,辗转于广西、四川、贵州等地。新中国成立后,长期在贵阳市工艺美术研究所工作。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中国受到经济封锁,因此,很多省市的工艺美术部门都组织画家作仿古画,通过间接渠道外销以换取外汇。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刘知白虽在工艺美术研究所工作,做的并非工艺设计,而是专门画仿古画。这一名正言顺的“革命工作”使他不必像当时的绝大多数画家那样承担政治性的“新中国画”创作任务,也不必为到底是“革新派”还是“保守派”这样的“站队难题”所苦恼。当然,他也因此而疏离了由美术家协会主导的美术界以及相应的美术创作活动,多年来一直孤寂地进行着“与古为徒”的耕耘。

纵观刘知白绘画历程,经历了四度由繁至简:初学时遍临诸家,多繁密精工之作;五十年代喜二石二米,偏简淡清新;七十年代初在洗马山区,繁密详尽;七十年代中期佳作辈出,疏简清逸;八十年代浓墨淡色结合,浓密沉厚;九十年代前后始悟泼墨法,独创一格;世纪之交开创散锋泼墨,淋漓浑厚;2002年后再次寓繁于简,归大化境。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即使是他“”期间的作品,依然保持“与古为徒”的特色,没有丝毫的“革命主义精神”。这是他与同时代诸多画家非常鲜明的不同之处。

通过对刘知白作品中大量题跋的梳理可以发现,就像黄宾虹因“青城坐雨”而悟画理,刘知白的泼墨山水也得悟于黔中山水。他的泼墨山水以王恰泼墨为缘起,以米氏父子为契机,取法青藤之恣肆,兼容石涛之清奇,融入宾虹之笔力。十多年间,刘知白通过对吴门山水画法、米氏云山画法和石涛泼墨画法的反复推敲和笔墨实验,直至九十年代初,才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绘画语言:寓象于意、寓笔于墨、寓线于面,即“白云自有白云法”的泼墨大写意表现手法。刘知白的泼墨山水以勾勒和点墨的纵横交替,笔逐墨生,墨随笔走,无墨不含笔,无笔不蕴墨,可谓淡而厚、清而醇、润而苍!正是由于上述原因,刘知白的泼墨山水才会被冯其庸誉为“笔墨之高,已入化境”,被刘骁纯誉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三、刘知白作品的收藏投资价值

令人遗憾或者欣喜的是,虽然自冯其庸在2004 年10期的《美术观察》发表《丹青泼向黔西东——读刘白云先生的山水画》专文介绍刘知白的艺术成就以来,美术界开始逐渐了解其人其画,但到目前为止,这种影响还主要限于美术界。而且即使在美术界,刘知白的泼墨山水在美术史上的学术价值依然没有被真正挖掘和深刻认识。近年来,人们开始将刘知白誉为又一个黄秋园。从隐于民间或者根植传统之类的共性而言,这种归类当然没有问题。例如,陈传席就认为:“刘知白与黄秋园,也许是我们目下所看到的、当代最重传统的二君子了。但取代倾向,二人是大不一样的:黄氏主宗宋、元兼清石涛,刘氏力学元、明、清、民国含宋大米。”但从作品的艺术创新和学术价值来看,刘知白恐怕更像黄宾虹!不过,在中国艺术品市场上,无论是同黄秋园相比,还是与黄宾虹相较,刘知白的作品价位都不算高。

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以来,共有298 件黄秋园的作品上拍,成交190件,总成交率为64% ,总成交额为5583万元,每平方尺作品的均价为48906元。2000年以来,共有2834件黄宾虹的作品上拍,成交2106件,总成交率为74% ,总成交额为144960万元,每平方尺作品的均价为217297 元。相比之下,刘知白的作品直至2006年才首次亮相拍场,尽管这幅约2.7平方尺大小的《溪山飞雪图》注明“得自画家本人”,但估价3-5万元在那时还是显得太高,以至于最终流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上拍这件拍品的北京嘉宝在编制拍卖图录时,根据“凤阳白云写溪山飞雪图”的落款,疑将“云”字认成了“雪”字,竟然将这幅《溪山飞雪图》命名为了《凤阳白雪(图)》,让人大跌眼镜!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的艺术品市场对刘知白及其作品的认知程度。同年,北京舍得也上拍了刘知白的三件作品,其中,估价1-1.5万元的《三友图》(69×46cm)和估价1.2-1.6万元的《黔南山色》(70×45cm)都以1.98万元成交,估价1.2-1.6万元的《白云生处》(68×46cm)以2.53万元成交(见表1)。

2008年,以估价为12-16万元,曾被《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刘知白》著录的《群峰竞秀》(133×66cm)在北京保利拍出17.92万元为标志,刘知白的作品开始逐渐被市场所关注。2011年,北京保利、北京翰海和盛世元典各上拍了两件刘知白的作品。除盛世元典上拍的两件估价皆为2.5万元的山水小品分别以3.36万元和5.6万元成交外,北京保利和北京翰海上拍的四件山水精品分别拍出了12.65万元、25.30万元、34.50万元和40.25万元的价格。但这个价位同黄秋园的精品价位相比依然有不小的差距,更不必说黄宾虹了。黄宾虹生前曾多次说:“要等到我死后五十年,才会有人欣赏我的画。”在资讯日益发达的今天,刘知白这位“把传统艺术发展到了高峰”的“传统的最高榜样”(翟墨语),应该不必再经历那么漫长的时间才被人重视和欣赏吧?

刘大白范文4

恋上男友,花季女孩欲抚心头难言痛楚

1984年5月,刘雪梅出生于吉林省九台市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家境虽然并不富裕,但作为独生女的她,还是享受到了父母无微不至的宠爱。在父母眼里,她是一个乖巧而懂事的女儿。

2000年7月,刘雪梅考入长春市一所高等医护专科学院,刘雪梅的父母高兴不已。刘雪梅十分体贴父母,看到父母做生意,起早贪黑很不容易,因此她学习特别认真。但上大二之后,刘雪梅的心态发生了变化。

原来,眼见班上的很多同学恋爱了,而她却形单影只,她感到孤单而难过:自己容貌平常,男同学们瞧不上自己。渐渐地,刘雪梅将感情寄托在网络上,因为在虚拟世界里,谁也不会看到自己的真面目。不久,她发现同班一个长相一般的女同学通过网络交了一个潇洒男友,成天在女同学面前趾高气扬,好不得意。这让她心里更加不平衡:“为什么我就不能?”

刘雪梅更加沉湎于QQ聊天,并定了一个原则:同性网友一律不加,外地网友联系起来不方便也不加,只加本地男网友。

2002年11月中旬的一个周六,刘雪梅认识了一个长春本地名叫“白蜻蜓”的男网友。那个晚上,她真诚地与“白蜻蜓”神聊起来。言语之间,她发觉“白蜻蜓”是属于那种很自信但又很单纯的男孩,这给她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此后,刘雪梅与“白蜻蜓”成了固定聊天的网友。她得知“白蜻蜓”姓艾,刚刚大学毕业,正在准备考公务员。他谈吐不俗地讲述着自己的经历,使刘雪梅大有相识恨晚的感觉。一个多月的时间很快过去了,刘雪梅天天思念着“白蜻蜓”。

那天,天空下起了雪。刘雪梅在网上与“白蜻蜓”聊了很多心里话。傍晚时分,她突然涌起了一股冲动,想立刻见到“白蜻蜓”。刘雪梅按捺不住内心迫切的愿望,忐忑不安地打出一行字:“‘白蜻蜓’,我很想和你见面,你愿意吗?”

“白蜻蜓”稍一迟疑就回复:“我也感觉你是个好女孩,不过天太晚了,以后再说好吗?”

“不,我现在就想见你,我太想看看你了,我好想好想与你交朋友。”

“那好吧,你说个地点,我马上过去!”刘雪梅激动得手都颤抖起来,就约他在自己家楼下见面。下线后,她急忙对着镜子精心打扮一下自己……20分钟后,一个高高大大的男孩出现在刘雪梅的视线里。

刘雪梅没想到,他比自己想象的帅气,人也长得高高大大。两人走在小区的路上,踩着柔柔积雪,听着他富有磁性的声音,刘雪梅陶醉在爱的浪漫中……第一次见面,两人足足谈了一个多小时。刘雪梅感觉好极了,他就是自己梦寐以求的“帅哥”啊!

2002年“圣诞节”,几个女同学相约到长春文化广场观赏雪景。当刘雪梅如约赶到时,才发现同学们身边都有一位“白马王子”。一位女同学看到她孤零零一个人,她说:“小妹,啥时候也让我们看看你的如意郎君呀?”

刘雪梅气得掏出手机就给“白蜻蜓”打了过去。20多分钟后,“白蜻蜓”身着黑色风衣飘然而至,一下子把女同学们给震住了。她们怎么也没想到相貌平平的刘雪梅竟有这么帅气的男友。刘雪梅挽着“白蜻蜓”,看着同学们或羡慕或嫉妒的眼神,心里顿时畅快无比。

第二天,有几个女同学主动找到刘雪梅,羡慕她的男友真帅、真酷……听了她们的话,刘雪梅心里猛然一痛:“自己与他的关系还只是个开始,他会是我的吗?不,我一定要把他牢牢抓在手心里……”

骗亲友套男友,以钱养拴“帅哥”之心

那些天,刘雪梅的心里七上八下,最后她下定决心:绝不放弃他,用尽一切办法,一定要把他的心拴在自己身上。可是如何拴住他的心呢?刘雪梅想了一夜,想到寝室里家境很好的娜娜用钱包装男友,男友对她死心塌地的情形,觉得自己惟有用金钱来包装爱情,才能留住“白蜻蜓”,留住爱。

第二天,刘雪梅以自己买衣服为由向妈妈要了300元钱,然后拿着钱买了一件价值298元钱的高档衬衣。她跑到“白蜻蜓”家,出其不意地亮出衬衣,并逼他马上穿上。看着簇然一新的衬衣,“白蜻蜓”虽然高兴,却有些不好意思:“你还是一个学生,哪来的钱?再说我一个男人怎么好让你破费?”

刘雪梅眼泪流了下来,故作委屈:“你怎么这样客气,人家是爱你才愿意打扮你,你怎么不解风情啊?”

顿了顿,看“白蜻蜓”没有说话,刘雪梅继续说道:“我是没钱,可是我家里有啊。我父母都是做大生意的,在吉林市有一家印刷厂,还有一家大型超市。告诉你吧,我家里有1000多万资产呢。”说完这些假话,刘雪梅俨然富翁的女儿,心里充满了底气,觉得自己的身价在清贫的“白蜻蜓”面前一下子抬高了许多,只是她的脸上不易察觉地红了一下……

“白蜻蜓”这时已听得眼睛有些发直,眼神里露出暗暗的喜悦……

为了能在花钱上与自己“身份”相符,刘雪梅开始变着法地从父母手里要钱,以维持与“白蜻蜓”的花销。可是不久,父母对她如此花钱产生了怀疑,但她不想告诉父母实情,让他们知道自己“倒贴”男友。正当她为钱苦恼不已时,一个“机会”来了。

2003年8月的一天,刘雪梅的三姨汪晓霞准备让身高1.78米、容貌秀丽的女儿去当空姐,可找不到恰当的联系人。听了这话,刘雪梅心生一计。她故作悠闲地来到三姨家:“三姨,我最近认识了市长的儿媳妇童童,童童就是北航的一名空姐。童童的妈妈在我们学校开了一家商店,她经常回娘家,我去买东西时就认识了,成了好朋友。”汪晓霞赶紧问能不能帮忙给女儿办理当空姐。

刘雪梅假意答应,随手掏出手机拨了自己的手机号,给童童“打”电话。放下电话后,她煞有介事:“童童答应了。不过我们得给人家一些辛苦费才好。”

第二天,三姨送来了5000元“辛苦费”。随后,刘雪梅以办事钱不够为由,先后从三姨手中骗来10多万元钱。她用这钱把她和“白蜻蜓”的生活安排得非常潇洒,不仅带着他到天津、哈尔滨等地旅游,还单独租下一套房子和“白蜻蜓”同居。

2003年9月,刘雪梅舍下“大本钱”,花将近6万元钱给他买了一辆二手捷达车。刘雪梅为他花钱的大方劲,让“白蜻蜓”瞠目结舌。有一天,“白蜻蜓”不无忧虑地对她说:“雪梅,你这样花钱,你父母能受得了吗?”

刘雪梅故作轻描淡写:“亲爱的,这你不用管,他们挣钱就是为了我,我为了谁?还不是为了你?谁让我这么爱你了!”

刘雪梅感到这一系列举动已经把“帅哥”紧紧攥到手心里了。

登峰造极,奢侈之恋落得前途俱毁

为了彻底套牢“白蜻蜓”,刘雪梅又在其他亲属处骗到20多万元钱,变着法儿让“白蜻蜓”潇洒度日。

不久,刘雪梅手里又快没钱了,暗暗着急的她突然想起了四姨夫,他曾经说过要在长春买一套房子。2003年10月底,刘雪梅找到四姨夫,以自己能在长春买到300元一平米的房子为由向姨夫要了5万元钱。拿到钱后,刘雪梅又把钱挥霍一空,给“白蜻蜓”换了新手机,名牌衣服。

2003年寒假,即将毕业的刘雪梅回家郑重其事地对妈妈说:“童童能帮我安排到一家大医院!”妈妈一听非常高兴:“得需要多少钱?”刘雪梅故作为难地说:“怎么也得10万8万吧。要去这家医院的人太多,竞争太大!”

她怕引起妈妈的怀疑,就心虚地再不提这件事。没想到第二天一早,妈妈在和爸爸商量后,就果断地给了她8万元钱。2004年1月,刘雪梅又先后以“童童的女儿有病了”、“童童全家要去日本旅游”等为借口,又从妈妈手中骗出10多万元钱……

就这样,才一年多的时间,刘雪梅就从亲戚和父母处一共骗得57万元。

最先发觉事情蹊跷的是三姨汪晓霞。她见外甥女始终不能为女儿办成“空姐”工作,就向刘雪梅讨要那12万元钱。刘雪梅百般推托,汪晓霞急了,声称报警。刘雪梅这时开始耍赖:“反正钱也被我先花了,你爱上哪儿告去就去哪儿。”

汪晓霞找到刘雪梅妈妈,大家这才发觉不对了。可是妈妈面对妹妹的十几万元钱,也是一筹莫展,无力偿还……

2004年2月9日,汪晓霞来到九台市公安局经侦大队报案。2004年2月16日,民警查出刘雪梅在长春的暂住处以及与其同居男友艾某的相关情况。2月17日10时40分,艾某走出家门,侦查员立即将正在室内梳妆打扮的刘雪梅擒获,并依法对刘雪梅暂住处进行搜查。经搜查,发现耐克等品牌的高档鞋30多双,各种高档衣服100多件,全套家用电器和各种生活用品,以及金银首饰等价值10多万元的物品。仅其男友艾某的一条项链价值就高达1.7万元。同时,民警还在其楼下发现了一辆红色捷达车。

当听到民警说女友是用诈骗父母和亲戚的钱来买这些东西时,艾某惊愕不已,他一把抓住刘雪梅:“你为什么要这样啊,原来你一直在欺骗我的感情。”“我没有,我全是为了你!”刘雪梅万分委屈。可是艾某还是绝情地说:“算了,没见过你这样虚荣的人。我看,我们还是到此为止吧,我不能与一个欺骗父母亲属的人在一起。我没有安全感。”说着,他摘下了颈项上的那条价值高达1.7万元的项链,交给了民警。刘雪梅惊愕地看着艾某,眼泪夺眶而出……

随后,在事实证据面前,刘雪梅供述了自2003年8月以来,以帮人找工作、买房子等为名诈骗犯罪7起,涉案金额高达57万元的犯罪事实。这时,她还很轻松地以为自己仅仅诈骗亲戚、父母不算犯罪。

2005年1月20日,九台市法院开庭审理此案时,刘雪梅才知道自己这种行为已构成犯罪。2005年5月29日,九台市法院正式宣判:刘雪梅因犯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法庭上,刘雪梅突然泪流满面:“我后悔死了,我不应该诈骗钱财保住自己的爱情啊,现在,我可是什么都没有了!”可惜悔泪已迟,刘雪梅对爱情的包装,不仅没有赢得爱情,更让自己陷入牢狱之灾,大好前途尽毁。她的经历,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深思……

刘大白范文5

刘玲穿婚纱,于强西服革履,在摄像师的摆布下,照了坐、立等姿式的婚照。

刘玲,一边拍手,一边羡慕地看着,于壮对刘玲说:“小玲,你要抓紧点儿呦。”

刘玲捶了于壮一下说:“去你的”。

632二婶堂屋中午

二婶、于强、刘丽、刘玲在包饺子,刘丽笑着说:“小玲,你和壮子从小就要好,能不能发展一步?”

刘玲不乐意地说:“姐,你说啥呢?”

二婶一边赶饺子皮一边说:“小丽,这不合适。”

于强说:“妈,有啥不合适,要是真成了,咱们更是一家人了,多好啊。”

刘丽说:“就是,要是你嫁给壮子,咱姐妹俩就不用分开了,咱们一起照顾妈,多好啊。”

刘玲说:“姐,不嘛,我一定要在网上找。”

于强说:“小玲,你千万别信网上的东西。”

刘玲说:“我就不信,网上的东西全是假的。我一定要在网上找。”

刘丽笑着说:“真拿你没办法。”

633于建国餐厅夜

于建国、许兰英、于强、于壮、刘丽在吃饭,刘丽边吃边说:“壮子,你对小玲真的没啥想法?”

于壮说:“嫂子,你就别管这事了,我已经找到对象了。”

刘丽问:“在哪里找的?”

于壮说:“网上呗。”

于建国说:“光玩邪乎的。”

许兰英说:“壮子,可别相信网上说的,哪有真事。”

于壮说:“那女的长得可漂亮了,不信,你到我的电脑上去看看。”

许兰英生气地:“我不看。”

634刘玲卧室夜,

刘玲坐在电脑前,搜索交谈对象。

635于壮卧室夜

于壮笑地看着网上情人白云的玉照,操作着键盘。

636于强卧室夜

于强忧虑地说:“丽,得想法把壮子和小玲从网上拉出来。”

刘丽说:“让我慢慢想办法。”说完,二人上床。

637鸡场内上午

朱镇长的轿车驶进场门,停在办公室门口,于建国、刘丽从办公室迎出,朱镇长走下车,与于建国、刘丽握手说:“你们的场子搞得有声有色啊,才几个月的功夫,变化可真大”,

于建国说:“朱镇长,快屋里坐。”

刘丽说:“欢迎朱镇长来指导。”

朱镇长坐下,接过刘丽递过的茶水说:“刘丽,指导可不敢说,我是来学习的。我先来看一下,过几天我再领各村的村长村来参观学习,你们不会不欢迎吧?”

刘丽笑着说:“朱镇长,学习不敢当,互相交流是可以的。”

于建国递给朱镇长一支烟,点上火后说:“朱镇长,你别带很多人来,这可是谢绝参观的地方。”

朱镇长哈哈一笑说:“于村长,我知道,来时我会让他们注意。走,咱先到你的鸡场看看。”

刘丽拿出工作服说:“朱镇长,给。”

朱镇长接过一边穿一边说:“对,要遵守你们的规定。”

638鸡含内

朱镇长、于建国、刘丽查看蛋鸡的情况,朱镇长说:“你们的药疗蛋搞的咋样?”

刘丽回答:“药疗蛋目前的市场需求量还不大,我们开发了一部分,另外是号召本村的养鸡户搞了一点,效益还是挺好”

朱镇长说:“只要有好的开头就行。以后再慢慢发展。”

刘丽说:“我们会朝这方面发展的。”

639猪舍内

朱镇长看着成群的半大猪说:“于村长,等这批猪出栏,你可就发了。”

于建国笑着说:“只要不出现意外情况,没问题。”

朱镇长笑着对刘丽说:“这要全看你的了。”

刘丽笑着回答:“技术上是有把握的。”

朱镇长高兴地说:“那好哇。刘丽,您搞的那个鸡粪饲料,到底可节约多少猪饲料?”

刘丽回答:“30%”

朱镇长说:“这就意味着养猪要减少30%的成本,这可不是个小数字啊。刘丽,这可全都是你的功劳。”

刘丽谦虚地说:“朱镇长,你过奖了。”

朱镇长说:“于村长,你们搞的那个沼气,村民们对你的看法很好哇。给大伙省了不少钱,金县长也多次提到你,要不是你大了两岁,我这乡长的位子怕是保不住了。”

于建国笑着说:“我可不是当官的料,今辈子当个村官,就算是烧高香了。”

朱镇长哈哈一乐说:“啥官不官的,只要为大伙办点儿实事就行。”

刘丽说;“朱镇长说得对。

朱镇长说:“再去看看你们的鱼去。”

640大湾边

刘丽向湾中撒了一把饲料,成群的鱼翻腾着抢食。朱镇长也撒了一把说:“于村长,你用猪粪喂鱼,这块儿可是白捡的。”

于建国哈哈一乐说:“是啊,朱镇长,鱼苗还是你给联系的呢。”

朱镇长说:“应该的,刘丽,你为于刘村立了大功了,金县长说要来看你。”

刘丽笑容可掬地说:“别劳县领导的驾,我可不敢当。”于建国、朱镇长哈哈地笑了。

641鸡场院内

于壮站在鸡舍旁,向办公室门口的刘玲招手,刘玲跑来问:“壮子,啥事?”

于壮一笑说:“我的网上情人要约我见面。”

刘玲高兴地说:“在哪儿见面?”

于壮说:“益寿县城。”

刘玲问:“啥时候?”

于强答:“今中午12点”

刘玲说:“咱们去吧。”

于壮说:“到益寿县城要60公里呢,咱开车去吧。”

刘玲说:“行。”.

642公路上、车内

刘玲开车,笑着对于壮说:“壮子,我要看看你的白云是多大岁数的老太太。”

于壮反唇相讥:“总比你找的年轻。”

643大饭店门口

刘玲停车,于壮说:“小玲,你在这儿等着。”

刘玲说:“不嘛,我和你一块儿去。”

于壮说:“哪有会见情人还带人的?”

刘玲撒娇地说:“我就是说你妹妹,我看一眼就走,不耽误你的事”

于壮点了一下刘玲的头说:“到时看我的眼色,让你走马上离开。”

刘玲高兴地说:“行。”二人下车。走到雅座门口,于壮敲了一下门,里面传来白云的声音:“请进。”于壮、刘玲推门走进,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是一位衣着考究的半志徐娘。

刘玲一见,“啊”了一声,

于壮问:“你就是白云?”

白云说:“我是白云,于壮兄弟,你咋还带个人来?”

于壮说:“她是我妹妹小玲,想来见识见识。”

白云大方地说:“那好,请坐。”

于壮迷惑地看着白云,刘玲怯生生地坐下,

白云坦然地坐下说:“于壮兄弟,有点儿吃惊吗?”

于壮说:“照片上的白云不是你这个样子。”

白云一笑说:“那是我20年前的照片,当然有些变化。于壮兄弟,从咱们的交谈中,发现你是个诚实的人。我现在明白地告诉你,我今年45岁了,有个女儿在上高中。我和我老公离了,家里有一个小化工厂归我,只要你同意,厂长的位子就是你的。我只管家务,咋样?”

于壮淡淡地说:“白云,原来你在耍我。”

白云端起酒杯说:“于壮兄弟,小玲妹,这不是耍不耍的事,我只不过争到一个见面的机会。来,喝!”

于壮心想:“事情已经这样了,不喝白不喝。”他说:“小玲,来喝。”说着把一大杯酒一口喝干。

刘玲扫了二人一眼,端起杯子喝了一点儿。

白云也喝了一口说:“好,既然你们喝了酒,我认为就是你们同意了,来,这是我给你的见面礼。”说着把一沓钱放在于壮面前。

于壮说:“我没说同意。”

白云说:“那就算我给你的车费。”

于壮说:“那倒可以。”扭头对刘玲说:“小玲,吃。”他把一只大虾放在刘玲的盘中,自己大嚼起来。

644于建国客厅夜

于、刘两家聚集在客厅中,刘玲戏笑着说:“报告大家一个特大新闻。”

于壮赶忙说:“小玲,不许说。”说着要去抓刘玲。

刘丽一把抓住于壮,让他坐在沙发上,对刘玲说:“小玲,快说。”

刘玲绘声绘色地说:“今天中午,我和于壮同志去会见他的网上情人啦”

大伙“啊”地一声把眼光投向于壮,于壮傻笑着。

许兰英说:“小玲,咋样?”

刘玲说:“大娘,你猜猜她有多大岁数?”

许兰英笑说:“多大,总不能比我还大吧?”

刘玲笑道:“大娘,比你可年轻多了,40有5”

大伙哈哈地大笑起来一

刘玲说:“人家说了,只要壮子同意,他就是啥厂长了,人家当专职太太。更可喜的是,有一个上高中的女儿叫壮子爸爸啦!”众人又是哄堂大笑。

于壮斥责刘玲说:“我不是没同意嘛。”

于强说:“白跑了一趟吧。”

刘玲拿出一沓钱说:“没白跑,人家说了,就算给壮子的车费吧,壮子,这钱归我了。”

于壮跑过去抢,刘玲把钱放入口袋中,于壮说:“我这作贼的赶上劫道的了。”众人又是一阵大笑。

于壮说:“我也告诉大伙一个新闻。”

刘玲赶紧上来捂住于壮的嘴,

刘丽上前拉开刘玲,对于壮说:“壮子,快说。”

刘玲说:“壮子,你不能说,我拿保密费了。”

于壮说:“啥保密遇,不就一顿饭嘛,我的车费都叫你要去了,两清了。”

于强说:“对,壮子,快说。”

于壮说:“你们想知道,刘玲的网上情人是啥样的吗?”

刘丽、于强说:“想知道。”

于建国、许兰英、二婶一个劲儿的乐。

于壮比划着说:“身高和腰围差不多。”大伙又是一阵笑。

于壮说:“你们想知道刘玲的网上情人的岁数吗?”

刘丽、于强说:“快说。”

于壮说:“刘玲网上情人的年龄是18乘以4岁。”众人又是一阵大笑。

于壮说:“叫人高兴的是,有一个8岁的小男孩,叫刘玲姥姥啦!”众人笑弯了腰。

“但我们的刘玲同志迷途知返,拒绝了那个糟老头子,他老头还不甘心。一边追一边说:黄小姐,咱们再谈谈。”

于壮模仿着郭金海当时的样子说。众人又一次大笑。

“我一下拦住那老头子说:别追了,回去看你孙子去吧。”于壮一边比划着一边说着,引得于建立国、许兰英、二婶笑得直喘。

于建国说:“壮子,小玲,以后别上网找对象了。”

刘玲说:“大爷,这有啥?”

于壮说:“失败是成功他娘,我就不信找不到真的。”

645于强卧室夜

刘丽打开电脑说:“强,你去拿一张壮子18岁的照片来”,说着她从抽屉中拿出一张刘玲18岁的照片。于强心领神会,忙笑着跑出门。

刘大白范文6

地点:城市一家院落

人物:老张、老张亲家母、老刘、老刘亲戚

场景:(一陈急促的电话铃声,老张在一旁忙乱着什么)

老张旁白:这时候有谁还给我打电话,这骚扰电话太多了,不接(转身功夫,又来电话了,闹得老张不耐烦的接过电话)

老张:喂,哪位?什么?哦,我是,我是,好,好,我马上就去。好,好。

(对观众)哎呀,差点耽误了好事啊,这不是嘛,我儿子在日本留学处了个对象,头些日子说,姑娘她妈,要来看看。我还差点忘了,对了,我还没准备呢。

(老张下了接亲家母)

(在机场老刘亲戚,左顾右盼),老张上前试问,等半天了吧

老刘亲戚说:可不是咋的,等半天了。

老张(心中想的,刚才打电话,一会儿才到,这么快就来到了)。诧疑地把老刘亲戚的东西放在车上,一溜烟的走了。

老刘的手机响了,接过电话说:喂,哪位?啊,找我办事?哦,好办,好办,哦,哦,这说哪去了,是,是,好,好)

对观众:人逢喜事精神爽

去了那场来这场

如今办事讲排场

温馨和谐新时尚,

文凭不高眼神亮,

忽悠忽悠就上当。

说来也巧,上几天我在外地遇见一个老乡,还是亲戚,答应给她办事,说给她孩子升学的事,这么快就盯上门来了,应酬应酬嘛。

老刘去机场接亲戚,见一女士背个挎包,老张亲戚母来回走着,心中叨念说:马上就到,这么晚才来,急死人了。老刘见到女的提着礼物过来,在老刘跟前过去,老刘愣了一下问:

你是为孩子的事来的吧?那女人说:对呀。

老刘旁白:看起来她就是找我办事的那女的,找人办事好不爽快。

(老刘和那个女的上车走了。)

(老刘家)

老张亲家母旁白:这家是瓦房,他打电话还吹呢,住楼这个家庭我姑娘到她家不得受苦呀,人啊,刚开始就骗人。等姑娘到他们家,还不得拉下一大堆饥荒啊,你笑,没准啊,这年头啥事都能办出来,都说远来和尚会念经。

老刘(客气地)说:大老远的,来这也不容易啊,先坐下。

老张亲家母(无精打采的):嗯。

老刘旁白:这女的不对呀,她怎么这种眼神看我。

老张亲家母:这样亲家太目中无人了。

老刘旁白:找人办事,其码懂得礼节,得了我不给她办了。

老张亲家母:旁白你瞧见没,就这种人把我姑娘给他家,不成。

老刘:旁白瞧她那神态,找我给她家孩子办事,没门。

老张亲家母:头些日子,在电话里跟我说的明明白白的,见面好好唠唠,就这么个好好唠唠啊,在说了,他孩子学习比我姑娘在上,可他爹也不能这副神态,德性……

老刘:(旁白)这样表情,我断定还是玩硬的,想办事没门。

(这时老张亲家母手机响,她接电话,喂,啊,我在,我在……)

此时老刘手机也响,老刘掏出手机:喂,你好,什么,你在哪?哦,我明白了,来这个女的不是找我的,找我的让别人给接去了。

上一篇融资余额

下一篇教师节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