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师范例6篇

机械师

机械师范文1

张相木:装备制造业要培育新的增长点 (1)

鲁南机床破解关键零部件国产化难题 (1)

宁蒙陕甘地区12市(盟)联手共铸装备制造业航母 (2)

冰城民企自产汽轮机大件 (2)

苏州工业园两太阳能利用项目入选国家工程 (2)

工信部要求淘汰272项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 (2)

莱州市小型装载机订单火爆 (3)

三一新型汽车起重机填补空白 (3)

长征机床援外项目108台机床通过验收 (3)

德尔福扩大电动车电子零部件产量 (4)

格兰海芬在中国第100万只换挡器下线 (4)

中法将联合建立大型客机发动机生产线 (4)

中国汽车工业的2009黄获 (5)

OEM向左走向右走马忠臣 (10)

整车特征管理办法废止或影响我国汽车关键零部件国产化进程 (12)

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数控系统分会顺利换届 (14)

北京密云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形成 (15)

海盐紧固件地位日益“紧固” (16)

调整产品结构瓦轴集团实现逆势增长 (17)

低碳经济引爆2010年相关产业雄姿英发 (18)

舞台多广作为多大——2010第12届上海国际机床展打造更专业更高效的综合性机床盛会 (20)

灌装输送线设计技术与系统张宗伟 王正肖 陶熠 范春阳 (21)

某钻机车架有限元分析陈慧珍 陈炳发 (24)

标准路面谱重构及其应用邸长俊 阮米庆 郝鹏飞 (27)

基于Autodesk Inventor的工程剖视图的实现方法研究王小玲 陈书剑 (29)

螺旋锥齿轮离散建模的研究李兵 杨林 吴炎新 (31)

面向灌装输送线设计的仿真技术研究朱桦 王正肖 隋鹏飞 (33)

Pro/E二次开发在焊接符号标注中的应用赵留强 王铁 张瑞亮 柴少彪 李萍锋 武玉维 (36)

基于SolidW0rks二次开发的间接力口热式热风炉设计计算及绘图软件系统马婕 柴天亮 (38)

家用网络摄像头的设计与实现陈海燕 王文文 (40)

基于Pro/Cabling进行整机布线的应用研究徐宁波 刘绪弟 (42)

奇数齿渐开线圆柱斜齿外齿轮跨棒距和跨球距的计算金鸣 高进 (44)

基于PCI微能脉冲发生器的研究王春龙 郭烈恩 (45)

基于AutoCAD的二维渐开线齿轮造型方法研究张凤翔 (48)

汽车动力转向器的流场分析程凯 周香 李广明 (50)

中国15家企业携手亮相泰国机床展 (52)

特殊工件扫描数据处理李占贤 李振臣 陈杰 侯宇 (53)

基于ANSYS新型水喷射式减温减压装置的结构设计王双印 张永军 (55)

基于MATLAB的电影放映机抓片机构轨迹综合优化设计任婧 武丽梅 鲁永建 (57)

一重热轧产品赢得美国用户赞誉 (58)

基于RAMP和ANSYS二次开发的结构拓扑优化牟淑志 杜春江 牟福元 (59)

陕柴重工年铸造能力达到三万吨 (61)

AutoCAD在机构设计与分析中的应用宋宪臣 陈西园 (62)

汽车自动变速总成创新联盟在京成立 (63)

基于VERICUT的汽缸盖模具数控加工仿真元宇鹏 阳林 (64)

天津精诚成功研制YH53250重型铣齿机 (65)

基于CATIAV5的冲压模具参数化设计和应用李奇涵 李衡 (66)

宏程序铣削倒圆/倒角时增量值的计算方法刘加孝 马秋成 (68)

CAGD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轩连 何芳 陈小夏 (70)

长征重工锻件产品打入德国市场 (71)

数控编程软件的二次开发及应用潘子南 林辉 (72)

关于变量编程与旋转平移指令的综合应用李昌达 郑勇 (74)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汽车制动性能评价李传斌 (76)

非接触式承片台流体动力学仿真分析谷德君 陈波 孔繁久 (78)

基于UG的斜齿轮精确建模方法分析李海平 (80)

Mastercam软件中的毛坯设置许颖 (82)

提高铣直槽精度的编程方法李轲 (84)

潍坊天翔收购美卓越航空发动机公司 (85)

宏指令在孔系加工中的应用胡俊平 (86)

浙江温岭机床工具企业进军西部市场 (87)

利用数码照片进行产品外观的逆向创新设计王忠生 (88)

市场回暖锻造行业曙光初现 (89)

大尺寸CNG钢瓶口加工关键技术研究黄召亮 陆国栋 王进 (90)

轴小型化设计的研究陶振荣 (92)

新型空间曲面打标机械架构及插补技术研究姜晓明 陆国栋 王进 程仙平 (95)

瓦轴获批组建国家大型轴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96)

轿车纵梁隔热板衬铝箔自动滚切机机械系统设计余光伟 李传峰 顾阳阳 朱贸 郑敏 (97)

胶印机印刷压力控制分析与研究李春伟 方海峰 (99)

凸轮磨削中热耗的分析与研究谢卫其 刘亮 陈荣莲 (101)

变工况玻璃窑炉布袋除尘器温度控制方法齐晓芳 陈长征 刘姿含 谷艳玲 王仲 (103)

基于3-PRS并联机构结构动力学有限元建模与分析胡晓平 董宇迪 王颖 (106)

压制次数对铜基粉末冶金摩擦材料物理性能的影响张光胜 牛顿 冯思庆 (109)

首台国产大型凸轮轴磨削加工装备江西诞生 (111)

薄壁铸铝合金高速铣削加工试验研究黄晓峰 杨敏 (112)

汽车异型管件液压成形技术研究徐明达 李峰 刘晓晶 王敬泽 (114)

机床业海外并购是技术合作升级 (115)

曲轴机加工尺寸分析与工艺控制邱昕 钟如全 (116)

Cr12MoV钢真空炉与盐浴炉热处理工艺试验研究王铭劼 (118)

卷扬起升机构的改进设计宋理敏 汤志远 (120)

一种液压空心卡盘的设计与制造赵胜金 王德山 (122)

巧用SolidWorks制作马蹄口样板郑瑞强 (123)

冷轧牌坊吊装工艺设计与实践范松 (124)

全截面自动取样机的设计与应用张海滨 (127)

可转位刀具在汽封弧段强力铣削中应用赵军 周全 (128)

介绍一种大型轮胎拆装机液压卡盘油缸王德山 赵胜金 尚成文 (131)

真空一高压气体渗氮工艺与设备探讨翟宝隆 (132)

废弃海洋石油平台的拆除王勇 戴兵 高军伟 (134)

钢铁零件铬前除应力与铬后除氢的重要性王玫琦 (136)

英制渐开线花键弧齿厚和弧齿槽宽的计算与测量石宝枢 (137)

半干法脱硫循环灰斜槽优化设计刘玉新 (141)

2Cr12NiM01W1V钢螺栓断裂原因分析张远 王梅英 (142)

浅谈数控车削的对刀励军 (143)

全地形车后独立悬挂系统郭宁 王宏 (145)

汽轮机长叶片设计中蒸汽弯应力的计算高良军 (146)

过盈量在轮对压装中的重要性分析张忠 (148)

KF-60型自翻车构架制造工艺分析姜顺善 (149)

国内首台全自动多线切片机研制成功 (150)

倾角传感器在就车式制动盘车床上的应用尚成文 王德山 (151)

开展机械工程师技术资格认证促进我国实现人才强国战略 (152)

宁波海天精工机械有限公司 (F0004)

沈阳机床成立第六个4S店 (1)

德国通快机床新工厂全面投入运营 (1)

做强做大装备制造业座谈会在京召开 (1)

合锻研制出航天用成形液压机 (2)

国产大飞机发动机装配生产选址浦东临港 (2)

柳工起重机2009年销量达1300台收益5亿元 (2)

六省区打造7个风电基地设备新需求将形成 (3)

专业机构预测今年全球太阳能需求增长超40% (3)

润邦重机签约制造海上风电工程起重机 (3)

2010年铁路计划投资规模8235亿 (4)

贵州清镇投资3亿元建工程机械专业化市场 (4)

中国南车获国内首个城际列车项目23亿订单 (4)

装备制造业2009年度人物盘点 (5)

数字 (8)

2009年装备制造业经典创新案例——200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部分获奖项目 (9)

2010北京国际动力传动与控制技术专题展 (13)

4万亿投资计划2010年上演下半场胡红伟 (14)

2009世界机床行业十大看点——中国需求回升成亮点 (15)

世界部分机床企业产值情况 (16)

强化自主创新逐步实现高端铸锻件国产化 (117)

机械工程师资格认证条件、标准和程序 (154)

编者的话 (M0003)

山特维克可乐满:展望2010 (18)

德马吉中国推出“绿灯”预检计划 (19)

曼·胡默尔中国业务逆势飞扬 深化战略布局加强对华承诺 (20)

复式直齿行星排行星轮轴向力研究周巨涛 周晓军 杨富春 (21)

航天工程中短时工作齿轮的静强度设计刘佳 周辉 (24)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旋转构件动态参数检测方法张广坤 宋进 李玲 (27)

微型接线柱自动装配生产线的方案设计朱广 胡旭东 张泽 (29)

一种大长度轨道直线度的测量方法和装置宋伟 程维明 刘亮 孙桂清 刘恩频 (32)

基于有限元分析的方钻杆机床床身动态特性设计石建 韩博 王可 (35)

商务车办公环境系统设计盛英泰 张蕾 (38)

架座式机枪边界条件识别技术研究董自卫 刘军卿 唐丙文 黄文胜 (41)

液压系统可靠性最优化原则与冗余技术湛从昌 李成 卢明 曾良才 (43)

并联机器人控制方法研究现状陈强 黄勇 胡晓娟 (45)

客运索道吊厢室内人-机分析杜玲林 李杰 (47)

井斜动态测量离心力的修正何磊 陈新元 张宏伟 (49)

应用发动机平均值模型转矩公式的建模与仿真石宝玉 张永相 (51)

加工中心底座和鞍座组装的贴塑工艺技术张晓东 欧洲 (53)

不锈钢的磨削加工与电解磨削复合加工比较刘祥伟 (55)

工程装备维修器材精确化保障数据挖掘与需求计算董振华 严骏 凌海风 李宏伟 (57)

监控管理系统在烟草加工行业中的应用赵序勇 方厚东 刘中兵 金小辉 宫建华 (60)

地铁、城轨交流牵引电气传动实验室中惯性飞轮箱的设计分析何文学 宁建华 王爱民 曾辉藩 (62)

热压块状Nd2Fe14B/α-Fe复合纳米晶磁体的致密性及磁性研究李红军 沈延飞 (64)

基于有限元分析的夹具针杆精度控制项林辉 冯毅雄 谭建荣 (66)

面向灌装输送线的数字化设计制造集成平台的开发陶熠 张勇 张宗伟 王正肖 (68)

基于模板的机构模型构建技术研究刘建峰 刘振宇 (71)

高速走丝线切割数控机床断丝监测系统的设计刘承信 翟玲 (74)

基于ANN的ESPCP系统转子转速调控技术研究沈立伟 王世杰 (76)

基于激光扫描的机轴质量检测研究黄蕴禕 曾忠 (78)

定制产品合同变更损失统计快速响应技术倪小兵 冯毅雄 谭建荣 (81)

虚拟现实技术在纺织除尘设备中的应用研究宋海娃 陈功 岳良建 胡滔 (84)

变速风力机的静态特性仿真研究蒋磊 邓召义 查俊 (86)

重齿靠科技创新做强做大 (88)

基于MATLAB图像处理的布氏硬度测量王向垟 张钊 童森林 (89)

一种水冷电抗器的散热器数值模拟董瑞洪 马秋成 廖向前 黄伟华 贺荣 (91)

气动发动机排气活塞的有限元分析张文龙 王云 谢胡凌 (93)

基于Inventor文件属性的自定义开发付荣华 (95)

亚洲第一长管状带式输送机试车成功 (97)

Deform软件在实心轴开式冷挤压单位挤压力求解中的应用李军 张玉强 孟宪举 孔德明 (98)

华中世纪星数控系统用户宏程序的编程技巧苏亚辉 (99)

高精度零件的数控测量程序编制李强 (101)

基于Patran&Nastran飞机装配型架刚度分析模块开发及应用洪学玲 郭龙江 万世明 黄跃 (103)

算术参数R在柔性NC编程中的重要作用高岩 (105)

倾翻装置轴承损坏原因分析与结构改进设计潘昌勇 (106)

轿车悬架项目开发关键技术研究杨泽华 陶奕骁 潘毅 (108)

蜂窝轴封泄漏特性研究王强 (110)

机床不锈钢大护罩板料折弯件的优化设计杨振辉 (113)

高压级涡轮的气动优化设计改型韩志双 唐洪飞 (114)

CAESARII对压力平衡型膨胀节的模拟与分析孙志强 李凤娟 (116)

卷烟机供纸系统等宽分切装置的设计陈文 赵龙 杨钊 张广喜 (118)

非圆行星齿轮乳化液马达及其展望王军宁 张丽华 (121)

基于轮毂零件形位误差检测的综合检具的研究柏青 (123)

提高车床加工精度的一个方法张家平 (125)

桥墩钢模板技术设计优化及质量控制欧亦盛 (126)

大跨度的扫描架设计与加工工艺刘剑 (129)

燃机护环国产化加工技术研究谢献忠 赵志强 (130)

一种自动化生产线举升卸载机构的开发设计邹立连 孙义田 孟繁强 (132)

镗床上加工哑铃式孔系的方法籍双飞 程立新 王刚 (133)

盘车装置蜗杆热处理工艺试验研究王海凤 (135)

汽轮机燃气轮机高温合金材料的机械加工赵军 (136)

转K6型侧架加工机床的设计李国志 (138)

储柜自动密封装置在烟草加工行业中的研制与应用方厚东 徐庆哲 赵序勇 薛建中 孟庆江 (140)

花键轴铣床无差动滚切斜齿轮原理及精确计算李卫平 (142)

机床漏电触电事故原因分析及预防林寿平 (143)

高强钢板在设计中的应用以及结构设计时注意事项郭大鹏 郭凤 彭帅 佟刚 (145)

双导程变齿厚蜗杆加工工艺的改进丁岩 尚连峰 李立强 (146)

超临界600MW汽轮机组叶片裂纹故障对策焦军涛 (147)

配电系统无功补偿的现状及探讨张庆军 (148)

孔类零件键槽对称度的测量任维良 周亮 (150)

铸造业探索新路:试行准入发展集群 (151)

一种液压卡盘的设计与制造王德山 (152)

电除尘器改电袋除尘器的优化设计刘玉新 (153)

模具行业南资北移 (1)

日精树脂工业开发薄型品专用电动射出成型机 (1)

昆山打造模具产业首席平台掀起投资潮 (1)

SAU意大利制造机床刀量工具登陆中国市场 (2)

巴西临时减免关税机械企业把握良机 (2)

微注塑成型微模具设计制造关键技术研究通过验收 (2)

2010年中国机床工具行业增速将达15% (3)

2009年美国机床消费额同比下降60.4% (3)

中望公司推出“设计中国芯”2010用户回馈计划 (3)

CAXA助力东汽灾后重建数字化工厂 (4)

Cimatron集团将携其产品在德国国际制造业技术和自动化技术展(METAV)上精彩亮相 (4)

模具热流道技术发展综述黄获 (5)

2009年度模具部级新产品评审推荐结果揭晓 (14)

模具小知识——模具保温方法 (15)

泊头汽车模具进军高端轿车市场 (16)

把握机遇,展示实力——访德马吉亚洲区CEO汉诺先生和中国区总经理单锡林先生 (17)

铣削前行之路一把刀具集众多性能,优势多多 (19)

编者的话 (M0003)

基于旋量的SCARA机器人动力学分析王科 刁常堃 (21)

真空助力器工作原理及其自动检测过程分析李杨 王晓东 王志鹏 王可 于冬梅 (23)

摩擦式钢球表面缺陷检测仪的控制系统设计王义文 张中然 青克尔 刘献礼 蔺勇智 (26)

基于亚偏好演化的生产设备合作网络模型陈国章 刘丽兰 孙雪华 俞涛 (28)

声光调制技术及其在精密测量中的应用吴俊杰 郭天太 吴颖 赵亮 (32)

轴线倾斜式柱塞泵转子设计校核方法研究张旭 苏三买 (34)

1Cr18Ni9不锈钢材料抗拉强度不确定度的评定万鸣 (36)

凹版印刷机干燥系统机械结构工艺参数节能减排设计黄清明 陈芳园 许鹏 白文华 (38)

钢丝排刷式扫雪机研制吴书琴 李乔非 刘学斌 刘春山 (43)

基于可靠性的机械零部件设计研究赵淑莹 杨晨升 (45)

齿轮泵的流量脉动机理分析与设计邹洪峰 贾柱 (47)

某热电厂TP304不锈钢管泄漏分析冷启霜 (49)

真空高低温球盘式摩擦磨损试验机的研制王长生 齐毓霖 (50)

蠕墨铸铁闸瓦材料组织性能研究宋晓虹 王英兰 马虹 (53)

考虑重合度的斜齿轮传动优化混合遗传算法鲁成杰 杨建军 史向坤 (56)

逆向产品的数据文件检验法及其误差评价李存华 旃艳琼 (58)

纳米晶AZ31镁合金粉末制备的研究郭宇 刘广东 (62)

利用画“小箭头”法查找工艺尺寸链王正东 (63)

生产制造中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范国平 (65)

金属加工机床出口结构变化 (25)

机床工具进口大幅减少机床市场需求结构向高端发展 (55)

邓崎琳:钢铁行业市场波动难以改变 (66)

慈溪市轴承出口复苏迹象明显 (89)

国核工程与陕柴重工联手AP100 (115)

机床工具行业出口调整结构仍是长期任务 (128)

国内首台四轴数控精密磨床面世 (145)

机械工程师资格认证工作大事记〈2001—2009) (149)

草图与特征双向关联方法的研究及实现刘捷 郭连水 林学峰 (67)

基于UG的鼠标上盖注塑模设计与数控加工王莉锋 张伟 (70)

基于ANSYS的数控落地镗床滑枕变形分析石建 曹明珠 王可 孙兴伟 (72)

基于构件的工业机器人测控软件系统的研究金永 陈金鹤 邵彩云 (74)

使用用户宏编制大螺距螺纹加工程序朱登洁 卢吉平 刘铭辉 (77)

舰船螺旋桨非定常粘性流场与空化数值预报朱志峰 (79)

利用AutoCAD二维图形创建PPT绘图动画的研究王小玲 陈书剑 (82)

模具结构对铝合金挤压的影响机理徐明达 李峰 刘晓晶 李超 王敬泽 (83)

基于Pro/E全地形车车桥设计赵耀虹 李瑞琴 (85)

典型槽型零件数控铣加工的手工编程方法姜永梅 薛云霄 (87)

基于NXNastran的TWS600S柱塞泵泵头有限元分析姜培昌 王好臣 卢军霞 (90)

基于KISSSOFT的行星齿轮传动设计高娜 王艳卫 (92)

地铁车辆安全检测系统及结构设计王信隆 (94)

基于Pro/E的直齿变位齿轮的三维建模王金锋 张轶群 杨懿 (97)

USB技术在实时测控系统中的应用赵书博 王军 杨福来 (99)

基于灵敏度的车门下沉刚度分析及优化韦勇 张军 成艾国 (100)

汽轮机隔板端面车削数控程序优化高岩 马桂君 (103)

车门静态强度的有限元分析模拟徐飞云 谢斌 成艾国 (104)

基于有限单元法结构滚轮支撑约束问题分析石志东 张守云 (107)

井口装置PR2试验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应用王小文 (109)

基于UG的圆柱直齿轮参数化建模及有限元分析崔亮 (111)

高效刀具在树脂基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切削中的应用聂晓庆 (116)

拟定与优化新机型发动机正时中间叠齿轮总成加工工艺王妍 (117)

滑枕镗铣头主轴轴线前后倾斜自动调整结构马庆鑫 (120)

一种新型定位夹紧装置的设计及工艺改进刘雄心 (121)

槽加工工装设计毛丹洪 (123)

汽轮机转子高速动平衡试验中制动时间的分析计算卢杰 江友钿 李绍海 章赛君 (124)

密珠轴系结构静态应力分析王维毅 (126)

导轨磨床磨头机动移动装置的设计吴红 易勇祥 (127)

钻井液加重装置的研制白旭东 (129)

一种驻车千斤顶王德山 (130)

大型造船龙门起重机主梁结构形式的研究徐宏伟 张全福 (131)

注剂式带压密封技术的应用王伟 潘德福 (133)

国内首台空冷50MW机组结构设计张雪 张华杰 (134)

复合梯形螺纹机用丝锥的设计关洁 (136)

某翻车机传动系统机座台板振动原因分析与改进李晓霞 赵惠传 (137)

LVDT在国产汽轮机中的应用分析王宏娟 (139)

罚参数化设计软件Pro/E确定同步带的设计长度吴国雄 马海舟 邹连生 (140)

基于Pro/E的汽车前轴油封盖冲压模具设计董延春 宋微 刘毅 (141)

泵体孔车床夹具设计林丽珊 (142)

交流稳压电源的电磁兼容张庆军 (144)

超声高频珩研机工作原理及质量分析吴建堂 (146)

轴流式涡轮发电机的转速分析施平 赵友军 苟苛 (147)

齐重数控高精度机床亮相风电展 (1)

华东数控:拓展数控机床租赁市场 (1)

新一代环保数控攻螺纹中心面世 (1)

小巨人移动机床监控项目测试成功 (2)

武重研制出大型风电加工设备 (2)

牡丹江迈克机床产值过亿元 (2)

亚威锻压机床又添九种高端新品 (2)

普什宁江柔性制造系统通过验收 (2)

中国沙河机械通用零部件市场开业 (3)

砂带磨削机床工作组在杭州成立 (3)

南通科技一项目列入国家火炬计划 (3)

沈阳机床三款新品填补市场空白 (3)

国网新源攻克30万千瓦抽水蓄能机组关键技术 (3)

攀钢多管齐下向工程机械用钢“进军” (4)

中国将成欧特克全球研发基地 (4)

投资15亿建中国物流(株洲)产业园 (4)

宝钢股份与中国重汽实现战略合作 (4)

振华港机签署1亿美元集装箱起重机供货合同 (4)

新能源风头正劲要求机床装备大规格、高可靠性胡启林 (5)

面对金融危机国产刀具行业应看到机遇杨红英 (7)

摘得北京奥运会金牌——易格斯公司工程塑料轴承用于山地自行车,减轻重量 (8)

国内外超精密加工技爿与机床的发展状况杨桂霞 梁鑫 (9)

起重机行业的技术领军人——闫丽娟 (12)

从《漂亮的事》看五朵金花的创新精神 (14)

Fikus FastWire软件成为北京阿奇夏米尔线切割机床指定配机软件 (15)

农机行业2009年将现四大亮点 (19)

内蒙古——打造中国能源基地的又一“发动机” (20)

编者的话 (M0003)

强强联手,DMG清华——德马吉助力航空制造业 (16)

国产数控系统行业研讨应对世界金融危机 (17)

中国将投5万亿再建4万公里铁路 (18)

公路建设持续升温大小施工机械需求增长 (18)

圆盘冷锯机振动原因分析及处理刘爱兵 王全先 (21)

线切割加工中间隙补偿值的确定蹇玲 (23)

复杂槽型数控车刀片断屑预报系统的研究刘二亮 李振加 张超 (24)

利用数控宏程序变量编程车削大模数多线蜗杆贲维锋 (27)

加工碳素结构钢的三维复杂槽型铣刀片冲击破损实验研究程耀楠 李振加 郑敏利 (28)

批量铣削典型零件的夹具设计彭丰年 (31)

三相磨料射流切割试验研究邹红亮 李福援 冯志清 (32)

斗笠式刀库的容刀量与分度装置的运动分析张宇 夏晓平 (35)

复杂断截面成型刀具的CAPP研究焦爱胜 严慧萍 刘立美 (37)

PCBN车刀以车代磨淬硬钢锥套分析韩英树 (39)

可转位刀片断屑槽几何参数对断屑的影响韩玉娟 (41)

偏心轴套的加工王吉明 (43)

用圆弧近似法在普通铣床上加工圆弧面周聪 汪子卜 (46)

带模架链板复合模标准化设计和保证互换性制造叶俊勇 虞婕华 (47)

钻杆加工工艺探讨郑林 (49)

无废料冲孔落料级进模贾建志 谷淑君 (51)

高精度大直径深孔螺纹加工工艺甄健胜 (52)

定位偏转法在普通三坐标镗铣床加工中的应用牛均宽 (53)

国产数控系统备受冲击 (30)

基于MBD制造体系的装配工艺数据集成张魁 范玉青 卢鹄 周秋忠 (55)

感性工学辅助设计系统中可扩展分析方法的实现祝海峰 伍铁军 章善惠 (59)

数控机床三维建模与加工仿真技术研究张天其 于忠海 张晓峰 (62)

基于中间语言的通用后置处理系统王俊龙 宁涛 郑国磊 (64)

基于ANSYS的直齿圆柱行星齿轮系统的模态分析周立峰 朱如鹏 (67)

飞机自动装配机器人设计及仿真胡小平 许瑛 郑文峰 徐华 (69)

镀镍钢带深冲时镀层失效原因的定性分析与仿真邓启超 汪建利 (71)

基于CAE技术的阅读器注塑模具优化设计张远斌 徐斌 (74)

基于有限元的磁悬浮轴承支承转子的模态分析研究曹勤 徐龙祥 (76)

多轴铣削定位加工手工数控编程的研究罗中华 (78)

平面四杆机构的优化设计及运动仿真王孝平 龙伟 耿静华 (81)

半转叶轮仿生推进器的控制系统设计及实现许立美 潘紫微 邱支振 张震 (83)

基于ADAMS的虚拟样机技术实践董江华 姜大成 (85)

基于面向对象的制造业CAD多版本二次开发与移植曲慧敏 杨光华 (87)

回转支承CAD软件开发汪丽芳 余晓流 祝勇 (88)

基TXML的STEP—NC数控加工若干问题研究吴霞 王军 孙军 宋殿忠 徐元元 (91)

基于推钢机机构的摇杆本体有限元分析任绪年 乔翠侠 包家汉 (94)

基于刚度灵敏度分析的客车结构优化的研究吴昌凤 任斌斌 白迎春 龚占杰 (95)

基于UG/WAVE软件的产品级参数化设计申刚 (98)

拓扑优化设计中混合细胞自动机方法应用研究王妍 郭连水 (100)

高精度称重系统的设计与研制刘玉梅 (102)

基于双目立体视觉的摄像机外参数快速在线自标定算法王涛 谢少荣 潘智昊 罗均 (104)

双眼运动控制生理神经回路功能图谱的创建夏冰玉 罗均 李恒宇 谢少荣 (106)

基于多体系统理论的三轴数控机床误差补偿模型张明伟 沈兴全 (111)

纳米磁性液体的制备技术李剑玲 李德才 (113)

基于全向视觉图像的快速定位方法赵艳丽 (116)

复合材料构件计算机辅助成型工艺设计的研究梅立 梅中义 范玉青 (118)

拆卸法在尾座虚拟装配序列规划中的应用秦录芳 孙涛 (121)

一种蠕动式缆索机器人的结构与分析王香瑞 冷护基 程新德 (124)

工程机械维修质量的多属性模糊群决策评价模型程军伟 张国彬 刘旭刚 董宏国 靳福 (126)

光伏发电跟踪控制系统设计吴小雨 王开宝 (129)

MATLAB优化工具箱在齿轮减速器设计中的应用皮云云 徐学林 高崇金 (131)

非圆齿轮行星差速机构运动特性仿真分析魏秦文 冯斌 马志新 曲海 (133)

基于AT89S51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设计陈妙芳 胡晓东 (136)

圆柱螺旋弹簧压力检测系统研究熊伟 金鸿 (138)

低速惯性摩擦离合器二级铰杆增力机构设计吕庆洲 (140)

真空发生器在自动化设备上的应用刘黎阳 李超 (142)

管道内环缝自动焊机的设计尹铁 张锋 梁君直 乐天 王进财 (144)

不完全定位时的剩余自由度在装夹过程中的应用云介平 张建梅 (145)

液压系统中O型密封圈的使用研究张雅芹 李力强 (147)

锂电池全自动极耳折弯封盖机系统开发万学春 何汉武 (149)

大型船用发电柴油机排烟温度过高故障判断与消除邱加栋 王大镇 (151)

EBJ-120TP掘进机齿轮箱输入轴内花键失效原因韩斌慧 (153)

一种智能垃圾桶的研究与应用梁婷 常国强 邢皓 辛操 唱岩 (155)

油缸检测的新方法孙靖圻 赵飞文 (156)

绘画夏布压平机的设计赵云 (157)

液体料生产2A12(LY12)铝合金扁铸锭工艺研究单长智 吕新宇 曹永亮 孙荣滨 吴欣凤 (158)

齿式联轴器的改进包国华 俞学升 (160)

烧结机尾部星轮阻力矩装置的研究高振江 (161)

汽轮机末级长叶片常用结构孙杨 (162)

浅谈煤矿供配电系统故障电动机再起动技术孙玉坤 (163)

热塑成型直柄麻花钻工序间质量责任的判定方法齐晓伟 (165)

汽轮机转子扬度的计算方法叶小月 潘协波 (167)

丰田部分日本工厂停产11天 (1)

韩国去年汽车产销量及出口量同比下降 (1)

日本汽车销量创28年来新低 (1)

美三大汽车销量大幅下降 通用降幅4达22.7% (1)

2008年广汽本田销量突破30万辆 (2)

德国汽车业在困境中前行 (2)

一汽集团2008年总销售收入2184亿元 (2)

上海大众2008年销量突破50万辆 (2)

2008年中国汽车增速回落 (3)

丰田前社长表示丰田要“回归原点做事” (3)

2008年巴西汽车产量世界第六 销量世界第五 (3)

一汽今年研发经费提高42% (3)

中通国家863新能源项目顺利通过国家鉴定 (4)

金麒刹车片成制动系统行业标志性品牌 (4)

汽车工业重点企业收入、利润增幅回落 (4)

国内最大汽配市场在长春开业 (4)

写给2009中国汽车工业董扬 (5)

声音 (6)

中国汽车工业的支柱作用、历史回顾及发展趋势扬桂霞 周穆洁 (7)

报数 (9)

用国产装备 助自主品牌汽车腾飞杨桂霞 李彦萍 (10)

汽车行业常用缩略语 (12)

过寒冬解困境尚待时日张立明 (13)

2009:自主品牌的挑战和机遇邵明涛 (14)

在顶级汽车生产线上——奔驰“记优秀的汽车工程师 陈巍” (16)

我国今年将开工建设三大特高压交流工程 (18)

历史上第一条高速公路力争年内开工 (18)

借补贴机遇大力发展民族农机品牌 (19)

高精度便携测量仪 法如华夏臂亮相中国 (20)

基于CAN总线的汽车车身门控系统研究凡海峰 尹明德 (21)

电动汽车的发展及面临的挑战蒋瑞斌 谭理刚 (23)

橡胶空气弹簧的几何非线性分析李锐 刘伶俐 (26)

车用柴油机装配工艺三维可视化技术研究施志辉 李晓丹 (29)

基于EXCEL的汽车行李厢盖扭杆弹簧开发程序泉 (31)

轿车发动机混流制造生产调度系统应用研究刘繁茂 王炳刚 刘伦洪 饶运清 高贵兵 (33)

拉维娜行星齿轮机构精确建模及运动分析焦安源 鲍力 (36)

汽车差速器结构设计、三维建模与虚拟装配研究钱斌 高洪 胡开明 (38)

介绍一种接合齿收缩角的测量方法刘晓莉 (40)

基于多项式拟合的脉冲红外热像无损检测数据处理方法其达拉图 郭兴旺 (41)

利用子空间方法辨识液压锤系统及仿真叶兴海 徐必勇 罗铭 常文亮 刘楚 (44)

焊缝垂直拉伸方向的拼焊板单向拉伸实验研究熊辉 林建平 孙东继 (47)

数显装置分技术委员会成立 (48)

含随机间隙机械振动系统的周期运动稳定性与分岔田海勇 刘卫华 赵日旭 (49)

秦川集团从容面对危机 (51)

输出轴支承轴承刚度对三环减速机动态性能的影响分析杨承三 (52)

现代液压技术的发展现状李硕卫 张国贤 (54)

变速器参数多目标可靠性优化设计马云超 阮米庆 (58)

基于LabVIEW 和 EMD的工业缝纫机故障诊断国红波 马晓建 郑子明 (60)

机器鱼比赛图像处理系统赵启冲 梁建宏 谢成荫 张丽 (63)

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在电液伺服系统中的应用研究王荣林 (65)

嵌入式远程测控系统的设计梁冰茹 陈海燕 李孟平 (67)

正交试验与转台框架优化卿子友 刘亚忠 (69)

基于遗传算法的并行生产调度的研究徐斌 肖素梅 石宇强 (71)

一种改进的ICP算法在多视配准中的应用李必卿 蔡勇 (73)

基于双目视觉的塑料零件数模重构研究何秋奇 杨玉珍 岳晓峰 孙婷婷 张耀平 (76)

现金流与合同成机床企业困难焦点 (78)

平带启动阶段的工作情况分析李娜 郝广平 (79)

巡航式污水净化器的运动轨迹控制设计李万爱 郭斌 李平 孟瑞 谢能刚 (81)

一种简易拉拔专用工具的设计李家强 (80)

联合减速机齿轮安装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包国华 俞学升 (158)

基于边折叠的产品零件模型简化算法研究王效有 宁涛 王可 (83)

漂浮基姿态受控空间机器人关节运动的自适应模糊滑模控制张燕红 (86)

DELMIA人机工程在支线飞机概念总装仿真中的应用谭慧猛 朱文华 王琛 吴东琦 (89)

勘误 (90)

壳体零件反向建模陈文琳 王荐 李旭光 王世东 (91)

基于虚拟仪器的电主轴振动检测李伟光 张送 朱火美 陈刚 (93)

基于VC的数控机床转换程序设计李铁钢 (95)

基于Pro/E的渐开线圆柱齿轮三维参数化建模技术郑凤菊 张华 易勇 刘颖 (97)

汽车企业别忘“自救” (99)

基于Pro/INTRALINK的电梯产品的数据管理系统王春雨 潘峰 张静 袁园 王显旺 (100)

基于COSMOS Motion水稻栽植机秧针轨迹的运动分析刘天祥 宋广明 王明 韩霞 (102)

虚拟显控系统模块化开发研究李玲莉 (103)

基于MasterCAM的车削零件自动编秸郁志纯 (106)

手机外壳模具设计制作与分析赵振宇 刘白 刘秀娟 (108)

基于CATIA和ADAMS的曲柄机构虚拟样机运动仿真董江华 姜大成 (111)

小齿轮自调位装置的运动学建模及分析洪震 贺元成 (112)

DNC系统中NC代码分段程序设计包国栋 (115)

带裂纹管道的有限元分析朱秀梅 (117)

基于ANSYS的FSW热力耦合有限元分析研究王丽 梁文武 张佃平 (118)

Mastercam X3软件后处理文件的更新与设置分析梁焱 (121)

几何变换编程在数控铣削加工中的应用刘倩婧 (123)

基于VERICUT的数控加工仿真与优化的研究与应用邓集松 (125)

椭圆弧轮廓数控编程分析徐立华 殷铭 (126)

基于MasterCAM的汽车覆盖件反求造型及数控加工仿真李祥 穆星宇 (128)

WinCC V6.2组态软件在钢管热处理生产线中的应用李元峰 王小文 (129)

液压传动系统的几个认识误区李力强 张雅芹 (131)

铝合金拉杆复合挤压工艺及模具设计黄英杰 (132)

基于渐开线齿廓范成仪的结构改造杨雪玲 于兴芝 (134)

大部件加工中心基础工装贺春 徐书峰 (135)

柱塞套机械加工工艺设计朱敏红 刘峻 (137)

套筒微动结构设计李立强 马蕾 安平 (138)

ZL41复合滤棒成型机料盘输送系统的改进张海军 (139)

用气动托辊装置消除宽幅印刷机托纸辊挠度的方法陈学庆 刘素芳 (140)

一种新型盘式零件搬运连杆机械手的设计王忠伟 马永寿 张洛平 徐芳 (141)

华鲁机床研制出超大型数控船用卷板机 (142)

转向架升降翻转机设计季金龙 (143)

数控机床创新战略联盟在京成立 (144)

曲柄半径误差对双点压力机精度的影响及误差消除方法汪怀伦 梁化春 (145)

一种新型机床防撞装置安平 魏彦龙 李立强 (146)

磨床砂轮轴及端盖的修复再利用金翅鹏 冯丽梅 (147)

镶套法在机械剪板机修复中的应用谭悦磊 (148)

Pro/E钣金设计中折弯半径的确定方法丁荣生 (150)

喷漆生产线技术改进宗君 (152)

主齿凸缘防尘罩铆接工装改进设计徐光银 唐自玉 (153)

浅谈循环流化床锅炉风帽的安装与使用田兴岩 (154)

乐滩电站大推力负荷、低转速推力轴承的研究林雪成 (155)

机械师范文2

性 别: 男

年 龄: 24

民 族: 汉族

户 籍: 湖北 武汉

最高学历: 本 科

现所在地: 广东 广州

毕业院校: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所学专业: 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

教育/培训

2006年9月-2010年5月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 本科

工作经验 公司性质:国有企业 行业类别:机械制造、机电设备、重工业

担任职位:机械(电)/仪表类-机械设计与制造

工作描述:

曾经在东汽技校进行金工实习,学会车床,铣床,钻床等设备的基本操作,东风设备制造厂(二二厂)装配车间实习,并参与加工中心的装配工作,东风刃量具厂(23厂)东风制动系统公司(六二厂)工艺部门实习,到生产线工作,东风发动机(四九厂)

技能/专长

语言能力: 英语 (良好); 德语 (一般);普通话(标准)

计 算 机 能 力: 中 级

技能专长: 能熟练各种画图软件,如CAD,UG,OFFICE

求职 意向

求职 类型: 全职

待遇要求: ¥元/月(可面议)

希望岗位: 机械(电)/仪表类-机械工艺师

机械(电)/仪表类-机械设计与制造

机械(电)/仪表类-机械制图

希望地区: 广东广州 , 广东深圳 , 浙江温州

最快到职: 可随时到职

提供住房: 提供

自我评价

我是一个平凡但不平庸的男孩,我乐观、自信、好进心强、爱好广泛、能很好的处理人际关系、有协调、沟通方面的特长,并且有很强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现在我即将毕业,面对新的人生选择和挑战,我信心十足! 从一开始我就特别注重在认真学好专业课的同时努力培养素质和提高能力,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拓展知识野、完善知识结构。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我坚信有多层次、全面发展并熟练掌握专业知识的 人才 ,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用人单位的满意,才能立于不败之地。通过努力学习我获得了奖学金。在学习的同时,我积极参加了学校的各项活动,使德志体美得到均衡发展。在校的学习生活中,我努力进取,乐于助人的作风和表现嬴得了老师和同学的信任和赞赏

熟悉软件:CAD、UG,各种办公软件

实习经验:在东风的各个厂实习过2年,比如22厂、49、23厂等

联系方式

机械师范文3

关键词: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师范)专业;机械制造技术模块;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2-0152-03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师范)专业(简称机械师范专业)以培养中等机械职业学校教师为目标,所培养出来的学生除应具有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所需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外,还应具备理论课程教学和实践课程教学的能力。机械师范专业的知识和能力培养体系可分为五大模块:素质教育模块、机械设计模块、机械制造技术模块、机电检测与控制技术模块和教育学模块。由于中等机械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是机械类操作型、技能型人才,所培养的毕业生主要从事机械加工、设备维护与维修等技能性工作,机械制造过程中的机械加工(包括冷、热加工)要求岗位从业人员具备较好的理论基础和操作技能。这样一来,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就提出了特殊要求,要求在五大知识和技能模块中对机械制造技术模块应有所侧重。所以,机械制造技术模块在机械师范人才培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必须十分重视这一模块。但目前机械师范专业人才的培养基本采用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培养模式,无非是多加了几门教育学课程和教学实践项目,机械加工操作技能培养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另外,机械制造技术模块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知识体系,没有足够的实践知识,很难在理论学习时达到完全理解和掌握,这已成为机械制造技术模块课程任课教师及机械专业学生的共识。虽然机械制造技术模块里也安排了金工实习、生产实习,但其质量和效果尚未得到有效保证。具体表现为理论教学时学生显得实践知识不够,不容易理解;实习时又觉得没有较好的理论指导,不知所以然。为此,我们对机械师范专业的机械制造技术模块课程进行系统改革,提出了金工实习、生产实习和理论教学的综合改革措施。

金工实习教学方式改革

金工实习改革的总体思路是:改变过去金工实习中单纯而枯燥的操作技能训练,做到操作训练与机械制造工艺知识的初步认识有机结合;改变过去金工实习仅仅是对机械加工的初步认识和对机械加工操作技能的初步掌握的较低要求,而是通过初级金工实习——理论学习——高级金工实习的三个教学环节,特别是高级金工实习环节,既可验证和巩固学生对机械制造技术模块知识的掌握,又可使学生获得较高的操作技能,从而实现机械加工工艺知识掌握和操作技能提高双丰收,也避免了只懂理论而不会操作或会操作而不懂工艺的现象出现。因此,机械师范专业的金工实习应做如下具体改革。

将金工实习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时间为3周,主要是传统的车工、铣工、刨工、磨工、铸工、锻工和焊工等实习,安排在第一学年进行,放在“工程材料及热处理”及“机械制造基础”课程之前。通过金工实习使学生初步认识机械加工,初步掌握机械加工操作技能,为后续机械专业课的学习,特别是“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制造工艺学”等课程的学习提供认识和实践支撑。为此,理论课教师可以根据以往在“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制造工艺学”等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体会,对现行的金工实习提出配合理论教学的要求。特别是对“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的教学,需要金工实习的有力帮助。例如,金工实习训练应帮助学生了解工件的三种装夹方式,即直接找正法、画线找正法和夹具装夹法;通过金工实习训练,使学生对车刀的具体结构及五个几何角度的概念、作用及合理选择有初步的了解。

第二阶段时间为3周,安排在第三学年学完机械制造技术模块理论课程之后。任务是对车、铣、刨、磨、钳工种的操作技能进一步提高和强化,验证工艺设计的正确性。方法是:第一周先对第一阶段进行复习,第二周开始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指导教师给出的具体要求,让学生自己设计出机械加工工艺规程,交指导教师检查认可后加工出实际零件。通过实际零件加工和检验,验证工艺的正确性和操作的正确性。安排这一阶段的目的是:一方面,检验和巩固学生所学工艺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而且是高级操作技能。

理论课程教学方式改革

机械制造技术模块理论课程主要有“工程材料及热处理”、“机械制造基础”和“机械制造工艺学”。有些学校将“工程材料及热处理”、“机械制造基础”合为“机械制造基础”。目前,笔者所在学院机械师范专业仍然将“工程材料及热处理”、“机械制造基础”分成两门课来组织教学。“工程材料及热处理”的内容特点是以叙述为主,所以仍以传统教学方法为主。由于“机械制造基础”的内容均与实际操作紧密相联,传统教学方法很难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为此专门购买了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录制出版的“机械制造基础”课程声像光盘,光盘中的某些教学内容是现场录制或专门制作的CAI课件,内容很生动,讲解也很清楚。

机械制造技术模块理论课程改革的重点是“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实践性非常强,给学生的感觉是抽象、难以理解。虽然机械制造模块里也安排了金工实习、生产实习等实践环节,但其质量和效果尚未得到足够的保证,使得理论教学非常困难,效果大打折扣。总体印象是理论教学时学生实践知识不够,听得云里雾里;实习时又觉得没有理论支持、不知所以然。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紧密性和针对性不够,做不到互为支撑、互为促进。另外,根据认知理论,智力技能的获得必须通过“做”来实现。所以,学生要真正掌握机械加工工艺的设计能力,必须通过诸如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来保证。为此,我们对“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的理论教学提出如下几项改革措施。

金工实习为理论教学提供认识支撑 改变过去金工实习中单纯而枯燥的操作技能训练,将实习中的操作训练与机械制造工艺知识掌握结合起来,使金工实习为“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的学习提供一定的感性认识基础。

生产实习与理论教学合一,实施现场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 生产实习不单独设立环节,与理论教学合为理实一体化教学,可由主讲教师负责统一实施。其目的是使生产实习更具目的性、针对性、指导性。生产实习为理论学习服务,理论学习指导生产实习,这既有助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有助于提高生产实习的有效性和目的性。根据学生实践经验少而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采用理论教学与现场教学并行的方式进行。课程中理论性强的部分在课堂上讲,实践性强的内容放在现场教学中讲。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实施理论教学与现场教学穿行。具体各阶段的划分和要求如下:(1)第一阶段是机械制造过程认识实习,以现场教学为主。先粗略介绍机械产品的生产过程和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基本概念,然后带领学生参观机械制造工厂,了解生产的整个过程、工艺过程和各种加工方法,感受企业生产气氛和企业文化。(2)第二阶段是机械制造工艺规程制定,以理论教学为主。在实习基础上总结概述生产过程、工艺过程的基本概念,然后学习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3)第三阶段为机床夹具设计,以现场教学为主。现场介绍各类工件的装夹、各类夹的结构,然后回到课堂介绍定位原理、定位误差计算及机床夹具的设计过程、设计准则等理论知识。

以课程设计为载体,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确保培养学生的能力 认知科学认为,智力技能的学习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信息进入,与学生头脑中被激活的相关知识建立联系,从而出现新的意义构建;第二阶段,通过应用规则的变式练习,使规则的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转化;第三阶段,程序性知识发展到高级阶段,规则完全支配人的行为,智力技能达到相对自动化。所以,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夹具的设计等知识的巩固和能力培养必须通过“做”来实现,如通过诸如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使规则的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转化。学生学完了工艺规程制定和夹具设计等理论教学内容后就可以安排课程设计。课程设计的题目可以来自于工厂实际,以便学生所设计的结果与企业实际进行比较,以验证学生设计的正确性或与实际应用的距离;也可以采用教师自拟的典型零件为实例,学生完成其工艺规程或夹具的设计,但必须通过金工实习后一阶段的实习,加工出实际零件或夹具,以验证设计的有效性和差距。

提高“机械制造工艺学”课重点和难点内容的教学效果 “机械制造工艺学”中有许多概念,学生由于缺乏实践基础,初学时很难理解透彻和掌握。这些较难理解的概念有机械加工工序、调整法加工、工件装夹、基准、定位误差、误差复映等。教师首先应自己理解透彻,同时尽可能采用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例如,介绍机械加工工序时,就可以用包饺子的过程来类比;讲解调整法加工时,可以借用砂轮切割机切割多段等长线材或角钢为例,学生就感觉很直观,也很容易理解。

讲好“典型零件加工工艺” “典型零件加工工艺”是对前述机械加工工艺理论的综合运用,在“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学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另外,这一章介绍的是典型零件的加工,其加工工艺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规律性。学好了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对一般零件的加工就有了借鉴的例子,甚至有了模板。所以,教师应讲好这一章内容,学生应学好这一章内容。典型零件主要指轴类零件、套类零件、箱体类零件和齿轮类零件。目前,教材介绍的几种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都是用静态文字以表格的形式呈现,不直观、不生动,调动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不佳。为此,我们采用实际加工过程录像或CAI课件,以“动”的形式加以呈现,再加以旁白,教学效果良好。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师范)专业的人才培养有别于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不是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基础上加几门教育学课程那么简单,而是应从中等机械职业学校教师的岗位能力培养出发,培养具有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知识背景和能力,并具有理论课程教学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的高技能型人才。在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师范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对机械制造技术模块的教学有所侧重。由于机械制造技术模块是实践性非常强的知识体系,没有足够的实践知识,很难达到完全理解和掌握,必须处理好金工实习、生产实习与理论教学的关系,使它们互为支撑、互为促进,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才能保证机械制造模块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为此,我们对机械制造模块教学做了如下三方面的改革:第一,改变过去金工实习中单纯而枯燥的操作技能训练,强调金工实习要为理论教学提供认识基础,降低理论教学难度;第二,将生产实习与理论教学合一,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提高教学效果;第三,以课程设计为载体,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确保教学质量。这三方面的改革实践证明,机械制造技术模块的教改是有成效的。学生普遍反映,通过该模块的学习和实践,既培养了工艺设计能力,又提高了操作技能。

参考文献:

[1]吴世德,张宏.机械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设计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2001(3):31-35.

[2]李鹭杨,等.机械制造专业课程综合改革探讨[J].高教论坛,2007(6):82-86.

[3]崔彦平,谷进军.地方院校机械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9(4):113-114.

[4]许中明,罗勇武.以企业真实产品为载体的高职机械制造技术课程基础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2009(8):15-33.

[5]王奎英.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09(5):49-50.

机械师范文4

因高职教育介于本科教育和中职之间,其核心技能的界定很容易产生错位,或要求过高而脱离职业教育,或理解片面与中职混为一谈。尤其是机械类专业,在核心技能的界定中更容易出现各种问题,最具代表性的问题有以下两种:

(一)对技能理解片面、定位错误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均是由之前的中职合并升格而来,在管理中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中职理念。比如很多人认为机械类专业培养的学生就是要能加工出实际的机械产品,学生需要掌握的技能就是要会操作各种机床,因此要求机械类专业课程的实训一定要在车间,而同样要求教师也要能熟练操作机床,要求每个老师都要选择一个工种进行培训,并且要拿到该工种的中级及以上证书,甚至有些学校喊出了“每个教师都要能与学生同台竞技”的口号。这种观点完全忽视了高职教育的“高”,将学生培养仍然定位在中职阶段,对教师技能要求也停留在中职阶段。机床操作能力只是高职学生应具备的一种技能,农民工经过一个月的培训即可取得中级工资格证书,高职培养的学生和教师所应具备的技能绝不应仅限于此。

(二)以证为准、脱离职业教育

随着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力度的加大,专业课教师都要求达到“双师素质”,而“双师素质”教师的认定主要取决于是否取得专业资格证书。因此教师们不得不去考取各种各样的专业资格证书。虽然多数高校是由之前的中职合并升格而来,但目前高职院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大多数来自普通高校,且以研究生为主,学历层次较高,普遍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专业实践能力不强,他们在选择证书的时候更多的是选择一些侧重理论考试的证书,比如机械专业最近比较流行的“机械工程师”。这些证书虽然含金量较高,但是脱离了职业教育的特色,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质量并没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高职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学生应具备的专业技能

要清晰界定教师专业核心技能就必须了解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学生应具备的专业技能。虽然很多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都有其地方或行业特色,人才培养目标和规定不尽相同,但还是具有很大的共性,尤其是专业技能方面。因此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抛开地方特色和行业特色,即能得到高职机械类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技能。

(一)高职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对应的岗位

高职机械类专业主要培养在机械加工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加工操作、管理、加工质量检测、机械加工设备调试、保养及机械类产品售后服务等工作的中高级技术人才。其主要对应的工作岗位有以下几种:机械零部件生产与工程机械调试;机械设备和工装维护;机械加工质量检验与质量管理;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编制及实施;工程机械产品的售后服务。从工作岗位看,高职机械类专业对应的既不同于本科的设计类岗位,又比中职主要培养操作工更加全面,要求更高,几乎涉及到了机械加工类企业一线所有岗位,且具备向更高层次发展的潜力和可能性,体现了高职教育的特点。

(二)高职机械类专业学生应具备的专业技能及与中职区别

从培养学生对应的工作岗位可知,高职机械类专业学生应具备以下专业技能:熟练的机械加工设备操作、较强的工程机械装配和设备工装维护能力;熟练进行产品检验和质量管理的能力;熟练进行机械产品工艺规程的编制的能力;熟练进行生产技术实施的能力;进行机械产品商务代表及售后维修的能力。要掌握前面所述技能,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是读图和绘图,这也是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忽略的。读图能力一直较为重视,但是绘图能力一直未得到充分重视,导致很多企业在招聘高职学生后还要进行制图培训。机床操作能力仅是高职机械类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其中一项技能,而非专业核心技能。这是高职区别于中职的一个重要特征,高职比中职的“高”除了体现在有更高的技能要求,还要求有更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这就要求理论和实践要相互结合,才能真正提高技能。这种区别体现在教学中,就是中职教育大部分在车间练习,几乎不需要太多的理论知识,而高职有很大一部分课是在教室完成的,即使是专业课程的实训也不是都在车间,其成果也不一定是具体的机械零件。比如训练学生编制工艺规程技能的《机械制造工艺》课程,其素材就是零件图,实训场地完全可放在普通教室,其产品是工艺卡、毛坯图等纸质文件,并不是具体的机械零件。

教师专业技能与学生专业技能的关系

很多学校和管理者都认为教师要教好学生就一定要比学生强,但是高职机械类专业教师要掌握和学生完全一样的技能既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所谓技能就是在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基础上,能够熟练进行的一种动作,需要经过有目的、有组织地反复练习才能熟练掌握。高职教师应熟悉本专业基本技能,但要做到每一项都特别熟练则需要花费很多精力和时间,教师除了学习技能之外还有课程设计、准备资料、完成科研任务等众多工作要做。因此这是很不现实的。教师要熟练掌握所有技能是完全没必要的。并不是所有技能都是互相关联的,比如《制图》教师需要掌握一定的工艺设计能力,可以在审图纸时分析零件的工艺性并提出改进方法以利于加工进行和降低成本,但他不必熟练掌握机床操作。再比如教《工艺》课的教师需要掌握各种加工方法的特点和适用性,也需要掌握零件质量检测和机床结构的相关知识,为零件加工中误差分析及工艺改进服务,但并不需要熟练掌握机床故障诊断和维修的技能。古人云“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因此《制图》教师在机床操作上输给学生并不丢人,《工艺》教师在机床维修上输给学生无需惭愧。

机械师范文5

首支机械化步兵师脱颖而出

由于种种原因,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军还没有一支标准的机械化步兵部队。而在我国周边国家中,除柬埔寨、老挝、缅甸等国家军队的机械化程度低于我军外,其余都高于我军1~6倍。

邓小平同志主持军委工作后,在提出裁军百万之前,就酝酿组建集团军。1980年3月,他在军委常委扩大会上指出:要根据军队装备不断改进的情况,搞些合成军、合成师,这样便于合成训练,便于指挥员熟悉特种兵的指挥,把平时训练和战时使用结合起来。这些问题都要当作制度问题、体制问题做进一步研究。接着,在一个未来作战研讨会上,邓小平又指出:有的同志提出来,过去我们也设想过,比如一个军,组成一个合成的,实际上就是一个集团军。不久,邓小平同志提出可以先搞一些试点。

1983年,军委根据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指导思想战略转变的指示,在我军陆军部队中选择一些摩托化军改建成机械化集团军。功勋卓著、具有“万岁军”美誉的某军担负着中央军委北方合成集团军编制试点任务,为全军体制编制改革趟路子,并提供战备训练、后勤保障等方面的经验。很快,我军彻底淘汰了步兵部队的骡马,实现了摩步化和半机械化。

经过反复论证,1984年4月1日,“万岁军”由野战军改编为诸军兵种合成的集团军,比我军所有部队早了11年。同时,该军某摩托化步兵师改装成全军第一支机械化步兵师。

1985年,在全军精减整编、裁军百万的同时,陆军序列中新增了以机械化步兵为主体,主要遂行战略突击任务的机械化步兵师,首次出现了以实施战略威慑和决战为基本任务的机械化集团军。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随着我军质量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在原有机械化步兵部队的基础上。根据新时期军事斗争的需要,相继建立以遂行应急机动作战任务为主的轻型机械化步兵部队和以两栖突击为主的两栖机械化步兵部队。

机械化步兵部队的重要特点是,把诸军兵种融为一体,最大限度地发挥军兵种合成的威力。这种融入专业兵种的大步兵编成,成为现代战争的最佳组合。步兵机动和作战都乘装甲输送车和步兵战车。

因此,“万岁军”改编成集团军,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名称改变,它标志着现代步兵增加了许多新成员,标志着中国步兵走向了现代化的军兵种合成。

近年来,我机械化步兵部队又陆续装备和使用了无人侦察机、指挥自动化系统、野战地域网通信系统、战场电视监视系统、具有跳频功能的数字化通信装备、二代装备修理保障系统等有一定信息含量的武器装备,使部队的火力、机动力、防护力、保障力等成倍提高,成为陆战场上异军突起的雄师劲旅。

训法战法由单一趋于多样性

如果说,过去的“骡马化”步兵部队对应的训法战法是游击战,是面对面的刺杀、投弹、障碍等训练,战斗力生成靠单兵,强调的是成为“孤胆英雄”,摩托化步兵部队对应的训法战法是合成作战,更加重视战术训练,那么,当前的机械化步兵部队对应的训法战法就是联合背景下的合同作战,也就是说突出战术兵团的合同训练、联合训练。

组建机械化步兵部队后,我机械化步兵部队根据新装备多、机械化程度高等新特点,实现了训法战法的跨越性转变,形成了以军官和专业技术兵训练为主体、技术训练为基础、新装备训练为重点、合成训练为重心的路子。在训练指导上,从战役训练的整体出发,提出了“加强联合背景下合同训练的设想”,较好地探索了机械化步兵部队训练问题,提高了各级的整体作战能力。

1996年初,我军新一代军事训练大纲颁发至部队,大纲中关于步兵部队的训练内容更新在30%以上,新知识、新装备、新技能成为我机械化步兵部队训练的重点。

根据机械化步兵部队对人才队伍的特殊要求,我机械化步兵部队形成了超前储备、重点培养,部队培训与院校、科研机构、生产厂家、训练基地相结合的五位一体的路子,建立了一支与机械化步兵部队建设相适应的人才群体。目前,各级指挥员90%以上达到了“专业兼容、指技合一”的复合型要求,团以上指挥员均能驾驭5种以上主战装备。士官已经占到士兵队伍50%,且技术士官比例增大,更加注重信息素养的知识需求。

应该说,我机械化步兵部队伴随着我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进程,历经骡马化、摩托化和机械化三次大的整编,现已发展成为一支装备精良的现代步兵部队。

走向未来的机械化步兵

虽然我军机械化步兵部队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也应当看到,我机械化步兵的总体水平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目前,我大部分步兵部队还处于摩托化向机械化过渡阶段,正在逐渐从摩托化、半机械化向机械化、信息化转型。

实际上,在我军向全面机械化迈进的同时,美、英、法、德、日本、以色列等世界发达国家的军队已经逐步实现信息化。着眼未来信息化作战要求,我机械化步兵部队正开始探索构建信息化条件下的训练体系,首次提出按战斗编组抓好军官训练,突出各要素集成训练,形成了信息化条件下组训的新模式,大力增强步兵部队信息化条件下的联合作战能力。

目前,我军机械化步兵部队还存在着主战装备比较落后、高技术兵器数量和种类还不多、支援保障装备还不够配套、机械化程度还比较低、电子战和信息战能力还比较弱等诸多薄弱环节,我步兵部队正在进一步加快机械化步兵部队信息化建设步伐,努力扩大新型机械化步兵部队规模,使其成为步兵的主体。同时使机械化步兵部队编制装备日益多样化,在保障步兵战车、装甲输送车等传统的机械化步兵装备的同时,针对未来军事斗争的复杂性、战争爆发的不确定性、作战地区的多变性等,装备多样性武器,构建主要任务不同的多种类型的机械化步兵部队。

因此,在陆军已有的履带式机械化步兵部队、轮式机械化步兵部队和两栖机械化步兵部队的基础上,除重点建立发展数字化机械化步兵部队和准数字化机械化部队外,我步兵部队正陆续建立以超轻型轮式装甲车辆为主要装备的空降机械化步兵部队。以用于应急机动作战。我军未来的机械化步兵部队将朝着“轻重搭配”、“南北有别”、“两栖陆战并重”、“空中机动与陆战结合”、“数字化和准数字化并举”的方向全方位发展。

组建机械化步兵师

1985年7~12月,原以步兵为主的陆军整编为集团军,使人民陆军的兵种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特种兵数量第一次超过了步兵。同时在已经试点的基础上,在陆军集团军编成内开始组建机械化步兵师。这是人民现代化、正规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的一个重要标志。

组建山地步兵旅

1985年8月,经中央军委批准,人民某部开始组建山地步兵旅。1986年9月5日,新组建的山地步兵旅正式成立。这支部队的组建,提高了我军在高山峡谷地区进行机动作战的能力。

步兵防雷鞋研制成功

1988年2月25日,由第三军医大学研制成功的FLX-I型步兵防雷鞋通过技术鉴定,从而标志着在各国军队中,我军步兵首先装备防雷鞋,把步兵单兵防护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步兵战车发射车载导弹成功

1996年9月,总参兵种部组织的步兵战车车载导弹发射成功,标志着人民机械化步兵作战能力又有新的提高。这次步兵战车车载导弹发射成功,为今后新装备迅速形成战斗力开创了一条新路。

机械师范文6

【关键词】机械制图;学习兴趣;巧用口诀;精讲与多练

在职教课程中,《机械制图》一直是机电、汽修等专业必选的专业基础课,担负着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等能力的重要任务,能否学好这一门课程将直接影响学生对后续专业课的学习,进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将来的发展。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进行了种种探索,并对不同方法进行评估,在这里谈谈我对上好机械制图课程的一些技巧:

一、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成功的课堂教学,始于良好的开端

成功地上好第一节课,对于课程教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教师要在学生初次接触本课程时,讲清课程的特点、内容和用途,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一种新鲜感,进而产生学习兴趣和探索愿望;同时要求学生注意身边物品和机器零件的形状、结构和位置,并且尝试能否用某种方法将其表达出来。比如我们讲三面投影体系时,让学生把黑板、地面和右侧墙面当成三个投影面即:V面、H面和W面,这样让学生自然地关注起身边普遍存在的、平时却又不太注意的许许多多立体结构体系,并试着表述它们的结构和位置;再通过欣赏往届学生的优秀作品,介绍以往学生在工作中熟练应用制图知识所取得的优异成绩来激励学生,增强学好本课程的信心和决心,使学生明确“图样是工程技术界的共同语言,是设计、制造过程中人们表述物体空间位置、进行思想交流的重要工具。”

(二)活跃的课堂气氛,和谐的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的气氛和和谐的师生关系有着直接关系。在日常教学之外,老师也应从各个方面关心学生,与学生多做交流,拉近师生距离,使得师生关系和谐,和谐的师生关系就很容易在教学活动中统一思想,统一行动,让老师在这一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并积极实现预定教学目标。当然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也应不断丰富自已的知识,不断改善教学艺术,努力做到以渊博的知识征服学生,以生动的语言吸引学生,以豪迈的激情感染学生。老师的知识丰富,讲课时思维活跃、妙语连珠,学生就会产生极大的兴趣,并对老师由衷地“佩服”、“欣赏”,让学生肯定你,爱听你的课,学生听课时就会聚精会神,效率自然就高。

(三)灵活教学方式,多彩课堂效果

《机械制图》课技能性较强、有一定难度,但是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技术能把抽象的知识内容形象化、直观化。应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根据教学内容或案例制作课件,使之更具直观性,使教学过程深入浅出,从而将原来抽象、复杂的描述用生动图像和动作表现出来,如利用3DMAX制作的三维动画,就可以任意显示物体的不同角度,并将物体任意拆开与组合,再配以AutoCad和Power Point制作的课件将物体的三视图绘制步骤,学生更易理解、吸收,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多媒体课件的制作需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我们可以购买或从网上下载一些比较成熟的课件与自己制作的课件结合使用,这样可减轻老师的负担,也避免了重复性工作。

当然多媒体教学并不是万能的,在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先进性的同时我们仍然要利用图形、模型或实物相结合,在制图课上,教师仍然要借助制图工具进行正确地板演示范,鼓励学生用切削萝卜、肥皂或用橡皮泥等方式取得模型,这样能让学生近距离观察、观摩实物模型。既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又可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利用口诀 巧妙的化繁为简

《机械制图》教学中需要学生理解记忆的东西相对较多,帮助学生找到记忆的最简单的方法,我们可以用生动的日常形象作比喻,也可将一些抽象原理用口诀或顺口溜的形式表达出来,如:我们讲到“平面的投影特性”可以用“一框两线:平行面”“两框一线:垂直面”、“三线框:一般面”,再如我们讲到螺纹的画法用顺口溜:“表示螺纹两种线,用手摸来可分辨,摸得着的画粗实线,摸不着的画细实线。”这些口诀简单明了,又便于学生运用,而且还记得牢固,效果非常明显,这样又使课堂充满活力,使学生觉得听课是一种享受,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掌握学习内容,并实现长久记忆,这样教学效果要比生搬硬套背概念要好得多。

三、注重实践教学、精讲多练 熟能生巧

《机械制图》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它有着较强的实践性,培养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除了通过一定课时的绘图读图、切制模型等练习还要注重实践教学实训实践(图板大作业):零件测绘在制图课的最后阶段,安排学生集中进行一周的零件测绘,给出零件,对所给的零件如轴类零件进行结构分析,在同学中展开讨论,最终确定理想的表达方法,进行尺寸分析,选择尺寸基准,进行合理的标注,并合理确定技术要求,然后再确定图纸幅面大小,画出图板大作业。老师可以将学生分组,然后对每组进行评比,分析常见错误,评出优秀方法,让学生现场对比。

较强的空间想象力是学习《机械制图》的基础,但是空间想象力的提高要靠学生多想、多练、多画才能很好地掌握。所以老师首先要精讲、讲透每一细节,讲完后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练习,多练习读图、绘图,老师从旁指点,及时讲解,指出其存在问题,及时回顾总结,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要再次予以详解,之后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关习题再练习。只有通过这样的精讲多练,学生的读图、绘图能力才能得到不住地提高。

总之,在理论教学中一定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主观上主动地想学;还要巧妙地应用口诀、精讲、多练等有效教学方法及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听得懂、学得会;在教学中精讲多练 熟能生巧,达到“理论学习基本完善,具有初步动手能力”这样的水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