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思想范例6篇

政治思想

政治思想范文1

关键词:走进思想政治课;爱上思想政治课;教学坐标联系法

当下,江苏省高考模式对考生的高考要求是语数外三门达线,选修两门达级。这意味着选修课只要做好与大三门的匹配工作,对于一部分高中生来说,思想政治课是一门枯燥乏味、抽象缥缈、使人昏昏欲睡的学科。作为班主任的我曾看到一位学生在《成长手册》中这样写道:“……My Gad,今天又有思想政治课了,真是头痛,那么多的经济意义、哲学原理,宛若从天而降,我就是记不住啊。”这段文字道出了思想政治课程与学生之间尚有很大的鸿沟。作为一名高中思想政治教师,我经常会在教学之余进行反思,希望能够改变学生的这种观念,使他们能够愉悦地走进思想政治世界,爱上思想政治课。为此,我做过很多尝试,结合所讲教学内容,努力创设新奇、新异、新颖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下是我本人结合自己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总结的几种简单、实用、便于操作的方法。

一、“画中话”导入法

纵观近几年江苏思想政治高考选择题的命题形式,必然有依托漫画做背景的选择题,这一类选择题的难度较文字类稍大,它需要考生要有一定的解析和领悟能力。实践中,学生在做这一类题目时对漫画中所蕴含的深刻寓意不能正确把握,故正确率偏低。因此这需要我们思想政治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注意适当在课堂中渗入相关漫画,以提高学生由画到字的转化、解析能力。比如,我在讲《生活与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时,引入了“画饼充饥――人饿了需要吃饭,观念中的饼不能充饥”的漫画,先让学生认真看漫画,体会漫画中的内容和思想,再让学生想漫画中的话,将“饼”转化为哲学中的“存在”,“画饼”转化为“思维”,最后过渡到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又如,我在讲《生活与哲学》“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时,引入了“水果和苹果、橘子”的插画,将“水果”转化为哲学的“矛盾的普遍性”,“苹果、橘子”转化为哲学的“矛盾的特殊性”,根据生活经验,水果的汁多、味甜等特征通过苹果、橘子等具体水果类型表现出来,凡是像苹果、橘子等具有汁多、味甜的都称为水果。由学生这一普遍知晓的生活经验过渡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问题,既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有利于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又激发和培养了学习兴趣,提高了问题解决能力。

二、数学坐标联系法

高中数学在高考中无疑占有最重要的地位。因此,在高中阶段,数学是所有学生在所有学科中分配精力最多的学科。记得一次外出听课时,所听课班级就在墙上打出了醒目的标语,“为了理想,很拼数学”。甚至在上一些选修课时,有些同学还会上面打掩护,下面做数学。结果既没听进选修课内容,又没理清数学头绪,最终落得个竹篮打水一场空。观察到了这个细节问题,我开始琢磨,怎样让学生做到学习思想政治像学习数学一样卖力气。偶然的机会,我发现数学坐标图和思想政治的价格问题之间的联系,于是我心中窃喜,开始认真分析归纳,将价格问题的几种情况用坐标图来表示,这样,既钓足了学生的胃口,又很好地让学生记住了思想政治问题。

近年来,各地思想政治试题中也有不少以数学坐标图为载体,考查思想政治相关问题的。比如,(2009・天津文综)汽车需求量(Q)随着汽车价格(P)、汽车购置税(T)、汽油价格(E)、居民收入(I)的变动而变动。下列曲线图中能正确反映其变动关系的是:

类似这样的题目像2010年山东、2010年北京文综等地的试卷中都出现过,平时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渗入这方面的引导和联系,就可以使学生提高对这方面考题的适应能力。

三、谐音介入巧记法

思想政治中有一些基础知识需要背诵,而相当多内容很容易混淆。就拿选修三《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为例,资本主义议会制共和制政体的国家、联邦制的典型国家、议会制君主制的国家等非常容易混淆,学生普遍反映这一块很难记忆,即使一会记住了,一会又忘了。于是,我开始思考怎么归纳才能让学生记住、记牢。后来,我想到了诙谐幽默的谐音记忆法,比如:实行联邦制的典型国家是:美、德、瑞、缅、俄、度(印度)、巴。我把它整理为“没得睡眠,饿肚吧!”学生相视而笑,印象深刻;再如:议会制君主制的国家是英、日、太、比(利时)、西(班牙),把它这样来记忆:君王一直太步西(步西:常熟方言的意思就是细心)。这样,抽象知识具体化,枯燥知识幽默化,使学生轻松又深刻地记住了这些问题。这一教学方法用在了实践中,效果还是不错的,很多学生反映确实记住了,不容易忘。

政治思想范文2

社会思潮挑战与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价值的思考

《经济常识》经济类实验教学初探

高校辅导员工作效能评价体系研究

试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

大学生现代公民意识教育及其路径探析

新时期高校统战干部队伍建设问题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生活德育的必然选择和应然路径

浅谈新形势下中学政治教师坚定理想信念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转型中思考“同课异构”

比较置疑:思政课问题教学策略的运用

论反腐倡廉思想的思维特征

德育衔接的现实困境及其突围的逻辑依据

《推进基层民主增强民主意识》的教学偶得

高中《政治生活》中的制度自信教育初探

重大事件背景下大学生爱国主义的新定位

上海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之探析

90后大学生网络价值观的实证分析

高校辅导员工作内容和职业素质结构探索

以中国梦贯穿《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

媒体融合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新特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的路径探析

近30年来关于“新权威主义”思潮的研究述评

新自由主义思潮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

让学生终身受益——浅谈思想政治课的核心素养

构建“五环导学互动”双主课堂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要重视马克思主义英雄观的教育

试论思想政治学科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范式

当代台湾大学生道德教育的特点与启示

大学生党建工作与高校诚信教育的有效融合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易班”建设与发展分析

“非毛化”错误思潮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黑板变白板迸发思想政治课活力

利益多样视阈下密切党群关系的若干思考

建国以来榜样教育的发展流变及其反思

大学生榜样和偶像的示范价值与育人效应

冲击与调适:全媒体发展与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三个世界”理论视域下建构问题情境教学模式的探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话语范式转换的思考

“红船精神”融入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集体备课探析

基于人文教育视野下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探析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讨论式教学环节与流程创新研究

论思想政治理论课讨论式教学范式的本体意义

探析创造性使用思想政治教材的三个维度及方法

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课例谈微课的特点和制作

以学科建设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思考

政治思想范文3

关键词:东汉荀悦政治思想

荀悦是东汉末年颍川名士,自小学综儒史,才华出众。长成后,因宦官用权,托病隐居,得以体察民生痛苦,并对政治进行了详尽的考察。曾任秘书监侍中,“侍讲禁中,旦夕谈论”[1],对汉献帝产生很大影响。为匡救时弊和给献帝以政策指导,他作《申鉴》5篇和《汉纪》30篇,系统地阐述了他的政治思想。其政治思想以儒家为主,许多概念和观点都沿袭了儒学,但受两汉思潮流变的影响,对其又有所改造,从而呈现出独特性。

政治思想是关于社会政治问题的理想、理论、方针、政策,是人们对社会政治问题进行的精微的理性思考和深刻的哲学透视,理论基础是思想者的哲学观念,理论框架也受其哲学思想的统摄和支配。因此,要了解荀悦的政治思想,首先要明了他的政治哲学。荀悦的政治哲学思想体系从观念形态到现实的政治实践存在着四个层面,即“天”、“性”、“道”、“人”。这是荀悦思想演绎的基本脉络,是其哲学思想从观念形态落实到现实人间的思维过程。“天”是世界的本源和主宰;而“天”对人的映射形成“性”,人之“性”是“天”赋予的,是“天”对“人”的规定性;“道”则是“天”的意志在现实生活中的衍化和复活,集中体现在人活动中。这样,“人”及“人事”便作为其哲学理念衍化程式的最后一环和终极目标而受到极力关注。[2]

无论是“天”、“性”还是“道”,作为纯哲学理论的范畴,只是隐存于政治思想里的一种支配力量。在荀悦设置的理论框架中,哲学理论在政治思想中的实现、实施,必处于两种境态中,即行为的伦理规范和具有通变思想。这就是说,一切政治行为都是在这两条原则所构成的环境中完成的。荀悦每一项政治主张的提出都是这两条原则整合的结果。因此,伦理规范和通变思想是荀悦政治理论之思想方法的起点,是其哲学方法论。他们贯穿于一切政治行为中,是哲学理论走向现实政治的桥梁和纽带。

“仁”、“义”、“礼”、“信”、“智”等儒家伦理哲学范畴本来就已被荀悦承袭,而由“性”所派生的“贞”、“达”、“志”、“诚心”、“正志”等更不必说。“夫道之本,仁义而已矣”[3],作为政治思想总指导的“道”,其根本也是“仁义”。因此,政治不能不流于伦理化,对人对事的伦理道德要求就成为政治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帝王,“要道之本,正己而已矣”,“众正积于上,万事实于下”,[4]所谓“德、能、功、罪、行、言、事”都得遵循这一道理;对于臣,要求“必竭其诚,明其道,尽其义”;对于民,则“匹夫匹妇处畎亩之中,必礼乐存焉尔”,[5]把伦理规范提高到巩固统治的高度,要求全社会普遍接受这种价值模式。

由于古今社会出现很大的不同,因此,就不能墨守成规,荀悦认为“鉴前之弊,变而通之”[6],提出了通变思想。他说:“古今异制,损益随时。”[7]应该根据现实条件的不断变化对政策进行调适。“夫立策决胜之术,其要有三:一曰形,二曰势,三曰情。形者,言其大体得失之数也;势者,言其临时之宜也,进退之机也;情者,言其心志可否之意也”[8],从而规划出事物的三种形态,说明其时时处于不断的变动之中,这就为“通变”思想找到了现实依据。因此,“权不可预设,变不可先图,与时迁移,应物变化,设策之机也”[8],认为“变”同样是政治实施的关键原则。“圣人之道,必则天地,制之以五行,以通其变”,同伦理规范一样,通变思想是政治实施的手段和形式,“通于天人之理,达于变化之数,故能达于道”。[9]在这里,“通”、“变”是条件,最终目的仍然“达于道”,实现其政治理想。于是,通变思想也就渗透进各个具体的政治实施过程,始终贯穿于政治行为之中,起着指导作用。

在如何处理政治的实施上,荀悦把整个政治内涵规划成六个程式:“一曰承天,二曰正身,三曰任贤,四曰恤民,五曰明制,六曰立业,是谓政体也”[3]。认为处理好这六方面的内容,就掌握了为政的“纲”,因此,这六个程式就构成荀悦政治思想总的理论架构。

为了具体落实这六个程式,总体的政治实施上,他认为:“致治之术,先屏四患,崇五政”,所谓“四患”,即:伪、私、放、奢。这四患对政治统治的危害相当大,其负面效应影响到六个政治实施程式的各个方面,“四患不除,则政未有行矣”。[3]这些应该是在政治实施前首先破除的。与此相应,为了维持政治生活的正常运转,必须“崇五政”,即养生、正俗、章化、秉威、统法。这是政治实施的中心任务和达于治世的根本途径。“屏四患,崇五政”并不与“道”相违背,而是统属于“道”,是“道”支配下产生的为政的原则和手段,目的是更好地实现“道”。因此,“屏四患,崇五政”与“以立道经”而规定的“六则”(中、和、正、公、诚、通)相辅相成,是实现政治理想必须遵循的政治实施模式。

政治的实施是直接作用于社会,必然对社会产生影响,因此,必须时常关注社会对行政举措的反映,以便正确认识和修正正在实行的政策。在这种情况下,荀悦提出“察以定纲常”[3]。“”即:治、衰、弱、乖、乱、荒、危、亡,都是对社会总体状况的描述,是政治实施的结果,反映为政的清明与昏暗。荀悦提出不仅要“鉴乎前,鉴乎人,鉴乎镜”,更要“鉴乎今”,[5]要求充分认识社会现实状况。因此,“察”是完善行政措施的保证。这个思想的提出,就为荀悦政治思想体系建立起一个反馈机制,使一个王朝始终处于旺盛的活力中。政治的目的是要求达到预期的结果,如果与初衷不相一致,就要审视政治实施的过程。他本人对政治实施过程的解说不厌其烦,其本意是试图通过对实施过程的规范,实现其预设的政治目的,即中兴汉室。

荀悦的政治思想固然很丰富,存在许多层面,但他的政治主张几乎都可以从这里找到依据。他认为,如果能按照他规划的途径执行,则“不肃而成,不严而治,垂拱揖逊,而海内平矣”[5],勾画出一幅完美诱人的治世图景。

政治理想的实现关键在于政治理论的实施。荀悦将政治实施的具体过程进行明确的界定和详细的解说,从而使他的政治思想体系更加充实、系统,更具有合理性和现实意义。他主要围绕“君臣关系”、“重民”、“德刑关系”和“明制”四个方面展开了论述。

荀悦认为“君”、“臣”及其关系是政治实施过程中的重要方面,对此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和分析。他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提出“六主”、“六臣”的说法,即王主、治主、存主、衰主、危主、亡主和王臣、良臣、直臣、具臣、嬖臣、佞臣,从而为帝王提出一个参照系,以起警示作用。他认为“夫为善之至,易莫易于人主;立业之至,难莫难于人主。至福之所隆,莫大于人主;至祸之所加,莫深于人主”[10],帝王既然处于这样高的一个地位,就必须为政局和社会的安定承担很大的责任。因此,他对帝王提出了许多具体要求。“人主之患常立于两难之间,在上国家不治,难也;治国则必勤身苦思,矫情以从道,难也”[5]。前者是昏君,后者才是明主,只有明主才能使国家臻于治世,但垂拱而治似乎很难,“在上者”应该“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获华名,不兴伪事,言必有用,术必有典,名必有实,事必有功”[11],首先要有一种务实的精神,每一项举措都必须以有利于统治为目的,而且帝王要“抑情绝欲”,常常“厉志”,[5]“守圣典”,“作民则”,[6]勤于政事,这样做的目标是“达道于天下,达惠于民,达德于身”[3],这是所谓“治世之君”所具备的。如果帝王能“总统纲纪,崇业王业”,那么“施之当时则为道德,垂之后世则为典经”。[12]这样,祖宗?σ捣堑尾豢善?并且延之千古。

“臣”作为帝王与民众的中介,是皇帝制定政令的助手和政令的执行者,是政治实施的中间环节。同“君”一样,荀悦认为“大臣之患,常立于二罪之间,在职而不尽忠直之道,罪也;尽忠直之道焉,则必矫上拂下,罪也”。前者是庸臣,后者才是忠臣,虽“矫上拂下”,但那是为了“道”,从这个意义上讲,“道”高于“君”。他讲:“臣必竭其诚,明其道,尽其义”,而且要有敢于坚持己见的魄力来维护“道”。因此,忠臣是那些“违上顺道”的人;“违道顺上”则是“谀臣”,帝王在现实政治中“必察乎违顺”,以保持清醒的头脑而不致于以己废道。“臣罪有三:一曰导非,二曰阿失,三曰尸宠”,这三者都会使朝政混乱,影响政治清明。因此他主张“导臣诛,阿臣刑,尸臣绌”,他又对臣谆谆教诲:“进忠有三术:一曰防,二曰救,三曰戒”,“防为上,救次之,戒为最下”,[5]无非是要求臣要积极主动于朝政,要有政治远见,而且对帝王必须忠。他坚决反对嬖臣,认为他们“不安于道,智不同物”,“唯欲是从,唯利是务”,如果信任他们,“其为害深矣,其伤德甚矣”。在选择大臣的问题上,要求帝王“唯大臣是用,唯正直是用”[13],臣处理政事要做到“平、直、真、实”,这些在他看来是“正之主”,是对政事处理的态度和原则。而“佞臣之惑君主也,甚矣”,帝王要“远而绝之,隔塞其源,戒之极也”。[4]经过对臣的一系列劝教,使其达于“三顺”,“心顺、职顺、道顺”。荀悦认为这是“治世之臣”所应具备的。

在君主专制条件下,“君”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是关键的。君臣之间关系的发生,除了臣协助帝王制订行政政策,最主要的是意见的交流,即进谏和纳谏。荀悦认为“进谏难”是“以受之难故也”,“若受谏不难,则进谏斯易矣”,[11]君臣之间意见交流的障碍在君一方。因此,帝王不应该独专,应当向臣让步,即“屈”。但这也并不是无原则的,而是“在上者以义伸,以义屈”[5],原则是君臣所固守的“义”。进谏体现臣的素质,为了能“任贤能”,荀悦提出“恤十难”,即“不知、不进、不任、不终、以小怨弃大德、以小过绌大功、以小失掩大美、以奸讦伤忠正、以邪说乱正度、以谗嫉废贤能”,这十方面是吏治应该坚决避免的,否则,“十难不除,则贤臣不用,用臣不贤,则国非其国也”[3]。所以要“恤十难”,把这一问题提高到国家的高度,可见荀悦对此的重视。如果“以难言之臣于难闻之主”,君臣两方都不注重“谏”对政治的影响及其在君臣关系中的地位,臣非贤臣,君乃昏君,那么社会实际情况就不能被皇帝察知,即“情弊”,情弊则政治昏暗,将会危害统治的稳定。因此,君必须为臣创建进谏和展现政治才华的机会。他对“以天之高而不敢举首,以地之厚不敢投足”[12]的现象非常痛恨,认为这是忠贤之臣不见于朝的原因,从而为?钩及殉殖圃炝嘶?他感叹“夫知贤之难,用人不易,忠臣自古之难也”[7],指出这是为君者的重大失误,必须有所警惕。总之,“明王慎所用”,因为“存亡成败之机在于是矣”。[10]但是,荀悦同时又强调君臣意见交流的主导在君而不在臣,臣只提供建议,而是否执行则完全在君,要求臣“不已,则奉身以退,臣道也”[14],从而保证君权的权威不受侵犯。

君臣为了能达成和谐的关系,必须重视伦理的规范,除了双方固守的“义”,还提倡“君戒专欲,臣戒专利”,把精力集中于“道”,共同搞好政权的稳固。“天子内守在身”,“明王慎内守,除内寇,而重内宝”,[5]认为帝王应该有内在的道德要求,而人臣被要求“乐天知命,审物明辩,定心致公”[11],籍以维系巩固君臣关系的和谐和团结。荀悦认为伦理道德在人身上的体现并不是困难的事,“其要不远,在乎所存”[10],关键还是行动,只要主动产生一种道德要求,就能达到目的。

在荀悦的政治思想中,其“重民”思想是重要组成部分。荀悦长期生活在民间,了解民众疾苦,他本身也是“少孤贫”。而且声势浩大的黄巾起义更是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发扬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并向前更进了一步,把民众作为政治的根本,提出“民作基”,“圣王之有天下,非所以自为,所以为民也,不得专其权利”。因此,要求把“恤民”作为一项长期的政策,“恤民惟勤”,并把“养生”作为五政之一,力求“国无游民,野无荒业,财不虚用,力不妄加,以同民事”,[3]这样做的目的是使民安于现状,以固国本,进而维持政权的长治久安。因为“民存社稷存”要求帝王“重民轻身”,即使是“爱民如子,如身”,都非“仁之至”。[5]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先丰民财,以定其志”[3]。首先应该满足人民的物质生活要求,把经济生活的状况作为道德状况的基础。“不加力于无用,不殚财于无益”[15],提倡节俭,爱惜民力,使他们有充裕的劳作时间从事生产,“教之种植,蓄养以时,用之有节”,并且,“因其士富,任其智力,安其居,乐其业”,重新摹画出一幅天下晏然、大治于世的田园风光。但这只是他的一种社会理想而已,是荀悦目睹东汉豪强之盛,以及民生痛苦后而萌生的政治空想。尽管如此,为了实现其理想,他提出抑制豪强,反对兼并的主张,强烈谴责了西汉“官家之惠优于三代,豪强之暴酷于亡秦”的社会现实,认为最合理的方式是“以口数占田,为立科限,民得耕种,不得买卖,以赡民弱,以防兼并”[7]。而且主张“不与民争利”,如果有之,则要求“绳之以政法”,坚决杜绝这样的现象;认为对人民的赋役的征发“下足以代耕,上足以克祀”[6],并规定了利益分配的“度”,“必也正贪禄,省闲冗,与时消息,昭惠恤下,损益以度可也”,[16]认为只有如此才能安民。为此,他大力抨击西汉“在位贪于财产,规夺害民之利;殖货无厌,夺民之利不以为耻”的状况,指出掌握规定的“度”是为了达到“民主两利,上下俱便”的目标。[6]他认为这是巩固政权的最佳途径。荀悦这种主张,只不过是一种统治方法罢了,终极目的还是“治民”,但是这种“富民足君”的思想客观上有利于人民生活的改善和生产的发展。而这样的统治方法仍旧有它的思想根源。荀悦认为“善治民者,治其性也”,只要依顺人民首先要满足物质要求这个“性”,就能达到治世。他说:“民由水也,水可使不滥,不可使无流”,并以小孩赶鸡入笼为比喻,“不驱之驱,驱之至也,志安则循路入门”。从此可以看到道家在荀悦思想上合流的痕迹,不过这只是手段上的变异,在终极目标上又返回儒家。即然“民由水”,他进而认为“以智能治国者,?鲆?以道德治国者,舟也”,“泅者,劳而危;乘舟,逸而安”,因此,他主张道德治国,“慎庶狱,以昭人情;稽五教,以绥民中”,削减对人民的压迫剥削,“上以功惠绥民,下以财力奉上”,[3]号召君民一体,“天子达于庶人,好恶哀乐,其修一也”,即“下有忧民,则上不尽乐”,[11]要求达到所谓“大道”,尽量使君民形成一股聚合力,互相依托,以巩固政权。

荀悦认为政治实施的贯彻方式无非是“德”和“刑”。“凡政之大经,法教而已”[3],“德”的实现是通过“教”;“刑”的实现是通过“法”。“性虽善,待教而成;性虽恶,待教而消”[11]。德刑实施的手段是教、法。在德与刑的关系上,荀悦主张“德刑并用”,“义法并立”,他认为“德刑并行,天地之常道也”,无论在治世还是在乱世,两者都不能不被执行,否则,只能使治世变成乱世,而乱世更乱。但在具体实施上,是德先,还是刑先,并没有固定的程式和标准,这一点与原始儒家的始终讲求先德后刑有所不同。荀悦认为是先德还是先刑,应该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而定,“或先教化,或先刑法,所遇然也”,“拨乱抑强则先刑法,扶弱绥新则先教化,安平之世则刑教并用”,这是其通变思想在德刑关系上的反映,并且显示出儒法合流的迹象。同时他主张,在德行实施上要循序渐进,与社会的发展和现实的演化相适应。“教初必简,刑初必略,则其渐也”,这样,使其逐渐地影响人民,并为人民所接受,从而保证政权的稳固。如果德、刑有所偏废,二者不能协同,不能维持在一个平衡的“度”上,即出现所谓“虐教”、“峻刑”的局面,那么后果是严重的。“虐教伤化,峻刑害民”,实行“虐教”、“峻刑”的政策实际上就是“陷民以恶,陷民于罪”,?际恰昂γ瘛钡木俅?无疑是自堕长城,是一种政治自杀的行为。他认为历来之所以有先德还是先刑的德刑之辩,是因为各持其端者“未究治体之终始,圣人之大德也”[9],指出他们没有注重对社会现实的考察和理解“圣人”思想的真意。他这种思想方法是进步的和值得肯定的。荀悦的德刑观实际上是给统治者开出了一剂济世治民、巩固统治的良方。

政治思想范文4

一、当代人个性培养的内容

当代人的个性培养重在个体主体性的培养,因为主体性是人作为对象性活动的主体所具有的本质特征,是作为认识主体的人在处理外部世界关系时表现出来的一种功能特性,是主体在作用于客体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动性。每个人的主体性是不同的,不同主体性在个体身上的表现就是哲学上的“个性”。在马克思的“人学”思想中,人的个性与人的主体性始终统一:主体性越强,其个体性也越强,反之亦然。因而个性培养重在主体性的培养,它包括下面三个方面的内容:

1.能动性是个性培养的基本内容。

能动性相对于被动性而言,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和选择性。明确的目的支配着主体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对达到目的的手段、方法、措施进行一系列的思索,形成一定的计划。在计划的实现过程中,将经历各种选择与困难,这就要求主体发挥个人的主见和独立判断的能力,从而实现目的。具有能动性个性特征的个体,始终处于积极、主动和活跃的状态中,他们能自觉地调动潜藏在自身的能量,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智慧和能力。

2.自主性是个性培养的核心内容。

主体性是相对于依赖性而言的,真正具有积极个性特征的人绝非依赖性的人,它意味着“人终于成为自己的社会的主人,从而也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自己本身的主人——自由的人”。这样的人,具有自立、自为、自强的品格特征,既是外部客观环境的积极调控者,又是自我意识的主导者;既能够认识自己和自己的主体地位,能支配和选择自己的前途与命运,又能自然而又充分地显示个人的潜能、意志和魅力,表现出独特的能力和品质,最大限度的求取发展。

3.创造性是个性培养的最高目标。

创造性不仅是对外在事物的超越,也是对主体自身的超越,它是主体性的最高表现。具有创造个性特征的个体,自尊自信,具有批判精神,敢于向权威挑战;能独立提出问题、设想并进行验证;有着永不满足的进取心和强烈的求知欲、好奇心,有细致和敏锐的观察力;对新事物很敏感,对发现新事物和创造活动有着强烈的兴奋感和情感倾向;敢于冒险,敢于献身。激发人的创造性是个性培养的最终目的。

二、现时代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着力于人的个性培养

时代不同,思想政治教育也应有所不同,与时俱进是思想政治教育永葆青春的法宝。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这是一个多元时代,是一个个体要求得到充分尊重与展示的时代,是一个呼唤能力与个性的时代。新时代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着力于当代人的个性培养。

1.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要求。

根据社会关系的历史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内在联系,马克思把人的发展过程概括成三个基本历史阶段:第一个历史阶段中,人与人之间表现为宗亲、血缘关系,以直接的统治与臣服的关系为基础,个人只是“狭隘人群的附属物”;第二个历史阶段中,市场经济以物的经济联系(商品、货币的交换关系)代替了人的依赖关系,资产阶级在把人从神和专制制度的奴役下解放出来的同时,却又使人落入资本的奴役,落入异化的劳动中;第三个历史阶段中,人不仅摆脱了人的依赖,又摆脱了物的依赖,不仅成为自然界的主人,而且成为社会关系的主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成为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从马克思的人的发展阶段理论我们也可以看出,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人不断发展和完善自身的历史,是人们向往、追求个性全面自由发展的历史。社会越向前发展,社会生活就越具有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多样化的联系,就越是要求社会成员发展多样的个性与能力。思想政治教育要顺应人的个性,不断确立和弘扬这一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为当代人的个性培养服务。

2.市场经济体制的自主性要求。

市场经济体制的特征之一是肯定人作为独立个体而存在,它要求商品所有者的个人摆脱各种社会限制和束缚,独立自主地走向市场,按照自己的选择去进行竞争,追求自己的目标,这就呼唤人的独立精神和独创精神的培养。不仅如此,它还把个人利益的立足点放在生产者自己劳动所得的基础上,肯定个人劳动所得的利益,为有个性的个人创造更高的社会生产力提供了社会舞台,要想获得成功,要想避免失败,就必须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自主性,施展人的能力。市场经济呼唤主体性个性特征的培养并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既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核心理论、人的现代化和人的主体地位的本体论基础,更是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要顺应现时代的潮流,为市场经济体制服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着力于主体性个性特征的培养。

3.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实际上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①社会层面,即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的教育;②道德层面,即对道德信念、道德人格、价值观念和理想信念的重视和追寻;③人学层面,即对自身的关注、尊重和自主性的高扬和发展。这三个层面的内容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首先着力于人学层面,关注和尊重个体自身,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道德和社会层面的提高;反过来,社会和道德层面又将促进人学层面的发展,因为政治和道德的提高有助于人性的丰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将着力点放在了社会与道德的层面,过多强调培养继承既定社会秩序与道德规范的个体,忽视作为个体的人的价值问题及人格独立问题;过多强调以牺牲个人价值为代价去迎合社会的需要,“为他人着想,为他人和社会奉献”,忽视了个体个性发展的需求;过多看重思想政治教育为社会政治服务的“工具合理化价值”,忽视其塑造完善人格,实现人的全面、和谐、自由发展的“目的合理化价值”;在方法上多采取强制管理和灌输,忽视教育对象人体的内心认同。这种教育模式使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意识模糊或淡化,片面强调培养和塑造听话、服从、谦恭、克制和无私的形象,使人的独立、自主、创造的个性得不到体现,导致教育对象抹灭自身个性去适应“大一统”的严格规范要求,失去了建设自身思想道德品质和积极参与知、情、意、行的道德实践过程的内在热情与主动精神,甚至出现“知而不信”、“言而不行”、“知行不一”的双重人格。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要改变这种传统模式,塑造完善人格,实现人的全面、和谐、自由发展。

三、思想政治教育在当代人个性培养中的作用

对于当代人个性的培养,决非一朝一夕的过程,它需要一系列的条件和相关服务。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为其提供思想保证、环境保证、方法保证和责任意识保证。

1.思想保证。

马克思的“人学”思想包括了四个方面的内容:人的需要,人的主体性,人的价值,人的发展,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哲学基础,所以也要以此来审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和实践。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具有鲜明个性心理特征的活生生的人;思想政治教育的

基本职能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绝非意志薄弱、情感脆弱、理智丧失、缺乏主见、盲目随从的个体,绝非“单面化”和“畸形化”的个体。思想政治教育要从人的需要出发,了解人,尊重并激发人的主体性,培养人的能力并使之发挥出来从而实现人的价值,促进人的发展。

在个性培养的过程中,既要防止“右”,又要警惕“左”。所谓“右”,就是思想保守,认为个性张扬冲淡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党性”、“原则性”,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秩序的维护。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要纠正那种过分强化组织与领导、漠视甚至扼杀个人的虚假的集体主义,把个人作为历史的要求和归宿,确立人的主体地位,发展人的全面的能力。所谓“左”,就是认为个性培养就是个人主义、个人的自由主义和标新立异,就是与社会的发展方向背道而弛。思想政治教育要让人们明白个人主义、自由主义与个性塑造不是等同的;要让人们明白社会、道德、党性与个性塑造不是矛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个性与道德是相辅相成的:个性是有道德的个性,道德是有个性的道德,任何离开个性说道德和离开道德谈个性都是不科学的;要让人们明白我们所倡导的道德是为了促进人的个性充分正确发展的进取性道德,而每个人张扬个性,发挥能力作好本职工作为社会做贡献则是最大的道德。

2.环境保证。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要鼓励人们作“出头的椽子”、“出林的鸟”,还要为之营造出宽松、包容、健康、积极的社会氛围;对他人的思想和行为,只要不涉及原则性的问题,不论多么与众不同,都要宽容;在坚持自己观点的同时,对不同的观点也要持虚怀若谷的态度,包容别人一些非原则性的错误,对别人不能责全求备,不能要求尽善尽美,作到兼容并包,以形成宽松、包容、积极、健康的氛围,以促进个性发展。

3.方法保证。

要培养千姿百态的性格,需要因材施教的方法。几千年前,“圣人”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也提倡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但是,他们所提倡的“因材施教”是在“统一”的要求下进行的,其最终仍然是为了达到统一与整齐的目的,为其统治培养听话和服从的个体,这就为“因材施教”留下了深刻的局限性。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因材施教”,既承认个体先天素质的差异性,更承认后天教育效果的差异性和多样性。通过“因材施教”,培养的是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个体,他们具有独立性、创造性。通过“因材施教”,所要达到的理想效果是“社会道德意识个性化”,即将作为间接、渐进、普遍性的原则转变为具体的、丰富的、个性化的信念、理想、守则,使之成为个人的精神支柱,转化为个人的行为。建立在这种思想指导上的“因材施教”,其针对的“材”不仅包括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还包括他们的心理、生理、需要、动机、情感、欲望等人格特征;它所实施的“教”不再是直接灌输、强制执行,而是真正从不同个体出发,“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对不同个性特征进行不同的教育,将社会要求向个体需要转化,将认同的社会主体道德准则和规范转化为个体头脑中的品德观念,使社会道德作为规范成为个体的道德愿望,内化为个性心理品质保留于个体的心理结构之中。

4.责任意识保证。

在个性培养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让受教育者正视自己,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评价,坦然接受现实的自我,根据自身的特点,克服消极个性,培养积极个性。特别是在个性塑造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障碍,受到种种限制,这就要增强主体的个人意志,培养其适应能力与承受能力。

政治思想范文5

不难看出思想政治工作是行政管理工作的一种必要的且有效的手段,而对于思想政治工作来说,行政管理是保证思想政治管理者顺利开展工作的工具,两者相互扶持,辩证统一。在企业的日常管理生活中,企业管理者想要被管理者自觉的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依据一定的行为准责从事所担当的职务,这在理论上无疑是最佳的结果,然而在实际的操作中却面临着种种的困难。人的性格特点及思想觉悟都各有不同,能力各有高低,相做到和谐统一甚为困难,要想从本质上让人们自觉的、抱着认可的态度去工作,就要求我们的管理者从思想上激励,在行为上启迪引导,从而使得员工能动的接受企业规章制度的约束,被管理者如管理者期望的那样按照规章制度办事,提高工作效率,使得行政管理工作向良性方向发展。

2行政管理与思想政治工作之间存在区别

2.1方式方法不同。行政管理是运用公司的权威,采取行政令、指示、规定和下达指令性任务等按照行政系统、行政层次发挥作用的,具有强制性,更多的是限制、规范员工的行为。思想政治工作是用教育说服的方法,转化人的思想认识.达到员工自觉自愿接受教育、接受管理的效果,它是着重从人的内在精神因素来调节人的行为。所以,公司把思想政治教育与行政管理密切配合,起到了促使外在规范内化的作用。把员工的思想品德的提高外化为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的行动,进而表现出了高尚的道德行为。

2.2工作途径不同。首先,行下管理工作是依照企业或行业制定的规章制度办事,它不会依照被管理的思想意识而更改或变化,也就是说被管理者无论是否从思想上真正的接受这此规范制度,但在实际操作中都要遵照执行,如果背道而驰,就可能会受到批评或者是处罚。然而,思想政治工作,是以人为本,主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思想上、道德上使人们有所改变,依照着好的方向去发展,从而使这项管理工作湛透到日常的经营、生产和管理等环节中去。

2.3发挥出的作用不同。

(1)思想政治工作在公司行政管理工作中起着导向的作用。公司行政管理工作是希望通过统一的管理,让整个公司能够更好更快的运转,实现更大的发展。

(2)虽然,我们说行政管理工作带有一定的强制性,但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不可能完全都采取强制的方法,在这此行政规章制度实施过程中,必须融入思想政治工作,依靠思想政治工作的协调作,稳定员工的情况与人际关系,调节企业与员工之间的矛盾,构造出更为和谐的劳资关系。

(3)思想政治工作在公司行政管理工作中起着保障的作用。公司的正常运行离不开行政管理制度的保障,而如果仅仅是靠制度去保证一个企业的发展那也是很不可靠的,必须在行政管理工作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4)思想政治工作起着激励和鼓舞士气的作用。公司员工在被动的接受着企业行政管理制度的同时,思想上可能是消极的,甚至是抵制的,此时思想政治工作者就要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使员工真正的接受这些制度,遵守这些行为规范及道德规范,使员工与企业建立起一种亲密的关系,增强相互间的凝聚力。

3行政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之间的融合途径

3.1将思想政治工作与行政管理工作的目标统一起来要想实现行政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合,首先要将两者的目标统一起来。企业实行行政管理的最终目的则是为了促进企业的发展和壮大,思想政治工作也是如此。在企业今后的运行中,我们要将这两者的目标有机的统一起来,使其全部为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为最终目标。

3.2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应以思想政治工作为指明灯。以思想政治工作为指明灯的企业行政管理工作,应该以教育活动为基础,对员工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影响,通过积极学习企业文化知识等活动,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还有管理等各个环节中去,并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一个精神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的思想觉悟和道德修养,进而支配他们自觉地遵守企业的行政管理制度,维护企业内部的安定和团结。

3.3以行政管理为基础,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机制进行完善。从本质上来说,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做人的工作。一方面,企业应通过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企业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促进两者之间的相互理解。另一方面,企业应通过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充分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员工的参与感。

4实现思想政治工作与行政管理工作的相结合应注意以下问题

首先,要实现思想政治工作与管理工作的结合,须处理好党政关系问题。要处理好这一矛盾关系,就需要我们的党政工作者坚持以人为本,对思想政治工作以及行政管理工作进行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如果只从单一的一个方面出发,都会使企业管理这个天平失衡,给企业的发展带来阻碍,因此这就要求我们的党政领导具有全局观念,做到思想与行动的高度统一。其次,要实现思想政治工作同管理工作的结合,不能脱离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这个中心。这就如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样,大到国家,小到企业,都是以经济效益为根本出发点的,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以及思想政治工作都是围绕着这个中心展开的,因此两者必须做到目标的整齐化一,如果出现偏差,就会使得这两项工作无果而终,没有起到应有的、为生产经营服务的作用。也是企业领导更是广大职工所不愿看到的。最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行政管理工作归根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因此,实现思想政治工作同管理工作的结合,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

5结语

政治思想范文6

摘要:一直以为,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学关系的认识,大家都普遍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虽然这种判断是正确的,但是未免显得过于单调。无论从现实还是实践中去考察,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关系都是丰富多彩的。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产生条件基础和源泉都是来自于思想政治教育;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人们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方式,而思想政治教育却是一项实践活动。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学 关系

一、 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区别

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是永恒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却是历史的。绝不是有了思想政治教育就必然会产生思想政治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学只是在比较进步的历史阶段才会出现。从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学发生发展的历程就可以看出来,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实践活动,自国家产生以来就存在了,经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中国共产党将它演变为自己思想政治教育。从“宣传”、“政治教育”、“思想工作”、“政治工作”、“政治思想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到“思想政治教育”,使其内涵得到不断的丰富。党的十报告也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而一门新的学科,是为了适应该时代的需要而产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就是为了适应我国改革开发的新形势,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水平,培养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人才而创立的。所以在20世纪80年代初,思想政治教育学创立了,属于法学门类政治学一级学科下的一个二级学科。

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活动、实践,而思想政治教育学是总结与反思,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二者分属于不同的“场域”,有着不同的场域逻辑。根据布尔迪厄关于“场域”的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场域的实践逻辑强调针对性、灵活性、操作性,注重实践,解决“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逻辑则强调普世性、适应性、学术性,注重理论,解决“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由于二者场域逻辑的不同要求,因而导致了我们今天所谓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因为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学一直分属于不同的“场域”,因而要理解两者的区别,也要从起现象入手。所以,在某种意义上来看,这种脱节也使人们更加深刻的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学在联系中的区别。

二、 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联系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孕育了思想政治教育W。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核心,而思想政治教育学也是在总结思想政治教育一直以来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之上形成的。其次,这种理论体系反过来也会促进实践活动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知识体系是经过实践检验了的,它抓住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对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最后,在两者的相互促进下,思想政治教育不断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知识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学也使思想政治教育这项实践活动更加科学。也就是说,在思想政治教育学出现之后,有了一套科学的学科制度去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组织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使其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系统,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进行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解决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问题。运用理论去解决实际问题,在实践中验证理论的正确性,使教育对象在实践中加强对理论的理解,从而增加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理论,并不是最终的目的,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理论去解决实际问题,如果理论永远停留在脑中想,而不付诸于实践,那么这个理论也是没有效力的,因此,就不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同时,在这种指导的过程中,又会产生新的实践经验,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学并不是形成学科之后就结束了,它仅仅标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化、科学化的开始,而整个世界就是变化发展的,随着环境的变化,实践活动会改变,如果理论还是停滞不前,便会遭到淘汰。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在发展的过程,会不断汲取实践活动的原理、方法论,将其扩充到自身的知识体系中,从而维持思想政治教育学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指导作用,而不是使真理在实践的检验中被抛弃。

三、 思想政治教育学只是人们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方式

学科的合法性来源于自身特殊的研究领域,既与其他学科想区别的研究对象。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成立之初,便已经确立了自身特有的研究对象,用于区别不同类别的学科。所以说,一直以来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经济学研究经济,历史学研究历史,学科与研究的主体成了一一对应的关系。从以前的环境来看,不进行跨学科的研究是由好处的,可以培养重视的研究者,从而出尽该类学科的深入发展,不然没有忠实的研究者专注,那么学科很难发展下去。可是,如果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下,还保持这样的观念,则会造成学科发展的落后。首先,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学者就要改变这样的观念,必须要有开阔的胸怀,容纳更多的学科,承认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思想政治教育学专有的研究领域。更重要的是在培育下一代接班人时,更要多学科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学中,形成一个合力。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将其他学科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中对于解决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重要性。因此,必须要重新审视“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关系”,对其作出一个新的回答,即思想政治教育学只是人们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方式,而非唯一的方式。将微观思想政治教育学向宏观思想政治教育学中转变,不局限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细节问题,更应该从不同角度去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这就要求我们要将眼光放在不同的领域,将其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体系,既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也拓宽了解决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方法。同时,随着时代的复杂化,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也是错综复杂,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也难以使这些问题得到很好的完善,因此,我们要打开思维,积极探索其他的优秀资源与自身学科结合,来解决问题。

与其他学科相比,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不成熟是一个客观事实,因此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也是十分必要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发展不仅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者参加,同样也需要“局外人”的加入。“要理解凯撒,你并不一定非得成为凯撒”。这虽然是一句谚语,但是对于我们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来说,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解决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你不一定非要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者。因此,我们不仅要思想上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学只是人们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方式,更要从实际行动中体现。首先,一定要具有恰当的学科定位;其次,主动淡化主观的学科界限,促进学科的自主发展。只有当思想政治教育学积累了足够的知识,探索出强有力的理论以及方法论,那么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立场自然就会凸显。学科立场绝不是认为构建的,只要学科发展到成熟阶段,自然会来。

上一篇国庆见闻

下一篇资本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