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章摘抄范例6篇

经典文章摘抄

经典文章摘抄范文1

一、摘抄容易让学生体验到语文学习的快乐

写摘抄本在语文教学中并不是一个新话题。学生抄是一个方面,关键在于教师要会用。教师经常用,用得好,不但对学生的摘抄内容、摘抄形式起到指导作用,还能使学生很快爱上摘抄,从中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

我经常告诉学生,把别人的格言警句、名言名段恰如其分地运用到写作中就成了自己的语言。我也时常把学生摘抄的精美语段或资料典故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并且说:“××同学告诉我们……”“××同学写道……”听到这些话,被提名的学生脸上写满了喜悦和得意之情。久而久之,他们会更加认真地对待摘抄,并渐渐爱上语文这一学科。

刚带这个班时,班上有个叫李××的学生,学习习惯较差,作业写得一团糟。我努力了几次也没使他改变多少。在一次批阅摘抄时,我发现他的本子上抄着一句话:“一日不读书,言语无味;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我刻意记住了这句话。第二天语文课上,我逮着一个机会拿这句话来大做文章。我把这句话写在黑板的一角,署上李××的名字,让全班学生齐读并背诵这句话。又反复强调说:“李××告诫大家……”“李××都知道……”听着老师对他的肯定,感受着同学们赞许的眼神,李××羞怯地低着头,脸上洋溢着掩饰不住的欣喜。接下来的几天,这个学生的学习态度大有转变,尤其对待摘抄非常上心,时常有一些精辟的语段出现在他的摘抄本上,我也不失时机地在班上评说几句。后半学期,他的成绩突飞猛进,特别是语文课上表现得很认真,也很活跃。我想一定是他体验到了学习语文的快乐,才会对语文产生了兴趣。

二、摘抄可以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

读书习惯是语文学习的主要习惯之一。都说要多读书,但如何读?只读不写,容易走神。边读边抄,抄描写精美、议论深刻的句段,抄重点的有用的信息,这是最有效的读书方法。这个边读边抄的过程既提高了读书的效率,又培养了学生领会感悟文段的能力。通过摘抄督促读书,在读书的基础上摘抄,长此以往,日积月累,学生自然会爱上读书。

三、摘抄让学生不再害怕写作文

有人说中学生有“三怕”:一怕周树人,二怕文言文,三怕写作文。学生视写作为“难事”,主要原因就在于无话可说、无事可写。长期的摘抄、积累能很好地解决学生胸中无物的困惑。首先,摘抄的内容丰富多彩。可以是精辟深刻的议论句、生动精彩的描写段,也可以是轶闻典故、典型事例,或名人名言、背景资料;可以抄课本教辅上的资料内容,也可以摘记课外读本、报纸杂志上的知识信息。这些内容扩充了学生的知识面和学习内容,同时也存储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其次,“读书——筛选——摘抄”的过程是吸收、积累的过程。思想、素材、感受以及语言的表达技巧都在不知不觉中形成、积淀、储存起来,一旦需要,这些信息就会蜂拥而至,信手拈来,得心应手,进而推陈出新,把自己的情意表达得生动到位。“厚积而薄发”,学生的笔下定会熠熠生辉。

四、摘抄让学生学会了知识迁移

经典文章摘抄范文2

关键词:初中;名著阅读;指导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6-0083-02

经典名著,穿越时空,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巨大的艺术魅力会让青少年终生受益。青少年正处在认知世界形成、人文素质养成的重要时期,阅读,尤其是阅读经典名著,对他们的发展有着不可忽略的重要意义。语文课标中要求初中生"每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名著阅读应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那么,应如何指导学生阅读名著呢?笔者谈谈浅见。

1.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悦读"名著

名著阅读的引导要有趣 。叶圣陶先生强调教师要"多方善诱导",转变学生的阅读方向,激发他们对名著的浓厚兴趣,才会实现名著的"悦读"。

1.1课文引路,"诱"读名著。有的课文是名著的节选,可把它们作为引子,诱导学生进入名著神圣的殿堂。如,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选了《鲁滨孙漂流记》中的《荒岛余生》,九年级上册选了《水浒》中的《智取生辰纲》和《红楼梦》中的《香菱学诗》,它们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文笔深得学生青睐,再通过朗读比赛、编演课本剧等形式深入展现其魅力,便会吊足学生的阅读胃口,这时教师再因势利导,推出原著,会有意想不到的阅读效果。

1.1.1要将节选自名著的课文讲得精彩生动,利用它们吊起学生阅读原著的胃口。例如,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时,我发现学生对生机盎然的百草园充满向往之情,对能讲美女蛇故事的阿长产生极大的兴趣和好奇,我顺势对学生说"这篇课文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要想知道鲁迅更多的童年趣事,要想了解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大家阅读原著。"这样,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带到名著面前,使他们对作品有一种向往和期待,读起来自然就有亲近感。

1.1.2要善于营造阅读名著的氛围。如,开展语文课前三分钟"推荐活动",每堂语文课前,由一名同学向全班推荐名著的经典片段或一位名作家,并写出百字左右的推荐语参与评比,每周组织学生选出一名优胜者的文章,贴在班级宣传栏供全班阅读。时间长了,名著成了大家关注、交流的话题,成了大家心灵的需求,学生觉得,不读点名著,似乎挺没品味。

1.1.3运用新型资源有效地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读书时间"等节目,名著改编的电影、电视剧,都可以用来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2媒体造势,"引"读名著 。许多名著被改编成了电影、电视剧,如:我国古典四大名著都有同名的电视连续剧;散文集《朝花夕拾》有对应电影《风雨故园》;小说《童年》有对应电影《我的童年》……在读某部名著前,先组织学生在光影世界中"阅读"--观看有关影片或电视剧片段,再设计相关的语文活动,通过层层渲染、不断造势,吸引学生去读文本。

1.3开展活动,"促"读名著。初中生思维活跃,但看问题缺乏深度,思维的表面化导致了阅读的浅层次。教师应开展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敲开语言的物质外壳。通过读书报告会、撰写颁奖词、手抄报展览、名著故事会、诵读大比拼等活动,促使学生阅读名著。

2.教给阅读方法 ,会读名著

文学名著,顾名思义是中外文学史上有定评的,在语言运用方面具有示范性特征的重要作品,是经过读者反复筛选,严格检验的艺海明珠。读名著不同于浏览浅显易懂的通俗读物,要读出成效来,就要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1要关注序、跋和目录。读名著前先阅读书前的序和书后的跋,能在最短时间内了解全书的大概内容、时代背景、作者情况和写作意旨,快速有效地理解作品。文学作品往往结构复杂,头绪繁多。让学生浏览全书的目录,可以提纲挈领地把握全书的结构,提取内容要点。

2.2要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略读、浏览重在培养学生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和从中捕捉重要信息的能力。教师可指导学生先用略读、浏览的方法通读全书,弄清主要内容、情节和人物关系或作品的主要观点。精读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对名著中的重要细节、精彩片段、话外之音,要引领学生静心细读,和他们一起去品味其构思的奇巧,揣摩其布局的精妙,欣赏其语言的优美等,来获取情感体验和艺术熏陶。

2.3要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是历代学者总结出来的读书经验,要求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做笔记可帮记忆、储资料、促思考、提效率。它包括:

(1)圈点勾画写批注。小到字词,大到书的重点、难点都可在书上画线或做上各种符号圈点;稍纵即逝的零思碎想,亦可记在书的"天头""地脚"或其他空白处成为眉批、脚注或旁批,以备参考。

(2)日积月累作摘抄。让学生摘录妙词佳句、历史典故等,经常翻阅,加强语言积累,丰富写作素材。摘抄的基本形式有:语录式摘抄,提要式摘抄,赏析式摘抄,研究式摘抄,组合式摘抄。

(3)条分缕析列提纲。指导学生概括出所读名著的要点、框架或故事梗概,或者指导学生写出某一章节的提要和基本内容,有助于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4)评析归纳抒心得。学生不必拘泥于某一固定形式,或有感而发补充论证,或评论得失指摘错误,或自悟自得抒写情感,可随时将阅读中遇到的问题、产生的想法写作成文。

3.引导自主阅读,善读名著

名著阅读应是自觉的行为,只有主动阅读才会有独立深思和自由人格。

3.1倡导自主阅读,要鼓励学生个性化解读文本。名著具有内容的丰富性和多义性。恩格斯在《致玛·晗克奈斯》一文中说"在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里,汇集了法国社会的全部历史,我从这里,甚至在经济细节方面(如革命以后的动产和不动产的重新分配)所学到的东西,也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阅读是一种个体行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一本名著,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进行解读,就会有不同的理解。同样的书,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感悟,同样的学生不同的时期也会有不同的体会。我们要允许学生自主体验,自主思考,自主发现,而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们。

经典文章摘抄范文3

关键词:语文;语文学习;知识积累;初中语文

我参加工作15个年头了,在初中语文教学岗位上爬摸滚打了15年。知识好像是大海,而我不过是个在海滩上捡贝壳的“渔家女”。十几年的教学和学习,我也有幸捡到了几个学习语文的几个“贝壳”――积累语文知识的几个方法,和大家分享。

一、立足教材,打好基础,多读课文、多看文章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我国语文教材的选材都使精挑万选出来的“精品”。平时教师在讲解课文之前要求学生先预习、阅读课文,其目的在于让学生熟悉课文、读通课文、读懂课文。读是基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进入语文知识的“语境”,这对学生积累知识是大有好处的。

通过课内的学习,指导学生注意积累字词句段篇、语法、修辞、逻辑、文学、文体常识等基础知识,注意积累阅读方法、写作技巧、诗词感悟等方法技巧,还要从课内文章中汲取并积累情感品质、审美情趣、人生价值观等思想,以便使学生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

二、课外引导,培养兴趣

教材只能传授基本知识,要提高语文学习的水平,还需要课外的“营养”。老师可以在完成课堂人物后,讲讲历史名著中的小说故事、名人轶事、文学笑话、经典典故等等。展示文学的魅力,培养学生兴趣。

课外积累包括从名家名篇、古典名著中继续积累课内需要积累的方方面面,从广阔的生活中积累知识,如观察并积累日月星辰、风霜雨雪等自然现象,观察国家领导和名人的言谈举止、声色风貌等,还可以从互联网和各类媒体中积累丰富的素材。

三、学习语文的几个“贝壳”――语文积累知识的方法

(一)捡哪些“贝壳”――积累哪些知识

1.字词和注解积累。让学生积累每课字词。每册语文课本,包括文言单元的基本字词,要求学生反复摘抄积累,弄懂书下的注解,掌握其中重要内容。

2.名言警句、好词好诗的积累。准备摘抄本,多抄名言警句,包括教材、课外书、小说、互联网和媒体杂志。老师可以举行名言警句交流活动或比赛。

为了让学生最大限度地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特点,了解诗人、词人的生平经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做到更好的积累,可以让学生扮演诗歌、文言文中的角色,吟诗作赋。

3.积累优秀语句。学生在平时上网阅读使,遇到好的习作、美文,在平时的练习册以及考试的试卷上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都可以积累其中好的段落。鼓励学生仿写。我经常让把学生好的习作读给大家听,这样起到榜样的作用,有利于积累。

4.积累语法知识。从基本的积累起:词类分类,短语,单句,句子的组成,句子成分,修辞手法等等。这些知识要讲细、讲透。可用口诀记,如划分句子口诀:(1)句子成分要划对,(2)纵观全局找主谓,(3)主前定状谓后补,(4)谓前只有状地位,(5)“的”定“地”状“得”后补,(6)宾语只受谓支配。

(二)从哪里捡到“贝壳”――积累知识的来源。

1.书本。包括教材、中外名著、诗歌散文、杂文评论、小说戏剧、优秀作文刊物等等。这些都可以成为学生吸收“营养”的来源。

2.报纸杂志。报纸杂志紧跟时代,不断更新,有许多新的知识可以了解,把握时代脉搏。

3.互联网。网络无处不在,信息包罗万象。老师应该指导学生吸取有用的知识学习,利用好互联网。网络收索可以帮学生解决查找资料的麻烦,扩大学生知识面。

4.生活经验和素材的积累

文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经验中的事例,它普通但里面蕴含的道理对人的成长会有很多启示,这个生活经验对人的成长是很有作用的。多参加社会实践、体验观察生活、不断积累生活经验、丰富感情。

(三)怎样捡到“贝壳”――积累知识的方法。

1.勤做摘抄。做摘录笔记,专门备几笔记本,卡片等。凡读过的警句和妙语,听到的奇闻和趣事,看到的人情和乡俗,他都毫无例外地写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做摘录也是我们学生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2.精做卡片。将有用的资料摘录在卡片上。在制作卡片的时候,可将平时阅读中所看到的好的词语、句子、文章等摘录下来,在造句、作文的时候,经常翻阅,这对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都很有帮助。

3.勤于练笔。包括写读书心得、日记或周记、随笔杂感。既可增加知识,收集资料,又可锻炼笔力,同时还能从中获得新的灵感。在生活中去学会观察和思考。在欣赏电影电视、参观、与人交谈、读报等等活动时,都会使人或多或少地a生一些感想、启发甚至新的见解,这些都不应该忽略,而应当随时把它记录下来。这对语文知识的积累和写作能力的提高都很有必要。

经典文章摘抄范文4

【关键词】摘抄 语文 教学 方法

元末著名学者陶宗仪,每天利用耕田的休息时间,把读书的心得体会、所见所闻随手记到树叶上,放到瓦罐中,十年功夫攒了几十瓦罐,后来整理成三十卷著作,这就是有名的《南村辍耕录》;蒲松龄于通途大道旁设座访行人,搜集奇闻轶事,记下无数札记,终于写成《聊斋志异》;郭沫若先生曾说“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均任歙张”。如果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语汇、句式、段篇,下笔时就能辞畅义达,任凭吞吐。

那么,如何加强学生的语言积累呢?笔者认为,摘抄可让学生品味语言的精妙,摘抄能让学生感悟思想的深刻,指导学生做摘抄,让摘抄成为一种习惯,学生会受益匪浅。

在实际教学中,笔者首先在内容方面,对学生摘抄进行指导。

1.知识类文章

高中生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强,对未知世界有一种强烈的探究心理,天文、地理、政治、军事、历史、文学等各个领域的知识都会成为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这些知识可以开阔视野,丰富头脑,增长见识。由此,我引导学生分门别类做好知识摘抄,鼓励学生建造自己的百宝箱和资料库。

2.故事类文章

催人泪下的亲情故事、惊心动魄的求生故事,动人魂魄的沧桑巨变,感人至深的细节琐事,都会给学生以震撼。这类文章可以净化心灵、陶冶情操、锻造意志。读这类文章,除了做好摘抄,还要求学生写感受和点评。

3.哲理文章

周国平、梁衡、余秋雨、毕淑敏、史铁生等人的散文,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发人深思。经常阅读这样的文字,可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对生活的思考,提高对生活的认识,进而深化思想,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提高审美层次和审美情趣。实际上,很多学生喜欢这样的文字。

4.名人传记和文学名著

名人的成长经历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为此,我指导学生读名人传记并摘抄名人的典型事例,在摘抄的过程中,这些故事不仅会逐渐变成作文的素材,而且还会加深他们对世界的认识。

文学名著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其自身有一定的时代烙印,中学生与名著有一定的距离,读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推荐时要慎重,要有选择,必要时还可给学生一些阅读指导。如介绍大概情节和主要人物,引导学生自觉进入到艺术世界。如果老师能和学生一起进行深层阅读,边读边抄边评,无论对学生还是老师,都是生命中一段最美的时光。

有了内容,就有了下锅之米。但仅有这些还不够,还需在方式方法上给以指导。

1.充分调动兴趣

首先让学生明白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博观约取、厚积薄发的道理。得心应手的应用来自于平日的积累。其次,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摘抄,可看书报,也可看杂志;可边读边抄,也可边抄边背;可以坐在家中的小书房慢慢品味抄写,也可以在学校挤休息时间快速阅读摘录。

2.打造阅读的环境

在学校,除了学校图书室,还可举办班级图书角、个人小书柜等读书活动。这种以学校购买、个人捐献等形式积累的图书,数量多,涉及面广。课前课后,只要学生喜欢,都能读到自己喜欢的书。

3.保证充足的时间

我们将阅读列入语文计划教学时间,保证每周一节阅读课。阅读课,不局限上课地点,可以是教室、阅览室,也可以是绿荫下、操场上、走廊里等。除个人阅读外,我们还提倡两人、三人共读一本书,甚至是小组共读一本书。边读边摘抄,边读边交流,既保证了读书时间,又有了交流的机会。

4.指向性与自由性相结合

所谓“指向性”,就是给学生指定阅读方向或阅读目标。如学习小说之前或之后,要求学生找大量的小说来阅读,这是“指向”;在阅读的基础上,学生可摘抄小说里的好词好句,也可以写阅读带来的感想等,这是“自由”。

阅读的指向性,可以节省阅读时间,提高阅读效率;阅读的自由性,则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更符合其个性、兴趣、特长的发展。

5.循序渐进,逐层深入

每读一本书,一段话,对于语文基础不太好的学生,我们的要求是,抄下的好好词好句,在朗读的同时尽量背颂;对于语文能力稍好的同学,我们要求在大量、广泛阅读的基础上,适当精读,除了完成一般摘抄,还要说一说,议一议,并写出读后感;对于具有较高阅读水平的学生,我们在大量阅读、读写结合的基础上,开展某一作品的研讨会,有效提高阅读水平。

6.图文并茂,提升审美

摘抄伊始,我就鼓励学生为摘抄本设计封面,为所抄文字配插图。开始,孩子们只是简单地配图,一段时间之后,有些学生开始自觉地把画面与摘抄内容靠近。图文并茂的背后,是思考的深入,是审美的提升。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学生在阅读中摘抄,在摘抄中思考,在思考中提高。随着摘抄的深入,学生的视野会越来越开阔,素材会越来越丰富,思想越来越深刻,表达越来越流畅。所以,摘抄不仅是更深一层的阅读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更是语文教学的助推器。

经典文章摘抄范文5

一、关注创作环境,打造书香校园

学生创作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受周围的环境影响。为了给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写作环境,我们鼓励学生和好书交朋友,让学生在书海的浸润中不断进步。“书声朗朗,文墨溢香”是校园文化品位的缩影。“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因此我们努力地引导学生与书为友,悟读书之法,品读书之趣。

首先,我们大力营建学校图书馆。通过各种途径,引进一批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经典美文,古今中外名著,充实学校图书馆。每到一批新书,则在学校公告栏中张贴海报,以美仑美焕的图文形式来轰炸孩子的眼球,吸引孩子走入图书馆。然后为每位学生办一本“借书证”,引导学生“买书不如借书”的意识,鼓励孩子自由在经典美文的海洋中自由遨游。

其次,让学校班级每一堵墙壁都“说话”,鼓励孩子把看过的最难忘的经典美文大概内容摘抄下来,张贴在班级学习园地中,校园宣传栏中,让更多的孩子更好地传承祖国文化,诵读经典,让经典美文如春雨点点滴滴湿润孩子的心田,浇灌孩子幼小的心灵。

二、引导内化美文,体现人文关怀

阅读是为写作服务的,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阅读时,不能只求数量不谈质量,而是努力要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找到适合自己的书去阅读,并逐步积累、层层上升。我们整合了资源,建立“学校图书馆――班级红领巾流动图书箱――家庭小小书架”三角形的读书链,以老师推荐和自主选择相结合的方式,高效展开阅读。在引领创作过程中,我们既注重增加学生的文化积淀,更注重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首先,挖掘课本上经典美文的人文内涵,突出诗情画意;其次,让学生选出喜欢的文章,学会欣赏、体验其中细腻的情感,从而陶冶情操,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

阅读能不能转化为自主创作的能力,“内化美文”这一环节非常重要。我们鼓励“读书不如抄书,全抄不如摘抄”,让孩子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优美的词语,修辞好的句子,经典的片段抄在自己的小本子上,我们称这种本子为“采蜜集”。

三、放飞创作思维,体现生活趣味

有了深厚的积累,在充分酝酿的基础上,我们要及时引导学生感情的宣泄,引领学生在自由创作的大道上阔步前进。我们尊重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写作不只是引领学生用眼睛去感知,而是用情感、心灵去全身心地感悟生活。因而,要实现快乐写作,就需要变革原有的创作方式,要根据个人的生活经历和独特的感受,生动活泼地开展创作活动。

1、生活情境法。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生活是创作的万花筒,生活为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写作素材。我们引导学生打开记忆的仓库,发现有哲理的生活小浪花。例如,《老师流泪了》,《我和爸妈换角色》,《这个大爷有点酷》……然后在大脑中努力回放精彩片段,最后以独特的思维,独特的角度写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章。

2、典型集中法

生活不可能是时刻惊涛骇浪,也不可能处处是大喜大悲、惊天动地,很多时候是平平淡淡才是真,因此,我们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我们鼓励孩子写生活零碎小芝麻,鼓励写鸡皮蒜毛,然后把这些小零碎予以集中整合加工。例如:我们为了刻画某一位同学关心他人,我们可以把班级中好几位关心过他人的同学事迹集中到某一个典型人物身上展开创作。

3、原型启发法

原型启发是借助我们原先阅读的美文的基础上,模仿美文,把里面的内容进行更换,加入自己的东西从而创作的方法。例如:我们学习了《妈妈爱吃鱼头》,这篇文章刻画了两位母亲把好吃的鱼肚子肉让给孩子,自己吃难吃的鱼头。联系自己实际,有的同学就开展第二层次创新,写了《妈妈爱吃五花肉》,有异曲同工之妙。

4、放大夸张法

适当地把生活情景予以扩大、缩小几倍,几十倍,几百倍,或者提前,同样也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欣赏了朱自清的《背影》,有位同学也写了有关于爸爸的文章。根据老师的了解,他爸爸曾经在一家餐馆中工作过,但一读文章,才发现这位同学爸爸“不简单”。他回忆了在过生日时,爸爸亲自下厨为他炒最爱吃的“火焰田螺”,其中的用烈焰爆炒田螺的情节让电影中的“食神”也自叹不如,这显然使用夸张手法,但一位关心孩子的父亲形象,却栩栩如生地跃然于纸上了。

四、多元写作评价,激励人生之路

为了表扬先进,鼓励更多的学生投身诵读经典美文,热衷写作,学校按年级段每个月评选一次“创作之星”,采用多元化评价机制,鼓励从多角度创新,要求人人参与,获奖名额不限,只要达到规定要求,均可以成为“创作之星”。我们要求每个月都有一个主题,以班级为单位,积极创作,及时召开创作交流会,营造良好的气氛,以提高学生创作的积极性。

经典文章摘抄范文6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训练;认知规律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能力和创造潜能”。想象能力和创造潜能都在作文中显现。所以在小学阶段,要培养学生读的能力,在读的基础上进行写作指导和训练。下面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

一、明确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形象生动地表明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阅读是写作的肥料,没有一定的阅读积淀,就没有高质量的作文。语文学习的最基本形式是阅读,没有阅读便没有语文的学习。学生具有阅读习惯是学好语文的前提和基础。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都是在形成阶段,需要教师进行有益的培养。与此同时,学生的写作能力也会有相应地提高。作为教师,要明确阅读教学的目标和重要性,并能够利用阅读教学指导学生的写作。阅读教学的教学目标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是基础知识教学,在阅读教学中,帮助学生学习字词、修辞、造句等;第二是分析欣赏能力的培养,这是阅读教学的灵魂,让学生欣赏文章显性意义,领略作者的文学修养和写作能力;最后是作文的范文,可以作为学生写作的模仿之作。因此,每一名有经验的教师都会十分重视阅读教学的实施。

二、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还有一定的限制,由于他们的生活经历有限,他们对文章的思想内涵理解不深,所以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的理解能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是进行后续写作指导的基础。在学生已有认知基础上,适当拓展教学内容。有人说,语文是模模糊糊一大片,要讲的内容不好把握,尤其是教材的拓展,更是不好把握分寸。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多了解,贴近学生的认知基础。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教师不必强求,学生只要能在自己的认知基础上理解,不要给学生太大的压力,避免因此而泯灭学生的阅读的兴趣。

三、专注教材的经典文章――模仿写作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严格遵照了新课程改革的标准选择的教学内容,充分遵照了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精选了很多优秀的经典文章。这些古今中外的文章,既是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情操陶冶的素材,也是学生了解社会、认识人生的途径,更是学生写作的经典范文。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强,所以教师要以形象思维为主要训练模式。从文章的局部向着整体全部方面发展,注重提示链接。尤其是文章中的优秀句段,让学生重点分析和理解,甚至背诵。然后就是仿照重点句段甚至是全篇文章进行模仿写作。一些重点词句,可以让学生模仿造句、写话,从写一句到写一段。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表达和写作能力。这样的仿写方式不能仅仅限于对文章或者是对片段的仿写,而是要在仿写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尤其是对文章布局谋篇方面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进行“写”的训练。

四、摘抄重点段落――不动笔墨不读书新教材收录的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短小精悍的精品,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重点句段,引导学生把精彩片段摘抄到积累本上,作为日后的写作素材,摘抄精美语句,丰富自己的积累。注重平时积累,可以作为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精彩的片段可以是日后写文章的效仿基础,特别是一些文章中经典内容的积累,都是学生提高作文水平的措施。

此外,在引导学生阅读文本的同时,通过仿写、改写、续写、补写、写读后感等形式个性化地处理教材,把课文“请”到我们的作文课上,使课堂教学既能强化学生对课文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又能使学生的习作训练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随着基础教育阶段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在不断推进。语文教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人文性和工具性特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是目前各阶段语文教学的终点。特别是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对于学生的作文能力提高具有极其重要的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