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表现评语范例6篇

政治表现评语

政治表现评语范文1

1、该生在思想上进取进取,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进取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学习上勤奋刻苦,进取向上,获得了比较优异的成绩;在生活上团结同学,尊敬师长,有较好的人际关系;在工作上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完成教师分配的任务。

2、工作成绩提高大,悟性较强,能很快适应新的岗位,能随时根据工作需要调整工作方法和端正心态,不断反思自我,注重个人成长,能有效改善自我的工作方式,从而在工作中收到良好效果。

3、XXX同学工作进取主动,热情,学习认真,尊敬师长,年来技术理论水平及操作技能均有很大提高,期望今后继续努力成为国家有用之才。XXX同学工作进取主动认真,好学肯动脑,尊敬师长,年来技术理论水平操作技能都有很大提高,期望今后继续努力争取更大提高。

4、该同志政治立场坚定。遵纪守法,努力工作,认真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与同事打成一该同志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严谨治学为人师表,处处严格要求自我。在思想上,该同志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进取参加单位组织的各项政治学习,努力提高自我的思想政治觉悟,严格遵守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

5、该生一向进取努力地向党组织靠拢,大一下学期参加了党校培训被评为优秀学员。进取进取,刻苦努力,思想觉悟高,团结同学,关心时事,学习和动手本事强。在学习上本着不落后的态度进行学习。在生活上,勤俭节俭,不穿名牌,不赶时髦;同时利用各种机会来勤工助学,我卖过衣服小首饰品保险,作过学校考研做过手机宣传房地产宣传;大一做班级的团支部书记大二院生活部副部长,工作认真负责。

6、杨x:被誉为班小才女的你经常在校报上发表你最独到的见解,知道吗?每当我们在校报上看到班杨龙杰时我们都无比骄傲。你是一个很勤奋的孩子,中午你是全班第一个进入学习状态的人。你为人严谨稳重同学们对你都很敬重。你懂得感恩,教师常常会收到你原创的小诗,字里行间饱含着对教师的爱,真心说一声多谢你!教师期望你在新的一年里,能经得起摔打,快乐学习每一天!

7、该生在思想上进取进取,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进取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学习上勤奋刻苦,进取向上,获得了比较优异的成绩;在生活上团结同学,尊敬师长,有较好的人际关系;在工作上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完成教师分配的任务。

8、该生进取拥护党的领导,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惟邓-小-平理论,有很强的职责心,和民族职责感。在学习上努力耐劳,当真学习专业知识,成绩优良,获得二等奖学金。工作上进取进取,工作当真负责,进取参加社会实践流动,群众关系良好,曾获“军训优秀学员”,团日流动提高前辈个人校社会实践提高前辈个人,校优秀团员,校三好学生,市三好学生。

9、关x:这学期你的提高大家有目共睹,教师们也开始关注这个默默无闻,踏踏实实的你。虽然有时也有懒惰,但最难能可贵的是你能及时发现自我的不足,及时改正给教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今年的文艺汇演中,你的表现令大家惊讶,平时那样内向的你竟在舞台上那样活泼自然。相信自我你应当是一个全才。期望你能坚持佳绩,不骄不躁,多问多发言多暴露问题,多争取教师的帮忙。

10、赵x:你是一个很内向的女孩,你关心班级,善解人意,心怀感恩,是一个有优秀品质的孩子。学习上你是一个听话的孩子,还记得教师以往说过“听话”是考入高中的关键吗?所以教师相信你必须是高中的候选人。期望你在今后的学习中更主动更勤奋,课堂举手发言再大胆些,将所有力量都聚集在功课上,那么你将成为教师心中最完美的学生。

11、该生平时很注重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关心时政,认真学习党的政策并定期向党提交思想汇报。在学习上,该生勤奋努力,不骄不躁,谦虚认真,取得了优异的学习成绩,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该生很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各种技能培训,掌握了丰富的专业技能知识。在生活上;该生勤俭节俭,性格随和,乐于助人,群众基础良好。该生有很强的团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精神,担任过室长和学习委员,还担任过班刊的美编。在社会实践方面,做事踏实,吃苦耐劳,获得了实习单位领导和教师的好评。

12、思想政治素质注重政治理论学习,关心国家大事,努力提高政治理论修养,进取参加我局组织的政治活动,处处严格要求自我,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坚持一致。

13、杨x:你稳重踏实,为人热情关心别人,很多同学都以你为榜样,因为同学们都喜欢少说多做的人,而你就是这样的孩子。教师们越来越发现你是有潜力的孩子,虽然你提高的步子很小,但你一向在提高这是最难得的。在两年的文艺汇演中你都以出色的表现为班级争得了荣誉,感激你!教师期望在学习中你能多问,多发言让教师尽快找到你的不足,尽快帮你成长起来。加油,班最勤奋的女孩!

14、该生在学校尊重教师,团结同学,各方面表现优异。思想上进取健康向上,进取学习党的基本理论知识。在学习上努力刻苦,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成绩优良,在实际工作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进取参加假期实践,学习与专业相关的课外知识。在工作上认真踏实,敢于创新,曾担任地科院宣传部部长,宣传部部长和班级宣传委员,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创新的思维,得到了教师和同学的肯定和好评,在年评为院级优秀团干部,在年评为校级优秀团干部。在生活上勤俭节俭,乐于助人。注重全面发展,进取参加各种校级院级比赛和活动,取得了许多优异的成绩。

15、该同学在校期间能够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学习刻苦认真,学习成绩优良,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进取参加各类院系活动并获奖。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与人为善,有必须的交际本事,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大学生。

16、该生在校期间,认真学习,学完学校规定的全部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成绩优良热爱祖国关心团体政治上要求提高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学习目的明确肯下工夫。进取参加各项文体活动较注重自我各方面素质的培养。

17、该生思想上进取向上,进取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定期向党组织提交思想汇报。平时乐于帮忙同学,团结同学。学习努力,进取请教同学和教师,并且乐于帮忙他人。平时踏实认真,进取主动完成教师布臵的各项任务,得到教师和同学的好评。学习上刻苦努力,学习成绩优秀,曾获学校一等综合奖学金,“校三好学生”;进取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18、该生热爱学校,关心团体,做好学生的表率。服从安排,团结协作,工作尽心尽责,态度端正,努力完成学校交给的各项任务。出勤好,勇挑重担,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在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全心全意为学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在教育教学中,能够带头作用,认真学习领会课改精神,努力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同时,学习校本课程开放的精神,认真备课,注重抓课堂效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和合作意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生方面,发现学生出现思想认识偏差,及时给予正确引导,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此外,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关心国家时事,进取参加各种培训。

19、该生在各方面表现突出,思想上进取进取,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政治思想觉悟高,学习刻苦努力,成绩优秀。曾获二等奖学金“三好学生”称号,进取参加各项活动,全面发展,进取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群众基础较好。

20、刘x:总以为在这个班级里是一个被遗弃的人,其实正是你自我在嘲笑你自我。教师和同学们每一天都在关注你的成长,因为你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孩子。课堂上你能进取思考,进取发言,教师就喜欢这样的你。文艺汇演中你表现得那样出色,博得掌声阵阵,运动赛场上你和队友们精诚合作努力拼搏,这足以证明你是一个健康向上的孩子。孩子,向别人敞开胸怀有一颗真诚的心,凡事从自我多研究,理解别人关心别人,你就会有更多的朋友。

21、此外,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关心国家时事,进取参加各种培训和电大本科进修,取得优异的成绩。应对激烈的竞争和教育的不断改革,我将继续努力,进取进取,刻苦钻研业务,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为山区的教育事业不断做出新的贡献。

22、该生在思想上进取进取,平日注意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并进取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进取向党组织靠拢;学习上勤奋努力,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目标明确,学习方法得当,获得了比较优异的成绩;在生活上团结同学,尊敬师长,有较好的人际关系;在工作上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完成教师分配的任务。

23、该生进取拥护党的领导,努力学习党的基本理论知识,有较好的政治理论水平;遵纪守法,有良好的社会公德,乐于助人,人际关系良好;行为得体,举止礼貌,爱清洁,讲卫生,寝室卫生良好;学习勤奋刻苦,善于钻研,不耻下问,集思广益;作生活委员时,工作进取,认真负责。

24、该生平时很注重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关心时政,认真学习党的政策并定期向党提交思想汇报。在学习上,该生勤奋努力,不骄不躁,谦虚认真,取得了优异的学习成绩,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该生很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各种技能培训,掌握了丰富的专业技能知识。在生活上;该生勤俭节俭,性格随和,乐于助人,群众基础良好。该生有很强的团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精神,担任过室长和学习委员,还担任过班刊的美编。在社会实践方面,做事踏实,吃苦耐劳,获得了实习单位领导和教师的好评。

25、XXX同学在联想实习年期间,直在仓储处综合服务组工作,主要从事物料接收与发放工作。XX同学在工作期间贯进取主动,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掌握了工作的要点与技巧,并将他们合理的运用在工作中,并能主动向老员工学习弥补自我的不足,在其负责的IQC物料交接业务工作中作到了严格认真高效得到了部门的好评。吴海园同学圆满完成了实习任务。

26、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你那灿烂的笑容和爽朗的笑声了。没节下课,总有你温和的笑容,缓解紧张的学习气氛。在学习上,你是那么认真。上课时,你更是专心致志,不开任何小差。但你的成绩有时不尽人意。也许是你的学习方法错了吧。期望你改善学习方法,成功就在你的前方。

27、在校期间表现良好。热爱祖国,进取进取,关心团体,乐于助人,学习目的明确,态度端正。自担任班干部以来,工作认真负职责劳任怨。期望继续努力发扬成绩,超越自我增强自信赢得成功。

28、你,为人热心;你,真诚直率;你,性格乐观;你,灵巧聪明。你对每个人都会有深深的祝福。圣诞来临之际,你给每位女同学都寄了贺卡,与每个人分享快乐。你,就是咱们快乐的小天使。其实,你是多么聪明。但你却未把聪明都投入进学习中。新的学期里,你将更优秀,对吧!

29、宋x:你是一个聪明伶俐的孩子,在两年的文艺汇演中你都为班级争得了荣誉。为人亲善友爱,人缘很好。学习中你能听教师的话,作业能认真完成,在每次的值日清扫中你都能最出色的完成任务,永远不能忘记英语课堂上你进取发言的身影,这一点是教师最欣赏你的。教师期望你在学习中能再务实些,课堂听课再专注些,争取夺回以往榜上的名次。

30、工作认真,负责;工作认真负责,爱岗敬业,服从整体安排,形象良好;对本职工作兢兢业业,锐意进取,乐于助人,关心同事,与同事相处融洽,善于合作,起带头作用。

31、该同学进取要求提高,遵守大学生《学生守则》尊敬教师团结同学乐于助人忠厚朴实为人诚实学习目的明确学习自觉性较高勤奋学习认真努力思维敏捷动手本事较强进取参加社会活动和社会实践。曾获得国家励志助学金和院一等奖学金,在担任学生会学习部副部长的工作中,努力认真!

32、你性格活泼开朗尊敬师长,与同学能融洽相处。对美术专业有着浓厚的兴趣,勤学苦练。同时,又不放下对文化课程的学习与掌握,尽量地夯实文化基础,完善知识体系。期望能坚持对人生梦想和艺术的执着追求,成人成材。

33、办事方法有改善,工作有提高,该员工做事情踏踏实实做人本分,能够虚心理解市场招商经理的提议,努力学习不足之处;大力开发所负责区域的空白品种,并进取和经理进行各种环节的沟通;在XX年X月份提高异常迅速;对待工作兢兢业业,处处为公司研究,不记个人得失。

34、该生在校期间在各方面表现进取,勇于进取,该生进取向党组织靠拢,当真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学习上,该生学习成绩优秀,名列前茅,获得一等奖学金。该生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常常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在社会工作上,曾担任地科院文艺部部长,工作当真负责,进取参加校内外流动。生活中,该勤俭节俭,乐于助人,同学关系较好。

35、该同志热爱团体,关心同学,时刻以党员标准要求自我,努力做一个进取乐观追求上进的人。在学习上,勤奋刻苦,踏踏实实,不迟到不缺席,并取得优秀成绩,获“学习先进个人称号”。在担任两年的文体委员时,工作上认真负责,获“文体工作先进个人称号”,年参与组织迎新晚会并获得一等奖;生活上,严格要求自我,向一个合格党员的标准看齐,做事认真负责。

36、赵x:平时总让人担心大考却很少掉链子的人就是你,一个稳重大方文雅的女孩。这说明你对自我总是很了解,总是很有打算,这样很好。一个和—谐的家庭必然会造就一个健康阳光的你,这是你以往对我说过你最满意的地方。期望你能在新的一年更踏实更进取更有热情。课堂别再让教师为你的举手问题而担忧,其实不想逼你如何,只是期望你能将问题暴露在平时,在大考中才会有满意的成绩。

37、该生在校期间在各方面表现进取,勇于进取。思想上,该生进取向党组织靠拢,认真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学习上,该生学习成绩优秀,名列前茅,获得一等奖学金。该生善于理论联系实际,经常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在社会工作上,曾担任地科院文艺部部长,工作认真负责,进取参加校内外活动。生活中,该生生活俭朴,乐于助人,同学关系较好。

38、该同学进取要求提高,遵守大学生《学生守则》尊敬教师团结同学乐于助人忠厚朴实为人诚实学习目的明确学习自觉性较高勤奋学习认真努力思维敏捷动手本事较强进取参加社会活动和社会实践。

39、该同志遵纪守法,勤奋好学,进取上进,工作认真负责,有良好的社会公德,乐于助人,学习态度端正,工作进取,能够吃苦耐劳,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学习上刻苦努力,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成绩良好。生活上,严格要求自我,向一个合格党员的标准看齐,做事认真负责。

40、该生学习勤奋,学习上自我要求严格,刻苦钻研,探索适合个人的学习方法。思维进取善于分析总结学习成绩优良。生活中能吃苦耐劳,具有开拓进取的精神,期望能以这种精神去迎接未来的挑战。

41、王x:总是那样默默无闻,总是那样稳稳当当,为人谦虚谨慎,各项活动进取参加,在班里很多人都将你设为竞争对手,你应当感到荣幸,正是你的一丝不苟的学习精神让同学们佩服你,喜欢你。你是一个自立本事很强的孩子,也是教师能够委以重任的人。真心期望你在今后的学习中能更进取,更有激—情,更自信。

42、本学年,本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认真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进取参加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热爱党的教育事业,自觉遵守《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以教书育人为己任,进取参加各项教研活动和课改培训,认真上好公开课,不断提高认识和业务水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陶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范文之评语:教师政治表现评语。弘扬奉献精神,作风正派,廉洁从教,为人师表,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职责感。

43、所开的观摩课《安全在我心》《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等受到同行及领导的一致好评。同时,学习校本课程开放的精神,认真备课,注重抓课堂效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和合作意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担任辅导员工作时,能根据学区少先队计划及本班情景制定中队工作计划,配合学校进取开展工作,组织主题队会观摩,组织学生开展运动会硬笔比赛数学竞赛六一文艺汇演游园活动讲故事比赛等活动,开展红读雏鹰争章活动,组织尊老敬老义务劳动,使全校队员的素质得到全方位的发展,大队构成一股礼貌礼貌团结协作进取向上的风气,思想品德。

44、专业技能业务水平优秀,为公司创造好的企业效益。

45、该生思想健康进取,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胡锦涛总书记的“八荣八耻”,不断在思想上进取提高,生活上井井有条,节俭朴素,卫生良好;进取参加勤工助学,靠自我的努力劳动减轻父母的经济负担,学习较好,但各方面综合表现良好,勤勤恳恳,认真对待,严守纪律,虚心请教,和同学共同学习。曾任资环学院团委学生会马研会副会长,工作经验丰富。在各方面都严格要求自我,乐于助人,友善待人,人际关系好,社会公德好。

46、为适应技术管理工作的需要,利用一切机会参加培训班技术交流活动。今年已取得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本科的网络教育毕业证书。经过各种继续教育培训班,使我始终坚持着旺盛的求知欲,同时让自我的专业技术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47、该同志爱党爱国,进取参加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热爱教育事业,自觉遵守《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以教书育人为己任,进取参加教研活动和课改培训,认真上好公开课,弘扬奉献精神,作风正派,廉洁从教,为人师表,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职责感。

48、该同志爱党爱国,进取参加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热爱教育事业,自觉遵守《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以教书育人为己任,进取参加教研活动和课改培训,认真上好公开课,弘扬奉献精神,作风正派,廉洁从教,为人师表,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职责感。

政治表现评语范文2

关键词:批评话语分析; 中日撞船事件; 政治词汇; 意识形态

随着语料库研究的不断发展,专业语料库也逐步拓宽了研究范围。为了使读者能更加深刻理解政治专业语篇,把握其特殊的政治含义,揭示政治专业语篇中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功能。本文将以批评话语分析的视角深入探讨政治语篇中政治词汇,进一步阐释语言、意识形态和权力相互之间的关系。

一 、批评话语分析

批评话语分析是当今相当热门话语分析之一,其发展追溯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尤其Language and Control(Fowler & Hodge1979) 和Language as Ideology(kress & Hodge1979)出版标志着批评语言学的开始,早期批评语言学家的研究方法各不相同,其研究目的是一致:揭示词、句表达社会意义、确定话语者的社会身份、强化和再现意识形态。费尔克劳认为话语和社会相互产生作用,他提出的三维模型被广泛运用于话语分析实践,正如他所说:“在使用‘discourse”这个术语时,我提议语言的使用应该看作是一种社会实践形式,而不是简单的个人行为和多变环境毫无意识的反应……话语隐含着话语与社会复杂的辩证关系……一方面从广义讲话语的形成在各个层面受到社会结构的限制,另一方面话语是一种社会建构”(Fairclough,1992;63-64)。按照这个观点,他把话语分析分为文本分析和话语实践分析:文本分析主要讨论词汇、语法、连贯和结构,而话语实践分析包括话语的语用之力、文本的连贯性和文本的互文性。话语的社会实践集中讨论话语中意识形态与权力的关系。话语分析不能简单孤立分析和阐释语篇,一定要考虑到相关语篇社会因素和文化背景。因此费尔克劳把语言看作一种可介入社会秩序的力量,语言通过反应现实和再现意识形态来 影响社会过程,语言的使用可以促进社会变革。从这些观点无不体现批评话语分析的哲学内涵。

二 、理论依据

关于话语的语言批评研究主要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为基础,以沃达克的历史话语分析为背景。系统功能语法作为批评话语分析的基本分析工具,其目的是阐释话语语法结构中所负载的意识形态。按照韩礼德的观点语言与社会实践密不可分的,给存在的物质世界的命名同时就会附带有某种意识形态的建构,意识形态使得话语与社会有联系,意识形态通过话语在人们大脑的意识结构中再现。韩礼德称语言系统由三个功能组成:慨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由于使用语言具体话语形式至少有一种这样的功能,在他早期作品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s 中,他指出概念功能是指人们对现实世界和内心世界的经验的再现;人际功能是指有条理的促进某种社会人际间的相互关系;语篇功能是指现实世界和内心世界的经验和某种社会人际间的相互关系的结合形成有意义文本,文本必须和它们的语境相关联。批评语言学家认为大众语篇本身并不是批评话语分析的主题,语言使用和产生的社会文化实践才是他们所关注的。本文以语言的形式词汇为案例揭示大众语篇的社会功能、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表征。

三 、 案例分析

新闻语篇属于大众语篇的一种,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宣传性和意识形态。批评话语分析方法指出带有意识形态的新闻语篇是由肯定我方,否定反方组成。这就是指肯定我方好的优良品质与行为等于否定反方的不良的品质与行为,二者立场截然不同。这种策略可以运用到语言的各种层面,也包括词汇层面。词汇是个人经验和社会现实的建构。然而作为社会的扮演者,属于不同新闻机构的记者将选择和使用不同的词汇去描述相同的事件和现象(Van Dijk, 1998)词汇的选择通常按照话语的语境表达记者的价值观并规范记者的行为。也就是词汇不可避免负载着记者价值判断和政治立场,记者以他们特殊身份视角建构社会实践。本文充分运用批评话语分析来阐释中日撞船事件新闻报道,所选词汇都是出自于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这些所选词汇总的来说都客观表达了各自不同的态度和各自政治立场。通过日本巡逻船和中国渔船相撞事件的解读,读者能充分认识到的归属。的在新闻报道中是个十分重要因素,记者都是尽力客观的报道中日撞船事件这个事实。如果的属于中国,那么,撞船事件的责任完全就属于日本,逮捕中国船员和船长的行为是侵犯中国领土。国际社会也将站在中国一边,使中国处于有利立场。相反,如果属于日本,日本政府将有权在自己的国土上逮捕中国船员并深入调查,并按照日本法律控告中国船员。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对的法律状态表达使用了不同的选词,表达不同的立场。事件刚开始,由于中国奉行搁置争议、共同发展的原则,避免矛盾升级。对于的报道:中国日报报道中使用介词短语“in the East China Sea” 去修辞-撞船事件的发生地点。当时还没有和日本公开争论的归属问题,随着中日矛盾的恶化升级,日本政府非法逮捕中国船员并控告船长,中国日报需要明确表明中国的立场,声明是中国自古以来固有的领土。因此中国日报改变了用词,选择拥有的短语例如: “China’s DiaoYu Islands”, “China’s inherent territory since ancient trimes”, “integral part of China’s territory”. “China’s inherent territory”等等。 这些短语表达了拥有和被拥有者的关系,拥有者是中国,被拥有是。这样中国日报非常明确阐明了中国对拥有。

以上一系列政治词汇分析,这些政治词汇表明各自的政治立场和意识形态,充分体现了语言形式和意识形态相互关系。运用批评话语分析肯定我方、否定他方的原则,结合话语历史分析,揭示了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中的政治词汇语义与语用,增强读者对意识形态认知水平。

政治表现评语范文3

在20年代现代散文初创时期,散文创作和理论批评就同步进行,一同成为当时最成熟 的门类。其标志就是语丝社同仁对“语丝体”的讨论,这是20世纪散文批评家第一次自 觉地、有意识、有目的地围绕现代散文的“体”所进行的批评活动。

《语丝》是周作人和鲁迅等发起组织的语丝社创办的以发表散文为主的刊物,共出版 了260期,其散文渐渐地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时人称为“语丝体”。孙伏园提出“语丝 的文体”的形成是“四五十期以来的渐渐形成的文体,只是一种自然的趋势”。孙伏园 的文章引起了语丝社同仁的注意,仅隔半个月,周作人在《语丝》第54期上发表了《答 伏园论“<语丝>的文体”》进行回应,突出“语丝体”散文的两个特点:一是“大胆与 诚意”,二是“不说别人的话”。紧接着林语堂在《语丝》第57期上发表《插论<语丝> 的文体——稳健、骂人及费厄泼赖》,对周作人概括“语丝体”散文的两大特点进一步 阐发:“我主张‘语丝’绝对不要来做‘主持公论’这种无聊的整体,‘语丝’的朋友 只好用此做充分表示其‘私论’、‘私见’的机关。这是第一点。第二,我们绝对要打 破‘学者尊严’的脸孔。”这一阐述把周作人的观点表达得更明确更形象。“不说别人 的话”应该是“私论”、“私见”;怎样“大胆与诚意”?以“学者尊严”作为对立陪 衬,虽则是以打破“学者尊严”的否定形式来表达,但意见却显示得十分清楚明白,即 以“私论”、“私见”的真诚,和读者平等地自由地对话。林语堂对“语丝体”散文的 批评是把它作为一种较为理想的中西合一的文明批评的范本,推荐给读者的。

之后,鲁迅对“语丝体”散文的特点进行了总结。他认为《语丝》“在不意中显了一 种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要催促新的产生,对于有害于新的旧物,则竭力加 以排击,——但应该产生怎样的‘新’,却并无明白的表示,而一到觉得有些危急之际 ,也还是故意隐约其词”。[1]和周作人、林语堂相比,鲁迅注重的是“语丝体”的倾 向色彩以及社会效应。

“语丝体”散文的讨论标志着中国现代散文批评已进入了自觉时代。鲁迅的《怎么写 》、朱自清的《论现代中国的小品散文》等相继面世,散文批评空前活跃起来。20世纪 30年代逐渐形成了以言志说散文批评、社会学散文批评和文本说散文批评为标志的三足 鼎立的批评格局。

言志说散文批评以周作人、林语堂为领衔人。上个世纪20年代初,周作人从五四激流 中退了出来,心境渐趋平和,开始把散文作为“偶然的避难所”,[2](P14)对他在五四 时写的抗争杂感产生厌倦,认为“满口柴胡”,“殊少敦厚温和之气”,开始转向,“ 极慕平淡自然的境地”[2](P13)。实践的成功又促使他决心要从散文批评上为他的创作 的转变寻找理论依据。他寻找的最终的结果是:否定散文“载道”,推崇散文“言志” 。他怀疑散文的教化作用,认为文学“期望他们教训的实现,有如枕边探索好梦”,“ 反对为道德的文学”,[2](P108)提出“文学即是不革命,能革命就不必需要文学及其 他种种艺术或宗教,因为他已有了他的世界了;接着吻的嘴不再要唱歌”。[2](P318) 他把文学分成两大时期:“一是集团的,一是个人的”,“集团的‘文以载道’与个人 的‘诗言志’两种口号成了敌对”。他的结论是:文学史上的载道“文学‘差不多总是 一堆垃圾,读之昏昏欲睡’的东西”,而言志的散文,“集合叙事说理抒情的分子,都 浸在自己的性情里,用了适宜的手法调理起来,所以是近代文学的一个潮头”。[2](P3 30)他把言志的散文奉为“文学发达的极致”,[2](P329)形成完整的言志说散文批评体 系——“极致”说。周作人的“极致”说把散文小品的地位从开始的“偶然的避难所” 逐步提升到“极致”,也完成了他从“士”到“名士”的自我升值。他的“极致”说对 散文的基调作了规范:“新散文里的基调虽然仍是儒道两家的,这却经过西洋现代思想 的陶熔浸润,自有一种新的色味”,[3](P882)并隆重推出俞平伯作为新散文基调的楷 模。联系他一贯对儒道的轻佻贬斥以及把西洋人道主义解释为“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主 义”来考量,他的“极致”说的基调内核是唯我利己为核心的现世主义,而且这种现世 主义很彻底,彻底到已失之制衡。它并不是古代“士”所奉行的与己无关的清高飘逸, 是要把散文龟缩到“自我”的硬壳中,变成一张只能“接着吻的嘴”。

林语堂等人也积极支持周作人的观点,林语堂先是鼓吹“幽默”,后又倡导“性灵” ,积极创办刊物《论语》、《人间世》,亮出“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旗号 ,成为散文创作“个人化”的宣言书。在这一理论体系中还有郁达夫,他的“心体说” 散文批评观点从本质上讲,也是属言志说散文批评根蔓上的果实。

言志说散文批评推崇“言志”,既把“言志”作为散文的最高境界和终极目标,又把 “言志”作为散文批评的唯一标准,突出个人经验对于散文批评的意义。他们坚持散文 以“自我”为中心,把散文作为“私论”、“私见”的“个人化”的文体。这种批评受 制于批评家个人文化构成和情趣爱好,毫不回避个人的好恶与价值,批评充满情感倾向 和富有人情味。他们倡导散文风格要冲淡平和,主张散文絮语化、闲适化。他们的散文 批评更多的是个人心智的产物,并不硬性遵循什么法则,具有一定随意性。主张言志说 散文批评的还有梁遇春、胡梦华、钟敬文、梁实秋等。

社会学散文批评以鲁迅为领衔人。鲁迅运用杂文进行社会批评。他的散文批评经典之 作《怎么写》,对散文抒写真情实感进行了认真的探索。他提出了散文的重要审美命题 :散文的幻灭“不在假中见真,而在真中见假”。由于鲁迅处在文化斗争漩涡的中心— —上海,面对形形色色的敌人,杂文成了他得心应手的最好的武器。他对杂文的社会效 应有着深刻的认识。他从社会学的角度对杂文进行定位,强调杂文的社会功能,“是感 应的神经,是攻守的手足”,坚信散文生存和发展,“只仗着挣扎和战斗的”。[4](P5 75)鲁迅总结出系统的杂文写作理论,形成了完整的社会学散文批评体系。运用这类散 文批评方法的还有茅盾、钱杏村等。茅盾明确地主张散文应“成为新时代的工具”。[5 ]钱杏村批评散文作家和作品时,始终把散文对社会的态度作为兴奋点。他的《现代十 六家小品》名噪一时,成为社会学散文批评的代表作。

社会学散文批评以社会为中心,重在考察散文对于社会的依从,把散文的社会效应和 功能放在批评的首位。从散文到社会或者从社会到散文,成了社会学散文批评的唯一逻 辑。他们重作家的遗传与环境,批评家必须了解作家的家庭背景、社会地位、政治倾向 ,以澄清和解释散文家在散文中所表达的倾向作为批评的首要目标。他们追求崇高,没 有丝毫的浪漫和幻想,和政治革命具有共振效应,寻找的是大感觉,具有纯净的硬度。

文本说散文批评以朱自清、李素伯为领衔人。朱自清对五四新文学运动的评价有他的 独特的观点。他认为新文学运动“所争取的就是这文学的意念,也就是文学的地位”。 他既反对言志说散文批评,认为言志派“其实是玩世派”[6](P29),同时对社会学散文 批评也持保留态度。李素伯有些调和。他认为“文学的本身原是无所谓的,为个人说话 可,为社会服务亦可,既能‘言志’,也就会‘载道’”。所以他对两派都欢迎:“我 们固然欢迎听到震撼天地的狮吼虎啸,感得伟大,但也不妨听听蚊蝇的小唱,因为这都 是生命力的表现,有着它们自己的灵魂的独特的声音。”[7]从他所有的散文批评倾向 来看,有些向言志派倾斜,但从本质上看,他重“体”,尤其在他的代表作《小品文研 究》中,无论是阐述散文理论观念还是对散文作家的批评,皆是以文本为据。持文本说 散文批评的还有叶圣陶、石苇、冯三味,等等。

文本说散文批评恪守文本第一,重视客体,重视形式内部规律的探索,排除倾向色彩 。因此,他们所批评的是一种较为纯粹意义的“散文”。他们注重散文的“适当的表现 ”,注重散文形式构造的拆卸和辨异,技术味浓,讲究操作性和实践性。这和文本说散 文批评的基本队伍是以学者、教师为主有关。由于身份和职业的关系,他们的散文批评 和“教学”有着这样那样的联系,因此重文本的解析,在编造和普及散文作品上有独特 的贡献。

在三足鼎立之外,京派散文批评和海派散文批评是较有特色的两大流派。京派散文批 评以沈从文、何其芳等为代表。他们以“乡下人”自居,对把散文作为商品参与社会竞 争表示厌恶。他们的散文批评的总原则是“争表现,从一个广泛原则下自由争表现”。 [8](P312)“表现”是他们散文批评的核心。他们的“表现”即“自我”,写“自我” 的“心”、“自我”的“梦”、“自我”的心中的“我”。这样就和言志说散文批评倡 导的“以自我为中心”重合起来,但又不屑“以闲适为格调”的那一套。他们的差别是 :一个以“乡下人”来包装自己,一个“名士”来作为招牌。京派散文批评是言志派散 文批评的变异的结果。

海派散文批评以张爱玲、苏青、章衣萍等为代表,是社会学散文批评的变异的产物。 他们的散文批评始终注视着社会现实,注视的目的是为了使他们的散文能更好地在乱世 中求得生存。他们比任何一个散文批评流派更注意散文的商品价值。“一切的著作,无 非皆是商品而已。”[9](P274)他们力主散文要写人生中“安稳”的一面,力主写市民 的爱与恨,把散文变成读者的“邻居”。所以他们主张散文写俗人俗事,把散文推向世 俗化、生活化。市民意识浓浓地渗透在他们的散文批评之中。

在20世纪中国散文批评史上,从30年代到70年代末,散文批评逐渐为政治所同化,其 结果,产生了中国特有的政治化散文批评。

政治化散文批评是指批评者按照特有的政治思维方式,从政治需要出发,乃至动用国 家机器,以行政措施来运作,借助对散文作家和作品的批评来阐释和解决政治问题,实 现政治意图和目的。它是散文批评和政治的联姻,属于一种边缘性批评,形式上是批评 散文作家及散文,实质却是政治批评。它们大致可分三类:一类是属学术批评;另一类 是属政治批评;还有一类是屈从权力意志,成为推行某种政治路线的工具。

政治化散文批评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衍变和发展的过程。从20年代末起,创造社 、太阳社中的一部分左翼作家对鲁迅、周作人等的散文进行批评,就是具有政治化倾向 的散文批评。1931年11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所作的题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新任 务》的决议中,明确把文学批评看作是政治斗争,“去和那些经常不断的欺骗民众的各 种宣传斗争,去和那些把民众麻醉在里面几乎不能拔出的封建意识的旧大众文艺斗争, 去和大众自己的封建的,资产阶级的,小资产阶级的意识斗争,去和大众的无知斗争” ,并对从事文学批评的主体提出严格要求,“必须是冲头阵的最前线的战士”。散文批 评也不例外。

中国现代散文批评政治化以颂扬鲁迅的形式开始,且从头到尾都和鲁迅有着这样或那 样的关系。1933年瞿秋白编辑出版《鲁迅杂感选集》,并为之作序,拉开了中国散文批 评政治化的序幕。瞿秋白的这篇序言属于宽泛意义上的散文批评范畴。瞿曾担任中共领 导人,社会理所当然地会把这篇序言视为一种政治代表的声音,但它不是道地的散文批 评政治化的范本。瞿也是文学家,他对鲁迅杂感的批评处处闪耀着文学行家里手的智慧 和光芒,加上他和鲁迅真诚友谊的激情的滋润,使得这篇序言成为中国散文批评中的一 种方法的代表作。

政治化散文批评是手段,是“矢”,最终目的是射“的”。首当其冲的是1942年延安 对王实味的批判。1942年中国共产党开始整风时,他发表了《野百合花》等杂文,批评 了延安的一些不良现象。丁玲、萧军、艾青、罗烽等作家也写了类似的杂文,王实味受 到批判,丁玲、萧军、艾青、罗烽等也都分别受到了批判。1949年之后,政治化散文批 评影响较大的有三次。第一次,1955年对胡风书信的批判;第二次,1957年对右派杂文 的批判;第三次,对邓拓、吴晗、廖沫沙“三家村”的杂文批判。这些政治化散文批评 的模式:从批评散文开始——引爆政治运动——政治处理结束。

在政治化散文批评主宰文坛的时候,散文批评家进行了多次疏远政治化散文批评的挣 扎。第一次,1950年的关于“杂文复兴”的讨论;第二次,1957年的“关于小品文问题 ”的讨论;第三次,1961年的“笔谈散文”的讨论。三次讨论的结局和成果都不同,但 它们体现了散文批评为摆脱政治化散文批评作出了努力。特别是杨朔用他的散文创作实 践,提出散文“当诗一样写”,企图对政治化散文批评作一校正。但在政治化散文批评 主宰的中国文坛上,这些努力最后也只能被公式化、模式化的散文浪潮所淹没。

政治化散文批评是一个复杂的批评现象,对它的评估不能简单化,尤其要历史地分析 。政治化散文批评的思维方式是信仰斗争逻辑,拒绝情感逻辑。它以阶级斗争为纲,把 散文视为政治机器中的一个“螺丝钉”,运用它的根本目的是保证政治机器的正常运转 。它重视和夸大散文对政治的反作用力量,以阶级斗争学说来解读散文中的情感并实施 政治鉴定,并把散文批评看成是和被批判者的政治较量,斗争贯穿政治化散文批评的全 过程。其思维方式是只承认“敌”“我”两极,而且两极之间的关系只能是生与死的对 抗,坚决排斥和否定第三极。其批评行为是非个人行为,从批评对象的选择、批评口径 的确定,到批评语言的使用等等,都是组织行为。它以行政手段运作,是一种政治声音 ,反映了阶级、政党的意愿和目的,因此这种批评成为阶级、政党执行政策的某种行政 措施。它对社会产生直接效应,如经过政治化的散文批评的批评,鲁迅、张思德、白求 恩等成为楷模,受到全国人民的尊敬。而被政治化的散文批评定为“敌人”的,则会被 剥夺政治权利,成为专政的对象,其直接效应成了政治运动的导火线或催生婆。它的批 评标准:轻审美,重社会功利和政治效应,兴奋点在政治态度上。尽管它主张批评标准 是政治第一,艺术第二,但事实上持政治化的散文批评的批评者,大多数(尤其是在以 群众运动方式进行政治化的散文批评时)对批判的对象在审美上的优劣知之甚少或全然 不知,他们仅是根据统一的口径在那里依样画葫芦。它的批评方法主要是寻章摘句、借 题发挥。即使有的批评者对批评对象有审美体验,也会小心翼翼地把它蕴含到寻章摘句 、借题发挥之中。这种批评方法具有主观性、倾向性和攻击性,尤其当它蜕变成推行极 “左”路线者手中的武器时,还具有粗暴性和破坏性。政治化散文批评是政治动荡的产 物。社会动荡和政治生活不正常虽则不一定必然滋生政治化散文批评,但如果政治化散 文批评风行,则必然反映了社会动荡和政治生活的不正常。它把文学问题混为一谈,违 背了文学本身的客观规律,不利于文学问题的解决。

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起,散文批评开始了艰难的蜕变,蜕变首先从“自我” 的解冻开始,这是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最先站出来为散文家呼吁“自我”解冻 的是乐秀良的《日记何罪》。[10]他呼吁:“日记应该受到法律的保护”,“保证日记 的作者不会成为思想犯!”最能表现“自我”的散文中的日记的“自我”已经开始在解 冻,散文批评终于走出了第一步。它还产生了一个效应,推动了日记文学的研究,并产 生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与此同时,巴金也开始了《随想录》的写作,他的散文批评的理论思考,围绕的轴心 始终不变:解冻“自我”。如果说乐秀良的《日记何罪》是呼吁社会对散文的“自我” 解除禁闭,以保障散文作者的生存权来催化散文的“自我”解冻的话,那么巴金则是向 内转,以彻底否定“自我”来敦促新的“自我”的诞生。他大声疾呼,把散文“当作我 的遗嘱写”。[11](P50)散文解冻“自我”正是一代散文家用生命作为代价换来的。《 随想录》在散文批评上的意义远远胜过散文创作的本身,尽管它还偏重在启蒙,而当时 中国的散文批评需要的正是启蒙!

散文理论批评开始了艰难的起步。在散文批评转型的时刻,出现了一些重在对现代散 文作家重新释读和对现代散文理论再度阐发的成果,如林非的《中国现代散文史稿》和 《现代六十家散文礼记》,佘树森和柯灵的现代散文史料的爬梳和整理。出版社更显得 活跃,岳麓书社系统地出版了周作人的散文,百花文艺出版社对现代散文家的精品进行 整理出版,打破了散文界的沉闷空气,提供了丰富的文本。此时台湾的散文研究也逐步 深入到散文文体类型的研究。台湾师大郑明@①教授在梳理中国现代散文批评的基础上 ,认为中国现代散文批评虚弱的根本原因是文类界定模糊,缺乏对于散文类型的基础认 识。她致力于散文类型理论的研究和构建,反映了台湾散文批评开始重视散文理论体系 的建立。相比之下,香港的现当代散文批评较为薄弱,既没有形成一支队伍,也没有系 统的散文理论研究的专著出现,但是以高校学者为主的散文研究家如卢玮銮、梁锡华等 却一直关注香港散文创作,推动香港散文的理论批评。卢玮銮以挚爱关注研究散文著称 ,她偏重史料的搜集和整理。梁锡华在香港高校任教期间,时有散文研究论文面世,尤 其对中国学者散文的研究和评述,显示了他的独特的见识和才华,在中国现代散文批评 史上具有突破性的意义。香港散文中最有香港文类特色的是专栏文章。从80年代以来, “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或大或小的争论,本地作者或评论人,各抒己见,非常热闹 ”。[12](Pv1)因此在香港散文批评中,专栏文章的批评显得较为成熟和深入。

从80年代后期开始,散文创作已开始呈现出多元蜕变的旺势。以学者为主体创作的文 化散文和学术随笔的兴起,引爆了90年代的“散文热”,加速了散文批评的多元蜕变的 进程。

贾平凹及其主编的散文刊物《美文》,最先亮出了弘扬“大散文”的旗号,他把敬畏 和推崇散文体裁的纯粹,作为80年代散文“浮靡甜腻”的风气之根源,在散文批评中进 行了一场形式革命。他坚持对散文“删繁就简”,弃“分”求“合”,追求大格局大气 魄大境界,貌似返祖和复古,从而实现了大气清正的更高层次的“合”,为散文批评多 元蜕变开辟了一个新天地。

90年代的“散文热”和80年代的“文化热”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散文家从“文化热 ”中接受到了这样的洗礼:他们找到了表现“自我”的最好的话题,同时大批西方文化 带来的话语也使他们耳目一新,获得了表达“自我”的最佳话语方式。如此,以世界和 中华民族文化为大背景的文化反思酿造了大批的优秀文化散文,成为90年代“散文热” 的领衔者。余秋雨《文化苦旅》的出现就是一个标志。同时,精神领域里经历了否定— 肯定—再否定的多次反复,散文从“造神运动”中脱落出来,在推动精神家园的建设中 ,开始了新的精神理想的追求。神圣和倔强又重新回到散文之中,成为“散文热”的坚 挺的支柱。这一切对散文批评来说是一个鼓舞和刺激。从90年代开始,一些研究家如楼 肇明和新生代的批评家的散文批评重心转向散文美学和本体研究,并逐步深入到分类研 究。他们对新生代散文、女性散文和学者散文的研究,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散文史学 研究也形成热潮,从80年代后期开始,一批中青年学者致力于散文史的研究,出版了一 批散文史研究的理论专著,其总量超过了前90年的总和,成为散文批评的一大景观。研 究方法也开始破除原有的程式,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他们或重审美,或重文本,或重体 验,或重效应,千姿百态,互相交融,自由竞争,蔚然成风。最主要的收获表现在对散 文作家研究上,把他们放到广阔的文化背景上,作为一个“人”,进行全方位透视,结 出了丰硕的成果。

20世纪散文批评从正反两方面给我们提供了正确开展散文批评的经验教训,留下了各 种参考答案,方向愈来愈明确重视散文本体研究。诚然也留下了遗憾:一是散文文体形 象的重塑,二是创建散文批评话语。新世纪散文批评应该重塑散文文体形象,鲜明地亮 出“还我文学”、“还我艺术”的旗帜。上一世纪人为地模糊散文形象妨碍了散文理论 的建设,典型的如30年代的小品文之争,双方争论的对象都说是散文,但实质各自论述 的散文是两个不同的散文对象。散文批评没有共同的对象,就难以确立理论体系的建立 。决不能笼统地把散文的子文体如杂文、序跋、书信、回忆录、随笔等笼统称之为散文 。要重申原则,那就是它们中的能称为文学和艺术的那部分作品方能进入散文。散文不 管如何革命,如何复兴,“文学散文”的旗帜不能放弃。散文是文学的,要有这个限制 ,理论体系的建设才有共同话题。创建批评话语,本来周氏兄弟在这个问题上能有建树 ,但周作人后来躲进“极致”的宝塔尖里专心念他的“性灵”经,越念越玄,不重视中 国现代散文创作的实际情况的研究,盲目照搬传统散文批评话语,这是一种敬畏和依赖 心理胆怯的表现,阻碍他在散文批评话语的创建。鲁迅在长期斗争中创建了一套批评话 语,如“匕首”、“投枪”等。它是特定斗争的产物,近似政治话语,在以经济为中心 的时代,它的不足也就显而易见了。创建话语,要特别重视一些理论难点,如杂文和现 实关系的研究,同时,认真地挖掘和清理古今中外的散文批评话语资源,并假借吸收其 他文体中适合散文批评的话语资源,才能创建一套定型的成熟的批评话语。新世纪的散 文批评理想在召唤着我们,在鲜明的文体意识的映照下,革新研究方法,加强对散文的 人格、审美和文化等表现形态的研究,不断促成理论的生成与超越,最终完成散文理论 体系的创建。

【参考文献】

[1]鲁迅.我和《语丝》的始终[J].萌芽月刊,1930,(12).

[2]周作人.知堂序跋[M].长沙:岳麓书社,1987.

[3]周作人.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一集:导言[A].柯灵.中国现代文学序跋丛书·散文 卷[Z].海口:海南人民出版社,1988.

[4]鲁迅.小品文的危机[A].鲁迅.南腔北调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

[5]茅盾.关于小品文[J].文学,1943,(1).

[6]朱自清.论严肃[A].朱自清散文选集[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6.

[7]李素伯.自己的话[J].文艺茶话,1934,(6).

[8]沈从文.向现实学习[A].沈从文文集:第10卷[M].广州:花城出版社,1984.

[9]章依萍.枕上随笔序[A].柯灵.中国现代文学序跋丛书·散文卷[Z].海口:海南人民 出版社,1988.

[10]乐秀良.日记何罪[N].人民日报,1979-08-04(6).

[11]巴金.把心交给读者[A].巴金.随想录[M].北京:三联书店,1987.

[12]卢玮銮.不老的谬思[M].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1993.

政治表现评语范文4

【关键词】评价理论 政府工作报告 国情咨文 态度系统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ing development of interpersonal function-one of the three meta-functions in SFL, a new method of discourse analysis appears. That is Appraisal theory, at the beginning of Appraisal theory birth, its application focuses on popular discourses and later extends to political discourse. But the researches haven’t referred to the contrastive study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This paper adopts Appraisal theory as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to undertake the contrastive study between Report on the Work of the Government Government and the State of the Union Address , aiming at finding out the distribution principles and reasons and providing some implications for the teaching and research of discourse analysis

【Key words】Appraisal theory; Report on the Work of the Government; State of the Union Address; attitude system

引言

魍车南低彻δ芾砺酆雎粤硕源驶悴愕姆治霾⑶颐挥卸陨缁岱号范畴进行系统的分类,缺少对于说话者如何通过语言赋予语言对象价值,也就是赋值语义的研究,为了填补这一缺陷,马丁在1991-1994年间主持了一项名为“得体写作”的项目,后来由他和他的同事进一步概括为评价理论。评价理论主要包括态度系统,介入系统和级差系统。最初评价理论主要关注的是叙述类语篇中的情感。后来扩展到文学批评、纸质媒介、广告话语以及历史话语等话语类型中。近些年随着评价理论在中国的迅猛发展,更多的学者把研究焦点聚集到政治语篇上,用评价理论分析政治语篇中的评价资源。如饱坤(2009)在其硕士论文中应用评价理论分析了英语政治新闻语篇,许倩倩(2015) 运用评价理论分析了美国国情咨文中的评价资源,卢杨(2016)运用评价理论分析了1993-2013年美国总统就职演说辞。由此可见评价理论作为政治语篇的一种分析方法已日渐成熟并具有普适性。为了进一步验证评价理论的在汉英政治语篇分析中的普适性,促进评价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本文选取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与美国国情咨文进行对比研究,以期发现两者在评价理论框架下态度资源的分布情况和原因,为语篇分析教学及研究提供一些借鉴经验。

一、理论基础

语言除具有表达讲话者的亲身经历和内心活动的功能外,还具有表达讲话者的身份、地位、态度、动机和他对事物的推断,参加社会活动,建立社会关系等功能,语言的这一功能被称为人际功能,是韩礼德在上世纪50年代提出的语言三大纯理功能之一。在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的基础上,澳大利亚语言学家马丁教授进一步发展了语言的人际功能,创建了评价理论,旨在评价语言使用者如何利用话语资源表达赋值语。后来他与他的同事又把评价系统细化为态度系统、介入系统和级差系统三个次系统。三个次系统下又有各自的细小分支。态度是指心理受到影响后对人类行为、文本/过程及现象作出的判断和鉴赏。因此态度系统又分化为判断系统、情感系统和鉴赏系统。语言使用者利用介入手段调节对所说或所写内容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语言使用者是否介入责任,主要通过投射、模糊词语等的手段来评判。级差系统是对态度介入程度的分级资源,包括语势和聚焦两个子系统。评价理论的基本框架如下图

(摘自Martin 2005)

二、语料收集

用于本研究的语料来源于2011年的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与2011年美国国情咨文,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官方网站,而2011年美国国情咨文取自美国总统计划官方网站,确保了语料的真实性与可靠性。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与美国国情咨文是中美两国的代表性政治文件,文件的模块大致相同,包括对过去工作的回顾,取得的成绩,未来的计划等几个方面,蕴含了丰富的评价资源,同时由于中美两国的政治体制以及文化背景的不同,两种政治文件所运用的评价手段会存在相似性和不同性,本文将重点分析讨论态度系统,看在汉英两种政治文本中各种态度资源是如何分布的以及探索分布规律的原因所在。

三、研究方法与步骤

为了保证研究结果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本研究将对所选选取的文本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分析采用以下步骤:(1)先对所选取的文本运用语言学数据标注软件UAM Corpus Tool进行手动标注。(2)检索标注结果,得出数据。(3)结合态度系统各个细节的理论描述对数据进行定性分析。(4)总结相同点与不同点。(5) 探究原因。(6)总结。

四、数据分析与讨论

经运用UAM Corpus Tool 对所选取得2011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态度资源全部进行了人工手动标注,共发现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所运用的态度资源及各子系统所出现的频率及所占比例如下图

而2011年美国国情咨文中所运用的态度资源却是不同的,如下图

2011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与美国国情咨文中所存在的态度评价资源截然不同,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态度资源出现的频率远远大于美国国情咨文中态度资源所出现的频率,几乎是美国国情咨文中的两倍,但是相反的是美国国情咨文中所运用的情感资源则反超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所运用的情感资源。而在判断子系统上,两者在各自的态度系统中都占据了很大比例,相对而言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更倾向于运用判断资源。而在鉴赏子系统中相对于中国政府工作报告而言,美国国情咨文中的鉴赏资源则更加丰富。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判断资源运用最多,主要集中于能力范畴,重点突出政府在过去五年中所取得的成就,例如:

鉴赏子系统中以评估资源居多,主要体现政府所采取的措施或计划对于社会的影响,而在情感系统中运用的评价资源最少,减少了政府工作报告的主观性,整篇政府工作报告所运用的评价资源多为积极的引发型的评价资源,增强了报告的客观性。而美国国情咨文中鉴赏资源运用的极其丰富,主要是体现政府计划以及政府改革方案等的评价,例如:

判断资源紧随其后,主要体现在用于强调美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观念,也一般用于评价美国与其他国家在外交关系构建层面上的评价,情感资源运用最少,大多用于表达美国总统在解决一些严峻问题上的迫切心理。总体而言,整篇国情咨文中所呈现的态度资源都是积极的。

五、原因探索

政府工作报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一种公文形式,从起草到征求意见再到提交报告,接受代表审议,各个阶段都是一个发扬民主,集中民智,反映民意和凝聚民心的过程,所以政府工作报告是一个智慧的集合,反映在评价理论上就是态度资源的丰富运用,而中国的政府工作报告更注重对于计划的实施以及所达到的效果,从而反映华夏儿女的做事能力和坚韧不拔的品质和性格,反映在评价理论上就是判断资源中社会尊重层面的做事才干与坚忍不拔。政府工作报告力求全面客观,数据和事实是其证实所取得成绩和所开展的工作的有利依据。力求突出重点,重点问题和重点工作双肩挑,又兼顾其他方面,年度特点明显,针对性强,详略得当,有的放矢。力求富有新意,从内容到形式,创新无处不在。力求文风朴实,言简意赅,减少一般性议论,体现朴实无华。以上政府工作报告的表达特点也是态度资源成以上分布特点的原因之一。而美国国情咨文则与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截然不同,从国情咨文的历史看发表国情咨文是美国宪法的规定,同时是对总统权利和义务的监督。后来威尔逊总统进行改革,并确定由总统向国会发表演讲并一直沿用至今,因为这种方式便于总统了解自己的信息。随着时代的变迁,国情咨文成为总统驾驭与国会关系的一个基本手段和发挥国家领导作用的有力方式。从2011年美国国情咨文看,文中运用的鉴赏资源和判断资源不分伯仲,这与美国的体制特点和文化特点是分不开的,美国实行总统制,大部分的判断资源都在彰显总统所做的工作的成效,体现总统的价值,而美国是一个开放、自由的国家,鉴赏资源的运用体现在美国政策的人文性和社会价值方面。

六、总结

本文运用评价理论中的态度子系统框架对2011年的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与美国国情咨文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了两者在态度资源分布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从二者的文体特点和两个国家的政治文化等方面进行了原因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我们对评价理论的理解和对两者政府类公文的理解,也为语篇分析研究提供了一些经验,但是也存在欠缺,如果能从三个子系统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结果则更加具有说服力。

参考文献:

[1]Martin,J.R.,& White,P.R.(2003).The language of evaluation.London: Palgrave Macmillan.

[2]Halliday,M.A.K.(1985).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2nd ed.).London: Edward Arnold.

[3]王振华.评价系统及其运作[J].外国语,2001(6):13-20.

[4]http:///.

[5]http://presidency.ucsb.edu/sou.php.

[6]许倩倩.评价理论视角下的美国国情咨文语篇分析[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5.

[7]邹文君.201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的评估语言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1.

*本文系青海民族大学2016年研究生创新项目成果。

作者简介:

政治表现评语范文5

关键词:评价推理;话语体系;逻辑建构;思想政治教育

DOI:10.15938/ki.iper.2016.03.009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6)03-0038-06

推理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逻辑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1]彻底的理论必然是符合逻辑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建构和实施离不开它的逻辑建构。在逻辑建构中人们通常只注意到关于事实判断的推理而忽略了关于价值判断的推理,即评价推理。自陈新汉在《评价论导论》中进行了有关评价推理的研究以来,二十余年的时间,学术界对于评价推理的研究寥寥无几。具体研究和分析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逻辑建构应该重视评价推理在其中的重要作用。

一、评价推理的基本涵义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中,人们通常忽略了以事实判断为基础的推理和以价值判断为基础的推理之间的重要差别,往往用以事实判断为基础的推理去说明价值事实。推理过程中的含混不清模糊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真理性与阶级性的统一,从而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效果。厘清以事实判断为基础的推理和以价值判断为基础的推理之间的区别是建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逻辑体系的基础。其中,以价值判断为基础的推理就是评价推理或者也可称为应然推理。

推理就是“根据一个或一些判断得出另一判断的思维过程”[2]。因此,推理是以判断为基础的。通常我们所理解的推理总是关于事实判断的推理。所谓事实判断,按照休谟的观点,是指可以用“是”或者“不是”来进行表述的判断。[3]例如,太阳是圆的。这就是一个事实判断。事实判断也叫实然判断。值得注意的是,在汉语的表达中,“是”与“不是”也具有道德情感的涵义,通常也可以用“是”或者“不是”来表达价值判断。根据一个或一些事实判断得出另一事实判断的过程,就是以事实判断为基础的推理过程,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推理”。在这里,为了与评价推理进行区别,可以把这种推理称为“实然推理”。

与实然推理相对应的是应然推理,或称评价推理。评价推理是“评价思想活动自身运动的结果,是价值判断的展开”[4]。评价推理作为“价值判断的展开”,“表现为在前提中至少含有一个价值判断的判断之间的联结”。[5]因此,评价推理总是与价值判断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在休谟看来,所谓价值判断是指用“应该”或者“不应该”来表达的判断。[6]比如,你应该补充营养。这就是一个价值判断。价值判断也叫做应然判断。李德顺区分了两种应该,第一种是表示“对其结果的某种预见”[7],这种“应该”实际上是客观规律的合理预见,如水应该往下流。这不是价值判断,而属于事实判断,可以转化为用“是”或者“不是”来表达。第二种“应该”的含义则表示客体及其属性满足主体的需要或对于主体的意义,这种“应该”就属于价值判断。实然推理中不能够包含价值判断,但是评价推理中却可以包含事实判断。比如,大前提:你应该吃糖;小前提:甘蔗中具有糖分;结论:你应该吃甘蔗。这就是一个评价推理的过程。其中,小前提是一个事实判断,但整体推理的过程仍然是属于评价推理。

虽然在日常语言中有的事实判断看似可以用“应该”或“不应该”来描述,或者有的价值判断看似可以用“是”或者“不是”来描述。但是在休谟看来,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是难以相互转化的。也就是说事实判断难以从逻辑上直接过渡到价值判断的,从价值判断也难以直接过渡到事实判断。这就是著名的“休谟难题”[8]。由于休谟难题的存在,逻辑实证主义(如卡尔纳普)通常把以事实判断及其推理为基础的理论体系称为知识,而把以价值判断及其评价推理为基础的理论体系排除在了知识以外,认为它只是表达了一种态度或情感,是没有任何实证意义上的伪知识或形而上学。[9]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阶级性与真理性”的“高度统一”,[10]在它的话语体系的建构中既包含了事实判断及其推理,也包含了价值判断及其评价推理,所以应该注意到休谟难题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逻辑建构的影响。马克思主义认为,解决休谟难题的关键在于实践,实践本身就是事实与价值的统一,所以反映在人的意识中,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也必然是可以统一的(虽然暂时在理论上还没有公认的解释)。因此,价值判断及其评价推理是建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逻辑不可缺失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评价推理的基本类型

评价推理作为一种以价值判断为基础的评价思维形式,主要包含了以下几种推理类型,分别是:归纳评价推理、演绎评价推理、类比评价推理和优先推理等。其中优先推理是评价推理中独有的形式,这在实然推理中是不存在的。[11]

1.归纳评价推理

归纳评价推理的“前提是一些关于个别价值事实的价值判断,而结论则是关于该类价值事实的普遍性的价值判断”[12]。例如,前提1:雷锋做了好事1;前提2:雷锋做了好事2;前提3:雷锋做了好事3;……结论:雷锋是个做好事的人。

与关于事实判断的归纳推理一样,归纳评价推理也有完全归纳评价推理和不完全归纳评价推理两种主要的推理类型。完全归纳推理“是根据一类事物所包含的每一个对象都具有某种属性,推出关于该类事实都具有这一属性的结论的推理”[13]。完全归纳评价推理与此类似,它是指根据一类价值事实所包含的每一个对象都符合某种价值判断,推出关于该类价值事实都符合该价值判断的结论的推理。上述关于雷锋的推理就是完全归纳推理。

不完全归纳推理是指“只考察一类事物中的部分对象的情况,从而推出关于这类事物一般性结论的推理”[14]。所以可以类比得出,不完全归纳评价推理是指只考察一类价值事实中部分对象的价值判断,从而推出关于该类事物一般性的价值判断结论的推理。不完全归纳评价推理是归纳评价推理的主要形式,它又可以分为简单枚举法和科学归纳法两种形式。简单枚举法是根据少量的几个关于一类价值事实的部分对象的价值判断,从而推出关于这类事物一般性的价值判断的推理。科学归纳法则是根据关于一类事物部分对象的价值判断,在分析因果关系之后作出关于这类事实一般性的价值判断的推理。[15]穆勒的归纳五法也应该属于科学归纳法,因此归纳评价推理中也可以斟酌运用穆勒五法。

与关于事实判断的归纳推理不同,归纳评价推理必须考察价值判断的主体。因为每一次的价值判断背后都隐藏着价值判断的主体,主体不同,价值判断的指向性就不同,所以只有当价值判断的主体、价值判断的内容都一致时,归纳的结论才更具有效性。比如,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指出,不同的阶级对于农民运动的态度是不同的,有的人认为“好得很”,有的人认为“糟得很”,[16]因为主体不同,所以得出的价值判断也就不同。把评价的主体进行了区分,从人民的角度出发,得出了农民运动事实上是“好得很”的归纳结论。

2.演绎评价推理

演绎评价推理是结论必然蕴含在前提之中的价值判断的评价推理形式。例如, 大前提:对敌人撒谎是道德的,对朋友撒谎是不道德;小前提:他对朋友撒谎;结论:他的行动是不道德的。[17]

演绎评价推理也存在着多种类型,经典的演绎推理是直言三段论。直言三段论的三个命题都是直言命题。直言命题主要分为四种,全称肯定判断:所有S是P;全称否定判断:所有S不是P;特称肯定判断:有S是P;特称否定判断:有S不是P。对于价值判断的命题而言,直言的价值命题应该可以类比为以下四种: 全称肯定命题:所有的S应该P;全称否定命题:所有S不应该P;特称肯定命题:有S应该P;特称否定命题:有S不应该P。

比如,所有的人都应该做好事,这是全称肯定的价值判断;所有的人都不应该做坏事,这是全称否定的价值判断;有的人应该做好事,这是特称肯定的价值判断;有的人不应该做坏事,这是特称否定的价值判断。经典的直言三段论的基本形式是这样的:“大前提是一个(直言的)价值判断,起着评价标准的作用;小前提是一个(直言的)事实判断,起着事实确认或条件约束的作用;结论是一个(直言的)价值判断。”[18]例如,大前提:所有的S应该P; 小前提:A属于S;结论:A应该P。具体事例为:大前提:所有的人都应该做好事;小前提:张三是人;

结论:张三应该做好事。

演绎评价推理与演绎推理的最大不同在于演绎评价推理具有鲜明的主体性。我们知道,演绎推理的大前提总是来源于关于事实的归纳总结。同样的,演绎评价推理的大前提则是来源于人们对于价值事实的归纳总结。由于价值主体的多元性,不同的主体对于同一价值事实可以做出不同的价值判断,因此,在演绎评价推理中,我们必须考察大前提所隐含的价值判断的主体,只有区分了价值判断的主体才能有效地进行演绎评价推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作为演绎评价推理的大前提的价值判断的主体理应是人民或受教育者个人,如此才能在结果中演绎出符合人民或受教育者个人价值诉求的价值判断结论。由于演绎的评价推理中结论总是必然包含在前提之中的,包含了人民或受教育者个人价值诉求的演绎评价推理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的阐释和宣传理直气壮,具有客观的必然性和强烈的感染力,从而让人们不得不信服或主动信服。

3.类比评价推理

类比推理是指“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存在某些属性的相同或相似,而推出它们的另一属性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19]。与此类似,类比评价推理则是根据两个或两类价值事实之间存在某些价值判断相同或相似,而推出它们的另一价值判断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

类比评价推理与不完全归纳评价推理一样是或然性的,其结论的“或然性很大,甚至有猜测性”[20],因而它的准确性不高。因此,虽然类比推理不能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论据,但是其却具有重要的启发性的作用,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提供创新性的思维方式。

4.优先评价推理

优先推理是“评价活动所特有”[21]的一种推理方式,它不是指从一个或几个价值判断推出另一个价值判断的推理过程,而是指从两个或多个价值事实的价值判断中,根据一定的优先推理的原理选择“哪一个对象或行为对主体来说更好、更有利”[22]的价值判断。因此,优先推理是根源于价值主体的主动选择行为,是反映人们的主动选择行为的思维形式。

有人认为“优先推理中的推理标准或选择标准主要是个人主体的兴趣偏好或情感偏好”[23]。这是一种基于心理学意义上的原理得出的结论。除了心理原理之外,它也必然有其数学上的原理。就目前来看,在优先推理的数学原理上面的研究还很不足。然而我们在这里主要强调的是优先推理是一种思维形式,至于这种思维形式是来源于数学原理还是来源于心理原理则不是我们所要考察的内容。

布伦坦诺认为优先推理有三个公理:“首先,我们宁肯选择被认为是好的东西,而不选择被认为是坏的东西;其次,我们宁肯选择被认为是好的东西存在而不愿它不存在,或者说,我们宁愿被认为坏的东西不存在而不愿它存在;最后,我们宁愿一个好的东西存在而不愿另一个好的东西存在,因为后者在每一方面都与前者的一部分相等。”[24]拉特认为优先推理有五个基本原则:“优先关系的反对称性”;“优先关系的传递性”;“一个事态优先于另一事态的意义,当然只限于与优先逻辑有关的方面”;“析取的优先是合取分配的”;“优先原则是非条件的内在优先”。[25]

优先推理的基本形式是,大前提:基于某种优先推理的原理或原则,小前提1:价值判断1;小前提2:价值判断2;

小前提3:价值判断3;……小前提N:价值判断N;结论:第i个价值判断是最优先选择的价值判断(其中1≤i≤N)。

从这个基本形式可以看出,优先推理的大前提是一种原理或原则,这种原理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但目前尚未从理论上完全提炼出公认的原理。小前提是一系列的价值判断。结论则是小前提中的一个已知的价值判断。

与实然推理一样,评价推理也应该还有其它的推理类型,比如模糊逻辑、辩证逻辑中的评价推理等。通过上述四种评价推理的类型,我们可以得出关于评价推理的一些一般性的结论:首先,评价推理的前提中至少包含一个或更多的价值判断;其次,评价推理中可以包含事实判断而不是只包含价值判断;再次,评价推理的结论必然是一个价值判断;最后,由于价值判断的主体性,评价推理必然隐含着与价值判断的主体相关的条件,因而评价推理比实然推理要复杂得多。

三、建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逻辑需评价推理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体系中,价值判断和评价推理可以说是比比皆是,数不胜数。这主要是因为思想政治教育特有的功能所决定的。

所谓功能是指“按一定方式结合起来、具有一定结构的事物在同其他事物相互关系中表现出来的作用和能力”,“在同人的关系中,事物通过功能表现其价值”[26]。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总是相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来说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个体”和“社会”两大基本的功能。个体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在促进受教育者全面发展方面的作用和影响”。社会则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发展所能发挥的积极作用”[27]。

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个体生存功能”“个体发展功能”以及“个体享用功能”。[28]在这三个功能中,思想政治教育所起的作用主要是培养受教育者更好地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道德观等,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社会的工作和生活等方面。在这一过程中,受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服务的对象。他们愿不愿意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关键在于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判断是否与其个人主体的利益或价值取向相一致。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受教育者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29]。围绕着受教育者这一主体必然产生一系列的价值关系或价值事实。这些价值关系或价值事实反映在人的意识中就会形成价值判断以及以价值判断为基础的评价推理。因此,不仅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中,而且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互动中,教育实践中、课程的设置中等等各个方面都存在着评价推理。可以说,评价推理是思想政治教育发挥个体的必要条件之一。

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则主要包括“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和“文化功能”等。[30]具体来说,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功能是传导主导的意识形态、提高人们的政治觉悟,提高人们发展生产的精神动力,保卫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发展文化事业等等方面。这些功能又集中体现在意识形态的功能发挥上。我国社会主导的意识形态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人民群众是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体。这也就意味着,人民群众是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体,因而人民群众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人民群众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这说明思想政治教育实际上是人民进行自我教育的手段。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先锋队,人民通过党领导、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实现自我教育。从这个角度来说,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体系必须从人民主体的角度来进行逻辑建构,这就需要以人民为主体的价值判断及其评价推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起主导作用。

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逻辑建构中,以事实判断为基础的逻辑和以价值判断为基础的逻辑是两大基本的逻辑形式。前者我们可以称为实然逻辑,后者则可以称为应然逻辑或价值逻辑。价值逻辑是不同于普通逻辑的一种关于价值思维的逻辑形式,它“属于一种交叉学科,它是有关价值的,又是有关逻辑的,它是关于价值思维的逻辑学”,它“力图提示人们价值思维的最一般的规则和原理”。[31]因此,价值逻辑与普通逻辑一样理应成为人们应该掌握的思维方式。

有的人认为实然逻辑追求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而价值逻辑追求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阶级性。这是不妥的。因为价值判断是基于价值事实的基础上反映在人的意识中形成的判断,价值事实本身作为客观事实具有其自身的客观性,因此价值判断也必然有自身的客观性。我们不能因为价值判断不是事实判断而否定价值判断的科学性。价值判断和评价推理的科学性为价值逻辑的科学性提供了前提。这也就是说,价值逻辑也应该而且必须成为逻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逻辑建构中不能少了价值逻辑。由于评价推理在价值逻辑中的基础性地位,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逻辑建构中当然也不能少了评价推理的一席之地。

也有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经常谈感想、谈观点、谈意见,然而感想、观点、意见都没有经过科学的实然推理,它们都不具有普遍性,而是以个别的阶级立场或价值立场为出发点形成的态度或情感的表达。这种观点也是可以置疑的。因为感想、观点、意见常常是人们通过评价推理得出的结果。人们通常所认为的逻辑的普遍性是建立在一元论基础上的,这实际上是实然逻辑的普遍性,而应然逻辑的普遍性则是建立在多元论基础上的。由于价值主体的不同,不同的主体其价值立场也就不同,从而导致了价值立场的多元化,因而对于同一价值事实可能形成不同的价值判断。但是不同的价值主体一旦采取相同的价值立场,按照相同的评价推理,那么一定可以得出相同的价值判断的结论。这就是以多元主义为基础的价值判断的普遍性。这又怎么能说价值推理的结论没有普遍性呢?人们对于普遍性的理解总是在不断发展的,不能因为一元论的普遍性就否定了普遍性的其他的可能规定性。

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逻辑建构中,一方面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决定了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体系中必然出现大量的价值判断和评价推理。评价推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建构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另一方面,价值逻辑的科学性和普遍性要求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建构中不能少了价值逻辑。评价推理是价值逻辑的基础,当然也就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逻辑建构中占有一席之地。

四、以评价推理为基础建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中的价值逻辑

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价值逻辑的建构中,规范、价值判断、评价推理是必不可少的三个环节,其中评价推理又在其中占有了重要的地位。

规范在价值逻辑中的地位和作用与概念在形式逻辑中的地位和作用类似,它是“反映价值的‘逻辑细胞’”[32]。规范的基本功能是整理价值信息,它是“整理价值信息的思维形式”[33]。价值判断“的形成在本质上是规范的自我展开”,它是“主体关于一定客体对于自身有无价值,有什么价值,有多大价值的断定”[34]。评价推理“的实质是价值判断的展开”[35],它是包含了价值判断的推理形式。虽然规范、价值判断、评价推理之间表现为后者为前者的“展开”,但这并不意味着在价值逻辑的建构中前者就比后者更加重要。在价值逻辑的建构中,规范是价值逻辑的“逻辑细胞”,是价值判断能够进行断定,评价推理能够进行推理的前提。但人们之所以构建各种各样的规范,本身也是为了表达价值判断或进行评价推理。因此,不能认为规范、价值判断、评价推理在价值逻辑的重要性中有何区别。评价推理也是价值逻辑最基础的环节之一。

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价值逻辑的建构中,评价推理的作用可体现在内容与方法两个方面。评价推理首先可以用于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内容的价值逻辑。价值逻辑与形式逻辑的不同之处在于价值逻辑总是从主体的角度进行考察。思想政治教育所服务的价值主体在个人层面上表现为“一些现实的个人”[36],在社会层面则是人民。因此,与个体相关的价值规范和与人民相关的价值规范将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逻辑的“逻辑细胞”。这些与个体主体性和人民主体性相关的价值规范的“自我展开”就会形成价值判断。价值判断与事实判断一样,它也存在着综合命题和分析命题的区别,由此就可以通过演绎评价推理形成以马克思主义原理为基础的价值逻辑体系和通过归纳评价推理形成以中国国情和世界基本情况为基础的价值逻辑体系。以演绎评价推理为基础的价值逻辑体系与以归纳评价推理为基础的价值逻辑体系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中相遇,从而为解决我国的民族独立和解放,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持。中国人民为什么选择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些问题的提出和解答体现了优先推理的重要作用。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最优选项,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也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历史发展的最优选项。没有优先推理,我们就无法说明中国共产党和共产主义的优势,就无法说明为何坚持党的领导。由此看来,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内容价值逻辑的构建中,离不开评价推理的重要作用。因此,只有评价推理才能解答一系列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遇到的挑战和问题,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作出有效的辩护。

与实然逻辑一样,以评价推理为基础的价值逻辑作为一种价值思维的形式,也具有方法论上的意义。单纯从形式上来说,价值逻辑和评价推理在其思维形式中当然也是以实然逻辑为基础的,毕竟价值事实也是一种客观事实。然而价值逻辑与实然逻辑的主要区别就在于价值逻辑是以主体性为核心构建起来的。因此,价值逻辑的方法论意义主要体现在思维形式在主体性方面的变化上。首先从思维形式的出发点来说,评价推理的出发点总是价值事实中的价值主体,这与实然推理总是以客观事实为出发点不同。由于出发点的不同,推理的思维方式也就不同。其次,从思维形式的具体过程来说,评价推理中由于价值主体因素存在,其思维过程要比实然推理复杂得多。除此之外,优先推理作为评价推理独特的思维形式,虽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普遍使用,但是如果教育者们没有科学地学习和掌握优先推理,那么也就无法从理论上运用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只有掌握了这种推理方法,才能熟练地运用到日常的教育活动中去,从而有效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最后,从思维形式的结论上来说,评价推理的结论总是价值判断,因而表达的是一种情感、态度或意见、感想之类的断定形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应该认识到只要是通过科学的评价推理得出的结论,就是科学的评价结论。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应该与西方国民教育话语体系具有不同的特点,应该“形成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37]的独特的话语体系。逻辑是话语体系的骨架。西方国民教育的话语体系的逻辑骨架总是以实然逻辑为基础形成的。实然逻辑的背后则是一元论思想。价值逻辑的元理论基础则是承认价值主体的价值立场的多元性。因此,价值逻辑具有与实然逻辑完全不同的多元主义特点。在评价推理的基础上形成的价值逻辑和在实然推理的基础上形成的实然逻辑应该成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双重骨架。在这个双重骨架中,价值逻辑以其区别于实然逻辑的多元主义特点应该成为优先发展的对象,使之成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独特之处。而在其中,评价推理在其中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应该仔细地进行进一步地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2][13][14][15][19] 刘江.逻辑学 推理和论证[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27,162,163,163-166,189.

[3][6][8] 休谟.人性论[M].关文运,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505,505,505.

[4][5][11][12][17][18][20][21][22][23][25][32][33][34][35] 陈新汉.评价论导论[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5:191,191,191,191,198,197,211,212,213,214,224-225,154,160,168,194.

[7] 李德顺.价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331.

[9] 夏基松.现代西方哲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147.

[10][27][28][29][30] 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2,58,58,215,65.

[16] 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5.

[24] 施太格缪勒.当代哲学主流[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66.

[26] 李德顺.价值学大辞典[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181.

[31] 周农建,余跃进.价值理论的演变与价值逻辑的提出[J].求索,1995(5):54-58.

政治表现评语范文6

论文摘要:文章探讨了20世纪语文教育批评历史演变的问题,并对不同时期的语文教育批评的内容与特点进行了初步分析。

20世纪是一个充满反思与批判色彩的世纪,一个世纪以来,语文教育的发展始终伴随着来自社会各阶层人士的驳诘问难,其先后有文白之争、课程目标之争、读经之争、大众语之争、文道之争、语文标准化考试之争,等等。语文教育批评现象成为20世纪语文教育历史上一道鲜明而独特的风景线。对这种纷繁芜杂的语文教育批评现象,它在整个20世纪的发展演变过程是怎样的?不同阶段的语文教育批评有什么样的特点?语文教育批评与语文教育改革的关系是怎样的?这些问题至今没有人进行过专门的研究。在此,本文首先对20世纪语文教育批评发展历史演变问题作一些初步研究。

要想探讨20世纪语文教育批评历史演变问题,首先应该对20世纪语文教育批评历史进行分期考察。从现有几部关于20世纪现代语文教育发展史的研究著作看,它们对于20世纪语文教育发展历史分期问题,往往采用社会分期法,即以中国社会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为基本依据进行分期。如《中国语文教育史纲》一书在阐述现代语文教育分期时就认为:“35年(1949—1985)来,我国经历了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总路线建没、‘’、新的历史时期的思想建设与‘改造’、‘开放’等几个大的阶段。……从语文教育的角度来看,相应有这样几个时期:‘语文’统一期,汉语、文学分科期,‘语文’教育曲折发展期,‘语文’改革实验期。”[1]这种分期法显然是将语文教育纳入中国社会重大历史事件前后发生过程的历史阶段来考察的,它虽然比较方便研究,但并不一定能够如实地体现语文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特点。

从20世纪语文教育批评的历史发展来看,语文教育批评作为对语文教育问题的不满、议论、闲话、指责和批判等为存在形态的一种教育现象和社会现象,它带有语文教育批评者鲜明的主观情感色彩,更多时候是受到社会政治、文化与教育等因素变革的影响,特别是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思潮变化对语文教育批评的影响尤其显著。因此,对于20世纪语文教育批评发展历史的分期问题,我们更加注重结合不同时期的社会政治、文化和教育等因素的变化对语文教育批评的发展所产生实质性的影响来确立划分的标准依据,并且依照语文教育批评发展的内在逻辑初步确定其不同历史阶段。从对20世纪语文教育批评的史料分析情况看,参考不同历史时期社会政治、文化与教育的变革对语文教育批评的影响,以及语文教育批评自身发展的逻辑特点,我们可以把整个20世纪语文教育批评的发展历史分为四个历史时期,即语文教育批评的萌芽奠基期、探索发展期、曲折迷失期和兴盛繁荣期。这四个时期的语文教育批评无论是批评的指导思想,还是批评的对象内容,乃至批评的作用效果都各有不同。这样的划分法与既有的现代语文教育史在历史分期问题上采用社会分期法是有所差异的。

事物的发展总是存在一个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过程。20世纪的语文教育批评从产生以来,在近百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由于受到社会政治、文化和教育等方面因素变革的影响,它也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变化过程,并且,不同时期的发展往往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表现出特定历史阶段语文教育批评的形态与特点。

首先是语文教育批评的萌芽奠基期(1904—1919年)。随着1904年癸卯学制及其学堂章程的颁布与实施,语文得以独立设科,具有现代学科意义的语文教育开始诞生了。在对语文教育问题的反思与批评过程中,现代语文教育批评也开始萌芽。从批评的指导思想上看,这一时期语文教育批评基本上以“实用理性”的思想为主导。这种“实用理性”的思想秉承清末以来的“经世致用”、“中体西用”、“体用一致”等思想中“用”的精神实质,带有非常强烈的功利色彩,“实用理性并不只是伦理实践,它也同思辨的思维模式形式对照,……也将有用性悬为真理的标准,认定真理在于其功用、效果。”[2]这种以是否“实用”、“有用”作为衡量与判断事物价值的思想观念,既反映了近代以来西学的传播已经逐渐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文化观念,表明国人在中西文化的鲜明对比中,开始接受西学崇真尚实的文化价值观。同时,这种思想观念与民国初期兴起的实用主义思潮也有着相似的本质与价值取向,它们深刻地影响着这个时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从这一时期的语文教育批评来看,由于清末以来新式学堂的教育重点是发展高等教育和小学阶段的教育,中学阶段的教育并没有得到重视,这点从清末的癸卯学制与民初的壬子癸丑学制的结构就可以理解。因此,语文教育批评更多的是对小学阶段语文教育问题的批评。从史料情况来看,人们的批评主要集中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科书、识字教学和作文教学三方面。在语文教科书批评上,主要批评其“粗糙庞杂”之弊病。黄守孚、陆费逵、梁启超、缪文功等人分别对这时期的语文教科书存在编制粗糙,内容庞杂,脱离实际等弊病进行批评。在识字教学批评上,主要是批评识字教学的“繁难低效”,刘师培、沈颐、钱玄同、范祥善、蔡元培等人从文言汉字书写困难,教学方法不当,教学效果差等方面对识字教学进行批评。在作文教学批评上,主要是批评其“空泛无实”的弊病,蒋维乔、钱基博、张显光、黄炎培、吴研蘅等人批评了作文教学不切合实用,方法不科学等问题。此外还有对小学语文读经问题的批评。这一时期的语文教育批评与语文教育改革密切联系,它促进了语文教育的改革,并初步奠定了现代语文教育批评的基础。

其次是语文教育批评的探索发展期(1920—1952年)。经过“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科学与民主思想成为这一时期社会文化思潮的主导性思想。人们在思考各种问题时,已经突破了“实用理性”的认识层面,逐渐确立起“科学”与“民主”的思想观和方法论。这正如当时的教育家王凤喈先生所说的:“新的教育必须以科学为指导,理论要有科学的依据和证明,实践要遵循科学的方法,结果要有科学的统计。”[3]表现在语文教育批评上,这一时期语文教育批评的指导思想已经发生变化,人们更加注重以“科学”与“民主”的眼光去审视语文教育的问题。同时,在对1922年新学制酝酿和讨论过程中,人们开始比较关注中学阶段的教育,特别是美国教育家孟禄对中国中学校教学方法的批评,更加激发人们重视研究中学阶段的教育问题。语文教育批评的重心也从小学阶段转移到中学阶段,其转折阶段的标志就是1920年发表了几篇比较有影响的批评文章:《对现在中学国文教授的批评及建议》(种因)、《中学的国文问题》(陈启天)、《中学国文的教授》(胡适)等。这些文章对中学语文教育问题进行了深刻分析与批评,反映出语文教育批评重心发生了明显变化。从这一时期语文教育批评的史料分析来看,它们主要涉及中学阶段语文课程与教材、语文教学方法、作文教学、语文读经、语文教师等问题的批评。具体而言,人们批评语文课程与教材“杂糅繁难”,语文教学方法“陈旧教条”,作文教学“敷衍形式”,语文读经“古奥荒唐”,语文教师“参差散漫”等。对中学语文教育这些问题的批评,实质上就真正深入到语文教育问题最为核心之处。毕竟中学语文教育的问题历来是语文教育问题最为复杂,最为集中,最为繁难之所在,人们对于语文教育问题的批评,往往是针对中学阶段的语文教育而言的。这一时期出现了我国现代语文教育家的一个群体,这个群体包括有王森然、阮真、黎锦熙、叶圣陶、朱自清等著名的语文教育家,他们对语文教育问题的批评往往建立在语文教育实验的基础上,因此批评非常精辟,有见地,充满说服力。无论是从批评的对象内容上,还是从批评的方式方法上,他们都为这一时期的语文教育批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此期的语文教育改革取得明显进步,现代语文教育体系在这一时期得以形成。

第三是语文教育批评的曲折迷失期(1953—1977年)。解放初期,在文学批评与政治批评“一体化”的批评模式影响下,语文教育批评的“政治标准第一”思想取向越来越明显,并逐渐替代了“科学”与“民主”的指导思想。至1953年,苏联教育专家普希金通过一次关于《红领巾》的观摩教学的评议,批判了一般流行的语文教学方法,由此而引发新一阶段对语文教育问题的批评。同年,叶苍岑的《从<红领巾>的教学谈到语文教学改革问题》、《人民教育》杂志的短评《稳步地改进我们的语文教学》、语文教育问题委员会的《关于改进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报告》等文章相继对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批评,这些批评显示出语文教育批评发展到新的阶段。从史料分析情况看,这一时期的语文教育批评的指导思想已经明显发生变化,以“政治标准第一”的思想替代了“科学与民主”的思想。语文教育批评主要表现为批评文学教育“反动消极”、语文“双基”教学“少慢偏费”、作文教学“低俗浮泛”和语文教学方法“烦琐封闭”等方面。由于受“一体化”批评模式及其“政治标准第一”指导思想的影响,此期语文教育批评的政治意识比较强烈,批评过程的盲目性、非理性色彩鲜明。特别是1966年6月《人民教育》刊发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修正主义方向必须批判》和《<反对把语文教成政治课>是一株大毒草》这两篇文章,它们反映出期间语文教育批评真正迷失了自己,成为政治批判口号的附庸,一味地追随政治的风向而对语文教育任意阐释与批判。因此,这一时期的语文教育批评就总体而言,它们是语文教育批评发展历史上的一次大倒退,对语文教育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第四是语文教育批评的兴盛繁荣期。随着“”的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及其文化范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1978年,吕叔湘在《人民日报》上发表题为《当前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问题》的文章,对语文教育存在“少、慢、差、费”的问题进行尖锐地批评,其以科学理性的批评方式,打破了以“政治标准第一”为指导思想的批评窠臼,在语文教育界产生了十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标志着语文教育批评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语文教育批评开始摆脱“政治标准第一”思想的束缚,在80年代以来人文主义思潮不断复兴的文化背景下,“人文主义”思想逐渐成为语文教育批评的主要指导思想,陈仲梁、于漪、韩军等人就积极以这种思想去审视语文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强烈呼唤语文教育人文精神的回归。这一时期的语文教育批评呈现两种倾向:一是对语文教育中依然存在的极“左”政治思想的批评;一是对语文教育中伪科学主义、技术主义倾向的反拨。具体而言,人们批评了语文教材的“老套无序”,语文教学方法的“呆板僵化”,文学教育的“苍白无情”,作文教学的“伪圣乏味”,语文标准化考试的“功利专制”,语文教育理论的“纷乱模糊”,以及语文教师的“浅陋保守”等弊病。作为这一时期语文教育批评高潮的标志,1997年,《北京文学》第11期以“忧思中国语文教育”为题,刊登了邹静之的《女儿的作业》、王丽的《中学语文教学手记》、薛毅的《文学教育的悲哀》等三篇文章,由此引发了20世纪末语文教育问题大讨论。期间,人们对语文教育的批评热烈而活跃,无论就批评的广度,还是深度,都是以往任何一个时期的语文教育批评无法相提并论的。20世纪的语文教育批评达到了自身的兴盛繁荣时期。这一时期的语文教育批评成为推动21世纪初语文教育改革最重要的动力之一。

对于20世纪中国语文教育批评的历史演变过程,我们将其划分为四个不同的时期进行考察,这对于我们清楚地认识20世纪语文教育批评的发展特点与作用无疑非常重要。从不同时期语文教育批评的发展变化来看,语文教育批评明显受到社会政治、文化和教育等因素变革的影响。就社会文化的影响而言,可以说,每一次社会文化思潮的变革都会对语文教育批评的指导思想产生深刻的影响。从清末以来,“实用理性主义”思想,“科学与民主”思想,“政治标准第一”的思想和“人文主义”思想,它们无不对语文教育批评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语文教育批评的发展演变,正是随着不同时期社会文化的变革而不断生成与变化的。此外,社会政治与教育的变革也会对语文教育批评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通过结合社会政治、文化和教育等方面因素的变革来分析语文教育批评的历史演变过程,既可以使我们对语文教育批评历史分期更具有科学性与合理性,又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语文教育批评的发展历程,并对不同历史时期的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有清楚的认知。

总之,在社会政治、文化和教育等方面因素变革的影响下,20世纪中国语文教育批评是处于不断的发展演变之中的。对其百年的历史演变过程进行分期考察,进而明了不同时期语文教育批评的特点,探究语文教育批评背后的问题,有助于我们较好地认识20世纪的现代语文教育是怎样发展变化过来的。这对于我们把握今天的语文教育改革无疑也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张隆华.中国语文教育史纲[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