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专业范例6篇

幼师专业

幼师专业范文1

自20世纪60年代,特别是80年代以来,旨在大幅度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教师专业化运动日益成为各国提高教师专业质量的主导运动。1986年,美国卡内基工作小组、霍姆斯小组相继发表了《国家为培养21世纪的教师作准备》、《明天的教师》的报告。这两个报告同时提出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作为教师教育改革的目标,旨在确立等同于医师、律师职业的教师职业“专业性”。1989~1992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相继发表了一系列有关教师及教师专业化改革的研究报告,如《教师培训》、《学校质量》、《今日之教师》、《教师质量》等。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了以“加强在变化着的世界中的教师的作用之教育”为主题的第45届国际教育大会,提出“在提高教师地位的整体政策中,专业化是最有前途的中长期策略”。〔1〕2001年9月,由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编写的国内第一部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专著《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正式出版,由此,“采取切实措施,大力提高我国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的序幕渐渐开启。

与中小学相似,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脉络和研究趋向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内涵的研究,二是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研究,三是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促进方式的研究。国内幼教类核心期刊三年来发表了诸多理论与实践兼顾、具有一定指导意义的相关文章,受到了广大幼教工作者特别是一线教师的普遍欢迎。然而,有关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惑,如研究尚停留在经验总结与概念澄清阶段,理论研究、文献研究以及通识性、科普性文章较多,实证研究、跟踪研究与田野研究较少,具有针对性、前瞻性、可操作性、应用性的研究成果较为缺乏等。〔2〕要切实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程度,不能单从教育学、心理学这类教育学科中寻求解决方法与策略,还要综合运用社会学、经济学、伦理学、文化学的多学科视角,不断解析探究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与规律,从而解决实践问题,提升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质量。

二、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多学科视角审视

1.社会学视角: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要有利于切实改善与提升幼儿园教师的社会地位

社会分层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社会过程,存在于各种社会形态之中。社会学家引入分层概念,旨在分析表达社会不平等体系,依据一定的等级标准,把社会成员划分为若干等级层次。社会流动是指个人、群体在社会分层结构(也包括地理空间结构)中的位置变化。合理的社会流动能调整个人与分层结构之间的关系,改变个人的社会地位;能形成开放式的分层结构,为个人提供改变社会地位的平等机会;能促进分层体系的量变进程,形成合理的结构形式;能缓解地位差别造成的冲突,使差别本身产生积极的社会作用。〔3〕在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过程中,无论其分化的时空范围、方向和速度,还是其分化的状态、内容、形式与性质,如果不是朝着正向互动、垂直向上的目标方向运行,可以肯定,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将无从谈起。实践证明,幼儿园教师的社会地位层级愈明,教师的专业发展动力愈强,成效愈显著。

幼儿园教师(尤其是面广量大的农村幼儿园教师)应该获得相应的社会地位确认。在从业资格方面,幼儿园教师作为专业(至少是准专业)工作者,应该具备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或学历证书,接受过系统的幼教专业训练,〔4〕其职称评定、培训进修、评优评先等也要比照当地小学教师的标准执行。在工资待遇方面,幼儿园教师的工资待遇应为当地最低劳动工资标准的1~2倍或参照当地公务员工资标准执行。作为社会基本生活的保障,幼儿园教师还应享有持续、稳定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

2.经济学视角:学前教育作为一种社会公共产品,在资源供给上政府应该遵循“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原则

长期以来,全国学前教育投入严重不足,在园幼儿数占全国学生数的9~10%,但经费仅占教育总经费的1.3~1.4%。〔5〕学前教育经费在进行再分配时,少数窗口、示范、城镇幼儿园占用了大部分经费,面广量大的一般幼儿园和农村幼儿园则经费短缺严重。具体到单个幼儿园,在经费使用上,硬件与软件投入的比例很不合理,人力资本长期处于投入不足状态。据统计,2001年全国普通高校生均经费为12390元,幼儿园生均经费仅为291元;2001年山东省共有6.8万农村户口的幼儿园教师,其中月工资300元以上的占27%,200~300元的占20%,100~200元的占35%,其余1万余名农村户口幼儿园教师的月工资不足百元。这种不对称、非均衡、不合理的状态使得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举步维艰,急需政府宏观调控的大力支持。作为一种社会公共产品,政府在学前教育资源供给上应该遵循“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原则。

3.伦理学视角: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应该引起高度关注

真、善、美是人类追求的最高精神境界,求真、行善、爱美也是教师作为“太阳底下最光辉职业”的价值目标与行为取向。然而,弥漫在幼儿园教师群体中的职业倦怠现象日趋严重,应该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幼儿园教师的职业倦怠不仅仅是由幼儿园的管理严苛、科研工作繁重造成的,更多、更深、更复杂的原因是教师个体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指向存在偏差,对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造成持续而深远的影响。如果经常处在“无奈、无助、困惑、自卑、烦燥、郁闷、厌恶、愤怒、悲哀”等消极心理状态中,身心疲惫,“想哭、想逃走、想发牢骚”,那教师的专业发展必然是“水中之月”。

4.文化学视角:幼儿园教师的“工艺、技术和学识”不足,需要得到优先补偿

文化是一个社会向善论的概念,它包含人在发展或者完善自身的过程中取得的工艺、技术和学识。我国幼儿园教师具备的“工艺、技术和学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专业发展的速度和深度。以江苏省为例,根据江苏省自学考试办公室考务科提供的数据,1993年至2003年8月间,全省学前教育专业专科毕业生数为21430人,目前在籍学员数为32233人;本科毕业生数为10人,在籍学员数为3581人。也就是说,全省共有57254名幼儿园教师已经或正在通过自学考试这一业余学习方式获取学历文凭,这占全省幼儿园教师总数的2/3~3/4。而剩余的绝大多数在职幼儿园教师为职业中学(中专)幼师班毕业或幼师(中师)函授毕业,其知识基础、学习能力、业余爱好等文化底蕴远不及普通高中毕业生深厚。幼儿园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的欠缺必须得到优先补偿。

三、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改善策略

要有效促进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改善。

1.尽快改变将学前教育单纯视作福利事业的看法,将学前教育全面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并使每一位幼儿园教师切实享受到专业工作者的“国民待遇”。抓紧制定幼儿园的人员编制标准,进一步推进幼儿园办学与管理体制改革。

2.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抓紧《学前教育法》以及《教师教育条例》的起草拟订工作。从国家利益的战略高度出发,确保各级政府对幼儿教育的财政投入,并逐步做到幼儿园按成本收费。

3.全面建立统一规范的幼儿园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制定全国统一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在适当时机实施专业资质全国统一考试,适当控制通过率,严格把好入口关,做到持证上岗。

4.尽早实施幼儿园教师教育机构资质认证、

幼师专业范文2

【关键词】教师专业标准;幼儿园转岗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27-0014-02

一、幼儿园转岗教师出现的背景与政策支持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人们越来越注重孩子的教育问题,有条件、有能力的家庭多将孩子送到经济、教育条件较好的地方去接受教育,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也使得在一定的年限内学生生源减少,导致农村、欠发达地区的学校规模缩小,进而合并部分学校,使小学教师过剩;而国家对学前教育的发展越加重视,新建、改建、扩建的幼儿园增多,急需大批幼儿教师。为解决这些问题,2010年7月29日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富余的校舍和教师举办幼儿园(班)”;2010年11月21日的《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也指出,“中小学富余教师经过培训合格后可转入学前教育”。

二、幼儿园转岗教师队伍现状

2010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指出:以县为单位编制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旨在发展学前教育,解决幼儿“入园难”等问题,到2013年为止,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时间已到,教育部网站开展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网络巡展。2014年2月28日,贵州省教育厅网站的题为《贵州省教育厅 贵州省人民政府督导室对全省各市(州)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评估验收情况的通报》中,公布了贵州省各市州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完成情况,对各市州新增教师数及幼儿园新建、改建、扩建数量及学前儿童毛入学率进行了通报。全省新增幼儿专任教师16400人,其中黔南州新增公办教师1895人(新招教师904人,小学转岗教师991人),其他市州未详细给出新招教师与转岗教师人数,但从黔南州的情况来看,小学转岗的幼儿园教师占到了很大的比例,黔南州新增小学转岗教师人数占到新增幼儿园总人数的52.3%,超过一半的新增幼儿园教师为小学转岗教师。

由此可以看出,转岗教师在幼儿园尤其是农村、民族地区、边远地区幼儿园中的比例不容忽视,幼儿园转岗教师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小学富余教师的再就业与幼儿教师的不足,但是这些中小学转岗教师能不能适应幼儿园教学以及自己之前作为中小学教师对于适应幼儿园教学存在哪些优势和不足需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样才能尽量少走弯路,尽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2012年2月,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并指出教师专业标准是国家对教师的基本专业要求,是教师实施教育行为的基本规范,是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基本依据,足以表明其重要性。笔者搜索了有关于幼儿园转岗教师专业发展的的研究,发现更多是从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需求的层面描述,而较少从教师本身出发来探讨其专业发展。因此,笔者通过对比《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与《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尝试找出国家对不同学段教师要求的差异,旨在提出一些促进转岗教师专业发展的建议。

三、不同学段教师专业标准的比较

从整体上看,《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结构相同,基本理念一致,基本内容由于受教育对象的区别针对性地提出要求。

对于维度一“专业理念与师德”,由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各方面还很不成熟,健康的体魄,良好的行为习惯、人格特点对于其一生的发展都有积极意义,因此,要求幼儿教师做到保教结合,强调游戏和环境对幼儿发展的独特作用,注重良好习惯的养成。而对于中小学生来说,身心发展已经达到能够理解抽象知识的程度,并且逻辑思维能力逐渐发展,因此,中小学生的培养中更注重知识能力的发展。

对于维度二“专业知识”,由于幼儿园并不是分科教学,幼儿教师需要了解各方面的知识内容来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幼儿教师掌握各领域教学的基本知识、幼儿的一日生活活动、环境创设与教育活动方面的知识等,几乎涵盖了各方面的知识,这对幼儿教师本身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而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的学生本身接触的知识面比较宽广,这就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对中小学教师的要求是能够掌握所教学科内容的知识技能,中小学教师所教学科的范围本身比幼儿教师要小得多,而且知识比较系统化、概括化,相比之下,幼儿教师所需承担的专业知识量是非常大的。

对于维度三“专业技能”,幼儿教师对于幼儿发展的引导、支持与合作式的活动方式与中小学式的课堂管理实施差别很大。需要幼儿教师通过多种方式、多角度启发、引导幼儿自己探索。值得注意的是,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中提出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整合运用到教学中,而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现代信息技术知识只作为一种通识性知识了解。

四、从教师专业标准角度看幼儿园转岗教师专业发展途径

1.针对幼儿园转岗教师的专业限制进行职前培训,做好成为一名幼儿教师的理论准备。在幼儿园活动中,游戏是幼儿基本的活动方式,寓教育于一日生活之中,而中小学教学中更加注重课堂教学,不能直接将中小学上课的方式搬到幼儿园,因此对转岗教师进行职前培训非常有必要。

《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也指出,“中小学富余教师经过培训合格后可转入学前教育”,注重对中小学转岗幼儿园教师的职前培训,只有合格的人才能进入学前教育。目前,我国多地均开展了针对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的部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笔者通过文献分析发现,有些关于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需求及现状的文章中提到幼儿园转岗教师的培训多是职后培训,职前的很少,并且培训多流于形式,实效性不强,这种情况直接影响到了教师的专业素养。

2.多进行实际见习,做好成为一名幼儿教师的实践准备。实践是成长最有效的方式之一,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就需要在实践中进行检验,幼儿园转岗教师要从见习开始,通过职前培训与见习结合,在有经验的教师带领下,多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观察、了解幼儿的发展特点与活动特点,逐步参与到幼儿园的活动中去,接触实际存在的问题,只有在实践中多锻炼,才能够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3.将以前的教学经验转换为优势带入幼儿园活动中。

(1)沟通交流,促进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中提出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整合运用到教学中,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现代信息技术知识作为一种通识性知识了解。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使教学信息形象化、生动化、综合化,因此,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对幼儿更具有吸引力,较易达到教学目的。幼儿园转岗教师可以将自己这方面的强项整合到幼儿园的教学中去,发挥自身的优点,同时将自身擅长的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教给幼儿教师,一方面可以通过同事间的交流互相增长教学技能,另一方面可以促进现代教育技术在幼儿园中的运用。

(2)发挥先前经验,共同促进幼小衔接。很多人担心转岗教师尤其是小学转岗教师会导致幼儿园活动小学化倾向,虽然这是实际存在的问题,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思考,小学教师对小学生的发展了解比较深入,幼儿园可以利用这一点引导转岗教师与幼儿教师进行幼小衔接的交流,增加对幼儿园大班幼儿和小学儿童的了解,起到良好的过渡衔接。

(3)从学生特点出发,逐步掌握教学。由于大班相对小中班来说比较容易把控,其发展特点与小学低学段尤其是一年级学生的发展特点差异相对较小,幼儿园转岗教师可以从幼儿园大班开始适应幼儿园的教学,慢慢深入了解幼儿特点之后,再进行小中班的各方面活动,这样可以增加幼儿园转岗教师的信心,使幼儿园转岗教师能更好、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4)从所教学科切入,深入五大领域。中小学教师教学涉及自身所教学科,对所教学科知识的了解比较深入,幼儿教师需要对五大领域的知识进行了解,使知识的掌握比较全面,从这一点来说,幼儿园转岗教师可以结合自己所教的学科,从五大领域中选择一个切入点,发挥自身擅长的领域,将其他领域的内容整合进来,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中逐渐适应幼儿园教学,同时学习其他领域的内容,进而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

(5)对比学科特点,找共同点深入。教育部于2001年6月8日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规定,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国家将幼儿园课程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在实践中,很多幼儿园采用综合主题课程进行活动,与中小学尤其是小学的某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共同的地方,在教学适应过程中幼儿园转岗教师可以通过对比分析的方式找准自己的定位,探索合理、有效的教学方式,有效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贵州省教育厅.贵州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对全省各市(州)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评估验收情况的通报[EB/OL].贵州省教育厅官方网站http:///Item/33162.aspx,

[2]宗勤瑶.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现状研究――以吉林省为例[D].东北师范大学,2013.

[3]王艺芳,刘虹.江苏省幼儿园转岗教师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以南京市和镇江市为例[J].早期教育: 教科研版,2013,(3):36-38.

幼师专业范文3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幼儿师范学校学生;专业情意

中图分类号:G6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3)07-0040-0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战略目标以及“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基本任务。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教育部研究制定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专业标准》把幼儿教师的专业标准分为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部分,其中,“专业理念与师德”居于《专业标准》结构框架的首要位置,由此可见,《专业标准》对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理念和师德要求非常重视。

关于教师专业情意的界定,人们有不同的理解。有的学者侧重教师专业情意的表现,认为“教师的专业情意是教师对教育、教学专业的一种深厚的感情,教师专业化成熟境界意味着专业情意的健全”[1]。有的学者侧重专业情意的内涵,认为教师的专业情意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情感倾向,它包括教师对待教育的意识、态度和专业精神”[2]。也有学者将教师的专业情意界定为“专业知识和技能之外的情感、意志因素”[3],这与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的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的教育目标分类不谋而合。受布鲁姆情感目标分类思想启发,也有人将教师的专业情意分为专业理想、专业情操、专业性向和专业自我四方面内容,这与《专业标准》中所强调的专业理念和师德非常吻合。所以,本文以“专业情意”指代《专业标准》中的专业理念和师德。

专业情意是幼儿园教师从事保育和教育实践工作的情感和动力基础,只有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师德高尚,富有爱心、耐心和责任心,热爱幼儿的幼儿园老师,才能给予幼儿精心的呵护和教育。近年来,社会上沸沸扬扬的幼儿园老师虐童事件引发了人们对幼儿教师应具备的专业标准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在讨论中,我们深刻意识到,作为幼儿园老师,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固然重要,但教师对职业的理解与认识、对幼儿的态度与行为、对幼儿保育和教育的态度与行为以及个人修养与行为等专业情意更是重要。作为幼儿园教师主要培养基地的幼儿师范院校,必须以《专业标准》为依据,把提升专业情意作为幼师生培养的首要任务。

一、注重职业规划,引领专业认知

苏州幼儿高师根据新生入学时进行的问卷调查发现:约有45%的学生是因为喜欢孩子选择了幼儿师范学校;30%的学生认为幼教发展形势好,将来容易找工作;20%的学生是受到家长或朋友的影响;还有5%的学生因为害怕高中三年吃苦而选择了幼师。[4]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并不是因为自身的兴趣、意愿而选择幼儿教育专业的,更谈不上科学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初中刚毕业的学生,对于自己的个性、爱好认识模糊,对幼儿教育专业缺乏了解,如果仅靠年轻人的冲动和理想的就业前景来设定学习目标,在一定程度上会对他们的专业认识和今后的学习产生障碍。

我们以教育部2007年颁布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为指导,开设师范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在新生入学第一学期开设“专业入门指导”课程,介绍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介绍学前教育专业中一些比较重要、需要关注的话题,并对接下来的专业学习提出建议。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对幼儿教育专业有总体认识,对五年的专业学习有初步规划,对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才有基本定位,从而正确设定发展目标,制定行动计划,坚定自己的职业理想。

二、注重情感培养,激发专业情感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出发,才能达到心的深处。”从先生的话中,我们可以领会到情感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作为幼师生,将来的工作对象是幼儿,除了正常的教育任务,还要照顾孩子的吃喝拉撒,包容孩子的调皮捣蛋。这些都要求未来的幼儿园教师要有一颗爱孩子的心。研究表明,教师的专业情意越成熟,就越会把关爱学生作为自己全部教育活动的基本出发点,教育才越有效。但是,由于情感、态度类的目标难以在课程内容中体现出来,因此,幼师课程目标中更多关注的是知识和能力。

在教育实践中,为了培养学生的专业情感、态度,我们采用渗透法,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注意环境的创设、语言的引导、内容梯度的合理安排,保证学生实现“最近发展区”的最有效学习,在专业成就中提升专业情意。其次,充分发挥“以大带小”的作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主题班会活动和团队活动,请五年级同学给低年级同学介绍自己五年的成长历程,展示自己五年的专业收获,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点燃学弟学妹们的专业成长之灯。第三,秉承“缺失优先”的原则,增开专门的职业信念与养成教育活动课程,开展包括职业感情与职业道德的培养、教育思想的启迪、职业素养的强化、职业信念的确立等在内的活动,并将其贯穿于五年培养全过程,用情感课程熏陶、激发专业情感。

三、注重教育实践,坚定专业信念

在通过加强专业认识、激发专业情意来培养专业理念的同时,还应该关注专业信念的提升。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育见实习是坚定师范生专业信念的有效途径。实践证明,幼师生在切实的教育见实习活动中,通过与孩子的亲身接触,能够对孩子有更加清楚鲜明的认识,这样不仅可以弥补教育理论学习中的不足,更能够巩固和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坚定自己专业信念,进而影响个人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

注重教育见实习,一方面要增加见实习时间,将原来占总课时1/10的见实习时间增加至总课时的1/5。另一方面注重提升实习质量,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从三个层面规范教育见实习活动:在学生层面,学校加强对学生的实习管理。在幼师生进入幼儿园见实习之前,通过见实习动员、优秀园长讲座等活动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见实习的重要性;见实习过程中,除了完成观察记录、反思等任务,还要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指定的教学任务,确保见实习的教育实效。在指导老师层面,每所实习幼儿园学校指定一位专业教师,负责该园实习学生的实习管理工作,通过不定期与学生的沟通交流,通过共同听课、现场指导评课,发现、掌握学生实习过程中的问题和困惑,并及时给予帮助。这不仅有利于提升幼师生的专业信念,也为专业教师践行自己的专业理念提供了机会。在实习幼儿园层面,学校向每所实习幼儿园发放“幼师生见实习任务书”,使幼儿园充分了解幼师生见实习的任务,从而有利于幼儿园有针对性地合理安排教学任务,保证每位幼师实习生有适量的教学任务和充足的教学机会。

此外,还需不断探索提升实习的实效性。在学生实习期间,我们联合幼儿园指导老师开展了“同题开课”活动、“一课三研”活动。在师生共同备课、共同研讨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专业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更重要的是找到了自己的定位,看到了自己的进步,从而更加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坚定自己的专业信念。

四、注重活动课程,提升专业道德

教师的专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工作时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由于受到不良社会环境、幼儿师范学校生源素质下降以及师德课程设置缺乏、教材内容陈旧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幼师生对师德的重要性缺乏正确认识。加强幼师生的师德建设,对幼儿教育具有重要作用。

一方面,开设专门的德育课程。针对师范学校中存在的师德教育流于形式、师德内容空洞陈旧、师德方法单一枯燥等问题,在德育总目标明确的情况下,考虑德育目标的科学性与可行性,考虑学生思想、价值观的发展变化性,制定了阶段性师德教育目标,开设相应的德育课程。一年级学会为“生”,以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目标,主要学习《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内容。二、三年级学会为“人”,以培养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为目标,主要学习《思想政治》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四、五年级学会为“师”,以增强专业道德,树立正确教师观为目标,开设《教育法律法规》和《教师职业道德》等课程,在传授师德知识、激发师德情感中增强学生的师德实践能力。[5]

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各种德育活动。“道德是在活动中产生的,只有富有意义的、自然的、新颖的教育活动,才能实现人的自主发展。”[6]所以,师德教育更应该以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为载体,实现“文化育人”的德育最高境界。利用早晚自修、班会课、团活动、兴趣小组、社团活动及教育见实习等机会,开展“我爱幼师”、“假如我是一名老师”、“我骄傲,我是男幼师生”等主题班会;开展“书香校园”读书活动;开展“幼师生应知应会”知识技能竞赛;开展“幼儿园主题活动中的环境创设”活动;开展“幼儿园教师专业素养情景剧表演”活动……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专业情感,更提供了丰富的师德实践机会。

参考文献:

[1]胡东芳.教师形象:从“公仆”到“专家”——创新教学呼唤教师专业化[J].教育发展研究,2011(11).

[2]文雪.教师的教育信念及其养成[J].当代教育科学,2010(9).

[3]孙燕.创新背景下的教师情意[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1).

[4]胡娟,孔宝刚.提高五年制免费男幼师生的专业认同感[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1(12).

[5]贺春湘.当前师范生师德教育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0:33-36.

[6]叶翔.论教师专业化背景下的幼师教育实习[J].学前教育研究,2005(5).

Cultivation of Preservice Kindergarten Teacher’s Affection and

Willpower Based on Professional Standard

KONG Bao-gang & HU Juan

(Suzhou Kingdergarten Teacher’s Academy, Suzhou 215008, China)

幼师专业范文4

培养热爱本专业,1培养独立从事幼儿园教育和保育工作的能力。忠诚教育事业,献身于幼教事业的专业思想;

熟悉适应幼儿园工作2解幼儿园一日生活常规。;

实习幼儿园教师及保育员工作,3解幼儿园教育和保育工作的一般特点。培养初步的幼教实际工作能力;

4通过实习能把所学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技巧、综合运用于教育和教学实践中。

二、实习内容

班级环境;解师幼、幼幼、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互动情况;熟悉幼儿一日活动安排;观察教师组织教育活动,第一周为见习期:观察幼儿园环境。学习经验;

组织幼儿游戏与运动。整个过程不断与带班老师交流以学习经验,第二三四周实施教育活动。完善效果;活动中观察揣摩幼儿心理、行为特征,针对个性差异与之互动;组织的活动涉及音乐、语言、社会、自然、健康五大领域;

填写专业实习周志每周进行实结。;

初步组织幼儿的日常活动另外还协助保育员老师日常工作。;

参与为迎接六一的有关道具制作。参与班级环境创设。

三、实结

对幼儿园工作的方方面面有所认识。时间不长,省直保育院实习一个月。但对我实践能力的提高,理论知识的充实,以及个人对幼教事业的认识都有很大促进作用。

更直接地接触幼儿园日常工作,通过实习。更直接地与幼儿接触,这对于我幼教学习者来说,无论是实践还是理论方面的学习都有很大的充实作用,更促使我思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通过亲自带班实施教育活动,组织游戏与运动,让我体会到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该有多大的教育机智。这也是指导我今后学习的方向标。

感觉各方面的能力有很大提高,通过实习。这也有赖于指导老师与幼儿园带班老师的批评指导,提出很多受用的宝贵意见。例如,组织活动方面,与幼儿交流方面,独立实施教育活动方面,处理幼儿“小矛盾”方面,等等。这些都是很具体、很细致的进步。虽然实习让我体会了工作的艰辛,但也有乐趣,还能锻炼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所以心理很踏实。

欣喜自己取得了成绩。虽然每天都会碰到不同的情况,实习期间。要处理一些新的小问题,但每一天,都在提高,就像老师说的那样:每组织一次活动都是成绩,因为你又多了几十分钟的经验。确,时间越往后,处理有关问题就越娴熟,不像开始时那样盲目。

与幼儿园的零距离接触,一个月的实习。让我体会到这份事业的崇高,也使自己一些停留在表面的认识变的具体、深刻。每个孩子都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蕾,要做好一名优秀的园丁”得付出多大的努力啊,还要继续努力。实习期间,主要任务是班主任工作和教学工作。

让我初尝了身为一名教师的酸甜苦辣。回顾和学生们一起走过的日子,经历了一个月的实习生活。不禁想起自己的中学时代,也深感如今的学生比我过去多了一份顽皮,一份灵活,一份大胆。学生的能力一代比一代强,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要想在学生中树立起好老师的形象,还需要走一段不寻常的摸索之路。

也是学校管理的中间力量和骨干分子,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和策划者。对良好班风和校风的形成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一个班主任又怎样使自已的工作上台阶、上水平、上档次呢?实习期间担任班主任工作,有这样一个认识,班主任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实质上是一个与学生实行心理沟通的过程,只有真正了解了学生的内心世界,做到有的放矢,方法得当,才能达到教师对学生的成长提供帮助指导、学生对教师的工作给予配合支持的目的从而收到好的教育效果。下面谈谈自己切合学生心理实际进行思想教育工作的一些尝试下面谈谈本人在实习班级工作中的一点体会。

一、组织开展活动的魅力。

活动可以产生凝聚力,良好班集体的建设必须依靠活动来实现。密切师生关系,使每个学生发挥主体的积极性,这时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健康的竞争心理教育是行之有效的;班,凡是学校组织的活动,班主任和我都给予高度的重视,如校运会的报名与训练班主任与我都亲身参与当中,开动员大会,一起与学生训练。告诉他不用把名次的好坏,放在第一位,只要我尽力了就行了心理学等理论告诉我竞赛活动中,一个人的目标期望水平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只有中等水平的期望值才能使参赛者保持最佳的竞技状态,对于我每个同学来讲,活动的目的不是拿名次,而是看我如何对待竞争,否有参与意识,否全身心投入了否能做到问心无愧。活动中进行教育,同学们易于接受也能很快转化为行动。抓住“活动”这个最佳的教育时机,精心设计教育内容,就能收到意想不到教育效果。

二、奖惩适当。

时刻应该用“爱”去开启学生的心灵,知道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很多时候我一个笑容,一个课余诚恳的交谈,有时是一个眼神,一句鼓励的话,都会对学生产生长久的影响,爱的奉献会得到爱的回报,但我细想一下,这样的学生有多少,真正能感悟到老师的爱的学生,绝对孺子可教也。常有的对他宽容增加了放纵,淡薄了纪律的约束,这在实习中我也是有所体会的今天我面对的不是几个学生,而是六十二人的班级没有严明的纪律,如何有良好的班风?教育工作中,惩罚也是教育的一种手段。当然,惩罚特别要慎重,认为当我惩罚学生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首先一定要注意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保护好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好的就是好的错的就是错的不要一错百错,全盘否定;②惩罚的目的警示学生什么不可以做,做了会有什么后果,不是为惩罚而惩罚学生,而是为教育学生而惩罚学生,换句话说,惩罚是手段,教育才是目的;③谁都会犯错误,但不是谁都会改正错误,受惩罚不要紧,要紧的改正错误,关键不是惩罚,关键是接受教训,改正错误。

三、主题班会

第一周的周五我主持了新学期的第一次班会,经过一个星期的准备。这也是主持的第一次班会。这次班会的主题是安全教育与新学期新打算”班会上,同学们积极发言,让我深深的体会现在中学生已经有了很丰富的安全常识。例如,上体育课的注意事项,交通安全,地震、台风来袭需要注意哪些等等,都回答的头头是道。班会的另一个要点是新学期新打算”让一些学生上讲台说出他上学期的不足之处和这学期的计划。这不仅让学生自己找出自己的不足以便改正,更让学生在学期初就定下新学期的大体计划,更有目的地进行学习。这也培养了学生上讲台的心态。虽然没有每一个学生在班会上都发言,但是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有了自己的新的计划、新的打算。每一个学生都对上台发言的同学都深有感受。教学更是实习的重点,以下是实习的一点心得。经过了前两周的听课、试讲后,第三周我正式走上讲台,第一次感觉自己所学的知识派上用场。作为一名教师,还有一个天职就是教书,无私地把知识传播给学生。这也是实习的重要内容—授课。初次体会到当老师的辛苦。上一节课,要经过“备课(写教案)上课—批改作业—接受学生反馈的信息—评讲、巩固练习”这样一个流水线。看起来简单,可其中每个环节又有很多小细节,最主要的上课”这个环节,也就是一直在探讨的课堂教学”

认识班上的每个学生以及他学习情况(通过班主任或班委或直接交流)然后,第一是预备阶段。先熟悉实习班级的情况。认真听指导老师上课。现在听课的感觉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以前听课是为了学习知识;现在听课是学习教学方法。目的不一样,上课的注意点就不一样,现在注意的指导老师的上课方式,上课的思想。接着,根据在大学所学的教育知识和在中学实习听课所学到自己在已有的基础上备课,试讲。做足了上讲台的准备。

需要不断地进行反馈与矫正。班级教学中,课堂教学作为一种系统。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学习风格和矫正需要。尤其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班级内学生数学水平差距甚大,设计适当的矫正活动需要大量的计划时间。如果教师是矫正活动的唯一帮助来源的话,那么管理上的困难将会拖延教师对学生的帮助,从而降低它效能。如果运用合作学习,学生们则可以从同伴中迅速得到高质量的矫正活动的帮助,缩短了矫正时间,也就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完成学习任务。小组中的合作学习还能为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提供诱因,并且能降低焦虑。经验显示,同伴辅导的过程中,向其他同学提供帮助的小组成员得益最大。这即是说,学习困难学生的进步并不以牺牲优秀学生的发展为代价,相反,所有的学生都能在学习小组的同伴辅导中获益非浅。

国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浪潮此起彼伏,近年来。各种对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具有指导意义的成果不断涌现.然而,这些成果大多着眼于如何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与技能学得更多、更快、更好,如何促进与之相应的个体心理品质的形成与发展,却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个体社会化发展问题.也就是说,强调了课堂教学中以知识的传递和学习为基轴的教育过程,强调了以个体心理品质的训练与养成为主线的发展过程,却忽视了以人际互动为中心的社会过程。几乎所有的教学过程都发生在学生群体人际互动的环境之中,因此重视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的相互作用,加强和指导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就是一个很有意义的问题.所谓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组织形式,要求学生们一些由26人组成的异质性小组中一起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课堂上进行了几次小组讨论学生就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需要说明的并不是说建立起了学习小组。教师应对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作细致的组织工作,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必要的指导,对小组之间的活动情况组织有效的交流,以此来提高小组活动的效率。当我不断地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使合作学习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时,所起的作用就会充分地显现出来。还应指出,强调合作学习并不意味着削弱学生的自主学习,事实上,合作学习的一个基本点就是强调个体责任。其出发点乃是强调在各种形式教学活动的互配实施中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个人认为是可行的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以上介绍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又能调动他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计算机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利用计算机来演示几何教学中的图形,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和教学软件数量的增加。能够使学生更直观地掌握几何中的性质、定理、判定等命题。从而可以做到更高密度的知识传授,大大提高课堂利用率。因此,为了适应现代教学需要,必须掌握有关的计算机知识,制作教学课件,并把它应用在课堂上。

还只是采取传统的讲授法,实习中。一共上了八节代数课,还有AB班的练习课,觉得还是A班的效果好。课堂上若学生对我提问有所反应的话,就是对我最大的回报。因此,课堂上必须注意学生的反应。

都希望自己的学生个个学习成绩优秀,每个教师。但这总是老师的一厢情愿。认为,要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原因,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确立教学内容。

后进生听占的比例较大,初中阶段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两极分化呈现出比小学阶段更严重的趋势。特别在初中二年级表现得尤为明显。这种状况直接影响着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那么,造成两极分化比较严重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预防严重分化?

一、造成分化的原因

没有形成较好的数学认知结构,一)掌握知识、技能不系统。不能为连续学习提供必要的认知基础。

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二)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意志薄弱是造成分化的主要内在心理素。对于初中学生来说。

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抽象逻辑思维方式,三)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不适应数学学习要求。初二阶段是数学学习分化最明显的阶段。一个重要原因是初中阶段数学课程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有了明显提高。而初二学生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又一个关键期。而且学生个体差异也比较大,有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快一些,有的则慢一些,因此表现出数学学习接受能力的差异。除了年龄特征因素以外,更重要的教师没有很好地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要求去组织教学活动,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适应性

二、减少学习分化的教学对策

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抽象逻辑思维的训练和培养。

幼师专业范文5

去年9月,世界学前教育组织(OMEP)中国委员会在南京举办了“幼儿教师专业成长专题报告会”。中关著名幼儿教育专家在会上作了多场学术报告。这些报告立足于一线教师工作实际,观点新颖,分析透彻,对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有较高的价值,现将专家们的报告整理发表如下。

问题:美国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有没有阶段之分?界定新教师的时间有多长?

约翰・尼莫(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立大学家庭研究系副教授):一名教师工作最初的三年称为生存期,属于求生存的阶段。教师工作之初的三年是非常重要的阶段,他不仅仅要学习如何去做一名教师,而且也在学习他所在幼儿园特定的教育方式。我所在的幼教中心里有两位教师,一位是本科刚毕业的学生,另一位是已有15年教龄的老教师。她们在某些方面同属新手教师。刚毕业的大学生具有诸多社会建构主义等理论上的理解和知识,作为中心主任,我并不认为她是个完全的新手,她在大学期间学习的种种教学措施、步骤、理念等都会在我们中心的工作中得到强化。但她又确实是个新手,她有很多方面需要向在我们中心工作了很多年的教师学习。对于有15年教龄的这位教师来说,由于她刚到我们中心工作,中心实行的社会建构主义课程方式对于她来说是全新的东西。因此,她也需要向这位毕业不久的教师学习。所以每一位“新”教师都需要选择幼儿园里的其他教师当她们的mentor(可以用中文中的两个词代表mentor的双重身份:一个是指导,一个是教练)。mentor不仅仅局限于自己的工作团队,可以是其他园的某位教师或者是幼教专家。需要强调的是,我从来不说她们是新教师,而是把她们当成我们教学共同体的一员,我不认为新教师和有经验的教师之间有严格的区分。

关于工作前三年的教师和教师职业倦怠之间的问题。昨天爱丽斯,谢弗教授说了,在芝加哥学校系统里约有50%的教师在参加工作后的五年时间里就会离开教育岗位,但在我们的幼教中心,四年来还没有一位教师离开。那位刚毕业的教师在我们中心并非在经历所谓理论划分的生存期。我这么说并不是指她的薪水,她的薪水可能只有芝加哥教师的60%。关键在于如何帮助教师来保持她们不断发展的教学能力。一是要帮助教师建立一个自己是专业人士且得到尊重的感觉;二是在幼儿园的整体工作中,特别在做决定的过程中,新教师也有发言权;三是要通过建立一个专业的共同体让新教师对集体产生认同。在共同体里大家互相知道对方的强项和特色,并建立起互相之间的信任。同时,我们会不断寻找能够保持她们专业好奇心的不同方法,保持大家对专业的兴趣。

问题:美国的幼儿教师教育和文化的背景是怎样的?

爱丽斯・谢弗(美国加州常青学前学校校长):在美国,教师的教育背景每个州都不一样。比如,我来自加州,加州对幼儿教师的要求是,在儿童发展和教育方面修满12个学分,即3~4门课就可以了。而在尼莫教授所在的新罕布什尔州,只需要3个学分,相当于一门课就够了。在华盛顿州,只要有高中学业,即高中毕业证书加上20小时的专业培训就可以了,当然每年还必须有10小时的培训。全教协会规定幼儿教师的最低学历需本科毕业。但问题是,幼儿园教师的工资比小学教师低。所以从我们加州的情况看,如果有人在教育方面拿到本科的学历,很少有留在学前教育这个领域的。根据我在一些社区学院(相当于大专)做教师的经验来看,有很多学生的学业基础并不好,但是他们很容易能够完成进入学前教育这个领域所需要的要求和训练。给你们举个例子,今年夏天我们要招一名教师,却面试了100个。所以,在美国原来对幼儿教师的标准、要求可能不是很高,但现在我们希望有一个高的标准。

问题:在我们现行的教研活动中,习惯运用针对弱点进行放大的一种“扶差”方式。应如何将其改变为一种欣赏的方式呢?

李季湄(华东师范大学学前与特殊教育学院教授):教研针对弱点并且放大的“扶差”方式如何改变为欣赏方式的问题,我个人认为绝对不仅仅是方式转换。最本质的问题是教研员怎样看待每一位教师,即你跟教师是什么样的关系。如果教研员走到幼儿园有一种权威感,那么教研必然是自上而下的,教师是被指导者。传统的教研方式就是我(教研员)说你(教师)听,我问你答,我评你改。这样的一种关系是不可能去欣赏教师的,也根本发现不了教师的真正问题。所以,首先得改变教研员的角色理念,明确教研员和教师是一个学习共同体的关系。从学习共同体来分析,每一个成员之间是平等的、民主的。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研观念的转变,不完成这个转变是不可能有方式上的变化的。再有。在思维方式上,大家都熟悉的多元智能理论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运用于教研活动。每一个人都是不同能力结构的个体,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这种思维方式的变化有助于我们去欣赏每一位教师。转变教研的理念和思维方式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教研方式的转变。欣赏教师并不是一味地夸奖,不讲问题。教研员不能放弃指导的作用。但是,在新型的关系下,教研员应该思考的是,教师提出的问题该怎样共同商量?你怎么跟教师提问?对于教师的观点,你有不同的看法怎么表达?怎样才能既尊重教师又有不同观点的碰撞和交流?怎样使教师的观念有所提升?这必然要求在教研方式方法上有诸多的改进。

问题:怎么来建立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机制?

李季涸: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多主题的多层面的整体工程,是国家的事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幼儿园教师或园长应该等、靠、要。每一个层面都有自己的责任,都应该履行自己应尽的职责。在教师成长的机制方面,制度建设、职前职后教育的改革等宏观层面的问题,需要动员各个方面的力量共同努力。比较现实的做法,一是在幼儿园里每一位教师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许多幼儿园在园本教研方面进行了很多探索。园本教研研什么?问题从哪里来?抓什么问题?教师有没有参与的热情,为什么没有热情?我们该怎么办?怎样的教研方式更适合教师的需要?等等。其中存在的问题有些与幼儿园自己内部的、管理的、行政的等因素相关,有些与教师自己的专业责任感有关。为此,需要我们长期而艰苦的努力,努力做我们能做的事。二是希望教师们学习,让学习成为习惯。社会在朝着学习型社会发展,每一个人都有这样的责任,培养自己持续学习这样一种精神。从我做起,从自己做起。

问题:如何解决当前幼儿教师因工作疲惫无法顾及自身专业成长的问?如何帮助工作多年的教师克服职业倦怠感?

冯晓霞(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第一个问题本身的提法就有点问题,显然我们把专业成长看成

了工作之外的事情,这个说法其实和我们现在提倡的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反思自己的工作实践是不吻合的。倡导教师教育基本思想的英国教育家斯腾豪斯,提出教师专业发展有三条途径:一是学习理论。系统学习理论知识和必要的技能技巧;二是研究他人的经验:三是反思自己的实践。在教师的日常工作中这三条路都是畅通的。目前,各种各样的理论学习、阅读、讲座、系统提高学历等专业成长的途径,对每位教师都是基本存在的,关键是教师自己要有学习的需求。另一种路径就是园本教研。从成长环境来讲,我国教师有很多比其他国家教师有利的条件。最大的条件就是幼儿园非常开放,能够互相交流观摩,彼此提供经验。问题是,交流与观摩的目的是模仿还是去研究,这两者有很大的区别。作为研究他人的经验,就不是看人家怎样做,而是看人家为什么这样做。如果是这样,那么我们每一个幼儿园的园本教研,以及园和园之间、地区和地区之间的交流就都是一个促进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

教师应该增加研究意识,把自己的工作看成是与孩子共同的一种研究性学习,把自己的专业提高也放在这个过程当中得以实现。如果教师把自己看成一个天天疲于应付的操作工,那么这种工作做十年等于不断地重复第一年。如果能够在工作中进行反思,加上自己对专业发展有一定的目标,那么必然会成长起来。所以,教师一定不要认为专业成长是工作之外、下班以后的事。

幼师专业范文6

【关键词】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专业发展

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是指在从事幼儿教师工作但无学前教育专业背景的教师,他们也未经过中、大专或高校中学前教育专业正规的学习。随着,我国幼儿教师需求量的增加,幼儿教师地位逐渐被重视;幼儿教师收入稳定以及个人对幼儿教育事业有兴趣,越来越多非学前教育专业的人员加入到幼儿教师的队伍中。

一、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

经过笔者的调查,发现大部分非学前教育专业的幼儿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专业理念与师德有待于改善

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对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不能够深入的理解,有时没有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将探索、交往等实践活动作为幼儿最重要的学习方式,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而且,没有足够重视生活对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价值,不能及时有效、积极地创造让幼儿快乐成长的环境。

(二)专业知识有待于健全

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缺少幼儿发展、幼儿保育和教育以及通识性知识;不能很好把握不同年龄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规律,以至于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策略与方法有所欠缺;在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一日生活安排、等的知识和方法上,缺少专业的经验和操作;不能准确地把握幼儿各领域教育的特点、基本知识。

(三)专业能力有待于提高

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在平时的常规教学活动中,不能灵活地将教育活动运用到幼儿一日生活中,对各种教育契机把握会有所欠缺,不能够针对幼儿出现的错误,进行对幼儿及时教育。而且,在独立设计教学活动和内容组织这方面的能力薄弱,不能充分把握适应于不同年龄阶段幼儿课程的教育目的、目标和内容,会出现高估或低估幼儿能力的情况,不能准确根据幼儿最近发展区域,指导和引导幼儿;在课堂中更多地关注自己的课是不是可以上完,对幼儿的观察和与幼儿互动少,观察、诠释和评价幼儿的能力有待于提高。

二、影响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

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有很多,教师专业发展具有综合性、复杂性、长期性等特点,因此,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

(一)自身因素

1.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对幼儿教师身份认同

幼儿教师的职业是关系到儿童是否能打好身心健康的基础及其一生能否持续发展,同时也关系到国家命运命运、人类文化之兴衰。教师肩上承担着重要的使命,是“负有上帝和国家使命的人”。所以,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要从内心深处转化自己的身份,对认同幼儿师这一身份,并且热爱幼儿教育事业。对自我角色的认定,会促进其专业发展。

2.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的自主发展意识

教师的自主发展意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切动力源泉,它支配着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是幼儿教师真正实现专业发展的动力基础和前提。非学前教育专业的幼儿教师,没有进过系统的学前教育知识的学习,因此,自主发展意识对于她们专业发展更为重要。积极主动为自身专业发展而努力可以让其寻求专业发展的过程中更加快乐;反之,则阻碍其专业发展。

(二)幼儿园因素

1.幼儿园文化建设

幼儿园的团队合作文化若是团结和谐则共同进步,在工作上互相帮助,对于专业发展过程中,有问题大家共同商讨等,建立共同进步的团队合作文化氛围更易带动所有幼儿教师同谋求教师的专业发展。幼儿园的制度文化对幼儿教师正确树立良好的职业意向和敬业精神会产生影响,良好的制度文化为幼儿教师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奠定良好基础,幼儿园的制度文化都是一定文化的积淀,这些文化积淀影响着幼儿教师发展的方向。

2.幼儿园的管理制度

幼儿园的管理制度体现在对非教育专业幼儿教师的评价、考核和激励机制等方面,对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督促作用。对于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而言,考查个体在不同阶段专业发展的状况如何,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去促进其专业发展,教师的评价、考核制度是起着重要的作用。

3.园长的引领

对于一所幼儿园来说,园长扮演着十分重要角色,园长是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的学习典范,以教育信念、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态度及专业发展意识为示范,是幼儿园发展的精神引领者和决策制定者,为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的专业发展提供榜样的力量,园长的指导和领导风格会影响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专业的发展。

(三)社会因素

各地方教育部门出台有关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政策,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的高低,公众的认可度等都是影响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目前没有专门促进非学前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法律,社会对幼儿教师职业的整体功能仍然限定在对孩子的看护,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较低,并且工资待遇也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定了非学前幼儿教师专业发展。

三、促进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针对影响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笔者阅读大量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文献基础上,提出促进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一)自我专业构建

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首先要进行自我认同,把学前教师当做事业而不仅是职业,并且自身积极主动寻求专业发展,主动认识自我、分析自我、完善自我。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努力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技能,获得专业发展,抓住一切机会获得专业发展,利用一切资源获得专业发展的资料,比如,幼儿园提供业务学习、培训、进修的机会,利用幼儿园的图书室、网络等资源进行自我学习。

(二)幼儿园的培养

幼儿园加强幼儿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创设良好的合作氛围,如,开办读书交流活动――增加幼儿教师的文化修养和合作意识;采取民主型管理制度,完善对非教育专业幼儿教师的评价、考核和激励机制,让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参与课程开发、园本教研和教研活动等活动,发挥其优势的学术背景,可以在最大程度地发挥其创造性,使每一位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的专特得到发挥;提升园长的专业素养,制定其不同时期需求的目标,都会促进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社会的支持

建立健全的政策法规,出台和完善相关的法律,发挥各地教育部门的导向作用,为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指引方向,提高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通过大众传媒宣传幼儿教育的重要性,进而提升大众对幼儿教师这一职业的理解、认可和支持。

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是学前教育工作者的重要组成力量,提高他们的专业发展是提高学前师资的有效途径之一,他们的专业发展关乎着幼儿的成长,所以促进他们的成长是促进幼儿的成长。希望他们在未来的职业道路上取得好成绩,成长为优秀的幼儿教师。

参考文献:

[1]张燕.幼儿教师专业发展[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符洁.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入职适应的个案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2月第29卷第2期.

[3]刘洁.试析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因素[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版),2004,(6).

[4]柳倩.非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园本培训的现状、问题和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08(12).

[5]《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2012年颁布.

作者简介:

上一篇军训周记

下一篇经典英语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