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教师论文范例

幼师教师论文

幼师教师论文范文1

幼儿园是他们进入社会的第一个群体,在脾气个性、行为习惯等方面还未经过社会化的规范培养,因此更容易养成以自我喜好为标准的黑白分明的世界观、价值观,在很多事情的看法上太有个性而容易和小伙伴之间发生冲突。教师要尊重孩子的独特个性,不可以用简单的好坏标准尽兴粗暴评价。教师必须持宽容、温和的态度,善于发现儿童身上的个性优势并进行优化,及时纠正儿童的错误观念或行为习惯等;根据儿童独特的优势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丰富儿童的内心世界和认知,锻炼儿童各种能力的发展。为在尊重儿童独特个性的基础上发展他们的特长,教师要善于创造条件,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比如,在室外活动环境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游戏提供儿童的选择权利,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喜欢的活动;在幼儿园举行的家长开放日要及时和家长了解儿童的信息,为更好地和儿童相处做好准备,并及时向家长交流孩子在幼儿园内的表现,交流教育理念,以确保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一贯性、连续性。

二、正确处理学生犯错误的行为

儿童由于年龄、知识水平及认知能力的限制,他们的内心世界一方面并未经过社会功利观念的熏染,因而极为简单纯洁;但另一方面也存在是非观不明确、自我控制力差等缺点,需要教师、家长及时的监督和教育,才能保障健康人格的发展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因此,幼儿教师在处理学生犯错误的行为时,要充分理解儿童内心世界的简单和纯真,努力站在儿童内心真善美的角度进行教育。这样会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给学生一个信息:“我是被爱,被信任的,在他人的眼中我是很棒的孩子。”这样对儿童无形中产生正面的感染力,使儿童在被他人信任的同时更加懂得自尊和自爱。此外,教师在处理学生犯错误的行为时,不要只看表面现象就对学生妄加论断,要以帮助学生解决困难的立场,而不是以教师的身份训斥儿童的立场,努力了解学生犯错误的背后原因,对学生进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说服教育,纠正儿童错误的认知观念,帮助儿童深刻反省自身的不足,促进儿童的转化。俗话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幼儿教师在面对顽劣异常,屡教不改的儿童时,不要认为是孩子的原因而对他们大肆批评,要探究学生的内心认知问题,找出儿童情绪出发的关键点,及时解开儿童的心结,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认知观念;教师还要善于进行工作总结,时刻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和理念,结合儿童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

三、耐心对待学习困难的儿童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差异性、阶段性、顺序性等特点,幼儿也存在着发展的差别,具体表现为同一班级的儿童其学习水平和能力倾向一般不会在同一水平线上。这就要求教师在对待儿童时要充分了解发展的差异性,根据儿童不同的发展水平有区别地对待。尤其是一些学习不好、领悟能力差的儿童,容易因为自己在班级体中的落后产生焦虑情绪,因此他们心理更加敏感,渴望得到教师的鼓励、尊重和小伙伴的友谊。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一定要深刻认识到自己的态度对幼儿一生的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切不可粗暴地批评他们,应该用爱心和耐心去积极引导儿童,逐步发展他们的学习能力。教师只有对孩子充满了爱心和耐心,才能使孩子在情感依赖的基础上对教师充满信任和安全感,从而使他们在幼儿园中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教师在对待学习困难的儿童时,还要善于用欣赏的眼光发现他们自身的优点。教师在审视学生时应具备多元标准观,切不可以学习成绩作为唯一的标准。尤其使幼儿教育,强调的是儿童身体各项技能的锻炼、社会性人格的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等非功利目标。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好“家长来访日”的接待工作,及时总结儿童在幼儿园内的近期表现,和家长交流儿童的信息,加强对儿童的理解;善于向家长宣传科学的教育理念,提示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应注意的事项,努力使幼儿园教育能和家庭教育保持统一性和连续性;对于儿童的犯错误行为,教师要深入探究儿童的家庭环境、父母教育等深层原因,对家长的错误教育观念要及时、耐心地沟通和更正,以确保幼儿在更加健康的家庭环境中茁壮成长。

四、结语

幼师教师论文范文2

幼儿阶段的教育不同于其他阶段的教育,需要教师拥有更多的爱心,因为这个阶段学生的年龄较小,心灵比较的脆弱,需要教师给予格外的爱护,在离开家长进入幼儿园进行学习和生活之后,很多幼儿都对于教师寄予了很强的依赖,这时就需要教师对学生付出应有的爱心来呵护学生在幼儿园的学习和生活。让幼儿在校园的学习和生活之中找到归属感,从而促进学生性格的良好发展。

二、对于幼儿要保持耐心

耐心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它需要教师倾注耐心。尤其是幼儿教育时期,教师不能急于求成,而更需要具有高度的耐心,要允许他们反复出错,要让幼儿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爱,要用亲切的态度打消幼儿的顾虑和抗拒的心理,要在精心呵护的前提下耐心地引导和教育,帮助他们改正错误,让幼儿不仅能够在幼儿园获得教育,同时还能获得良好的个人成长。

三、保持高度的责任心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幼儿阶段的教育是学生整个教育阶段甚至是整个人生的起点,这个阶段幼儿所接受的教育甚至可能影响其终生,所以,教师要在这个阶段的教育中保持高度的责任心,作为管理者不能仅仅以教学任务的完成来衡量一名教师,而更多的应该以育人来衡量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要本着一颗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心来进行每一天的教学工作,让幼儿在校园中出色地成长。

四、结语

幼师教师论文范文3

关键词:幼儿教师;伦理;师德

一、幼儿教师伦理建设的内涵及意义

幼儿教师专业伦理是指幼儿教师在从事幼儿保育和教育过程中所应遵守的一系列行为规范或行事准则,以及在这些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1]。幼儿教师为了推动有效的教学活动,需要具备专业的伦理规范。之前广大学者研究的教师专业伦理,通俗上讲是研究教师职业道德。教师的伦理缺失,使教学品质下降,幼儿教师用合理的逻辑幼儿的行为选择做出正确的理解与判断,专业素养的匮乏往往使幼儿教师的角色认同遭到质疑,行为价值认同得不到认可,职业倦怠感突出,职业认同感不断弱化。近年来新闻媒体报道各种虐童案引起社会的关注与重视,幼儿教师能否“教育”好幼儿遭到质疑,幼儿教师是否存在“师德”引人深思。幼儿教师必须具备专业的伦理规范,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幼儿教师采取的方法手段因幼儿年龄层的不同而做出调整。幼儿教师教育是一整个团体的工作教育,其教育需要包含的不可或缺的元素,就是伦理。艾森伯格说:“当一个工作团体对其服务对象的权威或影响力愈大时,伦理就愈重要。”

二、幼儿教师伦理缺失的表现

1.幼儿教师缺少伦理判断

幼儿教师由于缺乏专业素养,等级观念严重。往往在教学行为中,做出错误的判断,教育行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与经济市场的紧密结合,与人道主义的脱节,都使教师在教育教学行为中,缺失伦理判断。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广大教师对中国传统师德的认同度,欠发达地区和乡镇受市场经济的影响最强烈。[3]社会思潮与价值观冲击,使幼儿教师在个人的行为选择过程中受到影响,价值观影响幼儿教师的思维判断。从中国古代的“师道尊严”到改革开放受苏联的启迪,传统教师权威给如今教师留下根深蒂固的思考。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比幼儿“高人一等”的态度,拉开与幼儿“平等”的距离,使幼儿对教师感到陌生、不信任以及怀疑,都导致教育教学的不完善,“平等”的伦理意识在教师与幼儿的相处中格外重要。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少伦理敏感性及伦理判断能力。敏感性主要包括教师是否能察觉到是否因为语言、行动的表现而侵犯幼儿权益,幼儿所作出的言行举止是否符合平时生活习惯。除了对幼儿,教师对自身能否作出准确、合适的判断,是否能过滤掉不符合伦理规范的行为和语言。

2.缺乏伦理意蕴、专业伦理品质

幼儿园教师因自身条件,专业伦理知识匮乏,在师幼互动过程中,缺乏伦理意蕴以及专业的伦理品质,教学过程中没有体现价值观、尊重、公正、人道、责任等伦理问题。孟子曾提出,“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幼儿教师在与幼儿交流过程中,由于专业伦理的缺失,言行举止有时是不恰当的。根据《幼儿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幼儿教师需尊重幼儿的人格,幼儿具有自我表达的权利,拒绝对幼儿做出心理、身体上的伤害,这是对幼儿应有的尊重。幼儿教师在与幼儿交流的过程中,消极感情流露是教师伦理缺失的一个重要的表现;幼儿尚处在理解初期,会接受幼儿教师带给他们的来自感官视觉上的直接信号,不会与成年人一样进行对于动作情感的多重思考,师幼互动受到负面影响,教师的行动以及与幼儿的互动所缺失的十分重要的尊重、公正的伦理意蕴,可见教师缺失专业的伦理品质。而师幼互动中的非人伦表现,使其在交流接触的过程中,忽略幼儿的真实情感成为匮乏情感动因的“事务性互动”。幼儿教师在进行师幼互动的过程中,“非对称相倚互动”违背了“平等的伦理原则,在其中,教师成为互动的主体,幼儿主体地位遭到忽视。幼儿园缺乏具体、明确的教师专业伦理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没有一个可以参考的标准,行动、言语缺乏专业性,也使幼儿教师的水平参差不齐,学习机会较少,规范不严谨,导致幼儿园教师风气混乱,出现一系列幼儿教师道德缺失的事件发生,幼儿教师也只可参考《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来完善伦理规范。教师专业伦理被认为是“教师职业道德”,大部分教师把专业伦理等同于爱心、责任心等方面,把幼儿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认为是幼儿教师伦理的重点,只关注与幼儿之间的关系,忽视了与同事、领导、家长之间的伦理关系。师幼伦理关系被局限在幼儿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水平的高低、对幼儿的关怀等,管理班级的水平和教师论文的发表、科研水平的能力成为判断幼儿教师优秀的标准,缺少站在幼儿的角度和立场来看待幼儿教师的专业伦理的缺失和发展。

3.幼儿教师角色定位模糊

幼儿教师在社会中承担着多种角色,面对幼儿这种特殊的对象,在教学上都会使幼儿教师陷入伦理困境的可能性。当幼儿教师在一定复杂的情况下,各种角色没有得到平衡,决策迟缓或作出错误的判断,幼儿教师是否具有伦理责任以及幼儿教师的教学态度、幼儿教师是否具有专业性都遭到来自社会其他成员的质疑,特别是来自广大幼儿家长的质疑。社会中承担的角色要求幼儿教师根据自己的最大利益来进行工作,其价值观是为了维护个人利益,有利于自身的生活以及工作方式。而教师面临着职业特殊性时,要以“幼儿”为本,社会赋予幼儿教师更多的伦理准则和道德规范的要求,幼儿教师的期望值也大大增高。当幼儿教师对自我的角色定位模糊,不能同时满足自我利益与他人利益,教育的“本质”体现在伦理与利益的不同程度上,幼儿教师的伦理决策必然难以抉择,陷入伦理困境,从而导致幼儿教师的伦理缺失。

三、加强幼儿教师伦理规范建设

1.提升幼儿园教师的专业伦理理念

一名合格的幼儿园教师,除了在校时掌握专业的伦理知识,在工作中也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教育,扩充自己的专业知识。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县级培训、园级培训等各类培训,学习知识,形成专业伦理理念;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与同事、领导进行对比学习,找到自身不足,体悟、总结幼儿园教师专业伦理理念。幼儿教师只有通过多种途径加强自身专业伦理修养学习专业伦理知识,在教学、生活中拥有具体专业伦理观念并付出实际的伦理行为。幼儿园教师专业伦理的发展不是只有在上学期的知识学习、技能培训才可以养成,需要幼儿园教师无论是职前职后长时间地领悟教师伦理,并做到符合其伦理的行动。在入职前,需要形成伦理认知、养成伦理信念,专业伦理素养是幼儿教师伦理发展的中心环节。学校应加强幼儿园教师专业伦理知识、能力与精神培养,在课程设置上应渗透幼儿园教师专业伦理。幼儿园教师专业伦理的进一步发展是让专业伦理建设在幼儿园教师结合专业伦理知识和教育教学实践经验,以及有效的幼儿园教师专业伦理的培训和提升,实现专业伦理理念与专业伦理行为的结合与进步。世界各国对幼儿教师提出了不同的规范与要求,美国提出了《伦理规范和承诺声明》,我国教育部于2012年颁布出台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在伦理中把幼儿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看作为是专业人员与利益关系者的权利、义务关系。尽管内容、伦理准则不同,但是都需要教师尊重幼儿教育的价值理念,幼儿教师需要把幼儿看做“个体”,每个幼儿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性”,要尊重幼儿的“差异性”、“独特性”和“共性”,因此,幼儿教师的接纳和关爱显得尤为重要。

2.建立与教师专业伦理相应的保障制度和制度的专业伦理性

师德养成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4]师德的养成,伦理的发展,需要建立与其相应的保障制度来维护,对于维护者和失约者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和惩罚措施。我国幼儿教师专业伦理的维护,需要向美国教育机构学习,将规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幼儿教师专业伦理建设的完善与支持应是幼儿教师和社会公民的自律与他律相结合。我国应该在完善机制的同时强化幼儿教师专业伦理的激励作用,从而使幼儿教师在教学中工作上始终保持高度集中的自律精神。同时,国家教育部门应该充分重视对教师团体、教育行政督导机构的监督,惩戒幼儿教师有违反规范、伦理的行为,对严重违反者取消幼儿教师的资格。学前教育的教师伦理制度建设的本质在于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追求内在德性及教育本身的价值,传递给幼儿的应当是正能量、积极的伦理实践精神,实现教育活动本身的教育价值,及保持幼儿在与教师接触的过程中积极的身心发展。幼儿教师在教学互动的过程中,不能只考虑“利己性”,过分强调“利己性”忽视“利他性”可能会同时造成幼儿权益、伦理制度的价值性、学前教育专业的伦理性大大降低。幼儿教师除了注重个人获得的同时也需要注重“德性”、“平等”等内在伦理需求。

3.教师建立良好的伦理关系

幼师教师论文范文4

目前在大部分的幼儿园中,担任体育教学活动的教师普遍学历水平不高,体育知识也很匮乏,导致对幼儿体育活动的组织缺乏了科学性。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仅仅成为了简单的户外活动,几乎没有专业的指导和示范讲解,更忽视了合理安排体育课程内容。

二、男幼儿教师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优势

近年来,男幼儿教师作为一种新鲜血液注入学前教育工作者队伍,成为幼儿园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男幼儿教师以其性别、能力等方面的优势在幼儿教育工作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一)男幼儿教师基于生理因素所形成的教育优势

从生理因素上来讲,男幼儿教师和女幼儿教师的差异不单是器官上的差异,还有组织、细胞、分子的差异,遗传与基因、解剖与生理机能、运动机能及其身体形态的差异。正是这种先天的差异性,使得男幼儿教师的体育教学在速度、密度、力度、险度等方面均展现出强烈的“阳刚”风采。男幼儿教师所选择的活动内容普遍刺激、惊险和富有挑战性,因为爆发力、体力及反应速度等方面的优势,男幼儿教师在一些细节上也会如鱼得水。例如,在一次体育课上,幼儿在玩“小小跳水员”的游戏(幼儿要从凳子上面跳下来)。由于幼儿的准备动作不当,在起跳的时候失去了平衡。几乎所有的围观女性教师都发现了这一情况,其中几位身体本能地冲过去,这个时候身旁的男幼儿教师还在组织其他幼儿排队。可是就在幼儿要摔倒在地的一刹那,身旁的男幼儿教师一个跨步,伸出双臂抱住了幼儿,使其稳稳地站在了地上。其反应速度之快,力量之大,让女教师感慨不已[6]。

(二)男幼儿教师具有阳刚之气和果敢的性格特点

男幼儿教师阳光、勇敢、坚强的性格特点能促进幼儿更好地成长。他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促进幼儿园教育中幼儿身心的健全发展。男幼儿教师具有其独特的教育优势。男性具有独立、自主、坚强、自信等优秀品质,具有阳刚之气,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发展。孩子在与男幼儿教师的接触中,通过游戏潜移默化地感受着男性品质,在自然中便学习了他们的举止。所以在幼儿园,男幼儿教师能帮助幼儿模仿、学习男子的气概,从而形成良好的角色心理认同。

(三)男幼儿教师组织的体育活动内容丰富、活动量大,能够满足幼儿的需要

男幼儿教师身体素质好、体育技巧高、精力旺盛、办法活、点子多、保护能力强,更适合带领幼儿进行体育活动。男幼儿教师组织的体育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既可以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又可以激发幼儿积极参加游戏的兴趣。男幼儿教师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以哥哥的身份介入,在与幼儿玩耍的过程中会深受幼儿的喜爱。男幼儿教师会给孩子更多的游戏时间,让他们尽情地玩耍。特别是让那些精力旺盛、喜欢运动、大一些的幼儿得到满足,同时也减少了他们的攻击性行为的发生。另外男幼儿教师善于抓住体育活动中的关键点,在给幼儿传授体育活动知识技能的同时,完善幼儿的人格和个性,为幼儿的终身健康打下基础,让幼儿在大量的活动中得到满足,心情愉悦,身体健康[7]。

三、提高男幼儿教师体育教学活动水平的建议

(一)男幼儿教师应该具备扎实的体育知识与技能

教师专业知识与能力是教师素养的核心部分,直接影响着他们对教学的认识和理解。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是教师获得专业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的教师,应该拥有过硬的体育专业知识与技能。体育专业知识是教师专业化的基础,特别是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快速发展,教师面临着科学技术的综合化,教育的社会化和教育科研一体化的趋势,要具有综合的知识结构。随着全球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和我国对教师专业化的关注与实施,幼儿体育教师作为教师成员中的一个群体,在倡导幼儿体育的思潮中不可忽视。

(二)男幼儿教师应该具备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身体素质

健康的身体是搞好幼儿体育工作的重要保障。男幼儿教师要教育和照看一群天真活泼的幼儿,需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身体健康的教师,精力充沛,工作效率高,与幼儿一起活动,给幼儿带来自信和欢乐;如果教师体质差,精神状态欠佳,则班级的气氛压抑、沉闷,影响幼儿的心理。男幼儿教师的心理素质影响幼儿的个性品质形成。具有优秀心理素质的教师其工作方式倾向于民主型,心胸开朗,处事机智灵活,所任教班级幼儿大多守纪律、有礼貌与人亲近,能友好相处。男幼儿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在幼儿面前,展现出自身的人格魅力,以获得幼儿的信赖和喜爱。

(三)男幼儿教师应该提升体育教学水平

幼师教师论文范文5

1.1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

现代教育技术能够营造一个十分轻松、优美、愉悦的教学环境,能够促进幼儿提高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在进行语言教学的时候,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幼儿教师通常都是自己朗读课文,让幼儿跟读,这样虽然也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幼儿教师往往难以引起所有幼儿的兴趣和注意力,使得教学效果十分有限。而通过现代教学技术,幼儿教师可以通过相应的课件,利用多媒体的形式,将课文展示给幼儿,通过动画片的形式,将文章的内容展示给幼儿观看。让幼儿轻轻松松地就能掌握整个的故事内容,并且针对课件中各种语言对白的声调、语速、神态等各方面的不同,让幼儿进行模仿和训练,可以很有效的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样,教师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就能够轻松地完成教学目标。

1.2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科技素质

在幼儿教育中,科技方面的教学是其中比较重要,同时也是比较困难的内容之一。在传统幼儿教学当中,由于这方面的知识和内容相对较为枯燥和乏味,理论和概念性的东西偏多,教学效果始终不理想。因此,一些幼儿教师对此就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使幼儿在这方面的基础十分薄弱。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让幼儿教师改变了这种教学思想,他们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科技教学的一些成果或实验等展示给幼儿观看,通过神奇的科学现象,引起儿童的兴趣,让幼儿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当中。

1.3有利于幼儿的个性发展

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曾经提出“歌是有声的画,画是无声的歌”,他认为,音乐艺术对幼儿性格的发育和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幼儿园中的广播和班级中的各种录音设备、多媒体软件等,对于幼儿个性的发展和性格的形成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幼儿教师应当分别在早操、午餐、午睡、下午的课外活动等时间段,有针对性的仔细挑选段不同的音乐来播放,通过大环境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久而久之,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对游戏活动方面的影响

2.1营造氛围

在传统幼儿教师的教学思想当中,对于游戏活动的重视程度明显不足,认为只要组织幼儿做游戏就可以,忽略了氛围的重要性。例如在进行音乐游戏时,幼儿教师往往只是给幼儿播放录音,效果十分不理想。而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影响下,幼儿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将音乐、舞蹈、动作等立体、直观的展示给幼儿,让他们能够充分感受到声音、画面、动作相结合的和谐效果。运用教学课件,将音乐与画面有效的融合在一起,将以前难以描绘的情境直观的展示出来,更加有利于幼儿的理解和模仿。

2.2积累经验

在传统的幼儿教学当中,对于游戏经验的积累,条件较好的幼儿园会带领学生到一些活动场所实地进行参观了解;而对于一些条件相对较差的幼儿园,只能通过图片、文字等枯燥的、乏味的讲解和展示,让幼儿慢慢了解和掌握,效果十分的有限。而如今,幼儿教师可以通过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这些需要进行了解和体验的场景以视频的形式拍摄下来,让幼儿在不能现场体验的情况,也能有一个相对比较直观的感受,大大缩短了幼儿教师的讲解时间和讲解难度,提高了游戏活动的效率和效果。

3对日常生活方面的影响

3.1有利于幼儿拓宽视野

在幼儿园课间休息的时候,幼儿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教学技术,通过多媒体等设备,播放一些有教育意义的内容,让幼儿可以自行浏览和观看,以拓宽幼儿的视野,增加幼儿的知识面。应当注意选取一些生动、活泼、趣味性强,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起幼儿兴趣的内容,这样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3.2方便于家长与幼儿园之间的联系

幼儿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网络等方式,加强与幼儿家长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家长可以通过幼儿园的网站等渠道,了解幼儿在幼儿园中的日常学习、生活的情况,观看课堂教学的内容和过程,以对幼儿的日常表现有一个更加直观的了解和掌握。通过这种方式,家长可以在平常的生活中以适当的方式对幼儿进行鼓励和引导,促进幼儿的发展。同时也能够对幼儿教师及幼儿园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和意见。幼儿教师可以通过网站交流掌握家长们的反馈信息,有针对性的进行采纳,以更新自己的教学思想,提升教学手段和教学效果,从而使幼儿教育变得更加完善和高效。

4结语

幼师教师论文范文6

1.了解幼儿美术教育的相关理论。

教师的美术教育观念直接关系着幼儿的艺术创作过程,实施幼儿美术教育更需要掌握一定的儿童美术和美术教育的相关理论来架构和引领正确的幼儿美术教育观念。幼儿教师应了解儿童美术教育发展的历史,对儿童美术的发展阶段理论及代表人物的基本观点要熟悉,如儿童美术的发展阶段理论代表库克、罗恩菲尔德,儿童美术的认知理论及代表人物古德伊娜芙,儿童美术的分析理论代表人物艾修勒、哈特薇克,儿童美术知觉理论代表人物阿恩海姆,儿童美术的本质论代表人物艾斯纳等。在对幼儿美术发展历史的回顾中,了解儿童美术的特点、儿童美术教育的发展进程,不断丰富自身的幼儿美术教育基础知识。

2.加强对相关政策法规的培训。

基于幼儿园教师对语言、社会、科学、艺术、健康五大领域皆顾的特殊性,往往也会出现对每个领域都不精通的问题,需要加强对儿童美术教育相关的幼教政策法规的培训。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第二部分“教育内容与要求”中明确规定了艺术教育的目标、内容与要求、指导要点,需要幼儿教师深入解读,并内化到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贯彻落实。此外,教育部于2012年10月颁布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第五部分是关于艺术领域的阐述,《指南》中美术教育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感受与欣赏,二是表现与创造,每一部分用两个要点来阐述。在每个要点根据幼儿的年龄段设定了“学习与发展目标”,告诉我们三个年龄段幼儿美术的教育大致可以达到什么样的发展水平,而达到这样的水平我们可以根据教育建议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和手段。有助于教师了解幼儿美术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明确幼儿美术学习与发展的价值取向,学习幼儿美术教育的有效策略。

3.丰富幼儿教师自身的艺术底蕴。

作为幼儿教师开展儿童美术教育,若要让幼儿掌握一个点,教师必须先掌握一个面、一组链。我们应对著名的画家、画派有所了解,如国外的凡•高、米罗、蒙德里安等大师,国内的徐悲鸿、刘海粟、吴冠中等,以及中国当代超写实主义油画的领军人物冷军等,在感受与欣赏中加强对优秀作品的赏识和解读。此外,我们还要学会雅俗共赏,关注周围环境中的艺术美,如广场雕塑、自然景物、羽毛创意、石头彩绘等,这样才能做好儿童与美术之间的“审美中介”。幼儿园还要加强美术园本教研,通过一课三研、同课异构、现场观摩、说课评课等,探讨美术技能培养与幼儿创造力的发挥之间的关系、面向全体与个别指导的关系、教师放手与出手之间的关系,充分认识“前台”的精彩与“幕后”的积淀之间的关系等,不断转变观念,提升教师自身的艺术文化底蕴。

二、对幼儿期各年龄段美术特点的把握

开展幼儿美术教育应了解3-7岁年龄段幼儿的美术活动的特点。如幼儿的手工活动可以分为无目的的活动期(2—4岁)、基本形状期(4—5岁)、样式化期(5—7岁)。幼儿的绘画发展一般经历涂鸦期(1.5—2.5岁)、象征期(3.5—5岁)和图式期(5—7岁)三个阶段。在幼儿园美术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幼儿期各年龄段幼儿的美术活动特点和建议如下:3—4岁的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特点是能把圆和横线结合起来,画出的是“符号人”,建议教师可以通过美术游戏的方式开展幼儿美术教育活动,如:网小鱼、弹珠滚画、蔬果拓印等。4—5岁幼儿的特点是手部控制能力增强,喜欢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对颜色也有了不同的运用,能用简单形状逐渐深入地表现越来越多的事物,从画中也能区分幼儿的性别,看出幼儿的绘画心情。此阶段建议教师从关注幼儿的兴趣入手,引导幼儿从生活用品、环境、布置、节日装饰及四季景色中获得美的感受,创设有趣的情景和宽松的氛围,提供多种美术工具、材料(包括专门材料、自然物或废旧材料),支持、鼓励幼儿用美术方式表达自己的所见、所知、所想,让幼儿充分感知和欣赏,学会自由选择并正确使用,进行大胆表现,还要关注幼儿有序的收放习惯的养成。5—6岁幼儿的特点是不仅能抓住事物的特征和形状,还会画出物体之间的关系,会画出一些透明的物体,画完会讲出画的内容。观察力和想象力明显增强,表现物体也比较接近实体,强调或夸张画中人物的某项特征,这个阶段也是幼儿绘画最充满活力的时期。建议此阶段可以充分挖掘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幼儿大胆尝试多种材料作画,开展主题绘画、借形想象、立体创作等美术活动,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指导幼儿参与一些绘画比赛,充分展示幼儿的艺术才能。当幼儿教师了解了不同年龄段幼儿美术的特点,就能制定出合理的活动目标,选择恰当的教育方法,实施正确的作品评价,有针对性地开展幼儿美术教育活动。

三、对幼儿美术教育实施智慧的充盈

“美术教育是一把双面的刃,教得多了,想象力得不到发挥,儿童易被称作为教师雇用的童工;教得少了,期待自然开花的结果,却常见儿童为技巧不足,学习的过程空有刺激而没有收获。”在幼儿美术教育中,作为一线的老师不仅需要具有审美的眼光,同时还要掌握一定的幼儿美术教育智慧,这也是教师美术素养的主要体现。

1.材料运用的智慧。

材料在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非常重要,我们应关注材料在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可能会产生的干扰作用。如在大班《水墨故事》美术活动中,由于宣纸放入水中拉出来很容易烂掉,在教学时教师就智慧地将牛皮纸裁剪成合适的大小,中间掏空成扇形、圆形等各种形状再进行封塑,然后将宣纸贴在上面,这样纸就不容易坏掉,而且还起到了一个装裱的效果,因此,幼儿美术教育中材料的运用也有智慧。

2.难点分解的智慧。

一节有效的幼儿美术教育活动课,必须对难点进行分解,采用儿童易于接受的方式和策略,促进目标的达成。如大班美术《爱心车》的难点是幼儿对动物主要特征应了解,并能通过绘画的方式表现在纸上,还要体现汽车的样子。在难点分解时,教师通过对各种动物形象的欣赏,示范时结合儿歌教学法“:爱心车,变变变,变出大象长鼻子;变变变,再变大象大耳朵,还要加上车轮子。”教师边念儿歌边示范演示汽车变形的画法,解决了动物与汽车变形之间的难点,并通过怎样让爱心车更受小动物喜欢完善了线条、色彩对动物汽车的装饰。

3.示范演示的智慧。

教还是不教?教又该怎样去教?其实注重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自由创作,并不意味着教师不用去教,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在大班《葫芦添画》中,针对葫芦较小、立体操作较难看清的问题,采用平面复制、教师演示、幼儿尝试、幻灯片贴画的流程,让幼儿看得更清晰。透明胶片的运用,减少了一一演示的时间浪费,达到了借形想象并添画的效果。

4.操作要求的智慧。

教师的操作要求将直接影响幼儿美术活动的效果。如《水墨故事》活动中幼儿的操作环节,教师提示幼儿:滴3滴墨、浸纸,数到“7”提起来。其中也蕴含着教师的专业智慧。这“3、7”两个数字哪里来?教师从平时不断的探索实践中获得,墨滴多了,墨团太浓,不好看;滴少了,墨的纹理效果不明显,3滴正好。数到“7”,“7”之前的效果太淡,不清晰;“7”之后,宣纸会烂掉。幼儿操作时的最佳效果时间控制体现了教育智慧,又让幼儿在边数边操作的过程中增加了很多乐趣。

5.作品评价的智慧。

幼师教师论文范文7

一、着力培养幼儿的主体性审美意识和情趣

幼儿在其成长的过程中,尚未形成理性思维的能力,他们对美的感受和理解很大程度是建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依靠的是生命对美本能的感受与体验。因此,幼儿主体性审美意识的培养必须要按照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来进行,不能急功近利;要在具体情境和过程中有意识地逐步让幼儿生成和构建自己的审美意识、兴趣和情趣。“兴趣是任何有目的的经验中各种事物的动力,不管这些事物是看得见的,还是呈现在想象中的。具体地说,承认兴趣在有教育意义的发展中的能动地位,其价值在于使我们能考虑每一个儿童的特殊的能力、需要和爱好。”尊重儿童的兴趣,在儿童主体性审美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成人要将儿童当成儿童来对待,明白儿童对美好的事物有自己独特的心理和生理反应过程,幼儿有其自身对于美的意识、选择和获取机制。比如在公园里,幼儿经常有摘漂亮花朵的行为和习惯。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儿童这种对于美的倾向的自然性,这种行为并不能说明儿童道德品质的好坏,那么接下来该如何加以有效的干预呢?父母既可以通过交谈让孩子明白花草也是有生命的,和人一样需要阳光水分;也可以买一盆花送给孩子,让孩子自己照看花朵,体会呵护花朵的兴趣。幼儿园的老师可以就此组织幼儿开展主题讨论会,使幼儿在有关美的教育中形成关爱生命,保护环境等多种行为意识和生活习惯。因此,在幼儿兴趣的基础上让幼儿形成关于美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幼儿主体性审美意识的第一步。使幼儿对美有一种问题意识,关键在于让幼儿学会发现美,发现美在幼儿主体性审美意识培养的整个环节中居于核心地位。爱美是人的天性,对美的接受和欣赏亦是人的天性。幼儿处于身体发育的早期,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并有将这种好奇转化为对美的探索和发现的冲动与渴望。这样幼儿在发现美的过程中,就会有意识地调动和运用自己的各种感觉器官,在观察、对比、鉴赏和陶冶中认识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和自己心中的美,进而初步懂得什么是美。让幼儿学会发现美,要遵循自然引导的原则,既要尊重儿童自身对美的体悟和选择,又要加以一定的督促和引导。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美的自然属性和美的社会内涵在幼儿的心灵深处生根发芽。让孩子学会发现美,还要让孩子对美有一种反应基础上的反思意识。这种意识通常是通过两种方式表现出来的:一是幼儿对于美的“破坏意识”,想把美的东西据为己有,例如前面说过的摘花朵;一种是对于美的“爱护意识”,对于自己的美好事物的守护,例如儿童漂亮可爱的玩具一般是不会轻易让别人拿走的。早期幼儿审美的发展特点是由幼儿的思维特点决定的,儿童是在自我意识、他人意识和社会意识的成长历程中来发现美的。

二、要在多样化的意义上来理解和认识幼儿审美教育

与传统社会不同的是,当今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各种信息、资讯、娱乐业发展,网络、电视、传媒等对于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日益突出。因此,幼儿教育环境也不断变得数字化、智能化和虚拟化。这就对幼儿审美教育提出新的挑战,要求审美教育在多样化的背景和情境中来进行,以增强审美教育的实际效果。现在经常听幼儿家长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现在的孩子没有以前好管,不知道该怎样来教育孩子”。其实在对幼儿进行审美教育的时候,家长和老师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传统幼儿审美教育是在“后喻文化”环境中进行的,即幼儿对美的意识、反应和认知是成人主导的。网络信息时代的教育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并喻文化”和“反喻文化”,幼儿通过发达的媒介知晓了成人的许多话语知识。他们可以与成人就有关话题展开对话,甚至对成人“传授”某些“新鲜”的观点,或者对成人的看法表示“质疑”。例如现在幼儿在家里和电视上经常接触到成人化妆的情景,他们会有模仿的意识,拿着妈妈的唇膏、眉笔等“乱涂乱画”,在理发店也会有烫发和染发的小小愿望和要求等等。因此,就当前幼儿审美教育所面临的问题来看,审美教育环境日益世俗化和复杂化,幼儿的审美意识也不断成人化。所以,现实的幼儿教育环境要求在幼儿审美教育中必须坚持开放的态度,在多样性的语境中来进行。多样化的审美背景有助于为幼儿提供整体性的教育环境,避免在单一审美情境下儿童美感发育的不足。现代社会的特征就是多样性,多样化的审美追求是幼儿教育必须面对的现实,同时多样化的背景条件也为幼儿主动地认识美创造了难得的契机。因此,认识美就成为不同环境里幼儿审美教育的主要任务。比如在城市的幼儿审美教育中,既要向幼儿展示城市文明的多重格局,也要向幼儿传递乡村文化的多维独特性,还要向幼儿描绘不同时空中的多种异质美,这样才能使幼儿在差异中认识美的特质,通晓美的内涵,形成美的观念。再例如幼儿园可以组织幼儿去旅游、参观、摄影、绘画、看电影、听音乐、讲故事、集体表演节目、走访养老院、走访孤儿院、访问盲聋儿童学校、做小小义工等各种各样的活动,通过这些多样化的活动,在不同的场景和身份中让幼儿认识什么是美,如何来抓住美,怎样来获取美。美本身是一个集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于一体的存在,没有纯粹的和单一的美;虽然美有客观的条件,但美的本质是人的本质的反映和规定。美的特质决定了幼儿审美教育的多重性和多样性特点,多样化的要求是幼儿审美教育过程的特征之一。因此,多样化的审美教育贯穿于幼儿教育的始终,它不光是审美教育在形式与内容上的多样,也是儿童在有关美的形成和认识过程中心理复杂结构的写照。所以企图通过简单的几种教育方法来培育儿童的审美情趣,效果往往欠佳,不能为儿童后续的教育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坚持生活审美教育的原则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要让幼儿喜欢参加艺术活动,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我国的应试教育文化盛行,灌输观念牢固,距离学生的生活太远,学生的内心世界被严重挤压。这些现象在幼儿教育中也是经常见到的,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过早地对幼儿进行以具体知识为中心的智育,集约化、效率化、功利化倾向明显,占用幼儿的许多活动玩耍时间,过早地使幼儿的童年失去生活的色彩,对于儿童的全面发展非常不利。最近几年,教育界在大力提倡生活教育、情感教育、审美教育、对话教育等,这些新的尝试对于解放幼儿教育思想,提高幼儿教育质量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它们的共性特征就是让幼儿教育回归儿童的生活本身,发展面向幼儿生活的教育。美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儿童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更是在日常生活的具体情境中获得的,儿童心灵深处的美感不可能单纯依靠具体的知识来撒播,更不可能凭借抽象的说教来传授。因此,幼儿审美教育必须坚持生活化的原则,生活化也是幼儿审美教育的根本性策略。杜威主张教育即生活、生长和经验的改造,这个说法也同样适用于幼儿审美教育,即生活审美教育的原则。“我们并不必像有些教育学说那样,从儿童那里抽出或引出种种积极的活动。哪里有生活,哪里就已经有热切的和激动的活动。生长并不是从外面加到活动的东西,而是活动自己做的东西。”美是儿童在具体的生活场景和活动中摄取的,只有让儿童热爱生活,喜欢游戏,乐于对话,才可能让幼儿在发现美、认识美的基础上来想象美、向往美和创造美。生活中的美是鲜活的、动态的和立体的,这样的美才能让孩子感同身受,通达孩子的心灵。每个孩子都是美的源泉,他们的行为是其内心真实的流露。他们有时喜欢随处涂涂画画,展示自己的“伟大作品”,作为“教育者”有将审美化的原则应用到幼儿的日常教育中的责任和义务,在独生子女居多的现代社会中更加值得肯定和学习。在生活审美教育中,成人要经常注意和孩子一起沟通、对话和协调,重在鼓励,充分调动儿童参与美的积极性。这样幼儿就会在认同中养成美的习惯和爱好,在生活中逐渐会形成运用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四、提升审美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综合效应

幼儿教育有不同的层次、内容、目标和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这样说,审美教育是整合幼儿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幼儿审美教育的意义和功能没有得到家长、学校和社会足够的重视。出现这种情况也并不奇怪,一方面,是由于传统教育审美教育的缺失;另一方面,由于幼儿身心发展的客观原因造成的。它的外在表现又呈现出一种开放式的松散状,不像成人心灵的美那么成熟和稳定,因此在进行幼儿审美教育中很难对幼儿的行为表现来定性和把握。美其实像空气一样时刻为幼儿所呼吸,却不被我们发觉。美在幼儿的心中、眼中和行为中无处不在,但却常常被我们漠视。美对于幼儿的重要性具体表现在它开启了儿童的心灵,溢满了儿童的情感,贯通了儿童的认知与行为。所以,幼儿审美教育不单纯是个美育范畴的问题,它实质上是一个不断整合和完善幼儿教育诸多要素和环节的综合化的、动态的过程。幼儿审美教育渗透在幼儿教育的各个部分,审美教育综合效应的发挥,就是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游戏、活动等形式,在不同的情境和活动中来使幼儿获得全面的发展。审美教育是一个多要素综合的系统化过程。它的核心在于启发和吸引幼儿的参与性,使幼儿在各种交互活动中体悟到美的真实存在,从而为提高它们的理性认知、判断和思维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审美教育综合效应的直接表现就是它有助于幼儿建立起以美为核心的生活经验体系,弥补了学科化、分类式幼儿教育的不足,强调了幼儿教育的过程性、生成性和发展性。

五、小结

“当我们不再企图用和成人成就进行固定的比较来解释未成熟状态时,就不得不抛弃把未成熟的状态看作缺乏所需要的特性的见解。抛弃了这种见解,我们也就不得不放弃一种习惯,把教学看作把知识灌进等待装载的心理的和道德的洞穴,看作填补这个缺陷的方法。”因此,幼儿教育不是灌输、填鸭式的成人化教育,它是我们用儿童的语言和思维与幼儿进行交流、对话、陶冶式教育。明晰了幼儿教育的这一内在本质特点,我们也就不难明白审美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意义、作用和功能。幼儿审美教育是一个让幼儿逐步发现美、认识美、向往美、运用美和创造美的过程,这几个步骤是有机统一、不可分割的,它们在幼儿审美教育中既是一种历时性的存在,也是一种共时态的存在。

作者:席美云 单位:商丘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第二篇

一、体验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分析

1.创设情境,鼓励探究。为了能够让幼儿亲历体验,则可以结合课堂活动创设虚拟形式或真实的情景,使幼儿可以在课堂情境中学会感知、思考及表达。在对故事《奇妙商店》进行教学时,可以在教室中布置商店,同时指导幼儿如何扮演购买者、营业员,以便让幼儿在情景表演中发展语言倾听及表达能力。此外,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幼儿创设虚拟情景,例如在对“蚂蚁搬豆”进行教学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及音乐等,让幼儿在听、看的体验中增强审美能力。除了创设有效的体验情境,还应为幼儿提供独立探究的机会。幼儿与生俱来的探究欲及好奇心会驱使他们亲身体验各种动脑、动手活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提供适当的探究机会,并鼓励幼儿亲自进行探究。如在对“纸”这一科学活动进行教学时,可以将实验器材及质地不同的纸提供给幼儿,同时鼓励幼儿通过合作或独立看纸、摸纸、折纸及撕纸等,并通过进行小实验让幼儿深刻体验及感知纸的性质及用途的异同。在进行教学时可鼓励幼儿尽情发挥创造力及想象力,以保证探究体验活动能够充分发挥拓展幼儿思维的作用。

2.师幼交流,倾听体验。为了更好地实施体验式教学,教师不但要为幼儿创设体验情境及鼓励幼儿探究,同时还应注重与幼儿进行交流,并在交流的过程中倾听幼儿表达自己的体验过程及体验结果,以便可以让幼儿在体验活动中所获得的经验得以升华。幼儿自身的体验及感受多为零碎的,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提供交流的平台,引导幼儿与同伴或教师交流。例如:在“玩泥巴”活动中可告知幼儿向同伴或教师展示自己所制作的泥塑,并一同分享泥塑制作方法及制作时体验到的快乐。从另一方面来看,要使幼儿能够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教师应具备极大的热情与耐心进行倾听。倾听幼儿的体验时,不但要观察肢体语言表达,同时还要及时处理信息,以便能够了解幼儿内心所思所想。当幼儿遭受挫折时,教师应认真倾听幼儿的见解,并帮助幼儿想办法解决问题,以鼓励、理解及宽容的态度让幼儿更乐意与教师分享经验,从而在倾听及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幼儿感悟生活。

3.融入现实,拓展体验。让幼儿能够更好地融入周围的环境是进行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因此在实施体验式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为幼儿提供融入现实的机会,让幼儿能够在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中收获体验,从而进一步深化及巩固课堂中学到的知识。此外,可以带领幼儿去动物园、植物园或博物馆进行参观,让幼儿体验各种社会文化;也可以与福利院共同举办联欢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奉献自己的爱心等。总之,应尽量创造条件使幼儿能够尽快融入自然及社会,保证幼儿教育可以在活的环境中进行,以便使幼儿能够通过体验式教学获得活学活用的本领。

二、结语

幼儿教育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教育,为了能够确保幼儿教育的有效性,应注重将体验式教学法融入到课堂当中,并注意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此外,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应将幼儿作为主体,让幼儿能够在课堂上获得独特体验及感受,同时注意将体验式学习的理念贯穿于幼儿教育实施的始末,让幼儿在不断变化的情境及体验中收获新的感悟,从而促进幼儿的人格及智慧实现全面发展。

作者:张伟 单位:江苏省徐州市沛县实验幼儿园

第三篇

一、营造良好的交往氛围

独生子女和高楼大厦的林立使现代许多孩子都缺少交往活动,很容易形成孩子怕生、孤僻的心理问题。幼儿园则不然,在这里有许多小朋友一起作伴学习和做游戏,首先在环境上对于健康引导孩子活泼积极的性格就非常有利,因此幼师应充分将大环境利用起来,为孩子营造一个积极活跃的交往环境。另外,在幼儿园中幼师也可以开设自主活动区,通过让幼儿将自己代入爸爸或者妈妈的角色,给娃娃举办生日会,为娃娃准备食物等形式,让幼儿体会其中的爱与分享。并在一人有困难时,鼓励孩子们一起去帮助他,以此引导幼儿如何去关心别人和帮助别人,不同于书面讲道理,而是用实际行动去让幼儿亲身感受到互相关爱的意义,对幼儿形成良好的心理十分必要。

二、培养幼儿的自控能力

自控能力就是自我控制意识的一个方面,虽然在幼儿时期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还不够完善,但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将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自我控制与情绪之间联系也较为紧密。例如孩子在得不到想要的东西时最直接的反映就是哭闹,如果此时成人不予正确的引导而是一味的训斥和不允许,只会增强孩子的消极情绪,即使不敢表现出来,消极的情绪却无法消失,因为孩子还无法通过自身意识来缓解这种情绪,长久下来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都极为不利,除了成人适当的引导帮助孩子发泄出不满的情绪,培养幼儿的自控能力也是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也是转移不良情绪的有效途径,例如当孩子在哭闹着要一个玩具时,成人可以用听音乐或者画图等形式来转移幼儿的注意力。以此来渐渐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引发幼儿的积极情绪。

三、家园密切配合

都说孩子就是家长的一面镜子,足以见得家长的行为和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地位,家庭的教育对幼儿的性格人格的形成影响巨大。如今仍有许多家长认为把孩子放在幼儿园,所有的教育与自己无关,或者有的家长怕孩子在幼儿园“吃亏”,告诉孩子“别人打你一下就要还回去”,这些家长的行为都是极不正确的。错误的教育方法只会助长孩子不良性格的放大,形成嫉妒、任性、不讲理等偏颇的心理性格特点,有的家长过于严格,可能造成孩子自卑、怯懦的性格特点等,不正确的教育方式和态度很容易造成幼儿性格成长的偏颇,因此,幼儿园与家长之间应形成有效的沟通渠道,互相了解孩子在家里和在园里的样子,提高家长的教育理念,互相配合,形成最佳的教育方案。

四、帮助幼儿克服各种不良心理

1.克服自负心理。自负是指孩子过高地估计和评价自己的表现。如班上有个别幼儿因为自己的某方面比较“能干”,而常常受老师表扬,就趾高气昂,目中无人,不愿意与他人一起玩。对此,我则通过故事《谁的本领大》《不骄傲的孩子》等进行教育疏导,指导幼儿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帮助、幼儿理解:人各有各的本领,只有团结协作,互相帮助,才能使各人的本领得到最好的发挥,并教育幼儿“不管自己在哪方面做得比别人好,还是生活条件比别人优越,都不能瞧不起别人,不可以骄傲自满”。从而逐步让孩子们懂得“虚心使人进步”的道理。

2.战胜自卑心理。

2.1要引导孩子重新看待和估计自己,帮助他们把自己比同龄人做得更好的事找出来,做出合理客观的评价。

2.2引导孩子不要“以己之短比人之长”,而要不断使自己“扬长避短”。同时教师应提供给孩子表现和锻炼的机会,安排一些适合他们特点,爱好和能力的活动,让他们把事情做好,从而提高自信心。

2.3针对孩子的弱点,要指导其主动求得别人的帮助,不可因害怕自己不如别人而自我封闭。在幼儿时期是孩子心理性格特点成形的关键时期,培养孩子的心理健康是极为重要的,因为只有从小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会在今后的生活中不怕困难、不怕挫折。

作者:韩雪婷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

第四篇

1.教学方法改革。

为了充分利用音乐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加入音乐艺术思维的传授。教师通过富有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引导幼儿主动学习,热爱学习,在无形之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思维。值得注意的是,创造思维的培养是一个过程,教师不能急攻心切,而是慢慢引导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和想象,让幼儿可以试着自己改变词曲来加深对音乐和节奏的感知,让幼儿参与到实践中去,通过尝试和体验音乐,在课堂上快乐的学习之余,创造力也会得到发挥和发展。

2.营建创造的环境气氛。

幼儿时期的孩子好奇心和想象力都异常丰富,有趣的童言童语就可以充分体现出这一点。幼儿时期是开发思维创造力的黄金阶段,良好的环境氛围是激发创造力的有利条件,但是若是处理不当也会直接阻断创造力的发展,因此幼儿时期是创造力发展的关键阶段。教师作为引导并开发幼儿创造力的助力,在音乐活动中可以多尝试一些具有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在孩子提出一些精灵古怪甚至不切实际的想法时,也不要马上打断或直接说不行,尽量不要用正确、不行、不对等成人固有思维模式面对孩子。对于具有创造力的地方教师应善于发现和捕捉到,为孩子营造一个自由、民主、宽松的环境,鼓励孩子大胆猜想,让幼儿在听、唱、跳、想、说等方面自由发挥。

3.全面发展,注重幼儿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

音乐教育的目标指向是培养和塑造人的个体、才能和创造性,音乐活动对幼儿进行综合整体的素质教育,尤其要重视幼儿个性心里品质的培养,注重培养幼儿大胆探索,具有独立、自信的个性品质。在音乐教育活动中,教师应想方设法鼓励幼儿参与,并引导幼儿逐渐懂得怎样去思考,怎样在不懂和不会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怎样去大胆地探索。教师不要人为地将幼儿分等级,而应以极大的热忱、尽力去挖掘每个幼儿身上的闪光点,肯定每个幼儿的努力,赞扬、保护、激励每个幼儿拥有自己的独立见解。支持鼓励幼儿自己尝试、创新,这样,幼儿大胆探索、独立、自信的个性品质就会逐渐培养起来。

4.注重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

音乐活动是群体活动,幼儿园音乐活动大多需要合作才能完成,如合唱、集体舞、节奏乐队、游戏等,因此,要把个体的创造和群体的合作交往紧密地连成一个整体,既要尊重个体的发展,又要注意群体合作交往的机会,通过合作共奏、合唱共演,培养幼儿分工合作的社会精神,教师在活动中,要多为幼儿提供集体合作机会,帮助幼儿与人交往、学习,摆脱自我。使幼儿从“他我”关系中获得最初的人生经验,使合作交往过程充满和谐的乐趣,幼儿只有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在群体中相互适应、配合和协调。由此可见,幼儿合作精神的培养,为幼儿将来适应不同的人际团体打下较好的基础。

作者:盛雅娟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

第五篇

一、重视幼儿的想法和行为

由于幼儿年龄较低,接受知识较慢,一些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容易带有情绪,而这种情绪对于幼儿来说是伤害很大的,不仅影响幼儿的自信心,还会影响幼儿在日后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心理特点,同时要注重对其心灵的呵护和关爱,像尊重一位成年人一样尊重幼儿的想法和行为。在和幼儿说话时,也要给他们发表意见和想法的权利,并耐心的倾听他们的意见,让他们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要注意说话的语音和语调,不要让幼儿产生畏惧,增加他们的心理压力,说话时尽量和幼儿在同一视线内,如交谈时蹲下来,或是把幼儿抱起来。总之,要让他们感受到平等和尊重。这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幼儿由于年龄较小,不能够对事务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表达,幼儿的想法和状态初期通常是通过肢体行为来进行表达的。当幼儿无法准确的表达自己想说的意见时,教师切忌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了解其真实的意图,对其肢体动作要给予充分的关注和解释,不能忽视幼儿,更不能置之不理。遇到事情时要对幼儿讲道理,讲清楚为什么,不应以其年龄小听不懂为由,硬性规定条例,让其遵守,这样只会增加幼儿的逆反心理,对其以后的成长发育都很不利。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较为丰富,有时可能有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的举动,不要对幼儿的天性一概抹杀,要善于走进幼儿的心中,了解他的想法,对其进行鼓励和引导,对于他们的奇思妙想给予尊重和保护,让他们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

二、幼儿教师要有一定的素质

1.要有一定的责任心和爱心

幼儿的心理年龄较小,行为不成熟,且不同的幼儿的性格特点不同,照顾幼儿会比较费心和烦心,这就需要幼儿教师有一定的责任心和爱心,能够从心底里真心喜欢幼儿,教师既要有温柔的一面,能够让幼儿感受到关爱和温暖,还要有严厉的一面,能让幼儿对其听从,能够发现幼儿的问题,耐心的解决,同时平时做事要足够细心,能够及时发现幼儿的问题并解决,幼儿由于心理年龄较小,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应变能力较差,幼儿教师要有一定的责任心,当好幼儿教师这个角色,从生活上、教学上给与幼儿关注和爱护,把幼儿的健康成长看做是自己的责任,用心去教育幼儿。当幼儿有叛逆心理时和较为顽皮时,教师应细心教导,引导其改掉自身的缺点。这都需要幼儿教师有一定的责任心和爱心,真心喜欢幼儿,去教导幼儿。

2.进行一些必要的常识性教育

幼儿教学是为以后的教学打基础。因此,在对幼儿的教育中,要对其进行一些常识性的教育,要对周围事务有一个初步认知和了解,学习一些基本的常识,能够认识普通的生活事务,如什么是苹果、香蕉;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什么会伤害自己。同时要对其进行礼貌等方面的教育,让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以身作则,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尤其是细小的方面,教师的任何行为都会被幼儿当作学习和模仿的对象。因此,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更要注意自己自身的小细节,为幼儿做出一个良好的榜样。

3.丰富幼儿的教育形式

幼儿教育应采取多种多样的教育形式,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应在幼儿教育阶段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提高幼儿的兴趣,引导其对知识产生兴趣,这些对幼儿的长远发展是很有帮助的。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选用颜色鲜艳的物品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耐心地对其进行启发式提问,培养其创造性思维,引导幼儿表达,耐心倾听,锻炼其表达的能力。幼儿教育的方法应区别于成人教育。幼儿教育的教学内容不同于别的年龄的学生,幼儿主要处于一个认知阶段。因此,教学内容主要应以生活中的常识为主,内容应是五花八门、色彩缤纷的。在教学过程中,就更应丰富其形式,不能用对于成人教育的方式来教育幼儿,唱歌、舞蹈、游戏、画画等丰富多彩的形式都应运用到幼儿的教学中,这样教授的知识既形象又生动,同时使幼儿更容易从心理上接受,这也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出发,结合自身的情况,尽可能的丰富幼儿教育的形式,解放幼儿的天性,对幼儿进行全面的教育,使其全面发展。

三、多与幼儿的家长进行沟通,更好地沟通和配合,促进幼儿的成长

幼师教师论文范文8

1.1研究对象

新疆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新任教师专业技能研修班学员63名。

1.2研究方法

1.2.1问卷调查法

收回问卷数据均用Excel进行处理。共发问卷63份,回收有效问卷59份,有效率为93.65%,问卷信度9.182。

1.2.2座谈、访谈法

定期开展与项目首席专家、项目负责人、学科专家及国培学员的座谈与访谈,主要针对国培学科课程设计、学科体系构建、团队管理、学员培训过程实效等问题进行集中与个体讨论。

2调查结果与结论

2.1培训需求

在培训需求方面学员期望获得学历提升的有2人,占总人数的3.1%;期望获得教学理念提升的有1人,占总人数的1.5%;想要获得教学技能和策略提升的有43人,占总人数的68.3%;希望提高现代教育技术能力13人,占总人数的20.6%。

2.2培训效果

培训效果调查中,6.78%的被调查者对本次培训不满意;认为本次培训一般的被调查者有27.12%;但仍有66.10%的被调查者对本次培训持满意态度。深入访谈中发现,培训者对培训中专家团队及领导团队比较满意,半数以上学员认为食宿网络等硬件服务方面有待于提高。在课程安排方面,有8.47%的被调查者表示不满意;33.90%的被调查者认为课程安排一般;持满意态度的被调查者有40.68%。通过座谈与访谈会了解到不满意态度主要原因是被调查者认为课程计划安排过多,影响了休息时间。希望能多一些灵活机动的时间进行班级文化建设,据统计,此次培训中有59.80%的被调查者认为对其遇到的问题解决方面的帮助很大;尤其是在实操技能、专业知识、专业理念、教学研究能力的提升等收货不小,30.2%的被调查者认为此次培训的内容对其在遇到的问题解决方面应该更有针对性一些。比如,每个学员特点、兴趣爱好不一样,希望专家可以有根据学员的特殊情况量身定制课程。据统计发现,认为指导教师对学员没有帮助的被调查者占总人数的5.08%,有32.20%的被调查者认为指导教师对学员的帮助效果一般,有62.71%的被调查者觉得指导教师对学员的帮助还是比较大的。座谈与访谈中了解到学员希望与课程专家、项目专家、“影子教师”实践指导教师等能有更深入,更长时间的沟通与学习。在讨论交流的机会与时间方面,有1.69%的被调查者认为讨论交流的机会与时间非常少;33.90%的被调查者认为讨论交流的机会与时间比较少;认为讨论交流的机会与时间的需求能够得到满足的被调查者有64.41%。访谈中一名学员说:“我们上课的时候遇到不理解的问题就向老师提出来,只要有问题老师就会让我们相互交流讨论,很快就能够明白了。”

2.3后勤食宿需求

在调查中发现,问题反映最多的是后勤食宿需求方面。在食宿需求上,有44.07%的被调查者不满意培训负责单位的安排;有32.20%的被调查者认为不是很满意;仅有23.73%的被调查者觉得比较满意。在配套实施方面,11.86%的被调查者认为培训负责单位并没有提供较好的配套设施;32.20%的被调查者认为培训负责单位提供的配套设施一般;有47.46%的被调查者对培训负责单位提供的配套设施比较满意。

3对策与建议

3.1基于需求分析的课程设置与调整

合理设置课程是课程能否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如何设置课程,设置什么模块的课程、采用什么类型的课程实施方法,是课程设置相关专家需要全面设计的。怎么样去设置一个好的课程,除了对该课程做深度调查分析以外,还需要考虑课程设计的需求,其中包括原则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课程设置既要体现以学习者(参训学员)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又要给定作为教学主体的学习者应掌握的课程目标需求。此外,还应照顾教师当前的学习环境、个人愿望和学习策略等因素。

3.2研修方式多样化、人性化

网络是现在社会一个重要的资源,要学会充分地利用互联网。自主研修班主任建立网络个人空间,撰写教研博客,收集学员实际教学成功案例、教学成果以供其他学员学习;收集学员教学科研常见问题,供学员分组讨论,专家班主任组织总结。研修方式可以采用多种方式结合法,专题报告、参与式培训、案例评析、现场观摩、教育实践、网络研修等。混合研修如幼儿园小课题研修:①在线调研,学员自选或自拟主题;②在线立项,完成开题设计;③在线互相交流讨论;④幼儿园实践研修,补充设计;⑤上传小课题研修设计,各学员网上继续讨论,专家在线答疑。

3.3改善培训后勤条件,强化后勤监督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