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工作论文范例

幼师工作论文

幼师工作论文范文1

首先,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时间非常有限。在幼儿园常见的是教师利用幼儿入园、离园时间,与家长个别交谈。自然,还有很多零交流的现象。其次,教师与家长沟通的内容较为局限。大多数情况下,教师与家长的交流集中于幼儿在园的吃、喝、睡等情况,少数涉及到幼儿的游戏伙伴、肢体冲突等。似乎教师能告知给家长的就是这些事务性工作,家长关心的也只是孩子在园的饮食、安全等问题。这样的幼儿园家长工作既体现不出幼儿教师作为“专业教师”的特性,也无法得到家长的尊重、认可与支持,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家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左右幼儿园的内部事务甚至是教育教学工作。因此认清幼儿园家长工作的意义,厘定家长工作的内容,是幼儿教师取得专业化地位的途径之一。

二、幼儿教师家长工作的意义

幼儿教师认真、精心进行的任何一次家长工作都可以促进自身的专业化成长,同时,这种成长又可以通过家长工作展现在大众面前,得到外部的认可与支持,而幼儿自然会在这一过程中受益,并形成良好的学前教育氛围。

(一)能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

促进幼儿的发展是幼儿园一切工作的核心与宗旨,也是家庭与社会的共同追求。幼儿教师高效的家长工作能使幼儿园与家庭之间达成教育共识,这样可以让幼儿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接触到相似甚至相同的教育内容,这完全符合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特点及学习方式,能最大限度的促进幼儿的发展。

(二)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教师要呈现高品质的家长工作,除了精心的准备外,更需要其自身具备较高的专业化水平和能力。第一,推动教师不断进行专业化的学习。如教师要向家长介绍幼儿的发展状况,就需要了解幼儿,需要教师全面掌握理解幼儿行为的各类知识。第二,推动教师不断进行教学总结与反思。如教师要向家长介绍班级近期的教育教学状况,需要其对本阶段教育教学目标、内容、过程等方面进行梳理、总结和反思,而这一点本身就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之一。第三,推动教师紧跟学前教育发展与研究的前沿。教师要向家长介绍教育策略或推荐优质教育资源,自然需要在前期更多的了解并筛选这些资源。第四,推动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发展,提升教师工作的内在动机。高效的家长工作可以树立教师在家长心目中的专业形象,为自身赢得更好的教育平台和发展空间,收获职业成就感,并进一步激发其职业发展的内在动机。

(三)有利于幼儿园工作的顺利开展

幼儿园的工作可分为对内和对外两大方面,而家长工作就是幼儿园对外的重要工作,在现实中,这一工作占据了幼儿园管理者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取得的效果却非常有限。其实如果幼儿园能通过紧抓幼儿教师的家长工作,明确定位家长工作的重要性,并将幼儿教师家长工作的内容常规化、程序化、制度化,将会取得两方面的收益,一方面促进了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另一方面也在家长中树立了幼儿园的形象,为自己营造了优质的教育环境和外在管理氛围。

(四)有利于改善学前教育的社会大环境

教育的变革、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与配合。幼儿园教育尤其需要家长与社会的支持。但在我国,直到2010年7月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之后,学前教育才迎来发展的春天,但其存在政策层面、操作层面以及外部社会环境层面的诸多问题。由于学前教育与中小学教育在内容、形式、方法等多方面的差异,造成很多社会民众甚至一部分管理者对学前教育认识上的偏差甚至错误,如并不将幼儿园看做专门的教育机构,也不将幼儿教师看做专业人员,或认为幼儿园教师的工作比小学、初中教师的工作简单等,这都是对学前教育不了解、不理解所造成的,需要幼儿园通过全方位、多形式的家长工作来进行展示。

三、幼儿教师家长工作内容定位

(一)传播幼儿发展的基础知识

幼儿是学前教育不可置疑的核心,教师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基于幼儿、服务于幼儿,教师做教育教学计划、设计活动或游戏,要基于幼儿当前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需求,并能促使、引领其达到更高水平。那么,如何保障教师设计、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满足或引领了幼儿的发展呢?我们知道,幼儿是一个发展变化中的人,他的发展变化会通过他的语言、行为、情绪、游戏、交友、集体活动中的表现等多个方面体现出来,因此教师需要对幼儿进行细致的观察,并通过对幼儿的观察,识别、分析其行为背后的原因;通过对幼儿行为持续的观察,发现其行为上的变化,判断幼儿当前的发展阶段及发展需求。如一名幼儿总喜欢在自由活动时间画有关幼儿园周围情况的地图,这说明幼儿在用地图来表征其对空间、方位和来回的认识,这也正是其近期关注的焦点,是需要成人给予支持与引导的教育发展点,教师可以基于幼儿的这一需求设计活动或提供给幼儿更多的支持材料,也可反馈给家长,并建议家长多为幼儿提供与空间、方位、来回等有关的操作材料或书籍。另外,教师也可利用家长会的时机展示幼儿作品,但展示幼儿作品的核心步骤是向家长解读幼儿的作品,告知家长幼儿作品背后的涵义,而非在幼儿之间进行比较或进行好坏、像不像的简单评价。

(二)介绍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

很多家长否认学前教育的意义,认为孩子在幼儿园就是吃喝拉撒睡,老师并不会教给孩子任何知识或技能;还有家长认为只有教写字算术才有意义,而“玩耍”是没有意义的。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定期的班级家长会,告知家长一段时间内班级的主要教育活动设计与安排、核心教育内容、预期目标、实施过程以及所取得的实际成果等。如实施主题教育活动的幼儿园,可在班级家长会中针对上一阶段实施的主题活动,按照主题来源、主题目标、主题实施阶段及阶段中的故事等进行总结回顾,让家长看到幼儿在园内的生活及成长,深入理解这些活动对幼儿发展的意义;同时可针对下一阶段的主题向家长进行初步介绍,并说明需要家长给予的支持与配合。

(三)具体分析本班幼儿特点,并提供教育策略

教师可利用班级家长会的机会向家长介绍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需求及相应的教育策略,以此来引领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认识,帮助家长解读幼儿的行为、情绪,促进家长理性行为的发展,认清学前教育在幼儿一生发展中的意义与价值。早在1927年,陈鹤琴先生就说过,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这一理念在很多国家的学前教育中也都有体现。但在我国,由于历史原因,很多家长在幼儿教育理念认识上有偏差,在幼儿教育的知识与技能上有较大欠缺,幼儿园自然在此应肩负一定责任。

(四)搭建家长之间的交流平台,形成更丰富的教育合力

教师一方面可为家长推荐公共的优质幼儿教育资源和阅读书目;另一方面,充分挖掘家长资源,优化整合家庭教育资源,实现教育效益的最大化。我们的家长来自不同的行业,这是十分丰富的社会资源,各种不同职业或不同文化背景的家长可以带给幼儿园丰富的教育内容,提供多种支持与服务。这在幼儿与幼儿之间、幼儿与教师之间就形成了多维度、多层面的信息交流。当然,教师也可通过幼儿园家长会搭建家长之间沟通与交流的平台,可让其分享亲子经验。

(五)关注园内“特殊幼儿”,为其发展更大的支持群体

此处的特殊幼儿可指特殊儿童,如在智力、感官、情绪、肢体、行为或言语等方面发展低于或高于正常儿童的儿童;也可指教师在一段时间内重点关注的幼儿,如班内不合群的幼儿、胆小害怕交际的幼儿或新进幼儿等。教师可以向家长介绍自己具体的做法及原因,目的在于让家长客观认识幼儿,同时理解教师的教育理念,使教师、家长共同帮助幼儿成长。

四、结语

幼师工作论文范文2

幼儿教师认真、精心进行的任何一次家长工作都可以促进自身的专业化成长,同时,这种成长又可以通过家长工作展现在大众面前,得到外部的认可与支持,而幼儿自然会在这一过程中受益,并形成良好的学前教育氛围。

(一)能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

促进幼儿的发展是幼儿园一切工作的核心与宗旨,也是家庭与社会的共同追求。幼儿教师高效的家长工作能使幼儿园与家庭之间达成教育共识,这样可以让幼儿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接触到相似甚至相同的教育内容,这完全符合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特点及学习方式,能最大限度的促进幼儿的发展。

(二)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教师要呈现高品质的家长工作,除了精心的准备外,更需要其自身具备较高的专业化水平和能力。第一,推动教师不断进行专业化的学习。如教师要向家长介绍幼儿的发展状况,就需要了解幼儿,需要教师全面掌握理解幼儿行为的各类知识。第二,推动教师不断进行教学总结与反思。如教师要向家长介绍班级近期的教育教学状况,需要其对本阶段教育教学目标、内容、过程等方面进行梳理、总结和反思,而这一点本身就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之一。第三,推动教师紧跟学前教育发展与研究的前沿。教师要向家长介绍教育策略或推荐优质教育资源,自然需要在前期更多的了解并筛选这些资源。第四,推动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发展,提升教师工作的内在动机。高效的家长工作可以树立教师在家长心目中的专业形象,为自身赢得更好的教育平台和发展空间,收获职业成就感,并进一步激发其职业发展的内在动机。

(三)有利于幼儿园工作的顺利开展

幼儿园的工作可分为对内和对外两大方面,而家长工作就是幼儿园对外的重要工作,在现实中,这一工作占据了幼儿园管理者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取得的效果却非常有限。其实如果幼儿园能通过紧抓幼儿教师的家长工作,明确定位家长工作的重要性,并将幼儿教师家长工作的内容常规化、程序化、制度化,将会取得两方面的收益,一方面促进了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另一方面也在家长中树立了幼儿园的形象,为自己营造了优质的教育环境和外在管理氛围。

(四)有利于改善学前教育的社会大环境

教育的变革、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与配合。幼儿园教育尤其需要家长与社会的支持。但在我国,直到2010年7月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之后,学前教育才迎来发展的春天,但其存在政策层面、操作层面以及外部社会环境层面的诸多问题。由于学前教育与中小学教育在内容、形式、方法等多方面的差异,造成很多社会民众甚至一部分管理者对学前教育认识上的偏差甚至错误,如并不将幼儿园看做专门的教育机构,也不将幼儿教师看做专业人员,或认为幼儿园教师的工作比小学、初中教师的工作简单等,这都是对学前教育不了解、不理解所造成的,需要幼儿园通过全方位、多形式的家长工作来进行展示。

二、幼儿教师家长工作内容定位

(一)传播幼儿发展的基础知识

幼儿是学前教育不可置疑的核心,教师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基于幼儿、服务于幼儿,教师做教育教学计划、设计活动或游戏,要基于幼儿当前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需求,并能促使、引领其达到更高水平。那么,如何保障教师设计、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满足或引领了幼儿的发展呢?我们知道,幼儿是一个发展变化中的人,他的发展变化会通过他的语言、行为、情绪、游戏、交友、集体活动中的表现等多个方面体现出来,因此教师需要对幼儿进行细致的观察,并通过对幼儿的观察,识别、分析其行为背后的原因;通过对幼儿行为持续的观察,发现其行为上的变化,判断幼儿当前的发展阶段及发展需求。如一名幼儿总喜欢在自由活动时间画有关幼儿园周围情况的地图,这说明幼儿在用地图来表征其对空间、方位和来回的认识,这也正是其近期关注的焦点,是需要成人给予支持与引导的教育发展点,教师可以基于幼儿的这一需求设计活动或提供给幼儿更多的支持材料,也可反馈给家长,并建议家长多为幼儿提供与空间、方位、来回等有关的操作材料或书籍。[2]另外,教师也可利用家长会的时机展示幼儿作品,但展示幼儿作品的核心步骤是向家长解读幼儿的作品,告知家长幼儿作品背后的涵义,而非在幼儿之间进行比较或进行好坏、像不像的简单评价。

(二)介绍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

很多家长否认学前教育的意义,认为孩子在幼儿园就是吃喝拉撒睡,老师并不会教给孩子任何知识或技能;还有家长认为只有教写字算术才有意义,而“玩耍”是没有意义的。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定期的班级家长会,告知家长一段时间内班级的主要教育活动设计与安排、核心教育内容、预期目标、实施过程以及所取得的实际成果等。如实施主题教育活动的幼儿园,可在班级家长会中针对上一阶段实施的主题活动,按照主题来源、主题目标、主题实施阶段及阶段中的故事等进行总结回顾,让家长看到幼儿在园内的生活及成长,深入理解这些活动对幼儿发展的意义;同时可针对下一阶段的主题向家长进行初步介绍,并说明需要家长给予的支持与配合。

(三)具体分析本班幼儿特点,并提供教育策略

教师可利用班级家长会的机会向家长介绍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需求及相应的教育策略,以此来引领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认识,帮助家长解读幼儿的行为、情绪,促进家长理性行为的发展,认清学前教育在幼儿一生发展中的意义与价值。早在1927年,陈鹤琴先生就说过,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3]253这一理念在很多国家的学前教育中也都有体现。但在我国,由于历史原因,很多家长在幼儿教育理念认识上有偏差,在幼儿教育的知识与技能上有较大欠缺,幼儿园自然在此应肩负一定责任。

(四)搭建家长之间的交流平台,形成更丰富的教育合力

教师一方面可为家长推荐公共的优质幼儿教育资源和阅读书目;另一方面,充分挖掘家长资源,优化整合家庭教育资源,实现教育效益的最大化。我们的家长来自不同的行业,这是十分丰富的社会资源,各种不同职业或不同文化背景的家长可以带给幼儿园丰富的教育内容,提供多种支持与服务。[3]254这在幼儿与幼儿之间、幼儿与教师之间就形成了多维度、多层面的信息交流。当然,教师也可通过幼儿园家长会搭建家长之间沟通与交流的平台,可让其分享亲子经验。

(五)关注园内“特殊幼儿”,为其发展更大的支持群体

此处的特殊幼儿可指特殊儿童,如在智力、感官、情绪、肢体、行为或言语等方面发展低于或高于正常儿童的儿童;也可指教师在一段时间内重点关注的幼儿,如班内不合群的幼儿、胆小害怕交际的幼儿或新进幼儿等。教师可以向家长介绍自己具体的做法及原因,目的在于让家长客观认识幼儿,同时理解教师的教育理念,使教师、家长共同帮助幼儿成长。

三、结语

幼师工作论文范文3

本研究有针对性地选择南昌市6所不同级别、不同规模的幼儿园的幼师(特指在幼儿园一线工作的执教者,不包括保育员和园长)作为被试。研究工具是采用了陈利平在硕士毕业论文《幼儿教师职业压力应对方式研究》修订韦有华、汤盛钦(1995)的COPE量表编制的《南昌市幼儿教师压力应对方式调查问卷》。6所幼儿园共有134名幼儿教师接受本次问卷调查,回收问卷112份,保留有效问卷102份。

二、幼儿教师压力及压力应对方式现状分析

1、幼儿教师压力现状与压力应对方式

初步统计,幼师压力源按降序排列依次是:工作,经济待遇,人际关系,恋爱、婚姻家庭,健康状况,其他因素。这类似与前人研究结果:女性最大的压力来自经济和工作。幼儿教师多数采用的应对方式是集中资源行动、工具性社会支持,更多地会采用积极认识与直接行动;有时会采用伴随情绪宣泄的情感性社会支持、克制性行动、行为解脱;很少采用精神寄托、否认、心理解脱。

2、幼儿教师压力应对方式差异分析

(1)青年幼儿教师应对能力不足

通过对不同年龄的幼师压力应对方式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笔者发现幼师压力应对方式在行为解脱因子上差异性极其显著,伴随情绪宣泄的情感性社会支持因子差异显著。经事后检验,在行为解脱因子上,年龄在35岁以上的教师与25~30年龄的教师有显著差异,得分明显低于25~30年龄段的教师,这说明25~30年龄段的幼儿教师选择该应对方式的人最多。在伴随情绪宣泄的情感性社会支持因子上,31~35岁年龄段教师选择该应对方式的人数最多。从教师的职业特点角度分析:25~30年龄段的幼儿教师在教师职业生涯发展阶段中处于成长期,往往积极主动、热爱工作。但教师职业生涯中很少有晋升的机会,长期固定在一种工作上,从而限制了教师成就动机的满足。

(2)新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更倾向于采用工具性社会支持

本文参照辛星的理论,把教师的发展分为六个阶段:“0~2年为新手教师、3~5年为熟练新手教师、6~9年为胜任型教师、10~15年为业务精干型教师、16~20为专家型教师、21年以上为杰出教师”。调查得知,幼师压力应对方式教龄水平上差异为工具性社会支持。事后检验异显示:教龄1~5年的幼师得分显著高于其他教龄段的幼师,其次为16~20年、20年以上、11~15年、6~10年。5年以内教龄的幼师多为新手教师,由于教学经验及生活阅历较少,教学基本功薄弱、问题颇多决定了他们采取此应对方式最多。16~20年教龄的幼师已成为专家型教师,不管在专业还是心理发展上都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到达高原状态,而要顺利度过这种状态,就需要在专业和自身的阅历上进一步提高和扩展自己,所以此时期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开始否定自己,接受别人,当他们遇到困难时会向有经验的人求助。

(3)幼儿教师学历越高采用的压力应对方式越积极

对幼师压力应对方式学历水平上的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积极认识与直接行动极因子和心理解脱因子呈显著性差异,在否认和精神寄托因子呈极其显著性差异。在积极认识与直接行动因子上,幼儿教师的学历越高,采取这种应对方式因子的教师就越多;在心理解脱因子上则相反。从学历角度分析,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幼儿教师接受过更多理性的世界观、方法论,有更高的理论素养和成熟的思维方式,问题解决、效能感普遍都优于专科生,更能理性地认知与评价压力。

(4)已婚幼儿教师压力应对方式比未婚教师更具有适应性

对不同婚姻状况的幼师压力应对方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幼师压力应对方式在婚姻上的差异惟有行为解脱因子,即未婚的幼儿教师比已婚的幼儿教师应用更多。这可能与个体的成熟性有关,己婚幼儿教师觉得自己是成年人,面对压力应该自己独立解决,给孩子做一个好榜样。而未婚教师具有更多的不独立性,认为自己还年轻,有更多的时间和更多的选择,当面对压力时选择逃避或放弃。

(5)公办园教师压力应对方式优于民办园教师

幼儿教师压力应对方式园所类别差异主要有行为解脱、情感性社会支持和集中资源行动因子,公立幼儿园的幼儿教师所采取的应对方式比民办幼儿园的幼儿教师要更积极、更具有适应性。公办园拥有更多的政策和资源优势,更易采取集中资源行动。民办园因为老师都是外聘的的年轻教师,人际关系微妙,她们往往对自己的岗位、对儿童、对家长充满了理想主义色彩、期望高,一旦碰到与家长或其他教师摩擦等就会感到气馁,出现心理问题,从而选择用行为解脱或是寻找其他情感性的社会支持的方法来舒缓自己的心情。通过对不同职务幼师压力应对方式的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幼儿教师压力应对方式在职务水平上九个应对因子并不存在显著差异。“幼儿教师内部是一个不平衡的社会生态,其中有着各种力量、因素所导致的社会分层。在班级教师中就存在着因分工所导致的分层,如主班教师、配班教师、保育员。”主班教师是幼儿半日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配班老师又称副班老师,是协助主班老师的活动。所以两位老师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其压力应对方式并没有显著差异。另外,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的特殊性,男生人数远远少于女生,因此无法做性别的差异比较。

三、建议

1、幼儿教师学会自我心理调节

幼师要认识到压力是自然存在的,各行各业都有不同的压力。面对种种挑战和压力,幼儿教师要积极应对,树立正确的教师观、人生观,通过广泛地学习来拓宽自己的眼界。此外,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这样不单有利于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应对压力,也能更好地开展工作。

2、加强专科师范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立幼儿教师身心健康管理制度

在各级各类大、中专院校的课程设置方面,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素质训练和应对指导以适应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实际需要。幼儿园建立教师身心健康管理制度,这样既可为幼师提供社会支持,又可防患压力对教师的影响负面。

3、关注青年幼儿教师的发展

研究结果显示,青年幼儿教师采用的应对方式较之年中年教师更消极。一般自我效能感对适应性应对方式具有间接或直接的影响作用。因此,幼儿园应充分挖掘青年幼儿教师的优势,为青年幼儿教师搭建一个不同发展的平台,如创作条件鼓励她们参加各类研修班,充分发挥青年幼儿教师在园本研修、幼教改革及专业引领中的作用。

4、增加社会支持

幼师工作论文范文4

1.1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需要,进行文件资料的检索、收集和研读。通过图书馆、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网络资源,查阅大量学校体育教学及幼儿体育相关的研究文献和论著,涉及课程论、教学论、教学法、学前教育学、学前体育学等领域的文献资料,为本研究的选题和论证提供理论依据。

1.2问卷调查法

为了解教学双方及用人单位对现行幼师男生体育教学的看法,设计了三套调查问卷,分别为学生问卷、教师问卷、幼儿园专家问卷,以便采集到有价值的信息,在编制问卷结构和指标时,根据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内容,阅读了大量体育科研及幼儿教育方面的资料,做出调查问卷。

1.3专家访谈法

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为获得幼儿园对幼儿教师体育(游戏)教学中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对男幼儿教师教学能力方面要求等信息,在问卷调查对象中选择了3位园长、5位教师进行深入访谈,进一步了解用人单位对目前男幼师培养中的能力需求。

1.4逻辑分析法

通过对调查问卷数据结果进行统计,结合专家访谈中对男幼儿教师应具备的能力以及对南京市五年制幼儿师范男生体育课教学现状进行阐述和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革对策。

2研究结果与分析

(1)通过发放问卷对幼师男生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在选修课方面愿意增加体育选修课的学生占83.3%。在掌握体育技能方面,认为需要熟练掌握的占71.8%,将近95%的幼师男生都把掌握体育技术、技能放到了一个重要的位置。在一周开设几节体育课方面,有一半以上的幼师男生认为三节课比较合适。在体育课的重要程度方面,非常重要和重要供占了83.3%,这说明了体育课在学生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2)通过发放问卷对幼儿园园长进行调查分析,在是否需要男教师问题上,几乎所有的幼儿园都希望进男教师,这对我们培养男教师又增添了信心。在幼儿园需要怎样类型的男教师上,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体育类以绝对的优势排第一名,艺术类排第二名,消防排第三名,其他排第四名。这说明幼儿园希望将来的男教师在体育方面应该更精通、更具优势,而非与女幼儿教师一样,在艺术方面突出,幼儿园希望男教师应该在体育技能方面略胜一筹。

3结论与建议

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男幼师的培养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幼师学校的体育课带有一定的师范性,不同于普通学校的体育教学,因此如何对男幼师生进行体育教育也成为许多体育学者研究的新课题。经过长期对幼儿园实践的调研,对男幼师生的体育教育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3.1适度增加对幼师男生体育理论知识教学

经过长期对幼儿园教师体育能力的研究发现,幼儿教师在体育基本知识上非常薄弱,常常给幼儿错误体育知识,影响幼儿以后对体育的认识。再则,一般在体育教学中存在重技术轻理论的现象,重视增强学生体质,却忽视学生体育活动组织能力的开发。我们对男幼师生的体育教学应该在这方面做出改变,把体育理论课作为每个学生的必修课,重点讲授卫生保健、自我锻炼法,运动生理解剖知识,以及比赛规则常识、活动组织方法、体育游戏等内容,并进行严格的理论考试。体育基本理论知识的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懂得体育锻炼原理,而且还可以让学生了解人体在不同年龄阶段的生长发育特点、规律以及影响因素,掌握幼儿身心发展与体育之间的关系以及幼儿卫生保健等方面的知识,有利于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用体育理论知识科学地指导幼儿体育活动实践。

3.2注意培养幼师男生对体育活动的组织能力

幼儿的体育活动主要是由情境游戏而贯穿其中的,体育活动对幼儿的身体发育、人格塑造以及品质的培养有重要影响。男幼儿教师的加入,可以给幼儿教育带来更多的乐趣与创新。男性的性别特点决定了男幼儿教师在选择游戏时有着独到之处,例如他们倾向于选择难度比较大、具有挑战性的运动项目,例如攀岩、轮滑、模仿打仗等游戏,幼儿对这些体育活动通常都特别喜爱。幼儿和男老师在一起,不仅满足了幼儿身体锻炼的需要,而且对幼儿形成勇敢、顽强、豁达的性格有着积极作用。通过我们对南京市多家幼儿园的调研发现,幼儿园非常希望男幼儿师来组织幼儿的体育活动。这样相应的对男幼师生的体育教学,要有针对性的教授他们如何选择、创编游戏,并通过在体育课中模拟幼儿园的体育活动实践,学会如何组织、开展体育活动,以便他们将来顺利适应幼儿园的体育活动的组织。在幼儿园中组织体育活动,是男幼师体现自身优势、发挥自己特长的地方,因此对男幼师生的体育教学中要突出体育游戏活动课,拿出一定比例的时间来进行体育活动课的专门教学和校内实践。

3.3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满足幼师男生的双重需要

以往学校对女生的体育教学形成了一定的模式,但对男幼师生的体育教学还是空白。因此对男幼师生的体育教学要重新制定教学计划,要区别于以往女生的教学计划,对男生有针对性地开设体育必修课的同时加入了体育专修课。目的使幼师男生在体育技能方面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到了幼儿园后,在某些项目上能够独当一面。这个年龄阶段的男生对体育课特别感兴趣,喜爱的运动项目较多,因此应在体育教学中开设较多的教学项目,以满足学生兴趣需要,同时也为未来幼儿园体育活动的组织打下一定基础。对男幼师生的单元计划中教学方法、内容安排、以及难度要求都应有所不同。例如,在排球教学中,女生只要学会排球的垫球、发球基本技术动作即可,男生则要安排更为复杂的技术动作,如传球、扣球、拦网等教学内容以满足需要,还要增加现场排球裁判的培训等。幼师男生和普通学校男生的体育教学还要有一定区别,他们对体育课有着双重需求。男幼师生的体育教学除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外还要满足他们的专业需求,即男幼师生在今后幼师工作中的各种技能需求以及相关体育知识的需求等,这种双重需求在体育教学中应重点体现。

3.4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社团,弥补课堂的不足

然而体育课堂上时间毕竟有限,除了课堂上开设的运动项目外,很多男生对其他项目也非常感兴趣,如军旗、象棋等一些棋类项目,以及轮滑、跆拳道等项目。在体育课堂上并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需求,那么我们可以通过组织各种各样的课外体育社团来满足不同学生在不同项目上的需求。这样既可以促进学生特长发展,又可以使他们在今后工作中对幼儿体育活动组织的全面需求,弥补女幼师在这方面的缺陷。同时,作为幼师专业的学生,应培养他们终身体育意识,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缓解各方面的压力。丰富的体育课外活动是引导学生特别是男生积极参加体育练习,养成良好锻炼习惯的一个重要手段。在课外活动中可以对学生提出更高的技术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特长发展,也可以用比赛等方法让学生了解不同运动项目的规则,学会组织各种比赛,同时也有助于男幼师在幼儿园中开展各种体育比赛。

3.5体育教学中对学生适时进行职业素养教育

目前,在全国许多地方也有少量的男幼儿教师,然而在这少量的男幼儿教师中,教师流失的比例非常高。因此,为避免培养的男幼师将来流失,在男幼师的培养教育过程中更应该重视培养他们对幼教事业的热爱,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相应的,在体育课上也应该重视对男幼师生进行职业素养方面的教育,而且体育课程有一定的优势。体育课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技术技能的传授,在教学过程中还包含着对学生勇敢、顽强、锲而不舍等优良品质的培养,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有助于今后他们应对社会上的各种压力。在幼儿体育活动中包括各种各样的模仿、儿歌等都会使他们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他们逐渐适应、喜欢幼教。相对于其它科目,体育课程开设时间长,能够把一些优良品质长时间地渗透给他们。

4总结

幼师工作论文范文5

关键词:多媒体;优秀幼儿园教师;科学教学活动

1前言

本文研究的课题是多媒体辅助幼儿园科学教学活动的调查。随着学前教育的发展,信息化对于教育的推进已经成为一种共识。但长期以来,学前教育的信息化却较少引起人们的关注,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学前教育在研究领域中处于边缘地位。近年来,随着各个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学前教育信息化慢慢成为研讨的热点,相应的,幼儿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研究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话题。因此,本文对幼儿园学前教育展开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

2调查对象

本调查选定的对象是黄平县重安镇重兴幼儿园、黄平县谷陇镇克麻幼儿园、黄平县苗陇幼儿园的20名教师,其中黄平县重安镇重兴幼儿园、黄平县苗陇幼儿园为公立幼儿园,黄平县谷陇镇克麻幼儿园为私立幼儿园。调查采取问卷的形式,共发放问卷20份,回收问卷20份。收集的数据运用EXCEL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

3现状分析

3.1性别调查

从调查和分析的情况来看,黄平县重安镇重兴幼儿园有教师7人,全部为女性教师;黄平县苗陇幼儿园有男性教师1人,占比12.5%,女性教师7人,占比87.5%。其中这一名男教师是贵州师范大学毕业的特岗教师;黄平县谷陇镇克麻幼儿园有男教师1人,占比为20%,女教师为4人,占比80%。其中这一名男教师为园长兼老师。在这三个幼儿园可以看出,公立幼儿园教师人数比私立幼儿园多,男性教师较少,黄平县谷陇镇克麻幼儿园和黄平县苗陇幼儿园各有一名男教师,重兴幼儿园无男教师。三所幼儿园都是女教师居多,男性教师较少。

3.2学历调查

从四个层次对研究对象的学历进行调查,黄平县重安镇重兴幼儿园的7名教师全部为本科学历;黄平县苗陇幼儿园的8名教师中,大专学历的有2人,占比25%,本科学历的有6人,占比75%;黄平县谷陇镇克麻幼儿园的5名教师中,中专学历有3人,占比60%,大专学历的有2人,占比40%。总结可知,在两所公办幼儿园中,本科学历的教师较多,其次是大专学历,中专学历的较少。私立幼儿园中,最高学历是大专,相比两所公立幼儿园,本科教师一位都没有。三所幼儿园都没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

3.3科学教学活动的内容及分析

科学教学活动主要针对0到6岁启蒙奠基时期的儿童。学前儿童的科学教学活动,最基本、最具有代表性的、学前儿童最容易接触的活动内容有:①探究和认识植物;②关爱和认识小动物;③了解和爱护人体;④体验和了解材料;⑤发现事物间的关系及变化;⑥尝试使用工具;⑦体验技术设计;⑧感受天气变化,发现自然界的奇妙;⑨关爱环境,珍惜资源;⑩感受科技对生活的影响。[1]教师开展科学活动的方式主要有:①教师用书;②月计划和周计划;③电脑制作课件;④教师手工抄写的备课本;⑤教师辅助教材,例如《幼儿园科学教育资源库》;⑥网页。

3.4教师对使用多媒体开展科学活动的态度

在调查的三所幼儿园的20名教师中,有15位教师表示非常赞同使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有5位教师表示赞同使用多媒体,没有教师不赞同使用多媒体。这表明教师大多支持使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也部分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设计水平在实践中有所提高,主要是因为使用多媒体进行科学教学有以下几个作用:(1)激发幼儿兴趣;(2)实现自主学习;(3)完成重点教学,突破教学难点;(4)进行科学指导。

3.5幼儿园的多媒体硬件配备

调查发现,重兴幼儿园共有多媒体设备12个,其中电视机4台,投影仪2个,电脑2台,数码相机1台,小音箱3个。黄平县苗陇幼儿园共有多媒体设备13个。其中电视机4台,投影仪3个,电脑2台,小音箱4个。黄平县谷陇镇克麻幼儿园有电视机2台,投影仪1个,电脑1个,小音箱2个。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黄平县幼儿园都配备了基本的多媒体设备,如台式电脑、投影仪等,教师在上课时经常使用,备课也比较方便,幼儿听课也比较有趣。三所幼儿园中,电视的装配率是最高的,几乎每个班都配有电视,这是因为电视机操作方便,画面清晰。其次为投影仪和电脑,投影仪一般在大中班使用的频率较高,电脑一般在办公室使用。小音箱也是比较常见的,用处也很大,数码相机等高级数码产品的配置较少。

4幼儿园多媒体课件的主要来源

多媒体课件是进行多媒体教学的前提。根据调查,多媒体课件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四个途径:自己制作、网上下载、与其他同事资源共享和教学附带的材料。调查发现,在这四种途径中,网上下载是使用最多的获取资源的方法,教师大多是将电视图片打印下载出来让幼儿看。教学附带材料也是使用比较多的一种资源,最常见的就是教材附带的DVD光碟。调查结果显示,提高幼师的多媒体技能才能使幼师更好地运用多媒体,以下是教师进行多媒体辅助学习的四种主要途径,分别是自学、同事互助、幼儿园组织、参加教育局有名额限制的培训。在黄平县重安镇重兴幼儿园中,选择自学的教师有1人,选择同事互助的教师有3人,选择幼儿园组织的教师有1人,参加教育局有名额限制的培训的教师有2人。在黄平县苗陇幼儿园中,选择自学的教师有2人,选择同事互助的教师有3人,选择幼儿园组织的教师有2人,选择参加教育局有名额限制的培训的教师有1人。在黄平县谷陇镇克麻幼儿园中,选择自学的教师有2人,选择同事互助的教师有3人。由此可以看出,不论公立还是私立幼儿园,教师在遇到教学困难时大多还是选择同事互助,自学程度较低,自学积极性不高。参加教育局培训的机会很少,可能是因为政府不够重视。在私立幼儿园,组织进行的培训几乎没有,公立幼儿园虽然有,但次数不多。可以举办幼儿园与幼儿园之间的技能大赛活动,提高幼儿教师的自学意识,督促教师提高自身的修养。

5建议

分析调查结果可知,影响多媒体使用的原因主要有政府、幼儿园和幼儿三方面,包括:①政府应更加重视多媒体;②社会对私立幼儿园的关注度有待提高;③幼儿园多媒体技术有待提高;④多媒体使用的频率不高;⑤幼师基本情况不同;⑥幼师素质不高,对多媒体认识程度不够深;⑦幼师培训机会不足。为了提高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效果,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三方面做好工作:

5.1政府方面

要重视学前教育,加强管理。政府和教育部门应该对幼儿教师进行定期的多媒体培训。新上任的幼师对工作不熟悉,需要通过培训增强技能;而工龄相对较长的教师,工作已经进入疲惫状态,缺乏新鲜感,通过培训也能提高老教师的教学兴趣。

5.2幼儿园方面

5.2.1为幼师提供专业的平台

幼儿园应该为幼师提供专业发展的良好平台。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学媒体观念。多媒体是教学的组成部分,但不等于教育水平。教师应接受专门的多媒体培训,更有效地使用多媒体,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幼儿教师的良好氛围。可以举办多媒体科学技能大赛,让有经验的教师和新幼儿教师一起讨论交流,形成一种自觉、积极的竞争意识,增进教师掌握多媒体的能力。

5.2.2加强幼儿园多媒体设施保障

调查中,有2名被调查教师认为幼儿园多媒体设备的维护状况非常好,有8名教师认为良好,认为一般的有4人。然而,访谈中大部分教师表示,幼儿园没有专门从事多媒体设施维护的人员,一般都是由幼儿园内相对熟悉计算机的老师代管,大家有不懂的问题就相互探讨,没有办法处理的问题就暂时放下,因为每个老师都要带班管理,本身工作负担就很大,没有多余的时间维护多媒体设施。多媒体设施是教师使用多媒体的保障,幼儿园安排专门负责多媒体设施维护的教师是必需的[2]。

5.3幼师方面

5.3.1幼师应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初任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不高,因此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幼儿教育理论水平,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可以通过多听公开课、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学习如何使用多媒体、做教学反思记录等方式来积累经验。在业余时间,教师之间要相互探讨交流,会的老师多教教不会的老师如何制作课件、使用多媒体。

5.3.2幼师要将《专业标准》作为重要的专业成长标准

幼儿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与能力,要将《专业标准》作为自身专业发展的基本依据。制定自我专业发展规划,爱岗敬业,增强专业发展自觉性。大胆开展保教实践,不断创新。积极进行自我评价,主动参加教师培训和自主研修,逐步提升专业发展水平。

5.3.3更新幼师教育理念

从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幼儿教师培训机构应全面培养教师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幼儿教师培训机构应展开针对性的训练,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使用多媒体来进行科学教学。

参考文献

[1]高霞.中班科学区角活动材料投放策略的行动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8.

幼师工作论文范文6

关键词:生活活动;幼儿教师;观察能力

一切教育都来源于生活,教育和生活密切相关,不可分割。作为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日常生活活动影响着幼儿的健康成长和教师的专业发展。观察是研究幼儿的重要手段和方式,教师对幼儿生活活动的观察有着重要意义。但现实的种种不良现象突兀出幼儿教师观察意识、能力、策略缺乏,教师对幼儿生活活动没有进行深入了解,忽略了幼儿内在的需求,影响自身专业技能的提升,不利于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因此,幼儿教师应强化观察儿童意识,注重提高自身观察能力,加强对幼儿生活活动的观察,提高幼儿教育教学质量。

一、生活活动与教师观察

(一)生活活动

“生活”一词既熟悉又陌生,蕴藏着丰富的内涵。《现代汉语词典》对生活的定义是:其一,人或生物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如政治生活、日常生活等;其二,进行的各种生活;其三,生存;其四,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的情况。1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同时,他强调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2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揭示幼儿生活与幼儿教育联系紧密,幼儿生活是幼儿教育的中心,幼儿教育的根本意义是幼儿生活之变化。与生活有关的另外一个概念是生活活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认为,幼儿生活活动是指幼儿在园一日生活各个环节的活动,包括入园、进餐、盥洗、喝水、如厕、睡眠、散步、过渡活动、自由活动、离园等。3由此看来,幼儿教育是从幼儿生活中来,又进入幼儿生活里去,幼儿生活活动能反映幼儿最自然、最本真、最真实的发展需要。教师应该重视幼儿生活活动,为他们提供健康丰富的活动环境,满足幼儿多方面的需要,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

(二)教师观察

《汉语大词典》中,将观察定义为仔细地察看事物或现象。《社会科学大词典》中指出,观察是在事物的自然条件下为一定任务进行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在学前教育研究领域中,研究者常常将观察作为一种考察、搜集有关研究资料的方法。他们认为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然发生的现象或行为进行考察、记录和分析的一种方法。4在观察和观察法概念的基础之上,我国学者普遍认为,教师观察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从观察对象或教育情境科学搜集信息的过程。5综上所述,本文的教师观察是指幼儿教师在幼儿生活活动中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准备、比较系统且持久的搜集幼儿语言、动作、思维、情绪等教育信息的过程。相应地,幼儿教师的观察能力是指教师在幼儿生活活动中根据幼儿言行举止,有计划地进行搜集信息和科学解读,并反馈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具体包括确定观察目标、运用观察方法、记录观察信息和分析观察结果四项基本能力。教师对幼儿生活活动的深入了解,顺应了“幼儿教育回归生活”的理念,发现幼儿兴趣需要,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有利于推动幼儿园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二、幼儿教师观察的原则

(一)观察目标的明确性

幼儿在一日生活活动中的独特行为模式是可观察的,观察是教师了解幼儿的第一步。教师在进行观察之前,应该明确观察目标,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即具备观察意识、确定观察对象、制订观察计划等,从而使观察成为有效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在具备观察意识方面,教师要明确对幼儿生活活动进行观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有意识地、主动地、持续地深入到幼儿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之中。在确定观察对象方面,教师要善于把握、捕捉生活活动中的细节之处,同时又要注意观察大量的典型事件。教师可对观察对象下操作性定义,并将其分解为可观察的一系列子对象。6在幼儿生活活动中,教师观察幼儿通常应该从他们的肢体动作、语言、神情、情绪、态度、个性等外显行为和内在需求来收集重要信息,不能局限于关注幼儿的安全和纪律问题。为更加明确观察目标,更好开展观察工作,制订一份详细的观察计划是很有必要的。一份完整的观察计划应包括观察对象、观察时间、观察地点、观察方法、观察记录、观察分析等内容。在制订好科学规范的观察计划后,教师应严格依照计划进行观察,以提高持续观察能力。

(二)观察方法的科学性

教师在对幼儿生活活动进行观察时,既可以借助一定的观察工具和手段,也可以采取各种观察方法,从而获得有意义的教育信息。活泼好动是幼儿的天性,教师要想掌握幼儿多变的身心动态,就需要具备较强的随机应变能力,要运用身体的各种感觉器官来捕捉信息,即拥有“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能力。在必要的情况下,教师不仅要“看”和“听”,还应主动和幼儿进行“说”,深入了解幼儿的言行举止,做出正确的判断,采取科学的措施,以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此外,观察学前儿童的方法多种多样,有可进行质性研究的方法如叙述性观察法,也有适合定量研究的方法如取样观察法。7教师应根据幼儿生活活动的不同环节,排除无关因素,选择适宜的观察方法,以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在必要情况下,教师可以将时间取样法、事件取样法和日记描述法等多种观察方法结合使用,还可以充分利用拍照、录像、录音等方式观察幼儿,以补充完善观察信息。

(三)观察记录的客观性

教师对幼儿生活活动的观察信息应该被及时、客观地记录下来,以保证后续解读分析工作的有效开展。观察记录的完整性影响着观察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教师对观察到的某一活动细节或某一典型事件,应对其发生的全过程进行完整描述,即写明班级、姓名、性别、一日生活活动环节名称、观察时间、观察地点、记录人、起因、经过、结果等。8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应阐述清楚幼儿生活活动中的所有表现,不能遗漏重要情节和后续进展。另外,语言描述在观察记录客观性中也起着着重要作用。在观察记录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幼儿语言、情绪、动作等表现,有次序地客观描述观察内容,避免使用主观性较强的词语,对幼儿的想法和表现也不做主观猜测和价值判断。同时,教师应明确观察记录和教育笔记的不同之处,在进行叙述性语言描述时,要以幼儿的表现为主,尽量避免“我”的想法和做法,以达到记录的客观性要求。(四)观察分析的准确性教师对幼儿生活活动的观察,不仅要收集幼儿行为表现的有效信息,更要对观察信息进行整理、分析、解读,从而通过幼儿行为表象揭示内在本质,因此,观察分析是教师运用自身已有的专业知识和分析能力对生活活动中观察到的现象做出判断、评价、解释的过程。9教师在进行有效分析时,必须将观察记录的信息与儿童行为观察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结合起来,不能根据个人经验或刻板印象对儿童进行片面性地解读。在入园、进餐、盥洗、喝水、如厕、睡眠、散步、过渡活动、自由活动、离园等生活活动中,教师可以直接运用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幼儿卫生学、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等理论知识,对幼儿的表面行为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关注行为背后的心理、环境、教育因素。在分析解读观察记录之后,教师可以形成相关的观察分析报告,并再次运用于生活活动实践之中,以检验观察分析的准确性。

三、幼儿教师观察能力的提升策略

(一)教育行政部门加大重视力度

在学前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教育行政部门应重视幼儿教师专业观察能力的培养,出台相应培养培训制度,加大教师培养力度,联动多方有效资源,切实发挥教育管理导向作用。提高幼儿教师观察能力,首先要培养教师的观察意识,使他们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育行政部门可以制订观察幼儿的相应制度和文件,大力倡导各幼儿园重视对幼儿的观察,从而使得“观察幼儿”这一理念得到广泛普及。同时,教育行政部门在幼儿园一日生活活动的常规检查中,也要更新教育管理理念,不仅要重视幼儿一日生活活动的卫生、安全、环境布置等方面,还应检查教师有效观察记录。另外,教育行政部门可以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吸引知名企业和专家教授深入到幼儿园一日生活活动中去了解教师观察行为,并根据教师观察能力实际情况,对幼儿教师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和培训。此外,教育行政部门可以倡导幼儿园进行科学合理“自我减负”,在一定区域内开展教师观察记录评比活动等,从而有效调动教师观察积极性和有效性。

(二)学校优化职前幼师培养体系

学校作为培养幼师的重要机构,无论是本科院校,还是大中专学校,都应该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为有效训练学生观察能力,使学生系统掌握观察知识,学校应该优化职前幼师培养体系,合理设置观察理论和观察实践课程。在观察理论课程设置方面,除应开设《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儿童卫生学》、《学前儿童教育学》、《学前儿童科学研究方法》等基础理论课程外,学校还应鼓励教师以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等课程形式独立开设《学前儿童行为观察》、《学前儿童发展评价》等专门观察课程。这些观察理论课程联系密切,互相交叉,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对观察理论知识进行系统学习,因此,各授课教师们应该就观察这一专题理论,达成一致意见,互通有无,使学生能够系统学习到对幼儿生活活动观察的重要性、具体内容、原则、方法、记录、分析等知识。在开设观察实践课程方面,除原有的教育见习和实习课程以外,学校应为幼师学生提供更多的观察机会。学校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设置观察小组,为每个小组各安排一个校内指导老师和园内指导老师。指导老师应组织学生有序、多次进入到幼儿园,认真观察幼儿生活活动,收集观察数据,做好观察记录,分析观察结果,及时与指导老师沟通交流,完成相关观察任务,促进自身观察能力提升。

(三)幼儿园提供优质环境支持

幼儿园是幼儿教师的力量支撑,幼儿园的大力支持能提高幼儿教师观察水平。为保证幼儿教师对幼儿生活活动进行有效观察,幼儿园需要营造良好的观察环境和氛围。首先,幼儿园应更新管理理念,改善管理制度,营造轻松愉快的工作氛围,合理减轻教师的无关工作任务,调动教师观察的积极性和热情。教育家马拉古齐提出:“教师必须放弃孤立、沉默的工作模式”。他认为瑞吉欧教育的成功之处,在于教师的专业水平高和共同学习能力强,12因此,幼儿园应针对幼儿生活活动,积极开展教师观察研讨活动,将教师聚集在一起,分享观察经验,总结观察教训,共同提升观察技能。同时,幼儿园可以积极与幼师高校或者培训机构合作,主动邀请专家学者来园进行指导和培训,也可以派送教师外出学习和交流。教师在与专家学者交流的过程中,能够系统掌握观察目标的确定、观察计划的制订、观察方法的选择与运用、观察记录的撰写以及观察结果的分析等相关知识。此外,幼儿园还应重视家庭教育这一重要教育资源,加强家园联系,优化家园合作,积极调动家长参与观察幼儿活动。幼儿园也要鼓励教师主动和幼儿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使家长了解幼儿在园一日生活各环节的表现,让家长提供相关信息和建议,从而促进教师更好地观察幼儿。

(四)教师强化自身理论知识结构

教师专业理论知识是教师观察幼儿生活活动的必备条件。要提高自身观察能力,幼儿教师应该及时更新知识结构,加强自身理论修养。自我反思、阅读学习、虚心请教是提升自我的三种有效方法。在日常的幼儿生活活动中,教师累积的保教经验影响着教师对幼儿的观察,因此,教师需要重新审视自己在保教活动中的言行举止,避免主观因素的干扰。教师对自我的反思,体现出对儿童行为观察的重视,有助于促进教师更新理论框架。阅读专业书籍也能丰富教师的观察知识,完善观察实践能力。幼儿教师在工作之余,可以培养阅读的爱好,形成阅读的习惯,深入了解学前教育相关政策文件,阅读观察相关著作,如《观察:走进儿童的世界》、《儿童的一百种语言》、《教育叙事与案例撰写》等。此外,教师在自我反思和阅读书籍时,遇到相关观察问题,可以多和其他人交流想法,虚心向专业人士请教,引起思想上的共鸣,从而产生观察灵感,优化观察知识结构。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幼儿在日常生活活动中会反映出最真实、最自然的天性,因此,教师不应该忽略对幼儿生活活动的观察。教师只有对幼儿生活活动进行深入了解,才能发现幼儿内心真实需求,从而进行有效教育。幼儿园的日常活动不仅包括幼儿生活活动,还有教学活动、区域活动、游戏活动等。教师对这些活动的观察,仍然需要进行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局,1983.1025.

[2]沙银芬.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与家庭教育[J].教育探索,2009(10):9-10.

[3]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4]陈婷.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观察行为的研究[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5]季雨蒙.幼儿生活活动中教师观察现状及策略的研究[D].黑龙江: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6]何惠丽.幼儿行为观察中存在的问题及有效实施策略[J].黑河学刊,2018,(4):126-128.

[7]朱佳慧.教师观察能力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5,(1):46-50.

[8]教师〔2012〕1号.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S].教育部,2012.2.

幼师工作论文范文7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教育科研素养

当前,中小幼学校对教育科研愈加重视,反思和研究能力也逐渐成为评判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1]。因此,高师院校不得不将师范生教育科研素养的培养纳入重要议题。学前教育(师范)专业大学生作为未来幼儿园教师补给的重要来源,其教育科研素养的养成不能从走上工作岗位才开始,而应该“关口”环节前移,在大学期间教师就应为其创造条件,开拓路径,形成培养锻炼体系,使其具备反思、批判、创新等基本能力,为毕业后顺利走上幼教工作岗位,开展保教工作、开展教育研究、综合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但客观地讲,现阶段很多高校在大学生科研素养培养方面没有建立科学的体系,不同学科教师对大学生科研素养的理解不同,笔者结合自身在高师院校从事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科研工作的实际,在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科研素养的养成策略方面提出一些自己的思考。

一、教育科研素养概述

素养一词内涵丰富、理解多元,从字面常被理解为道德层面的素质或修养,与素质同义,从广义上讲包括道德品质、外表形象、知识水平和能力等方面。在知识经济的今天,素养的含意大为扩展,它包括思想政治素养、文化素养、业务素养、身心素养等各个方面[2]。具体到个体身上,是指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技巧或能力,科研素养指在不断探究人文、社会、自然等领域中的真理,进行理智化创造活动的过程中获得的科学研究技巧或能力。对幼儿教师来说,教育科研素养是指幼儿教师在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时在思想道德、教育观念、理论知识、科研能力等方面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对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来说,则是指他们在正式成为幼儿教师之前、大学期间经过学习实践而形成的未来从事教育科学研究所应当具备的科研理论、科研道德和科研能力上的基本要求。素养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也不是纯粹靠天赋遗传或后天习得,它是先天和后天综合形成的结果。在先天遗传的基础上,加之后天的训练和实践,日积月累、久久为功,才会水到渠成。师范生教育科研素养的修炼与养成也必须遵照这个内在规律,重视得越早,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越有益处。教育科研素养是高级的、复杂的,具有源于教育实践而又有所超越和升华的综合特质。一般来说,教育科研素养的基本要素包含以下三种。一是教育科研理论素养,主要指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获得的有关学前教育、学前心理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方法,以及教育科研方法及技巧等。二是教育科研道德。这是科研道德下位概念,不论是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社科领域的科学研究,均要遵守基本的科研伦理,教育科研也不例外,它包括研究者的科研意识、科研规范、科研道德、判断的理性思维等。三是教育科研能力。它主要包括发现问题、收集利用文献资料、开发处理图文作品、进行科研规划、组织和操作,以及成果表述等能力。

二、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教育科研素养的现状

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在校期间接受了比较系统的专业理论学习和训练,在教育科研素养的养成方面有了一定的收获。比如,具有初步的科研意识,对学前教育领域有一定了解,初步掌握了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也会在毕业前经历专题培训或专项科研训练,但是客观地讲,他们身上仍然存在很多薄弱环节。

(一)信息收集、处理能力欠缺

现阶段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普及,能够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检索文献和处理资料逐渐成为当代大学生的基本能力。有研究表明,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查询信息的意识已经得到了明显提高,但是仍有65.8%的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不满意上网查询信息的结果,还有23.0%的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没有使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进行信息检索的习惯[3]。与此同时,部分学生缺少资料辨析能力和资料取舍能力,无法从众多检索文献中选到自己需要的信息资料。加之部分学生对教育统计、研究方法等课程知识学习不够透彻,基本研究方法和信息处理技术尚未完全掌握,所以他们基本的数据信息处理能力不高,亟须加强。

(二)论文写作质量偏低、缺乏创新性

论文成果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研素养的集中体现,通过论文的写作,能够考查学生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毕业论文的完成过程中,大学生要经历选题、文献检索、文献综述、论文设计、方案实施及论文写作,每一个过程都对学生提出了严格要求,有很多高校在实行中停留在表面,将重点放在了论文设计,忽略选题、文献综述等环节,出现简单化、形式化、流程式倾向,效果较低[4]。另外,毕业论文缺乏创新性,学生缺少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做出新判断的能力,对权威结论和已有定论等不善于提出质疑,出现想象力“泯灭”现象。同时,他们不善于从专业视角去探讨问题,不能深入探索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内在规律。

(三)科研素养理解存在偏差

大学生在对科学的追求和关注上,价值观出现了偏差。大部分学生看重知识技能,简单地认为学术就是完成本科毕业论文,不明白科研素养的形成“非一日之功”。把学习的目的建立在个体狭隘的功利性需求上,缺乏实践问题转化为科研问题的能力,书本知识结构化,看待问题不够深入。或是为求职考虑,学生缺少为未来开展保教工作“打基础”的意识。同时,学生的科研兴趣不高,认为搞科研是高校教师或研究人员的专利,浅尝辄止,缺乏单纯的求知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很少有学生能持久关注和聚焦训练,因此很难适应未来学前教育教师岗位要求。

(四)教育科研意识不足、行动有限

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有参与科研活动的强烈意向,以大一、大二的学生为主。调查显示,参与教师课题的学生占3%,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互联网+”项目、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学生五项技能大赛、绘本故事大赛等活动的学生占23%,学生主动去图书馆阅读、参与学术讲座、参与学术会议等占34%,参与其他科研活动及阅读的学生有26%,很少参与科研活动或偶尔阅读的学生占14%。从调查结果看,学生参与科研创新与学术活动的整体水平较低,大部分是大二学生,参与面窄,水平较低,对研究的具体步骤不清晰,虽然可以依托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互联网+”等项目,但真正开展实地调研进行研究的学生较少,他们没有把科研活动当作提升科研素养的途径,科研意识明显不足,真正的学术沙龙活动也很少开展[5]。

(五)对教育科研素养的培养力度不强

经济较发达地区的高校开展学生创新创业的途径和内容很丰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新建本科高校,缺乏对学前教育大学生专门的科研活动的指导和相关机构。从学校资源到师资配备、从人才培养方案到课程设置、从观念到行动、从入学到就业,缺乏整套大学生科研素养培养的体系,很多学校缺乏科研素养培养和锻炼的机会,缺乏对学生的激励机制。大学生主持立项的科研项目经费有限,参与形式单一,进展缓慢。很多学生认为只有教师才进行科研,学生关注较多的是申报立项能拿学分,对于能不能结项、是否真正开展研究重视不够,这使得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很难形成一定的科研素养[6]。加之很多新建高校科研氛围不好,因此很难形成勤奋学习、崇尚科学、学术自由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教育科研素养的培养策略

为了提高幼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建设高素质幼师团队,教育部于2012年颁布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其明确指出高校要注重建设高素质的学前教育教师团队。作为未来幼儿园教师的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高校应对其加大科研素养的培养力度,促进其教学实践和教学反思能力的发展。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需要通过长期学习、注重实践、积极反思来提高自身的科研素养,为提高幼儿园学前保教质量奠定良好基础。

(一)通过专业理论知识夯实科研素养基础

俗话说“地基不牢,地动山摇”。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教育科研素养不是“速成品”,必须具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做基础和长期的训练与累积才能形成。试行的《幼儿教师专业标准》对幼儿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知识储备要求,如幼儿发展知识、幼儿保育知识、幼儿教育知识等。在人才培养方面,“教师要成为研究者”这就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不仅要具备“说唱弹跳画、字文操编做”等基本技能,还要具备大量的文化理论知识储备、专业基础理论做支撑。高校在完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教育教学课程时,应当严格按照专业知识体系的内在逻辑规律,将基础课与专业课、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在大一下学期至大二下学期逐步开设教育学原理、心理学基础、幼儿园课程、幼儿园组织与管理、儿童保育学五大领域活动设计与指导,并开设儿童游戏理论、艺术等系列课程,以及相关的教师教育课程,同时安排相关实践教学环节,注重理论和实际的联系度、契合度,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储备,加强对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培养,使他们由不知到知,由知之较少到知之较多,由仅仅知道到知行统一、久久为功[7]。通过这些基础、专业课程和相关实践环节的学习积淀,然后在大三设置教育研究方法类专门课程,学生有了较深的理论铺垫,就能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使提升学生科研素养成为可能。

(二)通过科研方法课程优化助推科研意识形成

高校要增设专业化科研方法理论课程,系统化、全面化地讲授科学研究方法,使得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能够掌握理论化的科学研究方法。但是,现阶段我国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缺少对科研方法的学习,缺少相关科研方法的训练,或学习质量不高,导致形成不了全面、规范的科学研究方法体系[8]。因此,高校教师在授课时,应注重结合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实际,积极开展培养大学生教育科研素养的教学实践活动。学校可以利用“学生讨论、教师点评、彼此启发”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大学生学习文化专业理论知识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从而拓展学生科学研究思维,在深化问题理解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科学知识素养。

(三)通过参加见习、实习活动促进科研能力提高

高校应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的特点,在校期间合理安排他们积极参加教育见习、实习,教育实习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通过实习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做到“教学—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获得课堂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能够在实践中及时发现问题,促进学生生活的组织与保育、环境的创设与利用、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教学活动的实施与评价、沟通反思评价等专业能力的提升,从而培养大学生的教育科研素养。

(四)通过毕业论文训练促使科研素养提升

虽然我国对高校学生的毕业论文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和规定,但学校给每位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都配备了论文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参与学生的论文选题、资料收集、撰写、修改、评价答辩的全过程,并且针对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导学生解决论文撰写中的问题。在选题、查阅文献、实地调研、数据统计、研究报告和论文的撰写等教育科研活动的具体步骤中,教师多次指导,学生反复修改,最终完成论文写作,此过程中学生需要灵活运用文献法、调查法、观察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等多种相关方法。这种论文撰写过程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和培养大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方法,有利于促使学生沉淀和提升学生教育科研素养。总之,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自身具备的科研能力大小、科研素养高低,会直接影响幼儿园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间接影响学前教育发展。因此,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的教育科研素养,不但重要而且很紧迫,高师院校既要立足我国学前教育的现实情况,又要着眼未来发展进行全面分析,努力构建满足新时代形势、学前教育发展需求的科研素养培养体系,创新相关课程教学方式,以助力学生教育科研素养的形成和提升,从而为学前教育改革发展提供高水平师资。

参考文献:

[1]张晓辉,张传燧.幼儿教师教育科研素养调查与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07(5):43-45.

[2]殷文靖.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研素养培养路径探析[J].科教导刊,2015(12):24-25.

[3]闫玲,王金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数学与科学领域科研素养的提升[J].文学教育(中),2012(10):128.

[4]刘佰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研素养的培养与训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9):143-144.

[5]殷红博,耿中津.我国学前教育科研发展创新研究[C]//国家教师科研基金管理办公室,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北京卷).北京:国家教师科研基金管理办公室,2010:2.

[6]李欣.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研能力困境及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3(30):106.

[7]周春艳.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融合教育素养的培养:困境和对策[J].现代特殊教育,2017(4):55-59.

幼师工作论文范文8

学前教育的声乐教学具有其特殊性,如何让学生对声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在正确的发声方法中加以贴切而生动的情感表现,是学前教育声乐教学中值得探讨的问题,本论文将从学习兴趣、发声方法和情感表现三哥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

学前教育;声乐教学;学习兴趣;发声方法;情感表现

声乐课是学前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艺术专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课。声乐课的教学的目标完全不同于专业艺术院校中声乐,学前教育中声乐教学的目标不是培养具有精湛技巧的专业人才,而是培养幼儿教师。这就必须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使之具备一定程度的演唱能力、声音运用的能力和对音乐表达的能力。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获得丰富的音乐感性知识,使歌唱成为从事专业学习的有力工具。声乐在音乐艺术的领域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它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歌声,其目的是通过歌唱来表达人们丰富的情感世界。它的最凸显的特点是通过美好的声音和清晰的语言抒发歌唱者真实的情感和情绪,从而最终达到能和听众产生情感共鸣。专业院校中所采用的“一对一”的教学方式固然能够更准确、更直接、更有效的进行教学,从而也能够使学生获得更准确、更直接、更有效的歌唱方法。但这种“一对一”的教学方式对于幼师的学生来说,既不太可能也不太恰当。鉴于幼师学生较多,所设置的课程种类也较多等诸多原因,因此,幼师的声乐课普遍都采用了集体课的教学方式。那么在这种有限的教学模式下,如何来提高学生的演唱技能呢?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曾经有一位著名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这样一段话“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当一个人对某件事情特别感兴趣时,他往往就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和学习。许多研究证明浓厚的兴趣往往可以激发人们积极的思维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由此可见,兴趣的力量对于人的潜能发挥是难以想象的,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下面我们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呢?首先,示范很重要。示范是声乐教学中最直观的教学手段,规范的示范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式:一是播放一些中外优秀歌唱家的音像资料。让学生通过观看和聆听直接领会歌曲的旋律、节奏、风格以及歌曲的情绪等等,从而提高他们的欣赏能力、演唱能力以及表演能力。二是教师的示范。教师的现场示范是声乐课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最直接的方式。在学习一首新歌之前,教师用优美动听的声音和生动的表情将作品展现在学生面前,无疑会立即引起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在这种兴趣激发下,教师可以更好的把“言传”和“身教”有机的结合起来,使教学更具魅力,更令人信服。三是学生观摩性的示范。定期选择演唱能力较好的学生分别进行歌唱,通过歌声的展示来带动其他同学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在学习中发挥“领头羊”的作用,从而激励起其他的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在这种集体课形式的声乐上,课堂上有唱、有听、有问、有答、有想、有议,这样既可以调节课堂节奏,又可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最大程度地给学生创造了独立思维、在共性中发展个性的机会,更有利于解除学生身心紧张的情绪。在课堂中“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会极大地被调动。因此,声乐集体课这种教学方式本身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里特征,是刻意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的力量。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因而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去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学习兴趣。只有当学生对这些训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爱好后,才会收到感染表现出饱满的精神状态进行学习和创作,而出现由“要我唱”变成“我想唱”的情形。因此,在声乐入门辅导的阶段中,着重培养兴趣爱好,不仅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需要,也是学生今后学习的基础。

2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

幼师生的年龄段在15-20岁之间,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没有声乐基础。因此,必须由此制定出一套周密而有计划的教学计划与方案,因材施教,使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受益。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和有效的练习方法在整个声乐学习的过程中都是非常重要的,而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就必须要了解歌唱的发声器官。歌唱发声的器官包括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共鸣器官、语言器官和听觉器官。这些器官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只有当它们协调一致时,才能形成正确的歌唱发声。学生学习声乐的过程就是让这些发声器官不停地磨合的过程,但每个学生的歌唱“乐器”又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掌握学生的声音特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发挥“脑”作用,强调脑一定要走在声音的前面,学会用脑歌唱。由于我们的教学方式不是“一对一”,而是“一对多”,因此,我们的重点不在于纠正学生的多少错误,而在于要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的避免学生出现太多错误。

3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情感表现力

在幼师的声乐教学中,学生们经过一段时间系统的学习后,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掌握最简单和最基础的声乐基础知识和发声状态。但是,笔者同时发现学生的自身条件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有的学生很认真的学习了,但仍然很难达到最佳状态。笔者将语境、情景融入到课堂中,发现情况就出现了很大,学生在歌唱中表现出了丰富的情感。而这种情感表现也是学生们今后作为幼儿教师在教学中所必须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在引导学生学习一首新的歌曲之前,教师声情并茂的示范唱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直接激发学生的歌唱情感。让学生深刻的感受到在歌唱中,“情”是主要的,起主导作用,“声”是传情的重要手段,为“情”服务,歌唱时要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不仅如此,“情”在演唱中还可以弥补声音的不足和缺陷。此外,在歌曲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对歌词和旋律的分析也可以帮助启发学生的歌唱情感。歌曲与纯音乐的不同在于歌曲有的纯音乐没有的歌词。歌词是作者通过观察生活从而表现生活的艺术结晶,它往往反映了一定时代人们的情感及生活方式和态度。不难发现,其实每一首歌曲的歌词都蕴含着不同的时代意义和历史背景。歌曲的情感与歌曲的内容是不可分割的,歌曲的内容决定了歌曲的情感,而歌曲的情感又表现着歌曲的内容。如果学生们不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和时代背景,也就无法贴切地表现出歌曲的情绪。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启发和引导学生去体验不同的旋律线,从而体验不同情感。学生们只有对歌曲的歌词和旋律有了充分的理解和分析,才能够更好地表现出歌曲的情感。

4总结

总之,以浓厚的兴趣为前提,在正确的发声方法中加之以贴切而生动的情感表现,是幼师生学习声乐的关键,也是教师在声乐教学中需要不断研究、探索的方式和方法。

作者:赵晖 单位:湖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赵振民.《声乐理论与教学》,上海音乐出版社.

[2]沈湘.《沈湘声乐教学艺术》,上海音乐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