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专业实践范例

幼师专业实践

幼师专业实践范文1

在当前我国的职业院校中,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比较迅速,这主要是由我国旅游行业的迅速发展所带动的。职业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为我国的旅游行业发展培养了大批专业性和实用性的优秀人才。旅游行业的旅游管理人才不仅要具备专业的基础知识,还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所以这对职业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职业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工作中,教师必须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在一起,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当前职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的重视不足

当前,在职业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工作中,教师对于实践教学的重视不足,没有认识到实践教学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在教学的过程中,仍然以基础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而在实践教学工作中,也往往只是进行简单的实践技能教学,并没有让学生切实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所以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另外,当前很多职业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其长时间与市场缺乏接触,所以对旅游市场的了解不足,不了解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方向和岗位需求,在开展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其教学内容与学生未来的岗位需求和行业的发展需求根本不相适应,所以完全无法起到应有的实践教学作用。

(二)实践课时比例小

目前,在职业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中,教师仍然以理论课程的教学为主,课时安排中,理论课程的课时明显要多于实践课程,这主要是由于旅游管理专业的理论知识比较复杂,涉及到了很多方面,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但是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很多职业院校实践教学的目标并不明确,教学模式也存在着很多的不足,没有认识到实践教学的作用,教学内容与实际情况脱节,实践课程的安排不科学,学生在参与实践课程的过程中,无法获得实践能力的有效提升,实践的效果十分有限。

(三)教学形式单一

目前,我国职业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采用的教学形式比较单一,一般都是让学生去相关的企业进行参观和实习,或者在课堂上设置一系列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参与其中进行实践。这些教学的形式和方法,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所起到的作用十分有限。

二、职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

(一)加强对实践教学的重视

职业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工作中,要想切实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就要加强院校和教师对实践课程的重视,要使教师深入理解实践教学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从而加强教师对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视,使其转变教学工作的中心。此外,职业院校还需要改变教学目标,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要以行业的发展需要以及岗位需求为依据,通过加强实践教学工作,加强实践人才的培养;设置一套完整的实践教学方案,并对教师进行培训,帮助教师更多地了解行业和市场的发展,从而使其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实践教学工作。

(二)调整实践课程设置

想要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效果,职业院校就必须要对实践课程的设置进行调整,适当增加并合理安排实践课程的课时,使学生在实践课程中,能够对自身的实践能力进行系统的提升,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职业院校在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其课程应该分为认知训练和实践操作两方面,要让学生在夯实专业基础的同时,加强专业技能的训练,从而强化学生的实践练习。另外,职业院校在设置实践课程时,要根据行业和岗位的要求,对实践课程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保证实践课程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三)加强校企合作

职业院校需要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每个假期都能够有机会进入企业进行实习,让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对于岗位的需求以及行业的发展特点进行了解,并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从而在后期的实践学习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质,进而切实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三、结语

幼师专业实践范文2

一、高职高专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主要特点

(一)旅游行业的发展前景较好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逐渐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较大的改善,这也就使得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旅游已经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之一。目前,旅游行业已经成为我国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相关的调查显示,在2016年,我国国内景点的旅游人数已经达到26.41亿人次,相比2015年增长了13.2%。随着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渐扩大。所以高职高专院校需要加强对旅游管理专业的重视,培养出更多的专业人才,以满足市场对人员的需求。

(二)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目标比较明确

在高职高专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比较明确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主要特点之一。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旅游景点或是旅行社培养专业的管理人才。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更加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管理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满足行业的用人需求。在明确的教学目标下,学生能够明确学习的方向,这对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产生着重要影响。

二、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提升实践教学质量的策略

(一)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促进教学模式现代化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更加注重对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对于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比较忽视。为了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教师应该转变教学的观念,加强对实践教学的重视,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为学生日后的工作奠定基础。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预留充分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进而使得学生能够在讨论中探索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记忆,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形成。

(二)建立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模式

对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是现阶段高职高专教学的首要目标。目前,在高职高专院校教学的过程中,校企合作是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培养的最有效的途径。在校企合作的模式下,学生在学校完成理论知识的学习后,可以进入企业进行实际的操作学习,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教学中。另外,企业和学校还可以以订单班的形式进行合作。在“订单班”的模式下,企业可以根据未来发展的需求,指派专门的人员进入校园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在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后,就可以直接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在这种教学的模式下,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还能够改变以往“毕业即失业”的现象,对于学校影响力的提升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三)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

在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为了能够促进实践教学模式的顺利进行,高职高专院校首先就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进而实现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在现阶段的高职高专院校教学中,大部分的教师都没有实际的工作经验,这也就使得其在实践操作教学中存在较多的细节问题。为了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学校可以鼓励教师进入企业进行实际的工作体验,让教师在实际的工作中掌握管理的技巧,进而使其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根据职场的需求对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学。

(四)加强对校内实训设备的完善

在高职高专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中,实训设备是实践教学的必要条件。为了能够促进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学校应加强对实训设备的完善,为学生的实践练习提供基础的物质条件。只有具有完善的实训设施,才能够让学生在模拟的训练环境中了解到实际工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才能为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三、结语

幼师专业实践范文3

如教育专家所述,专业最终是关于“实践的”,理论知识须通过实践对其价值进行最终验证,尤其是进行认真设计的,并有严格管理的、为学生提供容易进行实践的教学手段,确保学生学会所需的技能,并表现出恰当的工作表现、方法和价值观。旅游管理作为应用学科,更加注重实践属性特征。从国外旅游教育实践看,旅游业发达的国家如美国、瑞士、澳大利亚等国,在本科层次人才培养上均呈现注重职业能力塑造、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在设计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环节上,澳大利亚、德国、加拿大等国都有极具特色的课程体系。根据2019年7月10日教育部《关于加强和规范普通本科高校实习管理工作的意见》文件,加强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旅游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就受到部分行业人士的注意,20世纪90年代就受到诸多学者较为普遍关注。近30年来,国内学者对旅游管理本科教育实践进行了多方面论述,主要有: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关系讨论、实践教学改革、实践教学体系、专业实习模式和各高校专业实习的个案研究等方面。专业实践教学的学术探讨为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和模式完善提供宝贵经验和理论指导,但目前尚缺乏对国内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校外实践教学进行多院校案例分析比较研究的成果。

一、数据来源

本文研究数据来源于各案例高校官方网站公开的新闻、文件信息以及学者发表的期刊文献,主要涉及典型的重点高校有中山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5所,地方高校有北京第二外语学院、东北财经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湖南科技大学、西安外事学院、桂林理工大学、黄山学院、海口经济学院、五邑大学共9所。其中,案例院校包括中国旅游名校T10联盟成员高校3所,985高校2所,211高校3所。既包括了传统办学也囊括了校企合作办学的典型高校(暨南大学深圳旅游学院)。有国内较早的培养旅游专业人才的高等学府,如桂林理工大学和黄山学院,都是创办于1985年,分别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安徽省第一个创建旅游管理专业的高校;也有20世纪90年代创办旅游管理专业的院校,如湖南师范大学,于1993年开办了湖南省内第一个旅游管理本科。同时,有些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是部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如东北财经大学。总体而言,对这些高校旅游管理实践教学的主要环节和模式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高校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一般包括认知实习、综合实训、课程专业实验、专业实习4个方面,实习时间有长有短,有校内有校外。鉴于数据收集的可行性,对2周以上的校外实践教学活动案例进行收集,并主要针对1个月及以上的校外实习进行讨论,即专业实习,也称毕业实习、顶岗实习、综合实习、生产实习、服务实习等,是时间最长的校外专业实践教学活动,一般6个月,少数为2~3个月。

二、旅游管理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实证分析

(一)开展校外实践教学合作的单位类型

现有的实习合作单位主要有酒店、旅行社、景区、会展中心、航空公司、葡萄酒庄、旅游规划公司、博物馆、高尔夫球场、高尔夫俱乐部、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等,合作企业类型较为多样(见表1),并具有以下特征:①实践的企业以酒店、旅行社、景区为主,且酒店所占比重最大,是各高校校企合作的主要类型;②互联网旅游企业逐渐成为目前各高校重要的校企合作对象;③从地理区域角度上来说,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地区的上海、广州、北京、上海等城市是各高校重要的实习区域和城市,而知名企业如酒店品牌酒店万豪、喜来登、希尔顿、香格里拉是各高校重要的合作对象;④与景区校企合作中,各高校有近距离选择的特征或选择行业知名景区,如迪斯尼成为各高校校企合作的对象。

(二)校外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目前,各高校专业实习中有两种典型的体系,分别是多时段实习和单一时段实习。1.多时段实习型在企业实践教学设计时,采取渐进式发展的实践体系,多学期进行较长时间的专业实习。对案例学校进行分析显示,这也是重点院校选择较多的类型。以华南师范大学为例,大一和大二本科生在暑期进行“实践周”活动,大三上学期安排为期20周的企业岗位实习。以东北财经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为例:在二年级暑假进行4个星期的专业认知调查学习,由专业教师带队,赴各景区展开实习与问卷调查,与企业各部门管理人员进行交流互动;大四学生则去往高星级酒店、旅行社、旅游风景区等进行为期3~6个月的专业实习。五邑大学旅游管理学生从大一开始,至少要经历3个夏季学期,轮流在旅行社、饭店和景区进行实践学习。2.单一时段实习型在企业实践教学内容设计中,选择集中在一个学期进行较长时间的专业教学活动,即大学一年级或二年级进行以参观、走访知名旅游企业、景区或集团等形式认知性实践,在大学三年级或四年级进行顶岗性质的毕业实习综合实践。如黄山学院、湖南科技大学等高校。

(三)校外实践教学学期和时间安排

高校通常把2个月以上的实习安排在大三上学期到大四上学年,而4~5星期的校外实践教学从大一到大三都有,时间选择较一致。如在案例院校中,河北师范大学、湖南科技大学在大三下学期或大三上学期进行,桂林理工大学大三上或大三下学期进行为期6个月的专业实习,湖南师范大学大四上学期进行2~3个月专业实习。一般高校在假期进行短期实习,长期实习多数高校会利用学期教学时间进行实习。但也有院校如暨南大学深圳旅游学院率先在国内实行“三学期制”,在每年的六月下旬到九月上旬,安排一个为期8周的“第三学期”,用于教学实践,其中第一、二学年的第三学期实践教学区域为珠三角地区;第三学年(三年级学生)第三学期实践区域可包括省外城。还如五邑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从2014年开始正式启动三学期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将一学年分为秋季、春季、夏季,其中春季和秋季学期在校内进行理论教学,兼顾部分实践教学,夏季学期开展企业与社会阶段学习。

(四)中外合作办学类型

目前,中外合作办学主要有校企合作模式、校际合作模式、与专业机构合作合作模式3种方式。校企合作模式即高校直接与海外企业合作,直接派遣在校生赴海外实习。如某校自2006年起,针对美国迪斯尼乐园的服务文化,与其开展文化使者项目,旅游专业学生赴海外实习一年。校际合作模式即由合作的海外高校携手海外合作院校与著名旅游集团,提供集海外课堂实习和带薪实习于一体的交流培训项目。较为典型的如华南师范大学澳大利亚大学学习与带薪实习项目,项目实习周期1年左右,实习项目基本分两个部分,即学生在海外高校全日制学习1学期,完成几门专业课程学习,并进行专业资格培训,获得相关服务证书,最后在海外各地知名旅游企业进行1~2学期的实习。这种校际合作项目受到众多重点院校推崇,再如华东师范大学本科生参加美国蒙特克莱尔大学与美国迪斯尼乐园联合开设的“旅游及休闲管理课程项目”,中山大学的佛罗里达大学罗森学院&迪士尼美国实习,海南大学根据海南大学与美国中佛罗里达大学达成的协议,双方将开展包括在佛罗里达奥兰多迪斯尼乐园(WaltDisneyWorldResort)进行带薪实习等内容合作项目,本项目的学术实习为参加者提供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奥兰多迪斯尼乐园工作。与专业机构合作合作模式即学校与专业机构合作为学生安排海外实习,如华东师范大学针对在校本科生开展中外服•美邦国际暑期赴美带薪实习项目,实习时间2~3个月。此外,有些高校还开展针对多专业的海外实习实践项目,如华东师范大学开展国际志愿者实习项目,参与者以国际志愿者的身份进入美国/新西兰非营利性机构或企业,开展为期4周的职场学习与实践活动。有些高校也开展假期海外游学项目,如从2012年起,中山大学与日本立教大学双方每年合作组织学生友好互访,进行学习交流。

(五)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建立企业实践基地、校企合作办学和校校企业间合作办学是目前高校校企合作主要模式。建立企业实践基地是目前最流行的校企合作模式,即定期或不定期安排学生去企业见习,学生去企业进行毕业顶岗实习,有些高校还会定期邀请企业管理人员开展主题讲座。校企合作办学即实施“工学交替”“订单式”“人才定制”人才培养,如北京第二外语学院与中国民航总局所属的京瑞大厦合作成立了京瑞旅游学院;河北师范大学搭建了航空公司与高校协同育人和人才培养及就业的“立交桥”校企合作,学生毕业后可从事民用航空、高铁等行业的服务与管理工作。校校企业间合作办学,即高校和高校合作,合作学校安排一方学校学生进行企业实习工作,这在中外合作办学中较常见,如上文所述的中山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等。

(六)不同层次高校实践教学比较

1.合作企业类型

相较于普通高校,重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习合作企业类型更加多元,而普通院校结合自身优势,结合地方特色企业资源,如安徽黄山学院,河北师范大学实习的餐饮和航空专业实习;西安外事学院与陕西汉阳陵博物馆、张裕瑞那城堡酒庄等企业合作开展实习。

2.实践时间安排

较多重点高校充分利用了寒暑假时间,开展专业认知实习或海外实习项目,较为突出的如暨南大学深圳旅游学院,实行“第三学期”用于实习,而大多地方院校则较少利用假期时间开展此类活动。

3.中外合作办学

多数地方高校缺乏海外校企合作办学,而重点高校或知名旅游院校如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海南大学有海外实习项目,或者办学实力突出的如暨南大学深圳旅游学院。与此同时,如前文所述,重点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模式更加多元,同时中外合作项目海外国家也较多,如中山大学已建成美国、德国、新加坡、日本等多国海外实习项目。

三、结语

幼师专业实践范文4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南昌大学体育专业学生有偿社会实践情况为研究对象,以南昌大学体育专业大一至大四学生为调查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本文在中国知网利用关键词:“社会实践”、“有偿社会实践”、“体育专业”查阅到相关论文37篇。

1.2.2问卷调查法

通过在问卷网上问卷使用QQ、微信、二维码等方式共发放126份回收126份,有效126份,有效率100%。

1.2.3访谈法

按照预先设计访谈提纲对问卷调查后部分调查者进行访谈以便了解具体情况。

1.2.4数理统计法

对调查问卷,所获得数据通过excel软件件进行数据统计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1体育专业学生参与有偿社会实践的基本情况

2.1.1体育专业学生各年级参与有偿社会实践形式统计分析

通过调查得知,体育专业学生以教练员的形式参与有偿社会实践的的有85人占67.4%,裁判员的有23人占18.3%,代课教师的有16人占12.7%。其中,以教练员的形式参与有尝试社会实践的人数占的最多,且绝大多数体育专业学生都是在各个专业里从事教练员工作,原因在于从事教练员的工作时长和收入合理,在教学时得心应手也比较有自信。以裁判员形式进行有偿社会实践的学生表示直接参与到体育赛事中进行有偿社会实践的效果最佳,而以代课教师形式参与有偿社会实践的学生表示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可以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是非常有意义的事,并且觉得与不同的人接触时上班很轻松他们也很乐意从事教师这项工作。

2.1.2体育专业男、女生参与有偿社会实践的情况分析

有偿社会实践活动现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赚取经济收入、提高社会交往能力以及丰富专业知识技能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调查可知,体育专业男、女生在参与有偿社会实践情况上有所不同。男生参与有偿社会实践的有71人占56.4%,女生参与有偿社会实践的有55人占43.6%。

2.1.3体育专业各年级学生参与有偿社会实践的情况分析

有偿社会实践是当代大学生了解社会、锻炼自我、积累经验等最有效的方法。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方法”要求学生走出校园进行实践并且融入社会。在社会实践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根据各年级学生参与有偿社会实践的情况进行调查。通过调查得知,2015级参与有偿社会实践的学生有44人占34.9%、2016级参与有偿社会实践的学生有28人占22.2%,2017参与有偿社会实践级的学生有28人占22.2%,2018级参与有偿社会实践的学生有26人占20.7%。从统计的数据可以看出2015级学生参与有偿社会实践的人数最多且占的比例最大。

2.1.4体育专业不同专项学生参与有偿社会实践的情况分析

社会体育的需求量不断加大,使学校体育专业学生社会实践的地方也随之增多。通过调查发现,跆拳道专项参与有偿社会实践的有37人占29.4%,篮球有26人占20.6%,羽毛球有24人占19.0%,足球有18人占14.3%,网球有11人占8.7%,排球有8人占6.4%,田径有2人占1.6%。不同专项学生参与有偿社会实践比例有所不同,从数据显示可以看出参与有偿社会实践人数最多的是跆拳道专项的学生,同时,跆拳道是室内活动可以避免恶劣的天气这一优点成为跆拳道专项学生乐意参与有偿社会实践的原因之一。篮球项目参与社会实践的人数也较多,羽毛球、网球和足球专项学生虽然参与到了有偿社会实践中去,但绝大部分选择与本专项不相关的社会实践项目。

2.1.5体育专业学生参与有偿社会实践与专业的匹配度分析

通过数据可知,选择参与和专业相关的有偿社会实践的有90人占71.4%,选择与专业不相关的有22人占17.4%,选择与专业不完全相关的有14人占11.1%。从有偿社会实践与专业的匹配度而言,参加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成为体育专业学生的首选。通过访谈得知,大多数学生认为参与到与自己所学专业相符的社会实践中,不仅让本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得到很好的发挥还促进了各个方面的发展。而选择与专业不相关的社会实践的因素有一方面是所学专业提供的社会实践岗位少,另一方面是社会实践的环境较差,而且报酬相对来说较低,社会实践的地方离学校太远。

2.2体育专业学生参与有偿社会实践的信息来源分析

体育专业学生参与有偿社会实践的信息来源分别是通过朋友介绍、学校老师介绍、自己寻找、网站和海报或者广告等方式获取的。通过朋友介绍的有96人占76.2%,学校老师介绍的有82人占65%,自己寻找的有64人占51%,网站和其他方式获得信息来源的有12人占1%。其中,通过朋友介绍的方式来获取有偿社会实践信息占的比例最大,而在朋友介绍的情况下去参加社会实践的同学遇到过老板拖欠工资不发、中途被解雇的现象。也可以看出体育专业学生如果获取社会实践信息不可靠时会使自身的利益受到一定的影响。

2.3体育专业学生参与有偿社会实践的动机分析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改善生活水平、提高生活质量成为当代大学生选择有偿社会实践的目的。据了解体育专业学生进行有偿社会实践的动机有所不同,动机是人类一切行为的动力源泉,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行为活动的内部动机包括个人意图、愿望、心理的冲动或者企图达到目标等。经调查显示体育专业学生进行有偿社会实践的动机,赚取经济收入有106人占84.1%,锻炼自己能力有99人占78.6%,增强社会经验有96人占76.2%,为就业做准备有53人占42.1%,广交朋友有17人占13.5%,出于爱好有16人占12.7%,学校要求有1人占0.8%。可以看出,体育专业参与有偿社会实践的动机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面的。出于赚取经济收入和锻炼自己能力的人数最多且排在前两位。

2.4有偿社会实践对体育专业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分析

通过调查得知体育专业学生在有偿社会实践过程中考虑过创业的占61.9%,没有考虑过的占32.5%,不清楚的占5.6%。这项数据表明体育专业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过程中也有创业的意向而且占的比例较为突出。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大四李X同学(篮球专项)处于创业期,他从大一就开始参加勤工助学类的技术服务型有偿社会实践,一边进行学校的专项训练一边利用闲余时间进行社会实践,并且在大三上学期就有想创业的意向不停的为创业做准备在他个人认为参与有偿社会实践对他在创业道路上有很大的帮助。但在大三期间迟迟未正式步入创业的原因是创业资金不足、场地不理想、缺乏管理能力、资源短缺等。这使的他在大三一学年间不停的找场地、找赞助拉投资,经过不断地努力与坚持终于在大四第一学年创办了自己的篮球培训班。而大二女生周X(羽毛球)认为参与有偿社会实践对就业不会影响也觉得所学专项创业的可能性较小,没有考虑过参与社会实践对以后就业会不会有影响。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体育专业男、女生在参与有偿社会实践上男生比女生更积极主动且对有偿社会实践的态度更明确;不同专项学生参与有偿社会实践的人数大不相同。有偿社会实践条件好且受大众欢迎的体育项目,其所学专项的学生参与有偿社会实践的人数就较多;体育专业学生的有偿社会实践的动机较为集中,主要以赚钱和锻炼自己能力为主;体育专业学生在参与有偿社会实践中考虑过创业的人数占的比例与没有考虑过创业的人数所占比例大。

3.2建议

幼师专业实践范文5

【关键词】旅游管理;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旅游新业态的发展,对旅游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新时代需要创新型、复合型的高素质旅游人才。高职院校旅游人才的培养模式也随之变化,从以考证为目标逐渐转换为培养一专多能的高素质旅游人才。传统的校内知识学习、技能训练已经难以满足学习需求,学生更需要在真实的旅游工作情境中建构知识、提升能力,这也对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探讨基于真实工作过程的“项目化、双主体、三融合”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实现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学习与就业零距离对接,培养现代旅游业需要的复合型旅游人才。

一、研究背景

1.传统教学模式问题凸显。旅游管理专业是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专业,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但在传统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还存在课堂教学与旅游企业实际需求相脱节、供需错位等现象,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形式单一、流于表面,教学中难以创设真实工作情境,学生毕业后难以直接胜任企业岗位要求,影响了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另一方面,苏州作为热门旅游城市,在《苏州市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引下,不断丰富旅游新供给、创新旅游服务新体系,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稳步提高,对高素质旅游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大,旅游人才供需矛盾突出。2.“同里模式”教学实践。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笔者从2014年开始探索适合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并提出“同里模式”,即由学院与同里国际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共同进行人才培养。在第二、三、四学期,学生除完成校内课程学习以外,须安排时间前往同里,完成规定课时的志愿讲解实践,结合游客评价,专任教师、企业指导教师共同进行考核,双方成绩均合格者方可获得学分。实践证明,在该模式下,企业直接介入人才培养,在设备、场地、教学师资及管理理念等方面提供软硬件支持,能更好培养学生专业能力。但由于缺乏平台,“同里模式”的实施仍存在学生实践形式单一、实践时间短、企业教师积极性不足等问题。3.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为了实现校企深度融合,结合学院“533”课程体系,课题组在“同里模式”的基础上,探索并构建了政府引导、行业参与、校企共建的合作平台—工作室,并基于工作室形成了“项目化、双主体、三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1)政校企三融合构建工作室

①政府引导构建工作室。为促进区域旅游产业发展,更好地发挥优秀旅游人才的引领作用,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在原吴江区旅游局以及同里国际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的帮助下,全国优秀导游薛闰的工作室于2016年正式组建并引入学院,标志着政、校、企三方共建工作室的开端。工作室的建设获得了三方在经费、组织制度等多方面的保障与支持。②校企合作共建工作室。工作室在学院及同里均挂牌设点,企业提供项目、设备、实践场地等,企业专家与专任教师共同提供专业指导,为学生工学结合、校企深度融合搭建了平台。学生在工作室完成项目实施及生产性实训,专任教师通过工作室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与企业专家共同开发项目,提高教科研及社会服务能力。

(2)项目化的教学内容

①“533”课程体系。依据“能力主线、阶段递进、注重发展”的课程建设理念,从旅游企业各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出发,以职业发展能力这一核心要素为课程设计的主线,设计出能力递进的课程模块,并以项目为课程模块的关联载体,构建了体现职业成长规律的旅游管理专业“533”课程体系(如图2)。“5”即5个模块,为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设计出针对不同成长阶段的4个课程模块和1个拓展模块,每个模块围绕某一专业能力方向,设计1个综合性项目(学期项目或毕业项目),通过项目的实施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3”即3级内容体系,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建立了案例、任务、项目为主的3级内容体系,设计了包括课程项目、学期项目、毕业项目和活动项目为内容的项目体系,覆盖了学生从课内到课外、校内到校外的全方位学习活动;“3”即3类专业课程,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拓展课。②综合性实践项目。如图2所示,课程体系中的每个模块都设计了一个综合性的项目,学期项目1为旅游企业认知,学期项目2为模拟导游,学期项目3为旅游商品设计,根据学生选择的不同方向,学期项目4分为旅行社产品设计以及景区活动策划。一个完整的学期项目需要完成从构思(C)、设计(D)、实现(I)到运作(O)的全过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专业核心课程知识与技能为主,综合运用其他专业课程知识,合作完成项目的构思、设计、实现及运作,通过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实施,获得岗位所需要的特殊知识与技能,满足旅游产业发展对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需求。③真实化实施情境。各模块中的综合性项目都来自于企业的真实需求,专任教师和企业专家根据课程体系共同设计项目思路,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及调研发现企业存在的实际问题,并构思不同的项目,以工作室为平台,团队合作,在真实情境中完成项目的实施,既提高了实践能力,又解决了企业的现实问题,实现了校企共赢。(3)工作室以校企双方为主体①专任教师进入工作室。工作室的专任教师以旅游管理专业优秀青年骨干教师为主,学生在第一学年的项目,以专任教师指导为主,第二学年的项目与活动,由专任教师与企业专家共同指导为主,第三学年的毕业项目与顶岗实习,则以企业专家指导为主。工作室是专任教师与企业专家交流的重要平台,专任教师与企业专家共同研讨、指导项目,互动频繁,强化了校企合作,也提升了专任教师的专业综合能力和项目指导能力。②企业专家引入工作室。工作室以聘请的优秀企业专家命名,主要有全国优秀导游、金牌导游等,他们在工作室的运作中起到主导作用,承担实践教学的主要责任,根据企业的需求提供项目思路,在企业实践环境下指导项目的实施,并将企业文化及制度融入工作室的建设,实现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二、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效果

自“薛闰导游工作室”组建以来,经过三年多的运行和完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提升了学生专业能力。“薛闰导游工作室”以5A级景区同里古镇以及同里旅行社为依托,为学生提供了导游、景区、旅行社等职业面向的岗位实践。学生在第一学期对旅游企业的不同岗位进行认知,第二学期通过选拔进入工作室,并以工作室为平台,在景区完成景点讲解、在旅行社完成一日游带团活动,第三学期完成旅游商品设计等项目,第四学期在旅行社完成旅行社产品开发、在景区完成活动策划等项目,全面了解企业文化,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第三学年直接对接岗位,进行顶岗实习。通过工作室这一平台,学生的实践活动都是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实施,学有所用,夯实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又解决了企业的现实问题,缩短了学生毕业后的入职培训时间,实现了校、企、生三方共赢。在工作室运行的三年多时间内,学生获得省技能大赛二、三等奖7项,并代表同里景区获区导游大赛金奖,多名学生成为企业骨干,受到旅游企业的欢迎。2.变革了课程教学模式及评价机制。工作室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极大地拓展了学习的时间与空间。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云课堂、微信等工具,随时向指导教师寻求帮助。学生在课堂学习了通用性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后,结合学期项目思路与企业实际需求,构思并实施项目,所学知识与技能得到及时应用与巩固,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与持续发展的动力。如在第三学期的项目中,有小组发现同里景区的地方特产存在包装简陋的问题,通过调研选出了深受游客喜爱的特产,在企业专家的指导下,设计出精美易携带的特产包装及LOGO,在学院的学期项目评比中获得一等奖,也受到企业的高度好评,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程的评价上,不再以终结性考核为主,更注重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过程性考核,包括专任教师考核与企业专家考核两部分。企业专家根据企业标准对学生进行考核,并关注团队合作中各成员的作用。3.构建了校企合作新模式。工作室以受聘的企业专家命名,并积极推荐企业专家申报江苏省产业教授,强化了企业专家在工作室中的主导地位,有效提高了企业专家的参与积极性。在“薛闰导游工作室”运行的过程中,企业专家高度参与,提供多样化的实践项目,并从产业前沿视角进行专业指导,通过现代学徒制方式,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开展个性化、差异化指导,增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

三、结语

工作室创设了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突破了传统实践教学的局限性,是对旅游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构建路径的有效探索。“薛闰导游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值得推广,但也有其局限性:(1)为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进入工作室的学生人数宜少不宜多,目前工作室的数量只能满足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增加工作室的数量迫在眉睫。(2)工作室的管理以企业模式为主,来自不同企业的专家实行不同的工作室管理模式,尚未形成规范性、可推广的管理制度。(3)企业专家按所在企业的需求培养学生,如国际旅行社与国内旅行社,学生通过所在工作室掌握了服务特定企业所需的技能,但对其他旅游企业所需的技能仍存在实践不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於佩红.高职院校导游服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1):15-20.

幼师专业实践范文6

关键词:旅游管理;实践教学;构建;实践基地;科研团队

1979年,上海旅游专科学校首次成立了专门的旅游管理专业,标志了旅游高等教育的开始,之后旅游管理高等教育得到跨越式发展。到2016年末,全国共有高等旅游院校或者开设旅游系的普通高等院校就有1690所,在校生44.04万人,全行业从业人员教育培训总量达474.5万人次。但与此同时,我国的高等旅游教育在实践课程安排、实训教学基地、实践教学体系等方面已明显滞后,实践性教学科研团队严重缺乏,很多老师是从学校毕业到另外一个高校任职,行业的认识相对较浅,多停留在书本层面,在旅游教育上教学目标、环节、效果都差强人意。高校教育要培育专业人才,理论基础知识与实际操作能力就要紧密结合,才能更好地适应行业发展,而这就需要实践教学教师科研团队的支撑及专业,这是实现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突破口,也是保证旅游专业素质教学的重要手段。

一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科研团队组建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引进不注重教师实践能力

目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一部分是从其他相关学科加入到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队伍中。以湖南某学院为例,其旅游管理专业,就有8人并非最初主修旅游,并且后续也没有过多从事实践行业和实践科研经历,由于这些教师多是“半成品”,缺少基础知识和实践经验,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递而忽视了实践,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一部分是研究型人才,高学历者较多,他们重研究而轻实践,很少两个能力都有,而旅游管理本身是一种以职业导向为主的专业教育,其培养目标是适合旅游产业需要的管理人才,而现有的师资状况根本不利于实践人才的培养和旅游教育的开展。在旅游教育中,要做到理论实践结合,就必须提高教师队伍门槛,注重师资的实践能力。

(二)在校老师缺乏后期实践性培养

高校教师现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只注重课前备好资料以及课堂解决极少数学生的理论课本知识,而很少去在后期做一些实践性的培养。而实践教学中据有缺陷的原因之一也就是学校开展的实践性教学课程类型偏少,导致老师忽视教学实践环节,比如说后期时间训练不足,教育实习时间短、模式单一,忽略自我反思的引导,还有就是教学方式落后,未有严谨的科研教学态度使得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薄弱。因此,这就要求老师有这种实践教育意识,不仅要在日常教学中引入实践教学,增强学生实践意识与能力,也要利用空余时间及时了解与完善实践教学环节,特别是旅游管理专业教师,作为实用型教学引领者,后期更应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加强自身实践性培养,正确有效的带领和指导学生完成实践教学环节。

(三)高等教育评价使得教师科研导向存在问题

长期以来,高校教育中习惯于通过出勤、获奖、实验报告和实习报告等原因来评价实践教学,都属于一些科研方面的静态评价,忽视了教师实践能力的增长情况,没有体现出老师本身实践能力的提升和导向作用。之前研究国外对于这方面的做法发现,他们注重从多角度的分析老师实践教学的评价,体现出了他们评价的多样、整体以及及时;并且在完善学校的评价体系的同时,也应注重内外结合,注重老师与学生在沟通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的实践能力,而不是只去注重静态的科研评价。另外,有些教师备课时,为了节省时间,一味地盲目下载现成教案,缺乏科研创新性,个别还存在投机取巧的行为,把时间都安排在了自己论文的发表,而不注重实践性研究,因此教出来的只停留在课本知识,没有实践活动来指导学生。

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科研团队构建

(一)更新实践教学科研理念

更新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理念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说:第一,以课程内容为导向更新实践教学;第二,以参与社会实践为导向转变教学理念;第三,以合作企业为学习场地的实践教学科研理念,这三方面都能达到理念创新的效果,但整体来说,三者相结合更能实现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连续性。通过少数高校实验发现,这种效果还是很明显的,但随之也会存在一些问题,包括教师的主导的方向,基础认知的偏差、组织的规范、机制的保障、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结合等问题,都能看出实践教学仍存在许多的漏洞,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与探讨。实践教学是高校教学方式的重点,特别是对于旅游管理这种应用型专业来说,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着理论教学无法替代的特殊作用。学校可以组织系统的学习或宣传,营造出良好的重实践氛围,也可以借鉴瑞士著名的洛桑酒店管理学院的教学安排,让理论与实践学时各占一半,使学生能够合理又有效的学到专业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二)构建合理的实践教学科研团队

目前大部分应聘的教师,都是毕业后直接分配到各个高校的青年教师,基本没有从业多年的教师,他们没有接触过其他行业,社会实践经验又少,再加上近几年来政府政策放宽,本科毕业招聘的学生增加,使得教师放课堂的精力随之增加,没有时间继续到社会中参加实践训练来学习进修,提高自己的实践经验,从而导致教学理论性知识过多,没办法和实践相结合,出现恶性循环。因此,就需要对这些中青年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必须提高专业的实践教师的薪资使其留下,这样便可以让这批培养出下一批刚任职的中青年实践教师,他们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同时具备,他们既能当作高校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后备力量,又能够使得整个团队的实践科研水平有所上升,还能与社会相呼应,让学生把校园生活更好的融入到社会环境中。

(三)重新梳理实践教学科研目标和课程体系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科研团队构建的第一大问题便是老师的实践教学的目标不明确,就这方面而言,旅游管理实践教学老师应该重新梳理实践教学的科研目标,对目标体系的创建要结合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具有明显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培养出学生独立的的专业基础知识、实践能力和职场综合能力,最终实现高就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在不同的阶段培养学生具备相应的能力要求。课程是教学的基础,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科研团队的构建与完整的实践教学科研课程体系是分不开的。通过实践科研教学的发展,可以使旅游管理专业具体明确化,实践科研课程主要可分为课堂实验、专业实训以及校内外实践等实践教学内容,实施课程的方式有一定的特性,每个实践教学内容学完后也应有明确的考评,达到要求后才能进行接下来的实践内容。课程需要有统一的科学规划,老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阶段设置不同的实践教学课程,使学生有由杂到简的技能训练,较强的实践能力,而这些也是构建旅游实践教学科研团队的重要途径。

(四)提高实践教学教师科研评价体系

目前高校对教师的理论水平考核体系日益完善,而教师专业实践教学能力考评则相对落后,教育部门也没有关于教师专业实践能力考评标准,严重阻碍了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这显然不利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因此,将教师专业实践教学能力考核纳入高校教师考评中是必要的,要把这一考评作为晋升教师职称的条件之一,适当降低学术的要求,以保障实践教学水平的提升。因此,就相当于理论与实践对于教师的考评都是非常重要的,而这考评比例也应大体相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提升教师的专业实践教学水平,才能培养出旅游管理专业的复合型人才。

三旅游管理专业实践科研团队构建保障措施

(一)完善实践科研组织管理

在实现旅游管理专业实践科研团队构建的同时,还需要从多方面对实践教学组织管理,确定实现科研团队所需要的实践活动,并对教师按合理化分工的原则进行分类,并分配工作岗位。比如说院长副院长负责管理全院的实践教学开展工作;各科教学老师负责教学内容的更新、指导与检查学生对实践活动的完成情况;外联和实验室管理部门负责引进实践教学基地以及监控;而教务办学工办及考评处则负责对所有实践教学流程的监督与评价。利用相互的权利限制,让部门之间相互合作,从而达到管理的目的,让实践教学不再是飘着,而是于实地。

(二)规范实践科研管理制度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科研团队的构建需要一系列完善的管理制度保障制订规章制度,建立和健全组织结构中纵横各方面的相互关系,才能实施可操作性的管理。各大高校在建立旅游专业实验室以及实践教学基地的同时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与保障条例,以及实践教学设施使用具体操作要求和行为规范,用来实现旅游实践教学的循环利用。为了能够实现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之后还应该制定一套实践教学巡检制度方案,可以成立实践教学巡检机构,学生老师为代表,采取特定的查检方式,对实践教学活动进行考评,以保证旅游管理专业管理实践教学的有效性。没有规范的管理制度,任何技术性的方法和手段都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为了保障实践科研团队的顺利构建,我们必须建立一整套完整的管理制度,作为开展实践教学工作的章程和准则,使管理制度规范化。

(三)加大实践教学科研支持力度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科研团队构建,无论是硬件的实践教学设施还是实践教学的软件建设都需要充足的经费支持,在开展教师实践教学能力认证上政府方面本就应为主导力量,政府作为最权威的公信力机构,可以通过和高校企业合作,联合创办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方面的技能大赛,举办专业实践能力考试,颁发相应的证书,提供奖金奖牌等双层奖励,充分的调动教师们的积极性。在建立培育机构方面,政府可以制定相应的培训制度,要求高校给予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每个学期至少有一次机会可以去旅游企业进行实践活动,保证培训的质量,在建设用于提升教师实践教学的实训基地时,政府、高校与企业可以一起出资、一起协商和创建实践基地,而基地也不仅限于用来培养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还可以作为企业员工的后期培训基地,相当于合理利用其所有资源。也可政府可以设立专项奖励,以教育里发的形式鼓励联合企业一起办学,打开企业与学校的人才大门,促进人才的流通,让更多的旅游企业人才进入到高校进行教师培训,也是给高校中的教师与学生更多学习机会。各大高校要结合自身的发展需要,对实践教学所需的经费、分配和管理所需的负责人进行安排,以保证旅游管理实践教学科研团队的构建。

参考文献

[1]孙海琴.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探索[J].旅游与教育,2009(2):18-19.

[2]张维梅.面向知识时代的教学设计框架——促进学习者发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75-77.

[3]王炜,李志飞,李江敏.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初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7-8.

[4]李芸,毛建明.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基地建设的困境与出路[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26-28.

[5]舒惠芳.国际旅游职业教育比较与借鉴[J].理论月刊,2015(3):11-15.

[6]王全在.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几个问题探讨[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6(2):33-35.

[7]史金联.高校实践教学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2):154-156.

幼师专业实践范文7

[关键词]有机化学;药学专业;科研实践;教学

有机化学是研究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科学,是材料、药学、医学、食品等很多学科的基础。对于药学专业来说,各种药物分子的本质就是有机化合物,所以有机化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为后续的生物化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物合成反应等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有机化学是一门理论结合实践的学科,分为理论学习和实验两部分。理论学习是通过讲授完成的,对于学生来说,有机化学理论抽象复杂,研究对象不具体真实,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对于授课老师来说,每一届重复讲授有机化学理论成熟的知识点,难免会感觉枯燥乏味,容易产生倦怠感。因此,除了责任感之外,如何让教师保持讲授有机化学的热情,始终有一种探知的兴趣,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化,更直观深刻地理解科学问题,关注到理论和科研实践的结合,从而提高对有机化学学科的兴趣,就是有机化学课堂教学需要思考的问题。科研与教学是高校老师前进的两条腿,由于能力和精力分配的原因,每个教师个体可能会有所侧重,但是没有教学的科研,忽略了高校的基本职能和根本任务;而如果只有教学没有科研,那么会陷入陈旧乏味的重复工作陷阱,久而久之就会产生职业疲惫。如果能将教师的科研工作、科研思维和科学素养辅助有机化学的理论,使之相互融合,就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在国外,一些大学实行学术休假制度,满足一定条件的大学教师可以申请带薪的学术休假,休假期间,可以去企业任职、专注做科研工作、撰写专著或通过别的方式沉淀提升自己[1];为了吸引这些国外的人才回国工作,为我国高校的科研工作带来新的思路,中国教育部也实施了“春晖计划”海外留学人才学术休假回国工作。受此启发,我国陆续也有一些高校实施学术休假制度,从效果来看,执行学术休假制度,对于大学教学与科研都产生了积极作用。这有利于大学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回到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去,重新检验他们的教学理论与观念,由此可以看出科研实践可以有效辅助理论教学[2-6]。笔者在科研单位有过十多年的科研工作经历,当前在教学的同时,也有参与部分科研工作,因此,在教学教改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将自己的科研实践用以辅助药学专业的有机化学理论教学,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1有机化合物结构的认识

有机化合物结构纷繁复杂,面对各种复杂的结构,学生往往会产生畏难情绪。目前高校使用的有机化学教材版本很多,一般教材体系都是官能团的分类编排的。在学习每一类官能团的时候,可以用身边熟悉的化合物,或者科研实践中涉及的典型结构的化合物作为例子,将抽象的结构与具体的事物以及药学专业关联起来。比如在学到共轭多烯烃结构这一章节的时候,日常生活常接触的的维生素A就是典型的具有共轭多烯的结构的化合物;绿茶提取物茶多酚的主要成分是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是一种典型的多酚结构,之所以绿茶具有抗衰老等保健功效,就是因为存在酚羟基;抗细菌药物青霉素具有羧基官能团;一些杂环则是药物结构中常见的结构单元,比如β-内酰胺抗生素结构、喹诺酮类抗细菌药物、三唑类抗真菌药物、核苷类抗病毒抗肿瘤药物结构里面存在的各类碱基及类碱基。通过这些和日常生活、和药学专业密切相关化合物的实例,学生对这些官能团能加深印象,同时也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

2通过量子化学计算帮助理解化合物的反应活性

含有苯环结构的药物很是常见,苯环的亲电取代是一种重要的反应类型。在这类反应中,苯环上的取代基对反应活性和定位效应都有影响,其中有致活的定位基,致钝的定位基,第二个基团有的主要进到邻位和对位,有的主要进到间位。理论教学的时候,我们按照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的影响来分析取代基对苯环电子云密度的影响,进而判断这些取代基是否有利于亲电取代反应;用分析反应历程中形成中间态的稳定性来讨论定位效应的问题。在科研实践中,曾经有量子化学计算的科研经历,如用量子化学计算手段研究材料分子的性能,计算药物小分子的电荷分布以探究它们和受体的结合情况等。因此,在苯和一元取代苯的亲电取代反应教学过程中,将量子化学计算引入,通过计算取代苯环上电荷的分布,探究苯环亲电取代反应发生的位置,将计算结果和教材上的结论进行比较。选取几个代表性的分子:苯、甲氧基苯、氯苯和硝基苯进行计算,采用Gaussian09软件包,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在B3LYP/6-31G(d)级别下进行。从上图及表格可以看出,甲氧基和氯取代的苯,其邻位和对位的电子云密度更大,所以亲电取代反应发生在2位或4位,属于邻对位定位基;而硝基苯的间位上电子云密度更大,亲电取代反应发生在3位或5位,是间位定位基。这和实验结果、电性效应理论分析以及反应中间态的稳定性判断都是一致的。通过计算,可以看出苯环上各个碳上电子云密度大小的差异,学生能直观地理解苯环上取代基的定位效应。结合教材理论分析,从多个方面理解取代苯环上亲电取代的定位效应,有助于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加深理解。

3深刻理解典型的反应

有机化学的学习过程中,涉及的反应非常多,其中一些是人名反应。从理论上理解反应的机理、反应的影响因素,难免会让学生觉得抽象、枯燥,理解起来也颇感困难。将科研工作中的一些典型反应作为理解该反应类型的实例,比如Wittig反应,参与Wittig反应的是羰基化合物、卤代烃和三苯基磷制备的Wittig试剂(叶立德)。教材上列出的反应一般情形是醛酮化合物结构比较复杂,而合成叶立德的卤代烃的结构相对比较简单。但在科研实践中,曾做过的这样的反应:形成wittig试剂的卤代烃结构较为复杂,而醛酮部分则比较简单,比如β-内酰胺抗生素头孢地尼和头孢克肟的必需中间体7-氨基-3-乙烯基头孢烷酸的合成,其中一步反应就是Wittig反应。以7-苯乙酰氨基-3-氯甲基头孢烷酸对甲氧基苄酯为原料,首先与NaI和PPh3发生反应生成磷叶立德,然后再在碱性条件下和甲醛发生wittig反应,得到7-苯乙酰氨基-3-乙烯基头孢烷酸对甲氧基苄酯[8]。从反应实例可以看出,通过Wittig反应,将羰基转化为碳碳双键,反应条件温和,其它官能团比如酰胺键和酯键均不受影响。通过讲解科研中的反应实例,分享做该反应的经验,学生对Wittig反应的印象更为深刻。Reformasky反应是合成羟基取代羧酸酯的一种方法,α-卤代羧酸酯在醚类溶剂中,和锌粉作用,形成有机锌的复合物,而后再和羰基化合物发生亲核加成反应[9]。除了教材的范例,补充讲解自己曾在科研中曾经做过的一个Reformasky反应,这个反应是抗肿瘤药物盐酸吉西它滨的一步反应,该反应的成败关键因素是锌粉的活化,先后尝试了几种锌粉的活化方法,如稀酸洗涤法、原位活性锌法,最后采用三甲基氯硅烷原位活化,操作方便,而且效果非常好。用自己科研中的反应为例子,既可以强化学生对该反应的印象,也可以引导学生初步形成科学思维,增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绿色化学观念的构建

幼师专业实践范文8

[关键词]协同创新;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1导论

“协同创新”最初应用于企业组织内部,依靠共同的目标、沟通渠道和内在动力等因素构建资源平台,建立分享机制,以促进内部成员的协作发展。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时引用协同创新理念,在新时期对高校培养创新人才提出了新要求,即高校应加强与同类院校、企业的合作。旅游管理专业作为应用性学科,只有理论和实践并重,完善课程设置,构建强大的师资队伍,通过建立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大力培养学生的业务操作技能,才能适应目前社会对该专业毕业生的高标准要求。因此,旅游管理专业开展实践教学,离不开高校与其他同类院校的协同合作、高校与企业的协同合作。

2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伴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也逐渐提高。不仅要求从业人员具备基本的理论知识,更要求具备一线岗位的实际工作技能。显然,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只有理论联系实践,为学生开辟多种实训、实验和实习的渠道,创建多种实践平台,才能使学生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

2.1开展实践教学是应用性学科培养目标的要求

按照学科设置,大多数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在设置课程时都涵盖酒店管理、旅行社管理、景区管理等方向,因此开设的课程也都围绕这些大类展开。按照这样的模式,学生就业的对口行业是去酒店、旅行社、景区或者其他相关的旅游企业。旅游管理专业作为应用性学科,理论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该行业不同领域的理论板块,但如果没有实践教学,学生就无法运用这些理论解决现实的问题。正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高校开展实践教学显得尤为迫切。

2.2开展实践教学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前提

从目前来看,各个高校普遍越来越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可究竟何为创新人才,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毋庸置疑,创新人才一定不是“书呆子”型的学生。实践教学可以使学生在传统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更多地接触到业内的技能操作。这样就可以使学生打破原有的思维模式。通过一系列校内实训平台和校外在企业实习等途径,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2.3开展实践教学是旅游行业对从业者的要求

最新《中国旅游发展报告2016》披露,预计2020年,中国国内旅游规模将达到68亿人次,出境旅游人数将超过2亿人次。数据显示,我国将成为世界第四大旅游客源国。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为旅游业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同时,对人才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通过多样化的实践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操作技能,才能使他们在就业时具备一技之长,以实现自我价值。

3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3.1实践教学师资力量匮乏

高校的教师大多都是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对课堂教学和课堂管控能力较强,但是缺乏实践经验,特别是旅游行业一线的实际工作经验。另外,高校有些青年教师,研究生或者博士毕业就直接应聘进入高校从教,几乎没有任何实际工作经验。这样的师资现状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在课堂上无法接触到具体的业务操作环节。

3.2实践教学设施设备紧缺

为了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展开,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必不可少。旅游管理专业的实验室应该具备模拟酒店、旅行社、景区等行业的基础业务操作的能力,满足学生模拟开展各项工作的需要。这样就对实验室的场地、设施设备要求较高。目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理论教学课时大大超出实训课课时,导致对实训课的重视程度不够,实验室建设也相对滞后。特别是一些设施过于简单,无法满足高水平的训练操作。实验室建成后,内部的设备不及时更新,无法跟上最新的行业发展要求。这样也导致学生在实验室操作时积极性不高,单一的操作过于乏味,久而久之实训课的安排流于形式,无法真正发挥作用。

3.3课程设置不合理

对于旅游管理专业来说,实践教学环节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分为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校内实践大多分散进行,包括课堂模拟教学环节、实验室专项操作演练、短期实训等,这些一般穿插安排在各个学期,课时长短不一。校外专业实多安排在大四期间,学生可以自己选择实习单位,或者学校推荐实习单位。这样的课程设置看似也较符合大学课程的安排,但是实习效果却很难保证。一方面,校内的实训课比较分散,而且学时较少,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次,受学校实训基地条件限制,也未必能真正模拟旅游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另外,该专业学生进行校外实习,和自己专业对口的是去各大旅行社、酒店或者景区等从事一线工作,这些岗位对学生操作技能要求较高,企业在学生入职前都需要进行系统的培训,因此校外实习单位往往不接收短期的实习生。而高校往往将校外专业实习安排在大四,这个时期学生又面临找工作或考研的压力,实习效果很难保障。

3.4校外实习缺乏统一管理

实践教学除了在校内开设一系列的实训课,校外实习也必不可少。旅游管理专业更多强调的是社会实践技能,只有通过系统的校外实习才能获取。高校在安排学生校外实习时,如果只是向毕业生推荐一些对口的旅游企业,而不去实地考察这些企业的经营现状、人力资源需求状况和企业资质等情况,就很难切实保障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各项利益。同时,学生在选择实习岗位时也比较盲目,由于对实习岗位不了解,未必能真正找到自己满意的实习单位。而学校对学生实习情况的掌握,也仅局限于要求学生提交实习报告,而实习报告未必能真实体现学生的实习情况。要想切实掌握学生实习的情况,有必要对学生的实习进行统一的规划,并制定完善的考核方式。

4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对策

4.1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组建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起到重要的指引作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首先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对老师的要求已不仅仅局限于扎实的理论功底,更重要的是具有实践动手的能力。一方面可以邀请旅游企业的相关负责人来学校做报告,给同学们分享业内的最新资讯,培养学生的职业敏感度。其次,可以不定期的安排学校的老师去旅游企业学校培训,提升自己的实践技能。另外,可以聘请旅游企业的从业人员给学生开展实训课,使学生了解这些企业的基本业务流程,为校外实习做准备。最后,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前提下,如果学校允许,可以鼓励老师在旅游企业任职,培养“双师型”教师。

4.2完善校内实验室建设

旅游管理专业开展校内实践课程,必须依赖相应的实验室设备,如客房实验室、中餐厅实验室、西餐厅实验室或者3D景区模拟导游实验室。通过实训,可以让学生模拟客房服务,模拟操作中、西餐厅的摆台,或者模拟导游讲解。实验室建设必然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和场地,因此,在规划实验室建设时应充分调研论证,保证实验室的设施设备符合实训课要求。近几年来,互联网+旅游的发展模式在旅游行业中的运用越来越多,因此实验室的设备也要“智能化”,除了必要的硬件设施,软件设施的配备也应到位。同时,应制定实验室管理条例,确保实验室的可持续使用。

4.3建立“协同创新”的实践教学目标

实践教学体系要注重院校合作、校企合作,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明确各个实践环节的详细标准。比如,在制定培养方案时,对各类实践课程进行统一规划,明确实验室教学的具体安排、实训课的具体安排及校外实习的安排,针对课程的课时和内容,制定相对应的考评体系。特别是校外实习,在学生实习之前就对学生进行规划,提升学生对校外实习的重视程度,并且综合考虑学生的意愿分配岗位。在对校外实习进行考核时,设立企业打分和学校打分的比例,明确考核标准,对不达标的同学取消学分,并要求重新实习。完善严谨的考评体系,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4.4深化校企合作,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除了校内实训课、实践课等,校外实习也不可缺少。要想开展校外实习,必须深化校企合作。首先,寻找对口的实习企业。旅游管理专业开设的课程包括景区管理、酒店管理、旅行社管理等大类,可以找一些景区、酒店或者旅行社签订长期合作协议。这样,学生在校学习的理论和实习单位的岗位需求是对口的,学校根据实习单位所提供的岗位,灵活调整教学方案,这样可以使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就业岗位。其次,邀请企业的负责人来学校开展讲座,拓宽学生的视野,也让学生提前了解这些实习单位。再次,遵循双向选择的原则,即学生可以申请意向的实习单位和岗位,企业也可以对学生进行面试,一方面尊重学生的选择,另一方面兼顾企业的用人需求。最后,完善考评制度,打破传统的考核方式,不仅让学生提交实习报告,企业更多的要注重对学生的过程管理及考核,建立完善的考评指标,考评的过程也是学生认识不足、改进技能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刘俊清.基于协同创新理念的旅游管理专业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以内蒙古高校为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6(11).

[2]满超燕.关于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探讨[J].现代教育管理,2016(2).

[3]谢苏立,余李丹,杨洁,等.地方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基于协同创新理念[J].亚太教育,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