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人民币范例6篇

认识人民币

认识人民币范文1

教学目标:①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l元=10角,l角=10分。

②初步学会简单的元、角、分之间的换算,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③通过师生、生生兑换钱币,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实践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④知道爱护人民币和合理计划、节约用钱。

教学难点:认识人民币的票面数值,知道元、角、分是人民币 的单位。

教学准备:师生准备元、角、分的纸币和硬币、口算卡、课件。

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设计特点:①体现数学知识、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的思想。在教学人民币之间的关系时,用师生、生生兑换钱币的方法,贴近学生生活,又充满情趣,在巩固练习时,设计购物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提高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②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及学生已有的知识,本节课采取课内合作交流的教学形式,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积极参与、主动学习的课堂环境,如关于“元”币的知识,合理花钱购物的知识,都通过合作、讨论、互相启发、互相探索等形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口算卡

9+3 8+6 6=2 7+8

12—9=4—6 =12—6==—7

二、导入新课

小朋友,当你们的练习本或铅笔用完了,你到商店去买时要带什么?(钱)。“钱”就是货币,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货币,中国的货币叫“人民币”,今天我们学习“认识人民币”(板书课题:认识人民币)。

三、新课

请同学们拿出按要求准备好的人民币,分一分类,说一说你是怎样分呢?(可以分成硬币和纸币,还可以分成分币、角币和元币),按照学生的回答电脑演示,将同一类人民币放在一起。

l.教学例l,认识“分”币。

①要求学生从自己准备的分币中分别找出1个1分、2分、5分的硬币各一枚,仔细观察,然后说一说怎样区分它们?并说出这些硬币正、反面的图案。(电脑显示硬币正、反面)。

②师指出:“分”是人民币的单位。

③教师以和学生换钱的方法,使学生了解这几种分币间的关系,1个2分可以换2个1分,1个5分可以换5个1分,1个5分可以换成2个2分,1个1分。然后同桌互换、再填空,2分是( )个1分,5分是( )个1分,5分是( )个2分( )个1分。

2.教学例2,认识“角”币。

让学生拿出l0分钱,并说说你的拿法(有的同学拿l0个1分,有的拿2个5分,有的拿了5个2分)。

说明:一分一分地数l0个1分是10分,10分就是l角,10分可以换成一枚l角硬币,也可以换成l角纸币,“角”也是人民币的单位,l角=10分。

同学们想想,角币除了l角外,还有哪些?(2角、5角),你认识5角硬币吗?它与5分硬币有什么不同?电脑显示5分硬币和5角硬币,指导学生观察区分。

学生同桌互换角币,然后独立完成第41页例2的填空。

3.教学例3、例4,认识“元”币。

要求学生拿出l0角,同桌比一比谁的拿法多?

教师出示各种元币,学生说说l0角钱可以兑换哪种元币,并讲一讲1元币的图案和颜色,板书l元=10角。

教师用电脑出示1元、2元、lO元、20元、50元、100元,学生说说它们的有关知识,然后独立填写第42页的例4,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同学个别辅导。

“元”和角、分一样也是人民币的单位,谁能想出来1元等于多少分?(100分)

四、巩固练习

1.做教科书第43页“做一做”。

①第l题;电脑出示钱币图,学生看图说出是几元几角。

②第2题;电脑出示题中的东西及价钱,学生说一说每样东西的价钱。

③第3题;抢答填空。

2.完成练习十第1、2题,填写在书上,集体纠正。

3.购物活动。

①教师交待购物方法:一位同学当“营业员”,另一名学生当“顾客”,上台买一样,再从讲台上拿购买这种商品的人民币付给“营业员”,然后营业员讲出买的什么东西,多少钱。

②各小组分别购物:小组在购物中会出现如拿5角钱去买2角的铅笔,“营业员”不知道怎样退钱或退错钱等现象,这时组织本小组讨论,发挥集体力量找出解决的办法。

③交流汇报:每个小组经过讨论后分别汇报购物情况。

①师生评价:在这次购物活动中每个小组都完成得很好,特别是第3小组和第6小组,他们克服了困难,完成了购物任务。

总结:这节课同学们认识了人民币,说说人民币的单位有哪些(元、角、分),l角等于几分,l元等于几角,l元等于几分?人民币是国家发行的货币,大家都要爱护它,不能乱涂、乱画、乱撕,撕毁、伪造、贩卖假币都是违法的。

认识人民币范文2

关键词:人民币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人民币国际化

中图分类号:F830.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428(2010)03-0067-04

自2009年7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启动以来,在人民币跨境问题上的各种观点屡见报端。笔者以为,当前关于人民币跨境方面存在着五大认识误区。

误区一:境外人民币存放境外

自2004年香港地区银行开办个人人民币存兑汇业务或更早些时候允许个人携带人民币出境开始,人们就开始直观地认为这些境外人民币都存放在了境外。产生这一认识误区的原因在于人们对于货币的流动以及结算过程缺乏全面的认识和理解。根据货币及其清算原理,所有货币的清算遵循以下三个规律:一是所有货币的结算都在其发行国完成最终清算,且以中央银行的清算为终极清算;二是所有货币都存放在银行体系内,除了民间收藏的现钞;三是所有结算和清算都是通过银行账户间的借贷记动作完成的,也即银行间跨境结(清)算。根据上述三个规律可以容易地得出“所有货币都存放在其发行国银行体系内”的结论。

事实也确实如此。反映在现实中就是所有美元都存放在美国的银行体系内,所有欧元都存放在欧元区银行体系内,……。人民币也遵循相同规律。先来看中国人民银行为香港银行开办个人人民币存兑汇三项业务时所做的清算渠道安排:选择中银香港作为香港地区人民币清算行,中银香港在深圳人民银行开立人民币清算账户并加入人民币大额支付系统:香港地区的其它银行需要在中银香港开立人民币账户后,才能为个人开办人民币存兑汇业务,即面向公众提供人民币金融服务。由此可见,香港地区的人民币最终通过中银香港存放于境内中国人民银行。再来看个人携带出境的人民币现钞。开放“自由行”并提高人民币携带出境限额后,大量人民币现钞借助“自然人流动”的方式被携带出入境。就人民币现钞出境而言,这部分人民币被用于境外消费了,即购买了当地的货物或服务。当地商户对收到的人民币现钞一般有以下处理方式:一是窖藏起来,这取决于商户的意愿和能力。一般情况下,人们不倾向于窖藏很多的外币现金(人民币在当地属于外币),因为这样做需要承担很高的保管成本、机会成本和风险。二是向银行交存。这意味着商户将收到的人民币交给银行并为其打入存款账户中(如果当地银行提供人民币账户服务,则可作为人民币存款;如果当地没有人民币账户服务,则需要兑换成当地货币存款)。银行收到商户交存的人民币现钞后也同样面临现钞保管的成本和风险问题,因此银行也需要解付到能够接收人民币现钞并将其转化为存款的机构(事实上,能够在当地提供人民币现钞收兑服务的机构,必然以建立了人民币现钞的解付渠道为开办业务的前提)。根据法理,唯有货币的发行国是不能拒绝其货币回存的。因此,所有流出境外的人民币现钞除了银行留下少量的备用金外,都将被解付回存我国境内银行,因为只有这样才满足效益最大化的经济学原理。根据同样原理,2009年7月启动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也在跨境银行结算和清算模式下进行,境外银行以直接在中国境内银行开立人民币同业往来账户为在当地受理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前提条件。由此可见,境外人民币并非存放境外的人民币,而是境外持有的、存放在境内银行体系中的人民币。认识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这是本币结算与外币结算截然不同的地方。采用外币结算时,外币资金的所有权随结算方向发生了实实在在的转移的同时,因其存放地本身就在境外,所以我国支付的外币真实地汇划到了境外,离开了我国的银行体系;而采用人民币结算时,人民币资金虽然转移了所有权,但无论收付都依然留存在我国的银行体系内。

进一步地可以引申出另一个相关的认识误区――境外人民币回流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分析需要先理解境外人民币的产生原理,并结合上述关于货币清算的规律来进行分析。境外获取人民币的渠道无外乎兑换获取、商务活动获取以及金融获取(贷款融资等)三个方面。其中兑换获取和商务获取都存在对价买断性质,即要么拿别种货币兑换,要么通过提供货物或服务后由买方对价支付获取。境外人民币的最初形成就源于此。对于境外主体而言,此时的人民币,若持有则是一项货币资产,或继续用于结算则是一般等价物概念。对我国而言,若说回流,应该有两层含义:一是所有权的回流:二是纯资金回流。所有权的回流需要通过兑换,或提供对价的货物或服务,才能实现真正的回流。纯资金的回流则需要通过金融渠道回流,要通过输出金融资产来实现,即向境外提供人民币资产――发行债券就是其中之一,且币种还应是人民币,才能实现人民币的名义回流。之所以只是名义回流,是因为境外发行的人民币债券到期后通过偿还方式,人民币还是会回到境外持有人手中。这种金融渠道的回流完全不同于商务渠道的回流,其背后的实质意义是人民币资产的外流以及人民币金融市场的外放。

误区二:境外人民币具有外汇性质

这是一个相当令人困惑的问题,具有很强的误导性。因为历史上我们曾经有过一段外汇人民币存在并发生作用的过程。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方面的原因,我国长期处于外汇短缺状态。为确保国际支付,我国实行了外汇管制和外汇专营制度。期间,我国授权中国银行――当时的外汇专业银行――发行外汇兑换券,用于面向境外人士以外币兑换后在境内消费。外汇兑换券作为一种外汇人民币形态既解决了境内禁止外币计价结算的法理问题,又满足了区别对待境外人士的消费需求的需要,其隐含的意义为用外汇兑换的人民币可以享受特殊消费待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为我国带来了巨大的转变。外汇兑换券早就退出了历史舞台,境外人士入境时兑换而得的人民币与境内人士持有的人民币实现了同种同质同价――即在购买货物和服务时所支付的人民币没有因为付款人(持有人)的身份而产生差异。这中间隐含的一层含义是差异已经通过银行的兑换价格来“平”掉了。因此,人民币就是人民币,不再因持有人而异化。

那么境外人民币是否具有外汇性质呢?笔者以为,对当地来说,毫无疑问是诸多外币中的一种;但对作为人民币发行国的我国来说则不应视同外汇或具有外汇性质,因为这不符合法理和国际惯例:一是一国货币对其发行国而言永远都是法币,无论其持有主体是谁。试想若我国都将境外人民币作为“外汇”来处理和管理,那国际上又该如何定位这一走出去的人民币呢?若境内境外都将境外人民币作为外汇处理,那境外人民币不就成了“无根之物”了,又有谁还

会认同和接受人民币呢?二是人民币支付结算功能从境内向跨境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应有的成果,符合经济发展和货币发展的规律。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一直人为地限定人民币支付结算功能向外发展。以明令规定国际结算必须以外国货币进行的方式强制国内经济主体以外汇结算对外经济交往活动。这在外汇短缺时期尚可理解,但对于现在进出口规模已超过2万亿美元且国际贸易份额位列全球第二的我国来说是不公平的。在人民币已广为周边国家和地区接受的情况下,2009年7月启动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可以被理解为是人民币支付结算功能顺势而为地由境内向跨境和国际发展的结果。因此,用于跨境结算的人民币不是外汇,是人民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其支付结算功能依据货币发展规律自然演进的结果。也不应再贴上“具有外汇性质”这样的标签,人为地矮化或限制人民币的支付结算功能。进一步地,境外通过与我国经济交往获得的人民币也不是外汇。对于我国而言,人民币就是我国发行的货币,不能因其用于支付时不作外汇,持有时又作外汇来区别处理。

误区三:人民币对外负债等同于外债

认识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来进行。

首先也是最关键的是要从“人民币对外负债究竟是谁的负债?”来着手。从经济角度来看,我国是人民币的发行国,人民币对外负债当然就是我国的对外负债了:从技术层面来看,人民币对外负债的具体表现是境外持有人民币,因此,其本质是人民银行的对外负债,是人民银行众多货币发行量中为境外主体持有的那部分人民币,反映在人民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用于衡量货币供应量的M0、M1、M2等指标中,也即在人民币未走出去之前,上述指标均为人民银行的对内负债;人民币走出去之后,上述指标将表现为人民银行的对内负债和对外负债两个部分。从主体层面来看,考察人民币对外负债的表现形态时,不难发现,人民币对外负债的具体承担者有三类:一是货币发行者――人民银行;二是在货币跨境结(清)算规律作用下的人民币存款吸收者――境内商业银行;三是依权责发生制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因采用人民币结算而产生暂收应付的各类主体。就第三类主体而言,如果对方持有的是人民币票据(证券)时,则境内负债主体就是票据(证券)的发行者。

其次是要从人民币对外负债与外币对外负债的性质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从偿付角度来看,本币对外负债时,偿付采用的是我国的法币――人民币,其货币供应量由我国掌握;外币对外负债时,偿付采用的是他国的法币――外币,我国需要通过兑换获取,其货币供应量则由外国央行掌握;从承担的风险角度来看,借用前美联储理事Frederic S.Minshkin在《下一轮伟大的全球化――金融体系与落后国家的发展》中的一段论述来说明本外币对外负债的风险情况:“发达国家很少发生货币危机和金融危机的双重危机,因为其债务结构与新兴市场国家非常不同。发达国家的债务通常以本币计值,而且期限较长。当发达国家货币贬值的时候,贬值对企业资产负债表的影响非常有限,因为债务以本币计值。因此,贬值并不会引发金融危机。”由此可见,人民币为我国的法币,由人民银行发行并管理;而外币则是他国的法币,由他国央行发行并管理,所以外币流通到我国时需要纳入外汇管理,因为二者涉及到的风险不同,遵循的法理不同,

综上,人民币对外负债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外债,它确实是我国的对外负债,是人民银行货币发行量中的一部分,但与外币对外负债是有着很大区别的。通过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等业务的发展推动我国对外负债本币化无论是从宏观上还是微观上对我国都有利。

误区四:人民币跨境就是资本账户可兑换

关于这个问题需要从考察资金跨境流动管制的方式来着手。国际上通常把与资金流动相关的管制(con-trol)分为两类,一是兑换管制,二是资本管制。兑换管制(exchange control)通常是指对本外币之间兑换活动的管制,比如我们一般说的经常账户可兑换、资本账户可兑换等。资本管制(capital control)则是专指对资本跨境流动的管制,主要是对归入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资本及金融账户”栏下的各类交易的管制,因为,“资本及金融账户”下的各类交易具有典型的孳息(利)性质。货币的可兑换性(convertibility)会影响资本的跨境流动,但资本跨境流动不一定受货币的可兑换性约束,尤其是无兑换的本币资本跨境流动。因此,实行货币兑换管制的国家一般实行严格的资本管制,但也有许多国家在无兑换管制的情况下实行着或多或少的资本管制。只不过这些管制是以别的名义如审慎监管政策(prudential policies)等实行而已,如对跨国并购活动的限制等。

人民币跨境就其功能而言,是人民币支付结算功能的延伸;就其涉及的资金流动而言,属于无兑换性质的本币跨境流动,与资本账户可兑换之间是有区别的,具体表现在:一是本币跨境导致的结果是本币对外债权债务的变化。对于我国而言,影响人民币境外债权债务变化的控制权――货币政策调控权掌握在我国,其隐含的风险远小于外币。二是资本账户可兑换控制的是“资本及金融账户”下交易时的兑换行为,我国对“资本及金融账户”交易本身实行政府核准制管理,即属于资本及金融账户性质的交易(跨境直接投资、证券投资等)都需要获得相关部门的前置核准,如外商直接投资需要获得商务部门的前置核准。对外直接投资也一样;跨境证券投资(包括发行股票和债券等)需要获得证监会等部门的批准等。因此。人民币跨境结算涉及的不是资本账户可兑换问题,而是资本及金融账户交易的本币结算问题,正如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解决的是贸易便利化问题一样,资本及金融账户交易的人民币结算解决的是投资便利化问题,将有助于推动我国资本及金融市场的开放,且这种开放是可以借助人民币是我国货币的货币政策调控而非以往的兑换管制来进行调节。

误区五:人民币跨境就是人民币国际化

这是一个学术界非常热衷的话题,笔者认为通过考察货币职能的发展阶段,不难发现。当前的人民币跨境离人民币国际化还相去甚远。以下是笔者对国际货币发展的一个路径判断:跨境贸易本币结算(货币的支付结算功能从境内向境外延伸)本币境外持有(货币的资产功能)境外对保值增值的需求境外持有者对本币金融市场的参与本币金融市场的发展(货币的交易及投资功能)本币资产境外持有(货币的储值功能)。

如果人民币也遵循这一发展路径,那么从中可以看出,人民币是否能够实现国际化要看本币金融服务和金融市场的发展情况,即是否能满足境外主体对保值增值的需求,从而发展出人民币的国际交易投资及储值功能。一直以来,我国人民币的各项货币职能以服务境内主体为主。自2009年7月人民币用于跨境贸易结算后,人民币就面临着服务境外主体的需求。具体表现在:境外主体在与我国开展人民币结算业务中能否对冲管理其汇率风险、能否按合理的价格便捷地获得人民币以及获得的人民币是否有合理的收益等。这些都构成了对人民币金融服务出口的需求和挑战――即我国境内的金融机构(包括市场)能否向境外主体提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民币金融服务,从而实现人民币服务境内外经济主体的货币职能。一般而言,本币的崛起与本国金融体系的发展之间存在着正向互动的关系,但由于金融服务的提供具有跨境提供、境外消费等多样性,本国金融体系能否支撑本币崛起并在本币崛起过程中尽享收益最大化还取决于制度安排、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发展程度等一系列问题,因此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过程。这中间还必须防范因境内金融市场和体系发展跟不上实体经济发展需要而导致需求外移、市场外移和人民币定价权外移的风险。

认识人民币范文3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一篮子货币浮动汇率

2005年7月21日,我国公布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地浮动汇率制度,不再单一盯住美元,人民币对美元即升值2%。人民币汇率改革之所以能引人瞩目,与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经济实力日益增长的深层次背景密不可分。从1979~2004年的26年间,中国经济持续保持9.4%的年均增长速度,到200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65万亿美元,进出口贸易11548亿美元。中国市场潜力巨大,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进口市场和亚洲第一大进口市场。2005年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达到7110亿美元,我国外汇市场建设不断加强,各项金融改革已经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企业承受力也有了一定的加强,世界经济平稳,美元利率稳步上升,这些因素促使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抓住有利时机,启动了此次人民币汇率改革。

1影响人民币汇率制度变动的因素分析

1.1国际收支状况

影响一国汇率的最直接或最具体的因素是该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它是决定汇率走势的长期因素。一般而言,国际收支顺差,本币汇率上升;反之,则下降。从贸易收支上来看,中长期贸易收支状况在整个国际收支中具有决定的意义。从资本收支上来看,当一国资本大量流入时,在外汇市场上外汇供过于求,外汇汇率下跌;反之,外汇供大于求,外汇汇率上升。

1.2相对通货膨胀率

货币对外价值的基础是对内价值。如果货币的对内价值降低,其对外价值(汇率)必然随之下降,货币的对内价值可以用通货膨胀率来表示,一般来说,相对通货膨胀率持续较高的国家,表示其货币的国内价值的持续下降速度相对较快,其汇率也将随之下降。

1.3相对利率

一般来说,一国利率水平提高——本国货币资金的成本上升——外汇市场上的本国货币的供应相对减少;同时,利率较高——将吸收外资内流——外汇市场上的外币供应相对增加。综合这两方面,利率的上升将推动本国货币汇率的上升。

1.4国际储备

较多的国际储备表明政府干预外汇市场、稳定货币汇率的能力较强,因此,储备增加能加强外汇市场对本国货币的信心,有助于本国货币汇率的上升。反之,储备下降则会引诱本国货币汇率下降。

2对此次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思考

2.1对单一盯住美元汇率制度的思考

从本质上讲,过去我国采取的盯住汇率制是一种固定汇率制。单一盯住美元汇率制度有其积极作用的一面,它相对成功地保持了人民币汇率水平的稳定,增强了外部经济对于人民币汇率水平的信心,促进了中国的涉外贸易和投资的发展。但是它的缺陷也在我国逐步放宽资本管制,全面融入金融全球化的进程中逐步表现出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国单一盯住美元汇率制度和不断多元化的贸易和投资结构,不利于名义有效汇率的稳定,并进一步造成贸易顺差的波动。在中国的强制性结售汇制度和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特定的交易格局下,贸易顺差影响到央行的外汇占款的波动。从表1中可以看出,1994~1997年外汇占款比重一直上升,1998~2003年比重也呈上升趋势。在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安排下,外汇占款比重的上升,则汇率水平得不到灵活调整,对中国货币当局维护金融稳定、推动金融改革造成不利影响。

(2)单一钉住美元的汇率安排,等于把主要国外货币之间的汇率波动引入到中国的货币供给当中,不利于实现稳定的货币供给和货币政策独立性。

2.2对参考一篮子货币制度的思考

一般认为,人民币参考一篮子货币,能较充分地反映中国对外贸易多样化的特点,可避免在盯住美元情况下,因美元大幅波动引起人民币对其他主要货币汇率变动,影响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出口。此外,在当期形势下,人民币参考一篮子货币更为重要的优点,是增加了汇率弹性,人民币的双边汇率随国际主要货币之间汇率的变化而变化,不易出现在单一盯住美元而又扩大波幅时人民币汇率的一路爬升。

应认识到参考一篮子货币制度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其主要表现为:

(1)升值预期强化带来的大规模资本流入。较低的升值不仅更加坚定了那些曾经认为该货币会升值的人的预期,而且使得保持该货币汇率稳定的承诺已经不具有可信度,打击了那些认为该货币会继续保持稳定的人的预期,并会使这一部分人迅速加入到货币具有升值预期的人的行列。其结果是导致大规模的外汇对货币的兑换。

(2)短期操作中可能面临投机冲击。参考货币篮子调整货币汇率,与最高浮动波幅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这两者有时是不相容的。浮动区间有时不能消化货币篮子的价值变动,因此,一旦美元和欧元、日元之间的汇率发生急剧变动,市场就完全有可能预期货币汇率的收盘价即使处于浮动区间的端点,也不足以反映货币篮子的价值变动,货币当局完全可能在未来“参考货币篮子”调整中间价。在这种情况下,存在对货币进行短期的投机冲击较大可能性。

(3)无法使中国获得最优货币区的好处。目前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也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在国际金融体系中占据中心地位。美国的实力加上国际交易长期使用美元的惯性,使得在相当长时期内,美元都将是最主要的国际货币,盯住美元也成为世界上相当普遍的汇率安排。在周边经济体货币大多盯住美元的情况下,如果人民币长期参考一篮子货币,就很难获得最优货币区的好处。理论上,各经济体都盯住同样的一篮子货币,也可以形成某种最优货币区。但它要求各经济体篮子货币的权重、汇率调控的方式完全相同。这显然很难做到。

(4)长期参考一篮子货币将大大削弱汇率的名义锚(nominalanchor)作用,可能影响中国的物价稳定。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货币调控能力较弱,为了治理通货膨胀,往往将本币汇率盯住物价平稳国家的货币,以稳定国内物价和市场参与者的预期。如果实行一篮子货币爬行区间(basket,band,andcrawling)等较复杂的汇率体制,尤其汇率调控区间较大、央行外汇市场干预手法不明确等情况下,汇率的计算非常复杂,市场参与者很难准确地判断货币当局的汇率政策和汇率走势。

综上考虑,笔者认为,从中国目前的国情出发,参考一篮子货币可作为汇率机制改革的起步和过渡,而不宜长期实行。在汇率机制改革顺利启动后,如果人民币升值预期弱化,市场较为平稳,在实际操作中可以转向爬行美元区间,保持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相对稳定。

3未来人民币汇率走势的分析

当前对人民币仍有升值预期主要原因是中国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顺差持续增长,以及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但是判断人民币汇率的高低,要以人民币均衡汇率水平为基础,均衡汇率是中长期内与宏观经济内外均衡相一致的汇率,内部均衡以充分就业为代表,外部均衡为国际收支为代表。图1横轴和纵轴分别是国内实际需求和用直接标价法表示的人民币实际汇率,IB代表在充分就业下国内实际需求和人民币实际汇率的组合;EB代表在国际收支平衡时国内实际需求和人民币实际汇率的组合。IB和EB把平面划分了四个区域,其交点对应的E是人民币的均衡汇率。

有学者研究显示,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民币经历了两次明显的低估和一次明显的高估,两次明显的低估出现在1986~1988和1991~1995年,一次明显的高估出现在1983~1985年。另外1989年人民币略有高估,但没有对我国经济造成冲击,1996~1998年人民币再次出现高估,1999年后高估幅度有所下降,后来几年一直处于均衡水平。近几年,国际上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越来越高(尤其是以美国为代表),这次汇率改革后,对人民币仍有升值预期,认为目前人民币汇率仍然过低,这些对我国人民币长期汇改走势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

认识人民币范文4

由于国际金融危机,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先后陷入经济衰退,经济水平下滑,货币贬值,并且美国、英国和日本等为了刺激经济,宣布采取量化宽松政策,向市场大量注资,这些主要发达国家货币贬值的风险增加。而中国经济基本面健康.政府积极采取宏观经济措施促进经济增长;中国金融系统稳定,经济可能率先回暖;人民币币值稳定.人民币的国际信用不断提高,因此人民币走出去的条件也日益成熟。中国人民银行先后同韩国、中国香港地区、马来西亚、白俄罗斯、印度尼西亚和阿根廷的货币部门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货币互换总规模达到了6500亿元人民币。货币互换一方面满足该国或该地区向市场提供所需货币的流动性,有利于稳定该国汇率和金融市场;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双边开展以人民币计价和结算的贸易往来,促进双边贸易进一步发展。同时2009年4月8日,国务院决定在上海市和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东莞4城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这为人民币进一步走出去创造了条件。

货币互换和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被视为人民币走出去的开始,是实现我国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重要步骤.有利于规避美元币值不稳定的风险,有利于发挥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往来中的计价和结算功能。尽管开展货币互换和实际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能够促进人民币走出去,但要稳步推进这项业务的全部展开和可持续性.还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国外进出口商人民币资金的来源问题。目前国外进出口商人民币来源有两种途径:第一是和中国政府货币互换获得人民币资金;第二是通过出口获得人民币资金。但这仍然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必须逐步扩大我国贸易往来国人民币资金的来源。伴随着贸易以人民币结算的试行,应加快推动对这些国家以人民币交易往来的直接投资.如东盟与中国将签署中国一东盟投资协议,将有利于推动中国对东盟国家的直接投资;通过国内银行向国外进出口商提供人民币贸易信贷;允许该国用主要国际货币购买一定数量的人民币资金等等。

2、人民币汇率制度问题。目前我国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是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有管理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对非美货币的汇率是套算汇率,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程度仍有待进一步提高。随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交易的不断增多.对方国的货币和人民币之间的汇率在该国将变得越来越重要,该国确定本国货币和人民币汇率的基础将取决于中国市场人民币对主要国际货币的汇率,因此提高我国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的水平将有利于对方国确定本国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市场水平,有利于形成市场均衡的国内外汇率水平,防止套汇和套利。

3、人民币的自由兑换问题。人民币走出去,人民币的自由兑换变得越来越迫切,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人民币和主要国际货币之间的自由兑换将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基础,如果人民币不能够和主要国际货币自由兑换.进出口商持有人民币的意愿将下降,也不利于人民币进一步走出去。

4、人民币资金的回流问题。人民币充当贸易往来的结算货币,国外进出口商必然会产生人民币资金的结余,怎样解决人民币资金结余的投资和回流将是一个重要问题。因此在短期内中国的银行在外的分支机构应该吸纳该国的人民币资金存款,为该国人民币资金提供存放和投资的渠道,长期来看,国内的金融市场应该逐步对国外的人民币资金回流开放。

认识人民币范文5

[摘 要]“认识元、角、分”的现实内容,主要是使学生在观察、操作、合作交流中经历人民币的识别过程,了解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关键词]人民币 元 角 分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2-074

【教学内容】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66~67页的内容。

【教学重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每桌一个钱币盒子,装有1元及1元以内人民币若干。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好朋友,想知道是谁吗?请看大屏幕。是什么?(储蓄罐)你有储蓄罐吗?有的请把手举高。储蓄罐是用来干什么的?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钱呢?(学生回答,媒体分别呈现生活中的场景:商场购物、旅游、交费……)

师:看来钱在我们的生活中十分重要,是不是?那你们认识钱吗,你们认识哪些钱?美国的钱叫美元,英国的钱叫英镑,那你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吗?

师(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认识一些面值比较小的人民币好吗?

【设计意图: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经常接触人民币,对人民币的认识有许多直接的感受。从学生十分熟悉而喜爱的储蓄罐引入,使学生产生亲切感,激发了学生对于本节课的好奇心。课前简短的谈话交流,使学生对什么是人民币和人民币的作用有了一定的了解。】

二、探索新知

1.认识人民币的面值

师:每个桌上的信封里都有一些人民币,但是现在老师有一个要求,比一比谁听得最仔细。请大家将人民币倒在桌上,和你的同桌介绍你认识的人民币,并且告诉同桌你是怎样认出它是多少钱的。不认识的人民币可以问问同桌或者身边的其他同学。

师:好了吗?现在老师想请一组同桌带上人民币到台上来介绍介绍,在实物投影上进行。其他同学看台上的同学介绍哪种,就请你把这种人民币放到盘子里。

师(当学生介绍1元的时候,追问):你们是怎么看出这是一元的呢?在正面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数字1,在1的下面还有大写的汉字“壹圆”,现在我们都写这个“元”。这是什么?(国徽)国徽代表我们伟大的祖国,你们爱我们伟大的祖国吗?那也要爱护人民币。不能在人民币上乱涂乱画,也不能故意将人民币弄破损,是不是?

师(介绍1角时追问):上面也有数字1,为什么不是1元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数字 文字 图案)

师:现在我们比一比谁的反应又快又准,愿意接受挑战吗?(师指人民币,学生快速口答)

【设计意图:通过同桌互相介绍自己认识的人民币,不认识的问同学这一活动的开展,使学生获得对人民币的感性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请学生上台介绍,从数字、文字、图案多种认币方法出发,使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更清晰、更全面。在游戏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相互检验,并感受到同等币值的人民币与它的材质无关。】

2.按不同标准分类

师:这么多的人民币,看着真让人有点眼花,你能给这些人民币分分类吗?先自己分一分,并和你的同桌说说你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学生开展活动,汇报交流不同分法)

分别请学生在白板上进行操作,并说说理由。

①按纸币和硬币分两类。 ②按一元、几角、几分来分类。

师:元、角、分都是人民币的单位。1元、1角、1分,它们都有数字1,但是它们表示的面值一样多吗?哪个单位最大,哪个单位最小?

师:看人民币的面值,最主要的是看清什么?(数字和单位)

【设计意图:活动中学生拥有充分的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机会,按照不同的标准对人民币进行分类,并在教师的适当引导中按面值元、角、分分类,建立起人民币单位的概念。】

3.认识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师:认识了这么多的人民币,你们会买东西吗?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师:下面我们一去看看青青草原上的小伙伴们想买些什么,好不好?

(2)沸羊羊想买一个花皮球。怎样付1元钱?(学生说,多媒体配合展示不同的付法)

师(追问):两个5角合起来是几角?10个1角合起来是10角,10角就是1元。(板书:1元=10角)

(3)慢羊羊村长想买一本1元的笔记本,来看看他的钱盒(没有1元的硬币或纸币),他该怎样付呢?

师:1元=10角,猜一猜1角等于几分?(领学生数一数,得出1角=10分)几枚5分可以换成1角?几枚2分可以换成1角?

【设计意图:帮助沸羊羊付1元钱,激发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通过各种不同的付1元钱方法的呈现,认识到“10角”就是1元。学生观察到慢羊羊钱盒里没有1元,想到多种1元的组合方式,加深了对人民币进率的认识,发挥了自身的主体作用。】

4.组织练习

(1)帮助喜羊羊算算三次各存了多少钱。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然后再汇报。右图下的8角你是怎样算的?

(2)懒洋洋买一只卡通手表和一支铅笔,该怎样付1元2角?

小组里交流不同付法,适当给学生渗透找钱的意识。

(3)帮助小灰灰解决购物遇到的困难。

三、模拟购物

根据屏幕上的物品同桌两人进行购物,一人当营业员,一人当顾客,文明购物,礼貌交流。

四、总结延伸

认识人民币范文6

学情分析:班级学生大部分来自城镇,对人民币已有一定的认识,都有随家长或单独购物的经历,但是学生对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还不是真正的理解,还有的学生无法正确购物。

设计理念: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又离不开数学。这堂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从学生贴近的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以及作出决策的能力。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是密切联系的,体会到数学的内在价值。同时,在有限的课堂空间里,通过设计有效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究,发挥个性,力求“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教学设想: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勇于探索的强大动力。导入时我创设了笑笑买文具的情景,让学生知道买文具需要钱,同时出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意识到要学会买文具必须先认识人民币。

二、关注学生的生活经历,探索新知。

由于大部分学生都来自城镇,对人民币并不陌生,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过它,有的还会正确使用。因此,我就先让学生对本节课要认识的小面额人民币进行分类整理,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一起认一认,说一说每张人民币的钱数,并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用什么方法认识了人民币;小组活动后,请学生汇报,说说认识每张人民币的各种方法。还通过师生、生生兑换人民币的游戏,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元、角、分的相互关系。这样的教学,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介绍自己对新知学习的方法,淡化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讲解、分析和灌输,不仅突破了教材的重难点,还让学生共同分享数学学习的快乐,较好地挖掘了学生的信息资源,初步感知“生活经验”与“数学学习”的联系,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三、实践应用,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由于学习“人民币”这个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具有密切的联系。教学中,我重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作用,进行在教师引导下的购物活动:“一张1元钱买学习用品”,让学生体验同样的钱也可以买不同的东西;再拓展到“不是用一张1元钱买学习用品”的活动,让学生体会买同一种物品[币值相同]有多种付钱的方法。这样的教学,以学生的数学活动为主线,强调通过熟悉的现实生活自己发现数学,再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各种各样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学生在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主动地思考、交流、合作探索与问题解决,数学课堂由单纯传授知识的殿堂变为学生主动探究的活动场所,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总之,在这节课中我主要通过“买文具”这一真实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理解人民币的功能,然后通过看、想、说、换等手段,加深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在此过程中,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掌握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并且真正体会1元钱的币值,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也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将数学课与生活融合在一起。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觉得上得比较成功的地方有下面几点:

1. 创造性使用教材。本节课是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的。通过笑笑买文具的情境引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观察商品的种类价格迁移到人民币的使用,要合理使用人民币,必须认识人民币,这一环节的设计考虑到了学生的经验,从学生的知识起点出发,合理地处理教材。

上一篇高考语文作业

下一篇特色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