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就业指导范例6篇

毕业生就业指导

毕业生就业指导范文1

【关键词】高职高专;就业心理;就业指导

一、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形势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大力推进,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由此带来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也是今非昔比,计划经济体制下包分配的就业模式逐步转变为市场经济下的自主择业,这样扩大了人才的流动性和企业招聘的自主性。很显然就业环境发生根本的变化,企业招聘由被动变成了主动,大学生就业由被动就业转化为主动就业,就业市场供需双方进行博弈。特别是近十年来就业形势的变化,高校毕业生求职与用人单位招聘之间的博弈中,毕业生明显处于弱势,主要是供需关系和人才结构两方面。据有关部门统计,200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413万人,与上年相比增幅达到22%,2007年达到495万人,与上年相比增幅达到19.9%,2008年全国应届高校毕业生高达559万人。从每年普通高校毕业生的求职趋向上看,90%以上的毕业生都选择留在经济较发达地区或城市,尤其是大、中型城市更为集中。这就形成了一个职位多人竞聘,甚至上百人竞争的局面,就业形势不甚乐观。

二、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心理状况分析

1.自卑沮丧与紧张焦虑并存

当前毕业生多为80后,在家中是独生子女,事事随心,导致其不能接受拒绝和失败,一旦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他们会立即对自身的能力产生怀疑,并对用人单位的录用程序感到恐惧,产生焦虑心理。特别是一些性格内向、有生理缺陷、成绩不佳、能力一般而又不善于包装自己的学生焦虑心理更为突出。同时,面对就业的问题,高职高专的毕业生除了自身学历和面对用人单位要求的压力,还要承受很多本科生、甚至研究生就业竞争所带来的无形的心理压力。一些高职高专的毕业生不能客观认识自己所具有的一技之长,于是产生了过度自卑沮丧症,尤其是工作或生活中一旦遇到困难就更难走出这种心理误区,从而怨天尤人。此外,高职高专的毕业生对自己就业前景以及职业规划没有清晰的思路和认识,没有方向,心理产生了过度紧张焦虑的情绪。

2.好高骛远、急功近利

有一部分高职高专毕业生因家境或其他原因,认为只要走出校门就应该及时就业挣钱,甚至想一步到位,拿高薪,居高位,这种就业观忽视了自身的客观发展。在大学期间应该多学一些基本的思维方法,多接触一些好的思想,这些对以后的工作非常有用。因为,具体的操作技能是比较好学的,而一些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是需要长时间培养的。同时,任何人的发展都应该有一个由低到高的实践过程,也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如越过这段经历,就会使自己的就业价值观扭曲,患上急功近利症,还有可能掉进一些就业陷阱。

3.职位定位不清,导致盲目性

这也是高职高专毕业生中存在的不良心理状态。有些高职高专毕业生,自己在学校时没有担任学生干部,也不是奖学金获得者,但为了在面试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不惜造涂改成绩,弄一堆假证书。还有的同学过分注重外貌,下大力气包装自己,这都很不正常。有的高职高专毕业生在面时,几乎对所有应聘领导说自己很满意,但心里却左思右想,拿不定主意,这种缺乏诚信的行为会让自己在面试时大打折扣。

4.缺乏独立思考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一部分高职高专毕业生欠缺独立意识,贪图享乐,只愿意去繁华的大都市,追求舒适的环境,眼高手低,目光短浅,不能专心一意地去把一项工作做好。我认识一位高职高专毕业生小高,他毕业后就做医疗器械的销售工作,没做多长时间,发现这个出业绩很难,而认为做保健品是轻而易举的,所以改做保健品。小高又做了一段时间保健品,他又听说同学小李做房地产一套房挣了好几万,于是又打算改行做房地产了。像这种朝三暮四的毕业生欠缺独立判断意识,无法长期坚持做好一项工作,心理也很脆弱,一遇到困难就自暴自弃。

5.社会认同度不足

高职高专毕业生获得的社会支持或感知到的社会支持不理想,在面临就业压力时体验到的社会支持普遍偏低。城市的学生会感觉到更多的客观社会支持,重点院校的社会支持总分和客观社会支持比高职高专的认知度高很多。因此,社会支持和积极的应对方式可以影响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不良情绪情感体验。

三、高职高专大学生就业指导及对策

1.提高高职毕业生本身的职业能力

提高学生的素质技能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提高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教师不仅承担传授知识的角色,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如何成才、如何独立完成工作,引导学生将外在的知识、理念和技能转化为内在的素质和能力的重任,因此,教师要做到教育培养方法与学科专业相结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发挥教育培养学生的最大作用。其次,实现校内实训,校企结合的教学模式。职业技能型人才是目前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重点,也是企业人才需求的重点。因此,运用理论一认识实习一顶岗实习,或“2+1”及“3+2”等的校内、校外结合的教学模式,缩短学生由学校到企业的距离。

2.增强自我评价能力,加强高校职业测评体系建设

高职高专毕业生要正确认识自我及社会,提早做好就业的心理准备。高职高专毕业生首先应该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全面了解自己的性格、专长和就来方面,对自己做出较客观的结论,切忌眼高手低。择业的基础就是正确的自我评价。同时,还要经常关注时事,看清自己的就业形势,及时做出合理调整,增强自己的就业能力,以服务社会为己任,“机会只留给那些有准备的头脑”。

另外,引入职业测评与职业评价体系,建立毕业生专业认证机制是非常必要的。高职高专要通过开展职业测评对毕业生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倾向性进行预测、诊断和评估,然后引导其从收集到的职业信息和了解的职业特性出发,对职业的社会价值、社会声望及满足个人需求的程度等,做出具体分析与判断。在毕业生个人完成职业测评与职业评价后,学校还应不断引进培训课程和培训项目,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专业认证,为学生的职业选择和求职信心做好铺垫。

3.转变就业观念

对于高职毕业生来说,养成良好心理素质,正确对待新形势下的择业与就业是非常重要的。当今社会,毕业生就业市场化,择业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基本形成,过去毕业生毕业就能顺利工作的形势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竞争是市场经济的一大特点。高职毕业生首先要正确认识社会和评价自我,一定要对自己的就业发展方向有明确的目标,不高估自己,不低看自己,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社会发展实际来确定自己的求职定位。而且要珍惜就业机会,循着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思想,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战胜生理惰性和人性弱点,努力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综合素质。

4.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

学生职业意识培养得越早,就业准备程度就越好,在同等情况下,找到的工作就越好。从就业指导的时间安排而言,应该把对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和管理前伸至他们入学之初,并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的始终。

首先,在入学之初,让学生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找准自己的位置,确立发展的坐标,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制定正确的学习计划,根据职业的要求加强培养高职学生道德修养和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心理承受能力,从而保证其学生生涯的圆满成功。实践证明,社会需要什么,这对毕业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高职教育的实质应是培养适合企业的技能型人才,让学生明确这一目的,努力提高其综合素质。

毕业生就业指导范文2

关键词: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指导;就业管理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校学生工作专项)(项目编号:1253xs343)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4月19日

一、影响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因素

1、学校实力因素。大学生就业是用人单位与大学生相互选择的一个过程。学生在选择就业单位的时候,往往会将自己所在学校的知名度作为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之一,认为其是学校和学生实力的综合体现,不少大学生在就业时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学校的知名度,而忽视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造成对自身定位不够准确,选择就业单位时或畏手畏脚,或盲目自信;就业单位在选择毕业生时,也往往会将学校的实力、学校的教学质量、学校与用人单位联系的密切程度以及学校的地理位置等非关键因素作为选择毕业生的一个条件,从而错过了很多优秀人才。

2、学生学历因素。随着高等教育的逐渐普及和就业市场压力的不断攀升,护理人才的素质与内涵也在不断提高,从最初主要以大、中专学生为主的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人群,到现在大专生和本科生作为主要就业群体、硕士生层出不穷的就业局面,护理专业学生就业面临着新的挑战。现在的社会是人才竞争激烈、知识水平高、信息发展极快的多元化社会,一些稍具规模的高等级医院,对待护理人才的要求也更加的严格,面对这个日新月异,复杂的社会环境,不断提高学历,才能不被这个社会所淘汰,才能战胜当今的护理职场。

3、就业指导因素。大学生都是怀揣梦想与憧憬来到大学校园,尤其是护理专业的学生,在步入大学校园前,无论是从新闻媒体,还是从家人口中,就业容易这一优势势必成为了他们选择这个专业的一个先决条件,从而导致了他们对未来的就业充满信心。然而,他们对多元化的社会,复杂的就业环境以及对自我的认识与定位没有一个准确的概念。护理专业学生仅仅为了就业,并不困难,然而实现自己对职业的期望,并非易事,所以规范与合理的就业指导必将是他们今后成功就业的不二法门。

4、学生自身因素。随着我国医疗服务的提升,现在一些级别高、待遇好的医院对护士的外貌更加注重身高、体重、形象这些外在的条件,使很多优秀的护理专业毕业生被医院拒之门外。除此之外,文明礼仪、文化修养、素质内涵、基础知识、临床操作等也都是应聘单位考核护理毕业生的内容。在学生的自身因素中,有些是与生俱来的,有些则可以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培养后天获得,学生只有认识到了这个因素的重要性,才能利用有限的学习时间与精力,以勤补拙,提高在未来的竞争筹码。

二、管理措施

1、加强对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即是个人在从事职业之前或职业发展过程,结合自身情况以及影响职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为自己确立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编制职业发展的计划。一些高校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做得比较虚,未能达到其根本的效果,导致一些学生认为,就业是毕业之际努力就会成功的结果。在大学学习阶段,漫无目的,对未来职业发展道路毫无规划,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和精力。所以,在学生入学之初,就要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大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并将教育贯彻始终,落到实处,得到学生的认识与重视,让学生掌握策划自己职业生涯的本领,不盲目地学习护理专业的知识与技能,从而达到理想的求职效果。

2、提高护理专业学生自身综合素质和个人修养。现在各个卫生部门和各大医院将护理基础知识考试和操作技能比赛作为录用护士的一个硬性指标,这些基础知识都是学生大学期间学习的内容,高校教育部门应该侧重将学习的内容与应聘考试和职业护士资格考试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为导向,提高学生的求职应聘能力。除此之外,护士生的仪容仪表、文明礼仪、文化内涵等内在的素质也是可以通过一些课外活动进行培训和培养的,学校应该多组织开展一些以“外塑形象,内塑内涵”为载体的活动,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更进一步地提高护理毕业生的求职能力。

毕业生就业指导范文3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问题;措施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之下,人才竞争也越发激烈,各大高校想要全面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率,就必须要加强重视就业指导问题。在高校的就业指导中,较为常见的就业指导模式主要有全程化职业指导路径、个性化职业指导机制、以人为本职业指导理念等。高校就业指导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就业需求,选择适合的指导模式有效地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但在实际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过程当中仍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严重地影响着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水平的全面提升。高校必须加强对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深入研究,不断地探索有效提升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效率和质量的途径。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指导观念较为落后。在现阶段的高校就业指导当中,就业指导教师受到传统就业指导模式的影响,很难及时地转变指导观念,这就使得大部分的高校就业指导教师仍旧偏向就业安置。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之下,大部分的高校就业指导主要是为了将学生成功送出校园,在短时间内追求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量,却不重视应届毕业生的实际就业情况,这无形之中提高了高校应届毕业生的失业率。大部分的高校毕业生都是选择先成功就业,在累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之后,再根据自身的发展倾向和职业期望重新择业。这种方法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成功率,但高校毕业生的工作能力相对较差,难以在企业和单位当中长久工作。这使得部分的高校毕业生频繁失业,也加快了用人企业和单位的人才流失。用人单位和企业在毕业生就业之前,需要花费财力与人力、物力对毕业生进行岗位培训,因此,人才的快速流失也会给用人单位和企业造成一定的损失。故而,用人单位要求高校必须采取措施解决一味追求就业成功率,而不考虑学生专业与岗位是否对口问题,也就是要解决就业指导当中的就业定位存在偏差的问题。2.指导形式单一。传统的高校就业指导主要是由高校组织统一的就业动员会,然后大规模地向应届毕业生灌输部分就业指导知识,或者由教师提出与就业形势相关的问题,并让学生完成就业形势报告,然后再统一地举行报告会。就业指导主要是采取灌输的形式展开,力图让学生对就业有一个大体的认识,但却没有根据学生的专业以及个性特长、就业倾向等方面为学生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高校没有设立专门的就业指导咨询机构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困惑,这使得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难以发挥成功指导学生就业的作用。另外,高校毕业生在即将跨出校园步入社会的情况之下,面临众多岗位的选择,往往很难客观地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而在择业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出现各种心理不适或者心理矛盾,这个时候就需要高校就业指导教师为学生提供一对一的个别咨询和辅导。3.指导内容更新较慢。在当下的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当中,就业指导教师主要是对应届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就业指导工作并不面向全校学生。而对应届毕业生所开展的就业指导也仅限于双选期间,并没有从始至终地对应届毕业生进行专业指导。就业指导教师主要引导学生对当下的就业形势进行了解,并对就业形势进行专业的分析和介绍,然后在先后对学生进行求职技能培训、规定的诊释、就业政策等方面的指导和培训。高校并没有统一地对就业指导工作进行科学、具体、全面的安排,这使得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缺乏全局性,就业指导的内容更新远远落后于社会发展情况,从而使得高校就业指导缺乏实用性和实效性,并不能够起到正确指导高校学生就业的目的。高校就业指导的局限性相对较强,在就业指导的过程当中,教师并没有对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择业能力、就业观点、价值取向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指导。这使得高校的就业指导缺乏有效性,没有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气质、性格就统一地进行就业指导,使得就业指导严重缺乏全程化和人性化,从而使得高校就业指导陷入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4.队伍专业水平较低。在实际的高校就业指导过程当中,大部分的高校为了节省教育经费,并没有聘请专业的就业指导教师为学生提供就业辅导,而是由在校的其他教师兼任就业指导工作。这部分教师并不具备专业的就业指导知识体系,就业指导能力相对较差,这就使得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严重地缺乏职业化、专业性。高校就业指导不能够全面地发挥指导就业的作用,从而使得高校就业指导形同虚设,甚至还会引起一部分高校毕业生的反感。另外,高校兼职就业指导工作的教师,不仅要完成就业指导,同时还要完成高校教学任务,这就使得大部分的高校教师将教学任务放在就业指导之前。高校就业指导教师缺乏系统专业的培训,师资的就业指导能力和就业指导水平参差不齐,这严重地阻碍了高校就业指导的有效展开。高校想要全面地提升就业指导的效率和水平,就必须全面加强对就业指导教师水平的重视,不断引进高素质、专业化的就业指导人才,全面加强高校就业指导队伍的建设。

二、全面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措施

1.设置就业指导课程。为了全面提升高校就业指导的质量,高校可以设立专门的就业指导课程,引导在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价值观,并协助高校学生完成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高校学生在完成就业规划的过程当中,会正视职业问题,并深入地对职业生涯进行思考,从而能够选择更加适合自身的职业。例如,美国教育机构在学生步入校园之后,就会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发展情况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在学生学习的过程当中,引导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职业生涯教育。而在国内,往往只会在大学阶段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由于大学生接受职业教育的时间相对较短,很难快速地掌握职业发展理论以及职业规划教学。为了在短时间内全面地提升高校学生的职业能力,就必须要设立具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课程,使学生在校阶段全面地加强学生的职业教育。高校在设置就业指导课程的过程当中,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职业教育经验,从学生的专业和实际学习情况出发。2.建立就业指导网站。在社会科技快速发展的情况之下,互联网络的覆盖面积不断扩大,不仅影响着高校教育,同时也在市场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数据资源库、网上招聘、网上指导、职业测试、法规制度、信息等领域全面实行信息化的当下,高校的就业指导也须与时俱进,这样才能全面提升高校就业指导的实效性、准确性、适用性。因此,高校可以利用互联网络上所有能利用的资源,全面创建就业指导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加系统化、全面化且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就业指导。通过全面的构建职业资源库,及时更新各种就业形势以及就业指导信息,从而使高校学生更好地了解与专业对口的职业发展情势。通过互联网络,学生可以在职业资源库、职业网站、专业网站、企业网站当中获得综合所需的职业知识,更好地了解典型企业、典型职业以及各种全新发展起来的职业,从而为高校学生的职业选择提供真实具体的参考依据。3.全面加强校企合作。为了更好地提升高校就业指导的实效性,进而全面提升高校学生的职业能力,高校可以加强和先进企业之间的合作,由高校向先进企业输送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而企业则为高校学生提供社会实践平台,为高校学生提供能够切身地参与到企业的日常生产和管理过程当中的机会。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好地培养企业需求的专业人才,进而更好地提升高校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职业水平。高校还可以与企业签订长期合作合同,由企业向高校提供人才订单,而高校则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对专业设置和教学模式进行调整,全面培养更加适应企业的岗位和工作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高校还可以在合作的过程当中全面地构建“双师型”就业指导团队,由高校优秀的就业指导教师和企业的优秀工作人员组成就业指导队伍,全面地建设校企之间的就业指导交流平台,有效地加强高校学生在校学习和外出实习这两个重要阶段的就业指导,从而使就业指导贯穿高校职业教育的始终。在这个过程当中,高校还需要加强对高校师资队伍的全面培训,通过定期组织就业指导培训、开展就业指导主题活动,并聘请企业优秀的工作人员到高校开展就业指导讲座,进而全面地提升高校就业指导师资队伍的指导质量和指导水平。

三、结语

随着各大企业对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校学生的就业越发困难,想要摆脱这一困境,高校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地进行教学创新,全面加强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力度。与此同时,高校还需要加强对就业指导教师的全面培训,从根本上提升就业指导教师的指导能力。高校就业指导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了,才能够保证高校教师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就业指导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当中的指导就业作用。这样不仅能为高校毕业生成功就业创造良好的优势,同时也能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全面展开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杜静.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问题及措施分析[J].企业导报,2015,(19):145-147.

[2]袁颖.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模式创新研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5,(10):175-176.

[3]张帜.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初探[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15,(3):38-41.

[4]王晓青.浅析高校辅导员进行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途径[J].现代交际,2016,(14):197-198.

毕业生就业指导范文4

1.就业指导教师队伍人员配备不够,较难于满足与日益增多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

随着当前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职学校在展开就业指导工作的时候由于师资比例不当,存在老师少学生多的现状,使就业指导活动很难针对性的开展。因为负责就业指导的教师的短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一般都是上大课,多达上百人之多,最少的也要六七十人,上课学生的增多,课堂效果相对差一些,间接的影响了就业指导工作的总体水平。

2.专职就业指导教师的缺发,影响着就业指导工作质量的提高

在2007年以后,高职学校根据国务院的具体要求把就业指导课作为必修课列入教学大纲。由于专职的就业指导教师的人员的缺发,就业指导课大部分由学生辅导员、思政课老师承担。因为政治课教师本身有自己的专业课的教学任务,不能深入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就业法规、政策等实际情况,因此在上课时有临时客串的情况;辅导员做学生日常管理工作较多,事情多而杂;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又是一项全年不间断的徐徐渐进的工作,需要专业就业指导人员全程的跟进,因此人员的不固定不但对就业指导课和就业指导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对整个就业工作的开展和提升也有着重大的影响。

3.专业程度高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缺乏,影响着就业指导工作的水平

就业指导工作是近几年随着毕业生的增多,社会就业压力的增大才渐渐开展起来的一项针对毕业生的具体工作,较多的高职学校并没有专职就业指导教师,一般是由其他的教师承担或者兼任,专业知识不强。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门系统、环环相扣的56教学园地山东纺织经济2015年第7期(总第221期)工作,只有紧跟国家政策的变化和市场经济的作用及时做出调整,才能更好的做好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专业知识的匮乏,不能深入的进行就业指导工作研究,同时也影响了就业指导水平的提高。

二、关于提高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1.领导重视、真正实施“一把手”工程

领导的重视是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保证。针对近年来较为严峻的就业形势,高职学校的领导需把毕业生就业工作做为学校全面发展的大事列入年度质量目标,实施毕业生就业“一把手”工程,成立由学校主要领导组成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指导委员会,全面组织、指导学校的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的实施有利于进一步明确职责,使就业工作得到更好的推进,完善的就业机制的建设,对毕业生就业指导教育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从而促使就业率、就业质量不断的提高。

2.健全的就业机构

建立健全的就业组织机构,建立学院、系部两级就业工作管理机构。学院专门设置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各系部成立由院系主任任组长的毕业生就业领导小组,并选拔1-2名专职人员负责具体落实本系部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指导教师、专业教师积极参与,打造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素质高、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突出各系就业工作主体地位,充分调动本系教师特别是毕业团队指导教师的责任心和积极性,做到按学院部署,承担起本系就业指导工作的重任,真正实现毕业生就业工作重心下移,形成了学院、系(部)、指导教师三级助推的就业工作新模式。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就业机构的健全,才能逐步形成“院长负责、分管院长主抓、就业指导中心落实、系部具体实施、指导教师和专业教师积极参与”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一体化运行模式,为就业工作的扎实运作提供坚实的基础。

3.配套制度的出台,充分发挥就业指导教师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制定相关的就业指导教师考核制度,对指导教师的就业工作定期公布所指导学生的就业率,,既可以提升就业质量也调动了指导教师在就业工作中的积极性,强化服务职能,促进毕业生充分、优质就业起到了引导、激励作用。我院从2003年开始实行各专业就业率校园网上定期公布,目前,各系部毕业生就业率校园网上定期公布已制度化、常规化。每年的上半年开始,坚持实行按专业10天一公布各就业指导教师团队毕业生正式就业率的作法,使各就业指导教师及时掌握本团队就业工作的进展情况,增加了各就业指导教师的紧迫感与危机感,有力地推动了各就业指导教师主动督促本部门毕业生抓紧与就业单位签约,对各就业指导教师毕业生的正式就业率的提高及优质就业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4.重视工作队伍建设,注重学习、培训提高素质

重视就业专职人员队伍建设,各系部设立就业工作相应机构,均有专人负责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重视就业工作人员的培训,制定了相应的学习、培训计划,每年组织就业工作人员参加教育部、省厅举办的各种交流会、研讨班、培训班以及就业工作人员内部学习、培训。为了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专业化,根据教育部下发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文件精神,把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列入教学计划,做为学生必修课程;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学的实施意见》,成立了由教学中心、就业指导中心、指导教师为主体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学工作小组。通过组织毕业生创业与发展论坛等活动,积极推动创业教育活动的开展,同时,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扶持毕业生创业。我院积极开展职业发展规划教育,帮助大学生科学地进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把职业生涯教育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针对教学计划,组织实施就业课题探讨、研究,不仅锻炼了老师的学术研究深度,又提升了老师的就业指导广度,成为就业指导方面的专家。

5.提升就业指导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

毕业生就业指导范文5

关键词:毕业生独立学院就业指导

独立学院是指由普通本科高校按照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截至2006年5月,全国共有独立学院300所,在校生超过100万人。随着独立学院的快速发展,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在我国大学生就业难、大学生己经成为失落的“天之骄子”的今天,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状况已经开始受到家长乃至全社会的关注。而且,时至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更是关系到高校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大事。做好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已经成为多数独立学院的共识和重要工作。

一、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面临的现实困境

1.1独立学院和用人单位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一方面,独sr.学院比较年轻,用人单位对其办学情况和毕业生各方面的素质、能力、特点不了解,直接影响了用人单位接收独立学院毕业生。另一方面,一些独立学院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不健全,加之缺乏办学积淀,社会知名度有限,校友等资源匾乏,导致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指导部门未能很好地掌握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七出现的变化。

1.2独立学院毕业生尚不能取得社会和用人单位的认可

独立学院招收“三本”层次的学生,这部分学生相对于“4本”和“二本”而言,入学成绩较低。用人单位因此会认为独立学院毕业生不如普通高校毕业生,对独立学院毕业生的素质与能力持怀疑态度,这导致社会和用人单位对独立学院毕业生望而却步。

1.3独立学院毕业生存在严重的心理误区

独立学院的毕业生存在求职心理误区,主要表现为两种心理:一种是经过高考的挫败和与母体高校学生录取分数上的差距导致自信心不足,月对自己文凭的含金量和毕业后的待遇等方面有怀疑,直接导致毕业生就业不积极,不愿意推销自己,就业主动性差。另一种是对就业期望值较高,由于家庭条件优越和上学期间付出的学费较高,他们在就业过程中更看重经济利益,不愿意到条件艰苦的基层、偏远地区单位工作。这种心理上的误区不解决,将给就业带来巨大的困难。

1.4独立学院专业和生源集中带来的负面影响

独立学院开设的专业一般都是母体学校办的相对成熟、师资力量雄厚、社会急需的热门专业。独立学院的招生一般局限于母体高校所在的周边省份,最终的生源也更多地来自于本省或本地区,专业和生源地的过于集中加剧了就业竞争的激烈程度拉。

二、开展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几项措施

2.1加强机构建设,完善配套管理制度

2.1.1加强就业指导队伍的建设。建立“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成立毕业生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一个“院长总负责、全体老师参与、主管学生工作的副院长主抓、毕业班辅导员和导师负责落实”的工作体系,由点到面、由表及里共同指导毕业生就业工作。

2.1.2健全学生诚信档案制度和毕业生跟踪回访制度。加强学生在校综合表现的跟踪记录,档案记录要详尽体现学生的学业成绩、操行评定、奖惩情况、职业培训与实习、心理健康教育、诚信表现等内容通过完备的档案记录和规范的程序推选,实施“优秀毕业生首推计划”向用人单位重点推荐优秀学生。定期对用人单位进行回访调研,及时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意见和要求,增进与用人单位的友谊和合作,巩固和扩大毕业生就业市场。

2.2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2.2.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成才观。教育学生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提倡通过多渠道、多方式参与就业。帮助学生树立“择业竞争观”和“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观念「3]。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结合国家“大学生西部服务计划”“选拔优秀应届毕业生到基层培养锻炼”等举措,引导学生树立行行建功、处处立业的观念,鼓励他们到基层就业,到西部就业,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施展抱负和才能。

2.2.2针对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诚信缺失的现象,建立诚信教育机制。在全校营造讲诚信光荣、不讲诚信可耻的良好氛围。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将其同学生的实习、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精神。

2.2.3开展毕业班就业素质提升教育。邀请企事业单位人事主管讲授求职应聘相关知识,成功就业、创业的毕业生讲述求职、创业经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就业政策、程序、法规及求职创业技巧。定期举办毕业班学生技能展示与招聘会,为毕业生搭建良好的求职平台。

2.3推陈出新,努力拓宽就业推荐渠道

2.3.1定期召开毕业生校园专场招聘会广泛联络、热诚邀请用人单位参加供需见面活动。多方搜集就业信息,鼓励毕业生参加校外人才招聘活动。把实体招聘会和网上招聘会相结合,实现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优势互补。

2.3.2同用人单位建立协作关系和互访制度通过带学生到企业参观实践、顶岗实习、校企合办开展“订单式培养”等形式,共同探索人才就业对接途径,扩大学生实践空间,巩固就业资源,实现校企互助双赢。

2.4开展升学就业指导,引导学生多渠道就业

2.4.1考研近年来,随着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考研为毕业生提供了一条很好的“预就业”渠道,这也反映出社会对人才需求层次的提高。独立学院也应该鼓励与支持本学院的毕业生继续深造。

2.4.2考公务员国家和各省、市、地区党政机关录用公务员,为毕业生提供了一定的就业岗位。独立学院应该抓住这一途径,请专家、学者为学院毕业生举办公务员考试讲座,开设辅导班,及时为毕业生收集公务员考试相关信息等。

2.4.3出国深造根据独立学院学生的家庭条件和个人愿望,学院提供条件帮助学生出国深造也是一条不错的途径。

毕业生就业指导范文6

关键词:求职动力;问题;原因;策略

随着高校持续扩招,大学生的人数不断增加,高等教育也逐渐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然而,由于毕业生求职动力不足,大学生首次就业率持续偏低,这种状况会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一、毕业生求职动力不足的表现

毕业生求职动力是指:学生经过系统、专业的知识学习和训练以及综合素质的开发,毕业之后积极面试求职,获取职位的驱动力。这种求职动力来自内、外两个方面的驱动力,内在驱动力是来自毕业生求职的内在需要和自觉态度,外在驱动力是社会、家庭、学校对毕业生的求职要求和驱使。当前,大学毕业生求职动力不足,主要原因是内在驱动力欠缺、外在驱动力过大,这两股力量造成落差,产生角力和抵触,容易扭曲毕业生的正常求职心理。具体来说,大学毕业生求职动力不足表现在:第一,专业知识的储备不足。很多大学生在踏入职场前欠缺信心,往往是因为专业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知识量和知识面都有所欠缺。第二,求职的心理认知不足。许多毕业生存在害怕求职面试,不知道如何回答应对面试官等问题。第三,求职的应变策略不足。求职的道路上,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应对和处理这些问题,要求毕业生具备较高的应变能力、适应能力、调整能力等自我管理能力。

二、求职动力不足毕业生的原因分析

毕业生求职动力不足的表现,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谋生压力不够大,缺乏明确的就业目标

当前,“90后”大学毕业生开始踏入职场的大门。正所谓“有压力,才有动力”,与上一代相比,“90后”的成长环境比较优越,赚钱养家的压力不大,工作理念也与上代人不同,不再以工资高低衡量工作的好坏,而是比较看重自我发展及自由空间,比较缺乏艰苦奋斗的意识。一些“90后”毕业生缺乏明确的就业目标,求职意向容易随大流,对自身认识不够,加上期望值比较高,求职过程必然受挫。

(二)看不清就业形势,欠缺就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每年,全国过百万高校毕业生涌入职场。严峻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这也成为众多媒体的关注焦点之一,每年都被炒作“最难就业季”。其实,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激烈的状况在各国都是如此,媒体的炒作使一些毕业生悲观地看待就业形势,抱怨生不逢时,却不积极主动地找工作。

(三)缺乏专业实践经验,求职技能有待加强

现今,我国高校的教育内容过度重视理论,忽视实践经验。高校毕业生的动手能力普遍比较差,尤其是某些理工科的学生无法直接进入就业市场,这样既满足不了企业单位用人需求也影响大学生的就业。

三、提高毕业生求职动力的就业指导策略

要提高高校毕业生的求职动力,需要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内在驱动力,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具体指导策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组建就业指导专职队伍,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顺利开展

目前,大多学校没有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指导教师队伍,毕业生就业指导教师主要是由辅导员或班主任兼任。但是,辅导员和班主任还有许多日常事务和本职工作要做,同时他们也缺乏相关就业指导工作的经验。专业的毕业生就业辅导应如下:第一,就业辅导内容要具备针对性和实用性。根据当前的就业形势和过往就业经验,就业指导的内容应该是帮助高校毕业生掌握就业途径、面试技巧,努力帮助学生提高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第二,就业辅导的任务是为高校毕业生做好职业规划。高校毕业生走出校门,参加面试,找到工作,这些仅仅是职业人生的开始。为了避免就业的盲目性,就业指导工作旨在帮助学生全面认识自我,把握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为长远的职业规划做好准备。

(二)疏导毕业生心理障碍,积极鼓励其克服就业困难

曾经,高校毕业生是“天之骄子”,不愁未来的工作问题。如今,高校大学生一毕业即面临就业问题,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和心理压力都很大。为此,高校就业指导老师务必疏导毕业生的心理障碍,帮助学生认清就业现状和形势,科学正确地自我定位、端正心态,找到合适的工作。第一,全面、透彻地看清就业市场的客观实情。每年毕业季,各大媒体都大肆报道该年是“史上最难的就业季”。其实,就业形势并不是这样简单地用毕业生人数来衡量的。用人市场经常会出现“有人无事做、有事无人做”这样的情形,这就需要高校及大学生提前摸清就业市场的人才需求状况,从而在毕业季做到“有备无患”。第二,克服不必要的心理障碍,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就业。就业没有遗传性,不要担心自己没有一个“好爸爸”、没有后台,无法找到好工作。要相信道路是自己走出来的,机会是自己创造出来的。求职这件事,必须依靠自身的力量,按照社会的需要和自己的需求,积极主动地选择合适的工作。同时,也要摒除父母动用关系,给子女安排工作这种现象。这一现象容易造成子女过度依赖父母,缺乏拼搏和创新精神,父母把子女固定在一个狭窄的范围之内,无法挖掘他们更大的潜能。高校就业指导教师要引导大学毕业生,既不要担心害怕,也不要违心顺从安排,务必积极主动地寻找能够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工作,为自己的未来人生作出最大的努力。

(三)做好高校第二课堂的职能建设,利用各类文化活动增加学生的求职技巧

求职技能不能直接教给学生,而是要通过不同的活动和实践,使学生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为此,高校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做好第二课堂的职能建设,利用各种课外实践、文化活动,增强学生理论融合实践的能力。具体来说,高校应该多开设各种选修课程和组织各种社团活动,比如,求职技巧课,求职礼仪,演讲比赛、话剧、读书会等,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思维逻辑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其竞争意识和开拓精神,最终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孙楠,孙福权.提升在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策略与方法研究[J].职业时空,2009,(11).

[2]曹小艳,柴九昌.浅析高校课堂教学对大学生能力培养的渗透[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2).

[3]樊鹏,李忠云,胡瑞.我国大学生创业政策的现状与对策[J].高等农业教育,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