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大自然的优美语句范例6篇

描写大自然的优美语句

描写大自然的优美语句范文1

写作人物描写静动态描写写文章,只有通过描写,才能做到“绘声绘色”“栩栩如生”。这是因为作者通过具体的、形象化的语言写人、状物,使人有亲临其境的感觉。下面,我就谈一下有关描写的内容。

一、细描与白描

1.细描。细描是使用大量生动、贴切的比喻、绚丽的文字进行浓笔涂抹,细描是文章的血肉。可以说,没有精湛的细描,就不会有真实丰满的人物形象,也就没有文章的真实感。大文豪鲁迅说过,描写人物最好写他的眼睛。朱自清在《背影》中描写父亲买桔子时的情景就采用了细描。“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正是这个细描,写出了父亲的艰辛,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鲁迅在《孔乙己》中描写孔乙己先前买酒时,付钱时得意洋洋地“排”出九文大钱,而到后来却“摸”。这些细描,活脱脱地刻画了一个受封建科举制毒害之深而又迂腐穷酸的旧知识分子形象。

2.白描。白描是以质朴的文字,抓住人物或事物的特征,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人物或事物形象的写法。比如,《孔乙己》中“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着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这里未加任何夸张、渲染,可是一个饱受欺凌的旧知识份子孔乙己的形象却鲜活地站在了读者面前。

二、人物描写

刻画人物形象,离不开对人物的描写。常用的有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侧面描写通常用烘托人物的描写方法。如汉乐府名篇《陌上桑》,“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这种衬托,描写出罗敷无与伦比的惊人之美,给人以无尽的回味和想象。

正面进行人物描写的方法有:(1)外貌描写,也叫肖像描写。就是对人物的外貌特征(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神情等)进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外貌描写的要求是:抓住特征,绘形传神、刻画性格,显示灵魂。(2)心理描写,即以语言文字对人物的内心世界、个性特征进行的描写。(3)行动描写,即通过语言文字表现人物自身在矛盾斗争中的行动,来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面貌的描写。(4)语言描写。精美的语言,优美的语言能使文章增色许多。那么,怎样描写语言,运用语言呢?首先,引用风趣的语言。幽默风趣的语言,是作文升格的一大诀窍。合理而巧妙地运用风趣语言,能够化生硬为生动,变平常为非常。幽默的语言如夏天的凉风能使人清爽;幽默的语言是山间的清泉,令人心旷神怡;幽默的语言可以打开尘封的记忆,使人敞开心扉,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如比拟句,“他的学问多得挤掉了头发”。调侃式的,一位老师说:“如果坐在后面说话的同学都能像前面玩手机的同学那样安静的话,就不会影响中间睡觉的同学了”。这样的语言都能给文章增添色彩。再比如,这样的打油诗:“作业几时无?把笔问青天,不知北京时间,现在是几点?我欲上床睡觉,又恐明日挨训,恶语似毒箭。无限凄凉情,真想离人间。手发酸,身乏力,脑灌铅,不敢有恨,此身不知在何处。爹是望子成龙,娘是盼女成凤,此事古难全。但愿天开眼,与作业再见”。这首反映课业负担繁重的打油诗,幽默中透着一股辛酸,令人耳目一新。其次,运用一些修辞方法。修辞能使语言优美,还能突出主旨,优化结构。比如,“我们用心灵呼唤友谊,让友谊变成清晨你窗前一缕温暖的阳光,让友谊成为小鸟的清啼,在你耳畔吟唱,让友谊成为你寒冷时身边红红的火炉,让友谊变成烈日下你头顶的一片绿荫”。这段排比、比喻句,尽情呕歌了友谊。四个句子条理通畅,富于变化、生动活泼,增添了气势。再比如,朱自清《春》中的第四段:“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上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还眨呀眨的”。这段文字灵活运用了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使语言很优美,读这样的语言真是一种美的享受。再次,引用名言、警句、诗词、歌赋。名言、警句、诗词、歌赋,既能增强表达效果,又能展示文化底蕴和语文素养。比如,“荷花映日的六月,我彷徨于河边。我不愿沉迷于李清照‘冷冷清清’的凄凉,也不愿感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沧桑,更不愿‘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泪流满面……”这段文字优美,但不雕琢,句式灵活多样,读来琅琅上口,听来流畅悦耳。再比如,“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地轻轻来”。吟咏着徐志摩的佳句,我轻轻地掀开了文学神秘的面纱。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放,李商隐“留得残荷听雨声”的低沉,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旷达……”这段文字引用这些名人诗句,不仅使文章语言优美,增强了表达效果,也展示了自己的才华。

三、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

静态描写,是指平面地静止地对人物或景物进行描写。比如,“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段文字优美,描绘出“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动态描写是指以动来写静,或用修辞手法对事物进行描写。比如,“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奔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这段动态描写,淋漓尽致,仿佛读者看到了钱塘江的壮观景象。

四、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与之发生直接关系的那种外界条件――社会和自然的描写。可分为两类:

1.自然环境描写,又称景物描写。如前文“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中的那两段文字。

描写大自然的优美语句范文2

从大量的初中生作文语言来看,目前的主要问题表现为:词汇贫乏,写出来的文章总是那几个词语,总是那几种句式,干巴巴的几条筋,读来味同嚼蜡,语词陈旧。比如,写外貌就是大眼睛,苹果脸;写景物就是阳光明媚,鲜花盛开;写父爱母爱,动辄“可怜天下父母心”之类……千文一语,千人一语,如同流水线上复制出来的一般。老师们都感慨,这样老气横秋的语言,失去了与青少年的年龄和生活相契合的话语机智,也失去了青少年的天性,空洞乏味,这样的语言基本上是“假”“大”“空”的混合物。

要想学生作文语言富有个性化,教师可以从提升学生写作兴趣入手,指导学生阅读,“写作是阅读下的蛋”,多读书,从书本中消化吸收精彩语句作为积累,是语言提升的较快的办法。同时,让学生多写多练,“只有写,才会写”,写的越多,作文语言才会越来越好。更重要的是教师应给以有效的方法指导。如果学生读了很读书,但没有学到读书的方法,写了很多的作文,却没有得到写法的指导,然后,读和写都陷入困境,无法提高语言表达水平也就不足为奇了。怎样指导学生在作文中运用语言努力张扬自己的个性,让学生个性化语言的魅力得到充分的展示。我以为,老师们在指导学生作文语言个性化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写人突出人物特征

记叙文不外乎写人记事,写人必须个性化,可以运用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等表现人物特征。比如,同是火爆脾气,《水浒传》中三个人物的火爆却有所不同。武松的语言率直坦荡,鲁智深的语言耿直刚烈,李逵的语言则憨直鲁莽,因为人物性格不同。农民语言的朴拙,工人语言的直率,军人语言的坦诚,商人语言的圆通,知识分子语言的雅致,职业不同。孩童的语言天真活泼,青年人的语言大胆爽快,中年人的语言成熟稳重,老年人的语言睿智深刻,年龄不同。同是一怀愁绪,不同的诗人展现的是不同的特质,李白用“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表现愁思之长,李清照用“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表现愁思之重,李煜用“剪不断,理还乱,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表现愁思的纷繁复杂,难以解开……心境不同。

2.叙事能表现画面感

一个画家路遇美景,心生情愫,便可以用画笔把美景展现在画布之上;一个作家漫步田野,所见所感,各种美好皆化作稿纸上的优美文字。写作文如同绘画,都是在描摹画面,只不过一个用文字,一个用画笔。好的文章都能描摹出生动的画面。所以,文章写得好,就应当是“栩栩如生”“笔下生花”的效果。

文章里的画面大致有两种,一种是静态的画面,如《老山界》中“半夜里忽然醒来……”等;另一种是动态的画面,如《社戏》中“月下行船”的精彩段落等。后者写作的难度略大一些,但二者并没有本质的区别。而描写画面的方法,无非是不同的对象和不同的描写方法之间的合理转换。当然,在写人叙事的时候,也可以穿插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心情。如《我的叔叔于勒》中有两段关于大海的描写,一处描写衬托了人物去旅行时的喜悦,另一处描写,是发现于勒落魄后,象征了蒙在菲利普夫妇心头的阴影,加了这两段描写,既巧点了人物心境,又凸显了小说情节的画面感。如此,写人记事时一定要有画面的意识,浓郁的画面感才是文章精彩的原因所在。

3.炼字炼句突出新奇

一个精妙的词语能救活一句话,一句精妙的话语能激活一段文字。例如:“路窄得已容不下我单薄的身影”。如果将“窄”换成“瘦”,更能体现道路狭窄的程度。写人物的瘦。可以写,“她很瘦”,如换成“她瘦的像是秋天田野上的一株高粱”,那瘦的程度也就得到了体现。

有的句子的角度独特,让人意想不到,也能写出语言的个性。例如:“撑起岁月的长篙,在记忆的长河里游走”如写成“很多年过去,我一直在寻找当初的记忆”就变得干瘪枯涩。“昏黄的路灯下,行道树的影子摇曳了一地婆娑”如写成“路灯照在行道树上,留下了一地的树影”,句子的表达就毫无个性可言了。

有时炼字不如炼句,炼句不如炼意。语言的个性当然离不开丰厚的意蕴。所谓意蕴丰厚,指的是语言优美凝练,含蓄隽永,“字唯期少,意唯期多”。请看下面的例句:“成群的白鹤聚散无常,一起在夕阳里,翅膀驮了霞光齐飞。”“老牛的长尾无意一甩,一个未经构思的黄昏,就随乌鸦翅上的斜阳飘落下来。”以上文句美得让人心醉,这与语言的优美意蕴有很大关系,而语言一旦有了意蕴,既能让人感受到浓郁的诗意,又能让人感受到独特的魅力。

4.议论抒情意蕴深刻

学生作文写议论,往往把观点和论据一摆,自以为已经完成议论了。看上去观点明确,论据丰富。实质只是形成了“观点+论据”格局,而没有一点议论。而观点深刻的议论,必须是叙事基础上的议论。只有架起事例与结论之间的桥梁,才能达到“叙”为“议”服务的目的。

描写大自然的优美语句范文3

[关键词]以读促写;习作能力;积累;感悟;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7)12001701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是教学重点之一,而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写作教学。现在,很多教师只是对学生进行写作技巧的灌输,很容易使学生对作文产生畏惧。读与写是学生学习语言的两大途径,两者互相作用、互相影响。因此,教师要善于通过以读促写的教学策略,慢慢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一、积累习作语言

习作语言是进行习作的基础,如果学生的习作语言积累不丰富,就很难写出生动的文章。如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很多文章都是以主题阅读的形式来呈现阅读内容的,里面的很多课文是小学生进行习作语言积累的有效平台。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文本阅读中积累优美的词语与精彩的句子,为他们写出生动的文章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

1.借助文本阅读,积累优美的词语

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在描写过程中运用了大量的优美词语,这些优美的词语是把文章写生动、写具体的重要载体。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积累优美的词语。

例如,在《草原》一文中,作者描写草原的小丘时,主要对小丘的线条进行了细节描写,并运用了绿色渲染、墨线勾勒、翠流等词语,这些词语的运用使得草原的小丘有了国画般的美感。教学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在阅读中明白这些词语的意思,还要让他们把这些词语进行摘抄和背诵,使学生有效进行语言积累。

2.借助文本阅读,积累精彩的句子

精彩的句子是把文章写生动的基础,有很多课文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写出精彩的句子,所以引导学生对文中一些优美的句子进行积累是十分重要的。

例如,在《草虫的村落》一文中,作者运用了很多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如“花色斑斓的小圆虫,披着俏丽的彩衣”“它们好像南国的少女,逗得多少虫子驻足痴望”等,这些精彩的句子能够把人带入梦幻般的草虫世界。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对这些句子进行背诵积累,这样不仅能够丰富他们的习作语言,而且能够培养他们的语感。

实践证明,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在文本阅读的过程中积累优美的词语和精彩的句子,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二、感悟表达技巧

小学生的习作往往存在“记流水账”的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他们没有掌握有效的表达技巧。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都是学生学习表达技巧的有效范本,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他们在文本阅读中习得表达技巧。

例如,在《山中访友》一文中,作者把山中的很多事物比作自己的朋友,其中有一个自然段分别围绕“你好,清凉的山泉”“你好,汩汩的流水”“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好,悠悠的白云”这一结构进行描写,可以看出作者遣词造句的能力十分高超。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以文本阅读的形式对其遣词造句进行感悟,这样有利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习得语言表达的技巧。

小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往往是用词重复、句式单调,导致写出来的文章枯燥乏味。遣词造句能力是写好文章的重要前提。以上教学案例中,正是因为教师引导学生对文中表达技巧进行感悟,这对于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十分有好处的。

三、穿插习作实践

学生积累丰富的习作语言、掌握有效的表达技巧之后,并不是立刻就能写出好的文章来。习作水平的提升需要经历实践的过程,光靠几节习作课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文本阅读中穿插习作实践。

例如,教W《黄山奇石》一课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先对作者在描写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等奇石所运用的语言进行品读,在品读过程中掌握相应的表达技巧。然后引导学生对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奇石进行想象练笔,在想象练笔过程中,让他们对文中的一些描写方法进行迁移,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以上教学案例中,教师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对文中的语言在实践中进行内化,促进他们习作能力的提升。

描写大自然的优美语句范文4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感受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要求学生能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而引导学生领悟第4自然段的总分结构特点并初步学习仿作,则是重点教学任务之一,也是教学难点之所在。

教学设想:

本课的教学时间需要2-3课时,预设的第一课时目标是: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重点学习第2-4自然段,在诵读中感受北大荒的景色之美,物产之丰富。运用直观演示法、引读法和音乐陶冶法落实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板书:秋天)你能说出一些描写秋天景色的成语吗?

〖预设回答:金风送爽 雁过留声 秋高气爽 秋色宜人 丹桂飘香 秋风习习 枫林如火 一叶知秋……〗

在这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有迷人的景色,有丰收的喜悦。但是在建国前,我国黑龙江部分地区的秋天曾经是一片荒芜,人们称之为“北大荒”。(板书:北大荒)

【设计意图:在导语中有意运用刚刚提及的成语,意在让学生学会如何“活学活用”,此举既导入了课题,又可丰富和强化学生的成语积累,可谓“一举双得”。】

2.齐读课题:北大荒的秋天

过渡:如今,北大荒的秋天是什么样儿的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

(1)将生字表中的生字拼拼读读,注意它们的音和形。

(2)将课文读通、读顺,读准生字的字音。

(3)北大荒的秋天是什么样儿的呢?用文中一句话来概括,用“ ”划下来。

2. 检查自学。

(1)认读生字词。

(2)指名分节读课文。

(3)交流:北大荒的秋天是什么样儿的呢?(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啊!)

三、品味词句,想象意境

1.品读第一自然段。

(幻灯动画演示:一片枫叶从树上缓缓飘落)

九月,从第一片树叶落地开始,北大荒的秋天也就来了。这就叫“ ”(幻灯文字出示:一叶知秋),第一自然段告诉我们北大荒秋天到来的时间。

2. 品读第二自然段。

(1)一来到北大荒,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儿的“天空”。北大荒秋天的天空怎么样?读一读第二自然段内容。

(2)出示幻灯片天空图片:观察图片后,说说课文哪些语句写了图的内容?理解“一碧如洗”。(板书)

(3)北大荒的天空一碧如洗,很美。到了傍晚,绮丽的晚霞更令人陶醉。

①西边的天上会有什么?读——

②这些流云是怎样变化的?读——

③(看幻灯片)这样美的景色,课文怎样用文字来描述的?指名读

听了他的朗读,你知道作者是用什么什么方法来写这些流云的?(比喻)把------比作了-------。

(4)现在我们来欣赏这些优美的语句,小声跟配乐录音读,注意边读边想象那美景,用你的感情表达出来。

4. 品读第三自然段。

秋天北大荒的天空一碧如洗,那里的小河又是什么样儿呢?(小河)

(1)听老师读,看有几句话,每句讲了什么?

(2)第1句,小河给你什么印象?读——

(板书:清澈见底)查字典理解“澈”。

(3)出示幻灯片小河图片,指导看图后提问:为什么把他比作“一条透明的蓝绸子”?用“因为------所以------”说话。

(4)假如你是一条小鱼,你该怎样表达此时的心情?

指名读——

(5)男女生分读后,齐读本自然段。

【设计意图:意在让学生边读边想象文中所描绘的情景,从而体会北大荒秋天的小河清澈之美。】

5. 品读第四自然段。

此时,那儿的原野不同于其他季节,文中是怎样描写的呢?

(1)自由轻声读课文,画出描写的景物,并数数有几句话。

(2)齐读第一句:什么地方热闹非凡?(板书)

这句话具体吗?再读一读课文,找找哪几句是用来写原野热闹的?

(3)学习第二、三句内容。

①出示豆荚图片:课文中是怎样描写豆荚的?指名读——

大豆真的会笑吗?齐读本句。

②出示高粱图片:“黑红”的高粱说明他们怎么样了?高粱会演唱吗?为什么这样写?指名读,齐读。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让学生感受北大荒的原野是一派丰收的景象,而隐藏在这丰收景象后面的是一代代北大荒人的辛勤的付出,文中的自然美是人类社会生活美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

(4)齐读本自然段。你们读了以后,觉得北大荒的原野怎样?(板书:热闹非凡)作者是怎样把他写具体的?(指名读)

①师读中心句,生读分句。

②齐读概括句,男、女生分读具体描写的句子(交换读)。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充分体会第四自然段的构段特点,突破教学难点。】

(5)这段话采用新的构段方式——总分结构。先概括写原野热闹非凡,然后分别从三个方面具体描写原野怎样的热闹,条理很清楚。请你在课后模仿本段写法,用你的笔来写一写家乡的秋天。

6. 指导朗读。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至四自然段,读出喜爱之情。

三、指导书写

1.认读生字词语。

2.分析字型,指导描红。

荒:上中下结构,“亡”不能带点,与“流”比较区别。

茫:上下结构,与“荒”比较区别。

岭:左右结构,在音、形、义等方面与“铃”进行比较。

3.课堂作业:

按笔顺在习字册上描红。

教师巡视指导。

描写大自然的优美语句范文5

一、整合识字与说话训练,奠定语文写作基础

文章由字词组合而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由识字教学入手,强化语言训练,以提高学生语言表达,奠定语文作文基础。如在平时语文识字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所学词语说出与之相关的词语,比如已给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或修饰词等,然后连接成一句话。接着,在此基础上,发挥丰富想象与联想,选用所列词语来进行一段完整性的口语表达。这样,既有助于学生理解所学词语,也训练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为语文写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比如春天,可以联想到如下词语:美丽、和煦、鸟语花香、姹紫嫣红、百花盛开、生机勃勃等。造句:公园里百花盛开,姹紫嫣红,一片美丽、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再如说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并造句:①盛开凋零。造句:冬天许多花儿都凋零了,若要欣赏百花盛开之景,只能等到来年春天了。②深奥浅显。造句:这个问题好像很深奥,没想到你有办法用这样浅显易懂的解释帮助我们理解。

另外,语文教师还可采取句子扩充练习,指导学生说出更准确、更完整的语句。如此,可激发学生表达欲望,提高他们表达能力。 如扩充句子:“小红读书”。教师可指导学生扩充方法:①局部扩句法。就是将句子分为主语与谓语两个部分,首先扩充前面部分,然后扩充后面的部分。比如在上述句子中,对于前面的部分,指导学生想想 “小红”是谁,和我的关系,然后可扩充成“我的朋友(同学)”等。对后面的部分,想想“在哪里”“如何读书”等,这样,可将后面部分补充成“在教室里(图书室…)认真(全神贯注…)地读书”。于是,全句可扩充成“我的朋友小红在教室里全神贯注地读书;我的同学小红在图书室认真地读书……②整体扩句法。即将句子两部分整体扩充。比如 “红旗升起来了”。可思考“什么样的”红旗,“在哪里”,“怎样地”升起来,于是获得句子:“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教学大楼的房顶上徐徐地”升起来。

二、整合阅读与写作教学,提升学生作文水平

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是紧密联系的,阅读是语言输入,可为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语言,而写作是语言输出,是对所学语言的运用。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将语文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有机整合,指导学生多阅读,学会摘抄与记录,从而丰富语言素材,把握写作方法,提升学生作文水平。

1.结合阅读教学,指导学生表达方法。比如指导学生记事与写人方法。记事一般包括顺序、插叙、倒叙这几种类型。在小学四五年级语文教学中,所选记叙文中的写作方法一般是顺序,这为学生语文写作提供了指导。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指导学生注重反复阅读,并摘抄与背诵一些精美、重点语段。同时,优选教材或课外例文,引导学生比较分析,认识上述几种记事方法的区别,并通过一定量的写作训练,引导学生恰当运用。这样,既帮助学生加深课文理解,也让学生把握记事方法。在写人方法指导中,教师可整合阅读,有针对性地强化训练。比如人物肖像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与语言描写等。在写作时,若能恰当运用描写方法,则有形象生动、传神逼真之感,让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另外,抒情、说明也是重要的表达方式。其中,通过说明可解释事物特点、形状、性质、成因等。教师可指导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动物,通过查阅资料或观察,以《我的自述》为题,写出该动物的外貌特点与习性等。

描写大自然的优美语句范文6

如果有了知识,我们失去了没有它反倒能够享受的宁静,有了知识,我们的生活状态还不如皮朗故事里的猪,那要知识作何用?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现代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修辞手法及其作用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

拟人(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便于抒情;描写生动形象,表意 丰富。

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利于表达作者情感。

夸张:使表达的情感更为强烈;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引发人们的想象。

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内容上表意凝练,概括力强,抒情酣畅。

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加强语气;叙事透辟,条理清 晰,长于抒情。

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增强表达效果,突出主旨。

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释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设问:自问自答,突出文章内容;吸引读者,引发读者思考。

反问:增强语气,强化情感。

引用:增强文章历史文化底蕴;丰富文章内容;增强表达效果和说服力。

双关:使语言幽默;适应语境需要,使表达含蓄曲折,增强文章表现力。

反语:正话反说,显得幽默讽刺。

(二)表现手法及其作用象征:引申事理,使抽象事物具体化,激发联想,感染力强。

衬托: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特点,强化思想感情;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 使文章曲折含蓄。

抑扬(先抑后扬,先扬后抑):引发好奇,使文章曲折有波澜;感情铺 垫,突出喜欢赞美或批评讽刺的情感。

托物言志:在对事物的描绘过程中寄托作者的个人情感和理念。

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虚实结合: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刻画人物性格更鲜明,凸显事物景物的 特点,更集中的揭示主旨。

动静结合:以静衬动或以动衬静,起烘托作用。

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具震撼 力。

渲染烘托: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

联想想象:丰富文章内容;使形象更为生动形象;增添文章艺术表现力。

反语(反讽):表现人与人之间的亲昵情感或讽刺语气;辛辣讽刺,幽默有 趣,使文章富有战斗性。

(三)叙述方式顺叙: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的进行叙述。

倒叙:突出事件的结局,制造悬念。

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丰富。

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平叙: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

(四)叙述人称第一人称:给读者以真实感,使文章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的表达思想情感,增强文章真实性。

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和对话,拉近与读者或对话者的感情距离;用于外物,有拟人化的效果。

第三人称:比较直接的展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有利于客观叙述。

(五)抒情方式/手法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淋漓尽致。

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借事抒情、托物言志。

(六)表达方式叙述(顺叙、倒叙、插叙)

描写(人物描写、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等)

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说明:说明方法有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举列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

议论:议论文的论据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论证方法有举例/事实论证;道理/引用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七)描写①人物描写

正面描写:肖像描写(以形传神);

动作描写(生动想形象地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语言描写(言为心声);

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

神态描写;

细节描写(抓住生活中的一个小细节,尤其是动作,来刻画人物形象,准 确传神,形象鲜明)。

侧面描写:(不直接写人、物本身,而是通过他人对主体的感受与评价从 侧面来突出主体的特征)。

②环境描写(自然景物描写,社会环境描写):

作用:①照应前后文、标题;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情感;③衬托(正 衬、反衬)主体;④表现、突出主题;⑤展示人物活动背景或社会背景;⑥对下文的议论、描写、抒情做铺垫;⑦预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

注:景物描写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以静写动;点面结合;虚实 结合;正侧面描写相结合;高低远近声色结合;视觉嗅觉听觉多角度写 景;对比。

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③场景描写:摄取一个有意义的生活场景或自然景观,采用各种修辞手 法,把所看到、听到、想到的写下来,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④白描:用最简练、最节省的文字勾勒出人物的精神面貌或描绘一幅画 面;用字简练,不加渲染和烘托,简洁传神。

(八)鉴赏语言的具体鉴赏角度遣词造句:包括用词、句式,如叠字叠词、动词、形容词的选用、整句散 句、长短句等

修辞: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

语言的特色与风格:如平时自然、华美绚丽等

语体:书面语与口语,普通用语与口语

情感:善于体味作者在字里行间所表露出来的情感,或含蓄、或直露、或 奔放、或细腻等

(九)语言的特色与风格平实自然:(语言朴素,不事夸张,但于平淡之中蕴涵深意)亲切自然。

华美绚丽(使用较多整句句式,修饰性辞藻丰富):文采飞扬,具有感染 力。

口语化/地方方言特色(较多使用生动活泼的口头用语):生动活泼、亲切自然。

生动形象(运用较多修辞手法):语言富有感染力,化深奥为浅显,化抽 象为具体。

幽默讽刺:(幽默:语言风趣、诙谐;讽刺:嘲讽、揭露的语言,较多使 用反语):一针见血,入木三分,语言富有感染力,强化讽刺效果。

含蓄深沉(抒情或叙事不直接写出,而是通过它物或对比委婉表达内心情 感):容易引起读者的感情共鸣。

准确简练(意思表达明确,用语简单):短促有力,语言富于感染力。

典雅优美(较多引用古典诗文):语言具有古典的美感,丰富文章文化内涵。

旁征博引(材料丰富,论据详实,有掉书袋的嫌疑):有说服力。

(十)句式鉴赏按句式整齐与否分:

整句(排比句、对偶句、对仗句):形式整齐,音节和谐,气势贯通,意 义鲜明。

散句:使语句灵活自然,富于变化。

按句子长短分:

长句:使表达严密精确、细致,条理贯通,气势畅达。

短句:节奏短促,干脆利落,生动明快,活泼有力。

(十一)取材(选材)构思的特点详略得当:最能体现主题的内容细致描述,与主题联系不是十分紧密的粗 略描述。

以小见大:从生活中的细小事物或场景入手,表现重大的主题。

点面结合:既有整个横切面,又有具体详细的事例个案(点)。

典型/新颖:典型:创造典型人物,描写典型场景;新颖:推陈出新。

旁征博引:材料丰富,论据详实,有掉书袋的嫌疑。

虚实结合(以虚写实):眼前之景与事为实,联想与想象的景与事为虚,尤其是回忆、梦境等,作者常通过以虚写实的方式来形成一种虚实的对比与 映衬。

(十二)现代文的分类按内容与文体分,可分为5类。

行文特点:形散神不散,由景到情到理,由物到人到理。(透过事物的表 象把握深刻意蕴)

①写景状物抒情散文

行文思路:写景:景——情——人——理 卒章显志

状物:物——人——理 篇末点题

这类散文中,写主体对象的同时,又写相关事物,作用是正衬或反衬主题 事物的特征。

类比(相似)——正衬 严冬中的松树与梅树

对比(相反)——反衬 欺霜傲雪的松树与只剩下枯枝败叶的乔木。

这类散文环境描写的作用:

为主体对象提供背景

正衬或反衬,突出主体特征

渲染主题活动的氛围

②写人叙事散文

在叙事过程中塑造人物形象。

这类散文要注意:关注人、事背景(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物特点、描写方法(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事件的前因后果;关注事理

③哲理性散文(议论性散文)

这类散文要:关注话题,弄清楚作者想要讨论的问题是什么;文章主旨一 般有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之分,关注文章的深层含义;关注行文思路:弄 清楚作者如何以小见大、由浅入深、由实到虚、由表及里来论述抽象深奥 的人生哲理。

④学者散文(文化散文)

内容:批判当代某些不良的文化现象。

特征:经常采用古今对照、今昔对比的手法。

情感:通过对过去优良传统与美好生活的缅怀,表达一种对当代物质社会 的忧虑与思考。

主旨:希望人们能够给反思。

⑤托物言志散文(象征)

这类散文要:关注事物的特点、特质;关注相关事物(正衬或反衬);关 注环境描写,突出主体特征;关注引申部分作者所要寄托的情感和思想。

(十三)标题的作用(内容、结构、形式)标题的内容作用:点明中心事件、主体情感、主旨;点明话题、事件、背 景

标题的结构作用:行文线索(蓄势、抒情的线索),贯穿全文

标题的形式:从修辞、句式、用词等方面分析,作用有形象、突出、醒 目、新颖、设置悬念等

(十四)文章的线索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有以下几种:

以人(人物的活动)为线索

以物(事物的得失)为线索

以事(事件的前因后果)为线索

以理(所要阐述的道理)为线索

以情感(情感的变化)为线索

以空间位置的变化为线索。

线索的作用:贯穿/组织全文

(十五)文中关键句段的赏析1、起始句/段(位于文章开头或段落首句)对下文或全文的作用:

①交代时间、地点、背景或渲染氛围,奠定全文感情基调

②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先言他人、他物、他事,以此引出所写之主 体人、物、事)

③描述某场景、现象,为后文的议论、抒情做依托,相互照应。

④与下文作对比、反衬,使后文内容更突出。

⑤引发读者好奇心,吸引读者兴趣,激发读者阅读下文的欲望;设置悬 念,引发思考

⑥开篇点题,照应题目

⑦总领全文

2、过渡句/段(在文章中间或段落中间)的作用

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引起下文

内容上:点明中心(主旨)

3、结尾句/段(在文章或段落结尾)的作用

结构上:总结全文;呼应开头(标题),前后呼应

内容上:篇末点题,点明题旨;深化中心(主题)

如果结尾句委婉含蓄,则其作用是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省;暗示 主题;强化坐作者感

(十六)引用的作用证明观点,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充实论据,丰富内容,深化文章主题

增强文章文化底蕴,增强感染力 点明题意,文题对应

(十七)文章的结构方式总分式:包括分——总;总——分——总式

递进式:逐层深入形成递进

并列式:分几方面介绍,形成平列

上一篇王戎识李

下一篇神经元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