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管理范例6篇

压力管理

压力管理范文1

压力是个人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它具有积极的作用也具有负面的作用。有效的压力管理需要人们了解自己、了解所处的环境并找到积极健康的压力应对方法。不断地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将可以发挥压力的积极作用,帮助自己更好地工作和发展。

国际劳工组织1993年公布的一份调查显示,1980年,美国因工作压力而引发的经济索赔占全部职业病索赔的5%,1990年这一比例上升为15%。1990年,澳大利亚因工作压力造成的经济赔偿占政府职员全部补偿费的35%,在三年中增长90%。日本人的工作压力相当严重,调查显示,40%的日本人担心会死在工作岗位上。

那么如何有效地管理和释放工作压力,甚至变压力为动力呢?

首先要“知己知彼”。工作压力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与工作相关的压力源、与人们自身相关的压力源和与环境相关的压力源。 工作压力源――缺乏控制感。很多学者的研究表明,在工作中缺乏控制感是工作压力的重要来源之一。工作的自主性越高,员工对工作决策的参与度越高,则员工的工作满意度越高。

――工作过度负荷。研究发现,心理的不健康大多数来自于工作中的困难或者缺乏完成工作的时间。经理人若长时间工作,工作时有许多电话、来访者或会议,他往往会摄入更多的烟酒,较易患冠状动脉心脏疾病。

――角色冲突或角色模糊。有学者在比较了23种职业之后发现,角色冲突、角色模糊与焦虑、苦闷、易怒及身体的疼痛抱怨显著相关。当一个人对自己充当的角色把握不准或缺乏真正理解时,便会产生无所适从的困惑和犹疑;或者是周围很多人对某一个体的工作提出了完全不同的期望和要求,以致造成进退两难的尴尬境遇,引发了角色模糊。当个体在工作中面临多重角色期待或要求时,便容易产生角色冲突。

其他工作压力源还包括工作单调重复、缺乏支持、时限等等。 特质压力源性格类型。不同性格的人对压力的感觉、认知和反应有很大不同,因而同样的压力源对不同性格的人形成的压力结果也有很大区别。

对事件的认知方式。人们在看待一个问题的时候,依据的往往是态度、价值观、个性特征、以往经历和文化教育水平。其中态度是人们进行反应的心理准备。有调查显示,持积极态度的人会把适度的压力看做自己工作、学习和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动力,即使压力过大,也会从积极的方面考虑,并尽可能降低或消除压力的不利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压力甚至会使人体会到人生的意义。相反,持消极态度的人则可能在压力面前一蹶不振,身心健康由此受到严重影响。

坚毅性。研究结果表明,坚毅性是可以用来区分哪些人可以承受工作压力,哪些人不可以承受压力的一个标准。

它有三个要素:

一是“忠诚”或“坚持”。指深信自己和自己所做的事情的真实、重要及有价值的一种能力,是促使自己献身于某些事情或工作的倾向。

二是内控性。认为自己能够控制事件变化的信念,相信一切事情是在影响与掌握之中的。

三是挑战。相信生活的正常模式是变化,而且变化是激发个人成长的。目前的研究对于“内控”的支持较多,而“挑战”获得的支持很少。

环境压力源

环境层面影响工作压力产生的因素是社会支持。社会支持是存在于个体与上司或同事、家人、朋友或他人之间的关系。社会支持可以影响个体对压力事件的知觉,还可以中和工作压力,在工作压力出现的时候就能产生这种作用,所以社会支持对健康有直接的良性影响。有研究显示,具有良好社会支持关系的人在面临重大压力时比社会支持关系差的人更少产生抑郁。

那么如何应对压力,管理压力呢?心理专家们提供了诸多压力管理的方法供人们参考。 减“压”五药方

首先,压力和紧张产生的起点是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个体对环境中压力源的感知是有很大差异的,对某些人影响很大的某件事情,有可能对另一些人产生很小的影响甚至根本就不起作用。所以,管理压力首先要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

A型性格的人们表现为有事业心,注重时间和工作效率,但急躁好胜,自制力差,固执己见,常产生压力;

B型性格的人则表现为与A型相反的特征,给人的感觉是悠闲自得,随遇而安,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缺乏事业心。两种类型相比,前者压力感受更强,更易患与压力有关的疾病,因此,应注意调整工作、生活节奏,加强行为保健。

其次,除了要了解自己外,还要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人们可以注意一下自己周围的环境中哪些方面容易使自己产生压力。如果能够采取积极的措施改变则尽早改变。这是有效的压力管理方法之一。

第三,如果不能改变引起自己压力的事情,那么有专家建议,不妨改变一下自己对这些事情的认知。即换个角度从积极的方面看问题。改变思维方式的另一方面是要改变一些不良认知方式。根据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的理论,个体的不合理思维常常是导致个体产生压力的深层原因。不合理信念的特点首先是绝对化。即个人内心常出现“必须”、“应该”、“绝对”等词汇连在一起,如“这件事关系到我的前途,我必须成功”等等,以偏概全。以偏概全的不合理思维方式常导致个体自责、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其次是灾难性想象。即个体想象某事件的结果非常可怕,具有灾难性影响。进而导致焦虑、自责、抑郁而不能自拔。如“我要是不能完成销售额,就肯定会被开除”等等。因此,我们要通过改变认知方式去处理这些不合理信念造成的压力。

第四,人际关系冷漠也是导致工作压力的重要原因之一。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种有力的社会支持,能有效地缓解人们的工作压力。不良的人际关系容易形成人人自危的气氛,彼此很难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压力管理范文2

关键词:压力;压力管理;压力源

中图分类号:C9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5-00-01

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快的工作节奏,加剧的竞争环境,无时无刻不让我们感觉到压力的加大。虽然说适当的压力有助于提高工作、学习效率,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长期的压力也会使工作积极性减少,并影响身心健康。所以管理者或是员工自身都要正确积极的应对所遭受的压力问题。

一、压力管理概述

压力在每个人身上所造成的影响程度是有很大的不同的。为了避免出现过多的负面效应,影响正常工作的进行,管理者们发明了压力管理。在压力管理中我们不仅要明确压力的定义、探究组织中压力的来源,还要认识到压力的影响以及掌握缓解压力的能力与方法。

而在整个压力管理环境体系下,个人认为最值得掌握与探究的是压力源,它可以让我们从本质上了解个体所承受的压力,从而减少消极影响,达到管理的目的。

二、识别压力源

压力源又称应激源或紧张源,是指对个体的适应能力进行挑战,促进个体产生压力反应的因素。也可以说导致压力反应的情景、刺激、活动等都能够叫做压力源。压力源有多种的形式,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总结来说有以下几种:

1.情景压力源

情境压力源也可以叫做环境压力源,主要产生于个体生活的环境或周围的环境。社会的不稳定和政治的不确定性会给人们造成较大的压力,迅速的市场经济变化也会带给人们压力,这些是从大的方面来说,另一方面也是最常见的情景压力源就是人们不适宜的工作条件,比如组织文化、以及领导者的风格等。

2.个体压力源

每个人的个性和生活经历都不同,组织成员对待工作压力的态度以及处理压力的方式也由不同的因素造成。

①时间管理。由时间管理造成的压力通常表现为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太多的事情,很多人对时间的意识强弱程度也不同,而使他们在时间上形成压力源。

②个性差异。个性差异包括自我评价、对含糊问题的包容性、性格的内外向等许多方面,他们会导致员工以不同的态度来看待压力,并以不同的方式来对抗压力。

③以往的经历。在这里主要是指组织成员在过去的工作或环境中或多或少的会遇到不同成都的压力,这些压力所造成的成功或失败的阴影会影响到他们处理目前所遇到问题的方式和态度,从而形成压力。

3.遭遇性压力源

遭遇性压力源一般是指由人际交往所产生的压力,也就是人际遭遇。这里主要讲角色之间的冲突而引起的遭遇性压力源。在一个缺乏沟通的组织环境中,组织成员由于对工作目标、上级对自己如何评价以及工作预期等问题存在不确定性而感到茫然,这就是角色冲突。这种情况下团队成员担任的角色不能相容,从而对组织的满意度和生产力有显著地负面影响。因此往往被看为是造成职业倦怠的最主要原因。

4.预期性压力源

预期性压力源顾名思义就是说人们对于潜在的、有可能发生的威胁性事件的预感和恐惧所造成的压力。在那些经历快速变化、裁员或重组的组织中,预期性压力源是非常普遍的。在通常情况下,这种压力源并不是要一定有非常严重或令人非常不愉快才会产生出压力,它是一种在时间和空间上不受个体支配的经常会发生的情况,需要引起组织管理者的注意。

三、控制与消除压力源

消除压力源是一种永久性的减压战略,因此它是迄今为止用的最广泛也是最值得用的策略。尽管个体不可能而且没必要消除他们所遇到的所有压力源,但他们还是可以有效的消除那些有害的压力源,也就是说创造环境而不仅仅是对环境进行反映。

1.从组织方面来说,组织在压力管理中担负着消除或控制压力的消极影响的重任。它可以通过建立和健全有效的组织沟通机制,改善组织环境并鼓励员工以消除其紧张情绪,提升工作效率。

2.从个体方面来讲,通过了解自己感知和经历的事情,积极地采取措施来应对即将到来的压力。

①有效合理的时间管理。每个人每天都会面对不同的事情,组织也会安排不同的工作任务,处理好这些就必须要学会管理时间。要知道结果而非方法是时间管理策略的重点。

②通过合作提升社交能力。有效消除遭遇性压力元的重要方法就是在一个稳定的团队里成为能过与他人紧密合作联系并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的团队成员。当人们感到自己被他人所接纳时,压力就会得到释放。

③进行目标设定。通过制定明确的努力方向,消除对不明情况的担忧或预期性压力,同时也可以改变一些我们相对容易改变的事来控制令人担忧的不确定性。

总的来说,压力管理针对不同的组织和个体可以有不同的管理方案,不同种类的压力源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管理者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操作出合理有效的方法,从而使员工和企业组织得到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康青.管理沟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大卫A.惠顿.管理技能开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压力管理范文3

【关键词】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安装质量;监督检验;安全管理

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是工业生产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对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着重要的贡献。但其也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一旦发生事故,必然对人员、设备和财产安全产生严重的危害,因此这类设备也被成为“危险性设备”。随着工艺生产的不断发展,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的规模和复杂程度也在不断地攀升,其危害程度也被不断放大。因此,对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进行科学、合理地安全管理,并采取积极、有效的监督检验措施是防止危害发生的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

一、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安装质量监督检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1、质量保证手册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大部分单位虽然制定了质量保证手册,但在施工工程中质量保证手册和安装质量保证体系并未得到具体执行。而按照《细则》的要求,企业制定的质量保证手册就是企业内部的法规。对质量保证手册的执行就是实现质量管理工作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所以,特种设备监督检验部门应监督施工单位按照质量保证手册及相关文件规定的内容来开展相关施工活动。不仅要求责任人员实际到岗,还要要求其对工程进行确认并签字,使工程质量具有追溯性。

2、一、二级质量保证体系责任人员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目前,我国部分企业任命的一、二级质量保证体系责任人员的资格仍存在问题,质量保证体系中的职、责、权还不太明确。在实际落实过程中,质量管理工作往往流于形式,存在着严重的缺岗、漏签现象。而施工单位如果缺乏健全的质量保证体系或者有关责任人员缺岗,现场检验人员有权要求停止施工。

3、施工工艺文件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部分施工单位缺乏科学、健全、完善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图纸会审工作浮于形式。编制的施工工艺文件针对性不强且内容不全。施工工程大多凭经验或业主要求,施工工艺文件未存在明确指导作用。而特种设备监督检验部门应当要求施工单位在按照质量计划、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图纸、施工规范、施工标准的基础上,严格控制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的各个检查程序,加强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安装施工的事前控制,使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的安装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并确保施工质量。

4、材料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施工单位的合格证管理存在漏洞,一份合格证或材质证书经常出现在许多施工现场和施工材料上。施工单位还存在着施工材料和施工设备存放混乱的现象,这不仅是一个重要的安全隐患,也有可能造成材料混用、错用和不合格材料使用现象的发生。而特种设备监督检验部门应当规范施工单位的材料存放行为,使施工单位能够对材料的入库、验收、保管、发放、回收等环节提出明确要求,并将不同施工材料分规格、分状态隔离存放,重要材料建库存放,且做好库房环境记录,实现施工材料的可追溯性管理。

5、焊工持证上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部分施工单位认为焊工只要有证就能焊,而对焊接位置、方法和材料特点不予考虑,这造成了很大的质量隐患。而《细则》不仅要求焊工必须具有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焊工证,而且要求其应符合项次要求。这对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施焊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部门应对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施焊人员的资格做到严格监督检查。

6、质量记录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施工单位的质量记录内容存在缺失,无法实际反映施工质量情况,这使得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无法得到明确,成为了大部分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施工单位的通病。而特种设备监督检验部门应当要求施工单位做好原材料使用情况的追溯与归档,焊口和焊工的追溯与归档,这将影响到日后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的安全使用、定期检验和责任追究。

7、无损检测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的无损检测存在着底片质量差、检测不按探伤方法规定和比例进行、出现返修现象不进行扩探等现象。评片人员缺乏责任心,错评、漏评、误评现象频出,而出具的检测报告也不十分规范,难以反映无损检测真实质量。而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的检验检测工作十分重要,无损检测人员和理化人员应通过培训取得有关证书,而且检验检测人员不仅要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还应具有较强的法律观念,这样才能够保证检验检测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连续性和可靠性.

8、现场施工过程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在现场施工过程中,因存在工艺文件、体系文件无法得到有效的实施以指导施工作业的问题,以及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等问题,质量失控现场屡见不鲜。因此,施工单位应对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的安装工程给予足够的重视,严把施工质量关,严控不合格工序的发生。而且,特种设备监督检验部门要加大工程检查监督力度,坚持落实质量责任制,加强过程控制管理,以确保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的施工质量。

二、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安全管理的建议

1、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备的延寿

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备的延寿就是在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延长器使用寿命。这不仅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也是保证设备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备的延寿应以“合于使用”为原则,应通过安全性评估,尽量挖掘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备的剩余潜力。而且设备的延寿应通过健全的管理进行合理操作,以减少人为破坏,降低意外损耗,并且通过表面防护,延缓腐蚀环境中设备的腐蚀进程。

2、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备事故的预防

第一,要预防设计、材料和安装的影响。首先,要严把源头关,避免设备设计不合理和材质不符合要求的情况,并狠抓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备质量关,严格管理生产实施单位的行政许可,坚决取缔无证设计、无证制造行为;其次,不仅要对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备的安装施工人员加强培训,杜绝因人员问题而引起的不合格设备生产情况,而且要对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备的安装单位进行责任追溯制,严格把控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备的质量安全。

压力管理范文4

近年来安全生产已经成为全社会的议题,对压力容器的研究被提到了日程。将安全管理的相关条款注入到生产实践中,成为解决压力容器安全问题的主要途径。本研究旨在探讨容器安全管理与定期检查的重要性,以便为更多的压力容器操作员提供借鉴。

【关键词】

压力容器;安全管理;定期检验

近年来,特种设备的安全事故频发,尤其是压力容器。压力容器一旦操作不当,带来的人身财产损失不可估量。除了要求操作中具备专业的操作能力外,还必须贯彻落实容器安全管理条例并对容器进行定期检验。

1压力容器安全问题及其定期检验的必要性

1.1压力容器安全问题

压力容器是随着压力的变化而来回波动,期间的频率比较频繁。在运行中,破坏了机器的抗疲劳能力,减慢了容器的使用寿命。一旦运行中产生过大的温度应力,就给生产和生活带来重大麻烦。物料超装,受热膨胀超压,压力容器超载严重。操作人员的监控不到位造成的安全事故,也是其中的一项诱因。压力容器的使用单位,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也是确保安全运行必不可少的构成要素。容器的安全生产技术规程中不允许容器继续运行时,对液位、相邻管道安全都有着重大关联。

1.2压力容器定期检验的必要性

我国目前还属于不发达国家,压力容器作为大宗消费品,还不能普及,许多陈旧的设备仍然在超期使用。由于压力容器的成本较高,企业对一些尚能工作的老旧设备仍然在使用,殊不知这样的做法等于慢性自杀。安全生产的隐患在短时期内不能消除,事故就会频发发生,社会的安全形势仍然严峻。作为压力容器的管理者和使用者,如果不能在思想上重视它,就会酿成大错。

2压力容器安全管理制度

2.1平稳操作制

压力容器要想平稳操作,必须具有安全的操作规程。容器操作是一项复杂的工艺,必须熟懂操作工艺法:开关机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记录日常检查检修内容,日常维护和保养,容器运行中可能出现的异常问题等。其中对操作工艺指标的要求最重要,包括对工作压力、工作温度的最值及其运行波动的详细了解。

2.2技术档案管理制

建立压力容器技术档案归总制,执行压力容器技术档案的接收、登记、整理、保管、借阅。将真正意义上的容器压力安全技术管理由形式主义付诸实践。对技术管理的下述内容:《使用登记证》、《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表》、压力容器设计、制造技术文件和资料;年检定期检验报告单记录仪、有关事故的记录资料和处理报告及压力容器安装、改造和维修的方案、图样、材料质量证明书和施工质量证明文件等技术资料进行详细明确到汇总归档。

2.3合理监管控制

压力容器操作人员在容器运行期间,及时监督运行状况,一旦发现设备运行中出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检修。操作人员主要在工艺条件、设备状况和安全装置等方面做好监控。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提前做好准备,向下班者主动询问并详细了解上班压力容器运行的情况。不得擅离职守,遇到当班发生的事故,及时处理完再交接班。对外部调入的压力容器,首先确保其是否具备使用价值,而后才能继续投入使用。在进行检验时,对外部质量和技术档案进行严格审查,排除安全隐患,才能正常使用。

2.4从思想上重视

压力容器使用部门,要从思想上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以完备的安全管理制度开路,将定期检修放在工作的第一位。

2.5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制度

无论是早年颁布的《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条例》,还是近年贯彻实施的容器使用者,都是为了确保压力容器的安全运行。由技术监察部门联合实施该项制度,为保障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安全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压力容器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验、修理、改造都必须遵从国家的条文和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容器使用安全所规定的条例。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代表行使监察权利,对新产品经过试制和鉴定后,方可批量生产。

3压力容器定期检验

要保障压力容器安全运行,必须对其进行定期检修,才能保证压力容器设备及其附件正常运行。在检修时做好记录,如设备是否齐全、有无磨损、备件是否正确、清洁是否到位。企业管理者应从思想认识上提高安全意识,完善设备管理制度,加强制度的实施力度,配合好监管部门的例行检查。

3.1压力容器自身

依据检验周期决定检验时间,对压力容器进行分级检验。在检验时,对相关安全装置所配备的安全装置(安全阀、压力表等)定期通排,按有关规定严格执行。及时消除检验中出现的问题,对不能消除的缺陷及时报备相关质量技术监督局。压力容器内部有压力时,及时查找原因,需要焊接或者挖补修理时,交由特殊焊接操作工解决。

3.2安全装置

安全阀的购置,必须有检验部门的公章,不得私自购买。除了至少每年一次的定期校验外,还要及时调整、加铅封固,并由专业检验人员记录。压力表失灵、无铅封、刻度不清或者表盘破裂不归零,都需要及时更换,至少每半年检验一次。一旦出现紧急情况,操作人员必须及时应变,采取措施消除安全隐患并提交检验机构定期检验。

3.3新增设备安装验收检验

具体操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以设计图为蓝本,按设计工艺安装。施工现场记录设备是否齐全。依据图纸要求,连接系统。规范设计并安装设备,期间要考虑框架的承重能力,基础的水平测量及塔器设备的垂直、倾斜度。户外设备要做好防腐、保温,安装时不要有破损处。验收时对每台压力设备的系统压力都要进行试验并详细记录下来。

3.4压力容器日常维修保养

在日常维护中,坚持预防为主,检修结合的双向原则。不得超范围使用容器,而是要依据工艺参数安全使用。经常性的修理维护,结合巡回检查对设备进行保养和维护。容器投入使用前期,使用单位需持相关检验报告和安全检验合格标志。只有持有上岗证书的专业合格人才才有资格使用。每日对容器及其配备的附件进行维护、保养、检修,将火灾和爆炸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在压力容器运行中,检查有无渗漏液体,外缘有无磨损和腐蚀地方。记录每日的保养情况,方便检修时期作为参考。

4结语

多年来的事故经验告诉我们,压力容器的安全规范管理和定期检验对使用者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这项工作,必须从思想上重视起来。为了保障人民群众人身和财产安全,避免因操作不当和失误造成的人生财产损失,要求容器使用单位不但要重视起来,还要高度重视起来。保障设备安全平稳运行,严守规章制度,掌握专业操作技能,定期检验在其中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值得压力容器操作者不断地付诸实践。

作者:王俊雷 单位:山东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潍坊分院

参考文献:

压力管理范文5

关键词:工作压力;影响;管理

(一)、工作压力的定义

环境变化时个体所出现的反应称为工作压力,环境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是产生压力的最大原因,压力会使得个体感到害怕,从而无法妥善处理工作,对于很多员工来说,组织变革就很可能带来压力。学者们因为研究观点不同造成对工作压力的定义不同,缺乏一致性,Caplan(1975)认为工作环境的特性对个人造成胁迫就产生了工作压力。而 Beehr & Newman(1978)则认为是指一种和工作相关的因素与员工交互后,对员工心理与生理造成改变的结果。Parker & DeCotiis(1983)认为一个人在组织中遇到一些有相关的机会、限制及需求的重要的工作结果时,被要求脱离常态或者与自我愿望不符合时的一种感觉。赵杰夫(1988)认为是工作的要求超出了个人的能力,或者个人的需求不能被环境所满足,从而使得个人产生偏离正常状态的心理现象。

(二)、压力源

Martin & Schermerhorn(1983)认为能产生压力状态的刺激物,能够反映压力的潜在来源就是压力源。Hellruegek、Slocum & Woodman(1986)则认为压力源存在于各种工作环境中,并且可以按组织关系、生涯发展、工作本质、组织角色、组织结构进行区分。Robbins (1994)认为外部环境、组织和个人是压力的来源。在工作压力结果上,还有一些潜在压力会不会变成真实压力,就得根据个人的差异对生理症状、心理症状及行为状态进行判断,如工作经验及性格等。台湾劳工卫生所(1995)认为压力源可以从低福利制度、工作不适合、工作紧急、工作地点变动四个维度进行考量。综上所述,造成工作压力的产生非常复杂并且形式多样,同时也可以发现有一定的相似性。工作因素、个人因素、工作之外的因素都可能是工作压力的来源,同时在生理、行为及心理上都会产生因为工作压力而出现的症状。

(三)工作压力带来的影响

1、对组织的影响

(1)工作绩效:工作绩效是不仅是衡量组织和员工个人的一个指标,更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依据。工作压力与工作绩效成一个倒U型的关系,压力太小不利于激发员工的动力,压力过大又使员工感到疲劳和压抑,从而不能得到高的绩效,所以要有适当的压力才能有一个好的工作绩效。如图所示:

(2)组织承诺:随着员工对组织投入的增加,会产生的一种甘愿为组织付出和牺牲的感情,这就是组织承诺。学者们大多认为工作压力过大,往往会导致人才流动大、组织承诺下降。台湾学者陈瑞惠 (2002)研究中发现私立高中教师工作压力与组织承诺有显著负相关关系。国内研究者刘勇险 (2005)的研究结论也证明工作压力越大组织承诺就越低。

(3)工作满意度:工作满意度指的是员工对自己工作情况主观感知的满意状况,对组织的稳定和发展有着去足轻重的作用。工作压力过大会使员工对工作产生焦虑、厌烦等情绪,从而产生对工作和组织的抱怨和不满,影响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2、对员工的影响

(1)积极影响

①提高员工工作动力和能力。工作压力可以促使员工和其他同事进行竞争和比较,从而发现自身的不足和缺点,激发他们的工作动力,通过不断努力学习来提升自己。适度的压力还能使员工勇于挑战自我,挖掘潜力,富有效率,激起创造性。让员工可以更清楚的认识自己,使员工可以对自己有一个更准确的定位,不断分析自身工作能力与组织的实际需要之间的差距,从而找到学习的动力和方向,强化自己的工作能力。这使得员工和岗位之间可以更好的匹配,优化了组织的人力资源。

②促进员工之间的合作。任何一个组织都是有很多个个体组成的一个团体,个体之间的相互合作才能推动团体的发展,企业更是这样。在工作压力的影响下,员工首先会主动的寻求与同事合作,通过相互帮助和学习来共同应对压力,有时甚至组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合作团队,这对于团队中成员的共同成长很有帮助,同时也有利于工作绩效的提升。其次,可以促进团队的内部结构优化。当团队成员普遍反映压力过大时,那么团队的管理者就会努力通过优化内部结构来削弱工作压力,一般这种优化会提升员工的工作业绩,促进团队的进一步发展。

(2)消极影响

①影响员工积极性。工作压力过量会使员工感觉疲惫和憔悴,否定个人的能力怀疑前途的发展,感到茫然和不安,对自己和组织没信心,从而影响员工的上进心和积极性,工作业绩和绩效也随之下降。他们甚至会觉得不管自己多努力也改变不了这种压力大茫然的现状,也无从下手无从改变,久而久之这种内心的“无奈感”,就会使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转变,开始选择堕落,不再追求事业的成功,得过且过,消极度日。

②影响员工身心健康。当工作压力过大时,会对员工的生理和心理都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轻者会产生心跳加快、紧张、焦虑、沮丧、发怒、失眠等情况,重者可能会造成各种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疾病,如心血管疾病、头痛、抑郁症等,也容易造成工作事故等。工作压力就曾被世界卫生组织誉为是“世界范围的流行病”。

③产生恶性竞争。过大的工作压力也很可能会影响组织的团结,破坏组织和谐的气氛。工作压力大可能会使员工采取不正当竞争的方式,来取得竞争的胜利。长期受到过大的压力影响的员工甚至可能会产生心理扭曲,他们往往通过一些破坏性的行为来使组织和他人变差,以此来减轻自己工作压力。一旦发生这种恶性竞争的行为,不仅会组织的工作绩效更会影响组织的稳定。

(四)工作压力的管理策略

1、员工工作压力情况进行考察。组织的管理者平时要关注员工的工作态度和心理情况,根据不同的压力来源和程度采取不同的措施。可以针对工作压力和其他的一些工作情况制定一个量表来测试员工的心理状态,由心理学方面的专家来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并且对于心理状态不是很好的员工给予及时的帮助,最好是建立一个长效化的测试机制。同时还要结合相关的岗位情况进行动态地观察、全面的了解员工的压力状况以及心理承受情况,尽可能的降低由于压力过大给员工和组织造成的不良影响。

2.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组织要为员工提供一个良好的沟通环境,鼓励员工在平时的工作中多于同事、领导进行沟通,这样不仅可以创建和谐的工作氛围,更可以弱化员工的工作压力。此外组织还可以定期的邀请心理方面的专家来为员工做心理辅导,有条件的企业甚至可以在企业里设置心理辅导机构,方便及时的为员工提供心理帮助。

3、让员工是参与管理。组织中的发展前景、工作目标、领导的评价等问题会使员工产生一定的不确定感,而这种不确定感又会使员工感到压力从而影响工作的质量。如果让员工参与到组织的管理中来,就可以增强员工的控制感减小不确定性,这不仅可以减小员工的工作压力,还可以提高员工的主人公意识强化组织的管理。

4、完善工作环境。首先,组织内部要营造积极向上、和谐团结的文化氛围,通过良好的文化影响员工的各种行为,鼓励他们积极成长、乐观地面对各种压力,有效地化解各种难题。其次,要建立起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针对员工的工作压力、工作能力等各个方面都要指定相关的考核指标,工作压力大的员工要加以重视,可以适时地为他们调换一下岗位提供一些关怀。(作者单位:云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邵爱华.济南IT员工工作压力调查及压力管理研究[D].山东大学硕士论文,2006.03.28

[2]武娜.中小企业工作压力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3.

压力管理范文6

[关键词] 压力 职业压力 压力管理

一、识压力以及压力管理

1.压力

通常压力(stress)一词有三种解释:(1)指环境中客观存在的某种具有威胁性的刺激;(2)指具有威胁性的刺激引起的一种反应类型;(3)指刺激与反应的关系,个体对环境中具有威胁性的刺激,经认知其性质后所表现的反应。心理学研究上常用第三种解释,即把压力看作是个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过程,包括对威胁的感知和相应的身心反应。

2.职业压力

职业压力是在工作中产生或形成的各种压力,包括因工作任务过重、人际沟通困难、工作环境变化的影响等种种因素带来的压力。职业压力通常是由需求引起的,如果个人没有体力、精神或情感方面的资源去满足这种需求,需求就被认为是潜在的压力因素。个人对压力的感受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个人人格特质、工作的质与量、工作环境等。

3.压力管理

员工有压力不代表企业就进行了压力管理。所谓压力管理,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针对压力源造成的问题本身去处理,二是处理压力所造成的反应,即情绪、行为,以及生理等方面的缓解。简言之是以管理为目的,并有组织有计划地对的压力产生行为进行有效的预防和干预。在这里,压力管理的主体既可以是企业也可以是员工个人。

二、管理的对策

职业压力不仅关系到员工的身心健康,而且对个人和组织的工作绩效有很大的影响,所以企业需要制定职业压力管理办法,主要是指针对企业员工的身心健康和绩效而对内部职业进行预防和干预的系列措施,通常这种管理体系以企业为核心,但又更注重企业中的个体性,因此,压力管理可以从组织和个人两个层面进行:

1.从企业管理层面出发

(1)建立正式的组织沟通机制,实现无缝沟通。沟通是释放压力的良好渠道,它提供了一种释放压力的情绪表达方式。有效的沟通渠道可使员工及时了解公司的状况及外部环境的变化,从而及时做出调整,变被动为主动,减轻压力。

(2)帮助员工进行职业规划,并适时对员工进行培训。在职业规划中,管理者可以帮助员工改变认知,适当调整期望值,建立现实客观的SMART式的发展目标:S—special (特定的、适合自己的),M—measurable(可衡量的),A—achievable(可实现的),R—realistic(实际的),T—time—based(基于时间的)。同时,可以对员工进行时间管理和人际沟通方面的培训,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从而缓解其在时间和人际关系方面的压力。

(3)培养咨询式管理者。管理者在日常生活中应当关注员工的成长,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动态,针对他们的特点,在管理方式上要富有弹性,面对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

(4)实施员工帮助计划(EAP)。员工帮助计划(EAP)被形象称为“精神按摩”。它是企业为员工设置的一套系统的、长期的福利与支持项目,主要通过专业人员对组织的诊断、建议和对员工及其直属亲人提供的专业指导、培训和咨询,帮助解决员工及其家庭成员的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改善组织气氛,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提升组织的公众形象。

(5)实施宽容式管理。任何员工都不是完美无缺的。特别是个性强的员工可能因为性格原因而发生行为失误,如果对这种失误强加指责,他们会自然产生心理压力。对员工实施宽容式管理,就应该允许他们适当的犯错误,犯了错误就能在个人的发展道路上不再犯同样的错误。爱立信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本着这样的原则,“工一旦进入公司,我们就会紧急发展他,即便他犯了错误,我们会先追究经理的责任,如果他不胜任,我们也会为他们提供培训或进行岗位调换,直至胜任为止。”实践证明,容忍犯错误的态度给予了这些员工最大的心里宽容,避免情绪沮丧带来的有害压力,从而增进了员工对企业的信赖和忠诚感,有助于其创造性潜力的发挥。

(6)完善福利制度,营造温馨的工作环境。完善的福利能有效减少知识型员工的工作外源压力,企业应主要从薪酬、住房、医疗、社会保险、员工家庭生活等方面提供保障。而通过营造赏心悦目的工作空间则有利于达到员工与工作环境相适应,提高其安全感和舒适感。同时,制定一些人性化的管理措施,创造开放、公平的沟通环境,营造一种真诚和谐的企业氛围也必不可少。

2.员工个人层面的压力管理

(1)正确认识职业压力。职业压力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当员工感受到压力过大时,不要避讳,应该正视压力,企业的管理是必须要有压力的,设想如果员工在某一个岗位没有压力,要么是该企业管理混乱,要么是该企业处于衰退期,生产萎缩,员工将面临下岗和失业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来源于企业的压力是没有了,但是个人家庭经济上的压力将无法避免。因此说“企业没有压力反而是一种压力”。

(2)自我调节以减轻职业压力。即设法控制或改变造成心理压力的情境以减轻压力。正确认知的同时,设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反应,避免情绪感染,以适应压力情境。个体在外在的压力情境无法改变的时候应试图改变自己,建立一个符合自身的期望值,调节自我实现的时间进程,当感觉有不良情绪反应时应及时合理宣泄。

(3)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提高对环境和社会的适应能力。在充分认识自我和组织的前提下,对自己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断修正;在终身学习理念的支撑下,持续学习,不断完善自我;在愉悦、积极乐观的情绪状态中,加强体育锻炼,规范生活习惯,培养兴趣爱好,提高自身的抗压能力。

参考文献:

[1]蒋永宁 王香玲:“弹簧理论”与员工压力管理.人力资源开发,2006 (10)

[2]刘克善:心理压力的涵义与特性.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3(2)

上一篇逃生工具

下一篇班会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