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情绪管理范例6篇

压力情绪管理

压力情绪管理范文1

关键词:医护人员压力情绪管理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477-01

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作和生活的节奏加快,现代社会的工作压力逐渐加大,几乎每个人都感受到不少压力。医务人员作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救治患者责任重大,也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不同程度地存在焦虑、抑郁以及狂躁等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直接影响到工作绩效,情绪的管理便显得尤为重要。

1调查方法与数据

在某医院内部局限网设立的压力情绪调查问卷表,真正有效回复142名医护人员,数据显示,80%的医护人员有疲劳感、40%以上的医护人员缺乏工作中的成就感、25%的医护理人员有焦虑感、烦躁感,还有12%的医护人员已经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这种长期的心理压力导致了医护人员的患慢性病,尤其是消化性疾病的人多。

2医护人员压力来源原因分析

2.1在医疗资源短缺的情况下,人们对医疗服务需求的提高导致医护工作异常繁重。具体为:

2.1.1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医疗纠纷日益尖锐导致精神压力大。

2.1.2长期中夜班导致生物钟紊乱,三餐不准时导致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疾病。

2.1.3护理技术含量的提高,护士缺编,劳动强度增加,“累”已成为行业的普遍状态。

2.2医护人员工作遭遇信任危机,医患关系紧张。

医学面对的是生命与健康,具有很大的风险性。在医疗科学水平限制下,面对疾病、死亡会产生一种长期的压力,而在诊疗护理过程中由于患者的不理解,容易产生纠纷。这些都是医护人员产生压力的原因。人际关系紧张是医护人员压力产生的另一重要来源,医护人员进行诊疗需要医生之间的真诚合作、医护之间的融洽配合以及上下级的理解和沟通。如果处理不好这种关系,将直接影响医护人员的工作。同时医疗纠纷的增加也使得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

2.3来自医护人员自身生活时间、家庭与事业之间的角色冲突所造成的压力同样不容忽视。

3解压对策

医护人员的压力及如何调适:

3.1社会压力。从社会支持系统入手,建立社会支持网,提高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

3.2工作压力。从医院层面的措施入手,建立成功激励机制,为医护人员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情感的支持(共感、赞赏、激励);技术和物质的帮助(如钱财的支援);信息的提供(专业知识、资料、培训等的提供);评价的支持(承认、评估、及时反馈)。

4减压方式

4.1医护人员心理减压培训。医务人员特别是医生,是最忽视自我保健的群体,医生经常会提醒高血压患者定期测量血压,但患有高血压病的医生又有几个能定期测量自己的血压呢,专家呼吁,医务人员虽然工作非常忙碌,但最好在工作之余要有一些闲情雅致,有一些兴趣爱好,加强锻炼,爱惜自己的身体。因此,医护人员要学会用淡定的心态面对一切争名夺利、尔虞我诈的社会现象。

4.2学会时间管理为自己的工作减压。医护人员长期加班、时间不固定是普遍现象,因此,医护人员尤其要做好时间管理,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于生活。具体包括:安排放松和空闲时间,消除负性情绪,学会应对不确定性,随心所欲做工作列表,将复杂事情分解成各部分,根据轻重缓急进行时间管理不要凡事一肩挑,避免一次产生太多变化,学会在必要时说“不”保护自己,避免厌倦。

4.3通过放松、运动和饮食来调节压力。这些方法需要求助专业的心理医师或压力管理专家。一方面,医护人员要给自己预留时间能够进行一些放松训练,另一方面,是要在长期压力工作下注重低脂低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压力是生活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加强对医护人员压力的研究和医护人员心理减压不仅是对医护人员自己的健康负责,也是对患者的健康负责。

5情绪管理

第一步是明确问题,找到不良情绪诱发源。常见医护人员中诱发不良情绪的因素依据职位的不同而各有差异:院领导主要是对医院年度绩效的担忧;科主任主要是上下级关系需求的不同而产生的冲突、对科室经营管理活动的筹划以及对晋升的渴望;而一般医护人员的表现则更“丰富多彩”,工作的压力,人员之间个性冲突,信心不足,担心落后于其他同事,急于取得进展,不肯听上司的意见,同事之间意见冲突导致相互怨恨等都是不良情绪的引发因素。

第二步便是针对出现的问题,根据医院现有资源确定解决的方案,以达到优化医护人员情绪健康,创建高绩效的目的。

第三步是确定最佳方法或几种方法的联合,倾听医护人员心声;建立消气室或者鼓动员工看幽默漫画,让医护人员无危害地发泄不良情绪;安排主题旅游或者沙龙等减压活动;实行弹性工作制,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在科室中设立咖啡室或者茶室等方法对成功解决员工不良情绪都将大有帮助。

第四步是制定一个实施时间表,将方案付诸实践。

第五步是回顾所做的努力,对工作效果自我反思、评估、接受反馈,总结提高,积累经验。

通过减压及情绪管理,使医护人员们了解压力征兆、造成的影响及其产生的原因,掌握有效缓解压力的方法,提高应对压力和管理情绪的能力,正确理解个人成长不仅仅是职务的晋升,不仅仅是个人管理能力、业务技能的成长与经验积累,还包括心态调整,心灵成熟,学会如何保持良好的心态,快速、便捷地处理工作中的琐事与杂事不同程度化解不良情绪驱动高绩效,减轻了压力,给予自己一个良好的情绪管理与心态来投入工作。

参考文献

[1]孙红,任霞.医护人员工作压力构成及减压策略研究.中国医院管理,2006,07;26~28

[2]吴靖,吴素平.从情绪资本视角谈医护患关系.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19(3)57~59

压力情绪管理范文2

论文摘要 心理压力在高校教师群体的日益显现,致使许多高校教师由于过高的压力、情绪问题,引起焦虑、失眠现象,甚至产生许多心理困扰、忧郁倾向、悲观情绪,通过有效疏导,缓解压力危机的方法,使教师排解压力,平衡自己,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的一份调查显示:93%的教师感觉压力过大,50%的教师想辞职,只有17%教师愿意执教;中国科学院的调查结果为:教师的平均寿命倒数第二;英国教育机构的调查显示:68%的被调查者认为,工作压力是他们最关心的5件事情之一,并且其重要程度已经超过了“生命危险”,44%的被调查者认为他们的压力过大。

1 高校教师的压力来源

1.1 来自职业竞争的压力

高校管理机制的改革,不仅要求教师具有高学历,还要完成一定的教学工作量和科研任务。为了符合职业要求和职称晋升的需要,追求高学历在高校教师中已屡见不鲜,而且需要完成的学术科研也有硬性的指标,同时,在现今高校管理中普遍采用了教师岗位聘任制、挂牌授课制、末位淘汰制、剥离分流、竞争上岗等等,加之,有些中青年教师属于人事或者年薪编制,由于工作任务繁重、工作量超负荷带来的同工不同筹的心理冲突,承受着巨大压力。

1.2 来自教学评价机制产生的心理压力

由于学校的教学评价机制尚不够科学、合理,更没人性化的测评体系,也无法从根本上反映来自学生、教师群体、教学督导、领导层面的客观评价,某些非理性的、随意的、甚至是恶意报复式的不客观、不真实评价在所难免。为了避免学生对自己做出不利的评价,影响年度评价,一些教师甚至会选择讨好学生的做法,这种做法丧失了其应有的教书育人的作用与职能,极大地削弱了教师的职业责任感,使其产生强烈的焦虑与不安,不仅成为教师产生生理、心理、行为问题的直接原因,而且对教育教学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消极影响。

1.3 来自知识分子微妙复杂的人际关系压力

由于教师职级晋升的压力,导致对评选先进、争当优秀比较有功利心,加上教师群体具有孤芳自赏、清高、比较自我的特点,使教师的人际关系紧张,同事之间相互不往来、不做深入沟通,致使许多教师没有交流、沟通的平台,更没有文化生活的支撑,个人的精神生活无法满足。

1.4 来自婚姻情感和家庭生活的压力

由于高级知识分子比较注重精神追求,因此对情感的需求比较高,对婚姻对象要求也很高,特别是教师的职业习惯,在两性关系中常常自以为是、好为人师,表现出唯我自大、惟我独尊的姿态,令人感到高处不胜寒,因此,婚姻生活中常有不和谐因素。

2 压力主要表现及其特征

2.1 教师群体压力的主要表现

现代教师群体常出现疲惫、焦虑、失眠、食欲不振、记忆力减退、健忘、挫败、烦躁不安、易生气、嫉妒、仇视、愤怒、怨恨、哀伤、怀疑、恐惧、迷失与茫然等情绪,这些压力与危机感等情绪被称为“身心症”。这些症状往往由于没有及时、恰当的排解,被压抑、隐忍,以致长久得不到释放,转而会攻击身体的其他器官与神经系统,久而久之,会导致诸如:忧郁症、躁郁症、强迫症、恐慌症等情感疾病,以及神经衰弱、内分泌失调、甲状腺、肿瘤等疾病,严重影响教学工作和生活质量。

2.2 教师群体压力的表现特征

运用普遍调查与个别深度访谈的方式,对高校教师压力与情绪现状进行调查,搜集到高校教师压力的实际案例,通过心理学测量技术进行科学的分析后,发现不能如实反映和确切体现教师的压力与情绪问题,因为高校教师属于高级知识分子,这一特殊的群体往往很自我、很主观,针对压力所做的调查,具有隐藏性、压抑性的特点。教师的职业特点是比较善于表达,对于心理危机、压力与情绪的管理,理论上认同,而行动上不愿意面对甚至不愿意承认自我压力管理失调的状态,而采取抗拒、掩盖等主观行为,因此,在其他心理治疗手段中,往往会产生抵触、伪装、狡辩、甚至不愿意配合等等现象。特别是在心理咨询、催眠治疗中,教师往往采取自我设限、自我保护,无法配合治疗师,更不愿意暴露隐私,特别碍于面子,无法放开自我。

3 缓解压力的几种策略方法

3.1 采用沙盘疗法、色彩画等道具进行科学的分析,达到化解压力的方法

沙盘游戏治疗,又被称为箱庭疗法,是目前国际上很流行的一种心理疏导手段,使用沙、沙盘,以及有关人或物的缩微模型等沙具,来进行心理辅导与心理治疗的一种方法。沙盘疗法,针对教师群体主要治疗焦虑情绪、心理压力、自闭症、忧郁症、攻击性倾向行为、人际关系困扰、亲子关系问题、两性关系不和谐等。做沙盘游戏治疗,可以提高自信心、完善自我性格、提高人际交往技巧、有效的宣泄消极情绪、释放压力等。

3.2 采取团体辅导,举办专题沙龙讲座、心灵成长工作坊,达到化解压力的方法

针对压力与情绪进行再认知,获得重视,并加以舒解,再通过团体辅导的形式,教会一些实用的方法,对压力进行控制,改善情绪。具体可采用的方法:(1)放松训练,参加对象:考试紧张综合症、梗椎病、神经性头痛、肌肉紧张性疼痛;(2)压力调适与情绪发泄演练,参加对象:忧郁症、燥郁症、自闭症;(3)角色扮演与情绪疏导,参加对象:婚姻情感危机、亲子关系危机。

3.3 应建立一套控制压力与情绪管理的支持系统——网上心理预警在线交流空间

根据教师的职业特点、自身特点,可借助现代网络的自由、便捷、隐蔽、私密、保护、安全的优势,建立一套网上心理援助支持系统——包括量表自测评分机制、心理压力色彩自测游戏问卷、亚健康测试问卷评估系统等等,为高校教师提供心理测试与疏导服务的平台,一旦遇到心理危机,教师可以寻找到支持系统,同时可设网上在线交流、心理咨询的空间,以利于有压力的教师寻求协助、获得组织的援助,认识并建立自己的心理防卫机制,当然,教师本人更应该重视与关注心理健康,提高心理防御意识,确立核心价值观,在集体中获得认可与尊重,从多方面、多层面预警、排查、支持援助,是彻底抗击压力与管理情绪的有效途径。

综上所述,针对高校教师目前存在的较为普遍的各种躯体化、强迫、焦虑和不安等心理问题,开展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组织心理压力认知与鉴定专题沙龙、心理情景剧的演出,组建心灵成长工作坊等形式,利用沙盘游戏进行心理危机的预防与疏导等方法,使教师学会舒解压力与情绪管理的方法,能够自我调节、平衡因工作压力与不良情绪带来的失衡状态,真正成为掌控情绪的主人,从而提升职业的成就感、荣誉感、幸福感。

参考文献

[1]黄建萍.教师心理健康研究现状的思考[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8(2).

[2]关淑萍.高校教师心理压力及其减释策略[J].成才之路,2008(19).

压力情绪管理范文3

作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辅导员肩负着重大使命。他们作为高校师资队伍里的一个特定群体。随着近些年高校的扩招,学生人数剧增,管理任务无疑加重,使得辅导员整日忙于事务性的工作,学生中的一些突发性事件也时刻悬在辅导员心头,心理一直处在紧张的应激状态。以至于在辅导员中达成这样一种共识“只要不出事,什么都好说”,显然把自己绑定在“消防员”的位置上,操心学生的衣食住行几乎占据了辅导员的全部精力。 许多虽非职责范围之内但与学生切实相关的事务耗费了辅导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就促使辅导员形成了随时待命的持续应激状态,难以有效放松,疲惫不堪。辅导员如何懂得缓解工作压力至关重要。

笔者在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担任辅导员工作多年,通过对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压力分析,认为缓解辅导员的工作压力有如下的一些方法:

一、做好自我管理

要有效的缓解工作压力,就应该从做好自身管理,降低压力感和压力对自身的影响出发进行调节。做好情绪的管理、生活方式、时间和人际关系的管理是有效缓解工作压力的有效方法。

1.情绪管理

由于种种客观原因,一些辅导员在工作、学习生活中不能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遇到挫折易于产生强烈的心理失衡,并诱发不良情绪,乃至形成嫉妒、愤懑、抑郁、妄想等灰暗低迷的情绪。置身于长期压力之下的辅导员其情绪难免波动。要辅导员学会积极的应对之策,合理地调节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保持心理平衡。 要做好情绪管理首先要体察自己的情绪,也就是时时提醒自己注意:“我现在的情绪如何?”许多人不肯承认自己有负面的情绪,但压抑情绪反而带来更不好的结果,学着体察自己的情绪,是情绪管理的第一步。其次要以合宜的方式舒解情绪。舒解情绪的方法很多,比如找好友诉苦、听音乐、散步或逼自己做别的事情以免老想起不愉快等等。不管采取哪一种方式,舒解情绪的目的在于让自己好过一点,也让自己更有能量去面对未来。如果在工作中有了不舒服的感觉,要勇敢地面对,仔细想想,为什么这么难过、生气?我可以怎么做,将来才不会再重蹈覆辙?怎么做可以降低我的不愉快?这么做会不会带来更大的伤害?根据这几个角度去选择适合自己且能有效舒解情绪的方式,就能够控制情绪,而不是被情绪所控制。

2.生活方式的管理

处于工作压力状态下的高校辅导员,绝大多数都是将醒着的时间几乎都贡献在工作上的人,可想而知,一旦这占到生命绝大部分的方面带来了压力、焦虑、愤怒和犹豫,很快就会升级为人生之中的一个重大危机。因此,辅导员在工作之余要花时间去休息、享受家庭生活、享受个人时光,这不但能够消减压力事件的绝对数量,而且可以运用社会支持系统去抵抗已经形成的压力。许多辅导员在面对许多工作压力后,身体等各方面都会出现亚健康,需要建议、提醒他们合理规划工作、生活时间,合理饮食,注意生活规律。

3.时间管理

辅导员的工作往往要求他们同时处理头绪繁多、杂乱无章的事务,从而使他们感到分身乏术、疲惫不堪,久而久之便会心力交瘁。实际上,再多的事情都可以区分出轻重缓急,我们需要优先处理的永远都是既重要又紧急的事情,其次是不重要但紧急的事情,再次是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最后才是不重要也不紧急的事情,这就是时间管理。此外,在完成某一件复杂的事情时,试着将其分解成几个容易着手的小部分,然后合理地分配每段时间要做的事情,且根据自己的情况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4.人际关系的管理

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每个环节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不同院系的辅导员更要具备团队协作精神。有些辅导员在交往中常出现人际关系不佳的情况:缺乏必要的交往技巧,不能很好地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容易与同事发生纷争,与领导关系紧张,久而久之会累积成为孤独、无助、固执、偏激、郁闷、焦虑、消沉等不良情绪。辅导员要建立一种良好的和谐的校园人际交往圈,处理好与同事、学生、领导的关系,勇于挑战自我,不断超越自我,培养健康的心态,以积极的人生态度与人们和睦相处,以充分发挥自

身的潜在能力。 处理好工作中的各项人际关系对工作的开展非常总要。 二、提高对压力的应对能力

辅导员长期处于压力且难以释放时,不仅社会、学校和组织要采取各种措施减轻其心理压力,辅导员个体还必须提高对心理压力的应对能力。

(1)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多方面的学习。要提高自身素质必须加强学习,现代社会发展加速,知识量成倍增长,知识淘汰速度加快,教师往往与学生处于同一知识平台上。作为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更应该有超前意识,加强对党政时事的学习,专业技术知识学习,人文、社会科学等知识的学习;提高对新事物、新思潮的敏感度与鉴别能力,做一名知识型、学习型的高校辅导员。

(2)寓娱乐于工作之中 。当辅导员处于难以释放的压力之中和面对难以完成的任务时,可以把产生压力的事件先放在一边,试着去做自己喜欢的和比较轻松的事情,通过身体的锻炼、培养业余爱好、听音乐、去户外运动、爬山、聚会、喝茶等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此外,保持充实、和睦的家庭生活也很重要。从而消除压力带来的紧张和焦虑等情绪。

(3)反思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由于学生工作是一个庞杂的工作体系,要规范学生事务,明确事务性工作的时间、程序、要求等,使事务性工作“简单化”“信息化”,从而提高工作效率,让辅导员从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通过对学生工作经验的反思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事务管理能力,调整自己的情绪采取合理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事务管理行为。反思训练包括经常记录自身在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中获得的经验、心得,并与经验丰富的辅导员共同分析,相互探讨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和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事务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等。

压力情绪管理范文4

鉴于此,本文以在校初中生为研究对象,探讨音乐教育对于中学生情绪智力的影响效果,以期帮助学生了解自我,建立自我情绪调整的机制,进而提升自身情绪智力发展。

一、概念界定

1.情绪智力

情绪智力一词首次出现在Payne 1985年的博士论文中,Bar-On则在1988年的博士论文中,提出情绪商数一词,成为今日常用代表个体情绪智力分数的名词。本文所指情绪智力,是以Bar-On(1997)所提出的情绪智力模式为基础,包含内省、人际、压力管理、适应与一般心情等五种能力。后续研究对中学生的情绪智力评价,以研究对象在《情绪智力量表青少年版》的得分为依据,包含情绪智力总分与各分量表分数。

2.音乐教育

Soong认为音乐教育是教学者所设计的音乐教学活动,期望能让师生在教学环境中互动学习。又指出音乐教育是指包含音乐在内的活动,例如:歌唱、演奏乐器、即兴创作、音乐欣赏、音乐律动、节奏游戏等。Marino指出音乐教育的目标设定,需要符合音乐教育的价值。

本研究所指音乐教育,是以提升中学生情绪智力发展为目标,并根据“Bar-On情绪与社会智力模式”提出的概念内容所设计的一系列音乐教学活动。该音乐教学活动为期四周,每周两次、每次四十分钟,内容包含音乐知识、音感、认谱、歌唱、乐器演奏、创作与欣赏。

二、实证研究

本文通过音乐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以了解其对于初中生情绪智力的影响。本项研究的自变量为研究者设计的音乐教学活动,因变量为研究对象在《情绪智力量表青少年版》的表现,该量表由郑圣敏与王振德根据Bar-On与Parker的《Emotional Quotient Inventory:Youth Version》翻译编撰而成,量表内容涵盖内省能力、人际能力、压力管理能力、适应能力与一般心情五个分量表,其中受试者在内省、人际、压力管理与适应能力的得分,可合并形成情绪智力总分。

1.研究流程

本文选择郑州市某初级中学,经由该校音乐老师推荐与校领导批准,采用以班级为单位的整群抽样方式,选择二年级两个班级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53人,女生44人,共计97人。

本项研究采用单组前测与后测设计,具体过程如下:(1)研究者于实验介入前一周,对研究对象进行《情绪智力量表青少年版》前测,评价其情绪智力现状;(2)实验阶段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音乐教学,内容包括音乐知识、音感、认谱、歌唱、乐器演奏以及音乐欣赏;(3)实验教学之后,研究者对研究对象再进行《情绪智力量表青少年版》后测,对比分析研究对象在实验介入前后测的得分差异,以探讨音乐教育的成效。

2.研究工具

本文研究采用的研究工具,包含教学场所、音乐教学与情绪智力量表,具体情况如下:(1)本文研究场所主要是在校内的音乐教室,每间教室都备有CD音响、投影机与计算机、钢琴等设备,空间宽敞适合音乐欣赏、乐器演奏、歌曲演唱等教学活动的进行。(2)本文研究的音乐教学活动共安排八节课每周每班两节课,每次四十分钟。为使教学活动顺利进行以达成实验目标,教学内容着重于音乐欣赏部分,并适时地带入音乐知识、歌唱与乐器演奏等学习;再以即兴创作的方式,让孩子自我展现,期望学生在音乐课堂中,接触并了解多元的音乐,而主动以音乐来表达自己。(3)《情绪智力量表青少年版》作为本文研究前、后测的数据收集工具,由郑圣敏与王振德根据 Bar-On与Parker(2000)编制的《Emotional Quotient Inventory:Youth Version》修订完成,以情绪智力评估作为测验目的。量表包含六十道题目,可分为五个分量表,分别是“内省”、“人际”、“压力管理”、“适应”与“一般心情”;其中“内省”、“人际”、“压力管理”与“适应”分量表共计四十题,其得分依照测验手册所示公式计算,可合并形成情绪智力总分。量表得分越高,表示研究对象的情绪智力与社会能力的发展越佳。

就分量表的含义而言:(1)在内省量表得分高者,代表其了解自我情绪,亦能表达其感受与需求;(2)人际量表得分高者,表示个体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了解与体会他人之感受;(3)压力管理良好的测试者,表示其在面对压力时,能保持平静的心,而较不易冲动,因此较不会出现情绪爆发或崩溃的情况;(4)适应能力良好者,代表其能有效面临环境的改变,找出合适方式处理眼前的问题;(5)在一般心情量表得分高者,表示其抱持乐观的人生态度。此外量表还有两个筛选指标,分别是“正向印象”与“不一致指标”。在正向印象量表得分高者,表示该测试者企图创造过度正向的自我印象;而在不一致指标得分高者,表示受试者对相似题目的回答不一致,可能是不了解量表填答方式,或是以较不谨慎的态度填答。

本文首先将有效填答量表的原始成绩,依指导手册提供的“标准分数常模对照表”转换成标准分数。然后依据指导手册所示“标准分数范围”分类,并进行描述统计分析。

表1 情绪智力标准分数解释

三、结果分析

根据上述研究设计与流程,研究者于2011年9月 10日针对研究对象开展前测调查;随后在9月22日开始进行实验教学,每周每班两节课,共计八次音乐教学活动;10月26日完成后测调查。由于郑圣敏与王振德(2009)指出在《情绪智力量表青少年版》的不一致指标分数达11分(含)以上属于无效反应,所以扣除15位在前测或后测之不一致分数达11分以上者,故本文有效研究对象共80人,其中男生42人,女生38人。

1.整体表现

表2为全体研究对象在音乐教育实施前后,接受《情绪智力量表》调查的整体表现,结果显示在总分与各分量表之后测平均数皆高于前测。

表2 研究对象的情绪智力表现

在前测调查中,得分在“120~129分”为5人;得分在“110~119分”为20人;得分在“90~109分”为41人;得分在“80~89分”为6人;得分在“70~79分”为3人;得分在“69分以下”为5人。其中情绪智力表现普通群组,占全部研究对象的51%,显示整体研究对象在情绪智力总分表现属于常态分配。

在后测调查中,情绪智力总分的后测表现属于“较高”群组有29人(36%),属于“普通”群组有41人(51%),属于“较低”群组有10人(13%)。相较于前测的百分比统计,发现情绪智力表现“较高”群组,其后测百分比增加;表现“普通”群组,其百分比?变;而表现表现“较低”群组,其后测百分比则相对减少。

将调查对象的个体数据进行前后对比,在前测调查中属于“较高”、“普通”与“较低”的群组,其后测表现皆较前测有所进步,说明音乐教育对于研究对象的情绪智力发展有所影响。研究者进一步针对整体研究对象在前、后测总分的标准分数进行t检验,并将结果整理如表3所示。统计结果显示,后测平均数高于前测平均数3.57分,经过t检验得p值等于.006,达到α=.01之显著水平,说明后测表现显著高于前测,表示音乐教学对于初中生情绪智力总分具有成效。

表3 情绪智力表现t检验

2.内省能力

内省能力,强调自我觉察与自我表达的概念,具体内容包括自我情绪觉察、自我主张、自我尊重、自我实现与独立等技能。若个体掌握这些技能,便能区辨自我情绪、表达自己的情绪、正确地评估自己、了解自己的潜能,并展现真正的自我。内省能力的前测表现属于“较高”群组有24人(30%),“普通”群组有36人(45%),“较低”群组有20人(25%)。研究对象的内省能?后测平均数,高于前测平均数4.09分,经统计t检验得p值等于.013,达到α=.05之显著水平,说明音乐教育对于研究对象的内省能力具有显著成效。其中,相较于内省能?前测表现“较高”群组,其后测表现较前测退步;内省能力前测表现“普通”与“较低”之群组,在经过实验处理后,其后测表现有进步。

根据教学日志记录内容,发现学生大多能理解自我情绪并进行表达。例如,在学习单元“古典与流行、科技与创意”中,绝大部分研究对象都能区辨快乐与悲伤的情绪,同时能描述引起自己快乐与悲伤情绪的情境。另外,在学习单元“维也纳圆舞曲”中,学生多能表达自我的感受与看法。故可推知,研究对象在经过音乐教育之后,对自我了解与表达之能力有所提升,说明音乐教育对于整体研究对象的内省能力有所影响。

3.人际能力

人际能力,强调社会觉察与人际关系的概念,具体内容又可分为人际关系、社会责任与同理心。个体若能强化人际能力,便能建立并维持紧密的人际关系,成为社会团体有贡献的合群个体,并能觉察、了解与欣赏他人的情感。人际能力的前测表现属于“较高”群组有18人(23%),“普通”群组49人(61%),“较低”群组13人(16%)。人际能?的后测表现属于“较高”群组有19人(23%),“普通”之群组有46人(58%)。相较于前测的百分比统计,发现人际能力表现“较高”的群组,其后测百分比?变;而表现“普通”的群组,所占百分比减少;表现“较低”的群组,其百分比则相对增加。

相较于前测人际能力表现“较高”与“普通”的群组,其后测表现皆比前测退步;前测表现“较低”之群组,经过实验处理后,在人际能力有所进步。然而其进步的幅度,是否影响整体研究对象在“人际能力”的发展,经统计分析发现,研究对象在人际能力量表之后测平均数,高于前测平均数0.97分。而在前、后测分数的t检验结果,其p值等于.241(p>.05),故未达差异显著水平,说明前、后测表现未达显著差异,也即音乐教育对于研究对象的人际能?并未产生显著成效。

4.压力管理能力

压力管理能力强调情绪控制与调整的概念,具体包含抗压力、冲动控制能力。若个体能发展良好的压力管理能力,则能控制自我情绪表达与行为。压力管理能力的前测表现属于“较高”群组有31人(39%),“普通”群组有36人(45%),“较低”群组有13人(16%)。数据显示,整体研究对象在压力管理能力的表现,偏向表现“普通”以上。在后测表现中,压力管理能力属于“较高”群组有40人(50%),“普通”群组有26人(33%),“较低”之群组有14人(17%),显示研究对象在压力管理能力之后测表现,整体偏向“较高”之表现。相较于前测百分比统计,发现研究对象在压力管理量表之后测平均数高于前测平均数2.82分,其中压力智力表现“较高”的群组,其后测百分比增加;而表现“普通”与“较低”的群组,所占百分比则相对减少。在前、后测分数的t检验结果中,其p值等于.003,达到α=.05之显著水平,说明后测表现显著优于前测,反映音乐教育对于研究对象的压力管理能?提高具有成效。例如根据第三节教学日志,学生能反省Van Gogh面对压力的态度,并提出积极面对压力的建议,显示学生已在建构其压力管理能力。

5.适应能力

适应能力,强调掌握改变与变通的概念,其中包含问题解决能力、诚实与变通性的三种能力。个体拥有这些能力,便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且能正视自我情绪,进而调节情绪与行为,使之适应环境改变。适应能力的前测表现属于“较高”群组有9人(11%),“普通”群组有52人(65%),“较低”群组有19人(24%)。适应能力后测表现属于“较高”群组有13人(16%),“普通”群组有44人(55%),“较低”群组有23人(29%)。相较于前测百分比统计,发现情绪智力表现“较高”与“较低”的群组,其后测百分比增加;而表现“普通”的群组,所占百分比则相对减少。虽然研究对象在适应量表的后测平均数高于前测平均数1.67分。但在前、后测分数得t检验结果,其p值等于.068(p>.05),结果明确说明研究对象在适应量表之前、后测量表现未达显著差异,也即音乐教育对于研究对象的适应能力未达显著成效。

6.一般心情

一般心情着眼于自我激励的概念,包含快乐与乐观主义。通过培养正向的心情,能使个体对自己的生活感到满足,同时会看到事物的光明面,并以正向的态度面对困难。一般心情的前测表现属于“较高”群组有25人(31%),“普通”群组有37 人(46%),“较低”群组有18人(23%)。结果显示整体研究对象在一般心情的表现分布较为平均。在后测结果中,研究对象表现属于“较高”群组有31人(39%), “普通”群组有38人(47%),“较低”群组有11人(14%)。相较于前测百分比统计,发现情绪智力表现“较高”与“普通”的群组,其后测百分比增加,然而进步的幅度不大;而表现“较低”之群组,所占百分比则相对减少。

对比分析显示,研究对象在一般心情量表的后测平均数高于前测平均数2.59分。而在前、后测分数之t检验结果,其p值等于.024(p

四、建议对策

1.对音乐教师的建议

本研究结果指出,音乐教育对于中学生情绪智力的发展具有成效,尤其是在情绪智力总分、内省能力、压力管理能力与一般心情表现,达到显著的差异成效。本文研究的音乐教学是以教科书的选曲为基础,并加入相应教材进行设计,因此教育内容符合学校教学要求。今后,通过鼓励学校音乐教师运用音乐教科书内容,辅以情绪智力发展的概念内容进行教学,将有助于提升中学生的情绪智力与身心发展,拓展音乐教育功效。

2.对班主任的建议

班主任是中学生在学校环境中常接触的对象,鉴于音乐教育能改善学生之情绪智力,故建议班主任能在班级活动中融入音乐教学,使中学生能在长时间的学校环境中强化情绪智力发展。再者,从文献内容得知,音乐能促进个体的社会适应、人际关系、道德与智力之发展。故鼓励班主任能善用音乐教育为工具,以便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培养个体尊重自己与关怀他人的态度,适应学校与社会的生活。

3.对学生家长的建议

亲子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并行发展,是促进学生正向成长的主要关键。故建议学生家长能以音乐作为亲子沟通的策略,从了解孩子的音乐喜好,进而引导孩子以音乐作为情绪表达与情绪调适之媒介,强化亲子的沟通与了解,帮助孩子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Bar-On, R. Emotional and social intelligence: Insights from the emotional quotient inventory. In R. Bar-On & J. D. A. Parker (Eds.), The handbook of emotional intelligence: Theory, development, assessment, and application at home, school and in the workplace. San Francisco, CA:Jossey-Bass,2000.

[2] Bar-On, R.The Bar-On model of emotional-social intelligence (ESI).Retrieved November 10, 2009, from http:/// Article prof Baron.pdf,2005.

[3] Cash,R. When depression brings teens down. The Education Digest, 69(3),2003.

[4] Goleman,D.Emotional intelligence.New York:Bantam Books,1995.

[5] Marino,J.Musical activities.School Library Journal,45(5),1999.

[6] Soong, C.A.The nature of engagement across a first-grade classroom's literacy and music activity settings.Unpublished master’s thesis,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Los Angeles,A,2003.

[7] Vail,K.Helping students through depression. The Education Digest,70(8),2005.

[8] 郑圣敏,王振德.情绪智能量表青少年版指导手册.北京:心理科学出版社,2009.

[9]卢家楣.对情绪智力概念的探讨.心理科学,2005(5).

[10] 张进辅,徐小燕.大学生情绪智力特征的研究. 心理科学,2004(2).

[11] 徐小燕,张进辅.情绪智力理论的发展综述.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6).

[12] 王晓钧.情绪智力理论结构的实证研究.心理科学,2000(1).

压力情绪管理范文5

一、关于大学生心理承受力的基本涵义

关于心理承受力的基本涵义,已有的规范定义不多。笔者认为,心理承受力是个人抵抗外在压力的能力,它是个人遭遇的外在压力与个人身心健康之间的中介调节变量,可以起到外在压力对个人身心健康冲击的缓冲作用。

1.大学生心理承受力的观测值

大学生身心健康状况不仅受到外在压力事件的负面影响,而且受到个人心理承受力的积极调节。换句话说,在一定程度上,个人的身心健康状况与外在压力成反比,而与个人的心理承受力成正比。用公式表示就是,H=R/S。H表示身心健康状况,S表示压力大小,R表示心理承受力大小。为了考察心理承受力,我们变换一下公式就得到,R=S×H。这说明个人心理承受力是外在压力与身心健康状况之间的函数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大学生心理承受力可以通过身心健康指标和压力量这两个观测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表达出来。

2.大学生心理承受力的极限值

其实,在现实情境中,在学生个人心理承受力与大学生承受的压力量及身心健康指标之间不是简单的函数关系。大学生心理承受力要发挥作用需经历三个阶段:第一,心力潜伏阶段。第二,积极抵抗阶段。第三,心力衰退阶段。随着压力强度的不断增大,达到一定的程度,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超过极限,其抵抗作用反而得到削弱,个体从积极抵抗转向消极退缩或放弃,最后甚至导致心理崩溃。在这里,某个压力强度使个人心理承受力达到极限,发挥到最佳水平,那么这个压力强度下的心理承受力水平就是心理承受力的极限值。大学生心理承力的极限值是反映大学生心理承受力水平的真正指标(如图1)。

不过,大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其心理承受水平是不断在发展变化的。其发展变化的过程有两个特征,其一,学生心理承受力水平总体上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不过期间也有波动,比如到了青春期,学生心理承受力水平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二,大学生心理承受力的水平在极限值下的压力刺激下会不断受到锻炼而有所提高。也就是说,在某种程度上,大学生不断经受压力和挫折的考验和锤炼,将有助于大学生心理承受力的提高。

二、影响大学生心理承受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大学生心理承受力受到其成长、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压力的考验,并通过其常见的身心健康指标反映出来。这种心理承受力是一个复杂的人格特征,它是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断接受社会刺激、不断适应社会环境而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先天生物性因素、后天社会性因素和个人自主能动性因素的制约。

1.先天的生物性因素

正如大学生人格和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先天因素的影响一样,大学生的心理承受力作为一种稳定的人格品质,也包含一些先天的生物性成分。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体的基本人格结构中蕴含着两个具有明显先天倾向的心理成分(也称气质成分),即内倾一外倾和情绪稳定性一神经质,这两种成分都与接受和忍耐外在刺激的程度有很大关系。这些先天气质因素在接受和忍耐刺激能力上的个体差异,导致了大学生后天心理承受力的个体差异。

2.后天的社会性因素

大学生的心理承受力会在后天的社会和教育环境中渐渐地形成和发展起来。后天的因素对大学生心理承受力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是早期的经历。在早期的成长过程中,如果儿童的个人需要得不到适当的满足,他们的行为受到过多的限制甚至惩罚,那么就会导致儿童的压抑和麻木,于是后来的环境要求和压力就可能使这些个体产生心理退缩和行为倒退,相反,如果纵容儿童的欲望和行为,在将来的成长环境中,他们一旦受到压力刺激,就可能导致心理崩溃。总之,在成长的早期,学生的需求和愿望得到适当的合理的满足,可以为其将来适应环境、应对压力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其二是后期的成长。如果说在人生早期,学生的社会行为主要由其本能的需要和愿望所推动,那么,随着年龄的增大,进入青少年以后,学生就是在其渐渐形成的价值观的指引下适应社会的。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通过接受教育和个人经历,并经过自我选择,渐渐形成一定的价值取向。这些价值取向决定自己对所处环境的看法和要求,也决定个人对外在压力刺激的感受和反应。

3.个人的自主能动性因素

从一般意义上说,人们从来不是被动适应外在环境的。人们对社会环境的适应是主动的,人们通过对外在环境的主动选择、调控和改变来维持与环境的相互适应。大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是个人启动自主选择机制适应环境,即个体通过选择和建构那些自己喜欢的、与自身的人格素质相匹配的环境,那些有利于自身素质得到发挥的环境,从而使自己不至于遭受太多的威胁和太大的挑战。其二是个体启动自我认知调节机制以适应环境,即个体通过对自身人格素质和认知能力的优势与劣势的认知和调节,扬长避短,利用其优势来应对外在压力,适应环境。在很大程度上,人们在这两个方面的自主能动性是有差异的。有些大学生具备较强的对环境的自主选择能力,能通过注意情境信息反馈来指引自己的行为。由于他们对情境信息敏感,而对内心状态和情感不敏感,所以他们倾向于通过灵活的行为策略来应对压力。而有些大学生具备较强的对自我的认知和调节能力,他们能够注意自己的内心状态和情感,但是对情境变化不敏感,所以他们倾向于通过调节自我情绪、稳定自我信念来应对外在压力。

三、大学生心理承受力结构成分的系统分析

大学生心理承受力在外在压力冲击与个人健康之间充当缓冲器的作用,其内在的心理机制比较复杂,至少包含以下几个心理行为过程:个人对压力的认知评估过程,在压力状态下个人情感的表达和管理过程,个人通过意志努力对压力的抵抗过程,个人选择应对策略和执行应对行为的过程。在这些心理行为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心理承受力中认知的力量、情感的力量、意志的力量、行为的力量在抵抗压力冲击中的作用。因此,下面也从知、情、意、行四个方面系统分析大学生心理承受力的结构成分。

1.认知成分

有研究表明,压力的性质和大小,一方面决定于实际的外在刺激因素,另一方面也决定于个体对刺激因素的主观认知评估。在一定程度上,个体不能选择所面临的压力情境,但是个体可以决定对刺激因素进行何种理解和评估。在这个过程中,有几种具有认知属性的人格特征影响大学生对压力的认知评估过程,从而影响他们抵抗压力的状况;(1)理性,即一种冷静、理智的行事处世的风格。具有理性的个体会冷静、理智、客观地分析和把握压力情境,而缺乏理性的人则会在压力情境面前表现思维缺乏逻辑、情绪冲动、行为莽撞,失去分析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2)自信,也称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特定活动任务的主观信念。高自我效能感者认定自己有足够的资源抵抗某种外在压力,于是体验到挑战感;低自我效能感者认定某种压力是他们无法应付或抵抗的,于是就会体验到威胁感。(3)乐观,即一种认为生活中通常发生好的事情而不是坏的事情的积极信念。在压力面前,乐观者通过个体对压力事件性质的自我服务归因或自我保护归因表现出来,总会说“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而悲观者则会说:“完了……我总是这样倒霉!”总之,理性令我们客观分析压力,自信让我们积极评估自己,乐观使我们积极面对整个世界(自我与压力情境组成),它们都是我们在对压力情境的认知评估过程中所需要的人格品质,是大学生心理承受力的有效认知成分。

2.情感成分

当处于压力情境中时,伴随着对压力情境一定的认知评估,个体也会产生相应的情绪体验。不过,在压力情境中,情绪是认知的衍生物,却不是认知的附属物,情绪一旦产生,就有其对外在压力情境的独特的适应能力。现代健康心理学认为,情绪是一把双刃剑。情绪压抑不好,适度的表达和发泄有利于身心健康;情绪放纵也不好,情绪的适当调节管理才有利于身心健康。青少年学生正处于情感丰富而激荡的年龄,也是情绪方面心理问题比较多的群体。因此,当处于压力状态下时,大学生应该注意情绪的调节和管理。那么如何调节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呢?情绪的调节和管理又需要哪些素质呢?

根据现代心理学的观点,情绪的调节和管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从而也就形成两种情绪管理的素质:(1)情绪的自我控制,即个体对自我情绪表达的适当控制。它通过延迟满足、抑制攻击、作出计划等行为方式表现出来。情绪控制有控制过度和控制不足的两个极端,情绪控制过度导致压抑性人格,情绪控制不足导致放纵性人格,只有自我控制适中的人才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对外在压力也才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2)情绪的自我管理,即个体调整情绪的自我控制水平以满足情境需要。它通过情绪的适时适度激发、情绪的恰当表达、情绪的灵活转移等方式表现出来。情绪的自我管理反映出个体面对变化的情境要求时所表现出来的灵活性、变通性等人格特征,也被称作自我弹性人格。高自我弹性者有充分的心理资源和能力适应环境的变化和随时的遭遇,从而灵活地使用切实可行的问题解决策略。相反,低自我弹性者表现很少的适应灵活性,他们不能对变化的环境要求作出及时反应,很难从挫折经历中恢复过来。个体沿着从低弹性到高弹性这一连续体序列,表现为其适应功能的不断增强。高自我弹性者集中表现了情绪表达和管理的最优化倾向。

3.意志成分

意志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因此抵抗外在压力需要个人意志的能动力量。那么,从理论逻辑上分析,哪些意志品质是我们抵抗压力所需要的呢?首先是动力性意志力,即个体克服困难、完成任务的心理动力。其次是挑战性意志力,即个体面对困难和压力的积极态度。再次是控制性意志力,即个体控制压力情境的信念。最后是自主性意志力,即个体按照自己意愿行事的意识。概括起来,只有具备迎接困难的动力,面对困难的勇气,驾驭困难的信心,依靠自我解决困难的意识,大学生才具备了战胜困难的完备的意志品质。当然,大学生的这种承受压力的心理素质是在长期的教育和锻炼中渐渐形成的。

4.行为成分

压力情绪管理范文6

介绍了情绪管理的内涵,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员产生消极情绪的原因,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馆员情绪管理的积极有效方法。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图书馆员;情绪管理

随着信息技术在图书馆应用的不断深化,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及服务手段也在不断更新,信息时代的来临急需提高馆员的信息素质,给图书馆员带来了较大的工作压力,会影响到馆员的工作情绪,进而影响到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因此,重视馆员的情绪,探究他们的情绪,有效地调控和管理馆员的情绪,对于提高读者的满意度,提升馆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优化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图书馆员情绪和情绪管理的内涵

情绪是人类行为反应知觉整合后的复杂状态,也就是一种认知———知觉的状态。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情绪不仅是个人的感受,还影响着人的思维认识能力和行为表现。馆员的情绪一方面受个人特质的影响,如性别、年龄、性格、自我概念、情商等影响,另一方面受组织环境的影响,如工作自主性、用户取向、组织支持、社会支持等。图书馆员情绪分为积极情绪(正面情绪)和消极情绪(负面情绪)两大类。积极情绪是心情愉快的主观体验,是一种馆员在工作态度上健康、向上的情感表现,表达馆员积极情绪的状态有高兴、热情、微笑、礼貌、愉悦等,积极的情绪会激发人们的工作兴趣和热情,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有助于形成和谐的工作氛围。消极情绪是指个体某种消极或厌恶的情绪体验的程度,馆员的消极情绪表现为冷漠、呆板、自卑、抑郁、沮丧、愤怒等,消极情绪对馆员的心理起破坏和瓦解的作用,会使馆员无法冷静地面对各种问题,会影响馆员的工作积极性,降低工作效率。消极情绪如果不能及时发泄出来会引发馆员与馆员、馆员与用户的各种矛盾,同时,也会危害馆员的身心健康。但是情绪具有情景性、暂时性和可转化性,可以进行干预和管理,使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情绪管理是研究个体和群体对自身情绪和他人情绪的认识、协调、引导、互动和控制,是对个体情绪进行控制和调节的过程,通过员工情绪的改善促进组织目标的达成。因此,情绪管理的实质是采取对的方法,使用正确的方式,分析个人情绪,调整个人情绪,理解个人情绪,放松个人情绪。馆员情绪管理的核心就是尊重馆员、关心馆员、信任馆员,以发挥馆员的潜能为出发点,利用馆员与馆员的情绪沟通和互动,培养上下级之间、馆员之间的信任感、亲密感,协调组织中的人际关系,构成一种富有感彩的“以人为本”的文化氛围,以调控馆员的消极负面情绪,引导馆员积极正向的思维模式和习惯。

2高校图书馆员工作中产生消极情绪的原因

2.1馆员工作内容繁杂

高校图书馆员除了从事图书分类、编目、借还书、参考咨询等传统工作外,还要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如信息资源的聚合、推送、信息资源导航等。尤其是随着图书馆2.0技术的不断开发,图书馆员还要掌握2.0技术,如REG、BLOG、TAG等,强调技术革新和读者互动,不断满足读者对海量信息的需求,完成对读者的实时互动。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员进行持续的学习,不断充实自己。而有些馆员即使投入大量精力进行学习,但工作成效仍不明显,这种情况会对很多馆员的心理产生影响,使得馆员产生烦躁、不安、恐惧等负面情绪,有时甚至会失控。

2.2馆员工作得不到组织认可

大部分图书馆员都是在图书馆一线工作,是图书馆的业务承担者,他们中大多数也都清楚所属馆的发展目标。但由于各馆领导的领导风格和管理方法不一样,有时也使他们感觉工作上不顺手,心理负担有时过重,这当然和每个馆领导具体的管理手段有直接的关系。图书馆管理者在执政时没有让馆员有参与管理的机会,在某种程度上侵犯了他们对图书馆工作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当馆员在工作中遇到挫折时,容易消沉和失望,缺乏成就感,即会有不良情绪产生。

2.3馆员的自我价值难以实现

部分馆员认为自己没有机会做自己感兴趣的工作,重复单调的借还书和图书加工很难使他们的工作价值得到肯定,没有自己施展能力的平台。在工作中的意见得不到领导重视,也没有外出学习的机会,有时在工作中出现的失误不被理解,这些情况导致馆员感觉个人价值不能够实现,在工作中缺乏热情,缺少关心图书馆未来发展的想法。因此,他们在工作中不够积极,对领导提出的更高的工作要求他们也不重视,很多工作流于形式,有时甚至形成“破罐破摔”的情形,导致其情绪处于心神不定的消极状态中。

2.4馆员待遇与贡献吻合度不高

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教辅部门,馆员和教师待遇有所不同,教师的工资比相同职称级别馆员的工资要高,低于教师岗位的不公待遇使馆员认为薪酬与自己的贡献不相吻合。有些高校馆工作条件较差,到现在还使用老旧显示器,馆员的业务和科研学习也得不到支持,晋升职称时名额往往也很少。所有这些使得馆员认为自己的付出与回报不成比例,不够公平,因而会处于情绪低落的状态中,工作积极性难以提升。

3高校图书馆员的情绪管理策略

高校图书馆员由于工作压力产生的情绪,仅凭馆员个人的自我调节是很难走出心理阴影的,图书馆应当采取积极有效的情绪管理方法对馆员的情绪进行调节,实现高校图书馆管理的目的。

3.1提高馆员的组织支持感

研究发现,组织支持感会影响馆员的情绪。在组织支持感较高的氛围中,员工能够更多地感受到来自组织的支持,获得组织的帮助,当馆员感受到组织的关心和重视,馆员在工作当中情绪就会比较乐观,就会积极应对,并且能够更加乐于帮助同事、热情地对待读者从而提高其工作绩效。因此,高校图书馆应提供给馆员更多的支持,要关心和重视馆员的情感需求,对情感异常的职工及时进行心理疏导,提供切实可行的帮助;健全馆内的奖惩制度和完善馆内的公平分配制度,打破平均主义,对创新技术工作有成绩的馆员进行物质奖励;为馆员提供良好的科研平台,增加职称评定机会,消除馆员被边缘化的思想;定期为馆员提供技术培训的机会,提高馆员的业务水平,有效缓解馆员的压力;为馆员提供更多的参与图书馆建设决策的机会,增加馆员的责任感;经常为馆员提供工具性支持,不断提高馆员的技术水平,增加馆员的自信心。

3.2图书馆管理者需重视情绪管理的作用

馆员的思想观念会影响到馆员的工作行为,因此,要积极引导图书馆领导和管理者认识到情绪管理的重要作用,认识到积极情绪会提高工作绩效,有利于员工身心健康;把情绪管理观念贯穿到馆员管理的全过程,把情绪管理纳入管理者的选拔和绩效考核标准之中。要完善管理沟通,主动地调整、积极地疏导,保持馆员个人情绪的稳定;重要岗位应选用具有良好情绪控制能力的馆员;及时关注馆员情绪动向,要以人为本,关心、尊重、信任每一位馆员,促使馆员的全面发展;在管理馆员的过程中,建立合理有效的制度体系,保持馆员的积极情绪。

3.3加强图书馆员自我情绪管理

图书馆员应该提高自身管理情绪的能力,不要长期压抑自己不愉快的情绪,要养成良好的情绪思维能力,在情绪不好时学会自我调控,正确排解个人的消极情绪和心理压力,避免负面情绪的累积。馆员在心理上也要意识到自己的工作是一种高情商的服务,做到热情工作和主动服务,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给读者和同事一种积极向上面貌,营造愉悦的氛围。图书馆员在积极进取的工作中要经常对自己的情绪进行自我评价,提高应对矛盾的能力和控制情绪的能力,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优势和创造性。

3.4注意满足各层次馆员的需要

应当根据馆员的需要分层次进行合理满足,以保持其积极情绪。如在馆内,信息技术人员的学历层次较高,他们所需要的是更受尊重、更大自我价值的实现、工作自主性要求较高等等;而流通部门人员则要求提升工作条件,以提升读者的满意度等。为使馆内不同层次的馆员保持积极的工作情绪,就要根据每个人的需要分别采取合理的激励方式来调动其积极情绪,尽量消除消极情绪的影响。

3.5实行动态管理

应当实行动态管理,根据实际情况对馆员岗位进行灵活调整。馆员长期固定于同一岗位工作,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可对馆员的职位实行岗位轮换,使馆员具有多个岗位的工作经验,既可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也有利于增强凝聚力。丰富馆员的工作内容,将对馆员产生更大的激励,使其富有成就感,有助于克服消极情绪。

3.6运用激励手段激发正面情绪

管理馆员情绪的目的在于激发馆员的积极情绪。管理者可采取适当的激励方式,针对不同馆员的需要,从工作、生活、情感等方面给予关心和帮助,使他们保持良好的情绪;给馆员设定恰当的发展目标,提供一定的职位晋升机会或职称名额,对他们进行合理的职业定位;建立完善、公开、公平的分配制度,不断提高馆员的工作满意度;对员工工作进行合理评价,不断提高馆员的工作积极性,这些均可有效地激发馆员的积极情绪。

3.7加强技术培训

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而不断更新,馆员的工作内容和方式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只有加强科学化管理,定期、不定期开展广泛的新技术培训,帮助馆员普及图书馆新技术新技能,提高馆员的业务水平,使他们熟练掌握图书馆相关知识技能,可有效缓解馆员的工作压力,增强馆员自信心,转化馆员由于工作压力导致的消极情绪为积极情绪。另外,在培训时可设置一些与馆员情绪发挥有关的课程或者活动,让馆员在学习中得到实践和锻炼,提高馆员感知、整合、理解、运用情绪的能力,能够运用情绪进行自我激励、自我提升。与此同时,馆员也能够感受到组织对自己的尊重和认同,从而更好地激发工作热情。

作者:王军伟 单位:西安财经学院图书馆

参考文献

[1]牛勇.图书馆员组织支持感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1,(1).

[2]刘平青.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王瑞珍.智慧图书馆员情绪调查与管理策略分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4,(5).

[4]井水.高校图书馆员组织支持感的调查与分析[J].图书馆建设,2012,(8).

[5]李颖.读者服务工作中馆员情绪管理管见[J].图书馆学刊,2014,(9).

[6]姜丽晔.基于组织支持感的员工激励管理[J].经营管理者,2012,(4).

[7]白兴勇.情绪工作与图书馆管理[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8,(3).

[8]李健.高校图书馆馆员压力与情绪管理[J].图书馆,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