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知识试题范例6篇

综合知识试题

综合知识试题范文1

2012年的广东省理科综合考试中的物理考试呈现出最基础、最通识和最经典的显著特点,对中学的物理教学产生了良好的导向作用.对此次考试的试题分析,能够为一线的物理教师提供借鉴和指导,对物理教学实践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此类试题的分析,总结出解决理综物理考试的一些基本方法,为物理教师和学生提供一定的帮助.

12012年广东省理综考试物理题分析

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高考考试也进行了一定的创新和不断的尝试,考试更加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将能力考查作为考试考查内容的一个重要环节.2012年广东省的理综考试的物理题就是注重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考查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1.1物理考试的通识性特点

一般而言,在物理学中,把教师讲解学生就能理解并掌握的知识叫做最通识的知识,通常来说通识知识是陈述本文由收集整理性的知识,是学生必须理解和掌握的知识,是学生学好物理的基础,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前提.只有掌握了通识的知识,才能够实现能力的发展和物理思维的拓展.2012年的广东省的理综物理试题就对通识知识进行了考查.

例1清晨,草叶上的露珠是由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水珠,这一物理过程中.水分子间的

a.引力消失,斥力增大b.斥力消失,引力增大

c.引力、斥力都减小d.引力、斥力都增大

该题是对分子动理论进行的考查,首先是气体变为液体时,分子间的距离会减小,分子间的斥力和引力也会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这样就分析出了该题的物理理论,使问题简单化,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1.2物理考试的基础性特点

在物理知识中,基础性知识是根基和主干,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既是陈述性的知识,也是讲述如何做的知识,比通识性知识更加系统.基础性知识主要用于对物理问题的推理和论证,是得出正确结论和正确判断的的依据和必备条件.通过分析2012年的物理考试题发现,可以发现高考理综非常重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

例2质量和电量都相等的带电粒子m和n,以不同的速率经小孔s垂直进入匀强磁场,运行的半圆轨迹如图3中虚线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tp4gw76.tif,bp#]a.m带负电,n带正电

b.m 的速度率小于n的速率

c.洛伦兹力对m、n做正功

d.m的运行时间大于n的运行时间

在该题中,考查的是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的运动,在垂直磁场的运动电荷在向心力的作用下做匀速圆周运动,因此根据此知识可以得出带电粒子的轨道半径和运动周期,荷质比相同的带电粒子的运动半径与周期和速率是没有关系的,只是与运动速率成正比,至于运动的方向可以通过左手定则进行判定.

1.3物理考试的经典性特点

经典性只是是指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知识,即典型的模型和代表性的例题,例如斜面上的物体受力分析就是物理中的经典内容,随着知识的不断创新,对经典的知识也进行改进和创新,使经典的知识获得了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并具有了新的意义.历年考试就重视对经典知识的考查,2012年的高考理综的物理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选取了经典性的知识进行考查.

例3如图2所示,一条轨道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粗糙的ab段水平,bcde段光滑,cde段是以o为圆心、r为半径的一小段圆弧.可视为质点的物块a和b紧靠在一起,静止于b处,a的质量是b的3倍.两物体在足够大的内力作用下突然分离,分别向左、右始终沿轨道运动.b到b点时速度沿水平方向,此时轨道对b的支持力大小等于b所受重力的sx(]3]4sx)],a与ab段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g,求:物块b在d点的速度大小v;物块a滑行的距离s.

在这一题目中就是对牛顿第二定律以及动量守恒的考查,这类知识的考查在广东省的高考理综中经常出现,这就需要物理教师加强对经典性知识的讲解.

2广东高考理综物理综合题的启示

通过对2012广东的理综物理题的分析,能够总结出物理题的考查趋势,既是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行考查,还要对应用知识的能力进行考查,并且随着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对能力的考查成为重点,但是总体来说广东的出题可以归类为三类,即通识知识、基础知识和经典知识.因此,需要物理教师把握好出题的趋势,有针对性的进行物理的教育教学活动.同时对考生对物理答题情况的分析,得出考生也需要做多个方

面的努力.在此,笔者就综合题的答题策略给与几点建议.

2.1过程型综合题解题策略

过程型综合题是按时间顺序构成的题,物理知识的复杂变化有时候是按时间和阶段进行的综合,这样就可以先对子过程进行分析,将其从总的进程中划分出来,化简成简单的子过程,降低了物理题分析的难度,进而罗列出相关的式子.同时在解决过程型综合题时,要注意各个物理量之间的相互衔接.

2.2知识型综合题解题策略

知识型综合题是建立在各个章节和模块知识的综合,加强了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通过对其中的联系的分析寻找问题的突破口,进而把知识进行有效的综合,形成完整的解题思路.例如在物理学中,经常把电和力、光和电以及力、电、光进行综合考查,就是考查知识的衔接,体现了综合性和复杂性的特征.因此,在物理的教学和试题的考查中,要加大对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衔接,充分的激活物理规律的教学,并且把物理学中的几个关键定律,做到灵活掌握和有效利用.

2.3信息型综合题解题策略

信息型综合题即应用型综合题,是考查对物理学知识的有效应用,即对学生能力的考查,这样的题目通常是以现实生活的实际例子作为切入点,并且这已经成为高考命题的重要趋势,并且凭借材料新、情景新和问题新等特点受到广大师生的好评,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这就需要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加大对此类题目的练习,并且对学生的答题规范做严格的要求,既要保证答题的完整性,又要确保规范性.虽然这类题目的起点很高,其实就是对基础知识的提炼和加工,因此要在实际的教学中训练学生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应用恰当的物理知识解决现实生活实际问题.

综合知识试题范文2

为此,我们必须从强化学生综合与创新能力培养入手,努力提高地理教育水平。

一、跨学科综合地理知识在1999年高考中已经出现

在’99年高考试卷中,已经出现了跨学科综合地理知识与能力的考查内容, 在高校保送生综合能力测试中,其考查内容更为突出。

例如:在’99年政治试题中,涉及运用地理知识综合回答的问题,共计23分之多,占全卷 总分的 15%左右。如选择题第19题,介绍了消费4000张贺卡就等于毁掉一棵大树,为保护环境,一些学校开展了“减卡救树”活动,倡仪“少寄一张贺卡,多留一片绿色”。这说明“人们对 事物的认识是不断深化和提高的”(C);第31题提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太湖 水污染日趋严重,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国家部署实施太湖流域水达标排放的“零点行动 ”,至’99年元旦零点,顺利完成了太湖水污染治理的第一战役任务,这表明“事物之间存在 着复杂多样的联系”,“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A、B);论述题中的第38题要求紧 扣抗洪、防洪,投入大量资金兴修水利,治理生态环境;综合运用地理、政治知识,结合所给有关整治江河、抗洪防洪、环境保护等方面问题展开分析,回答怎样才能做到按客观规律 办事的3个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分析与回答,必须建立在熟练的地理知识与能力的基础上。 ’99年高考政治科成绩普遍偏低,不能不说这与学生跨学科地理综合能力较差有关。

’99年历史试卷中,涉及地理知识的是第39题,占11分。该题的回答,必须要有较好的古 汉语修养和人口地理与历史地理知识,否则,将无从下手,或者作出似是而非的答案。

同时,在物理试题第5题中,出现了地理知识方面考察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综合测试题 目:假设地球表面不存在大气层,那么人们观察到的日出时刻与实际存在的大气层的情况相比,要求选择:(B)日出将延后。这里真正考察的是实际存在的大气层中的大气具有散射作 用,它将日出时间提前,若无大气层,则无散射作用,日出将必然延后。

上述三科全国高考题中,涉及到地理知识即综合运用的地理知识共计约38分之多。由此可 见,’99年高考跨学科综合地理知识与能力考察来势之猛。

’99年高考地理试卷(广东)选择题中,也出现了:1.海尔集团将电冰箱等产品打入欧美 市 场,并不是依靠自然资源优势和临海地理位置(D);6.某跨国公司为黑种人配方而生产的化妆品,最有可能有销售市场的国家是:印度(A);14.沿海核电站污染近岸水域,因为 它向海岸排放:热水(B);21.厄尔尼诺现象对气候的主要影响:向所经区域的大气输送大量热量(B);扰乱了常规海流模式使气候反常(C)。非选择题35题,要求根据图中相互关联现 象,填出生存条件恶化、劳动生产率低、将林地辟为耕地以增加粮食产量,土地生产力下降、人均资源减少、当前生存需要压倒长远的环保、环境意识薄弱、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增大等 代号。39题根据某假想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示意图,比较区域的现状与未来,并回答劳动人口职业转化的主要趋向,未来创造财富最主要的生产要素,大众服装加工和计算机装配业在未 来区域中消失的原因和转移的地方。上述这些既是社会焦点与热点问题,又是综合能力考察的内容,这部分题目共计30分,占全卷总分的20%。

’99年高考保送生综合能力测试题,其中地理及其综合知识占全卷的30%,非选择题12 分 ,选择题共20分,地理知识占了18分,合计30分。选择题第1题中,通过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曲线图,考察了反映经济发展不同阶段质量由高低高变化的曲线型城市: 伦敦(B);根据这种关系,发展中国家认识到,可以采取措施减少或避免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发达国家环境质量提高主要取决于环保政策的不断完善。第2题中,主要考察了 “绿色食品”、“白色污染”的概念和“免赠贺年卡”、“与免用一次性木筷”的出发点,都 是从环境保护的热点角度,考察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至于青藏高原小麦高产的主要原因,以 及非选择题第5题中,二滩水电站的地理位置,水能丰富的原因及电站与市场关系之间的不利 因素,第7题中太阳能、光合作用、常规能源、新能源的概念,我国目前最主要的能源品种 ,储量与产量最丰富的省(区),我国目前能源利用的主要问题等,虽属单纯的地理知识,但也从能力的角度进行了考察。以上例证可以看出地理知识和能力在跨学科综合测试中 的重要作用。

二、2000年以后的“3+综合”考试,地理学科将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

2000年即将参加高考“3+综合”实验的浙江、江苏、吉林、山西四省的改 革

实施方案已经基本确定。这四个试点省都将采用“3+综合科目”模式。除了“3” 必 考科目外,“综合科目”分为文理两科综合,综合科目的试卷仍将实行全国统一命题,重在 测试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综合科目首先是学科内的综合,其次是跨学科的综合,不过分突出学科知识的交叉,不按比例拼盘,跨学科的综合试题在试卷中将占到20%左右。

同时,广东省2000年将在1999年高考改革的基础上,考虑实行“3+x+综合”的 新模式,但广东省的“综合科目”与别的省(市)的综合科目有所不同,将包含除了语、数、外以外的中学教学的其它6门必修科目的相关知识,考察其基 本知识和能力。

不难看出,随着高考改革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高考考查中学所有9门必修科目已成为 必然的趋势,“3+综合”有很大可能于2001年在全国各省(市)全面铺开,届时,地理学科将 必然以它特有的学科优势,在“综合科目”的文科综合或文理综合试题中,面对丰富而多样 的社会焦点和改革开放的热点问题,将起到更加活跃、更加重要的作用。这样,围绕高考这根无形的“指挥棒”,高中地理乃至初中地理在中学各学科教学中将重新升温,进入低谷8 年之久的地理教育将迎来又一春天。近期一些中学匆匆招“贤”纳“士”,未雨绸缪,重整地理教师阵容,实乃明智之举。

三、从强化综合创新能力入手,努力提高地理教育水平

为了适应2000年后高考题型与考试内容改革的新动向,在地理教学中,我们必须增强前瞻 意识,抓住大好机遇,改革教法与学法,下大气力,不断强化学生综合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大力提高地理教育水平,充分发挥地理学科在综合测试中的作用。

1.强化综合与创新能力培养是高考题型改革的需要。改革后的高考题型,将突出综合性 与 实用性,加大主观题的份量,出现多知识点、多层次、多学科的综合题型,目标单一,功能潜力差的客观题型将逐渐减少。尤其是综合测试卷,则强调学科和知识体系的综合及有机联 系,在知识网络的交汇点上设计试题,多以现实生活中、实验中、科幻中的有关现象和问题立意命题。这些现象和问题中折射出事物的物理、化学、生物甚至历史、地理、政治方面的 特征、特性。这样,就要综合运用有关方面的知识,甚至数学、语言等方面的工具去分析解决。这类试题属非标准题型,灵活性和跨度都很大。所以,我们在日常的地理教学与高考复 课中,应针对高考题型改革的方向,必须强化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加强地理学科与相关跨学科知识的紧密联系。从教育部目前公开向社会征集的综合测试题来看,以材料题居多。在文 科综合试卷中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和原因是一条脱离不了的命题轨道。从征集到的题来看,有的摘录一些记载天文、气象及地理现象的古文献 资料,要求用现代地理,天文知识去解释。这些都是需要加强综合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充分例证。

2.加强综合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是高考内容改革的需要。今后高考命题将依据“遵循教 学大纲,又不拘泥于教学大纲”的原则,不过分强调学科知识内容的覆盖率,内容上有超越《大纲》和教材的地方。在考查学科能力的同时,注意考查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和学科间知识 渗透的能力,确立“以能力立意”的命题指导思想,并且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创设一些相对新颖的情景,考查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形成初步的创新能力。因此,为了适应高考深化改革的 需 要,在地理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加强学生综合能力、学科知识渗透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综合知识试题范文3

关键词:素质教育 教学目标 课程目标

高考试题越来越侧重对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进行考查,这是高考改革的一个目标,也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基本方向。几年来,我们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品质、正确观念上做了许多的努力,也取得了相应的成效,不尽如人意的是,每年在分析高考试卷时,都会发现学生在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上较多的、不应该出现的失误。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考复习中必须正确处理基础和能力的关系。

一、明确考试要求

高考试题对中学教学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这是不容质疑的,也是应该的。因此研究并明确高考试题体现的教育改革的基本要求和思路,是正确指导备考的必要前提。

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看,无论是单科测试题还是综合测试题,都体现了综合性、具体性、现实性和基础性这样几个特点。

所谓综合性,从知识要求上看,在综合试题中,表现为不同学科知识的交叉综合与学科内知识的综合相结合,从拼盘式综合到渗透式综合,综合的程度越来越强。在生物学科的单科测试题中,三科知识之间的综合早已实现,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从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上看,这几年越来越倾向于综合素质是考查,即不仅考查学生掌握运用知识的能力,还考查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所谓具体性,也指针对性或条件性,因为任何具体的问题都离不开与其相关的条件,要求考生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解答,是学科知识针对现实具体问题的重新建构,而不是原有知识内容和知识体系的直接记忆再现。这一特点在近年的高考试题中越来越突出。

所谓基础性,即“材料在书外,答案在书中”。试题的背景材料具体而多样,其基本依据都是教材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现实性,即以现实问题作为命题的立意原则,以现实问题为基本的出发点,围绕解决问题来设计问题。这一点在生物实验考查中尤为突出。上述特点并不是孤立存在着,而是综合性地渗透在试题中。从其关系看,基础性是其他特点实现的基础,因此,也是学生各方面能力形成的基础。

二、确立复习思路

1.能力的重要支撑——重视基础

此处基础主要指基础知识。基础知识即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及其内在联系。这些都是思考问题的基本元素和基本依据,必须很好的深入的把握。特别要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只有把握了知识的内在联系,才是真正理解了知识,也才能灵活运用知识。特别是理科综合考试,强调的是知识的综合、思维的跳跃、方法和能力的综合。这一切都要建立在雄厚的基础知识功底之上。

复习基础知识的思路是:全面复习中突出重点,重点复习中把握基础。教材的知识内容很多,首先要做到全面复习。知识是有关联的、成体系地存在于教科书中,任何具体知识都是在关联中才能获得其意义,只有全面把握教材,才能更清楚某些具体知识的特定含义。

2.能力的重要表现——理论联系实验

高考生物实验要求学生理解所学实验的实验内容,包括实验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掌握探索性实验的一般方法,能够制定课题研究的初步计划,并能按计划完成课题研究任务。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掌握教材中规定的实验内容是最基本的要求。要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步骤,并熟悉实验操作,掌握实验技能。

3.能力的重要构成——锻炼思维能力

综合知识试题范文4

关键词 高中化学;复习

高三化学第二轮复习主要任务是综合训练:包括知识点强化巩固、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知识点所构成的知识体系的完善,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应试能力的目的。

一、归纳考点,明确复习方向

近几年高考题集中体现对化学学科核心知识的考查,忌盲目追求偏、难、怪。认真研读《考试说明》和2010年、2011年、2012年的宁夏卷、海南卷并以北京卷、全国Ⅰ、全国Ⅱ,不难总结出近三年高考化学选择题、必做题、选做题所涉及的知识点为:

(1)选择题:7道题共涉及12个知识点,①化学与环境、生活、科学技术等知识的综合;②物质的量有关计算(阿伏加德罗常数及定律);③离子方程式;④离子共存;⑤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和热化学方程式;⑥氧化还原反应有关知识;⑦原电池和电解池有关知识;⑧电解质溶液有关知识;⑨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⑩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化合物知识;⑾化学实验有关知识;⑿有机化学有关知识。

(2)、必做题:3道题共涉及5个知识点,①化学实验;②无机推断;③电解质溶液;④原电池和电解池;⑤化学反应速率及平衡。

(3)选做题:各地大多都选修物质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与性质相对容易上手但难得高分,而有机一旦思路清晰,得高分甚至满分的可能更大。学生根据自己情况选1道题,知识点比较明确。

二、进行限时综合训练

1.精选习题

选择两份(一般有10套试卷)适合本校学生实际水平的模拟试卷。一份为化学学科内综合试题(题量及题型设计依据理综试卷,即7道选择题、3道必做题、3道选做题),横向圈出同一知识点的所有题目(10套试卷中每个知识点的试题在7~12道之间),配合专题训练。另外一份为理综试题,配合应试能力的强化训练。

2.处理习题

(1)逐知识点限时训练。每个知识点的选择题在10套学科内综合试卷中分布有7-12道题,根据题量一般限时在15-30分钟;每个知识点的必做题和选做题在10套学科内综合试卷中有6-10道题,一节课选一个知识点的4道题,限时35分钟完成。(一定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养成习惯,做选择题不能太快,以免失分,因为每道选择题为6分,必做题和选做题每空2-3分,失分太不合算)。一节课选择一个知识点,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后,当堂对答案,让学生根据自己失分的原因,课后查缺补漏。下节课抽个别题讲评,并从考题中将该考点的分散知识分别通过点、线、面连成完整知识网络,使该知识点系统化、条理化,以发展学生能力(每个知识点一般需2-3课时完成)。注意的是难度不宜太大,以容易题为主,顶多出现一道中等难度的题,因为高考题中难度并不大。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得分率,同时学生也会从考试中体验到快乐,增强自信心。

(2)每周进行一次学科内综。应试能力的强化训练,普遍的做法是限时训练,多数学校采用理综形式进行训练,这需要其他物理和生物老师的配合,且时间比较长,要两个半小时。但笔者限时用理综试卷中化学部分试题在学科内进行综合训练。7道Ⅰ卷选择题,4道Ⅱ卷题,限时45分钟完成。45分钟时间虽然紧张,但不能给得太多时间。此用意在于:①提高解题速度;②提高学生的阅读、审题能力;③及时纠正学生化学用语书写不规范、化学术语出现错别字等问题;④学生通过研究评分标准,使得自己的答案组织得尽可能正确而又简洁;⑤让学生学会合理舍弃,同时调整考试心理,提高考试技巧。

(3)搞好三次模拟考试。在专题复习和学科内综合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安排,认真搞好三次模拟考试(3月底、4月底、5月底各一次),强化学生应试理综试卷的技巧和能力的训练,使学生拿到理综试卷后胸有成竹,沉着应对。

按照第二轮复习的思路,把复习任务和目的有机的结合起来,对学生实行有效训练,使学生真正摆脱了题海战术,又能强化知识点,把握知识体系,形成解题和应试的综合能力。

三、回归课本,夯实基础

在5月份的复习过程中还要结合《考试大纲》重新“认识”和“落实”课本知识,即按照《考试大纲》重新回到课本落实基础知识。例如2009全国理科综合高考题的29题:已知周期表中,元素Q、R、W、Y与元素X相邻。Y的最高化合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酸。回答下列问题:(1)W与Q可以形成一种高温结构陶瓷材料。好多同学不知道高温结构陶瓷材料是什么,结果无法确定W为Si,要知道教学是以“本”为主,以“纲”为导,以“练”为辅。

有很多学生基础题的回答存在较大的问题,表现在选择题丢分。要知道高考的选择题完全可以做到不丢分的。所以后段复习查漏补缺和回归课本重新落实基础很重要。

综合知识试题范文5

一、对所给的背景材料漠不关心、视而不见,不分析或不会分析

文综试题一般注重引导学生关注人类生存与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关注社会发展和我国国情。因此在创设题目意境和对素材进行选择处理时,命题人注意涉及时政热点的背景材料,以引导考生将知识重新组合,构成崭新的知识。而很多考生做答时往往舍弃材料不顾,或者单纯罗列知识点,表面上回答文字很多,实际上句与句之间层次凌乱,缺乏联系,更有考生面对材料竟无从下笔。究其原因,是没有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关键点,理不清事物发展的主线,不能捕捉材料的有效信息,因而思路混乱,前言不搭后语。

二、不结合具体材料,死搬教材理论,盲目抄书

“题在书外,理在书中”,文综考试虽然越来越侧重能力的考查,但并不意味着可以摆脱课本而天马行空、自由驰骋。也不意味着开放性试题是一个“筐”,什么答案都能装。有的考生答题时,不是先审题,而是先忙于翻书,找到相关知识点后不结合材料,又忙于抄书,抄死书,虽说笔墨耗费不少,但费力不讨好,张冠李戴,离题万里。其实,开卷考试中使用课本,并不等于照搬书本中的结论。因为试题设计的答案,突出开放性和创新性,考核学生的多元思维和发散思维,不拘泥于一种答案。

三、语言表达不规范

这种不规范表现在语无伦次,似是而非,含糊其辞,曲解题意,不能挖掘问题的深层内涵,或根本不用政治术语,纯用自己的话去说,把材料中涉及的象征性政治词语和现象当成普通的生活知识去谈,令人啼笑皆非。

为适应文综开卷考试,笔者认为,解决上述问题,考生应做到:

一、正确认识开卷考试,转变思想观念

开卷考试有利于克服死记硬背,减轻了学生负担,突出了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对学生的觉悟水平、实际能力的考察。首先.开卷考试题量大.知识点多,跨章节、跨年级、跨学科,需要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准确记忆。其次,开卷考试反对死记硬背,强化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降低了识记的分值,不是削弱对基础理论的考查,而是加强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在相当有限的时间内快速翻阅厚厚的几本书,完成能力较高的主观性试题,没有对相关知识的积累和把握,谈何容易。

二、夯实基础,点面结合

开卷考试试题考查基础知识,不是仅仅停留在具体知识点上,而是突出了知识的相关性:相通性。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从整体上自不同角度对同一个问题进行考查,强调对基础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灵活运用。这就要求考生根据考查识记理解运用能力的要求,突出重点,少背多思,夯实基础知识,从整体上把握运用知识。

比如对基础知识进行梳理归纳,使之系统化、网络化,同时研究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加以概括、归纳综合,重新构建有条理、有顺序的知识体系,以利于知识的存储、记忆和提取,从宏观上把握教材,形成知识网络,融会贯通。

三、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

中考文综试题不回避社会热点问题,关注现实,更充分体现了政史学科的社会教育功能和史鉴功能。不少试题以主观性试题为主,立意新颖,问题开放,着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和分析社会生活的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激发责任意识,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就要求考生除整体把握知识外,还要走出去,走向社会,体验生活,关心国家大事,逐步培养自己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勇于思考,善于思考,勤于思考,对事物有独到的见解,把所学知识与时政热点紧密结合,注意“历史”和“现实”的联系,避免单纯的知识复习,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加强学科联系,有针对性地进行模拟训练

综合知识试题范文6

(1)注重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近几年试题难度有所下降,更注重基础以及概念的考查。如25题(4)题非特异性免疫的考查,27题(2)题考查群落的垂直结构和群落演替的概念。试题以基础知识为主线,强调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对基础内容进行科学的结合,注重基础知识综合方面的考查。

(2)突出主干、题型稳定。近几年高考生物试卷更侧重于对主干知识的重点考查。而且试题平和,命题亲近教材而高于教材,非选择题难度往往高于选择题。

(3)强化能力,注重分析。从近几年理综生物卷来看:考点数量相对较少,试卷涉及知识不会成为答题的障碍,而学生答题的障碍主要表现在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上。最近几年高考题中,图文增多,信息量加大,对学生的获取信息以及分析能力要求较高。从能力看:命题以能力测试为主导,侧重生物学基本原理的考查。而且对课本实验的考查力度在加大。2014年除了考查了一个选择题(第4题)外,26题也有4个空(第一题)考察了色素的实验。

二、2014年山东理综生物试题结构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理科综合试题生物部分由必做题和选做题构成,共计73分。必做题部分包括6个选择题(第1~6题)和4个非选择题(第25~28题);选做题部分采用超量给题、限量选做的方式,考生从2个题目(35题、36题)中任意选出一道作答。

三、2014年山东理综生物试题特点

(1)总体评价。2014年普通高考山东卷生物试题题目新颖,文字简练,难度适宜,内容综合。试题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全面考查生物学科能力,关注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对试题整体分析。①注重基础知识考查,覆盖面广。试题共有6道单项选择题,4道必做非选择题,2道选做非选择题,共12道题目,总分值90分。试题覆盖了《考试说明》要求中必考内容的15个主题,涉及到三个必修模块中的40多个具体知识点;覆盖了选考1和选考3内容的各3个主题。试题突出对生物学主干知识的考查,注重考查《考试说明》中Ⅱ类要求内容的基础知识。②注重各方面的能力考查,图文结合。《考试说明》中生物学科的能力要求包括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4个方面,每种能力有具体的考查目标。

理解能力是最基本的能力。12道题目都考查了对相应知识要点的理解及对知识间内在联系把握的能力,是对理解能力目标(1)的考查。第3、5、6、25、26、28题考查了用文字、图表及以数学方式描述生物知识的能力,是对理解能力目标(2)的考查。

实验与探究能力是体现生物学科素养的能力。2014年生物试题最为显著的特点是突出了对实验能力的考查。近几年的高考中,对实验的考查越来越多。实验与探究能力的4个目标,2014年试题考查到了2个。第2、4、26、35题考查了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生物实验的能力,是对实验与探究能力目标(1)的考查。第5、26、27题考查了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的能力,是对实验与探究能力目标(2)的考查。

获取信息的能力是较高层次的能力目标要求,也是近几年高考中重点考查的一项能力,几乎每道题都能涉及到对信息的获取。如第3、5、6、26、27、28、35、36题的试题情境主要以示意图、坐标图或过程图的方式呈现,考查从所给材料中鉴别、选择相关生物学信息,并运用这些信息,结合知识解决相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是对获取信息的能力目标(1)的考查。第1题的考查内容选择2013年获诺贝尔奖生理奖和医学奖的研究内容“囊泡运输”,考查学生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进展的关注,是对获取信息的能力目标(2)的考查。

综合运用能力是最高层次的能力目标要求。第27题考查利用种群数量变化的知识解决持续利用海洋生物资源的相关问题,体现科学知识与生产实践的关系,重视考查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第35题考查利用生物技术解决玉米深加工生产中的相关问题。两题都考查学生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3)题目新颖文字精练,内容综合。试题设计巧妙新颖。如第3题以动物神经系统正常发育过程中神经细胞数量变化的调节示意图为情景考查对细胞凋亡、神经调节、免疫调节的理解,设计巧妙新颖。再如第6题以遗传系谱图为情景考查对X、Y染色体遗传的分析,与一般的遗传图系谱图题目的情景不同,很新颖。12道题目的文字都很精练,题干只有一、两句话。部分题目通过图示给出信息,题目的信息量很大、综合性强。如第2题以生命活动变化关系为主题考查四个方面的知识。第4题以实验操作为主题考查了四个实验操作。第1、25、26、27、28、35、36题都是以一个主题为线索考查多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养,都具有很好的综合性。

四、2015年高考复习策略

近几年高考越来越注重能力考查,而不再是单纯考查课本知识的记忆。因此,在高三的复习中,既要重视基础知识,又要提高《考试说明》要求的四种能力,更要清楚高考试题的变化以便使复习备考工作符合考查方向。

(1)注重教材基础知识的复习,关注教材细节、注重学科内知识之间的联系。2014年山东卷生物试题考查内容很多为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检测,并加强了对概念的考查,命题回归教材考查学生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教材在高考备考中的地位仍然是最重要的,今后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手中教材,让学生熟记核心概念及基本原理、观点、结论。并关注教材细节,注重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2)注重实验与探究能力的培养。2014年山东卷生物试题加强了对实验的考查,包括材料、试剂、原理、方案选择等。今后的复习备考中,应对教材中的实验加大重视力度,对每种实验类型都有所了解。教材中对经典实验、学生实验、试剂的正确使用等都体现得非常明确,要更加认真地做好每一个学生实验,并紧扣教材知识,再通过相关类型的高考试题训练,应该能达到很好的备考效果。

(3)重视解题技巧和语言表达的规范训练。2014年山东卷生物试题中非选择题设计填空要求学生用简短、凝练的生物学术语答题。每个题的答案相对简单,要求考生注意语言的凝练。有不少考生既充分的获取了解题的有用信息,也成功地将自己拥有的生物学知识与试题进行了“链接”,并且清楚该题采用的解题方法,但由于在文字表述方面不够精炼,导致失分。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注重科学表达的训练,要注意考试时使用课本给出的名词、术语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