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日志范例6篇

旅行日志

旅行日志范文1

[关键词] 旅游;志愿者服务;发展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F59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6)12-0063-02

一、引言

近几年,我国旅游业出现了井喷式发展,仅2016年十一黄金周,我国旅游消费收入就突破了4000亿元,对刺激经济、拉动消费起到了重大的作用。然而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景区的传统服务很难满足游客多样化的旅游需求,旅游志愿者服务就成为解决这一服务短板的重要环节。志愿者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旅游志愿者服务以满足旅游者的旅游活动需求,提高旅游业综合服务质量为目标,在文明引导、游览讲解、质量监督、旅游咨询、应急救援等领域提供公益服务。然而在对旅游志愿者深入研究中发现,旅游志愿者服务仍存在诸多问题值得探讨。

二、国内外旅游志愿者服务发展现状

(一)国外旅游志愿者服务发展现状

国外旅游志愿者服务主要是以美国、澳大利亚和日本为代表,本文总结其发展的特点,希望能为我国旅游志愿者服务提供一定的借鉴。

美国旅游志愿者服务开始时间较早,从旅游志愿者服务发起者来看种类很多,但是大体可以分为三种,即由政府部门、国家公园部门和非营利组织发起的旅游志愿者服务项目,目前由这些部门发起的旅游志愿者服务的组织大体有30多个。这些旅游志愿者服务的目地主要是以保护为主,如野生动植物保护、环境保护等。

澳大利亚的旅游志愿者服务发展较好,在志愿者组织成员构成中,不仅有高校学生,还有白领阶层和离退休人员,周末以青年居多,周一到周五以退休的老人为主;在志愿者服务上有明确的法律关系,这也是澳大利亚旅游志愿者服务发展较为成功的重要一点。

日本的志愿者组织发展规模较大、涉及面比较广。根据日本观光协会的统计,日本全国导游志愿者组织共计314个,其中无偿提供导游服务的志愿者组织有271个,有偿收取成本费的志愿者服务组织仅43个。登记在册的导游志愿者服务人数合计51441人。

(二)我国旅游志愿者服务发展现状

笔者从中国旅游志愿者网上,搜集了2015-2016年大陆各省市的旅游志愿者团队和人数,并进行了统计(见下表)。统计显示,在中国志愿者网站上注册志愿者团队最多的省份是广东省,截止到2016年10月16日,拥有24支志愿者团队,其次是山东省,拥有19支志愿者团队,拥有10支以上志愿者团队的共17个省份。从志愿者人数上看,东部地区志愿者人数为14956人,中部地区为2963人,西部地区为1891人,其中,东部地区山东省人数最多,达到了9748人,中部地区湖南省157人,西部地区贵州省971人。这样的分布情况和中国人口分布的东密西疏、经济发展水平自东南向西北递减是相吻合的,但是也可以看出,旅游志愿者人数所占的比重还是较少。以上数据不包括民间组织的、在中国旅游志愿者网站上没有体现出来的一些志愿者项目。

通过对2015-2016年我国大陆各省区旅游志愿服务项目统计显示,在2015-2016年共组织志愿项目53项,其中东部地区31项,中部地区16项,西部地区6项。从各项目服务内容来看,主要的服务项目局限在文明引导、问询服务等一些基本服务内容,专业性较强的旅游救援等项目仅有一项,旅游扶贫项目一项,服务内容单一。注册的中国旅游志愿者大部分是青年人居多,成员组成单一,影响旅游志愿者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三、我国旅游志愿者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志愿者服务项目少,内容单调

我国旅游志愿者服务的项目主要集中在文明引导、游览讲解、质量监督、旅游咨询等方面,很少涉及到翻译、救援、护理和心理辅导等专业服务。这样一方面很难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另一方面很多青年志愿者会认为做这些服务过于简单,无疑是浪费时间,不能使自己有任何的提高,因此很难调动青年志愿者的积极性。

(二)旅游志愿者激励和管理经验不足

目前我国对旅游志愿者的激励,主要是向旅游志愿者颁发证书;持旅游志愿者证书的大学生在旅游行业就业时有优先考虑的资格;吉林省对旅游志愿者在全国的导游资格证考试时在理论考试中会降低10分录取;采取星级奖励的办法等。但是这些措施还有不足,缺少人文关怀和精神奖励,不能很好的调动旅游志愿者的热情和参与志愿者服务的持久性。在中国旅游志愿者网站上,已注册过的志愿者信息不完善,志愿者之间没有交流的平台,影响了旅游志愿者项目的传播。对注册过的旅游志愿者管理简单,每个注册的志愿者应该有自己的服务管理,每次完成一项服务项目和时间应该体现在志愿者信息里,累计次数和时间也要体现出来。

(三)宣传力度小,旅游志愿者社会影响力小

我国每年会针对旅游行业很多会议、节日和节假日旅游旺季进行旅游志愿者招募活动,但是由于宣传的幅度小,参加志愿者旅游活动的人数有限,使得有志愿服务意识的爱心人士没有参与旅游志愿服务的机会。在一些旅游业总体水平偏低的省区,由于旅游公共服务设施不健全,旅游志愿服务体系还不完善,导致旅游志愿者服务知名度低,社会影响力小。企业的歧视使得旅游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缺乏热情,很难调动志愿者再次参与志愿者活动的积极性,导致旅游志愿者服务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不高。

(四)旅游志愿者人员结构单一且素质不高

我国旅游志愿者的来源主要是在校大学生,大学生年轻、热情、有活力,有文化知识和较高的素养,也易于发动和管理,是旅游志愿者服务团队的中坚力量。但是大学生只能利用节假日,时间上固定,这为很多重大活动的志愿者服务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旅游志愿者的素质良莠不齐,有些旅游志愿者并不是旅游专业的,因此缺少基本的旅游基础知识和实践经验,不能很好的为旅游者提供有益的指导。

四、发展旅游志愿者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健全旅游志愿者服务平台

现代社会科技越来越发达,网络成为了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媒体的力量也不容小觑。对于旅游志愿者的宣传主要以网络宣传和舆论宣传为主,充分利用时下流行的微博、微信公众平台宣传旅游志愿者服务,创建旅游志愿者手机APP等。2015年9月10日中国旅游志愿者管理信息服务平台上线运行,标志着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志愿者招募行动正式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旅游志愿者宣传活动要和政府联合,在公交站点和人流量较大的地方做大幅度的宣传片或画册,这样有助于培养人们的旅游志愿者意识,从而扩大公益旅游的影响。

(二)吸纳不同层次和结构的旅游志愿者

旅游志愿者服务队伍中在校大学生所占比重较大,除此之外退休老年人和白领、公务员也占有一定的比例。退休老年旅游志愿者一般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有一定的文化和生活阅历,对他们生活的城市非常熟悉,服务时间充裕,正好可以弥补大学生在服务时间上的缺陷,因此要充分开发老年旅游志愿者从事旅游咨询、兼职导游、博物馆讲解、文明劝导等工作;另外中小学生有较强学习能力和记忆能力,易于管理和组织,在周末或节假日可安排中小学生作为旅游志愿者去博物馆为游客讲解。

(三)完善旅游志愿者奖励机制

完善健全的奖励机制会激发旅游志愿者参与志愿者活动的热情,除了颁发证书、累计积分之外,还可以对旅游志愿者进行物质奖励,如提供一定的财力补助,累计的积分可以兑换景区门票等。精神激励,如对优秀的旅游志愿者进行评比、宣传优秀事迹、到志愿者单位发感谢信等。人文关怀激励包括组织领导与志愿者谈心、提供相关的培训活动等。

(四)校企合作,提高旅游志愿者服务的专业性

旅游志愿者服务需要有专业的旅游知识、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可申请开设一门旅游志愿者服务或旅游公共服务课程。课程可分为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实践部分纳入学分制里,要求学生必须参加校外的旅游志愿者服务活动,每次参加活动都有一定的积分,积分达到一定数量就可以兑换成学分,实践学分不达标者不颁发毕业证。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旅游志愿者服务的意识和思维,为旅游志愿者服务团队提供专业、高效的旅游志愿服务人员。

五、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旅游志愿者服务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在组织和管理等方面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因此,应该积极借鉴国内外旅游志愿者服务的研究成果和不足,对我国旅游志愿者服务进行指导和规范,并结合我国社会发展现状,探讨中国发展旅游志愿者服务的规律,使我国旅游志愿者服务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 考 文 献]

[1]宋聪.中国志愿者旅游开发研究[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07

[2]高科.志愿者旅游:概念、类型与动力机制[J].旅游论坛,2010(2):141-146

[3]饶华清.澳大利亚旅游志愿者组织对我国旅游业的启示[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0(6):96-98

[4]张明,王维艳.旅游志愿者与志愿者旅游辨析[J].当代旅游:学术版,2014(12):26-28

[5]罗伊玲,刘亚彬.基于云南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大学生志愿者旅游参与障碍研究――以独龙江乡为例[J].生态经济,2013(6)

[6]赵宇飞.吉林省旅游志愿者的发展与对策[J].江苏商论,2014(33):275-277

旅行日志范文2

春运志愿者让春运更平安,更和谐

自1月8日春运工作全面启动以来,贵州省的各路春运志愿服务大军积极投身春运一线,每天活跃在贵阳火车站内外,提供道路指引、秩序维护、人群疏导、物资发放、信息传递、搬扛行李、照顾老弱妇孺、检票等志愿服务,积极营造良好出行环境,为千千万万归心似箭的返乡旅客送上关爱和祝福,主要在两个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是为春运工作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在今年的春运中,广大青年志愿者充分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在车站开展旅客出行咨询、引导和重点旅客服务等辅志愿服务活动,为春运工作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一是服务购票旅客,实现有序分流。志愿者帮助引导旅客购票,维持售票室秩序,指引异地票改签、退票窗口,对排队购票旅客做好有效疏导,最大限度地方便旅客购票。二是服务进站旅客,实现方便快捷。志愿者在“三品”检查仪、电梯口等处做好乘车旅客进站候车引导工作,回答旅客问询,帮助重点旅客提拿行李物品,对行动不便、病重等特殊旅客,第一时间与车站工作人员沟通,确保从进站、乘车、到出站实行全过程跟踪服务,助力旅客平安出行。三是服务候车旅客,实现温暖舒适。候车室内,志愿者们为旅客送上一杯杯热水,“微笑小屋”里,有为旅客准备的电话,无偿供有需要的旅客使用,最大限度为出行旅客提供便利,确保旅客真正能够“走得温暖、走得舒适”。贵阳火车站团委干事刘坤说:“自春运首日开展以来,志愿者们以组织有序、素质优良、服务细心、工作尽责的面貌展现在了广大旅客的面前,他们不停的奔波在旅客需要的第一线,为旅客提供助行、引导服务,协助维持车站秩序,他们不怕苦不怕累的奉献精神不仅赢得了旅客的赞誉,也为车站的客运服务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感谢志愿者为车站春运工作提供的帮助。”

以自愿和无偿为前提的志愿服务,为政府分忧、为百姓解难,有效地弥补政府服务和市场服务的不足,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进步的社会氛围和人际关系。

二是为社会公众进一步了解志愿事业架起了沟通的桥梁。

广大青年志愿者既是春运的参与者,也是一名普通的社会公众,通过他们亲身体验春运工作,把志愿者服务春运、奉献春运,舍小家、为大家的吃苦奉献精神,以一传十、十传百的方式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个,通过各大新闻媒体的广泛宣传,进一步增进社会公众对志愿服务事业的理解与支持。春运以来,中国文明网、《中国青年报》、人民网、中国共青团网、新华网、文汇网、中华铁道网、中国广播网、中国新闻网、《贵州日报》、《贵州都市报》等省内外新闻媒体,多次宣传报道了青年志愿者服务铁路春运活动情况。新华网刊登了题为《贵州春运首日:旅客开心踏上回家路的报道》、《他们播撒爱心,传递温暖》,中国广播网刊登了题为《贵阳春运服务 面向高校学生及社会人士招募90名志愿者》的报道,《中国青年报》刊登了题为《贵阳火车站春运志愿者:帮每位旅客回家》的报道,《贵州日报》刊登了题为《春运志愿者每天奉献“公益10小时”》的报道,中国青年志愿者网、贵州共青团网刊登了题为《贵州160名“绿丝带”志愿者服务春运》的报道……这些宣传报道从不同角度、不同视野真实反映了春运工作,宣传了青年志愿者为确保广大旅客“走得了、走得好”所做的无私奉献。一位旅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志愿者像春天,像太阳,他们每一次服务,都会给旅客带来温暖。他们把真心、爱心、诚信,注入春运每个角落,让春运更平安,更和谐!”

如共青团贵州省委副书记马雷在1月8日的启动仪式上所殷切期望的,贵州青年志愿者在服务春运中“秉承和弘扬贵州‘绿丝带’精神,尽己所能,想旅客之所想、急旅客之所需,以‘微笑、真诚、优质、高效’的服务,充分展示贵州‘绿丝带’志愿者的青春风采,为创建‘和谐春运、幸福春运、温暖春运’”作出了积极贡献。

贵州春运志愿服务运行模式已逐步完善

从2008年首次招募志愿者服务春运以来,青年志愿者的身影就成了贵阳火车站的一道亮丽风景线。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贵州已经形成了一套规范科学的春运服务操作指南,从合理设岗、广泛招募、专业培训到激励关怀,贵州春运志愿服务运行模式已逐步完善――

第一步,岗位设置。有合理的岗位才能让志愿者真正满足需求,发挥作用,体现价值。贵州省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和贵阳火车站团委从旅客需求出发,按照旅客到贵阳侯乘过程中各种可能需要的服务来设置岗位,沿线布人,服务内容包括秩序维护、站点指引、疑问咨询、购票乘车、帮扶老弱、候车引导、行李帮提、配合值班站长及时处理急难任务等,让旅客无论选择何种交通方式来到贵阳火车站,都能第一时间获得志愿者到位、贴心的服务。

第二步,广泛招募。自2011年12月28日起,贵州春运志愿服务和贵阳火车站通过网站、微博、安排专人专线值班,受理所有志愿者的报名及相关解释工作等途径,在短短的一个星期内,就获得了300多人的热烈响应,经过严格审查与选拔并对报名者的思想政治素质、综合服务能力进行全面考查,最终择优录取90名乐于奉献、吃苦耐劳、综合素质较高的青年志愿者组成本次春运志愿服务队伍。

第三步,专业培训。2012年1月7日,贵州省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和贵阳火车站共同举办了2012年青年志愿者服务成铁春运培训班,对春运志愿者进行专业培训,帮助志愿者了解铁路工作,熟悉春运志愿服务的相关细则和服务技巧,提高服务技能,让青年志愿者心中做到“四个知道”,即知道每天的志愿服务工作在何时、何地、干何事、如何干。

第四步,展示形象。志愿者活动宣传在车站悬挂统一志愿者服务口号和标语,上岗的青年志愿者统一佩戴青年志愿者徽章、头戴青年志愿者小帽、身穿青年志愿者马甲,以良好的形象和精神面貌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志愿驿站》小报定期按照“工作感悟”、“服务明星”、“服务掠影”等栏目进行更新,分阶段做好志愿者工作小结和活动宣传稿件,积极宣传春运志愿服务中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

第五步,严格管理。成立春运青年志愿者工作指挥中心,在志愿者管理的具体工作中做到“三化”,工作流程有形化、车站服务人性化、宣传报道程序化,通过手机短信平台、QQ群加强与青年志愿者的沟通交流,合理引导志愿者的服务热情,确保人身安全,避免因志愿者行为不当引发的路风不良反映。

第六步,激励关怀。这是维系志愿者最重要的环节。团委、工会等各级领导到“微笑小屋”慰问志愿者、志愿者之间互助鼓励、旅客的肯定与赞扬,形成了对志愿者多元的人文关怀,给他们极大的鼓舞,调动了他们的服务热情,坚定了他们做好志愿服务的决心。

服务春运为做好新时期共青团工作带来的有益启示

招募青年志愿者参与铁路春运,是我省志愿服务生动的实践和成功的尝试,为做好新时期共青团工作带来了诸多有益的启示。

启示一:必须履行好共青团的职能,发挥组织优势,努力寻找和开创共青团工作新空间。招募青年志愿者服务春运是共青团工作方式的一次全新探索,也是向旅客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的一次全新探索。对服务对象而言,是一种社会关爱,享受方便快捷有效服务的体验;对志愿者而言,是一种奉献社会,热心公益事业的社会实践;对团组织而言,是一种资源共享,充分调动青年积极性的有效手段。通过这次活动,进一步拓展了团组织的工作领域,打造了共青团的工作品牌,展示了优质服务的良好形象。

启示二:必须找准青年所求与团组织能为的结合点,充分调动青年投身社会公益事业的热情。共青团迫切需要志愿者服务这个平台,实现共青团工作与服务社会的无缝对接。共青团要立足把广大志愿者服务社会的积极性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让青年在参与团组织活动的过程中,满足自身兴趣需要,提高自身能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要注重健全完善相应的激励机制,尊重志愿者的合理诉求,实施人文关怀,关心青年的身心健康,充分发挥个人特长,不断调动青年干事的积极性。

旅行日志范文3

[关键词]檀萃 滇海虞衡志 民俗旅游 文献学

[分类号]G256

1 檀萃与《滇海虞衡志》

檀萃(1724―1801),安徽望江人。1778年补云南禄劝县知县到云南。后受聘任昆明育才书院、万春书院主讲,居滇20年。学识渊博,学问文章为世所崇。著有《滇海虞衡志》、《农部琐录》、《华竹新编》、《滇南山水纲目考》以及蒙自、浪穹、顺宁、广南、腾越县志等。

《滇海虞衡志》(以下称《滇海》)是在75岁返乡归途中仿范成大《桂海虞衡志》而作此书,以表其“拳拳于滇”之情。全书包括志岩洞、志金石、志香、志酒、志器、志禽、志兽、志虫鱼、志花、志果、志草木、杂志、志蛮十三篇。虞衡,周官名,见于《周礼・天官・大宰》“虞衡,掌山泽之官,主山泽之民者”。

《滇海》是一部“土训”之书,在云南古籍志书中,以“虞衡志”命名的书仅此一部。与其他志书相较,该书在形式上分类记述,便于检索;在内容上,广采博收、参记见闻、考辩异同,记载了云南清中期以前的地方土地山林川泽、出产品物、民俗生活,是一部“地方性百科全书”似的古籍,所记内容又被多部古籍辑用,文献价值突出。随着云南民俗旅游发展对民族传统历史文化内涵需求的日益增强,地方文献更具有新的现实意义。蕴含着珍贵的民俗旅游资源,能够转化成云南民俗文化和旅游经济的亮点,这就是地方古籍文献的考证依据作用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体现,可见,文献是历史的遗存,对古代旅游文献的研究,有利于对文献的保护和对云南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 《滇海虞衡志》蕴含着珍贵的民俗旅游资源

民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旅游,是民族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中最富有生命力的组成部分,能使旅游者在精神上、文化上获得独特享受。《滇海》是云南各民族历史文化的活的标本和缩影,有浓郁的民俗风情,体现了云南民俗的多样性、全民性和自然性特点。

2.1 物质生产习俗

云南物产丰富、人民有高超的民间工艺,金石、香、酒、禽、兽、虫鱼、花、果、草木应有尽有。《志器》篇载:“白铜面盆,惟滇制最天下”,“独绝者唯面盆,所以为海内贵”,此外,还大量生产制作铜屋、铜瓦、各种铜像、钟、磬、鼎、铜炉等。书中详细记述的制铜过程,师徒相授、星火相传,现在的鹤庆县还继续使用着铜制的面盆、菜盆,春节时家家都用铜火锅,这已逐渐成为乡村旅游的独特之处,使那些热衷于乡村旅游的人们能感受到历史的真实,得到内心的满足与愉悦。《志金石》载:“楚石出大理点苍山,宝贵闻于内地”,“楚石器物”,“制作甚精”。可见大理人对大理石的喜爱由来已久,而今家家都有大理石制品,是馈赠亲朋好友的必备之物,一直以来也是最具特色的旅游产品。

《志草木》载:“普茶,名重于天下,此滇之所以为产而资利赖者也”。普洱茶曾经是贡品,后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和记忆。上世纪末开始,又重新被重视和热捧,成了国内外游客必买之物。这其实是将古代旅游文献与现代旅游市场和旅游者需求相结合的成功典范,同时也使茶马古道游日益升温,带动了旅游地“食住行游购娱”的整体发展。不仅重展历史风采,还推动了民俗旅游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2.2 民族生活习俗

2.2.1 服饰 服饰习俗深受自然环境、生产水平、生活方式、民族交融等条件的影响,云南少数民族由于复杂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服饰的多样性特点更为突出。《志蛮》详细的做了记录,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文献资料。例如:“白罗罗者,裹头跣足,著两截衣,富人耳带铜环,衣如袈裟,以革带系腰”,而黑罗罗“在夷为贵种”,“土官服虽华,不脱夷习,其妇以采缯缠首,带金银大耳环,服锦绮,曳地尺余,然披黑羊皮于背,饰以金银铃索”,与汉杂居的海罗罗,则又是“居食衣服,悉与汉同”。这些记载,是创建民族服饰博物馆的文献依据,有利于在旅游活动过程中对服饰文化的抢救、保护、传播和利用。

2.2.2 饮食 饮食是人类的天然本能,除了与人类的生活密不可分外,还与各民族的风俗和淳朴感情息息相关。书中写道“老酒,滇南士大夫家亦藏之”,“蛮人嗜酒”,“聚而酣之”,《志蛮》:“有十客则令十人行酒,酒初行,乐生一人大呼,众和之,如此三,既就坐”,“开年客至,必供白酒煮鸡蛋两碗,乃为亲密”。现在,彝族和白族都有《酒歌》作为接待嘉宾的开场曲目,将云南少数民族的豪爽与热情淋漓尽致的展现给中外游客,深受旅游者喜爱。

云南的气候和山川特点,为云南民族先民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充分体现了其自然性特点。如:《志虫鱼》载“滇池多巨螺”,“则滇嗜螺蛳已数百年矣”。如今,沙锅鱼、酸辣鱼、煮泥鳅、爆炒鳝鱼、炝螺蛳、海菜芋头汤等,已成为旅游者必品的民族特色食谱。

2.2.3 岁时节令 云南各民族由于自然地理、生产方式、历史发展和文化形态等方面的不同,出现了独特的时令日子,而一旦形成,这些日子就成了全族性的、集体性的和传统性的。么些族,“正月五日,登山祭天”;嫂且族,“以丑月为正月”;土人,“寅、午、戌日,人城交易”;白罗罗,要在五月二十三日,对死者进行祭拜。现在的云南,依然保留着定时赶集交易,春节期间要拜山、祭天、祭祖的习俗。

2.3 民族礼仪习俗

这是云南各民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经历中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习俗,包括生活方式、婚丧礼俗、待客往来等,是民俗旅游资源中很有特色的一个部分。

《志蛮》载:“然富者多聘汉儒为师。习六艺,补博士弟子”,可见,虽称为蛮,其实是读书知礼、讲究长幼有序、勤劳俭朴的民族:“平素弟妇见兄公,必肃立低头不敢仰视”。海罗罗“居家俭朴,情性和纯,且知读书”;黑罗罗“担柴荷蒉,治生勤苦”;么些“俗俭约,饮食疏薄”。在待客往来方面也很讲礼仪:“贵宾至,以松叶席地,自门径至堂室,履之清滑可爱”,大有回归自然之感。

婚嫁习俗在民俗风情中独具魅力。“妇拥夫资,不欲他嫁,则招夫,谓之上门,既能专制,所有亲族不得过问”,这一习俗保留至今。婚礼中,有“接松棚会宴”的,也有“婚嫁尚侈,诸种人所不及”的。黑干夷讲究男女自由恋爱:“居深山密箐,男吹笙,女弹口琴,唱和相调”。如今,婚俗表演已成为歌舞表演中必不可少的段落,增添了旅游情趣。

2.4 民族信仰习俗

民间信仰和宗教习俗,是一个民族文化最深层最基本的构成之一,由此反映着一个民族的基本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

方面,书中写到:古宗“以藏佛经为富”,

焚人“相见合掌为敬”,可见,佛教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早在南诏大理国时期就有“妙香佛国”之称,佛儒合流、通释习儒,以僧道为官、以佛法治国,因此,南诏大理国人民深知佛法,易于治理。如今,即使住着别墅,只要家有老人,都会供奉观音菩萨像,老人也会每天念诵经文。大理的“三月街”,就源自于佛教传说,鸡足山是宗教旅游胜地。版纳的浴佛节,完整保留了对佛教的信奉活动,游人出入寺庙,不可越矩。

祭祀占h方面,《志香》中载“滇人祭神用降香,故降香充市,即降真香也”。《志蛮》:“峨昌,祭以犬,占用竹,三十三茎,略如簪”,“窝泥,祭用牛羊,挥扇环歌,附掌踏足,以钲鼓、芦笙为乐”。现在的白族,用猪头和完整的公鸡祭祀,也要烧香、请专人念经。这些特有的民族文化现象,深深吸引着世人的目光,能满足旅游者探奇的心理。

3 《滇海虞衡志》为开发旅游业提供了新的视角和丰富的考证依据

3.1 自然旅游资源依据

云南自然资源丰富,《滇海》作者在书中多次用了“最天下”、“甲于天下”这样的词,可见的确是独特之物。如《志花》篇“滇南茶花,甲于天下”;《志果》篇“查,巨亦甲天下”,“查饯、查膏尤佳”;《志草木》“滇之茯苓甲于天下”;而“蒙自鸡枞之名,独冠于全滇”,这无疑为旅游产品的开发提供了文献支持和考证依据,可据此深入民间采访,还原物品原来的风貌和地位,制作丰富的旅游产品,增添云南旅游的吸引力。

自然资源中以民族地区复杂的地貌构成,形成千奇百怪的自然景观及与之相适应的人文生态环境和异彩纷呈的民族风情交相辉映,成为绝佳的旅游吸引物。

3.2 民俗生活旅游依据

其最具魅力之处在于真实性和可体验性,文献中的记载,旅游者同样能够亲历与感受,成功的实现角色的转换,这种参与式的旅游是民族地区独特的旅游形式。

《滇海》描述了生产生活场景和生活情趣。“寻常杯杓,必资花生”的惬意;品普洱、赏茶花的雅趣;“天日晴朗,滇人多放鸽,散于满城,铃叫盘空,笙箫响逸”好不自在逍遥;“乡村饮宴,则击大鼓,吹芦笙,舞牌为乐”的民俗乐趣;“以茶易马”的古老贸易方式等等,使现代人能从中探寻人文科学的理性之光,得到心理上和精神上的满足与愉悦,从而满足“回归”的审美需求。

近年来的民族生态村、民族风情园,是展现民俗生活最好的载体,但不能泛滥甚至变味,可依据文献记载,采用分主题、分时代、分单元的形式,划分旅游区和生活区,展现民俗生活的真实,但又不失传统文化舞台化后的观赏性。这些记载,是历史的遗存,是人文精神的缩影,也最能打动旅游者的内心。这不仅是对历史真实的保护,也能满足旅游者探新探奇、回归自然的审美心理。

3.3 科学考察旅游依据

在《志岩洞》中记录了“南诏五岳”之说,在记玉龙雪山时,毫无保留的记述了游者的惊喜“即惊以为内地所未有,况此奇幻巨力,几出天地之外”。云南特有的喀斯特地形,既是科考旅游的重要之地,又能体会寻幽探奇的奇妙感受,同样有巨大的吸引力。

云南独特的气候和地质条件,在书中专门有《杂志》篇记载,雪、风、云、雨、雷霆、冰雹、地震、瘴气都有详细记录,这也为科学考察旅游提供了重要的资料,是不可多得的史料依据,也为旅游者了解云南在自然气候方面、社会生产生活状况方面的变迁提供了参考。

此外,对民族服饰的科考研究,是民族学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各民族特有的服饰,具有丰富的社会内涵和史料价值。《志蛮》中记述了四十多种不同民族或不同支系的民族服饰,为科考游提供了丰富的史料依据。

旅行日志范文4

【关键词】旅游;安全;对策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生活生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交通条件的不断完善,外出旅游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国的旅游业进入了蓬勃发展时期。然而,旅游活动的增多也使旅游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增大,旅游安全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各界日益关注的焦点。

一、旅游安全的重要性

为确保我国旅游业能够持续稳定发展,安全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概括地说,旅游安全的重要性如下:对于游客来说,旅游安全是提高游客满意度的重要保证;对于旅游经营者来说,旅游安全是保证旅游活动顺利进行,并获取良好经济效益的前提;对于旅游业来说,旅游安全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所以在旅游安全这个问题上,无论是游客、旅游经营者,还是旅游业都需要以旅游安全作保障。由此可看出旅游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可当前,由于种种原因,旅游业中仍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安全问题,主要有交通事故、火灾、水灾、食物中毒、突发自然灾害等,除此之外还会发生一些意外事故,从而造成严重伤害,严重制约了旅游业的持续发展。

二、旅游安全现状分析

安全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它不仅是旅游活动顺利发展的保障,也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旅游业是个综合性的产业,它涉及到很多社会部门和行业,旅游活动又包含了食、住、行、游、购、娱六大方面,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现代旅游业由于各种社会的和自然的因素影响,潜在着许多危险和不安全因素,旅游行业和旅游活动的各个环节中都可能存在着潜在的旅游风险。

旅游安全问题产生后,会通过各种媒介影响到潜在旅游者,影响潜在旅游者对目的地决策行为。例如,旅游风险可能是来自旅游目的地的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也可能来自旅游者自身和旅游组织者等各个方面。因此,解决旅游安全问题,加强旅游安全研究,不仅是旅游活动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旅游业做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目前情况下,旅游安全事件还在频繁发生,甚至出现了增长的趋势。例如,2012年浙江省共接报旅游事故22起,死亡27人。事故数量和游客死亡人数较上一年度有所上升。事故类型呈现四大特点:旅游交通安全压力增加;游客溺水事故有所抬升;星级饭店火灾形势趋于复杂;中老年游客猝死案例增多。还有2013年十大旅游安全事故的发生更是令人心惊。由此可见,旅游安全问题越来越尖锐,已经是摆在我们面前需要时刻关注的问题,必须积极应对。

三、旅游安全问题的对策

(一)完善旅游安全法规

旅游安全法规是从法律上保障旅游安全,为旅游活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安全问题的解决提供法律依据,依靠其权威性和强制性来规范和约束旅游从业人员的行为,增强旅游从业人员的安全意志和防控意志,提高旅游者的旅游安全防范意志,约束旅游者在旅游活动过程中的各种不当行为。旅游安全法规是旅游安全得到保障的基础,完善的旅游安全法规是旅游业顺利、平稳发展的保障和前提。

(二)建立旅游安全预警系统

旅游安全不仅仅考虑与人们生命财产直接相关的安全问题,还应涵盖旅游资源安全、旅游环境安全等内容,准确、及时的预警信息能有效减少国家经济损失,确保人们生命财产安全,从某种意义上说对危险事故的预警也是一种安全。

我国目前很多地方都建立了假日旅游预警系统,属于旅游团体协作机构,依靠其成员单位的广泛性和权威性已经在假日旅游活动过程中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因此,可以在假日旅游预警系统的基础上,集成和调配相应的功能,建立一套完善的旅游安全预警系统。

(三)建立旅游急救系统

我国现有的旅游安全急救系统还不成体系,相互之间的协调合作程度比较低,这使得急救工作的效率不高。旅游急救系统应包括:

(1)救援指挥中心。对整个旅游安全急救工作的进行开展、协调、整体统筹。

(2)安全救援机构。涉及到很多部门,如医院,消防部门,及其他与救援工作有关系的其它部门。

(3)安全救援的直接机构。包括可能发生旅游安全问题的旅游景区(点)、旅游企业、旅游管理部门和社区。

(4)安全救援的间接机构。包括旅游地、保险机构、新闻媒体和通讯部门。

一个完善的旅游安全急救系统要能够这四个部分组织起来,以救援指挥中心为核心统一策划旅游安全急救工作,一旦发生旅游安全事故,各方面能够快速、有序的开展工作,发挥集体的力量,顺利解决问题。

(四)加强旅游从业人员培训

旅游业是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相对于其他产品,旅游产品有无形性、生产和消费的同时性、不可储存性、异质性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旅游产品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旅游从业人员的即时表现来决定的。如果旅游从业人员没有掌握足够的基本安全知志,或是在旅游活动过程中不按有关规定行事,就会大大增加旅游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因此,旅游企业和旅游有关部门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定期对旅游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知志水平和安全防范意志,强化他们在旅游活动过程中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工作的意志,将旅游安全事故的发生扼杀在萌芽阶段。

(五)加大旅游安全的宣传教育

针对近年来出现的诸多安全事故,旅游企业及旅游有关部门应加大旅游安全的宣传教育,增加人们对旅游活动过程中潜在危险的了解,提高社会大众的自我保护意志。

总之,旅游安全问题需要引起足够重视。只有根据游客普遍所需的安全要求,结合各地旅游景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安全标准,不断加强安全过程管理,并定期对安全隐患进行检查,加强安全监控,才能有效地抑制和减少安全问题的发生,从而促进我国旅游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肖亚波。景区旅游安全问题的思考[J].商品与质量,2010,(7)。

[2] 王志华,汪明林。旅游景区安全研究[J].焦作大学学报,2007,(1)。

[3] 朱红新.旅游安全及其管理体制研[D].南京农业大学,2007,(11).

旅行日志范文5

关键词:旅游;安全;对策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生活生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交通条件的不断完善,外出旅游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国的旅游业进入了蓬勃发展时期。然而,旅游活动的增多也使旅游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增大,旅游安全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各界日益关注的焦点。

一、旅游安全现状

安全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它不仅是旅游活动顺利发展的保障,也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旅游业是个综合性的产业,它涉及到很多社会部门和行业,旅游活动又包含了食、住、行、游、购、娱六大方面,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现代旅游业由于各种社会的和自然的因素影响,潜在着许多危险和不安全因素,旅游行业和旅游活动的各个环节中都可能存在着潜在的旅游风险。旅游安全问题产生后,会通过各种媒介影响到潜在旅游者,影响潜在旅游者对目的地决策行为。由表1我们也可以看出,旅游风险可能是来自旅游目的地的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也可能来自旅游者自身和旅游组织者等各个方面。因此,解决旅游安全问题,加强旅游安全研究,不仅是旅游活动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旅游业做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目前情况下,旅游安全事件还在频繁发生,甚至出现了增长的趋势。据国家旅游局综合司统计,从2009年初至9月份仅9个月中就发生了41起旅游事故,其中重大事件8起,比2008年同期增长60%,整体比2008年同期增长10.8%。由此可见,旅游安全问题越来越尖锐,已经是摆在我们面前需要时刻关注的问题。

二、旅游安全的表现形式

旅游安全的表现形式在实际生活中是各种各样的,而且常常是交叉出现。按照旅游研究对象划分,旅游安全表现为旅游主体安全、旅游客体安全、旅游中介安全。旅游主体安全就是旅游者的安全,旅游客体安全为旅游目的地人和物的安全,旅游中介安全为各种旅游接待设施和人员的安全。按照旅游的六要素:食、住、行、游、购、娱进行划分,旅游安全表现为饮食安全、住宿安全、交通安全、游览安全、购物安全和休闲娱乐安全。按照最终的表现形式划分,旅游安全表现为交通事故、疾病、治安事件、火灾、食物中毒、旅游设施事故等。

三、旅游安全问题的对策

(一)完善旅游安全法规

旅游安全法规是从法律上保障旅游安全,为旅游活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安全问题的解决提供法律依据,依靠其权威性和强制性来规范和约束旅游从业人员的行为,增强旅游从业人员的安全意志和防控意志,提高旅游者的旅游安全防范意志,约束旅游者在旅游活动过程中的各种不当行为。目前,虽然旅游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国家和地方也相继出台了各种相关法规,但是我国的旅游法体制还不完善,对安全问题只是做出了原则性的指导和规定,在处理旅游安全的相关问题上还存在着很多空白处。旅游安全法规是旅游安全得到保障的基础,完善的旅游安全法规是旅游业顺利、平稳发展的保障和前提。

(二)建立旅游安全预警系统

旅游安全不仅仅考虑与人们生命财产直接相关的安全问题,还应涵盖旅游资源安全、旅游环境安全等内容,准确、及时的预警信息能有效减少国家经济损失,确保人们生命财产安全,从某种意义上说对危险事故的预警也是一种安全。旅游安全预警就是在安全事故发生之前,通过科学指标,对未来特定的一段时间,一定旅游区域内的旅游动向进行预测和引导,使旅游效果达到最佳。旅游安全预警系统是个复杂的系统,它是为了预防旅游活动过程中发生危险而建立的报警和排警系统,它担负着旅游安全信息的搜集、分析、对策制定和信息等功能,是国家旅游安全信息、进行安全预控的组织机构,它在警示旅游者和旅游企业、增加安全意志、提高安全防范与控制能力,使旅游者和旅游企业预见问题并采取积极的防范措施等方面有着极大的作用。

我国目前很多地方都建立了假日旅游预警系统,属于旅游团体协作机构,依靠其成员单位的广泛性和权威性已经在假日旅游活动过程中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因此,可以在假日旅游预警系统的基础上,集成和调配相应的功能,建立一套完善的旅游安全预警系统。

(三)建立旅游急救系统

我国现有的旅游安全急救系统还不成体系,相互之间的协调合作程度比较低,这使得急救工作的效率不高。张秋芬指出,旅游急救系统应包括:(1)救援指挥中心。对整个旅游安全急救工作的进行开展、协调、整体统筹。(2)安全救援机构。涉及到很多部门,如医院,消防部门,及其他与救援工作有关系的其它部门。(3)安全救援的直接机构。包括可能发生旅游安全问题的旅游景区(点)、旅游企业、旅游管理部门和社区。(4)安全救援的间接机构。包括旅游地、保险机构、新闻媒体和通讯部门。这些部门虽然不参加直接的救援工作,但是却对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一个完善的旅游安全急救系统要能够这四个部分组织起来,以救援指挥中心为核心统一策划旅游安全急救工作,一旦发生旅游安全事故,各方面能够快速、有序的开展工作,发挥集体的力量,顺利解决问题。

(四)加强旅游从业人员培训

旅游业是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相对于其他产品,旅游产品有无形性、生产和消费的同时性、不可储存性、异质性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旅游产品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旅游从业人员的即时表现来决定的。如果旅游从业人员没有掌握足够的基本安全知志,或是在旅游活动过程中不按有关规定行事,就会大大增加旅游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因此,旅游企业和旅游有关部门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定期对旅游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知志水平和安全防范意志,强化他们在旅游活动过程中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工作的意志,将安全事故的发生扼杀在萌芽阶段。

(五)加大旅游安全的宣传教育

针对近年来出现的诸多安全事故,旅游企业及旅游有关部门应加大旅游安全的宣传教育,增加人们对旅游活动过程中潜在危险的了解,提高社会大众的自我保护意志。

参考文献:

[1] 郑向敏,卢昌崇.论我国旅游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3,11(6).

旅行日志范文6

关键词:旅游;安全;对策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生活生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交通条件的不断完善,外出旅游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国的旅游业进入了蓬勃发展时期。然而,旅游活动的增多也使旅游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增大,旅游安全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各界日益关注的焦点。

一、旅游安全现状

安全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它不仅是旅游活动顺利发展的保障,也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旅游业是个综合性的产业,它涉及到很多社会部门和行业,旅游活动又包含了食、住、行、游、购、娱六大方面,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现代旅游业由于各种社会的和自然的因素影响,潜在着许多危险和不安全因素,旅游行业和旅游活动的各个环节中都可能存在着潜在的旅游风险。旅游安全问题产生后,会通过各种媒介影响到潜在旅游者,影响潜在旅游者对目的地决策行为。wwW.133229.cOm由表1我们也可以看出,旅游风险可能是来自旅游目的地的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也可能来自旅游者自身和旅游组织者等各个方面。因此,解决旅游安全问题,加强旅游安全研究,不仅是旅游活动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旅游业做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目前情况下,旅游安全事件还在频繁发生,甚至出现了增长的趋势。据国家旅游局综合司统计,从2009年初至9月份仅9个月中就发生了41起旅游事故,其中重大事件8起,比2008年同期增长60%,整体比2008年同期增长10.8%。由此可见,旅游安全问题越来越尖锐,已经是摆在我们面前需要时刻关注的问题。

二、旅游安全的表现形式

旅游安全的表现形式在实际生活中是各种各样的,而且常常是交叉出现。按照旅游研究对象划分,旅游安全表现为旅游主体安全、旅游客体安全、旅游中介安全。旅游主体安全就是旅游者的安全,旅游客体安全为旅游目的地人和物的安全,旅游中介安全为各种旅游接待设施和人员的安全。按照旅游的六要素:食、住、行、游、购、娱进行划分,旅游安全表现为饮食安全、住宿安全、交通安全、游览安全、购物安全和休闲娱乐安全。按照最终的表现形式划分,旅游安全表现为交通事故、疾病、治安事件、火灾、食物中毒、旅游设施事故等。

三、旅游安全问题的对策

(一)完善旅游安全法规

旅游安全法规是从法律上保障旅游安全,为旅游活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安全问题的解决提供法律依据,依靠其权威性和强制性来规范和约束旅游从业人员的行为,增强旅游从业人员的安全意志和防控意志,提高旅游者的旅游安全防范意志,约束旅游者在旅游活动过程中的各种不当行为。目前,虽然旅游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国家和地方也相继出台了各种相关法规,但是我国的旅游法体制还不完善,对安全问题只是做出了原则性的指导和规定,在处理旅游安全的相关问题上还存在着很多空白处。旅游安全法规是旅游安全得到保障的基础,完善的旅游安全法规是旅游业顺利、平稳发展的保障和前提。

(二)建立旅游安全预警系统

旅游安全不仅仅考虑与人们生命财产直接相关的安全问题,还应涵盖旅游资源安全、旅游环境安全等内容,准确、及时的预警信息能有效减少国家经济损失,确保人们生命财产安全,从某种意义上说对危险事故的预警也是一种安全。旅游安全预警就是在安全事故发生之前,通过科学指标,对未来特定的一段时间,一定旅游区域内的旅游动向进行预测和引导,使旅游效果达到最佳。旅游安全预警系统是个复杂的系统,它是为了预防旅游活动过程中发生危险而建立的报警和排警系统,它担负着旅游安全信息的搜集、分析、对策制定和信息等功能,是国家旅游安全信息、进行安全预控的组织机构,它在警示旅游者和旅游企业、增加安全意志、提高安全防范与控制能力,使旅游者和旅游企业预见问题并采取积极的防范措施等方面有着极大的作用。

我国目前很多地方都建立了假日旅游预警系统,属于旅游团体协作机构,依靠其成员单位的广泛性和权威性已经在假日旅游活动过程中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因此,可以在假日旅游预警系统的基础上,集成和调配相应的功能,建立一套完善的旅游安全预警系统。

(三)建立旅游急救系统

我国现有的旅游安全急救系统还不成体系,相互之间的协调合作程度比较低,这使得急救工作的效率不高。张秋芬指出,旅游急救系统应包括:(1)救援指挥中心。对整个旅游安全急救工作的进行开展、协调、整体统筹。(2)安全救援机构。涉及到很多部门,如医院,消防部门,及其他与救援工作有关系的其它部门。(3)安全救援的直接机构。包括可能发生旅游安全问题的旅游景区(点)、旅游企业、旅游管理部门和社区。(4)安全救援的间接机构。包括旅游地、保险机构、新闻媒体和通讯部门。这些部门虽然不参加直接的救援工作,但是却对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一个完善的旅游安全急救系统要能够这四个部分组织起来,以救援指挥中心为核心统一策划旅游安全急救工作,一旦发生旅游安全事故,各方面能够快速、有序的开展工作,发挥集体的力量,顺利解决问题。

(四)加强旅游从业人员培训

旅游业是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相对于其他产品,旅游产品有无形性、生产和消费的同时性、不可储存性、异质性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旅游产品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旅游从业人员的即时表现来决定的。如果旅游从业人员没有掌握足够的基本安全知志,或是在旅游活动过程中不按有关规定行事,就会大大增加旅游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因此,旅游企业和旅游有关部门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定期对旅游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知志水平和安全防范意志,强化他们在旅游活动过程中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工作的意志,将安全事故的发生扼杀在萌芽阶段。

(五)加大旅游安全的宣传教育

针对近年来出现的诸多安全事故,旅游企业及旅游有关部门应加大旅游安全的宣传教育,增加人们对旅游活动过程中潜在危险的了解,提高社会大众的自我保护意志。

参考文献:

[1] 郑向敏,卢昌崇.论我国旅游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3,11(6).

上一篇感到孤独

下一篇横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