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蔬菜范例6篇

设施蔬菜

设施蔬菜范文1

一是面积迅速扩大。从世纪年代开始,我国蔬菜设施栽培技术逐步在生产上推广应用。近10多年来发展面积迅猛。年全国蔬菜设施栽培面积3750万亩,比年增长350倍。其中大棚1590万亩,中棚1275万亩,日光温室750万亩,加温温室和连栋大棚15万亩。我市大中棚面积目前有4万亩。

二是栽培方式多样。我国地域宽广,地形、地貌乃至气候、土壤等条件差异较大,加之经济技术基础不一。因而,开成了不同的设施栽培形式,如地膜覆盖,塑料薄膜大棚,连栋大棚,智能温室,日光温室,遮阳网覆盖栽培,防虫网栽培等。

三是南北栽培自成特色。南方地区夏季及早秋持续高温炎热和梅雨而导致蔬菜供应的“伏缺”,由于推广遮阳和防雨、防虫网覆盖栽培,加之选用相应的耐热、耐高温品种,解决了这一问题。北方冬季寒冷,光照充足,利用日光温室能有效地增加棚温,解决蔬菜的越冬及春提前和秋延迟栽培。

四是多品种、多茬次周年综合利用。由于防虫网、遮阳网的大面积推广运用,设施栽培除了冬季增温外,夏季还能进行防雨遮阳栽培,实现周年多品种、多茬次的栽培与综合利用。

二、设施栽培的类型和特点

1、小棚。一般采用毛竹等材料按-100cm的间距插成拱架,棚高50―cm,棚宽100―130cm,在拱架上覆盖塑料薄膜即成。其特点是生产成本低,晴天时升温迅速,缺点是夜晚降温快,加上棚矮小,不利于农事操作。在生产上一般和地膜覆盖相结合,主要适用于瓜、茄、豆和叶菜的春提早栽培。

2、中棚。一般1.5―1.8m,跨度4-6m,可在棚内进行农事操作,多为竹木结构,性能介于小棚和大棚之间。除用春提早栽培外,还可用于秋延后栽培和育苗。每亩成本约00元左右。

3、大棚。一般长35―50m,跨度6―8m,高度2.5m左右,拱架大多为钢结构。大棚具有坚固耐用,使用寿命长,作业方便等优点,缺点是成本较高,每亩造价约1.5万元。

4、日光温室。日光温室是一种北边为土墙,南边为竹架或钢梁、竹杆相结合的半拱型薄膜覆盖的建筑物,其北墙一般高2.6m左右,南北向宽10m左右,东西向长—100m。其特点是光能利用率高,升温快,保温性能好,冬季棚内外温差能达到15℃,空间高大,操作方便。特别适合喜温型蔬菜的生长,在北方地区应用较多。每亩造价在3万元以上。

5、现代化温室。这类温室的特点是内部空间高大,温室顶高4―4.5m,设施的环境调控能力强,加温、降温、遮阳、灌溉、施肥等配套设施齐全,可以实现蔬菜的周年生产,缺点是设施昂贵,每亩造价至少在10万元以上,多用于高档果菜类的栽培、技术示范和旅游观光等目的。

三、主要茬口安排

茬口安排的原则:一要考虑不同蔬菜的生物学特性,如不要将喜冷凉的蔬菜放在夏季栽培,同种同科蔬菜不要在同一块地上长期连作等;二要考虑错开与露地蔬菜上市的时间,如果设施蔬菜的上市时间和露地蔬菜没有区别,则设施蔬菜种植的经济效益无法体现;三要考虑蔬菜的经济价值,对于露地能够生产的产量高、价值低的蔬菜如大白菜、包菜等,一般不用设施栽培;四要根据市场价格的变化,判断哪些种类和蔬菜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其最佳上市期如何,市场需求量有多大等因素,以此确定栽培蔬菜的种类和播种生产期;五要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和设施本身的特点,做到因地制宜,本地冬季阴雨天多,光照少,大棚不易进行越冬生产。

1、春提前。栽培的蔬菜以茄果类、瓜类和部分叶菜类蔬菜为主。茄果类蔬菜一般10月中下旬至11月上旬播种育苗,瓜类蔬菜12月中下旬至翌年1月上旬播种育苗,两类蔬菜都在2月中下旬定植,4月中下旬开始陆续收获。苋菜、茼蒿等叶菜1月上旬播种,2月上旬至3月上旬开始收获上市。

2、夏季防雨遮阳。主要是利用大棚的顶膜避雨,加盖遮阳网遮光降温,种植青菜等叶菜。

3、秋延迟。主要栽培番茄、大椒、茄子、黄瓜、西瓜、刀豆等喜温型蔬菜和茼蒿、芹菜喜冷凉的蔬菜。秋延迟的蔬菜播种期大多在7月上中旬,黄瓜、西瓜的播种期为8月上旬。

4、越冬栽培。越冬栽培是冬季寒冷季节在大棚内种植喜冷凉而且产值高的蔬菜,一般都是围绕春节上市,如苋菜、茼蒿、芹菜等,播种期在12月之前。

四、环境调控

设施栽培的目的就是通过人为调控的措施,创造出更适宜蔬菜生长的温度、光照、温度、气体和土壤环境。但设施栽培容易造成棚内温度升降过快、湿度过大、土壤返盐等问题。

1、温度调控。⑴选用保温性能好的覆盖材料,生产上大棚基本采用塑料薄膜作为覆盖保温材料。⑵选用合理的骨架结构,以减少遮光面积,大、中、小棚基本上都采用钢架结构或竹结构。⑶采用多层覆盖,为了有效的保持棚温,可以大棚内套小棚,小棚上盖草帘,小棚内铺地膜。⑷临时加温措施,如地热线、油炉加温等。⑸适时通风,在棚内温度高于作物生长的适宜温度时要及时通风降温。

2、光照调控。⑴选用透光性能好的覆盖材料,进行冬季生产要选用透光性能好、防尘、抗老化、无滴透明膜作为覆盖材料,大棚膜最好采用新的醋酸乙烯膜。⑵尽量延长光照时间,冬季在不降低温度的前提下,白天要尽可能对多层覆盖早揭迟盖,尤其是草帘。⑶采用人工补光,冬季如遇上连续阴雨天气,可用白炽灯、钠灯等进行人工补光,既可弥补光照不足,又能增加棚内温度。⑷及时进行植株调整,冬季在棚内生产的果菜类蔬菜,在生长过程中要注意及时摘除植株中下部的老叶和黄叶,改善植株中下部的光照条件。

设施蔬菜范文2

1、防止养分供需不平衡

在生产中,部分菜农往往凭着经验施肥,造成耕层土壤中大量元素之间的不平衡,氮磷偏高,钾肥含量不足。尤其是氮肥过剩后,经分解会产生铵离子,影响作物对钾、钙的吸收,使作物养分的吸收出现不平衡,作物的正常生长受到影响。同时氮肥用量过大,很容易造成蔬菜体内硝酸盐积累,使得蔬菜品质下降,产投比降低。钾肥用量少,也会使植物抗逆性变差,病虫害严重,产品品质下降。

解决办法:对土壤进行测定,根据蔬菜产量、土壤肥力、不同肥料元素利用率,确定适宜施肥量,达到平衡施肥。

2、有机肥也要合理

许多菜农对有机肥的腐熟程度不够重视,为了省事,往往把末完全腐熟的肥料施到菜地里,由于棚室温度较高,致使有机肥在腐熟过程中,产生一些有害的中间产物,如有机肥酸类等,这些物质积累到一定程度,能使种子中的蛋白质变性,致使种子出苗不齐。

解决办法:在棚室内施用的有机肥,一定要在棚室外将农家肥堆积彻底腐熟好,充分发挥农家肥的作用,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

3、防止土壤盐渍化

保护地栽培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季节性覆盖改变了自然状态下的水分平衡,土壤得不到雨水充分淋洗,形成设施殊的自下到上的水分运动形式,致使盐分在土聚集,加之棚室土壤温度显著高于露地,土壤的风化作用明显加剧,土壤矿物分解的离子和人为施入的肥料结合起来而使土壤盐分浓度增加很快,导致土壤通透性变差和土壤板结。

解决办法:克服土壤盐积化,可以采用雨季开棚,让雨水冲涮淋溶,将土壤表层盐分得到稀释,降低盐分含量,保证作物正常生长。对已盐积化的土壤要进行倒茬,换土,或增施有机肥等措施。

4、注意搞好土壤消毒

土壤消毒已引起菜农的重视,但他们往往用的是化学方法,比如敌克松、氯化苦等药剂,长此以往势必造成土壤中药残留物增多,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造成产品品质下降。

解决办法:在夏季休闲时间,将稻草或麦秸切成4-6公分段,每亩250-1000公斤撒让石灰,翻人土中起垄灌水覆盖地膜,在阳光照射下,焖10-20天,这样不但能进行土壤消毒,还能培肥地力。

二、合理利用棚室增加经济效益问题

1、调整好棚室比例

有些农户认为建温室费用很高,就不建或少建大棚,造成棚室比例失调,影响了反季节蔬菜生产。在棚室生产中,还有些菜农为了省事,经常在温室里育苗和生产同时进行,由于幼苗和植株生长所需的环境条件不同,势必造成幼苗徒长和植株不能正常生长,还有可能引起病害的交叉感染。

解决办法:为了能在反季节生长中获得高的效益,应该保证棚室的比例,一般每300平方米可定植5--6亩。同时,在反季节生产中,菜农应该将生产室和育苗室分开,保证幼苗和植株的生长环境。这也是提高产量的一个重要环节。

2、抓好多茬次和反季生产

建大棚、温室造价高。在冬季生产还需保温,取暖两项投资,有的农户考虑到经济总是就放弃了冬季生产,导致茬次减少,效益低,在春季生产中没有保温措施,就会出现冻害,导致减产。在棚室周年生产中,还存在茬次倒不开现象,同一种、同一科蔬菜连作现象大有存在,导致病虫害严重,而减产。

解决办法:为了保证棚室蔬菜在反季节生产不受冷害而减产,可以采取外盖保温被,内挂二层幕,反光幕,也可用蒸气锅炉提高地温、气温或用寒地克药剂进行防治,在同年生产中,依市场需求合理轮作,安排好茬次。

3、引进品种不当

有些菜农为了追求高效益,没有经过市场调查,就盲目从外地引进品种,大面积种植,造成了经济损失。

解决办法:依市场需求,选择抗逆性强、品种好、产量高的品种,淡季蔬菜生产以当地的消费习惯为主,结合温室性能情况而定,受环境影响,最冷季节应以叶菜类为主,同时要考虑外地菜涌人当地对本地菜的影响。

4、产品质量不高

在生产中,菜农往往为了追求产量,而重施化肥,在使用农药不当,污染蔬菜,使蔬菜品质变差,影响效益。

解决办法:选择抗病优良,减少病虫害发生,增施有机肥、叶面肥,减少化肥用量,用低毒低残留农药防治病虫害,使产品污染物不超标。

三、新技术应用

棚室蔬菜生产,是在一个相对密封的特殊环境中进行的。根据棚室的特点,运用一些新技术达到增产、增效,新技术如下:

1、二氧化碳施肥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进行蔬菜生产,在日出后0.5-1小时,二氧化碳浓度最低,如不及时补充,就会影响光合作用降低产量,为此在日出后0.5-1小时,补充二氧化碳30分钟,可提高二氧化碳浓度1000ppm,闭棚1小时后放风,苗期可增产20%,定植后可增产25--35%,全生育期可增产40-50%,阴雨天,农肥多时效果不明显。

2、粉尘法防治病虫害

棚室内湿度过大,温度过高,易产生病虫害,而粉尘法不但可以降低棚室内湿度,减少病虫害发生条件,效果可达90%以上。

3、生长激素的应用

4、节水灌溉

采用滴灌系统,有效降低棚内湿度10%,提高地温2-3℃,改善土壤结构,可节水35%以上,增产20%,追肥方便,还不易引起烧苗。

5、嫁接移根的应用

设施蔬菜范文3

1、存在的问题:

1.1 化学肥料用量过大。

化肥量大,土壤养分储量大幅度上升,施化肥量大超过蔬菜的实际吸收量。这不仅造成肥料的浪费,还会造成土壤板结和地下污染等问题。另外常年覆盖或季节性覆盖改变了自然状态下的水分平衡,土壤得不到雨水充分淋洗,形成设施殊的自下到上的水分运动形式,致使盐分在土壤表层聚集。加之棚室土壤温度显著高于露地,土壤的风化作用明显加剧,土壤矿物分解的离子和人为施入的肥料结合起来而使土壤盐分浓度增加很快。

1.2 肥料施用不平衡。

固定单一的肥料品种的长期大量应用,造成土壤酸化严重。调查显示,种植13年的大棚有的土壤的PH值已降至5.61。施肥不合理,养分比例严重失调,重化肥轻有机肥,重氮肥轻磷钾肥,重大量元素肥料轻中、微量元素肥料等显现经常发生。主要存在以下几种不平衡:

1.2.1 大量元素之间的不平衡,氮磷用量偏高,钾肥用量不足。

氮肥过剩,分解后产生铵离子过多时,影响作物对钾、钙、镁的吸收,造成养分吸收不平衡;氮肥用量过大,极易造成蔬菜体内硝酸盐积累,使得蔬菜品质下降。钾肥用量少,植物抗逆性差,病虫害严重。农田质量下降。速效氮肥撒施,表施,造成养分大量流失,导致土壤残留物增多,土壤酸化、板结、冷浸,通透性差、容重高、有毒、有害物质增多。

1.2.2 无机肥和有机肥的投入比例不平衡。

有机肥投放量偏低,只在离村庄}近或运输方便的菜田施少量有机肥,远的田块不施,这样不利于培养高产菜田,也不利于培养出高品质的蔬菜产品和持续发展。

1.2.3 中微量元素的应用未引起重视。

中微量元素肥料是蔬菜生长必不可少的,调查发现,设施蔬菜栽培中,个别已出现中微量元素缺乏的症状,对中微量元素应用未引起足够重视。

1.3 肥料施用方法不当。

生产中碳酸氢铵施用方法不当尤为突出。氨对蔬菜叶片具有毒性,其在空汽中的浓度达到一定程度后,首先致使靠近地面的蔬菜叶片出现氨中毒而变黄脱落;浓度更高者,造成整个棚子植株叶片脱落,蔬菜绝收。施肥方法不科学、肥料利用率低。过量施肥等滥施乱施肥料的现象比较突出,导致生产成本高,资源浪费极大,肥料利用率低。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料的现象也经常出现。此类有机肥料没有经过腐熟阶段,施入土壤后,腐熟过程中能产生一些有害的中间产物,如有机酸类等,这些物质积累到一定程度能使种子中的蛋白质变性,致使种子出苗不齐,出现烧苗现象。

2、根据以上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方案

2.1 合理控制肥料的投入量,测土配方施肥。

由于设施栽培室内相对密封,施入化肥不易淋失,肥效较高,宜多次少量酌情施肥。最好根据蔬菜产量、土壤肥力、不同肥料元素利用率等确定适宜施肥量,以进行平衡施肥。测土配方施肥实现农作物获得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可靠保证。配方肥中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养分齐全,供肥平稳均衡,作物吸收利用率高,长势健壮,不旺长,不脱肥,结实率高,籽粒饱满,商品性好,产量高。专用配方肥比习惯施肥粮食作物平均增产8%以上,经济作物增产15%以上。节本增效显著,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比习惯施肥亩节省化肥投资20-35元,增加产值50-60元/亩,总计节本增效70-95元/亩。提高化肥利用率,测土配方施肥实行有机肥与无机肥结合,N、P、K化肥合理配合,有针对性的补充中、微量元素,化肥的当季利用率可比习惯肥提高3-5个百分点,达到30-35%。增强作物的抗性,经多年多点试验示范,测土配方施肥田块,病害可减少病株率20-30%,抗倒伏明显。改善农作物产品品质,农产品质量整体水平不高与施肥不合理关系密切,特别是偏施N肥加重了病虫害的发生,蔬菜硝酸盐含量高,水果变酸,皮厚,色淡以及一些质量指标降低。防治化肥面源污染,不合理施用化肥造成了养分大量流失、挥发,使土壤板结、酸化,水体富营养化,加重农业面源污染。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可以从源头上防治化肥面源污染。

2.2 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充分发挥交互作用,减少生理病害。

特别是减少氮肥、磷肥的施用,提高钾肥的投入,提高蔬菜品质。蔬菜作物需氮磷钾的比例一般是1:0.5:1.25,应针对蔬菜种类调整三种大量元素肥料的投入比例。实际生产中,对高肥力菜地或在施用高量氮肥时,常施以较高量的钾肥,以便作物养分平衡,同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作物对氮的过量的吸收。

设施蔬菜范文4

关键词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对策;陕西商洛

中图分类号F326.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8-0373-02

1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据调查,商洛市设施蔬菜产业先后历经了20世纪80年代城郊群众自发种植大棚蔬菜、20世纪90年代初零星引进日光温室、2008年市政府将设施蔬菜列为民生工程的3个不同发展阶段,逐步实现由抓点示范到板块推进、由单家独户分散经营到大企业规模生产的转变。

1.1基地建设初具规模,投入产出效益可观

据统计,2010年底全市设施蔬菜面积累计发展到18 667 hm2,占蔬菜种植面积的7%,占可耕地面积的1%;设施蔬菜总产近12万t,分别占蔬菜产量和市场供应总量的19%和8%。从设施栽培类型来看,大、中、小棚17 933 hm2,占96%;日光温室和育苗基地73.3 hm2,占4%。从投入产出效益来看,最高投入225.0万元/hm2,最低投入7.5万元/hm2,年纯收入超过15.0万元/hm2,其中日光温室收入30.0万元/hm2左右,大拱棚纯收入12.0万元/hm2左右,中、小拱棚纯收入7.5万元/hm2左右。在均不计劳动成本的情况下,日光温室收益是大田作物收益的20倍以上,是露地蔬菜收益的7倍以上;大拱棚收益分别是大田作物、露地蔬菜的8、3倍。

1.2土地流转进程加速,栽培技术水平提升

各县区成立土地流转领导小组,设立土地流转服务机构,建立流转奖励基金和风险补偿金,实施利益引导等形式,加快土地流转步伐,有力地推动了设施蔬菜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全市采取农技抓培训和基地聘专家的办法,由农技部门组建了8个专家服务团,按照市培县、县培乡、乡培村的模式逐级培训技术骨干2 260余名,实现了每个设施蔬菜生产大户有1个技术明白人。针对6.67 hm2以上的基地,从山东寿光、陕西泾阳引进13名技术员驻点指导,并组织菜农跟班学习技术要领,促进了增产技术的广泛应用。

1.3经营模式日趋完善,品牌意识逐步增强

从投入主体、利益联结形式看,全市有3种模式:一是“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即企业负责基地投资、生产、销售,农户流转土地入股、入园打工,不承担市场和投入风险,只获取租地和务工2项收入。2012年商洛市商州区采用此模式解决了资金投入和土地来源问题,设施蔬菜发展势头强劲,上半年开工建棚179 hm2,占任务的89%。二是“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即分户生产、联户经营,合作社重在服务,依托村组统一流转土地、统一担保贷款、统一建棚标准、统一栽培模式、统一农资供应、统一品牌销售。如丹凤县荣顺蔬菜专业合作社、商南县富水王家庄蔬菜合作社,实行抱团发展,降低了生产成本,促进了技术提升、产品销售。三是农户分散经营模式。即自种自销,产品直接进入零售市场。在财政资金和市场价格的拉动下,市内企业、私营业主和外地企业纷纷投入设施蔬菜发展,积极融入现代营销理念,加快了品牌建设,先后涌现出丹凤“民乐”、商南“秦丰”、商州“秦乐源”等多个蔬菜品牌,商洛市蔬菜市场知名度日益提升,吸引河南省、湖北省客户上门收购。

2设施蔬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产业比重小,设施标准低

2010年底全市设施蔬菜发展到18 667 hm2,仅占全省设施蔬菜基地面积的4%,占全市蔬菜种植面积的7%,百亩连片基地21个,总面积263 hm2,基地数占全省(973个)的2%,面积占全省(13.6万hm2)的0.19%,千亩和万亩连片基地全市空白,现代化温室建设尚未实现零的突破。全市设施蔬菜基地规模不及关中1个县的规模,如三原县仅2011年就发展设施蔬菜15 333 hm2。全市除商州区2012年新建钢骨架标准化大拱棚外,其余县大多为钢竹木混合结构的低档次棚型,生产效能低,劳动强度高。17 933 hm2小、中棚受保温等设施条件差等因素影响,只能进行春提前和秋延后生产,不能实现蔬菜周年生产和淡季高价上市,难以发挥大棚保障市场供给和高产高效作用。

2.2资金投入不足,技术服务不到位

由于地方财政困难,财政补贴只占建棚总投入的30%左右,其余均为农户自筹。如2011年丹凤县7个乡镇16个村的合作社、生产大户建棚共投入3 588万元,其中自筹2 671万元,占74%,省市县财政补助795.948万元,占总投入的22.2%。调查中60%以上的农民表示,虽然个人有发展的强烈愿望,但受制于资金短缺、配套设施投入量大、设施蔬菜保险不到位、缺乏贷款抵押难以融资等,只能观望徘徊。基层农技服务体系不健全,全市设有蔬菜站(办)的商州、柞水、镇安3个县区,缺乏专业技术人员;个别县成立了专家服务团,又因推广示范经费不足,导致技术转化率低。市内没有专供设施蔬菜生产的良种、农膜、专用肥、农药等,农民购买要到外地,既增加了生产成本,又难以保证质量。

2.3产销信息不畅,市场营销体系滞后

全市尚无设施蔬菜产销信息平台,无法提供设施蔬菜产销信息服务。除个别大户外,农民发展设施蔬菜普遍不进行市场调研和蔬菜供求信息搜集,在品种选择、茬口安排上依靠主观经验,个别蔬菜品种上市出现撞车现象。比如商州区一新建基地蔬菜品种以大路菜为主,其生产成本高于外调菜在当地的销售价格,由于蔬菜保鲜期短,只能随行就市,出现生长越多、收入越低的现象。多数菜农以自行上市销售为主,区域间信息沟通不畅,更不能实现网络信息和田间销售。蔬菜产地批发市场尚未建立,蔬菜种植户既是业主、技术员,又是运输户、零售商,多种角色集于一身,导致精力不足,且营销成本居高不下。7个县区蔬菜批发市场的产品质量检验检疫、储存配送和价格信息功能没有完善,冷链配送、净菜上市没有开展,无公害蔬菜不能实现优质、优价。

3促进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的对策

要实现商洛市政府提出的“十二五”末全市设施蔬菜发展目标,增加市场有效供给,缓解城乡居民“吃菜难”、“买菜贵”问题,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应在以下几方面实施对策。

设施蔬菜范文5

在蔬菜栽培过程中,可以通过多种保护设备保证生产的连续性,但在设施栽培中,通常因土壤、施肥、水分、温度等因素影响,出现土壤板结化等问题,给土壤连作带来一定困难,影响着蔬菜生产的质量和产量,因此需要对其土壤进行改良,使蔬菜生产条件得到进一步完善,这样才能使人们的实际需求得到满足,保证蔬菜种植的经济效益。

1 设施蔬菜栽培的土壤障碍

设施蔬菜栽培的土壤连作障碍主要是指因土壤连续耕作出现同种病虫害,或缺乏某种蔬菜生长所需原色,或土壤PH值出现变化,进而导致多种土壤连作障碍。

1.1 有害微生物增加

通常来说,设施栽培蔬菜仅选择单一品种,因此需要在特殊条件下构建出种植环境,而利于蔬菜生长的微生物被抑制,如氨化细菌、硝化细菌等,这些有益微生物难以繁殖,因此增加了有害微生物的产生和繁殖。在蔬菜栽培过程中,如果有害微生物数量不断增加,则会破坏土壤自然平衡状态,肥料的施用难以被分解,直接影响着蔬菜的吸收和转化,同时土壤内有害微生物大量繁殖,直接影响着蔬菜生长情况。在设施蔬菜栽培中,土壤连作障碍的主要原因在于有害微生物增加,其对蔬菜生长有直接影响,会使产量下降,同时蔬菜品质也无法得到根本保障。

1.2 肥料的大量施用

在蔬菜培育期间需要施用肥料,尤其是在设施蔬菜栽培过程中,相比于一般用地施肥,蔬菜栽培的肥料施用量更大,而大量施用肥料之后,蔬菜不能完全吸收,肥料出现部分剩余情况,特别是盐分无法渗透在土壤表面出现集结情况,相比于露地,其含盐量明显增加,进而使土壤呈现出次生盐渍化状态,使蔬菜正常生长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出现生理病状。相比于露地,连作栽培蔬菜所用肥料量高出10倍,因未合理施用肥料,一般情况下是因酸性肥料的大量施用而出现土壤酸化,过多的施用氮肥,其与土壤中物质产生的反应不容易被蔬菜所吸收,有氢离子生成,进而加重了土壤酸化程度。另外,因肥料施用不当导致重茬土壤缺素症,同时可降低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土壤营养成分处于不均衡状态,使蔬菜培育的质量和产量受到直接影响。

1.3 植物自毒影响

自毒是指植物在一定条件产生的物质,此种物质可以抑制同茬植物或下茬植物的生长,使受影响植物的生长处于缓慢状态,或可能出现患病现象。容易产生自毒影响的蔬菜包括很多种,如番茄、黄瓜、茄子、甜瓜等。对于连作植物来说,自毒的影响比较大,植株涉及到的代谢产物,如微生物和残留物等,这些物质均会抑制植物生长,进而产生一定的自毒影响,这一影响涉及较大范围,周围植物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进而影响栽培蔬菜的经济效益。

2 设施蔬菜栽培土壤障碍的克服途径

2.1 改良板结化土壤

对于设施蔬菜栽培来说,土壤结构性不仅关系着土壤质地,还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息息相关,另外也影响着农事耕作。通过增加施用有机肥,如腐殖质、农家肥等,实现秸秆还田,同时达到种植绿肥还田的目的,使土壤中腐殖质含量增加,有机质含量增加。在土壤内含适宜水量的前提下进行土壤疏松、深翻耙碎等作业,使土壤团粒结构得到改善,同时土粒含量比例也可以得到调整,土壤养分得以增加,使土壤中微生物处于平衡状态,避免盐分所造成的危害。如果地块的土壤结构性相对较差,则可以通过增加施用煤炉渣、砂砾等方式进行改良,使表层土得到更新和更换,用水调肥和气,实现肥水交互的目的,使肥料利用效率提升。另外,应及时地做好养分补充工作,但也要注意避免养分过度残留,与生产需求相结合,设置地膜、内层覆盖膜以及棚膜等,可以用草木灰、秸秆、稻谷糠等材料进行覆盖,避免水分过快蒸散,保证土壤的含水性,为蔬菜的良好生长提供条件。

2.2 实行轮作换茬

由于设施蔬菜栽培涉及到多种蔬菜,因此选择与本地设施类型和环境资源相适应的专用品种,并实行科学的轮作制度,可以使耕地质量得到提升。如利用浅根系蔬菜与深根系蔬菜的轮作,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土壤养分得到充分利用,如将葱蒜类蔬菜与茄果类蔬菜进行轮作,可以保证土壤养分的合理利用。通过种属远缘蔬菜品种的相互轮作,可以使同源病虫害侵染现象得到有效避免。对于有充足水源的地块可以实行水旱轮作,可以将地下有害菌和害虫杀死,如地老虎、线虫等,同时可以使土壤理化性质得到有效改善,此种克服途径比较有效和环保,还可以使蔬菜质量和产量得到提升。

2.3 轮作与间作套种

轮作与间作套种的方式可以使土壤基质中细菌以及微生物总量得到提升,真菌总量减少,可以改善土壤微生态,可以有效避免土壤连作障碍。如瓜类蔬菜和大蒜的轮作可以使因连作导致的瓜类枯萎危害得到有效减轻;番茄与黄瓜的间作不仅可以使黄瓜根际细菌数量提升,同时可以使放线菌数量增加,另外可以使因黄瓜连作导致的土壤电导率和容重降低,土壤PH提升,碱解N增加,有效P含量增加,有效K含量增加。因此轮作和间作套种的合理、科学应用可以使土壤微生物菌群结构得到改善,病原真菌数量减少,如让微生物区系结构得到优化,土壤理化性状得到完善,土壤中有效养分增加,为蔬菜生长创造良好土壤环境。

2.4 设施土壤消毒

针对设施土壤进行消毒可以有效克服连作障碍,土壤消毒通常使用高温消毒方式并在夏季高温天气条件下进行,高温焖棚,当棚内温度超过50℃时则可以达到杀虫灭菌的效果,另外也可以通过日光消毒的方式进行杀虫灭菌,通常选择夏季且土壤处于休茬阶段,将棚膜撤掉,对土壤进行深翻,通过紫外线进行消毒;如果涉及到冬季消毒,则可以将棚膜撤掉后通过低温消毒的方式进行,对土壤进行深翻,利用低温将虫卵和病虫冻死;在密闭环境下可以通过熏蒸的方式进行消毒杀菌,可选用硫磺粉进行杀虫灭菌;将带有病菌的残茬和初染病株清除,可以有效避免病害蔓延,也可以有效避免植株残体分解后进入土壤,给土壤带来危害,同r增加施用氰胺类肥料,可以避免土传病害,防治地下害虫,避免土壤中出现严重病虫害,另外如果经济条件支持,可以通过土壤替换的方式,将耕层土壤用健康土壤进行替换,使土壤理化性状得到改善,使耕层土壤中含有的病虫害得到消除。

3 结语

总而言之,针对设施土壤中出现的土壤连作障碍现象,应针对不同地区,并与土壤质量评估手段和连作障碍机理研究方式等相结合,明确导致此种障碍的主要和次要因素,以设施蔬菜栽培土壤环境情况为依据,选择科学且适合的克服途径,通过改良板结化土壤、实行轮作换茬、轮作与间作套种、设施土壤消毒等方式,实现土壤条件的改良,使蔬菜生产质量和品质得到提升,保证蔬菜生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赵月.设施蔬菜栽培的土壤障碍及克服途径[J].商品与质量,2016(45).

[2] 张新柱,田春明,周国祥等.设施蔬菜栽培连作障碍分析及解决措施[J].大科技,2016(26).

[3] 王素亭.设施蔬菜栽培中连作障碍及防治措施[J].吉林蔬菜,2014(08).

[4] 吴玉娥,姚怀莲,林惠莲等.设施蔬菜作物连作障碍研究进展[J].中国园艺文摘,2013(03).

[5] 成英,刘炜,韦有照等.设施蔬菜连作障碍成因及防治对策[J].上海蔬菜,2014(02).

设施蔬菜范文6

关键词:设施农业;发展建设蔬菜;病虫害防治策略

中图分类号:S436.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033034

众所周知,农业生产一直以来都是国家最基础的项目生产方式之一,设施农业是基于机械化、工程化、工业化手段开展的农业运行模式,它有助于摆脱过去的手动农业存在的不足,为动植物生长提供可以控制的环境,突出土壤在生产中的作用,并降低劳动力投入数量,保证高品质生产。另外,设施农业也是一种全新的农业生产方式,是现代化农业的革命,提高蔬菜产量。然而设施农业的发展却很容易带来病虫害的影响,增加病虫的存活期,影响农作物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就根据设施农业发展的现状,简单阐述一下如何对蔬菜病虫害加以防治,找到有效的策略提高蔬菜的质量,为百姓提供健康的饮食。

1 设施农业发展带来的病虫害问题

1.1 容易滋生病虫害危险

设施农业的推广,会影响蔬菜生长的气候,造成温度过高、湿度大、通气条件不好等问题,这样一来就很容易为病虫提供滋生的土壤,加快他们的繁殖速度。例如引发灰霉病等,造成茄子、黄瓜、辣椒遭遇威胁,降低产量和质量。

1.2 为病虫度过冬季提供场所

冬季气温低、冰冻严重,天气条件差,有助于杀死病虫,为来年夏天蔬菜生长打基础。然而设施农业的利用缩短了蔬菜种植的周期,温度、湿度的变化也为病虫提供了生存的土壤。

1.3 增加病虫害的种类

设施农业大面积的生物技术的应用,会改变气候环境、蔬菜的生长条件等,温度、湿度的不同,必然会为病虫出现滋生土壤,同时还会引发一系列以往没见过的病虫危害,加大治愈的难度。

2 设施农业下蔬菜病虫害防治的有效策略

2.1 选择优良品种

在设施农业生产中的蔬菜病虫害问题,既有生产方式方面的问题,也有作物品种选择方面的不足。如果品种选择不当,那么在后期的管理方面就会出现许多问题。因此,在设施农业生产首先选择优良的农作物品种,应该更加注重农作物的抗病性能,让农作物拥有更多的发展优势。

2.2 正确施药

在设施农业生产中的又一问题就是滥用农药,过度注重农作物产量,加大肥料的施放力度,不仅不利于农作物的生产,而且会对土壤造成长远的不利影响。因此,在设施农业生产中,必须把握好肥料的施放度;在病虫害的治理方面,应该正确用药,针对用药不均的现象,可利用药物粉尘进行喷洒的形式能有效治理蔬菜的病虫害。对于容易寄生在土壤中的病虫害,应该采取治理土壤的方式,两相结合,才能够达到更好的治理效果。

2.3 把握好治理的时机

蔬菜生产与设施化农业的发展,必然会导致病虫害危险的出现,虫害种类不同,对空气湿度、温度的要求不同,必然会产生不一样的治理效果。蔬菜生长的初期,是最容易滋生病虫的时间段。因此,在治理病虫的时候,必须抓住机遇,做好预防工作,找准最佳的撒药时间,在蔬菜还是幼苗的时候就进行喷药,并注重喷洒方式,保证药物均匀,且控制好药物使用数量,在遇到大面积病虫害威胁的时候,更要做好及时治疗,确保实现最好的防治效果,提高蔬菜产量,及时解决病虫危害。

3 结束语

设施农业生产作为一种全新的农业生产方式,能够实现集中生产,提高农作物的产量,降低人员耗费,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但是农业设施的推广由于会改变蔬菜生长的温度、湿度,改变环境情况,很容易滋生病虫危害。对此,必须有采取科学合理的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法和手段,选择优良品种,正确进行施药,并掌握好最佳的喷洒时间,确保蔬菜产量的提高,降低病虫危害,为百姓提供健康的蔬菜作物。

参考文献

[1]张留江,李荣博,刘蕴贤.设施农业发展与蔬菜病虫害防治策略[J].天津农业科学,2010(2):149-151.

[2]朱增改,田平素,陈彦龙,白风歧.设施农业发展与蔬菜病虫害无公害防治对策[J].中国植保导刊,2006(3):17-18.

[3]陈向军,全红梅.设施蔬菜病虫害安全防治策略[J].西北园艺(蔬菜专刊),2009(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