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化培训范例6篇

规范化培训

规范化培训范文1

中图分类号:R47;R192.6;R197.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2409(2007)05-1056-02

护士规范化培训,是加强护士队伍建设,提高护士队伍整体素质,规范护士执业行为,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专业技术水平的重要途经,如何使护理专业院校毕业后在医院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护士达到卫生部《卫生技术人员职务试行条例》规定的护师水平。是护理部教学管理人员的在肩重任。2006年,我院按国家卫生部《临床护士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有关临床护士规范化培训大纲要求,通过应用《护士规范化培训手册》,实现对护士规范化培训的有效管理,增强了护士接受培训的依从性、自觉性,提高了护士长对培训教学的计划性和规范性,有利于护理部对护士规范化培训的实时监控,保证了护士规范化培训的计划落实和培训质量,

1 护士规范化培训手册的应用概况

我院是一所二级甲等中医医院,由于业务的飞速发展,从2004年的6个护理单元发展到如今的13个护理单元,2005―2006年共招聘护理专业大中专毕业生4批共80余人,护理队伍迅速壮大,由于新人多,科室轮转快(3~6个月轮转1次),专业水平参差不齐(中专、大专、本科)给护理教学培训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而二级医院又无专职护理教学管理人员,致使科室用人与护士的规范化培训产生了矛盾,要么是新毕业护士不能按计划完成培训、科室轮转,要么是科室人员青黄不接,培训(或无证)人员多,影响科室排班,针对我院的实际情况,结合国家卫生部《临床护士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有关临床护士规范化培训大纲要求,制定了适合我院护理教学培训的《护士规范化培训手册》,为我院护士的规范化培训管理提供了直观、有效的途经。

2 护士规范化培训手册的结构和内容

《护士规范化培训手册》是护理专业院校毕业后在医院从事临床护理工作护士的专用手册,以国家卫生部《临床护士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为架构,结合培训大纲具体要求设置:①培训大纲、培训计划:包括培训对象、培训目标、培训方法、培训时限、培训层面。②科室轮转计划:包括轮转科室、时间,完成项目、时间。⑧自修内容、考核记录:国家和行业法律法规、医院管理制度、护理人员行为规范、岗位职责、护理核心制度、护理技术操作规范,④专业考核记录: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专科操作、应变能力、应急抢救能力,⑤书面材料:护理查房、小讲课课件、个案护理、临床工作笔记、患者眼务需求调查、护理工作新建议,⑥出勤记录:出勤率、夜班数、加班数、各种假期情况。⑦个人总结与科室评价:政治思想、职业道德、工作能力及表现、理论知识、临床技能等。⑧缺陷记录:纠纷、差错、事故。

3 效果

3.1 护士规范化培训手册有利于提高护士接受培训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护士规范化培训手册作为培训工具、培训记录、培训指导手册,对护士的规范化培训有监控和督促作用,护士按照手册要求,逐项逐条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培训,及时考核,及时记录,及时评估,及时统计,对因各种客观因素影响而估计在计划内不能完成的项目,及时向护士长汇报,请求给予调整、安排,对于经过培训而未达到要求的项目,自觉申请计划外培训补考,以免影响转正定级。

3.2 护士规范化培训手册有助于临床教学人员提高专业水乎。

护士规范化培训手册对教学人员的资质、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原来的随意式、师徒式经验教学,到现在的科学化、规范化培训,促使教学人员自觉强化“三基三严”训练,在专科护理,急救知识和技能训练中起表率作用,不断地充实自己,更新知识,拓宽视野,了解和熟悉学科发展新动向,走在学科的前沿,才能承担教学人员重任,出色地完成教学培训]任务,护士规范化培训,不仅培训了新毕业的临床护士,也培训了临床教学人员,使医院的护理队伍整体素质、专业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规范化培训范文2

关键词:管理心理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1-0154-02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学院毕业学生毕业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随着我国卫生系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的不断推进,在当前医患矛盾突出、医生工作环境不佳的社会大环境下,不论基层医院还是大医院的一些住院医师都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因此存在一些急待解决的心理问题。目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因其与培训医院之间形成的新型培训关系,而使其成为各培训医院中的特殊群体。“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面对已有政策的调整和新政策的推出能否具有积极态度,直接关系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这项医改措施的成败,也直接关系到所在医院的现实效益和长远发展。本文从管理心理学的角度出发,阐述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现状及解决对策。

一、管理心理学的定义

管理心理学是一门综合人文、社科、心理等多种学科理论为基础,通过研究与团队有关的个体的心理活动及行为反应模式、团队整个群体的群体结构与特征以及整个团队的行为规律,探讨运用这些规律进行预测和控制一些不利于团队整体目标的行为,以提高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在一定可控成本的范围内,最大程度地调动团队内个体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的学科。是研究团队系统内个体与群体、团队结构、团队内个体行为对于团队整体的影响,从而预测和管理团队内个体行为,提高整个团队绩效的学科。

二、管理中的重点

古往今来,个体作为团队最基础的组成成分一直是管理心理学的研究重点。中国古代的先哲亦充分认识到个体对于整个团队的重要性,例如:先秦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荀子认为“兵事以民为本”;战国末期韩国法家韩非所著《韩非子》中“凡治天下必因人情”……由此可见,个体是团队的基本成分也是最重要的组成成分,而以人为本的管理策略将有助于调动个体的工作积极性、改善团队的工作软环境、消除懈怠的思想和行为,从而提升整个团队的凝聚力和创造力,维护团队稳定发展,实现团队共同目标。

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目标和职责

目标:培养临床医学人才、提高我国临床医疗工作水平[1]。1992年卫生部发文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一批医院试点建立有规模的临床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并且与国际接轨引入竞争和分流机制,让毕业医学生以住院医师的身份在认定的培训基地接受以提高临床实际能力为主的系统性、规范化培训,完成由医学生向临床医生的转变,从而向全国各级医院培养、输送优秀的临床住院医师,促使住院医师由“医院人”向“社会人”的身份转变,造就高水平临床医生。

职责:各试点医院在专家委员会指导下,制定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关政策,组织住院医师的招聘工作,负责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日常管理及培训工作,组织对二级学科住院医师培训的质量评估,办理住院医师培训合格证书。

四、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现状

经过近二十年的摸索,我们发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还存在一些问题,尚待解决与完善。

1.在负责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医院及部门乃至带教老师对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重视程度方面。带教师资参与意识不强、水平和责任心参差不齐、教学意识不高,导致培训流于形式,存在重使用、轻培养的倾向,更有甚者任其在临床实践中自行摸索,从而严重影响了培训质量[2]。

2.在学员个人方面。由于医学生的学制长达5-8年,导致学员到而立之年却没有立的资本。成家、养家成为时刻悬在学员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目前住院医师的收入,是单位给点,培训基地给点,一个毕业五年的医学生,奖金只有几百块,严重影响了积极性[3]。丁香园的一份调查亦显示:93.4%受访者认为“规培医生待遇不高”。这就导致了规培医师队伍的不稳定。

五、从管理的层面去面对亟待解决的问题

西方现代管理学之父、管理大师德鲁克提出管理的三大任务:实现团队的特定目的和使命;使工作富有成效,员工具有成就感;处理对社会的影响与承担社会责任。围绕这三大任务,我们可以看到对于管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这一终极目标,从国家到个人我们有三个层面的工作可以做。

在国家层面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的圆满落实与国家政策的支持指导是密不可分的,需要国家在政策上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予以认定、支持和倾斜。除了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提供国家政策性指导、建立国家认证的培训基地、为培训基地提供物质上必备的培训条件和技术、方法上的指导以外,解决规培医师的执业注册、职称评审、社会保障、岗位聘用等问题,以解住院医师的后顾之忧;对结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医师建立人才的流动机制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在财政上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对作为培训基地的医院在设备及人员薪资方面的资金投入。国家各级政府如能提供相应的经费给培训基地,做到专款专用,解决医院的后顾之忧[4]。

在医院层面上,作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在硬件方面落实教学场地、完善教学场所的配套设施和服务体系,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提供有力的支撑;在软件方面保障规培医师的福利待遇包括在培训过程中的工资、夜班费、节假日的值班费以及工会的福利等。只有将规培医师的收入和福利待遇等同于医院在职职工,才能相对减轻规培医师的经济负担,同时增加规培医师的归属感和被认同感。

在个人层面上,我们还需要完成的任务包括如何使带教老师和规培医师具有神圣的使命感、促使带教老师和规培医师觉得自己的工作富有成效并具有成就感[5]。

由于个体的生长环境、成长过程各不相同,致使个体的修养与品性不同。不同的个体对于各自的要求也是千差万别的:出人头地,衣锦还乡,让看不起自己的人佩服自己等等都可以成为个体的终极目标。而这些目标既可以是崇高伟大的,也可以是世俗简单的,但其共同点都是积极向上的,是想要做点事情的欲望。先贤孔子云:“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6]。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由此可见,作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管理者如何去发现带教老师的需求,如何去挖掘规培医师的个人目标,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管理内容。春秋末年军事家孙武在《孙子兵法》一书中就写道:“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可见一个非常重要的管理原则,即个体的终极目标与团队的终极目标的协调一致。那么,如何将带教老师以及规培医师的个体目标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终极目标――培养临床医学人才、提高我国临床医疗工作水平有效地整合起来,这将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管理者的重大课题。

六、结束语

归根结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管理所需面对的还是一个对于个体的管理问题,一个如何激发个体工作欲望的问题,一个有效整合个体目标与团体目标的问题。只有通过从国家到个人三方面的人员的共同努力,才能切实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培养临床医学人才、提高我国临床医疗工作水平这一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关于实施《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的通知[Z].卫教发(1993)第1号.

[2]高鹏.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卫生人才,2010,(02):56-57.

[3]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教司副司长王辰.“2014清华长庚医疗改革发展论坛”讲话[Z].

[4]何珂.浅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医学伦理教育[J].继续医学教育,2011,(Z1).

[5]伍敏谊.试探如何提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参培人员的归属感和幸福感[J].人力资源管理,2016,(04).

[6]艾一玖,李智慧,林艳茹.基于住院医师网络管理平台对规范化培训的促动作用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20).

Managerial Psychology and Resident Standardization Training

CHEN Hai-bing

(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Affiliated Sixth People's Hospital,Shanghai 200233,China)

规范化培训范文3

以天津冶金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析了高职院校教师培训的重大意义,指出当前高职院校教师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教师培训规范化的组织管理与实施中的一些方法与手段,以期提高教师培训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

高职院校;教师培训;规范化管理

要办好高等职业教育,关键是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所以高职教育的重要成功因素是师资建设质量水平。当今的高等职业教育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职业性,因此打造一支具有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既有过硬的专业能力,又有优秀的职业素养的“双师”型教师团队,是提高师资队伍质量的主要内容。师资队伍建设中提高教师质量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之一,教师的培训是提高教师质量的要素。我国的高职院校应立足于自身发展实际,然后在充分满足教学工作前提下,借助加强教师培训管理有效提高师资队伍建设的实际质量水平。下面以天津冶金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阐述了教师培训规范化管理实践的一些方法与经验。

1高职院校教师培训的意义

1.1教师培训促进教师成长

教师的教育主要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基础教育阶段,指的是每个人学生时期所受的基础教育;第二阶段是教师初步训练阶段,是任职教师之前所进行的专业化理论实践,也是成为合格教师的重要条件;三是指在职教育阶段,也是补充以及继续阶段,并始终贯穿到教师职业生涯当中。我们可以将教师教育过程看作终身教育过程,不仅有助于促进教师的健康成长,还完全满足终身教育理念。因此,高职院校应从教师的实际需要出发,积极组织开展不同水平以及不同形式的教育培训活动,进而为教师提供大量学习以及进修的机会。

1.2教师培训可以促进教学质量水平提高

从某种程度上讲,高职院校学生的发展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教学质量水平的高低,而教师作为学生未来发展的主导者,属于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因此,需要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不断强化骨干教师培训、带头人培训以及教学管理工作人员培训,从而建设一批高质量的教师团队,制定相应的奖罚制度,对在教育教学期间具有突出贡献的高职院校教师予以一定力度的奖励等一系列措施,有利于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也是加强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1.3教师培训是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高职院校不论是在学校数量还是招生规模上都不断的上升,逐渐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占有半壁江山。扩大规模,关键是资金;抓内涵建设,关键是师资队伍。做好教师的培训是提高师资队伍水平的重点。因此,教师队伍的培训体系建立是当前高职院校建设的重大项目。

2高职院校教师培训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2.1培训体系不完善

师资培训属于一项系统性的工作,从教师能力素质测评、师资培训规划的制定到采用的方法手段、效果的评估,都需要一系列有序的综合规划。例如在职业教育比较发达的德国,在职教师必须接受新技术新知识,不断接受继续教育,参加培训进修是德国教师必须履行的义务。现阶段,我国部分高职学院都具有完整化的培训体系,对教师的要求参差不齐,建立一个完整规范的培训体系,对培训规划、培训内容、对象、方法以及培训效果评估实施综合管理迫在眉睫。

2.2高职教师培训内容缺乏高职特色

目前,大多数培训都以短期培训项目为主,培训的内容和范围不够广泛,对于教师的专业化素养、技术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尤其是对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的培训比较少。我国高职教师队伍比较复杂,部分教师缺乏企业一线生产经验,无法有效地指导学生实践操作。因此,高职教师的培训不能拘泥于形式,更应注重企业锻炼,校企合作深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2.3高职教师培训效果评估机制缺乏

目前,我国的高职教师培训更注重培训,投入较大,但是忽略了培训的效果评估和验收。很多培训只流于形式,无法调动高职院校教师参加教师培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此外,高职院校教师最终培训成果很难实现学院内部推广,只是教师个人受益,往往不能够在整个高职院校内部起到有效的示范作用,进而影响教师实际培训教育效果,在学院层面上也丧失了组织培训活动的积极性。

3培训规范化组织管理与实施

3.1实施教师培训要有计划性,做好前期的申报工作

科学化的教师培训,能够帮助教师合理规划自身的未来发展,对教师的自我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还属于学校激励教师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所以,高职院校应该根据学校的实际发展情况以及专业化的建设规划状况,合理评价以及科学分析教师队伍的现状以及工作人员的素质水平,并在此前提下,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师培养方案。该教育培养的方案时间区间可以三年也可以是五年,在最终的培养计划中应明确具体教师培养目标、培养方法、培养途径以及培养成果类型,然后在学校管理制度的指导下进行实施以及管理。此外,学校还应该鼓励教师个人按照学校要求以及自身情况完成自身职业规划与培训进修计划,之后进行分阶段执行。

3.2教师培训的规范化管理要明确分工

教师培训的规范化管理要有相关的制度,更应重在落实。由于教师培训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工作范围广,工作量大,涉及人员众多,要求高,因此需要各部门共同协作完成管理工作。例如,人事部门作为学校教师管理的职能部门,应当对教师培训工作承担协调工作;教学规范、职业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的培训由教务部门具体负责;教师下厂实践可由各系部具体负责;教师科研能力的培训可有科研部门负责;出国培训可由外事部门负责;教师的学生管理能力的培训由学工部门具体负责。

3.3教师培训的规范化管理应注重过程的管理

教师培训的规范化管理在有计划和明确分工的基础上,应该注重培训过程中的管控。在培训过程中应定期向学校汇报学习情况,做好相应记录和材料的收集工作。

3.4构建高职特色的教师培训验收评估体系

教师培训的验收与评估工作是一个完整培训流程的最后阶段,是检验一个培训项目所产生结果的重要标准。评估的目的是了解培训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是否收到预期效果;对于今后的工作有哪些改进。评估的结果是以后培训活动的重要依据,同时评估的压力还是保证教师参加培训的动力。为了提高培训成果实践应用效果,对培训教师进行跟踪检查,跟踪时间一般为1至3年。培训成果实践应用形式多种多样,培训人员通过培训对教学、管理、科研、课程改革等方面所做的具体工作,如教学改革案例、创新教学方法、管理举措、科研、、课题研究等。当前,高职教育竞争激烈,高职院校应通过不断加强教师培训来提高教师素质和竞争力,因此建立教师培训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体系势在必行。只有建立起这样的管理体系,教师培训才能事半功倍,取得很好的效果。

作者:李焱 李桂云 单位:天津冶金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彭友华.关于按科学发展观建设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9,(7).

规范化培训范文4

【关键词】消毒供应中心;护士;规范化培训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河南省人民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32名护士为研究对象,按时间分组,以2018年1—6月为对照时段,2018年6—12月为实验时段。32名对象均为女性,年龄为22~31岁,平均(26.5±1.2)岁。纳入指标:①均为河南省人民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在职及专职护士。②学历为专科以上。③能认真完成培训目标,且积极配合各项抽查。两组时段中对象基本资料及培训、工作过程中使用消毒用品种类、消毒剂用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培训方法

对照时段采用传统的一对一跟班带教培训模式进行培训,实验时段采用系统培训法结合定期考核及综合测评进行培训。分别对两组时段的护士进行考核,对两组所负责的医疗器械进行监测,比较分析两组考核成绩和监测结果,以调查规范化培训对护士工作以及医院消毒工作的价值。培训时间为6个月,每2个月进行一次单元考核,培训结束进行综合考核。

1.3评价指标

1.3.1消毒方法与技能考核成绩

培训后,对两组护士的消毒方法与技能进行严格的综合考核,满分为100分,达标分数为80分,以达标分数计算达标率。考核项目包括护士对医疗器械消毒的基础理论知识、清洗灭菌方法及操作技能。考核成绩越高说明该组的培训效果越优。

1.3.2医疗器械监测结果

召集专业人士对培训人员处理后的医疗器械进行抽查监测,评价其消毒合格率。检测消毒合格率越高说明培训模式越优。

1.4统计学方法

实验中,所有涉及数据采集、运算、分析过程均保证科学及准确性,全部录入统计学SPSS21.0软件中整理,结果值均取3次处理的平均数值。统计过程中,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珋±s)表示,组间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技能考核成绩实验时段的考核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5)。

2.2医疗器械监测结果实验时段监测合格率(100.0)高于对照组(88.9%)(P<0.05)。

3讨论

医学科技的飞速发展使需要处理的医疗器械和器具的结构越来越精细,对消毒供应中心人员的专业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专业技术不过关就会出现对仪器用具消毒灭菌不彻底的情况。该情况不仅会影响医院的整体卫生水平,还会增加患者的治疗风险[3]。

3.1规范化培训的优势

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控制感染的心脏,对其护士进行规范化的培训可以从源头上减少因医疗器械不卫生导致的医疗事故的发生,降低患者的危险度,提升医院的卫生化水平。相较于传统的跟班带教,规范化培训通过系统化的课堂培训和现场实践,促使护理人员有计划性地学习到了工作所需的一系列专业知识,更好地掌握了消毒供应中心所需的各项技巧。定期的考核及综合测评更能让护士充分了解其自身知识掌握程度,发现问题,积极学习[4]。

3.2规范化培训的策略

3.2.1提高医护人员对规范化管理的认知

消毒供应中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欧洲北美的发达国家都有较为完善的针对消毒供应中心的标准与规定。作为国内消毒供应中心的医护人员,必须要增强对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的认识与重视程度,时刻关注行业动向,及时把握前沿信息;提升对医药设备处理方式发展的敏感度,增强对国际国内尖端信息的关注度;要随着相关仪器和处理办法的更新推进自己的观念,提升自己的能力。为此,河南省人民医院成立规范化管理专题研究小组,在深入开展实验研究的同时设置专题讲座为医护人员普及相关知识,加深医护人员对规范化管理的了解。

3.2.2加强医护人员自身的卫生意识

医护人员作为消毒灭菌操作的直接执行者首先要注意自身的卫生尤其是手卫生,控制医护人员的卫生水平也就控制了医疗器械的使用风险。消毒供应中心不仅要从培训模式方面进行规范,也要从医护人员、技术操作、监测标准等方面进行规范,严格控制清洗质量,提升中心的整体水平。

3.2.3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从根本上对中心进行规范就要求建立规范化的消毒供应管理理念、管理模式以及对设施进行规范化管理。美国国家标准规定:如某次监测不合格,需重复监测,分析原因,必要时段向前追溯,至最后一次监测合格之前所消毒的物品全部回收;如果某包器械已经使用,需向患者讲明情况,并密切观察。故要求建立追溯制度,对检查者、灭菌者、锅号、锅次、每锅灭菌物品(包)、灭菌日期、灭菌参数等作实时详细记录。对消毒供应中心的分区管理要清晰,管理规范要结合国情和医院的实际情况,与法律法规等相关政策衔接,吸纳欧洲和美国的长处,即强化环节管理,也关注终末质量监测[5]。

3.2.4严格对灭菌设备的监测

在消毒供应中心可能有某些医疗器械是公司租借给医院的,这就要求要对这些外来器械有透彻的了解并且有合适的存储环境。消毒供应中心所存储的灭菌设备要定期监测。对存在特殊性的器械建立灭菌物品质量追溯制度,明确责任制,运用信息化系统(信息技术)实现消毒供应系统的全面质量管理,如用条形码、芯片技术对物品进行质量跟踪和管理。

规范化培训范文5

1 PBL教学的应用

1.1 PBL教学的概述 PBL是一种以临床问题激发学习动机并引导护士把握学习内容的教学方法。在护士规范化培训中面临患者出现的问题,在临床推理过程中提出假设、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做出决策、总结学习。PBL教学强调把教学设置到有意义的情境中,解决问题不是目的,而是让护士通过分析真实性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学会正确的临床思维和推理方法,全面提升护士的综合素质。

1.2有效推进PBL教学法在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实施

1.2.1确立实施程序

1.2.1.1 准备阶段 临床实践前对所有护士进行PBL教学相关理论知识的培训,使护士对PBL的实施方法有充分了解和必要的心理准备,为PBL教学的顺利进行打下扎实基础。

1.2.1.2 提出问题 在护士规范化培训中要了解护士前期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及对临床带教的需求。教师根据护士的要求,以临床病例为基础,提出问题,交给护士分析病例解决问题的各种学习方法,并提供护士可采用的学习途径。

1.2.1.3 因人施教 在护士规范化培训中对本、专科护士接受能力强的,着重培养其临床综合能力,评判思维能力;对中专护士及接受能力差的,着重培养其工作主动性、动手能力及知识应用的能力,在操作中要做到"放手不放眼,放做不放教"[3],从严把关,提高学习质量。

1.2.1.4 总结汇报阶段 总结护士所学到的知识,教育要引导护士反思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帮助他们概括和理解知识的应用情境,同时也对自主学习和综合性问题的活动进行反思。

1.2.1.5 科学考核评价 成立各级培训考核小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护士长考核1次/月,科护士长考核1次/3个月,护理部考核1次/6个月。考核与日常工作质量检查相结合。动态评估培训对象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动态评估培训对象的临床思维过程以及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

1.2.2明确PBL教学实施方式

1.2.2.1分层次科学培训 PBL教学以疾病问题为基础,以临床问题为核心构建知识体系。教师的任务是提出问题,要求护士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鼓励护士带着问题学习,成为有能力和有自信的专业人员。同时,对不同阶段护士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安排临床老师一对一"带教"如抢救患者时让护士观察或配合抢救,抢救结束立即启发护士提出问题,强化重点概念,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护理问题。

2 PBL教学法在护士规范化培训的意义

2.1培养良好的护士修养及自主学习能力,在护士培训的初期教师就要注重护士的素质教育,要爱岗敬业、要有一颗关心、爱心、耐心的心才能称的上一个合格的护士。要让护士养成良好的学习和工作习惯。针对受培训护士年轻思维敏捷的特点,着重培养护士的临床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也是自我导向学习,就是护士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学习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大胆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构建新的知识[4]。

2.2引导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源于问题,PBL教学法鼓励护士质疑,增加选择知识和选择信息的能力。不应似是而非的回答终止学生的创新,更不能越俎代庖,替代护士思考,而应引导护士,在明白旧疑的基础上思考新的更深层次的问题,帮助护士养成创造性思维的习惯。使护士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自学及自我评价的能力显著提高[5]。

3结论

PBL教学法在护士规范化培训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对护士进行有有计划的规范培训,可以帮助她们培养良好的临床护理能力,并能对复杂多变的病情给予及时有效的处理。为建立一支高素质护理队伍,全面推动和提高优质护理服务工程是今后研究的主要课题及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1]张洪君,骆金铠.本专科护士规范化培训的组织实施与管理[J].中国护理管理,2006,6(2):19-20.

[2]顾建芳,黄治华,唐小娣.护士规范化培训的现状与分析[J].上海护理,2006,(6):47-48.

[3]王颖莉,陈静,赵俐红.规范化培训护士临床带教讨论[J].华西医学,2009,24(4):1036-1037.

规范化培训范文6

关键词:医学留学生实践教学;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模式

1在医学留学生实践教学中应用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必要性

1.1当前医学留学生实践教学中存在明显不足

(1)留学生临床实践机会少由于我国医学留学生教育起步较晚,目前,高校的教学内容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以我校为例,医学留学生教育采用四年在校理论学习,最后一年临床实习的教学模式。由于在最后一年中,留学生面临毕业及就业的压力,往往达不到教学要求,而且实践教学多为集体实习,缺乏针对性,实践机会少、实习时间短,留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普遍较差。(2)实践教学模式缺乏创新中国传统的教育理念通常是“一对多”的教育模式,往往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诉求和渴望,未能形成良性的反馈机制。教学内容主要是以每天常规查房为主,一般以教师为中心,缺少对学生的互动和启发式教学,带教教师教学积极性不高,致使留学生缺乏实习兴趣。(3)留学生实习质量缺乏系统考核我国留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缺乏有效的考核评价方法,医学生实践操作及沟通能力的考核缺乏量化评价的标准,出科考试往往“重形式、轻内容”,造成带教教师和留学生对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

1.2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能显著提高医师实践能力

医师规范化培训于19世纪末在德国开始实施,随着制度变迁以及不断创新,被各国医学界广泛认可[3],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是指医学生在一定时间参加各科室的轮转,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临床实践,通过合格的要求和严格的考核,学习到某一学科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相应科室在留学生实习中会给学员提供最新的临床理论知识,通过小讲课、教学查房等形式既锻炼学员的临床实践能力又巩固理论知识,不断加强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使学员迅速建立临床思维[5],是一个轮转、学习、培养、提高、服务、实践的过程。自2013年12月底我国出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以来,临床医师规范化培训取得了重大的成果,2016年中国医师协会组织了4万多份住培住院医师问卷调查,其中71%认为自身临床技能得到明显提升[4]。据2018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高峰论坛指出,已结业的住院医师已经得到了用人单位的重视和患者的认可,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认可住培模式对医师实践能力的提高作用,并将住培合格作为应聘的标准。

2如何在医学留学生实践教学中应用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

2.1增加实践机会为核心

医生的职责是救死扶伤,这意味着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必须经过临床技能的培训和锻炼[6],对于实践教学课程的安排,我们可以参考法国医学生规划化培训的模式,即从二年级开始就开始进入临床实习,临床实习的重点放在三年级之后,上午学习临床理论知识,下午在病房实习,轮转时间为每科室2个月[7]。在实践教学中把问诊、体格检查、鉴别诊断、辅助检查、治疗等学习内容当成一个个的小任务,这些任务通过留学生相互讨论和思考完成,从而拓宽思路,活跃教学的气氛。在教学中借鉴规范化培训的实习模式,早期接触临床可以将书本上学到的独立、分散的知识进行整合,找到彼此之间的有机联系。

2.2创新教学模式为关键

中国传统教学是一种老师单向传授知识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师生之间缺乏互动的教学模式。国外留学生思想活跃、善于互动,具有主动学习的特点,在留学生实践教学中,授课教师应该借鉴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常用的以问题为导向(PBL)和以案例为基础(CBL)的教学方式,建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在实践教学中定期举办病例讨论会,针对实习过程中的病例进行分析,旨在病例的讨论中提出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8]。在规培中病例讨论会多以全科集体授课的方式,忽视了个体化教学,在医学留学生实践教学中,病例讨论应根据每个留学生的特点,施行小班授课、同伴教学法,引导留学生独立分析、判断病情,让孤立的知识点化为整体的知识链。

2.3全方位培养为目标

随着医学改革的深入,医学模式的转变,新兴学科的出现,医学正朝着整体化、综合化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医学提倡创新,留学生实践教学不仅要提高临床操作能力,也要兼顾科研能力的培养。当前留学生实践教学应学习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模式,除必要的基本操作技能培训外,还开设了更多的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除了开展创新医学科研思维的专门课程外,还应将科研意识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培养留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9]。遇到科研难题时,要培养留学生独立学习、查找相关文献的能力,使其能迅速建立临床思维,提高科研能力。

2.4增加实验器材为辅助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临床技能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完善的模具和设备,模拟实验室、模拟手术室、标准化培训室等都是提高实践水平的硬性条件,学校可与医院科室协调,在留学生实践教学中借用规范化培训中的操作室及仪器,例如心肺复苏、胸膜腔穿刺、腹腔穿刺、骨髓穿刺、腰椎穿刺等操作的实验器材,临床实践是医学留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临床能力的转折点,只有完善的教学基地,齐全的实践器材才能使带教教师根据课程的进度开展技能方面的培训[10]。

2.5严格出科考试制度为保障

临床实践既是全面巩固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重要环节,也是医学生顺利变成一名合格临床医师的关键阶段。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取得巨大成果和严格的出科考试制度是分不开的,留学生实践教学考核应参考规范化培训的考核制度,包括严格出科理论考试和技能考核,每科室轮转完毕要组织理论技能考核,考核可包括独立的病历书写和技能操作,教师根据学员完成情况进行打分,不及格者要重新参加实践培训,直到评分合格才准予出科。每天的培训内容、工作情况如实在培训手册上记录,不仅在“量”上达标,更要在“质”上严格把关,确保培训过程的规范化[11]。

3在医学留学生实践教学中应用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可能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3.1临床实习与理论学习的时间分配冲突

我国2009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试行)》明确说明规范化培训时间为3年,在这期间要完成相应科室的轮转,作为学年只有五年或者六年的留学生,必然不能因为临床轮转实习而耽误理论知识的学习,这就要求相关部门根据留学生的特点合理安排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的课程安排,弹性安排临床实践的时间,合理压缩选修课,精炼教学内容,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不耽误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全面系统的临床工作基本训练。

3.2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脱离

规培生多以本科毕业生、研究生、博士生为主,这些学生经过了五年的本科临床知识学习,理论知识牢固,带教教师多不再重复讲解临床理论知识,只专注于本科室的实践培训。留学生受语言、地域教学差异的影响对临床理论知识掌握不全面,如果带教教师只专注于所定科室的实践技能培训,对基本理论不予重视,使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脱离,将会严重影响实践教学效果。针对留学生的特点,带教教师要增加个性化教学、双语查房、一对一病例讲解以及理论知识巩固的内容,教学形式上除了传统的教学查房、病例讨论等,定期举办读书报告会,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用理论指导实践,通过实践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2]。

3.3带教教师英语水平不能满足教学需要

实习课的带教教师多为相应科室的临床医生,平时患者都是中国人,英文交流的机会甚少,留学生的中文水平也参差不齐,老师和学生之间沟通不良,会导致留学生教师有时无法顾及外籍学生,使留学生自觉受到冷遇而对临床实践失去兴趣,甚至出现放弃临床实践的机会。针对语言障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积极引进海外教学专家,严格推进教师英文水平考核,定期组织教师英文演讲和留学生中文水平考核,学习国外生动活泼的教学模式。在师资队伍建设中,要以骨干教师和英语水平高的教师为带头人,提高带教教师的英语沟通能力,从根本上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3.4留学生与患者沟通不良

在校期间留学生交往面窄且英语为其交流的主要语言,中文多局限于日常生活词汇,在进行独立的查房、写病例等临床实践中会面临被拒绝和不合作的尴尬境地,无法与患者有效沟通,难以获得一线信息。目前国内医患关系较紧张,在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下,留学生会产生消极心理,不愿参加临床实习,出勤率不高。针对此问题,可采用“同伴教学”法,即一个留学生与一个中国规培生搭档实习,在问病史和查体时两人相互合作,促进知识的理解并提高与患者的沟通能力。

上一篇感谢您老师

下一篇波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