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化管理论文范例

规范化管理论文

规范化管理论文范文1

关键词: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现状;有效措施

企业会计部门的基本职能之一是会计核算,同时会计核算工作也是现代企业会计工作的重点与核心。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会计核算工作的范围更加宽泛,对企业的经营与发展产生着更为深刻的影响。所以,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企业要想稳定发展,必须要强化会计核算体系的规范化管理。

1.企业会计核算管理的现状分析

1.1业务管理的不规范带来会计核算的不规范

从很多企业多次被检查看,反映出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由于业务流程和业务管理环节不规范,带来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和会计信息不准确。一是很多企业业务部门先办事才想规范,业务的不规范带来会计核算无法规范;二是会计核算人员对业务的实质和流程不了解,专业素质不高;三是企业不重视会计核算,有些企业出于利益方面的考虑忽视了会计岗位职责设置的重要性,导致无法准确核算经济业务。有些企业虽然设置了会计岗位职责的设置,但是会计核算人员并不能接触到核心业务,不能正确分析出企业的真实财务情况。

1.2企业会计核算制度需进一步完善

某些企业的会计核算制度不健全,甚至根本没有设立会计核算制度,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不科学、不规范。这是由于某些企业领导层为了偷漏税款或者是为了便于管理企业的财务,将企业的真实收支情况掌握在自己手里,导致会计核算人员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判断失真。另外,由于企业的建账流程不完善甚至没有建立,导致企业账目混乱。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企业因为多种目的建立多套账目,不仅增加了会计核算人员的工作量,还会导致企业的财务管理更为混乱,对企业经营管理造成负面影响。

1.3对会计核算工作缺乏监管

会计核算对于一个企业非常重要,会计部门的一项主要职责就是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但是大多数企业的财务人员并不能真正发挥监督作用。另外,对于会计核算人员的工作也缺乏相应的监督,导致会计核算比较混乱。会计核算人员为了完成本职工作,或是由于个人利益,在没有相关凭证的情况下进行违规操作,这些都是由于企业的监管制度不到位而导致的。

2.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的措施

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是企业规范经营、规范管理、规范核算的重要手段,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保障,企业要就上述问题采取改进措施。

2.1从源头上抓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一是业务部门必须保证业务活动真实、合法,业务环节的规范是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前提。二是会计人员转变观念,树立服务和管理相结合的思想,认真学习业务部门的相关知识,掌握和了解业务部门的业务和业务流程,主动与业务部门沟通、协调,从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角度规范业务管理,帮助和配合业务部门完善合同、协议、业务流程记录、统一业务单据等,把会计服务和监管贯穿于整个业务过程,从源头上规范会计基础工作,保障业务和会计数据一致,账实相符,会计信息真实可靠。三是加强会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互动。会计部门与业务部门建立沟通机制,相互提供服务,不断满足企业业务和会计核算的各种需求,对企业经济业务活动形成事前、事中、事后共同监管、共同规范的良好互动机制。四是统一业务核算和会计核算。首先业务与财务部门统一扎账时间、统一计量单位;其次统一核算依据,业务和会计使用统一的单据和数据进行核算;第三加强账账、账实核对,业务与会计定期核对账实、账账;四是强化经济业务的原始记录、原始单据的填制、取得、审核、传递手续,保证会计基础工作依据齐全、手续完备、核算及时、准确。五是会计核算工作要设置专职人员收集和管理会计信息,保证会计部门的是独立性和完整性,剔除其他部门或者企业领导的干扰。另外,财务人员的选择要公平公开,杜绝任人唯亲或者是财务人员素质不达标等情况的发生。

2.2从制度建设上抓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企业要建立一套健全的会计核算制度,规范建账流程,账目分类合理,以国家政策法规为最低标准建立并管理账目,严格落实会计核算制度。在实际工作中还要不断发现完善制度的漏洞和欠缺,不断提高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建立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长效机制,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贯穿于公司经济活动的全过程,使企业的内部管理工作进一步标准化、程序化、规范化,从制度上保证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

2.3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

企业财务方面的监督管理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内部监管。有条件的企业可以设立专门的监管部门,由专职人员监管企业的会计工作,并且规范企业会计人员的工作流程,必要时对会计人员进行抽检,督促加强会计核算工作的准确性、及时性。另一方面,需要外部监管机构行使监督权利促进企业财务健康和企业的长远发展。

3.结束语

在新的形势下,企业会计核算的管理要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只有这样,才能促使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加快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强化会计核算的规范化管理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工作,企业要根据自身实际,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加快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的进程,最终促进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云飞.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措施的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01)

[2]宿明俊.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措施分析[J].管理创新,2016(08)

[3]孙凌云.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措施的探讨[J].财税研究,2016(01)

规范化管理论文范文2

1.1合同签订方面存在的问题

1.1.1合同文本格式问题。

部分电力企业在签订合同时,没有对合同给以高度重视,致使合同出现内容不全、文字不严谨、条款格式不符等问题,使合同签订存在很大风险。在合同条款中,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没有得到明确,履约内容比较模糊,文本格式不标准等,使合同存在很多瑕疵,致使合同签订出现很多纠纷。

1.1.2合同签订不够慎重。

在签订合同时,电力企业的当事人没有对签约对方进行全面、仔细、深入的调查,没有按照我国《合同法》相关规定进行合同签订处理,致使合同签约存在不够慎重的问题,合同内容不够真实、可靠,最终给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1.2合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2.1合同管理认识不到位。

由于合同管理方面的法律规章制度还不够完善,致使电力企业对合同管理存在认识不到位的问题,导致合同管理只存在于表面形式化。在实践过程中,合同管理的相关制度得不到真正落实,合同管理根本无法渗透到企业生产、销售等过程中,给企业长远发展带来极大影响。

1.2.2合同管理机制不完善。

在电力企业运行过程中,合同管理没有完善的机制,没有根据公司的运营情况,制定相应的合同管理制度,致使合同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无法得到提高,导致各种合同管理问题出现。部分电路企业中,合同管理流程繁琐,致使合同会签无法快速完成,给企业正常运营带来严重影响,导致合同管理规范化和效率存在极大矛盾。

1.2.3合同管理模式不科学。

在进行合同管理时,电力企业采取的管理模式是根据合同编号进行,但没有对合同进行分类整理,也没有对合同设定相应的系统编码规则,致使合同管理工作量非常大、难度较高,给合同管理规范化发展造成极大阻碍。

1.2.4管理人员素质不够高。

电力企业合同管理中,工作人员普遍存在法律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专业技术水平较低等问题,致使合同管理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不够高,从而导致电力企业合同出现一些不必要的风险。

2电力企业合同管理规范化的策略

在实践过程中,电力企业合同管理规范化,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2.1合同签订应注意的要点。

首先,在签订合同时,必须对资信和资格等进行全面、深入调查,同时,双方当事人要明确了解合同内容,以及应注意的相关事项。例如:企业的信誉情况、签约人的真实法定代表人身份等。然后,合同的格式,一般采用书面格式合同,签订时遵循足迹清晰、语句通顺、词意清晰等,并确保时间、地点等准确无误,同时,对价格、企业公章等进行确认,严禁不合法、不具备法律效益的情况出现。最后,根据我国《合同法》和《公司法》的相关规定进行合同签订,以清楚知道双方的义务、权利和违约责任等,避免合同无效和上当受骗等情况发生。

2.2合同管理应采取的策略。

首先,提高对合同管理的认识,从根本上重视合同管理规范化,增强全体工作人员的合同管理意识,以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提升。然后,根据电力企业实际运行情况,健全合同管理机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考核标准,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义务,规范合同管理流程,以不断加强对合同管理人员的管理和监督,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与此同时,注重合同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让他们不断学习先进管理模式和技术,使合同管理相关制度得到真正落实,实现合同的全方位、系统化、动态管理。企业对合同管理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才能让工作人员的业务技能更加熟练、专业技能更强,为企业经济效益不断增长提供有力支持。最后,加强合同签订过程的风险方法,明确合同签订时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提高对法律顾问的重视,避免合同纠纷问题出现,让合同管理贯穿到企业整个生产、销售和服务的全过程,以促进电力企业合同管理规范化发展。另外,当违约情况出现时,企业必须采取有效策略,及时进行处理,在保障双方权益的情况下,合理进行赔偿支付,以降低企业的经济损失。

3结束语

规范化管理论文范文3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112例手术患者,以60例给予整体护理联合规范化管理的护理方案的患者作观察组,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15~64岁,平均年龄(38.41±19.26)岁;以52例给予常规护理方案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30例,女22例,年龄17~63岁,平均年龄(39.52±19.68)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及年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观察组:

给予整体护理联合规范化管理的护理方案。①建立规范章程。主要包括绩效考核、病人核对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和输血查对制度等。对于考核优良的护理工作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而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则应对其进行再培训。手术病人的核对制度是指术前详细了解清楚病人的姓名、房号、床号、手术名称等。术中应遵循无菌操作原则,一次性的医疗器械在使用前应严格检查核对,使用之后应先毁形,再消毒。手术过程中给患者输血应执行“十对”制度,并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②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护理工作人员一方面应继续加强学习,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③还应加强模拟操作,提高护理技能,从理论和实践上充实自己。④提高护理人员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由于手术室护理的工作量大、病人较多且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白班/夜班交替,因此要求护理工作人员必须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⑤应以病人为中心,根据患者的生理、心理及精神状况,提供最人性化的护理。如在术前访视时,可同时了解患者的工作和生活状况,多关心患者,以利于后期交流;在术中护理时,应严格遵循操作流程,圆满完成手术护理;术后随访时,应耐心提醒患者须注意的事项,以提高其生活质量,并了解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2.2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方案。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术前、术后的手术情况比较:

两组手术室术前空气菌落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术后空气菌落数仅为(70.25±28.10)cfu/m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0.40±80.50)cfu/m3,而此过程中,观察组护理后手术成功率为100.00%,对照组为92.31%,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术后发生感染的例数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

2.2两组患者术前护理前后SAS评分比较:

两组术前护理前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前护理后,观察组SAS评分显著下降,仅为(35.60±4.80)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2.75±5.1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出院后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调查:

出院后,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达91.67%,较对照组的69.23%有明显的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规范化管理论文范文4

1.完善管理体制,充实管理队伍,明确管理职责。

我校于2000年第一轮校内管理体制改革时成立了资产管理处,是较早集中统一管理学校国有资产的院校之一,将原先分散在各部门的国有资产管理职能从各自部门工作职责中剥离出来,统一划归资产管理处,在学校直接领导下与财务处一起共同管理学校的国有资产。在体制理顺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各部门职责、各类人员岗位职责,把各项管理职责落实到人。为做好做实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学校在人员编制非常紧张的情况下,给予资产管理处核定了充足的人员编制,目前核定编制20人。学校在重视专职管理队伍建设的同时,不断强化兼职管理队伍建设,明确要求各部门须有一名部门领导负责本部门的资产管理工作,对各部门兼职管理人员实行备案制度,不得随意变动,如有变动需办理交接手续,在稳定队伍的同时,资产处加强对他们的业务领导和培训,以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

2.以制度建设为导向,提高资产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制度建设是资产管理工作的基础,学校相继出台了资产管理、公用房管理等方面相关制度,逐步形成资产管理从配置、采购、管理、使用到处置整个周期的规章制度,使资产管理的每个环节都有章可循,使国有资产处于全方位、全过程的动态监控之中,为资产精细化管理提供制度保障。学校出台的管理制度有:《经济合同审核管理暂行办法》、《物资采购管理规定》、《招投标管理规定》、《公用房装修改造管理细则》、《固定资产管理办法》、《服务性房地产有偿使用管理细则》、《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管理暂行办法》、《无形资产专利工作管理办法》、《图书采购规定》等。

3.理清思路,把握重点,规范国有资产管理基础工作。

学校国有资产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条件,其管理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环节众多、技术性强的系统工程,经过几年的探索,我校形成了一套符合学校实际、重点明确、切实可行的国有资产管理思路。学校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国有资产管理基础工作:

(1)建立资产管理责任网络体系,明确管理责任。

为了使资产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学校建立了学校、院(部门)、实验室(科)三级资产管理责任体系,明确相关责任人的职责范围,层层分解资产管理责任,使每项资产都落实到具体责任人。校长是学校国有资产管理的总责任人,对学校国有资产管理负总责,学校财务处、资产管理处是学校国有资产管理的职能部门,代表学校对全校国有资产进行管理,资产管理处下设物资保障科、固定资产科、房地产科、服务性资产管理办公室(筹)。学院(部门)一把手是本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责任人,对本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负总责,同时学校把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列入单位负责人经济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促进单位责任人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工作。

(2)严格规范采购环节,努力提高经费使用效率。

随着政府及社会对教育投资的不断增加,学校的物资采购工作已成为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方面,学校除认真执行政府集中采购规定外,还制订多项学校物资采购管理规定,对拟采购的大型仪器设备可行性论证、市场调研、招投标、合同签订、货物验收、款项支付等环节提出要求,并做出规定,同时对不相融的工作岗位,由不同的人员承担,以加强内部监督和内部控制。

(3)统一房地产管理,科学管理房地产资源。

学校房地产资源占学校国有资产比重最大,是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重点。学校积极探索房地产管理模式,朝着分类管理、分类运作的方向努力,根据学校事业发展需要,制定学校各类用房的分配定额,建立健全房地产管理规章制度,禁止随意转变房产用途。严格管理经营性和服务性房产,尽量在利益机制、经济责任制上不留空子,抓好资产出租收入,严格按照收入管理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规范资产收益的收缴。通过几年的努力,学校房地产管理工作出现良性循环的局面。

(4)加强通用设备管理,预防资产流失。

通用设备因其流通性强,管理难度大,流失现象严重。学校从资产清查入手,查找存在问题,积极处理资产管理历史遗留的积案,以期解决通用设备不在其位的现象;对一些携带方便、价值较高的通用设备如数码相机、摄像机、手提电脑等的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定期查对;完善财产管理交接制度,管理人员或责任人岗位变动或离开均需办理财产移交;通用设备列入资产清查、部门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定期核对账目,控制不正常现象的发生,一旦出现问题及时处理。

(5)严格资产报废程序,规范资产报废行为。

学校在报废资产管理工作中着力抓好两个环节:一是固定资产报废的认定;二是报废资产的去向。在规定金额以下资产的报废由实验室(科)提出报废申请,部门和资产处审核批准,方可报废。规定金额以上资产报废,实验室(科)提出申请,学校成立审核论证小组进行论证,然后报校领导批准。已经批准报废的资产,资产管理处立即派人收取放入废品集中库,定期以招标、询价、进入政府产权交易市场等公开方式进行处理。

(6)开展资产清查,摸清学校“家底”。

为配合“江苏省属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启用,学校决定对全校固定资产开展全面清查,以摸清学校的家底。为了提高固定资产清查的效果,清查工作以资产处为主,成立清查小组,配备专门人员,直接对全校固定资产进行清点检查,各学院和部门协助、配合清查小组的工作,清查工作的方法是以物对账,以帐找物,以提高固定资产清查工作的准确率。

4.以信息化平台建设为载体,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精细化程度。

随着学校固定资产种类日益多样,结构日趋复杂,传统的管理手段已不能满足资产管理工作的需要,依靠信息化手段实现动态监管是资产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学校结合省教育厅推进“省属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管理工程”,积极加快使用省教育厅为省属高校开发的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同时开发运用了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管理信息系统,材料物资管理信息系统,房屋资源管理信息系统,逐步构建学校国有资产动态控制、多元应用的综合管理信息平台,通过学校校园网,实现管理信息的互联互通和共享共用,提高了学校国有资产管理的精细化程度。

二、存在的问题与整改思路

学校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受传统计划经济模式的影响

学校国有资产管理运行状况如何,对学校发展将会产生根本性影响,国有资产管理缺乏内在驱动力,长期以来侧重于资金管理,忽视实物管理,造成资产使用率低。今后一定要加大宣传力度,使学校各级领导及全体职工意识到,学校国有资产管理水平的高低是学校发展活力的决定因素和源泉所在,也是进一步提升学校竞争力的内在需要。引导全校职工更新观念,树立“购置设备重要,管理设备更重要”的思想意识,强化精细化管理意识,优化资源配置,最大限度提高设备使用效益,构建转型时期的学校国有资产管理体系。

2.由于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涉及面广量大

规范化管理论文范文5

伴随着中国社会进发展步伐加快,国人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广大的人民群众对享受型消费需求的扩大,主要表现之一就是外出旅游的人数、规模、范围、花费等呈明显上升趋势。伴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旅游行业发生了巨大变化。我国的旅游行业越来越繁荣,旅行社的数量不断增多,旅行社的方式也逐渐多样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在最近的十几年来,许多团体、企业、个人看到旅游行业的发展潜力以及旅行社的经营效益,所以纷纷不断的增开旅行社。据我国官方的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大大小小的旅行社近18000多家,还不包括将近三、四千家的机构,我国旅行社的发展呈现出空前繁荣的趋势。虽然勃勃生机,但是其中问题不断,尤其是我国的中小旅行社。

二、我国中小旅行社规范化经营管理的问题

根据以上我国旅游行业的现状分析得出,我国中小旅行社规范化经营管理存在如下问题:

1.我国旅游市场的规范化和条理化程度低。

我国的旅游市场可以说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旅游业顷刻间遍地花开,这直接导致我国的旅游市场嘈杂和混乱,我国还来不及对旅游市场进行细则规范和条理说明。比如国家的相关法律部门没有及时的制定和颁布有关法律文献,国家有关部门没有立即成立有关监督和执行部门,没有做到对旅游行业的有效监管。导致旅游行业很多问题不能及时沟通和解决,甚至许多违法乱纪的行为存在。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干扰了我国的旅游市场,同时影响着我国广大的中小旅行社的运作和经营。

2.旅游品种少,中小旅行社涉及的范围小。

我国虽然号称旅游资源大国,但是能有效开发和利用的旅游资源却非常有限。旅游产业及产品种类偏少,重复出现的频率高,所以我国的中小旅行社推出的旅游线路大同小异,消费者的需求不能有效满足。各个中小旅行社为了能生存下去,加入了恶性竞争或不良经营手段等。

3.我国中小旅行社实力弱小,管理能力和经营能力欠缺。

首先,目前我国中小旅行社现状是数量上可观,质量上可叹。一般来说旅游行业盈利大多是一些崭新的、布局合理的、景观丰富的旅游线路。往往这样的线路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做后盾,需要大量的金钱去开发旅游资源,需要强大的人力去构思旅游路线等等,还需要花费巨资去宣传和造势,这样的旅游线路都是周期长、见效慢的大型项目。然而我国的中小旅行社投入的资金有限、能力有限,范围有限,对于这些赚钱的、大型的、流行的、热门的路线只能是望洋兴叹和望尘莫及。不能经营大型项目却又要继续生存,我国的中小旅行社只能选择一些投入资金少、线路小、知名度低的旅游项目,吸引顾客的能力就不容乐观。旅客的数量往往是寥寥无几,根本谈不上还有回头客一说。再者,我国的中小旅行社管理能力和经营能力欠缺。前面提到中小旅行社经济实力有限,那么就不能花费大量的资金在企业的管理和经营上,更不能吸引众多优秀的相关人才加盟。相比较那些成型的大型旅行社,我国的中小旅行社更类似一种家庭小作坊。没有明确的管理规章和制度,缺乏相关旅游法律法规的学习和理解,不能定期的组织旅游培训和学习。所以综上所诉,我国的中小旅行社大体上管理混乱,经营模糊。

4.我国的中小旅行社抗击风险能力低和诚信程度差。

首先,旅游行业是一个高收益、高风险的行业,旅游行业受外在的影响因素多,例如疾病、洪水、地质灾害等。2008年我国四川的汶川地震就严重影响和干扰了我国的旅游行业,那时我国的旅游行业十分不景气,一些大型旅行社因为实力雄厚还能够支撑运作,但是对于广大的中小旅行社则是毁灭性打击。大型的旅行社充其量是亏损经营,而对于这些中小旅行社则是面临歇业甚至是倒闭的危险。风险无处不在,对于中小旅行社却没有抗击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在风险面显得软弱无力。其次,旅游行业的竞争是激烈且残酷的,尤其是当今的旅行社竞争更是进入到白热化阶段,这样我国广大的中小旅行社的生存空间就更加狭小和有限。为了生存,我国广大的中小旅行社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为了更多地招揽到游客,不惜大幅度压低旅游价格,用低价吸引游客和招揽游客。中国古语云:“一分价钱一分货”。游客超低的旅游费用不能满足旅行社组团的要求,更不用谈还要盈利,广大的中小旅行社只能压低服务质量和降低服务品质,最后引起广大游客的强烈不满和抗议。有时甚至是发生纠纷和投诉,情节严重到对簿公堂的程度。如此的恶性循环下去,我国广大的中小旅行社就会面临空前严重的信任危机。这些行为后果严重影响我国旅游市场的形象,不利于我国旅游市场的良性健康发展,更不利于广大中小旅行社的生存。

三、我国中小旅行社经营风险的规避事项

1.规范我国的旅游市场,使之条理化和明朗化。

任何问题都要从源头抓起,旅行社的经营情况直接取决于旅游市场的发展状况。首先,我国要规范和规划我国的旅游市场,不能再混乱无序,不时地发生违法乱纪的现象。我国相关政府部门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尽快的制定出有关的规章制度,让旅游业能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其次,要加大执法部门的监督力度。对于广大中小旅行社的违法和不法的旅游行为要坚决予以取缔或惩罚,绝对不能姑息。为长远发展我国的旅游行业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2.丰富旅游产品的品种,提供足够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首先,建议国家旅游局规范、清查和开发旅游路线,并对旅游路线做出全面的评估。针对大、中小旅行社的经营实力进行分配和调整,让大型旅行社有创新的空间,为中小旅行社提供一个广阔的发挥空间--“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只有如此,我国的大型和中小型旅行社才能够各有各的发展空间和发展目标,不会形成盲目竞争和资源浪费。其次,严格评定旅行社的等级,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明确不同旅行社的评定等级,有助于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对旅行社的有效掌握和管理,同时保证了旅行社的条理性和规范化。广大的中小旅行社可以对照评定等级,给自己树立明确的目标和发展方向以及发展规划,有助于中小旅行社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走好每一步。

3.严格控制中小旅行社的数量和质量,强化能力。

首先,我国的旅游行业发展潜力巨大,发展空间无限。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盲目发展、盲目乐观,放松我国的中小旅行社的开办起点和资格,一定要做到严进严出,在符合质量的前提下保证数量的上升。保证让每一个中小旅行社都能茁壮成长和健康发展。其次,国家要加强对中小旅行社管理能力的检查和帮助。国家可以在中小旅行社开办前对其工作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实行合格上岗制。国家可以对中小旅行社的管理人员进行定期考核,实施评分制。国家还可以定期的向广大的中小旅行社宣传新型的管理理念。或者也可以选择个别中小旅行社进行试点工作,取得成果后再在全国范围内推行。

4.提高我国中小旅行社的风险意识,加强中小旅行社的诚信经营。

首先,各行各业都有风险,旅游行业也不例外。对于广大的中小旅行社而言更应该具有忧患意识,中国俗语说:“小心驶得万年船”。国家在对中小旅行社进行经营培训时就要强调风险教育,可以选择一些经典、深刻的案例进行分析,让广大中小旅行社不仅看到利益,还要看到风险与之并存,在拥有风险意识的情况下进行经营,才能小心谨慎的走好每一步。其次,俗话说“人无信不立”。是指诚信是做一切事情的出发点,也是做好一切事情的根本保障。对于企业更是如此,诚信是每个旅行社存在的前提和基础。旅行社都要树立诚信理念,以诚信为原则去经营和服务顾客。对于旅行社来说,诚信不只是口号,更是切实的行动力。

四、结语

规范化管理论文范文6

档案,是指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文字数据记录。属于国家所有的,由国家档案局会同国家有关部门确定具体范围;属于集体所有、个人所有以及其他不属于国家所有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征得国家档案局同意后确定具体范围。医院卫生档案是医学知识储备的财富,是医疗科技储备的一种形式,是广大医疗卫生工作人员的劳动成果和智慧结晶。规范化的档案管理对于储存数据、资源共享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档案管理作为医院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医疗、教学、科研等活动中的作用日益显著[1]。档案资料微观上记载了医院诊疗过程和结果,宏观上反映了医院的医疗水平和质量,具有不可替代和无法复制的特性,这两大特性决定了医院卫生档案的重要性。完整的卫生档案不仅可以真实的反映具体病案信息,也可以从中分享资源,为日后的疾病诊治积攒经验,提供借鉴,应该说卫生档案是每一家医院都不可或缺的医疗资源和宝贵财富。

2.对医院卫生档案管理现状的分析

2.1制度不健全,未做到细节量化

医院卫生档案管理制度仍然延用粗线条,未引入精细管理模式,只简单的约束管理范围和方式方法,却未细分若干管理单元,造成卫生档案的混乱无序,即影响信息检索又降低管理效率,无形中干扰了档案信息的利用质量。

2.2基础不夯实,人力物力投入小

由于卫生档案管理细分不够,致使档案管理工作量降低,以笔者所在的三级甲等医院为例,日均300件档案的存储量,却仅有11名工作人员,除做好基本的几项归档工作外,其他细分内容无暇完成。而且档案室设备简陋,未实现信息化,所有工作全部由人工完成。

2.3管理不规范,从业人员素质低

卫生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关键还在于管理人员的能力和素质。目前医院对卫生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门槛过低,对文化素质、业务素质、信息化水平以及政治素质等方面要求的均不严格,以至于档案管理人员频发违背管理原则的问题,对学术领域研究不能及时总结和发表成果,以及对管理问题不能及时发现等等。

3.医院卫生档案管理规范化措施

3.1加强制度建设,形成制度管理的有效模型

档案靠管理,管理靠制度。只有具备精细的管理制度,才能提升档案管理的质量水平。为此,医院要把制度建设放在首位,做到细节量化,对每一操作环节和流程进行规范化运作,即要有标准规范,又要有激励和考核,不断促进管理人员实施规范化的管理程序,提升卫生档案的管理质量。

3.2补强基础工作,加大档案管理的基本投入

信息化是现代医院卫生档案管理的必由途径,各家医院均应结合本院的实际设计开发相应的管理软件,并尽可能的开发普及通用型的管理软件,以便于院与院间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档案室应引进密集架,实现档案分类的专业化和自动化水平。

3.3规范管理流程,提高从业人员的能力素质

对档案管理人员实行素质达标考核制和从业资格审核聘用制,保证管理人员的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以及身体素质达标,做到档案管理人员即能保证档案信息的机密性、又能保证管理质量,同时能够及时总结和提炼工作中的经验做法进行学术领域交流,不断提升医院卫生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水平。

规范化管理论文范文7

其一,人才管理机制有待完善,国内很多企业并没有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机构,并不具备人事决策能力,现有的人事部门只具备较低层的执行职能,在培训机制、用人机制、激励机制上存在很大缺陷,“重使用、轻价值”现象比较普遍,未能给人才施展才能创造有利的条件;其二,企业决策层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管理人员素质较低的现象比较普遍,高层领导人才危机意识比较淡薄,而且应对人才危机的能力也有限;其三,人才资源竞争面临着比较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国内一些行业存在地域性强的特点,不利于吸引人才,而且国际人才资源竞争也越来越激励,致使人才流失问题比较严重;其四,企业人才管理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由于人才管理思路不清晰,相关理论难以服务于实践,致使企业的战略目标落空。

二、企业人才管理规范化的重要意义和实现路径

1.企业人才管理规范化的重要意义。

市场竞争环境下,探讨和解决企业人才管理的规范化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企业人才管理的规范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经济活动有秩序运行,离不开相关的规范,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主体,必然也要遵照相关的规则,其经营管理活动应在规范化的框架下进行,其中也包含人才管理。人才是企业的一项无形资产,同时也是创造价值的主体,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人才管理的不规范,会使企业员工的个人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员工利益受损会严重限制其才能的发挥,加之外界利益因素的吸引,很有可能会选择离开,进而造成企业人才流失,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对企业的打击是致命的。另一方面,企业人才管理的规范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保障,从长远发展来看,企业的发展与员工的发展是一致的,短期内牺牲员工的利益而获得发展,必然会给企业的持续发展带来困难,从国内外企业的成功经验来看,无一例外不是通过人才战略来获得发展的,国内很多企业缺乏市场竞争力,不具备人才优势是一个重要因素。

2.企业人才管理规范化的实现路径。

2.1树立正确的企业人才管理理念。

新生代年轻人进入职场后,更富有活力和创新力,自我意识明显强烈,由于价值诉求的差异,以及管理理念的冲突,致使人才流动率居高不下。加之我国经济出现拐点,原有的劳动力优势逐渐失去,人才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状态,企业之间的人才争夺愈演愈烈,都希望通过自行储备和培养人才以缓解企业人才缺口。上述问题使得人才管理现成为国内企业面临的头号难题,针对上述第一种现象,企业应在管理工作中,培养新生代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和服务意识,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开展工作,树立正确的人才管理理念。针对第二种现象,企业应对人才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人才包括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两种,受传统人才观念的影响,企业偏重于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严重依赖于技术人才,这种狭隘的人才观使得企业无法认识到自身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也不重视人才管理体制的规范化建设,进而影响了企业的稳定发展。有鉴于此,企业在人才规范化管理过程中,应认识到人才是多样性、多层次性的,理清人才管理思路,从内部制度入手,建立和完善人才管理体系,满足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以及企业战略的实施。总而言之,在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要想更好地发挥人才优势,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应在企业人才管理中加强自身的核心文化建设,提高人力资源部门的地位,结合自身实际以及新生代人才特点,根据管理层以及岗位的不同需求,培养和引进人才,营造丰厚回报的环境,使人尽其才,更好地发挥人才优势。

2.2建立和健全企业人才管理制度。

企业的人才管理制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随着经济、技术、产业结构发展而不断调整的,只有不断进行创新,才能紧跟时代变化的步伐,在人才管理上不断取得突破,为个人和企业创造更好的发展条件,提供制度保障。首先,应健全企业奖惩制度,引入激励机制,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其能够在工作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其次是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实施阶段性考核,与奖惩制度结合起来,奖优罚劣,优胜劣汰;再次要健全劳动用工制度和招聘培训制度,认真分析劳资关系匹配程度,对于员工的录取,应以刚性的商业原则替代柔性的亲情伦理观念,制度的完善也应以员工的个人利益紧密联系起来,只有增强制度的透明度,才能形成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科学的选拔任用机制以及公正的人才评价机制,进而实现企业人才管理的规范化,也只有这样,企业才更具发展潜力,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在市场竞争环境下,人才竞争已经成为企业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内容,管理好人才,实现人才管理的规范化,企业才能获得竞争优势。

2.3签订激励性企业人才管理合同。

以80后和90后为代表的新生代年轻人,更加注重追求自我价值、讲求个人价值的实现,对于这类人才的管理必须突出激励性作用。我国企业劳动关系已经进入规范化管理阶段,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人才管理规范化的实现应从劳动合同入手,加强对劳动合同的管理,以签订劳动合同来协调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利益关系,以劳动关系的规范化来促进人才管理的规范化。企业人才管理战略的实施也应以劳动合同为主要参照依据,要想充分挖掘内容人力资源的潜力,吸引外部优秀人才的加入,应给予一定的激励政策,与所需人才签定激励性合同,使企业人才能够充分施展自身的才能,实现个人与企业的共同发展。通过激励性人才管理合同的签订,将人才管理纳入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环节,将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的战略性资源,通过规范化管理,开发人力资源,合理配置内部人才,在留住人才的同时,还要能够吸引外部人才,将人才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推动自身的健康、持续发展。

三、结语

规范化管理论文范文8

在将论文题目翻译成英文时,学生们很多不知情,逐字翻译,对中文里常用的“关于……的研究”翻译成“Researchon...”、“Studieson”等。殊不知,这些字眼在外国学者及外文学术期刊编辑的眼中比较忌讳,他们不喜欢这样拐弯抹角的英文,一般英文论文的题目都是不费笔墨,直切主题的。摘要该怎么写,都应写什么,很多研究生还对摘要应包括的内容模棱两可。美国国定标准机构1997年指出,“好的摘要能够让读者迅速而准确地获知文章的基本内容,从而让读者知道自己是否会对该文章感兴趣并进而决定是否有必要通读全文”。不规范论文出现问题较多的地方,还有参考文献。学生们对参考文献的引用大多存在知而不引,断章取义,引而不确,来源不实和盲目自引等现象。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往往是心理上不重视导致的。学生们常常感觉正文的文章完成就可以了,参考文献不属于正文的范围,所以并没有对其引起应有的重视。

2实质上的规范

撰写论文是做学术的一部分,做学术如做人。王国维认为,做学问有三种境界:第一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二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第三境界是“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可见为学是需要“耐得住寂寞,忍得住折磨”的。面对就业难、生存压力大的现实环境,对于不走学术道路的硕士研究生而言,究竟需不需要认真努力地去做一篇规范的经济管理类论文,常听到这样的言论:“本人既不读博又不出国,没必要花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虚无缥缈的研究上,随便写写能过关就行了”。甚至有的学生反问:“你觉得我们会因为论文不规范而毕不了业吗?”的确,在目前中国的研究生教育体制下,绝大多数的学生不会因为毕业论文不过关而无法顺利毕业。也恰恰是因为这个事实,毕业论文才能够真正折射出一名学生做事的态度和做人的品格。经济管理类专业研究生撰写论文时还有其独特的问题。作为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较之理工类学生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似乎有些“飘渺”。诚然,经济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但是从做调查问卷,统计数据,到整理资料,这些做论文的前期工作,都还是应该钉是钉铆是铆的。经济管理类专业的研究,对数据的获取和挖掘,仍然不应该失去学术研究务实的本色。

3培养研究生撰写规范论文

3.1让学生领会规范论文的“套路”

做好研究生入学后规范论文撰写的“启蒙”教育。通过各种平台,例如利用讲座、报告等宣传形式进行“扫盲”工作,告知学生们规范论文应该是什么样的。针对现行的一些不可取现象,向学生们讲清楚什么才是真正规范的论文。这种“规范”,从论文撰写的结构、各部分的形式和内容、概念方法、逻辑框架等方面都应予以澄清,加以解释。例如讲清文献引用的目的、原因和重要性,列举的小技巧等问题,学生们在处理参考文献时,就不至于仓促对付或者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事先给学生们一个明确、良好的规范,比过后规范其不适当的论文形式效果要好得多。当然,现在的学生常常老师讲一套,自己做一套,不是很听话。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导师们从思想上去做工作,以身作则去给学生们树立好榜样,感染其对撰写论文的态度。

3.2为人师表培养好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