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竞赛范例6篇

高一化学竞赛

高一化学竞赛范文1

关键词 高职院校;技能竞赛;偏离;回归;审视;优化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06-0049-04

目前,谈到技能竞赛,很多高职教育从业人员都会想到全国技能大赛,省级技能竞赛活动,研究人员也对此类活动进行了全方位的探讨,并形成了诸多研究成果,但对于高职院校技能竞赛却探讨较少,忽视了其在高职教育中应有的价值与地位。

一、概念梳理:高职院校技能竞赛的应有之义

技能竞赛由于分类标准的差异,可以分成不同类型,如国际性质、全国性、地方性的技能竞赛,预选性质和非预选性质的技能竞赛,等等,每一种竞赛都有自己的目标、形式、内容和评判方式。

高职院校技能竞赛是技能竞赛的一种类型,是以高职院校为主体,依据专业教学标准、技能训练标准和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结合学校自身发展特色、学生实际情况而开展的常规性、全员化竞赛活动。通俗地说,就是高职院校所举办的,纳入高职院校日常工作范围的,学生全员参与的竞赛活动,是一种普适性、全员式的校内竞赛,是具有文化辐射力和影响力的竞赛。

这种竞赛不同于省级或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这种选拔比武式,倾向于评比的竞赛,有着为省级或者部级技能竞赛预选的作用,但其价值绝不仅仅局限于此。高职院校技能竞赛是高职学校内促进全体学生成才的平台,目的是提高高职全体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其参赛对象是高职院校全体学生,竞赛的基本要求是切实联系学生实际水平,以技能操作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发挥评价检测高职院校内全体学生技术技能水平,激发学生自我效能感,激励学生走向成功的作用。高职院校技能竞赛主要是以学校独立举办为主,也可以由学校之间联合举办以及校企合作举办。

二、现实偏离:高职院校技能竞赛的问题审视

高职院校技能竞赛作为学校文化活动中的一部分,不仅是检测高职学生技能掌握情况的一种方式,更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一种手段。然而,当前高职院校技能竞赛本体功能被忽视了,往往被作为国家竞赛的附属活动,“为赛而赛”,背离了其应有的价值。

(一)竞赛目的功利化:“为赛而赛”窄化竞赛价值

当前,高职院校对于技能竞赛的关注重点大多放在省级和部级的技能竞赛上,高职院校参加省级或全国技能大赛获奖,已经成为衡量学校工作的一个隐性指标,很多学校为此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从组织选手和确定指导教师、赛前动员到赛后表彰,等等。参加省级或全国技能竞赛,不仅是学校当下显现的政绩,也是学校荣誉与招生的筹码。

长期以来,学校举办技能竞赛目的被定位于主要为省级或部级技能竞赛选拔优秀苗子而服务,导致高职院校技能竞赛只注重技能竞赛的选拔性而忽视竞赛的普及性,校内技能竞赛偏向预选类型,组织形式单一。学校将大多数教育资源投入在少数几个参赛选手上,而其他普通学生的技能教学却被忽视。作为高职院校内部教育活动之一,技能竞赛与技能比武的价值被极大窄化了。

(二)育人功能缺失:参与力度弱成为少数人的“游戏”

高职院校由于发展时间短,底蕴积累还有所欠缺,社会评价还不够高,加上“学而优则仕”思想的影响,导致其生源质量有所欠缺,学生的文化基础较为薄弱,成就感比较低,学习动机比较弱,其他非智力因素也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高职教育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教育类型,作为教育的构成部分,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人才是高职教育不能回避的目的,也就是说,不管采取什么样的培养模式,高职教育最终就是要把前来求学的适龄青年学生培养成身心健康发展,掌握技术技能,具有较强自我效能感和成就感的应用型人才。这既是挑战,也是使命。

高职院校技能竞赛是实现高职教育使命的方法之一,是高职学生锻炼和应用技术技能非常重要的途径。然而,由于学校层面对此不够重视,定位错误,探索与运用力度不够,高职院校技能竞赛的育人价值并没有真正得以发挥。由于参赛门槛过高,评价标准趋向国家大赛标准,高职院校技能竞赛已经成为少数精英的“游戏”。大多数学生只是旁观者,甚至没有参加过任何形式的技能竞赛。即使是参加技能竞赛的学生,也将参加技能竞赛的目的归结于可以为就业增加筹码,参加技能竞赛可以被优待等,在参赛认识与动机上走入了利己性误区。这种认识偏差既源自于学生自身的问题,如大多数高职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积极性不高,不热衷学校举办的活动,也与当前高职院校对于校内技能竞赛的错误导向有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职院校技能竞赛的健康发展。可以说,目前高职院校还并未搭建出人人成才、人人出彩、人人参与、人人成功的竞赛平台。

(三)校园资源重叠浪费:竞赛与教学的二元分离

高职院校技能竞赛作为校园内的一种活动,既是一种评价和检验工具,又是教学的有机构成部分。通过技能竞赛,可以评价学生的技能水平,诊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也可以判断高职学生是否达到行业、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利用技能竞赛,可以使高职院校教学形式多样化,改变过去教师讲授过多,学生动手能力差的状态,从而使技能竞赛成为教学的延伸,有利于推进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然而,当前高职院校技能竞赛与教学是脱离的,是一种服务于省级或者部级技能比武需要的活动。这种二元分离从竞赛内容上来说,脱离了绝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水平,与课堂上所教/所学的联系不紧密,高于高职院校日常教学难度,是精英之间的竞赛。从组织形式与管理来说,很多高职院校针对省级或部级的职业技能竞赛颁布了技能竞赛管理办法,并由相应部门负责,然而,对于学校校园内技能竞赛,缺乏相应引导与建设,既无明确的管理部门主导技能竞赛,也缺乏常规化的制度建设,更缺乏对教师在教学中如何运用竞赛方法来培养学生技术技能的培训体系,导致教学是教学,竞赛是竞赛,二元化现象明显。有些教师只看到技能竞赛是为预选服务,认为增加了他们的工作负担,忽略了技能竞赛的教学价值。从评价体系来看,作为基层选拔性活动存在的高职院校技能竞赛,其评判标准大多来源于省级或部级技能竞赛,未能结合所有学生现有水平来制定高职院校内的竞赛评价标准,难以发挥竞赛评价对教学的重要反馈作用。导致高职院校资源的极大浪费,也难以培养高职学生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三、回归校园:高职院校技能竞赛优化路径

高职院校技能竞赛要真正发挥其应有作用,回归校园,使之成为校园文化真正的构成部分是其必然的路径选择,这样才能彰显其生命力,并形成独特的竞赛文化,这种竞赛文化是“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职业技能的比拼来锻炼和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的一种文化”[1]。回归校园,就是要实现技能竞赛的常态化、全程化和全员化,要将技能竞赛融于教学活动、高职学生职业资格考试活动中,真正发挥高职院校技能竞赛评价与检验学生与教师教学,搭建学生成才平台,优化高职教学改革的作用。

(一)全员参与,奠定育人价值的立足点

高职院校技能竞赛作为高职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充分发挥育人价值,改变其省级或者国家大赛附庸的状态,必须坚持全员参与,需要动员学校各方面的力量一起努力。“职业教育学生不是被遗弃者与失败者,而是因为不适应应试教育制度。这就要求教育模式与制度为他们改革和创新,设计适合每一种类型孩子成长的育人模式,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有用之才”[2]。这不仅要求全体高职学生都要参与到技能竞赛活动中去,还要求所有任课教师和相关学校管理部门具备竞赛意识,承担相应的责任,要研究高职学生成才的基本规律,精心规划和设计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可以参加的技能竞赛活动。

事实上,这种全员参与体现的是“人人皆可成才”的精神内核,并以此观念指导技能竞赛活动设计和举办,纠正高职师生对于技能竞赛的片面认识,让高职技能竞赛不再只是一种简单的预选性质竞赛活动,而是变成让学生“人人出彩”的新平台,让更多的学生亲身体验竞赛带给他们的成就和荣誉,从心理上激发他们学习的原动力,极大地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达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强化技能教学的效果。

(二)以赛促教,构建“教证赛”一体化的竞赛内容

任何“规模较小、层次较低的部分子系统都可以反映出规模较大、层次较高的整体系统信息”[3]。 高职院校技能竞赛是整个高职教育教学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与其他子系统之间是相互联系和制约的,从竞赛活动中收集到的反馈信息能够反观整个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应树立“以赛促教”的技能竞赛观念,将技能竞赛与高职院校日常教学结合在一起,首先要构建“教证赛”一体化的竞赛内容。

高职院校技能竞赛要谋求其应有的地位,必须要结合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在竞赛内容上结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结合专业教学内容,又要注意与省内外各级技能竞赛接轨,这样才能保证其常态化,同时又不会增加教师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学习负担。

从操作实施来说,可以根据教学大纲,结合职业资格考试具体内容,筛选学校技能竞赛内容,确定各专业技能竞赛所必备的理论知识体系和技能操作。同时,根据教学进度,划分学校技能竞赛层次、设计技能竞赛项目,如可以将技能竞赛层次划分为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技能三个层次。其中,基本技能层次强调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简单操作技能的掌握,专业技能层次较之基本技能不管是在基础理论还是在技能操作方面都要更深一步,综合技能类的技能竞赛则是注重学员综合素质、技能的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为了缩小高职学生实际水平与岗位要求的“距离”,技能竞赛的设计者们可以依据现实工作岗位的工作需求并结合日常教学内容,设计一些适用性比较强但又没有完全离开学生现有水平的技能竞赛内容。

(三)课内课外结合,实现竞赛平台多元化

搭建多样化、多途径的竞赛平台是实现高职院校技能竞赛回归校园,服务全体学生的途径。

结合课程教学搭建课内技能竞赛平台。教学活动与技能竞赛活动是高职教育活动的两个组成部分,虽然两种活动的开展看上去没有过多的关联性,但是它们的最终目的相同,都是为了促进学生技能学习而开展的。课堂教学是高职院校内技能竞赛最好的平台。应将技能竞赛纳入专业教学工作计划中,让专业教学活动不再只是停留在传统的知识传授,还能以竞赛的形式来优化教学活动。课堂内的竞赛活动为非预选性质的技能竞赛在教学活动中定期开展,使技能竞赛在高职院校常态化,能够有效改变只有少数师生参赛的竞赛局面,让更多的学生和教师参与到竞赛活动中来,让技能竞赛渐渐成为学生成才以及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同时,教师也要积极探索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技能竞赛形式。

利用多种力量实现课外竞赛平台多元化。可以将省级或者部级大型技能竞赛活动的各个环节做相应的删减、变革,形成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竞赛活动,鼓励全校师生参与。除了学生处、团委等组织针对课堂所学知识开展的技能竞赛以外,还可依托各种社团与协会联合企业开展各种小型竞赛、义务活动和知识宣传活动。此外,还可以联合合作企业开展技能竞赛,如教师集体分析某一项目,结合企业要求将项目转化成一些较之日常教学稍难些的竞赛内容,让学生们自行组队,进行竞赛。开展这些活动能很好的激发学生潜能以及创造力,也让竞赛不再局限于简单的技能考核。

参 考 文 献

[1]洪礼章.将技能竞赛文化打造成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J].河南教育(中旬),2011(4):20-21.

高一化学竞赛范文2

关键词:高职 技能竞赛 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2(b)-0213-01

高职教育的发展,培养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包括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级应用性技术型人才,在培养高级应用性人才的过程,高职教育不断进行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的改革,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以赛促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职业技能竞赛是对职业教育水平的一个综合的检验,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世界技能竞赛”,22岁以下选手参与的国家主要是德国,日本,韩国等教育发达国家,我国在这一方面还是处于比较弱的状态,在国外高职院校是输送此类选手的院校,因此我国高职院校也应该通过各项技能大赛,为国家、省、市输送人才,通过可以提升高职院校的教育水平。而高职院校业如何开展技能竞赛,并形成规范、系统化的竞赛体系及保障机制,值得大家探索和研究。本文阐述了正德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如何构建技能竞赛体系的建设。

1 电气自动化专业开展技能竞赛的意义和作用

(1)有助于推动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技能竞赛的内容和标准一般是由行业企业专业、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根据电气自动化技术岗位职业要求制定的,考查各位参赛选手的各种职业能力。电气自动化技术技能竞赛能够为电气自动化课程改革指明方向。

(2)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目前电气自动化专业大部分学生学习目标不清晰、动手能力较差。所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是很有必要的。通过组织职业技能竞赛,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因为竞赛的开展可使学生更加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和学习任务,能够使学生的心理活动最大限度地集中在能够完成竞赛作业的学习上。竞赛必然会有一个结果,当学生意识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可以更快地完成竞赛任务、取得好的竞赛成绩时,就会提高学习的效率,增强自主学习的动机。当竞赛作业得到认可时,又会进一步激励学生参与到下一次更难的任务中,这样不断循环,从而可达到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

(3)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技能竞赛的成绩不仅反映出个别参赛选手的职业能力,更能反映出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竞赛成绩要从平时抓起,这与老师的教学理念、自身的职业能力、教学方法密切相关。要取得优良的竞赛成绩对指导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不断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2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参赛现状分析

目前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目前参与了IATA的AUTOCAD技能大赛、三菱电机自动化大赛、江苏省技能大赛,这些大赛需要学生掌握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核心课程,参赛学生需要掌握CAD、电工学、电机拖动、伺服电机、变频器、PLC等课程,而这些课程都是自动化技术的核心课程,通过组织职业技能竞赛,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竞赛可以提高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并且与课程体系对接构建了“全方位、阶段递进、直接岗位”竞赛体系。

3 竞赛体系的建立

(1)组建电气自动化技术竞赛团队。

技能竞赛参与的对象包括参赛选手、指导教师和工作人员。竞赛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系部是主管,只有组建合理的管理机构,才能发挥技能竞赛应有的作用,所以我们建立了系副主任为领队,教研室主任为总教练,教研室教师及相关专业教师为教练,分别负责不同的比赛项目。同时我们通过课程学习、兴趣小组、第二课堂等方式来选取选手,我院是三年制的高职院校,我们一般会选取大三的学生来参加五月份江苏省高职院校技能大赛,大二、大一的学生陪练,然后由大二的学生参加七月份的三菱自动化杯大赛,然后由大一的学生参加十二月份的AUTOCAD大赛,这么一个循环下来,来年,参加三菱大赛的学生正好去参加江苏省高职院校技能大赛,参加AUTOCAD大赛的陪练,然后由陪练去参加三菱大赛,这样不断循环,从而保证学生的选拔。

(2)建立合理的培训机制

在大赛来领之前,必须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培训,在培训过程中需要教师合理给学生分配任务,同时在参赛血手中选出队长,来监督管理参赛选手,教师也可以通过建立培训记录表来记录学生培训的时间,培训的内容,出现的问题,从而更全面的监督学生的培训状态。

(3)建立健全的竞赛资助与奖励机制。

技能竞赛激励机制对象包括参赛学生、指导教师和工作人员。竞赛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系部是主管。只有建立健全良好的激励机制,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保证技能竞赛正常有序的进行,充分发挥技能竞赛应有的作用。对参获奖的学生、教师要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同时要与学生就业紧密联系起来。如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获奖毕业生等,对于指导教师采取计算工作量、评选优秀学科竞赛指导教师、职称评聘享受优先政策等激励机制这样才能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使技能竞赛走上良好的轨道。

(4)建立与大赛相对应的课程体系。

参加职业技能竞赛的最终目的在于通过竞赛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与学校的教育目的是一致的。因此,在实践中应该将竞赛与教学和学生活动结合起来,将竞赛融入学校的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和学生工作中。我们必须将一些与竞赛有关的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使课程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以竞赛推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体系改革,以教改为竞赛提供更强劲的理论与技术基础,使教学改革、技术应用与创新、职业技能竞赛之间形成良性互动,达到教学质量和竞赛成绩的双丰收。

4 结论

只有建立完整的竞赛体系,才能保证学生通过教师的合理的培训,学生努力的学习,才能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

参考文献

[1] 史文生.中等职业教育技能竞赛评判机制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0(10).

高一化学竞赛范文3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技能竞赛;职业院校;竞赛平台

1、引言

职业技能竞赛是检验职业教育改革成果的一块试金石,可以检验全国各院校学生的技能水平,包括教师水平,同时可以很好的宣传职业院校自身。本文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与国家、省级职业技能竞赛―自动生产线的安装与调试为例阐述构建“两融双赢”型的院校级职业技能竞赛平台的思路与方法,通过以“部级、省级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为抓手,“院校内部职业技能大赛”为载体,以期达到职业院校学生的整体技能素质与部级、省级技能竞赛参赛成绩的同步提升,和谐进步。“两融双赢”型院校级职业技能竞赛平台,指的是实现学校与相关企业深度融合,指导老师与全体学生全面融合即“两融”;以实现国家、省级职业技能竞赛水平的提升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即“双赢”的校内学生技能竞赛模式。

2、院校级职业技能竞赛的组织体系

国家、省级职业技能竞赛项目考核内容包括了相关专业的核心知识与技能,具有综合型高,专业代表性强的特点,如机电一体化专业的“自动生产线的安装与调试大赛”。这样高水平的技能大赛要求人才培养体系中的职业岗位应当与竞赛项目对应岗位对接,在人才培养体系中融合竞赛规格要求,重构课程体系,推进教学内容改革。与企业共同制定竞赛方案,竞赛项目,在竞赛项目的设置上、内容的选择上与企业深度融合。积极推进“省赛三前移+内部两覆盖”的职业技能竞赛评价体系的实施,激励师生全面融合到院校级职业技能竞赛中。

在机电一体化专业院校级职业技能竞赛的组织体系中设置了多级多元竞赛组委会(专业竞赛组委会、系竞赛组委会、院竞赛组委会以及校企合作竞赛组委会);以省赛项目为导向,组织四级企业冠名的职业技能竞赛,加强对接企业的参与度,实现校企深度融合;通过前三级职业技能竞赛(专业技术竞赛、专业技能水平竞赛、省赛项目院级技能竞赛、省赛项目竞赛集训)实现师生参与竞赛的全面融合。通过这样的技能竞赛组织体系实现了“内部两覆盖”即实现全体学生参赛的覆盖和学生技能水平提升与省赛成绩提升的覆盖。

3、省赛项目所需专业技能与专业知识追溯

以国家、省级职业技能竞赛项目为出发点,根据竞赛专业技能与专业知识考核要求,在人才培养体系中融合竞赛规格要求,重构课程体系,推进教学内容改革,最终实现技能竞赛反哺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以机电一体化专业“自动生产线的安装与调试大赛”为例的竞赛专业技能与专业知识追溯,该大赛所需的专业技能有电气CAD绘图技能、PLC编程与调试技能、传感器应用于调试技能、变频器与伺服电机驱动器调试技能、触摸屏组态技能、液压与气动系统调试技能、机械零部件的拆装技能。

融入省赛项目的机电一体化专业的课程体系,将学生在校的学习分为三个阶段即入门学习、专项学习和综合学习。入门学习以公共基础课、机械零部件的识读与绘制、简单机械零部件结构拆装与设计、测绘实训、电工电子实训、钳工实训、车工实训等;专项学习主要有电气系统的控制与调试、液压与气动系统的控制、传感器技术、数控编程与加工技术、PLC控制与调试等;综合学习主要有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调试与维护、小型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与制作、机电设备维护管理、毕业设计与答辩等。

4、院校级职业技能竞赛项目设置

以机电一体化专业院校级职业技能竞赛项目设置如表1所示,表中构建了“专业基础竞赛-技能水平竞赛―省赛项目竞赛―省赛项目竞赛集训”四位一体的赛前训练和选拔体系,构建了专业团队―系部―学院加合作企业于一体的“三内一外”型院校级职业技能竞赛组委会,构建了“省赛三前移+内部两覆盖”的指导老师考核评价模式,逐步建成“校企深度融合,师生全面融合”的校内职业技能竞赛平台,实现国家、省级职业技能竞赛水平提升与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双赢。

表1 院校级职业技能竞赛项目设置―以机电一体化专业为例

5、结束语

积极探索职业技能大赛的设置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构建以培养技能人才为主导,以技能竞赛为抓手,以各大行业和职业院校为主体的技能人才选拔和成长平台,以期提高培养学生的水平和质量,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赛结合,从而提高了整个高职院校的职业技能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高一化学竞赛范文4

摘要:打造高职学院技能竞赛文化,营造良好的校园竞赛文化氛围,坚持技能竞赛与教学改革同步,注重提升技能和塑造品质兼顾,对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就职能力,促进和谐校园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氛围 技能 竞赛 文化 品质

我国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近年来,全国一大批高职学院根据这一培养目标,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各级各类不同形式的技能竞赛,取得了可喜的成果,逐步形成了一种文化──技能竞赛文化。

技能竞赛文化属于校园文化的范畴,是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职业技能的比拼,来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思维、反应、协调和意志等能力的一种文化,旨在突出学生敢于“亮剑”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理想,提高其职业技能、职业人文素质。校园技能竞赛文化是高职学院精神、形象、秩序和环境的集中体现,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内容。因而打造技能竞赛文化对丰富高职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非凡的意义。

一、打造技能竞赛文化,需要营造良好的校园竞赛文化氛围

环境影响人,环境塑造人。加强教育,广范宣传,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是营造昂扬向上的技能竞赛文化氛围的先决条件,对打造校园技能竞赛文化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要在全新的高职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通过教育和宣传,通过研讨和实践,在如何打造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特色的问题上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基于高职教育的特点,通过大力营造校园技能竞赛文化氛围,培养学生开拓进取和敢于“亮剑”的拼搏精神,着力培育昂扬进取的技能竞赛文化,弘扬顽强拼搏的竞技精神,不断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促使全院师生养成奋发图强、积极向上的思想品质,形成善于团队合作、乐于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进和谐校园的建设。

要充分利用院报、校园新闻网、宣传栏、广播站、版报等媒体,对技能竞赛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进行广泛宣传,激励师生爱祖国、爱学院、爱专业和爱岗敬业的精神。

比如师生参赛凯旋归来,学院应组织学生在校门口举行隆重欢迎仪式。对获得省级以上团体一等奖的团队,学院要订制拱门、悬挂横幅标语迎接。学院要经常组织各参赛系部和相关职能部门召开形式多样的“技能竞赛经验交流座谈会”,由获奖的参赛选手以及指导老师向低年级学生代表、领导、教师等与会人员介绍竞赛过程、获奖感悟。通过座谈交流,不仅能为今后的参赛积累经验,从而起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 、“以赛促改”、“以赛促研”的最终目的,激发全体师生参与竞赛的兴趣和斗志,增强团体意识、竞争意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院每年年底开一年一度的技能竞赛表彰大会。通过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的宣传和典型的推介,逐渐在校园里培植出一种人人参与、争当先进的技能竞赛文化氛围。

二、打造技能竞赛文化,必须坚持技能竞赛与教学改革同步

采取措施,坚持技能竞赛与教学改革同步,是打造高职学院技能竞赛文化的必要途径。为了组织好竞赛,学院每年都应派出专任教师深入企业,了解行业和企业最新的发展趋势和动态,使职业技能竞赛项目能最大程度的反映行业、企业对职业教育教学的时代要求。与此同时,还应要求教师将技能竞赛内容及时提炼转化为课程教学改革项目,反映到教学过程中,从而有力的推动教学改革。达到技能竞赛与教学改革同步的目的。

技能竞赛具有先进性、综合性、实践性和技术性的特点。通过师生同赛,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和与实践能力会在组织参赛过程中得到较大的提高,对本专业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今后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计划有新的理解与体会,对于实训课程与基础理论课程的分配,重点实训的内容安排有更高层次的认识。由于职业技能竞赛往往涉及到多个专业、多门课程,为了共同的目标,组成教师指导团队,进行密切合作,这一过程能增进教师对专业的理解和认同,对产生跨专业的新理念、新思想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有助于构建“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毕业证、职业技能证、素质证三证融通”的人才培养质量体系;形成能满足现代大化工产业需要并与各省市支柱产业相适应的专业体系;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设置制度和面向市场的专业调整机制。

三、打造技能竞赛文化,更要注重提升技能和塑造品质兼顾

高职学院在开展技能竞赛、打造技能竞赛文化时,更要注重提升技能和塑造品质兼顾,要有正确的目标作指导,既是参赛,更是育人,要强化意识,坚持以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和构建和谐校园为核心,以先进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优良的环境文化为载体,以促进学生修德、强能、健体、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把技能竞赛作为职业道德建设的新途径,寓两大使命于竞赛之中。

此外,还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技能竞赛活动来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师生的业余生活,融洽师生关系,促进师生高尚道德、健全人格、健康心理以及良好的教风、学风的形成。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心情变得愉快,由被动学变为主动学,由强迫学变为自觉学,注意力变得集中,观察力变得敏锐,创造思维变得更加活跃。

高一化学竞赛范文5

关键词: 示范校 完善机制 操作能力

通过进一步完善机制,出台政策支持,努力创造条件,鼓励全校师生积极踊跃参与各种技能竞赛活动,实现专业教学与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学生动手能力和实操水平明显提高,在省赛和国赛中成绩斐然。毕业生岗位适应期显著缩短,受到了行业、社会的一致好评。

一、建章立制完善竞赛机制

1.科学制定校内竞赛管理办法。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使教学竞赛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学校制定了《晋中卫校技能竞赛管理办法》,对参与校内、校外技能竞赛的范围、组织、管理、经费、奖励等进行了明文规定,并确定了每年4月份为我校技能竞赛活动月。

2.以强化教师操作能力为抓手。制订师资队伍建设、专业教师实践、青年教师培养等方案。通过校院合作、教师顶岗实践、教师技能竞赛、集体备课、与兄弟院校交流、聘请行业专家讲学等方式,加强专业教师的团队建设,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和实操辅导能力。

3.定期专题研讨校内竞赛。每年5月中旬,由教务处主持召开专题研讨会,全面总结校内技能竞赛的经验教训,研究部署次年校内技能竞赛的策略措施,做到了及时总结、早期部署、科学安排。

4.加强宣传,全面动员,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各有关职能部门与各大学科积极开展校内竞赛造势宣传,营造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为广大师生积极参加校内技能竞赛,奠定思想认识基础。

5.强化竞赛管理和奖励机制。校内竞赛实行项目负责制,对组织有序、效果良好的项目负责人和所属学科进行表彰,在评先评优、职称晋升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扩大获奖面,提高各专业学生参与竞赛的积极性。科学的竞争奖惩机制,为师生主动参与学校技能竞赛提供了充足的动力,营造了“创新竞赛项目,人人参与竞赛”的良好氛围。

二、精心设计创新竞赛项目

丰富课余文化生活,让广大学生在活动中巩固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扩大知识面,提高人文素养,同时为学生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和同台竞技的机会,精心设计创新竞赛项目,有重点地培育竞赛项目,让学生在竞赛活动中感受到竞赛的科学性、规范性、乐趣性和观赏性。

1.竞赛项目全员性、多样性。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把全面发展落到实处,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时代主题和紧迫任务。“口腔技能、产品比赛”等项目的设置,体现了专业独有的特色;“口腔卫生知识类比赛”项目发挥学生团队精神和青春活力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基本素质。

2.竞赛项目实用性、科学性。组织口腔专业一年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的撰写竞赛,就是中职生能真正策划自己的人生,正确对待自我,成功地发现自我,客观地分析自我,圆满地超越自我较好的竞赛项目;口腔工艺技术专业以工作岗位常用技术作为竞赛内容,以省赛和国赛项目为必赛项目,就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就业岗位常用、实用、多用为原则而制定竞赛项目。

3.竞赛项目综合性、观赏性。医务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在校学习要高标准、严要求,扎实的基础知识才是行医救人最有力的保障。竞赛项目选择体现综合性,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沟通能力、实操技术、专业素养、职业理念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口腔医学基础知识竞赛”、“口腔疾病预防知识竞赛”等项目将学科专业知识综合在一起,通过竞赛学生有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才能融会贯通、综合应用。

三、以赛促建,提高办学效益

技能竞赛体现专业主干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我校以技能竞赛为引领,促进了专业成长和学校内涵建设。

1.以技能竞赛为引领,促进课程建设。近年来,我校以技能竞赛为引领,加大专业主干课程改革力度,加强实训课时教学,口腔工艺技术专业实训课时均超过50%,校内实训基地周转率达到90%,利用率达到95%,为行业技能人才培养创造了条件。

2.完善和调整课程教学,促进学生全面成长。以“厚基础、宽专业、多方向”进行课程设置,整合课程结构,口腔工艺技术专业在行业专家的参与下,将近10门专业技能课程共200多学时的实训课整合为一门“口腔工艺技术综合实训课”,使学生综合岗位能力得到提高。

四、以技能竞赛为平台,促进师资队伍建设

大型技能竞赛项目技术含量高,不仅要求指导老师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而且要求教师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我校以技能竞赛为平台,引领专业教师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不断提高实践操作水平。

五、以技能竞赛为导向,促进实训基地建设

实训条件是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关键因素之一。针对技能竞赛的特点和要求,我校全面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做到按照职业岗位和工作任务要求营造教学环境,有效培养学生综合职业意识和实际动手能力;始终坚持依托行业、企业办学,注重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

六、竞赛成绩凸显,办学效益突增

我们学校进行校内技能大赛的重要成果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两点结合、三大改变、四项提高、五种培养。一个中心:以提高学生技能为中心,提高社会对中职教育的认可度。学校办学规模逐年提升,招生人数近几年一直名列全省同类院校前列。两点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教学环境和教学内容上实现了“典型工作任务”、“项目教学”、“理实一体”的教学目标。三大建设:技能竞赛促进了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四项提高:通过技能竞赛学校教学质量、学生综合素质、产学研效益、学生就业率明显提高。五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团队意识、学生的职业技能、自学能力、综合能力、职业道德规范五方面做到了系统培养。

通过多年的校内技能竞赛活动,我校学生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达到70%,对口升学率达到40%,初次就业率达到97%,对口就业率达到58%;连续两年在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学生组、教师组双获团体第一,在全国大赛连续摘取一等奖2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2个。

七、体会

组织学生参与校内技能竞赛,符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学生不仅在专业知识的提高方面有显著效果,而且对非专业素质的养成起到了积极作用。校内技能竞赛不仅能检验学生的专业知识,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校内技能竞赛是锻炼人智力的超出课本范围的一种特殊的考试,高水平的校内技能竞赛,既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又能强化学生的实践创新意识。开展校内技能竞赛必须始终坚持把校内竞赛与专业培养结合起来;把校内竞赛与岗位需求结合起来;把校内竞赛与促进学风转变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高一化学竞赛范文6

高职数学技能竞赛与常规教学的融通制度,主要是指后者为前者提供必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的准备,前者对后者的教育教学结果进行综合应用和实战检验,并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和修正。两者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既体现共性的培养,又重视个性的发展,形成良性互动的循环体,共同服务于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过程和培养目标。

目前,高职院校数学技能竞赛主要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每年一届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目前已成为全国高校规模最大的基础性学科竞赛,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数学建模竞赛。第二类是由各省、市、自治区举办的大学生数学竞赛(高职高专组)。一般意义上的数学技能竞赛,通常是指以前者为主体的各类数学建模竞赛。

1建立数学技能竞赛与常规教学融通制度的意义

数学技能竞赛和常规教学之间的融合和互通并不是简单的堆砌和合并,而是需要有机、系统的结合,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教学效果。因此,建立和完善一套行之有效的数学技能竞赛与常规教学的融通制度,对高职院校来说具有重大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也是高职院校实施创新强校工程的重要一环。

1)及时发掘和培养应用型和技术技能型的人才。

《方案》指出:深化人才培养体制改革,实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应用型与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建立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通过组织参加数学技能竞赛的培训和比赛,高职院校不但可以及时发掘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能力相结合,兼具团队合作精神和良好心理素质的人才,并且可以在后期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培养。比起过去单纯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高职院校各专业与数学教学团队在人才培养方面相得益彰,更能实现创新强校工程的人才培养精神。

2)促进高职数学的教学改革。

高职院校数学技能竞赛是推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的催化剂。第一,数学技能竞赛强调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数学软件的能力,因此高职数学教学必须突出实践性的教学环节,切实加强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训练。第二,数学技能竞赛非常注重新思维、新方法的应用,突出应用数学软件的技能性,因此高职数学教学必须注意讲授具有时代特征、先进方法和技术的新内容。第三,每年的数学技能竞赛还会集中展示一些最新的实际问题和研究方向,有助于高职数学课程把握在实践教学方面的重点和难点。

3)打造双师型数学教师队伍。

《方案》指出:大力加强高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对高职数学教师而言,参与指导数学技能竞赛是提高自身数学技能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培养提高学生操作技能、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必须领会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同时注重总结赛后经验,进行必要的课程改革与创新,将竞赛的知识、技术和思维方式融人到实践教学中,从而提高实训效能。数学技能竞赛能够有效引导高职数学教师按照双师型教师的标准,努力提高自身的实践教学水平,有效促进了高职院校双师型数学教师队伍的建设。

2数学技能竞赛与常规教学融通制度的建立

2.1将数学建模的思维模式引入到常规教学中

数学技能竞赛以数学建模作为主体内容,要建立数学技能竞赛与常规教学的融通制度,关键要先把数学建模的思维模式引人到常规教学中。从事数学建模,必须要先对所研究的对象进行深人的调查研究,了解相关信息,做出简化假设,分析内在规律,然后从定量的角度对研究的对象进行量化,用数学的语言和符号进行表述。在这种过程中,数学方法只是解决问题的手段,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才是真正的基础。因此,数学建模与其说是数学的建模,不如说成是思维的建模。受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高职数学教学仍然带有浓厚的本科理论教学的烙印,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高职数学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将数学建模的思维模式引人到常规教学中,一方面要优化常规教学内容,重点培养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知识、建立数学模型、应用数学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综合能力,另一方面要改革常规教学方法,重点从实际问题出发,通过数学建模引出相关的数学概念、计算方法和结论分析,切实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让学生了解相关数学知识的应用背景。通过介绍典型案例,真正让学生清楚意识到所学的数学定义和运算法则并不是单纯的符号游戏,而是来源于实际问题的需要,高职数学课程中所有的知识点都有其实际来源和应用背景,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中小学的数学问题往往存在着答案僵化、缺乏灵活性的应试现象,在学生脑海中往往形成了一味追求正确答案和结论,轻视分析问题过程的思维定势。在高职数学的常规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让学生意识到思维比结果更重要。跟以往书本上的数学问题不同,数学建模的题目没有标准答案,教师也不可能预先获知结果。学生只能从实际问题出发,通过合理的假设和分析,利用数学方法和软件解决问题,最终得到的可能是各种各样的结果。学生要形成一种全新的学习数学的观念,必须摆脱由教师来提供解决方法的依赖心理,真正意识到合理的数学思维才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根本因素。同时通过团队分工合作,让学生感受到通过自身的努力拼搏解决实际问题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2.2开设数学技能竞赛培训课程

经过一个学期的高职数学课程学习和期末考核以后,高职院校理工、经管类各专业将会涌现出一批数学成绩优秀并初步具备数学建模思维的学生,这批学生将成为参加数学技能竞赛的备选力量。吸引有数学建模潜力的学生参加有针对性的竞赛培训,同时建立成熟的竞赛培训机制,是保持数学技能竞赛高参赛水平的关键。

1)培训课程标准化。

以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每年数学技能竞赛的培训课程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针对有意向参加数学建模培训和竞赛的学生,在大一下学期开设了共48学时的数学建模选修课。为便于管理,把数学建模课程纳人学校人文素质特长生班的范畴,由教务处统一进行协调和管理,完成课程的学生按规定可获得1个选修课学分。课程的主要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数学建模的基础知识,包括初等模型、微分模型、线性规划、拟合、插值、数据处理、层次分析等理论知识,第二部分是数学软件的应用,包括对MATLAB , Lingo等软件的实践内容。数学建模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和计算机技术,借助数学软件,分析和解决一些经过简化的实际问题,并学会撰写相关论文,以此提高学生的基本数学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让学生懂得如何利用数学手段解决实际问题。教师不会在课堂上手把手教,而只会通过启发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会如何用数学。数学建模课程涉及面广而且内容繁杂,整个教学过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想象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经过一个学期对数学建模内容的针对性学习,逐步打造一支具备建模思维和竞赛潜力的学生队伍,再进人第二阶段暑期集训阶段。暑期集训为期半个月,一般安排在每年8月中下旬。暑期集训的学习强度较高,每位参赛学生不但要在自天进行理论和上机学习,而且晚上还要以团队方式合作完成教师安排的课堂作业。新学期开学后,参赛学生每天晚上还要继续进行上机训练,保持赛前的良好状态,直到9月中旬参加竞赛。

数学技能竞赛培训课程的标准化,有利于竞赛培训的规范化和普及化,有利于构建数学技能竞赛的培训课程体系,并融人到高职数学课程体系中,实现了与常规教学的融通。学校相关部门也能够对数学技能竞赛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政策上的支持。学生参加竞赛培训和参赛,也可以获得相应学分或素质拓展分,从而提升了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2)培训工作常态化。

建立起标准化的数学技能竞赛培训课程体系以后,下一步就是推进培训工作的常态化,促成技能竞赛与常规教学的进一步融合。每一学年军训以后,理工、经管类大一新生先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常规教学,学习高职数学的基础知识和领会数学建模的思维模式;经过平时表现和期末考核,初步发掘出部分有潜力的学生参加大一下学期的培训工作;暑假前确定表现最优异的学生进行暑期集训,参加9月举行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大二学生也可以参赛)。连同常规教学,整个培养周期约为一年,逐步成为高职数学教师每学年的常态化工作。在整个培养体系中,常规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方式要根据数学技能竞赛的发展不断进行调整,数学技能竞赛的培训工作以常规教学为基础,逐步成为教师常态化工作的一部分。常规教学离不开竞赛培训,竞赛培训也离不开常规教学,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逐步实现融合和互通。

3)培训环境平台化。

数学技能竞赛的培训环境平台化,主要包括实验室平台化、师资平台化和网络平台化等几个方面。①实验室平台化是培训机制建设的基础。以往集中式的实验教学方式应该革新为开放式的实验教学方式,其中包含了时间开放和内容开放两方面的含义。时间开放是指学生如果未能在课内完成实验内容,还可以继续在课余和实验室预约时间内完成,以确保实验内容质量;内容开放是指学生完成所规定的实验内容后,还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和兴趣继续进行其它项目的学习与实验,学校应创造条件,为学生设立相关的科技创新和研究项目,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②师资平台化是开展竞赛培训的关键。建立一支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过硬的双师型数学教师队伍,不但是建立数学技能竞赛培训体系的人才和智力保障,也是《方案》对高职院校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的内在要求。③网络平台化对提升竞赛培训的质量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网络资源的共享,以及与各兄弟院校之间的互相学习,长远来说还要建立起校内的数学技能竞赛网站和资源库,为师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技能和吸取参赛经验带来帮助和便利。

2.3组织参加数学技能竞赛的制度保障

每年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队伍数目众多,获奖难度也比一般专业的职业技能竞赛大。要在高手云集的赛场上脱颖而出,就必须在赛前选拔出最有获奖潜力的学生组别参加暑期集训和比赛,同时建立起规范的竞赛后勤和奖励制度。

1)竞赛选拔科学化。

数学技能竞赛的指导教师应该在培训过程中,通过平时考核和课余作业的表现逐步挑选出若干成绩优异的学生。这些学生不但要对数学建模抱有热情,关键还要具备数学建模的思维方式和数学软件的操作技能。数学建模竞赛要求学生三人组成一支队伍参赛,指导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合理的组队原则:注意队员之间知识结构的互补,各人分工合作,切忌个人承担的工作过大或过小,必须妥善处理好队员之间的人际关系等。根据以上这些原则,经过筛选、提炼,最终精选出参赛的学生队伍。

2)竞赛后勤和奖励制度化。

高职院校要加大对数学技能竞赛的投人力度,包括在实训基地建设、日常培训经费和参赛后勤服务等方面予以支持。特别是在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应以数学技能竞赛的技术标准和竞赛环境为依据,选用与竞赛相适应的计算机硬件设备和软件资源,以保证学生参加培训和进行竞赛的质量。

另外,高职院校应该参照全国职业技能竞赛的标准,将学生参加数学技能竞赛的结果作为其评优评先、综合考核、就业推荐等方面的一个重要依据,使数学技能竞赛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另一种重要平台和学习经历。教师参与指导数学技能竞赛的成绩和高职数学课程改革的成果也应该按照一般专业建设的标准纳人考评范畴,把这些业绩与教师的绩效考核、职称评定和聘用相挂钩,以调动教师的参与热情。

以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参加数学技能竞赛获奖的学生,可以参照全国职业技能竞赛的标准予以奖励,如获得广东赛区一、二、三等奖,优胜奖和成功参加比赛的同学,可以分别获得5 , 3.75 , 2.5, 1.25, 0.75个素质拓展分,以及相应级别的奖学金。一旦获得全国奖项,还可以有资格参评顺德职院的最高奖学金陈智奖学金,如在2012年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二等奖的组别,就荣获了首届陈智奖学金团体二等奖,奖金二万元。此外,教师参与指导学生的获奖成绩也纳人到教师岗位竞聘、绩效考核等考评标准中,有效提高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上一篇中考冲刺

下一篇无毛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