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经济发展前景范例6篇

新兴经济发展前景

新兴经济发展前景范文1

金融市场动荡影响经济增长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07年10月份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指出,全球经济正处于上世纪70年代初以来最强劲的持续增长期。该组织预计,2007年世界经济增长5.2%,略低于去年的5.4%,明年世界经济将增长4.8%。但该组织同时强调,金融市场可能继续动荡并导致世界经济增长显著放慢。因此,在2007年10月份世界银行和IMF年会上,时任IMF总裁的罗德里戈・拉托曾感言,一年前各国金融首脑聚会时,当时世界经济充满机会,但现在则处在“不确定状态”。他警告说,现在人们关注的问题就是“世界经济是否正处于一个十字路口”。

当前,世界经济正面临金融市场动荡和油价高企的严峻挑战。其中,最主要的是美国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它将世界经济拖入一个“前景未定且可能非常艰难的时期”。此外,受需求增长、地缘政治局势紧张及投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国际市场油价2007年以来大幅上涨,已从年初的每桶50多美元飙升至现在的90美元左右。这两大不利因素导致西方主要经济体增长速度放慢,经济下行风险明显增大。

新兴市场经济体增长强劲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呈现两大特点:一是总体增长有所放缓,但仍相对强劲;二是各经济体间分化加剧,发达经济体增长乏力,而新兴市场经济体则增长强劲。

在各主要经济体中,发达经济体成为世界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的不利因素。IMF的报告认为,美国经济走势尤其不容乐观,其2007、2008两年经济增长率均为1.9%,低于2006年的2.9%,比原来的预测分别降低0.1个和0.9个百分点。考虑到住房市场下滑和次贷危机冲击,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和白宫不久前也下调了对美国经济增长的预期,并认为美国住房市场下滑的严重程度要高于预期。美国次贷危机外溢也使得欧盟、日本和加拿大等其他发达经济体增长放缓。

与发达经济体增长放慢相对照,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新兴市场经济体发展前景相对乐观,并未受到次贷危机的太大影响。据IMF预测,亚洲发展中地区经济2007、2008两年增长率分别达到9.8%和8.8%,其中中国达到11.5%和10%,印度则为8.9%和8.4%。而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国家的经济增长目前正处于40多年来最快的阶段,该地区发展较快的一些国家在减贫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IMF的报告认为,新兴市场经济体正成为“世界经济稳定的来源”。世界经济正越来越依赖中国、印度、俄罗斯等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表现,过去一年全球经济增长的50%来自中国、印度和俄罗斯。IMF认为,新兴市场经济体之所以取得如此显著成就,除了经济全球化的因素外,新兴市场经济体政府正确的决策是最重要的原因。

未来挑战与风险并存

新兴经济发展前景范文2

关键词:振兴;东北经济;解决措施

东三省曾在上个世纪50到80年代凭借重工业的发展大幅拉动中国经济的发展总额,是十分重要的国家经济命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步,转变经济结构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单纯依靠重工业支撑的经济是不具有竞争力的。东北经济振兴战略现如今已经搬上日程,部分地区已经有所改善,但是整体来看还是没有彻底脱离原始的停滞与单一的状态。在经济全球化,市场竞争激烈的今日,我们必须要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变与发展,因此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振兴东北经济中面临的问题

1.国有经济比重大,企业发展有局限性

对于东北三省来说,老工业基地为代表的重工业等极大多数都是国企,其中老企业、困难企业数量众多,严重影响经济的总体发展。由于多是重工业企业,其生产产业多为高耗能的夕阳产业,对资源的大需量使资源开采频频不断,就近资源几近耗竭,资源竭尽带来的后果就是严重影响了采掘与材料加工行业的发展。而且国有经济比重过高,国有企业占据大约百分之七十左右,整个市场经济缺少灵活性,并且重工业企业在东北老工业基地光辉的历史中发展负担十分沉重。这是可以发挥政府的作用,政府要采用行政手段,发挥指导与调节经济运行的职能,既要减少行政干预,又要对产业升级进行协调和组织。充分发挥市场在经济中的主体作用,加强政府大的引导作用,即使对经济结构进行科学有效的战略调整。

2.产业结构不合理,转型困难

东北三省的经济发展主要靠第二产业中的工业来拉动。传统产业为主,新兴产业匮乏。第三产业服务业的比例极低,整个经济结构极不平衡。具有发展前景的行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都不理想,产业规模小,质量低,对经济的整体拉动能力非常低。而且各个行业在整体发展中对自身的改革创新并没有发挥到极致,开发的技术创意差,应用不广泛,企业难以有效地改造形象。

3.企业设备落后,科技创新能力弱

东北三省里拿哈尔滨为例,哈尔滨整体工业设备陈旧,使用时间长久,设备更新缓慢,至今仍有大部分企业仍使用几十年前的陈旧设备,落后又破败,不仅降低工作效率,而且也无法保障工作质量。除了硬件设备的落后,东北三省企业高新技术的引进以及自身技术的研发都十分落后。装备的陈旧,原材料的渐渐匮乏,导致生产的产品质量不佳,缺乏创新,也缺乏市场竞争力。东北三省企业的技术水平不仅落后于国际水平,也落后于国内某些先进发达地区的企业。企业无法生产出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产品,这就导致企业的产业竞争力被大大削弱,制约着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

二、振兴东北经济的对策建议

1.促进国有经济比重的调整

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调整推进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是十分有必要的。深化国有企业的改革,降低国有经济在经济总额中的比例,完善国有企业的相关机制,鼓励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要想进行国有企业的改革,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是关键。要对企业进行深化改革,企业的经营模式,管理机制等不仅要加入创新的部分,也要对不合理部分进行改换。

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改革要不仅要对创新高新技术进行引进与研发,更要重视内部改革,推进结构与内部制度的调整。要集中针对那些过于依靠资源消耗等老旧企业,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企业发展优势,扩大企业发展前景。要注意和解决东北老工业基地偏重工业与资源消耗等劣性特征,不能让东北经济过分依赖于国有经济,国有企业。加快第三产业服务业的发展,加大其在国民经济总值中占的比重,加大创新,无论是制度还是技术上,只有加强创新与革新,才能从根本上推动企业转型,增强企业竞争力,扩大其市场经济前景。

2.推动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要想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大力发展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是促进经济发展,保持活力的关键之处。要相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就要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积极的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与环境。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还可以体现在允许其参与公共事业和基础设施等领域。政府还可以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企业的改革,这样不仅能促进国有企业的发展,让国有资产变得更加有活力,还能对东北老工业基地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调整和改造。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能够在前行的过程中过,与各大企业进行亲密的合作,能够培育一批经济实力强、技术水平高、有特色的大型非公有制企业。

3.加强科学技术文化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高新技术的引进,对创新技术的增强,对产品的研发,这些都是有利于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措施与关键。要想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经济复苏,提高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科技创新水平,在生物科技,新材料,信息技术等方面加强技术创新与能力建设,助力科学技术资源的整合,将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领域带动起来,不断的扩大经济发展领域,开发新的行业与领域建设,增强服务产业,优化投资环境。在发展的过程中,认真地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是基本条件,要根据国家的基本要求,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作为开发区的就业辐射带动作用,鼓励支持引导劳动型产业和民营企业的建立与发展。增加中小企业的数量,增加就业岗位,贯彻中央下达的就业方针政策,扩大就业市场,拓宽辐射就业带。要想企业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而长久发展,就要不断地培养新型的技术型人才。只有高素质、专业知识过硬的劳动者和各专业人才的汇集才能保证科学技术的持久更新,从而保证企业的发展与进步。

三、结语

东北老工业基地也有过光辉的过去,曾为我国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随着经济新形势的发展,这种老工业基地的体制机制矛盾日益突出,百废俱兴,重振经济便成为了工作重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不仅需要企业自身的转型,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加快企I制度创新,提高企业技术水平,还需要政府积极扶持,在中央的统一部署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加强建设。本文通过对东北老工业基地面临问题的探讨,针对现实为其振兴提出些许建议,希望能为促进东北经济的发展提供参照依据。

参考文献:

新兴经济发展前景范文3

政策紧缩周期性板块估值受压

短期过热下的政策收缩

在去年三季度中国经济触及库存周期高点以来,从四季度开始,一直在经历着从投资转外需的过程,外需高峰的如期而至也表明上半年的中国经济基本趋势是向上的。恰在这时,刺激政策的负面效应 通胀膨胀将迎来宣泄高峰,在这一片“过热”的氛围下,背后的隐忧即产能过剩和资产泡沫的风险并未丝毫减轻,随后的政策退出成为大概率事件。

中国经济将面临周期性调整,但具有内生性和外来性的两个方面。外来性就是受制于长波周期的共振,而内生性则源于内部经济增长模式的升级。中国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起飞阶段的主导基础产业,比如钢铁、有色金属和石化等和相关的主导产业房地产、金融等时都是强周期行业。在金融危机之后,周期性行业受到最为直接和严重的冲击,决策者开始认识到经济结构中的弱点,但是似乎又无力挽回这个日益失衡的局面。传统的周期性行业一直受制干对原有增长路径潜在风险的担忧,而在这个大背景下,担忧必将更加加深。

当前,经济增长动力依然强劲,表现在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而中期的隐忧则是物价水平的上升,主导产业的房地产泡沫化,这两点都将在中期削弱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能力,中央政府政的紧缩已经被市场所预期和接受,并且减缓上述两点造成的中期基本面风险,但显见的影响是代表中国经济总量增长的大盘股群体承受过热风险,而流动性趋紧形成对市场整体估值的压制。

主要周期性行业目前并不具备上涨动力

周期性行业如石油开采、煤炭开采、化学原料、金属、建筑建材和造纸等行业业绩预期下降的居多,而且净利润增长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我们以自下而上的方式分析二级市场主要周期性行业:钢铁、有色金属、煤炭、化工原料、造纸和建筑建材的影响因素。无论从成本压力、行业供需关系、细分子行业类型;相对估值水平和投资预期年回报率优势等因素分析,如果业绩预期进一步下调,这些周期性行业的股票不排除有一定回落空间。

2009年的过度刺激已经注定了2010年后经济持续增长动力不得不下降,在中国经济中枢回落到8%以后,传统经济引擎的泡沫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将阶段性存在,并将系统地降低传统周期性行业的配置价值,而在资源约束下中国的工业深化和城市深化将首先带动制造业的产业升级和消费多样化,在这个过程中组织创新、模式创新、流程创新和技术创新都将为整个经济注入新的增长动力。这表现在二级市场上,便是近期以科技、新能源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概念股方兴未艾。而以钢铁、石化为首的周期性板块却江河日下。

新兴产业:经济增长新引擎

危机倒逼我国培育新兴产业

本次危机进一步凸显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矛盾,而通过推动技术进步,进行结构调整无疑是促使经济再平衡的根本途径。经济危机造成中国经济增速永久性下滑的担忧也促使管理层更加注重长期的经济增长。

而长久以来,我国的宏观调控政策更加注重需求管理,试图平滑需求以减少经济波动,而我们的实证研究则表明,供给方的因素对我国产出的影响更大,因此侧重供给管理可以提高宏观调控的效率。

我们看到,此次危机后,国家促进技术进步,扶植新兴产业的政策制定紧锣密鼓的进行,对技术进步的重视程度也是空前的。

(1)科技支持是危机后我国经济刺激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2)去年下半年以来,管理层推动技术和新兴产业发展意图明显。

(3)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指出,要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和高端制造产业。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三网”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和政策支持。

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挑大梁

新型工业化的提出。目前中国的工业化率已经超过了40%,重工业化率已经超过了70%,中国工业化面临转型压力。我国在十六大上提出要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所谓新型工业化,就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就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新型工业化涉及到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其支撑点在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实现存量市场的效率提升和带来增量市场的新机遇是建设新型工业化的双重目的。新型工业化的本质或核心是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各产业、各企业的融合应用,是利用信息技术创新的革命性、市场空间的无边界性、产业链的包容性等产业特性来激活或加速国民经济各产业的新陈代谢过程,一方面有助于提升传统产业的经营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更重要的,是通过运用诸如传感网、云计算、三网融合等战略性新技术在融合应用过程中创造新产业、新市场、新就业机遇,逐步实现从粗放型规模经济向集约型的范围经济转移和过渡。

当前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关键是增量突破。当前,国家首要强调保稳定、保就业、保民生问题的特殊历史阶段,如何获得增量的突破既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意义又具有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就业的现实意义。这是因为对传统制造业的改造从投入到产出的周期通常需要3年至5年的时间,市场前景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更何况在传统工业面临产能过剩、结构亟待调整的当前,如何降低投资支出防止利润下滑和不裁员,这既是企业追求经济利益的内在要求又是政府对国有垄断性企业的政治任务。然而,通过运用战略性新技术实现新型商业模式变革、以及延伸工业产业价值链的市场空间,既能提高科技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以达到优化结构的目的,同时又能产生新就业机会,这正符合国家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内在要求。

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中国未来经济成长的领头兵。温总理在《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报告中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具有市场需求前景,具备资源能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特征,在电子信息领域中云计算、传感网、电子商务、三网融合,下一代网络、行业信息化、IGBT、液晶面板、LED等产业符合这些特征,未来产业本身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未来中国经济成长的领头兵,同时并为其他战略新型工业化产业提供信息化的手段。

2010年最为重要的投资主题之一

经济危机,催生了新兴战略产业的萌发,也是中国借机步入新兴产业革命的重要历史时期。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在“后危机时代”支撑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同时,经济结构性调整以及政策导向转变将给战略性新兴产业带来较好的投资机会,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将成为2010年最为重要的投资主题一。

政策空间决定投资机会

中央政府对于战略新兴产业的高度重视和过去一年中推出的一系列政策都让我们对未来可能出台的扶持政策充满期待。我们认为未来对于新兴产业的扶持可能将集中在产业政策的规划出台、财政直接与间接补贴、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科技投入的增加和公共服务的改善几个方面。

产业政策方面,温总理表示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划将和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紧密结合。据国家发改委透露,日前国务院已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关意见的报告》,对加快培育包括航天产业在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出了总体部署。可以预期的是,在一系列产业的重点扶持之下,包括航空航天、信息、生物医药和生物育种、新材料、新能源、海洋、节能环保和新能源汽车等在内战略性新兴产业将隐藏重大投资机会。发改委相关人士也透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正在制定之中,原先规划的《新能源振兴规划》将并入其中,预计今年早间有望出台。产业政策的明晰和国家规划的公布将为整个产业的发展提供方向性指引。

财政补贴方面,财政部和发改委已经联合推出了第一批新兴产业创投基金,预计未来两到三年内还将有200支类似的基金设立,使得超过1万户中小企业收益,同时,发改委仍在继续研究财政对于核心技术研发的投资和补贴措施。

税收优惠方面,国税总局明确明年将继续落实结构性减税措施,新兴产业将是税收优惠的重点,相关细则可望逐步推出。金融支持也是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必备条件,央行的工作会议要求加大对于战略新兴产业的信贷支持,我们认为相关的倾斜政策和利率优惠可以期待,而发改委也在制定中小企业集合发债的相关细则,改善科技创新型企业的融资困境。科技部将在明年加大战略新兴产业的科研投入,并进一步构建面向企业技术创新的公共服务平台,促进国家实验室、大学、科研机构、检测中心、大型仪器中心等向企业开放。

总体而言,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和政策的支持将是一个可持续的长期的过程,必将引起资本市场良好的反响。

新兴产业也需要讲究价值投资

从最近市场表现来看,代表新兴产业的上市公司得到资金的大力追捧,因为股市投资者对于有着美好前景和预期的东西有天然的追逐热情。我们认为,国家的新型战略性产业的支持将带来持久性的投机机会。但近期相关板块的表现明显可以看到炒作的痕迹。在政策退出的大背景下,市场流动性不足以推动市场整体向上,转而在追逐题材性质的小市值股票,这些新兴产业上市公司正好满足这一需求,这一来却给新兴概念股带来了巨大的泡沫。

我们丝毫不怀疑新兴产业中存在这样优质公司,但肯定不是所有的公司都具有这样的发展前景。在市场热情高涨的追逐新兴产业股票的时候,我们应该冷静的坐下来,搞清楚这些行业的特点是什么,这些企业的商业模式到底是怎样的,它们的管理层能否在未来不确定性的外部环境下带领企业做大做强。在很多新兴产业,都可能产生这样一些能做大做强的公司,但是需要投资者真正去了解和理解,还要有足够的耐性去等待。毕竟,企业的发展是不可能像资本市场所期望的那样一帆风顺稳步增长的。

链接

“要用科技的力量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选择若干重点领域作为突破口,力争较短时间内见效,使战略性新兴产业尽早成为国民经济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新兴经济发展前景范文4

三大发展战略两个跨越一个愿景心得体会(1)

治蜀兴川事业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中,方向问题是第一因素。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主题用10句话148个字,确定了治蜀兴川的政治方向、蓝图指向、精神导向、行动取向,而把握好这“四向”,正是落实党代会精神的关键所在。

要把握好以“旗帜、理论、指示”为关键词的政治方向。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是决定党和人民事业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报告主题明确提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突出“政治属性”,表明了省委坚定执行中央决定,在思想上高度认同核心,在情感上衷心爱戴核心,在组织上坚决维护核心,在政治上坚决捍卫核心,在行动上始终跟随核心。因此,落实党代会精神,就要坚决贯彻中央部署,向中央看齐,与中央同心,推动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落实,决不辜负的谆谆重托和殷切期望。

要把握好以“战略、任务、愿景”为关键词的蓝图指向。报告主题明确“三大发展战略、两个跨越、一个愿景”总体谋划,反映了对所处历史方位的科学界定,对面临发展机遇的准确把握,因此我们要一以贯之。要深入实施“三大发展战略”,努力构建区域协同共兴、整体跨越提升、城乡共同繁荣的新格局。要锁定“两个跨越”,聚焦聚力脱贫攻坚,举全省之力抓好“头等大事”,抢抓机遇抓好“一号工程”,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走在全国前列。要努力实现“一个愿景”,描绘治蜀兴川的锦绣明天,回应巴蜀儿女的共同期盼。

要把握好以“改革创新、锐意进取”为关键词的精神导向。这次党代会将“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列入报告主题,实质上是对实现宏伟蓝图应有的精神状态作出号召。改革创新、锐意进取,是巴蜀儿女的鲜明精神特质,是当今时代的核心精神要素。从精神层面看,在小康决胜时期和改革关键时期,特别需要激发创新活力、保持进取精神,面对新的“赶考”,必须牢记使命、不忘初心,朝着既定目标再出发、再前进,去征服新的雪山草地,去战胜新的艰难险阻,以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开创崭新发展局面。

要把握好以“再上新台阶、再立新功、四川篇章”为关键词的行动取向。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发展蓝图有了,现在的关键是把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所以要用实际行动将党代会精神转化成发展的强大力量。从“三线”到“三区”,当前四川担负国家赋予的改革、发展和创新等重任越来越多,天府新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等重大国家布局交汇叠加,藏区彝区加快发展等重大国家政策交汇叠加,这就需要我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以更实要求推进各项工作,以更大气魄开创发展局面。

方向明,路径清。只要我们把握好党代会报告的政治方向、蓝图指向、精神导向、行动取向,治蜀兴川大业就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三大发展战略两个跨越一个愿景心得体会(2)

最科学的谋划是把“中央大政方针在四川具体化”贯穿始终,充分体现了省委对治蜀兴川的深刻把握和深邃思考

党的十以来,以王东明同志为班长的省委不断深化省情认识,每次重大决策注重深研细谋、把脉定向,推动中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四川具体化,在全面落实中推动四川生动实践,形成了治蜀兴川总体工作布局。报告主题明确“三大发展战略、两个跨越、一个愿景”总体谋划,反映了对五年实践经验的总结坚持,对所处历史方位的科学界定,对面临发展机遇的准确把握。总体谋划注重一致性、保持连续性、增强针对性、突出创新性。其鲜明特点和指向在于,谋划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必须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在继承中创新,在深化中拓展。

“三大发展战略”聚焦四川发展难题:既有实践检验,又是现实路径,需要保持定力、一以贯之。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战略选择源于对主要矛盾和关键问题的准确把握。省委十届三次全会确立实施多点多极支撑、“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创新驱动“三大发展战略”,明确了推动四川各项事业发展的核心战略和重要抓手。这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路径选择,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显著成效。着眼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难题,经济总量过千亿的市(州)达15个、增加8个,多点多极竞相发展态势总体形成;着眼解决城乡发展不协调难题,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新型城乡关系逐步形成;着眼解决新旧动能转换难题,推动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2%、提高6个百分点,经济结构实现历史性转变。这是推动四川转型发展科学发展、实现宏伟蓝图的关键之举。今后五年,要深入实施“三大发展战略”,努力构建区域协同共兴、整体跨越提升的新格局,构建“四化”同步发展、城乡共同繁荣的新格局,构建动力转换接续、发展提质升级的新格局。

新兴经济发展前景范文5

关键词:互联网+;农业经济;人才需求;乡村振兴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前所未有的新时代,受全球经济结构调整的冲击,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不断挑战并冲击着中国社会经济的运行机制及效能[1]。农业经济作为我国立国之本,更应紧跟时代步伐,与互联技术相融合,发展现代农业。当前形势下,新型农业创新人才应时而生,发挥自身优势,大胆革新,为我国农业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贡献力量。

一、农村经济现状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及知识经济的大潮汹涌而来,面对历史大潮,各类组织都不同程度经受着时代的考验[2]。十三五规划明确指出,要加强创新型农业改革,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由于早年间工业化和城镇化,大批乡村人才流向城市,城市经济社会得到发展,农村青年劳动力严重流失。留下的青年人大多缺乏知识技能,难以创新发展农业经济,制约农村经济发展[3]。目前,一方面,乡村战略背景下,政府的配套政策激励更多有知识有技术有想法的优秀青年返乡创业,助力家乡经济发展;另一方面,近几年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交通通信、水利设施等优化,大大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水平。农村发展总体态势增强青年回家乡创新创业的信心,有效发挥新型农业创业人才优势正是乡村振兴战略成功的关键。

二、新型农业创业人才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新兴经济体,转型举措不断推出,必将使各类型企业的运行效能面临严峻的考验[2]。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互联技术发展,农业人才雨后春笋般出现,但远达不到目前发展所需数量。在现代农业蓬勃发展、人民群众对产品需求更加多样化、个性化的背景之下[4],接受新事物、运用新技术进行创新创造、并愿意持续爱好学习不断追求的农民创业者应运而生,作为国家知识自主产能和创新驱动发展的有力“助推器”[1],这类人才被称为新型农业创业人才。由此可见,处于当前经济新时代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紧迫形势之中[1],这类人才能够带动当地农户共同创业,提升当地农户技术水平,增加农副产品附加值,降低交易成本,形成一定的规模经济。由于东西方文化存在较大差异,源于西方管理实践、组织行为领域、心理学、社会认知范畴以及高等教育管理领域的结论难以直接运用至东方,而先验理论建构在变更环境下必须结合特定研究情境特征进行实地考察、定量实证研究等科学范式的验证[1]。已有研究表明,新型农业创业人才通常具有以下特点:①有农业知识基础;②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擅长利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③有资金和社会资本;④有学习和管理能力;⑤能敏锐感知市场;⑥有责任感和担当意识;⑦具有广阔视野和风险意识,借助互联网和当地特色文化和地域特点,基于第一产业,带动农户发展加工旅游餐饮等二三产业;⑧不畏艰险,向往成功。

三、新型农业创业人才的培养路径

对于大部分财富分配而言,市场产出和社会的水平结构都被认为是理所当然,并且难以被挑战[1]。加之认知和理解世界的社会化的构建方式是通过强制性的影响力来实现[1]。那么现阶段,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路径之一就是着力培养新型农业创业人才。综上,针对培养新型农业创业人才方法提出以下建议:(1)提升乡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解决基本生活需求。(2)加强乡风建设,注重文化宣传、文明教育,引进多种文化活动等方面,构建良好宜居环境,展示乡村社会独特价值和魅力(特色小镇)[5]。(3)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我国技术创新的主要载体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现代农业企业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村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因此,政府应加大对农业创业者的培育力度,对新型农业创业人才进行互联网技术、营销等的专业培育。(4)改善融资环境,完善融资政策,丰富融资渠道。(5)政府为农民创造庇护路径,增强农民抵御风险的能力,鼓励优质青年返乡发展经济。(6)团队运作逐渐成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惯用模式,富含崭新的经营理念、开阔的战略视角以及与时俱进的智力资本结构的组织模式也正悄然占据行业主流,这种全新的组织运营机制对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因此,政府要加大人才吸引力度,建立健全高素质新型农业创业人才队伍,定期组织新型农业创业人才经验分享会。(7)乡镇与农业院校合作,为人才提供进入农业院校学习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等提升自身的机会,同时,农业院校发挥自身学科优势,鼓励热衷农业敢于创业大学生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新兴经济发展前景范文6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近日大幅调整其经济预测,表示全球经济势头正从

>> 财讯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政治 > 财讯 2013年19期 财讯 2013年19期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本刊编辑部")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经合组织:发达经济体势头转好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近日大幅调整其经济预测,表示全球经济势头正从新兴市场转向经历了几年低迷的发达经济体。经合组织表示,在全球范围内,新兴经济体的问题基本会被欧洲、美国、日本前景好转所抵消。

该组织表示,世界经济的整体前景与5月份类似,但发达经济体更好一点,法国和英国则更加明显;新兴经济体则普遍失去势头,让世界经济近期增长前景放缓。发达经济体中的7国集团季度工业产出的年化增长率升至5%,而新兴经济体的工业产出增长率则下降到零。

由于经济前景发生变化、开始好转,经合组织建议美联储放慢印钞速度,并减少债券购买。但经合组织同时也建议其他发达经济体的央行要继续宽松,以帮助压低失业率,利用闲置产能。

点评:

发达经济体势头转好,许多新兴经济体也许面临资本外流、货币贬值的前景,但这也许并非是坏事。 光明拟并购以色列最制品公司

光明食品继去年控股英国早餐品牌维他麦之后,最近已开始与以色列最大的食品生产与经销商Tnuva就可能的收购展开磋商。媒体报道此次交易总价值可能达100亿元人民币,但光明食品对此未有确认,并对外表示磋商仍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

光明食品表示,收购以色列最大的乳制品企业,一方面是由于以色列因其农业和农业管理品质而闻名,另一方面是由于中国政府正向国内的乳制品企业施加压力,要求它们提高产品质量。

光明食品近年来发起了大规模海外并购行动。2012年,光明收购了维他麦60%的控股权。2010年至2011年期间,光明曾尝试收购英国联合饼干公司、澳大利亚西斯尔旗下糖业公司、美国维生素连锁店健安喜、全球第二大酸奶制造商法国优诺,但都没有成功。

点评:

在国内消费者不惜高价购买外国乳制品的情况下,乳企海外并购就可以解决问题了吗? 企业超标排污致府河死鱼成群

湖北省环保厅最近在其官方网站《关于府河武汉段出现大量死鱼调查情况的通报》。通报称,湖北双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超标排污导致府河河水氨氮浓度严重超标,从而造成鱼类大量死亡。

从9月2日开始,府河武汉段发生近年来最大面积的死鱼事件。3日,仅武汉东西湖区捞起的死鱼就达20万斤。湖北武汉、孝感相关部门的环境监测发现,大量死鱼原因是府河水质氨氮浓度超标,而污染源来自武汉市上游。

结合沿河排查情况,监管部门初步认定是双环公司超标排污导致府河河水氨氮浓度严重超标,从而造成鱼类大量死亡。双环科技已被要求立即停产整顿。但双环科技公告称,府河水体变质造成大量死鱼的情况,并非公司超标排污这一单一原因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