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深加工范例6篇

玉米深加工

玉米深加工范文1

关键词:玉米产业;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吉林省

中图分类号:F326.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3-0189-04

关于玉米深加工,国内外学者有许多研究和思考。围绕着国家粮食安全问题,对于玉米深加工的发展形成两种相对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玉米深加工业快速发展将对中国粮食安全构成威胁(吴淑清等,2006),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玉米深加工业的良性发展不但拓宽玉米的用途,并且还能解决农民卖粮难的问题,同时还大幅度提高了经济效益(王红,2007、刘丽影,2002)。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为了保障中国的粮食安全,确保饲料用玉米的供应,也为了有利于玉米深加工行业自身的发展,对玉米深加工盲目发展进行控制是必要的(王秀忠,2007)。而关于吉林省玉米深加工业发展的观点相对一致,主要认为吉林省大力发展玉米深加工,可以延伸玉米产业链条,扩大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空间,为农民分享加工流通环节的收效创造机遇。推动玉米产业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王红等,2007)。

一、吉林省玉米深加工发展的意义

1.实现吉林省农业产业化。吉林省作为传统农业的代表,农产品深加工业发展缓慢,随着深加工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深加工效益提高,吉林省玉米深加工企业也快速发展起来。发展玉米深加工业,可以承接玉米种植业和现代物流业,促进农业(玉米种植业)的标准化和市场化,打通一二三产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效益链和就业链,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实现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是用工业化搭载传统农业,构建现代农业体系的重要载体。吉林省玉米加工业整体上实现了从初加工向精深加工延伸、由分散的小规模生产向大规模区域集团化生产转变。玉米加工能力已经达到1 100万吨,位居全国首位[1]。在玉米深加工产业链条上已经拥有了淀粉、变性淀粉、氨基酸、淀粉糖、酒精、化工醇六大系列,加工产品品种已达300多种。这种加工链条的系列化,不仅延长了玉米深加工业的产业链条,而且拓展了玉米深工业向其他与玉米相关的产业链条拓展,使得玉米产业化经营得到了快速而有效的发展。随着玉米深加工技术的快速发展,化工醇的深入开发,玉米精深加工转化增值方面将有更大的提高。

2.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吉林省实施“玉米经济”策略,上马了一大批玉米加工项目后,很快解决了玉米大量积压、农民卖粮难的问题,同时还有效地增加了农民种植玉米的收入。玉米深加工产业的发展,扩大了对玉米原料的需求,拉动了玉米价格的上涨,从而扭转了过去几十年间价格持续低迷对农民收入的不利影响。2005年初,1吨玉米卖1 000元无人问津,可是仅仅三年之后,玉米收购价已经涨到了1 620元/吨。①据吉林粮食协会数据显示,2005年,吉林省的玉米深加工企业实际消耗玉米487万吨,相对2002年增幅高达169%。根据吉林省内玉米加工企业开工和规划目标,预计2008年,玉米加工生产能力达1 600万吨,消耗玉米也将达到1 200万吨[2]。玉米深加工产业的兴起,扭转了吉林省玉米产业不景气的局面,提高了玉米的生产效益,充分调动了农民种植玉米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国家实行粮食直补政策,再加上玉米深加工行业对玉米的需求增加,种植玉米的农民收入增加比较明显。玉米精深加工业的快速发展,还使玉米产业链条形成系列化发展,已经从简单的精加工口粮和饲料转变到深加工的精细产品、生物产品和有机产品,多元醇的发展已经与纺织、汽车、包装、电子、医药等产业相联合,极大了提高了玉米产品的增加值。

3.拓展了农民就业空间。玉米深加工和产业链条的有效发展,吉林省玉米产业为下岗职工和农民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具相关数据显示,吉林省2005年玉米及其关联产品加工业消耗玉米达1 100万吨,产值达到1 000亿元,安置下岗职工和富余劳动力20万人,辐射带动省内农户240万户。玉米产业链条的拓展关联,增加了很多新的相关联的产业。新的就业岗位随之产生,这些新的岗位可以吸纳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增加就业空间的同时,也使得农民的收入随之增加。并且使得农村整个社会分工增多,也使得专业化程度更加提高。

4.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由于玉米深加工业向精深加工发展,促使玉米加工业进一步优化升级,已经从简单的精加工口粮和饲料转变到深加工的精细产品、生物产品和有机产品,同时,带动着玉米种子培植业、玉米种植业、畜产养殖业、玉米食品加工研制业、物流业、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吉林省玉米及其关联产品的生产不仅可以很大程度满足中国人民对肉、蛋等畜产品的需求,而且已经可以大量提供国内外市场供应短缺的化纤、生态塑料及精细化工产品,满足汽车、医药、建筑和服饰等方面的需要。比如长春皓月清真肉业股份有限公司,是种+养+加产业链中的下游企业,其年屠宰肉牛50万头、羊30万只、饲料产量30万吨、皮革加工20万标张、中式与欧式清真熟食制品10万吨、已研发生物制品73个品种[3]。其快速发展,带动全省45个县、(市)、区,210多个乡镇、带动10万农户、近70万农民从事养牛业,每年转化粮食秸秆300多万吨,农民养牛增收10亿元。

二、吉林省玉米深加工发展现状

1.玉米深加工企业。吉林省玉米深加工企业在吉林省“玉米经济”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带动下,吉林省玉米深加工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形成了以大成玉米有限公司、吉林燃料乙醇有限公司、吉林吉安集团有限公司、华润黄龙食品有限公司、吉粮天裕为代表的玉米深加工企业。设计产能超过5万吨的17家企业合计约需要玉米982万吨(如表1所示)。这些企业作为吉林省玉米精深加工的龙头企业,在高新科技的引领下,正将吉林省玉米深加工业推向新的规模和更加现代化的领域。并逐步实现吉林省“玉米经济”策略,将吉林省农业产业化全面推进。

2.玉米深加工规模。

(1)全国玉米深加工企业玉米消费量

2006/07年中国工业用玉米量为3 550万吨,为玉米总消费量的24.4%(如图1)。虽然同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玉米深加工产业仍然有很大差距,但近年的发展速度较快,令世界瞩目(如下页图2)。

图22006/07年度国内玉米消费结构

资料来源:国家粮油信息中心,2007。

中国玉米深加工主要有淀粉行业和酒精行业。2006/07年度3 550万吨工业用玉米中,淀粉行业消费玉米2 200万吨,占工业玉米消费的62%,酒精行业消费1 450万吨,占工业玉米消费的38%(如图3)。近几年淀粉行业和酒精行业消费玉米呈现同步增长态势。

图32003/04―2007/08中国工业消费玉米量

(2)吉林玉米深加工企业玉米消费量。2007年吉林省规模企业消费玉米量为655万吨,为玉米总产量的37.4%。与全国深加工量24.4%相比,吉林省的玉米深加工玉米消费量高出13个百分点。

3.玉米深加工效益。玉米深加工,尽管还处于探索阶段,但已经充分显示出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生物燃料项目随着国际原油价格大涨而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并且能够带来节能减排效果,形成循环经济模式。资料显示,吉林省玉米产业链条上已经消耗玉米1 100多万吨,并且还有几百万吨玉米产能没有开工。其产值已经超过1 000亿元;辐射带动省内农户240多万户。带动了农民一起致富。燃料乙醇的生产和使用,一是增加了财政收入;二是有效节约了石化能源的消费;三是减少了有害气体的排放;四是提供了许多就业岗位;五是带动了玉米价格的上涨。

三、吉林省玉米深加工发展存在的问题

1.产品精深加工程度低,增值幅度小。在玉米加工大宗产品中,玉米淀粉占45%,相应的淀粉下游产品开发深度和精度滞后,只有少部分用于省内深加工,约有50%以上以原料形式销往省外,产品附加值低,未能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2.项目布局过于集中,重复建设严重。玉米加工业涉及到诸多部门,而设置却按行政区划和部门进行布局和管理,这就造成了区域间产业结构趋同、产品品质雷同,在相同水平线上互相重复。例如,吉粮集团和中粮集团两个深加工企业间只相距30公里,松原的赛力事达和吉安生化两个企业只相距30米,企业相隔距离均未超过方圆150公里的半径。由于项目集中和重复建设,必然导致企业争原料、争市场,造成企业经济效益下滑。

3.加工规模小,市场竞争力不强。虽然形成了以长春大成公司、公主岭黄龙食品工业公司、吉粮赛力事达、乾安吉安生化酒精有限责任公司、吉林燃料乙醇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玉米加工龙头型企业群,但整体上对全省经济具有强大拉动作用的大型龙头企业数量偏少,龙头企业仅占全部玉米加工企业的10%,多数是市场竞争力不强的中小型企业。中小企业对玉米的加工,既不能将玉米加工产业链条拉长,又对玉米资源利用不充分,造成玉米资源的浪费。还可能造成对环境污染。

4.科研投入不足,深加工科技含量低。除长春大成集团自主研发技术多为国际首创外,其他玉米加工企业的技术和装备大都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由于科研投入不足,使得吉林省各玉米加工企业技术与装备,特别是一些精深加工项目不能进行。这种低技术含量的初级加工产品,使得玉米产业增加值不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不能得到有效提升。

四、吉林省玉米深加工业发展策略

吉林省玉米工业转化虽然取得一定的成就,但其综合利用和增加值仍有待大幅度提高。根据国外玉米工业利用的发展趋势和国内需求及技术的开况,未来吉林省玉米工业发展策略主要是:

1.加强玉米综合利用,提高附加值。提升玉米加工业在整个玉米产业中的核心地位,依托吉林省丰富的玉米资源,特别2008年7月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吉林省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规划》,这标志着吉林省将成为首个突破六百亿斤粮食生产的省份。而其中规划中增产的100亿斤商品粮中玉米占60亿斤。拥有如此丰富的玉米资源,如果只靠玉米初加工,或者单一的深加工,是无法实现玉米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为了将玉米产业做大做强,做出特色,首先,加快玉米深加工高端产品的研制开发和生产,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提高玉米产业的附加值;其次,将玉米产业链条科学规划综合搭建,形成以玉米为核心的多链符合,形成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2.继续扶植一批龙头企业,加强带动效应。发挥龙头企业的核心带动效应,可以将玉米产业真正做成吉林省的特色。龙头企业在世界范围站稳脚跟,才能真正将吉林省玉米产业做大做强,并将吉林省玉米加工小企业进行整合,实现资源优化,带动玉米产业按有效模式运转。如继续扶持皓月公司,加大其生产加工能力,开发新品种,这样可以带动养殖业的发展,进而带动种养加链条的带动作用,可以使秸秆进行综合利用,形成种植业的一个循环链条。

3.加大科技投入,发展玉米深加工特色产品。玉米蛋白主要为醇溶蛋白、谷蛋白、球蛋白和白蛋白等四种。其支链氨基酸和中性氨基酸含量均相当高,是植物蛋白中颇少见的特色组成。以前这是玉米蛋白利用的限制因素,但近年来却成为深层次加工的依据。玉米黄粉可以加工生产醇溶蛋白、玉米分离蛋白以及具有多种保健功能的玉米蛋白肽等通过对玉米蛋白改性,可以生产出多种功能食品。且玉米黄粉作为湿法生产玉米淀粉的下脚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但通过对玉米蛋白进行深加工,提高其附加值,为中国的农产品深加工发展开辟了一条前景广阔的道路。并且增加玉米深加工产品在食品中的运用,既可以减少因为玉米深加工而引起的粮食安全争论,又提高了玉米产业的经济效益,而且充分发挥玉米的保健功能。继续加大科技投入,探索玉米精深加工产品,特别是在发展柠檬酸(无磷洗涤剂)、生态塑料的研制,这种百姓日常消费品对于治理“白色污染”和应对石油资源的短缺,建设生态省都有积极的意义。

4.发展玉米循环经济,实现玉米产业可持续发展。玉米作为可再生的工业原料和能源被誉为“软黄金”,随着现代加工科技的发展,玉米具有多次加工增值的潜力。要实现吉林省玉米产业大发展,就要让广大农民从中受益,增加收入,改善农业发展环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良性发展,有效解决民生问题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就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玉米资源的永续利用。

五、结论

通过对吉林省玉米资源和农业发展分析,按照国家发改委的精神,吉林省大力发展玉米深加工业既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又能有效提高玉米附加值,实现经济效益的大幅提高;既能促进粮食的有效生产,又能保证生态省的建设实现;既能保证吉林省“玉米经济”策略的有效达成,又能实现玉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因为在玉米生产大省吉林省,大力发展玉米经济是大有可为的。只是在发展玉米深加工发展的过程中,要注重玉米精深加工的增值效用,形成玉米产业的循环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铁男.燃料乙醇与中国[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2]段秀萍.国家政策变化对吉林省玉米深加工业的影响及对策[J].农业与技术,2007,(6).

[3]姜长云.粮食加工业迅速发展对中长期粮食安全的影响――以东北地区玉米加工业为重点的分析[J].宏观经济研究,2007,(4).

[4]丁声俊.美国玉米深加工发展新趋势及其借鉴[J].粮食问题研究,2007,(6).

[5]张越杰.中国玉米产业链研究――以吉林省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07,(12).

[6]蔡强.走玉米深加工之路,振兴吉林省经济[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党报,2007,(6):12-15.

[7]王秀忠.严控玉米深加工盲目发展确保饲料用玉米供应[J].农产品加工・畜产品,2007,(6).

[8]刘丽影,刘国华,黄丙申.玉米深加工与综合利用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J].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2002,(4).

[9]林峰,蔡木易,易维学.玉米蛋白深加工现状及发展趋势[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6,(11).

[10]吴淑清,崔凯.玉米深加工产业的发展趋势[J].农产品加工,2006,(8).

[11]王红,汤洁,王筠.玉米深加工产业的循环经济模式研究[J].地理科学,2007,(6).

[12]张越杰.中国玉米产业链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7,(12).

[13]齐聪,刘小和.加入WTO后吉林省玉米产业发展变化[J].安徽农业科学,2008,(7).

[14]皓月集团网站,省略/hyjj/jianjie.htm.

Research about Development of Corn Processing in Jilin

LI En,LIU Xiao-tong

(College of Quartermaster Technology of 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62,China)

玉米深加工范文2

煤球与混凝土里加淀粉

深入玉米深加工企业调研之后,笔者发现玉米产业的发展早已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此之前,大家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煤球与混凝土里会添加玉米淀粉,以及很多饮料与啤酒是用玉米下游产品作为主要生产原料。

“玉米价格下来后,市场需求空间一下子打开了,玉米产业突然间如雨后春笋般焕发出勃勃生机。”与笔者同行的一位“老玉米淀粉”说,当前国内玉米市场主要的表现特征就是需求增长快,并带动整个产业进入了良性发展轨道。

需求是产业发展的龙头,是产业发展的动力,新的市场需求领域不断开拓,使得整个玉米产业攒足了发展的力量。4天时间里,笔者调研的8家大型玉米深加工企业均为满负荷开机,部分企业甚至超负荷生产。

“自2015年年底开始市场需求加大,2016年全年玉米深加工业企业开机率都很高,今年以来各家企业更是开足马力生产。”辽宁省开原市一家玉米深加工企业负责人认为,玉米市场“价补分离”政策的实施为国内玉米深加工企业打造了公平竞争的平台,提高了我国玉米及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分析玉米市场需求增长快的原因可以发现,一是近年来我国玉米下游产品出口数量增长明显,提振了国产玉米需求。二是玉米下游产品开拓了很多需求新领域,国产玉米的刚性需求数量增大。玉米价格的下滑使得下游产品获得了“物美价廉”的赞u,玉米淀粉、玉米淀粉糖等主打下游产品需求量增长迅猛,促使玉米需求好转。

笔者在调研中发现,近年来我国玉米下游产品出口量增长较快,尤其是出口东南亚地区的数量较大。不过,需要玉米深加工企业重视的是,虽然我国玉米下游产品凭借质量好、品种多、价格低、服务好的优势获得不少市场份额,但由于出口增长较猛,部分国家的有关机构对此忧心忡忡,并针对我国玉米下游产品实施了一些限制进口的措施与政策,削弱了我国玉米下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了其进入这些国家玉米市场的门槛。而随着竞争加剧,预计还会有一些国家针对我国玉米下游产品出口实施限制措施,国内企业要加强风险控制意识。

“一些啤酒是由玉米淀粉糖等发酵生产的,香烟、火腿肠等与我们日常生活十分紧密的商品中很多含有玉米下游产品的成分,当前玉米淀粉更是添加到了煤球、混凝土里,而玉米淀粉糖替代白砂糖的趋势已不可逆转,玉米淀粉大量替代与添加到面粉制品里已成为现实。”调研过程中,不断有业内人士如是说。

据了解,由于价格优势明显,特别是在玉米下游产品开发越来越细化、专业化、高品质化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领域出现了玉米的身影,如在食糖市场,玉米淀粉糖已形成了对白砂糖的全面挤压态势。而在食品与工业生产领域,玉米淀粉正在大量替代面粉、次粉、木薯粉等。此外,在水产饲料、能源化工等领域,玉米下游产品也正在全面介入。

公司总部设在哈尔滨的一家新建玉米深加工企业负责人表示,受小麦粉与玉米淀粉价差较大的刺激,一些食品加工与工业企业正在加大使用玉米淀粉的数量,估计今年玉米淀粉替代小麦粉的数量会达到110万吨。由于现在很多造纸企业开始使用玉米淀粉作原料,加上废纸用量增加,玉米淀粉年用量将增加20-30万吨。当前进口木薯粉运至南方地区一些需求企业的到厂价在2700元/吨左右,玉米淀粉的到厂价在2300元/吨左右,这令玉米淀粉替代木薯粉的现象大量出现,初步估计年替代量有数十万吨。另外,估计今年我国玉米果葡糖浆的出口将增长20%,达到60万吨。

目前,很多玉米深加工企业正在根据玉米淀粉、玉米淀粉糖的市场需求、价格高低等情况灵活分配生产资源,开机率一直保持在高负荷状态,下游企业对玉米的需要保持着旺盛态势。

深加工企业供销两旺

笔者在部分玉米深加工企业了解到,虽然当前玉米市场价格比较高,但很多玉米深加工企业根本不担心原料供应会出现问题,主要原因是绝大部分企业的原料库存备得十分足,部分大中型企业的生产周转库存甚至备到了7月底。

在辽宁省开原市一家玉米深加工企业里,笔者看到企业采购的原料玉米堆积如山,11-12万吨的原料库存完全可以满足其一个半月的生产需要。四平市一家玉米深加工企业业务负责人表示,该企业原料玉米库存有20万吨,在下游产品畅销的背景下,企业供销两旺的生产态势将得到维持。在公主岭与长春的两家玉米深加工企业里,笔者发现企业自备与代收代储的玉米库存高达上百万吨。

目前,东北地区绝大部分玉米深加工企业的生产周转库存备到了6月底,部分企业玉米库存可以满足生产需要至7月中旬和7月底。

“往年,玉米深加工企业的生产周转库存备到5月底,平常时间生产周转库存数量保持在10―20天的生产用量。”绥化市一家玉米深加工企业负责人告诉笔者,今年企业原料库存之所以充足,原因有两点:一是东北三省地方政府对企业收购当地2016年产玉米有补贴,截止时间是今年6月底加工完毕的玉米,这使得绝大部分企业把库存备到了6月底。二是2016年产玉米上市后,市场价格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在较低价区,而玉米下游产品却销售顺畅,企业利润可观,很多企业增加了原料库存,并根据下游产品订单情况,提前锁定了加工利润。

期货引力强产业企业参与积极性高

笔者调研的这些大型玉米深加工企业大部分拥有大商所玉米淀粉交割库,个别企业还拥有玉米交割库,除了按照大连玉米、玉米淀粉期货交易规则为期货投资者做好服务以外,其还充分利用期货市场平台积极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经营环境。

当前辽宁省开原市一家玉米深加工企业已参与了玉米淀粉期货的交割业务,2016年与2017年已交割的玉米淀粉约2.5万吨,企业参与的套保交易量等逐步增加。与此同时,这家企业对参与玉米期货交易也很有兴趣。身处玉米主产区,加上近年来各类政策性库存玉米出库量较大,虽然企业不会直接从期货市场采购原料,但当原料库存较大、价格下行时,这家企业会对库存原料进行卖出套保操作,以规避风险。

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对于很多玉米产业企业而言,期货是一个辅助工具,一般情况下不进行实物交割,当盘面价格达到预期目标,企业就会平仓了结。主要交割月份为1、5、9合约,操作利润比较稳定,盈亏波动不大。

在吉林松原一家大型玉米深加工企业,笔者获悉,为了充分整合企业资源,系统化地利用期货工具抓住市场机会,这家企业成立了专业化的期货交易团队和事业部,并采取了极为严格的风险控制体系,充分利用企业熟悉玉米产业的优势,以及拥有玉米上中下游广泛资源的特点,主要进行期现货结合的操作,一个由4名专业人员组成的期货交易团队的稳定收益甚至抵得上一家大型工厂的年利润。

“玉米深加工行业越来越像大豆行业那样发展了,企业不能光指望进行玉米加工来挣钱,要把玉米加工这一领域看成一个可利用的资源来整合,充分利用期货市场进行贸易和期现货结合的买入、卖出套保操作。只有这样,企业才可以跟得上行业发展步伐,利用好市场不断涌现的新工具,打开企业增加收入的渠道。”地处松原的这家玉米深加工企业负责人表示。

“我们公司十分注重用期货手段来规避经营风险等问题,当前正在与下游重点客户一起研究利用期货市场进行点价销售的模式,同时公司还积极与大商所联系,争取早日拥有玉米与玉米淀粉交割库,未来会充分利用公司玉米深加工能力大的优势,积极与期货、保险等中介机构结合,服务好东北地区玉米产业的发展。”公司总部设在哈尔滨的一家新建玉米深加工企业负责人认为,东北地区玉米资源丰富,充分利用期货市场可以解决好“三农”问题,建议作为实体企业的玉米深加工企业要主动接触期货市场,利用好期货市场的资金资源、场内外期权工具等。

从当前玉米深加工企业参与期货交易的整体情况来看,大部分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很强,部分企业是集团统一操作,集团下属企业配合交易;一些企业则成立专业团队进行操作。从实际交易效果来看,企业期现货结合的操作模式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经营风险,部分操作经验丰富的企业收益较好。值得注意的是,期货概念进入玉米深加工领域以后,很多企业在经营上有了新思维,部分企业已开始利用期货市场进行产品的点价销售、基差交易等,一个传统的产业注入了新鲜血液,充满了活力。

个体存差异深加工业景气指数上升

深入东北地区玉米深加工企业调研,笔者一进入这些企业的厂区,良好的企业文化气息就扑面而来,人性化的管理处处可见。此外,无论是办公区还是生产区,处处如公园。玉米深加工企业良好的形象意味着整个行业的景气指数在上升,玉米市场“价补分离”政策的实施使得玉米深加工企业脱离了亏损的泥潭。

笔者在调研中发现,有五大因素促使企业发展良好:一是玉米市场“价补分离”政策的实施,让东北地区玉米深加工企业有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内地与东北地区玉米市场价差回归到了合理水平。二是近年来东北地区地方政府加大了对玉米深加工业的扶持力度,有利于玉米产业链的完善,有利于市场机制发挥作用。三是东北地区拥有原料资源优势,高品质玉米供应充足,减少了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了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与质量。四是东北地区玉米深加工企业很多是新建的,这些企业普遍拥有生产技术优势、机制灵活优势、人才优势。五是东北地区能源丰富,很多企业拥有自备电厂,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不过,东北地区运输能力不足使得当地玉米深加工企业产品外运遭遇到了瓶颈问题,同时海运费等涨幅过大也削弱了东北地区企业的竞争能力。

据了解,自2008年玉米临储政策实施以后,东北地区玉米价格一路上行,不但让东北地区与山东等玉米市场正常的价差240-300元/吨消失,而且在2015年前后国内玉米市场还出现了“倒流”现象,导致东北地区部分玉米深加工企业无法生存。自2016年“价补分离”政策实施后,东北地区玉米原料与煤炭等资源丰富的势得到显现,估计3-5年内东北地区玉米深加工企业的竞争力将持续增强。

“当初在开原建厂,主要是为了加工酒精。由于政策调整,企业只好转产玉米淀粉,但自开工以来,企业基本没有挣过多少钱,年亏损额在1.3亿元左右,主要原因是在临储政策的支持下,玉米原料价格一年比一年高。作为企业员工,大家都很上火。不过,自临储政策取消后,企业财务状况明显好转,企业开机率也达到了100%。而在往年,每年停机2-3个月很正常。今年如果再算上地方政府给予的补贴,企业加工玉米淀粉基本可以挣钱了。”开原市一家玉米深加工企业负责人告诉笔者,当前我国玉米深加工行业基本已挣脱了亏损泥潭,整个行业的景气指数不断上升。从东北地区深加工企业的整体情况分析,虽然由于各个企业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各个企业的原料采购成本等情况存在较大差异,但能挣钱的企业越来越多了,这是一件好事,对产业的发展很有利。

笔者在调研中了解到,从东北三省玉米质量、产量、外运量等方面综合分析,辽宁、吉林产玉米外运量比较大,外运渠道也比较多,加上质量好,每年新产玉米上市后,当地市场价格往往高于其他地区。位于开原的这家玉米深加工企业在2016年当地产新玉米上市后,虽然加大了采购力度,但数量还是比较有限,为了满足生产需求,不得不从吉林等地采购玉米。与地处其他产区的企业相比,其采购成本偏高,同时也不能获得地方政府的大量补贴。

在公主岭一家玉米深加工企业,笔者了解到,2016年这家企业净挣2亿多元,今年年初至今又挣了近1亿元,企业已完全进入了快速发展轨道。

据上述的“老玉米淀粉”介绍,2014、2015年东北地区玉米深加工企业有亏有赚,随后由于有了地方政府“拍卖补贴”的扶持,大部分企业的经营状况好转;2016年整个行业的情况更是明显好了起来;今年年初至今很多企业的利润状况特别好,企业对越来越市场化的玉米市场竞争充满了信心。

“信心来自于我们有资源。”东北地区一家玉米深加工企业负责人说,“8年临储”让很多东北玉米深加工企业无法生存,而玉米市场完全市场化以后,东北产玉米在国内市场将占主导地区,加上现在两亿多吨的陈玉米库存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未来东北地区企业的竞争优势很强。

地处松原的一家玉米深加工企业负责人表示,企业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了,之所以发展得又好又稳健,关键在于风控严格、业务开拓超前、计划的前瞻性较强。例如,这家企业早在10年前就已开始了蜡质玉米的种子选择、“订单农业”模式种植、产品试验与产品研发等工作。

据笔者了解,松原这家玉米深加工企业各事业部分工明确,配合协作较好,很多产品可以内部消化,实现利润最大化。当前这家企业在尝试生产特种玉米淀粉。当前市场对蜡质玉米的需求增长较快,但蜡质玉米的质量需要从种子开始控制。这家企业就从选择种子公司做起,发展到与农民进行“订单农业”生产,最后到玉米生长管理、收获、运输等,严格对质量进行把控。

地租降幅大传统产区玉米面积稳定

5月是东北地区农民播种的旺季,此时穿行在东北广阔的黑土地上,到处是农民忙碌的身影。

笔者发现,受政策调整和玉米市场发生较大变化影响,东北地区农民适时调整了种植结构,主要表现为非传统产区玉米种植面积下滑,大豆、水稻、马铃薯等农作物面积增加。

在玉米传统产区,农民比较习惯于种植玉米,传统产区玉米面积较为稳定。据了解,今年东北地区包地费下滑明显,往年8000-10000元/垧的费用降到了2500-3500元/垧。而生产成本的下降不但为玉米价格下行打下了基础,而且有利于土地流D。

此外,由于企业生产原料备得充足,虽然近期临储玉米竞价销售遭“疯抢”引起市场广泛关注,但东北地区很多玉米深加工企业“沉着稳定”,并没有积极参与交易。

玉米深加工范文3

关键词:玉米 玉米深加工业

玉米在世界的粮食生产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的玉米年产量位于美国之后居世界第二位。随着消费者购买力的增强以及对自身健康的日益关注,作为健康食品概念的玉米深加工产品市场容量将不断扩大。2010年实际生产能力达到2400万吨,设计能力达到3340万吨,较2009年增加400万吨,增幅在20%左右。国外加工业中已达数千个品种,加工回收率高达98%。我国玉米深加工工业比较落后,80%以上的玉米以原粮状态直接上市或者经过初级加工进入市场。与发达国家农产品增值程度相比,我国的差距很大。

一、我国玉米深加工的现状

玉米深加工范文4

淀粉主要是利用玉米、木薯、马铃薯、甘薯、小麦等经过深加工生产而成。而玉米是主要的加工原料。利用淀粉再次延伸产业链深加工而生产的产品主要包括:淀粉糖、赖氨酸、山梨醇、化工醇、燃料乙醇、柠檬酸等。全球利用玉米进行深加工而生产的产品超过2000种,而我国玉米深加工产品仅仅400多种。由于玉米深加工的增值效益明显,近几年,全球玉米深加工扩建、再建的形势非常的积极。玉米淀粉的广泛应用提升淀粉产能的不断扩大。

1、 全球大米淀粉市场情况

玉米淀粉的主要供应国家为美国、中国、巴西、阿根廷、墨西哥、印度等,同时也是玉米的生产大国。2006年全球玉米淀粉的产量为3940万吨,占总产量的80.24%,2007年全球玉米淀粉产量为5400万吨.其中变性淀粉及淀粉糖的大量投产及扩产是主要原因。全球玉米深加工的不断深、广延伸加速了玉米淀粉产业的快速发展。

2、 国内玉米淀粉市场情况

汉鼎分析研究表明2009年我国玉米淀粉产量为1170万吨,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均消费淀粉只有7.2公斤,仅仅是美国人均消费淀粉的8%,欧盟的32%。未来一定时期内,随着我们消费水平的提升及饮食习惯的改变,玉米淀粉的消费潜力仍有一定的空间。近几年,我国淀粉市场发展迅速,预计2010年我国年产玉米淀粉量大约1350万吨,增幅仍在15%以上,国内玉米淀粉业快速发展也主要归功于淀粉应用的多样性。利用淀粉可以生产淀粉糖甜味剂、柠檬酸、味精、肌苷酸、葡萄糖、Vc、VE及其他药物使用的青霉素和抗菌素等。

从区域分布情况看,我国生产淀粉的省份主要为吉林、山东,河北、河南。以上四省份玉米淀粉的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70%以上,淀粉生产的地域较为集中。其中淀粉糖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淀粉深加工产业,主要体现在我国淀粉糖产量由2000年67万吨,发展到2005年的450万吨以上,增长6.7倍。

二、未来国内玉米淀粉市场发展方向及影响因素分析

近年来,国内玉米淀粉的消费主体主要集中在变性淀粉及淀粉糖的快速发展。2007年国内玉米淀粉消费量为1600万吨,占淀粉消费量的80%以上,同比增幅在20%以上。

1、国内玉米淀粉市场的后期发展上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全球淀粉生产技术及产量的迅猛发展。

玉米淀粉作为深加工的初级产品,在全球的发展及应用相当广泛.而技术的突飞猛进更增加玉米在工业中的主导作用。其中全球对玉米深加工的研究领域广泛、深度不断加深,为未来玉米淀粉市场的发展奠定了基石。

(2),玉米深加工产品总量的提升。

据汉鼎咨询数据调查显示,在短短10年间国内玉米深加工产品每年以10—20%的比率增长,其中淀粉糖的增长速度最快。玉米淀粉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国内淀粉消费需求的提升及玉米作为再生资源受到市场的普遍关注。

在关注淀粉行业发展的同时电应该关注Ik,,AJ淀粉I;游产品的发展。

(1),淀汾糖的发展。

近几年,随着全球淀粉糖的需求不断攀升,国内饮食习惯的转变,国内淀粉糖的消费也出现大幅度的增长。其中主要源于淀粉糖的种类繁多,附加值较大,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及进一步生产出的青霉素、红霉素、维生素等药品。淀粉糖发展速度之快.可以从以下数据得出,我国从1998年到2004年之间,淀粉糖产量年递增率为39%,预计2008年我国淀粉糖产量将达550万吨左右。其中主要在于淀粉糖的价格优势及食糖消费的萎缩。另外,全球高昂的糖价也对淀粉糖市场的发展起到刺激作用。

(2),柠檬酸、赖氨酸等出口产品市场的快速发展。

淀粉市场每年的递增速度较快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出口市场的活跃。其中出口较多的产品主要为柠檬酸及赖氨酸等,柠檬酸在2007年的产能为80万吨,据测算,出口高达40万吨。2007年赖氨酸的出口首次超过国内消费。未来淀粉市场不断发展,出口市场将进一步加大。

3、 原料市场未来走势对玉米淀粉的影响。

受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玉米在深加工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因饲用玉米的用量仍占玉米用量70%以上.对玉米的主导作用短期难以改变。而深加工企业特别是玉米淀粉的高附加值将成为长期市场追逐的焦点。据了解,美国等发达国家玉米深加工转化率为40%左右,我国玉米深加工转化仅仅8%。从长期来看玉米发展的深加工前景将影响玉米的未来走势。而玉米供应原料在需求多元化及全球供应偏紧的态势中,成本价格区间上移将缩小未来玉米淀粉的利润空间。高附加值的玉米淀粉的深加工业将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4、 国家相关政策的影响。

玉米淀粉在深加工中的广泛应用及其高附加值的可再生资源的特点,国家对玉米淀粉的深度、广度开发均有出台相关政策及财政方面的支持,国内玉米淀粉的应用前景可谓一片光明。

玉米深加工范文5

2013年11月18日,国家粮食局调控司下发《关于报送执行费用补贴政策到东北地区采购新产粳稻和玉米企业的函》,关于收购2013年东北产玉米给予一次性费用补贴140元/吨相关政策。政策明确“享受玉米费用补贴政策的省份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16个省份。”而此前11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粮食局、农业发展银行联合下发的《关于做好2013年秋粮收购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符合条件的关内企业到东北产区按不低于最低收购价或临时收储价采购粳稻、玉米,国家将按140元/吨的标准给予费用补贴”。

深加工企业多不在补贴范围内

虽然《关于做好2013年秋粮收购工作的通知》提到只要是“关内”企业都有获得费用补贴资格,但结合《关于报送执行费用补贴政策到东北地区采购新产粳稻和玉米企业的函》来看,可获补贴省份为上海、江苏等长江流域以南传统玉米销区省份,而国内多数(尤其大型)玉米深加工企业多分布在东北及华北地区,这就意味着全国深加工行业年玉米用量占比90%以上的北方深加工企业基本不在补贴范围之内,可见,此番补贴政策与绝大多数深加工企业基本“擦身而过”。

除补贴地域限制外仍需考虑的是,即便是南方符合获取补贴资质要求的深加工企业要真正拿到补贴也并非易事,一道价格“门槛”便把不少企业挡在补贴“门外”,政策要求必须“按不低于最低收购价或临时收储价”收购方可获取费用补贴。但实际情况是,深加工企业因对粮质要求低于饲料企业,实际收购价格也相对偏低,尤其用于酒精生产的玉米多为低价差粮,因而对南方深加工企业来说,采购低价玉米或比采购高价东北玉米以获取费用补贴可操作性更大。

消费差抑制深加工玉米需求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国家政策扶持下,国内玉米深加工产业快速发展,产能逐年扩张,导致近年深加工产能过剩明显。在近两年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整体欠佳大背景下,深加工产品消费走向低迷,产品价格下跌,企业经营逐渐由盈利转向亏损,行业开工率下降,玉米年用量下滑。尤其近两年以来,白酒塑化剂风波对酒精行业形成重创;健康理念促使居民饮食消费结构改变,碳酸饮料消费下降;中央严整铺张浪费之风,高端礼品消费骤减;糖价持续走弱,淀粉糖替代量减少……玉米深加工产品终端消费均处于萎缩状态。

12月至春节前为传统深加工企业集中玉米备库阶段,而当前各地深加工企业原料库存普遍偏低,企业备库积极性明显不高,对近期政策利好消息接连出台,深加工企业表现出往年少有的平静,维持常态收购+谨慎观望成为更多企业规避市场风险的首选。虽然北有临储收购支撑,南有140元/吨补贴提振,但在明年国内玉米供应大环境偏松、后期深加工产品消费回暖预期不足、饲养业刚性需求增长空间有限等因素影响下,深加工企业对后期玉米稳定供应并无明显担忧,近期集中原料补库需求受限。

企业开工率恢复缓慢

玉米深加工范文6

一、今年玉米生产情况

目前全国玉米已基本收获完毕,从各方面反馈的信息来看,今年玉米产量将较去年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由于去年受自然灾害影响较重,使的去年的玉米产量减产幅度较大。虽然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玉米产量为16390万吨,较2008年减少200万吨,但许多机构对此数据并不认可。中华粮网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玉米产量较上年度有较大幅度的减产,总产量约为15500万吨。而对今年产量的预测,各方数据虽然也有差异,但差异幅度明显小于对去年产量的预测水平。中华粮网认为,受玉米价格高位运行的影响,农户种植玉米的积极性提高,2010年全国玉米播种面积约4.71亿亩,较去年有一定幅度的增加,预计全国玉米总产量约为16500万吨,较去年增加950万吨。

分区域来看,东北产区由于去年减产幅度较大,今年玉米产量较去年增加幅度较大,特别是黑龙江和吉林省,虽然前期部分地区经受了洪水的侵袭,但由于生长期间水热条件总体不错,产量增幅较大。辽宁和内蒙古的部分地区受灾情况较为严重,产量增幅低于预期,但仍然较去年产量有一定幅度的增加。华北黄淮产区今年玉米播种面积总体保持了相对稳定,总产量水平较去年或略有增加。具体来看,河南、河北、山西三省虽然个别地区玉米生长期间受不利天气影响,但由于受灾地区所占比例较小,并且各省播种面积都较去年有所增加,因而预计这三个省的玉米总产量较去年将略有增加。山东省玉米播种而积与去年基本保持稳定,受玉米生长期间不利天气影响,玉米单产出现下降,总产量将较去年减少。

2008/09年度全国玉米总产量达到了创记录的16590万吨,因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丰收年景。而2009/10年度由于东北产区遭受不利天气影响较为严重,因而,导致全国玉米产量出现较大幅度的减少,使的2009/10年度成为一个歉收年景。根据今年的玉米生产及产量预测情况,今年的玉米总体来是一个产量平年。

二、目前玉米市场情况

受2009年度玉米减产及需求旺盛因素的影响,从去年玉米上市以来,国内玉米市场价格总体呈现了人幅走高的态势。国家不断进行的临储玉米拍卖有效的增加了国内玉米市场供给,对稳定国内玉米市场价格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随着2009玉米年度的结束,10月之后,国内玉米市场进入了一个新的市场年度。随着玉米收获的结束,玉米上市量开始逐渐增加。从目前国内玉米主产区的收购市场来看,受陈玉米价格高位牵引作用及市场涨价的影响国内玉米收购价格普遍出现了较大幅度的高开走势。根据中华粮网数据监测,2010年10月25日,河南郑州中等玉米饲料厂进厂价1880―1920元/吨,较去年上涨约150元/吨;河北石家庄饲料企业进厂价1860―1880元/吨,较去年上涨约130元/吨;山东德州饲料企业收购价1920元/吨,较去年上涨约240元/吨:安徽深加工企业挂牌1930元/吨,较去年上涨约190元/吨:吉林长春深加工企业进厂价1750元/吨,较去年同期上涨约300元/吨:黑龙江肇东深加工收购价1700元/吨,较去年上涨约250元/吨。主产区玉米价格的高开高走与市场各级主体对后市价格的上涨预期密不可分。一方面由于上年度玉米由于减产及需求的拉动,玉米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走势,陈玉米价格的高位对今年新玉米产生了较强的示范作用,牵拉新季玉米价格走高。另一方面,近期包括小麦、大豆在内的国内外粮食价格普遍出现了上涨走势,商品市场涨价的大背景增加了市场对后市玉米价格走高的预期。特别是近期有关部门公布再次提高明年的小麦最低收购价,进一步增强了市场对后期粮食价格继续走高的共识。中华粮网近期玉米市场调查显示,今年农户的惜售情绪明显高于往年,新玉米收购进度明显低于去年同期,市场各级主体对玉米价格普遍抱有较强的走高心里预期。

三、国内玉米需求情况

饲料需求和深加工需求是国内玉米消费的两大主要领域。今年以来,国内饲料需求总体保持了稳定增长的态势,而深加工玉米需求受益于深加工产品的上涨,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加态势。从饲料行业的情况来看,今年以来,针对前期国内生猪价格下跌造成的生猪养殖业亏损的局面,国家先后启动了五批冻猪肉收储政策,使的生猪养殖效益开始转好,猪粮比价从7月下旬开始恢复至盈亏平衡点之上运行。据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2010年10月13几,全国大中城市生猪出场价格为12.97元/公斤,是今年以来的最高价格,猪粮比价为6.49,也处于今年以来的最好水平。2010年9月全国生猪存栏量为45450万头,是今年以来连续第四个月出现增加态势,养殖业的向好将会提升饲料玉米需求。据中华粮网数据显示,预计2009/10年度全国饲料玉米消费量为9700万吨,预计2010/u年度全国饲料玉米消费量将增加150万吨至9850万吨。

从玉米深加工需求来看,今年以来随着经济的复苏,玉米深加工产品价格出现上涨走势,玉米深加工企业产能得到恢复,产能利用率不断提高,玉米深加工消费量出现明显增加态势,成为推动今年以来玉米价格走高的一个重要因素。据中华粮网数据显示,2010年10月25日,吉林地区玉米淀粉出厂均价为2700元/吨,较去年年底上涨180元/吨,较去年同期上涨300元/吨。2010年10月25日,东北地区普通食用酒精出厂均价为5830元/吨,较去年底上涨480元/吨,较去年同期上涨980元/吨。目前包括酒精和淀粉在内的玉米深加工产品仍然保持高位运行,后期仍将成为支撑国内玉米消费的一个重要因素。据中华粮网数据,预计2009/10年度国内深加工玉米消费量为4000万吨,预计2010/11年度仍将会保持小幅增长。

四、国家玉米收储政策的影响

随着国内玉米主产区玉米上市量的增加,国家收储政策不断受到市场关注。今年国家将不在东北产区实施临时收储,将

不公布临储收购价格,同时,将南方饲料养殖企业到东北采购玉米运回本地的费用补贴减半,即由去年的70元/吨降至35元/吨。国内玉米市场由此将会进入一个市场自主供求时期。从这个政策出台的背景及影响来看,至少有这么几点:一是由于玉米市场价格已经较高,国家维护国内玉米价格,防止谷贱伤农的目的已经达到,今年国家临储收购手段没有必要继续采用国家后期调控的目标开始向防止玉米大幅上涨倾斜。二是今年由于今年国家不收购临储玉米,玉米库存将会更会的表现为社会库存数量,如果后期玉米价格发生异常波动,国家将会更多的通过中央储备玉米以及各级地方储备玉米的吞吐来稳定玉米市场价格。三是由于国家掌握的储备玉米数量减少,如果后期玉米价格出现较大波动,国家通过行政手段监管市场的力度将会加大。四是后期如果市场出现阶段性的供求紧张情况,国家通过玉米进口来调剂市场的可能性将会加大,国际市场玉米价格对国内玉米价格的影响力将会增强。

在这些影响中,如果后期玉米市场价格出现异常波动,国家强化行政市场监管手段来稳定市场已成为必然,这从今年第二季度国家对绿豆以及东北玉米市场监管中得到证明。而本年度在新的市场形势之下,国家将会强化在玉米产区的市场监管力度,强化国内粮食市场准入制度,对玉米收购主体的行为进行规范,从而稳定国内玉米市场。

五、国际市场对国内玉米的影响

受美元贬值以及小麦涨价的带动,国际玉米市场价格近期呈现了不断走高的行情。特别受美国玉米种植带天气因素的影响,美国农业部报告不断下调了美国玉米产量及库存水平,推动了近期美国玉米价格的上涨。美国农业部10月报告将美国玉米总产量由上月的3.33亿吨再次调减至3.21亿吨,已低于去年的3.33亿吨的水平。同时,由于玉米出口及加工需求强劲,美国农业部10月报告再次将2010/11年度美国玉米期末库存调减至2290万吨,而上个年度的期末库存为4300万吨。这是从1973年以来美国玉米库存消费比第二次低于10%的情况。受此影响,CBOT市场玉米价格走势强劲,近期突破5美元/蒲式耳整数关口,向6美元进逼。

2010年4月开始,由于国际市场玉米价格的下跌,南方港口进口玉米具备价格上的优势,6月份开始,玉米进口到港量开始出现大幅度的增加。据海关数据显示,9月份,中国共进口玉米51.28万吨,1―9月份累计进口玉米数量为123万吨,为15年来的最高水平。另外,根据美国农业部数据,从2010年4月底中国首次订购美国玉米以来,截止2010年10月7日,中国共订购了超过160万吨的美国玉米,累计装船将近150万吨,预计后期仍将会有一定数量的美国玉米到港。目前,随着CBOT玉米价格的上涨,进口玉米已经不具备价格上的优势,后期玉米进口数量或将会受剑一定程度的抑制。较大规模的进口玉米是增加国内玉米供给,稳定国内玉米价格而采取的措施之一。由于本年度不进行储玉米收购,将会强化通过进口调剂国内玉米余缺的可能性,本年度,国内玉米市场价格受国际玉米市场价格的影响程度或会得到进一步加强。

六、后市走势分析

1、关注因素

今年的玉米收获工作已经基本结束,各方反馈的数据显示,今年玉米总产量将会较去年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中华粮网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玉米总产量约为16500万吨,较去年增加950万吨,增幅6.1%。玉米产量增加将会增加市场总体供给水平,对国内玉米价格的稳定奠定基础。而在宽松货币政策的环境下,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商品市场价格都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上涨走势,这对包括玉米在内的国内农产品市场价格的上涨又起到了较强的推动作用。

由于政策在玉米市场作用的弱化,影响玉米价格的其它因素的作用都会得到加强,相关农产品价格的涨价对玉米市场价格的作用今年也会更到进一步的增加。从小麦情况来看,从今年新小麦上市以来,小麦价格长时间维持在远高于最低收购价的水平之上运行。近日,有关部门再度将2011年生产的白小麦(三等,下同)、红小麦和混合麦最低收购价分别提高到每50公斤95元、93元和93元,比2010年分别提高5元、7元和7元,后期小麦市场价格继续稳步走高已经成为趋势。从稻谷情况来看,虽然今年国家大幅度提高了稻谷最低收购价水平,但由于市场价格一直运行在最低收购价格之上,许多地区的托市收购难以启动。相关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必将对玉米市场价格提供有力的支撑,成为影响后期玉米市场价格的重要因素。

由于近年的临储玉米拍卖殆尽,并且从今年6月开始,在每周例行的临储玉米拍卖中,在东北产区的拍卖玉米中增加了部分中央储备玉米的拍卖,这使的目前东北仓容总体比较充足,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收购主体的收购积极性。有消息称,在今年的玉米收购中,中储系统为了稳定玉米价格已采取措施对本系统内企业收购玉米进行了一定的引导与限制,加上对南方饲料养殖企业到南方采购玉米的费用补贴减半等政策,上年度市场多元主体东北“抢粮”的局面或将不会再现,也将会减缓市场主体对玉米市场后市的看涨预期。

山于没有临储收购,国家行政监管市场的手段预期在本年度将得到加强,所以需要密切关注国家在这方面采取的措施,特别是国家对收储、加工企业等市场收购主体的监控力度会进一步加强。目前,国内市场上已经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饲料企业,近年来又发展许多实力雄厚的玉米深加工企业,这些企业近年来纷纷在玉米主产区加大收购力度,成为国内玉米收购市场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国内玉米市场的稳定将对这些集团企业的生产经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这些企业的市场行为又会对国内玉米市场产生重要影响。加大对这些大企业的市场引导将会对稳定国内玉米市场价格起到积极的作用。

2、后市策略

政策收储及拍卖的淡出意味着其它因素的强化,将会改变近年来玉米市场发展过程中的相对单一的发展模式,从而会给后期玉米市场发展增加不确定性。但在风险增加的同时,也意味着本年度国内玉米市场的投资机会将会增加。

上一篇竞争者分析

下一篇企业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