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栽培管理范例

玉米栽培管理

玉米栽培管理范文1

【关键词】玉米栽培;田间管理;实行措施

玉米在我国经济作物中占据的位置是非常大的,其产量以及种植质量和国家粮食安全以及社会稳定发展存在极为密切地关联,所以全方位地强化有关玉米栽培技术与田间管理的研究探讨,积极开展有关病虫害的防治的技术探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1]。玉米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如何保障其生产质量和数量向来都是农民群众关注的重点话题。

1现代玉米栽培和田间管理的问题

1.1玉米栽培和田间管理流于形式。在我国玉米栽培的过程中,玉米栽培以及田间管理工作存在严重的流于形式的问题,农业灌溉技术过分落后,整体灌溉质量明显不高,玉米机械化种植技术难以获得深层次的推广应用,部分地区仍旧在处采用人力耕种的方案,此类方案将会严重影响到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同时也会导致玉米产量受到冲击,因此应该有效强化对精细化栽培管理模式的重视和关注,推广应用玉米精细化栽培技术,从根本上提升玉米的产量,这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2所选择的玉米品种存在问题。我国玉米种植技术仍旧没有达到理想高度,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玉米种植技术相比,整体技术水准有待提升。这其中,玉米品种的劣势便是我国面临的核心问题,阻碍玉米生产水准提升的障碍[2]。我国玉米品种的整体优良程度不足,对病虫害和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明显不足,因此导致玉米种植过程中衍生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此类问题将会极大程度地影响到玉米的产量和质量的提升,对整体生长而言存在诸多负面影响。

1.3忽视土地翻耕的作用。由于玉米自身结构特征,导致玉米生长过程中对土地的翻耕要求非常明确。在种植玉米的过程中,需要保证有充足的植株距离,同时由于玉米的根系分布非常广泛复杂,所以土地翻耕极为重要,如果忽略翻耕所具备的重要作用,便很有可能导致植株的顶端无法获得充足的养分,影响到植株的正常生长。

2玉米栽培技术

2.1做好选地和整地工作。几乎对所有农作物来讲,选地和整地工作都是极为重要的,玉米也是如此,良好的种植环境是保障玉米稳定生产的基础保障。在种植玉米的过程中,首先需要为玉米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正常情况下,玉米种植地需要具备土质疏松、肥沃等特征,此外对现阶段玉米种植生产来讲,需要尽可能地选择和闹市、工厂距离较远的土地,同时还需要行之有效地保证水资源的正常供应。其次,全方位地强化在整地工作上的投入,在开展播种工作前,应该先行将土地规制平整和翻耕,用于为后续玉米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条件支撑。

2.2做好种子选取和处理工作。在玉米栽培的初始阶段,需要明确的是种子的品质、最终质量以及产量存在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在选择玉米种子的过程中,首要目标是充分贴合地方土壤条件、温度条件以及种植经验,选择符合地区环境的玉米品种,同时需要保证选择的玉米品种具备良好的出苗率、抗病虫害能力以及抗倒伏能力;与此同时,还需要充分贴合实际种植需要,选择相关玉米品种。

2.3做好玉米播种工作。在播种玉米的过程中,首先需要选择科学合理的播种时间,对地方气候特征和玉米品种的生长特征等进行充分了解,结合地方实际情况来选取播种时间。例如,我国北方部分区域的春玉米的播种时间在每年的4~5月份,而夏玉米的播种时间则通常是在每年的6月份,其次,结合实际种植需要以及种植条件来选取合理的播种方案。现阶段,对河南玉米种植来讲,条播以及点播可以说是最为普遍的播种方式,前者要求将玉米种植提前播种在已经挖好的沟中;而后者则要求将玉米提前播种自已经挖好的坑洞中。

2.4做好种植配套农机的选择工作。在玉米高产量种植理念的推行过程中,包含农业部门等在内的职能单位需要全方位地强化对配套农机的推广应用。但是由于受到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情况以及农机基础的限制,部分农机在推行应用的过程中常常会被忽略,因而导致高产量玉米种植技术的推广受到巨大的影响,无法切实有效地提升农户的经济收益。与此同时,部分区域的农机设备老化问题相当严重,并未获得及时更新,反而会消耗诸多不必要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对玉米增产来讲,显然只会起到负面作用和影响。因而在高产量玉米种植技术的推行过程中,有关职能单位需要和相关部门作出充足的联系沟通,深层次地推广应用配套农机种植技术,以求能够从根本上提升我国玉米种植产量。

3田间管理措施

3.1做好苗期管理工作。时时刻刻地关注玉米苗的生长情况,如果发现田地当中存在缺苗的问题,则需要迅速予以补苗处理,正常情况下的补种需要通过已经发芽的种子完成。在此前提支撑下,还需要充分提升对定苗工作和间苗工作的关注,充分遵从及早间苗、适当定苗的管理工作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升田间管理的有效性[3]。

3.2中耕培土和中耕除草。通过有效开展中耕培土工作,可以切实有效地提升田间土壤的通透性,从而有效增强土壤蓄水能力以及玉米的抗倒伏能力。正常情况下,需要将中耕培土的时间设定在玉米拔节期到大喇叭口时期,同时需要将中耕培土高度设定为大约七厘米。通过中耕除草工作的有效支撑,可以有效地保障水资源的正常供应以及各种营养的供给。在选择除草剂的过程中,为行之有效地保障玉米种植能够契合现阶段无公害标准,需要尽可能地选择新型环保除草剂,以此来满足生态环境建设需求,既保障生态环境效益,又满足玉米种植的经济需求。

3.3增强人工授粉力度。结实率对整个玉米田的最终产量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优质高效的结实率能够极大程度地促进每亩玉米产量的提高,帮助农户获得更为可观的收益。人工授粉则能够行之有效地提升玉米田的结实率,不管是在高温还是在恶劣天气下,人工授粉工作均是能够正常执行的。在盛花的最终阶段,种植人员可以通过摇株的方式来完成人工授粉操作,有效保障玉米田的正常生产。

3.4病虫害防治工作。玉米常见病害主要包含玉米小斑病、玉米大斑病以及玉米纹枯病、弯孢叶斑病[4]等等,在进行病虫害防治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具体的病症来选择防治方案。例如,在面对玉米大斑病的时候,并且为发病的初始阶段,需要选择浓度为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每7~10天喷一次,总共需要喷2~3次即可。玉米常见虫害主要包含玉米螟、地下害虫等等,玉米螟的危害非常大,可以对玉米的所有部位造成损伤,推荐采用适当的辛硫磷颗粒来完成对此类病虫的防治工作,行之有效地保障玉米的健康生长。

4结束语

总之,全方位地掌握玉米高产栽培给予以及良好管理方案,此举能够极大程度地保障玉米的正常生长,为其提供优越的生长环境,保障玉米获得养分充足,可以更好地抵抗外界病虫害的入侵。种植人员需要充分关注地方气候情况,适当地改变转化栽培手段,只有这样才能够提升玉米产量,增加自身可获得经济收益。

参考文献:

[1]任小燕,段运平,刘守渠,等.早熟玉米新品种并单70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种业,2020,(11):104-105.

[2]黎兰献,赵定杰,张丑合,等.鲜食甜玉米新品种HZ388试验示范表现及栽培技术[J].湖北农业科学,2019,58(S2):132-134+137.

[3]刘震,徐玉鹏,娄翼来,等.栽培施肥模式对华北旱作玉米生长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9,47(24):50-54.

玉米栽培管理范文2

关键词:玉米;田间栽培技术;管理问题;措施分析

0引言

众所周知,玉米是最为常见的粮食作物,对我国人民的生产及生活均产生直接影响,不仅在我国农业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还在我国整体的社会体系中占据主体地位,故其生产力、产量及质量一直备受人们的关注。玉米田间栽培技术是保证和提高玉米产量的重要基础和前提,长期以来都是玉米种植的主要技术方法,高效应用玉米田间栽培技术不仅能够提高玉米疫苗成活率,还能够促进玉米健康成长,最终提高玉米质量,为我国人民提供更多且质量更高的玉米,足以见得玉米田间栽培技术对玉米高效种植、农业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所以下文先分析了玉米田间栽培技术,然后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玉米田间栽培技术管理措施,希望能够对实际的玉米田间栽培起到积极作用。

1玉米田间栽培技术

1.1育苗技术

1.1.1查苗、补苗技术。玉米田间栽培的前提是要有质量良好且生命力较强的玉米苗,所以在玉米出苗后需要及时进行查苗和补苗,以及时发现和去除有缺陷的玉米苗,具体查苗、补苗技术如下:第一,玉米三叶期前如果玉米苗连续缺苗株数≥3株,则需要进行补苗,通过情况的补苗方法为带土移苗补栽,能够减少玉米株间的苗势差异;第二,在对玉米苗进行移栽时,要注意天气环境,一般选择阴雨天进行移栽,以保证玉米苗有足够的水分,从而缩短缓苗的时间,最终提高移栽玉米苗的成活率[1]。1.1.2间苗、定苗技术。间苗、定苗简单来说就是适时间苗、定苗,是减少弱玉米株率和提高玉米群体整齐度的重要技术措施,同时还能够有效确保玉米苗的适宜密度,促进玉米生长快。具体技术如下:第一,在合适的条件下进行间苗、定苗,通常情况下在玉米展开1~2片叶时开始间苗,在玉米展开2~3片叶时开始定苗;第二,间苗过程中还需要坚持“去弱去病苗留壮苗”原则,以保证整体玉米苗的质量;第三,注意间苗、定苗的时间,通常情况下选择在晴天下午进行间苗和定苗,主要原因在于此时很多病苗、虫咬苗等幼苗很多容易辨识出来,从而有效淘汰掉质量不达标的幼苗;第四,对于苗矮叶密、下粗上细以及扭曲的丝黑穗浸染苗等要及时进行彻底剔除,避免丝黑穗浸染苗面积扩大,影响整体玉米的种植质量及产量;第五,对于旱地且生产水平较低的地块,其间苗及定苗需要在早上进行,而对于病虫害较重的地块则需要在晚上进行间苗和定苗,如果间苗期间需要双株留苗时则需要保持两苗的合适间距,一般控制在5~10cm的范围内[1,2]。1.1.3中耕、灭茬技术。玉米苗期要对玉米进行3次中耕,要对中耕的次生根进行适量增加,通常可增加4~6条,并保证中耕的增加范围在5~7cm之间,从而保证玉米增产10%,每次中耕、灭茬如下:第1次:定苗前适量增加玉米的中耕深度,通常控制在3~5cm的范围内;第2次和第3次:定苗至拔节期将中耕深度增加到10cm。中耕过程中还需要坚持“苗旁浅耕”原则和“行间深耕”原则,待套种玉米麦收后及时对玉米进行深中耕灭茬和土壤疏松,以促进玉米根系健康发展。

1.2施肥技术

第一,根据玉米田间土壤肥力、玉米养分需求等选择与玉米种植实际相符的肥料,并加以施肥;第二,玉米不同成长阶段的养分需求不同,因此要根据玉米的成长情况选择不同阶段的肥料进行施肥,以促进不仅阶段玉米的健康成长,但不管是哪个成长阶段都需要使用到适量的氮元素有机化肥,因此施肥中要加强对氮元素有机化肥使用量的控制;第三,要控制肥料的用量,因为肥料用量过多或过少都会对玉米的健康成长产生不利影响;第四,要根据玉米种植实际情况及养分需求等选择正确的施肥方式,以保证肥料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成长促进作用[2]。

1.3灌水技术

第一,因为玉米本身是一种低温抵抗力较强且水分蒸腾系数不高的农作物,故决定了玉米可以种植于降水量不多的地方。尽管如此,依然还需要进行适量的灌水才能促进其快速生长;第二,不同生长时期玉米对水分的要求也不同,因此需要进行灌水,灌水时要控制水量,如苗期少浇水,拔节期多浇水。

1.4防病虫技术

第一,玉米丝黑穗病防治:播种前尽可能选择抗病品种的玉米种子,如果没有符合条件的玉米种植,则可以选择药剂处理种子,以增强种子的抗病能力;第二,玉米粗缩病防治:可使用适量的甲拌磷或乳油等涂抹在玉米表面,以减少粗缩病发生,同时还可以通过早播、除杂草等方法来防治粗缩病发生;第三,玉米锈病防治:可选择已推广的包衣种子,并且是抗病型种子,合理种植,适当施肥,玉米收割后再及时烧毁病残体;第四,玉米螟防治:选用抗螟品种玉米种子进行种植,并做好后期的防治工作。

2玉米田间栽培技术管理措施

2.1玉米田间栽培前期的技术管理措施

第一,做好玉米种植前期的补苗技术、间苗定苗技术、防治虫害技术等管理工作,并提高这些技术的应用效果,为后面的玉米健康生长奠定良好基础;第二,补苗、间苗和定苗时要经常到田间查苗,以及时补种或移栽缺苗;第三,还要做好土壤疏松及土壤温度控制工作,以保证补苗、间苗和定苗的高效性。

2.2玉米田间栽培中期的技术管理措施

第一,施肥技术管理:玉米成长到拔节期(6~7片叶子),要增加肥料使用量,因为该时期是玉米施肥的高峰期,该时期还是玉米抽穗的前期,因此玉米苗生长速度非常快,需要足够的养分供应其生长,该生长阶段的施肥量占了总施肥量的60%,是保证和提高玉米产量的关键施肥环节;第二,防病治虫技术管理:除了使用防病治虫技术进行病虫预防及整治以外,还需要及时将患病的玉米拔除,以减少和避免疾病传播,病虫预防中要特别重视玉米螟防治,因为玉米螟的危害性最大;第三,做好抗旱排涝工作:阴雨天气做好排涝工作,例如挖好排水沟等[3]。

2.3玉米田间栽培后期的技术管理措施

第一,补肥料管理:玉米吐丝后要及时补充适量的氮肥或磷酸二氢钾溶液等,以保证玉米根系活力旺盛,最终提高玉米的种植产量及质量;第二,人工辅助授粉管理:玉米生长后期要对玉米进行人工授粉,以减少玉米秃顶、缺粒、穗小、粒不饱满等不良现象的发生,最终提高玉米产量;第三,玉米剥皮晾晒管理:玉米生长后期使用正确的方法对玉米进行扒皮晾晒,扒皮晾晒的时间不能太早或太晚;第四,适当晚收:适当晚收玉米不仅能够将玉米后熟的特点充分发挥出来,还对玉米的成熟起到了保证作用,使玉米粒长得饱满的时间充足,从而增加玉米品质及产量[4]。

3结语

玉米种植效率及质量已经成为了我国最受关注的社会问题,对我国粮食问题及社会生产问题等均产生了很大的作用及意义,即高效和高质量的玉米种植能够解决我国粮食存储量不足、粮食供不应求及农业生产力不高等问题,从而提高了我国农业生产力,使我国粮食存储量增加,最终促进我国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进一步证实提高玉米种植质量及效率是必要的,而玉米田间栽培技术的应用则是保证玉米种植质量及效率的关键。所以上文先从育苗、施肥、疾病预防及灌水等方面分析玉米田间栽培技术,然后从玉米田间栽培前期、玉米田间栽培中期和玉米田间栽培后期,分析玉米田间栽培技术管理措施。

参考文献

[1]刘敏,李宏玖,刘俊杰,等.宜昌市春玉米苗期田间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8,(3):174-175.

[2]吕春城.玉米田间栽培技术管理[J].吉林农业,2018,(4):55.

[3]李婧.高产玉米田间栽培技术浅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6,(17):5.

玉米栽培管理范文3

1玉米栽培技术流程

1.1整地选取肥力高和易保水保肥的耕地进行耕种,更有利于玉米的生长。严格选取上一年种植大豆及小麦的茬口耕地,并采取深松为主,翻、松、耙、旋相结合的土壤耕作方式,1年翻一次。根据米脂县实际情况可参考以下耕种模式:第一,秋翻秋起垄。将耕地翻深到科学的深度,并且及时起垄和选择是否镇压。第二,秋翻春起垄。在早春耕土层化冻后及时耙耢和起垄,有效保墒。第三,深松起垄,整理旧垄合成新垄。第四,耙茬起垄。对于有深翻基础的大豆茬等进行处理,然后深松、扶旧垄,并选择是否镇压。

1.2播种准备工作

1.2.1育苗和直播法

采用育苗法可有效提高玉米植株成活率,适宜于干旱缺墒年。采用传统的直接播种法,减少了经济成本,适合于墒饱的耕地。

1.2.2播量

精品玉米品种在深度为60cm的垄上每隔15cm播1粒,普通玉米品种每隔14或15cm播1粒。

1.2.3播量调试

若条件允许,可采用32%石墨粉加68%滑石粉拌种,增加出种量。需注意的是,手动设定出种速度需与试播时流速相同,速度过快容易导致卡种、断种、漏种。

1.2.4肥料准备

每公顷田地施加二胺225kg、尿素315kg、52.5~105kg硫酸钾、15~22.5kg硫酸锌。肥料必须施加在种子下方3~5cm处;在沙土地和高岗地增施氮肥及钾肥,在低洼多水地增施磷肥。

1.2.5田间检查

在机械播种过程中检查落粒是否达到标准播量;使用小铲检查播种深度是否达到3~5cm,落肥深度是否在种下3~5cm。

1.3田间管理积极补种

出苗前期应及时检查玉米植株出芽情况,如发现缺苗应及时补种。铲前松地。出苗后进行铲前深松,促进幼苗生长。苗前除草。在土壤墒情好的土地选用高效除草剂,兑水400~600kg对土壤进行喷雾处理。在禾本杂草地,每公顷使用94%乙草胺1.4万~2.0万mL或75%异丙草胺2.7万~3.9万mL。在阔叶杂草地,每公顷使用55%甲草嗪945~1125g或15~30g宝收干悬浮剂75%。在杂草混生地,每公顷使用70%都尔1.5万~2.3万mL再加50%甲草嗪450~600g。苗后除草。在玉米3~5叶期、杂草2~4叶期对茎叶喷雾,每公顷使用4%玉农乐悬浮剂1000~1500mL,或4%玉农乐750~1200mL加40%阿特拉津胶悬剂1200mL,兑水450~750kg对茎叶喷雾。

1.4防虫

1.4.1黏虫

当平均100株玉米有50头黏虫时即可开始防治。在6月中下旬,于玉米拔节孕穗期开始防治。每公顷使用330~480mL菊酯类农药兑水32kg进行防治,也可以采用有机磷农药喷雾防治或人工捕杀防治。

1.4.2玉米螟

当平均100株玉米有玉米螟活虫80头时即可开始防治。在玉米开喇叭口前1~2周,7月10日前后是防治玉米螟的最佳时期。每公顷使用3.5%锐丹乳油225mL,拌细砂150kg,每株施加2.5~3g,或每公顷使用3.5%锐丹225mL加水150kg,灌于矿泉水瓶内并扎眼,每株喷洒2~3mL,可有效防治玉米螟。

1.5防病

丝黑穗病一般必须需在玉米种子储藏前进行有效处理。大斑病可在新叶末期到抽雄期或发病初期喷洒52%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50倍液,或52%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50倍液相隔9d喷施1次防治,连续喷施3~4次。

1.6灌溉

1.6.1拔节孕穗期

大约在6月20日进行灌溉,必须保证灌透、灌足,灌水量为650~700m3/h,盐碱地应适当增加灌水量。

1.6.2抽雄扬花期

7月末前后一周是玉米需水临界期,需根据生长情况和土壤肥水状况灌水1~2次。

1.6.3玉米灌浆至成熟期

在8月下旬需灌水1~2次,此后每次灌水量为1100~1300m3/hm2,灌水量需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避免玉米根系腐烂。

1.7其他种类玉米栽培管理要点

1.7.1饲用玉米栽培要点

错峰播种:为了保证玉米供应时间更长,可采用错峰播种方式,播种间隔时间为12~18d。强化密度:种植密度需比食用玉米增加1/3以上,每公顷需达到11.3万株左右。肥料充足:因种植密度较大对肥料要求很高,因此要增施氮、磷、钾化肥,注意多施钾肥。收割:青贮玉米的最佳收割期一般在授粉后40d左右。

1.7.2甜玉米栽培要点

隔离种植:在授粉期甜玉米如果接受了普通玉米的花粉后会发生异变,甜玉米品质就会降低,所以甜玉米要隔离种植防止串粉。精细播种:由于甜玉米淀粉含量较少、籽粒相对较小、顶土能力较差、不易拿全苗等,所以播种前必须科学选种、育种及仔细整理土地,做好保墒工作。防治虫害:甜玉米虫害严重,尤其是玉米果穗部位易遭玉米螟、金龟子等虫子的蛀咬,采用科学的防治方法加强对甜玉米病虫害防治至关重要。

2收获

2.1收获时期

传统玉米大约10月初就可完全成熟。选择晴天收获后连晒,待果穗干后脱粒,以免损伤果皮和胚部。

2.2收获后管理

要点收获后玉米要晾晒7~10d,当颗粒含水量达到22%时可直接进行脱粒处理,高于24%的于立秋后或来年脱粒。

2.3储藏管理

玉米栽培管理范文4

【关键词】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土地翻耕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我国的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农业的发展进程将会直接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近年来,有关部门为提高玉米的生产效率专门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使得我国在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对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的研究很有必要。

1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的主要特点

1.1玉米栽培技术特点

栽培技术贯穿玉米培育与生长过程的始终,是促进玉米产量提升的重要环节,一般情况下,玉米栽培技术主要包括翻整耕地、选种晒种拌种、播种时间安排、选择种植模式以及施肥等部分。科学翻整耕地可以为玉米的播种与生长提供良好的基础环境。玉米的生长环境是精细土壤,因此在整地过程中,应注意将大块的整土翻为碎土,方便玉米的根系生长和营养成分吸收;在玉米的选种、晒种、拌种阶段,要选择推广的优良品质,选择合适的温度和光度将种子晒2~3d,经常翻动,防止受潮,用种衣剂、沼液等辅助材料做好拌种工作,降低玉米遭受病虫害的风险;在安排玉米的播种时间时,应遵循因地制宜原则,选择温度、光度、湿度、土壤肥度相协调的时间进行播种,同时注意在播种过程中做好防寒御暑等应急工作。目前玉米的种植多以机械种植为主,种植密度根据种植品种确定,避免间距过密或过疏造成玉米养分吸收不利和土地资源的浪费;在施肥过程中应注意施肥时间、施肥量及施肥条件等因素,在玉米种植的早期施加磷肥增加其生长过程中的营养成分,改善玉米的生长环境。

1.2玉米病虫害的显著特点及防治办法

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常见的虫害问题有玉米蚜虫和玉米螟,玉米蚜虫是一种黑色小虫,数量较多且聚集,繁殖速度相当快,对植株危害性也比较大,可以用步行虫和瓢虫等生物天敌或者敌敌畏、马拉硫磷乳等化学药物进行防治。玉米螟是一种褐色飞虫,主要依附在玉米叶上,可以钻到植株内部,对玉米穗及其他部位产生破坏,有较大的危害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玉米的产量和种植质量,可以在植株中心部位喷洒新硫酸乳剂,控制玉米螟扩散。常见的玉米病害包括黑粉病、小斑病和纹枯病等,不重视对田间麦秸和作物的处理会导致黑粉病,选玉米种时不慎选择感染了黑粉菌的玉米种子也会导致黑粉病,可用粉锈宁对种子进行搅拌,同时选择抗黑粉病的玉米品种、注意营造良好的种植环境和收割环境,有效控制玉米黑粉病,降低感染率。7、8月份天气炎热潮湿,是小斑病高发期,要及时施加有机肥,重视种植过程中的通风和排水,选择对抗病能力比较强的玉米种,或者对病原体进行有效控制。纹枯病会影响玉米的养分和水分吸收,降低玉米的产量和种植效益,在病发初期,在玉米植株上喷洒井冈霉素多菌灵等药物,能够有效防治纹枯病的传播。因此,在玉米种植过程中,种植人员要结合具体虫害问题,对症下药、科学防治,有效提高玉米的产量和种植质量。

2玉米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土壤翻耕深度不够

玉米的植株体积较大,根系是支持植株的根源。如果土壤翻耕深度不足12cm,土壤比较松散,不利于玉米扎根,造成根系不发达,植株的水分和养分就会严重缺乏,尤其是顶部的部位无法吸收到水分,一旦有暴风雨来临就极易出现倾倒,导致玉米无法正常生长,从而降低玉米产量。

2.2玉米栽培方式粗放

玉米不仅仅是一种粮食作物,更是一种经济型作物。虽然农业相关部门在不断培育高产量的玉米良种,但优良玉米品种的数量和种类仍无法满足生产需求。目前,玉米栽培管理依然采用粗放式的农业生产模式,机械化程度较低,大水漫灌,劳作效率和玉米产量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因此,应注重玉米栽培的精细化,确保在有限的土地上生产出更高产量的玉米。

2.3栽培技术落后,创新能力不足

我国农业历史悠久,农民们大多还是凭借祖传和积累下来的经验进行农业生产。农民播种玉米时,往往错过玉米播种的最佳时期,或者为了盲目追求高产,种植密度过高,不合理的施肥,大大降低了玉米平均吸收的营养成分及土壤肥力。玉米品种很多,传统的种植观念会严重影响到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因此,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气候环境和种植制度,在实践的基础上,创新栽培技术、种植不同的玉米品种,提升玉米产量。

3进一步改进玉米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策略

3.1认真翻耕,打好根基

玉米主要利用发达的根系在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玉米生长状况的好坏与根系息息相关。为确保玉米根系的茁壮生长,在选择和处理土地的时候,应该注重土壤的松散和肥沃,在翻耕土地的时候确保土地翻耕深度不小于12cm,为玉米创造一个更加适宜的生活环境。认真翻耕,打好根基是提高玉米产量的法宝。

3.2正确选种,科学栽培

科学合理的栽培技术包括选择适宜的土壤和优良的玉米品种,对种植土地进行探究和分析,做到因地制宜,根据具体地理环境选择最适合的玉米品种,适时播种、合理密植,配以合理施肥和合理灌溉,科学管理田地,根据玉米的不同生长期做好各阶段的养分保持工作和病虫害防治工作,选择合适的时间收获,保证玉米高产。

3.3政府参与,切实提高农民科学种植素养

农民群众是玉米栽培的主体,各级农业部门要加强对农民群众玉米种植技术的培训教育,做好农业咨询服务工作,定期开展农业知识讲座,深入田地指导农民群众做好玉米栽培前中后期栽培管理工作,保证科学播种、科学施肥、科学防治病虫害,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切实提高农民群众的种植水平,确保农民群众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种植素养。政府部门仍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和农业基础设施,继续加大农业现代化建设,为玉米产量和品质的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3.4科学预防玉米病虫害,切实做好病虫害防控工作

在玉米栽培过程中,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就是进行防治病虫害。在玉米的整个种植过程中,出苗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且免疫能力较弱,种植人员在预防病虫害的时候,应将重点放在出苗期,提高成活率。在初期的时候可以通过生物防治来完成预防工作,规模较大或危害较为严重时,采用化学防治方法。适当时机还可以利用食物链中的天敌来防治病虫害,实现更理想的效果。对于玉米病害的防治主要选择周边环境干燥,温度适中的地段种植,选择抗病品种,通过轮作、深耕等措施防止土壤细菌的增加,同时加强田间管理工作,保证玉米透光通风,减少玉米的病害影响。对于玉米虫害的防治主要有选用优质抗病毒能力强的种子和利用药剂进行防治这两种方法,提前根据玉米苗不同的生长阶段采用不同的驱虫方式,做好防御工作,加强玉米的栽培管理,提高玉米的抗虫能力。

4结语

综上所述,玉米的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必须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地理条件进行合理的选择。在未来的种植过程中,要结合现有先进技术,进一步完善玉米栽培技术,打好土地基础,科学预防病虫害,合理栽培,加大创新力度,进一步提高玉米产量和玉米质量。

参考文献

[1]董大会.玉米栽培技术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农家科技,2016(12):37.

[2]徐海云.玉米栽培新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农民致富之友(下旬),2015(3):83.

[3]侯晓东,王蕾.论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中国农业信息月刊,2015(2):24.

玉米栽培管理范文5

1.山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应用存在的问题

1.1病虫害防治方面缺失

农作物种植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十分重要,甚至直接关系到当年玉米的产量是否会大幅度下降,乃至颗粒无收。目前,我国山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应用过程中对病虫害防治、药物使用时机、药物施用计量有较为严格的要求,但我国农民普遍存在缺乏系统培养的问题,对于病虫害的防治方面存在缺失,农民在辨别病虫害、使用药物的过程中存在滞后问题和缺乏针对性、有效性的问题,导致病虫害大面积泛滥、不科学施用药物导致害虫产生抗药性,玉米螟、地老虎、叶斑病等病虫害的频繁发作使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作用无法有效显现,推广进度受到阻碍。

1.2玉米种植管理不到位

我国始终致力于从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推行农业规模化、机械化、现代化种植,然而当前我国农村地区存在青壮年大面积外流现象,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依靠老年人、妇女和少年,在玉米种植方面没有受过专业系统的培训、对农业机械使用不熟练、受限于身体原因对田地疏于管理,面对科学含量、技术含量较高的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掌握程度有限,极容易造成病虫害泛滥、水肥失衡,进而导致玉米产量迟迟无法上升,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受到限制。

2.提高山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应用效率的策略

2.1针对山区地质地貌选择合适的玉米种类

想要提高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效率,推广部门及工作人员首先要做好推广当地的地质气候调查,针对即将进行推广的山区地质条件、气候条件等客观条件进行调查,针对性的选择更合适于推广的玉米种类,最大程度提高玉米种植过程中的抗倒伏、抗病虫害能力,有效提高玉米产量,提高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应用效率。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地处不同气候条件、地质条件下的山区存在不同的种植需求,因此山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过程中需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万不可一概而论,盲目推广,例如冷凉地区需选择早熟、耐低温的高产玉米品种,气候湿润的低海拔山区需要筛选抗性强的品种,土地贫瘠的地区需要筛选耐瘠性较强的品种。

2.2做好病虫害防治配套推广工作

病虫害是农业种植中必须注意的部分,也是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过程中需要进行配套推广的内容,推广工作人员需要针对所选玉米品种进行病虫害防治内容的筛选,例如某山区多发玉米丝黑穗病和玉米螟,玉米种植过程中需要进行相应的药物处理和施用,用粉锈宁、萎锈灵、速保利、氧环宁缓释剂、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等对玉米的拌种都可以达到防治的好效果,玉米喇叭口期用苏云金杆菌300ml兑水50kg进行喷雾可以有效抑制玉米螟,因此玉米病虫害并不可怕,只要采取了合适的防治手段,就可以得到有效抑制,可以成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应用的有效辅助手段。

2.3做好平衡水肥比例的工作

我国山区田地普遍存在肥力不足的问题,有相当比例的可耕田地属于贫瘠等级,而农作物的生长离不开土壤肥力,田地也需要肥料补充才能保证肥力供农民种植,因此在山区进行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必须要合理平衡水肥比例,为玉米的生长提供充足的肥力,并确保农民不会因施肥过量或营养成分失衡导致玉米减产。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工作人员需要针对推广地区的土地肥力进行有效调查,确定既有土壤中的肥力水平和氮磷钾的分布情况、比例,针对性的进行施肥时机、施肥品种、水肥比例的应用推广,避免农民盲目施肥,辅助农民实现玉米的产量提高。

2.4简洁推广话术、借助经典案例

玉米栽培管理范文6

关键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在世界谷类农作物中排名第三,仅次于小麦和水稻,不但是我国粮食的支柱产业,也是养殖业的饲养原料,玉米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伴随着我国玉米出口量的增加,国家对于玉米的种植面积和产量都有着较高要求,高产栽培技术,需要国家的投入,还需要科研力量的开发,如何让科研人员与农业生产人员相互配合是重中之重。

1玉米栽培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我国部分地区,玉米栽培仍然是以人力、畜力或者传统机械为主,这将导致种植效率低、产量低,既费时又费力。随着对玉米高产栽培的重视,农业生产者已经认识到,在技术上加以创新,在病虫防害方面都必须重视。

1.1种子不够优良

玉米的高产,需要的不仅是科学的指导和种植者的配合,还需要优良的种子,优良的种子是玉米高产的基础,基础打好了才能发展的更快、更好,所以对于种子要做到精挑细选。而且目前在市场上,玉米的种子往往良莠不齐,以次充好,种植户稍不留意,就容易受欺骗,无法保证玉米的高产,甚至有一些假种子会导致玉米绝收。

1.2基础设施不健全

种子挑选好了,基础打好了,下一步就需要种植的配套设施,由于农作物对于自然现象和种植工具的要求,所以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应急措施和设施。例如在排水方面、除虫方面的设施,例如提前备好解决旱灾时候的预案,解决传统机械种植问题,发展先进、现代化的机械种植设备,让玉米种植的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

1.3化肥的施用与选择不正确

部分种植者在化肥的选择和管理理念方面存在问题,比如有部分种植者在施肥时一次性施入,中途疏于管理,只有在收获的时候才会回到田地,这样就会造成玉米生长过程中缺肥少水,杂草丛生。

1.4劳动力不足

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多农村里的少壮男性都去沿海城市务工,导致农村剩下的都是老弱群体,劳动力不足,而这对于以传统机械为主的玉米种植会造成很大的冲击。

2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当前,如何在有限的耕地上产出更多产量的玉米,如何让高产栽培技术得到推广,让其广泛运用于玉米的种植当中,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1选好种植地

虽然玉米的种植,对于土壤要求不高,对各种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力,但是由于玉米根系发达,在生长过程中需要从土壤里吸取大量的水分和营养,所以想获取好的产量和质量,需要选择一些土质松软、地势平坦的耕地,在种植玉米之前,对土壤进行翻动,让土质变得更加松软,也更加便于玉米根须的生长。这样才可以促进玉米优质高产。

2.2根据种植实际情况选好良种

良种对于水、温、热、肥料及日照时间的要求都比较严格,而且不同的种子,对于无霜期和降雨量甚至种植的地形都有要求,所以对于良种的种植,不能随意。所以在良种的选择上要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种植情况,对良种进行种植方法改良,生产者要根据当地的土质水平、口味选择和栽培水平进行良种的选择,选择合适的杂交新品种。

2.3科学施肥

良种对于水、温、热、肥料及日照时间的要求都比较严格,所以施肥的科学与否也是关键性因素,在种植的初期需要施肥,在玉米的成长期同样需要施肥,这样可以为幼苗提供足够的营养,帮助玉米健康生长。而当玉米的植株长到一定高度时,就需要科学的施壮秆肥了,这样可以让雌雄穗得以分化,达到增产的目的。

2.4合理的种植密度

要提高玉米的产量,种植密度是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情况下种植密度以3000~3500株/亩为宜,特殊品种的种植密度更大,可以达到4500~5000株/亩,科学合理的密度,不但可以让种植的玉米看起来更加整齐美观,还有利于玉米直接的通风等。2.5病虫防治要到位在农业生产中,病虫的危害要及时防治,玉米种植也不例外,所以在玉米种植之前就要做到拌种、包衣,还要根据当地的虫害发生区域和种类,进行相关性预防,在玉米生长的不同时期做好防治虫害的工作,做到未雨绸缪,有备无患。

3结语

在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发展进程中,要选择好种植土地,根据土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良种的选择,通过科学的施肥、合理的种植密度和病虫防治。促进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得到长足发展,提升我国整体的玉米种植水平。

参考文献

[1]努尔孜拉•热马占.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农民致富之友,2017,(04).

[2]樊君.玉米高效施肥模式及高产栽培技术分析[J].种子科技,2017,(04).

玉米栽培管理范文7

关键词:玉米;抗旱减灾;栽培技术

现在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给我国玉米种植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为了维护农业生产稳定,不给农户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对玉米栽培技术进行深入的探究很重要。

1抗旱栽培技术

1.1秸秆覆盖法。玉米种植抗旱栽培技术中,秸秆覆盖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主要是在玉米种植的地表上覆盖上玉米秸秆,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很大程度上减少土壤中水分的流失。当发生旱灾或者干旱地区,秸秆覆盖就能够保持土壤中的水分最小程度的流失,同时还能增加养分,提升土壤肥力。

1.2抗旱坑法。抗旱坑法也是玉米抗旱栽培的一种有效技术,这种技术主要是在结冰期来临之前,对翻好的地中挖坑,在土壤中混合有机肥,然后将表面的土埋进行压实。需要注意的是,在埋坑时一定要比地表高一点,这样做就是为了减少水分流失,并且还可以让土壤中埋放的有机物发挥其作用。

1.3膜侧播种法。最后就是膜侧播种法,利用地膜的热量传导,将玉米种子播种在与地膜边缘距离5cm左右的位置,利用地膜将热量传送给种子,以此来起到玉米抗旱的作用。

2抗旱栽培技术的具体措施

2.1精细整地。玉米抗旱减灾栽培技术的具体措施,应该从玉米种植的各个环节展开。首先,在玉米种植之前,需要对玉米所种植的土地进行细致翻整作业,去除土地中的杂物和杂草,保持土地平整、土壤疏松。为了更好地提高玉米种植过程中的抗旱性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农户最好可以将玉米的根茬和秸秆重新运用起来,通过这种方式覆盖地面,既提高了土壤的蓄水能力,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水分流失。同时,也改良了土壤的结构,提高了土壤养分,并提升了玉米植株的耐旱性能。

2.2合理施肥。玉米的生长离不开肥料供应,因此,合理的施肥也是关键因素。这就要求农户在施肥时,一定要将肥料和种子分离开来,如果紧靠种子施肥,肥料劲大,会很容易烧伤种子,影响玉米接下来的发育生长。另外,在玉米进入拔节期后,也要及时进行追肥,促进玉米产量的相应提高。

2.3选用抗旱品种与种子处理。保证玉米的抗旱减灾,在选择种子时,一定要选择抗旱性能高的种子,根据玉米品种适应性的不同,要因地适宜地选择玉米品种。在选择玉米品种后,要用抗旱剂对玉米种子浸泡,经过抗旱剂浸泡的种子,在种植后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同时还能提升自身的抗逆性,让玉米的根系吸水性能更强,能起到减灾抗旱的作用。

2.4田间管理。田间管理过程中,对于种子的播种时间要有正确认识,能够对种子的特性有全面了解,根据玉米种子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时间种植。另外,适时的补灌也是不能忽视的一个环节,特别是在玉米的拔节到抽雄这段时间,该段时间的气温较高,水分流失较大,对水的需求较大。所以,在这期间一定要重视水源的补灌。

2.5病虫害防治。影响玉米产量的生物灾害主要是病虫害的侵袭,农户也需要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如果在发生病虫害后,农户不能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进行防治,造成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农户需要对玉米种植过程中常见病虫害有全面了解,针对性地进行防治。在病虫害防治上应该重视起预防工作,以此来减少病虫害发生几率,提高玉米的产量。

3结语

玉米栽培管理范文8

关键词:玉米栽培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解决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的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我国玉米产量得到了质的飞跃,同时也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玉米栽培技术在推广过程中会存在着许多问题,影响我国玉米的规模化和产业化。

1玉米栽培技术推广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缺少专业的推广机制

我国目前的玉米栽培技术推广机制还不够健全,不能更加专业化地进行技术推广,但是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加强该项技术的推广十分必要。不健全的推广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玉米栽培技术的推广。在我国有些地区,甚至未能建立起农业推广网络,各家各户无法通过网络来搜索专业的玉米栽培技术指导资料,从而导致我国仍有部分地区采用传统的玉米种植技术,影响玉米产业的发展。

1.2推广方式单一

我国玉米栽培技术的推广方式比较单一,仍然停留在仅靠技术人员在田间地头来对农户进行培训的模式。这种方式能够为农户带来很好的指导,农户也能够学的比较透彻。但是这种推广方式效率太低,首先技术人员的数量不充足,不能对每家每户做到言传身教,无法做到将玉米种植技术快速推广。其次,不同地区的土壤性质不同,所种植的玉米品种不同,每块田地的管理模式也都各有差别,对肥料和农药的把控都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技术人员能够对每片土地充分熟悉并提出针对性的管理措施,这些工作量十分庞大,也不利于玉米栽培技术的快速推广。

1.3传统栽培技术根深蒂固

因为玉米传统的栽培技术已经使用太久,所以在大多数农户脑海中已经根深蒂固了。由于经验的丰富再加上不断的改良,农户们利用传统的栽培技术也能收获不错的产量,所以当新技术到来的时候,大多数农户都是抱着怀疑和观望的态度,这对技术的推广来说是一个较大的阻碍。针对此现象,我国的相关部门应该在对新技术的宣传上投入更多精力,让农户们认识到新技术能够为自己带来更高的产量,更多的实惠。

2提高玉米栽培技术推广的相应措施

2.1建立科学的玉米栽培技术推广机制

首先,一切推广工作都得依靠科学健全的推广机制才能够正常进行。这就要求政府能够做好相关工作,大力支持农业企业和科研部门之间的合作,当农户朋友们遇到栽培技术问题时,能够得到及时的解决。相关部门还要对农业资源进行宏观调控,更加合理地分配资源。加大对科研部门的资金的投入力度,资金可以由政府支出或者有相关企业进行投资,使科研部门能够加大对新技术的研发力度,进一步推动玉米栽培新技术的发展。在研发技术中针对不同地区进行技术创新,研发出最适合各个地区的玉米种植方法。在实际的推广工作中,技术人员要对基层的农户进行针对性的实地技术指导,对当地的地形和土地状况进行勘察和研究之后,结合当地农民的种植经验,以及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最终为农民提供一个最佳的解决方案,保证玉米的种植质量和产量稳步提高。

2.2丰富玉米栽培技术推广方式

玉米栽培技术推广的主要内容是对农业技术进行指导,使农户们能够更加直接地进行学习。但是我国对玉米栽培技术的推广方式太过单一,推广的效果总是差强人意。为此,相关部门应该想办法丰富推广方式,根据不同农户的文化素质和接受能力,而采取不同的培训手段。在这里可以多多借助媒体与网络的力量,可以利用电视广播来对不会上网的农户们进行培训,也可以利用网络、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来对有上网能力的用户进行培训。网络和媒体具有其独有的快捷性,通过这些方式能够大大提高推广效率。

2.3加强栽培技术创新

玉米的栽培技术是在不断进步更新的,虽然我国大多数农户采取传统技术也能够获得不小的产量,但是新技术的推广势必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玉米的产量上限。玉米种植技术的的推广和提高离不开国家对技术的大力支持,因为玉米种植技术的提高,关系到农民的经济收入,保证人们日常生活的粮食需求,最重要的是关系到我国粮食储备和粮食需求的保障。面对这样重要的意义,国家要对玉米种植技术展开大范围的技术研发工作,根据我国现在的玉米种植状况,以及不同地区和不同种类的玉米种植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了解。为此,我国在重视新技术推广的同时还应该加大对新技术的研发力度,加强对技术的创新,全力促进玉米产业的发展。需要注意的是,科研人员需要考虑到不同地区的实际环境,来研发出适宜的玉米栽培技术,并且能够让农户认可新技术的优势所在,逐渐接受新技术。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