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者分析范例6篇

竞争者分析

竞争者分析范文1

随着中国啤酒产业集团化、规模化和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国啤酒市场竞争形势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表现出以下几大特点:

一、竞争者层次明显化

随着中国啤酒产业集团化、规模化和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国啤酒市场竞争者层次逐渐明显化,出现了四大阵营。

1、巨型啤酒企业。以年产量100万吨以上为划分界限,以青啤、燕啤、华润、哈啤为代表;

2、大型啤酒企业。以年产量20万吨至100万吨为划分界限,以珠江、重庆、金星、惠泉等企业为代表。

3、中小型啤酒企业。年产量20万吨以下的企业。以内蒙金川等为代表。

4、国际资本竞争者。以比利时INTREBREW、美国A&B公司、南非SAB公司、英国纽卡斯尔、日本朝日、三得利、麒麟为代表。

二、竞争行为的多样化、高层次化

不同层次的竞争者因不同的发展战略和不同的自身竞争资源使其在竞争中表现出不同的竞争行为,价格竞争、规模竞争、资本竞争、品牌竞争、技术竞争、渠道竞争、服务竞争、文化竞争等几乎所有的竞争方式都会体现在啤酒市场上。而且高层次的品牌竞争、文化竞争会被更多的企业所重视和采用。

三、竞争秩序的规范化

随着中国加入WTO后,中国啤酒市场日益与国际啤酒市场一体化,市场竞争规则更加国际化,同时国家不断加强市场竞争秩序的规范。低价倾销、地方保护、暴力竞争、偷税漏税等现象会逐渐减少,市场竞争日益公平、公正,竞争秩序日益规范化。

四、竞争程度的激烈化

由于市场供给能力的增长速度远远大于市场需求增长的速度,供需矛盾进一步激化。消费者成为最稀缺的资源,竞争者会为争夺客户资源,争夺终端消费者资源而互不相让,不但加强对有限的新的市场空间的开发,更加注重从竞争对手中争夺市场资源,竞争程度达到白炽化。 中国啤酒市场主要竞争者竞争行为的演化方向

一、巨型啤酒企业竞争行为的演化方向——以青啤、燕啤为例

作为中国啤酒产业工业的龙头企业,青啤、燕啤的发展动向一直是行业所关注的焦点,因为他们的一举一动都牵扯着中国啤酒工业的每一根筋骨和脉搏,其发展对行业整体影响深远,对同行企业战略发展思路的调整和改进有极强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在以后相当长的时期内,规模扩张将是我国啤酒工业结构调整的一个主流,中国啤酒工业的航空母舰将由此而打造。青啤是我国啤酒企业最早大规模实施规模扩张战略的企业,从1994年开始在行业掀起了大规模的扩张狂潮,到2000年底短短的5、6内青啤已经收购了40多家啤酒企业,从此走了上规模发展的快车道。但青啤收购的大多数企业实力弱小、素质低下,并没有给青啤带来规模效益,而因长期大面积的亏损失使青啤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从2001年起青啤的收购步伐却放慢了许多,到目前为止青啤只收购了厦门银城、南宁万泰等少数几家啤酒企业,对宝啤也只是租赁而非收购。这说明青岛啤酒开始意识到大规模的扩张并不是其最终的目标,而只是其国际化战略中的一步棋而已。正如青岛啤酒在2002年在新年度的工作计划中提出了“整合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方针,明确表示要实施战略性调整,实现由“做大做强”向“做强做大”、由“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向“内涵式扩大再生产”的转变。青啤金志国总经理明确指出:“购并是手段,整合是本质”,青岛啤酒走上了收购兼并和消化整合并重的良性循环时代。随着集团市场地位的巩固及产业整体素质的提高,今后青啤规模扩张的模式不再把小型啤酒企业作为收购对象,而将更加重视收购对象的实力和竞争素质,将会主要以强强联合为主。

燕京啤酒集团在规模扩张方面,一直推崇的是强强联合的方式,表现出极其稳健的风格。燕京与三孔、无名的合作成功证明了其强强联手的规模扩张方式是正确的。2002年7月,燕啤把占有广西近60%市场的漓泉啤酒收在自己的麾下,这相当于把西南地区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该举动在一次显示了燕京啤酒强强联手的竞争方式。在今后的扩张过程中,燕京啤酒必然不会放弃这种已经被事实证明成功的扩张方式,将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

品牌和资本是啤酒企业发展的两把利剑,无论是拥有优秀的品牌还是拥有强大的资本都为实现企业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青岛集团。青岛啤酒是我国唯一的一个世界啤酒品牌,近年来青岛啤酒的品牌价值迅速攀升,从96年的33.42亿一路升至2002年的75.83亿元。巨大的品牌价值成为青岛啤酒开拓市场和对外扩张中最大的优势所在,良好的品牌形象和非常高的品牌知名度使青啤在终端消费者中有非常强的认知度和忠诚度,随着青啤全国市场的不断发展,青啤的终端消费者正在以几何级的速度增长,同时青啤靠品牌资本优势,在扩张中投入非常少的现金资本就能把资产上亿元的啤酒企业收至麾下,青啤用10多亿元的资金投入轻而易举地实现了总资产高达50多亿的并购规模,甚至有的啤酒企业被当地政府无偿整体划拨。

青啤在依靠品牌优势实施并购的同时,如果没有强大的资本支持,也不可能在短短的数年内完成如此庞大的并购计划。青啤在继续实施品牌运营的同时,也开始利用积累下的丰厚资本开始实施资本运营,而且探索出资本扩张的新模式,不使用总部资本而是由子公司出资进行并购,如青啤西安公司分别对渭南、汉中啤酒厂的并购,青啤华南事业部对南宁万泰啤酒有限公司的并购都是典型。品牌与资本的双管齐下,必将在青啤的进一步发展中显出更大的威力。

中国啤酒市场的成长性,在入世之后吸引了更多的国际资本关注,越来越多的国际资本正在势不可挡地涌入中国,并依附于中国的优势企业和优势品牌为载体进行运作,与急需增强资本优势开拓国际国内市场的中国啤酒企业展开合作,互相形成优势互补,共同开拓中国啤酒市场。

以青岛啤酒为例,其品牌形象、营销网络都是国际资本巨头看好的合作对象,而青啤手中的资金是对高速发展的企业来说是非常有限的,引入国际资本进行更大规模的运作的愿望也是非常迫切的,这将使青啤结合自己的实际,选择先进资本经营方式,大刀阔斧地进行资本经营,突破发展中的资金瓶颈,实现品牌与资本的联手。

事实上青啤在依靠自身力量做强做大国内外市场的同时,早已开始与国际资本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走强强联合共同发展的路子。日本四大啤酒集团之一的朝日是与青啤的第一个国际资本合作伙伴,1997年双方共同投资7亿元人民币兴建的深圳青岛啤酒朝日有限公司。在与朝日在啤酒业合作成功之后,又共同向茶饮料行业进军。现在,青啤又与美国A&B公司签署了战略性投资协议,美国A&B公司在青啤的股份将最终达到20%。随着啤酒贸易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和活跃性的进一步加强,青岛啤酒将会有更多的合作伙伴,这对中国啤酒工业的发展将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走国际化的路线是燕京啤酒近年来着眼国际化经营的措施之一。自成功进入欧美市场以来,燕京又开始把主要精力集中在东南亚地区。以上提到的燕京收购广西漓泉的事件,其意义远不在于简单的扩张。广西毗邻越南,是我国企业打进东南亚地区的重要桥头堡。无疑,燕京与漓泉强强联合,是燕京“巩固北京市场,扩大华北市场,开发全国市场,进入国际市场”战略的一大胜利果实。在东南亚的扩张,将是它国际化发展中的重点,燕啤在印尼的生产基地正在筹备,燕啤在将来的发展中还将继续扩展它的国际化路线。

价格经营、产品经营、品牌经营和文化经营是企业经营的四个层次和境界。我国啤酒企业的经营还处于价格经营、产品经营普遍存在,品牌经营初露倪端的较低层次,离文化经营这一企业经营的最高境界很遥远,然而百威、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国际著名品牌的文化经营水平已经炉火纯青了,他们在中国市场上的迅速成长对中国啤酒企业的经营观念将产生深远的影响。随着科技进步,加之啤酒技术门槛相对较低,大型啤酒企业之间的竞争在产品上的优势已不明显,这种现实决定啤酒企业之间开始在文化上寻找自己的优势。由于每个啤酒企业的发展历史、企业性质、经营理念不同,形成的企业文化也不同,最终体现出的啤酒文化也各不相同,最具有排它性和差异性。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的啤酒文化内涵,以此来参与市场竞争成为大型啤酒企业的有力武器,青啤、燕京等企业举办各具特色、声势浩大的啤酒节就是对其啤酒文化的广泛而有效的传播。

二、大型啤酒企业竞争行为的演化方向

中国年产量20万吨以上100万吨以下的大型啤酒企业目前有14家,这些企业规模优势已经突现,具有相当的整体实力,成为区域市场具有绝对优势的企业,企业整体素质较高,发展迅速。他们的竞争行为将会向以下几个方向演化:

迅速做强做大,向巨型啤酒企业阵营迈进是大型啤酒企业不断努力的方向,加快对外扩张步伐是其主要途径。在大型啤酒企业在近年来对外扩张比较迅速的是金星啤酒集团,自1997年来先后在贵州、山西、陕西及河南的安阳、周口、信阳、漯河等地投资新建了7个啤酒生产基地,2002年一个之内新建了三个外地分公司,今年又在南阳开工新建其第8个外地分公司;还有重啤集团出巨资收购国人、大梁山等啤酒企业。

大型啤酒依靠自身资金的积累和银行的有限信贷都无法满足迅速的规模扩张对资金的大量需求,而通过上市获取资金的道路并不平坦。资本是制约大型啤酒企业在内部整合和规模扩张方面快速发展的一大瓶颈。而相对过剩的国际资本和国际啤酒集团正看好中国啤酒市场,对资金需求迫切,自身实力较强的大型啤酒企业正是国际资本在中国合作的最佳对象。所以积极与国际资本合作,获得更大的资本优势,是促进大型啤酒企业快速发展的必须途径。事实上目前大型啤酒企业大部分如重啤集团、浙江金狮、吉林金士伯、烟台朝日、深圳金威都已经与国际资本合作,只有河南金星集团、福建雪津、福建惠泉、湖北金龙泉、河北钟楼等少数几家啤酒企业还没有引进外资,但战略的发展要求都将使他们对外资的合作需求日益迫切。

这些大型啤酒企业基本上都是区域性的企业,市场格局和品牌形象还没有真正实现全国化。战略发展要求他们加快市场和品牌的全国化进程,这是迈向巨型啤酒企业阵营的必由之路。一方面是通过积极开发国内其它市场,提高产品在全国的覆盖率加快市场全国化进程。如金威加大对华北市场的开发、重啤通过收购大梁山和国人以实现对华东市场的开发、金星集团通过加大省外分公司的建设促进全国市场开发等;另一方面是迅速提升品牌的全国化形象。在通过市场全国化提高品牌全国化形象的同时,大型啤酒企业正在积极通过中央级新闻媒体加强品牌宣传,提升其全国化的品牌形象,如金士伯、惠泉等企业不惜巨资不断在中央电视投放品牌形象广告。

三、中小啤酒企业竞争行为的演化方向

目前年产量20万吨以下的中小啤酒企业还有480多家,占全国啤酒企业总数的96%,总产量占全国的42%。随着中国啤酒产业规模化、集团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小啤酒企业数量虽然会逐年减少,但由于啤酒产品本身和文化有很大的联系,因此在我国这样文化多元化的国家,啤酒产业不会像西方那样很快趋于集中,相反中小啤酒企业将在产业中长期扮演重要角色。

开发特色产品,突出特色优势,这是中小啤酒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为核心竞争力最终是通过产品来体现的。中小啤酒企业可以根据当地资源和消费者需求,开发特色产品如苹果啤酒、沙棘啤酒、菠萝啤酒、枸杞啤酒、螺旋藻啤酒等。金川保健啤酒凭借其特有的保健功能牢牢占据了中国啤酒市场细分的一部分,是中小啤酒企业追求特色化经营的典型案例。

由于顾客需求存在多样性和差异性,这便为企业提供了广泛的产品差异化的机会,特别是目前啤酒市场正处于愈演愈烈的竞争整合时期,中小企业势单力薄,竞争力不强,难以和大企业进行正面的直接竞争和对抗,因此有必要重新调整产品结构,重新进行市场定位,突出在同一市场上“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人新我转”的战略,走产品差异化之路。即首先找到那些大企业没有发现,或大企业没有进入但并非没有前途和利润的细分市场作为自己的目标市场。这样可以避开国内外大企业的巨大威胁,等时机成熟之后,再和大企业一争高低。就国内啤酒市场而言,随着人们消费文化和消费品味的提高,新的细分市场日益明朗。例如近几年,“健康消费”、“健美消费”兴起并成为一种潮流,因此潜在的低热度啤酒市场被激活了。在美国,低热度啤酒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美国米勒啤酒抓住了这一难得的市场机会,于1973年开发出低热度啤酒“莱特啤酒”,从而牢牢地占据了这一细分市场。中小啤酒生产企业应该积极借鉴米勒啤酒的成功经验,适时调整产品结构,把自己的市场定位于低热度啤酒、女士啤酒、水果啤酒、蔬菜啤酒、牛奶啤酒等潜在的风味啤酒市场。这样,中小啤酒生产企业就能够有效地避开入世后啤酒行业新一轮的“洗牌”竞争,在新兴的啤酒市场抢占先机。

为了更加有效地占领本地市场,中小啤酒企业应在营销方式上进行创新,在做好经销商工作的同时,坚持学会两条跟走路,利用地利优势,加强直销队伍建设。在促销上,减少大而空的宣传投入,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终端促销上,使消费者真正得到实惠,从而扩大市场份额。

除一部分中小啤酒企业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之路外,更多的中小啤酒企业为了迅速提升企业的规模实力,提高市场竞争力,将积极寻求与大型企业合作的机会,走联合发展之路。而大型和巨型啤酒企业下一步的规模扩张速度的加快又会为中小啤酒企业提供更多的合作机会。

四、“竞合”——国外资本竞争行为的演化方向

综观世界啤酒市场,欧美等传统的啤酒消费市场已经饱和,没有多少发展空间,有的地方甚至正在萎缩。惟有中国市场,呈现了飞速增长的态势,2003年啤酒总产量已经达到2386万吨,取代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啤酒生产和消费大国,中国啤酒市场的广阔发展前景充满魅力。于是国际啤酒商开始了第二轮进军中国市场的浪潮。与第一次进入不同的是,这次外资浪潮将主要以“竞合”的形式登陆。这一次他们更加注重发挥资本的能量,并举起了“联合”的大旗,目标主要瞄向了国内极具优势的强势企业。“竞合”可以说是“竞争”的更高层次。它是一种实现双赢的“强强联合”。强调的是旗鼓相当的对手,以资本为纽带,在品牌、技术、管理等企业诸要素上优势互补,实现资源共享、市场共拓、利益共沾。由于是在竞争基础上的合作,因此称其为“竞合”。据悉,目前国内有十多个较大的啤酒企业正在与国际资本洽谈。对国内的啤酒厂家来说,外资强大的资金实力正是自己所缺乏的。而对外资来说,他们吸取了第一次登陆中国既然因“水土不服”而退出的教训,第二次进入则采取与中国啤酒强企强强联合的方式。这种优势互补,正是“竞合”所需要的条件。

竞争者分析范文2

关键词:竞争者会计 战略管理会计 管理会计

一、竞争者会计的涵义

马兰(2001)认为,竞争者会计是通过提供竞争者成本资源、成本结构、产品研发、市场份额、经营策略等财务和非财务信息,并进行深入地分析,以帮助管理者进行战略定位,保持相对竞争优势,获取超额报酬的一种现代会计管理方法。这个定义的主要出发点是竞争者会计的分析内容以及进行分析的目的:即竞争者会计的分析内容主要是竞争对手的财务和非财务信息;而进行竞争者分析的目的则是使管理人员能够更好地“进行战略定位”,最终获取超额报酬。

在马兰定义的基础上,白胜(2008)从战略管理会计角度并根据当前竞争者会计的实施现状,认为竞争者会计应当这样定义:竞争者会计是战略管理会计的组成部分,它使用一系列评估竞争对手成本结构的方法以及监督竞争对手行为的方法,为企业战略管理提供企业现有职能部门不能有效提供的信息资源和方法支持。与马兰定义的重点有所不同的是,这个定义除了回答了竞争者会计的目标,还提到了竞争者会计的分析方法和研究客体:竞争者分析的分析方法是评估方法和监督方法;它的研究客体是竞争对手的成本结构及其行为。

郭化林和黄梦吟(2010)认为竞争者会计是以战略管理、竞争理论、微观经济学等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为基础,以权变管理思想为指导,通过收集、加工、分析和整理竞争对手的经济资源、成本水平及结构、竞争战略、市场份额、防御或报复程度等财务和非财务信息,实时地监控本企业、顾客和竞争对手所构成的“战略三角”的动态变化,帮助企业决策当局制定市场竞争变化应对方案、保持或扩大比较竞争优势、获取超额价值的一种战略管理会计工具。郭化林和黄梦吟结合了马兰和白胜下的定义,并在其中陈述了竞争者会计的理论基础、指导思想,总的来说在这些定义中最为具体、全面。

综上所述,竞争者会计就是企业针对竞争对手进行战略管理,通过分析其财务与非财务信息,为企业战略管理提供外向性的信息资源和方法支持。通过定义可以看出有关竞争者会计的以下内容:(1)竞争者会计的研究对象是企业的竞争对手;(2)它的研究内容是竞争对手的财务与非财务信息;(3)它的目的是为企业提供外向性的信息资源和方法支持。由于限定了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就将竞争者会计与其它概念区分开来;而说明研究的目的则是设定了明确的目标,就可以据此选择研究的方法以期达到这个目标。

二、竞争者会计的特征

(一)权变性。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市场的变化更加迅速,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也加剧了市场的竞争;竞争对手的增加、消费者偏好的改变以及市场的供需改变增加了市场的不确定性;行业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企业所处生命周期阶段的改变,这些都将促使企业依据现实完善或改变针对竞争者的战略管理;

(二)外向性。竞争者会计并不根据企业内部提供的信息或者说不单独使用内部信息做出相应决策。它所涉及的信息处理是面向企业外部的,即通过分析竞争对手的财务与非财务信息帮助企业掌握竞争对手的竞争战略、经营状况以及发展方向,具有显著的外向性特征;

(三)相对性。企业对竞争对手进行分析,并不是仅仅为了掌握竞争对手的相关信息,其目的是将企业的相应信息与竞争对手做比较,从而判断企业在行业中所处的竞争地位。这样才能够发挥竞争对手会计的作用,才能在产业竞争中获取竞争优势,才能创造更大的价值,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竞争者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区别

(一)两者会计主体不同。财务会计以自身所在的企业或财务收支单位等作为会计主体,提供与企业自身相关的会计信息;而竞争者会计是以竞争对手或者行业里较领先的企业作为会计主体,提供竞争者的相关信息以及竞争对手和企业对比的信息;

(二)信息特征不同。财务会计主要是反映企业过去的经济活动,对外提供可靠、相关的会计信息,并且所提供的是系统、全面、综合的信息;而竞争者会计更注重利用历史的信息规划未来,提供信息更注重相关性,从而进行事前预测和决策;

(三)两者的核算方法不同。财务会计的核算方法比较稳定,往往只需要运用简单的算术方法;竞争者会计可选择灵活多样的方法对不同的问题进行分析处理,即使针对相同的问题,也可以根据需要和可能来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处理,在信息过程中大量运用现代的数学方法;

(四)两者的报告时间和种类不同。财务会计的报告时间按年、季、月报告(以前时期),其种类有规定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竞争者会计可根据管理需要随时进行报告,也可临时加报(以前时期或者将来时期),其种类是经营管理需要的各种预算、分析说明、报告、图表等,种类和格式不限。

四、竞争者会计的主要内容

(一)竞争对手战略分析

对竞争对手进行战略分析的目的是掌握竞争对手的现行战略和预测未来发展方向,并据此修订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目标。竞争战略是企业在市场中谋求和保持竞争优势的整套方案。企业通过收集研究与开发、生产、财务、营销策略、人事等支持战略目标的信息,来勾勒竞争企业的当前发展战略,并根据上述数据在一定的会计周期内的波动情况预测竞争企业的战略走向,从而了解其未来目标并调整企业的发展战略。

(二)竞争对手核心能力分析

核心能力是企业在特定的内外部环境下谋求和扩大竞争优势决定性的力量。竞争对手核心能力分析主要是分析竞争对手的厂房设备、盈利能力、筹资能力、成本结构、费用开支、营销能力以及在经济波动和技术变革等的影响下保持原有水平的能力,从而对竞争企业的盈利能力、增长能力、适应能力、反应能力等进行全面的把握。一方面与企业做横向对比,分析企业的优势和劣势;另一方面将竞争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指标进行纵向对比,了解竞争企业的指标的变化和发展趋势。从而制定战胜竞争企业的战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运用的分析方法主要有:比率分析法、相对指标比较法、解剖法、价值链分析法、模拟法等。

(三)竞争地位监督

Guilding提出竞争地位监督是在行业内部通过评价和监督竞争对手的销售收人、市场份额、销售量、单位成本和销售收益率,分析竞争对手的状况(1999)。与竞争对手战略分析一样,竞争地位监督也是强调分析的整体性。竞争地位监督不仅仅是针对竞争企业本身的战略进行分析和预测,也不是对竞争企业的核心能力进行具体的分析,它是将分析扩大到评价竞争对手在行业、甚至是在市场中的地位。通过将竞争地位监督和战略分析、核心能力分析结合起来,可以根据竞争企业指标的异常变化来分析企业采取的行动是否引起了竞争地位的上升,从而把握竞争企业战略发展趋势的变化。监督方法主要有Simmonds提出的竞争地位图法和Grundy提出的“战略健康”指标法。前者是用图的方法绘出企业相对于市场领先者和其他重要竞争对手在当前及未来的竞争地位,从而明确竞争对手在未来的战略动向;后者是指企业相对于竞争对手对机会的把握程度。

竞争者分析范文3

〔关键词〕产业竞争情报;产业投资;自身评价;产业生命周期

〔中图分类号〕g250.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21(2013)02-0111-06

2012年上半年中国共遭遇了18个国家、地区发起的贸易救济调查,反倾销、反补贴、特保等这一类的贸易救济调查40起,同比增长了38%,涉案金额37亿美元,同比增长了76%。这些贸易救济调查既有发达国家发起的,也有发展中国家发起的。从我国产业近期在国际竞争中频遭损害的诸多事实,凸现出在当前国际竞争背景下单体企业竞争情报模式的局限性,以及开展产业竞争情报的紧迫性。

同时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持续发酵,国际经济不景气,对于我国的出口产业影响很大。相比国际经济,我国国内经济低迷,经济发展速度放缓。2012年第二季度gdp增长7.6%创3年最低。而上半年央行的两次调准两次降息,货币政策偏向宽松,这有利于刺激经济增长。在这种背景下,进行产业投资就需要有及时的有效的产业竞争情报来支持。获取有效的产业竞争情报,清晰了解产业发展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才能在保证投资的风险的基础上获取丰厚的利润。

1产业竞争情报内涵

竞争情报是指关于竞争环境、竞争对手和竞争策略的信息和研究。它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产品。过程包括了对竞争信息的收集和分析;产品包括了由此形成的情报和谋略。在对竞争情报进行分析是主要从3个要素(竞争对手、竞争环境以及竞争策略)来分析。平时我们所说的企业竞争情报就是从微观的层次以单个企业的角度来研究,这种研究容易忽略企业所处行业的宏观信息或者说宏观信息获取不全,导致在产业化的全球经济发展现状下处于劣势。而从产业层面产生的产业竞争情报的研究主要研究不同国家或者地区之间在相同或者相似产业之间的竞争。这就从微观层面提高到了中观层面,对于单个企业把握所属产业的发展状况,从而定位自身竞争力有了很大的帮助。

从国外来看,对于产业竞争情报的具体的明确的概念并没有给出,但是国内陈峰等人提出了产业竞争情报的说法,他们认为产业竞争情报就是面向产业竞争系统,为国家或者地区产业内的企业群体提供动态的、应对性情报服务的竞争情报。[1,2]由此,对于产业竞争情报的内涵可以理解为:从产业全局的角度出发,对不同的国家或者地区间的相同产业或者相关产业的环境条件以及影响产业发展的相关情报进行搜集、整理、加工、分析、存储,并为产业的发展制定竞争战略的服务过程以及提供服务产品。

为了清楚理解产业竞争情报,我们可以从下图来看:

企业与b企业、同一个b产业下的c企业与d企业之间的竞争情报就属于企业竞争情报。其表现为帮助单个企业自身认识竞争环境、了解竞争对手、制定竞争策略;当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开始出现了业务相似企业间的同盟或联盟,逐渐演化出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的集合体——产业(如图中的a产业、b产业),此时该产业内部多个企业的情报资源共同构筑了该产业领域的竞争情报资源体系,产业竞争情报由此产生,在a产业与b产业之间的竞争情报就表现为产业竞争情报,其主要表现为帮助该产业领域认清产业环境、识别产业风险,制定产业发展战略;而当视野范围拓展到国际竞争的这一大环境时,诸多产业领域的竞争情报资源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国家竞争情报体系,国家竞争情报由此确立并能在一定程度上用于指导企业与产业竞争情报活动的开展。在这里可以看到,产业竞争情报主要充当的是连接企业竞争情报与国家竞争情报的桥梁与纽带的作用,即国家竞争情报体系运作的好坏取决于产业竞争情报本身。而产业竞争情报又有助于企业竞争情报活动的开展。

2产业投资过程分析

产业投资又称为实业投资

,是指为获取预期收益,以货币购买生产要素,从而将货币收入转化为产业资本,形成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和无形资产的经济活动。产业投资的主要过程为:首先,选择拟投资对象;其次,进行尽职调查;当目标企业符合投资要求后,进行交易构造;在对目标企业进行投资后参与企业的管理;最后,在达到预期目的后,选择通过适当的方式从所投资企业退出,完成资本的增值。在整个过程中,投资决策是需要产业竞争情报的支持。产业竞争情报的各项工作是建立在各项信息的收集、分析及结论判别基础上的。在整个产业投资过程中,首先要有产业竞争情报的支持选择相关产业,投资之后对于企业来说还需要企业竞争情报来支持管理决策,最后退出投资时,仍需要产业竞争情报和企业竞争情报支持决策。基于投资过程,增强实际可操作性,笔者提出了产业投资决策情报支持模型(见图2)。11图2产业投资决策情报支持模型11

从整个投资活动的流程中可以看出,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产业竞争情报来支持决策。产业竞争情报能帮助投资者把握产业的基本情况、未来发展趋势等,从而根据自身的风险投资偏好以及投资目的,选择合适的产业进行投资。

3产业投资过程中的产业竞争情报支持

任何投资者在进行投资过程中都希望投资活动能带来巨大的利润,因此投资产业的选择是产业投资的关键。在投资活动过程中,尤其是在投资决策的时侯,最主要的依据就是竞争情报(即有效信息)。那么我们在产业投资过程中需要从哪些角度来思考来寻找情报?寻找哪些情报呢?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对产业投资有一个思考。根据相关理论,运用一定的方法,可以为产业投资分析列出一个思路框架(scp模型)。[3](见表1)表1产业投资思考问题框架(scp模型)

s:产业结构11c:企业行为11p:绩效11e:外部影响需求经济学11定价11盈利性11生活方式替代产品的可获得性11营销11财务11政府政策产品差异性11批量11价值创造11国内环境增长率11促销11科技发展11国际环境周期性11研发11雇用对象11技术创新供给经济学11分销1111管理模式创新集中度11产能改变进口竞争11扩张/紧缩成本结构11收购/合并/剥离生产商差异性11纵向整合产业链11合资产能运用11内部效率科技机遇11长期合同供给曲线11组织效能进入/退出壁垒11成本控制信息市场失败11物流纵向市场失败供应商讨价能力

基于scp模型中的思路,在投资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我们可以来收集竞争情报,用产业竞争情报来支持决策。下面我们按照投资活动的流程对每一个环节的竞争情报活动进行分析。

3.1产业投资目的分析活动中的产业竞争情报

产业投资目的的分析必须建立在投资者自身评价的基础,根据自身素质设置适当的合理的投资目标。在自身素质的分析上可以从两方面考虑:投资者自身的竞争能力水平和投资者所处环境swot分析。

11图3投资者自身评价11

对于投资者自身素质的评价是投资的前提。投资者自身评价可以从图中的各方面分析,运用swot法分析自身在这几方面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同时结合自身的风险偏好来确定自己合理的投资目标。在以上的重要的方面中,信息的能力对于在自身的评价中要占重要的一部分。在投资者的信息能力中对于竞争情报有重要影响的是投资者的信息的收集能力和有效信息的分析挖掘能力。信息能力水平较高的投资者的竞争力水平也相对较高。同时,创新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方面。创新能力对于产业投资者,尤其是制造产品方面的起到了重要影响。

结合上述分析,在产业投资活动的投资目的分析过程中需要的竞争情报集中于自身的信息分析上,然后根据自身的评价运用swot分析投资者各方面的优势劣势,抓住机会规避威胁,从而为投资目标的确定提供依据。根据上述分析可知投资者自身评价过程中需要收集的情报主要有两个大方面:一是投资者自身信息情报。对于自身信息的分析主要考虑投资者的资金、投资者风险偏好、投资者的管理水平、投资者信息能力、投资者创新力等;二是投资者所处环境分析。这主要包括有地理环境、拥有的资源、市场条件、产业政策、法律法规等。

3.2投资目标选取活动中的产业竞争情报

投资目标的选取建立在自身素质评价的基础上。对于投资目标的选取,是通过竞争情报的支持,合理分析选取成长性良好,能够达到投资目的的产业进

行投资。

产业成长性是产业投资目标选择中所需要考虑的首要因素。如果有一个产业具有较好的成长优势和发展空间,那么其带给投资者高投资回报的可能性就很大,达到预期投资目标的可能性就很大。对于成长性的判断和分析我们主要通过产业生命周期理论。表2产业生命周期特征

我们可以从以上的特征来做分析,对于产业是否处于萌芽阶段,我们可以通过产业的产品开发费用、市场需求、销售收入,财务状况等信息来判断,萌芽阶段一般产品开发费用较高、市场需求小、销售收入小、销售收入较低看,财务甚至亏损。要判断一个行业是否处于成长阶段,可以看市场需求是否上升,厂商数量是否大量增加,产业是否出现生产厂商和产品相互竞争局面等。利润大、竞争激烈是成长阶段的一个主要特点。在成熟阶段,产业增长速度降低到一个合适的水平。在某些情况下,整个产业的成长可能会完全停止。使产业出现新增长机会的是技术创新。成熟阶段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资金已经无从获得增长利益。此阶段不适宜投资。在衰退阶段,厂商数量逐渐减少,市场萎缩,利润率停滞或不断下降。在此总结了我国部分产业的生命周期(见图3)11图4各行业生命周期图11

投资目标选取是整个产业投资活动中最关键的部分,关系投资的成败。因此在此过程中对于竞争情报的要求较高。此过程中,产业的成长性决定了成败。生命周期能让我们对现在分类清晰的产业有一个简单的认识。但是在投资过程中还需要竞争情报来提供及时有效的支持。

生命周期理论对于投资目标的选取是重要的方法。但对于生命周期的判断,需要很多的情报来分析。在此环节我们收集竞争情报来判断生命周期,这些竞争情报有几方面:

第一是产业发展情报方面。产业的发展信息对产业未来发展预测、投资利润预测起到关键的影响。这些信息我们可以从行业信息库、行业相关的统计资料、分析和调查报告等获取。这方面的情报有产业竞争结构情报、产业竞争情况的相关情报、产业生产要素情报、产业的利润率、产业的盈利对产业经济波动的反映敏感度、产业的企业数量变化情报、产业产品变化、产业的市场结构、目前产业整体的市场规模等[4]。

第二是产业发展的相关情报。在产业自身因素之外,相关的影响因素是不能忽视的。这些相关因素也对产业的发展预测起到了重要影响。这些相关的情报主要包括相关产业及互补性产业的信息、政府作用、法律法规、顾客的偏好程度、存在的机会等。对于这些发展信息我们可以从产业信息库、国家相关产业网站等获取信息。另外,对于各种公开性出版刊物,比如政府部门、商业机构、相关行业协会等定期公布的统计资料、分析和调查报告以及投资观点和建议的补充资料,这些信息对于企业的决策时必要的有益的,是竞争情报中不可缺少的。

第三是投资环境情报。任何的活动都离不开环境,环境信息对于活动的影响是重大的。对于产业投资活动我们在了解产业发展信息的前提下也要注意产业的环境信息。环境信息可以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产业竞争环境。自然环境是产业投资的竞争情报的一部分,主要包括产业投资中拟投资产业所处的区域环境,地理位置,交通、自然资源等。对于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相关产业的投资,自然环境信息起到了重要作用,对于决策的支持也是不可缺少的。社会环境所谓社会环境,就是对我们所处的社会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制环境、科技环境、文化环境等宏观因素。产业竞争环境是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基础上研究产业与其他产业,产业内部各要素相关关系、竞争优势的。对于产业竞争环境我们可以按照波特理论从产业、相关产业(可能进入者)的威胁、产业产品材料供应商、产品的需求者、产品的替代品来分析。

总之,在产业投资目标选取过程中产业竞争情报需要大量的信息来分析,挖掘其中重要部分,从而组织成对产业投资决策其支持作用的情报。在以上的所列的信息中,这是重要的方面,对于判断产业的生命周期,预测产业的发展性都有决定性的影响。

3.3产业投资后的竞争情报

在选取投资目标后,意味着投资者要进行下一步的投资管理操作活动,这项活动包括资金的准备、人才分配、产业进入方式等具体活动,以及之后的投资环境监视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就需要投资者充分运用自己的信息能力,获取竞争情报,为投资效益提供保障

在此项活动中可以按照波特的竞争结构理论。对于产业内竞争对手、市场中潜在进入者威胁、替代产品的威胁、购买方讨价还价能力、供应商能力进行分析。

在此环节中,重点在于监视投资环境。在投入资金,进入实际运营管理过程中,投资环境会影响整个投资活动的进行,影响投资目标的实现。在监视投资环境过程中竞争情报可以从不同的环境分类考虑因素来收集信息。监视的投资环境可分为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外部环境监视和分析研究可以有助于投资者回答“应该做什么”的问题,而内部环境的监视和分析研究,则是帮助投资者回答“能够做什么”的问题。外部环境具体的来说就是宏观环境、产业环境与竞争对手。对于宏观环境可以用四分法(pest分析),即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四方面分析。也可以用六分法从人口、经济、法律政策、社会文化、技术和全球环境六方面因素分析。产业环境可以根据波特的产业机构模型来分析。内部环境监视就是对企业自身素质情报的监视。这点可以按投资目标分析环节自身评价要素来监视。

对于产业的竞争结构和投资者自身评价在之前两个环节都讨论过,在此提供一个典型的pest模型分析,为投资者监视宏观环境,收集竞争情报提供一个参考。

3.4退出阶段的竞争情报

产业投资一般来说是长期投资。但是对于部分投资者来说,往往存在退出投资产业的决策。在进行退出产业投资阶段就面临着退出障碍,同时要选取适当的时机推出。在时机的选取时,就需要竞争情报的支持。

推出投资阶段的竞争情报首先要了解产业投资退出的障碍,从障碍寻找情报。推出产业投资的退出可以从活动流程图中的两个方面考虑:

3.4.1产业投资目标的完成程度

在制定产业投资决策的时候,应该设立了一个产业投资目标。可以运用类似定标对比的方法,将投资者的现况与投资目标进行对比,在完成投资目标时,可以考虑退出。当然,对于投资目标的完成程度并不一定能够达到百分之百。但是目标完成程度可以作为退出产业的一个考虑因素。这也是从产业投资者自身角度分析的,分析投资者自身的各方面是否适合继续发展。

3.4.2产业当前形势分析

这是从投资者外部分析,也是对产业整体分析把握的关键。产业当前形势跟产业投资目标选取过程的分析一样。但是在退出阶段尤其要把握住产业政策的转变、产业环境的变化等可能导致产业发展方向发生巨大变化的情报。

在退出阶段,跟投资目标选取阶段的竞争情报活动基本类似。但是退出阶段要考虑产业退出时在清算、成本处理(生产线等)、劳动力处理(员工薪金等)等退出障碍,把握退出时的相关情报,才能为退出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4启示

产业投资活动是一项复杂的商业活动,关系投资者的根本利益。在整个活动流程中我们不难发现产业竞争情报贯穿整个活动流程中。对于投资活动的决策,投资的成败有着决定性作用。从产业活动流程中结合现实环境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几点启示:

4.1产业投资需要专业的竞争情报人员

在现代的产业投资过程中,信息的获取能力和分析能力决定着投资的成败。投资者需要对信息有较强的敏感性和有效率的分析能力,从而保证信息的时效性和有效性。对于产业投资来说,产业竞争情报需要从整个产业的宏观层面来分析。这就需要投资者有更广的信息面、更敏锐的观察力、更科学的分析手段,因此这就需要有专业的竞争情报人员从产业的各个方面来获取信息、加工分析信息,提供准确的产业竞争情报。

4.2建立产业竞争情报服务平台

从目前我国产业竞争情报来看,无缝嵌入本地化服务模式是我国先进的产业竞争情报服务模式。它以快捷的检索节省了时间,保证了情报的时效性,同时将情报运用到决策过程中[5]。但是我认为在此基础上,产业竞争情报部门更需要设立集中性的服务平台,可运用“云计算”的思想建立竞争情报服务平台,保证情报的全面性。同时产业投资过程中,相关产业对于产业发展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在产业竞争情报服务中应该加入相关产业的情报服务。

总之,产业投资活动中需要大量情报支持决策。在信息高速膨胀的今天,产业竞争情报的获取,是产业投资过程成功的关键。整个产业投资活动中也时刻需要产业竞争情报的支持。研究产业竞争情报对我国产业发展和产业投资具有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

[1]郑彦宁,赵筱媛,陈峰.产业竞争情报的解析[j].情报学报,2009,(12):917-918.

[2]张立超,房俊民,高士雷.产业竞争情报的内涵、意义及范畴界定[j].情报杂志,2010,(6):153-154.

[3]李国秋,吕斌.企业竞争情报理论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225-226.

竞争者分析范文4

竞争对手会计是通过提供竞争者成本资源、成本结构、产品研发、市场份额、经营策略等财务与非财务信息,并进行深入,以帮助管理者进行战略定位,保持相对竞争优势,获取超额报酬的一种会计管理。竞争对手会计与传统会计不同,它是以战略定位为中心的动态会计信息系统,具有下列特点:

1、竞争对手会计是以“权变”管理(Contingent Management)的思想为指导的,具有动态性。技术的缩短了产品的生命周期;全球化进程的日益推进和技术的日益普及增加了市场的不确定性;消费偏好的个性化和多样化更加剧了全球市场的竞争。在这种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下,竞争对手会计以权变为指导,为企业提供竞争对手的动态监控信息,使企业真正做到知己知彼,制定出与外部环境相适应,并随动态市场变化而随时进行调整的战略方案,以动制动,动中取胜。

2、竞争对手会计是战略管理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外向性。战略管理会计是从战略的高度,围绕本企业、顾客和竞争对手组成的“战略三角”,提供基于外部环境和自身资源的内外部信息,为企业战略管理服务的会计。由此可见,竞争对手会计是“战略三角”中的一角,主要提供企业经营环境五要素之一——竞争者具有战略相关性的外向型信息,使企业从狭隘的单一企业空间中走出来,利用相对成本、相对价格、相对市场份额等内外对比指标,进行本企业“价值链”的改进与完善,保持并创造长期竞争优势。

3、竞争对手会计提供的会计信息更加强调相关性与及时性。竞争对手会计的首要任务是提供与本企业战略定位显著相关的及时信息,帮助企业衡量风险,洞察机遇,在预测和把握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变化的基础上,发扬相对优势,稳固和提升战略地位。鉴于企业内外环境、条件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及时刷新信息库,适时修正和完善战略计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相对不太可靠但又相关的信息,只要在披露信息的同时披露其计量方法和假设即可,这样,信息用户可据此评价信息风险,调整其战略决策。

二、竞争对手会计信息的来源及搜集

竞争对手会计信息是关于产业竞争者的财务与非财务信息,意在“知彼”。由于与战略具有相关性的信息是多元化的,为有效实施竞争对手分析,企业首先应明确与自身处于同一产业、生产相似产品、挤占同一市场的主要竞争者;其次,应为每个关注的竞争者创建一份信息档案;再次,企业应组建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信息档案的维护和更新;最后,企业可利用各种现代管理会计方法,综合分析上述资料,作出产品和市场定位。

有关竞争对手的信息渠道是多样的,主要来源包括:公开财务报告、竞争对手广告、行业分析报告、政府统计公告、贸易报道、产品技术分析、行业协会、行业专家顾问、共同的供应商和顾客、竞争对手的前雇员等。信息搜集工作可由本企业的信息机构和人员完成,也可委托企业外部专职化的管理咨询机构去做。

须注意的是,整个信息收集过程可采用各种方法和手段,但必须遵守合法性原则。信息搜集一般应围绕竞争者的下列五个特性展开:1、竞争者在行业必需的关键技能方面具有的相对市场强势。2、竞争者拥有的资源状况和核心竞争力。所谓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独特的知识和技能的集合,其作用在于动态整合企业资源并提供和企业环境变化相适应的能力。3、竞争者当前和可能的未来战略,包括预测竞争者对本企业战略变动可能采取的行动。4、竞争者在公司层和战略经营单位层所制定的整体目标和细化目标如是短期的财务获利目标还是长期的市场占有份额目标。5、竞争者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可以组织的思维风格和运用分析方法的风格,从决策、人际关系、价值观和交流等方面影响企业的战略制定,并且由于文化鼓励独特的产品生产和包含模糊的因果关系,它甚至可以成为企业最有效和持久的竞争优势。

三、竞争对手的运用及

迈克尔·波特(MichaelE.Porter)在著名的《竞争优势》一书中指出:现有竞争者之间竞争的激烈程度是产业盈利能力的重要力量之一,通常由下列因素决定:产业增长、固定成本的高低、周期性生产过剩、产品差异、商标专有、转换成本、集中与平衡、信息的复杂性、竞争者的多样性、公司风险和退出壁垒等。行业竞争越激烈,竞争者对的影响越大,企业就越应注重对竞争对手的。由于企业在竞争中获胜的决定因素是竞争优势——一种相对于竞争对手的最终产品和市场的市场先行力量和价值的增值,因而竞争对手分析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比较,确定外部存在的机会和威胁,并根据自身资源,确定优势和劣势,从而最大限度地改进和完善本企业的“价值链”,保持相对竞争优势,特别是相对成本优势。获取竞争者成本资源和成本结构的信息,可采用的主要方法有:

1、拆卸分析法(Tear-down Analysis)

拆卸分析又称反向设计(reverseengineering),是通过评价竞争对手产品以明确自身产品改进可能性的方法。拆卸过程一般请相关的技术专家参与,将竞争对手的产品分解为零部件,以明确产品的功能、设计,同时推断产品的生产过程。拆卸分析的重点是进行基准测试,即将自身的试验性产品设计方案与推测的竞争对手产品设计方案进行比较分析。综上所述,拆卸分析实质上是分解与整合的有机结合,通过逆向拆分了解产品的性能、成本及生产工序,在此基础上顺向整合出整体方案,并运用比较法,使企业明确自身产品的不足和优势,在产品设计中扬长避短,以求降低制造成本,在竞争中取得相对成本优势。

2、价值链分析(Value-chain Analysis)

价值链的概念是波特于1985年首次提出的,他认为,每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生产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作业)的集合体,所有这些活动都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示。竞争对手会计则是利用竞争对手价值链分析,为本企业重新设计价值链提供参照系,力求进一步优化价值链,即消除所有“不增加价值的作业”,同时对“可增加价值的作业”尽可能提高运作效率,减少资源占用与消耗,从而降低成本,取得竞争优势。

竞争者分析范文5

【关键词】波特五力模型;MSLC-EP项目

一、报告引言

波特五力模型因其结构化和逻辑性的特征,已成为产业分析的经典工具,成为行业竞争力分析的基本工具,因此,本文也运用该模型对MSLC-EP项目做竞争力的考察和研究探索。

二、波特五力模型概述

“波特五力模型”又称“波特竞争力模型”,是迈克尔.波特(MichaelE.Porter)于1979年创立的用于行业分析和商业战略研究的理论模型。模型的“五力”分别是: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购买者的议价能力、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行业内竞争者所表现的竞争能力。该模型的基本观点为:一个产业所处的竞争环境,不仅仅是同处于一个产业内生产相同或者相似产品的企业之间的竞争, 客户、供应商、替代产品和潜在的进入者均为该产业的“竞争对手”,并且依具体情况会或多或少地显露出其重要性。这种广义的竞争被称为“拓展竞争”,这五种作用力共同决定产业竞争的强度及产业利润率。

(一)买方能力

买方能力就是上面概述中的购买者的议价能力,当拥有很多的供应商选择的时候,买方处于优势地位,此时,买方能力比较高;反之亦然。当然,如果具有竞争性的产品或者服务,买方能力就会比抑制,但当今社会,没有任何一种项目产品或者服务具有永远的竞争性,换句话说,买方只要把握市场上的各种产品或者服务的竞争优势,就能占据主动地位。

(二)卖方能力

卖方能力就是概述中的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当购买者可选择的购买渠道少的时候,供应者能力高,卖方处于优势地位;反之亦然。对于卖方来说,如果能发掘自己竞争优势,就能占据主动地位,一些无形的竞争力比如专利或者商标的价值等等。

(三)替代品或者服务的威胁

替代品或者服务的威胁是指如果可选择的替代产品或服务很少,则替代产品或者服务的威胁就地,并且这对供应者是有利的。

(四)新进入行业者的威胁

新进入行业者的威胁情况基本是由行业进入壁垒来影响的,所谓行业进入壁垒是指特定的行业内客户期望的公司产品或者服务所应具有的特色。如果对买方来讲,希望先入者设置的进入壁垒不能太高,否则将要处于被动地位;相反,如果是卖方,则希望自己建立的壁垒越高越好,这样就能减少竞争者,让买方能力发挥极致。

(五)现有竞争者的竞争

波特五力模型的最后一个“力”是现有竞争者的竞争,当某行业的现有竞争者的竞争非常激烈是,该行业的吸引力就非常低,因为,竞争激烈就意味着可能有太多的竞争者,行业的准入门槛不高,买方力量将是主导。

(六)波特通用三个战略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之后,最终归结为三个方面可以击败对手,分别是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集中化战略。成本领先战略即以比任何竞争对手能做到的更低的价格提供同质或者更优的产品或者服务;差异化战略是用提供的产品或者服务在市场中被顾客感知是独一无二的;而集中化作为一种战略,经常是指三个方面,一是提品或者服务与一个特殊的细分市场或者购买群体,而是提供的产品或者服务聚焦与一个产业链的一部分,三是提供的产品或者服务与一个特定的区域市场。

从图3上看,总体上来说,当面临一个狭窄的市场的时候,用集中化的战略比较有利,而当面临的市场比较广阔的时候,根据自身的情况,如果能将成本控制的比行业内其他竞争者更低,采用成本领先战略就比较有效,而当内部能有独一无二的服务或者产品的情况下,差别化战略则更胜一筹。

三、基于波特五力模型的MSLC-EP项目竞争力的详细分析

(一)波特五力模型对MSLC-EP项目分析

首先,对整个项目实施过程来说,MSLC-EP项目本身应该是处于优势地位,即买方的能力占优,而卖方能力被抑制;换个角度来讲,假如以EP项目的产品来说,比较难把握是处于买方能力占优还是买方能力占优。因此,在得出买方能力和买方能力不是竞争力主要体现的时候,加强对其它三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对目前的市场调查和对未来市场的预估,替代产品或者服务的威胁基本可以排除,因为无论从产品设计的原理理论出发,还是从产品的实际技术支持出发,基本可以排除短期之内有替代品的出现,因此,着重分析剩余的两个因素。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也意味着不会有新技术原理的新进入行业者的威胁,但这不意味着没有新进入行业者的威胁,他可以使现在有技术而新进入的竞争者。

现有的竞争者之间的竞争比较激烈,正如在引言中提到的,有很多的技术可以实现EP项目,因此就有很多的竞争者可以来实施这个项目,众多的现有竞争者之间的竞争就是非常激烈的,因为EP项目是一个小众的市场,总的市场份额是一定的,因此必须重新对市场进行细分。

以上分别分析了波特五力对整个MSLC-EP项目的竞争力的影响,结论比较明显,最大的竞争力来自于现有行业者的竞争。

(二)波特三战略对MSLC-EP项目的分析

基于波特五力模型对整个项目的竞争力评估,战略的制定也比较清晰了。因为市场份额的限制,用成本领先的战略看似可行,但成本的控制其实是整个项目的最难点,因此需次要考虑;集中化战略在公司不太现实,因为公司对市场未来的走向没有足够的控制力,而且对未来政策的预估更不可靠;唯一的剩下的第三个战略,即差异化战略是最为合理的选择。因为市场份额一定,因此只有占领能控制的被细分过的市场的同时,对未来市场重新规划,重新细分,找到新的市场并占领,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而对新市场的探索,最为有力的支持,莫过于产品的差异化,“独一无二”是整个项目未来成功的必然选择。

竞争者分析范文6

根据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企业竞争者的情况、企业自身的条件进行调查分析,创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获取企业竞争优势的战略会计即为战略管理会计。根据研究发现,为保持企业长久的发展,以下因素是企业必须考虑的内容:客户的满意度;产品或服务在市场所占比重;产品或服务的质量;企业的创新技术;良好的业绩。而上述内容正是构成核心竞争力的必要因素。而战略管理会计所研究的范畴正是上述主要内容。因此,为提升服务业企业核心竞争力,应该战略管理会计与核心竞争力的共同点联系起来,寻求特定的方法,结合两者的特征,以期提升服务业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战略管理会计与核心竞争力的对应性分析

企业的竞争优势一般是建立在物质资源之上的,这些资源主要包括:资金、设备、劳动力、生产资料、流通渠道等,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可以帮助企业创造价值,降低成本,每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都是不同的,核心竞争力是不能仿制的,它是难以替代的。结合服务业企业的业务特性,可以归纳出服务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显性元素主要包括:战略成本元素:信息资源元素;组织及人力资源元素。这些元素与战略管理会计中的主要研究内容一一对应,因此通过战略管理会计的方法来提升服务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成为一种必然。

三、战略管理会计提升服务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可行性

根据迈克尔五力模型得知,经过战略分析,可以有效地分析客户的竞争环境。五力分别为潜在竞争者的威胁、购买者讨价还价的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供货商讨价还价的能力及行内竞争者的竞争能力。结合服务业企业自身的特征,战略管理会计对竞争对手的五种力量进行价值链分析,帮助企业了解自身的优势与劣势,通过纵向价值链分析,即供应商—服务业企业—客户,从服务业企业的战略目标出发,减少不增值作业,增加增值作业,控制服务业企业的服务成本,提高收益,进一步提炼出核心竞争力,以期提升服务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战略管理会计的关键点是从战略的角度去分析与企业的内外部条件,以寻求自身的优势与劣势,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服务业企业为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必须内外部条件,首先是内部因素,即企业的资本和能力,其次是外部因素,包括竞争者、供应商、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再者就是有用的信息。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信息所处的角色越来越重要。而战略管理会计就是属于会计信息系统,主要是提供信息并传递信息及进行管理的工具。战略管理会计的主要功能体现在提供并分析战略数据,包括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通过分析,帮助管理者进行决策,以保持企业长久并持续的竞争力。战略管理会计是从战略的角度纵观全局,分析企业内外部因素及其各种可能性变化,确定企业的战略目标、整合企业的内部组织、进行价值链分析、对企业的业绩进行考核,进一步提升服务业企业核心竞争力。

四、战略管理会计提升服务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应用思路

(一)战略管理会计内容的适应性

在服务业企业的战略层面,战略管理会计通过分析服务业企业的内外部因素,帮助服务业企业管理层确定战略目标,包括:企业愿景、产品种类、组织架构设置、企业目标的确定等;在市场层面,战略管理会计通过对竞争对手的分析、市场占有率分析、消费者偏好分析等内容;在企业运作层面,战略管理会计通过对确定管理方法、财务预算、价值链分析、绩效评价、成本控制等,提升服务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战略管理会计方法的应用性

企业是以业务流程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生产团队,流程是一组有序作业(activity)所构成的结构化行为的总体,而价值链分析对企业业务中的每个业务活动的成本、价值等各方面进行分析,它属于管理会计的信息来源和方法的运用。以价值链作为连接各个流程的桥梁,将战略管理会计中的方法分别运用于服务业企业中,对其中涉及到的成本进行控制,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资源,以整个服务行业和竞争对手以价值链的对比分析,帮助企业了解自己在行业中所处的竞争地位,评估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整合增值作业,进一步提升服务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五、结语

上一篇赠内人

下一篇玉米深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