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管理范例6篇

内部管理

内部管理范文1

(一)人员因素形成的风险。

由于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的原因,基层国库不但人员配备不足,而且素质普遍不高。一是国库管理人员因内部管理的手段不到位、管理力度不够而使国库业务出现风险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管理人员对业务不熟悉而难于管理,以及管理人员自身风险意识不足而疏于管理。二是部分经办人员业务素质不高,经办人员对业务处理只知己不知彼,业务掌握不全面,难以发现业务处理中的非正常操作,造成风险隐患。三是业务培训不够,在财政体制改革频繁,新政策、新规定不断出台的情况下,基层国库对经办人员相应的业务培训没有跟上,可能对政策、规定理解失误而造成风险的产生。

(二)执行制度中形成的风险。

个别员工风险意识淡薄,凭经验办事,执行制度不严,违规越权,兼岗代岗,业务互相代替,导致业务运行中相互监督、相互制约不严,违背岗位牵制原则。业务操作有章不循,违规操作。如:人离柜,印章未锁;重要空白凭证保管不善;操作密码和口令授权缺乏严格管理,串用、互用口令密码;凭证审核不认真,使有问题的凭证流出国库,造成国库资金的风险。

(三)资金清算中的风险。

国库资金核算实现了内部资金实时清算,市分库与县支库通过内部往来实现清算,国库与征收机关、商业银行间横向联网,资金信息处理逐步开始实现无纸化,提高了国库资金使用效率,但同时也加大了国库资金遭受损失的隐患。如核算系统对参数设置、科目属性、级次、比例等要素不能实现系统自动审核功能,仍需要人工操作,随意性很大。国库部门处于资金清算的前台,大量的拨款、退库等业务都通过票据交换系统进行,一旦发生错发、误发等事件,就会导致国库资金风险。

(四)预算资金监管中的风险。

预算资金监管风险涵盖于预算资金收纳、拨付、退库、更正等诸多环节。如财政资金的拨付,必须控制在人大批准的年度预算之内,而在实际工作中,财政常常倒逼国库拨付超预算的拨款,国库难以严格按预算执行。预算收人退库审批机关多,退库种类多,退库政策政出多门,对退库的真实性,政策的适用性国库难以把握。作为财政部门拨付资金唯一凭证的预算拨款凭证既没有作为重要空白凭证进行管理,也没有规定使用期限,形成潜在的风险。

二、防范国库资金风险的措施建议

(一)构筑人员防线,堵住风险源头。

1、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国库人员的政治素质,有针对性地开展防范案件专题教育,加强法制和职业道德教育,逐步构筑岗位风险防范的思想防线。

2、加强业务培训。强化国库人员对新的支付工具电子计算机和金融、财政、税收等多方面新知识、新业务、新技能的学习,加强岗位轮换,组织岗位业务培训充实、稳定国库队伍,提高国库人员的业务素质。

3、建立竞争管理机制。合理安排岗位分工,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引入岗位竞争机制。根据国库会计业务变化多、业务新和要求高的特点,适时引入岗位竞争机制,在充分考虑让员工自主选岗的同时,对重要或综合性强的岗位实行竞争上岗,使国库会计人员在参与岗位竞聘过程中,亲身感受到巨大压力和推动力,进一步增强国库工作人员对国库工作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二)构筑内控防线,确保规范操作。

1、强化制度建设,完善内控机制。针对国库业务的发展,以“风险首位”和“内控先行”为导向,合理设置国库岗位,不断完善内控制度、操作规程和管理办法,全力构建内部风险防范机制。根据业务特点,合理设置工作流程,明确操作规则,强化运作程序和具体要求,建立岗位责任追究制和内部自律控制机制,明确责权划分,做到岗位固定、责任固定,使国库业务的全过程和所有风险节点都置于管理制度之中。

2、规范操作,严格执行制度。严格控制会计资料交接、外来凭证审核、资料传递、记账复核、退汇转汇、查询查复、手工填制凭证等业务操作环节中的风险,确保规范操作;严格执行印章、密押(钥)及重要空白凭证“三分管”制度,并建立相应的登记簿;严格执行与财税部门对账制度,落实重大事项分级审批管理制度和报告制度。

3、加强国库会计核算系统及其网络的风险控制。会计核算系统的操作管理,重点是加强岗位制约,防止“一手清”。保障会计核算人员专人专机,操作密码严格保密,并及时更换,做到离机签退,以防他人盗用密码进行非法操作。加强对系统服务器和其他国库业务用机的防病毒管理,定期对计算机进行病毒检测,落实网络防火墙、安全预警、灾难应急预案等措施,确保国库核算系统安全、高效运转。

4、实现自查工作制度化。除了自觉接受各级部门的检查指导外,国库部门还应以制度和职责的方式,明确国库会计部门负责人和岗位主要责任人,加强对国库会计业务的日常检查辅导,对日常业务进行现场监督,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对国库会计业务进行全面或有重点的监督检查,使风险化解在萌芽状态。

(三)构筑监督防线,规范资金支拨。

国库部门处于资金清算的前台,大量的拨款、退库等业务都通过票据交换系统进行,对退拨资金、同城退票、挂账等资金性质、权限要严格进行管理;要配合财政税务机关加强对印鉴、凭证和国库资金入库管理,将“拨款书”、“收人退还书”纳入重要凭证管理范围,防止支拨或税款入库环节产生风险;对于违反财经制度、不符合规定的各种拨款,国库部门要坚持原则予以拒办。

(四)构筑预警防线,消除安全隐患。

建立起国库内部岗位监督机制,加强风险排查,从业务操作和管理,以及内控制度执行情况等方面,摸排风险点,寻找切入点,及时发现业务处理中的薄弱环节,防范资金清算,印、押、证管理,计算机安全管理,岗位相互制约等环节的风险。通过由点到面、由低到高全方位的排查监督,消除各类风险隐患,确保国库资金安全。

内部管理范文2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和企业授权经营环境下,有效控制经济运行及企业经营目标与效果,既是管理学科研究的前沿问题,也是管理实践急需解决的问题。控制问题涉及外部监管和内部控制两方面,内部控制是企业控制的重点和外部监管的基础。根据COSO报告,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是财务报告可靠、经营活动有效和遵循法律法规,其中经营活动有效是企业或企业内部控制的最高或根本目标。这一目标决定了管理控制在企业内部控制中占有重要支配地位,应发挥重要作用。

在现代企业授权经营条件下,要有效解决经营者与所有者的利益冲突,平衡经营者的权利与责任,必须进行管理控制。正如车跑得越快,越需要好闸,对经营者授权越大,越需要进行管理控制。管理控制是连接企业战略控制与作业控制的桥梁,没有有效地管理控制,企业战略目标就无法实现,企业作业控制也没有方向。管理控制是公司治理的基础和保证,公司治理是管理控制的主导,是管理控制的更高层次。管理控制是会计管理职能发挥的直接体现,是管理会计在新经济环境下的完善与发展。

我国目前内部控制理论与应用研究的侧重点是内部会计控制,而内部会计控制研究的侧重点又是财务会计控制。其实,企业管理控制在内部控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建立企业管理控制系统框架在我国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将着重论述内部会计控制与内部管理控制的内涵及关系,以引起人们对内部管理控制的重视。

内部控制的分类

内部控制是指控制者来自于组织(企业)内部,或者说控制主体与控制客体处于同一组织。著名的COSO 报告将内部控制定义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管理层以及其他员工为达到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等三个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可见企业内部控制的主体是包括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在内的全体员工,控制客体是企业各层次的经营活动。

内部控制从不同角度或不同的分类基础看可产生不同的类别:

――从组织内部的控制主体角度可分为董事会控制,管理者控制,员工控制,从而形成三个层级的内部控制:一是战略规划控制,即董事会对战略制定的控制;二是战略实施控制,即管理者对战略执行的控制;三是任务控制,即员工对作业的控制。

――从控制目标角度可分为达到财务报告可靠性的控制、实现经营活动效率和效果的控制和遵循相关法规的控制。在这三种控制中,财务报告可靠性控制属于内部会计控制,它是内部控制的基础(或前提),经营活动效率和效果控制是管理控制,它是内部控制的主导,法规遵循控制是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的保证,或者说是内部控制的保证。可见,内部管理控制,或对经营活动效率和效果的控制是内部控制的关键,也是组织内部控制的核心与目标。

――从控制过程角度可分为资源投入控制;经营过程控制;产出成果控制;利益分配控制。

――从控制内容看,内部控制内容与组织的活动内容有关。法约尔将组织的活动分为六种:(1)技术活动,即生产和制造;(2)商业活动,即购买、销售和交换;(3)财务活动,即寻找资本及最适当地利用资本;(4)安全活动,即保护财产和人员;(5)会计活动, 即盘存、资产负债表、成本和统计;(6)管理活动, 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由于管理活动贯穿其他五种活动之中,因此内部控制从控制内容角度分类,可分为生产与制造控制、采购与销售控制、财务控制、资产与人力资源控制、会计控制五种。

在各种内部控制分类中,内部控制类别是相互融合或交叉的。由于控制目标是内部控制的主导与关键,按控制目标进行的分类是研究内部控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本文将内部管理控制和内部会计控制作为内部控制的主导分类,其他各种分类都可从不同角度归入这两大类中。

内部管理控制与内部会计控制

内部会计控制是指单位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财政部会计司:《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对此应明确以下问题:

1.会计控制是指财务会计控制、管理会计控制,还是二者兼而有之?从狭义说,内部会计控制是指财务会计控制;从广义说,内部会计控制应包括财务会计控制与管理会计控制。本专栏将会计控制做狭义的解释。

2.会计控制是对会计活动的控制、会计人员所实施的控制、利用会计手段进行的控制,还是三者兼而有之?我们认为,会计控制的内涵应包括上述三个方面。

在明确上述问题的基础上,我们可将内部会计控制的内涵界定为:

第一,内部会计控制的主体是以组织或单位的会计人员为主导的,但同时包括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及其他员工在内的全体人员。因此,内部会计控制不能仅理解为是会计部门的工作,而必须得到全员的重视与参与。

第二,内部会计控制的客体是组织或单位的会计活动,凡是与会计相关的活动都应纳入内部会计控制的范畴。

第三,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是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包含了相关性和合法性。至于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只是会计控制的间接目标,是管理控制的直接目标之一。

管理控制是指管理者影响组织中其他成员以实现组织战略的过程。(Robert N Anthony.1998.MANAGEMENT CONTROL SYSTEMS,Ninth Edition, GRAW-HILL)管理控制的目的是使战略被执行,从而使组织的目标得以实现。因此管理控制强调的是战略执行的控制,而战略执行过程控制是由确定标准、评价业绩、纠正偏差构成的管理控制系统。对此应明确以下问题:

第一,管理控制有广义、中义和狭义三种解释。广义的管理控制是指发挥管理的控制职能。其实,有管理就有控制,因此,管理控制涉及管理的全部领域。中义的管理控制是指由确定标准、评价业绩、纠正偏差构成的管理控制系统。如果再将这个系统以更狭义的货币化表示,则管理控制是管理会计中的责任会计,即狭义的管理控制。本专栏将管理控制作中义解释。

第二,管理控制的主体是管理者及组织中的其他成员。管理控制亦可称为管理者对组织中各项管理活动的控制,管理者是管理控制的主力军,但是,管理者不能离开组织中的其他成员而孤立进行控制。所以,管理控制的主体除管理者外,对上包括董事会、监事会,对下包括全体员工。

第三,管理控制的对象包括组织中经营活动和管理活动的方方面面,如资源投入、经营过程、产出成果及收益分配等,从而产生对资源投入的控制、经营过程的控制、产出成果的控制和收益分配的控制等。

第四,管理控制的目的是使战略被执行,从而使组织的目标得以实现,而实现组织目标的关键在于经营的有效性,即取得高效率和效果。实现组织的目标,前提是合法经营,因此管理控制目标的有效性中包含有合法性,即遵循法律法规的意思。

虽然内部管理控制与内部会计控制的具体目标不同,但其总目标是一致的,所以,会计控制目标与管理控制目标是可以协调统一的。

首先,管理控制的目标――经营的有效性往往与组织目标,特别是与企业目标相一致。而会计控制的目标――财务报告可靠性是为保证经营活动有效的。没有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就没有决策与控制的准确性,也不会有经营活动的有效性。

其次,会计控制与管理控制的目标,决定了会计控制的目标应服从于管理控制的目标,管理控制是内部控制的最高层次。

内部管理范文3

【关键词】内部控制管理;内部控制体系;内控制度;企业管理

一、企业内部控制呈现出的突出问题

(一)企业管理者并不重视内部控制

伴随社会经济环境呈现出的复杂性特点,市场竞争呈现出白热化局面,市场份额的争夺是企业生存的唯一道路,这种状况下迫使企业经营者逐渐将目光投向到市场拓展,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逐渐被忽视。企业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应根据国家宏观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并贴近企业自身特点,企业管理者应重视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并积极地在建立内部控制体系过程中贴近社会发展趋势。一些企业管理者并不认为建立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会与企业长远发展产生关联,因此忽视了内部控制方式方面的完善;一些企业管理者仅仅将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作为形式主义,将其用于应付主管部门监管和外部审计,并不将内部控制管理和企业运营挂钩,有的企业管理者仍然使用传统旧式的经营管理理念,根据法律法规开展规范化操作,并不认为内部控制管理会对企业造成影响。

(二)企业内部控制机构设置不完善

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能够实现内部控制规范。一些企业有董事会和监事会,然而这些机构并未发挥其作用,尚未发挥法人治理的效果,同一人员在董事会和监事会、经营管理层都有任职;一些企业考虑到成本因素,在设置内部组织机构时缩减人员,这与内部控制要求不符,各种工作职责都由一个部门或一个机构进行统一管理。比方说,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活动关系到企业财务资金的利用效率与安全,企业有必要设置专门的财务监督管理机构,促使各项财务工作更加规范化与科学化。针对财务监督管理工作的需要,企业应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财务监督机制,这对企业财务管理的科学性起到核心作用,然而很多企业缺乏有效的财务监督管理机制,尽管有些企业设立了监督管理机构,然而在开展工作时并未依据规章制度执行,缺乏约束,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三)突出业务、弱化内控特点

内部控制应建立长效机制,内部控制是一个持续性监督、控制的过程。企业在平稳发展阶段,快速扩张阶段,管理者仅考虑到经济利益的获取,而弱化了内部控制管理,使内部控制管理逐渐被忽视。实际工作中发生的业务与内部控制管理产生对抗的情况下,企业领导通常不顾内部控制带来的影响,仅仅考虑业务生产能够为企业带来多少利益。这种内部控制工作并未落到实处,表面性的内部控制工作对企业起不到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并且阻碍内部控制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方式

(一)内部控制管理整体协同意识的增强

企业建立内部控制体系之后,经营管理工作需要企业全体员工依照内部控制体系的标准遵照执行,并且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积累经验逐步改进内部控制体系,这种方式能够为企业带来资产的安全性保障,使企业财务报告和相关信息客观、准确,使企业经营效率得到明显提升,为企业顺利实现战略目标作保障。所以,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并不仅仅是审计部门以及财务部门的工作,应从意识上逐步转变,内部控制管理体系涉及到企业各个部门、各个环节,是协同配合的结果,应增强全局意识和合作意识,在各个岗位中充分发挥岗位作用,以集体的力量共同实现内部管理建设以及企业运行的“协同效应”。顺利实现企业内部控制目标。

(二)内部控制机构的建设和完善

建立内部控制机构,要求企业根据自身特点设置职能岗位职责权限,各个机构职能应相互独立,避免出现权力集中、权力缺失现象;职能机构中各个岗位人员应具备自身职责,要求做到互相制约、互相配合、互相管理,这种工作机制能够规避企业资产安全风险,使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易于实现。在企业这个集体中,应确定组织结构以及人员分工,这种状况下有利于企业发展按照预先规划的目标前行;企业在内部控制管理过程中面临社会的发展,应紧跟时代脚步完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企业经营过程中没有科学性的制度管理以及监督机制,将面临企业经营缺乏约束,因此企业应结合规划目标以及内部控制管理原则,对企业职能岗位职责、岗位工作内容细致规划,通过严格的监督机制和考核机制对各个岗位工作人员进行管理,达到企业局部工作目标以及企业整体目标的协调统一。

(三)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的督察、检查、评价工作形成长效机制

企业针对内部控制管理应设置专门的监督制度,使内部监督机构明确各岗位的职责权限,内部监督呈现出规范的程序。定期开展、全面评价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活动,采取相应的考核手段。在日常督察、评价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时应及时发现问题,并归纳优秀的经验,对于未被完全执行的内部控制制度深层次剖析原因;对于产生的风险和风险带来的后果进行客观评价,正确认识内部控制的劣势方面,通过改进使内部控制制度趋于完善,避免出现经营风险,使企业管理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四)内部信息沟通体系的建立

面对当前社会网络飞速发展的特点,有效信息的获取影响着企业的发展,企业内部信息以及外部市场信息都对于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以及发展策略产生作用,所以企业内部员工、企业客户、供应商、政府机关、股东等各个方面应形成畅通的信息沟通体系,企业能够有效地收集外部市场信息,将各种信息联系在一起,为企业决策带来有效的信息参照,使企业内部控制效率得到提升。

三、结束语

归纳以上,面临目前市场经济状况,企业内部控制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是企业动态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工作质量的增强可以使企业经营管理工作进一步规时代金融TimesFinanceNO.10,(CumulativetyNO.2017年第10期中旬刊(总第675期)范,实现企业竞争能力得到提升,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保障企业持续性健康发展,内部控制管理是企业经济效益提升的关键,内部控制管理能够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企业长远稳定性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吴振国.试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7(06).

内部管理范文4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内部管理的新特点

1.内部经费紧缩,与市场经济接轨

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要求我们必须运用市场经济理论来认识内部管理问题。目前,财政部门内部经费日渐紧缩,由过去内部费用“实报实销”的宽松环境转入“总额控制、严格审批”的过紧日子阶段;同时,业务经费、办公费用被大量削减,并完全运用市场经济手段来监控内部经费的使用。经费的紧缩给财政部门的行政工作增加了难度,财政内部管理工作难度越来越大。

2.内部制度严格,管理日趋规范

运用市场经济规律强化内部管理,必然产生一系列与其相适应的内部管理制度,如财务报销制度、招待费开支制度、车辆管理制度等。无论什么制度,都必须用市场经济的观点来规范和衡量,一切以经济效益为出发点。规范财政内部资金供给范围,优化财政内部支出结构,既能保证内部工作的正常运转,又能掌握和控制费用开支。财政内部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是强化财政内部管理的基本保证,是规范财政内部管理行为的依据。

3.内部机构精简,任务日益繁重

由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用人机制改革的循序渐进,内部机构精兵简政,打破大锅饭和人浮于事的局面势在必行。财政部门内部管理机构的人员也要精简,并通过精简使人员变得精干,但内部管理工作却未因此而减少,反倒随着新形势的要求会越来越重,人员就会显得越发紧张。因此,为搞好内部管理工作,完成工作任务,就必须树立服务全局的观念。

二、当前财政内部管理的主要矛盾

在新旧体制转轨时期,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继续深入的新形势,财政内部管理必须面对一些不断产生的新矛盾和新问题。

一是紧缩费用与实际消费之间的矛盾。与整个财政工作相比,内部管理虽说只算一只小麻雀,但却五脏俱全,包罗万象,涉及诸多方面的事务,仅经费支出就包含业务管理费、办公费、招待费、车辆管理费等。按照市场经济一切服从效益的要求,内部开支必须紧缩,但实际工作中有些开支是无法避免的,这就形成了新的矛盾。

二是制度规范与内部管理活动差异之间的矛盾。建立严格的内部管理制度并加以规范实行是内部管理指标得以实现的保证,所以,每项制度都带有一定的强制性。但在实际执行中往往出现一些制度外或制度尚未详细规定的情况,解决这些矛盾就要既遵守制度规定,又要从实际出发;既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又要考虑实际工作的需要,灵活妥善地解决好实际管理活动中随时可能发生的各种问题。

三是人员素质与工作强度之间的矛盾。面对即将进行的机构改革和更加繁重的工作任务,人员素质与工作强度之间就产生了新的矛盾。新形势下的内部管理人员不再是一人一摊工作,而应该做能文能武的多面手,既应具有较扎实的文字功底、理论水平、专业技能,还应掌握现代化办公手段,更主要的还应具有脚踏实地和无私奉献的思想素质。因此说,进一步提高财政内部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三、加强财政内部管理的对策

1.认真管好内部经费内部经费是用来服务机关各项工作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费使用要按照经济规律办事,一切从效益出发,围绕中心工作发挥作用。管好经费就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做到该花的决不吝啬,不该花的一文也不能动。管好经费要本着精打细算的原则,做到开支有计划,合理使用经费,杜绝浪费。管好经费还要善于当家理财,既要管好,又要使用得当,使经费发挥最大的效益。

2.按制度严格规范内部管理活动

内部管理工作虽然千头万绪,但做起来仍是有章可循、有规可依的。要抓好内部管理工作,必须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做到有章必循、有规必依,不可随意操作、任意违规。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来认识内部管理活动。要把是否按照制度办事做为检验内部管理活动的一把尺子,经常衡量是否超出制度的范围,这样才能保证内部管理工作越搞越好。

3.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

要注意发现和培养优秀的管理人才,同时也要加强培养负责内部管理工作的同志。一是要掌握内部管理工作的基本特点,研究内部管理工作的特殊规律,掌握工作的主动权;二是要有默默无闻、甘于奉献的精神和淡泊名利的思想观念;三是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四是要有较强的原则性和政策观念以及宽阔的胸怀;五是要有一专多能的工作本领和驾驭全面工作的能力。有了这样一支精干的内部管理人员队伍,内部管理工作就不愁做不好。

内部管理范文5

【论文摘要】文章立足于企业风险管理体系,从构建风险管理体系内部审计的定位以及如何运用风险管理审计出发分析内部审计的作用以提高公司治理系统的有效性.

随着企业从传统的工厂制到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作为公司治理基础的产权关系逐渐明晰,通过持股、控股等方式形成的企业集团在市场经济中面临着各种内外部环境风险,传统的查错纠弊审计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企业经营和发展的需要,内部审计逐渐以风险管理作为新的发展方向,“以风险为导向,以内部控制为主线,以公司治理为目标”的审计新模式,在评价和帮助企业改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治理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的内涵

(一)公司治理

公司治理源于现代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并由此所产生的委托关系,主要是解决“成本”、管理层的选择与激励等问题。公司治理是现代公司制在决策、执行、激励和监督约束方面的一种制度或机制,其实质是确保经营者的行为符合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二)风险管理

企业风险管理是由企业的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各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应用于企业战略制定和企业内部各个层次经营部门,用于识别可能对企业造成潜在影响的事项并在其风险偏好范围内管理风险,为企业目标实现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三)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实现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等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包括控制环境、控制程序、风险评估、信息与沟通、监督机制。论文百事通建立内部控制是为了实现效率经营、防止舞弊,通过划分职责,包括组织规划、分工、授权审批、独立负责制度,明确各部门、各岗位和员工职责、制定作业标准等实现控制目标。

二、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地位

风险管理框架下的内部审计将风险管理、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融于一体,关注企业的决策风险和经营风险。内部审计的职能从监督和评价转变为确证和咨询。确证是根据企业的标准、要求对特定领域进行评价并提供其需要的信息,能够完善决策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咨询则是直接作为专家顾问参与经营活动,改善企业的经营和财务状况。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

(一)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优势

内部审计机构大多定位为隶属于企业董事会等代表所有者利益的机构,主要接受董事会、审计委员会等机构的领导和考核,这使得内部审计具有较高的工作独立性、权威性,避免工作中受过度干预与利益影响,有利于提供更加及时、客观、公正的信息,有效支持公司治理的健康运作。另一方面,内部审计机构作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一部分、管理架构的一个环节,通常与经营者又存在一定的隶属和汇报管理关系,并形成一定的密切联系、利益关联,为内部审计能够获得经营层的理解和支持提供机制支持,有利于及时、顺利获得真实的经营管理信息。由此可见,内部审计实际定位于公司治理结构中的所有者和经营者环节的中间地带,这也有利于其发挥促进公司治理结构健康、顺利运转的联系纽带价值。

(二)内部审计组织关系优势

1.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组织,熟悉本单位情况,容易发现本单位管理的薄弱环节,从而能够更加及时提醒管理当局注意薄弱点,控制关键风险;内部审计机构作为企业的内部成员,利益同企业休戚相关,工作中更趋向于从企业利益和实际需要出发,对实现公司治理目标、促进企业发展有着更强烈的责任感。

2.内部审计本身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和风险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所开展的内部控制制度和风险管理的健全性、有效性评审,是公司治理的核心内容,有利于内部审计工作成果与公司治理需要的自然匹配。

三、内部审计与风险导向、内部控制、公司治理的关系

(一)开展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审计,是内部审计发展的趋势,是内部审计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包括公司治理领域、内部控制风险在内的企业经验管理风险正是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对象。

(二)以内部控制为主线的内部审计,围绕风险识别、管理,开展对内部控制的再监督活动

作为再监督活动,在内部控制基本要素—内控环境、风险评估、内控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的基础上,增加了目标设定、事件识别和风险评估三个要素,一起构成了完整的风险管理的基本过程,强调将企业风险管理覆盖决策层、经营层及所属部门所有层次,从战略高度把握内控制度的缺陷和薄弱环节,是内部审计的关键。加强风险防范,重点放在重要的风险上,审查贯穿组织范围的风险管理,为风险管理提供风险识别与评估等确证服务,并向董事会、审计委员会等提供风险报告。

四、以风险为导向,以内部控制为主线,以公司治理为目标的内部审计运用

以风险为出发点,坚持全方位、全过程监督,以内部控制审计为主线,重点突出、动态跟踪,构建‘事前参与、事中监控、事后评价”的全过程审计工作格局,关注风险控制对内部控制影响。

内部风险管理体系的形成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是制度建设与完善的过程,应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风险管理体系建立

建立内部风险控制体系基本框架。根据内部审计具体准则一风险管理审计和《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报告,控制的基础是建立标准业务流程,通过对流程的控制实现对风险的控制。即对采购/销售/生产/物流/财务控制等整体进行把握与流程管理规划,通过编制《内控手册》明确公司重要风险管理的关键控制点,提升实际管控能力。

(二)测评风险控制系统的充分性和有效性

1.测评风险控制系统的效果性。通过对关键控制点的测试,评价其是否发挥了应有的制约与控制作用,或者是否取得了应有的管理效果。效果性测试风险控制系统的功能如何,是否发挥作用,效果如何。

2测评风险控制系统的充分性。通过收集有关的经营管理制度、规章和办法,以及向有关部门和人员调查了解,运用流程图法、调查表法或记述法等方法,对风险控制流程的正确程度和完善程度以及若干控制点进行测试。通过对测试资料的分析,来评价风险控制系统的健全程度。针对薄弱点和失控点,提出改进措施。健全性测试主要解决风险控制系统是否合理、充分,以及控制关键点是否齐全、准确。

3.测评风险控制系统的有效性。通过对一些风险控制系统控制点的测试,分析哪些控制点上建立了强有力的内控制度和哪些控制点上存在薄弱环节,以评价风险控制系统在实际业务活动中的执行情况,以及审查管理制度在执行中的使用情况,主要检查:控制点虽然有规定,却没有得到执行或执行不力;规定的控制点不切合实际情况,从而造成不能或者无法执行。遵循性测试解决内部控制制度的符合程度如何,查明单位的各项控制措施是否都真实地存在于管理系统中,是否完全并认真遵守制度规定。

通过乒睑控制体系的待续运行、监控与评价,对风险控制提出改进要求,进行流程再造,规范制度建设,全面提升管理水平。目标是形成内部风险控制与管理的互动机制,进一步提升风险管理能力。

(三)评价风险管理机制

评价风险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现代企业管理方法,主要通过运用具体的评价指标,采取一定的方式方法,对单位管理层或内部各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从事管理和业务活动中的经济性、效率性、效益性以及内控管理,风险防范,操作流程等制度、措施、程序执行中的可行性、可控性和有效性进行整体评价。一方面达到促进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强化内部管理,有效防范内部风险发生,确保经营总体目标的实现,利用评审资料为领导正确决策提供可行的依据;另一方面将评价结果纳入年度业绩考评范畴,以促进执行力和遵章自觉性的提高。

评价的依据是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风险管理规则;评价的基础是管理审计,是通过管理审计对单位绩效指标的真实性和预算执行、经济业务处理流程执行的有效性等方面进行绩效和管理状况的检查、审核后,对其进行的评价。这个评价必须围绕单位的绩效情况和管理情况进行。评价应把握好两个方面:

1.评价标准。建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经营行为的经济性、效率性、效益性进行评价;建立制度执行系统评价体系,对执行制度和流程过程中的完整性、合理性、协调性、有效性进行评价。

2评价原则。(1)客观性原则。评价应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依据可靠数据和客观事实,采取写实、量化的方法,实事求是地评价单位的管理情况。(2)全面性原则。评价管理情况要全面,既要涉及组织机构管理、预算管理、决策管理,又要涉及内部控制制度各环节的管理,要求既充分肯定好的方面,又要如实指出差错的方面。(3)针对性原则。根据管理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找准重点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增加分析评价的内容,增大点评力度,以引起被审计单位的重视,促进被审计单位整改。(4)准确性原则。评价要以实定论,观点鲜明,不能模棱两可或任意修饰。(5)谨慎性原则。评价时要以稳健、谨慎的态度,采取写实的方法,不随意定性,对未涉及或证据不足的事项不评价,超出管理审计范围的事项不评价。新晨

(四)内部审计能促进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

1.内部审计有利于企业加强内部管理。由于内部审计部门在内部控制环境中,对本企业管理熟悉,清楚各项业务的工作流程及关键控制点,能对企业内部组织与个人违反政策、程序的文件作出纠正和处理,并以相对独立的身份向管理层提出报告,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保护资产的安全、实现守法经营等。同时,审查在具体管理中各项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以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促进企业依法经营,增强自我约束机制,有效防范经营风险,改善管理,提高效益。

2.内部审计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有力措施。公司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经营者与下属管理层之间存在委托关系,各主体间进行沟通的重要工具就是会计信息系统,而内部审计最有资格和能力审查、监督以会计信息系统为主的信息的真实性,从而缓解委托方和方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矛盾。内部审计通过向管理层提出建立风险管理的相关建议和需要管理层注意的情况,以利于减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内部管理范文6

1.1控制环境

目前,在医院的管理过程中,很多医院领导仍未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对其缺乏全面了解,控制意识不高,这导致医院的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无法得到有效落实,使医院的内部控制存在很多问题,医院缺乏一个明确的内部控制目标。由于医院内部结构的不合理,导致各个部门之间无法做好紧密高效的配合,影响到医院的整体管理。内部审计部门是医院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部门,但很多医院甚至尚未设立内部审计部门,或者即使设置,在管理上也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导致医院内部管理混乱。

1.2会计系统

会计系统在医院管理中极其重要,目前很多医院在会计信息处理方面都存在失真问题,无法真实反映医院情况,阻碍了医院的内部控制管理。影响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主要是相关工作人员素质不达标、会计管理知识无法及时更新、观念老化等,这些因素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处理效率。不少会计人员责任意识不够强,对会计事务的处理仅仅是过于简单,经常在日常工作中出现错误,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1.3控制程序问题

对内部程序的控制研究是医院管理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充分体现医院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很多医院在内部控制上不够完善,医院内部缺乏完善的监督机制,这使得医院资金管理存在很大缺陷,比如在进行医疗器械的采购时,没有对成本进行预算,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并且由于监督力度不够,导致资金使用存在随意性、盲目性,医院内部缺乏对账目的管理,最终造成资产的流失。

2内部控制方法在医院管理中的有效运用措施

2.1加强内部环境建设

要做好医院的内部控制,首先要加强内部环境建设,主要可以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医院领导加强重视程度,提升对医院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内部控制作为医院的内部管理中的一种新方式,经常会被领导忽视,要想做好内部控制建设,必须加强领导重视程度,使内部控制方法能够得到有效落实。二是合理设置相应组织机构,保证其运行的稳定性以及可靠性,加大对各个部门的管理监督,做到各个部门权责分明,明确自身目标,实现部门之间的有效协作,促进医院内部工作的有序进行,提升内部控制效率。三是要提升医院内部审计部门的权威性以及独立性,保证医院内部控制工作得到落实。

2.2完善会计系统管理制度

目前医院内部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内部缺乏完整的会计管理制度,相关会计人员素质不高,行为无法得到约束。医院内部必须要完善相关会计系统管理制度,做好对医院会计人员的行为监督,保证其工作的严谨性,不断提升会计人员从业素质。可以建立相应的岗位轮换制度,防止出现问题的疏漏,同时可以起到良好的监督作用。

2.3完善内部控制程序

其内部控制程序对医院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整个医院发展运行的关键性环节。要想完善内部控制程序,首先要能够合理地进行授权,使医院的整个财务收支得到有效监督,促使财务制度规范化。财务问题可以授权相关管理人员进行处理,对于比较重大的问题,进行相关讨论,正确决策。另外对于重要事项的处理必须要做到公开化、透明化,避免出现内部不良操作现象。要按照正确的规章制度进行问题的处理,不断提升医院管理的经济效益,促进医院的稳定发展。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