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管理改善突发性聋患者焦虑效果

情绪管理改善突发性聋患者焦虑效果

摘要:目的观察情绪管理应用于突发性聋患者中的效果,为改善突发性聋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供思路。方法以突发性聋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分别接受常规护理和情绪管理。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和自行设计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进行测量,比较2组焦虑、抑郁、满意度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16.67%、10.00%)低于对照组(43.33%、33.33%),护理满意度(96.00%)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情绪管理能够改善突发性聋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情绪管理;突发性聋;焦虑;抑郁

急性特发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也称突发性聋或者特发性突聋[1],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听力下降、耳鸣、耳闷胀感、眩晕或头晕等。突发性聋的病因未完全明确,精神紧张、压力大、情绪波动、生活不规律、睡眠障碍均可能是突发性聋的主要诱因[1]。有研究表明,突发性聋患者因注意力无法集中、聆听困难、入睡困难或睡眠质量差,出现焦虑、易怒、抑郁甚至自杀等不良心理[2]。同时,突发性聋又作为一种应激源,在躯体反应的同时常伴有情绪化反应,而消极的心理变化(焦虑、抑郁)致交感-肾上腺能活动亢进,血液中肾上腺素浓度增长,引发血管痉挛增加血小板汇集,增进血栓形成,阻碍受损神经细胞的修复[3]。本研究将情绪管理应用于突发性聋患者的护理中,为改善突发性聋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供思路。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选择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2018年4月—2019年1月收治的单侧突发性聋患者6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纳入标准:①经临床诊断为突发性聋;②意识清醒,能主动配合;③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听神经瘤、中枢系统病变、动脉硬化等病症引发的耳鸣及听力障碍;②有器质性病变。对照组男22例,女8例,年龄22~75岁,平均(55.8±15.6)岁;糖尿病2例,高血压5例,高血脂5例;文化程度小学4例、初中9例、高中(含中专)9例、大专6例、本科2例。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20~73岁,平均(49.1±14.7)岁;糖尿病4例,高血压6例,高血脂6例;文化程度小学5例、初中8例、高中(含中专)12例、大专2例、本科2例、研究生1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管理

入组患者均接受入院常规护理、健康教育、相关治疗的配合等常规护理。①入院常规护理:环境介绍、病房各项制度介绍。②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突发性聋相关知识,帮助患者了解突发性聋的治疗方法及效果,饮食及生活习惯的注意事项。③相关治疗的配合:高压氧治疗、耳膜正负压治疗、溶栓治疗等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情绪管理。

1.3情绪管理

纳入医生1人、主管护士3人,护师4人,组成情绪管理小组干预10d。①了解患者发病原因及对疾病治疗的想法:入组后由小组护士和患者进行一对一交流,了解患者发病诱因,记录相关问题,采用宣教方式让患者对疾病的治疗有全面的认识。②信心支持及适度宣泄:根据疾病分型由医生进行知识讲座,帮助患者了解疾病,增强良好预后的信心;定期组织患者分享会,让患者通过交流适度宣泄情绪。③转移注意力法:用移情的方式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如组织患者观看科室制作的各种健康视频,根据患者年龄及爱好指导患者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如健步走、太极拳、看书等。④放松训练:根据《针灸甲乙经》记载多穴位可以治疗耳聋[4],创作爱耳操。爱耳操分四节:按压角孙穴、按压听宫穴、按揉风池穴、揉搓耳周。通过对这些穴位的刺激促进耳部血液循环,改善耳聋症状。⑤安神静志: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每日静卧或静坐缓解紧张情绪,疏解内心压力。

1.4研究工具

1.4.1HAMA量表

由Hamilton[5]研制,临床上用于焦虑状态的评定。HAMA量表使用5级评分法,14项条目能较好地反映焦虑的严重程度,每条得分相加为总分。得分8~<14分为存在焦虑倾向,≥14分为有焦虑。

1.4.2HAMD-17量表

由Hamilton[6]研制,临床上用于抑郁状态的评定。HAMD-17量表共有17项条目,采用5级评分法,将每条得分相加为总分。得分8~<14分为存在抑郁倾向,≥14分为有抑郁。

1.4.3护理满意度调查表

研究者自行设计,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包括满意、不满意。满意度=满意人数/总人数×100%。

1.5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干预10d后,2组焦虑、抑郁发生情况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干预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80.00%)低于观察组(9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讨论近年来,突发性聋患者呈年轻化趋势。我国突发性聋多中心研究显示,突发性聋患者发病年龄中位数为41岁,男女患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而听觉器官受损和听力降低,甚至瞬间听力丧失,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8]。因此,突发性聋患者在进行常规的健康教育外,还有必要进行情绪管理,加强心理功能的康复。有研究[9]证明,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改善突发性聋患者的不良情绪状况,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提升。本研究对观察组突发性聋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情绪管理,首先,“一对一”的心理疏导形式的开展,增加患者与护士之间的交流,护士在取得患者信任的基础上全面掌握患者情况,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情绪管理方案;其次,通过讲解疾病相关知识,解除患者后顾之忧,增强其康复信心;之后,根据患者的年龄、兴趣爱好等,为患者制定有益健康的活动,从而转移患者注意力;最后,通过安神静志及放松训练帮助患者缓解压力,保持心情舒畅。此外,自创爱耳操,简单实用,作为放松训练可操作性强,易被患者接受。美国著名心理学家Ellis认为,情绪是伴随人的思维而产生的,情感上的困扰是由于不合理、不合逻辑的思维所造成的;情绪的来源是个体的想法和观念,个体可以通过改变这些因素来改变情绪[10]。本研究显示,给予情绪管理后观察组焦虑、抑郁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说明有计划的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突发性聋的认知水平,转变其认知观念,从思想上消除患者的顾虑,疏导不良情绪,以乐观的态度去积极配合治疗。另外,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是患者治疗成功的关键因素[11],护士在治疗期间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其信任度,同时也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情绪管理有利于改善突发性聋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促进病愈,还可以增加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提升,对构建和谐护患关系有极大帮助。但本研究仍有不足之处,患者就诊时间、年龄、伴随症状及听力障碍类型等因素会影响突发性聋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但因为样本量有限未做探讨。在将来的探究中可以增加样本量,开展更细化的研究工作。

作者:励莉 徐国君 单位: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金普院区